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水乡古诗

水乡古诗

2016-05-03 14:04:21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水乡古诗(共4篇)8首水乡美景诗8首水乡美景诗作者:福建霞浦一中 林承强1 渔村万顷波涛拥仙境,千舱欢笑满渔村。 频催喜讯渔家乐,焕彩金鳞海国春。2 捕鱼红船乐驭千重浪,绿网欢收万担鲜。 仙境翔鱼约渔市,蓬莱赐福赋诗篇。3 航行水光晴亦好,山色雨方奇。 大舸中流下,青山两岸移。4 出海打渔一帆云作伴,千里月相随。 欢...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水乡古诗》,希望能帮助到你。

水乡古诗 篇一:《8首水乡美景诗》

8首水乡美景诗

作者:福建霞浦一中 林承强

1.渔村

万顷波涛拥仙境,千舱欢笑满渔村。 频催喜讯渔家乐,焕彩金鳞海国春。

2.捕鱼

红船乐驭千重浪,绿网欢收万担鲜。 仙境翔鱼约渔市,蓬莱赐福赋诗篇。

3.航行

水光晴亦好,山色雨方奇。 大舸中流下,青山两岸移。

4.出海打渔

一帆云作伴,千里月相随。 欢笑随波涌,渔歌逐浪飞。

5.流水

溪水澄清鱼弄月,垂杨和畅鸟迷林。 春风喜入和谐地,波浪长怀进取心。

6.武汉东湖

九女听涛天下瑞,朱桢吹笛世间春。 磨山宝库千般好,鼓架高峰万象珍。 白马扬蹄奔富路,樱花得意颂黎民。 东湖浪涌园林绿,武汉霞蒸故事新。

7.海带紫菜之乡--霞浦

山山水水好花开,岁岁年年乐满怀。 海醉蓝天腾紫瑞,霞山两菜带春来。

注:霞浦县是中国海带紫菜之乡。

8.小白鹭海滨

金沙碧水千重锦,白鹭青天一字浮。 几曲渔歌飞捷报,蓬莱海市画魂悠。(水乡古诗)

注:福建福鼎小白鹭海滨。

水乡古诗 篇二:《水乡诗境入梦来》

(水乡古诗)

水乡诗境入梦来

作者:张筱雨

来源:《学生天地·小学中高年级》2009年第06期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晨曦中,我站在阳台上,面对远方那一大片的红晕,又一次诵读起经典古诗——《忆江南》。因为昨天刚从绍兴回来,今晨,吟诵起这首诗来感到格外亲切与自然。

我曾跟着爸爸和妈妈去过很多地方,我发现几乎每一处风景名胜都留下了千古名句,还有些地方则是因为有了古人的诗句而闻名天下。每次出行,我们好像是踏着古代诗人的足迹游览。也许是因为身处江北的缘故,我对江南美景情有独钟。虽然我不能踏遍江南的每一寸土地,但有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古诗,我便有了一次又一次的梦中神游。

在我诗意的梦境中,江南有时是一幅朦胧的水墨画。淡淡的暮霭、迷离的山水、青石的路面、深深的巷陌……在这里,我仿佛听到杜牧在吟唱:“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李白在咏唱:“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湿润润的梦中还有“沾衣欲湿杏花雨”、“山色空蒙雨亦奇”等隽永的诗句,我的梦常常和这些诗一起缥缈起来。

在我诗意的梦境中,江南有时又是一幅浓艳的油画。你见过这样的色彩吗?“千里莺啼绿映红”、“万紫千红总是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样的浓墨重彩,把我的梦染得一片火红。

在我诗意的梦境中,江南水乡是一幕“活”剧。这幕“活”剧以“小桥流水人家”为背景,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为衬托。舞台上,有“蓬头稚子学垂纶”的幽静;有“偷采白莲回”的童趣;有“鱼戏莲叶间”的自由。梦境的舞台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我诗意的梦境中,江南水乡是一首丝竹吹奏的曲子。水乡,最能引起诗人的诗兴和愁绪。梧桐夜雨,凄美别离,剪烛西窗,彻夜长谈。枫桥一抹月,人间万篇诗。诗如歌,曲缠绵。在曼妙的江南丝竹曲中,我常常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我仿佛也听到了那悠悠的钟鸣,钟声敲击在古人的心头,也敲击到我的心灵深处。

也许,你会说,我的江南之梦大都只存在于唐诗宋词的世界里,但我确确实实把江南当成了心灵的故园。我想,有机会,我会在游览中寻觅诗的意境,让经典的诗文,如江南的纯水浸润我的胸怀……

简评:这是一篇有新意、有诗意、有情意的美文。习作入口虽小,立意颇深。从习作中看出,小作者热爱生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旁征博引了多首描写江南的古诗。小作者对古诗的几个比喻,恰到好处表现出这类主题诗的特点,读来让人充满美的享受。

指导老师吴云霞

水乡古诗 篇三:《古诗鉴赏》

送杜十四之江南

唐?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注释】:

①荆:是今天湖北省。

②吴:是今天江浙一带。

(1)第二句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3分)

(水乡古诗)

(2)“春江正渺茫”与“征帆何处泊”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参考答案】(1)“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是描写眼前景: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1分)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2分)。

(2)“春江渺茫”与“征帆一片”,形成一个强烈对比,阔大的背景衬托出一片征帆的渺小,真有点担心那征帆晚来找不到停泊的处所,表现出诗人对朋友一片殷切的关心。(2分)同时,揣度行踪,可见送者的心追逐友人东去,又表现出一片依依惜别之情(2分)。

【译文】

荆州和东吴是接壤的水乡,你离去的时候春天的江水正渺渺茫茫。

太阳将要落山,远行的小船将要停泊在何处?抬眼向天尽头望去真让人肝肠寸断忧伤之极。(水乡古诗)(水乡古诗)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题一作“送杜晃进士之东吴”。唐时所谓“进士”,为后世所谓举子(举进士)。得第者则称“前进士”。由此可见,杜晃此去东吴,是落魄的。

“荆吴相接水为乡”(“荆”指荆襄一带,“吴”指东吴),诗开篇既未点题意,也不叙别情,全是送者对行人宽解安慰的语气。“荆吴相接”,意同“天涯若比邻”,说两地,实际已暗关送别之事。但先作宽慰,超乎送别诗常法,却别具生活情味:落魄远游的人往往最需要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这里就有劝杜晃放开胸怀的意思。长江中下游地区,素称水乡。不说“水乡”而说“水为乡”,意味隽永:以水为乡的荆吴人对飘泊生活习以为常,不以暂离为憾事。这样说来虽含“扁舟暂来去”意,却又不着一字,造语洗炼、含蓄。

“君去春江正渺茫”。此承“水为乡”转到正题上来,语仍平淡。“君去”是眼前事,“春江渺茫”是眼前景,全似信手拈来,但这寻常之事与寻常之景联系在一起,又产生一种味外之味。春江渺茫,正好行船。这是喜“君去”得航行之便呢?还是恨“君去”太疾呢?景中有情在,让读者自去体味。朋友刚才出发,便想到“日暮征帆何处泊”,联系上句,这一问来得十分自然。春江渺茫与征帆一片,形成一个鲜明对比。阔大者愈显阔大,渺小者愈显渺小。因此而担心那征帆晚来找不到停泊的处所。句中表现出对朋友一片殷切的关心。同时,揣度行踪,可见送者的心追逐友人东去,又表现出一片依依惜别之情。

前三句饱含感情,但又无迹可寻,极为含蓄。末句则卒章显意:朋友远去了,“孤帆远影碧空尽”,送行者纵目天涯,极视无见,不禁心潮汹涌,第四句将惜别之情上升到顶点,“断人肠”点明别情,却并不伤于尽露。原因在于前三句已将此情铺垫充足,结句点破,水到渠成。若无前三句的蓄势,就达不到这样持久动人的效果。

此诗前三句全出以送者口吻,“其淡如水,其味弥长”,已经具有诗人风神散朗的自我形象。而末句“天涯一望”四字,更勾画出诗人怅然远望的送别之态,十分生动。读者在这里看到的,与其“说是孟浩然的诗,倒不如说是诗的孟浩然,更为准确”(闻一多《唐诗杂论》)。全篇用散行句式,如行云流水,近歌行体,颇富神韵。

己亥岁感事

(水乡古诗)

唐?曹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①。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注释】①打柴为“樵”,割草为“苏”。

(1)诗的开头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请简要赏析(3分)

(2)诗的最后一句“一将功成万骨枯”概括有力,字字千钧,令人感动,成为警世名句,请从表现手法上加以赏析。(3分)

【参考答案】

(1)一片河山都已绘入战图,人民流离失所、挣扎于生死线上的战乱图景。(3分) (战乱图景,2分;民流离失所、挣扎于生死线上1分)

(2)最后一句,用了强烈的对比手法,(1分)以“一”与“万”“荣”(成)与“枯”的对照,突出枯骨的意象,揭示出一将封侯,万人丧生的现实本质,(1分)表达了作者感叹战争无情,并讽刺一些功成名就,黩武好战的将军。(1分)

【赏析】

作者用这一句来感叹战争的悲惨无情,也是借此讽刺一些功成名就,黩武好战的将军。 此诗题作《己亥岁》,题下注:「僖宗广明元年。」按「己亥」为广明前一年即乾符六年的干支,诗大约是在广明元年追忆去年时事而作。「己亥岁」这个醒目的诗题,就点明了诗中所写的是活生生的社会政治现实。

安史之乱后,战争先在河北,后来蔓延入中原。到唐末又发生大规模农民起义,唐王朝进行穷凶极恶的镇压,大江以南也都成了战场。这就是所谓「泽国江山入战图」。诗句不直说战乱殃及江汉流域(泽国),而只说这一片河山都已绘入战图,表达委婉曲折,让读者通过一幅「战图」,想象到兵荒马乱、铁和血的现实,这是诗人运用形象思维的一个成功例子。 随战乱而来的是生灵涂炭。打柴为「樵」,割草为「苏」。樵苏生计本来艰辛,无乐可言。然而,「宁为太平犬,勿为乱世民」,在流离失所、挣扎于生死线上的「生民」心目中,能平平安安打柴割草以度日,也就快乐了。只可惜这种樵苏之乐,今亦不可复得。用「乐」字反衬「生民」的不堪其苦,耐人寻味。

古代战争以取首级之数计功,战争造成了残酷的杀戮,人民的大量死亡。这是血淋淋的现实。诗的前两句虽然笔调轻描淡写,字里行间却有斑斑血泪。这就自然逼出后两句沉痛的呼告。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这里「封侯」之事,是有现实针对性的:乾符六年(即「己亥岁」)镇海节度使高骈就以在淮南镇压黄巢起义军的「功绩」,受到封赏,无非「功在杀人多」而已。令人闻之发指,言之齿冷。无怪诗人闭目摇手道「凭君莫话封侯事」了。一个「凭」字,意在「请」与「求」之间,语调比言「请」更软,意谓:行行好吧,可别提封侯的话啦。词苦声酸,全由此一字推敲得来。

末句更是一篇之警策:「一将功成万骨枯」。它词约而义丰。与「可怜白骨攒孤冢,尽为将军觅战功」(张《吊万人冢》)之句相比,字数减半而意味倍添。它不仅同样含有「将军夸宝剑,功在杀人多」(刘商《行营即事》)的现实内容;还更多一层「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李白《战城南》)的意味,即言将军封侯是用士卒牺牲的高昂代价换取的。其次,一句之中运用了强烈对比手法:「一」与「万」、「荣」与「枯」的对照,令人触目惊心。「骨」字极形象骇目。这里的对比手法和「骨」字的运用,都很接近「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惊人之句。它们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封建社会历史的本质,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前三句只用意三分,词气委婉,而此句十分刻意,掷地有声,相形之下更觉字字千钧。

灞上秋居

马戴

灞原①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②?

【注】①灞原:即灞上,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②致此身:这里指身体为国家效力。

(1)本诗写了哪些意象?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解析]本事写了灞原、大雁、落叶、树、寒灯、人、空园、白露、孤壁、野僧等意象。 首联描写了风雨刚停下来的秋天傍晚,在灞上的原野上,大雁一群群急急飞过的画面;通过

二、三联的环境描写,借助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空园、白露、孤壁、野僧等意象表现了诗人独处他乡,孤独落寞的处境和心境,(2分),渲染了凄清、阴冷、孤独的氛围(2分)。

(2)本诗表现了诗人一种孤独的心情,请具体阐释诗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4分)

[答案解析] 首先写萧瑟的秋气,营造了一种低沉的情感氛围;接着写落叶飘飞,诗人对寒灯,默默沉思,以显一种凄凉孤独的心境;然后用烘托手法,强化诗人处境的孤独;最后直抒胸臆,道出了怀才不遇是苦境和晋升希望的渺茫。此诗将借景抒情和直抒胸臆相结合,使诗的感情一步步升华。

【诗意概说】A.从情景关系角度看,是触景生情:诗人异乡羁留,见落叶而思故乡,对寒灯而觉孤独;B.从炼字的角度看,“寒”“独”二字相互映衬,写尽客居他乡凄凉孤独的心情。C.从句法的角度看,属于名词叠加句法(没有动词或形容词谓语):增加了意象容量,在简短的句子中,把诗人的孤独流落之感,既高度凝练、又十分充分地表现了出来。(答到任意两点,均得4分)诗写客居霸上而感秋来寂寞,情景萧瑟。写客居霸上而感秋来寂寞,情景萧瑟。首联写灞原秋气萧森:秋风秋雨已定,雁群频飞。颔联写在他乡异土见落叶而生悲,以及寒夜独处的悲凄。颈联写秋夜寂静,卧听滴露,孤单无依,与僧为邻,更进一步写出孤独的心境。尾联抒发诗人的感慨,表达怀才不遇,进身渺茫的悲愤。写景朴实无华,写情真切感人。

【赏析】

此诗纯写闭门寥落之感。整首诗篇好似一幅形象鲜明、艺术精湛的画卷。我们把它慢慢地打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灞原上空萧森的秋气:撩人愁思的秋风秋雨直到傍晚才停歇下来,在暮霭沉沉的天际,接连不断的雁群自北向南急急飞过。连番的风雨,雁儿们已经耽误了不少行程,好不容易风停雨歇,得赶在天黑之前找到一个宿处。这里用一个“频”字,既表明了雁群之多,又使人联想起雁儿们急于投宿的惶急之状。古人每见雁回,易惹乡思。下面我们继续打开画卷,景象则由寥廓的天际渐渐地转到地面,转到诗中的主人。只见风雨中片片黄叶从树上飘落下来,而寄居在孤寺中的一个旅客正独对孤灯,默默地出神。“落叶他乡树”这句,很值得玩味。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诗人在他乡看到落叶的情景,不能不有所感触。自己羁留异地,何时才能回到故乡东海(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呢?其心情之酸楚,完全渗透在这句诗的字里行间。“寒灯独夜人”,一个“寒”字,一个“独”字,写尽客中凄凉孤独的况味。不难想象:一灯如豆,伴着一个孤寂的身影。夜已深了,寒意重重,在寒气包围中,灯光更显得黯淡无力,而诗人孤独凄苦的心情也随之更进了一层。“寒”与“独”起着相互映衬的作用:由寒灯而显出夜长难捱,因孤独而更感到寒气逼人。

五、六两句让画卷再向下推移,它不仅显示了更大的空间,更细的景物,而且出神入化,展现了诗人的心境。这时夜阑人静,连秋虫都已停止了歌唱,只有露珠滴落在枯叶上的响声,

一滴接着一滴,虽很微弱,却很清晰。这句“空园白露滴”用的是以“动”烘托“静”的手法,比写无声的静更能表现环境的寂静,露滴的声音不但没有划破长夜的寂静,反而更使人感到静得可怕。试想,连露滴的声音都可听到,还有什么比这更寂静的呢?下一句“孤壁野僧邻”同样是用烘托的手法。明明要说的是自己孑然一身,孤单无依,却偏说出还有一个邻居,而这个邻居竟是一个绝迹尘世、犹如闲云野鹤的僧人。与这样的野僧为邻,诗人的处境的孤独就显得更加突出了。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进一步写出了诗人的心境:秋夜孤房连露滴的声音都可听到,正说明他思潮起伏,长夜无眠;而所与为邻的只有一个野僧,表明他正想到自己已经被抛出世外,不知何日才能结束这种生涯。正是因为这样,所以诗的最后两句也就与前面的描写自然衔接起来,不显得突兀。

最后两句直接说出诗人的感慨:“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诗人为了求取官职来到长安,在灞上(又作“霸上”,长安东)已寄居多时,一直没有找到进身之阶,因而这里率直道出了怀才不遇的苦境和进身希望的渺茫。

这首诗写景,都是眼前所见,不假浮词雕饰;写情,重在真情实感,不作无病呻吟。因此,尽管题材并不新鲜,却仍有相当强的艺术感染力。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好事近渔父词朱敦儒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注】朱敦儒,宋高宗绍兴十九年(1149年)辞官离开朝廷,长期隐居浙江嘉兴。

(1)简析词首“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一句在全词中的作用。(4分)

(2)词的下片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4分)

(1)从内容上看,是作者远离官场后的生活写照,定下了全词的思想感情基调。(2分)从结构上看,“出红尘”是全词的“诗眼”,统领全词。因为“出红尘”,才有了下文所描写的悠闲自在、超然旷达的生活情景。(2分)

(2)词的下片通过晚来垂钓时月映江面、水天一色、孤鸿明灭等景物的描写,展现的是一幅澄澈清雅、闲适宁静的月夜垂钓图(2分),表现了词人对红尘官场的轻蔑和不愿同流合污的情怀,寄寓了作者坚持纯洁高尚的操守,向往自由宁静生活的人生追求。(2分)

【赏析】朱敦儒曾作渔父词六首,这首是其中之一。

绍兴二年,朝廷“访求山林不仕贤者”(《二老堂诗话》),作者被召,回到临安,先后任秘书省正字,兼兵部郎官及两浙东路提点刑狱等官职。后又被劾,罪名是“专立异论,与李光交通”。(《宋史?朱敦儒传》)李光反对议和,为秦桧所忌,而遭排斥,朱敦儒也因此止仕。陆游说他“居嘉禾,与朋侪诣之,闻笛声自烟波间起,倾之,棹小舟而至,则与俱归。”(周密《澄怀录》)他自己也有词《好事近》记道:“失却故山云,索手指空为客,莼菜鲈鱼留我,住鸳鸯湖侧„„”过着远离世俗的生活。

这首词的开头“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写出作者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潇洒疏放的襟怀。“活计”两句,勾勒出一位渔父的形象。

在词作中描写渔父的形象,在敦煌曲子词中就有了。如:“倦却诗书上钓船,身披蓑笠执渔竿。棹向碧波深处,几重滩。”(《浣溪沙》),这实际上是徜徉山水的隐士生活的写照。 这里的渔父形象,实际就是作者晚年的写照。他长期住在嘉禾,过着远离俗世的生活,所谓“醒醉无时”、“披霜冲雪”,都是指安闲自得,自由自在。

下片写的晚景,更是景色迷人。请看,夜晚来临,一轮新月升起在天空,月光洒满大地,水天一色,万籁俱寂,只有孤鸿的身影时隐时现。在这样一幅山水画中,一位渔夫,也是作者自己,在静静地垂钓„„。

作者所描绘的鸳鸯湖,即浙江嘉兴南湖,那儿“波平岸远,酒酽鱼肥”,渔舟泛浪,萎荷沁香,引得许多画家、文人讴歌之。唐人张志和有渔父词,元代画家吴镇曾“笔之成图”,并写下八首《酒泉子》,“鸳湖春晓”,即其中一景:

湖合鸳鸯,一道长虹横跨水。涵波塔影见中流。终日射渔舟。彩云依傍真如墓。长水塔前有奇树。雪峰古甃冷于秋。策杖几经过。

与这些词作相比,朱敦儒的这首渔父词,当然是上乘的山水风物词。只是词人退隐之后,对于国事的关切逐渐淡漠,这是很可惋惜的。他曾月夜泛舟吴江垂虹亭,留连忘返:“放船纵棹,趁吴江风露,平分秋色。帆卷垂虹波面冷,初落萧萧枫叶。万顷琉璃,一轮金鉴,与我成三客。碧空寥廓,瑞星银汉争白。”(《念奴娇》)进一步表示要“洗尽凡心,相忘世尘”。而不再是当年在“南海西头”时,“无酒可销忧,但说皇州„„今夜只应清汴水,呜咽东流”(《浪淘沙》)那种痛心中原沦陷敌手的悲恨心情了。

5、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

(1)诗的第三联精妙传神,请加以赏析。(5分)

(2)关于此诗,有人说“夕”字统领全篇,有人说“望”字统领全篇,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5分)(水乡古诗)

【参考答案】

(1)晴本无雨,夏本无霜。风吹古木,声如落雨;月照平沙,似见寒霜。这两句借助联想和想像,运用新奇的比喻,逼真而传神地写出了夏夜清凉优美的风光,意境高妙。(本题5分。答出表达技巧2分,结合诗句解说2分,答出表达效果1分)

(2)①全诗以“夕”字统领全篇。首联写海天茫茫,山川阔长,都是“夕”中之景;颔联写“灯火”“星河”,颈联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这些景物都笼罩在“夕”字之中。正因为身处“夕”中的江楼,能够消暑,故尾联向朋友发出邀请,回应题中的“招客”。

②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首联写眺望的远景,壮阔而又高远;颔联写近景,万家灯火,映在水中的星河闪烁,都是俯瞰所见;颈联由上而下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而尾联则是“东望”所感,向朋友发出邀请。

③说全诗以“夕望”来统领全篇,亦可。

(本题5分。说明看法,1分;答对理由,4分。要求结合每一联具体分析,意思对即可)

【注释】:风吹古木晴天雨①月照平沙夏夜霜②

①晴天雨:风吹古木,飒飒作响,像雨声一般,但天空却是晴朗的,所以叫“晴天雨”。②夏夜霜:月照平沙,洁白似霜,但却是夏夜,所以叫“夏夜霜”。

七律《江楼夕望招客》作于杭州刺史任内。这两句是说,风吹古木,声如落雨,月照平沙,白似霜。写夏夜清凉、优美的风光,逼真、传神。“晴天雨”、“夏夜霜”比喻新奇,措词独特,意境高妙。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日

[南宋]吴锡畴①

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一窗草逆濂溪老②,五亩园私涑水翁③。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

[注]①吴锡畴: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②濂溪老:即周敦颐,晚年定居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③涑水翁:指司马光,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水乡古诗 篇四:《枫桥夜泊古诗》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释:

1、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2、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枫桥夜泊古诗
3、寒山寺:苏州枫桥附近的寺院。

译文:

明月西落秋霜满天,几声乌啼山前;
江上渔火映红枫树,愁绪搅我难眠。
呵,苏州城外那闻名海内的寒山寺;
夜半钟声,漫悠悠地飘到我的船边。

赏析:

这是记叙夜泊枫桥的景象和感受的。首句写所见(月落),所闻(乌啼),所感(霜满天);二句描绘枫桥附近的景色和愁寂的心情;三、四句写客船卧听古刹钟声。平凡的桥,平凡的树,平凡的水,平凡的寺,平凡的钟,经过诗人艺术的再创造,就构成了一幅情味隽永幽静诱人的江南水乡的夜景图,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水乡古诗》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赞美水乡的古诗 水乡春色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水乡古诗”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水乡古诗"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38830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