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王维诗歌

王维诗歌

2016-05-01 14:31:22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王维诗歌(共5篇)王维诗歌的特色王维诗歌的诗情、画意和禅趣王维,字摩诘,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他睿智早慧,十五岁离家游学长安、洛阳,十七岁即写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那样名烁千古的篇章。王维曾一度刻意功名,追求进取,其边塞类诗作大多洋溢着青春活力和壮志雄心。然而,宦途的坎坷波折又使他深感现实残酷,世态炎凉,一生几...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王维诗歌》,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王维诗歌 篇一:《王维诗歌的特色》

王维诗歌的诗情、画意和禅趣

王维,字摩诘,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他睿智早慧,十五岁离家游学长安、洛阳,十七岁即写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那样名烁千古的篇章。王维曾一度刻意功名,追求进取,其边塞类诗作大多洋溢着青春活力和壮志雄心。然而,宦途的坎坷波折又使他深感现实残酷,世态炎凉,一生几度隐居,诗作笔锋更多地转向现实。加之王维崇尚佛学,广交僧侣,"隐逸"便经常成为其诗作的主旋律。钱钟书先生曾这样评述王维:"在他身上,禅、诗、画三者可以算是一脉相贯,'诗画是孪生姊妹'那句话用得恰当了。"(1)凭借着对自然、情感的敏锐捕捉以及超强的表现力,王维以清新淡远、自然脱俗的风格创造出一种"诗中有情"、"诗中有画"、"诗中有禅"的意境,在诗坛树起一面不倒的旗臶。

一、诗中有情

王维是个重情谊且善写情的人。在其诗作中,生活小品和赠别之作甚多,内容多述及相思别离和朋友间关怀、慰勉之情,在数量上几乎与其山水田园诗平分秋色。而他写景之时,也往往是为了寓情。在《淇上送赵仙舟》一诗中,诗人这样写道: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才逢又别,倍感黯然神伤。"相逢"二句,虽轻描淡写,却觉浓郁深情,扑面而至。接着诗人借"天寒"二句写景,铺开抒情之路,与结句遥相呼应,令送别后的怅惘往来于心而不释。 王维诗歌中借景寓情、以景衬情的手法,使他写景饶有余味,抒情含蓄不露。如《临高台送黎拾遗》:"相送临高台,川原杳何极。日暮飞鸟还,行人去不息。"写离情却无一语言情而只摹景物。《送杨长史赴果州》:"鸟道一千里,猿啼十二时。"既是景语,也是情句,将道路的荒凉之景与行者的凄楚之情融为一体,自然、含蓄而又回味深长。

在王维的诗歌中,有不少采用了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而且往往显得自然流畅,蕴藉含蓄。如《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氵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此诗曾被后人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劝君"二句,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和对友人的关怀体贴之意溢于言表,却又绵长含蓄。胡应麟评这两句诗说:"自是口语而千载如新"。又如《送别》: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此诗用口语化问答,却也言浅意深,余味不绝。朋友言称不得意,诗人坚决支持其归隐--"但去莫复问",又借白云抚慰友人,表抒心声。所以钟惜评论此诗的末二句说:"感慨寄托,尽此十字,蕴藉不觉。深味之,知右丞非一意清寂,无心用世之人"(2)。

王维写情之妙处,还在于对现实情景平易通俗的描写中,蕴含深沉婉约的绵绵情思。其《相思》一篇,托小小红豆,咏相思情愫,堪称陶醉千古相思心的经典之作。其《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人先是用平直的话语写出了节日思亲的大众感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让人顿觉"与我心有戚戚焉",而后诗人笔锋一转,将思绪拉向故乡的亲人--"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时空转换犹如"蒙太奇"手法,"不说我想他,却说他想我,加一倍凄凉"(3)。

王维写情,又多见隐喻比兴。上述数诗,已可略见其风。又如《杂诗三首》:

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心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

全篇不著"相思"二字,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句句意深。藉"寒梅"、"春草"喻意,相思之情跃然纸上。第一首写出了妻子对远在江南的丈夫的牵挂,第二首则从丈夫的角度着笔,却不直诉思念,而是向来自故乡的捎话人打听故乡的梅花是否已经开放,写法别致有趣,委婉含蓄。整篇尤以第三首中"心心"二句最见功力,借"春草阶生"将女子的愁心难展、情意缠绵刻画入骨,令人感慨叫绝。

王维歌咏从军、边塞等内容的诗篇,也同样善于写情。在这类诗作中,刻画出诸如将军、战士、豪侠等一批有血有肉的人物,并通过写人,抒发了诗人自己的豪情壮志。如《观猎》通过日常的狩猎活动来刻画将军的精神面貌: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其中"回看"二句所显露的"毫端有风雨声"(4),不啻是诗人凌云壮志的化身。

二、诗中有画

古语有云:"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王维多才多艺,他把绘画的精髓带进诗歌的天地,以灵性的语言、生花的妙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或浪漫、或空灵、或淡远的传神之作。苏轼曾有一著名论断:"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5)如《山中》道:"荆溪白石出,开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浅溪白石,缀上依稀红叶,山色苍翠,处处鲜艳欲滴。此即东坡所指誉的"诗中有画"。而《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仅用十字就描绘出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四样景物,形、体、光、色尽在眼前,构图简洁不掩气势壮美,实乃意境深邃之佳作。

王维的"诗中有画",妙在传神。无论是刻画工细的白描,还是大笔勾勒的写意,无论是极尽夸张的渲染,还是引而不发的含蓄,都让人读后无需细品,脑海中即浮现出鲜明的景象。《山居秋瞑》一诗描绘了一组秋日傍晚雨后山村的景象: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中流光音色浑然一体--山泉叮咚映照明月无声,莲叶沙沙点缀着浣纱女的软语轻笑,每一句都是一幅鲜活流畅、富有生气的图画,毫不夸张地说,通篇就是一部充满诗意的风光影片。 王维诗中的画境,具有清淡静谧的个性特征,这一点,完全可以在他对夕阳、明月、空山、深林、清泉、远村、白云、孤烟等景物的渲染中感受得到,如《竹里馆》云: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幽静的竹林,皎洁的月光,让诗人不禁豪气大发,仰天长啸,一吐胸中郁闷。而千思万绪,竟只有明月相知。藉竹林、明月寓情,王维道出了一个隐者的孤寂悲愤。

在诗人笔下,点睛之笔的妙用、虚实浓淡的构架、气韵渲染的铺排,都有其独到之处。其《鸟鸣涧》云:"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惊"、"鸣"二字点睛,反衬出春山的幽静。又如"夜静群动息,时闻隔林犬"(《春夜竹亭赠钱少府归蓝田》)、"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秋夜独坐》)等句,都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妙笔,使画境平添几分生动。《终南山》一诗中,诗人这样写到: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全篇虚实变幻,开阖大气。终南山的奇峰广脉、深壑云烟,因此诗而显得神韵流转,读之如身临其境,牵人荡气回肠。

神韵淡远是王维诗中画境的灵魂。《鹿柴》云:"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诗中着意描写了作者独处于空山深林,看到一束夕阳的斜晖,透过密林的空隙,洒在林中的青苔上。在博大纷繁的自然景物中,诗人捕捉到最引人入胜的一瞬间,用简淡的笔墨,细致入微地绘出一幅寂静幽清的画卷,意趣悠远,令人神往。正如清人陆佃所言:"

摩诘诗到神境处,真是景即意、意即景,不造境而景得,不说意而意完"(6)。

三、诗中有禅

王维生活的时代,佛教繁兴,士大夫学佛之风很盛。政治上的不如意,一生几度隐居,使王维一心学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7),以求看空名利,摆脱烦恼。王维学佛,并不恪守一定的教门,而是广泛结交各个宗派的僧侣,同时自学各派佛教经论,从中接受佛学的影响。王维笃志奉佛,思慕隐逸,在《偶然作六首》第三篇中我们即可略窥一斑:

日夕见太行,沉吟未能去。问君何以然?世网婴我故。

小妹日成长,兄弟未有娶。家贫禄既薄,储蓄非有素。

几回欲奋飞,踟蹰复相顾。孙登长啸台,松竹有遗处。

相去讵几许?故人在中路。爱染日已薄。禅寂日已固。

忽乎吾将行,宁俟岁云暮。

这是诗人最早谈到个人佛教信仰的作品,"爱染"二句,表明自己对佛教的信仰日益牢固,世俗的贪欲、爱念已日渐淡薄。

王维对奸臣专政的黑暗政治颇感不满,不愿同流合污,加上宦途受挫,于是产生了逃避现实的想法,企图走隐遁的道路。然而,他又不甘心过清贫的日子,在隐逸的同时幻想着"终南捷径"。矛盾的诗人试图从佛学中寻找精神上的安慰和自己思想行为的理论依据。从佛教的义学中接受的主要思想,于他的诗歌创作中随处可见。在《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二首》中有云:

一兴微尘念,横有朝露身;如是睹阴界,何方臵我人?

碍有固为主,趣空宁舍宾?洗心讵悬解,悟道正迷津。

此诗大意是说,一旦滋生微小的尘念,便忽然感到生命的短促有如朝露,觉得世上难以容身。然而只是洗濯邪恶之心并不能从生死中解脱出来,在"悟道"的过程中人还处于迷途之中。诗中以"宾、主"喻"空、有",意指必须了悟"空"理,达非空非有之境,方能成就佛道,得以解脱。这分明是受佛家"四大皆空"等理论的影响,引人脱离现实。而在《疑梦》中,诗人又表露出安于现实环境,从幻想中寻找精神安慰的消极:

莫惊宠辱空忧喜,莫计恩仇浪苦辛。

黄帝孔丘何处问,安知不是梦中身?

上诗,可品出佛家的"空"理,有看破红尘的放任,也有万念俱寂的宁静。

诗中寄寓禅意,在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作中也多有表现。如《辛夷坞》:(王维诗歌)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关于此诗的禅意,陈仲奇先生曾有过一段非常精辟的论述:"因为'对境无心',所以花开花落,引不起诗人的任何哀乐之情;因为'不离幻相',所以他毕竟看到了花开花落的自然现象;因为'道无不在',所以他在花开花落之中,似乎看到了无上的'妙谛':辛夷花纷纷开落,既不执着于'空',也不执着于'有',这是何等的'任运自在'!'纷纷'二字,表现出辛夷花此生彼死、亦生亦死、不生不死的超然态度。在王维看来,整个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不正是像辛夷花那样,在刹那的生灭中因果相续、无始无终、自在自为地演化着的吗?......王维因花悟道,似乎真切地看到了'自然'的本性。"(8)王维的山水诗,大多追求一种寂静清幽的境界,而这种境界,又往往蕴涵着禅意。无怪乎胡应麟会有"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9)的感慨。

王维诗歌多具清淡自然之风而又意境深远,其以动写静、以静寓禅的高超手法,为历代诗评家所赞赏。从他那清新淡雅的诗作当中,不难感受到诗人那颗淡泊、平和、恬静的心。每阅其卷,都仿佛是诗人带着我们在空山赏月、在远村小憩、到溪畔汲泉、于窗前看花......览诗如赏画,阅文如读禅,投身于诗人为我们创造的空灵境界中,尘世的纷纷扰扰、物欲浮躁都渐渐挥散,真的是身世两忘,万念俱寂了。

王维诗歌 篇二:《王维诗歌风格及影响》

王维诗歌风格及影响

指导师:金国忠

组长: 江伟洋

组员:王鹏飞、阮梦亨、夏昌勉、张雷、谢华楣、余兴德、夏振凯

一、课题的提出:

古人云:“若夫玉水方流,璇源圆折,俊杰应时,咸臻昭代。唐室开天隆治,史家号为

升平。多士挺生,乘风云之际会;才人辈出,表河岳之英灵。奋迅智能,张扬晔采,许身各

用擅长,命世共趋冠绝。斯可谓群星闪耀,殆焕烂乎盛矣哉!

河东摩诘,事母孝闻,妙年解褐,早著科名。弟兄友睦,衔花萼而相辉;标格逾伦,拟

圭璋而特达。练娴音律,精熟琵琶,雅善丹青,尤工草隶。谈吐谐戏,贵主垂青钦瞩;器神

韫藉,诸王虚左召廷。又尝知选襄阳,犒师凉邑,敷陈德化,润益鸿猷。诗思清越,寻陶、

谢之先轨;文脉敞朗,变崔、苏之余绪。故毋论图形塞漠,规摹宫池,靡不氛围闳逸,神韵

幽潜。置别墅在辋川,卜新居依孟坳,泉溜堂前,松荫石上。宴坐深林,观朝槿以习静;经

行古渡,临夕照以听钟。虽归白社,未厌青门,或去或来,亦官亦隐。兴吟山泽游胜,造微

入画;摄纳色声光景,缘境寄诠。举凡芳涧啼鸟,空翠湿衣,悉皆印契真如,了明本寂。甜

彻中边,语无背触,兴象玲珑,宫商调畅。最传秀句,争诵寰区;每出新词,旋被乐府。遑

称抗首岑、高,直足比肩李、杜,诗匠文宗,固非虚美。 ”

非常偶然的机会,我们与王维结下了不解之缘。

进入王维的天地,我们被强烈地震慑住了。线装的王维,如水如月如烟如雾的王维,与

山石林泉冥化的王维,充满了我们旷寥而忙碌的空间。万象纷涌如繁星的运动,让我们目不

暇接而惊诧唏嘘。我们这才发现,心灵竟然与王维有着深刻而微妙的契合。王维给了我们创

造的冲动和灵感。

闻一多先生说过这样意思的话:诗人对诗的贡献是次要的问题,重要的是使人精神有所

寄托。从这一角度说,王维替中国诗定下了地道的中国诗的传统,后代的中国人对诗的观念

大半以此为标准,即调理性情,静赏自然,其长处短处都在这里。①奠定中国诗的传统的是

王维而不是李白或杜甫,此论独到而深刻,也比较客观地概括了中国人的精神特点,论者的

深刻处,即在于看到了王维诗风与中国农业文化背景和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高度融洽的表里

关系,是民族趣尚最为典型而传神的艺术反映。王维的影响,特别是其山水诗的虚静空灵精

神,强化了中国文化的“尚静”精神,深入到民族的肌理和骨髓,内化为中国美学稳定的艺

术趣味和心理结构。

王维在山水诗的发展上有着极为特殊的贡献和非常特殊的意义,他的美学理想、艺术成

就及深远影响也集中表现在他的山水诗上(包括田园诗)。著名美学家李泽厚先生十分欣赏

王维充满禅意的诗歌,他说:“如此天衣无缝而有哲理深意,如此幽静之极却又生趣盎然,

写自然如此之美,在古今中外所有诗作中,恐怕也数一数二了。它优美、明朗、健康,同样

是典型的盛唐之音。”②王维在其生活的最后十年及其去世后的二十年间,他被认为是当代

最伟大的诗人,有“天下文宗”的地位。清人吴乔《围炉诗话》中指出:“唐人谓‘王维诗

天子,杜甫诗宰相’,今看右丞诗甚佳,而有边幅,子美浩然如海。”即便是中唐以后,李白、

杜甫的光辉掩盖了王维,然而在大多情况下,王维还是被视为李白、杜甫而下的第一人。在

崇尚“唐音”的时代风气里,王维的诗往往成为最典型的表徵,“唐之诗家称正宗者,必推

王右丞。”(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序》)可是,建国以后,因为庸俗社会学的狭隘观念影

响,使王维不仅不能与李白、杜甫比肩,而且还屈居白居易、高适、岑参之下,甚至还远不

如李商隐、孟郊、贾岛的研究那么热门。政治上的狭隘性导致了学术上的偏见,导致了古典(王维诗歌)

文学研究上的失误和失衡。新时期的王维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有了几本评传,有了几种选

本,也有了一批研究文章,很值得一提的是陈铁民先生四卷本的《王维集校注》(中华书局

1997年版)的出版。然而,对王维研究的重视程度和所取得的成果与王维的实际成就及其

影响比也还是很不相称的。所好者,随着工业社会的到来,王维也愈发的具有现代意义,具

有国际性了。研究王维实在是中国现代文化建设的需要。

王维的课题越是向纵深发展,而我们的自信力则越是不足。在博大恍恍的王维面前,我

们竟是那样的贫乏和苍白!在我们与王维“厮磨”的过程中,得到不少老师很大的奖掖和助

持,给了我们很大的心智启悟和勇气。所以我们亦能够不断地与博大恍恍的王维“厮磨”。

二、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王维的贡献在于诗歌而不局限与诗歌,他对前贤文化遗产兼收并蓄、取精用宏的博大和

技巧,他融儒、庄、禅而兼综化用的机智和圆通,他引画艺和乐艺等于诗中的自觉和创意,

他变宗教精神为审美精神的艺术敏感,他师法自然而也师法内心的创作自由,他消解仕隐两

难而仕隐两全的生存智慧,他在亲和山水中表现出来的林下风流,以及他人性自我审判的灵

魂向善的忏悔精神,都给了我们十分有意义有价值的启发。

研究的目的就是研究的本身,我们在成为美的消费者的同时,也就成为了美的发扬者和

创造者。审美读解,就是超越文本的诗意理解,其实也就是为对象的重新命名。我们在遭遇

王维时,为他那历古弥新而生生不息的生命激情所激动,因此,也在自我的人格里寻找到了

生命的自由,在我们个体的灵魂里倒映出对象美妙无比的幻象。

三、研究方法:

主要为文献法。

(1).首先咨询导师,了解研究该课题的入手点以及注意事项。并查阅资料对王维生平有所了

解,对课题的进行必有帮助。

(2).本研究小组中各组员根据王维所作之诗歌,分别研究揣摩其风格特色,并按时把自己的

研究成果交于组长。

(3).组长组织进行小组讨论,由组长记录并整理每次讨论的结果。

(4).查阅相关资料,和他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并作参考。如与之有出入,再查阅王维的

资料进行研究讨论。

(5).本课题研究主要分为以下研究子目来逐步研究讨论:田园诗、边塞诗 、留别诗 、王诗

之影响。

四、研究过程:

2).阶段任务:

第一阶段(06.11.15—11月末) 咨询导师,并访谈。

第一阶段(至06年12月末) 查阅资料、文献。

第二阶段(至1月末完成) 整理资料、文献,选取重要信息。

第三阶段(至3月末完成) 小组讨论,组长整理。

第四阶段(至4.05完成) 参考前人对王维评价 。

第五阶段(至4.20.完成) 咨询导师,听取论文撰写的建议。

第六阶段(至5月末完成) 结题,完成论文,制作PPT,相关附件。

3). 研究内容分工:(每个分工组都可研究2个月,至3月末完成)

组1:田园山水诗:余星德、夏昌勉 (按时完成)

组2:边塞诗:谢华楣、张雷 (按时完成)

组3:留别诗:江伟洋、王鹏飞 、夏振凯(按时完成)

组4:王诗影响:夏昌勉、阮梦亨、江伟洋(按时完成)

4

访谈时间: 06.11.15. 19时至20时

5)

课题开始时间:06年11月15日 课题结束时间:07年5月28日 统计日期: 07年5月28日

五、研究成果(论文形式):

(1)简介

中国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 县),其父迁家蒲州(今山西永济)。开元九年(721)进士,因通音律授大乐丞。不久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开元二十二年,被张九龄擢为右拾遗。二十五年,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后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安史乱前,官至给事中。40多岁时,先后隐居终南山和辋川,亦官亦隐。思想日趋消极,佛教信仰日益发展。安史乱中被俘,被迫做伪官。乱平,降为太子中允。后复累迁至给事中,以尚书右丞终,世称王右丞。

(2)田园诗

其山水田园诗与陶渊明、谢灵运及同代山水田园诗人一样:具有质朴、自然、清新的风格,但他的山水田园诗,在熔铸陶诗的意趣和谢诗细腻逼肖的诗风的同时,继往开来,将山水田园诗的艺术大大推进了一步,他的诗个性与自然契合、情与景相融、意境开阔、形象鲜明、情调丰富多彩、富有诗情画意。(王维诗歌)

他的山水田园诗主要是写他隐居终南、辋川的闲适生活和山水风光。

其有如下特点:

讲究结构画图。如《渭川田家》,王维罗列了农村中的种种景物:斜阳、牛羊、野老、麦苗、蚕桑、田夫等,看上去零落散乱,但第九句“闲逸”二字一点,就把零乱的景物一气贯穿,组成一幅和谐生动的完美画面。

善以“光”“态”描摹人景合一的画图,突现人物情绪。

如《青溪》“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这里青溪很美,是淡素之美,蒹葭流光、松泉韵律、正投合诗人的心态和情趣,那份美感在别人或许不浓,在他却很强烈,因为与他内心向往共鸣。

结句含蓄。王维的田园诗,在描摹景物后,结尾一句意蕴遥远或画龙点睛,从而使诗的境界全出。如《柳浪》:“分行接绮树,倒影入清漪。不学御沟上,春风伤别离。”最后一句才揭示出所含蕴的主题。

王维与田园诗鼻祖陶渊明对比:

如果说陶潜是依赖于对现实生活中的矛盾的调和,那么,王维则是凭借着对客观世界的超越乃至否定。虽然王维生活于儒学并不叫好而道学、佛学鼎盛的大唐王朝,但其思想深处并非一无现世功名的影响。很擅长审时度势的王维,毕竟距儒、道遥远了一些。同样是“桃源”题材的诗,尽管出自十九岁的王维之手,却远异于陶潜笔下的逃避乱世的偏僻山乡,而完全是超越现实的“灵境”、“仙源”:“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去津,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山口潜行始隈奥,山开旷望旋平陆。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诗意飘忽,境界迷蒙,幻映出唐人的青春浪漫气质和盛唐四海晏然的社会景象,仿佛也有一点“社会理想”的意味。而王维的绝大多数的山水田园诗中,实在是难以寻见出儒家用世精神的影迹来了,所表现出来的唯有洽契禅宗色空寂灭思想和隐者闲适渊泊心态的“适意”。

(3)边塞诗

王维的边塞诗大都创作于开元二十五到开元二十七年这段任凉州河西节度使判官的时间里。王维现存的诗歌有三百七十多首,其中涉及边塞的有四十多首,约占其总量的十分之一,可见王维的边塞诗从数量上来说还是不少的。王维边塞诗从创作时间上看也可能比高适、岑参要早些。

内容和题材:

⒈塑造了一些镇守边关的将领的形象,揭露了军队中升迁制度的黑暗。

如: 《赠裴旻将军》:

腰间宝剑七星文,臂上雕弓百战勋。

见说云中擒劫虏,始知天上有将军。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俊伟神勇的边关将领——裴旻将军。。“百战勋”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这些宝剑、弓箭曾在很多场战斗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紧接着诗人又说出裴旻将军在他成名的那场战斗中“云中擒劫虏”的英雄业绩,从而把裴旻将军神勇无敌的形象写得十分的突出,把裴旻将军的形象深深地印在读者的脑海中。

⒉借咏怀历史人物表达为国杀敌、建立功勋的愿望。

如: 《老将行》, 这首诗主要写的是汉朝的飞将军李广。诗中主要写李广将军年少时骁勇善战,屡建战功,后因得不到重用而晚景凄凉。但是李广将军不服老,在边关的战火重新燃起的时候,他为国杀敌的壮志又被重新激起,想要重新回到战场为国杀敌,建立功勋。全诗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的是李广将军年少时骁勇善战,建立了无数的赫赫战功;第二部分写李广将军由于得不到重用,而使晚年过得十分的凄凉;最后一部分写由于边关又重新燃起战火,李广老将军又重新燃起了希望,时时想着上战场为国杀敌,重新建立功勋。“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盖沿隐以至显,因内而符外者也”。诗人虽然在咏怀李广将军,但同时也流露出了自己想要为国杀敌的愿望和决心。

⒊ 描写边塞特有的景象、景色.

如: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诗中的“直”、“长”、“圆”都用得十分的精妙:一个“直”字给人以劲拔有力的印象;一个“长”字把奔流不息的大河概括得很有纵横千里之势;一个“圆”字恰好消除了夕阳往往会带来的萧瑟之感,只令人感到无比的壮美。这两句诗用字十分简洁,却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壮阔的画面,成了描写沙漠景色的千古名句。

⒋ 描写塞外民族的风土人情。

如:《凉州郊外游望》:

野老才三户,边村少四邻。

婆娑依里社,箫鼓赛田神。

洒酒浇刍狗,焚香拜木人。

女巫分屡舞,罗袜自生尘。

诗中描写了村民祭祀赛神的场面,具有浓厚的民俗色彩。后面几句,诗的格调一转,写了村民每年祭神活动的宏观场面,为荒凉的边塞增添了不少生机。

艺术特色:

善于截取生活中的一个典型的画面来表现整个事情。

如《陇西行》: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烽戍断无烟。

这首诗中,王维截取了军旅生活中递送军书的片段。全诗只描写了军旅生活中的一个典型的片段,就把整个军旅生活的紧张、艰苦表现得十分的突出。

善于通过侧面描写来表现主题。

如《伊周歌》:

王维诗歌 篇三:《王维诗歌中的“空》

王维诗歌中的“空(网友来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2005-12-27

郫县一中 李国栋

论文摘要: 王维晚年诗歌好用“空”字,这充分反映了他的佛性。但正是这样形成了王维诗歌淡远清逸,空灵闲雅的风格,使之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独特的“这一个”。

关键词: 王维 空 佛性 禅思 空灵

一、 王维诗歌中的“空”

王维,字摩诘,太原人,唐代诗人。据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全唐文》和《旧唐书》等文献记载,其思想以四十岁为限分前后两个时期。早年王维积极用世,是至情至性之人,如《红豆》用诗笔写爱情,又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亲情和友情;四十岁后,则清心寡欲,流连山水,寄情田园,他在长安东南置下宋之问的辋川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从此,暮鼓晨钟,青灯黄卷,沉迷于佛法禅理当中。故在他生前,就有人称他“当代诗匠,又精禅理”(苑咸《酬王维》诗序,《全唐文》卷一二九)。从此赢得“诗佛”之誉。今人刘大杰先生也进一步认为,王维的作品是“画笔禅理与诗情三者的组合”。(《中国发展史》中卷)。

众所周知,佛教禅宗讲究三种境界:一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写寻禅而不得;二是“空山无人,水流花开”,写似悟非悟;三是“万古长空,一朝风月”,写瞬间永恒。可见,在禅宗的三种境界中,“空”是一个核心概念,而 “悟空”也就成了参禅悟道者孜孜以求的终极境界。也许正是与佛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王维在自己的诗歌中大量地使用了“空”字。

下面是笔者从《王维诗集》中随便摘录的十几首诗歌:

《山中》: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归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叹白发》: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

《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集》:眼界念无染,心空安可速?

《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二首》其一:

一兴微尘念,横有朝露身。如是睹阴界,何方置我人。

碍有固为主,趣空宁舍宾?洗心讵悬解,悟道正迷津。

(王维诗歌)

因爱果生病,以贪始觉贫。声色非彼妄,浮幻即吾真。„„

《秋夜独坐》: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

《酬张少府》: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群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秋夜曲》: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汉江临眺》: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王维诗歌)

《桃源行》: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登辨觉寺》:竹径从初地,蓬峰出化城。窗中三楚尽,林上九江平。

软草承趺坐,长松响梵声。空居法云外,观世得无生。

(王维诗歌)

《过感化寺》:暮持筇竹杖,相待虎蹊头。催客闻山响,归房逐水流。

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

《青龙寺昙璧上人兄院集》:眼界今无染,心空安可迷。

《过卢员外宅看饭僧共题七韵》:寒空法云地,秋色净居天。

《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欲问义心义,遥知空病空。

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

在注意到王维诗歌的“空”现象后,张法做出了这样的评价:“眼看见了,耳听闻了,身感受了,但却是用一颗无我之心去看,去听,去感受的。而当人以无心的空灵去体味外景外物,那么,空境呈空,静境呈静,动境也静。这空不是人为地把实境变为空境。那种非无心的空,乃是有意的执,乃是王维深知的‘空病’,‘空’成了他诗中一个不经意出现而又有暗示意义的重要词汇。”(《中国美学史》P185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是的,“空”字的大量使用几乎成了王维诗歌的“空病”,而在以“空“为核心的诗歌语汇系统中,有“空门”、“心空”等直接表明参禅礼佛之心的语符,也有 “空潭”、“空林”、“空山”、“空翠”、“空房”、“空堂”、“空云”等描写自然景物的形象,从这些诗歌形象中我们也可以窥测到诗人对佛境和禅意的“暗示意义”。按此,我们基本可以将王维晚期诗歌分为两类:一是以山水田园为内容的自然诗歌;一是以佛理教义为内容的禅理诗。

在以“空“为核心的山水田园诗语汇系统中,不光空间浩大的“山”是空的,茂密葱郁的林是“空”的,连一泓青波的潭也是“空”的,甚至还有湿人衣的“空翠”。在王维眼中,世间万象都归于一个境界---“空”,人生意义都归于一个字---“空”。宗白华先生在《中国艺术意境的诞生》中引用冠九《都转心庵词序》中的话说:“是故词之为境也,空潭印月,上下一澈,屏知识也。清馨出尘,妙香远闻,参净因也。鸟鸣珠箔,群花自落,超圆觉也。”而王维自己也有诗说:“法向空林说,心随宝地平”(《游方丈寺》)

在王维诗歌中,“空林”和“空山”是两个值得注意的意象。以空林为意象的诗句有“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食随鸣磬巢鸟下,得踏空林落叶声”等。以“空山”为内容的诗共三首。

《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就诗《山居秋暝》来看,“空山”应该包含以下四层意思:一指山中林木繁茂,翠绿成荫,遮掩了人们活动的痕迹;二是指此处远离尘嚣,人迹罕至,有如世外桃源,遗世独立,又如洞天福地,快乐怡人;三是指山雨初霁,万物一新,银辉四射,天地生辉,呈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派空明洁净,熠熠生辉的灿烂图景;四是指禅宗所谓的空寂、虚无的境界。这里的“空林”“空山”和《过香积寺》中的“空潭”、《山中》的“空翠”一样本身就是禅学中的“无我者,即空也。”“心乐清净解脱,故名为空。”的形象表达,说得再明白一点,空山也正是诗人皈依佛法之悠悠禅心的显露,不是山空,是诗人心空。《维摩诘 诸法言品》:“何以为空?对曰:‘空于空。’”王维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其过去(因)和将来(缘),不必在意它存在,也不必在意它不存在,\\\"诸行无常\\\",一切皆空,因而山与所有事物一样是空的, 是为\\\"空山\\\"。 所以,王士祯在评说王维的五言绝句时说:“妙谛微言,与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等无差别”。(《带经堂诗话》卷三)

而王维以佛教修行为主题的禅理诗更是大量地使用了“空”字。许多诗都记录了他从事佛事活动的情况。如《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欲问义心义,遥知空病空。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等。有人统计,王维所传诗歌约300多首,而禅理诗就有160多首。这些诗一方面显露了王维在参禅方面对“空”的证悟,一方面也大肆宣扬佛教教义。如《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二首》其一中有:“浮空徒漫漫,泛有空悠悠。无乘及乘者,所谓智人舟”的句子,则全是宣扬佛教“非空非有方能成就佛道”的思想。所以,游国恩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王维》中说:“到了晚年,他更是抱着‘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的心情,完全变成一个以禅诵为事的佛教徒了。”

基于此,今人张法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王维的诗境中,佛境得到了完全的体现,而且,他

王维诗歌 篇四:《归嵩山作阅读答案_归嵩山作翻译赏析_作者王维》

<归嵩山作>作者为唐代文学家王维。其古诗全文如下: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归嵩山作阅读答案_归嵩山作翻译赏析_作者王维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前言]
<归嵩山作>是唐代诗人王维所写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通过描写作者辞官归隐嵩山途中所见的景色,抒发了作者恬静淡泊的闲适心情。
首联写归隐出发时的情景;颔联写水写鸟,其实乃托物寄情,写自己归山悠然自得之情,如流水归隐之心不改,如禽鸟至暮知还;颈联写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是寓情于景,反映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尾联写山之高,点明作者的归隐地点和归隐宗旨。全诗质朴清新,自然天成,[注释]
嵩山:五岳之一,称中岳,地处河南省登封市西北面。
清川:清清的流水,当指伊水及其支流。归嵩山作阅读答案_归嵩山作翻译赏析_作者王维。清:一作“晴”。川:河川。带:围绕,映带。薄:草木丛生之地,草木交错曰薄。
去:行走。闲闲:从容自得的样子。
暮禽:傍晚的鸟儿。禽:一作“云”。相与:相互作伴。
荒城:按嵩山附近如登封等县,屡有兴废,荒城当为废县。临:当着,靠着。古渡:指古时的渡口遗址。
迢递:遥远的样子。递:形容遥远。嵩高:嵩山别称嵩高山。
且:将要。闭关:佛家闭门静修。这里有闭户不与人来往之意。闭:一作“掩”。
[翻译]
清澈的川水环绕一片草木,驾车马徐徐而去从容悠闲。流水好像对我充满了情意,傍晚的鸟儿随我一同回还。荒凉的城池靠着古老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金色秋山。在遥远又高峻的嵩山脚下,闭上门谢绝世俗度过晚年。
[赏析]
<归嵩山作>此诗描写了诗人辞官归隐途中所见的景色和安详闲适的心情。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首联描写诗人归隐嵩山的情景。清澈的水流环绕着绵延不绝、草木丛生的林地,诗人的车马悠闲地行进,描绘出一派从容自在的景象。诗人浮宦一生,终于可以辞官归隐,得以享受山林之趣,心情自然是安详闲适的。“闲闲”一词既刻画出车马徐徐前行的从容,又很好地表现了诗人闲适自得的心情。颔联紧承“清川带长薄”一句而来,进一步描摹途中景色。河中水流潺潺,仿佛也似人一般有情意,跟随在诗人左右;林中暮鸟归栖,也好像在和诗人一起结伴而还。此处移情及景,把流水和暮禽拟人化,写景生动活泼。另外也体现出诗人对山林的亲切和归隐的怡然自得之情。诗人的辞官归隐正如暮禽的倦归一样,此时的诗人超然世外,寄情山林,可谓景中有情,意蕴深远。
中间四句进一步描摹归隐路途中的景色。第三句“流水如有意”承“清川”,第四句“暮禽相与还”承“长薄”,这两句又由“车马去闲闲”直接发展而来。这里移情及物,把“流水”和“暮禽”都拟人化了,仿佛它们也富有人的感情:河川的清水在汩汩流淌,傍晚的鸟儿飞回林木茂盛的长薄中去栖息,它们好像在和诗人结伴而归。两句表面上是写“水”和“鸟”有情,其实还是写作者自己有情:一是体现诗人归山开始时悠然自得的心情,二是寓有作者的寄托。“流水”句比喻一去不返的意思,表示自己归隐的坚决态度;“暮禽”句包含“鸟倦飞而知还”之意,流露出自己退隐的原因是对现实政治的失望厌倦。所以此联也不是泛泛的写景,而是景中有情,言外有意的。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这一联运用的还是寓情于景的手法。两句十个字,写了四种景物: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构成了一幅具有季节、时间、地点特征而又色彩鲜明的图画:荒凉的城池临靠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了萧飒的秋山。这是傍晚野外的秋景图,是诗人在归隐途中所看到的充满黯淡凄凉色彩的景物,对此加以渲染,正反映了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衬托出作者越接近归隐地就越发感到凄清的心境。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照应题目。点明隐居主题。“迢递”是形容山高远的样子,对山势作了简练而又形象的描写。“嵩高”,即嵩山。前句交待归隐的地点,点出题目中的“嵩山”二字。“归来”,写明归山过程的终结,点出题目中的“归”字。“闭关”,不仅指关门的动作,而且含有闭门谢客的意思。后句写归隐后的心情,表示要与世隔绝,不再过问社会人事,最终点明辞官归隐的宗旨,安心地过自己宁静淡泊的隐居生活,诗人的心境重又回归于淡泊闲适。
整首诗写得很有层次。随着诗人的笔端,既可领略归山途中的景色移换,也可隐约触摸到作者感情的细微变化:由安详从容,到凄清悲苦,再到恬静澹泊。说明作者对辞官归隐既有闲适自得,积极向往的一面,也有愤激不平,无可奈何而求之的一面。诗人随意写来,不加雕琢,可是写得真切生动,含蓄隽永,不见斧凿的痕迹,却又有精巧蕴藉之妙。方回说:“不求工而未尝不工。”正道出了此诗不工而工,恬淡清新的特点。
王维后期的山林隐逸诗歌受当时禅宗思想影响,多写空明澄澈之境,而此诗写于王维归隐之初,因此和其他诗歌颇为不同。全诗层次分明,景中有情,意境悠远。从开始的闲适自得到后来的萧瑟凄清再到最后的闭门谢客,诗人的感情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清川”“长薄”“流水”“暮禽”,这些山林中的景物使诗人倍感亲切,有一种回归的欣喜。“荒城”“古渡”“落日”“秋山”这些意象一方面显示出诗人归隐后心境的寂然,另一方面又有几分失意和清冷。不过从总体上来说,诗人的心境还是闲适从容的,全诗塑造的也是一种安然闲适、宁静淡泊的意境。诗人随意写来,却真切动人,清新自然,幽美的意境更是让人回味无穷。

王维诗歌 篇五:《不遇咏翻译赏析_作者王维》

<不遇咏>作者为唐代文学家王维。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北阙献书寝不报,南山种田时不登。
百人会中身不预,五侯门前心不能。
身投河朔饮君酒,家在茂陵平安否?
且共登山复临水,莫问春风动杨柳。不遇咏翻译赏析_作者王维
今人作人多自私,我心不说君应知。
济人然后拂衣去,肯作徒尔一男儿!
[鉴赏]
这首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诉说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慨心情。
诗共十二句。开头四句,紧扣“不遇”题旨,连用四个“不”字,反复叙写自己困顿失意的情形。北阙,指朝廷。首句是说自己,向朝廷上书,陈述自己的政见,接着的四句,描写主人公不遇失意后漂泊困窘的生活。河朔,。茂陵,。主人公落魄以后,远游河朔,投靠一位朋友为生。但滞留他乡,依附他人的生活,使他心中产生了深沉的乡思。家人住在京城,风尘阻隔,音信全无,他们都平安无事吧?还是暂且留在北地,登山临水,流连赏玩吧。即使春天已经来到人间,和风吹拂,杨柳依依,最能惹起人的旅思,也全然不管。既思乡怀人,却又宁愿继续漂泊他乡,主人公这一矛盾的心理,极深刻地反映了他失意以后凄楚、哀伤悲愤的心情。
最后四句,主人公向友人陈述他对世俗的态度和自己的人生理想。他说:今天世上的人,只为自己着想,自私自利,我对这种现象大为不悦,内心十分鄙视。这一点,你是应当了解的。我希望先济世致用,然后功成身退,去过闲适的隐逸生活,岂肯一辈子庸庸碌碌,毫无成就,枉做一个男子汉大丈夫。主人公在失意潦倒、栖迟零落的境遇下,仍然说出如此高亢激昂的誓言,表现出他仍然有强烈的用世要求。
这首诗每四句一转韵,诗意亦随之而转换,是七古体裁中典型的“初唐体”,说明了王维的诗歌创作受初唐的影响很深。但诗中所表现的虽失意不遇,仍然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则是盛唐封建知识分子普遍的精神风貌和人生态度。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王维诗歌》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王维诗歌特点 王维诗歌风格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王维诗歌”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王维诗歌"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38367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