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白居易诗歌

白居易诗歌

2016-04-08 10:59:31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白居易诗歌(共5篇)白居易的诗歌主张白居易的诗歌主张:白居易的诗论主张,与正统的儒家诗论一脉相承。主要体现于他的《新乐府序》和《与元九书》中,而以《与元九书》为最全面、最系统。主要内容是:”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即诗歌必须为政治服务,负起“俯察时事,泄到人情”的政治使命,从而达到“救济人病,裨補时阙”、“上...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白居易诗歌》,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篇一:《白居易的诗歌主张》

白居易的诗歌主张:白居易的诗论主张,与正统的儒家诗论一脉相承。主要体现于他的《新乐府序》和《与元九书》中,而以《与元九书》为最全面、最系统。主要内容是:”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即诗歌必须为政治服务,负起“俯察时事,泄到人情”的政治使命,从而达到“救济人病,裨補时阙”、“上下交合,内外胥悦“的政治目的。也即《新乐府序》中所说“为君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将诗歌与政治、人民生活结合,这是他诗论的核心。重为实:再诗歌与现实的关系上,他认为文学根植于现实生活,是现实生活的反映。《策林》六十九云:“大凡人之感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矣。”尚通俗:强调语言须质朴通俗,议论须直白显露,写实须绝假纯真,形式须流利畅连。即诗歌创作须真实可信,又浅显易懂,便于入乐歌唱,“老妪能解”。如《新乐府序》:“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伦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专信也;其主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强调讽论:认为诗的手段是美刺褒贬,炯戒讽论。如《策林》:”今褒贬之文无核实,则惩劝之道缺矣;美刺之诗不稽政,则補察之义废矣。”强调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主张形式为内容服务,反对脱离内容而从事形式。《新乐府序》云:“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喻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藏也。……其主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也。”所以,他“不务宫律高,不务文字齐”,力求做到平易通俗,音节和谐婉转影响:一方面有积极意义:白居易较为系统的诗歌理论以其突出的现实针对性和通俗化倾向,事得诗歌更更加接近社会现实,以至于

干预政治。这一理论是对儒家传统诗论的直接继承,也是对杜甫为实事的创作道路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有局限性:过分强调诗歌的现实功利色彩和讽刺功能,忽视了诗歌的抒情意义,审美功能和悦乐功能,影响了诗歌的艺术价值。因评价标准过于狭严,导致大量优秀的作家和作品被排除在外。

白居易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白居易诗歌的思想内容:在《与元九书》中将其诗歌分为讽喻、閒适、伤感、杂律四类。其中最受白居易重视的是分雨是与閒适诗,他体现了白居易思想中“兼济”与“独善”两个不同的侧面。閒适诗:意在“独善其身”,“知足保和,吟玩性情”,表现出淡泊平和、閒适悠然的情调及对“帝都名利场”的厌倦,对生活的满足。浅近平易的语言风格和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都为人称道。但诗中表现的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思想,以及归趋佛老、效法陶渊明的生活态度,更符合后世文人的心理,影响更为深远。讽喻诗最有代表性的是《新乐府》五十首和《秦中吟》十首。内容有四:一是及时反映土地和赋税问题,表达对臣民的深切同情,如《重赋》《红线毯》《缭绫》等。二是揭露统治阶级骄奢淫逸欺压人民的罪行,如《伤宅》、《歌舞》、《买花》、《卖炭翁》、《宿紫阁村》等。三是宣扬爱国主义,反对侵略战争。如《西凉伎》、《缚戎人》、《新丰折臂翁》等。四是妇女问题及其他社会问题。如《上伤白鬓人》、《母别子》等

篇二:《白居易诗精选》

白居易诗精选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今属山西),曾祖父白温迁居下□(今陕西渭南),遂为下□人。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祖父□、外祖陈润俱善诗。父季庚,做过彭城县令,徐州、襄州别贺。白居易生于郑州新郑(今属河南)。自幼聪慧,5、6岁学作诗,9岁熟悉声韵。11岁时,因两河藩镇战乱,由荥阳逃难到徐州符离(今安徽宿县北),不久又南下到越中,投奔在杭州作县尉的堂兄。15、16岁时,立志应进士举,刻苦读书,口舌成疮,手肘成胝。后来,父死母病,靠长兄白幼文的微俸维持家用,奔波于鄱阳、洛阳之间,生活比较艰苦。贞元十六年,白居易29岁,进士及第。十八年(802) ,又与元稹同时考中“书判拔萃科”。两人订交,约始于此,后在诗坛上齐名,并称“元白”。元和元年(806),罢校书郎。元和二年,帖集贤院校理。十一月授翰林院学士。次年授左拾遗。五年,改京兆府户曹参军,均依旧充翰林学士。草拟诏书,参预国家机密。元和六年,白居易因母丧居家,服满返京任太子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两河藩镇割据势力联合叛唐,派人刺杀主张讨伐藩镇割据的宰相武元衡。白居易率先上疏请急捕凶手,以雪国耻。但却被腐朽的官僚势力攻击为越职言事,并捏造“伤名教”的罪名,将他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这对他是个沉重的打击。元和十三年,改任忠州刺史。十五年,召还京,拜尚书司门员外郎,迁主客郎中,知制诰,进中书舍人。因国事日非,朝中朋党倾轧,屡次上书言事不听,于长庆二年(822)请求外任,出为杭州刺史。后又做过短期的苏州刺史。在杭州时,曾修筑湖堤,蓄水灌田千余顷;并疏浚城中六口井,以利饮用。离苏州日,郡中士民涕泣相送。文宗大和元年(827),拜秘书监。次年转刑部侍郎。白居易从58岁开始,定居洛阳。先后担任太子宾客、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职。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他在洛阳过着饮酒、弹琴、赋诗、游山玩水和“栖心释氏”的生活。时常与名诗人刘禹锡唱和,时称“刘白”。他在舒适的晚年仍然时常想到人民。73岁时,还出资募人凿开龙门八节石滩,以利行船。两年后病终。葬于龙门香山琵琶峰(见彩图河南洛阳白居易墓)。诗人李商隐为撰墓志。今已辟为游览胜地。白居易一生不仅留下近3000篇诗作,还提出了一整套诗歌理论。他把诗歌比作果树,提出了“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的著名论点。白居易继承了中国古代一贯以《诗经》为主旨的比兴美刺的传统诗论,十分强调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他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白居易生前,曾

对自己的诗文进行过几次编集,初名《白氏长庆集》,后改名《白氏文集》,共收诗文3800多篇,成75卷、抄写5部。分藏于庐山、苏州、洛阳及其侄子、外孙的家里,唐末动乱,抄本散乱,又经辗转刻写,已非原貌。现存最早的《白氏文集》,是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刻本,仅71卷,收诗文3600多篇(其中还羼入几十篇他人的作品),1955年文学古籍刊行社曾影印出版。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马元调重刻《白氏长庆集》71卷,与绍兴本基本相同。另有日本那波道园1618年的活字覆宋刻本(商务印书馆影印出版),分前、后集,内容也与绍兴本大体相同。清汪立名则刻有《白香山诗集》40卷,仅诗,无文,其中包括辑佚而成的《补遗》 2卷,并于原注外增加笺释。1979年中华书局出版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以绍兴本为底本,参校各本,加以订补;又编《外集》2卷,搜集佚诗佚文,并附白氏传记、白集重要序跋和简要年谱。研究资料方面,新、旧《唐书》有白居易的本传,陈振孙、汪立名均撰有年谱。近人陈寅恪的《元白诗笺证稿》和岑仲勉的《白氏长庆集伪文》,对白居易的诗文多所考订。今人王拾遗《白居易生活系年》、朱金城《白居易年谱》。中华书局1962年出版陈友琴所编《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白居易卷》,收集自中唐至晚清有关评论资料。另有日本花房英树著的《白居易研究》等,都是研究白居易的较重要的参考书藉。

孟夏思渭村旧居寄舍弟 寄微之三首 送兄弟回雪夜 和元九悼往 感旧蚊帱作 卖炭翁 上阳白发人 买花 轻肥 长恨歌 琵琶行并序 赋得古原草送别 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圭阝]弟妹 问刘十九 后宫词 暮江吟 钱塘湖春行

孟夏思渭村旧居寄舍弟白居易诗歌

啧啧雀引雏,梢梢笋成竹。

时物感人情,忆我故乡曲。

故园渭水上,十载事樵牧。

手种榆柳成,阴阴覆墙屋。

兔隐豆苗肥,鸟鸣桑椹熟。

前年当此时,与尔同游瞩。

诗书课弟侄,农圃资童仆。

日暮麦登场,天时蚕坼蔟。

弄泉南涧坐,待月东亭宿。

兴发饮数杯,闷来棋一局。

一朝忽分散,万里仍羁束。

井鲋思返泉,笼莺悔出谷。

九江地卑湿,四月天炎燠。

苦雨初入梅,瘴云稍含毒。

泥秧水畦稻,灰种(上余下田)田栗。

已讶殊岁时,仍嗟异风俗。

闲登郡楼望,日落江山绿。

归雁拂乡心,平湖断人目。

殊方我漂泊,旧里君幽独。

何时同一瓢,饮水心亦足。

寄微之三首

江州望通州,天涯与地末。

有山万丈高,有水千里阔。

间之以云雾,飞鸟不可越。

谁知千古险,为我二人设。

通州君初到,郁郁愁如结。

江州我方去,迢迢行未歇。白居易诗歌

道路日乖隔,音信日断绝。

因风欲寄语,地远声不彻。

生当复相逢,死当从此别。

君游襄阳日,我在长安住。

今君在通州,我过襄阳去。

襄阳九里郭,楼堞连云树。

顾此稍依依,是君旧游处。

苍茫蒹葭水,中有浔阳路。

白居易诗歌

此去更相思,江西少亲故。

去国日已远,喜逢物似人。

如何含此意,江上坐思君。

有如河岳气,相合方氛氲。

狂风吹中绝,两处成孤云。

风回终有时,云合岂无因?

努力各自爱,穷通我尔身。

送兄弟回雪夜

日晦云气黄,东北风切切。

时从村南还,新与兄弟别。

离襟泪犹湿,回马嘶未歇。

欲归一室坐,天阴多无月。

夜长火消尽,岁暮雨凝结。

寂寞满炉灰,飘零上阶雪。

对雪画寒灰,残灯明复灭。

灰死如我心,雪白如我发。

所遇皆如此,顷刻堪愁绝。

回念入坐忘,转忧作禅悦。

平生洗心法,正为今宵设。白居易诗歌

和元九悼往 感旧蚊帱作。

美人别君去,自去无处寻。

旧物零落尽,此情安可任?

唯有缬纱幌,尘埃日夜侵。

馨香与颜色,不似旧时深。

透影灯耿耿,笼光月沉沉。

中有孤眠客,秋凉生夜衾。

旧宅牡丹院,新坟松柏林。

梦中咸阳泪,觉后江陵心。

含此隔年恨,发为中夜吟。

无论君自感,闻者欲沾襟。

卖炭翁

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白居易诗歌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

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

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

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

千余斤,

官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

系向牛头充炭直。

上阳白发人

天宝五载已后,杨贵妃专宠,后宫人无复进幸矣。 六宫有美色者,辄臵别所,上阳是其一也。贞元中 尚存焉。

篇三:《白居易诗歌》

白居易诗歌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倡导新乐府,作品风格平易自然、浅切流畅。 作品多收录于《白氏长庆集》。

白居易一生以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15)为界,前期有“兼济天下”之志,后期则“独善其身”。

中隐 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间。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不劳心与力,又免饥与寒。

在家出家 夜眠身是投林鸟,朝饭心同乞食僧。中宵入定跏趺坐,女唤妻呼多不应。 新乐府诗歌 “近代唯诗人杜甫《悲陈陶》、《哀江头》、《兵车行》、《丽人行》等,凡所歌行,率皆即事名篇,无复依傍。予少时与友人乐天、李公垂辈谓是为当,遂不复拟赋古题。” ━元稹《乐府古题序》

元结(719-772)字次山,河南人。早年耕艺山田,天宝12年(754)进士。安史乱中,南奔襄阳,后任道州刺史,关心民生。有《元次山集》。

张籍(766?--830?)字文昌,苏州人。贞元间进士。终国子司业。有《张司业集》。白居易《读张籍古乐府》:“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为诗意如何,六义互铺陈。风雅比兴外,未尝著空文。”

李绅(780?--846?)字公垂,无锡人。元和元年(806)进士,唐武宗时宰相。有《新题乐府二十首》(已佚)。

元稹(779—831)字微之,洛阳人。十五岁明经及第。宪宗元和初任右拾遗、监察御史更职。后得罪权贵,贬江陵。又交接宦官,一度任宰相。死于武昌军节度使任上。

早期有新题乐府十二首,后又致力于古题乐府诗歌的创作。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元白”。其代表作品有《田家词》、《连昌宫词》等。

白居易的文学主张:

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①关心时事。②反映现实。 二,“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①关切民生疾苦。②补察时政。 白居易诗歌分类

①讽喻诗②闲适诗③感伤诗④杂律诗

《与元九书》:“自拾遗来,凡所适所感,关于美刺兴比者,又自武德迄元和,因事立题,题为新乐府者,共一百五十首,谓之讽喻诗。又或退公独处,或移病闲居,知足保和,吟玩情性者一百首,谓之闲适诗。又有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中内,随感遇而形于叹咏者一百首,谓之感伤诗。又有五言七言长句绝句,自一百韵至两韵者,四百余首,谓之杂律诗。” 讽喻诗 此篇是《秦中吟》第七首。 轻肥:《论语 雍也》:“乘肥马,衣轻裘。”

内臣:宦官。在外庭担任高级军职。 江南旱:唐宪宗元和三、四(808—809)年间的大旱。 ①全诗前一部分写内臣的生活,紧扣“骄”(朱绂、紫绶、夸、气益振)和“奢”(光照尘、九酝、八珍、洞庭、天池鳞)。②强烈的对比。③人食人的惨状并非只是天灾。 ④收束有力,警醒。

卖炭翁苦宫市也

此篇为《新乐府》第32首。原序:“苦宫市也。”宫市,皇宫生活用品采购。起初由官吏采办,唐德宗时由宦官办理,进行公开掠夺。

叙写艺术

叙写艺术 1,人物形象:形貌,心理。 2,对比。

上阳白发人愍怨旷也

1,本篇揭露了宫廷生活的黑暗和宫女的悲惨生活境遇。

2,诗篇以一个老宫女的生活和情感状态为代表,反映了成千上万的宫女的共同遭遇。语言

通俗流畅,采用“三三七”句式和顶真句法,具有灵活的民歌风味。

感伤诗 《长恨歌》

《长恨歌》是白居易的代表作,是 一首七言歌行体的叙情长篇。

《长恨歌》以前代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为本事,同时融入了诗人自己的感受,一经创写,便广为传诵。

(1)讽谕说。认为白居易通过对唐明皇和杨贵妃爱情悲剧的描写,对他们的荒淫生活作了讽刺和暴露。

(2)爱情说。认为这首诗通过对李杨悲剧的描写,歌颂了他们真挚和专一的爱情。

(3)双重主题说。即认为这首诗对李杨爱情悲剧的描写,既有讽刺批判,又有同情歌倾。 爱情主题说论析

讨论的前提

①历史评价?文学评价?

②文学:写什么和怎么写。

③白居易是从一个不同于正史的角度(女人祸水论)重构李杨情感故事的。

1)抒情性:百般宠爱,夜雨闻铃,西宫孤灯,蓬莱寄词。(2)史实处理: 杨家有女初长成 惊破霓裳羽衣曲(3)唐人对玄宗及马嵬事变的态度: 时阉宦李辅国离间肃宗,故移居西内。高力士、陈玄礼等迁谪。上皇寝不自怿。(《旧唐书 玄宗本纪》) 马嵬太真缢所,题诗者多凄感。(《唐诗纪事》)

(4) 《长恨歌》归入感伤诗一类(《与元九书》)

“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李夫人》:“纵今妍姿艳质化为土,此恨长在无销期。……人非草木皆有情,不如不遇倾城色。”

(5)诗人创作心理

符离(今安徽宿州符离集南十余里东莱园村北,时783年。)

《邻女》: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姮娥旱地莲。

篇四:《白居易的诗有哪些》

1、<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的诗有哪些

2、<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3、<后宫词>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

4、<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5、<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的诗有哪些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6、<琵琶行>

浔言江头夜送客,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么。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沈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7、<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星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馀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子弟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8、<卖炭翁>

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
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
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
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
千余斤,
官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
系向牛头充炭直。

9、<买花>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上张幄幕庇,旁织笆篱护。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10、<轻肥>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朱绂皆大夫,紫绶或将军。
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樽(上三田下缶)溢九酝,水陆罗八珍。
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11、<孟夏思渭村旧居寄舍弟>

啧啧雀引雏,梢梢笋成竹。
时物感人情,忆我故乡曲。
故园渭水上,十载事樵牧。
手种榆柳成,阴阴覆墙屋。
兔隐豆苗肥,鸟鸣桑椹熟。
前年当此时,与尔同游瞩。
诗书课弟侄,农圃资童仆。
日暮麦登场,天时蚕坼蔟。
弄泉南涧坐,待月东亭宿。
兴发饮数杯,闷来棋一局。
一朝忽分散,万里仍羁束。
井鲋思返泉,笼莺悔出谷。
九江地卑湿,四月天炎燠。
苦雨初入梅,瘴云稍含毒。
泥秧水畦稻,灰种(上余下田)田栗。
已讶殊岁时,仍嗟异风俗。
闲登郡楼望,日落江山绿。
归雁拂乡心,平湖断人目。
殊方我漂泊,旧里君幽独。
何时同一瓢,饮水心亦足。

12、<寄微之三首>

之一

江州望通州,天涯与地末。
有山万丈高,有水千里阔。
间之以云雾,飞鸟不可越。
谁知千古险,为我二人设。
通州君初到,郁郁愁如结。
江州我方去,迢迢行未歇。
道路日乖隔,音信日断绝。
因风欲寄语,地远声不彻。
生当复相逢,死当从此别。

之二

君游襄阳日,我在长安住。
今君在通州,我过襄阳去。
襄阳九里郭,楼堞连云树。
顾此稍依依,是君旧游处。
苍茫蒹葭水,中有浔阳路。
此去更相思,江西少亲故。

之三

去国日已远,喜逢物似人。
如何含此意,江上坐思君。
有如河岳气,相合方氛氲。
狂风吹中绝,两处成孤云。
风回终有时,云合岂无因?
努力各自爱,穷通我尔身。

13、<送兄弟回雪夜>

日晦云气黄,东北风切切。
时从村南还,新与兄弟别。
离襟泪犹湿,回马嘶未歇。
欲归一室坐,天阴多无月。
夜长火消尽,岁暮雨凝结。
寂寞满炉灰,飘零上阶雪。
对雪画寒灰,残灯明复灭。
灰死如我心,雪白如我发。
所遇皆如此,顷刻堪愁绝。
回念入坐忘,转忧作禅悦。
平生洗心法,正为今宵设。

14、<和元九悼往感旧蚊帱作>

美人别君去,自去无处寻。
旧物零落尽,此情安可任?
唯有缬纱幌,尘埃日夜侵。
馨香与颜色,不似旧时深。
透影灯耿耿,笼光月沉沉。
中有孤眠客,秋凉生夜衾。
旧宅牡丹院,新坟松柏林。
梦中咸阳泪,觉后江陵心。
含此隔年恨,发为中夜吟。
无论君自感,闻者欲沾襟。

15、<八骏图>

穆王八骏天马驹,后人爱之写为图。
背如龙兮颈如象,骨竦筋高脂肉壮。

16、<八月三日夜作>

露白月微明,天凉景物清。
草头珠颗冷,楼角玉钩生。
气爽衣裳健,风疏砧杵鸣。
夜衾香有思,秋簟冷无情。

17、<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临风一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18、<巴水>

城下巴江水,春来似麴尘。
软沙如渭曲,斜岸忆天津。
影蘸新黄柳,香浮小白苹。
临流搔首坐,惆怅为何人?

19、<把酒>

把酒仰问天,古今谁不死?
所贵未死间,少忧多欢喜。
穷通谅在天,忧喜即由己。
是故达道人,去彼而取此。

20、<白发>

白发生来三十年,而今须鬓尽皤然。
歌吟终日如狂叟,衰疾多时似瘦仙。
八戒夜持香火印,三元朝念蕊珠篇。
其余便被春收拾,不作闲游即醉眠。

篇五:《白居易牡丹诗》

篇一:白牡丹
城中看花客,旦暮走营营。
素华人不顾,亦占牡丹名。
闭在深寺中,车马无来声。
唯有钱学士,尽日绕丛行。白居易牡丹诗
怜此皓然质,无人自芳馨。
众嫌我独赏,移植在中庭。
留景夜不暝,迎光曙先明。
对之心亦静,虚白相向生。
唐昌玉蕊花,攀玩众所争。
折来比颜色,一种如瑶琼。
彼因稀见贵,此以多为轻。白居易牡丹诗
始知无正色,爱恶随人情。
岂惟花独尔,理与人事并。
君看入时者,紫艳与红英。
篇二:白牡丹
白花冷澹无人爱,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白居易诗歌》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白居易诗歌特点 白居易诗歌分类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白居易诗歌”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白居易诗歌"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34531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