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艺术的诗歌

艺术的诗歌

2016-05-11 10:40:56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艺术的诗歌(共4篇)诗歌艺术特色艺术特色①直接抒情②间接抒情设题: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哪种方式好?1、[中吕]卖花声〃怀古二首(其一)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其二)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问题:你认为...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艺术的诗歌》,供大家学习参考。

诗歌艺术特色
艺术的诗歌(一)

艺术特色

①直接抒情②间接抒情

设题: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哪种方式好?

1、[中吕]卖花声〃怀古二首

(其一)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其二)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问题:你认为这两首元曲哪一首的结尾更好?

设题:诗歌是怎么借景抒情的?

2、 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韦应物) 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

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

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

问题: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从“山”“雨”“鸟”三个角度入手,简要评析这首诗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设题:诗歌写景的技巧

3、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红蕖:红荷花的别名。

问题:词的上片写景,你认为这首词写景的优胜之处主要 表现在哪里?请就其中一个方面简要分析

设题:诗歌中的写景部分的区别

4、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

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

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

青山万里一孤舟。

问题:(1)两首送别诗有很多相似之处,其中都写到了“水流”,简要分析他们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比较分析,请说出这两首诗最后一句在表达和抒情上各有什么特点?

①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什么。

②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什么。

③夸张,突出了什么。

④对比,突出了什么

⑤衬托,正衬(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反衬(乐景写哀情)

⑥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⑦虚实结合 虚(梦境或是想象)实(现在)

⑧用典

1、咏白海棠 林黛玉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问题:分析颔联

2、新晴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问题:鉴赏本诗歌的艺术特色?

3、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

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

半夜鲤鱼来上滩。

问题: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4、楚 城 陆 游

江上荒城猿鸟悲,隔江便是屈原祠。

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滩声似旧时。【艺术的诗歌】

问题:分析诗歌艺术特色?

5、夜笛曲

皎洁西楼月为斜,笛声嘹亮如东家。

却令灯下裁衣妇,误剪同心一半花。

同心花:是唐朝妇女裁制衣服的一种同心花纹的图样。

问题:诗中“嘹亮”“皎洁”用得妙,请说出它们的妙处。

6、村行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问题;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7、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

红叶青山水急流。

【艺术的诗歌】

日暮酒醒人已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

问题: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情感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1、木兰花 宋祁

【艺术的诗歌】

东城渐觉风光好,毂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毂皱:绉纱,此处是比喻水的波纹。

问题:“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好在什么地方?

2、 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 (柳宗元)

宿云散洲渚,晓日明村坞。

高树临清池,风惊夜来雨。

予心适无事,偶此成宾主。

问题:这首诗的三、四两句是历来被传诵的名句,你认为好在哪里?请简要分析

3、落日惆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问题:分析“烧”字的妙处

诗的艺术
艺术的诗歌(二)

对于诗,很多都人会有敬而远之的态度。“诗歌是通往心灵的小径”,而这条小径有又太神秘了,常叫人遍寻不着,更别说走了——大多数的人更愿意奔向小说、戏剧这样的康庄大道,因为它们要好走得多。久而久之,诗歌就越来越少人问津了。

如今的我们读网络文学,读微博段子,读年终财报••••••但鲜有人再读诗了,诗歌的时代似乎已远离我们。

某一天,读了布瓦洛的《诗的艺术》,我发现,这本被公认为是古典主义文学的“法典”的书令我有了重新审视诗歌的兴致。以下便是我读《诗艺》(第一章)的一些想法与感悟。

一、肯定诗人必须有灵感,必须有自知之明

“如果他感觉不到吟咏的神秘异秉,如果星宿不使他生来就是诗人,则他永远锢毕在他那褊小才具里••••••还是不要自苦吧,强学诗终会失败,莫以你爱吟咏就认为你有天才,也该怕学诗不成,到头落得空欢喜,你应该久久衡量你的才华和实力。”

由这段可见,布瓦洛认为诗人并非人人可当的,合格的诗人必须要有天赋与灵感。这似乎有悖于我们说的“有志者事竟成”,可怜诗歌创作的确并非仅靠后天勤奋便可达到的,真正优秀的诗歌需要有绝妙的灵感,这便要求诗人必须要有异于常人的才华——而才华与灵感这些东西真是勉强不来的,它是上帝给诗人的馈赠。

中国有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但依我看来,这样“吟”出来的“诗”是难有精品的,这样培养出的“诗人”也是不合格的——他们顶多只能算是诗匠,所做之诗有匠气,而无才气。因为音韵、平仄、对仗这些形式上的技巧或许可以通过后天的练习培养出来,但诗歌的“意境”却绝不可能靠技巧获得的——而“意境”却恰恰正是诗歌的灵魂——它只能在诗人灵感的火花迸发的刹那被捕获。

因此,布瓦洛奉劝那些平庸之人不要强学做诗,“向往着文艺生涯,要走这艰难途径,还是不要自苦吧,强学诗终会失败,莫以你爱吟咏就认为你有天才,也该怕学诗不成,到头落得空欢喜,你应该久久衡量你的才华和实力。”

二、提出诗歌韵与义理的配合

“不管写什么题目,或庄严或戏谑,都要情理和音韵永远地互相配合,二者似乎是仇敌却并非不能相容;音韵不过是奴隶,其职责只是服从••••••••在理性的控制下韵不能束缚理性,义理得韵而愈明。”

诗歌本是灵感的果实,其迷人之处正在于有高明的义理。音韵会使得诗歌锦上添花,但它绝非是诗歌的主角。如果我们一味追求音韵的华丽而忽视其他,那么诗歌义理的表现力就必然会被削弱,这便是一种本末倒置的愚蠢行为了。【艺术的诗歌】

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兴起的“永明体”诗,便是一个因过分讲究音韵而影响义理的反面例子。从现存的一些资料中,可以看出当时的人对声律的要求是相当精细繁琐并十分严格的:“宫商之声有五,文字之别累万。以累万之繁,配五声之约,高下低昂,非思力所学,又非止若斯而已。十字之文,颠倒相配,字不过十,巧历不能尽,何况复过于此者乎?•••••••轮扁不能言之••••••”(《南史•陆厥传》载沈约答陆厥书),可见永明体对音律的苛刻要求,必然会给诗坛带来了一些弊病。

诗歌的创作,必须要首先明晰“韵为理服务”这一原则,切不可本末倒置。我认为,在不影响义理的表达的前提下,适当追求音韵的美,可以令诗歌的音韵与义理相辅相衬、熠熠生辉,会令诗歌更加完美;但是若过分追求音韵,“以理就韵”,那么音韵便会化为一副无形的

枷锁,捆绑住义理这一诗歌的灵魂。

三、强调理性高于一切的观点

“首先要爱理性:愿你的一切文章 永远只凭着理性获得价值和光芒。”

布瓦洛的“理性”是指君主专制政治的要求与道德规范,如忠于国王、忠于公民义务、个人服从国家整体利益。以此看来,我不免觉得布瓦洛的所谓“理性”多少有些取悦上流社会的审美趣味的意思,显得有些饱受,我认为这是布瓦洛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难以回避的局限性。

我们的诗歌的确需要布瓦洛的“理性”,但在此之外,那些注重人的内心需求、肯定个人的力量的“感性”也是不可少的。

布瓦洛是一位坚定的崇古主义者,在古典主义者的眼中一切文艺样式都应该“与理性完全结合”,而布瓦洛又特别指出,“戏剧必须与理性完全结合”,“情节的进行、发展要受理性的指挥,绝不要让冗赘场面淹没着主要目的”,“切不可乱开玩笑,损害着常情常理:我们永远也不能和自然寸步相离。”

四、强调“开宗明义”,否定浮夸俗滥

“也有时一个作家肚子里意思太多,不说尽一个对象绝不轻易放过。如遇到一座宫殿,便先写它的面景;然后又写些平台请你去——光临;这里是一个石阶,那里是一个走廊;那里又是一个阳台,栏杆都发着金光。他数着天花板上圆和椭圆的藻井;到处都是雕花呀,到处都是绶带形。我跳过了二十页想看看是否结束,哪知还是在花园,简直是无法逃出。莫学这些作家啊,避免这浮词滥调,累赘的无用细节你应该一概不要。凡是说得过多的都无味而可嫌;••••••谁不知适可而止就永远无法写作。”

中国人称那些表述毫无节制,冗杂乏味的文章“像老太太的裹脚布,又臭又长。”可见文章的表述必须要有节制,不懂得取舍主次只是一味地倾泻语言,这样只会令人生厌。文章尚且如此,那么一向讲究精炼的诗歌就更要避免浮夸俗滥了。

冗杂的叙述会妨碍主体思想的表达,不仅令人厌烦,更叫人不得要领。因此,我认为布瓦洛提倡的“写四个字删三个字”,并非只是完美主义者的强迫症——它是一种耐心斟酌,懂得区分主次,懂得取舍的创作态度,这值得我们所有人去学习。

五、肯定诗歌语言风格的“风雅”,否定俳优打诨

“无聊的俳优打诨蔑视着常情常理,曾一度眩人眼目,以新颖讨人欢喜。从此只见诗里面满是村俗的调笑;从巴纳斯神山里到处是市井嘈杂;大家滥咏狂讴,越来越肆无忌惮•••••••最俗恶的滑稽家居然也有人赞赏;哪怕就是笪素西都找到人来捧场。但是,最后,朝廷上感觉到这股歪风,它憎恶着诗坛上这种荒唐的放纵,辨认出率真自然不同于俳优俗滥•••••••我们要学马罗的那种风雅的戏谑,把滑稽的村俗语丢给新桥卖药人。”

语言风格方面,布瓦洛强调“风雅”(“要雄壮而不骄矜,要风雅而无虚饰”),他把民间语言视作为“鄙俗卑污”、“市井嗷嘈”。布瓦洛的这些观念体现了法国专制政治的文化统一化、规范化的要求,以适应上流社会的审美趣味,我认为这其中有合理的、值得肯定的地方,但也有其局限性和保守性。

我认为,以今天的眼光看来,布瓦洛是的观点完全是“站在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对立面。”

他仅仅看到了高雅文化的尊贵,却完全没有意识到草根的民间俗文化的活力。老百姓才是一个国家的主题,老百姓们乐意接受那些“市井嗷嘈”,说明她们肯定是有其优点的,一味地否定抹杀它们存在的合理性那断然是不正确的作法。

举几个例子:小说在中国古代文化作品里头一直被视作“末流”,它们被认为仅仅是消遣之物,登不上厅堂,但看如今,四大名著四本小说早已得到了人们高度的肯定;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提倡推广白话文,这曾引起很多人的反对,因为从“文言文”到“白话文”转变,似乎是“雅”对“俗”的妥协,但历史最终却证明,这样的妥协是值得且伟大的;十月份,莫言得诺贝尔文学奖,我看了一个他的演讲,莫言说,他在小说创作中常爱加入高密方言,因为他觉得“俗不可耐”的方言显得鲜活、有感染力•••••••

所以,我认为布瓦洛一味排斥市井语言有其局限性,有点矫枉过正的味道。

六、提倡创作诗歌要慢慢推敲,不求迅速

“从从容容写作吧,不管人怎样催逼,万勿以敏捷自豪,求迅速只是傻气:你说笔头很快,一篇诗走笔而成,这不说明你多才,只说明你欠精审•••••••劝你从容地忙着,总不要失去耐心,还要十遍、二十遍修改着你的作品:要不断地润色塔,润色、再润色才对;有时候要增添,却常要割爱删弃。”

布瓦洛的这点主张倒是和中国古代诗人贾岛的做诗准则很契合——那个耳熟能详的“僧敲月下门”的故事。

这一点,布瓦洛自己的阐释非常经典:“一个作品不能表现出修改太过,但是实际上修改越多越好,往往就是由于修改,经过刮垢磨光的工夫,才能使读者感到文章天成、妙手偶得之趣。”

《诗艺》,不愧为古典主义文学的“法典”;布瓦洛,无愧为古典主义文学的“立法者”。

领略诗歌的艺术魅力
艺术的诗歌(三)

领略诗歌的艺术魅力(摘录)

—节选自《小学语文文本解读》 闫 学

∮无言之美:

“我们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为他是最不完美的。”

——朱光潜《无言之美》

在各种体裁的文本之中,诗歌在体现无言之美方面尤为突出。

由于诗歌的语言以凝练著称,与散文、小说等其他文学体裁相比,

诗歌的语言更具张力,因而也更能给读者提供无限的想象空间,

其蕴含的无言之美最具优势。

在小学语文各个版本的教材中,诗歌占据着举重轻重的地位,

编者入选时也经过了反复遴选:有的以题材最胜,有的以手法为

佳;有的意境隽永,有的情思动人;有的应和时令,有的对应人

心……总之,被选入的诗歌均为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上乘之作。因

此,如何帮助学生感受这些作品中的无言之美,就成为摆在老师

面前的重要课题。这不仅涉及鉴赏解读,也涉及具体的教学过程。

以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为例,帮助学生领略经典诗歌的妙

处,是教学这首诗歌的价值与意义。朱自清在《经典常谈》引用

了:阅读经典的用处,就是叫人见识经典一番。让孩子“见识经

典”,其实就是读懂经典。这首诗成为经典的核心要素有:诗人把

西湖比作西施的表现手法。神奇在苏轼把西湖之美比作西施正是

抓住了人们对西施无尽的美好想象,拟作西湖之美,从而使西湖

之美也具备了无限的想象空间,那种美也如西施之美,不可言传、

不可描摹——若要描摹,则不论“淡妆浓抹”,那“总相宜”。这

就是苏轼营造的无言之美比任何意象都高明。

∮核心要素

以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为例,引导学生感悟李白诗歌的特点,

感受李白诗歌的妙处,是教学这首诗歌的重点,也是难点。徐凝

的《庐山瀑布》和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的核心要素就是如何表

现瀑布的雄奇壮丽。通过比较法,将徐凝的《庐山瀑布》引入教

学中,让学生在对比中感受李白笔下的雄奇壮丽。从而领略到李

白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就能很容易地突破李白诗歌的重点和难点。

(比较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本解读方法,大体来讲,有以下

几种情况:

不同作家的同题作品之间可以比较,如老舍的《落花生》与许

地山的《落花生》;

不同作家的同体裁作品之间可以比较,如张秋生的《小鹿的玫

瑰花》与新美南吉的《去年的树》;

【艺术的诗歌】

不同作家的同题材作品之间可以比较,如朱自清的《匆匆》与

林清玄的《和时间赛跑》;

同一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之间可以比较,如安徒生的《丑小鸭》

与《卖火柴的小女孩》;

同一作家不同题材的作品之间可以比较,如冯骥才的《刷子李》

和《花的勇气》;

同一作家不同体裁的作品之间可以比较,如叶圣陶的《荷花》

与《牛郎织女》;

……)

∮经典元素

以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为例,这首诗之所以成为经典,其

中“清晨、浮尘、雨中客栈、柳枝、酒”就是此诗的经典意象“清

晨”出发,是最符合常理的,因此才成为一个跨越时空的经典元

素。“浮尘”代表着旅途的劳顿和遥远。这具象化的“浮尘既是对【艺术的诗歌】

当时实景的写照,也隐含了诗人对好友旅途劳顿的想象与担忧。

“雨中客栈”“客栈”自然象征旅途,“雨”又最契合送别的心境。

“柳枝”契合了好友分别时的不舍。“酒”把酒送行的画面古来有

之,时空转换,角色更替都不能改变这穿越时空的情感。

再以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为例,这首诗歌能够跨

越时空,甚至跨越国界,改变一个原本主修神学的德国人的研究

方向,从而转向汉学研究,其中“黄鹤楼、烟花三月、孤帆、”这

些经典的意象使其成为脍炙人口的必然。而李白与孟浩然又都是

才华横溢、洒脱自由、淡泊名利,他们的离别,没有直白的感伤,

没有表露深情厚谊的直接慨叹,而是充满了含蓄与诗意。“黄鹤楼”

因崔颢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成为天下名楼。

两位诗人在此分别,越发增添了许多诗意。“烟花三月”道出的是

繁复绚丽的季节与画面:柳絮如烟,繁花似锦,大好春光,令人

忘忧。在李白眼里,千帆竞发的长江上只有“孤帆”,是因为在诗

人心中,挚友的位置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此时,李白望着“孤

帆”越去越远,那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江水正是诗人彼时心情

的写照,对挚友的深情,对自由、美好的向往,那潇洒开阔的心

胸,都恰似这滚滚东去的一江春水,可谓千言万语,皆在其中。

这幅画面,天水合一,天人合一,表现了一种巨大的无言之美。

⊙经典在何处?

王安石《泊船瓜洲》一个“绿”字则境界全出。(王国维语:有

境界则自成高格)而那句“明月何时照我还”与“绿”一起,道

出了千百年来游子怀乡而不得回的深长的叹息。

纳兰性德的《长相思》。王国维这样评说纳兰性德的词:“纳兰

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

人之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词人以所见、所

听、所想、所梦来表现真切的情感。就是“以自然之舌言情”了。

白居易的《草》,诗人用简洁、明白如话的诗句道出了世间万物

“岁岁枯荣、生生不息”的进行着自己生命的循环这一永恒的真

理,其丰富的哲学意味令人回味无穷。

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篱笆、小路、绿树、黄碟、菜花”

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幅色彩艳丽、生机勃勃的江南春景画。而“无

处寻”道出了那个追蝴蝶的儿童追而不得的失落和茫然不知所措,

却也给读者留下了无限遐思、令人回味无穷,这就是诗歌的美学

价值。

高鼎的《村居》一个“醉”字就把整个春景写活了。一个“忙”

字道出了多少快乐,多少盼望,多少烂漫的情怀。从“儿童急走

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到“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

鸢”,儿童跨越时空的快乐身影已经是经典的画面,因为儿童和春

天截然不可分离的原因就是他们就是生命活力、希望和快乐的代

言词。

叶绍翁的《夜书所见》清代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评“以

无知儿女之乐,反衬出有心人之苦,最为入妙。”前两句道出萧瑟

的秋风勾起了诗人深深的羁旅思乡之苦,这情景悲凉、孤寂;后

两句儿童在灯光下寻找蟋蟀的情景欢乐、喜悦有加。一悲一喜,

反衬出诗人的孤独、寂寞以及对故乡深深的思念。

孟浩然《春晓》,一句追问“花落知多少”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

意味隽永。

贺知章《回乡偶书》,“笑问客从何处来”本是随意无心的一问,

对诗人却犹如一声惊雷,他蓦然明白,自己离家已经太久。儿童

单纯的含笑一问,引发了诗人无限丰富的人生感喟。 李白《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诗人将自己置身于天地之间、无限的宇宙之中寻觅

精神知音,在孤绝、空寂的背景之下,他与敬亭山相遇了。这种

诗词中所表现出来的“宇宙感”使诗词形成了一种跨越是空的

力量,整个世界为之变得透明,就像孤独的李白终被沉默的敬亭

山理解,而沉默的敬亭山也被孤独的李白接纳。

柳宗元《江雪》所表现的在荒寒清冷的自然环境中所表现出的

强大的精神力量,是这首诗最动人的地方。

关于艺术的诗
艺术的诗歌(四)

篇一:生存艺术
 

作者:街亭魂
 

我不愿讨论猿的生存状况
即使他们流行近亲或者裸婚
当穴居成为一种常态
繁衍或者爱情没有隐私空间
 

用智慧面对生存艺术
我崇尚思想与躯体一并直立
但我不苟同廉价殉情
正如天才海子的卧轨过程
 

谁能划清农村与城市的区别
假若庄稼进不了下垂之胃
尾气垃圾还有裙摆下的污染
足以挑起涉及毁灭的辩论
 

子宫和试管的相似点在哪里
如果着床孕育分娩真的可以拯救
或者麦子和诗人在同一片土地拔节
谁能够促使我们的基因变异
 

纵然叶子与种子存在某种关联
日子还是偏袒一个落叶季节
这世上有乞丐是个事实
谁亲眼目睹过野人
 

平淡些也好
村口的老牛不是驼背了么
我想还是朴真地活着有意义
至少我们懂得了生存
 


篇二:艺术
 

作者:宋混
 

把艺术写成遗书吧!
在我死之前
或许还有人看得见!
即便是
播音员的声音
也述不完我内心的话
请求你
我的读者
不要把我的鸟儿
那文字的翅膀
使他们消失在
地狱的迷烟里。
 


篇三:距离的艺术
 

作者:寒江雪暖
 

欣赏的矩尺有自由的风景
它适合在三月行走
一天又一天
不适合从三月过度到四月
不适合
从一场梦闯进另一场梦
 

有时欲念轻轻就长高了
要把空间胀破
这需一场雨水或
一道流血的伤口来贬低
 

距离的艺术
是无中生有的艺术
之间的意境
正适合星星过路
 

没有谁会隶属谁
白兔放手之后
月亮的诗意再次获救
 


篇四:艺术是什么
 

作者:老猫嘻嘻1
 

艺术是医术
就是我把肾交给你
被你卖了
我在麻醉的酣睡中
有梦或无梦的感觉
而后
口喜口喜啦
 

艺术也是巫术
就是我把头发交给你
被你丢了
我在爱迪生的实验中
摇头晃脑的感觉
而后
口可口可啦
 

艺术是什么呀
就是我把心交给你
被你吃了
你在咀嚼的过程中
美味或恐惧的感觉
而后
口黑口黑啦
 

口合口合
 


篇五:回避是一种艺术
 

作者:雨行
 

回避是一种艺术
也是一种本事 
中国伟人邓小平 
回避了 
姓“社”与姓“资”的中国最敏感的问题 
提出了 
“发展才是硬道理”的伟大理论 
把中国搞富了 
聪明的夫妻们回避了 
“忠”与“不忠实”的 
家庭中的最敏感的问题 
给彼此 
留下了足够的个人空间 
使夫妻感情 
总是幸福的稳定的快乐着 
朋友之间
也因为回避了
一些心知肚明的最敏感问题
坚持诚待与明知的态度和举止
让朋友之情
总是保持了哪份快乐
和和谐和神秘和甜蜜
聪明的领导
总是回避了
下属之间发生矛盾的一些最敏感的问题
坚持
“视而不见”
所以才终能使本单位保持了
一种自然的平衡与活力
 

所以
学会回避是一门艺术
也是一种本事
现实中谁掌握不了它
谁就会迷惑
心累
不会生活和工作
懂得了它
可能你的活法
想法
做法便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回避不是做糊涂虫
是“难得糊涂”
回避是一种高境界
没有高境界的人是不会回避的
回避其实并不容易
真的比面对还难
这就要显示一个人的真本事了
没有真本事的人
还是劝您别这样干
要学会回避没有别的办法
就是苦心领悟人生
领悟到一定时间
自然就得来了
 

生活中也如此
懂得回避
这是人生的艺术
人与人
人与社会
随时都会有可能出现
不协调的时候
学会为别人想一想
退一步天海阔天空
让回避的艺术
展示出人的美德
 


篇六:艺术的洗澡
 

作者:星空夜歌
 

褪去一身的尘染
关闭在一个人的艺术空间
也许只有明锐的镜子才能欣赏
赤裸裸的灵魂
 

一条毛巾配合一盆水的洗礼
清洁的是污垢
冲刷的是堕落
 

也许你不想一身烂醉
自来水是最好的清醒剂
 

也许你不想烦躁缠身
自来水是最好的安慰剂
 

也许你不想苟活屈命

相关热词搜索:关于艺术的诗歌 赞美艺术的诗歌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艺术的诗歌”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艺术的诗歌"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40532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