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巫山高,王融

巫山高,王融

2016-03-28 09:28:31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巫山高,王融(共5篇)宋诗颜延之 北使洛诗改服饬徒旅,首路局险艰。 振楫发吴洲,秣马陵楚山。 途出梁宋郊,道由周郑间。 前登阳城路,日夕望三川。 在昔辍期运,经始阔圣贤。 伊瀔绝津济。台馆无尺椽。 宫陛多巢穴,城阙生云烟。 王猷升八表,嗟行方暮年。 阴风振凉野,飞云瞀穷天。 临途未及引,置酒惨无言。 隐悯徒御悲,威迟良马...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巫山高,王融》,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篇一:《宋诗》

颜延之 北使洛诗

改服饬徒旅,首路局险艰。 振楫发吴洲,秣马陵楚山。 途出梁宋郊,道由周郑间。 前登阳城路,日夕望三川。 在昔辍期运,经始阔圣贤。 伊瀔绝津济。台馆无尺椽。 宫陛多巢穴,城阙生云烟。 王猷升八表,嗟行方暮年。 阴风振凉野,飞云瞀穷天。 临途未及引,置酒惨无言。 隐悯徒御悲,威迟良马烦。 游役去芳时,归来屡阻諐。 蓬心既已矣,飞薄殊亦然。 五君咏 阮步兵

阮公虽沦迹,识密鉴亦洞。 沈醉似埋照,寓辞类托讽。 长啸若怀人,越礼自惊众。 物故不可论,途穷能无恸! 向常侍

向秀甘淡薄,深心托毫素。 探道好渊玄,观书鄙章句。 交吕既鸿轩,攀嵇亦凤举。 流连河里游,恻怆山阳赋。 谢灵运

邻里相送至方山

祗役出皇邑,相期憩瓯越。 解缆及流潮,怀旧不能发。 析析就衰林,皎皎明秋月。 含情易为盈,遇物难可歇。 积疴谢生虑,寡欲罕所阙。 资此永幽栖,岂伊年岁别! 各勉日新志,音尘慰寂蔑。 七里濑

羁心积秋晨,晨积展游眺。 孤客伤逝湍,徒旅苦奔峭。 石浅水潺湲,日落山照曜。 荒林纷沃若,哀禽相叫啸。 遭物悼迁斥,存期得要妙。 既秉上皇心,岂屑末代诮。 目睹严子濑,想属任公钓。 谁谓古今殊?异代可同调。

登池上楼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作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禄反穷海,卧痾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嶔。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游南亭

时竟夕澄霁,云归日西驰。 密林含余清,远峰隐半规。 久痗昏垫苦,旅馆眺郊岐。 泽兰渐被径,芙蓉始发池。 未厌青春好,已观朱明移。 戚戚感物叹,星星白发垂。 药饵情所止,衰疾忽在斯。 逝将候秋水,息景偃旧崖。 我志谁与亮?赏心惟良知。 登江中孤屿

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 怀新道转迥,寻异景不延。 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 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 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 想象昆山姿,缅邈区中缘。 始信安期术,得尽养生年。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情晖。 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 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 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 披拂趋南径,愉悦偃东扉。 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 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 夜宿石门诗

朝搴苑中兰,畏彼霜下歇。 螟还云际宿,弄此石上月。 鸟鸣识夜栖,木落知风发。 异音同至听,殊响俱清越。

妙物莫为赏,芳醑谁与伐? 美人竟不来,阳阿徒晞发。 人彭蠡湖口

客游倦水宿,风潮难具论。 洲岛骤回合,圻岸屡崩奔。 乘月听哀狖,浥露馥芳荪。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千念集日夜,万感盈朝昏。 攀崖照石镜,牵叶入松门。 三江事多往,九派理空存。 灵物■珍怪,异人秘精魂。 金膏灭明光,水碧辍流温。 徒作千里曲,弦绝念弥敦。 岁 暮

殷忧不能寐,苦此夜难颓。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运往无淹物,年逝觉易催! 谢 瞻 答灵运

夕霁风气凉,闲房有余清。 开轩灭华烛,月露皓已盈。 独夜无物役,寝者亦云宁。 忽获愁霖唱,怀劳奏所诚。 叹彼行旅艰,深兹眷言情。 伊余虽寡慰,殷忧暂为轻。 牵率酬嘉藻,长揖愧吾生。 谢惠连 捣 衣

衡纪无淹度,暑运倏如催。 白露滋园菊。秋风落庭槐。 肃肃莎鸡羽,烈烈寒■啼。 夕阴结空幕,霄月皓中闺。 美人戒裳服,端饰相招携。 簪玉出北房,鸣金步南阶。 櫩高砧响发,楹长杵声哀。 微芳起两袖,轻汗染双题。 纨素既已成,君子行未归。 裁用笥中刀,缝为万里衣。 盈箧自余手,幽缄俟君开。 腰带准畴昔,不知今是非。 鲍 照 代东门行

伤禽恶弦惊,倦客恶离声。 离声断客情,宾御皆涕零。

涕零心断绝,将去复还诀。 一息不相知,何况异乡别。 遥遥征驾远,杳杳白日晚。 居人掩闺卧,行子夜中饭。 野风吹秋木,行子心肠断。 食梅常苦酸,衣葛常苦寒。 丝竹徒满座,忧人不解颜。 长歌欲自慰,弥起长恨端。 代放歌行

蓼虫避葵堇,习苦不言非。 小人自龌龊,安知旷士怀? 鸡鸣洛城里,禁门平旦开。 冠盖纵横至,车骑四方来。 素带曳长飙,华缨结远埃。 日中安能止?钟鸣犹未归。 夷世不可逢,贤君信爱才。 明虑自天断,不受外嫌猜。 一言分圭爵,片善辞草莱。 岂伊白璧赐,将起黄金台。 今君有何疾,临路独迟回? 代东武吟

主人且勿喧,贱子歌一言。 仆本寒乡士,出身蒙汉恩。 始随张校尉,占募到河源。 后逐李轻车,追虏穷塞垣。 密途亘万里,宁岁犹七奔。 肌力尽鞍甲,心思历凉温。 将军既下世,部曲亦罕存。 时事一朝异,孤绩谁复论? 少壮辞家去,穷老还入门。 腰镰刈葵藿,倚杖牧鸡豚。 昔如韝上鹰,今似槛中猿。 徒结千载恨,空负百年怨。 弃席思君幄,疲马恋君轩。 愿垂晋主惠,不愧田子魂。 代出自蓟北门行

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 征师屯广武,分兵救朔方。 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 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 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 萧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 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拟行路难 其 一

奉君金卮之美酒,瑇瑁玉匣之雕琴。 七彩芙蓉之羽帐,九华蒲萄之锦衾。 红颜零落岁将暮,寒光宛转时欲沉。 愿君裁悲且减思,听我抵节行路吟。 不见柏梁铜雀上,宁闻古时清吹音。 晚节从世务,乘障远和戎。 解佩袭犀渠,卷帙奉卢弓。 始愿力不及,安知今所终! 王 微 杂 诗

思妇临高台,长想凭华轩。 弄弦不成曲,哀歌送苦言。 箕帚留江介,良入处雁门。 讵忆无衣苦,但知狐白温。 其 三

璇闺玉墀上椒阁,文窗绣户垂罗幕。 中有一人字金兰,被服纤罗蕴芳藿。 春燕参差风散梅,开帏对景弄禽雀。 含歌揽涕恒抱愁,人生几时得为乐? 宁作野中之双凫,不愿云间之别鹤。 梅花落

中庭杂树多,偏为梅咨嗟。 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 露中能作实,摇荡春风媚春日。

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 发后渚

江上气早寒,仲秋始霜雪。 从军乏衣粮,方冬与家别。 萧条背乡心,凄怆清渚发。 凉埃晦平皋,飞潮隐修樾。 孤光独徘徊,空烟视升灭。 途随前峰远,意逐后云结。 华志分驰年,韶颜惨惊节。 推琴三起叹,声为君断绝。 咏 史

五都矜财雄,三川养声利。 百金不市死,明经有高位。 京城十二衢,飞甍各鳞次。 仕子彯华缨,游客竦轻辔。 明星晨未稀,轩盖已云至。 宾御纷飒沓,鞍马光照地。 寒暑在一时,繁华及春媚。 君平独寂寞,身世两相弃。 拟 古

十五讽诗书,篇翰靡不通。 弱冠参多士,飞步游秦宫。 侧睹君子论,预见古人风。 两说穷舌端,五车摧笔峰。 羞当白璧贶,耻受聊城功。 日暗牛羊下,野雀满空园。 孟冬寒风起,东壁正中昏。 朱火独照人,抱景日愁怨。 谁知心思乱。所思不可论。 代葛沙门妻郭小玉作

明月何皎皎,垂幌照罗茵。 若共相思夜,知同忧怨晨。 芳华岂矜貌,霜露不怜人。 君非青云逝,飘迹事咸秦。 妾持一生泪,经秋复度春。 鲍令晖 古意赠今人

寒乡无异服,毡褐代文练。 日月望君归,年年不解綖。 荆扬春早和,幽冀犹霜霰。 北寒妾已知,南心君不见。 谁为道辛苦?寄情双飞燕。 形迫杼煎丝,颜落风催电。 容华一朝尽,惟余心不变。 谢 庄 北宅秘园

夕天霁晚气,轻霞澄暮阴。 微风清幽幌,余日照青林。 收光渐窗歇,穷园自荒深。 绿池翻素景,秋槐响寒音。 伊人倘同爱,弦酒共栖寻。 吴迈远 长相思

晨有行路客,依依造门端。 人马风尘色,知从河塞还。 时我有同栖,结宦游邯郸。 将不异客子,分饥复共寒。 烦君尺帛书,寸心从此殚。 遣妾长憔悴,岂复歌笑颜。 檐隐千霜树,庭枯十载兰。

经春不举袖,秋落宁复看? 一见愿道意,君门已九关。 虞卿弃相印,担簦为同欢, 闺阴欲早霜,何事空盘桓? 白纻歌

少年窈窕舞君前,容华艳艳将欲然。 为君娇凝复迁延,流目送笑不敢言。 长袖拂面心自煎,愿君流光及盛年。 有所思

别离安可再,而我更重之。 佳人不相见,明月空在帷。 共衔满堂酌,独敛向隅眉。 中心乱如雪,宁知有所思? 谢 朓 玉阶怨

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 汤惠休 怨诗行

明月照高楼,含君千里光。 巷中情思满,断绝孤妾肠。 悲风荡帷帐,瑶翠坐自伤, 妾心依天末,思与浮云长。 啸歌视秋草,幽叶岂再扬? 暮兰不待岁,离华能几芳? 愿作张女引,流悲绕君堂。 君堂严且秘,绝调徒飞扬。 无名氏 读曲歌 其 一

千叶红芙蓉,照灼绿水边。 余花任郎摘,慎莫罢侬莲。 其 二

柳树得春风,一低复一昂。 谁能空相忆,独眠度三阳? 其 五

执手与欢别,合会在何时? 明灯照空局,悠然未有期。 莫愁乐 其 一

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 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 其 二

闻欢下扬州,相送楚山头。 探手抱腰看,江水断不流。 襄阳乐 其 一

朝发襄阳城,暮至大堤宿。 大堤诸女儿,花艳惊郎目。 其 二

江陵三千三,西塞陌中央。 但问相随否,何计道里长! 刘 绘 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 王孙游

绿草蔓如丝,杂树红英发。 无论君不归,君归芳已歇。 同王主簿有所思

佳期期未归,望望下鸣机。 徘徊东陌上,月出行人稀。 游东田

戚戚苦无悰,携手共行乐。 寻云陟累榭,随山望菌阁。 远树暧阡阡,生烟纷漠漠。 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 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鹜。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旅思倦摇摇,孤游昔已屡。 既欢怀禄情,复协沧洲趣。 嚣尘自兹隔,赏心于此遇。 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落日怅望

昧旦多纷喧,日晏未遑舍。 落日余清阴,高枕东窗下。 寒槐渐如束,秋菊行当把。 借问此何时?凉风怀朔马。 已伤慕归客,复思离居者。 情嗜幸非多,案牍偏为寡。 既乏琅邪政,方憩洛阳社。

秋 夜

秋夜促织鸣,南邻捣衣急。 思君隔九重,夜夜空仁立。 北窗轻幔垂,西户月光入。 何知白露下,坐视阶前湿。 谁能长分居?秋尽冬复及。 王 融 巫山高

想象巫山高,薄暮阳台曲。 烟霞乍舒卷,蘅芳时断续。 彼美如可期,寤言纷在瞩。 怃然坐相思,秋风下庭绿。 陆 厥

临江王节士歌

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 秋思不可裁,复带秋风来。 秋风来已寒,白露惊罗纨。

节士慷慨发冲冠,弯弓挂若木,长剑竦云端。

篇二:《补充材料 韩孟诗歌鉴赏》

补充材料 韩孟诗歌鉴赏

《秋怀》(其二)

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疑虑无所凭,虚听多无端。梧桐枯峥嵘,声响如哀弹。

【赏析】孟郊老年居住洛阳,在河南尹幕中充当下属僚吏,贫病交加,愁苦不堪。《秋怀》就是在洛阳写的一组嗟老伤病叹愁的诗歌,而以这第二首写得最好。在这首诗中,诗人饱蘸一生的辛酸苦涩,抒写了他晚境的凄凉哀怨,反映出封建制度对人才的摧残和世态人情的冷酷。

诗从秋月写起,既是兴起,也是比喻寄托。古人客居异乡,一轮明月往往是倾吐乡思的旅伴,“无心可猜” 的良友。而此刻,诗人却感觉连秋月竟也是脸色冰冷,寒气森森;与月为伴的“老客”—— 诗人自己,也已一生壮志消磨殆尽,景况凄凉。“老客”二字包含着他毕生奔波仕途的失意遭遇,而一个“单”字,更透露着人孤势单的无限感慨。 “ 冷露”二句,用语精警形象突出,虚实双关,寓意深长。字面明写住房破陋,寒夜难眠;实际上,诗人是悲泣梦想的破灭,是为一生壮志、人格被消损的种种往事而感到寒心。这是此二句寓意所在。显然,这两句在语言提炼上是下足功力的。如“滴”字,写露喻泣,使诗人抑郁忍悲之情跃然而出;又如“梳”字,写风喻忆,令读者如见诗人辗转痛心之状,都是妥贴而形象的字眼。

“席上”二句写病和愁。“印病文”喻病卧已久,“转愁盘”谓愁思不断。“疑虑”二句,意思是说还是不要作无根据的猜想,也不要听没来由的瞎说。这纯是自我宽慰,是一种无聊而无奈的开解。最后,提取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形象,也是诗人自况的形象:取喻于枯桐。桐木是制琴的美材,显然寄托着诗人苦吟一生而穷困一生的失意的悲哀。

史评孟郊“为诗有理致”,“然思苦奇涩”(《新唐书·孟郊传》)。前人评价孟诗,也多嫌其气度窄,格局小。金代元好问说:“东野(孟郊字)穷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论诗三十首》)即持这种贬薄态度。这些评价并不公允。倒是讥笑孟诗为“寒虫号”的苏轼,说了几句实在话:“我憎孟郊诗,复作孟郊语。饥肠自鸣唤,空壁转饥鼠。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读孟郊诗二首》)孟诗确实存在狭窄气弱的缺点,但其抒写穷愁境遇的作品,不乏真实动人的成功之作,这首《秋怀》之二,即其代表。

《寒地百姓吟》

无火炙地眠,半夜皆立号。冷箭何处来,棘针风骚骚。霜吹破四壁,苦痛不可逃。高堂搥钟饮,到晓闻烹炮。寒者愿为蛾,烧死彼华膏。华膏隔仙罗,虚绕千万遭。到头落地死,踏地为遊遨。遊遨者是谁?君子为郁陶! 孟郊诗鉴赏 此诗题下自注云:“为郑相其年居河南,畿内百姓, 大蒙矜卹。”郑相,指郑余庆,《旧唐书》本传谓宪宗元和三年(808)为检校兵部尚书,兼东都留守。同书《孟郊传》又云,李翱荐郊于留守郑余庆,辟为宾佐,后余庆镇兴元,又奏为从事。可见此诗当为元和中作于洛阳。孟郊与郑关系如此之好,但他并没有对郑作正面的歌颂,甚至也没有在诗中表现“畿内百姓”如何“大蒙矜卹”;他所想到的只是苦寒中的百姓,这一点相当难能可贵。

全篇立意,可用杜甫两句诗来概括:“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但它描绘得更为具体,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幅贫富悬殊的画卷。一个寒冷的冬夜,贫苦的百姓们席地而眠。本该像今天北方烧炕似地,先用柴火将地皮烘热,然后才能躺下。可他们哪里有钱买柴火,只得睡在冰冷的冻土上。好容易挨到半夜,冻得实在受不了,于是站起来直叫冷。“半夜皆立号”五字,何其精炼而又准确!特别是那个“皆”字,又代表了多少啼饥号寒的百普通百姓!

从“冷箭”一句起,诗人的笔触从地面转向四壁。冷箭、棘针,形容从破壁中吹进的冷风。骚骚,语本《文选》张衡《思玄赋》:“寒风凄其永至兮,拂云岫之骚骚。”注引李善曰:“骚骚,风劲貌。”

一本作骚劳,疑非是。“霜吹破四壁”,极言寒风之劲。霜花竟能从破壁中吹进,屋子缝隙之大可想而知。冷风挟着霜花,穿过破壁,象冷箭、棘针一般砭人肌骨,无此生活体验者绝不能写出,有此生活体验而不关心民情者亦不能写出。孟郊是一寒士,李翱《荐所知于徐州张仆射》曾云:“郊穷饿不能养其亲,周天下无所遇。”故能写出此语。

而“苦痛不可逃”一句,则呼喊出受难者的心声。室内尚如此寒冷,何况冰天雪地的室外,即使逃出去,岂不是活活冻死!联系下文来看,这句也可看作对当时社会的控诉。在封建制度的统治下,苦寒的百姓是永远翻不了身的。 “高堂”二句写富贵人家夜宴时鸣钟奏乐,直至天明,烹调美味佳肴的香气还久久不散,四处可闻。

同前面所描写的相比:贫者一何苦,富者一何奢!看来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确是封建社会一个活生生的存在。问题是在这种对立面前,贫者是委曲求全、苟且偷生?还是揭竿而起,同命运抗争?诗人选择了后者。他写寒者不胜冻饿之苦,宁愿变做扑灯蛾,被灯火活活烧死。这是受冷之极、渴求温暖的一种心理变态,也是一种消极的反抗。尽管如此,那点燃着兰膏的华灯却被层层纱幔遮蔽,使他(或他们)难以接近。尽管“仙罗”遮挡,华灯难近,寒者还不住地在四周转悠,寻找机会,以求一近“华膏”。“虚绕千万遭”,虽属虚指,然却反映了寒者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的悲惨境遇。一个“虚”字,包含了多少惆怅、多少失意之情!

“到头”二句,把贫富尖锐对立的矛盾,推向了高潮。寒者绕帐转了不知多少遍,终因冻饿疲惫不堪, 倒地而死。此“到”字即“倒”字,见《说文通训定声》。“到头”便是倒头。寒者一头栽倒在地,死了也无人过问。不仅如此,那些在罗帐里通宵吃喝的富人,还醉醺醺地走了出来,踏着尸体,恣意遨游。如此惨状,惨绝人寰,确实令人难以卒读。在中国文学史上,揭露如此深刻的作品,实在并不多见。

巫山高,王融

这首五古,用的是赋体。它从头至尾,娓娓道来中唐时代残酷的现实。人物形象都是通过自身的行动进行刻划的,且与所处的环境结合得相当紧密。诗中采用了十分贴切的比喻,如冷箭、棘针之喻寒风,飞蛾之喻寒者;也采用了夸张的手法,如“虚绕千万遭”,“踏地为遊遨”。然而更为重要的是在强烈对比中展开矛盾冲突,在矛盾冲突中揭露贫富的对立,歌颂寒者顽强不屈的意志,鞭挞富人灭绝人性的逸乐生活。直到最后,作者才忍无可忍地出面责问:“遊遨者是谁?君子为郁陶!”君子当然是诗人自指,或许也包含郑某一类有良心的官吏。郁陶(音遥)是悲愤积聚之意。这里的问题提得异常尖锐,难道遊遨者仅是参加夜宴的几个人吗?不,是整个统治阶级,是万恶的封建制度!

《巫山曲》【赏析】乐府旧题有《巫山高》,属鼓吹曲辞。“古辞言江淮水深,无梁可渡,临水远望,思归而已。”(《乐府解题》)而六朝王融、范云所作“杂以阳台神女之事,无复远望思归之意”,孟郊这首诗继承了这一传统,主咏巫山神女的传说故事(出宋玉《高唐》《神女二赋)。本集内还有一首《巫山行》为同时作,诗云:“见尽数万里,不闻三声猿。但飞萧萧雨,中有亭亭魂。”二诗大概为旅途遣兴之作。

“巴江上峡重复重”,诗中明显有一舟行之旅人的影子。沿江上溯,入峡后山重水复,屡经曲折,于是目击了著名的巫山十二峰。诸峰“碧丛丛,高插天”(李贺《巫山高》),“碧峭”二字是能尽传其态的。十二峰中,最为奇峭,也最令人神往的,便是那云烟缭绕、变幻阴晴的神女峰。而“阳台”就在峰的南面。神女峰的魅力,与其说来自峰势奇峭,毋宁说来自那“朝朝暮暮,阳台之下”的巫山神女的动人传说。次句点出“阳台”二字,兼有启下的功用。

经过巫峡,谁不想起那个古老的神话,但有什么比“但飞萧萧雨”的天气更能使人沉浸于那本有“朝云暮雨”情节的故事情境中去的呢?所以紧接着写到楚王梦遇神女之事:“荆王猎时逢暮雨,夜卧高丘梦神女。”本来,在宋玉赋中,楚王是游云梦、宿高唐(在湖南云梦泽一带)而梦遇神女的。而“高丘”是神女居处(《高唐赋》神女自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一字之差,失之千里,却并非笔误,乃是诗人凭借想象,把楚王出猎地点移到巫山附近,梦遇之处由高唐换成神女居处的高丘,便使全诗情节更为集中。这里,上峡舟行逢雨与楚王畋猎逢雨,在诗境中交织成一片,冥想着的诗人也与故事中的楚王神合了。以下所写既是楚王梦中所见之神女,同时又是诗人想象中的神女。诗写这段传说,意不在楚王,而在通过楚王之梦来写神女。

关于“阳台神女”的描写应该是《巫山曲》的画龙点睛处。“主笔有差,余笔皆败。”(刘熙载《艺概·书概》)而要写好这一笔是十分困难的。其所以难,不仅在于巫山神女乃人人眼中所未见,而更在于这个传说“人物”乃人人心中所早有。这位神女绝不同于一般神女, 写得是否神似,读者是感觉得到的。

而孟郊此诗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写好了这一笔。诗人是紧紧抓住“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唐赋》)的绝妙好辞来进行艺术构思的。

神女出场是以“暮雨”的形式:“轻红流烟湿艳姿”,神女的离去是以“朝云”的形式:“行云飞去明星稀”。她既具有一般神女的特点,轻盈飘渺,在飞花落红与缭绕的云烟中微呈“艳姿”;又具有一般神女所无的特点,她带着晶莹湿润

的水光,一忽儿又化成一团霞气,这正是雨、云的特征。因而“这一位”也就不同于别的神女了。诗中这精彩的一笔,如同为读者心中早已隐约存在的神女撩开了面纱,使之眉目宛然,光艳照人。这里同时还创造出一种若晦若明、迷离恍惝的神秘气氛,虽然没有任何叙事成分,却能使人联想到《神女赋》“欢情未接,将辞而去,迁延引身,不可亲附”及“暗然而暝,忽不知处”等等描写,觉有无限情事在不言中。

随着“行云飞去”,明星渐稀,这浪漫的一幕在诗人眼前慢慢消散了。于是一种惆怅若失之感向他袭来,“目极魂断望不见”就写出其如痴如醉的感觉,与《神女赋》结尾颇为神似(那里,楚王“情独私怀,谁者可语,惆怅垂涕,求之至曙”)。最后化用古谚“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作结。峡中羁旅的愁怀与故事凄艳的结尾及峡中迷离景象打成一片,使人咀嚼无穷。

全诗把峡中景色、神话传说及古代谚语熔于一炉,写出了作者在古峡行舟时的一段特殊感受。其风格幽峭奇艳,颇近李贺,在孟郊诗中自为别调。孟诗本有思苦语奇的特点,因此偶涉这类秾艳的题材,便很容易趋于幽峭奇艳一途。李贺的时代稍晚于孟郊,从中似乎可以窥见由韩、孟之奇到李贺之奇的变化轨迹。

韩愈诗歌赏析

山石 此诗颇显韩愈"以文为诗"特色。他用散文化的语汇、句法、章法写诗,不用或少用比兴、象征、想像、夸张等修辞手段,不用跳跃的句法和章法,而是采用"赋"的表现方法,平实地记叙事情的过程。全诗二十一句,不换韵,一韵到底。描写他在某一天下午游山,在山寺里住了一夜,次日早晨出山归家途中的所见所感。首句表面是写山路崎岖不平,实际也暗示了全诗的风格──荦确不平。从第二句起,诗人就不写白昼而写黄昏,不写山鸟山花而写夜精灵蝙蝠,以及若有若无的古壁佛画,阗寂无声的静夜,清凉的月色等,从而使人强烈地感受到深山古寺的幽静神秘。天亮了,诗人在山中独自漫步,此时他是这深山老林中唯一的人类,他得以尽情地享受自由自在地徜徉于自然之中的况味:信步走去,连路不路的问题也不必考虑了,他四顾这山红涧碧、松枥十围、水声激激、烟霞烂漫的景色,全然陶醉于远离尘嚣的"自乐"之中。

最后,他还是想到了仕与隐这个永远令人困惑的问题。此时的韩愈,进士及第已经快十年了,但连个正式的官职都没有,给人家当了几年幕僚,很没意思。此时他辞了幕职,途经洛阳,游山遣兴。自然和自由固然好,但求仕之心还是怎么也放不下。所以才有"安得至老不更归"的感叹和疑问。

初、盛唐人作七言古体,往往喜欢用一些对偶句,但韩愈的七古却绝对不用对偶句。这也是他"以文为诗"的一个特征。此诗依次叙述,无论从时间的顺序还是空间的移动来看,都好像自然而然,漫不经心的。但仔细琢磨,却发现诗人是处处有照应的:"无道路"照应"行径微";"出入高下"照应"山石荦确";"当流赤足"照应"新雨足";"黄昏"与"天明"、"无所见"与"时见"等等,皆对照呼应。前人也注意到这种有意无意的写法,《韩柳诗选》云:"句烹字炼而无雕琢之迹,缘其于淡中设色,朴处生姿耳"。清何焯《义门读书记》评此诗云:"直书即目,无意求工,而文自至。"

由此诗也颇可体会韩诗宏伟奇崛的风格。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中有一首将此诗与秦观诗比较:"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略可说明秦、韩之诗有阴柔与阳刚之别。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这篇七古,永贞元年 (805)中秋写于郴州,题中的张功曹名署。贞元十九年 (803)冬,韩愈与张署同任监察御史,因关中旱饥,上疏直谏宽免租税,得罪权臣、远贬南方。韩愈被贬为连州阳山(今属广东)令,张署被贬为郴州临武(今属湖南)令。永贞元年春,顺宗即位,例行大赦。韩、张二人被召到郴州(今湖南郴州市)待命,很有回京复职的希望。却因湖南观察使杨凭作梗,赦令迟迟未下,直等到八月宪宗上台,才量

移江陵,韩为法曹参军,张为功曹参军,冤屈未伸,作此诗以打悲愤。唐代行政组织,县的上级为州,州的长官叫刺史,俗称“州家”。几个州归一个朝廷派出的大臣管辖,叫节度使或观察使,俗称“使家”。韩、张的宽赦由“州家”申报“使家”,而为“使家”所抑,故诗中有“州家申名使家抑,坎轲只得移荆蛮”的控诉。

这首诗写得很别致,一是有人物:作者与张署同时登场。二是有场面:两人在中秋之夜的月下饮酒。三是有情节:两人对歌。全诗可分三段,六换韵。第一段四句,“河”、“波”、“歌”押韵(属平声歌韵)。作者以第一人称出面,赞美中秋之夜月白风清的美景,归到“一杯相属君当歌”,引出张署的歌唱。第二段是全诗的主体, 根据韵脚的变换, 可分为四章。第一章两句,“苦”、“雨”押韵(属去声遇韵),写作者听张署唱歌的感受。本应置于张署唱歌之后, 如今有意提前, 为张署唱歌渲染气氛。第二章八句,“高”、“号”、“逃”、“臊”、“皋”押韵(属平声豪韵),写张署唱歌,叙述被贬南迁所经受的种种苦难,落到“嗣皇经圣”,起用贤能,露出一线希望。第三章“里”、“死”押韵(属上声纸韵),仍是张署的歌辞,夸张地叙述赦书传送极快,大赦的幅度极宽。第四章八句,“还”、“班”、“蛮”、“间”、“攀”押韵,前两句承上歌唱大赦的结果是以前被贬谪的都召回朝廷,然后用强烈的对比唱出自己又一次受到不公正待遇,移官荆蛮,摆脱不了遭受捶楚的命运。张署的歌唱至此结束,三次换韵,平仄相间。波澜起伏。这篇歌辞,当然是作者代拟的,叙述的是张署的坎轲遭遇,同时也是作者自己的坎轲遭遇。巧妙之处在于不自己出面倾吐,却借张署唱歌表达。巧妙之处还在于不等张署唱毕再表述自己的感受,却提前写出“君歌声酸辞且苦,不能听终泪如雨”,从而留出地步,用打断张署唱歌的办法接上自己的歌唱。第三段五句,句句押韵(与开头四句同韵)。前两句是作者对张署说话:“君歌且休听我歌”——你别唱下去了,还是听我给你唱支歌吧!这与前面的“不能听终泪如雨”相应。“我歌今与君殊科”——我唱的歌儿可跟你唱的不一样。言外之意是:我比你豁达,什么都能想开。下面三句,便是作者唱的歌:“一年明月今宵多”,照应首段及题目中的“八月十五夜”。“人生由命非由他”,貌似旷达,暗寓难言的痛苦。“有酒不饮奈明何!”——这么美好的中秋之夜,有酒不喝,光唱那酸楚的歌,天明了又怎度办?天明了,大概就要起身赶路,到江陵做那“未免捶楚尘埃间”的“判司卑官”去了!

全诗以中秋饮酒赏月,请“君”唱歌开头,以劝“君”饮酒赏月,莫辜负良宵的歌声结束。首尾拍合,情景交融,加强了意境的悲凉感。中间一段,抑扬顿挫,声情激越,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却避实就虚,借张署之口唱出。而作者自己,则先以听歌者的身份表达了内心的共鸣,后用自己的歌唱对张署进行宽解。从而化实为虚,化直为曲,化单线为复线。作者的歌辞,又似淡实浓,欲说还休,虽然声明“我歌今与君殊科”,实际是正话反说,扩大和加深了张署歌辞的内涵。韵脚的平仄变换,音节的抑扬顿挫,章法的开阖转折,恰当地表现了情感的发展变化。

《晚春》题一作“游城南晚春”,可知诗中所描写的乃郊游即目所见。乍看来,只是一幅百卉千花争奇斗妍的“群芳谱”:春将归去,似乎所有草本与木本植物(“草树”)都探得了这个消息而想要留住她,各自使出浑身招数,吐艳争芳,一刹时万紫千红,繁花似锦。可笑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柳絮、榆荚也不甘寂寞,来凑热闹,因风起舞,化作雪飞(言“杨花榆荚”偏义于“杨花”)。仅此寥寥数笔,就给读者以满眼风光的印象。

再进一步不难发现,此诗生动的效果与拟人化的手法大有关系。“草树”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解”还能“斗”,尤其是彼此竟有“才思”高下之分,着想之奇是前此诗中罕见的。最奇的还在于“无才思”三字造成末二句费人咀嚼,若可解若不可解,引起见仁见智之说。有人认为那是劝人珍惜光阴,抓紧勤学,以免如“杨花榆荚”白首无成;有的从中看到谐趣,以为是故意嘲弄“杨花榆荚”没有红紫美艳的花,一如人之无才华,写不出有文采的篇章;还有人干脆存疑:“玩三四两句,诗人似有所讽,但不知究何所指。”(刘永济《唐代绝句精华》)姑不论诸说各得诗意几分,仅就其解会之歧异,就可看出此诗确乎奇之又奇。

清人朱彝尊说:“此意作何解?然情景只是如此。”此言虽未破的,却不乏见地。作者写诗的灵感是由晚春风光直接触发的,因而“情景只是如此”。不过,他不仅看到这“情景”之美,而且若有所悟,方才做入“无才思”的奇语,当有所寄寓。

“杨花榆荚”,固少色泽香味,比“百般红紫”大为逊色。笑它“惟解漫天作雪飞”,确带几分揶揄的意味。然而,若就此从这幅晚春图中抹去这星星点点的白色,你不觉得小有缺憾么?即使作为“红紫”的陪衬,那“雪”点也似是不可少的。再说,谢道韫咏雪以“柳絮因风”,自古称美;作者亦有句云:“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春雪》)雪如杨花很美,杨花如雪又何尝不美?更何况这如雪的杨花,乃是晚春具有特征性景物之一,没有它,也就失却晚春之所以为晚春了。可见诗人拈出“杨花榆荚”未必只是揶揄,其中应有怜惜之意的。尤当看到,“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避短用长,争鸣争放,为“晚春”添色。正是“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红楼梦》黛玉葬花词),这勇气岂不可爱?

如果说诗有寓意,就应当是其中所含的一种生活哲理。从韩愈生平为人来说,他既是“文起八代之衰”的宗师,又是力矫元和轻熟诗风的奇险诗派的开派人物,颇具胆力。他能欣赏“杨花榆荚”的勇气不为无因。他除了自己在群芳斗艳的元和诗坛独树一帜外,还极力称扬当时不为人重视的孟郊、贾岛,这二人的奇僻瘦硬的诗风也是当时诗坛的别调,不也属于“杨花榆荚”之列?由此可见,韩愈对他所创造的“杨花榆荚”形象,未必不带同情,未必是一味挖苦。甚而可以说,诗人是以此鼓励“无才思”者敢于创造。前文所引述的两种对此诗寄意的解会,虽各有见地,于此点却均有忽略。殊不知诗人对“杨花榆荚”是爱而知其丑,所以嘲戏半假半真、亦庄亦谐。他并非存心托讽,而是观杨花飞舞而忽有所触,随寄一点幽默的情趣。诗的妙处也在这里。

《左迁蓝关示侄孙湘》韩愈《论佛骨表》是一篇正气凛然的名文。文中说:“今闻陛下令群僧迎佛骨于凤翔,御褛以观,升入大内,又令诸寺递迎供养。——百姓何人,岂合更惜身命?焚香烧指,百十为群,解衣散钱,自朝至暮,转相仿效,惟恐后时。老少奔波,弃其业次。若不即加禁遏,更历诸寺,必有断骨脔身,以为供养者。 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鉴临,巨不怨悔。”这首诗和这篇文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前两联写“左遣”,一气贯注,浑灏流转。“贬”的原因是“奏”,“奏” 的本意是为国“除弊”,可见“贬”非其罪。然而“朝奏”而“夕贬”,处罚 何其迅急!一贬就贬到“八千”里以外,处罚又何其严厉!那么“九重天”虽 高而不明,也就意在言外了。第三句理直气壮地声言“欲为圣明除弊事”,表明并未因受严谴而有丝毫心, 其刚正不屈的风骨宛然如见。“朝奏” 与“夕贬”、“九重天”与“路八千”、“圣明”与“衰朽”、“欲……除弊事”与 “肯……惜残年”,强烈对比,高度概括,扩大和加深了诗的内涵。

后两联扣题目中的“至蓝关示侄孙湘”。作者远贬,严令启程,仓淬离家;而家人亦随之遣逐,随后赶来。当诗人行至蓝关时,侄孙韩湘赶到,妻子儿女,则不知尚在何处。作者在《女挐圹铭》中追述道:“愈既行,有司以罪人家不可留京师,迫遣之。女挐年十二,病在席。既惊痛与其父诀,又舆致走道撼顿,失食饮节,死于商南层峰驿。”了解这些情况,便知“颈联纯作景语”、“境界雄阔”之类的赏析并不确当。颈联上下句各含两个子句,前面的子句写眼前景,后面 的子句即景抒情。“云横秦岭”,遮天蔽日,回顾长安,不知“家何在”?“雪拥蓝关”,前路险艰, 严令限期赶到贬所, 怎奈“马不前”!

“云横”、“雪拥”,既是实景,又不无象征意义。这一联,景阔情悲,蕴涵深广,遂成千古名句。作者原是抱着必死的决心上表言事的,如今自料此去必死,故对韩湘安排后事,以“好收吾骨”作给。在章法上,又照应第二联,故语虽悲酸,却悲中有壮,表现了“为除弊事”而“不惜残年”的坚强意志。

全诗沉郁顿挫,苍凉悲壮,得杜甫七律之神而又有新创。前两联大气盘旋, “以文为诗”而诗情浓郁,开宋诗法门,影响深远。因韩湘被传曾为“八仙”中的“韩湘子”,故此诗或绘为图画,故演为戏曲小说,流传更广。

篇三:《早读3-1》

吃一堑(qiàn),长一智:受一次挫折,长一分见识。 ......

此地无银三百两:民间故事说,有人把银子埋在地里,上面写了个“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字.......

牌;邻居李四看到字牌,挖出银子,在字牌的另一面写上“对门李四未曾偷”。比喻打出的幌子正好暴露了所要掩饰的内容。

此一时,彼一时:现在是一种情况,那时又是一种情况。指情况已与过去不相同。 .......

打开天窗说亮话:比喻毫不隐瞒地公开说出来。也说打开窗子说亮话。 .......

打鸭子上架:比喻迫使做能力所不及的事情。也说赶鸭子上架。 .....

【一丘之貉】 同一山丘上的貉。喻同类无所差别。今用于贬义。丘,亦作“ 邱”。巫山高,王融

【一帆风顺】 ①本指帆船一路顺风。亦用为祝人旅途安吉之辞。②比喻境遇顺利或办事容易。

【一衣带水】 《南史·陈纪下》:“隋文帝谓仆射高颎曰:„我为百姓父母, 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一衣带水”谓象一条衣带那么宽的河流,形容其狭窄或逼近。因隋将伐陈,陈在长江之南,故云。后亦泛指江河湖海不足为阻。

【一字一板】 ①犹一字一句。形容说话从容,吐字清晰。②指严肃认真,毫不苟且。③犹言正正经经,合乎规矩。

割席绝交

【典故】

三国时,魏国的管宁和华歆是同窗好友,但性格却不同:管宁对富贵荣华看得很淡泊,一心钻研学问;华歆却羡慕权势,不愿读书。一次,他们在一起锄地,翻出一块金子。华歆喜出望外,想据为己有;管宁却无动于衷。又有一次,一个大官坐着车子路过,车子装饰十分豪华,管宁照旧读书,而华歆赶紧丢下书本出去看,回来后对管宁夸个不停。正全神贯注看书的管宁却越听越反感,他一把拔出身上的刀,把两人同坐的席子割成两半,使两人分开坐,表示从此同华歆断绝朋友关系。

【释读】

管宁之所以要与他的好友华歆「割席」绝交,不是因为有甚么大的政治矛盾或观点歧异,而仅仅是因为「恰同学少年」结伴读书时的两个细微末节引起的「分歧」。一是在园中锄地时,他俩同时发现「地有片金」,管宁看都不看,视为瓦石,而华歆却拾起察看之后才甩掉。这被管宁视之为见利而动心,非君子之举。二是门外有官员的轿舆前呼后拥而过,管宁读书

如故,华歆却忍不住放下书本跑出去看了一下热闹。这被管宁视之为「心慕官绅」,亦非君子之举。于是,管宁毅然对华歆说:「看来你不是我的朋友」,并割断坐席,与之断了交情。 故事被载入《世说新语》的「德行」篇,不言而喻是事关德行。事情很小,确实是人们容易忽略的细微末节,然正因其小,足见当时的士大夫读书人品评他人与约束自己的尺度之严,见微而知著,因小而见大。

1.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3.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

(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4.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

(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5.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

(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6.小人之过也必文。 ——《论语》

(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7.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

(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8.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论语》

(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原文】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注释】 终:去世的父母。 远:祖先。

【译文】 曾子说:“认真办理丧事、深切怀念先人,社会风气就会归于纯朴。”巫山高,王融

【原文】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

“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注释】 是:这个。邦:诸侯国。抑:还是。其诸:大概。温良恭俭让:温和、善良、恭敬、

节俭、谦让。

【译文】 子禽问子贡:“老师每到一个地方,就能了解到该地的政事,是求来的?还是人家

自愿告诉的?”子贡说:“老师凭着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让的品德得来的。

老师的请求,与普通人的请求大概不同吧?”

【原文】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译文】 孔子说:“父亲在时世时看其志向,父亲死后看其行动,三年内不改父亲的规矩

习惯,可算孝了。”

【原文】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

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注释】 斯:这。 小大:小事大事。 节:约束。

【译文】 有子说:“礼法的运用,以和为贵。这是最美好的传统,适用于一切事情。但仅

知道‘和为贵’是不行的,违反礼法而讲‘和’是绝对不行的。”

【汉乐府 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魏晋 曹操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北朝民歌 陇头歌辞】

陇头流水,流离山下。

念吾一身,飘然旷野。巫山高,王融

朝发欣城,暮宿陇头。

寒不能语,舌卷入喉。

陇头流水,鸣声呜咽。

遥望秦川,心肝断绝。

【南北朝-范云 之零陵郡次新亭】

江干远树浮,天末孤烟起。

江天自如合,烟树还相似。

沧流未可源,高帆去何已。

【南北朝-陆凯 赠范晔诗】

折花逢驿使,

寄与陇头人。巫山高,王融

江南无所有,

聊赠一枝春。

【南北朝-沈约 夜夜曲】

河汉纵且横,北斗横复直。

星汉空如此,宁知心有忆?

孤灯暖不明,寒机晓犹织。

零泪向谁道,鸡鸣徒叹息。

【南朝民歌 西洲曲】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西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南北朝-王褒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 山中何所有,

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

不堪持赠君。

【南北朝-王褒 渡河北】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常山临代郡,亭障绕黄河。

心悲异方乐,肠断陇头歌。

薄暮临征马,失道北山阿。

【南北朝-王融 巫山高】

想象巫山高,薄暮阳台曲。

烟霞乍舒卷,蘅芳时断续。

彼美如可期,寤言纷在属。

怃然坐相思,秋风下庭绿。

【南北朝-庾信 和侃法师】

秦关望楚路,

灞岸想江潭。

几人应落泪, 看君马向南。

篇四:《巫山高翻译赏析_作者王融》

<巫山高>作者为唐代文学家王融。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想像巫山高,薄暮阳台曲。
烟霞乍舒卷,猿鸟时断续。
彼美如可期,寤言纷在瞩。巫山高翻译赏析_作者王融
怃然坐相思,秋风下庭绿。
[鉴赏]
<巫山高>,乐府<鼓吹曲辞·汉铙歌>曲名。<乐府解题>曰:“古辞言江淮水深,无梁可度,临水远望思归而已。若齐王融‘想象巫山高’,梁范云‘巫山高不极’,杂以阳台神女之事,无复远望思归之意也。”按<乐府诗集>所收虞羲、刘绘、梁元帝、费昶、王泰、陈后主等南朝诗人同题之作,亦皆咏巫山神女事,与古辞抒写远道之人思归情绪者不同。可见其时诗人已将<巫山高>作为一般诗题对待。王融此首,系与沈约(即题内沈右率)、谢

篇五:《巫山高翻译赏析_作者无名氏》

<巫山高>作者为唐代文学家无名氏。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巫山高,高以大;淮水深,难以逝。我欲东归,害梁不为?我集无高曳,水何[梁]汤汤回回。临水远望,泣下沾衣。巫山高翻译赏析_作者无名氏。远道之人心思归,谓之何。
[鉴赏]
<巫山高>是汉鼓吹铙歌十八曲歌辞之一。这是游子怀乡的诗。怀乡而欲归不得,阻山隔水,于是感极下涕。<乐府解题>说:“古词言,江淮水深,无梁可渡,临水远望,思归而已。”大致概括了此篇的诗意。
诗中有一个矛盾,就是将“巫山”和“淮水”同地并称。巫山高翻译赏析_作者无名氏。闻一多<乐府诗笺>说:“<南部新书>庚:‘濠州西有高唐(原误塘,从<封氏闻见记>、<诗话总龟>改)馆,诗的前四句写山高水深。山是巫山,水是淮水,写水深山高的同时,交待了诗人所在的地域,与下文“欲东归”相照应。山不独高,而且广大,着力写道路险阻。写水,强调其深,因为深,难以渡过。“山高”与“水深”相对应,山高是虚写,用作水深的陪衬,对水深有加重和渲染的作用,给人造成难以逾越的意念。这四句为全篇作铺垫,或者叫“造势”。
以下六句从“难以逝”一句发挥,集中写水。从“我欲东归”一句,可知诗人的家乡在淮水下游,他要归家,必得走水路。在他产生“欲东归”的想法的同时,残酷的现实便像特写镜头一般推到他眼前,他不禁惊叫:“害梁不为?”原来这淮水没有桥梁。他被当头浇下一盆冷水。然而,诗人心中尚存一星希望之火,就又想:我何不乘船归去?可是,船呢?“我集无高曳,水何汤汤回回”二句含着悲和怨。上一句是悲伤的自语;下一句则衔怨于淮水:你为什么老是那样“汤汤回回”地奔流不息,莫不是有意跟我作对!这是一种绝望的心情。过河没有桥,渡水没有船,满心希望全化作泡影。无奈,诗人唯有“临水远望”:水天的尽头,有他的父母兄弟,妻子儿女。此时可望而不可即。他内心激动极了,像涨起很高的潮水,无法平静下去;终于两行热泪涌出眼眶,潮水冲出了闸门。
最后两句:“远道之人心思归,谓之何!”扣住怀乡思归的主题。但其作用不仅止于此。上面六句都是具体写思归,这两句则在于提高感情的强度,犹如一支乐曲用高八度的复唱作煞尾;正因为如此,“谓之何”三字是那样铿锵有力。
这是一篇杂言诗,其中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各类句式。开头四个三字句,两两对仗,一气连作,表现山高水深,气势逼人。再用两个四字句将节奏放缓,跟着一个五字句,一个六字句,这同诗的感情变化起伏相一致。下面又是两个四字句,语势再度趋于平缓。接下一个七字句,陡起波澜,紧逼出一个顿挫有力的三字句,全诗嘎然而止。感情的抒发如直接从诗人胸中流出,略无掩饰,显得朴实深厚。字句上绝无半点斧凿痕迹;不见用力,却字字有斤两。所有这些,形成这篇诗古朴真至的风格。
在汉乐府中,游子怀乡、欲归无因已成为一类歌辞的母题。如<悲歌>中有四句作:“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又有一篇<古歌>说:“离家日以远,衣带日以缓。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这些诗句,与此篇似乎有某种联系。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巫山高,王融》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巫山高 王融翻译 巫山高李贺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巫山高,王融”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巫山高,王融"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32708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