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潘岳悼亡詩

潘岳悼亡詩

2016-04-13 10:40:59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潘岳悼亡詩(共4篇)从潘岳的悼亡诗分析潘岳的情感从潘岳的《悼亡诗》(选一)分析潘岳的情感 潘岳是西晋太康年间著名的文学家,与当时著名文人张载、陆机、左思等齐名,文学史上并称三张二陆两潘一左。潘岳的文采也在文学史上颇有名气,刘勰评价其作品曰:安仁轻敏,故锋发而韵流。(《文心雕龙·体性篇》)因其文学成就斐然,钟嵘的...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潘岳悼亡詩》,希望能帮助到你。

篇一:《从潘岳的悼亡诗分析潘岳的情感》

从潘岳的《悼亡诗》(选一)分析潘岳的情感 潘岳是西晋太康年间著名的文学家,与当时著名文人张载、陆机、左思等齐名,文学史上并称"三张二陆两潘一左"。潘岳的文采也在文学史上颇有名气,刘勰评价其作品曰:"安仁轻敏,故锋发而韵流。"(《文心雕龙·体性篇》)因其文学成就斐然,钟嵘的《诗品》将潘岳列为上品十二人之一。尤其由潘岳所开创的"悼亡诗"一派,更是为中国文学史册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我们都知道潘岳以貌美而著称于世,不仅如此,他还趋炎附势,“望尘而拜”。但他的诗文,特别是悼念亡妻之作,却深情缠绵,赢得一致的赞赏。潘岳人格与文格的分裂,在魏晋时期的士人中颇具标本意义。

潘岳在《悼亡诗》中流露出沉重的哀凄,低徊哀婉,但他的深情还是遭到了一些批评家的批评,认为其诗“既哀且伤,甚有过之。”

史书称潘岳“性轻躁、趋世利”,然而他的悼亡诗却动人心弦。史书《潘岳传》论:“潘著哀词,贯人灵之情性”按照文如其人的标准,这样一个只图功名,攀附权势的小人怎么可能会有真性情,深感情?难道他的《悼亡诗》是哗众取宠,故作悲伤。其实潘岳也是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所受的教育也是传统的儒家教育,也曾用“吾一日三省吾身”的精神鼓励自己要勤勉工作。这样看来,潘岳为人上的瑕疵不是天生就有的,

而是其仕途不畅,多次挫折后,残酷的现实使他的人性扭曲变形造成的。潘岳曾八次调换官位,一次提升官阶,两次被撤职,一次被除名,一次是自己没有上任,三次被外放,而且他一直在六七品的小官位上徘徊。当然,这是由于潘岳生活的社会时代造成的,潘岳生活的汉末魏晋六朝时期,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最黑暗的时代。

当你不再怀着批评的态度看潘岳,你就会发现他的悼亡诗情感之深。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写诗人为妻子守丧一年之后,即将离家返回任所时的心情。开头四句,点明妻子去世已经一年。“私怀”四句,写诗人即将离家返回任所的心理活动。就个人对亡妻的思念之情来说,诗人十分愿意留在家中,可是有公务在身,朝廷不会依从,这个愿望是难以实现的。再说,人已死了,就是再继续留在家中,也是没有用。这里提出留与不留的矛盾。矛盾的解决办法是,勉强遵从朝廷之命,转变念头,返回原来任职的地方。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帏屏无髣髴,翰墨有馀迹。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怅怳如或存,周惶忡惊惕。”写诗人就要离家返回任所,临行之前,触景生情,心中有说不出的悲哀和痛苦。看到住宅,自然想起亡妻,她的音容笑貌宛在眼前;进入房间,自然忆起与爱妻共同生活的美好经历,

她的一举一动,使诗人永远铭记在心间。可是,在罗帐、屏风之间再也见不到爱妻的形影。见到的是墙上挂的亡妻的笔墨遗迹,婉媚依旧,余香未歇。眼前的情景,使诗人的神志恍恍忽忽,好像爱妻还活着,忽然想起她离开人世,心中不免有几分惊惧。这一段心理描写,十分细腻的表现了诗人思念亡妻的感情,真挚动人。这是全诗的最精彩的部分。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春风缘隙来,晨霤承檐滴。寝息何时忘,沈忧日盈积。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写诗人丧偶的孤独和悲哀。“一朝只”、“中路析”,写出诗人丧偶以后的孤独与凄凉。冬去春来,寒暑流易,爱妻去世,忽已逾周年。又是春风袭人之时,檐下晨霤点点滴滴,令人哀思,难以入眠。深沉的忧愁,难以消却,如同三春细雨,绵绵无休,盈积心头。要想使哀思衰减,只有效法庄周敲击瓦盆。庄周说,妻子刚死时,他很悲伤。后来想想,人本无生、无形,由无到有,又由有到无,正如四季循环,就不必要悲伤了。潘岳想效法庄周,以达观的态度消愁,殊不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潘岳在《悼亡诗》里为他和妻子的爱情写下了一片美丽的哀愁。在洞察其生命蕴含之后,更令人为之痛惜和不舍了。藉由其“情洞悲苦”的文风,我们得以触碰到最柔软,但却也最真挚的心灵。

所以,从潘岳的《悼亡诗》我们可以知道潘岳是一个对

妻子有真实情感的人,他写这些诗并不是为了哗众取宠。他的情感是真挚的,他趋炎附势的性格是由黑暗的社会现实造成的。

篇二:《潘岳诗歌研究状况》

潘岳哀悼作品中的“心画心声”

岳是西晋太康时期文坛上的代表人物,却又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金人元好问认为潘岳"心画心声总失真",也形成了后人对潘岳整体作品因人废文的趋势。本人选取潘岳的哀悼类作品进行观照,结合其人生经历,分析其哀悼作品中流露出的情感,为潘岳人生之"心画心声",以对潘岳作品有更准确全面的了解。

潘岳悼亡诗初探

潘岳悼亡诗开"悼亡"诗题先河,对前代悼亡类诗有继承,有发展,对后代悼亡诗产生了深远影响。潘岳悼亡诗感情真挚饱满,情景水乳交融,注重辞藻雕饰,擅长运用时空意象表达细腻情感,创造特定艺术效果。 对潘岳人格的一种评价

在对潘岳的评价上应注意两个重要的方面:首先要分清前期下僚时期和后期的他,明白他人品问题主要出在其后期;其次,对他后期的人格表现,不能笼统将其完全归咎于他自身,必须考虑他所处的现实政治生活环境的影响,因为任何一种人格形态都是内外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从一种动态变化而非机械僵化的人生观出发,潘岳一生的行为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

钟嵘《诗品》潘岳条疏证

潘岳与王粲诗作的渊源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词采秀美卓绝,风格凄怆忧郁,这些特点的形成与两人相似的遭遇密切相关。钟嵘还引用李充与谢混的评价,详细阐释了潘岳与陆机诗作虽然均具有辞采之美,但潘诗就内容的深刻性而言不及陆诗。因此,钟嵘称陆机为"太康之英",而潘岳仅居于从属的地位。

从潘岳《悼亡诗》看潘岳其人

潘岳的《悼亡诗》缠绵悱恻,情恸悲苦,结合诗文,分析其艺术特征,并讨论怀旧情节在诗文创作和鉴赏中的意义,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潘岳的"性轻躁,趋世利"人品和"气韵流转,辞风奔放"的文品之间的矛盾,最后对其《悼亡诗》感情的真伪作出判断。

潘岳及其悼亡诗研究

心画心声未失真——浅议潘岳及其创作

作为"二十四友"之一的潘岳,无论人品还是文品都屡遭诟病。本文试图以潘岳的人生经历为参照,通过对其作品的文本分析,探求潘岳在人生不同阶段的心态变化和创作感受,辨析其复杂、矛盾的情感诉求,力证元好问"心画心声总失真"的批评并不准确。

从“知人论世”看潘岳的人品及文品

"知人论世"是孟子重要的诗学理论,要求我们在阅读作家作品的时候既要了解作家的生平经历及其思想,还要关注作家所处的时代大环境。文章试以"知人论世"说作为理论指导并结合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中第六首对历史上备受争议的潘岳人品及文品的出入问题作一个具体全面的分析。

简析悼亡诗的开创者潘岳

两种别样吁叹 一样刻骨心酸——潘岳《悼亡诗》与纳兰容若《饮水词》各一首比较

潘岳和纳兰容若分别是我国西晋和清代的著名才子。二人都曾名满天下,却又都曾痛失爱妻。由于境遇相似,二人在悼亡诗词领域都有佳作问世。通过对其悼亡作品的两首代表作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文学式样和叙述风格方面迥然不同:一为五言诗,一为长短词;一宏观,一微观;一冗繁空泛,一平易流畅。但其对亡妻的悼念之情,都是一样的痛彻心扉。并且在悲秋主题、即景生情、以情动人、有我之境、时代之情等艺术手法上更是表现出了太多的相似性。

潘岳的个性与文风

作家的个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同作品的联系也很复杂。不能仅仅从作家的道德水准来分析其文风的形成。以潘岳为例,他风格的形成根源于他分裂的个性。他庸俗的人生价值观决定了他作品境界的狭窄,而他高雅的审美趣味决定了他作品的精华部分。理解潘岳个性与文风的联系,对于理解西晋文学有重要意义。 论潘岳作品的文学风格

文学发展至太康时期,在语言、音律等方面出现了新转变,文人更加重视文学创作的技巧和艺术表现。作为太

康文学的重要作家,潘岳的作品很典型地代表了同时代文学创作的共性特征,即西晋文学"繁文缛采"的总体风格;同时,又表现出鲜明的"清新浅近"的个性特征。

浅析潘岳的思想性格

潘岳一向是位颇受争议的文人,《秋兴赋》、《闲居赋》中表现出的高洁品格与他趋炎附势的真实为人有很大出入,因此人们常认为他是个文人相悖的无行之人,但这种矛盾并不是他有意为之,而是深受当时名教即自然的玄学思想的影响。潘岳悼亡詩

试析潘岳“清绮浅净”的文学风格

多方位的审视探讨潘岳,会带给我们全新的感受。细读其作品,心灵的震撼和艺术的享受结伴而生。诗文之情思,如泣如诉;文风之状貌,清绮浅净。潘岳在西晋文坛名赫一时,其作品成为我们解读西晋文学风格特征不同于前代的一把钥匙。

钟嵘《诗品》晋黄门郎潘岳条疏证

钟嵘《诗品》推溯诗歌源流,论潘岳源出于王粲,今人大多或以为牵强,或以为该论的主要原因在于二人诗歌皆文辞华美。文章对钟嵘《诗品》晋黄门郎潘岳条作出疏证,认为潘岳与王粲的渊源关系在于:一、清且悲的诗歌风格;二、叙事如传的书写笔法;也正是这两点使潘岳诗歌"浅"于陆机。文章具体分析了"浅"与"深"之所指,阐释了钟嵘"陆海潘江"之评的意义。

潘岳应制诗中有标格

应制之作大都以歌功颂德为主,潘岳的《关中诗》却以直谏独为标格。本文通过对史评中阿谀奉承、无气节的潘岳形象进行再认识,力图一定程度上澄清对潘岳及其作品的误解,使之得以有文学史意义上的客观评价。 潘岳研究二题潘岳悼亡詩

西晋著名作家潘岳的《闲居赋》和《金谷集作诗》大约是他最富于代表性的诗赋,前者曾经被视为不说真话的典型,后者的文化意义也远未得到足够的说明。如果对二者重新加以研讨,可以看出《闲居赋》所反映的生活和情绪都是真实的,按照当时士人的观念,在田园里闲居享乐同他们在官场里不择手段地奋斗并不矛盾,指责潘岳"心画心声总失真"的元好问对于西晋的风气比较隔膜,缺少理解之同情;《金谷集作诗》透露出当时庄园经济的繁荣,也反映了高层士人及时行乐的思想,而在客观上却为后来的山水诗导夫先路。

建国以来潘岳研究刍议

潘岳是西晋太康年间的重要作家。建国以来,学界对其研究取得了不少成绩,主要集中在三方面:集校注出版及生平事迹考辨;其人与其文的争论;对潘岳文学创作的研究。但总体而言,潘岳研究还相对比较薄弱,存在着不少空白的领域亟待学者进一步开拓和耕耘。

曲蓬何以直,托身以丛麻——从潘岳河阳、怀县之作看其心路历程

通过分析、厘清潘岳的河阳、怀县之作,探究他离都外调的心路历程,以及这段经历对他以后的人生道路与创作产生的影响。

潘岳的哀情作品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析论

潘岳是西晋太康时期的文人,一生所著颇丰,但是留存至今的不多,其中以悼亡哀情作品居多。本文主要分析潘岳的哀情之作,并对其产生的社会背景进行简单分析。

清绮浅净——论潘岳作品的语言风格

潘岳的语言风格用“清绮浅净”概括较为准确。“清绮”是指语言清新秀丽;“浅净”是指造语通脱易晓。从语词锤炼、用典、对偶三个方面来看,潘岳的作品是炼字浅净、用事无迹、对偶精工。

陆机潘岳悼挽伤逝文学比较

潘岳、陆机悼挽作品同中有异。潘岳悼挽选材范围广,陆机悼挽集中在东吴集团故老人物上。悼挽以潘岳胜;伤逝以陆机为先。潘岳悼挽亡妻关注普通人死亡,在伤悼之情唤起和渲染表现模式上对“见景生情因景达情”、“物存人亡倍加伤情”模式把握更为娴熟。陆机发挥秋冬肃杀之气给生命个体带来的悲剧意识,多用日月、风、云意象,力图与宇宙、生命“非永恒性”相接,对宇宙人生哲学思考深刻。潘岳感情较丰富细腻,选用物象较具体,对亡人思念每多睹物思人模式,常用松柏意象。潘陆二人开拓了后世作家关注视野,使一些惯常表现模式固化和成熟,密切了特定创作主体与悼挽题材主题关系,有助于中国诗学范型等成熟。

论潘岳作品的艺术特征

潘岳作为西晋著名的文学家,其作品以“情”字贯穿始终。“情深”是潘岳创作的底里,也是作品 最突出的艺术特征。他的诗缘情而绮靡,具有多种抒情手法。他又融多种表现方式于一炉,各种句式兼而有 之,行文流畅毫无板滞之感。潘岳是把“缘情”发挥得最为成功的实践者。

现代潘岳研究综述

对现代潘岳研究进行梳理,说明西晋太康时期著名作家潘岳研究存在的几个阶段及取得的成绩。 从《关中诗》探讨潘岳“人文不一”问题

历代人们对潘岳评价不高主要是基于对其"人文不一"的不齿,但并非潘岳的所有作品均有此特点。本文以《关中诗》为例,通过分析作品推演原因:人品低下却有非"谄事"之作;《关中诗》真实反映了作者思想;潘岳之人品低下在当时应如何理解;"人文不一"在潘岳的咏物和非咏物之作中应区别分析,进而得出对潘岳需要重新认识的结论。

潘岳家世婚姻考订

本文主要依据有关史料以及一些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对西晋重要作家潘岳的生平中有关家世和婚姻的部分进行考订,提出自己的看法,以考察其人在历史中的原貌。

潘岳《悼亡诗》与元稹《三遣悲怀》比较

潘岳《悼亡诗》和元稹《三遣悲怀》是悼亡诗中的名篇,对悼亡诗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们在文思构造、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两人诗歌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但他们在诗歌中通过不同的艺术手段表达出了同样深挚哀婉的沉痛悲苦之情,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具有异曲同工之妙。潘岳悼亡詩

论潘岳和他的诗赋哀诔

潘岳生活在极其黑暗恐怖的西晋时代,一生追逐功名,虽才名冠世却历经坎坷,下场悲惨。其作品主要有诗、赋、哀诔三大类,善于写哀是其作品的总特色。潘岳写哀不仅感情真挚,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时代内容,而且在艺术手法上往往婉转曲折,高妙绝伦。他的创作以情为宗,真挚深切,哀怨动人,反映了时代生活的风神。 论《潘岳诗文选》的灵魂与精神及其他

潘岳的诗文婉约缱绻却掩饰不住奔涌的激情,豪迈激越之中又透露出些许无奈的伤感。诗文中人、景、史融会于体,其对历史人生的感悟,对社会世态的透视,对命运的慨叹的归宿是大中华意识、自强不息与锐意报国的精神。

论“左思深于潘岳”

左思、潘岳为西晋中期太康诗坛的代表诗人,但两人的创作风格有着较大的差异。本文拟从钟嵘“(左思)深于潘岳”说着手,将左思与潘岳作比较,从而进一步探讨左思诗歌的风格。

潘岳三考

在一些史书和谱牒中 ,西晋文学家潘岳的出入行藏多有舛误 ,导致他的创作和人格得到一些不尽合理的评价。本文梳理、分析、综合各种史料 ,对潘岳“挟弹出洛阳道”、“与杨氏结婚”、“作《阁道谣》”等事件的时间与真相进行较为详尽、准确的考证 ,尽可能还原历史的真实

西晋文学:陆机、潘岳、左思三“疑案”实议

机乐府诗入洛前后是分水岭 ,二者艺术成就相差十分悬殊 ,决不能以一种评价概括之。入洛前乐府诗 ,黄子云的贬辞是合适的 ;而入洛后乐府诗 ,刘熙载之称许可谓至评。《闲居赋》不是矫情枉饰之作———它毕竟符合潘岳当时当地特定的心理 ;也并非“高情千古”之文———元好问不过是使用了诗歌的夸张手法 ;因而 ,《闲居赋》非但证明不了“文不如其人” ,反而是“文如其人”之实据。左思之诗 ,其诗风主要不是豪放 ,而是“疏野”。左思也不是建安风骨之真正全面继承者 ,真正全面继承者是刘琨。今天 ,我们根据自己的精神追求、价值取向、审美眼光、鉴赏趣味 ,将左思、陶渊明之诗推到当时最高地位 ,这是我们的需要 ,无疑完全正确 ;而当时人将它们置于曹植、陆机、谢灵运之下 ,也完全正确 ,因为在基本点上今天与当时并没有变化。 正确评价潘岳之人品及其文品

潘岳其人并非如常人所认为的那样卑躬屈膝 ,一味追名逐利。从他努力进取的行为中可以感受到一种真隐、大隐们所缺乏的勇气和毅力 ,这就已经具有了很强的超越自身意识 ,是不应该遭到谴责的。潘岳的诗、文、

赋等作品在文学领域做出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的。他凭着敏捷的才思、明净的文辞步入了西晋第一流作家之列 ,同时也为空泛低沉的西晋文坛吹进了一缕清新之风。

躁动的心灵 扭曲的个性——从潘岳作品看潘岳

从潘岳作品中看潘岳是善良多情而又善于谄媚取宠的文人 ,是自身矛盾的人物也正是历史真实的人物 从元遗山论诗绝句看潘岳诗品与人品的出入

元遗山《论诗绝句三十首·其六》以潘安仁《闲居赋》文行相违之事例,指出诗人之高情不容伪饰,裁示诗品与人品失真之流弊,牵涉到:一、心画心声失真之偏向。二、《闲居赋》的评价。三、潘岳“拜路尘”的品格考察。指陈出诗品与人品的交合分歧问题,以真淳为诗学之大根大本,示人鉴别真伪之要紧关扳。元遗山以潘岳诗文示例,惟其诗文中存在之品格问题尚无具论。

潘才如江,缘情绮靡──钟嵘论潘岳

潘岳在钟嵘《诗品》中位列上品,有“潘才如江”之定评。根据钟嵘提供的这一诠释路径,本文从潘岳诗作的主题取向、缘情特征、句式结构、文体语言几个方面对“潘江”的意义做了再阐释。

陆机与潘岳唱和诗中的论争

晋惠帝元康六年(296),陆机由吴王郎中令改除尚书郎,由淮南返洛京。此时鲁公贾谧赠陆机诗一首。诗由潘岳代作,《昭明文选》卷二十四系于潘岳名下,题曰《为贾谧作赠陆机一首》。陆机和之,题曰《答贾长渊一首》。这两首诗属应酬之作,未见精彩,因而历

潘岳年谱

潘岳年谱王增文魏齐王正始八年公元247年一岁潘岳生于本年。潘岳《秋兴赋》:“晋十有四年,余春秋三十有二。”晋十四年即晋武帝咸宁四年(278),此年三十二岁,以此推之,潘岳生于本年。潘岳祖瑾,安平太守;父芘,琅邪内史。《晋书》卷五十五《潘岳传》:“潘岳...

试论潘岳批评的视角转换

无论从诗歌艺术的独特性还是从诗歌内容所表现的深度和广度这两方面来看,潘岳的创作成就既无法与六朝优秀的诗人相颉颃,也难以跻身古代诗人之前列.然而对于潘岳其人其文的批评,却是古代文论中一个独具意义的批评范型,呈现出具有符号学意义的批评态势.透视这一现象并进行述评,对于探究批评主体的得失,尤其对于尽可能客观地审视潘岳其人其文,不无裨益.

潘岳二题

正> 传统批评对潘岳人格的否定,主要基于《晋书》卷五十五潘岳传的有关记载: 岳性轻躁,趋世利,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每侯其出,与崇辄望尘而拜。构愍怀之文,岳之辞也。谧二十四友,岳为其首。谧《晋书限断》亦岳之辞也。其母数诮之曰:尔当知足而乾没不已乎?而岳终不能改。

潘岳和他的诗赋哀诔

诗歌“诚本”说辨析─—从遗山论潘岳谈起

诗歌“诚本”说辨析─—从遗山论潘岳谈起降大任在《元遗山新论》①中谈及遗山有关潘岳的论诗绝句时,我提出遗山之失,是虽应不齿潘岳趋炎附势的为人,俱无需否定其《闲居赋》的艺术价值。因为人品及其人之文品,在往不一致,对人品之评价不宜等同于对文品的评价。这个看...

潘岳潘尼叔侄小传

潘岳(公元247——300年)西晋文学家。字安仁,荥阳中年(今河南省牟县人。少时被乡里称为奇童。二十几岁才名就已很大。曾任河阳令、著作郎、给事黄门郎,人称潘黄门。因潘岳美姿容,时人称为潘郎(后常借以称妇女可爱慕的男子)。他与陆机都是太康体的代表作家。被并称为“潘陆”。他与侄子潘尼俱有文名,作品的思想倾向基本相同,文学史上称为“两潘”。他与石崇等诌事权贵贾谧,居谧门二十四友之首,后赵王(司马伦)专 潘岳哀词试论

作为西晋文坛的代表人物,潘岳为文的擅场是在赋及哀诔诗文上,而其哀词成就尤著,以致历代毁潘者亦难置微词。王隐推其“哀诔之妙,古今莫比”;刘勰更赞道:“观其虑赡辞变,情洞悲苦,叙事如传,结言摹诗,促节四言,鲜有缓句;故能义直而文婉,体旧而趣新,《金鹿》《泽兰》,莫之或继也。”综观前人评论,可知王、刘的意见颇具代表性。近年潘岳研究渐受重视,于潘氏文学诸方面多所论及。本文拟就代表潘岳文学最高成就的哀词作点

粗浅探讨,以就正于方家。

潘岳文学刍论

潘岳,字安仁,是西晋太康文坛与陆机并驾齐驱的重要文学家。可是由于他的无行,后人多扬陆抑潘。黄子云说:“安仁情深而冗繁,唯《内顾诗》„独悲‟云云一首,《悼亡诗》„曜灵‟云云一首,抒写新婉,余罕佳构,昔人谓之潘江,过矣。”(《野鸿诗的》)也有大是潘岳文学实绩的人。陈柞明就说:“安仁情深之子,每一涉笔,淋漓倾注,宛转侧拆,旁写曲诉,刺刺不能自休。夫诗以道情,未有情深而语不佳者;所嫌笔端繁冗,不能裁节,有逊乐府古诗含蓄不尽之妙耳。安仁过情,士衡不及情;安仁任天真,士衡准古法。……故安仁有诗而士衡无诗。钟嵘唯以声格论诗,曾未窥见诗旨。故其云

篇三:《从潘岳《闲居赋》与《悼亡诗》看人与文的矛盾》潘岳悼亡詩

从《闲居赋》与《悼亡诗》看潘岳其人格与文格之间的矛盾

摘要:我们常常要求写作者要文如其人,文发心声,但文与人的矛盾普遍存在。潘岳的人格是矛盾的。他既谄侍权贵,热衷功名,又喜好闲适、希企隐逸。潘岳的文与人是矛盾的。《闲居赋》为仕宦不达之作,其“高情”令人生疑;然而《悼亡诗》字字情深意切,无人不读之生悲。这种人与文之间的矛盾使他备受争议。

关键词: 潘岳;《闲居赋》;《悼亡诗》;文如其人;矛盾

潘岳是一位颇具有传奇色彩与悲剧色彩,同时又备受争议的文人,他一生命途多舛。不幸的生活经历,催生出了他的许多真情充溢的作品。潘岳的《悼亡诗》缠绵悱恻,情恸悲苦,《闲居赋》虽“高情千古”却“总失真”。作为西晋诗坛的一位杰出诗人,潘岳既有情难自已,数悼亡妻的真切,又有谄事权贵、望尘而拜的劣行。这直接导致了潘岳的文与人是矛盾的。《闲居赋》与《悼亡诗》可谓是潘岳的代表作,这两篇作品分别从两方面让我们看到了两个不同的潘岳,以下,我将从这两篇作品来分析潘岳的文章与潘岳的人格之间的关系。

一、文章与人品之间关系的提出

孔子在《论语·宪问》中曾说:“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他认为有德行之人,必然会有著述言语流传下来,这是肯定文和人的协和一致的一面。但孔子又说,有文字著述的人,不一定有德行。这是肯定文和人又有相矛盾的一面。孔子作为儒学的始祖,他的这两句话在此后儒学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是不难想象的。孔子在指出文与人既矛盾又统一的同时,他是侧重于主张文与人相统一的。这样孔子强调先修德行,然后著文章。孔子在《学而》提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他的这种“有德者必有言”的观点,成为后来人们评价文人及其文章的依据,并形成了“文如其人”的批评准则。孟子的“养气”说则是对孔子这一学说的进一步发挥,把文与人一致的要求延伸到文学批评领域。不但“立言”需要加强道德修养, “知言”也须如此。扬雄继承孔孟之说,在《法言·君子》中写道:“‘君子言则成文,动则成德,何以也?’强调了加强著文者的道德修养。他还在《法言·问神》中进一步较为明确地提出了“文如其人”的观点:“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此后曹丕在《典论·论文》中写道:“文以气为主”, “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所谓“气”,即指人的个性、气质。文章的风格不同,是因为作

者的个性、气质不同,这是肯定文与人的一致性。韩愈也说:“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韩愈还认为人的道德修养水平高了,文章自然也就写得好:“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皆宜。”(《答李翊书》)“气”即指个人道德修养。苏轼在《答张文潜书》中指出,文潜“其文如其人”。范开《稼轩词序》认为:“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李贽在《焚书·卷三·读律肤说》中论证了诗之格调与人之性格的一致性:“故性格清澈者音调自然宣畅,性格舒徐者音调自然疏缓,旷达者自然浩荡,雄迈者自然壮烈,沉郁者自然悲酸,古怪者自然奇绝。”“文如其人”的理论,正是“文与人的矛盾”提出的基础,也是“文人无行”说提出的前提。“文如其人”作为儒家传统的品文模式,主要是针对“有文而无德”这种情况的,因而特别强调文人要检点自己的言行,加强道德的修养。儒家“文如其人”的观点,作为一种为文和处世原则,在今天仍然有其道德约束力。

二、人文相悖,《闲居赋》难当“高情”

唐代以前,潘岳基本上还是以文学擅名。真正对于潘岳人品的口诛笔伐,则要从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开始,自此潘岳便成了“文人无行”的典型。元好问的这首诗对潘岳的《闲居赋》评价非常高,将其称为“千古高情”。但对潘岳“拜路尘”之事极为不齿。我们暂且不论潘岳对贾谧“望尘而拜”是如何令人不齿,单说这“闲居”是否当得起“高情千古”四字还有待商榷。 《晋书·潘岳传》中说潘岳“既仕宦不达,乃作闲居赋”从创作背景上看,他作《闲居赋》是为了抒发自己仕宦不通的郁闷之情,并不是厌倦了官场,可见他归隐的目的并不“单纯”。潘岳热衷于做官, “自弱冠涉于知命之年” 混迹官场三十年,却始终不如人意,仕途不顺,“八徙官而一进阶,再免,一除名,一不拜职,迁者三而已矣” ,他历叙自己的仕宦经历,不平之气还是从文字深层流露出来,这发自肺腑之言无疑融入了其郁郁不得志的苦闷痛苦之情。他在元康元年卷入党争,在好友公孙宏搭救下才免于一死,元康六年以母疾去官,闲居洛阳。回顾自己几十年的宦海生涯,令他失望至极。一时间心灰意冷,遂写下《闲居赋》。在此赋中,潘岳描述了一段非常令人神往的隐居生活:“于是览止足之分,庶浮云之志,筑室种树,逍遥自得。池沼足以渔钓,舂税足以代耕。灌园鬻蔬,供朝夕之膳;牧羊酤酪,俟伏腊之费。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他用这段充满了闲适的文字掩盖起他那不平之气。从他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潘岳的闲居生活十分之舒适,不仅如此,他还经常“席长筵,列孙子,

柳垂荫,车洁轨,陆摘紫房,水挂赪鲤,或宴于林,或禊于汜”好不逍遥。此时的潘岳看似沉浸在归隐的闲适之中,实则不然。可以想象,一个在官场中能够坚持不懈三十年只为得到重任的人,怎么会突然性情大变,乐于归隐呢?况且他在《闲居赋》中所写的隐居生活并未给人自然的感觉,赋中的种种意象以及生活,只让人感觉到了“不真实”,“ 筑室穿池,长杨映沼,芳枳树樆,游鳞瀺灂,菡萏敷披,竹木蓊蔼,灵果参差”“ 张公大谷之梨,溧侯乌椑之柿,周文弱枝之枣,房陵朱仲之李”, “梅杏郁棣之属,繁荣藻丽之饰,华实照烂,言所不能极也”。读及此段,浮现在我脑海中的是《红楼梦》大观园中的影象,相较于晋人陶渊明的归隐:“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映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来说,潘岳的隐居生活可谓是“奢华”啊!这么看来潘岳不像是归隐了,倒像是住在一个位于乡野“别墅”里。当然,我们不能否认潘岳的《闲居赋》中表达了他想要归隐的愿望,可他的归隐,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被“逼”的,很难说是他真实想法的流露。他《闲居赋》中表现出了异于平常的平静,但这种平静是表面上的。实际上,这时的潘岳比以往更热衷于官场,他一直在寻找再度出山的机会,所以他劝慰自己的“拙者可以绝意乎宠荣之事矣”实质上是故作姿态罢了。他对巧宦的司马安羡慕不已:“岳尝读《汲黯传》,至司马安四至九卿,而良史书之,题以巧宦之目,未曾不慨然废书而叹也。曰:嗟乎!巧诚为之,拙亦宜然。”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看出潘岳对于司马安为人谗佞,善事上下的行为并未感到不妥,甚至可以说他有向司马安学习的想法。所以,为了获得高官厚禄,潘岳也加入了谄事贾谧的行列中,“与石崇等谄事贾谧 ,每候其出 ,与崇望尘而拜”(《晋书.潘岳传》),而且与贾谧合伙构陷愍怀太子。这些都成了后世不齿潘岳其人的把柄。在这样的情况下,试问潘岳的闲居怎么能是真情流露呢?细读《闲居赋》,我们不难发现,虽然其中有归隐的文字,但不如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给人的感觉真实自然。缪钺曾说:“余细绎《闲居赋》,觉自伤仕宦不偶,以偏宕之笔,发愤慨之思,并非真恬淡。”钱钟书也认为,《闲居赋》“自慨拙宦免官,快快不平,矫激之情,欲盖弥彰”。情非动于衷,文品与人品相悖。诚然,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闲居赋》都丝毫不逊色于《归去来兮辞》,无疑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但文人不一,这样的“闲居”自然难当“高情”二字。

三、文自情始,《悼亡诗》三画心声

“潘杨之穆,有自来矣”(《杨仲武诔》),两家由世交转为姻亲,彼此关系更为密切。卢照邻有诗云:“潘杨称代穆,秦晋忝姻连。”(《哭明堂裴主薄》)孟浩然诗云:“为结潘杨好,言过鄢郢城。”(《送桓子之郑成礼》)由此可见,潘杨联姻在历史上是一段佳话。

杨氏亡后,潘岳作《悼亡赋》曰:“入空室兮望灵座,帷飘飘兮灯荧荧。灯

荧荧兮如故,惟飘飘兮若存。物未改兮人以化,馈生尘兮酒停樽。”。杨氏死后不久,潘岳再次娶妻,但于其作品中以难见关于此新人的文辞,而潘岳为杨氏创作的诗赋有《内顾诗》.《悼亡诗》、《悼亡赋》、《哀永逝文》等等,从中亦可看出潘岳与杨氏的感情还是很深的,其中这三首悼亡诗可以说是为怀妻悼亡之作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也是潘岳的代表作。清人沈德潜对潘岳的诗文和人品评价都不高,但是却将其“悼亡诗”选入《古诗源》,称“格虽不高,其情自深也”。“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但却会不自觉的“抚衿长叹息,不党涕信胸”。他的衷睛无处不在,以至于“声有止兮哀无终”(《哀永逝文》)。

悼亡诗第一首写亡妻葬毕,行将赴任时的情景,睹物怀人,情深意切。第二首写秋凉之际对亡妻的思念。第三首写别坟登车的满腔悲情,都十分感人。《悼亡诗三首》其一中:“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春风缘隙来,晨雷承檐滴”, 春风吹来,本是一片欣喜与希望之情,可是妻子离世,儿女早夭,天命之年的潘岳睹物思人,思及自己与妻子恰如双林鸟成单,比目鱼分散。这一切都勾起了他对亡妻的深切思念和对往事的惆怅回忆,以致沉浸于悲哀之中而不觉冬去春来。望着窗檐一滴滴落下的水滴,心里拥有的不是期待,而更是无尽的悲哀。“展转眄枕席,长簟竞床空。床空委清尘。室虚来悲风。独无李氏灵,舅髯睹尔客。抚衿长叹息,不觉涕君胸”。(《悼亡诗》其二),经过一番景物的铺氆之后,诗人再写自己辗转于枕席,难以入眠.孤单和落寞袭上心头,情景交融,一切如行云流水般自然。 “凄凄朝露凝,烈烈夕风厉⋯⋯衾裳一毁撤.千载不复引”( 《悼亡诗》其三)时光流转,时光流转,寒冬已至,亡妻的离去,恍如隔世又恰如昨日。这篇的抒写方式与首篇有几分相似,但其中的意义却又伸展开来,不局限于景物和情感,也抒写了自己的生活和近况。有言改服.卜朝。投身于朝野,哀伤之情雕寄朔望之祭。这种临祭而来的伤感,受到荒凉的墓地环境的影响,对亡灵的茕独有几分怜悯,即使在还朝途中,也是一路悲伤不绝。

从第一首睹物思人到第二首孤独难眠,再到第三首徘徊不忍去,作者的感情波澜起伏,无休无止,不断涌来,使人感到这股哀伤的潮水不知要流到何时方才是尽头,才会停止!正如陈祚明所言:“安仁情深之子,每一涉笔,淋漓倾注,婉转侧折,旁写曲诉,刺刺不能自休。夫诗以道情,未有情深而语不佳者。”

潘岳的悼亡诗赋,哀情缠绵,催人泪下。

刘勰说,“潘岳为才。善于哀文”。纵观潘岳的哀文,无不是:情到深处难自已,心画心声始成文。尤其是对于亡妻的悼念。他数次做文表达对于亡妻的思念。对此,恐怕没人怀疑其文非情至深处催生出来的。潘岳经历了生命的易逝与分离的悲凉,经受了失子、丧妻、亡女各种苦痛,才写出如此如泣如诉,强烈震撼人心的作品。

四、潘岳文格与人格矛盾的普遍性 从上述一赋三诗中我们可以看出。潘岳的文格与其人格并非总是如一的,潘岳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从《闲居赋》中可以看出潘岳虽向往隐居生活的闲适,但却是出于仕途不达的无奈,而且赋中还隐隐流露出了其对于仕途上的不死心:“天子有事于柴燎,以郊祖而展义。张钧天之广乐,备千乘之万骑。服振振以齐玄,管啾啾而并吹。煌煌乎!隐隐乎!兹礼容之壮观,而王制之巨丽也。” 泰始中,晋武帝躬耕藉田,有潘岳作赋赞美其事的记载。潘岳在《闲居赋》加入“天子有事于柴燎”一段,以赋的形式对皇帝大为赞赏,取悦皇帝,希望自己得以重用。这与闲居相悖。但另一方面,潘岳为亡妻所作的《内顾诗》.《悼亡诗》、《悼亡赋》、《哀永逝文》等等,都是源自内心真情实感,文如其人,心画心声。这二者是矛盾的。但这种矛盾并非只存在于潘岳身上,历史上人文相矛盾的作家比比皆是,如王安石,他的文学成就不可否认,但人品就不敢恭维了,在得到欧阳修的提拔之后,不愿趋走于先生长者之门,而且过河拆桥、以怨报德。他在宋神宗面前说欧阳修坏话:“如此人,在一郡则坏一郡,在朝廷则坏朝廷,留之安用?”真是“一阔脸就变”啊!除此之外,初唐四杰杨炯,韩愈等等,这些作家在人品上或多或少都有些问题,但我们不能否认他们的文学成就。作家人品和文品的关系实在是很复杂,绝不是一两个原则、一两个简单的结论所可以概括的。作 家人品与文品既有一致性的关系,也有矛盾的关系。每个人都是复杂的矛盾结合体,只不过这种矛盾在潘岳的身上显得更加尖锐而已。所以,我们应该辩证地、客观地看待这种矛盾,我们不能既单纯用作品来评价文人人品的优劣,也不能就文人的人品便对其作品进行主观的评价,人品与文品要一分为二进行看待。

参考文献:

【1】安丹丹,许振:心向仕途路闲居非高情——潘岳《闲居赋》别解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2】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3】王晓东..潘岳研究【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篇四:《悼亡诗大全》

1、<鹧鸪天>

宋·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曦。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2、<离思·其四>

唐·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悼亡诗大全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3、<悼亡诗三首·其一>

西晋·潘岳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
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
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帏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悼亡诗大全
怅恍如或存,回遑忡惊惕。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
如彼游川鱼,春风缘隙来,晨溜承檐滴。
寝息何时忘?沈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

4、<诗经·邶风·绿衣>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
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
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5、<遣悲怀>

唐·元稹

(其一)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拨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宅。

(其二)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其三)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6、<为薛台悼亡>

唐·白居易

半死梧桐老病身,重泉一念一伤神。
手携稚子夜归院,月冷空房不见人。

7、<沈园二首>

宋·陆游

(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其二)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8、<南乡子·为亡妇题照>

清·纳兰性德

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
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
一片伤心画不成。
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
卿自早醒侬自梦,
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

9、<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

清·纳兰性德

此恨何时已。
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
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
料也觉、人间无味。
不及夜台尘土隔,
冷清清、一片埋愁地。
钗钿约,竟抛弃。重泉若有双鱼寄。
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
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
待结个、他生知已。
还怕两人俱薄命,
再缘悭、剩月零风里。
清泪尽,纸灰起。

10、<悼亡诗>

南朝·沈约

去秋三五月,今秋还照梁。
今春兰蕙草,来春复吐芳。
悲哉人道异,一谢永销亡。
帘屏既毁撤,帷席更施张。
游尘掩虚座,孤帐覆空床。
万事无不尽,徒令存者伤。

11、<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宋·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潘岳悼亡詩》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悼亡诗大全 元稹悼亡诗
  • 1、悼亡诗,潘岳(2016-04-06)
  • 2、悼亡诗潘岳(2016-05-31)
  • 3、悼亡的诗(2016-10-17)
  •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潘岳悼亡詩”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潘岳悼亡詩"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35292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