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自钱塘至桐庐舟中杂诗

自钱塘至桐庐舟中杂诗

2016-03-24 11:03:41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自钱塘至桐庐舟中杂诗(共4篇)二年级上学期课外古诗二年级上学期古诗集1 元 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注释】①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②一岁除:一年已过去。③屠苏:屠苏酒。 ④曈曈:形容太阳初升时的光辉。⑤最后一句是说:(年年元旦)总是用新桃符换下旧桃符。桃符是画有神像的...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自钱塘至桐庐舟中杂诗》,供大家学习参考。

篇一:《二年级上学期课外古诗》

二年级上学期古诗集

1 元 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

①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②一岁除:一年已过去。③屠苏:屠苏酒。 ④曈曈:形容太阳初升时的光辉。⑤最后一句是说:(年年元旦)总是用新桃符换下旧桃符。桃符是画有神像的桃木板,古人把它挂在大门上以为可以辟邪。

【大意】

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每年元旦人们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2 江南春绝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注释】

①水村山郭:水乡与山区的城市。②南朝:东晋之后的宋、齐、梁、陈四朝。四百八十寺:形容寺院数量极多,并非实数。③楼台:指寺院中的建筑。 【大意】

千里江南,到处是黄莺婉转啼叫,到处是绿叶映衬着红花,水边的村落,靠山的城镇,酒帘迎风招展。南朝建有许许多多的寺庙,多少楼台隐现在迷茫的烟雾般的细雨中。

这首诗前两句写江南的春天景物,富有生机;后两句集中描写烟雨中的寺院,并抒发了南朝统治者信佛误国的感叹。

3 绝 句

(宋)王安石

染云为柳叶,剪水作梨花。

不是春风巧,何缘有岁华。

【注释】

岁华:一年中的好光景。

【大意】

春天柳叶嫩绿,梨花盛开,若不是春风这个能工巧匠,又怎么会有 这一年

中的美好光景呢?

这首诗前两句巧妙写出了春天的景色变化,后两句赞美了春风给大自然带来生机。

4游园不值

(宋)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注释】

(1)不值:没有遇到主人。(2)屐齿:木底鞋下前后齿状突出部分,防止上下坡时滑倒。 印:踩踏 。(3)小扣:轻轻地敲。柴扉:树枝编的门。

【大意】

园主人该是怕木屐齿踩坏了苍苔, 为什么客人轻敲柴门久久地不开。 那满园的美丽春色怎能关闭得住, 一枝红色杏花已经早早探出墙来。不仅写出园中美丽的春色,还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写出了一片春意盎然。

5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注释】

(1)芙蓉山:地名。 (2)白屋:贫穷人家的房屋。房顶用白茅草或者白茬木板铺顶。这首诗用短短20个字,描写了风雪严寒的冬天傍晚投宿人家的情景。给人以天寒、贫穷、荒僻的强烈感受。

【大意】

夜暮降临,连绵的山峦在苍茫的夜色中变得更加深远。天气寒冷,使这所简陋的茅屋显得更加清贫。半夜里一阵犬吠声把我惊醒,原来是有人冒着风雪归家门!

6夏意

(宋)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释】

(1) 别院:客馆或旅店的院落。 (2)簟(diàn):竹席。

(2) 当午:正中午。(4)梦觉:从睡梦中醒来。(5)流莺:飞来飞去的

莺。

【大意】

这首诗第一句写小院深深,曲径通幽,在这极清极静的环境中有小轩一座,竹席一领。二、三句写诗人卧于席上,闲望户外,只见石榴花盛开,透过帘子,展现着明艳的风姿。虽当中夏亭午,而小院中仍清阴遍地,一片凉意。末尾一句

写诗人虽然烈日当午,却已酣然入睡,待到“梦觉”,只听得园林深处不时传来一两声流莺鸣啼的清韵。

7登飞来峰

(宋)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自钱塘至桐庐舟中杂诗

【注释】

(1) 飞来峰:在杭州灵隐寺前。(2)寻:古代长度单位,

八尺为一寻。千寻形容极高。塔:指飞来峰上的高塔。(3)这句意思是说:我听说登上宝塔,在鸡叫时就能看见日出的景色。(4)末尾两句:抒发了作者站得高,看得远的政治家宽广胸怀。

这首诗借登飞来峰观赏景色,表达了诗人的远大抱负和不畏艰险的意志。

【大意】

飞来山上有座很高的应天塔,听说在鸡叫时登塔远眺,可以看到太阳从海面上升起的美景。我不怕浮云挡住视线,因为我站在飞来山应天塔的最高层。

8饮湖上初晴后雨(选一首)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

1,饮湖上:在湖上饮酒。2,潋滟(liàn yàn):水波相连的样子。

方好:正好。这句说:湖上道道水波泛着光亮,正是晴天好景。3,空濛:水气迷漫。雨亦奇:雨也显得很奇妙。这句说:山色被迷漫的水气遮掩得若有若无,雨下得也很奇妙。4,西子:西施,春秋时越国美女。5,相宜:适宜。

这是一首描写西湖风景的有名作品。前两句一是写晴,一是写雨,都表现了西湖的美。后两句巧妙地把西湖与西施相比,用“淡妆浓抹总相宜”来说明西湖不论何时都很美丽动人。

【大意】

波光闪动下的西湖很美好,山色迷蒙中的景色也很新奇。我要把西湖比作绝代佳人西施,无论淡妆或浓抹同样都适宜。 表达了对西湖美景的赞美之情。

9自钱塘至桐庐舟中杂诗

(清) 刘嗣绾

一折青山一扇屏, 一湾碧水一条琴。

无声诗与有声画, 须在桐庐江上寻。

【注释】

1,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名,在杭州西南钱塘江畔。2,一折:一面的意思。一扇屏:一扇屏风。这句说:江畔的一面青山好像打开的一扇山水屏风画。3,一条琴:形容水流发出的美妙悦耳的声响。4,无声诗:指图画。有声画:指可吟诵的诗。5,桐庐江:浙江省建徳与桐庐两县之间的一段钱塘江叫桐庐江或桐江。后两句意思是;桐庐江上富有诗情画意。

【大意】

那一座青山,景色苍翠得有如一扇优美的画屏;那一湾碧绿的溪水,流声淙淙,悦耳得好像一张弹奏着的乐琴。想看美丽的图画并吟诵诗,就要在桐庐江上寻找。这首诗富有美妙的想象力,前两句用屏风和琴,把青山和碧水绘声绘色地描写出来。后两句对桐庐江充满诗情画意表示赞叹。

10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释】

1,九月九日:农历重阳节,又称重九。山东:指华山以东的作者故乡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县)2,登高、插茱萸:古代风俗,在九月九日这一天,佩带茱萸袋登高,认为可以免除灾难。茱萸(zhū yú):一种有香味的植物。

【大意】

我独自一个人在他乡做陌生的客人。常常想念家乡,而每逢欢庆佳节时,就更加思念家中的亲人。我在遥远的异乡想象着,今天兄弟们登高的时候,大家插戴茱萸,就少了我一个人。这是一首广为传诵的诗。前两句写诗人客居外地的孤独,重阳佳节时更加倍思念家乡亲人。后两句通过想象家乡兄弟对自己的思念情景,更加强烈地表达了作者怀念家乡亲人的感情。

11春夜洛城闻笛

(唐)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释】

(1)洛城:洛阳 (2)玉笛:笛子的美称。 (3)暗飞声:不知从何处传出声音。 (3)散入:飘入。 (4)折柳:指《折杨柳》歌曲,内容大多歌唱离别之情。 (5)起:产生。

【大意】

阵阵悠扬的笛声,从谁家中飘出?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听到哀伤的《折杨柳》,能不钩起思乡之情吗?这首诗写诗人在春天夜里听到笛子吹出《折杨柳曲》,引起了对故乡的思念。

12夜雨寄北

(唐)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释】

(1)寄北:寄给北方的家人。 (2)第一句:你问我归家的日期,我现在还不能确定。 (3)巴山:作者当时正在四川一带巴蜀山区。 涨:上涨。 秋池:蓄着秋天雨水的池子。 (4)何当:何时。这句说:何时才能回到家中,

一起在西窗下剪去蜡烛的余烬呢! (5)却话:再话,再叙。这句意思是:把巴山夜雨时想念家人的情况向对方倾诉。

【大意】

您问我的归期,但我的归期没有定,现在我是独居在巴山的旅馆里,面对不停的夜雨,只见秋天的池水往上涨。什么时候才能够与您在家中西窗下面一起剪烛长谈,又说起我独居巴山的旅馆中面对夜雨的情景。

13乡思

(宋) 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注释】

(1)落日:太阳落山的极远之地。 (2)望极天涯:极目

天涯。一二两句说:人们说落日的地方就是天涯,可是极目天涯还是见不到家乡的影子,可见家乡之遥远。 (3)碧山:这里泛指青山。三四两句说:已经怨恨青山的重重阻隔,而青山又被层层的暮云遮掩,可见障碍之多。

【大意】

人们常说,那太阳落尽的地方是天涯,天涯虽远,却可以看见,而故乡即使尽力远望也看不到啊!本已恨那青山阻隔着视线,使我不能看到自己的家乡,现在青山又被暮云遮挡,又多了一层障碍,越发看不到了。这首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采取层层递进的写法,表现出诗人思念遥远家乡的强烈感和迫切感。

14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

(1)瓜洲:在长江北岸,与江苏省镇江市隔江相望。 (2)京口:今镇江市。 (3)钟山:在江苏省南京市东郊,作者曾在这里居住。 (4)绿:这里作动作用,相当于“吹绿”。 (5)还:还家,归家。

【大意】

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中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呵,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

这是一首作者想念金陵家园的诗。前两句写京口和瓜洲离得很近,不过隔着一条江和几道山而已。后两句是诗人的名句。句中“绿”字用得很巧妙,是诗人经过十几次改写才定下来的。这样,就把春风给写活了。末尾一句,好象是诗人对着圆圆的明月在发问:你什么时候能照着我返回钟山的家呢?在前三句中,诗人把想家的情绪有意隐蔽下来,直到最后,才将感情的闸门一下打开,抒发了对家园的深深眷恋,从而使全诗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篇二:《小学语文西师版语文古诗集锦》

西师版语文古诗赏析集锦20110813

江津区先锋小学校语文教研组收集整理

一年级上册

(一)课文

1、李绅《悯农》一

锄禾日当午 , 汗滴禾下土 。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

2、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二)读读背背

1、咏鹅初唐 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一年级下册

(一)课文

1、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2、古朗月行(节选) 唐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3、《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寻隐者不遇】作者: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5、所见 【清】 袁 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二)读读背背

1、人闲桂花落,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惜时》 无名氏

三春花事好,为学须及早。

花开有落时,人生容易老。

3、鸟 白居易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1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4、华山 宋 冠准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其。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自钱塘至桐庐舟中杂诗

5、《风》 --唐朝诗人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6、《画鸡》 作者:【明】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生平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自钱塘至桐庐舟中杂诗

7、牧竖作者:崔道融 朝代:唐 体裁:五绝

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

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

二年级上册

(一)课文

1、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轮,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4、江 雪 唐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5游子吟 孟郊 唐 乐府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二)读读背背

1、江行无题 唐 钱珝

万木已清霜,江边村事忙。

故溪黄稻熟,一夜梦中香。

2、 杂诗 唐 王维

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 寒梅著花未。

3、夜宿山寺 唐 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4、山雨 宋 契逊

一夜山中雨,林端风怒号。自钱塘至桐庐舟中杂诗

不知溪水涨,只觉钓船高。

2自钱塘至桐庐舟中杂诗

5、天净沙 秋 元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6、溪居即事 唐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 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 急向柴门去却关。

7、梅花 宋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二年级下册

(一)课文

1、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村居 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3、池上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4、黄鹤楼送孟浩然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5、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二)读读背背

1、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山居杂诗 金 元好问

瘦竹藤斜挂,丛花草乱生。

林高风有态,苔滑水无声。

3、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4、独坐敬亭山 李白

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5、遗爱寺 白居易

弄石临溪坐,寻花绕寺行。

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

6、黄鹤楼 崔颢

3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7、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8、村晚 宋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三年级上册

(一)课文

1、山行 杜枚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4、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5、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二)读读背背

1语海拾贝

(1)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2)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3)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徐俯)

(4)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

(5)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

(6)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

三年级下册

(一)课文

1、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2、清明 杜枚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3、小池 杨万里

4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4、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5、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6、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二)读读背背

语海拾贝

(1)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2)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3)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4)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毛泽东)

(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

四年级上册

(一)课文

1、饮湖上初晴雨后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2、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3、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4、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二)读读背背

1语海拾贝

(1)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谢灵运)

(2)天秋日正中,水碧无尘埃。(柳宗元)

(3)秋天万里净,日暮澄江空。(王维)

(4)凉风起江海,万树尽秋声。(高启)

(5)书犹太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7)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笛卡儿)

(8)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9)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5

篇三:《咏富春江诗》

咏富春江诗句

一、七绝

《自钱塘至桐庐舟中杂诗》 清.刘 嗣 绾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碧水一条琴。 无声诗与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

《过桐庐》明.张以宇

江边三月草萋萋,绿树苍烟望欲迷。 细雨孤帆春睡起,青山两岸画眉啼。

《桐溪》 元.钱彦隽

桐君山下望层城,万顷烟波一叶轻。 绿树朦胧残照落,不知何处棹歌声。

宋.刘澜

风萧萧,冰瑟瑟,淡烟空蒙冠朝日。 滩头枯木如画出, 鸜鹆飞来添一笔。

《过 桐 庐》宋.姜夔

横看山色仰看云,十幅风帆不籍人。 记取合江江畔树,他年此处好垂纶。

《七绝。富春 》吴融

天下有水亦有山,富春山水非人寰. 长川不是春来绿,千峰倒影落其间.

《富春江月夜》元 吴师道:

江霏山气生白烟, 忽如飞雨洒我船。 倚蓬独立久未眠, 静看水月摇清圆。

《渔浦》 宋.陆游

桐庐处处是新诗,鱼浦江山天下稀。 安得移家常住此,随潮入县伴潮归。

《过严子陵钓台二首》 宋:张浚

古木笼烟半锁空,高台隐隐翠微中。 身安不羡三公贵,宁与渔樵卒岁同。

其二

中兴自是还明主,访旧胡为属老臣。 从古风云由际会,归欤聊复养吾真。

《桐庐》明.姚夔

桐庐之山郁以纡,桐庐之水清且迂。 襟江带溪泻澄练,锦峰绣岭到画图。

《桐江作》清.袁枚

桐庐春水绿如油,两岸清山迎客舟。 明秀见多奇险少,分明山色近杭州。

《思江南》唐:方千

昨日枯草今日青,羁人又动望乡情。 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江已及明。

《送文会上人还富阳》唐: 皎然 悠悠渺渺属寒波,故寺思归意若何. 长忆孤洲二三月,春山偏爱富春多.

《题子陵钓台图三绝》 宋:释宝昙 隐约江天汉客星,夜深曾傍紫微明。 山川风物成迁变,犹有洪涛殷啸声。

《登严子陵钓台》 宋:吴龙翰

万乘从君脚底眠,客星便入史官占。

东都基业随流水,今日斯台尚姓严。

《题严子陵钓台二首》 宋:陈著

才得心安便是通,乘龙非贵钓非穷。 那知碌碌樊鳞者,尽在先生不钓中。

《吊子陵钓台》 宋:毛幵

先生高隐事如何,岂谓功名不足多。 知道故人能辨事,一竿赢得钓清波。

《严子陵钓台》 宋:史吉卿

功名束缚几英豪,无怪先生抵死逃。 坐钓桐江一派水,清风千古与台高。

《为行可维那题子陵钓鱼》 宋:释绍昙 七里滩头古木阴,眼空寰海老垂纶。 无端钓得刘文叔,却把羊裘污欲尘。

《读史》 陆游

人间著脚尽危机,睡觉方知梦境非. 莫怪富春江上客,一生不厌钓渔矶.

《自钱塘由富春桐江抵七里滩》王叔承 烟月满江渔火寒,一声孤雁下芦滩。 隔天纵有家书到,水碧山青不耐看。

《寄桐江隐者》(一作许浑诗)唐:杜牧 潮去潮来洲渚春,山花如绣草如茵。 严陵台下桐江水,解钓鲈鱼能几人。

《桐江舟中漫成寄兰溪补堂明府》清:叶大庄 水远山平去路长,梦残拥被晓天凉。 平生听遍江南橹,第一关心是富阳。

篇四:《文言文范仲淹有志于天下阅读答案_范仲淹有志于天下翻译赏析》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其全诗如下: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文言文范仲淹有志于天下阅读答案_范仲淹有志于天下翻译赏析。往往稠粥不继,日再食,遂大通儒家经典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释]
1、孤: 幼年失去父亲,现指孤儿失去双亲。
2、再适长山朱氏:改嫁到长山姓朱的人家。(适,嫁。再,第二次)
3、知其家世:知道了自己的身世。 家世:身世。文言文范仲淹有志于天下阅读答案_范仲淹有志于天下翻译赏析
4、既:等……之后。
5、去:离开。
6、之:到,往,去。
7、南都:指应天府,8、尝:曾经。
9、就寝:上床睡觉。
10、日昃(zè):太阳偏西。
11、或:有时。
12、昏怠:昏沉困倦。
13、辄(zhé):往往,每每。
14、沃:用水淋洗,这里指“洗”。
15、六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
16、慨然:形容慷慨激昂。
17

相关热词搜索:春日钱塘的诗 至前溏至桐庐杂诗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自钱塘至桐庐舟中杂诗”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自钱塘至桐庐舟中杂诗"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31797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