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古诗三衢道中的诗意

古诗三衢道中的诗意

2016-05-07 14:27:48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古诗三衢道中的诗意(共5篇)三衢道中诗意诗意梅子黄的五月,正是江南的雨季,却遇上天天晴朗的日子。坐着小船游到了小溪的尽头,回程正好走山路,现在看到的是一路绿荫浓浓并不比以前看到的少,而绿荫深处传来的黄鹂的声声啼鸣,更增添了不少游兴。这是一首纪行诗,写诗人行于三衢道中的见闻感受。首句点明此行的时间,“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

《三衢道中诗意》
古诗三衢道中的诗意 第一篇

诗意

梅子黄的五月,正是江南的雨季,却遇上天天晴朗的日子。坐着小船游到了小溪的尽头,回程正好走山路,现在看到的是一路绿荫浓浓并不比以前看到的少,而绿荫深处传来的黄鹂的声声啼鸣,更增添了不少游兴。

这是一首纪行诗,写诗人行于三衢道中的见闻感受。首句点明此行的时间,“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诗人乘轻舟泛溪而行,溪尽而兴不尽,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一个“却”字,道出了他高涨的游兴。三四句紧承“山行”,写绿树荫浓,爽静宜人,更有黄鹂啼鸣,幽韵悦耳,渲染出诗人舒畅愉悦的情怀。“来时路”将此行悄然过渡到归程,“添得”二字则暗示出行归而兴致犹浓,故能注意到归途有黄鹂助兴,由此可见出此作构思之机巧、剪裁之精当。 作者将一次平平常常的行程,写得错落有致,平中见奇,不仅写出了初夏的宜人风光,而且诗人的愉悦情状也栩栩如生,让人领略到平凡生活中的意趣。

《《三衢道中》》
古诗三衢道中的诗意 第二篇

经典诵读指导过程记录(校本课){古诗三衢道中的诗意}{古诗三衢道中的诗意}

( 3)年( 3)班,指导教师:

《古诗文教案
古诗三衢道中的诗意 第三篇

{古诗三衢道中的诗意}

元曲

1、寿阳曲·渔村夕照

授课时间:2014.年2月 20 日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马致远及其《寿阳曲·渔村夕照》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词。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马致远。

二、出示译文。{古诗三衢道中的诗意}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古诗三衢道中的诗意}

1、背诵这首曲子。

{古诗三衢道中的诗意}

2、欣赏《天净沙·秋思》。

3、背诵。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了解马致远及其《寿阳曲·渔村夕照》的原文及译文。并能背诵这首词{古诗三衢道中的诗意}

2、南仙吕傍妆台·无题 授课时间 :2014年2月26日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李开先及其《南仙吕傍妆台·无题》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词。

教学过程:

{古诗三衢道中的诗意}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李开先。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这首曲子。

2、课外找三首描写边塞的元曲并填好表格。

3、背诵。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送春

《小学生古诗大全》
古诗三衢道中的诗意 第四篇

1、<江南>

汉乐府民歌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小学生古诗大全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3、<>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4、<>

唐·李峤

解落三叶秋,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5、<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小学生古诗大全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6、<长歌行>

汉乐府民歌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7、<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8、<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9、<登鹳鹊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0、<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1、<锄禾>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2、<悯农>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13、<江上渔者>

北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14、<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15、<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6、<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7、<七步诗>

三国·曹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8、<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9、<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20、<梅花>

北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1、<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22、<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23、<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24、<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25、<陶者>

北宋·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26、<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7、<舟夜书所见>

清·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28、<秋浦歌>

唐·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29、<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0、<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31、<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32、<渡汉江>

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33、<杂诗>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3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5、<泊船瓜洲>

北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36、<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37、<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38、<塞下曲>

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39、<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40、<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41、<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42、<游园不值>

南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43、<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44、<宿新市徐公店>

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45、<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46、<春日>

南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47、<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48、<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49、<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50、<惠崇春江晓景>

       宋·苏轼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53、<绝句>

南宋·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54、<书湖阴先生壁>

北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55、<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南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56、<小池>

南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57、<三衢道中>

南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58、<四时田园杂兴(二)>

南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59、<乡村四月>

南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60、<约客>

南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61、<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62、<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63、<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64、<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65、<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66、<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67、<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68、<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69、<十二月十五夜>

清·袁枚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70、<赠刘景文>

北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71、<白雪歌>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7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73、<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74、<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75、<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76、<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海内存如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77、<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78、<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79、<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南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80、<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81、<示儿>

南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82、<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8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84、<过零丁洋>

南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5、<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86、<题西林壁>

北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87、<登飞来峰>

北宋·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88、<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89、<游山西村>

南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

90、<题都城南庄>

唐·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91、<冬夜读书示子聿>

南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92、<观书有感>

南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93、<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94、<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95、<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96、<从军行>

唐·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97、<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98、<华山>

宋·寇准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99、<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00、<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古诗秋思的诗意_秋思阅读答案_作者张籍》
古诗三衢道中的诗意 第五篇

<秋思>作者是唐代文学家张籍。其古诗全文如下: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前言]
<秋思>是唐代诗人张籍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古诗秋思的诗意_秋思阅读答案_作者张籍。此诗描写的是宦游在外的诗人,面对秋天的景物写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及行动细节,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者对家人的深深思念。
[注释]
⑴家:一作“归”。意万重:形容思绪万千。
⑵行人:指送信的人。
⑶开封:把封好的信拆开。
[翻译]
洛阳城中又刮起了秋风, 那凉丝丝的秋风似乎在催我写一封家书, 将万重心意与亲人沟通、向亲人诉说。 心事永远说不尽, 无奈太匆匆,捎信人即将出发, 我又拆开了合上的信封, 检查有没有说全自己的心事。古诗秋思的诗意_秋思阅读答案_作者张籍
[赏析]
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第一句说客居洛阳,又见秋风。平平叙事,不事渲染,却有含蕴。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而仿佛不可见。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色一样,秋风所包含的肃杀之气,也可使木叶黄落,百卉凋零,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态。它无形可见,却处处可见。作客他乡的游子,见到这一切凄凉摇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羁泊异乡的孤孑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这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所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很丰富的。
第二句紧承“见秋风”,正面写“思”字。晋代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晋书·张翰传>)。张籍祖籍吴郡,此时客居洛阳,情况与当年的张翰相仿佛,当他“见秋风”而起乡思的时候,也许曾经联想到张翰的这段故事。但由于种种没有明言的原因,竟不能效张翰的“命驾而归”,只好修一封家书来寄托思家怀乡的感情。这就使本来已经很深切强烈的乡思中又增添了欲归不得的怅惘,思绪变得更加复杂多端了。“欲作家书意万重”,这“欲”字颇可玩味。它所表达的正是诗人铺纸伸笔之际的意念和情态:心里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本来显得比较抽象的“意万重”,由于有了这“欲作家书”而迟迟不能下笔的生动意态描写,反而变得鲜明可触、易于想象了。
三、四两句,撇开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剪取家书就要发出时的一个细节——“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诗人既因“意万重”而感到无从下笔,又因托“行人”之便捎信而无暇细加考虑,深厚丰富的情意和难以表达的矛盾,加以时间“匆匆”,竟使这封包含着千言万语的信近乎“书被催成墨未浓”(李商隐<无题四首>)了。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
“复恐”二字,刻画心理入微。这“临发又开封”的行动,与其说是为了添写几句匆匆未说尽的内容,不如说是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担心。(开封验看检查的结果也许证明这种担心纯属神经过敏。)而这种毫无定准的“恐”,竟然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开封”的决定,正显出他对这封“意万重”的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如果真以为诗人记起了什么,又补上了什么,倒把富于诗情和戏剧性的生动细节化为平淡无味的实录了。这个细节之所以富于包孕和耐人咀嚼,正由于它是在“疑”而不是在“必”的心理基础上产生的。
并不是生活中所有“行人临发又开封”的现象都具有典型性,都值得写进诗里。只有当它和特定的背景、特定的心理状态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方才显出它的典型意义。因此,在“见秋风”、“意万重”,而又“复恐匆匆说不尽”的情况下来写“临发又开封”的细节,本身就包含着对生活素材的提炼和典型化,而不是对生活的简单模写。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诗>),这是深得张籍优秀作品创作要旨和甘苦的评论。这首极本色、极平淡,象生活本身一样自然的诗,似乎可以作为王安石精到评论的一个生动例证。


古诗三衢道中的诗意相关热词搜索:三衢道中的简短诗意 三衢道中古诗原文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古诗三衢道中的诗意”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古诗三衢道中的诗意"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39851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