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自在飞花轻似梦全诗

自在飞花轻似梦全诗

2016-05-23 12:05:18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自在飞花轻似梦全诗(共3篇)自在飞花轻似梦——古诗词中的梦意象自在飞花轻似梦——古诗词中的梦意象 自在飞花轻似梦 ——古诗词中的“梦”意象梦,以其轻盈、朦胧、虚幻、如烟似雾的美,引发了多少文人雅士的喜爱,谢眺梦中得 旬,李白梦笔生花。梦是一种意象语言,她能够激发艺术的灵感。梦与诗歌是一对孪生姐 妹,梦本身就含有诗性的成分,古...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自在飞花轻似梦全诗》,供大家学习参考。

自在飞花轻似梦——古诗词中的梦意象
自在飞花轻似梦全诗(一)

自在飞花轻似梦——古诗词中的梦意象 自在飞花轻似梦 ——古诗词中的“梦”意象

梦,以其轻盈、朦胧、虚幻、如烟似雾的美,引发了多少文人雅士的喜爱,谢眺梦中得 旬,李白梦笔生花。梦是一种意象语言,她能够激发艺术的灵感。梦与诗歌是一对孪生姐 妹,梦本身就含有诗性的成分,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诗人做梦、写梦、歌咏梦,梦成为古 诗词中最可爱的精灵。 一、梦——思乡的愁绪 梦是游子思乡最直接的方式。远涉他乡的游子,无论身处天涯还是海角。总是忘不 了对故土的留恋,于是梦回故乡成了慰藉那浓得化不开的乡愁的唯一的精神享受.而梦 醒时分的孤单凄苦更增添了无限思乡的愁绪。 唐人赵嘏在《吴门梦故山》中写道:“心熟家山梦不迷。孤峰寒绕一条溪。秋窗觉后情 无限,月堕馆娃宫树西。”诗歌写于诗人落第后漂泊岭南时期,尽管离家久远,但家乡的 山山水水仍熟记在诗人心中,即便是思归入梦也能轻车熟路。梦回故乡是何等的幸福。 以至梦醒后仍回味无穷。全诗以梦为题,以梦抒发思乡情,以秋夜、堕月烘托归梦,把思 乡的悠悠情思无限地拉大、延长。 其他以梦思乡的诗句有: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唐�9�9 韦庄《含山店梦觉作》) 梦入故园数新笋,穿篱破藓几茎茎。(宋�9�9 杨万里《二月望日》) 无限关山隔梦遥,山也迢迢,水也迢迢。(清�9�9 严元照《一剪梅》) 二、梦——怀人的情思 古代少的是家庭团圆的欢聚,多的是聚散匆匆的伤别。于是独处异乡的旅者、征戍 守边的将士、独守闺房的怨妇,只能在梦中求得短暂相聚,重温往昔的幸福。以梦怀人在 古代闺怨诗、爱情诗、羁旅诗等诗歌中反复出现,梦成了离人们最为温馨的精神慰藉。 以梦怀人的诗句有:万方数据 别中还梦别,悲后更生悲。觉梦俱千里。追随难再期。 翻思梦里苦,却恨觉来迟。纵是非真事,何妨梦会时。 (唐�9�9 长孙佐辅《代别后梦别》) 半枕轻寒泪暗流.愁时如梦梦时愁。角声初到小红楼。 风动残灯摇绣幕,花笼微月澹帘钩。廿年旧恨上心头。 (宋�9�9 陈子龙《浣溪沙》)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情三月雨。(宋�9�9 晏殊《木兰花�9�9 玉楼春》) 三、梦——落寞的情怀 古代求仕不济的文人、遭贬在外的宦者、怀才不遇的志士,往往用梦来排遣心头的 孤寂,借梦述说人生的无奈。在梦境之中独自咀嚼那份人生的失意与迷茫、生命的落寞 与悲苦。梦在他们笔下,多是残梦、破梦,弥散着凄苦,充满着愁怨。 宋人王安石《日西》:“日西阶影转梧桐,帘卷青山簟半空。金鸭火销沈水冷,悠悠残 梦鸟声中。”此诗是王安石推行新法失败,晚年退居金陵的作品。诗歌通过梧桐疏影、寂 寂青山、香炉灰烬、悠悠鸟鸣等意象营造了一个空寂凄冷的意境。结句以虚写实,虚实相 间。用“残梦”抒发人生失意后的落寞情怀,空灵婉曲,凄恻动人。 其他表现落寞之梦的诗句有: 冷极睡无离枕梦。苦多吟有彻云声。(唐�9�9 杜荀鹤《馆舍秋夕》) 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肠断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唐�9�9 杜牧《遣怀》) 满船明月浸虚空。绿水无痕夜气冲。诗思浮沉樯影里,梦魂摇曳橹声中。 (宋�9�9 裁复古《月中泛舟》) 四、梦——悠闲的象征 ’梦有时是飘逸的,亦真亦幻,如柳絮飞舞,似飞花坠地,充满了闲情逸致。她带着几 分轻松、些许悠闲。在诗人们午间小憩时,在姑娘们花丛春困中,在隐士们松下打盹里, 轻佻地跃动着。古诗词中以梦写悠闲的名句有很多。 宋人蔡确的《夏日登车盖事》就写得十分悠闲:“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 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沦浪。”诗人

在水亭纳凉,他高卧水亭,酣然入梦,梦醒后听 见数声渔笛。不禁会心地发出微笑。“手倦抛书午梦长”一句足显诗人心无眷顾的闲适安 逸之情和悠闲自乐的读书之乐。而独对渔笛莞尔。则是对渔家身居江湖这种隐逸生活和 自在情怀的心灵默契。 其他表现悠闲之梦的诗句有: 身在乱蛙声里睡,心从化蝶梦中归。(宋�9�9 戴复古《夜宿田家》)万方数据 说文锯字。SHUOWEN JIEZI 午梦醒来,小窗人静,春在卖花声里。(宋-王喁《夜行船》) 五、梦——爱国的寄托 梦有时又是雄壮的。李白可以在梦中飞渡地域辽阔的吴越,辛弃疾亦能在梦中金戈 铁马,驰骋沙场,一展英雄之志。尽管现实何等残酷,人生多么不顺,前途怎样渺茫,这一 切并不能摧垮英雄们的理想之梦,在梦中他们同样可以笑傲江湖,快意人生。这些梦浸 透着英雄们悠悠爱国心、拳拳赤子情。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 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这首诗是陆游退居家乡山阴时所作,时年已六十八岁高龄。诗歌 充满爱国豪情,大气磅礴,风格悲壮。当时诗人虽然年事已高,疾病缠身,僵卧孤村,但是 他仍然心系国家命运、民族兴衰,即使自己不能再驰骋沙场,梦中也要身披戎装,跃马扬 鞭,跨越北国冰封的河流,同敌人在疆场厮杀,收复沦陷的山河。这是何等的爱国梦啊! 其他以梦抒爱国情的诗句有: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宋�9�9 辛弃疾《破阵子》) 萧萧白发卧扁舟.死尽中朝旧辈流。万里关河孤枕梦,五更风雨四山秋。 (宋�9�9 陆游《枕上作》) 六、梦——纯美的化身 梦的虚幻迷离本身就带有几分神秘的色彩。梦有一种缥缈朦胧、若即若离之美, 因此,诗人们常常别出心裁,一反常式,突破以具体的事物去形容抽象的事物这一定 式,用梦这一抽象情感来描写具体的物象,造就一种新奇的艺术表现形式,收到双美 的效果。 �9�9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 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这是一首写春愁的词,词人在料峭春寒中 登楼远眺,所见的是一幅色调轻浅、意境幽渺的早春图。尤为新奇的是,词人以“梦”状 “飞花”。这样原本毫不相涉的两事物。由于共同具备了“轻”与“细”的特点,便构成了新 鲜的比喻,一具体、一抽象,使得“花”与“梦”这两个本来就纯美的意象更加空灵飞动, 妙不可言。 其他表现纯美之梦的诗句有: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宋�9�9 秦观《鹊桥仙》) 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酴蘼梦也香。

七上补充古诗
自在飞花轻似梦全诗(二)

绍兴市初中语文经典古诗文诵读补充篇目(七年级上) 雪

宋.陆游

一夕山阴道,真成白玉京。

衰残失壮观,拥被听窗声。

注释:山阴道,是一条石板铺砌的驿道。在会稽城(今绍兴)山阴县郊外,是通向诸暨枫桥的一条官道(过古博岭,也称为干溪道),这一带风光无限、人杰地灵,留下许多名人轶事。

鉴赏:这是诗人去世那年的冬天写的,诗中前两句说大雪覆盖的山阴大道,犹如天上神仙居住的白玉砌成的京城,当出于想象,因为诗人那时已只能睡在被窝中听大雪扑打门窗的声音了。

越女词五首(其三)

唐.李白

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

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注释:耶溪:即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市南。

棹歌:划船时所唱之歌。

白话译文:若耶溪中采莲的少女,见到行客,唱着歌儿把船划回。嘻笑着藏入荷花丛,假装怕羞不出来。

鉴赏:李白用一种近乎白话文的形式,描写了一幅如水墨画一样的美景。采莲女江南采莲,莲歌飘散,突然在层层绿叶红莲中有客乘舟而来,赶紧转变船楫,躲进密密麻麻的碧波之后,仿佛是因为怕羞而不敢见客一般。

观书有感(其二)

宋.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注释:“艨艟”:也作古代攻击性很强的战舰名,这里指大船。一毛轻:像一片羽毛一般轻盈。

向来:原先,指春水上涨之前。推移力:指浅水时行船困难,需人推挽而行。

中流:河流的中心。

白话译文: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那艘庞大的船就像一根羽毛一样轻。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今天在水中间却能自在地移动。

鉴赏:也是借助形象喻理的诗。这首诗用水上行舟作对比,说明读书有个循序渐进的过过程,要在渐进中穷尽事理,初学时需要“推移”之力,到后来探得规规律,懂得事理之时,就能“自在”而行了。朱熹在这首诗中是讲读书的方法,但一样无怎样读书的影子。用一种比喻的方法,很通俗告诉了人们怎样读书。是的,现代社会日新月异,人们要学的知识太多了,各种各样的书让人们目不暇接。如果人们急于求成,不花功夫去一点点的积累知识,就不能取得好的学习方法。要读大量的书,没有好的学习方法不成,人们只有在学习中摸索一套对自已有意的方法,才能扩大知识面,让那些知识象个图书馆一样存贮在人们的脑中,这样人们就学倒了大量的知识,并学有所用。

【越调】天净沙 冬⑴【自在飞花轻似梦全诗】

元 .白朴

一声画角谯门⑵,半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⑶。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⑷。 注释:⑴越调:宫调名。天净沙:曲牌名,入越调。

⑵画角:古代军中用以昏晓报警的号角。谯门:建有望楼的城门,古代为防盗和御敌,京城和州郡皆在城门建有望楼。

⑶水滨:靠近水的场所。

⑷淡烟:轻淡的烟雾。[2]

白话译文:在一个冬天的黄昏,城门一声轻响,一轮新月挂在半空,带着雪的山前水流缓缓。竹子做的篱笆和篱笆内的茅舍,在孤村之中一片安详的和谐。

鉴赏:《天净沙·冬》是元曲作家白朴创作的小令。这首小令运用诗歌创作的传统手法,构成了诗的意境。此曲选择一个黄昏的城郊作为描绘冬景的具体环境,通过冷月、黄昏、雪山、水滨、淡烟、衰草、茅舍、孤村等清寒凄迷的意象,表达出一种悲凉和无望的孤寂心境。

秋下荆门⑴

唐.李白

霜落荆门江树空⑵,布帆无恙挂秋风⑶。

此行不为鲈鱼鲙⑷,自爱名山入剡中⑸。

注释:⑴荆门: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隔江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⑵空:指树枝叶落已尽。

⑶布帆无恙:运用《晋书·顾恺之传》的典故:顾恺之从他上司荆州刺史殷仲堪那里借到布帆,驶船回家,行至破冢,遭大风,他写信给殷仲堪,说:“行人安稳,布帆无恙。”此处表示旅途平安。 ⑷鲈鱼鲙:运用《世说新语·识鉴》的典故:西晋吴人张翰在洛阳做官时,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菰菜、鲈鱼鲙的美味,遂辞官回乡。 ⑸剡中:指今浙江省嵊州市一带。《广博物志》:“剡中多名山,可以避灾。”

白话译文:秋霜降落在荆门江树叶子落空,布帆完好地挂在杆上招引秋风。我这次出去不是为了那鲈鱼鲙,本来就热爱名山因此才去剡中。

鉴赏:《秋下荆门》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写于李白第一次出蜀远游时。诗中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秋日出游的愉悦心情,也表达了作者意欲饱览祖国山河而不惜远走他乡的豪情与心志。全诗写景、叙事、议论各具形象,笔势变幻灵活而又自然浑成,风格雍容典雅又不失豪放飘逸,妙用典故而不着痕迹,达到了推陈出新、活泼自然的境界。

暮江吟⑴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⑵ ,半江瑟瑟半江红⑶ 。

可怜九月初三夜⑷,露似真珠月似弓⑸。

注释:⑴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⑵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也指晚霞。

⑶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 。

⑷可怜:可爱。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 ⑸真珠:即珍珠。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2] [3]

白话译文:一道残阳渐沉江中,半江碧绿半江艳红。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亮似珍珠郎朗新月形如弯弓。

鉴赏:《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绝。这是一首写景佳作。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通过吟咏表现出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全诗语言清丽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其写景之微妙,历来备受称道。

浣溪沙①

宋.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②,晓阴无赖似穷秋③。淡烟流水画屏幽④。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⑤。宝帘闲挂小银钩⑥。

注释:①《浣溪沙》原唐教坊曲名,本为舞曲。“沙”又写作“纱”。又称《小庭花》、《满院春》。另有一体五十六字。

②漠漠:像清寒一样的冷漠。轻寒:薄寒,有别于严寒和科峭春寒。[2]

③晓阴:早晨天阴着。无赖:词人厌恶之语。穷秋:秋天走到了尽头。

④淡烟流水:画屏上轻烟淡淡,流水潺潺。幽:意境悠远。

⑤丝雨:细雨。

⑥宝帘:缀着珠宝的帘子,指华丽的帘幕。闲挂:很随意地挂着。[3]

白话译文:带着一丝寒意,独自登上小楼,清晨的阴凉,令人厌烦,仿佛已是深秋。回望画屏,淡淡烟雾,潺潺流水,意境幽幽。

窗外,花儿自由自在地轻轻飞舞,恰似梦境,雨淅淅沥沥的下着,漫无边际地飘洒着,就像愁绪飞扬。再看那缀着珠宝的帘子正随意悬挂在小小银钩之上。[4]

鉴赏:曾被誉为《淮海词》中小令的压卷之作,描绘一个女子在春阴的怀抱里所生发的淡淡哀愁和轻轻寂寞。上阕写阴冷的春天早晨,独上小楼,空房内画屏竖立,显得格外清幽。下阕所写眼前景物,待慢慢挂起窗帘,观落花轻飘,细雨蒙蒙,触目伤情。作者用“轻描淡写”的笔法,融情入景,明写景,实写人的愁怨,其构思之精巧,意境之优美,犹如一件精致小巧的艺术品。

全词意境怅静悠闲,色调轻浅幽渺,含蓄有味。

西施

唐.罗隐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历来咏西施的诗篇多把亡吴的根由归之于女色,客观上为封建统治者开脱或减轻了罪责。罗隐这首小诗的特异之处,就是反对这种传统观念,破除了“女人是祸水”的论调,闪射出新的思想光辉。

辛夷坞

唐.王维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注释:辛夷坞(wù):辋川地名,因盛产辛夷花而得名,今陕西省蓝田县内。坞:周围高而中央低的谷地。

木末芙蓉花:即指辛夷。辛夷,落叶乔木。其花初出时尖如笔椎,故又称木笔,因其初春开花,又名应春花。花有紫白二色,大如莲花。白色者名玉兰。紫者六办,办短阔,其色与形似莲花,莲花亦称芙蓉。辛夷花开在枝头,故以“木末芙蓉花”借指。木末:树梢,枝头。芙蓉花:此指辛夷花,因芙蓉花与辛夷花形相似,花色相近。

萼(è):花萼,花的组成部分之,由若干片状物组成,包在花瓣外面,花开时托着花瓣。

涧(jiàn)户:一说指涧边人家;一说山涧两崖相向,状如门户。 且:又。

白话译文:枝条最顶端的木芙蓉花,在山中绽放鲜红的花萼。涧口一片寂静杳无人迹,纷纷扬扬独自开了又落。

鉴赏:《辛夷坞》是唐代诗人王维《辋川集》诗二十首之第十八首。全诗短短四句,在描绘了辛夷花的美好形象的同时,又写出了一种落寞的景况和环境。此诗由花开写到花落,而以一句环境描写插入其中,一前后境况迥异,由秀发转为零落。尽管画面上似乎不着痕迹,却能让人体会到一种对时代环境的寂寞感。

如梦令⑴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⑵,浓睡不消残酒⑶。试问卷帘人⑷,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⑸。

注释:⑴如梦令,又名“忆仙姿”“宴桃源”。五代时后唐庄宗(李存勗)创作。《清真集》入“中吕调”。三十三字,五仄韵,一叠韵。

⑵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疏:指稀疏。

⑶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浓睡:酣睡 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⑷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⑸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白话译文: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风却刮得急猛,沉沉的酣睡却不能把残存的酒力全部消尽。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庭园里海棠花现在怎么样了?她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鉴赏:《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早期词作。其主要内容为: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全词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篇幅虽短,但含蓄蕴藉,意味深长,以景衬情,委曲精工,轻灵新巧,对人物心理情绪的刻画栩栩如生,以对话推动词意发展,跌宕起伏,极尽传神之妙,显示出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后人对此词评价甚高,尤其是“绿肥红瘦”一句,更为历代文人所激赏。

高考古诗词专题训练题及答案
自在飞花轻似梦全诗(三)

【自在飞花轻似梦全诗】

高考诗词专题训练题(表达技巧)L.D.W

从 军 行 陈羽

海边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自在飞花轻似梦全诗】

(1)联系全诗,说说一、二两句环境描写的作用。

答:

(2)三、四句意在写人却说“不见人”,说说作者是怎样来写人的?

答:

(3)第四句中“直上”两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答:

宿甘露寺 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注:甘露寺是我国一座著名的佛寺,始建于三国吴时,在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上,面对长江,相传建寺时露水适降,因而得名。

(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

(2)这首诗在表达技巧的运用上很有特色,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答:

村 居 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1)一、二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

(2)动静结合的写法是这首诗的特点,请结合诗歌简要赏析。

答:

明发房溪二首(其一) 杨万里

青天白日十分晴,轿上萧萧忽雨声。

却是松梢霜水落,雨声那得此声清。

⑴诗中哪一个字能概括全诗的意境特点?为什么?

答:

⑵这首诗的叙写曲折有致,请作简要分析。

答:

浣 溪 沙 秦 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这种情感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答:

(2)“自在飞花轻似梦”一句是个比喻句,今人沈祖棼在《宋词赏析》中将其称为“奇喻”,请你说说,这个比喻“奇”在何处?

答:

虞美人 宜州见梅作① 黄庭坚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②。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注:①此词为黄庭坚被贬至地处西南的边地宜州后所作。②《太平御览.时序部》:“宋武帝女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

(1)这首词写梅花很有层次,请结合上阕简要分析。

答:

(2)请简析下阕“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两句所运用的表达技巧。

答:

(3)作者“老尽少年心”了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词说明理由。

答:

临 江 仙 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鹧 鸪 天 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1)两首词在时序安排上是否相同?请作简要分析。

答:

(2)两首词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答:

(3)简析“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两句词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答:

【自在飞花轻似梦全诗】

绝 句 石柔①

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球②满路旁。

我比杨花更飘荡,杨花只是一春忙。

【注】①石柔,宋朝人,他一生远离故土,辗转仕途,曾任密州教摇。②飞球:杨树籽【自在飞花轻似梦全诗】

(1)联系诗意,谈谈诗人抒发了什么情感。

答:

(2)对这首诗的艺术特色,选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诗歌简要赏析。

答:

高考古诗词专题训练题答案(表达技巧)L.D.W

从军行参考答案:【自在飞花轻似梦全诗】

(l)一、二句对环境的描写,突出了自然环境的恶劣,用浓重的氛围映衬从军将士无所畏惧的精神风貌。

(2)作者用“横笛”、“红旗”来指代人,先写“横笛闻声”,后写“红旗直上” ,在壮美的背景上凸现行军将士的昂扬斗志。

(3)“直上”两字,是动态描写,使画面显得生机勃然,显示了将士们高昂的士气,一往无前的精神。

宿甘露寺参考答案:

(1)作者以甘露寺所处的地势为立足点,描绘了山川的雄伟壮阔。开头写小小的枕头却装着浩然的云气,而由于云气,遥远的千山万峰也近在身边了;低矮的木床下面却响着松涛之声,而由于松声,仿佛千沟万壑的风声也都响在耳边了,这表现了崇山峻岭的雄伟。至于“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更是突发奇想的神来之笔,以写“银山拍天”浪之大,以“开窗放入”写江之汹涌。作者正是以这样开阔的境界、宏大的气势抒发作者豪迈、进取的情怀。

(2)虚实结合。前两句弥漫山巅云气直入枕中是实写,然而这却让人觉得好像千峰在侧,松涛就在床下轰鸣,让人觉得如临万壑之中,这是虚写。在这里,千峰万壑给人艺术体验之真,把人带入惊心动魂的艺术境界。诗歌后两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塑造了一种豪壮、崇高之美。为了欣赏那银山般的浪涛壮观,领略那拍天而来的江河气势,索性打开窗子放长江入室,以荡涤心胸。

村 居参考答案:

(1)描绘了流水绕田,青竹绕篱的宁静的田园风光和榆钱落尽,槿花残存的冷寂的清秋景象。表达了诗人悠闲宁静而又略带清愁的心境。

(2)一、二两句主要描写绿水、田地、翠竹、屋篱、榆树、槿花等静景,三、四两句主要描写了行步迟迟的老牛,悄立牛背的寒鸦等动景,前后动静结合,烘托出了宁静平和的氛围。

明发房溪二首(其一)参考答案:

⑴“清”。一个“清”字,不但晶莹澄澈,而且还带着泠泠清韵,呈现出清幽澄明的境界。 ⑵晴天突然听到雨声,意外转折引起悬念。诗人却把晴日雨声的谜底在第三句直接挑明,然后又在这基础上,回过头去将“霜水”声与一般的“雨声”作比较,引出第四句来。这就使诗意多了一层曲折,诗境也显得更为深邃。

浣 溪 沙参考答案:

(1)第一问:淡淡的忧愁 。第二问:是通过“轻寒”“晓阴”“淡烟”“丝雨”“如梦的飞花”

等这些词语(或物象)表现出来的;通过轻浅的色调、幽渺的意境表现出来的。

(2)它的奇,可以分两层说。第一,“飞花”和“梦”本来不相似,无从类比。但词人却发现了它们之间有“轻”和“美”这两个共同点,就将两样原来毫不相干的东西联成一体,构成了既恰当又新奇的比喻。第二,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具体的事物去形容抽象的事物,或者说,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去比喻难以捉摸的事物,但词人在这里却用倒喻反其道而行之。他不说梦似飞花,而说飞花似梦,也同样很新奇。

虞美人 宜州见梅作参考答案:

(1)作者先边地宜州看到梅花含苞欲放,接着写夜晚微风中传来梅花幽香,最后写早晨梅花开满枝头。由“梅破”到“梅香”再到“开遍”,作者很有层次地描写了梅花。

(2)展开想像,化用寿阳公主的典故以拟人手法表现梅的姿容。

(3)没有,从三方面可以看出,一是上阕传达了边地见到梅花的喜悦之情,二是下阕化用典故表现自己的浪漫情怀(寄托自己的美好理想),三是末两句主要抒发了诗人失意后的豁达之情。

临 江 仙参考答案:

(1)不同,《临江仙》上片写现时“春恨”,下片追忆当年初见小蘋及“当时”的情景,采用的是倒叙;《鹧鸪天》采用的是顺叙,上片写当年佳会,过片写别后思念,结尾写别后重逢。

(2)《临江仙》表现的是词人苦恋之情、孤寂之感,同时抒发了人世无常,欢娱难再的淡淡哀愁。《鹧鸪天》上片表现当年欢聚时豪情欢畅,逸兴飞扬。下片表现的是重逢后的惊喜之情。

(3)反衬。在微雨落花清美的景色中,以燕子双飞来反衬愁人独立,无情之燕犹得双飞,有情之人反而独立,令人惆怅不已,从而构成了一个凄艳绝伦的意境。

绝 句参考答案:

(1)诗人借杨花的随风飘荡,不能自主,抒发自己离别家园,往来仕途而生活不得安定的感慨。或:诗人借残春飘荡的杨花,抒发了自己辗转仕途的无奈和乡思。

(2)在借物(景)抒情、对比烘托、通感上任选一点赏析即可。

①诗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杨花的随风飘荡,不能自主,比喻自己离别家园,往来仕途不得安宁。将旅愁离情融合在具体形象之中,贴切感人。②对此烘托:“来时”与“去日”的对比,更突出了驻留时间的短暂,奔波的辛劳。杨花“一春忙”与我“更飘荡”的对比,更加显得深沉感人。③通感:颜色无轻重,但能在人们心中有轻重感。浓重的颜色会使人感到沉重。而杨花的黄色淡到若有若无时,便给人“轻飘飘”的感觉。诗人运用通感的手法,用触觉来描写视觉感受,突出杨花随风飘荡的不能自主的无奈。(或答:此处的“黄”借代杨花。杨花随春风飘荡,给人一种轻飘飘的感觉。一个“轻”字便可体现出这样的一种感觉。

相关热词搜索:自在飞花轻似梦的意思 浣溪沙自在飞花轻似梦
  • 1、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赏析(2016-04-20)
  •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自在飞花轻似梦全诗”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自在飞花轻似梦全诗"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42675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