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梦天翻译

梦天翻译

2016-04-13 15:42:15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梦天翻译(共5篇)唐诗《梦天》赏析唐诗《梦天》赏析教学博苑03-14 2124唐诗《梦天》赏析 原诗: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全部注释】1 老兔寒蟾:神话传说中住在月宫里的动物。屈原《天问》中曾提到月中...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梦天翻译》,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篇一:《唐诗《梦天》赏析》

唐诗《梦天》赏析

教学博苑

03-14 2124

唐诗《梦天》赏析 原诗: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全部注释】

1. 老兔寒蟾:神话传说中住在月宫里的动物。屈原《天问》中曾提到月中有兔。《淮南子 〃 览冥训》中有后羿的妻子姮娥偷吃神药,飞入月宫变成蟾的故事。汉乐府《董逃行》 " 白兔捣药长跪虾蟆丸 " ,说的就是月中的白兔和蟾蜍。此句说在一个幽冷的月夜,阴云四合,空中飘洒下阵阵寒雨,就像兔和蟾在哭泣。

2. 云楼句:忽然云层变幻,月亮的清白色的光斜穿过云隙,把云层映照是像海市蜃楼一样。

3. 玉轮句:月亮带着光晕,像被露水打湿了似的。

4. 鸾佩:雕刻着鸾凤的玉佩,此代指仙女。桂香陌:《酉阳杂俎》卷一: " 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 " 此句是诗人想像自己在月宫中桂花飘香的路上遇到了仙女。

5. 三山:神仙家说海上有三神山,即蓬莱、方丈、瀛洲。这两句写仙女同诗人的谈话,黄尘清水即沧海桑田之意,言在仙境看人世,变化很快, " 千年如走马 " 即神仙家所谓 " 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 " 葛洪《神仙传》载:仙女麻姑对王方平说: " 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日会时略半耳,岂将复为陵陆乎? "

6. 齐州:中州,即中国。《尚书 〃 禹贡》言中国有九州。这两句说在月宫俯瞰中国,九州小得就像九个模糊的小点,而大海小得就像一杯水。

【评析】

浪漫主义诗歌的突出特点是想象奇特。此诗写梦游月宫的情景,前四句写在月宫之所见;后四句写在月宫看人世的感觉。诗人的用意,主要不在于对月宫仙境的神往,而在于从非现实的世界冷眼反观现世,从而揭示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道理。《李长吉集》引黎简语: " 论长吉每道是鬼才,而其为仙语,乃李白所不及。九州二句妙有千古。 " 《唐诗快》: " 命题奇创。诗中句句是天,亦句句是梦,正不知梦在天中耶?天在梦中耶?是何等胸襟眼界,有如此手笔! "

在这首诗中,诗人梦中上天,下望人间,也许是有过这种梦境,也许纯然是浪漫主义的构想。

开头四句,描写梦中上天: “ 老兔寒蟾泣天色 ”—— 古代传说,月里住着玉兔和蟾蜍。句中的 “ 老兔寒蟾 ” 指的便是月亮。幽冷的月夜,阴云四合,空中飘洒下来一阵冻雨,仿佛是月里玉兔寒蟾在哭泣似的。

“ 云楼半开壁斜白 ”—— 雨飘洒了一阵,又停住了,云层裂开,幻成了一座高耸的楼阁;月亮从云缝里穿出来,光芒

射在云块上,显出了白色的轮廓,有如屋墙受到月光斜射一样。

“ 玉轮轧露湿团光 ”—— 下雨以后,水气未散,天空充满了很小的水点子。玉轮似的月亮在水气上面辗过,它所发出的一团光都给打湿了。

以上三句,都是诗人梦里漫游天空所见的景色。

第四句则写诗人自己进入了月宫。 “ 鸾佩 ” 是雕着鸾凤的玉佩,这里代指仙女。这句是说:在桂花飘香的月宫小路上,诗人和一群仙女遇上了。

这四句,开头是看见了月亮;眼就是云雾四合,细雨飘飘;然后又看到云层裂开,月色皎洁;然后诗人飘然走进了月宫;层次分明,步步深入。

下面四句,又可以分作两段。 “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 是写诗人同仙女的谈话。这两句可能就是仙女说出来的。 “ 黄尘清水 ” ,换句常见的话就是 “ 沧海桑田 ” ; “ 三山 ” 原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这里却是指东海上的三座山。它原来有一段典故。葛洪的《神仙传》记载说:仙女麻姑有一回对王方平说: “ 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日会时略半耳。岂将复为陵陆乎? ” 这就是说,人间的沧海桑田,变化很快。 “ 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 ” ,古人往往以为 “ 神仙境界 ” 就是这样,所以诗人以为,人们到了月宫,回过头来看人世,就会看出 “ 千年如走马 ” 的迅速变化了。 最后两句,是诗人 “ 回头下望人寰处 ” 所见的景色。 “ 齐州 ” 指中国。中国古代分为九州,所以诗人感觉得大地上的九州有如九点 “ 烟尘 ” 。 “ 一泓 ” 等于一汪水,这是形容东海之小如同一杯水打翻了一样。

以上这四句,诗人尽情驰骋幻想,仿佛他真已飞入月宫,看到大地上的时间流驶和景物的渺小。浪漫主义的色彩是很浓厚的。

李贺在这首诗里,通过梦游月宫,描写天上仙境,以排遣个人苦闷。天上众多仙女在清幽的环境中,你来我往,过着一种宁静的生活。而俯视人间,时间是那样短促,空间是那样渺小,寄寓了诗人对人事沧桑的深沉感慨,表现出冷眼看待现实的态度。想象丰富,构思奇妙,用比新颖,体现了李贺诗歌变幻怪谲的艺术特色。

《梦天》一诗是作为李贺超出常格的深曲构思和非现实性的形象体系的“长吉体”诗的典型代表。

从题材上看,这是一首游仙诗。前四句写诗人从人间来到月宫,后四句写诗人从月宫遥望人间。“老兔寒蟾泣天色”起笔“硬语横空”。寒夜里的诗人为政治的黑暗而悲愤忧伤,更为自己的落拓不遇而愁肠百,这是第一层;阴云四合,天降大雨,这是第二层;在悲不自禁的诗人眼里,淅淅沥沥的雨,简直就是嘀嘀嗒嗒的雨泪,这是第三层;是谁的泪呢?大概月宫里的玉兔和蟾蜍在哭泣吧,这是第四层;玉兔和蟾蜍为何而哭呢?或悲其老,悲其寒吧?这是第五层。还原该句的构思。读者参与了创作,发现了美,体验了创造美的愉悦。

“云楼半开壁斜白”,第二句继续写“天色”。夜雨停了;乌云逐渐裂开;断裂的云层随意舒卷,有些云块幻化成楼阁的形状;月光从云缝中透出,斜照在云块上,显现出白色的轮廓;那白色的轮廓好像楼房雪白的墙壁独特的感受,仅用七个字就淋漓尽致地表达了,非李贺奇才难以做到。

“玉轮轧露湿团光”,还是写天色,片言百意,诗人在构思中意思流动的轨迹是:天空中的云消散了——月亮悬在天上,像个精美的轮子——月亮周围笼罩着雾气——月光透过雾气,形成环形的月晕——那月晕朦朦胧胧,好像被弄湿的圆环。

后半首诗,从天上遥望人间;三座仙山下的陆地和海洋,更替着变化,这种沧桑之变,虽然需要上千年的时间,但在诗人眼里,快得就像骏马奔驰,从天上遥望中国九洲,小得如同九点烟尘;浩瀚的海洋,只不过像从杯子里倒出来的一汪清水。

作品中光怪陆离的世界,虚幻荒诞的色彩,与游仙诗的格

调极为吻合。李贺借助奇崛诡异的梦境,以幻写真,告诉人们的真谛是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时间的久暂,空间的大小都是相对的。只有运动和变化才是绝对的。所有生命现象都必须接受这个自然法则的支配。作品中批判的锋芒,直指当时最高统治者唐宪宗的愚昧的长生不老的迷信思想。实堪为李贺作品的思想光华和艺术光华共辉的珍品。

李贺的《梦天》诗是在借天界的想象而排遣他的苦闷,寄寓他的伤感与哀痛,是在探究时空的换中表达他要突破生存空间的强烈欲望。这是他一首在生命无奈之中的命运悲歌。《梦天》如屈原的《天问》一样,成为“天梦”,是意欲超越而又难以超越的生命追寻。 程凡

篇二:《天才梦翻译心得》

从“韵味说”看《天才梦》英译

《天才梦》是现代著名作家张爱玲的自传体散文。民国三十一年,上海《西

风》杂志社举办以“我的⋯⋯”为题目的征文活动,时年21岁的张爱玲以一篇《天才梦》应征,获《西风》杂志征文第十三名名誉奖。与其后来震惊文坛的著名小

说《金锁记》、《倾城之恋》、《沉香屑》相比,在名气和影响力上略逊一筹,但是

这篇散文被公认为张爱玲的处女作,尤其末尾一句:“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

爬满了蚤子。”如神来之笔,道尽人间沧桑,终成千古绝唱。

张爱玲很多著名作品都有英译本,另外张本身也是一名翻译家,其自译小说

《金锁记》,《老人与海》在国外引起强烈反响。因其文风独特,语言新奇,主

题新颖,张爱玲的作品很难翻译。这篇《天才梦》没有出现英译本,笔者首次尝

试翻译这篇自传体散文,并结合学家著名翻译家刘士聪先生提出的散文翻译“韵

味说”从节奏、意境与语言风格等三个方面展开分析,并尝试总结相应的翻译方

法。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自传体散文定义及特点

所谓自传体散文,就是用散文的表现手法记述作者本人的生平事迹。它一方

面是“自传”,记述作者的生平;另一方面它又是“散文”,在注重客观事实阐

述和时间发展时又侧重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但是,它和一般性的散文:写

景散文,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又不同。它是按照一定的时间先后顺序阐述人物生平

事迹,其中对重要事件有感情的流露,意见看法,或者经验教训的总结。鉴于以

上特点,翻译自传体散文时必须要注意意境、节奏及语言风格。而刘士聪的“韵梦天翻译

味”说则正是从以上三个方面来指导散文翻译的。

二、文本分析

1、体裁:《天才梦》属于拟体自传散文。张爱玲的散文分为《私语》和《张

看》两部分。《张看》是张爱玲对外部事件的看法,《私语》是张爱玲对人生的感

悟。《天才梦》属于《私语》部分。

2、主题:叙述自己少时的天才表现和种种乖僻,揭示出在世俗的成名愿望

与深刻的生命悲剧意识之间徘徊的烦恼,道尽“人世沧桑”。

3、语言风格:这篇散文把许许多多琐碎平凡的生活细节一一道来时,充满梦天翻译

世俗的亲切感,而夹杂其间的自嘲则具有强烈的反讽意味。各种情感因素交织在

一起,呈现出一种张爱玲式的奇异风格,大俗大雅,华美冷寂,给人带来审美的惊奇。

三、翻译分析:

1、刘士聪先生散文翻译“韵味说”

刘士聪先生在其著作《汉英·英汉美文翻译与鉴赏》中提出文学作品翻译的最高境界就是译出原文的韵味,而“韵味”主要体现在语言的“节奏与声响”、“意境与氛围”、和“个性化的话语方式”三个方面。

刘先生认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先阅读原文并理解其艺术内涵,再用另一种语言将其表现出来。而读者通过阅读译文从而间接地感受到原文的艺术内涵。于是“韵味”说就把作者、译者和读者联系起来,统一到同一审美层次上,既有理论依据,也符合文学翻译的实践,丰富了我国译论的美学思想。(李梅,2008)

2、具体分析

(1)、意境:所谓意境,指的是文学创作中一种艺术境界。刘士聪认为:“文学翻译只有保持和再现原文的这种意境和氛围,才能使译文具有和原文类似的审美趣味。

例1: 原文:可是我一天不能克服这种咬啮性的小烦恼,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

译文:But I can hardly release myself from the tangle of the nibbling trivial vexations. To me, life is just like a magnificent garment, which is covered with lice.

这句话被看做这篇散文的文眼。华美的衣袍上爬满了蚤子,意境苍凉,意义深远。生命本身是华丽欢愉,但是总是存在着一些我们小烦恼,尽管琐碎却无法避免。这里“克服”一词未选择“overcome”而是选用了”release from”突出了生活中细小的烦恼,无法避免,带给我们咬噬性“tangle of the nibbling trivial vexations”的疼痛,漫长而难捱。“华美”这里选用了“magnificent”而不是“beautiful”,突出了生命的厚重壮美,与后面的“蚤子”这样细小的烦恼构成鲜明的对比。

例2:

原文:我三岁时能背诵唐诗。我还记得摇摇摆摆地立在一个满清遗老的藤椅前朗吟“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眼看着他的泪珠滚下来。梦天翻译

译文:I can still remember that I once wobbled in front of the cany chair of an old adherent of Qing Dynasty and read loudly the poet: “The girls, with no thought of a perished kingdom,Gaily echo A Song of Courtyard Flowers” watching his tears rolling down his cheeks.

这句话是作者对童年时代的背诗情节的回忆,虽未置任何评论,却以孩童的一无所知反衬了老人的饱经沧桑,营造出一种事后回忆的怅惘感。(孙文辉,2009)“摇摇摆摆”一词,译成“wobble”,将三岁小孩站立不稳又聪慧可爱的一面展示出来。另外这里的古诗“隔江犹唱后庭花”译者译成“Gaily echo A Song of Courtyard Flowers”,原文中没有出现“愉悦”一词,译文中“gaily echo”为愉快地附和跟着唱的意思,与“亡国恨”形成对比,再看满清遗老泪流满面,“我”在摇头晃脑背诵诗歌,营造了一幅物是人非,沧桑变换的意境。

(2)、节奏

刘士聪认为,译文应该句子长短适度、节奏匀称、有抑有扬、有张有弛,对读者有感染力。(刘士聪,2002)。下面以张爱玲散文《天才梦》为例,结合笔者的翻译加以分析:

例1: 原文:她教我煮饭;用肥皂粉洗衣;练习行路的姿势;看人的眼色;点灯后记得拉上窗帘;照镜子研究面部神态;如果没有幽默天才,千万别说笑话。

译文:She taught me to cook; to wash clothes with soap powder; to walk in appropriate way; to watch the look on the faces of people around us; to remember to draw the curtains after lights out; to study my facial expression in the mirror and not to tell jokes if you didn’t have a sense of humor.

这句话中文句式长短差不多,都是动宾结构V+O的句式。翻译成英文句式的时候译成由“teach+sb.+to+do”的不定式结构,保留句子中的分号,使得句式相似,长短一致,节奏整齐。

例2:

梦天翻译

原文:我懂得怎么看《七月巧云》,听苏格兰兵吹bagpipe(风笛),享受微风中的藤椅,吃盐水花生,欣赏雨夜的霓虹灯,从双层公共汽车上伸 出手摘树顶的绿叶。

译文:I know how to read The Colorful Clouds in July, listen to Scottish soldiers play the bagpipe, enjoy the cany chair in the breeze, eat the brine boiled peanuts, appreciate the neon lights in the rainy nights and reach out hands from the windows of the double-decker bus to pick the leaves on the top of the trees.

在这段话中,同样是V+O的句式结构,有骈有散,长句短句错落有致。因为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翻译时必须结构严谨而清晰。和上面一个句子不同,这句话更强调动词“看”,“听”,“享受”,“吃”,“欣赏”,“摘”对应英语“watch”,“listen”,“enjoy”,“eat”,“appreciate”和“Pick”,翻译时,严格按照动宾结构,动词放在最前面。体现了张爱玲通过体会生活中琐碎平凡的乐趣表现自己对生活艺术的热爱。

(3)、语言风格

上面提到《天才梦》这篇散文的语言风格:大俗大雅,华美冷寂。将质朴与华丽,亲切与反讽紧密结合起来。

例1:

原文:世人原谅瓦格涅的疏狂,可是他们不会原谅我。

译文:Earthlings forgive nuttiness of Wagner, but they are not going to forgive me.

这句话主要用了反讽的艺术手法,作者以瓦格涅自比,对自己的才华,思想无法被世人理解发出深深的叹息。译者原本译成“People may forgive Wagner's craziness, but they won't forgive me.”经思考后修改为:“Earthlings forgive nuttiness of Wagner, but they are not going to forgive me.”“Earthling”有“世人,俗人”的意思。“nuttiness”有“潇洒,疯狂”的意思,而“be going to do”也有计划好,主动要做的意思,选词上要贴切原文的语言风格,讽刺世人的不理解。

例2:

原文:我弹奏钢琴时,我想像那八个音符有不同的个性,穿戴了鲜艳的衣帽携手舞蹈。

译文:While I am playing the piano, I imaged that the eight notes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were dressed in bright colors and joined their hands to dance.

这句话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孩童的绚丽的想象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翻译时要将“个性”,“穿戴”,“携手跳舞”译出来,“characteristics”,“be dressed in”,“join in hands and dance”赋予作者想象的画面以动态感。

3、翻译方法:

(1)、变动态为静态

由于英语形合的特点,英语表达多用静态。英语造句一般按主谓结构先搭一主要框架,其他成分通过各种形式上的连接手段直接或间接黏附在这一框架的里外。(金晶,2014)。英语句子只有一个动词,其他动词通过分词或者介词短语来表达。在做汉译英时,要化静为动,先找出句子最核心的谓语动词,其他次要的动词用分词或介词短语表达。

例1:

原文:加上一点美国式的宣传,也许我会被誉为神童。

译文:With a little bit of American propaganda, maybe I could be complimented as a child prodigy.

该句子的核心动词为“誉为”即“compliment”,汉语句子中另外一个动词“加上”就是次要的成分用介词“with”引导。

例2:

原文:快乐村人是一个好战的高原民族,因克服苗人有功,蒙中国皇帝特许,免征赋税,并予自治权。

译文:The residents of the Happy Village are martial plateau people. They were entitled with privilege of tax exemption and autonomy by the emperor of China for their overcoming the Miao People.

该句子的核心句为:快乐村人被赋予免税,自治权。“为什么”,“由谁特许的”,这就成了次要的成分,介词“by”表达“由谁特许的”,“克服”这里为次

篇三:《梦天 李贺 赏析》

李贺《梦天》赏析

梦天 ·李贺

老兔寒蟾泣天色,去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李贺(790-816),字长吉,人称“诗鬼”,一生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社会和疾病的双重打击,使李贺深感自己生日无多、实现生命价值的希望相当渺茫,因此他常借助对鬼神的歌吟来抒发内心痛苦的情绪和执着的追求。他的诗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新颖诡异的语言,创造出幽深奇峭的意境,形成了奇诡瑰丽的风格。《梦天》这首诗诗人巧妙地设置了一个梦游者(抒情主人公)作为其抒情的载体,描写一场迷离朦胧梦境,意象的跳跃使诗的节奏急促,充满超忽动荡、变化莫测的梦幻色彩。整首诗以暗示方式寄寓审美意蕴,彰显着诗人的生命,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司空图《诗品》)

【赏析一】梦天翻译

在这首诗中,诗人梦中上天,下望人间,也许是有过这种梦境,也许纯然是浪漫主义的构想。 开头四句,描写梦中上天:“老兔寒蟾泣天色”──古代传说,月里住着玉兔和蟾蜍。句中的“老兔寒蟾”指的便是月亮。幽冷的月夜,阴云四合,空中飘洒下来一阵冻雨,仿佛是月里玉兔寒蟾在哭泣似的。

“云楼半开壁斜白”──雨飘洒了一阵,又停住了,云层裂开,幻成了一座高耸的楼阁;月亮从云缝里穿出来,光芒射在云块上,显出了白色的廓,有如屋墙受到月光斜射一样。

“玉轮轧露湿团光”──下雨以后,水气未散,天空充满了很小的水点子。玉轮似的月亮在水气上面辗过,它所发出的一团光都给打湿了。

以上三句,都是诗人梦里漫游天空所见的景色。

第四句则写诗人自己进入了月宫。“鸾珮”是雕着鸾凤的玉珮,这里代指仙女。这句是说:在桂花飘香的月宫小路上,诗人和一群仙女遇上了。

这四句,开头是看见了月亮;转眼就是云雾四合,细雨飘飘;然后又看到云层裂开,月色皎洁;然后诗人飘然走进了月宫;层次分明,步步深入。

下面四句,又可以分作两段。“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是写诗人同仙女的谈话。这两句可能就是仙女说出来的。“黄尘清水”,换句常见的话就是“沧海桑田”;“三山”原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这里却是指东海上的三座山。它原来有一段典故。葛洪的《神仙传》记载说:仙女麻姑有一回对王方平说:“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日会时略半耳。岂将复为陵陆乎?”这就是说,人间的沧海桑田,变化很快。“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古人往往以为“神仙境界”就是这样,所以诗人以为,人们到了月宫,回过头来看人世,就会看出“千年如走马”的迅速变化了。最后两句,是诗人“回头下望人寰处”所见的景色。“齐州”指中国。中国古代分为九州,所以诗人感觉得大地上的九州有如九点“烟尘”。“一泓”等于一汪水,这是形容东海之小如同一杯水打翻了一样。

以上这四句,诗人尽情驰骋幻想,仿佛他真已飞入月宫,看到大地上的时间流驶和景物的渺小。浪漫主义的色彩是很浓厚的。

李贺在这首诗里,通过梦游月宫,描写天上仙境,以排遣个人苦闷。天上众多仙女在清幽的环境中,你来我往,过着一种宁静的生活。而俯视人间,时间是那样短促,空间是那样渺小,寄寓了诗人对人事沧桑的深沉感慨,表现出冷眼看待现实的态度。想象丰富,构思奇妙,用比新颖,体现了李贺诗歌变幻怪谲的艺术特色。 (刘逸生)

【赏析二】

诗人李贺的这首游仙诗,亦真亦幻,奇谲怪异。他绝望于现实,于是驰骋奇幻的想象于尘世之外。他这天做了一个梦,但算不上好梦。这一点,诗歌的首句就已告诉我们。月宫的清寒、天色的凄冷为梦境所涂抹的那层悲凉的调子就已暗示我们,诗人潜意识中定是深藏着无尽的悲哀。我们知道,他因讳父名而断了仕进之路,自觉现实中已无用武之地。他的满腹才学和匡世济时的宏伟抱负,已被无边

的黑暗和苦闷挤压到了生命的死角,聊以慰藉的只有用心灵的浮光暗影来编织自己虚幻的梦。 你看,一个孤寂的灵魂御着一缕思绪的秋风起程了,开始了他的梦幻之旅。诗人抬头望去,月亮是那么的惨淡,洒下一片幽辉。他不禁感慨丛生,对月兴叹—— 月呀,不知你何时开始照亮苍穹,照临大地!掐指算来,嫦娥谪居广寒宫,已不知花开花谢,过了多少个春秋!想来昔日乖巧活泼的玉兔也该老了吧,当年娇艳的仙子,不知今日是否仍芳华依旧,光彩照人?蟾蜍虽能耐寒,可仙子娇嫩的肌肤又怎禁得起那千年风刀霜剑的雕刻啊!

诗人感慨万端,一路飞升。天板着面孔,阴沉沉的;远处的月宫也隐没在一片阴云之中。接着是一阵秋雨,疏疏落落,无声无息。冰凉的雨洒在衣襟,悲苦的泪却滴落心头。雨终于停了。月宫从云缝里露出了半面殿壁,横斜在眼里,一片皎洁,一片幽冷。

云销雨霁。一轮白玉琢磨的圆月把它的美完全袒露在诗人面前,它的背后是无穷无尽而又浑然一体的苍穹,蓝得令人心醉,静得让人心惊。那*冰雕玉琢的月呀,被造物主的丹青妙手镶上了一环无与伦比的晕圈,没有丝毫斧凿的痕迹,美得是那么自然,那么让人浮想联翩。月轮碾过,晕光闪烁。诗人驾着一缕秋风,自在得象是一叶扁舟游于江海,又象是一只白鹤展翅云间。他的心灵得到了从未有过的舒张。这时他仿佛觉得自己可以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天地万物皆为我用;心就是天地,宇内尽纳于我心。

他一路飞升,一路飞升,不觉间,快然自足的月轮妙象,在诗人眼帘竟叠映出了仙人銮舆缓缓驰来的佳景。哦,原来诗人已到了神往已久的月宫——那个浪漫而神奇的月宫!

远远望去,仙人滚滚的车轮,碾过道上阵雨后的积水,湿漉漉的,令那玉色的车轮显得格外的圆润而光洁。诗人驻足道旁,正想一睹仙人的神采,遗憾的是微风方才送来那丁冬飘渺的玉佩和鸣,转眼间伊人却又擦肩而过,杳然远逝,空留一抹倩影、半缕桂香,令诗人唏嘘长叹,流连路头„„ 诗人若有所悟。是啊,月中清景虽好,看来并不是理想的乐土。毕竟仙人相隔,仙境是凡人永远都难于企及的呀!于是诗人落寞地回过头来,向来路望望,茫茫红尘,一幅惊心动魄的画面扑入诗人的眼帘,在心里激起万顷波澜—— 人间的千年万载的漫长啊,在仙人这儿原来只不过是天马御风而过;人间那亘古不变的大地沧海啊,在仙界的须臾之间又何尝不是已然颠倒了无数次沧海桑田;可怜那中土的凡夫俗子啊,自以为有九州之广,地大物博,又哪里知道在浩淼的宇宙苍穹也只不过是淡得不能再淡的九点尘烟;你看啊,那仙人的小小酒杯如果倾洒几滴到得人间,不是也足可满注四海,掀起惊天狂澜!

就这样,诗人用他奇谲怪异的想象,使他的诗篇具有了神奇的魔幻色彩。然而,诗人的真实心灵并不是“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他把他的幻灭,他的苦闷,他的追求,他对时间的认知,对生命的体悟,以及对宇宙的求索,一点点、一滴滴和着梦幻的朦胧融入到了他诗歌的血脉里,诗情的灵魂中,从而使他心灵的歌唱不单是具有神奇的魔幻色彩,而是有着深广的现实基础。

透过诗篇的意境,我们不难揣测到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我们会发现,他仕途绝望的忧忿,体弱多病的痛苦,以及因时光流逝而自感生命不永的凄惶,使他从现实中感受不到生命的炽热阳光,于是他的一颗心就象一片秋叶一样,飘离枝头,离开母体。他希望从世俗的压抑和自己的痛苦中逃离出来,去寻求别的出路。或许这就是他有了“梦天”这种“自由之旅”的缘由吧。具体来说,首先是清幽的月光触动了诗人的情绪,这使他想到了玉兔蟾蜍和嫦娥的神话。阴云蔽月这又使他觉得天也似乎同自己一样在悲伤流泪——当然,天的流泪其实是指下雨。阴雨之后,当月亮破云而出时,诗人的思绪就再次回到了月宫。这次他想得更远了,他不仅想到了仙人出行的车驾,甚至还看到了车*上露水所形成的晕圈,嗅到了月中飘渺的桂香。自然,车*上闪烁的晕圈当是从月晕生发的联想,桂香也当然是基于神话故事的合理想象。而诗歌的后四句当是诗人理想与现实尖锐矛盾在心灵的强烈震撼,是宇宙的广袤与个体的渺小、生命的有限与宇宙的无限之间剧烈交锋的产物。

总之,我们知道,诗人的一颗心从现实出发,但他心灵的家园始终留守现实。无论他思绪的骏马奔多远,也始终会眷恋着心灵寄居的乡土,即由心幻化而出的缤纷的思绪最终仍不能不回归到现实。因此,诗人的痛苦注定如影不离形一样无法从根本上摆脱。这一点似乎诗人自己也很清楚,或许诗歌题名“梦天”也就是因为这个缘故吧。由此,我们不妨说,诗人是在清醒地做着虚幻的梦啊!

【赏析三】

《梦天》一诗是作为李贺超出常格的深曲构思和非现实性的形象体系的“长吉体”诗的典型代表。 从题材上看,这是一首游仙诗。前四句写诗人从人间来到月宫,后四句写诗人从月宫遥望人间。“老兔寒蟾泣天色”起笔“硬语横空”。寒夜里的诗人为政治的黑暗而悲愤忧伤,更为自己的落拓不遇而愁肠百转,这是第一层;阴云四合,天降大雨,这是第二层;在悲不自禁的诗人眼里,淅淅沥沥的雨,简直就是嘀嘀嗒嗒的雨泪,这是第三层;是谁的泪呢?大概月宫里的玉兔和蟾蜍在哭泣吧,这是第四层;玉兔和蟾蜍为何而哭呢?或悲其老,悲其寒吧?这是第五层。还原该句的构思。读者参与了创作,发现了美,体验了创造美的愉悦。

“云楼半开壁斜白”,第二句继续写“天色”。夜雨停了;乌云逐渐裂开;断裂的云层随意舒卷,有些云块幻化成楼阁的形状;月光从云缝中透出,斜照在云块上,显现出白色的*廓;那白色的*廓好像楼房雪白的墙壁独特的感受,仅用七个字就淋漓尽致地表达了,非李贺奇才难以做到。

“玉轮轧露湿团光”,还是写天色,片言百意,诗人在构思中意思流动的轨迹是:天空中的云消散了——月亮悬在天上,像个精美的轮子——月亮周围笼罩着雾气——月光透过雾气,形成环形的月晕——那月晕朦朦胧胧,好像被弄湿的圆环。

第四句“鸾佩相逢桂香陌”写在桂花飘香的田间小路上,诗人遇到了带着鸾佩的仙女。通观前半首,表面写“天色”的变化,实际是“移步换形”暗示诗人由人间来到月宫的经过:起初,立足于人间的诗人关注着夜雨,雨停了,乌云裂开,月光从云缝中透出,诗人的心里也充满了光明,此刻,他飘然而起,奔向那光明的所在。穿过断裂的云层,穿过月周的迷雾,诗人缓缓地降落在月宫。在桂花飘香的小路上,他信步徜徉,竟然和带着鸾佩的仙女不期而遇。

后半首诗,作者从天上遥望人间;三座仙山下的陆地和海洋,更替着变化,这种沧桑之变,虽然需要上千年的时间,但在诗人眼里,快得就像骏马奔驰,从天上遥望中国九洲,小得如同九点烟尘;浩瀚的海洋,只不过像从杯子里倒出来的一汪清水。作品中光怪陆离的世界,虚幻荒诞的色彩,与游仙诗的格调极为吻合。李贺借助奇崛诡异的梦境,以幻写真,告诉人们的真谛是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时间的久暂,空间的大小都是相对的。只有运动和变化才是绝对的。所有生命现象都必须接受这个自然法则的支配。作品中批判的锋芒,直指当时最高统治者唐宪宗的愚昧的长生不老的迷信思想。实堪为李贺作品的思想光华和艺术光华共辉的珍品。

【赏析四】

《梦天》一诗可谓李贺的倾心之作,贺以其诗中洋溢的“鬼气”而著称于世。其诗用字奇险,造名奇诡,想象奇特,往往超乎常人的想象,一反常人的惯常思维。在《梦天》这首诗中,其寓意新奇的意象颇值得玩味。

诗一开头便使用了“寒”和“泣”两个冷字眼,一股鬼气扑鼻而来。那个明月皎洁,清风徐徐的夜晚,诗人独步徘徊在窗外。突然之间,乌云团团滚来,顿时天门大开,雨稀稀拉拉地从天而下,那模样就像月里的兔和蟾在偷偷哭泣。诗人神笔轻轻一点,便给了我们如此美妙的遐想,其想象的捕捉恰如其分。往后,雨水渐停,云后也渐渐舒缓开来,幻化成一座座琼楼玉宇,这时月光高照,照射在这楼壁上,发出一阵阵清亮,由云层舒缓联想到“云楼半开”,又由月光斜射联想到“壁斜白”,细致而得体。明月如轮,玉轮转动,轻轻轧在云团里的小水珠上,一下子打湿了棉絮般的云团,月色也因此变得空朦。这里诗人运用了曲喻,将明月和“玉轮”联系了起来,正好暗含了意象的表现性特征。之后,李贺开始了“梦天”,他飞上了天国,在一条飘满月桂花香的小路上,与一名身佩鸾珮的小仙女不期而遇。模样娇巧的小仙女举止得体,谈吐优雅,与诗人的一番谈语甚是投机,彼此倍感相逢恨晚。

在诗中底五句,“黄尘清水”亦“沧海桑田”之谓,千年的岁月变化就像骏马飞奔一样迅速,一去不复返。这里似乎寄予了诗人对世事变幻不定的感慨。另一层面上,也可以联想到“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的话头,显现诗人对彼此相聚的短暂而呃惋叹惜。这时,诗人转身低头看到的人世间仅仅是几点烟尘,而曾经是多么浩瀚无边的海水也只不过刚好能装上一小杯!想象可谓奇特,这里似乎又蕴含着诗人仕途多桀的一种苦闷。然而,对空间的这种感悟更多的则是让诗人感到人类自身的渺小。因此,对世间功名利禄的热衷追求,在飞速奔流的时间和广袤无年边的空间面前,一切都显得多么微不足道!这里,诗人透过一系列意象的描绘,传达出了浓厚的哲理:时间把一切都迅速改变了,而空

间使人显得极为渺小,为着世间的一些鸡毛琐事而烦闷苦恼,似乎有点可笑!意象的哲理性在诗中得到了体证。

诗歌最是能透过意象来表情达意。在李贺这首《梦天》诗中,意象便发挥出了它独特的作用,从而赋予了该诗一种独特的韵味。耐读,越嚼越有味,这应归功于意象表达的多义性。例如我们在解读这首诗时,可以停留在情感层面上,“鸾珮相逢桂花香”,表达的正是诗人在人世间找不到知己,从而幻想通过“梦天”以期寻得知己,排除心中苦闷;也可以停留在诗人对时空的把握上,传达诗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思想。当然,还可以看作是诗人仕途多桀的一种苦闷渲泻。但任何一种停留都有失偏颇,最终都将抹杀诗歌的独特魅力。保持一种天然的多义解读,或许才是诗人创作的最初动因,这样又或许更能符合诗人的意愿吧!毕竟,诗无达诂。

《梦天》一诗是作为李贺超出常格的深曲构思和非现实性的形象体系的“长吉体”诗的典型代表。

春日忆李白 杜甫 赏析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释】:

1. 庾开府:庾信。在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马、司徒、司空),世称庾开府。

2. 鲍参军:刘宋时任荆州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

3. 渭北:渭水北岸,借指长安一带,当时杜甫在此地。

4. 江东:指今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带,当时李白在此地。

5. 论文:即论诗。六朝以来,通称诗为文。 杜甫同李白的友谊,首先是从诗歌上结成的。这首怀念李白的五律,是天宝五载(746)或六载(747)春杜甫居长安时所作,杜甫和李白于天宝四载秋在鲁郡分别,就再未见面。诗中表达了杜甫对李白的深挚情谊和对他的文学才能的极高评价。

【赏评】:

开头四句,一气贯注,都是对李白诗的热烈赞美。首句称赞他的诗冠绝当代。第二句是对上句的说明,是说他之所以“诗无敌”,就在于他思想情趣,卓异不凡,因而写出的诗,出尘拔俗,无人可比。接着赞美李白的诗象庾信那样清新,象鲍照那样俊逸。这四句,笔力峻拔,热情洋溢,首联的“也”、“然”两个语助词,既加强了赞美的语气,又加重了“诗无敌”、“思不群”的分量。

对李白奇伟瑰丽的诗篇,杜甫在题赠或怀念李白的诗中,总是赞扬备至。从此诗坦荡真率的赞语中,也可以见出杜甫对李白诗是何等钦仰。这不仅表达了他对李白诗的无比喜爱,也体现了他们的诚挚友谊。这四句是因忆其人而忆及其诗,赞诗亦即忆人。但作者并不明说此意,而是通过第三联写离情,自然补明。这样处理,不但简洁,还可避免平铺直叙,而使诗意前后勾联,曲折变化。

表面看来,第三联两句只是写了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地之景。“春天树”和“日暮云”都只是平实叙出,未作任何修饰描绘。分开来看,两句都很一般,并没什么奇特之处。然而作者把它们组织在一联之中,却自然有了一种奇妙的紧密的联系。也就是说,当作者在渭北思念江东的李白之时,也正是李白在江东思念渭北的作者之时;而作者遥望南天,惟见天边的云彩,李白翘首北国,惟见远处的树色,又自然见出两人的离别之恨,好像“春树”、“暮云”,也带着深重的离情。这两句,看似平淡,实则每个字都千锤百炼;语言非常朴素,含蕴却极丰富,是历来传颂的名句。

上面将离情写得极深极浓,这就自然引出了末联的热切希望:什么时候才能再次欢聚,象过去那样,把酒论诗啊!把酒论诗,这是作者最难忘怀、最为向往的事,以此作结,正与诗的开头呼应。言“重与”,是说过去曾经如此,这就使眼前不得重晤的怅恨更为悠远,加深了对友人的怀念。用“何时”作诘问语气,把希望早日重聚的愿望表达得更加强烈,使结尾余意不尽,令人读完全诗,心中犹回荡着作者的无限思情。

杜甫同李白的友谊,首先是从诗歌上结成的。这首怀念李白的五律,是天宝五载(746)或六载(747)春杜甫居长安时所作,主要就是从这方面来落笔的。开头四句,一气贯注,都是对李白诗的热烈赞美。

首句称赞他的诗冠绝当代。第二句是对上句的说明,是说他之所以“诗无敌”,就在于他思想情趣,卓异不凡,因而写出的诗,出尘拔俗,无人可比。接着赞美李白的诗象庾信那样清新,象鲍照那样俊逸。庾信、鲍照都是南北朝时的著名诗人。庾信在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马、司徒、司空),世称庾开府。鲍照刘宋时任荆州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这四句,笔力峻拔,热情洋溢,首联的“也”、“然”两个语助词,既加强了赞美的语气,又加重了“诗无敌”、“思不群”的分量。 对李白奇伟瑰丽的诗篇,杜甫在题赠或怀念李白的诗中,总是赞扬备至。从此诗坦荡真率的赞语中,也可以见出杜甫对李白诗是何等钦仰。这不仅表达了他对李白诗的无比喜爱,也体现了他们的诚挚友谊。清代杨伦评此诗说:“首句自是阅尽甘苦上下古今,甘心让一头地语。窃谓古今诗人,举不能出杜之范围;惟太白天才超逸绝尘,杜所不能压倒,故尤心服,往往形之篇什也。”(《杜诗镜铨》)这话说得很对。这四句是因忆其人而忆及其诗,赞诗亦即忆人。但作者并不明说此意,而是通过第三联写离情,自然补明。这样处理,不但简洁,还可避免平铺直叙,而使诗意前后勾联,曲折变化。 表面看来,第三联两句只是写了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渭北”指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江东”指李白正在漫游的江浙一带地方。“春天树”和“日暮云”都只是平实叙出,未作任何修饰描绘。分开来看,两句都很一般,并没什么奇特之处。然而作者把它们组织在一联之中,却自然有了一种奇妙的紧密的联系。也就是说,当作者在渭北思念江东的李白之时,也正是李白在江东思念渭北的作者之时;而作者遥望南天,惟见天边的云彩,李白翘首北国,惟见远处的树色,又自然见出两人的离别之恨,好象“春树”、“暮云”,也带着深重的离情。故而清代黄生说:“五句寓言己忆彼,六句悬度彼忆己。”(《杜诗说》)两句诗,牵连着双方同样的无限情思。回忆在一起时的种种美好时光,悬揣二人分别后的情形和此时的种种情状,这当中该有多么丰富的内容。这两句,看似平淡,实则每个字都千锤百炼;语言非常朴素,含蕴却极丰富,是历来传颂的名句。清代沈德潜称它“写景而离情自见”(《唐诗别裁》),明代王嗣奭《杜臆》引王慎中语誉为“淡中之工”,都极为赞赏。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赏析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背景]

开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岳阳楼座落在今湖南岳阳市西北高丘上,“西面洞庭,左顾君山”,与黄鹤楼、滕王阁同为南方三大名楼,于开元四年(716)扩建,楼高三层,建筑精美,历代迁客骚人,登临游览,莫不抒怀写志。李白登楼赋诗,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篇章,使岳阳楼更添一层迷人的色彩。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附近)。少居蜀中,读书学道。二十五岁出川远游,客居鲁郡。游长安,求取功名,却失意东归。至天宝初,奉诏入京,供奉翰林。不久便被谗出京,漫游各地。安史乱起,入永王李璘军幕;及永王为肃宗所杀,因受牵连,身陷囹圄,流放夜郎。遇赦东归,客死当涂令李阳冰所。唐朝另一诗人白居易诗“但是诗人最薄命,就中沦落莫如君”,正是他寂寞悲凉身世的写照。但他以富于浪漫主义的诗歌反映现实,描画山川,抒发壮志,吟咏豪情,因而成为光照千古的伟大诗人。

乾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秋季作这首诗。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岳阳楼座落在今湖南岳阳市西北高丘上,“西面洞庭,左顾君山”,与黄鹤楼、滕王阁同为南方三大名楼,于开元四年(716)扩建,楼高三层,建筑精美。历代迁客骚人,登临游览,莫不抒怀写志。李白登楼赋诗,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篇章,使岳阳楼更添一层迷人的色彩。诗人首先描写岳阳楼四周的宏丽景色:“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岳阳,这里是指天岳山之南一带。天岳山又名巴陵山,在岳阳县西南。登上岳阳楼,远望天岳山南面一带,无边景色尽收眼底。江水流向茫茫远方,洞庭湖面浩荡开阔,汪洋无际。这是从楼的高处俯瞰周围的远景。站得高,望得远,“岳阳尽”、“川迥”、“洞庭开”,这一“尽”、一“迥”、一“开”的渺远辽阔的景色,形象地表明

篇四:《梦天翻译赏析_作者李贺》

<梦天>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贺。其古诗全文如下:
老兔寒蟾泣天色,去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梦天翻译赏析_作者李贺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译文]
天色凄清,老兔寒蟾正低声呜咽,月光斜照,半开的云楼粉壁惨白。玉轮轧着露水沾湿了团围的光影,桂花巷陌欣逢那身带鸾佩的仙娥。俯视三座神山之下茫茫沧海桑田,世间千年变幻无常犹如急奔骏马。遥望中国九州宛然九点烟尘浮动,那一片海水清浅像是从杯中倾泻。
[鉴赏]
李贺在这首诗里,通过梦游月宫,描写天上仙境,以排遣个人苦闷。天上众多仙女在清幽的环境中,你来我往,浪漫主义诗歌的突出特点是想象奇特。此诗写梦游月宫的情景,前四句写在月宫之所见;后四句写在月宫看人世的感觉。诗人的用意,主要不在于对月宫仙境的神往,而在于从非现实的世界冷眼反观现世,从而揭示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道理。

篇五:《古别离・欲别牵郎衣翻译赏析_作者孟郊》

<古别离·欲别牵郎衣>作者为唐代文学家孟郊。其古诗全文如下:
欲别牵郎衣,郎今到何处。
不恨归来迟,莫向临邛去。
[译文]
我拉着将要离别的丈夫的衣服,你今天要到什么地方去呢?我不怨恨你回来得迟了,只希望你不要到临邛去。古别离・欲别牵郎衣翻译赏析_作者孟郊
[鉴赏]
这首诗描写了女主人公在追求家庭美满幸福的同时,也有一种忧虑和不安的心情。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梦天翻译》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在线翻译 百度翻译
  • 1、春山夜月翻译(2016-04-15)
  •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梦天翻译”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梦天翻译"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35490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