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生活诗词

生活诗词

2016-03-23 10:32:30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生活诗词(共4篇)让古诗词走近生活让古诗词走近生活古诗词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它那短短文字,寥寥数笔却能勾勒出其意之深、境之远、情之挚。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从一年级的《一去二三里》到三年级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到五年级的《长相思》六年级的《春夜喜雨》,诗词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贯穿整个小学阶段,很明显古诗词教学在...

篇一:《让古诗词走近生活》

让古诗词走近生活

古诗词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它那短短文字,寥寥数笔却能勾勒出其意之深、境之远、情之挚。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从一年级的《一去二三里》到三年级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到五年级的《长相思》六年级的《春夜喜雨》,诗词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贯穿整个小学阶段,很明显古诗词教学在语文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王松洲老师对古诗词教学做出这样的评价:从教的角度看“难”从学的角度看“难”即:四难,难读、难懂、难入、难学。而今天两位老师的课堂让古诗词教学变得轻松许多。针对蒋老师执教的二年级古诗《山行之秋意》,李老师执教的词《浣溪沙》走近苏轼谈一下我的认识。

蒋老师 《山行之秋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蒋老师利用漂亮的课件来吸引学生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好的语文课是对学生全程的吸引。在感受诗的节奏美和韵律美食蒋老师带领学生品读时的方法也是可取的,和学生融合在了一起,此时我看到了学生的兴奋点。

《山行》是一首描写秋天景色的诗,蒋老师不只站在教材的高度而是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牵一发而动全身。学生在学习描写秋景的古诗时有一个纵向的联系,老师对知识点做了一个整合因此便有了《枫桥夜泊》、《子夜秋歌》、《暮江吟》、《古朗月行》„„从而让学生

从读中,从观察中扩大了对秋的认识:霜、叶、水、果、月„„这是一个知识面由窄到宽的延伸。

老师在做练习时实现了语文的实践性和工具性:1 有诗中的秋景牵引到现实生活中的秋景比如让学生用四字词语描绘自己眼中的秋天:大雁南飞,花果飘香„„看到学生写的秋天的词语我想这也是我们的收获2 在感受诗的韵律美时,要求学生边背边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帮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我们说,没有想象的课堂是平实的,而这节古诗教学是生动的。在了解古诗时和学生一起认识了比喻这种修辞手法,体会古诗中比喻的妙用,那么学生在描写“银杏树、枫树、柿子树、石榴树”的变化时句子会更加生动。

蒋老师的古诗教学突出重点看秋景,练说话,突破难点感受是的韵律美,是一个很好的读——说——练的结合。

李老师 《从〈浣溪沙〉走近苏轼》

听完这节课,我不禁惊于苏轼那面对逆境的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更惊于李老师那深厚的文学积淀。《浣溪沙》这首词以淡疏的笔墨写景,以形象的语言抒情。

六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诗词积累,李老师从复习巩固入手出示苏轼的作品《赠刘景文》、《饮湖上初晴后雨》、《题西林壁》再次领略苏轼的才华导入新课。知识点有对比就有提升,拿《清平乐.村居》与《浣溪沙》的格式对比,前者少了小序,后者少了题目。

“读”也是这一课堂特色。学生自由读《浣溪沙》,指名读,正字音读,师生共读,读苏轼不同人生经历作的词《江城子.密州出猎》

等。这些环节都紧扣《课标》中的要让学生充分地读,从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对于《浣溪沙》的理解老师采用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汇报交流突出学生的课堂地位。在学生知道词的大意时,学生又进行深读再次感受苏轼的人格魅力与知识魅力。课堂上把词意放轻了把体会诗人的情怀放重了,注重了“品”对于小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总之,两位老师的课让我感受到诗词不只是诗词也可以走近我们的学习生活。

下面针对古诗词教学,我从诗词诵读和想象两方面谈谈我的理解。生活诗词

我认为我们教诗词的目的不只是为了教,而是要让学生品悟,体验,运用,传承。《语文课标》对语文课程有这样的阐述: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等能力,(我想学生平实的读背诗词也是一种很好的古文化语言积累。)同时语文科长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而优秀文化莫过于我们教材上的古诗词了。

关于古诗词教学,《课标》的第一学段目标是诵读儿歌、童谣和

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

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二学段目标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

展开想像,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三学段目标是诵读

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60篇(段)。通过阶段性目标的学习我了解到古诗词教学侧重于诵读,想象,情感体验,淡化了诗意的讲解。在课堂上我是朝这个方向做的:

1 以读为本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诗句中都突出了诵读的重要性。那么学习古诗词诵读就是方向。在课堂上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以读为本。古人云:三分诗七分读。古诗文有对仗工整、平仄有律,具有独特的节奏美和音律美,如果不重视读岂不辜负这诗的形式之美吗?

我们传统的古诗词教学,一般就是引领学生读诗,讲意,默写,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等环节。关于学生的能力,学习方法可能被忽略了,个性化的学习在课堂上表现不是太明显。所以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应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就要淡化教学中的讲解与分析,多在课堂上利用时间诵读。可以有老师的范读,学生自主朗读,师生共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的读。在读中品味诗的语言,再送诵读感受诗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情感,从读中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在读中尊重,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理解。只有师生师生共同煮书也就解决了难读,难懂这一问题了。

2 以想象为本

千百年的古诗词文化与我们的生活是有距离的。《课标》中反复出现展开想象,可见想要入境我们必须要朝这个方向引领。去领会诗人的言外之意就比如《浣溪沙》中的苏轼,想象他在逆境中的心态领会他的魅力。联想和创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如和学生一起学习《泊船瓜洲》时,当王安石停船在瓜州遥望故乡南京时,他可能会想些什么?想象当时伱与诗人同行你们可能会说些什么?在读《伯牙绝弦》时引导学生想象伯牙等待钟子期的心境是何等的心情?在品读古诗时,带着学生入境,通过想象和诗人进行思想情感上的交流。

我们常对学生说用手中的笔抒心中的情,这为古诗词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就《秋思》一诗张籍以书信为载体,写完后信封封了又拆通过心理,动作描写表达那千情万绪的思乡之情只要我们进行时时地想象:如果你是张籍,独自一人在洛阳城,遇到遇到秋风乍起心里会有什么感受?(由秋——冷——孤独——思乡)这是一种很好的情感体验方式,那么学生续编故事的情节就会跃然纸上。可谓是想象的力量是无穷的。那么学生思想上的“穿越”也是轻松的。生活诗词

在我们的古诗词教材的编排上更突出人文精神,每篇古诗文几乎都有插图,我们老师也要善于运用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把自己所看到的及自己的独特感受通过语言形式表达出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首诗就是一幅画,《一去二三里》(风景画)《泊船瓜洲》(思想图)《清平乐.村居》(田园画)我们也可以引导学生用简笔画的形式表达诗中的意境。如《山行》所描绘的以枫林为主景,让学生

篇二:《生活中的诗词》

古代时诗词寄托了诗人词人的情怀、抱负以及对生活的感悟,而现代也可随处发现诗词的身影,它的影响和意义是深远的。

一、藏在歌曲中:

王菲《红豆》中的歌词“还没为你把红豆,熬成缠绵的伤口,然后一起分享,会更明白,相思的哀愁 ”,这里红豆的意向就应该和王维的诗《红豆》有关。

红豆 王维生活诗词

红豆生南国, 

春来发几枝。 

愿君多采撷, 

此物最相思。

这应该是一个女子与她的爱人处于异地时所作,她的爱人正在“南国”,那里生长着红豆,女子想象着那里“春来发几枝”,而“愿君多采撷”似乎是说:“看见红豆,想起我的一切吧。”,最后诉说出自己对爱人的思念之情。因此,红豆成了感情的

依托,此诗也成了相思愁苦的发泄物。

周杰伦《发如雪》中有句“狼牙月 伊人憔悴”,可以追寻到柳永的《蝶恋花》。生活诗词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澜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主人公独自登上高楼,身子宁愿受着阵阵冷风也不愿离开,默默地望着天空远处,思绪万千,内心不禁一片悲凉。想喝个痛快,大醉一场,但这也没什么意思。此时想起伊人,似乎燃起了希望,即使“衣带渐宽“也不后悔自己的选择,愿意为她而憔悴。"终不悔"则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着的态度,词境也因此得以升华。

后来,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谈到"古今之

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被他借用来形容"第二境"的便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

人憔悴"。这大概正是柳永的这两句词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

还有被王菲翻唱之后就红遍大江南北的《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厥,今

夕是何年?我与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倚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参考网上赏析)

上片表现词人由超尘出世到热爱人生的思想活动,侧重写天上。开篇“明月几时有”一句,借用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诗意,通过向青天发问,把读者的思绪引向广漠太空的神仙世界。“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以下数句,笔势夭矫迴折,跌宕多彩。它说明作者在“出世”与

“入世”,亦即“退”与“进”、“仕”与“隐”之间抉择上深自徘徊的困惑心态。以上写诗人把酒问月,是对明月产生的疑问、进行的探索,气势不凡,突兀挺拔。“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几句,写词人对月宫仙境产生的向往和疑虑,寄寓着作者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写词人的入世思想战胜了出世思想,表现了词人执着人生、热爱人间的感情。下片融写实为写意,化景物为情思,表现词人对人世间悲欢离合的解释,侧重写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三句,实写月光照人间的景象,由月引出人,暗示出作者的心事浩茫。“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两句,承“照无眠”而下,笔致淋漓顿挫,表面上是恼月照人,增人“月圆人不圆”的怅恨,骨子里是本抱怀人心事,借见月而表达作者对亲人的怀念之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三句,写词人对人世悲欢离合的解释,表明作者由于受庄子和佛家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一种洒脱、旷达的襟怀,齐庞辱,忘得失,超然物外,把作为社会现象的人间悲怨、不平,同月之阴晴圆缺这些自然现象相提并论,视为一体,求得安慰。结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

娟”,转出更高的思想境界,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包括自己的兄弟),发出深挚的慰问和祝愿,给全词增加了积极奋发的意蕴。词的下片,笔法大开大合,笔力雄健浑厚,高度概括了人间天上、世事自然中错综复杂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幸福的生活的向往,既富于哲理,又饱含感情。

根据赏析,这首词艺术性很高,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对自然界的思索,进而表达了对自身理想、情感的思考,有景有情亦有境,是一首很美的词。

二、藏在影视作品中

著名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的题记就是一首词《虞美人》。电影的主要内容是:上海某纱厂的女工素芬和夜校教师张忠良相识并相爱。张忠良为宣传抗日,给义勇军募捐,引起纱厂温经理的不满。没多

篇三:《描写乡村生活的诗句》

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王维《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自落。

王维《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渭川田家》: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歌式微。

王建《田家行》:男声欣欣女颜悦,人家不怨言语别。五月虽热麦风清,檐头索索缲车鸣。 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麦收上场绢在轴,的知输得官家足。不望入口复上身,且免向城卖黄犊。田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

张籍《野老歌》: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聂夷中《伤田家》: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偏照逃亡屋。

韦应物《观田家》: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杜荀鹤《山中寡妇》: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尽尚征苗。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王维《渭川田家》: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鸲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王维《春中田园》:屋中春鸠鸣,树边杏花白。持斧伐远杨,荷锄觇泉脉。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杜甫《岁晏行》: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渔父天寒网罟冻,莫徭射雁鸣桑弓。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大伤农。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轴茅茨空。楚人重鱼不重鸟,汝休枉杀南飞鸿。况闻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往日用钱捉私铸,今许铅锡和青铜。刻泥为之最易得,好恶不合长相蒙。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

温庭筠《烧歌》: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微红夕如灭,短焰复相连。差差向岩石,冉冉凌青壁。低随回风尽,远照檐茅赤。邻翁能楚言,倚插欲潸然。自言楚越俗,烧畲为早田。豆苗虫促促,篱上花当屋。废栈豕归栏,广场鸡啄粟。新年春雨晴,处处赛神声。持钱就人卜,敲瓦隔林鸣。卜得山上卦,归来桑枣下。吹火向白茅,腰镰映赪蔗。风驱槲叶烟,槲树连平山。迸星拂霞外,飞烬落阶前。仰面呻复嚏,鸦娘咒丰岁。谁知苍翠容,尽作官家税。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一)》: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二)》: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篇四:《描写儿童生活的诗句》

1、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白居易<池上二绝>

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描写儿童生活的诗句。——唐·杜牧<清明>

3、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唐·韦庄<与小女>

4、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唐·白居易<观游鱼>

5、投荒万里无归路,雪点鬓繁。度鬼门关,已拚儿童作楚蛮。——黄庭坚<采桑子>

6、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描写儿童生活的诗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7、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宋·苏轼<花影>

8、日暮鸟雀稀,稚子呼牛归。住处无邻里,9、马啼踏水乱明霞,醉袖迎风受落花。怪见溪童出门望,鹊声先我到山家。——元·刘因<山家>

10、我亦曾经放鹞嬉,今来不道老如斯,那能更驻游春马,闲看儿童断线时。——明·徐文长<风鸢图十首>

11、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浦浦风。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唐·郑谷<淮上渔者>

12、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唐·李白<古朗月行>

13、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宋·杨万里<舟过安仁>

14、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15、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明·徐渭<风鸢图诗>其一

16、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宋·雷震<村晚>

17、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唐·刘禹锡<踏歌词>

18、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崔道融<溪居即事>

19、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袁枚<所见>

20、晴明风月雨乾时,草满花堤水满溪。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宋·杨万里<桑茶坑道中八首>其七

21、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叶绍翁<夜书所见>

22、无事经年别远公,帝城钟晓忆西峰。炉烟消尽寒灯晦,童子开门雪满松。——唐·李商隐<忆匡一师>

23、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唐·施肩吾<幼女词>

24、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25、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唐·吕岩<牧童>

26、旧国迷江树,他乡近海门。移家南渡久,童稚解方言。——唐·皇甫冉<同诸公有怀绝句>

27、幼童轻岁月,谓言可久长,一朝见零悴,叹息向秋霜。迍邅已穷极,疢疴复不康,每恐先朝露,不见白日光。庶及盛年时,暂遂情所望。吉辰既乖越,来期眇未央。促促岁月尽,穷年空怨伤。——伍缉之<劳歌二首>之一

28、柳条三尺长,明日清明节。江南小儿女,采作流苏结。——清·许虬<折扬柳歌>

29、田父草际归,村童雨中牧。主人东皋上,时稼绕茅屋。——唐·贾岛<宿郑州>)(节选)

30、今年寒食在商山,山里风光亦可怜。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郊原晓绿初经雨,巷陌春阴乍禁烟?副使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碑钱。——王禹偁<寒食>

3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32、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宋·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二

33、下床着新装,初学小姑拜。低头羞见人,双手结群带。——明·毛铉<幼女词>

34、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唐·杜甫<江村>

35、萋萋芳草春绿,落落长松夏寒。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唐·王维<田园乐>

36、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胡令能<小儿垂钓>

37、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村居>

38、清池玉水绕山川,携手伴友放纸鸢。杨柳轻指意欲醉,疑是梦境回童年。——清·轩治翁

39、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白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唐·宣宗李忱<吊白居易>

40、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唐·崔道融<牧竖>


生活诗词相关热词搜索:美与生活诗词 描写享受生活诗词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生活诗词”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生活诗词"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31606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