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登高的诗

登高的诗

2016-05-25 11:30:12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登高的诗(共4篇)登高类诗词赏析丰台教师发展网教学实录:师:请大家反复诵读印发资料中的几首诗歌,总结出它们在题材上和写法上的共同特点。哪位同学来说一说?生:从题材上看它们都是登高诗,从写法上看都是寓情于景。师:好的。 登高则可望远,望远而致思深。 在古典诗词中,登高赋诗抒怀是文人的一个传统,每有登临必有诗作。将登高与...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登高的诗》,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登高类诗词赏析
登高的诗(一)

丰台教师发展网

教学实录:

师:请大家反复诵读印发资料中的几首诗歌,总结出它们在题材上和写法上的共同特点。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生:从题材上看它们都是登高诗,从写法上看都是寓情于景。

师:好的。 登高则可望远,望远而致思深。 在古典诗词中,登高赋诗抒怀是文人的一个传统,每有登临必有诗作。

将登高与文学联系起来,始于孔子。孔子曰“君子登高必赋”(《韩诗外传》卷七)。 在孔子生活的那个时代,登高而咏已是知识分子所向往、所推崇的习惯。 登高之后眼界开阔,使人心境开阔,有指点江山、品评山河的豪情。 中国后世知识分子推崇儒教,儒家先贤的言行自然要竞相模仿。

今天我们就进行登高诗鉴赏的专题学习——自然与人格的契合物境与心境的交融。 首先让我们走进作品,我想请大家一起诵读《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这首诗。

生齐读: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师:请思考:诗人的悲愁具体指什么? 诗人是怎样将满腹悲愁表达出来的? 从诗句当中去找。

生:诗人因为参加永贞政治改革失败被贬,后来又明升暗降,被派往远州当刺史。 那时候诗人思念友人,自伤身世,写下此诗。

师:这位同学把柳宗元两次贬谪的遭遇回顾了一下,很好。 其他同学能不能再补充一下?

生:从“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来讲,诗人看到的景象是凄凉开阔的,后面会联想到身世,这样会觉得更加悲苦。

师:很好。我们讲登高见景,见景抒怀。诗人见到的是夏日里暴雨的景象,能详细描述一下吗?

生:他见到了“惊风”、“芙蓉”、“密雨”、“薜荔”,“惊风”击打着“芙蓉”,“密雨”侵袭着“薜荔”。

师:“芙蓉”就是荷花,“薜荔”是一种植物,它们还有别的含义吗?

生:也象征着恶势力对改革派的打击报复。

《唐诗宋词选读》登高诗鉴赏专题教学实录及思路解说 进入首页

师:嗯。 其实这里运用了一种写作手法——比兴。 表面上是写见的景,实际上具有象征性,“芙蓉”“薜荔”象征着美好的芳洁的品德。

我们继续从诗句中来找他的悲愁。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刚才同学讲到,他和友人都被贬谪到这么遥远的地方,音信难通,家园难归,所以最后两句抒发的也是这样的悲愁。

通过这首诗我们来把鉴赏登高诗的方法明确一下(投影):登高诗歌一般是登高见景,见景抒情。 登高,提供了一个观景抒情的审美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诗人可与自然、天地、万物对话,可以审视自我,发抒幽情。在本诗中,柳宗元便是通过景物描写, 将一腔难以排遣的愁思充塞于天地山海之间。请大家再次齐声朗读诗歌,用声音来传递这种情感。 (生再次齐读此诗)接下来请看李商隐的《安定城楼》。

安定城楼李商隐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诗人登上安定城楼,纵目远眺,所见之景通过第一联展示出来:城堞、杨柳、汀州,景象高远。接下去的诗句呢,请同学来赏析一下。

生:在第二联中,诗人写了贾生和王粲的典故,借典故表达自己和他们一样的身世和遭遇。

师:什么样的身世和遭遇?这两个人物有什么样的共同特征? 和诗人的经历又有哪些契合之处才引起了情感上的共鸣呢?

生:他们都是怀才不遇的。

师:这个词点得非常好,有概括性! “怀才不遇”,满腔的抱负、才能都没有办法施展出来。 下面一联用了什么典故?

生:用了范蠡的典故,诗人表达了功成身退、退隐江湖的愿望。

师:是的。 范蠡实施了复国的计划,携美人归隐江湖,很惬意。 诗人用这个典故想表明自己什么样的情怀? 这位同学说到“退隐”,并不贪慕于什么样的名利。他的想法啊,非常高远,就是归隐于江湖要在什么完成之后呢?

生:扭转乾坤,功成身退。

师:好,继续往下呢?

生:写了“腐鼠”和“鹓雏”,讽刺那些党羽势力。

师:对,他用了什么典故? 出处?

生:是《庄子》。

师:对,《庄子》里给我们讲了这么一个寓言故事。

生:讽刺了朋党势力,表达了自己的心志。

师:鸱鸟以为非常美味的腐鼠,认为鹓雏(即凤凰)也会贪恋,它哪知鹓雏对此根本不屑一顾。借此来指向那些打击排挤自己的朋党势力。 那么李商隐是怎么卷入朋党之争的呢? 谁能给我们简单地说一说诗人的遭遇?

生:李商隐二十六岁时,得令狐父子之援而中进士,次年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 后娶其女为妻, 琴瑟和谐。 但当时的牛僧孺与李德裕党争激烈,令狐楚属牛党,王茂元则属李党。李商隐此举被视为投靠王茂元,因此被令狐楚之子令狐绹指责为“忘家恩,放利偷合”而受牛党排挤。此后一生在牛、李两党的倾轧中度过,困顿凄凉,终年四十六岁。

师:很好。那能不能请你再结合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来谈一谈,他创作这首诗的时候是一个什么样的处境?

生:他想要建立功名,但是又遭到压抑,忧愤国是,却不被重用,所以政治上很失意。

师:非常好。请大家思考:诗人登高望远之际,所抒发的情感有什么样的变化?

刚才我们请同学将三联中涉及到的典故回顾了一下,要注意典故的运用的内涵和诗人情感的契合。诗人的情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从第二联的怀才不遇难以施展抱负的感伤, 到下面一联表达自己淡泊名利、在扭转乾坤之后归隐江湖的坚定想法,一直到最后这种愤慨的全面爆发, 对朋党势力对他的排挤打压进行了抨击,讽刺之意很强烈。

(板书:感伤——坚定——愤慨)我们总结一下:通过品味这首诗的深远之情,我们看到,鉴赏诗歌,不仅要分析情与景的关系,而且要知人论世。 我觉得大家有一点工作做得非常好,就是鉴赏诗歌的时候把诗人的经历遭遇等做一个整理,结合诗人身世与时代背景,才能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把握诗人的情感脉络。

下面我们走进哲思,请大家朗读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生齐读:

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师: 请大家比较一下这首诗所表达的内容和前面的登高诗有什么不同。

生:这首登高诗抒发了作者对历史的感受,然后又通过登高去缅怀先人,继承了先人的文化,抒发了作者对历史传统的体悟。

师:能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吗?它与前面登高诗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生思考)师:前面柳宗元、李商隐的诗都是一开头将登高所见之景写出来,然后再抒怀。 那么这首呢?

生:这首直接抒发作者内心的想法、哲思。

师:很好,你能给我们讲一讲,首联是什么内容?

【登高的诗】

生:世事不断地变化,给人一种人世苍茫的感觉。

师:对,它其实是给人们揭示一个哲理,是以议论性的诗句开始的。

生:接下去抒发了对历史的体悟,用典故写了时序的更替、年华的转换和岁月的流逝,尾联写对自己前途渺茫的心理,很有沧桑感。

师:我们看“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尚”字十分有力,包含了复杂的内容,能不能给解读一下?

生:羊公当初和贤圣之士来此登临,留下来的碑记还在,现在诗人登上岘山,看到这座碑,心情十分的萧条。

(犹豫)师:为什么呢? 羊公是谁?【登高的诗】

生:羊祜,曾经镇守襄阳。 他曾在此山与友人喝酒吟咏。

师:对,他和羊祜相距四百余年,现在登临此处,看到当时的百姓为纪念羊公竖立的石碑还在, 为什么会悲从中来呢? 为什么“泪沾襟”呢?

生:我想是一种抚今思昔的感慨吧。

师:是的,而且会自然而然地吊古伤今。 那他感伤的是什么呢?

生:他自己不能实现抱负,心中的悲哀。

师:很好。 鉴赏这样的诗我们也可以借鉴一个方法:

卷帘而上。 从这个尾联的典故入手,再品读,咬文嚼字时看这个“尚”包含的思想内容、情感。诗人想到自己死后难免湮没无闻,再想到羊公,毕竟是做了一些事情,不管是为国家,还是为百姓,所以才会在他逝去之后,百姓为他立碑。 四百余年的历史过去了,碑还在,诗人自然会吊古伤今。 这首诗与前面诗的不同之处是它传达了诗人的一种哲思,情之悠远是慢慢深化的。

我们借鉴一下程千帆先生的评论(投影):这篇诗凭吊家乡古迹, 通过对宇宙永恒、 人生短暂这个主题的描写,暗示了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悲哀。(《新选新评新注唐诗三百首》)走进诗人之悠远心灵, 请大家找出其他登高诗中富有哲理的诗句,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生:杜甫的《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写出了作者对自然之秋、人生之秋的强烈的感情色彩。

师:那哲理体现在哪里?

生:我觉得王勃的《滕王阁》后面四句都是带有哲理性的。 人生的浮华是短暂的,只有江水是永恒的,表现了一种世事无常,但时间永恒的真理。

师:好的,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

生:王之涣《登鹳雀楼》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讲述了人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师:很好。登高抒怀,别有怀抱。请大家结合印发的几首诗歌总结:一般登高诗抒发的感慨有哪些?我们来整理一下,互相补充。

生: 写了仕途上的不得意, 还有抒发自己的远大志向,还有对社会历史的一些想法。

生:还有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

生:作者在登临以后,看到自然景物的开阔,往往会感觉到自身的渺小,从而产生宇宙永恒、人生短暂的感慨。

【登高的诗】

师:好的,有的同学从诗人个人的角度来谈,因为前面接触到的诗人有政治上非常失意的,遭遇贬谪的,抱负不能实现的这样一种悲愁。

关于山水登高的诗词
登高的诗(二)

关于山水登高的诗词:丹韵词音之登临况味(完整版)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是李白眼里的山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这是王维的山水;“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是杜甫看见的山水;“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这是韩愈看见的山水。每个人看山见水都留下自己的印象,看山看水里面有一个秘密,那就是视点不同。以上这些诗虽然个人观感不同,可是有一点是相似的,他们都是登高远眺的时候才有了这样的印象。

水阔山长,先说一组大家听起来很熟悉的诗,李白渡荆门,送别朋友的时候看到,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是李白眼里的山水。王维在《汉江临眺》的时候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这是王维的山水。杜甫登上岳阳楼看到,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是杜甫看到的山水。而韩愈呢,他看到了一个清浅的山水风景,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每个人看山见水,其实都留下自己的印象。看山看水,里面有一个秘密,那就是视点不同。刚才咱们说的这些诗,虽然个人观感不同,可是有一点是相似的,那就是,他们都是登高远眺的时候,才有了这样的印象。我们今天就来说说登临。

登临,不过是给我们一个不同寻常的视点。当我们在日常的生活里,这是一个平视的视角,我们会觉得天高地阔,有很多东西都比我们要伟大,都比我们要辽远,所以一身渺渺,有的时候会觉得孤单和

无助。登临,其实会改换另外一种视点,当人在山边,在水涯,有时候会真正体会到,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游目骋怀,自由自在。

在中国的山水诗里,我们老会发现一个奇妙的现象,就是人远眺空间的时候,往往他望见了时光。空间有时候是一个载体,越辽阔,其实你对历史那种悠长隽永和庄严,体会也越深刻。

最早在曹操写《观沧海》的时候,给了我们一种什么样天高地阔,人的那种雄心壮志的震撼呢?曹操,建安十二年,追击袁尚袁熙,大胜归途上,东临碣石。他看到那样一个秋天,在天下走过那么久乱世之后,他的手中,天下归于稳定。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这一段描述气定神闲。我们今天写大海,往往会写出大海的波涛汹涌,写出它澎湃的浪花,但是,在曹操的眼里,这个沧海是宁静,宏伟,辽阔的。

所谓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一切隽永而恒定。看到那样丰茂的树木,看到秋风萧瑟的时候,远远的波浪渐渐地涌起。这一番从容气度,其实是他一种襟胸,在客观的,自然的山水之间的折射。他在这个地方看见了岁月,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其实在这首诗里,我们能够看见日月星辰的轮转,我们能够找到,在这样一个轮转之间,时空的交错。

辛弃疾在登上京口北固亭的时候,也是一眼望断长江,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滾滾流。千古事跟长江水,是怎么样融合在一起的呢?时间与空间,在这里,找到了一个转换。杜牧登上乐游原,望着天空,看见的是,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长空上消失的岂止是归鸟,还有万古的心事,也销向了澹澹的长空。包括大家更熟悉的李太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是空间。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是时间。为什么会找到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因为人要找到眼前的一个依托,一份安顿。

今天我们看见的诗仙李太白,他是一位高处的飞仙。李白一生是喜欢登临的,我们看看,他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视点?李白的视点,是望向现实之外,望向宇宙苍穹。他望见的不是人间的规则,而望见的是生命永恒的超越。李白写《庐山谣》的时候,起笔亮出了自己的立场,起笔标明了自己是何等人物,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他说,我本来就不是那种按照儒家功名进取,循序渐进的一个凡人,我对于孔子那样一套济世之道,本身不是太认同。

李白说,我觉得,我会有另外一种追求,我追求什么呢?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因为他是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名山大川,有他生命另外一份寄托。因为山川是永远活在世界上的,它

们从远古带着那些远古的心事,带着远古的风流人物,一步一步经历春夏秋冬,走到了我们的生命里。

【登高的诗】

所以,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他寻的是神仙。在寻找之中,他自己变成了了不起的诗仙。这样的诗写在什么时候呢?其实并不在李白多么从容得志的时候,恰恰这是在他的暮年,流放夜郞途中遇赦,返回的时候游庐山。想想那个时候,他也是六十岁左右的老人了。他经历了那么多的困苦,他看遍了世间的变乱,他的心为什么还如此飞扬呢?

每个人都有过自己登山观景的经历,但是,我们可曾看过,李白看见的这一切呢?他说,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人在一座高山之上,看见的是整个的大江茫茫,人世的变换。他看见的黄云动风色,而白波九道绕着整个的这个山水。大家看一看,这样的一个视点,相当于今天,我们航拍才能看得见的景色。李白为什么能够看见,航拍才能看见的风景呢?我想,李白的生命是有翅膀的,一边是酒,一边是诗,他凭借着诗情和酒力,成为一个凡间的飞仙。所以,他的视点永远与众不同。

李白登上太白山,他说,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在这里,其实有三个太白,第一,西上太白峰,上的这座山本身叫太白山,所以,尽管到了落日西斜时候,他还是不肯停下,夕阳穷登攀。因为他要去打个招呼,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跟天

上的太白星说一声,我要上去了,给我开开门。让太白山跟太白星说,谁要上去了呢?那就是人间飞仙李太白。

三位太白的相遇,山,星辰与人,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庄子》里面说,列御寇,御风而行,泠然善也。他说,我自己也可以像列子那样,乘着泠泠长风,直出浮云之间。这是何等新奇的想象!李白甚至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他真的飞起来了,在他举手的时候,似乎能够摘到月亮。为什么今天总是有一个说法,说李白暮年是在沉醉之中,去捞水中之月,所以坠水而亡。为什么大家宁可相信,这样一个听来荒诞的传说呢?因为他的生命里,对月亮的那种爱,那种追求和他的天真,大家都愿意相信。所以,他说,我在这种追逐中,我前行恍若无山。

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但是这一走,离开武功这个地方了,忽然之间,心里起了一点点惆怅,我真是上了天的话,那么,人间我还回得来吗?其实这就是李太白出仕与入仕之间的徘徊。他有的时候希望,自己真的能够羽化登仙,但另一方面,他又对这个时代,心有眷恋,希望自己还能够在尘间有所作为。李白为什么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这个人完全是从天上贬下来的,就是因为他有无数的奇思异想。贺知章当年是看到了《蜀道难》,突然惊呼,他是一个仙人!

除了《蜀道难》充满浪漫传奇,李太白写下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也是一样。这究竟是一个幻境呢,还是真实?天姥山真的存在,但天姥山上的那一切,我们去能够遇得着吗?他起笔就给你说得那么悠

杜甫登高诗歌鉴赏PPT.docx
登高的诗(三)

登 高

杜 甫

杜甫

醉里眉攒万国愁 结论:忧国忧民的形象 登高【登高的诗】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长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整体感知

这首诗给你的总体感受是什么?

凄楚、悲伤、痛苦、孤独、沉郁、顿挫

杜甫小传

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原籍襄阳,迁居巩县。杜审言之孙。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寓居长安近十年。及安禄山兵陷长安,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至左拾遗。后弃官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畔,世称浣花草堂。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有《杜工部集》。代表作:《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等诗,皆为人传诵。

杜甫诗作四个阶段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望岳》【登高的诗】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兵车行》、《丽人行》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月夜》、《春望》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写作背景

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 11年中,一直在外飘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3年后病死在出蜀途中。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作者寄寓夔州(重庆奉节)时写的。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他是为排遣抑郁而抱病登台的。

研讨思想内容

一、首联写登高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哪六个特写镜头?渲染了秋江景物的什么特点 ?

迅疾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哀鸣的猿啼、孤零冷落的小岛、水落而出的白沙、低飞盘旋的水鸟。

这些都是具有夔州三峡秋季特征的典型景物,捕捉入诗,不但形象鲜明,使人读了如临其境,而且所展示的境界,既雄浑高远,又肃杀凄凉。

二、颔联写了萧萧而下的“无边落木(落叶)”、滚滚东流的“不尽长江”两种景物。这样的景物,对于当时55岁(逝世前3年)、飘零流落在外,同时又是一个现实主义的有阔大胸襟的诗人的杜甫来说,会产生怎样的感慨?

既感到人生短暂而渺小,历史悠远而不可逆转,因壮志未酬而产生惆怅;也会感到豁达、坦荡、胸襟开阔。

如何理解诗中出现的“猿鸣”、“飞鸟”、“落叶”、“长江”这四个意象? 猿鸣——使人听到它的叫声感到非常悲凉。

飞鸟——在空中盘旋,说明它无处停息,比喻孤独无依。

落木——落叶飘零,已是晚秋,暗喻杜甫的人生也走到了生命的晚秋。 长江——一泻千里,比喻时间的流逝。

三、如果说前两联是写景,后两联是什么?

抒情。直接倾诉内心的重重愁苦。

四、从“万里”、“作客”、“百年(老年)、“多病”、“独”这些字眼中,你能领悟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身逢战乱、时值悲秋、离乡万里、漂泊他乡、人到老年、体弱多病、孤独无依,再加上国家多难,诗人身受八重愁苦。倍感老病孤独,身世凄凉,十分眷念家乡和亲人,也为国家多难忧心忡忡。

五、尾联中“艰难”、“潦倒”二词形容的是国家还是个人?“苦恨”二字如何理解?这一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既是国家,也是个人。客观上,“国破”与“家亡”是因果关系;主观上,诗人一直忧国忧民,为国家破亡忧心如焚。

从联句的对仗关系看,“苦恨”与“新停”相对,应是副词加动词,“苦”是副词“很”,“恨”是动词“遗憾”,诗人很遗憾过早的白了双鬓,不能多为国家出力。

古代知识分子大多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自勉,而杜甫无论穷达,都心忧天下,其思想境界之高,不愧被称为“诗圣”。

品味语言

诗三、四两联是抒情,有哪些字眼充分表现了作者的情感?

万:表明了离国别家,漂泊路途之远

常:表明了离家万里,流浪他乡的时间之久作客:客居他乡

多:感叹年老多病,精神疲惫不堪

独:感叹独自登台,形单影只,万分凄凉

恨:感叹过分的愁苦和愤恨,以致两鬓过早地斑白了停:感叹因穷困潦倒没酒可喝,只好停下酒杯,郁积在胸中的愁闷得不到渲泄的情状

苦:是极度;极度(痛恨两鬓染霜)

孟郊的诗
登高的诗(四)

1、<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孟郊的诗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3、<列女操>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贞女贵徇夫,舍生亦如此。
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

4、<游终南山>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孟郊的诗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到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5、<古意>

河边织女星,河畔牵牛郎。
未得渡清浅,6、<古意>

荡子守边戍,佳人莫相从。
去来年月多,苦愁改形容。
上山复下山,踏草成古踪。
徒言采蘼芜,十度一不逢。
鉴独是明月,识志唯寒松。
井桃始开花,一见悲万重。
人颜不再春,桃色有再浓。
捐气入空房,无憀乍从容。
启贴理针线,非独学裁缝。
手持未染彩,绣为白芙蓉。
芙蓉无染污,将以表心素。
欲寄未归人,当春无信去。
无信反增愁,愁心缘陇头。
愿君如陇水,冰镜水还流。
宛宛青丝线,纤纤白玉钩。
玉钩不亏缺,青丝无断绝。
回还胜双手,解尽心中结。

7、<洛桥晚望>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8、<感怀>

孟冬阴气交,两河正屯兵。
烟尘相驰突,烽火日夜惊。
太行险阻高,挽粟输连营。
奈何操弧者,不使枭巢倾。
犹闻汉北儿,怙乱谋纵横。
擅摇干戈柄,呼叫豺狼声。
白日临尔躯,胡为丧丹诚。
岂无感激士,以致天下平。
登高望寒原,黄云郁峥嵘。
坐驰悲风暮,叹息空沾缨。

9、<古怨别>

飒飒秋风生,愁人怨离别。
含情两相向,欲语气先咽。
心曲千万端,悲来却难说。
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

10、<怨诗>

试妾与君泪,两地滴池水。
看取芙蓉花,今年为谁死!

11、<劝学>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12、<巫山曲>

巴江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
荆王猎时逢暮雨,夜卧高丘梦神女。
轻红流烟湿艳姿,行云飞去明星稀。
目极魂断望不见,猿啼三声泪滴衣。

13、<遣兴>

弦贞五条音,松直百尺心。
贞弦含古风,直松凌高岑。
浮声与狂葩,胡为欲相侵。

14、<咏怀>

浊水心易倾,明波兴初发。
思逢海底人,乞取蚌中月。
此兴若未谐,此心终不歇。

15、<结爱>

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深。
一度欲离别,千回结衣襟。
结妾独守志,结君早归意。
始知结衣裳,不如结心肠。
坐结行亦结,结尽百年月。

16、<离思>

不寐亦不语,片月秋稍举。
孤鸿忆霜群,独鹤叫云侣。
怨彼浮花心,飘飘无定所。
高张系繂帆,远过梅根渚。
回织别离字,机声有酸楚。

17、<征妇怨>

良人昨日去,明月又不圆。
别时各有泪,零落青楼前。
君泪濡罗巾,妾泪满路尘。
罗巾长在手,今得随妾身。
路尘如得风,得上君车轮。
渔阳千里道,近如中门限。
中门逾有时,渔阳长在眼。
生在绿罗下,不识渔阳道。
良人自戍来,夜夜梦中到。

18、<卧病>

贫病诚可羞,故床无新裘。
春色烧肌肤,时餐苦咽喉。
倦寝意蒙昧,强言声幽柔。
承颜自俯仰,有泪不敢流。
默默寸心中,朝愁续莫愁。

19、<游子>

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
慈亲倚堂门,不见萱草花。

20、<苦寒吟>

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
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
敲石不得火,壮阴夺正阳。
苦调竟何言,冻吟成此章。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登高的诗》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关于登高的诗 唐代登高诗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登高的诗”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登高的诗"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43020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