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江阴浮远堂,戴复古

江阴浮远堂,戴复古

2016-04-09 09:57:13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江阴浮远堂,戴复古(共4篇)诗歌鉴赏古代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江阴浮远堂,戴复古》,希望能帮助到你。

篇一:《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1:

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答题示例2:

游月陂宋·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3分)

[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1分)的心情。

(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3分)

[参考答案]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1分)。淙淙的泉声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静。(2分)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4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1: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第三联运用了夸张手法(步骤一)写出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步骤二),写出了诗人恍若臵身仙境的情景(步骤三)。

答题示例2: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①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③轩举: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②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把“衬托”答成“烘托”也算对)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①“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②“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4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1: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突出的语言特点。

[参考答案]清新、自然、质朴(步骤一),描绘的清江、梁上燕、水中鸥构成了一派恬静优雅的自然田园景象;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爱;稚子敲针作钓钩的天真无邪,弥足可爱(步骤二)。不作雕饰,自然成趣,生活意味十足(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炼字型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篇二:《诗歌鉴赏方法》

古代诗歌阅读鉴赏方法例谈

近年来,古诗阅读鉴赏题目已成为一种不可争议的形式出现在各地的高考试卷中,而且还不断地增加诗歌类型,难度好的所增加,分值也较以前所增加。在此就本人的教学实践谈一些有关古诗阅读鉴赏的方法。

我将古诗阅读鉴赏的过程归纳为“四三二一”即四读,三勾画,二分析,一解答。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一切鉴赏和评价的基础,读什么,怎么读,也就成为其中最重要的问题。解决了这些问题,古诗的鉴赏也就降低了很大的难度。读古诗相关的信息,对于我们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感情及艺术特色都有很大的帮助。

首先,读标题。标题有时是诗歌的眼睛,即常说的“诗眼”,通过读标题与诗歌主题,内容等有关的信息。

1、读标题知写作对象和内容。诗歌的标题已经将该诗的写作对象和主要内容都表现出来,一读便知。

如:全国高考题诗歌鉴赏

《雨后池上》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通过标题我们可以知道文章的对象是“池上”,而且的一个修饰语“雨后”,就可以知道这首诗将会通过雨后池上景物的描绘来抒发情感。读完全诗确实如此。 又如: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通过标题我们可知文章写作的内容是通过梦境写与师伯浑的感情,读罢全诗差不多就是这内容

2、读标题知情感和思想,一些诗歌在标题中就显现了整首诗的情感和思想。通过标题就反映出来,这就是所谓的“诗眼”

如全国高考试题诗歌鉴赏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由标题可知这是一首思念家乡的诗,同时表明是在“冬至”那天的异地“邯郸”,思乡之情溢于言表。读罢全诗“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思乡之情自不必说。 又如广东

《春日登楼怀归》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读标题便知情感是“怀归”就是希望回去。再则“春日”之际,情更深,味更浓;“登楼”就更加伤感。诗中“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就足可证明。

其次,读作者。所谓知人论事,一篇诗文,就是表达作者的主观情感的,作者有怎样的情感,怎样的经历,文中就可能表现什么情感,文是作者主观情感的物质化。没有事就没有情,没有情就更没有诗文。所以了解作者,对于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读作者可以获取有关作者人品和所处时代背景方面的信息,这对于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非常重要。一首诗必须放在具体时代中去理解,否则是容易出错的。

如:福建卷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从作者李白我们可以知道他的品性和所处时代背景,了解了关于那个时代的社会特点以及李白的经历遭遇,由此给他带来的思想和情感上影响,这样理解这首诗的内容和情感就容易多了。李白多愁善感,但表面又狂放不羁,常以酒为伴,借游历名山大川,以赞美祖国河山的方式来排遣心中的苦闷,诗风飘逸,想象丰富奇特,天马行空一般。诗中常出现“月”这种意象,多“月”抒怀,或对饮,或寄相思,或寄思念朋友……这首《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就可以看出李白的情怀:借酒,借月表达自己的的情感。

又如:重庆卷

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该诗作者王昌龄被誉为七绝圣手,而他所处时代又是大唐盛世,文治武功都是帝王的目标,所以连年征战,边塞诗成为当时一种非常时尚也非常有成就的诗歌,通过这些诗歌表达诗人建功立业的愿望和对边塞将士的关注,同时反映以对战争的厌恶和对统治者好大喜功、不顾百姓死活的揭露,还反映了闺中思妇的情怀。该诗就是写边愁的。

第三,读注释。一首新的诗歌,尤其是作者不是太有名的诗歌,没有注释是非常难读懂的,所以运用注释,分析注释,对于我们读懂诗歌本身,弄清诗的内容、思想情感的着不可

低估的作用。一般的诗歌注释都有这样一些内容;写作背景、词语意思、典故运用、特定意象的解说等。如;(2007年福建卷)

武夷山中

(宋)谢枋得①

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②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这两个注释就解说了该诗写作的背景:“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同时也介绍了作者的情况,这极大地帮助我们理解这首的诗的内容和情感。结合两个注解阅读本诗,可知该诗抒发了作为绝世孤臣的诗人的亡国破家之痛。

第四,读诗歌本身。当然这是阅读鉴赏的关键。没有对诗歌本身的阅读分析,就无从谈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对诗歌的阅读,也包括对诗前小序的阅读,因为小序很多时候就对诗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心绪作相关的介绍,这样对诗歌的理解就又多了一个帮手。如: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有这样的小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这小序已经指明了写作的缘由:兼怀子由。在中秋之夜怀想自己的弟弟,情感自然就流露出来了:对亲人的思念,由此引出的淡淡的惆怅。

读诗,还得讲究方法,当然此处是指读正文。对于一首诗,读不懂正文,就无从谈理解与赏析。读诗人同时还应辅以其他方式,这样才使自己的阅读快速而有效。为接下来的赏析答题作好充分的准备。也就是说在阅读过程中,注意三个方面的勾画。

首先,勾画出直接表达情感的词句。一些诗歌在字里行间就直接把作者的情感表现出来了,这些词句就是我们在阅读时就着手勾画的这对于下下一步的分析诗歌情感和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首诗无非就是表达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无论是个人情感,还是家国情怀,都是如此。把直接表达这种情感的词语勾画出来,诗歌的情感自然就显现出来了。 如:送魏二王昌龄(唐)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诗中一“忆”“愁”字足可见诗人的离情别绪。

又如:登高杜甫(唐)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又如:春思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以上几首诗中都有“愁”“恨”之类的词,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其次,勾画出表达作者情感的意象,也即诗中出现的景物及其修饰语,这对于分析诗歌情感内容非常重要。一首诗就是通过意象来表达情感的,景语皆情语。这些意象的“意”就落在了“象”的修饰语上。因为诗中的景本质上就是作者主观情绪上的表情事物。作者的主观情绪不同,诗中景物的特点就不同,也即“意”就不同,其实就表现为诗中的“象”的修饰语。同样的物在不同人眼里就会有不同的情感,比如:枯藤老树,一些人认为这是萧瑟秋景的典型,是黯淡凄凉的,而另一种人则认为这就是不离不弃的爱情:树恋藤,藤绕树,即使老之将至,即使枯黄叶落,也不放弃,这不是一种坚贞的爱情又是什么时候?所以意象是诗歌表达情感最为重要的凭借物。

如:送魏二王昌龄(唐)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该诗中“江楼”“橘柚香”“江风”“雨”“舟凉”“潇湘月”“清猿”“梦里”等凝聚了诗人的情感。 又如:鹊桥仙·夜闻杜鹃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该诗中的“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杜鹃”“清泪”“孤梦”“深枝”“故山”“羁旅”等就是诗人表情的景物,就应勾画出来。前三句描绘了春晚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

第三,勾画出运用了修辞手法的语句,这对于分析诗歌艺术特点很有帮助。同时对于理解诗歌情感也起着积极的作用。古典诗歌往往往大量的修辞手法表现情感,使语言形象生动,更富有表现力,所以修辞手法的分析就成为诗歌形式赏析的重要一环。在阅读诗歌时就应将这些运用了修辞的语句勾画出来,为分析做好准备。在古典诗歌中,比喻、夸张、拟人、反问、用典的方法运用最为普遍。因此尤其注意这些修辞手法的勾画。

如:雨后池上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江阴浮远堂,戴复古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该诗中“淡磨明镜照檐楹”与第一句就运用了比喻手法,“东风忽起垂杨舞”句又运用了拟人手法。在阅读时就勾画出来。

又如:江阴浮远堂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该项计中“浮远堂前万里愁”“淮南极目尽神州”运用了夸张手法。

又如: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登崖州城作

柳宗元李德裕

海畔尖山似剑芒,独上高楼望帝京,江阴浮远堂,戴复古

秋来处处割愁肠。鸟飞犹是半年程。

若为化作身千亿,青山似欲留人住,

散向峰头望故乡。百匝千遭绕郡城。

这两首诗中都有用修辞的诗句:“海畔尖山似剑芒”(比喻),“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作身千亿”(夸张)“青山似欲留人住”(拟人)。

做好以上几步再进行诗歌的赏析就显得容易多了。诗歌赏析无非就是对其内容和形式的赏析。无论题目是否有这方面的内容,我们都应该对这两个方面进行赏析。

首先,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赏析。运用前面阅读的成果,对意象和直接表情的词句进行总结归纳,提取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就形成了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比如:绝句吴涛

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

怪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

通过前面的勾画可知抓住春夏之交乍暖忽寒的情景表现游子对季候变化特别敏感的某种心理。游子的酸味已然产生:思乡之情犹如酸酸的野梅。

又如:江宁夹口三首(其三)舟下建溪

宋·王安石宋·方惟深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客船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通过前面的阅读勾画就可知该诗的主要情感“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下了基本色调。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这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

“应有”二字蕴含丰富,传达出了诗人在孤寂中力寻旧影时的复杂心情,其中既有希冀与自信,也有失意与怅惘,更有寻而未见的不甘心,“氛围”“心绪”。

“犹有”二字,自然道出,却出人意料,去年系舟的痕迹还保存到现在,说明在此停留的旅客不多,进一步传达出了诗人那种孤寂怅惘的心绪。

其次,对形式方面的赏析。运用阅读勾画的关于修辞(含用典)的研究,不难知道,几形式上的赏析乎都在里面。

如:春行即兴李华

篇三:《古代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

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1:

春行即兴 李 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答题示例2:

游月陂 宋·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3分)

[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1分)的心情。

(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3分)

[参考答案]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1分)。淙淙的泉声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静。(2分)

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

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4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1: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第三联运用了夸张手法(步骤一)写出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步骤二),写出了诗人恍若臵身仙境的情景(步骤三)。

答题示例2: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

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② 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把“衬托”答成“烘托”也算对)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①“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②“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

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4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1:

江 村 杜 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江阴浮远堂,戴复古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突出的语言特点。

[参考答案]清新、自然、质朴(步骤一),描绘的清江、梁上燕、水中鸥构成了一派恬静优雅的自然田园景象;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爱;稚子敲针作钓钩的天真无邪,弥足可爱(步骤二)。不作雕饰,自然成趣,生活意味十足(步骤

三)。

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1 :

华子岗 裴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请谈谈“侵”“拂”两个字的妙处。

[参考答案]“侵”字写夕阳余辉逐渐消退的过程(步骤一),展现了诗人在夕阳中一步步下山的生动情景(步骤二)。“拂”字运用拟人手法,增强了动感(步骤一),也使人想见山色的青翠可爱、柔和多姿(步骤二)。这两个动词写云光山翠对诗人的眷恋不舍之情,折射出诗人对华子岗的喜爱与留恋(步骤三)。

答题示例2 :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问:结合作品简析《旅夜书怀》第三联中的两个虚词“岂”“应”使用的妙处。

[参考答案]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的意思是“(我的)名誉哪里是因为文章而显扬呢?(我的)官位也真该因年老多病而罢退”。(步骤二)诗人本是以诗文自负的,而一个“岂”字说,表达了内心的愤懑之情。诗人本是想建功立业的,而一个“应”字反其意而用,表达了受排挤被罢官的无可奈何的情绪。“岂”“应”二字,将一个不得志者的心理表现得颇为准确、精炼、传神。(步骤三)

答题示例3: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1)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2分)

[参考答案]驿站秋夜难眠图

(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

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答题示例4: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芽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

[参考答案]用“日暮”即落日,“月初白”即初升的月亮这两个意象,表现时间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变化,表现作者的孤独寂寞情感。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分)

[参考答案]“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句中“穿”字写出了在萧萧落叶中穿行,而无人相伴的孤独。一人独坐而无聊,一个“数”字表现了主人公的动作神态,更表现出闲极无聊的寂寞情感。

 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1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3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1: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参考答案]“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答题示例2:

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江阴浮远堂,戴复古

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得最为强烈和集中(步骤一)。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眺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之情(步骤

二)。

答题示例3:

山行即事 王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蘋①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②。

[注]①:一种水草。②酲:chéng,酒后神志不清有如患病的感觉,诗中指精神不振的样子。

(1)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是如何统领全诗的?(3分)

[参考答案]拟人手法(1分)。由首联浮云不定议“阴晴”领起,颔联写“荷雨”、“湿”下起雨来;颈联写“日出”太阳又出来了。(2分,合情理即可给分)。

(2)颈联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

[参考答案]借喜鹊的喧声表现对“日出”的喜悦;雨霁日出,波平如镜,爱水的“鸥”尽情地玩乐。有声有形、有动有静,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富有情趣(2分)。诗人精神愉快、神清气爽(1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 第六种模式 情感、主旨型

1.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2.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3.答题步骤: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

答题示例1: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步骤一)(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骤二跳过)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步骤三)

答题示例2: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参考答案]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步骤

一)作者主要是通过这幅想像的画面,(步骤二)来表现“思家”的。(步骤三 题目已经说明情感)(想像1分,画面描绘2分)

 第七种模式 评价题型

1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

2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3答题思路:

篇四:《苏溪亭阅读答案_苏溪亭翻译赏析_作者戴叔伦》

<苏溪亭>作者为唐代文学家戴叔伦。其诗词全文如下: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译文]
在苏溪亭上望去,碧草无边无际;是谁在东风中唱着阑干十二曲呢?燕子还没回到旧窝,而美好的春光已快要完了;水上岸边烟雨蒙蒙,雨中杏花也感到寒意。苏溪亭阅读答案_苏溪亭翻译赏析_作者戴叔伦
[鉴赏]
诗中所写的景是暮春之景,情是怨别之情。首句写出地点和节候。野草茁长,遍地青青,已是暮春时节,这时的溪边亭上,最容易唤起人们的离愁别绪。次句以设问的形式,托出唱曲人的形象。
第三、四句,虽是眼中之景,却暗喻着心中之情:游子不归,红颜将老。末句正是“春事晚”的具体描绘。迷蒙的烟雨笼罩着一片沙洲,四句诗全是写景,而景语即情语,情景融浑无迹。诗人描写暮春景色浓郁而迷蒙,与唱曲人沉重而忧郁的心情契合相印,诗韵人情,隽永醇厚。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江阴浮远堂,戴复古》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江阴浮远堂赏析 江阴浮远堂翻译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江阴浮远堂,戴复古”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江阴浮远堂,戴复古"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34705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