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描写荷叶的诗句及作者

描写荷叶的诗句及作者

2016-05-04 13:09:54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描写荷叶的诗句及作者(共5篇)描写荷花荷叶的句子描写荷花荷叶的句子1、月光下,仿佛碧玉一样的荷叶挺立在水中,连成一片,是那样亲密无间。2、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描写荷叶的诗句及作者》,供大家学习参考。

《描写荷花荷叶的句子
描写荷叶的诗句及作者 第一篇

描写荷花荷叶的句子

1、月光下,仿佛碧玉一样的荷叶挺立在水中,连成一片,是那样亲密无间。

2、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些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的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3、那片片荷叶,像撑开的一张张绿伞,有的轻浮于湖面,有的亭立在碧波之上,似层层绿浪,如片片翠玉。

4、一朵朵荷花,紧紧依偎着碧绿滚圆的荷叶,在轻柔的雨丝沐浴下,显得更加清秀、雅洁、妩媚、可爱了。

5、当然,红花还需绿叶衬。一片片碧绿的荷叶,如同一只只耀眼的翡翠盘,托起冰肌玉骨的荷花。荷叶的美,美在它使人神清气爽的墨绿;荷叶的美,美在它细细幽幽几乎不被人觉察到的芬芳;荷叶的美,更美在它无怨无悔,兢兢业业的奉献。试想,如果没有荷叶的无穷碧,哪里来荷花的别样红?对于荷花荷叶来

说,我并不是喜欢这而讨厌那荷花荷叶,它们的美,只有在它们融为一体时,才能真正展现出来。荷花妩媚,荷叶清雅,让人觉得那么惬意,自在。

6、“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淤泥而不望那湖面上,没一朵荷花都似一位姿态不凡的仙子,在荷叶的衬托,微风的扶持下翩翩起舞。每一朵荷花,都有一种独特的风韵。有的已经全开了,亭亭玉立;有的还是一个花骨朵,含苞欲放;有的才开出两三瓣,迷人醉眼……千万朵荷花,千万钟姿态,把波光粼粼的湖面点缀得更加灿烂夺目。

7、荷花的花瓣,洁白如玉,花里托着深绿色莲蓬,莲蓬向上的一面有许多小孔,里面睡着荷花的种子。

8、翠绿的荷叶丛中,亭亭玉立的荷花,像一个个披着轻沙在湖上沐浴的仙女,含笑伫立,娇羞欲语;嫩蕊凝珠,盈盈欲滴,清香阵阵,沁人心脾。

9、静静的湖面上布满了碧翠欲滴的荷叶,像是插满了密密麻麻的翡翠伞似的,把湖面盖的严严实实的。

{描写荷叶的诗句及作者}

10、绿叶丛中,一枝枝荷花亭亭玉立,像娇羞的少女,满脸绯红,微微含笑。

11、湖面上葱绿的荷叶,托出朵朵芙蓉,如同少女分红的面颊。

《荷叶咏》
描写荷叶的诗句及作者 第二篇

阵阵沁人心脾的清香从湖上飘来,愈往前走便愈分明地看出湖上的那一片墨绿。啊,到了,荷花洲!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星罗棋布玉立婷婷的荷花。粉荷垂露,盈盈欲滴;白荷带雨,皎皎无瑕;怒放的,嫩蕊摇黄;含苞的,妖羞欲语。再加上绿盖叠翠,青盘滚珠,好一幅迷人景色。

我在一块大青石上坐下,凝神思索,古人许多咏荷的诗句纷至沓来……是啊,荷花!多少人赞美过你,描绘过你,把许多美丽的名称赋予了你啊。荷花除了叫莲花外,还被称为菡萏、芙蓉、芙蕖、藕花、水芝、水芸、泽芝、水旦、水华、玉环等。我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彼泽之陂,有蒲菡萏”的句子。爱国诗人屈原在《离骚》中曾幻想“集芙蓉以为裳”。魏晋时的曹植以荷花的美形容过他理想中的洛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绿波”。唐朝的李白曾以荷花表达爱情,他的《折荷有赠》写道:“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佳人采云里,欲赠隔远天。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白居易则描绘了荷花不轻不慢,不容亵玩的品格:“蔷薇带刺攀应懒,菡萏生泥玩亦难。”另外,不少诗人或取其清新,或取其艳丽,写过许多秀丽如画的佳句。如杨万里的“想得薰风端午后,荷花世界柳丝乡”;苏轼的“荷背风翻白,莲腮雨退红”等。至于用荷花形容美女的也不在少数。不过,也有一个例外,就是用荷花比喻男子。《唐书·杨再思传》载:昌宗以容貌幸,再思每曰,人言六郎似莲花,非也;正谓莲花似六郎耳。其巧谀无耻,类如此,这是亵渎莲花的例子,千古以来,此事被人们传为笑谈。鲁迅曾借用这典故嘲讽某位无耻文人曰:“难得莲花似六郎”。大概除了这一特殊的例外,在我国古典文学中便都是歌咏荷花的了。这些歌咏不但散见于许多诗篇或其他作品中,而且专门给荷花“立传”的也不少。曹植写了《芙蓉赋》,把荷花推为群芳之首;唐朝的王勃,对前人许多赋芙蓉的作品全不满意,特意写了一首《采莲赋》,其实也未见佳;倒是周敦颐的《爱莲说》值得一提。这篇散文,字数不多,但却写出了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特殊性格。在众多咏荷的作品中,不算独树一帜,只是这篇佳作出自宋朝理学祖师爷周敦颐老先生之手,未免使人觉得遗憾……

忽然,一阵凉风吹来,一阵清香袭来,田田荷叶轻轻摇荡,把颗颗“珍珠”倾入湖中。我的联想中断了。看着眼前的景象,一个奇异的念头油然而生,而且夹杂着一丝隐隐的不平之气。我大胆地设想:如果去掉这些荷叶将会怎么样?如果只剩下一枝枝光杆荷花,茕茕孑立,景色还能这样迷人么?从美学意义上看,荷叶是美的一个组成部分,失去了这部分也就失去了美。再从生物学的意义上看呢,没有叶子便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便绝对长不出这些漂亮的荷花以致莲蓬和藕。难道那些荷叶就不值得歌颂么?难道它们只能作为一种陪衬出现在古人的诗中么?

看啊,这些荷叶,墨绿、浑圆、厚重,多少年来默默无言地居于人们强加给它们的“陪衬”地位,上催芙蓉赤,下助玉藕白。盛夏时候,它们从不与人争风,反而象把把团扇把阵阵清香送来。这是一种多么朴实无华的品格!它们又是无私的,久旱初雨就象天降甘霖,可是这珍珠一样宝贵的水啊,它们一点一滴都不沾唇,它们总是小心地把水保存起来,那该是留给湖中鱼儿的吧!当风雨袭来时,它们紧密团结,连成一片,不怕风摧雨压,就是身子翻过来也忘我地护持着朵朵荷花;当烈日吐火时,它们个个撑起翠盖,挡住炎热,静静地看着荫凉处的鱼戏虾游。它们襟怀坦荡,外直中通,日月都能囊括在心中,虫豸从来不敢侵身。当人们把荷叶从茎都掐断时,千丝万缕连着根,那是它们不忘湖塘养育之恩的证明。

荷叶对人类很有益处的。作为药材,它可去热清火,这在《本草纲目》中有记载;作为特殊的包装材料它不怕水浸、不怕油污,在纸张缺乏和塑料产生以前,它曾起过不小的作用。《陈书·孔奂传》就有这样的记载:“仍令奂多营麦饭,以荷叶裹之。”另外,用荷叶煮成的荷叶粥,碧绿馨香,清爽可口……它本身有用,而且帮助生长了于人类有用的莲蓬和藕。它本身美,而且创造了荷花的美。但最吸引我的不在这些,也不在荷叶的自然美。最吸引我的是荷叶的精神美。诚然,它不象荷花,它没有什么艳称、佳号。荷叶、莲叶,如此而已。当人们指点、欣赏着荷花甚至忘记它的存在时,它从不计较什么;不争名,不求利,不出风头,不论地位,它总是默默地工作,默默地战斗。是啊,古人的诗赋中从没专门歌颂过它,但离开它,便使一切咏荷名作的产生成为不可能。它的风格不但深深感染着我,而且给我许多启示。这湖中的美景是谁创造的呢?远处的青山是谁染绿了的呢?那金碧辉煌的亭台楼阁是谁盖起来的呢?这大地上的一切美好事物是谁培育出来的呢?朋友,你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吗?过去的史书上很少记载,古代的诗篇中也很少赞颂。他们象荷叶一样,只有两个最简单的名称:人民、群众。可是,荷叶的风格就深深蕴含在他们之中。

荷叶的风格不就是人民的伟大精神的象征?

我爱荷叶,故作荷叶咏。

(选自1979年3月3日《中国青年报》)

郑伯琛(939——1979),北京人。曾任北京师范学院文艺理论课讲师,多年来一直从事教学工作。粉碎“四人帮”以后,开始致力于各类散文的写作。他的散文,在艺术上虽然一时未能达到圆熟精妙的境地,可那锐敏的思想,饱满的热情,丰富的文学史知识,已引起读者的注意。《荷叶咏》,尤为人们所称许。不料,就在他才华乍露的时候,白血症的急遽恶化夺走了他的生命。但愿《荷叶咏》的长远流传,使人们也能常常念及它的作者。

《荷叶咏》,是一篇咏物寄志的散文。而本文所咏赞的“物”。顾名思义,主要是荷叶。

但是,作者却意味深长地从描写荷花入手;写他初到荷花洲,玉立婷婷的荷花怎么“首先映入眼帘”,使他沉醉在“好一幅迷人的景色”之中,不知不觉地联想起,古代的骚人墨客对荷花的争相赞美和描绘,赋予种种美丽的名称,给予种种美好的形容……直到一阵“凉风”及“清香”吹来,才使作者注意到“田田荷叶”,中断了他对荷花的联想,引起进一步的思索。于是“一个奇异的念头油然而生,而且夹杂着一丝隐隐的不平之气”;作者遂拨转笔锋,为只能在古人诗赋中当作陪衬出现的荷叶,大胆地鸣冤叫屈,热情地咏赞称颂。文章经此腾挪,既使作者的主旨峭然凸露,又把文学史上吟咏荷花的名篇介绍给读者。{描写荷叶的诗句及作者}

如果说,有关古人赞美荷花的联想,主要是客观记叙的话,那么,咏赞荷叶的文字,无论是议是叙,还是夹叙夹议,都倾注着作者无比深挚的感情。当作者从美学和生物学角度论证荷叶重要作用的时候,那连珠炮似的设问和反问,包含着多么炽烈的热情。他好象裁判历史功过的哲人,胸中激荡着伸张真理正义的神圣责任感。当作者正面描写和咏赞荷叶的时候,更使用了“朴实无华”、“无私”、“襟怀坦荡”、“不出风头”、“不论地位”等等专门形容人的高贵品质的语汇;在作者的心目中,荷叶简直已经具有了人的灵性。其中有些段落的文字,确实写得优美动人:

……它们又是无私的……当风雨袭来时,它们紧密团结,连成一片,不怕风摧雨压,就是身子翻过来也忘我地护持着朵朵荷花;当烈日吐火时,它们个个撑着翠盖,挡住炎热,静静地看着荫凉处的鱼戏虾游。……

{描写荷叶的诗句及作者}

这既符合荷叶的自然生长状态,又渗透着作者挚爱的感情,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在尽情咏赞荷叶的风格之后,作者笔锋陡转,通过一系列设问,把荷叶同人民群众联系在一起。这联想,奇警而贴切,人民群众的境遇,确实同荷叶颇为相似,他们创造了大地上一切美好事物,而“过去的史书上很少记载”。他们的风格,确实也同荷叶的风格相似,虽然遭受着不公正的待遇,但从不计较什么,“总是默默地工作,默默地战斗”。是的,荷叶的风格就是人民的伟大精神的象征!

承认只有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热爱人民,忠于人民,真心诚意地为人民服务;这应该是一个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者人生观的根本。伟大的“四五运动”和“四人帮”的倒行逆施,从正反两方面再次警醒了人们,加深了人们对这一基本原理的认识。时时观察和思考生活的作者,恐怕也不会不从中受到深刻启示吧?作者所以那么爱荷叶,所以作荷叶咏,正是由于他无比挚爱人民,要尽情讴歌伟大的人民! 摘自《现代散文百篇赏析》

莲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古代又称芙蕖、芙蓉。《尔雅·释草》“荷,芙蕖……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藕。”疏“芙蕖其总名也,别名芙蓉;江东呼荷;菡萏,莲华也。”千百年来,莲以它美丽的花形,芬芳的气质,不染纤尘的高洁品德深受世人的喜爱。

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很早就出现了描写莲的诗句。“彼泽之陂,有蒲与荷”(《诗经·陈凤·泽陂》);“山有

扶苏,隰有荷华”(《诗经·郑风·山有扶苏》);“制菱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屈原《离骚》)。南北朝乐府民歌中咏莲的作品更是屡见不鲜。“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生并头莲”(《清商曲辞·青阳度》);“千叶红芙蓉,昭灼绿水边”(《清商曲辞·读曲歌》)。一曲曲清新秀丽的民歌把江南水乡莲花盛开的美景描写的如诗如画。唐诗中也不乏赞美莲花的作品。“莲开花覆水,莲谢藕在泥。不学清萍叶,随波东复西”(丁鹤年《采莲曲》);“看取莲花净,应方不染心”(孟浩然《题大禹寺义公禅房》)。宋代著名学者周敦颐更是爱莲成癖,他在《爱莲说》中写道:“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浊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一段尽善尽美的描写,充分表现了作者对莲花的倾慕之情。

五、阅读下面散文,完成18 —21 题。(18 分){描写荷叶的诗句及作者}

①阵阵沁人心脾的清香从湖上飘来,愈往前走便愈分明地看出湖上的那一片墨绿。到了,荷花洲!

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星罗棋布亭亭玉立的荷花。粉荷垂露,盈盈欲滴;白荷带雨,皎皎无瑕;怒放的,嫩蕊摇芳;含苞的,娇羞欲语;再加上绿盖叠翠、青盘滚珠,好一幅迷人景色。 ③我在一块大青石上坐下。凝神思索,古人许多咏荷的诗句纷至沓来„„爱国诗人屈原在《离骚》中曾幻想“集芙蓉以为裳”。魏晋时曹植以荷花的美形容过他理想中的洛神:“迫而繁之,灼若芙蓉出绿波。”白居易则描绘了荷花不枝不蔓,不容亵玩的品格:“蔷薇带刺攀应懒,菡萏生泥玩亦难。”另外,不少诗人或取其清新,或取其艳丽,写过许多秀丽如画的佳句。

④忽然,一阵凉风吹来,一阵清香袭来,田田荷叶轻轻摇动,把颗颗珍珠倾入湖中。我的联想中断了。看看眼前的景象,一个奇异的念头油然而生,而且夹杂着一丝隐隐的不平之气。我大胆设想:如果去掉荷叶,只留下一枝枝光杆儿荷花,茕茕孑立,景色还能这样迷人吗?从美学意义上讲,荷叶是美的一个组成部分,失去了这部分也就失去了美。再从生物学意义 上看,没有叶子,便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便绝对长不出这些漂亮的荷花以至莲蓬和藕。难道那些荷叶就不值得歌颂吗?难道它们只能作为一种陪衬出现在古人的诗中吗?

⑤是啊,这些荷叶,墨绿、浑圆、厚中,多少年来默默无言地居于人们强加给它的陪衬地位,上催芙蓉赤,下助玉藕白。盛夏时候,它们从不与人争风,反而像把团扇把阵阵清风送来。这是一种多么朴实无华的品格!它们又是无私的,久旱初雨,它们一点一滴都不沾唇,而总是小心地把水积存起来,那该是留给湖中鱼儿的吧!当风雨袭来时,他们紧密团结,连成一片,不怕风吹雨压,就是身子翻过来也忘我地护持着朵朵荷花;当烈日吐火时,它们个个撑起翠盖,挡住炎热,静静地看着阴凉处的鱼虾游戏。他们襟怀坦荡,外直中通,日月都

能囊括在心中,当人们把荷叶从茎部掐断时,千丝万缕连着根,那是它们不忘湖塘养育之恩的证明。

⑥荷叶对人类是很有益处的,作为药材,它可以去热清火;作为特殊的包装材料,它不怕水浸。另外,荷叶煮成的荷叶粥,碧绿馨香,清爽可口,„„它本身有用,而且帮助生长了于人类有用的莲蓬和藕。它本身美,而且创造了荷花的美。但最吸引我的不在这些,也不在荷叶的自然。最吸引我的是荷叶的精神美。

⑦我爱荷叶,故作荷叶咏。

(选自郑伯琛的《荷叶咏》,有删节)

18 、本文的文眼是:

答: 。(3 分) 19 、扼要概述“荷叶的精神美”的核心内涵。(分项表述,不超过20 字)

答: 。(5 分) 20 、简析②③两段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作用(不超过40 字)

答: 。(6 分) 21 、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 分)

A 、第④段“忽然„„把颗颗珍珠倾入湖中”一句中珍珠指代“水滴”,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写得十分传神。

B 、第④段中作者所说的“一丝不平之气”,其用意是说,荷叶不只是陪衬,而且是美的一个组成部分。{描写荷叶的诗句及作者}

C 、第④段是个过渡段,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描写荷叶的诗句及作者}

D 、第⑥段对荷叶的功用作进一步说明,意在加深人们对荷叶的认识,从而使荷叶的形象更加完美高大。

E 、第⑥段的叙写让人们觉得荷叶比荷花更值得赞美。

注释:

(1) 沁(qin)人心脾:渗入人的心里。

(2) 星罗棋布:罗,罗列。布,分布,像天上的星星和棋盘中的棋子那样分布着。形容很密很广。{描写荷叶的诗句及作者}

(3) 玉立婷婷:即婷婷玉立。形容美女的身材细长或花木等的形体美丽挺拔。

(4) 皎皎无瑕:洁白、明亮,上面没有一点杂质、杂色。

(5) 纷至沓(ta)来:纷纷到来。

(6) 彼泽之陡,有蒲蒸萏:诗句的意思是:在那湖的边上,有菖蒲和荷花。

(7) 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缘波:诗句出自《洛神赋》。曹植是我国三国时期的诗人,字之建,是曹操的第三个儿子,《洛神赋》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赋中描写洛神时曾用此句,意思是:走近细细地看,鲜红得好象荷花站立在碧绿的微波之中。

(8) 亵玩:不尊敬、不严肃的玩弄。

(9) 蔷薇带刺攀应懒,菡萏生泥玩亦难:诗句的意思是:蔷薇花是因为有刺,人们懒得去攀折,而荷花生在污泥中,人们想去摘取玩弄也是很难的呀!

(10) 田田:这里指荷叶相连的样子。

(11) 油然而生:形容某种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从心底里产生。

(12) 茕茕子立:茕(qiong)孤单、孤独。孤独无依地站立着。

(13)上催芙蓉赤,下助玉藕白:(指荷叶不断地制造养分,送到上面使使荷花早日开放出鲜红的花朵,送往下面使莲藕不断长大,能长得又粗又白。

(14)护持:保护扶持。

(15)囊括:包罗、容纳的意思。

(16)馨香:芬芳清香的气味。

练习

这是一篇 的散文。文章通过对 的描述和歌颂,赞美了“ , , , ;它总是 , ”的广大人民群众的美好品德,表现出他们的光辉形象。 22 、下面这份书信格式写的申请书,其中行文格式有一处错误,文字表述有三处毛病,请指出并改正。(4 分)

入团申请书

敬爱的学校团委:

我申请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共青团是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群众性组织,是党的得力助手和后备军。因此,我必须争取积极加入共青团,请一定批准。

入团以后,我一定遵守团章,执行团员义务,参加团的工作,做名副其实的共青团员;如果一时未获批准,决不灰心,一定接受考验,继续创造条件努力争取。

此致

《描写荷花的诗句》
描写荷叶的诗句及作者 第三篇

描写荷花的诗句

泉眼无声细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唐·王昌龄《采莲曲》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忆莲>> 江南风景秀 最忆在碧莲 娥娜似仙子 清风送香远

<<访莲>> 友人致电来, 邀我游苑址。 斜风雨数点, 新月柳几枝。 行到近春园, 立观荷花池。 莲花迎我至, 婀娜我自痴。

<<种莲>> 清塘引水下藕根 春风带露沾侬身 待到花开如满月 览胜谁记种莲人

<<对莲>> 古柳垂堤风淡淡, 新荷漫沼叶田田。 白羽频挥闲士坐, 乌纱半坠醉翁眠。 游梦挥戈能断日, 觉来持管莫窥天。 堪笑荣华枕中客, 对莲余做世外仙。 <<采莲>> 燕园不可采莲 莲叶空自田田 无鱼戏在莲中 我亦难入莲间

<<画莲>> 朱颜碧墨放池畔 舞袖挥毫对玉莲 尽态极妍宛若生 一脉幽香把君难 <<赏莲>> 炎夏雨后月, 春归花寂寞; 满塘素红碧, 风起玉珠落。

<<咏莲>> 池塘一夜风雨, 开起万朵红玉; 怜君自来高格, 爱莲谁若敦颐。

<<问莲>> 花中君子来哪方 婷婷玉立展娇容 暖日和风香不尽 伸枝展叶碧无穷 纵使清凉遮炎夏 为甚委靡躲寒冬 既然不愿纤尘染 何必立身淤泥中

<<赞莲>> 陆上百花竞芬芳 碧水潭泮默默香 不与桃李争春风 七月流火送清凉

<<梦莲>> 京北秋来风景异, 天高云淡雁迷离; 踏破铁岭无觅处, 寻遍荷塘空水遗; 无可奈何秋睡去, 仙衣胜雪倾心起; 何故幽叹无缘见, 夏风十里一潭碧。 <<残莲>> 萧瑟秋风百花亡 枯枝落叶随波荡 暂谢铅华养生机 一朝春雨碧满塘

《描写荷花荷叶的诗句》
描写荷叶的诗句及作者 第四篇

1、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花中君子来哪方,婷婷玉立展娇容。暖日和风香不尽,伸枝展叶碧无穷。描写荷花荷叶的诗句。纵使清凉遮炎夏,为甚委靡躲寒冬。既然不愿纤尘染,何必立身淤泥中。??<问莲>

3、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采莲曲>

4、江南风景秀,最忆在碧莲。娥娜似仙子,清风送香远。??<忆莲>

5、古柳垂堤风淡淡,新荷漫沼叶田田。描写荷花荷叶的诗句。白羽频挥闲士坐,乌纱半坠醉翁眠。游梦挥戈能断日,觉来持管莫窥天。堪笑荣华枕中客,对莲余做世外仙。??<对莲>

6、池塘一夜风雨,7、燕园不可采莲,莲叶空自田田无鱼戏在莲中我亦难入莲间。??<采莲>

8、炎夏雨后月,春归花寂寞。满塘素红碧,风起玉珠落。??<赏莲>

9、清塘引水下藕根,春风带露沾侬身。待到花开如满月,览胜谁记种莲人。??<种莲>

10、京北秋来风景异,天高云淡雁迷离;踏破铁岭无觅处,寻遍荷塘空水遗;无可奈何秋睡去,仙衣胜雪倾心起;何故幽叹无缘见,夏风十里一潭碧。??<梦莲>

11、萧瑟秋风百花亡,枯枝落叶随波荡。暂谢铅华养生机,一朝春雨碧满塘。()??<残莲>

12、陆上百花竞芬芳,碧水潭泮默默香。不与桃李争春风,七月流火送清凉。??<赞莲>

13、友人致电来,邀我游苑址。斜风雨数点,新月柳几枝。行到近春园,立观荷花池。莲花迎我至,婀娜我自痴。??<访莲>

14、泉眼无声细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

15、朱颜碧墨放池畔,舞袖挥毫对玉莲。尽态极妍宛若生,一脉幽香把君难。??<画莲>

《关于水的诗句_描写水的诗句》
描写荷叶的诗句及作者 第五篇

关于水的诗句有很多,本文收集了部分描写水的诗句,整理后列表如下:
  <望洞庭>作者为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其全文诗句如下: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翻译]
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拭的铜镜。关于水的诗句_描写水的诗句。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青青的螺。

<小池>是作者宋代文学家杨万里。其全文诗句如下: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翻译]
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阴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饮湖上初晴后雨>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关于水的诗句_描写水的诗句。其全文诗句如下: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

相关热词搜索:描写荷花荷叶的诗句 杨万里描写荷叶的诗句
  • 1、描写荷叶的诗句有什么(2016-04-21)
  • 2、描写菏叶的诗句(2016-04-28)
  • 3、描写荷叶的诗句有哪些(2016-05-03)
  • 4、描写荷叶诗句(2016-05-10)
  •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描写荷叶的诗句及作者”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描写荷叶的诗句及作者"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39071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