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写人的现代诗歌

写人的现代诗歌

2016-05-18 14:48:40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写人的现代诗歌(共5篇)现代诗歌打印稿新诗新气象———品读沈老之《月夜》与《三弦》我是湖州人,沈尹默先生也是湖州人,初次了解沈老是在高中阶段,仔细品读了沈老流传下来的不多的诗篇,今天终有机会可以一写为快。沈尹默先生是我国杰出的学者、诗人、书法家。早年二度游学日本的沈老,归国后先后执与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同办《新青年...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写人的现代诗歌》,供大家学习参考。

《现代诗歌打印稿》
写人的现代诗歌 第一篇

新诗新气象

———品读沈老之《月夜》与《三弦》

我是湖州人,沈尹默先生也是湖州人,初次了解沈老是在高中阶段,仔细品读了沈老流传下来的不多的诗篇,今天终有机会可以一写为快。

沈尹默先生是我国杰出的学者、诗人、书法家。早年二度游学日本的沈老,归国后先后执与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同办《新青年》,为新文化运动的得力战士。25年,在“女师大风潮”中,沈老与鲁迅、钱玄同等人联名发表宣言,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后由蔡元培、李石曾推荐,出任河北教育厅厅长,北平大学校长等职。32年,因不满政府遏制学生运动、开除学生,毅然辞职,南下上海,任中法文化交换出版委员会主任。抗战开始,应监察院院长于右任之邀,去重庆任监察院委员,曾弹劾孔祥熙未遂,不满政府之腐败,胜利后即辞职,卜居上海,以鬻字为生,自甘清贫,足见沈先生高风亮节。

沈尹默最早的3首新诗是《鸽子》、《人力车夫》和《月夜》。《鸽子》描写三种鸽子的不同命运,反映人间的不平和悲剧。《人力车夫》第一次将笔触伸向劳苦大众,寄托了诗人深深的同情。《月夜》被誉为“第一首散文诗,而具备新诗美德。诗篇共4行:

《月夜》

霜风呼呼地吹着,

月光明明地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却没有靠着。

诗中描绘的环境是萧森的,人物是孤独的,“我”的独立不倚的形象表现出“五四”前夕一代青年追求个性解放、人格独立的时代精神。

从一定程度讲,正是因了《月夜》这首诗的存在,中国首次面世的这一小批现代诗歌作品才可以说真正地显示出现代性。

新诗之“新”首先在于其精神和灵魂的新,这就是思想的现代性。到任何时候,从“五四”的大背景看来,中国人的思想的现代性的获得仍得从接受“科学”与“民主”理念说起,视之为真正的开端。“科学”的精神,意味着人类整体与自然的分离,从自然的混沌中觉醒,用客观的眼光打量自然;“民主”的精神,则意味着人的个体的觉醒,思想解放、个性独立遂成为一时代的普遍追求。概而言之,中国人有了主体意识。主体性的获得,自然也就成为中国文学之现代性的核心内涵。那么在文学上,主体性诞生的一个最为鲜明的标志便是这首《月夜》中“我”的出现。

中国的传统诗歌中,是没有“我”的(除了屈原)。无论是个体的,还是群体的“我”都被消解在“自然”中,这是中国哲学(“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在文学/诗歌中的体现。我们去读一读王维的诗,便不难明白:“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诗中,人是有的,但都不是主体的人,他们和自然之间没有区别,只能认做“自然”的一个自然性组成部分。再

比如,“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也是如此。只有在新诗中,“我”才大量地出现,并与客体形成对立或并列关系,只要一翻开各种各样的新诗集,我们便不难看到“我”在到处张扬着自己。正像《月夜》中的“我”,不再是臣服于任何权威或统治者(“顶高的树”)的无人格的奴隶或奴才,也不是消融于“自然”之中的一个没有独立存在意识的组成部分,而是敢于和任何外在客体比肩而立的存在主体。由于这种主客体的分离与对立,诗歌便呈现出与古典诗歌完全不同的新意境,即以戏剧性的矛盾及其统一为主要标志的现代意境。

于是,作为最早发表的白话诗之一的《月夜》便不仅是新诗诞生的一个标志,也是真正的新文学诞生的标志。

这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记忆,因为它在形式上有其特殊的地方。首先,其四个句子的结构方式颇类于从前流行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三句半”,虽然最后的“半”句比一般的“三句半”的“半”(一般是只有二字或三字)长了一些,但由于该诗第三句特别长,第四句就显得短了。用半个句子收尾,产生了一种特殊的节奏感,听起来有某种自然流露的幽默。纯粹由声音是否会产生幽默感,这是一个未见研究过的课题。另外,这种句“半”的形式在中国的词中应用较多,不少词在一阙的最后喜欢用三字或四字的半句,如《满江红》。那么《月夜》是否有传统的词的影响,是一个可注意的问题。其次,这首诗的“韵”非常特殊。四句诗的最后一字都是“着”,但读起来并不显得重复、拖沓,原因何在?这主要是因为“着”在此作为词的后缀出现,是虚化的。诗的真正的“韵”着落在倒数第二字,即第二句的“照”和第四句的“靠”,所以读起来音调和谐。读者还要注意的是,这两句不仅用了尾韵,也用了头韵,即第二句开头的“月”和第四句的“却”,使音乐效果更加增强。中国诗多用尾韵,用头韵的不多,西方诗则用头韵较多。由此可见新诗在形式上的自由,其实也包括了对各种格律的自由运用与改造,可说是对“自由”的另一层意思的理解。新诗并不完全排斥格律,也不固守格律。

这首诗虽然有和谐的节奏和韵律,“呼呼”、“明明”两个叠音词以及每句末尾的“吹着”、“照着”、“立着”、“靠着”都造成了一种抒情的感叹语气,但总的说来,其主旨不在抒情,而在于其思想,主要着落在后面两句。淡化抒情,追求智性,正是现代诗歌的又一重要特点,我们不可不注意。

从1918年至1920年初,沈尹默又继续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新诗15首。其中,《宰羊》、《大雪》等篇描写劳苦大众的不幸,《秋》、《落叶》等篇写景抒情,托物言志,《生机》以初春的明丽景象,表现诗人“对于未来光明的确信”。《三弦》一诗的成就尤为人们激赏。因此《三弦》更被看成沈尹默的代表作,这首散文诗不长,总共140字左右,分三个自然段,但写景写人寓情寓意十分高妙,诗意朦胧,意象独特,有着十分和谐的美感效果。诗人将含蓄蕴藉的传统美学原则与西方象征暗示手法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似暗实明的意境,暗示着某种人生或情绪在里面,读之意味深长,耐人咀嚼。

《三 弦》

中午时候,

火一样的太阳,没法去遮拦,

让他直晒着长街上。

静悄悄少人行路,

只有悠悠风来,吹动路旁杨树。

谁家破大门里,

半兜子绿茸茸细草,

都浮若闪闪的金光。

旁边有一段低低土墙,

挡住了个弹三弦的人,

却不能隔断那三弦鼓荡的声浪。

门外坐着一个穿破衣裳的老年人,

双手抱着头,他不声不响。

在赤日炎炎的寂静的长街上,在一个破落家庭的绿草茵茵的院子里,在一段低低的土墙下,墙里墙外呈现出两个世界:墙内,有个弹三弦的人,不见其人,只听到他弹三弦鼓荡的声浪不断传了出来;墙外,有个穿破衣裳的老人抱着头不声不响,有人身影却无声音。这是两个什么样的世界呢?它们相隔得那么近,仅一段低低的土墙。一个有声,一个无声;一个弹着三弦,一个抱头蹲着;一个是有家可居者,尽管是破落的,但可以免遭太阳荼毒之苦,一个是无家可归者,任凭烈日酷晒。墙内的弹三弦者,是失意的房主人在借三弦来消愁遣闷呢?还是请了个算命先生在给自己预卜未来的命运?墙外的穿破衣裳的老人是个落魄者呢还是个行乞者?前者是暗示一个古老时代衰落吗?是预卜未来前途吗?后者是暗示一个阶级的社会遭遇吗?是展示现在的生存状况吗?这些都可以随读者自己去自由联想。诗人很注重画面与氛围的渲染,但写意并不写得太露太直,而是将意寓于情境,让读者自己去填充阅读空间,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从而获得一种阅读创造的喜悦。对墙内墙外可能会有许多解释,但是,如果我们准确联系诗人创作时的时代背景社会现实,对墙内墙外的审视就不会有太多歧义了。画外有意,弦外有音,这就是诗的魅力。

诗人十分注重意境的营造,留下许多空白,意趣含蓄,同时,诗人也十分讲究语言音韵,双声叠韵,抑扬顿挫,不仅使全诗笼罩在朦胧的诗意美里,也有着天籁般的音韵美,能给人无限的听觉美感。

诗篇音节抑扬顿挫,悦耳动听,三弦那隔不断的声浪,传达出古老民族的觉醒。胡适认为“从见解意境上和音节上看来,都可算是新诗中一首最完全的诗”。

沈尹默的新诗作品立意新鲜,情感朴实,意境优美,含蓄蕴藉,吸收了传统诗歌的韵味而出以新意,在早期新诗创作中有重大影响。沈尹默的旧体诗创作历时数十年,功力颇深,所作近300首,正可谓“新诗新气象”。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简明教案(诗歌部分)》
写人的现代诗歌 第二篇

第一单元《生命的律动》——走进诗的世界

教学目标:

1、 理解现代诗歌的基本特征

2、 体会中国现代诗歌的生命律动

3、 体会诗歌抒情主人公的人格魅力

4、 理解中国现代诗歌的思维方式

教学方式:

1、 自读品味法

2、 导读提升法

3、 讨论交流法

4、 读写结合法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安排:

1、 阅读讲解讨论《走进诗的世界》

2、 诵读本单元所有课文

教学过程安排:

一、中国现代诗歌的基本特征

(一) 外部特征

1、 分行。

2、 音乐性。

(二) 内在特征

1、 精美的语言

2、 隽永的滋味

3、 纯粹的情感

4、 深刻的哲理

5、 异常的美感

二、生命的律动——现代诗歌魅力探密

(一) 反复诵读本单元各首诗歌

这些诗歌的创作年代比较久远,但至今都还有其独特的魅力,独特的价值。要求静心诵读,进入诗歌的世界,体会诗歌的意韵,读出滋味。

要求先不看导读分析文字。

(二)品读现代诗歌的方法

诵读——直觉,混沌(写什么——怎么写——写得怎么样)

初解——表层意义、字面意义

深入——知人论世、技法应用与目的

咀嚼——深层寄寓(滋味、情感、哲理、美感)

(三)结合导读分析文字,从语言(技法)、滋味、情感、哲理、美感等角度中,选择一两个方面进行思考和交流。

1、要求:

⑴自主式的思考(即要求读出自己的感觉,品出自己的滋味,作出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⑵开放式的交流(即与同学、老师进行多向的交流探讨,)

⑶有条理的表达

2、课文解读

⑴《天狗》

总体评价:这是中国最早的白话诗歌之一,顺应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激情。

最突出的特点:高度张扬的自我意识、激荡不已的激情(狂飙突进)

主要技法:化用民间传说、极度夸张

知人论世:由于处在白话文刚刚兴起的时期,又恰逢“新文化运动”,语言总体显得粗糙,也比较直露,滋味不够隽永,美感无从谈起。

⑵《井》

总体评价:是一首比较成熟的现代诗。

最突出的特点:形象鲜明,涵义隽永,美感异常。

主要技法:象征、托物言志、对比衬托

写作年代:二十世纪四十年代。1944年,抗战胜利前一年。

表层意义:描写“井”的形象——静默、清澈、简单、虔诚、寂寞

描写“井”的环境——草叶、小小的天空和浮云(和谐)

花叶的腐烂、垃圾(不和谐)

描写“井”的对象——“你们”饥渴、汲取、扰乱、遗弃

深层意义:写井即写人,写“我”。

“我”是一个旁观者,独立于尘世,为他人(你们)的需要付出自己的帮助。

“我”遭受不公正的命运,对命运既不逃避,也不反抗,但内心却是孤独、渴望、无奈。虽然内心的丰富与遭遇的凄凉形成了难以接受的现实,但却用静默、孤独,用对外界的决不逃避、也不兴奋来保持自我的丰满,保持自我的独立。

咀嚼感悟:人生肯定会有各种遭遇,甚至是命运多舛。我们应对世间不幸遭遇,可以有两种选择,一是改变自我,随波逐流;一是坚持自我,保持个性。世间最可悲的到底是英雄无用武之地,还是丧失自我顺从大流?面对不幸,有没有勇气去坚持自我,耐住寂寞?因为,保持自我,保持个性,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需要有肯定自我价值的智慧,需要有丰富的内心世界,才能抗拒一切世俗的嘲讽乃至遗弃。

知人论世:抗战时期,1939年,作者到西南联大外语系就读,后担任“美国志愿军大队”(即陈纳德将军的“飞虎队”)翻译一年,后又到印度比哈尔邦的“蓝伽训练中心”任少校翻译官两年多。1945年西南联大毕业。

因此,这里的“井”象征着一种坚韧、高洁的品格,是某种民族精神的象征,有其鼓舞人心的作用:同仇敌忾、众志成城,顽强地应对民族的苦难。

难句理解:“你们只能扰乱我的表面/我的生命来自黑暗的地层/那里我才与无边的宇宙相联”

点明了“井”的生命内涵的源泉。“黑暗的地层”既指明了保持高洁的“井”所面对的险峻,又隐含了其生命内涵的强大支撑——生存在底层的民众。“无边的宇宙”带有某种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内蕴,它实际上展示了“井”所向往的开阔的胸襟、高远的抱负。

总体评价:这是一首抒写青春的比较成熟的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诗歌。【写人的现代诗歌】

最突出的特点:赋予意向以最异常的感觉,隐晦地表达青春的热情与困惑,焦虑与迷惘。

主要技法: 拟人、拟物、象征、意象的变形,句式的变形。

写作年代:1942。1940年从西南联大毕业,留校任教两年,后到缅甸抗日战场担任翻译一年。

表层意义:春天,充满生命力,万物蓬勃滋长,生命的欲望赤裸展现,无比美丽。

深层意义:春带来生机,带来欢乐,也带来烦恼,甚至痛苦。这正是青春的象征。青春无比美丽,充满生命的张力,生命的欲望被点燃,却又遭受压抑,因而更加强化了对禁锢和压抑的突破与反抗的渴望。

咀嚼感悟:青春是永恒的美丽季节,青春的理想,爱情的渴望,成为永远的谜,蛊惑者年轻人的心。但这种渴望,却不可以无限地张扬,无限地膨胀。等待也许是一个被动的行为,却绝不是懦弱;不加节制地任其燃烧,青春之火将烧毁的,也许就是青春本身。

知人论世:作者写此诗时24岁。此时,正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作者即将赴缅甸抗日战场参加工作。战争,不仅是爱情被沉重的战争压抑,民族、生命、道德,都在遭受侵略者铁蹄的蹂躏。这个时期的青春的诗歌,也当然就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充满了禁锢感、矛盾感,充满了反抗感,以及对结束战争、迎接新生活的等待和渴望。 难句理解:“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以火焰表现绿色之盛、之逼人,以摇曳突出绿色之动感。整句突出地表现了春天的蓬勃生机,也暗示青春的蓬勃气息。

“反抗着土地,花朵伸出来”——倒装的句式。突出花朵的无穷生命力。

【写人的现代诗歌】

“蓝天下,为永远的谜蛊惑着的/是我们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鸟的歌/你们被点燃,卷曲又卷曲,缺无处归依”——“永远的谜”,那是生命的谜,是青春的谜,“泥土做成的鸟的歌”,既轻盈,又

浑沉,这奇妙的组合,使轻盈不至于轻飘轻率,使厚重不至于板滞沉重。

⑷《无题》

总体评价:这是一首形式新颖的经典的现代诗歌。

最突出的特点:理想崇高,意象鲜明,形式特异,形象鲜明,语言简洁。

主要技法:设问、想象。

写作年代:1948年,解放战争时期。

表层意义:仆倒于雪地,化为万物的营养,迎来美丽的春天。

深层意义:直面苦难,毫不畏惧,相信为正义的事业、崇高的理想的牺牲的价值。

咀嚼感悟:是什么让人大义凛然,前仆后继?是理想,是为一个高远的理想所激励的时候,人才会认识到死的意义,进而更理解和追求生的意义。

知人论世:作者曾经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1948年初被迫去香港。

结构理解:结构完整,前后呼应。

形式特色:最后五行特别有意思。四个词语独立成行,强调了牺牲之后迎来的美好的未来图景;结尾句既照应开头,又余味隽永。

川江号子

总体评价:这是一首气势雄浑、情感悲壮的现代抒情诗。

最突出的特点:情感浓烈、炽热。

主要技法:直接描写与侧面烘托,复沓与对仗。

写作年代:1958。大跃进。【写人的现代诗歌】

表层意义:描写川江号子,川江船工。表现号子和船工给人带来的心灵的震动。

深层意义:主要从最后六行表现。一方面写船工,另一方面也表现自己的思考。这是理想与现实错位交织的一种深沉而悲凉的感慨。

知人论世:1938年进入延安鲁迅文学院文学系学习,1958年被划为“右派”。

咀嚼感悟:两点可以思考:船工的号子和呐喊,是为了让人倾听吗?我们为理想而奋斗,是为了什么?如果遭遇了挫折,蒙受了冤屈,我们将要如何面对?

妙处点拨:本诗撼人心魄的力量来源,一是从视觉、听觉两个方面的描写所带来的心灵冲击,那是力量与血泪

第二单元《挚情的呼唤》——诗的发现

教学目标:

1、现代诗歌的独特魅力与诗人发现美的外部条件

2、理解诗歌内涵,领会真挚情感,体会诗歌以情动人的特点。

3、领会诗歌“诗缘情而绮靡”的意义,学习诗歌的抒情艺术。

4、体会诗歌语言特点,训练语感,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

教学方法:

1、自读品味法

2、导读提升法

3、讨论交流法

4、读写结合法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 阅读讲解讨论《诗的发现》

2、 诵读本单元所有课文,感受诗歌情感。

【写人的现代诗歌】

教学过程:

一、挚情的呼唤——感悟诗歌情感

1、朗读诗歌,初步感知

2、说说你所感受到的诗歌表达的情感(体会写什么)

(1)《贺新郎》(毛泽东)表达对妻子的依依柔情,更表现了献身革命的激情。二者水乳交融,互为映衬。

(2)《也许》(闻一多)表达对早夭的女儿的刻骨的爱,以及失去女儿的无限的痛苦。

(3)《一个小农家的暮》(刘半农)表达思乡之情,对农村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4)《秋歌》(瘂弦)表达一种向往,一种追求。诗行透露出的情感,至诚至柔。

(5)《妈妈》(江非)表达了对妈妈的歌颂和热爱。

二、柔软的心——体会情感表达的方法(探究怎么写)【写人的现代诗歌】

贺新郎

1、化用古诗典故和诗意

2、对比与衬托(异常)

把儿女私情与革命激情相对比,又相映衬,突出了青年革命者的追求理想的高大形象,又表现了真实的儿女情长。

3、以景衬情

凄清的秋天初晨之景,衬托别情离绪之沉重;此沉重又反衬出青年革命者离家投身革命、实现伟大抱负的可敬可佩。

4、 细节描写

“眼角”两句,写离愁别绪,是常理;“住”字又突出了异常,表现对方(妻子杨开慧)的深明大义。

也许

以痴想表达对早夭的女儿的爱意柔情,其中隐含的悲怆与无奈,比捶胸顿足更令人不忍卒读,更加的撕心裂肺! 对比。想象。至柔至痴。不谐中的和谐。

一个小农家的暮

1、细节描写。选取最有代表性的日常细节画面,体现农村平民生活的和谐与宁静。

2、口语化的语言。质朴无华滋味隽永。

3、声想结合,动静结合。

4、结尾异常。引民歌入诗,与前面的和谐宁静情调迥异,表现了对民生的关怀。

秋歌

1、化用古意。前三节,意象的选择别有诗意,有古典的美。为后两节的抒情营造了古朴典雅的诗歌意境。

2、朦胧含蓄。文中的主体意象是“暖暖”。我们可以感受到“我”对暖暖的深情与依恋,欣喜与呵护,但却对“暖暖”是谁颇费猜度。

妈妈

1、对比写法。城市化与农村生活的对比。撼人心魄的是最后五行。前面都为这五行铺垫,它不止是反衬农村生活的艰苦,更是反衬生活在农村的妈妈的伟大,突出“我”对妈妈的赞美和思念。

2、欲扬先抑。对现代城市化的生活,妈妈也许都没见过,都不懂。但妈妈又勤劳,有爱,那一切其实都显得并不重要。

3、细节叙写。白描,毫无渲染,却令人感动。

第二课时

重点:探究与表达

一、阅读《诗的发现》一文,想一想,为什么那些经典的篇章能够魅力永在。

1、博大的爱心。

2、纯真的童心。

3、独特的观察。

4、特异的思维。

二、探究与表达

㈠印度大诗人泰戈尔写道:美呀,在爱中找你自己吧。闻一多又说:诗人主要的天赋是“爱”。但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细读本单元各首诗歌,谈谈他们是用什么、怎么样表达对独特对象的爱。

㈡对比阅读《妈妈》与《生日》,从写作角度的选择方面,谈谈你的看法。

㈢诗歌虽然简短,但却有许多诗句写得可感可触、可视可听,它们化无形为有形,化平淡为神奇。从第一、二单元中任选一个例子,说一说它们是怎么样达到这样的表达效果的。

㈣为你的亲人写一首诗歌。

三、鉴赏表达

从一、二单元中任选一首自己最有感觉的诗歌,结合两个单元的学习所得,写一篇鉴赏文字。600字以上。

要求,结合具体的诗句,从两个以上角度来写。

第三单元《爱的心语》——诗的意象

教学目标:

1、了解爱情诗的思想内容,领会真挚美好的情感

2、学习诗歌通过意象表达丰富情感的方式

3、探究诗歌意象,培养诗歌解读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写人的现代诗歌】

教学方法:

1、自读品味法

2、导读提升法

3、讨论交流法

4、读写结合法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安排:了解掌握有关知识

1、什么是意象?

意象是诗歌中灌注了诗人思想感情的(主观化了的)客观物象,如:景、物、人等。

2、意象的种类

⑴直接意象

①单纯意象:独个,直接指向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②集合意象:意象群,共同直接指向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⑵间接意象

①比喻意象:诗人抓住与所表达情感、所抒写人或物具有某种相似点的物象,化抽象为具象,间接地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一般是个别组合为群体,成为一首诗歌;或单独成为诗歌的一个部分。

一般来说,隐去了本体的暗喻,为诗人所青睐。

②象征意象:代表某一实体事物或某种精神内容的意象。其特点,或者是具有传统的象征意义,或者是做作临时赋予的象征意义。但一般是整体的,或者通篇围绕的。

一般来说,使人往往隐去象征的本体,仅保留象征体,从而使诗歌更加的耐人寻味。

⑶意象的破解

诗人营造诗歌,一般比较含蓄,有时还会尽力地把自己的真实感情、意念隐藏起来。而隐藏的主要办法就是采用比喻意象和象征意象。我们是否读懂一首诗歌,就要看是否找到了诗歌意象(显性的)所隐藏的本体。这个阅读的过程,可以看作是对诗歌密码的破解。一旦突破了作者有意设置的障眼法,读者会获得阅读的审美快感。 我们阅读诗歌,鉴赏诗歌的艺术品位,往往就要从意象入手,由表及里,深入诗歌的内核,这样才能更好地、更深刻地把握诗歌。

3、意象的选择

⑴选取最能表现诗人主观情思的意象

⑵选取内蕴丰富的意象

⑶选取新鲜的意象

4、“意象突破法”的基本方法

第一步:抓住诗歌的主要意象,体会主要意象的表层意义和深刻内涵。

第二步:抓住配合意象(次意象)或意象群,体会其辅助意味。

第三步:扯出诗歌意脉,注意细节,把主意象放到意象群和诗歌整体意脉中去品味。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反复诵读,品味意象,鉴赏妙处,破解奥妙

诵读本单元各首诗歌,体会诗歌所采用的意象的妙处。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综合测试(二)》
写人的现代诗歌 第三篇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综合测试(二)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题画诗,是紧紧围绕着某幅特定的绘画作品而创作的诗。它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家的独创,在繁花锦簇的诗歌园地中独放异彩,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中国古代无数天才的文学艺术家们,将诗以高超的书法题写在画幅上,再加之以精工的印章,与绘画形成完美的艺术形象,给人以丰富的美感享受,是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所没有的。

由于绘画题材丰富多彩,多种多样,题画诗的内容也极为广博纷繁,或咏写花草树木,或咏写山水田园,或咏写鸟兽虫鱼,或咏写人事季候,或咏写纸笔楼阁,等等,但就其思想倾向而言,大约可以分为三类:

一类是生动形象地再现画面的形象,深刻地开掘出画面的底层意蕴,描写出画面应该具有而又画不出的诗意,即所谓“画之不足,题以发之”。这样的题画诗,不仅是“画中之画”,而且更具有“画外之意”了。如宋代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首诗不仅生动地再现了画面上的景象,而且还写出了画外意,丰富了原画的意境。

一、三两句描写画面的实景,但第二句说春天江水之暖是鸭子最先知道的,第四句说正当蒌蒿芦芽生长之时,美味的河豚鱼在长江中逆流而上了,这是画面上没有的,也是任何高明画师画不出来的,但苏轼却凭借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写出来了,使整个画面充满了春意和生趣,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真可谓是“画之不足,题以发之”的妙诗。

二类是借观看绘画赞美高洁的品格,抒写人生的感悟,表达艺术体验和对文学艺术的真知灼见。如果说上一类诗基本上属于题中应有

之意,这一类诗则是借题发议,借题发挥。如元代王冕《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后二句借墨梅抒情。这既是咏梅、赞梅,更是诗人高尚人格和美好情操的真实写照。这发自心灵深处的声音,感染着、启迪着每一个读者。

三类是借题画怀古伤今,讽刺黑暗腐朽的封建统治,抨击硗薄的世风,抒发对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深忧。如果说第二类作品的借题发挥,尚属于作者自身范围的话,此类则又扩大到社会现实,具有更深广的思想内容。如黄庭坚《题竹石牧牛》:“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这首诗的牛砺角牛斗是有深刻寓意的。北宋后期,党争激烈,两派互相倾轧,而黄庭坚则主张削除党争,两派共理国政。对于党争,他感到痛心和不安,便借着这幅画抒写出来。诗中的牛砺角和牛争斗,即是象征统治阶级的党争,寓意是颇深刻的。

(选自高霞《中国古代题画诗简论》,有删改)

1.下列对于“题画诗”这一概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题画诗是紧紧围绕着某幅特定的绘画作品而创作的诗,是中外诗歌史上非常独特的诗歌创作形式。

B.题画诗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家的独创,在繁花锦簇的诗歌园地中独放异彩,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C.题画诗是指诗人根据一幅画写一首诗,再加之以印章,与绘画相得益彰,给人以丰富的美感享受。

D.题画诗的内容丰富,咏写的对象有以下种类:花草树木、山水田园、鸟兽虫鱼、人事季候、纸笔楼阁。

【答案】 B(A项“中外诗歌史上”错,文章第一段说“是世界

上其他国家和民族所没有的”;C项题画诗不是“根据一幅画写一首诗”,而是题在画上的诗;D项题画诗咏写的对象非常丰富,除了列举的种类外,还有其它种类,注意第一段中的“等等”。)

2.下列对《惠崇春江晚景》这首题画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生动形象地再现画面的形象,深刻地开掘出画面的底层意蕴,描写出画面应该具有而又画不出的诗意。

B.这首诗,不仅是“画中之画”,而且更具有“画外之意”,达到了“画之不足,题以发之”的效果。

C.诗的一、三两句描写了生活的实景,生动传神,栩栩如生,整个画面充满了春意和生趣,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D.诗的二、四句是苏轼的联想和想象,极富创造力,这是画面上没有的,也是任何高明画师画不出来的。

【答案】 C(“生活中的实景”错,应该是画面实景。)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借观看绘画赞美高洁的品格,抒写人生的感悟,表达艺术体验和对文学艺术的真知灼见的题画诗侧重点在于借题发议,借题发挥。

B.借题画怀古伤今的题画诗将诗作内容扩大到社会现实,超出了作者自身范围,具有更深广的思想内容。

C.“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既是咏梅、赞梅,更是王冕高尚人格和美好情操的真实写照。

D.“牛砺角”“牛斗”是北宋后期党争激烈两派互相倾轧的真实写照,抒发了黄庭坚对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深忧。

【答案】 D(不能说是“真实写照”,只能说是象征统治阶级的

党争)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韩令坤,磁州武安人。

父伦,少以勇敢隶成德军兵籍,累迁徐州下邳镇将兼守御指挥使。世宗以令坤贵,擢陈州行军司马,及令坤领陈州,徙伦许州。罢职,复居宛丘,多以不法干郡政,私酤求市利,掊敛民财,公私患之。项城民武诣阙诉其事,命殿中侍御史率汀按之。伦诈报汀云被诏赴阙,汀奏之。世宗怒,追劾具伏,法当弃市。令坤泣请于世宗,遂免死流海岛。显德六年,为左骁卫中郎将,迁左监门卫将军。宋初,拜磁州刺史,转亳州团练使。乾德四年,改本州防御使,卒。

令坤少隶周祖帐下。世宗即位,授殿前都虞候。俄赏高平之功,为龙捷左厢都虞候、领容州团练使,进本厢都指挥使、领泗州防御使。征太原,为行营前军都校。

世宗使宰相郴谷将兵征淮南,俾令坤等十二将以从。谷退保正阳,为吴人所乘。令坤与宣祖、李重进合兵击之,大败吴人。世宗亲征,闻扬州无备,遣令坤及宣祖、白延遇、赵晁等袭之。令坤先令延遇以精骑数百迟明驰入,城中不之觉。令坤继至抚之,民皆按堵。南唐东都副留守冯延鲁为僧匿寺中,令坤求获之,送行在,遂以令坤知州事。由是泰州惧,以城降。

时钱俶受诏攻常、润,围毗陵,反为南唐所败。南唐乘胜遣将陆孟俊逼泰州,周师不能守,孟俊遂进军蜀罔,逼扬州,令坤弃其城。世宗怒,命太祖与张永德领兵趋六合援之。令坤闻援至,复入城守,与孟俊兵战,大败之,擒孟俊,败其将马贵于楚州湾头堰,擒涟州刺

史秦进崇。俄命向拱为缘江招讨使,以令坤副之,下寿州。归朝,加检校太尉、领镇安军节度使。世宗乃复幸淮右,次楚州,遣令坤率兵先入扬州,命权知军府事。扬州城为吴人所毁,诏发丁壮别筑新城,命令坤为修城都部署。

宋初,移领天平军,加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同平章事。太祖亲征李筠,诏令坤率兵屯河阳。及泽、潞平,还京,赐宴令坤等于礼贤讲武殿,赐袭衣、器币、鞍勒马有差,以功加兼侍中。又从讨李重进。建隆二年,改成德军节度,充北面缘边兵马都部署。将赴镇,上于别殿置酒饯之,因勖其为治。

乾德六年,疽发背卒,年四十六。太祖素服发哀于讲武殿,录其子庆朝为闲厩使,庆雄为闲厩副使。令坤有才略,识治道,与太祖同事周室,情好亲密。镇常山凡七年,北边以宁。闻其卒,甚悼惜之。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十》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累迁徐州卜邳镇将兼守御指挥使 迁:晋升 .

B.俄赏高平之功 .

C.俾令坤等十二将以从 .

D.命权知军府事 .

【答案】 D(知:主持,掌管)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说明韩令坤勇敢善战的一组(3分)( ) ①谷退保正阳,为吴人所乘。令坤与宣祖、李重进合兵击之,大败吴人。 ②令坤先令延遇以精骑数百迟明驰入,城中不之觉。令坤继至抚之,民皆按堵。 ③孟俊遂进军蜀罔,逼扬州,令坤弃其城。 ④令坤闻援至,复入城守,与孟俊兵战,大败之,擒孟俊。 ⑤扬州城为吴人所毁,诏发丁壮别筑新城,命令坤为修城都部署。 ⑥乾德 俄:不久 俾:使 知:了解

《描写人的现代诗》
写人的现代诗歌 第四篇

诗歌一:奶奶
奶奶
脸如刀刻树
手形鸡脚爪
声响如雷鸣
眼精如鹰
幼儿受尽千百苦
此时换来儿女孙重孙
成群
不想国家多大事
单恋家中小园庭
儿钱给时大方用
没钱寂静陪孙玩
纳凉屋外睡半响
醒时屋内自凉爽
旧时生活残留印
今日典范度日享
天天眼眯一条缝
向远处望去
尽是
二十岁的时光
诗歌二:爷爷的像
爷爷的像
额头上的几道深沟
被时光涤荡
那是岁月的足迹
留下的不仅仅是疲惫、还有沧桑
挡住了风寒的棉袄
温暖着佝偻的脊梁
一个饱经风霜的笑容
使田野看到了丰收的希望
心中的感叹激起对往事的回忆
人生的追求在黄土地上
写下了永恒的篇章
多少苦难历程风雨洗就
勤劳的生命铸造了同样的善良
诗歌三:爸爸的肩膀
爸爸的肩膀是山,
撑起了我的一片蓝天。
小时候,最喜欢的事,
就是骑在他肩膀上。
让他拽着我的小手,
一路奔跑。
那是的天好蓝,
草好绿,
爸爸的肩膀,
记载了多少
我童年快乐的时光。描写人的现代诗
爸爸的肩膀是港湾,
我的梦想曾经在这里起航。
每天晚上,最向往的事,
就是枕着他的肩膀,
让他亲吻我的小脸,
进入梦乡。
那时的梦好美
好甜。
爸爸的肩膀,
承载了多少
我成长途中的烦恼忧伤。
爸爸的肩膀是一把长长的阶梯,
我扶着他一步一步向上爬。
爬到我也成了山,

《写人的现代诗》
写人的现代诗歌 第五篇

诗歌一:写诗的人
一些闲散的诗句
在暗夜里 鱼一样游动
我看到 一只鸟儿
收拢了翅膀
这些游动的鱼儿
浑身光亮
它们唯一的目标
就是一个与梅有关的方向
我想把一些思想
挂在鱼身上
它们笑着看了我一眼:
早就该这样
那只暗夜里的鸟儿
它突然抖动了一下自己的翅膀
飞走了
诗歌二:雨巷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行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的,
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 相关热词搜索:现代诗歌怎么写 写春天的现代诗歌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写人的现代诗歌”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写人的现代诗歌"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41865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