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赞月亮的诗

赞月亮的诗

2016-05-11 12:24:08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赞月亮的诗(共5篇)与月亮有关的诗句与月亮有关的诗句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赞月亮的诗》,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赞月亮的诗(一)

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中秋》)

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1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12、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3、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

14、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15、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将进洒》

1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17、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18、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19、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0、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2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22、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23、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古诗中的月亮

在众多吟月古诗词中,论知名度,我认为排名第一的,当数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第二名是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季军属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古来咏月诗数量繁多,据说在唐诗中占了五分之一。而写得最多的是赞叹月色的皎洁、美丽。比如: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曹植)。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唐·张若虚)。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白居易)。

“月色更添春色好,芦风似胜竹风幽”(唐·贾至)。

“有时海上看明月,辗出冰轮叠浪间”(唐·徐寅)。

“人吹五更笛,月照万家霜”(明·谢榛)。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宋·晏殊)。

有望月亮而感怀天地之恒久、人生之须臾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唐·王昌龄)。【赞月亮的诗】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 有叹人情世态的: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

有望月而生缱绻情怀的: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欧阳修)。

“明月有情还约我,夜来相见杏花梢”(清·袁枚)。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清·梁章钜)。

望月而思乡、思念亲人友人: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唐·徐凝)。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

“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顷如熔金”(唐·刘禹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月亮绕地球旋转数亿年,古人并不明白这个道理,只知道它白亮亮的分外好看。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

怎么会有月圆、月缺呢?也无法解释,只能是观察现象。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古诗十九首)。三五明月即是十五的月亮。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

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惟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偏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俱怀逸兴状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烟拢寒水月拢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风渔火对愁眠。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古人不识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赞月亮的诗】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低眉吟罢无处写,月光如水照淄衣。

江流婉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梳镜台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和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以无穷,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今人不见古时月 古月依旧照今人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白居易《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静夜思>> 唐 李白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出塞>>王安石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描写月亮的诗
赞月亮的诗(二)

描写月亮的诗 静夜思

《静夜思》是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表达的是思乡之情。这首诗虽然只有区区二十个字,但就流传非常广泛,它几乎是全世界华人耳熟能详的一首名篇。在我国最广为流传的《静夜思》版本是明朝版本,与宋朝版本个别字有出入。

静夜思⑴

床⑵前明月光,疑⑶是地上霜。

举头⑷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

词句注释

⑴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⑵床:今传五种说法。

一指井台。已经有学者撰文考证过。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程实将考证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刊物上,还和好友创作了《诗意图》。

二指井栏。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说明井和床有关系,其关系的发生则是由于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类同。古代井栏专门有一个字来指称,即“韩”字。《说文》释“韩”为“井垣也”,即井墙之意。 三“床”即“窗”的通假字。本诗中的„床‟字,是争论和异议的焦点。我们可以做一下基本推理。本诗的写作背景是在一个明月夜,很可能是月圆前后,作者由看到月光,再看到明月,又引起思乡之情。

既然作者抬头看到了明月,那么作者不可能身处室内,在室内随便一抬头,是看不到月亮的。因此我们断定,„床‟是室外的一件物什,至于具体是什么,很难考证。从意义上讲,„床‟可能与„窗‟通假,而且在窗户前面是可能看到月亮的。但是,参照宋代版本,„举头望山月‟,便可证实作者所言乃是室外的月亮。从时间上讲,宋代版本比明代版本在对作者原意的忠诚度上,更加可靠。

四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诗经·小雅·斯干》有“载寐之牀”,《易·剥牀·王犊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之说,讲得即是卧具。

五马未都等认为,床应解释为胡床。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马扎功能类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类似物,两边腿可合起来。现代人常为古代文献中或诗词中的“胡床”或“床”所误。至迟在唐时,“床”仍然是“胡床”(即马扎,一种坐具)。[6]

⑶疑:好像。

⑷举头:抬头。

作品译文【赞月亮的诗】

1

直译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韵译

皎洁月光洒满床,恰似朦胧一片霜。

仰首只见月一轮,低头教人倍思乡。

古朗月行

《古朗月行》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作者用浪漫主义手法,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神话传说,表现了作者在儿童时期对月亮的幼稚而美好的认识。

作品简介

【赞月亮的诗】

作品名称:古朗月行

创作年代:唐代

作者:李白

作品格式:乐府

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玉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作品注释

呼作:称为。

白玉盘:白玉做的盘子。

疑:怀疑。

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出处:《穆天子传》卷三:“天子宾于西王母,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武帝内传》称王母为“玄都阿母”。

2

仙人垂两足:意思是月亮里有仙人和桂树。当月亮初生的时候,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月亮渐渐圆起来,就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仙人,传说驾月的车夫,叫舒望,又名纤阿。

团团:圆圆的样子。

玉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玉兔老是忙着捣药,究竟是给谁吃呢?言外有批评长生不老药之意。问言,问。言,语助词,无实意。与谁,一作“谁与”

蟾蜍:《五经通义》:“月中有兔与蟾蜍。”蟾蜍,传说月中有三条腿的蟾蜍,因此古诗文常以“蟾蜍”指代月亮。但本诗中蟾蜍则另有所指。

圆影:指月亮。

羿:我国古代神话中射落九个太阳的英雄。《淮南子·本经训》记载:尧时十日并出,草木皆枯。尧命羿仰射十日,中其九。下面的“乌”即日,《五经通义》:“日中有三足乌。”所以日又叫阳乌。

天人:天上人间。

阴精:《史记·天官书》:“月者,天地之阴,金之精也。”阴精也指月。

沦惑:沉沦迷惑。

去去:远去,越去越远。

凄怆:悲愁伤感。

作品译文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称为白玉盘。

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

月中的仙人是垂着双脚吗?月中的桂树为什么长得圆圆的?

玉兔捣成的仙药,到底是给谁吃的呢?

蟾蜍把圆月啃食得残缺不全,皎洁的月儿因此晦暗不明。

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天上人间免却灾难清明安宁。

月亮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没有什么可看的不如远远走开吧。

心怀忧虑啊又何忍一走了之,凄惨悲伤让我肝肠寸断。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乐府诗。“朗月行”,是乐府古题,属《杂曲歌辞》。

李白有《古朗月行》 鲍照有《朗月行》,写佳人对月弦歌。李白采用这个题目,故称《古朗月行》,但没有因袭旧的内容。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神话传说的巧妙加工,以及强烈的抒情,构成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诗中先写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喻,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使人感到非常新颖有趣。“呼”、“疑”这两个动词,传达出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这四句诗,看似信手写来,却是情采俱佳。然后,又写月亮的升起:“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古代神话说,月中有仙人、桂树、白兔。当月亮初升的时候,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而后逐渐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看见一轮圆月,看见月中白兔在捣药。诗人运用这一神话传说,写出了月亮初生时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然而好景不长,月亮渐渐地由圆而蚀:“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蟾蜍,俗称癞蛤蟆;大明,指月亮。传说月蚀就是蟾蜍食月所造

3【赞月亮的诗】

成,月亮被蟾蜍所啮食而残损,变得晦暗不明。“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表现出诗人的感慨和希望。古代善射的后羿,射落了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使天、人都免除了灾难。诗人在这里引出这样的英雄来,既是为现实中缺少这样的英雄而感慨,也是希望能有这样的英雄来扫除天下。然而,现实毕竟是现实,诗人深感失望:“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月亮既然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就没有什么可看的了,不如趁早走开吧。这是无可奈何的办法,心中的忧愤不仅没有解除,反而加深了:“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诗人不忍一走了之,内心矛盾重重,忧心如焚。

这首诗,大概是李白针对当时朝政黑暗而发的。唐玄宗晚年沉湎声色,宠幸杨贵妃,权奸、宦官、边将擅权,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诗中“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似是讽刺这一昏暗局面。沈德潜说,这是“暗指贵妃能惑主听”。(《唐诗别裁》)然而诗人的主旨却不明说,而是通篇作隐语,化现实为幻景,以蟾蜍蚀月影射现实,说得十分深婉曲折。诗中一个又一个新颖奇妙的想象,展现出诗人起伏不平的感情,文辞如行云流水,富有魅力,发人深思,体现出李白诗歌的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风格。[1]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关于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汉族,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李白自称与李唐皇室同宗,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少年时居住在四川,读书学道。二十五岁出川远游,先后居住在安陆、鲁郡。在此期间曾西入长安,求取功名,却失意东归;后来奉诏入京,供奉翰林。不久因受谗言出京,漫游各地。安史之乱起,为了平叛,加入永王李军幕僚;后来永王为唐肃宗所杀,因受牵连而被流放夜郎。遇赦东归,投奔族叔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不久病逝。他因写诗而闻名,为当时的人们所激赏,称赞他的诗可以“泣鬼神”。他以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反映现实,描写山川,抒发壮志,吟咏豪情,因而成为光照古今的伟大诗人。

望月怀远

《望月怀远》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此诗是望月怀思的名篇。开头紧扣题目,首句写“望月”,次句写“怀远”;接着直抒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五、六句承接三、四句,具体描绘了彻夜难眠的情境;结尾两句进一步抒写了对远方亲人的一片深情。全诗情景交融,细腻入微,情真意永,感人至深。

4

望月怀远⑴

唐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⑵。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⑶。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⑷。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⑸。[1-2]

注释译文 作品注释

⑴怀远:怀念远方的亲人。

⑵最前面两句: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使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亲友,此时此刻也该是望着同一轮明月。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⑶情人:多情的人,指作者自己;一说指亲人。遥夜:长夜。怨遥夜:因离别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长。竟夕:终宵,即一整夜。

⑷怜:爱。滋:湿润。怜光满:爱惜满屋的月光。这里的灭烛怜光满,很显然根据上下文,这应该是个月明的时候,应该在农历十五左右。此时月光敞亮,就是在现在今天,熄掉油灯仍然感受得到月光的霞美。当一个人静静的在屋子里面享受月光,就有种“怜”的感觉,这只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受而已,读诗读人,应该理解当时诗人的心理才能读懂诗词。光满自然就是月光照射充盈的样子,“满”描写了一个状态,应该是月光直射到屋内。

⑸最后两句:月华虽好但是不能相赠,不如回入梦乡觅取佳期。陆机《拟明月何皎皎》:“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盈手:双手捧满之意。盈:满(指那种满荡荡的充盈的状态)。

[3-5]

作品译文

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情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都在思念亲人。

【赞月亮的诗】

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

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6]

作品鉴赏

文学鉴赏一

《望月怀远》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而写的。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它和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鲍照的“明月照积雪”,谢朓的“大江流日夜”以及作者自己的“孤鸿海上来”等名句一样,看起来平淡无奇,

5

古典诗歌中的八种经典月亮
赞月亮的诗(三)

古典诗歌中的八种经典月亮

孙绍振

八种经典月亮之一——新月和圆月

中国古典诗歌的月亮是诗的意象,并不是客观的想象,而是主观的某种情感特征与客体的某一特征的猝然遇合,极富中国的民族特色。全世界人民心目的月亮各有特色。飞白先生在《比月亮――诗海游踪之二》说“诗人代表着民族的眼睛,据我的统计,圆月在中国诗中(另外还有日本诗中)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世界其它地区,因此完全可以概括地说‘中国的月亮比外国圆’。这证明我们见到的月亮,不是月亮的物象,天上的月亮同是一个,但是我们见到的月亮是不同语言的格式塔,中国月亮的格式塔是圆月(按因为有团圆的联想),法国和中东月亮的格式塔是新月,法国和中东甚至在民族特色食品上也有体现。你们知道,中国月饼是圆的,而著名的法国‘月饼’croissant,直译是词义就是‘新月’,形状也是新月形的。”(按,这就是所谓的羊角包)。飞白先生还指出,在法国人的想象中,新月意和镰刀联系在一起,意谓着“丰收”“光辉的前景”“善”“吉祥”和“完成”。这一点和中东人的想象有相近之外,不过在阿拉伯人的想象中,新月的颜色是绿的。他们的历法是根据月亮的盈亏来计算的,“新月是人事和朝谨的计时,斋月的开斋和封斋也是看新月。为了迎接新月,专用白银制作祭祀法器。作为牧民,他们的原始图腾是一对公羊角,两解弯成弧形,构成的正是一对新月的形状。”故中东和法国诗歌中,多有歌新月而不是圆月之作。[1]

月亮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一个传统的母题。在对月亮的天体性质有科学认识的时代,月亮和太阳一样很容易触发诗人的想象和意象。太阳,最初,在诗人们心目中,比较自由,不但有赞美的,而且也有咒骂的:“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尚书•汤誓》)。)在那农业社会,太阳对于农作物,是太重要性了,这就决定了歌颂性的意象在太阳上凝聚起来了。扶桑、若木的神话典故,驾苍龙,驰赤羽的意象,最后竟成了至尊所独享,日为君象的性质就固定下来,而诗人与太阳的关系,除了葵藿倾心(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的忠贞以外,竟没有任何想象余地。赞美太阳,就得贬低自己。自己跪下来,君王才显得伟大。但是,月亮却不同,月亮在中国古典诗歌里,比较平民化,比较人性化,和人的悲欢、亲情和爱情,骨肉之间的悲欢离合紧密相连。赞美月亮不但不意味着一定要贬低自己,恰恰相反,往往是展示自我,美化自我。月亮早在《诗经》就是佼好的意象:“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国风•陈风•月出》)以月光临照天宇吸净显示感情的纯净。经过了千百年的审美积淀,在曹操的《短歌行》中,“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是以月的无边透明,美化忧愁的无限的。谢灵运的“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写明月透明与雪色之白融为一体。让朔风劲吹其间,长驱直入,从质上,为这个纯净的宇宙定性为“哀”,从量上,显示整个宇宙的悲凉。到唐代月亮意象的符号意味在思乡的亲情上趋于稳定。这个意象具备了公共性。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之所以不朽,就是因为它表现了乡愁在潜意识中敏感到不触而发。但是李白在月亮的这个意象上的贡献并不限于此,而在于突破了这个意象公共的单一性,展开了想象的多样性。在李白现存诗作中,不算篇中间出的月亮意象,光是以月为题的就达二十余首,从月亮意象衍生出来的群落,其丰富和深邃,大大超过唐宋以来的一切诗人。李白赋于月亮以自己的生命,使月亮焕发出多元的生机,改变了它作为观赏对象的潜在成规,月亮和李白不可羁勒的情感一样运动起来,静态的联想机制被突破了,随着李白的情感变幻万千。当他童稚未开,月亮就是“白玉盘”“瑶台镜”(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当友人远谪边地,月光就化为他的友情对之形影不离地追随(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

西)。月亮可以带上他孤高的气质(万里浮云卷碧山,青天中道流孤月),也可以成为豪情的载体在功成名后时供他赏玩(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嵋月)。金樽对月意味着及时享受生命的欢乐(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对月可比可赋,无月亦可起兴(独漉水中泥,水浊不见月。不见月尚可,水深行人没。)抱琴弄月,可借无弦之琴进入陶渊明的境界。 “明月出天山,沧茫云海间”中的月带着沧凉而悲壮的色调,“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断,总是玉关情”,思妇闺房的幽怨弥漫在万里长空之中,幽怨就变得浩大。月对于李白来说,月不但可以“待”(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而且可以“邀”,视之为自己孤独中的朋友(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不但可以咏歌之,“弄”(弹奏)之,甚至可以“揽”(“欲上青天揽明月”),使之交织着“逸”兴和“壮”思。在他以前,甚至在他以后,没有一个诗人,有这样的才力营造这样统一而又丰富的意象。虽然皎然也曾模仿过,写出“吾将揽明月,照尔生死流”(《杂寓兴》),只是借月光的物理性质,而不见其丰富情志。千年以后,毛泽东“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艺术上亦粗放,不能望其项背。这里选择的月不是被“弄”“邀”“揽”而是可以“问”的。但是这种问并不仅仅限于屈原式的对神话经典的质疑 (白免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而且最深邃的是是对生命苦短的传统母题的反思和突破。

八种经典月亮之二——李白《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在那远距离交通不发达的古代,月亮的意象和亲游子思乡和闺怨的结合为一体,似乎已经成了想像的定势。但是,李白在这首古诗(古风)中,却对月亮的固定母题进行了一次突围。突围的关键,就在题目中的一个“问”字。

为什么会“问”起来呢?

在这首诗题目下面,李白自己提供了一个小注“故人贾淳令予问之”。这个贾淳是什么样的人士,目前还不可考。但是,他居然“令”李白问月.这里有两点值得分析,一是,他与李白的交情不一般;二是,看来,这位贾淳先生,对于当时的诗中,关于月亮的流行写法有看法。一般写写月亮的题目大抵都是描述性的,如春江花月夜,或者闺中月、关山月,最老实的就是一个字:月,或者:咏月,到了拜月,步月,玩月,就是挺大胆的了。在全唐诗中,光是“望月”为题者,就有五十首。可能是这位贾淳先生对这样的单调的姿态有点厌倦了,所以才敢于“令”李白来一首“问月”。李白之所以接受这样的命令,可能也是受这个“问”的姿态所冲击,激发出灵感来。要知道,向一个无生命的天体,一种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发出诗意的问话,是需要才情和气魄的。在唐诗中,同样是传统母题的“雪”,也有对雪,喜雪、望雪、咏雪,玩雪,但是,就是没有问雪。在贾淳那里,“问”就是一种对话的姿态,但是,到了李白这里,则不是一般的问问,而是“把酒问”: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这是李白式的姿态,停杯,是把酒停下来,而不是把杯子放下来,如果是把酒杯放下来,就和题目上的“把酒问月”自相矛盾了。这种姿态和中国文学史上屈原那样的问法是不太相同的:

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出自汤谷,次于蒙氾。自明及晦,所行几里?夜光何德,死则又育?

屈原更多的是,对天体现象的追问:老天怎么安排天宇的秩序,为什么分成十二等分,太阳月亮星星是怎么陈列的,太阳从早到晚,走了多少里,而月亮的夜光,消失了怎么会重新放光。凭着什么德行?这是人类幼稚时代的困惑,系列性的疑问中混淆着神话和现实。屈原的姿态是比较天真的,但是,李白的时代文明已经进化到不难将现实和神话加以区别

的程度。故李白要把酒而问,拿着酒杯子问,姿态是很诗意的,很潇洒的。酒,是令人兴奋的,也是令人迷糊的。酒是兴奋神经的,又是麻醉神经的。酒在诗中的功能就是让神经从实用规范中解脱出来,使想象和情感得以自由释放。故在诗中,尤其是在李白的诗中,”把酒”是一种进入想象境界,尽情浪漫的姿态: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这里提出了一个矛盾,人攀明月不可得,说是的是,十分遥远,而月亮与人相随,说的是十分贴近。这就构成了一种矛盾,似乎是很严肃的。但是,这完全是想象的,并不是现实的,因而是诗意的“无理而妙”。人攀明月,本身就是不现实的。月行却与人相随,关键词是“相随“,也是不是现实的。月亮对人无所谓相随不相随。相随不相随,是人的主观感受,是人的情感的表现,这种情感的特点是什么呢?月亮对人既遥远,又亲近到紧密地追随。这种矛盾的感觉,把读者带进了一个超越现实的境界,天真的、浪漫的境界.接下去,并没有在逻辑上联贯地发展下去,而是一下子,跳跃到月亮本身的美好上去: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这两句换了入声韵脚,同时也是换了想象的角度。上句的关键词是“皎”,是比洁白更多一层纯净的意味。有了这一点,诗人可能觉得不够过瘾,又以“丹阙”来反衬。纯净的月光照在官殿之上。这里的丹,原意是红色,皎洁的月亮照在红色的宫殿之上。丹阙,似乎不一定在色彩上拘泥原意,可直接解作“皇宫”:古代五行说以五色配五方,南方属火,火色丹,故称,南方当日之地,引申为帝王的。如:丹诏(皇帝的诏书);丹跸(帝王的车驾);丹书铁券(皇帝颁给功臣使其世代享受免罪特权的诏书)。丹阙就是帝王的居所。下面一句,则写月之云雾。不是说云雾迷蒙,因为云雾是黑白的,而这里却说是绿烟。绿的联想是从什么地方生发的呢?我想应该是从飞镜来,今天,我们用的镜子是玻璃的,没有绿的感觉,而当时,镜子是青铜的。青铜的锈是绿色的,叫做铜绿。有了绿烟,不是不明亮了吗?但是,这里的铜绿,是被“灭尽”了的,一旦被月光照耀,就是发光了。但是不说发光,而说“清辉”焕发。清与绿有一点联想的自然,还有一点透明的意味,辉,也不像光那样耀眼,有一点轻淡的光华。全联从“飞镜”到“绿烟”到“清辉”构成统一互补的联想肌理。这是一幅静态的图画。接下去再静态,就可能单调,所以李白让月亮动起来: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这个动态的特点是,第一,幅度是很大的,一是从空间上来说,从海上来,到云间没。从时间说,从宵到晓。第二,从活生生的“来”到神秘的“没”?到这里,语气是既可以是疑问,又可以说是感叹。这是本诗许多句子的特点。因为诗人虽然是问月,但是,并不指望有什么回答。只是表达自我对现成现象的质疑和惊讶。倒是下面的句子真格地问起来了:

白免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好像是对神话的发问,也并不在乎有什么回答,只是诗人的感兴。这在他的《朗月行》中也曾经发出过“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白兔捣药,老是捣个没玩,和谁一起享用呢?这好像不过是问着玩玩而已。其实,深意隐约可感。句子中的那个“孤”字。白兔是不是有伴,嫦娥是不是有邻?孤独感,而这正是诗人反复强调的意脉,而这也是他与屈原不同的地方。接下去,跳跃性就更大了。一下子跳到: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这种孤独感,从哪里来的呢?这是这首诗的主题的关键。值得细细分析。

第一,生命在自发的感觉中,并不是太暂短的,而是相当漫长的。然而,一旦和月亮相比照,就不一样了。 “今月曾经照古人”,那就是说,古月和今月,是一个月亮。今人中却没有古人,古人都消失了。生命是之暂短的主题就显现出来了。第二,“今人不见古时月。”本来月亮只有一个,今古之间,月亮的变化可以略而不计,不存在古月和今月的问题。但是,李白作为诗人,却把“古时月”和“今月”作了区分。这是一个想象的对比,有利于情感的抒发,好像真有古月和今月之分似的。有了古今月亮的区别,古人和今人的

区别就很明显了,由于古人已经逝去了,他们感觉中的月亮,已经不可能重现了。把古月今月对立起来,不过是为了强调古人和今人的不同(暗示生命的大限)。第三,虽然古人今人是不同的,但是,他们在看月亮的时候,其命运又是相同的: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古人今人虽是不同的人,然而在像流水一样过去这一点上是一样的。[1]和明月的永恒相比,在生命的暂短这一点上,古人今人毫无例外的。这似乎有点悲观,有点宿命。但全诗给读者留下的印象似乎并不如此,相反倒是相当开怀的。原因在于,李白对生命苦短,看得很达观。最后用这样的话,来作结:

惟愿对酒当歌时,月光常照金樽里。

对酒当歌,其中的当,是门当户对的当,对也就是当,并不是应当的当。这是用了曹操诗歌中的典故。但曹操是直接抒发人生几何的苦闷,!而李白则是,用一幅图画,这幅图画,由两个要素构成,一个是月光,一个是金樽。本来月光是普照大地的,如果那样,就没有意味了。只让月光照在酒樽里,也就是把其它空间的月光全部省略。让月光所代表的永恒和金樽所代表的对暂短生命的欢乐,二者统一为一个意象。暂短的生命由于有了月光,就变得精致了。永恒不永恒的问题被诗人置之脑后,诗人就显得更加潇洒了。

这几句诗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属于千古绝唱一类。除了因为表现出当时士人对生命的觉醒之外,还因为其思绪非常特殊。在自然现象的漫长与生命的暂短,在人世多变与自然相对稳定不变的对比中显示出一种哲理的深刻。在艺术上,之所以能够这种把生命暂短的悲歌转化为欢歌,原因还在于,其月亮的意象的奇特和心灵对话的自由。

李白没有辜负老朋友贾淳命意的期望,这首诗成为神品。对后世许多诗人产生巨大影响。如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辛弃疾《太常引》(一轮秋引转金波)《木兰花慢》(可怜今夜月)。王夫之在《唐诗评选》卷一中说到这首诗“于古今为创调,乃歌行必以此为质,然后得施其体制。” [2] 此话,在今天的读者来看,可能有点隔膜。关键词是“歌行”,说的是,这首诗是歌行体,是李白时代的“古诗”。这种古诗与律诗、绝句不同,不讲究平仄对仗,句法比较自由,句间连贯性比较强,古人、今人,古月,今月,作相互联绵地生发,明明是抒情诗,却似乎在推理,用的不是律诗的对仗,而是流水句式,情绪显得尤为自由、自如。

八种经典月亮之三——李白《月下独酌》

孙绍振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後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这一首以月光和酒为意象的主体。但从根本上与《把酒问月》是不相同的。把酒问月的

姿态已经是够浪漫的了。这一首,仍然有把酒,举着酒杯的姿态,但是,不同在于,没有把月亮当成被问的对象,而是在想象中把它当作有生命的大活人. 可以说是与月共舞以反抗孤独五重奏。

在内涵上,这一首也和上面一首不太相同。从标题上看就很清楚。月下独酌,关键词是

一个“独“字。也就是孤独。前面一首《把酒问月》,还有一个朋友在边上窜缀他问月,而这里的诗意,就从没有朋友的感觉中激发出来一开头,就是: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很孤独,只有自己一个人,没有一个亲人,话说得很直白。属于直接抒情的手法。孤独的

主题,在唐诗中,以独坐、独游,独往、独酌、独泛、独饮、独宿、独愁为题者甚多,孤独比之群居,更受诗人青睐。李白有许多孤独为题的诗,似乎对独酌之美更有体悟。光

是以独酌为题的主诗他就写了七首。这一首是从《月下独酌》四首中选出的。

其实其它几首也是很精彩的:如其三中说:“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在醉意中可以忘却生死、荣辱等等的痛苦。正是因为这样,酒才是超越圣贤、神仙的自由的象征: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这就显示出来孤独之饮,关键在于可以忘却痛苦,;孤独是寂寞的,然而又是高傲的,不为世俗所拘束的,达到自由的精神境界的。当然,所有上述的诗歌,都是一种豁达的人生之悟。但是,这种豁达,是一种直接激情的表白,以痛快淋漓,极端化,不留余地为特点。而我们面前的这一首,则是想象意象群落的描绘: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本来是独酌,没有亲人。本诗的立意就是在要打破孤独,举杯邀月,把月亮当成朋友这是第一层次。对影成三人,这是第二层次。层次的上升,强化了欢乐的氛围,但,同时也增添了孤独的色彩。本来在中国诗文中,“形影相吊”是孤独的表现,李密在《陈情表》中创造了这种经典性的意象.但是,李白却把它变成了形影相邀,造成成了排除反抗孤独的意境.更精彩的是,李白把形影相吊的意象群落,变成形影共舞,把它与自己的生命的特殊体悟结合起来.李白所强调的是,毕竟月亮和影子并不是人。把月亮和影子当成朋友,恰恰是没有朋友的结果。正是因为这样,这里抒发出来的感情,不是一般单线的,而是复合的,一方面是想象中解脱自由,一方面则是现实的孤独压力,其间交织着欢乐和悲凉。这一点到了下面情绪就酝酿着转折了: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毕竟月亮和影子的友情,缺乏人的特点,月既不解饮,也就是不能解愁,影子随身则更是

徒然的,对影成三人,就完全是空的。这不是把想象境界彻底解构了吗?不然: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虽然是月亮和影子是没有生命的,但是不能因此而陷于孤独的痛苦之中。还是赶紧行乐,

享受生命欢乐。只要我进入欢乐的境界,月亮和影子的“徘徊”“零乱”,就有了生命的动态。但是,这种动态并不是生活的真实,多多少少是有点醉时的幻觉的。那是不是值得多虑呢?不!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哪怕是暂时的欢乐,也是应该尽情享受的,一旦真正醉了,没有感觉了,分散了,也不是悲观的理由。为什么呢?这里隐含着诗人在人世孤独的悲凉。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在天上,在银河之上,会有相逢的日子。这当然是一种自我安慰,安慰中有沉重的无奈,

但是,更多的是对孤独的反抗。

这首诗发挥了古风的自由体的,不以传统的比兴取胜,更不属于成为套路的情景交融, 完全是直接抒发,又不是一般的直接独白,而是在想象中层层推进,其想象之奇特,之精致,是其成功之道,但是,其想象之所以奇,又由于其想象逻辑之曲折。首先,其曲折的特点是一再向相反方面转折。第一次反向转折,是举杯邀月,使孤独感减少,进一步转折,则是对影成三人,使孤独感变成了欢聚感。第二次反向转折,月不解饮,影徒随身,则复归孤独。第三次,则是,坚持反抗孤独,“行乐须及春”。这种及时行乐的母题,是古诗十九首早就确立的,不过写得天真直白,而李白的杰出就在于将之美化,美化的关键

赞美月亮的诗句
赞月亮的诗(四)

1、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临江仙>

2、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寓意>

3、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朗月行>

4、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赞美月亮的诗句。——<暮江吟>

5、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山石>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

7、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8、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相见欢>

9、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忆扬州>

10、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月夜>

1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朗西。赞美月亮的诗句。——<闻王昌龄>

1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

13、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苕溪酬梁耿别后>

14、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关山月>

15、露从今夜白,16、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

17、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

18、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西江月>

19、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自河南经乱>

20、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春江花月夜>

21、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

22、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子夜吴歌·秋歌>

2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水调歌头>

24、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漫成一首>

25、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听杯一问之。——<把酒问月>

26、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春题湖上>

27、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马诗共二十三首·其五>

28、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归园田居>

29、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古诗十九首>

30、明月净松林,千峰同一色。——<自菩提步月归广化寺>

3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

32、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塞下曲>

33、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江汉>

34、月色醉远客,山花开欲然。——<寄韦南陵冰>

35、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一百五日夜对月>

36、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

37、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阳关曲>

38、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生查子·元夕>

39、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把酒问月>

40、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西江月>

4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

4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出塞>

43、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秋思赠远>

描写月亮的古诗
赞月亮的诗(五)

1、<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描写月亮的古诗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2、<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3、<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唐·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描写月亮的古诗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4、<挂席江上待月有怀>

唐·李白

待月月未出,望江江自流。
倏忽城西郭,青天悬玉钩。
素华虽可揽,清景不可游。
耿耿金波里,空瞻鳷鹊楼。

5、<望月有怀>

唐·李白

清泉映疏松,不知几千古。
寒月摇清波,流光入窗户。
对此空长吟,思君意何深。
无因见安道,兴尽愁人心。

6、<雨后望月>

唐·李白

四郊阴霭散,开户半蟾生。
万里舒霜合,一条江练横。
出时山眼白,高后海心明。
为惜如团扇,长吟到五更。

7、<>

唐·杜甫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入河蟾不没,捣药兔长生。
只益丹心苦,能添白发明。
干戈知满地,休照国西营。

8、<初月>

唐·杜甫

光细弦岂上,影斜轮未安。
微升古塞外,已隐暮云端。
河汉不改色,关山空自寒。
庭前有白露,暗满菊花团。

9、<江月>

唐·杜甫

江月光于水,高楼思杀人。
天边长作客,老去一沾巾。
玉露团清影,银河没半轮。
谁家挑锦字,灭烛翠眉颦。

10、<月圆>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11、<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唐·杜甫

(一)

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二)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
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
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
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12、<十六夜玩月>

唐·杜甫

旧挹金波爽,皆传玉露秋。
关山随地阔,河汉近人流。
谷口樵归唱,孤城笛起愁。
巴童浑不寝,半夜有行舟。

13、<十七夜对月>

唐·杜甫

秋月仍圆夜,江村独老身。
卷帘还照客,倚杖更随人。
光射潜虬动,明翻宿鸟频。
茅斋依橘柚,清切露华新。

14、<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5、<秋夕望月>

唐·张九龄

清迥江城月,流光万里同。
所思如梦里,相望在庭中。
皎洁青苔露,萧条黄叶风。
含情不得语,频使桂华空。

16、<海上生明月>

朱华

皎皎秋中月,团圆海上生。
影开金镜满,轮抱玉壶清。
渐出三山岊,将凌一汉横。
素娥尝药去,乌鹊绕枝惊。
照水光偏白,浮云色最明。
此时尧砌下,蓂荚自将荣。

17、<杂曲歌辞·竹枝>

唐·李涉

石壁千重树万重,白云斜掩碧芙蓉。
昭君溪上年年月,独自婵娟色最浓。

18、<中秋月二首>

唐·李峤

(一)

盈缺青冥外,东风万古吹。
何人种丹桂,不长出轮枝。

(二)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19、<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秋月>

唐·骆宾王

云披玉绳净,月满镜轮圆。
裛露珠晖冷,凌霜桂影寒。
漏彩含疏薄,浮光漾急澜。
西园徒自赏,南飞终未安。

20、<八月十五日夜同诸客玩月>

唐·白居易

月好共传唯此夜,境闲皆道是东都。
嵩山表里千重雪,洛水高低两颗珠。
清景难逢宜爱惜,白头相劝强欢娱。
诚知亦有来年会,保得晴明强健无。

21、<秋霁丰德寺与玄贞师咏月>

唐彦谦

露冷风轻霁魄圆,高楼更在碧山巅。
四溟水合疑无地,八月槎通好上天。
黯黯星辰环紫极,喧喧朝市匝青烟。
夜深独与岩僧语,群动消声举世眠。

22、<咏月>

唐·李建枢

昨夜圆非今夜圆,却疑圆处减婵娟。
一年十二度圆缺,能得几多时少年。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赞月亮的诗》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关于月亮的诗 描写月亮的诗
  • 1、美丽的月亮诗(2016-04-22)
  • 2、月亮诗大全(2016-11-07)
  •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赞月亮的诗”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赞月亮的诗"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40650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