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倏忽诗歌

倏忽诗歌

2016-05-05 10:41:15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倏忽诗歌(共5篇)十首古诗 2八年级上册书后十首古诗:1 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 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2 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徒(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倏忽诗歌》,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十首古诗 2
倏忽诗歌(一)

八年级上册书后十首古诗:

1.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徒(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烈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3.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4.望洞庭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5.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鹏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7.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8.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9.浣溪沙

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静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说人生再无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0.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倏忽诗歌】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回答者: ILOVEYOU8474 - 初学弟子 一级 1-19 17:16

文言文:

5.童趣 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童趣 译文

回想我童年的时候,能够对着太阳张开眼睛,明察秋毫,见到极小的东西,必定细细去观察它的纹路,所以常常得到事物之外的趣味。

夏日的蚊子声音象雷鸣,我心里把它比作成群的仙鹤在天空飞翔。心里这么想,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变成仙鹤了。我抬起头看,脖子都硬了。我又让蚊子留在帐子里面,慢慢地吸口烟喷出来,叫蚊子冲烟飞鸣,当作青云中的白鹤观看,果然就象鹤唳云端一样,令人怡然称快。 我又常在土墙凹凸的地方,或是花台小草丛杂的地方,蹲下身子,与花台一般高,定神仔细观察,以丛草作为树林,以小虫和蚂蚁作为野兽,以泥土凸的作为山丘,凹的作为山谷,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有一天,见到有两个小虫在草里斗,看得正高兴的时候,忽然有个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个小虫就被它吞了进去。我年纪小,正看得出神,不觉吓得叫了起来。定了定神,捉住这只癞虾蟆,鞭打了数十下,驱逐去别的院子 。

10.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20.《山市》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八景中的一景,但经常好几年也不出现一次。(有一天)孙禹年公子跟他的同业朋友在楼上喝酒,忽然看见山头有一座孤零零的宝塔耸立起来,高高地直插青天,(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又惊奇又疑惑,心想这附近并没有佛寺啊。不多久,(又)看见几十座宫殿,瓦是碧绿的,屋脊高高翘起,这才省悟到原来是(出现)“山市”了。没多久,(又出现了)高高的城墙,(顶上是)呈凹凸形的短墙,连绵六七里,竟然是一座城了。城中有像楼阁的,有像厅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数也数不过来。忽然刮起大风,烟尘弥漫,全城的景象变得模糊不清了。过一阵子,大风停止,天空晴明,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楼,上与天接,(每层)有五间房,窗户都敞开着,都有五处明亮的地方,那是楼外的天空。

15.古代诗歌四首

1.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倏忽诗歌】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4.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课外古诗词背诵(10首)

1.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3.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译文】

清晨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

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

山光明净,鸟儿欢悦地歌唱,深潭倒影,更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

万物一片沉寂,只有钟磐声在空中回荡。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5.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6.泊秦淮

唐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7.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8.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解说】(上岭很累,但是)莫说从岭上下来就不难,在下山之前常常让那些行人空欢喜一场。走入到崇山峻岭之中,你才从一重山里出来,可是又被另一重山拦住了。

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把握这首诗的主题时,首先应将文体定位——哲理诗,然后就能较快地知道,此诗明写登山的感受,实为谈人生哲理:在取得一定成绩时,万万不可自得自满,而应不断进取。

诗歌表达技巧答案
倏忽诗歌(二)

答案:(1)还未展开 芳心

(2)第一首巧妙运用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第二首运用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品格。

讲解

比喻的类型:明喻、暗喻、借喻、博喻、

强喻:我们的生活比蜜甜,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作用:

1、生动形象,凸显特征

2、表现作者的爱憎感情。

3、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

4、引发联想,激发共鸣;

【课堂练习】

1、答案:“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2、答:以小草比喻游子,以春天三月的阳光来比喻慈母的恩惠。说明慈母的厚爱,儿子是无以报答的。

3、连用三个比喻来表现“闲愁”之多、乱、缠绵不断,十分生动。以江南景色比喻忧愁的深广,以面积广大喻愁之多,“满城风絮”以整个空间立体地比喻愁之深广,“梅子黄时雨”以连绵不断比喻愁之时间长和难以断绝,兴中有比,意味深长,被誉为绝唱,贺铸也因此而有“贺梅子”的雅号

选用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咸阳城西楼晚眺 (唐)许诨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倏忽诗歌】

问:颔联写云生日落,一阵凉风吹来,雨势迫在眉睫。现在多用“山雨欲来风满楼”这一名句比喻什么?

答:“山雨欲来风满楼”现在多比喻重大事变即将发生前的紧张气氛。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①数点青如淀②;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注】①淮山淮河一带的远山②淀:即“靛”,深蓝色染料。这首元曲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其中“长江万里白如练”和“塞鸿一字来如线”两句在运用这种表现手法的角度上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比喻。而且句句用比,一句一景,千姿百态,气象雄伟。“长江万里白如练”一句从色和形的角度写远望长江,形象而有气势;“塞鸿一字来如线”一句则只从形的角度,描写南归的大雁一字排开,划过江天的景象,这既点明时令,又引人遐想。

用“知”“潜”把春雨人格化,写成了有知觉、有灵性的东西

作用:

1、突出事物的特征;

2、赋予无生命事物以生命,赋予无情感事物以感情,使语言形象,生动活泼;

3、便于抒情,激发想像,加强感染力

1.运用比拟可以鲜明地表达爱憎之情。运用比拟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使之栩栩如生,让人倍感亲切。运用比拟表现讨厌的事物,可以使之生动形象,增强读者的厌恶感。

2.运用比拟可以使语言风趣幽默,这一种修辞效果多见于拟物的句子中。

3.运用比拟可以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

【课堂练习】

答案:后两句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两”、“相”二字把人和山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两字更突出了诗人对山的喜爱。

答案:该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1分)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点明拟人具体内容,1分)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2分)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2分)

高考链接】

【倏忽诗歌】

拟人的表现手法。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现了作者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参考答案〗诗三、四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蝴蝶以人的感情。和煦的春风让纷飞的蝴蝶陶醉了,“烂醉”二字形象地表现出蝴蝶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如醉形态,也把作者目睹此景时的陶然之情和盘托出。

2、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倏忽诗歌】

问:下片“拣尽寒枝不肯栖”采用的是____的修辞方法和____的表现手法,表面上写的是__________,但实际上却写出了作者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答案:拟人;虚实结合(或类比);孤鸿不愿选择高枝栖息,宁愿忍受寂寞和寒冷;用孤鸿自比,表现了自己遭到贬官后内心的孤苦和清高。

2、请从修辞的角度欣赏颈联。

林逋《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请从修辞的角度欣赏三四两句

《春雪》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通过拟人、拟物把春雪描绘得美好而富有灵性,饶有情趣。

恰当地运用借代可以引人联想,使语句拥有形象突出、特点鲜明、文笔精炼、具体生动的效果。借代的修辞效果可以用十六字概括: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2、“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3、“终岁不闻丝竹声”。 诗中以“丝竹”代音乐 。又如:“举酒欲饮无管弦”

4、“门前冷落鞍马稀”。诗中 “鞍马”代客人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万岁山前珠翠绕 用“珠翠”代“宫女”。

“丝不如竹,竹不如肉 ”怎么理解?

意思是说丝弦弹拨的曲子不如竹木吹出的曲子动听,而竹木吹出的曲子又比不上人的喉咙唱出的歌曲动人。这是一句评论音乐的妙语,它盛赞了声乐的艺术魅力,认为人的声音最能将人的情感酣畅淋漓地表达出来。

作用

1、突出事物的特征,强调重点,增强形象性

2、委婉含蓄,幽默俏皮

3、有时具有回避掩饰作用。

4、表达爱憎感情 恰当地运用借代可以引人联想,使语句拥有形象突出、特点鲜明、文笔精炼、具体生动的效果。借代的修辞效果可以用十六字概括: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答案】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

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答案】“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炼字,要求分子字的意思、修辞、表现手法、结构作用、表现主题情感意境的作用。故答案总结为:“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

对偶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

对偶从意义上讲前后两部分密切关联,凝练集中,有很强的概括力;从形式上看,前后两部分整齐均匀、音节和谐、具有戒律感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两句,说白鸟“翻空”,透出孩子般的顽皮;说荷花“照”水,俨然顾影自怜的女子形象。一动一静,相映成趣。“香”本来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作者却用“细细”这个状态词来修饰,十分传神地写出了荷香清淡,又不绝如缕的特点。再从整个画面看,蓝天、白鸟、绿水、红蕖,色彩明丽而协调。两句有动有静,有香有色,不仅意境淡雅清新,而且透着活泼的生机。

【例题】散曲运用了对偶、比喻和夸张三种修辞,下面仅就其中对偶修辞进行分析。解答分析对偶修辞试题可运用“指→释→点”三步法。“指”是用“正对、反对、流水对、扇对、鼎足对”等术语准确判定运用了何种对偶。当不能准确判定正对、反对等具体对偶类型时,最好用模糊的属概念“对偶”。

【例题】答案的第一步拟为:运用了对偶修辞。“释”是指出诗中哪几句是对偶,还可结合诗句展开“什么”对“什么”的具体结构分析,【例题】答案的第二步拟为:曲中第一、二句对偶,第三、四句对偶、比喻和夸张兼用,第七、八句对偶,第九、十句对偶。“点”是用“形式对称、音韵和谐,表意凝练,抒情酣畅(鼎足对)、对比鲜明(反对)”等术语,指出对偶在形式和内容上的表达效果。【例题】答案的第三步拟为:音韵和谐,意境优美。

【答案】(4分)①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②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为“箭”等;③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方法。

夸张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气蒸”“波撼”是夸张手法,突出了洞庭湖的雄伟气势。

“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要报仇雪恨,与敌人不共戴天。信念坚定,慷慨激昂。词中用的都是夸张的手法,才会如此铿锵有力!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夸张地强调了在战争离乱中人们盼望家书的急切心情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几首诗词赏析
倏忽诗歌(三)

张先《题西溪无相院》赏析

【诗文】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试题】

(1)这首诗多处写到“影”,有的是明写,有的是暗写。请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并加以说明。

( 2)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①过桥人似鉴中行,暗写人影(或桥影)。

②莫放修芦碍月生,暗写月影(或芦影)。

(2)上句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照应了第一联的“清”字。

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静”字。

(2009年湖北省高考语文试题)

【作者简介】

张先(公元990─1078年)北宋人,字子野,湖州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任吴江令、永兴军通判。官至尚书都官郎中。著有《安陆集》及词。张先“能诗及乐府,至老不衰”(《石林诗话》卷下)。

【注释】

①西溪:浙江湖州有苕水,分东西二源:西苕出天目山之阴,东北流经孝丰,又北经安吉县,又东经长兴县,至湖州而与天目山之阳流出的东苕合流。西溪就是西苕。无相院:即无相寺,在湖州西南黄於山,始建于吴越。 ②鉴:镜子。

【译文】

水光天色虚清,上下一体,没有人声,没有微风,波澜不惊,水岸持平。浮萍碎处,映出远山的倒影;小船过时,听到划过草叶的声响。僧人入城,禅院愈清,物我两忘,人行镜中。阵雨过后,秋色渐浓,别让芦苇长太高,挡了水中的月影。

【鉴赏】

张先的词内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对都市社会生活也有所反映。语言工巧。

此诗又名《华州西溪》。本诗表现诗人对雨后秋溪的独特兴会,抒写一种高妙情致。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道:“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写得豪迈壮阔,气势不凡。此诗首句即从孟诗来,但意在写静谧之景,且能与全篇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可见其善于借鉴。

首句既点明水光天色都是一片清虚,下面则就水来写,紧扣“西溪”二字。一切都是那样的安静,没有人声,甚至没有一丝微风,所以溪面上波纹不起。 颔联写得非常细致。水面长满浮萍,本无所见,而水底小虫或游鱼微动,使得浮萍绽开,随意一瞥,竟映出山影;岸边的草丛本和溪水一样宁静,但不经意间,仍能听到虫儿活动时的窸窸窣窣的声响。一个“破”字,与他的名句“云

破越来花弄影”有异曲同工之妙寓动于静,体物入微。小艇去来,水波开合,草声微微,却为诗人所留意,足见其静,此又是以动衬静的手法。颔联一动一静,皆于细微处听之见之,虽无大景致,却有大起落,足以动人心。这两句,一写目睹,一写耳闻,极形大自然之静,却又显示出生命力量的无所不在。

颈联照应题面“无相院”,以入郭之尘反衬禅院之清,以人行鉴中表现物我两忘,是诗歌境界的进一步深化。

最后两句回应“积水涵清”,以担心芦苇长高,影响观赏溪中之月作结,使我们想起了“千江有水千江月”的禅典。写禅意而无禅语,此诗的高明之处就在此。“已凭暂雨添秋色”一句,在篇末点出,确是巧设安排。一是突出了西溪之妙境,先绘景后叙其所由出;二是可以放开一步,宕出远神。“莫放修芦碍月生”,意谓秋雨之后,芦苇勃生,莫让它恣意长高,使人领略不到深潭月影。这一结余味悠然。

张先在当时就有一个绰号,叫做“张三影”,意谓他在词中写过三句带“影”的名句。其实并不止三句。如《天仙子》:“沙上并禽水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青门引》:“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归朝欢》:“娇柔懒起,帘押卷花影。”《剪牡丹》:“柳径无人,堕飞絮无影。”《木兰花》:“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他写影的本领,在此诗中也可见到。“浮萍破处见山影”,是明写;“过桥人似鉴中行”,是暗写;“莫放修芦碍月生”,是虚写;为全诗增添了生机和情趣。看起来,这位作者在词和诗上的追求是一致的。

陈维崧《醉落魄〃咏鹰》赏析

【原文】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②。

男儿身手和谁赌③。老来猛气还轩举④。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释】

①堵:量词,座,一般用于墙。

②袒:裸露。 略记:大约记得。

③赌:较量输赢。

④轩举:高扬,意气飞扬。

【翻译】

几座山峦像墙般低矮,鹰在广阔平原上秋风迅猛急速地掠过大地。天空澄清静谧古今不变。醉酣敞开貂裘,约略记得当年打猎时呼鹰逐兽的事情。

男儿的空有一身武功绝技来和谁一争高下呢?年老了仍然意气飞扬,因为人间还有多少狐兔啊!月黑天的时候,正是鹰出猎的时机,在这样的时刻,我特别想你!

【赏析】

陈维崧被誉为清初词坛第一人,生于明天启五年(西元1625)十二月初六,字其年,号迦陵。“维崧”一名出自《大雅〃崧高》“崧高维岳,骏极于天”,是国运长存,子孙贤惠之意。因家学渊源,他自幼聪慧,才思敏捷,10岁时即能代父援笔作序,倚马千言,瑰玮奇丽,令同行与长辈折腰。少年时拜当时文坛巨擘吴伟业、陈子龙为师。其诗流丽风化,语多涉六朝初唐之习俗;其词风格

雄壮,因身处明清易代之际,故词多家国之忧,波澜壮阔。

词的题目为“咏鹰”,故多有将此篇划入咏物词者。然细味词情,其“咏物”的成分并不多,而是抒情主体“我”的形象更加突出些,在词篇中的比重也更大。故作借物咏怀题材来认识似更恰当。

这首词大概写于他流寓河南之时。全词慷慨悲壮,抒发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忧愤。词的上阕咏物而抒怀,即先以粗犷的笔墨刻画了苍鹰的高傲、威武的形象;接着由鹰及人,写到自己对往事的追忆。词人善用衬托的笔法,前两句不着一"鹰"字,但却使我们分明感觉到鹰在低飞、在盘旋的矫健、刚劲的姿态。“寒山”“秋风”“碧空”为雄鹰翱翔提供了一个广袤、辽远的天地。“寒”字写出秋山之肃杀。“几堵”,意为“几座”,突出山峦之高峻。“低”字写秋风之劲。“削碎”,是用夸张笔法突显风的猛烈。这“风”何以如此迅猛急速?原来是雄鹰在平原上高速低飞而激起的,这就从一个侧面写出鹰的凌厉激荡之势。凝望鹰的刚毅奔放的身姿,词人就不禁要心潮澎湃了:“我,能像这自由翱翔的鹰一样拥有广袤的天空吗?”紧接着的一句“秋空一碧无今古”,既写秋空之澄澈静谧,又揭示了词人心潮之澎湃跌宕。“无今古”,即不分今古,古今同一。无论历史风云如何变幻,而此时头顶上的深邃的“秋空”仍是静止不变的。江山亘古如斯,而人呢,却是华年难驻。那些个流走的日子中,依稀清晰的怕就是“醉袒貂裘”的出猎场面。“略”是“大略”“约略”之意。约略记得当年打猎时呼鹰逐兽的事情。杜甫《壮游》诗中云:“呼鹰皂枥林,逐兽云雪冈。”渴望浴血疆场、杀敌报国的雄心徒成空梦,那只好在游猎的追逐中找到一点精神的寄托了:这才是古今诗家醉中的愁、醉中的怨。

《蕙风词话》中说,好的词多擅暗转,即上下阕之间过渡自然巧妙。就此词看,其过片一句“男儿身手和谁赌”,用议论句,转得很妙。顺上阕驱鹰逐兽的场景直抒发胸臆,表达了自己的牢骚不平,出语豪迈、悲愤,且精警犀利。空有一身武功绝艺,却只能在猎场上与人一赌高下,未免无聊。“和谁赌”暗藏了怀瑜握瑾而不见用的抑郁寡欢。“老来猛气还轩举”则表达了自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决心。为什么有如此的壮怀呢?紧接的一句“人间多少闲狐兔”,交代了词人发愤图强的原因。“闲狐兔”其实是奸佞小、恶人的代称。因为人间尚有很多的恶人、小人,在侵凌着正义和善良,所以“我”寝食难安,立志要像雄鹰搏击狐兔一样,去惩奸除弊,还人间以公道。这就是词人渴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下阕末尾两个句子,用荒莽的景象收束全篇,于奔放之余作含蓄的曲折,呼应篇首的“寒山”二字。月黑沙黄,正是鹰出猎的时机,在这样的时刻,“我”是特别地想你,渴望能像你一样搏击于寥廓的天宇。着一“偏”字,可见出此人对鹰的喜爱。“此际偏思汝”有言外意,即“此际谁知我”,就是说,在这样落寞的时候,又有谁能欣赏“我”呢?在陈的不少词作中,鹰的形象多是志存高远、锐意进取的词人自我形象的化身。

“四十诸生,落拓长安”,(陈维崧《沁园春〃赠别芝麓先生》),陈维崧入清后曾补诸生,未中举人,兼家道中落,直到四、五十岁,仍未谋得一官半职,生活贫困不堪。这首词应该是在这样惨淡的境况下写成的吧。全词虽多不得志之幽愤语,却极具“鼓舞风雷”“蹈扬湖海” (陈廷焯语)的沉郁之气与“声色俱厉”(陈廷焯语)的雄健之美,尤为感奋人心。

陈维崧在诸多作品中皆以鹰自比,他所看中的是鹰的轩举的“猛气”与矫捷的“身手”,用以抒发自己疾恶如仇、惩奸除弊的人格风范与人生理想。读这首词不仅令人体察到“声色俱厉”(陈廷焯语)的雄健之美,尤其可感受到“顽

者警、懦者立”的精神震撼。

苏轼《水调歌头 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赏析

【原文】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赏析】

此词作于东坡贬居黄州的第四年,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全词描绘快哉亭周围壮阔的山光水色,抒发了旷达豪迈的处世精神。

上片用虚实结合的笔法,描写快哉亭下及其远处景色。开头四句,先用实笔,描绘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夕阳与亭台相映的优美图景,展现出一片空阔无际的境界,充满了苍茫阔远的情致。“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两句,交待新亭的创建,点明亭主和自己的密切关系,反客为主、诙谐风趣地把张偓佺所建的快哉亭说成特意为自己而造,又写亭台窗户涂抹上青红两色油漆,色彩犹新。

“长记平山堂上”五句,是记忆中的情景,以虚托实,以想象对眼前景象进行侧面描写。“长记”二字,唤起他曾在扬州平山堂所领略的“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那种若隐若现、若有若无、高远空濛的江南山色的美好回忆。并以此比拟在“快哉亭”上所目睹的景致,使之与“平山堂”融为一体,构成一种优美独特的意境。

词的下片前五句,用高超的艺术手法展现亭前江面广阔动心骇目的壮观场面,并由此生发其江湖豪兴和人生追求。“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写眼前广阔明净的江面,清澈见底,碧绿的山峰,倒映在江水中,形成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平静的山水画卷,这是对水色山光的静态描写。“忽然”两句,写一阵狂风,江面倏忽变化,波涛汹涌,一个渔翁驾着一叶小舟,在狂风巨浪中搏击。至此,作者的描写奇峰凸起,由静境忽变动境,自然过渡到全词表现的着重点——一位奋力搏击风浪的白发老翁。这位白头翁的形象,其实是东坡自身人格风貌的一种象征。以下几句,由风波浪尖上弄舟的老人,自然引出他对战国时楚国兰台令宋玉所作《风赋》的议论。宋玉曾将风分为“雄风”和“雌风”,在作者看来,是十分可笑的,是未解自然之理的生硬说教,白头翁搏击风浪的壮观景象即是明证。

通观全词,在艺术构思和结构上,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波澜起伏、跌宕多姿。

王维《田园乐(其六)》赏析

【原文】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赏析】

《田园乐》是由七首六言绝句构成的组诗,写作者退居辋川别墅与大自然

亲近的乐趣,所以一题作“辋川六言”。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诗中写到春“眠”、“莺啼”、“花落”、“宿雨”,容易令人想起孟浩然的五绝《春晓》。两首诗写的生活内容有那么多相类之处,而意境却很不相同。彼此相较,最易见出王维此诗的两个显著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绘形绘色,诗中有画。这并不等于说孟诗就无画,只不过孟诗重在写意,虽然也提到花鸟风雨,但并不细致描绘,它的境是让读者从诗意间接悟到的。王维此诗可完全不同,它不但有大的构图,而且有具体鲜明的设色和细节描画,使读者先见画,后会意。写桃花、柳丝、莺啼,捕捉住春天富于特征的景物,这里,桃、柳、莺都是确指,比孟诗一般地提到花、鸟更具体,更容易唤起直观印象。通过“宿雨”、“朝烟”来写“夜来风雨”,也显然有同样艺术效果。在钩勒景物基础上,进而有着色,“红”、“绿”两个颜色字的运用,使景物鲜明怡目。读者眼前会展现一派柳暗花明的图画。“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加上“杨柳依依”,景物宜人。着色之后还有进一层渲染:深红浅红的花瓣上略带隔夜的雨滴,色泽更柔和可爱,雨后空气澄鲜,弥散着冉冉花香,使人心醉;碧绿的柳丝笼在一片若有若无的水烟中,更袅娜迷人。经过层层渲染、细致描绘,诗境自成一幅工笔重彩的图画;相比之下,孟诗则似不着色的写意画。一个妙在有色,一个妙在无色。孟诗从“春眠不觉晓”写起,先见人,后入境。王诗正好相反,在入境后才见到人。因为有“宿雨”,所以有“花落”。花落就该打扫,然而“家童未扫”。未扫非不扫,乃是因为清晨人尚未起的缘故。这无人过问满地落花的情景,不是别有一番清幽的意趣么。这正是王维所偏爱的境界。“未扫”二字有意无意得之,毫不着力,浑然无迹。末了写到“莺啼”,莺啼却不惊梦,山客犹自酣睡,这正是一幅“春眠不觉晓”的入神图画。但与孟诗又有微妙的差异,孟诗从“春眠不觉晓”写起,其实人已醒了,所以有“处处闻啼鸟”的愉快和“花落知多少”的悬念,其意境可用“春意闹”的“闹”字概括。此诗最后才写到春眠,人睡得酣恬安稳,于身外之境一无所知。花落莺啼虽有动静有声响,只衬托得“山客”的居处与心境越见宁静,所以其意境主在“静”字上。王维之“乐”也就在这里。人们说他的诗有禅味,并没有错。崇尚静寂的思想固有消极的一面,然而,王维诗难能可贵在它的静境与寂灭到底有不同。他能通过动静相成,写出静中的生趣,给人的感觉仍是清新明朗的,美的。唐诗有意境浑成的特点,但具体表现时仍有两类,一种偏于意,让人间接感到境,如孟诗《春晓》就是;另一种偏于境,让人从境中悟到作者之意,如此诗就是。而由境生情,诗中有画。是此诗最显著优点。

第二个特点是对仗工致,音韵铿锵。孟诗《春晓》是古体五言绝句,在格律和音律上都很自由。由于孟诗散行,意脉一贯,有行云流水之妙。此诗则另有一工,因属近体六言绝句,格律极精严。从骈偶上看,不但“桃红”与“柳绿”、“宿雨”与“朝烟”等实词对仗工稳,连虚字的对仗也很经心。如“复”与“更”相对,在句中都有递进诗意的作用:“未”与“犹”对,在句中都有转折诗意的作用。“含”与“带”两个动词在词义上都有主动色彩,使客观景物染上主观色彩,十分生动。且对仗精工,看去一句一景,彼此却又呼应联络,浑成一体。“桃红”、“柳绿”,“宿雨”、“朝烟”,彼此相关,而“花落”句承“桃”而来,“莺啼”句承“柳”而来,“家童未扫”与“山客犹眠”也都是呼应着的。这里表现出的是人工剪裁经营的艺术匠心,画家构图之完美。对仗之工加上音律之美,使诗句念来铿锵上口。中国古代诗歌以五、七言为主体,六言绝句在历代并不发达,佳作尤少,王维的几首可以算是凤毛麟角了。

最伤感的现代诗
倏忽诗歌(四)

诗歌一:最伤感的诗
静静的期待黑夜的到来,
等待
那一绺凄婉的夜光抚慰我的心。
我喜欢在黑夜里沉思,
喜欢在一个人的时候
捕捉灵魂失落的感伤。
曾经破碎的希望
已经慢慢地风化掉了,
我只能在静默中消融俗世的烦躁,
而潮湿的空气总会打湿我的脸。
如果我只是你手中玩弄的陀螺,
那么可不可以让我一直随着你旋转?
那如车轮一样的飞旋,
是否还能碾碎我一世的悲哀?
是的!
我承认我已经停不住脚步,
我在你的呵护中驶向崭新的一天!
最伤感的现代诗。。。。。。
我听到你随风寄来的哀怨,
阵阵刺痛穿透我的神经,
又一次撞疼了心灵的疤。
疼痛让我变得有些麻木,
我想在沉默中掩盖所有的忧伤,
闭上双眼,闭上双眼。最伤感的现代诗。。。。。。
我在磕绊中慢慢停住旋转的脚步,
摇曳的身躯开始变得沁凉。
我知道我又将被冷落在世界的一角,
那残存的一丝光亮,

描写云的诗句
倏忽诗歌(五)

1、<东峰亭各赋一物得岭上云>

唐·崔何

伫立增远意,中峰见孤云。
溶溶傍危石,片片宜夕曛。
渐向群木尽,残飞更氤氲。

2、<>

唐·吴融

南北东西似客身,远峰高鸟自为邻。描写云的诗句
清歌一曲犹能住,莫道无心胜得人。

3、<>

唐·崔涂

得路直为霖济物,不然闲共鹤忘机。
无端却向阳台畔,长送襄王暮雨归。

4、<>

唐·幸夤逊

因登巨石知来处,勃勃元生绿藓痕。
静即等闲藏草木,动时顷刻遍乾坤。
横天未必朋元恶,捧日还曾瑞至尊。
不独朝朝在巫峡,楚王何事谩劳魂。描写云的诗句

5、<>

唐·徐夤

漠漠沈沈向夕晖,苍梧巫峡两相依。
天心白日休空蔽,海上故山应自归。
似盖好临千乘载,如罗堪剪六铢衣。
为霖须救苍生旱,6、<>

唐·李中

悠悠离洞壑,冉冉上天津。
捧日终为异,从龙自有因。
高行四海雨,暖拂万山春。
静与霞相近,闲将鹤最亲。
帝乡归莫问,楚殿梦曾频。
白向封中起,碧从诗里新。
冷容横钓浦,轻缕绊蟾轮。
不滞浓还淡,无心卷复伸。
非烟聊拟议,干吕在逡巡。
会作五般色,为祥覆紫宸。

7、<>

唐·李峤

大梁白云起,氛氲殊未歇。
锦文触石来,盖影凌天发。
烟煴万年树,掩映三秋月。
会入大风歌,从龙赴圆阙。

8、<>

唐·李峤

英英大梁国,郁郁秘书台。
碧落从龙起,青山触石来。
官名光邃古,盖影耿轻埃。
飞感高歌发,威加四海回。

9、<>

唐·杜牧

东西那有碍,出处岂虚心。
晓入洞庭阔,暮归巫峡深。
渡江随鸟影,拥树隔猿吟。
莫隐高唐去,枯苗待作霖。

10、<>

唐·杜牧

尽日看云首不回,无心都大似无才。
可怜光彩一片玉,万里晴天何处来?

11、<>

唐·杜甫

龙似瞿唐会,江依白帝深。
终年常起峡,每夜必通林。
收获辞霜渚,分明在夕岑。
高斋非一处,秀气豁烦襟。

12、<>

唐·来鹄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13、<>

唐·罗邺

纷纷霭霭遍江湖,得路为霖岂合无。
莫使悠飏只如此,帝乡还更暖苍梧。

14、<>

唐·郑准

片片飞来静又闲,楼头江上复山前。
飘零尽日不归去,点破清光万里天。

15、<>

唐·郭震

聚散虚空去复还,野人闲处倚筇看。
不知身是无根物,蔽月遮星作万端。

16、<>

唐·韩琮

深惹离情霭落晖,如车如盖早依依。
山头触石应常在,天际从龙自不归。
莫向隙窗笼夜月,好来仙洞湿行衣。
春风淡荡无心后,见说襄王梦亦稀。

17、<云散>

唐·韦庄

云散天边落照和,关关春树鸟声多。
刘伶避世唯沈醉,甯戚伤时亦浩歌。
已恨岁华添皎镜,更悲人事逐颓波。
青云自有鹓鸿待,莫说他山好薜萝。

18、<南池杂咏五首·溪云>

唐·皎然

舒卷意何穷,萦流复带空。
有形不累物,无迹去随风。
莫怪长相逐,飘然与我同。

19、<咏云>

唐·于季子

瑞云千里映,祥辉四望新。
随风乱鸟翅,泛水结鱼鳞。
布叶疑临夏,开花讵待春。
愿得承嘉景,无令掩桂轮。

20、<咏云>

唐·姚合

霭霭纷纷不可穷,戛笙歌处尽随龙。
来依银汉一千里,归傍巫山十二峰。
呈瑞每闻开丽色,避风仍见挂乔松。
怜君翠染双蝉鬓,镜里朝朝近玉容。

21、<咏云>

唐·李商隐

捧月三更断,藏星七夕明。
才闻飘迥路,旋见隔重城。
潭暮随龙起,河秋压雁声。
只应惟宋玉,知是楚神名。

22、<咏云>

唐·李邕

彩云惊岁晚,缭绕孤山头。
散作五般色,凝为一段愁。
影虽沉涧底,形在天际游。
风动必飞去,不应长此留。

23、<咏云>

唐·董思恭

帝乡白云起,飞盖上天衢。
带月绮罗映,从风枝叶敷。
参差过层阁,倏忽下苍梧。
因风望既远,安得久踟蹰。

24、<咏浮云>

唐·陆凭

虚虚复空空,瞬息天地中。
假合成此像,吾亦非吾躬。

25、<夏云>

唐·李中

如峰形状在西郊,未见从龙上泬寥。
多谢好风吹起后,化为甘雨济田苗。

26、<夏云>

唐·曹松

势能成岳仞,顷刻长崔嵬。
暝鸟飞不到,野风吹得开。
一天分万态,立地看忘回。
欲结暑宵雨,先闻江上雷。

27、<夏云曲>

唐·齐己

红嵯峨,烁晚波,乖龙慵卧旱鬼多。
烛烛万里压天堑,飏雷电光空闪闪。
好雨不雨风不风,徒倚穹苍作岩险。
男巫女觋更走魂,焚香祝天天不闻。
天若闻,必能使尔为润泽,洗埃氛。
而又变之成五色,捧日轮,将以表唐尧虞舜之明君。

28、<孤云>

唐·于武陵

南北各万里,有云心更闲。
因风离海上,伴月到人间。
洛浦少高树,长安无旧山。
裴回不可驻,漠漠又空还。

29、<孤云>

唐·贯休

将比鹭鸶还恐屈,始思残雪不如多。
清风相引去更远,皎洁孤高奈尔何。

30、<山出云>

唐·张复

山静云初吐,霏微触石新。
无心离碧岫,有叶占青春。
散类如虹气,轻同不让尘。
凌空还似翼,映润欲成鳞。
异起临汾鼎,疑随出峡神。
为霖终济旱,非独降贤人。

31、<山出云>

唐·李绅

杳霭祥云起,飘飏翠岭新。
萦峰开石秀,吐叶间松春。
林静翻空少,山明度岭频。
回崖时掩鹤,幽涧或随人。
姑射朝凝雪,阳台晚伴神。
悠悠九霄上,应坐玉京宾。

32、<山出云>

唐·沈亚之

片云朝出岫,孤色迥难亲。
盖小辞山早,根轻触石新。
飘扬经绿野,明丽照青春。
拂树疑舒叶,临江似结鳞。
从龙方有感,捧日岂无因。
看助为霖去,恩沾雨露均。

33、<山出云>

唐·陆畅

灵山蓄云彩,纷郁出清晨。
望树繁花白,看峰小雪新。
映松张盖影,依涧布鱼鳞。
高似从龙处,低如触石频。
浓光藏半岫,浅色类飘尘。
玉叶开天际,遥怜占早春。

34、<岭上云>

唐·白居易

岭上白云朝未散,田中青麦旱将枯。
自生自灭成何事,能逐东风作雨无?

35、<日暮碧云合>

唐·许康佐

日际愁阴生,天涯暮云碧。
重重不辨盖,沈沈乍如积。
林色黯疑暝,隙光俄已夕。
出岫且从龙,萦空宁触石。
馀辉澹瑶草,浮影凝绮席。
时景讵能留,几思轻尺璧。

36、<春云>

唐·李中

阴去为膏泽,晴来媚晓空。
无心亦无滞,舒卷在东风。

37、<春云>

唐·裴澄

漠漠复溶溶,乘春任所从。
映林初展叶,触石未成峰。
旭日消寒翠,晴烟点净容。
霏微将似灭,深浅又如重。
薄彩临溪散,轻阴带雨浓。
空余负樵者,岭上自相逢。

38、<春云>

唐·邓倚

摇曳自西东,依林又逐风。
势移青道里,影泛绿波中。
夕霁方明日,朝阳复蔽空。
度关随去马,出塞引归鸿。
色任寒暄变,光将远近同。
为霖如见用,还得助成功。

39、<春云>

唐·韦庄

春云春水两溶溶,倚郭楼台晚翠浓。
山好只因人化石,地灵曾有剑为龙。
官辞凤阙频经岁,家住峨嵋第几峰。
王粲不知多少恨,夕阳吟断一声钟。

40、<浮云>

唐·罗隐

溶溶曳曳自舒张,不向苍梧即帝乡。
莫道无心便无事,也曾愁杀楚襄王。

41、<湘云>

唐·吴商浩

□满湘江云莹空,纷纷长对水溶溶。
日西遥望自归处,尽挂九疑千万峰。

42、<片云>

唐·齐己

水底分明天上云,可怜形影似吾身。
何妨舒作从龙势,一雨吹销万里尘。

43、<白云向空尽>

唐·焦郁

白云升远岫,摇曳入晴空。
乘化随舒卷,无心任始终。
欲销仍带日,将断更因风。
势薄飞难定,天高色易穷。
影收元气表,光灭太虚中。
倘若从龙去,还施济物功。

44、<看云>

唐·齐己

何峰触石湿苔钱,便逐高风离瀑泉。
深处卧来真隐逸,上头行去是神仙。
千寻有影沧江底,万里无踪碧落边。
长忆旧山青壁里,绕庵闲伴老僧禅。

45、<立春日晓望三素云>

唐·陈师穆

晴晓初春日,高心望素云。
彩光浮玉辇,紫气隐元君。
缥缈中天去,逍遥上界分。
鸾骖攀不及,仙吹远难闻。
礼候于斯睹,明循在解纷。
人归悬想处,霞色自氛氲。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倏忽诗歌》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倏忽的意思 倏忽的近义词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倏忽诗歌”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倏忽诗歌"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39283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