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言志的古诗词

言志的古诗词

2016-04-13 14:16:19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言志的古诗词(共5篇)抒怀言志类古诗词鉴赏题龙源期刊网 cn抒怀言志类古诗词鉴赏题作者:展茂春来源:《中学生阅读(初中版)》2013年第03期[锁定考点]1 识记文学常识;2 默写名句;3 理解诗意;4 把握意境;5 品味用词;6 赏析诗句;7 理解思想感情;8 理解诗中用典等。[新题演练]一、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

篇一:《抒怀言志类古诗词鉴赏题》

龙源期刊网 .cn

抒怀言志类古诗词鉴赏题

作者:展茂春

来源:《中学生阅读(初中版)》2013年第03期

[锁定考点]

1 识记文学常识;2 默写名句;3 理解诗意;4 把握意境;5 品味用词;6 赏析诗句;7 理解思想感情;8 理解诗中用典等。

[新题演练]

一、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鉴赏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 诗中____________几个字概括了诗人被贬谪的区域,“_________”一句饱含诗人的无限辛酸,也流露出他内心的愤懑之情。

2 诗中哪几句运用了典故?诗人通过典故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千古传诵的名名,它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蕴含着什么哲理?

4 通读全诗,说说诗人的情感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二、《赤壁》鉴赏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 本诗作者是_______,他与_______在文学史上被并称为“小李杜”。

2 认真阅读诗歌。说说这首诗的首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篇二:《言志诗》

言志诗

何晏

鸿鹄比翼游,群飞戏太清。

常恐夭网罗,忧祸一旦并,

岂若集五湖,顺流唼浮萍。

逍遥放志意,何为怵惕惊?

[注释]

鸿鹄(hu):天鹅。(飞得又高又远)

戏(hui):同“麾”,古代指挥军队用的旗子。在这里暗指司马懿势力。

群飞戏太清:形容自己可能已在司马懿势力清除范围内。

夭:指司马懿势力。

常恐夭网罗:常担心被司马懿暗算。

一旦:副词,表示不一定哪一天。

忧祸一旦并:担忧不一定哪一天大难临头。

岂若:还不如。

岂若集五湖:还不如普通的水鸟游玩于湖河中。

唼(sha):形容鱼、鸟吃东西的声音。

何为怵惕惊:哪还会整天担惊受怕呢?

[写作背景]

曹丕死后由曹睿继位,曹睿死后由曹芳继位,曹芳继位时15岁,年号正始。

曹芳继位时,主要由曹爽和司马懿辅政,朝庭势力分为2派,即曹爽派和司马懿派。

在中国帝王史上,曹芳只是一颗小流星,一闪即逝。而他所处的正始年代且划出了一道彩虹。

在中国思想史上,“魏晋玄学”大放异彩。

在中国文学史上,“正始文学”独树一帜。

言志的古诗词

在中国名人史上,“竹林七贤”傲然屹立。

每个时代都会有一种思想伴随。

正始年间,儒家思想奄奄一息,到了崩溃的边缘。

孔子主张忠孝,到了西汉董仲舒又加了“君权神授”,更加维护了统治者的利益。

西汉后期的“王莽篡汉”和东汉后期的傀儡皇帝,打碎了“君权神授”这块玉牌,原来高高在上的皇帝也能被下马,尤其是“曹丕代汉”把儒家们手中的最后一根稻草连根拨掉。

儒家在现实面前羞涩地低下了头,另一种思想顺利占位,就是“老庄”(老子、庄子思想)。

人在迷茫和挫折面前,难免有消极思想,老百姓愁眉苦脸,哀声叹气,学者们就会去翻书本,找出“老庄”。

我读“老庄”,感觉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辩证法和消极思想。

时尚风标大多由城市率先盛行,倡导者又大多是文化人,何晏走上了历史舞台。

何晏字平叔,南阳宛县(今河南南阳)人。又是南阳,真出人才。

何晏是何进的孙子,汉灵帝时何进任大将军。

何晏父亲早逝,曹操将何晏母亲纳为妾,也就是说何晏是曹操的养子。但曹操特别喜欢何晏,没有丝毫歧视。

何晏长相帅气,风流倜傥,而且面肤特别白,不是一般的白,像抹敷粉一样,有绰号“傅粉何郎”之称,典型“小白脸”。

而且何晏特别爱美,常穿女人衣服,走起路来顾影自怜,有一副飘飘若仙之神态。这样的人走在大街上回头率会超过100%。

不怕帅,就怕你帅还有文化,何晏对于“老庄之道”极有心,于是何晏粉丝无数,趋之若骛。

曹丕也是个阴天就想写诗,下雨就想喝酒的性情人物,心里有点嫉妒何晏,所以何晏没得到好脸,并不待见他,在曹丕当政期间,何晏只有人气没有职权,是一个高级闲散人员。言志的古诗词

何晏并不孤立,和他一样同好“老庄”的还有夏侯玄、王弼两位大将,尤其是王弼,成就超过了何晏。

何晏们在“老庄”的基础上,节外生枝,开辟了新天地,史称“玄学”。

“老庄”以“道”为世界本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等,“道”代表自然规律。

玄学家们认为世界本源是“无”,由“无”生“有”,提倡“贵无”而“贱有” 。

由“道”转为“无”,不再提倡自然界存在规律,无章可循,无法可依,人也无所作为了,这种思想让人轻飘起来。只有贵族阶层才能滋生出这样的土壤。

在玄学家们的感召下,“玄学”蔚然成风,上上下下无不谈“玄”,无“玄”不谈,好像不谈“玄”就代表你没文化、没品位,人们把这叫做“清谈”。(类似高级扯蛋)

如果就这么“玄”下去,也不会有什么问题,终归属于思想意识范畴,并没妨碍统治阶级利益,可是何晏依付了曹爽,他的人生轨迹发生的错位。

曹爽也是个俘夸子弟,2人一拍即合,走到了一起,何晏不自觉涉及了政治。

凭何晏与曹家的关系,与曹爽亲近也算正常,终归都是一家人,只能说何晏有哲学头脑但缺乏政治眼光,他看不出曹爽是块白薯。

曹爽与司马懿共同辅佐曹芳,起初2人还没矛盾,司马懿忍让曹爽,这给了曹爽一个错觉,以为司马懿不敢犯他这个“上”,胆子越来越大,行为越来越放肆,最后被司马懿剪除,何晏无处可逃。这就是史上著名的“高平陵政变”。

这次政变受牵连的不仅何晏,还有好多人,尤其是很多名士也被卷了进来,杀人太多,当时有“名士减半”的说法。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司马懿最后玩了一把阴,把何晏结结实实地戏弄了一把:

曹爽是大哥,司马懿还要挖出同党,这个工作恰恰安排何晏来完成,于是何晏为了保住自己在悬崖边上的这条命,努力工作,一丝不苟,把司马懿想杀的人都揪了出来,最后满怀兴奋地向司马懿汇报。

司马懿:“一共几个?”

何晏兴奋的眼睛放光:“共7个。”

司马懿摇摇头:“不对,还缺一个。”

何晏小心不解:“没了吧?”

司马懿眯起眼:“不”

何晏手脚颤抖:“难道还有我吗?”

司马懿慢慢地说:“是”

何晏瘫软在地。

其实何晏早有思想准备,在这次对话前的10多天,在他拼命揪曹爽同党时,就有这种预感,在忐忑不安中早就写下了这首诗。

当何晏与曹爽同党一同站在刑场上时,他有怎样的感想?

司马懿这事办得绝对不地道,他的名声不好是有原因的。

虽然是养子,但曹操特别喜欢何晏,想让何晏改姓曹,当时仅7岁的何晏,画了一个方圈,站在里面说:“这是我们何家的房子。”(何氏之庐也。)

曹操打住了这个念头,何晏仍然姓何。

曹丕讨厌何晏,常叫他“假子”。

何晏肤色不是一般的白,魏明帝曹睿怀疑他涂粉,一次,在大夏天,让何晏吃热汤饼,何晏没办法,只得从命,吃得满脸是汗,曹睿瞪大双眼,就想看他擦汗后的模样,没想到的是,擦汗后,脸不但还是那样白,而且还白中泛红,更好看了,何晏起身,笑了笑走了。言志的古诗词

何晏当时服一种叫“五石散”的药物,该药由张仲景发明。

这种药不但能治病,还能使人“神明开朗”,当时很多玄学名士都吃。

现代研究表明,这种药还有壮阳效果,副作用挺大。

何晏被抓起来后,要灭三族,其夫人带着孩子找司马懿求情,要求放过这孩子,司马懿点头答应了。

司马懿很少有心软的时候。

正始时期的“玄学家”,第一阶段为何晏、王弼等,第二阶段由阮籍、嵇康等领衔。

如果没有阮籍、嵇康,“魏晋玄学”的名头不会这么响。

“玄学”在何晏身上表现得有点不着调。

“玄学家”的清谈对后世影响极大,晋朝尤为明显。

何晏的夫人是金乡公主,是何晏同母异父的妹妹。

这首诗的艺术手法为“比兴”,更确切地说是“比有中兴”。

整首诗用“比”,并没有直说自己,而“比”中又用了“兴”。

何晏好“老庄”,但没有“老庄”的行为,仍游离于世俗间,是典型的“说到做不到”。

篇三:《咏物言志类课外古诗词》

咏物言志类课外古诗词

1.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言志的古诗词

早梅 [唐]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①。

【注】:①“销”同“消”。

(1)对于“一树寒梅白玉条”中的“白玉条”三字,有人说不恰当,不符合梅花呈朵状的形态特征。试谈谈

你的看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这两句语言质朴,但包含着不尽的意蕴。请作简要赏析。(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梅花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玉笛休三弄①,东君②正主张。

【注】:① 三弄:指笛曲名“梅花三弄”。古有笛曲谢梅花之说。② 东君:司春之神。

(1)诗中梅花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愿望?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古诗文阅读

新 凉 [南宋]徐玑①

水满田畴②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

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注】:① 徐玑:南宋时温州诗人,“永嘉四灵”之一。② 田畴:田地,田野。

(1)本诗描绘了黄莺在初秋微凉的天气中自由翻飞、________ 的景象。(1分)

(2)“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间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古诗文阅读

宴词 王之涣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注:宴词:写于送别宴席上的诗。畎:田间小沟

(1)“悠悠”一词极具表现力,请简要分析。(2分)

(2)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5.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题目。

书院二小松(4分)

唐·李群玉

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1

[注释]秋烟:比喻小松初生的枝叶。

15.诗中“ ”“ ”两个词写出了二小松“小”的特点。(2分)

16.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6.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晚春江晴寄友人

韩琮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注】韩琮,字成封,长庆进士。初为陈许节度判官,后历中书舍人、湖南观察使等职。

(1)作者描写了晚春江上所见的哪些景物?(2分)言志的古诗词

(2)请简要回答,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7.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①离情。

黄莺久住浑②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注释】①系:jì,牵连。②浑:简直。

① 诗中描写诗人搬家时的心情。(2分)

②请从写法上说说最后一句诗的妙处。(2分)

8.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特点的?(2分)

(2) “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2分)

2

【参考答案】

1. (1)“白玉条”是恰当的,因为这样更能体现梅花开得旺盛,压满枝头。同时,也能说明诗人当时的立足点是在远处,和颔联相呼应。 (2)这两句是写诗人的观察发现。远望寒梅,似雪非雪,迷离恍惚;定睛细看,溪畔桥边,寒梅近水,迎风怒放。诗人的感受和发现既凸现了探索寻觅的惊喜,也烘托出早梅似玉如雪、凌寒独放的风姿。

2.(1)清瘦明丽,敢为花先,传报春信,傲雪凌霜。(2)寄寓了对梅花高洁、坚韧品格的由衷赞美之情和让梅花及其品格永留世间的愿望。 3.(1)欢快鸣叫(2)诗人借黄莺来表达自己对新凉到来的欣喜和惬意的心情。

4. (1)“悠悠”一词写出了春水绵延流淌的状态;寄寓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运用叠词,具有音韵美。(写出两点即可) (2)A寄情于景(借景抒情),借桃花随溪水漂流的景色抒发诗人的离愁别绪,情景交融。B反衬(衬托),以“浅溪”反衬离愁之深。(手法1分,效果2分)

5. (1)数粒、二尺。(写“粒”、“细”或“细韵”也可。)

(2)抒发了作者对二小松的爱怜、赞美之情。(流露了作者对有小松的清雅脱俗的读书生活的喜爱之情。)

6. 【阅读答案】

7.落日、绮霞、远山、青草(答出1点给0.5分)。

8.通过描写晚春江上明丽的景物(1分),表达了作者怀念家乡(1分)、思念友人(1分)的感情。

7.(4分)

①依依不舍(或留恋)(2分)

②(2分)答案:这句诗用拟人(或衬托)的写法,形象有趣地写出黄莺连连向我挽留啼叫,使“离情”的表达更加深刻。

8. 【答案】(1)梅子、芭蕉、柳花 (2)“闲”字,写出了诗人的恬静闲适,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呼应了诗题(。

3

篇四:《托物言志的诗》

诗歌一: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诗歌二: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托物言志的诗
诗歌三: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歌四:墨梅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诗歌五:白云泉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篇五:《古诗山行的诗意》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古诗山行的诗意
3、径:小路。
4、白云生处: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5、斜:此字读xiá,为伸向的意思。
6、坐:因为。

译文:

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
白云生发之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
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古诗山行的诗意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深处有人家”,描写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这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定会有另一种景色吧?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言志的古诗词相关热词搜索:咏物言志的古诗词 高中托物言志的古诗词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言志的古诗词”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言志的古诗词"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35426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