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歌颂毛泽东的诗句

歌颂毛泽东的诗句

2016-05-27 09:56:22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歌颂毛泽东的诗句(共5篇)五年级 赞美毛泽东的诗歌歌颂毛主席的歌词东方红歌词1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嗨哟他是人民大救星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嗨哟他是人民大救星2 毛主席爱人民他是我们的带路人为了建设新中国呼儿嗨哟领导我们向前进为了建设新中国呼儿嗨哟领导我们向前进3 共产党象太阳照到那里那里亮那里有了共产...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歌颂毛泽东的诗句》,供大家学习参考。

五年级 赞美毛泽东的诗歌
歌颂毛泽东的诗句(一)

歌颂毛主席的歌词

东方红歌词

1.东方红

太阳升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他为人民谋幸福

呼儿嗨哟

他是人民大救星

他为人民谋幸福

呼儿嗨哟

他是人民大救星

2.毛主席

爱人民

他是我们的带路人

为了建设新中国

呼儿嗨哟

领导我们向前进

为了建设新中国

呼儿嗨哟

领导我们向前进

3.共产党

象太阳

照到那里那里亮

那里有了共产党

呼儿嗨哟

那里人民得解放

那里有了共产党

呼儿嗨哟

那里人民得解放

4.东方红

太阳升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歌颂毛泽东的诗句】

他为人民谋幸福

呼儿嗨哟

他是人民大救星

他为人民谋幸福

呼儿嗨哟

【歌颂毛泽东的诗句】

他是人民大救星

大救星

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

黑鸭子演唱组

太阳出来照四方,

毛主席的思想闪金光,

太阳照得人心暖哎,

毛主席光辉思想照得咱心里亮,

照得咱心里亮.

主席的思想传四方,

革命的人民有了主张,

男女老少齐参战哎,

人民战争就是那无敌的力量,

无敌的力量.

主席的话儿记心上,

哪怕敌人逞凶狂,

咱们撒下了天罗地网哎,

要把那些强盗豺狼全都埋葬,

全都埋葬,

太阳出来照四方,

毛主席的思想闪金光,

太阳照得人心暖哎,

毛主席光辉思想照得咱心里亮,

照得咱心里亮.

主席的思想传四方,

革命的人民有了主张,

男女老少齐参战哎,

人民战争就是那无敌的力量,

无敌的力量.

咱们撒下了天罗地网哎,

要把那些强盗豺狼全都埋葬,

全都埋葬,

全都埋葬!

井冈山片尾曲( 红军战士想念毛泽东) — 歌词

主题:中央一套热播《井冈山》片尾曲《红军战士想念毛主席》 抬头望见北斗星

心中想念毛泽东

想念毛泽东

迷路时想你有方向

黑夜里想你照路程

黑夜里想你照路程

湘江岸 你燃起火炬冲天亮【歌颂毛泽东的诗句】

号召工农闹革命

井岗山 你率领我们打天下

红旗一展满地红

抬头望见指路星

心中想念毛泽东

想念毛泽东

困难时想你有力量

胜利时想你心里明

胜利时想你心里明

瑞金城 你首创革命根据地

工农掌权好威风

赣江边 你率领我们反围剿

杀败蒋匪百万兵

啊...

红军是你亲手创

战略是你亲手定

革命战士怀念你

伟大的领袖毛泽东

革命战士怀念你【歌颂毛泽东的诗句】

伟大的领袖毛泽东

毛主席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金瓶似的小山

山上虽然没有寺

美丽的风景已够我留恋

明镜似的西海

海中虽然没有龙

碧绿的海水已够我喜欢

北京城里的毛主席

虽然没有见过你

你给我的幸福却永在我身边 北京城里的毛主席

虽然没有见过你

你给我的幸福却永在我身边

金瓶似的小山

山上虽然没有寺

美丽的风景已够我留恋

明镜似的西海

海中虽然没有龙

碧绿的海水已够我喜欢

北京城里的毛主席

虽然没有见过你

你给我的幸福却永在我身边 北京城里的毛主席

虽然没有见过你

你给我的幸福却永在我身边 毛主席的恩情比山高比水长

总政歌舞团乐队伴奏 徐新指挥 巍巍井冈山高

滚滚延河水长

毛主席的恩情比山高比水长 啊 毛主席的恩情比山高比水长 天安门红旗飘

【歌颂毛泽东的诗句】

中南海明灯亮

赞颂毛主席的歌千代传万代唱 啊 赞颂毛主席的歌千代传万代唱 啊 赞颂毛主席的歌千代传万代唱

毛主席走遍祖国大地

作词:佚名 作曲:秦咏诚 (独)毛主席走遍祖国大地 锦绣河山更加壮丽

更加壮丽

任凭征途风云变换

鲜红的太阳永放光辉

(合)毛主席率领我们奋勇前进 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 高举起马列主义伟大红旗 毛主席率领我们奋勇前进

(独)毛主席走遍祖国大地 和革命人民永远在一起 永远在一起

亲切关怀鼓舞我们

谆谆的教导铭刻在心里

(合)毛主席率领我们奋勇前进 高举起马列主义伟大红旗 毛主席率领我们奋勇前进 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

(独)毛主席走遍祖国大地 东风劲吹晴空万里

晴空万里

革命航船乘风破浪

(合)英雄的人民所向无敌

毛泽东诗句
歌颂毛泽东的诗句(二)

诗词名:忆秦娥·娄山关

作者:毛泽东 朝代:近代 体裁:词

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注释】:娄山关:遵义市之北,从四川入贵州的要道。烈:猛烈,强劲。长空:辽阔的天空。碎:细碎。咽:声音阻塞低沉 漫道:莫道。

【题解】 一九三五年一月十六日至十八日,遵义会议开了三天,随后红军就经娄山关北上四川,想和张国焘的红四方面军会合。二月五日,在一个叫“鸡鸣三省”(四川,贵州,云南)的村庄,博古把军事指挥权正式移交给毛泽东。上任伊始的毛泽东求胜心切,敌情未明而猛功四川土城。没料到四川辣子们十分打得,红军折兵数千,败下阵来。毛泽东当机力断,决定放弃和张国焘会合的这一长征初始目标,回贵州攻打战斗力薄弱的黔军。这是长征途中的最重大的战略转折。黔军企图凭娄山关天险力阻红军,会合川军、滇军和中央军聚歼红军于云贵川交界处。彭德怀亲自带兵以急行军在二月二十六日下午抢占娄山关,接着几天,又在娄山关周围歼敌二个师,取得了自从惨败湘江,损失一半人马以来的长征途上的第一个大胜利。这首词,应该是作于二月二十六日左右

《送瘟神》

毛泽东诗词,全诗名为“送瘟神”,但第二首的前六句却不见瘟神的影子,只在尾联点出“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这是为什么呢?实际上,在前六句中,诗人对此已作了暗示。正是由于消灭了瘟神,人民才可以着么扬眉吐气,河山才这样妖娆动人。可以想象,六亿人民皆成舜尧,意气风发,改天换地,完成了许多前人所不敢想象的事业,对付小小的血吸虫当然不在话下,瘟神必然逃脱不了灭亡的下场。

诗词原文

毛泽东诗词《送瘟神》

一九五八年七月一日

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 夜不能寐。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

其一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其二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诗词鉴赏

一个小小的血吸虫的肆虐,深深刺痛了一颗伟大的心。一个残暴的瘟君的覆灭,大大激发了一份磅礴的情。 当毛泽东得知江西余江县消灭了为害极广的的血吸虫病时,作为共和国的缔造者,一个时刻系念着人民的领袖,他激动不已,彻夜难眠,感慨和热忱化作了这两首器七律,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赤诚之心和爱国爱民之情,闪射出了灿烂的艺术光辉。 第一首,诗人回顾过去,描述了瘟神给中国带来的无穷灾难。首联“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抒发了诗人的悲愤心情。祖国的南方,向来以鱼米之乡著称,这里青山绿水、风景秀丽。可是,一个小小的血吸虫竟使大好河山萧杀黯淡,就连华佗这样的名医奈之不何。“绿水青山”与“枉自多”对举,“华佗”与 “无奈”相联,强烈的反差、对比,寄寓了诗人多么深厚的感情,又饱含了人民大众多少苦楚!颔联“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千村”“万户”极言受灾地域之广,受灾人数之多;旧中国到处是人的地狱,鬼的天堂!颈联“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道出人民寻求解脱灾祸的强烈呼声。随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人们寻遍长天,看过无数的星河。然而,年年岁岁惨况依然,苦难依旧,人们到哪里去寻求帮助他们解脱疾病、消灭瘟君的救星呢?超凡想象,诗的尾联引出了神话传说中天河边的牛郎:“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牛郎是劳动人民的化身神,他当然关心着人民的疾苦,要问“瘟神”肆虐之“事”。如何回答呢?诗人的答词是:一切悲欢离合都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成为过去了。这样写,人间天上浑然一体,极大地开拓了诗词包容的时空领域和思想蕴含,写出了旧中国带给人民的灾祸,

那是天怒人怨,世所难容,不仅有力地结束了这一首,而且巧妙地过渡到了第二首。 第二首情绪热烈、语调高亢,与第一首感情抑郁、语义哽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首联“春风杨柳万千条”二句即是一幅意气飞扬的画面。在经历了冰封雪裹的严冬之后,新忠告大地万物复苏,一片欣欣向荣。如今的南方春天,千万条杨柳随风飘拂,景象格外优美。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但在封建社会,这对于地位极其低下的民众来说,只不过是一种幻想。即使是那些认识到俩“民可载舟,民可覆舟”的明君圣主,也仍是站在历史的对立面,把民众当成负载自己功业的工具。集领袖与诗人与一身的毛泽东作为人民的儿子,砸毁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认识到人民的力量及其创造历史的作用,因而写出了“六亿神州尽舜尧”的诗句。这句诗,表达了毛泽东对人民群众

的期待与歌颂,也表达了毛泽东真正民主的人本思想。解放了的人民,确定了社会主人的地位,本质力量得到了淋漓的发挥,让高山地头,令河水让路,将扼住人们命运的瘟神彻底消灭,这样的人民是真正的神、真正的舜尧。诗人用一颗热爱人民、服务人民的心,唱出了热情澎湃的心声,一扫封建君主蔑视人民群众、封建文人轻视百姓的历史唯心主义陈腐见解,表达了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对人民的关怀、推崇。

颔联“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景物完全化为了情思,自然景物变得通人心、随人意,人与美丽的景色交融一体。暮春的落花飘入水中,随人的心意翻着锦浪,一座座青山相互连同,就象专为人们搭起的凌波之桥,整个中国呈现出一派兴盛的气象。此时的水和山,仍然是从前的“绿水青山”,可在旧时代,山河被瘟神糟蹋,虽多亦枉然。到了新时代,人人成为舜尧,山水也焕发青春,大地在日新月异地改变着面貌。 颈联“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歌颂了人民群众改天换地的伟力。“五岭”绵延在南方,“三河”奔腾于北国,这两个地名,代表了整个中国。不论在祖国何处,皆是银锄齐挥、铁臂同摇,人民群众的凌云之志,山河动容。诗人以高妙的艺术手腕,只用两句话就概括了当时社会主义建设的雄伟场面,令人叹服。同时,诗句中还渗透了诗人“力拔山兮”的伟岸精神和自力更生的进取意识。诗人“人定胜天”的思想,化成美妙的诗句,闪射出了动人心魄的魅力。

创作背景

全诗名为“送瘟神”,但第二首的前六句却不见瘟神的影子,只在尾联点出“借问瘟君欲

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这是为什么呢?实际上,在前六句中,诗人对此已作了暗示。正是由于消灭了瘟神,人民才可以着么扬眉吐气,河山才这样妖娆动人。可以想象,六亿人民皆成舜尧,意气风发,改天换地,完成了许多前人所不敢想象的事业,对付小小的血吸虫当然不在话下,瘟神必然逃脱不了灭亡的下场。诗人称瘟神为“瘟君”,实乃一种讽刺戏谑的口吻,充分显示了人民的信心和力量,辛辣嘲笑瘟神(一切反动派)的无能和无奈。“照天烧”三字,是全诗的结穴,象征中国人民不仅能消灭血吸虫病,同时也能改变“东亚病夫”和贫穷落后的形象,也能扫除一切大大小小的瘟神和一切害人虫,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后世影响

毛泽东是具有革命浪漫主义气质的诗人,《送瘟神》二首便是其革命浪漫主义的杰作之一。在诗中,诗人的内心世界随着神奇的想象、多变的画面得到了多方面的展示。既有理想,又有现实;既有科学,又有神话;既有对旧时代人民苦难生活的叹息,又有为新时代人民壮举的喝彩。情致高昂,想象丰富。诗人的才情得到了极致的展现,诗作的审美情趣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毛泽东关于长征的诗词
歌颂毛泽东的诗句(三)

毛泽东关于长征的诗词

一.长征 七律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

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福建出发,于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行程二万五千余里。

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逶迤: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乌蒙:云贵间金沙江南岸的山脉。

走泥丸:《汉书·蒯通转》,“阪上走丸”,从斜坡滚下泥丸,形容跳动之快。 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岷山:在四川和甘肃边界,海拔四千米左右。一九三五年九月红军长征经此。

【鉴赏】万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伟大壮举,《七律.长征》是诗歌创作史上不朽的杰作。

56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饱含这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无论对革命史而言,抑或对诗歌史而论,它都是里程碑之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它是全诗精神的开端,也是全诗意境的结穴。“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强化、重申了“不怕”;“远征难”包举了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万水千山”则概写了“难”的内外蕴涵。这一联如高山坠石,滚滚而下,牵动着全篇,也笼罩着全诗。“只等闲”举重若轻,显示了诗人视自然之敌若梯米,玩社会之敌于鼓掌的统帅风度。“只”加强了坚定的语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它对红军蔑视困难的革命精神作了突出和强调,表现了红军在刀剑丛中从容不迫,应付自如,无往不胜的铁军风貌。收联是全诗的总领,以下三联则紧扣首联展开。

从首联开始,全诗就展开了两条思维线,构造了两个时空域,一个是客观的、现实的:“远征难”,有“万水千山”之多之险;一个是主观的、心理的:“不怕”“只等闲”。这样就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反衬,熔铸了全诗浩大的物理空间和壮阔的心理空间,奠定了全诗雄浑博大的基调。

颔联、颈联四句分别从山和水两方面写红军对困难的战胜,它是承上文“千山”和“万水”而来。诗人按照红军长征的路线,选取了四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地理名称,它们都是著名的天险,高度地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万水千山”。在毛泽东诗词中,有很多直书地理名称,且大多是用来表示行军的路线。例如『清平乐.蒋桂战争』“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蝶恋花.从汀洲向长沙』有“百万工农齐努力,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等等。这些都是工农红军军事活动的真实记录。那么,由此可看出毛泽东诗词是怎样与中国革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与其他诗词相比,以地名入诗的作法在本篇更为集中,所显示的空间距离也更大。尤为不同的是:上面所例举的四句词,要强调的是红军行军速度迅猛,气势不可阻挡,红军在画面中具有强烈的动感;而在本词中诗人则是围绕“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个中心思想展开,强调红军对困难的蔑视,是红军指战员内心世界的呈现,所以描写红军是隐态的,借山水来反衬红军的壮举。“腾”、“走”两个动词使山化静为动,是红军精神的外显。一般说来,以地名入诗很难,地名多了很容易出现败笔。但毛泽东却运用得很成功,这不仅是他具备挫万物于笔端的

诗才,更具备吐磅礴于寸心的诗情,同时也反映出毛泽东对祖国语言文字锤炼的功底。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联是写山,也是写红军对山的征服。五岭、乌蒙本是客观的存在物,但当它进入诗人的视野,也就成了审美的对象。所以它不再是单纯的山,而是被感情化了的对象。“逶迤”、“磅礴”极言山之高大绵亘,这是红军也是诗人心中的山,极大和极小正是诗人对山的感知,这里重在小而不在大,愈大则愈显红军长征之难;愈则愈县红军之不怕。重在小也就突出了红军对困难的蔑视。通过两组极大于极小的对立关系,诗人充分地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的英雄气慨。从艺术手法上说,这是夸张和对比。写山是明线,写红军是暗线,动静结合,明暗结合,反衬对比,十分巧妙。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联是写水,也是写红军对水的征服。红军渡过金沙江和大渡河在长征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金沙江宽阔而湍急,蒋介石梦想利用这一天险围歼红军于川、滇、黔边境。1935年5月红军巧渡金沙江。如果说巧渡金沙江是红军战略战术最富有智慧、最成功的一次战斗,那么强渡大渡河则是红军表现最勇敢、最顽强的一次战斗。大渡河的险恶也不亚于金沙江,且有敌人的重兵把守,狡猾的敌人还拆掉河上泸定桥的木板,只留下十三根铁索。但是英勇的红军硬是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闯过了大渡河,粉碎了蒋介石企图使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的阴谋。所以这两句所写的战斗都是具有典型意义的。“五岭”“乌蒙”两句通过红军的主观感受直接表现了红军的英雄气慨,这两句则是通过写景来记事,通过记事来表现红军的英雄事迹。

颈联中的“暖”和“寒”这一对反义词,是诗人精心设计的两个感情穴位。“暖”字温馨喜悦,表现的是战胜困难的欢快;“寒”字冷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两个形容词是精神的巨变,又是感情的裂变,含不尽之意于其中,显无穷之趣于其外,摇曳多姿,起伏跌宕,张驰有致。

足联“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是对首联的回应。开端言“不怕”,结尾压“更喜”,强化了主题,升华了诗旨。“更喜”承上文而来,也是对上文的感情收束。红军过五岭、越乌蒙、度金沙、抢大渡,从敌人的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自然令人欣喜。而现在,红军又翻岷山,进陕北,胜利大会师已为时不远,战略大转移的目的已基本实现,与前面的种种喜悦相比,它自然更胜一愁4 。“尽开颜”写三军的欢笑,这是最后胜利即将到来的欢笑,以此作结,遂使全诗的乐观主义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兀现。

二.清平乐·会昌

毛泽东

一九三四年夏

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

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

更加郁郁葱葱。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号。

注释

〔会昌〕县名,在江西省东南部,东连福建省,南经寻乌县通广东省。早在一九二九年,毛泽东为开辟赣南根据地,就率领红军到过会昌,以后又常途经和居住在这里。这首词是一九三四年夏天作者在中共粤赣省委所在地会昌进行调查研究和指导工作时所作。

〔莫道君行早〕旧谚:“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踏遍青山人未老〕作者自注:“一九三四年,形势危急,准备长征,心情又是郁闷的。这一首《清平乐》,如前面那首《菩萨蛮》一样,表露了同一的心境。”本句的“人”和上句的“君”,都指作者自己。

〔这边〕指中央革命根据地南线。

〔会昌城外高峰〕指会昌城西北的会昌山,又名岚山岭。作者在六十年代曾回忆说:会昌有高山,天不亮我就去爬山。

〔颠连〕起伏不断。

〔东溟(míng明)〕指东海。

〔南粤〕古代地名,也叫南越,在今广东、广西一带。这里指广东。

《清平乐 会昌》背景介绍

一、会昌与会昌山

会昌县,位于江西省东南部,在今江西省赣州市东部,东接福建,南临广东,地处赣、闽、粤三省交界,自古有“三省通衢”之称。全县大多数是山林丘陵地带。会昌县城三面环水,绵水河绕城而过。

一九二九年二月毛泽东等人率领红四军进入会昌,一九三○年四月,毛主席再次率领红军进入会昌,不久打进会昌县城,从此,会昌县成为的中央根据地的一部分。随着红军不断胜利,红色根据地在会昌的地域也一天天扩大,终于红遍了全县,会昌也就成为中央根据地的“全红县”。以后毛泽东常途经和居住在会昌。

会昌南面不远处,是广东筠门岭——中央根据地的南大门。为了更好向西南扩大根据地,在南方战线上作战,开发钨矿和发展出入口贸易,一九三三年八月,中央根据地政府决定在根据地南部江西(简称“赣”)广东(简称“粤”)两省交界一带设立粤赣省,省政府即设在会昌。

会昌县人民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为红色根据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全县青壮年男子大多参加了红军。

会昌山,又名岚山岭,横卧在会昌城西北,是武夷山脉的一部分。站在上头,眺望过去,山峰逶迤起伏向东南延伸。会昌山虽只海拔四百多米,由于与会昌县城仅一水之隔,从山上向下望去,会昌城似乎就偎依在会昌山下。相衬之下,会昌山就显得高峻挺拔了。

二、写作背景

1933年10月,蒋介石亲自指挥约一百万国民党军队开始了第五次“围剿”。当时极左路线控制中央领导权,他们以“御敌于国门之外”为宗旨,否定了前几次反“围剿”采用的“游击战”和“运动战”。让装备简陋的几万红军与优势敌人打正规战、阵地战,与敌人对攻。结果红军人数急剧下降,根据地日益缩小。而此时毛泽东已经被调离红军领导岗位,被排除在党内决策权外。

在中央根据地北大门——广昌、南大门——筠门岭先后失守之际,毛泽东从瑞金赶到会昌,发动群众,激励部队。在当地民众支持下,毛泽东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身份指挥当地红军连打几个胜仗,终于扭转南线的被动局面。以后中央根据地只有南部战线比较稳定,其余三面都是节节败退,损人失地。

在这种情况下,心急如焚的毛泽东多次向极左路线领导人提出改变打法,结果反而受到留党察看的处分。眼看自己一手创立、无数先烈鲜血换来的根据地越打越小,自己又有力无法使,毛泽东心境可想而知。

1934年7月,敌军重兵开始向根据地中心地区进攻,形势十分严峻,第五次反“围剿”败局已定。毛泽东建国后回忆此时:“一九三四年,形势危急,准备长征,心情又是郁闷的。”此时,毛泽东正在会昌县城东门外的文武坝参加粤赣省委扩大会议。

会议期间的一天拂晓,毛泽东会同中共粤赣省委几位干部,从文武坝出发,渡过绵水,

登上会昌山。

夏日的会昌山满目葱笼,生机勃勃。极目远眺,宏伟壮丽的江山引人遐想。在会昌城外的高峰,眼见红军战士守卫在各个山头,与战士们交谈后,目睹眼前群山晨景,想到当前危急形势,毛泽东顿生感慨,于是吟诵《清平乐 会昌》的初稿,回到文武坝住处挥笔写下了《清平乐 会昌》。

《清平乐 会昌》赏析

《清平乐 会昌》一词通过登临会昌山的所见所想,表现了作者对中国革命前途充满信心和希望,但也流露出一种忧郁之情。

由于极左路线的错误领导,当时中央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形势十分严峻。但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激情充盈着作者之心,所以本词写得轻松随意,所涉时空似乎只是登上山巅的片刻和眼中有限的景物,但作者以心驭景,以景写心,却在短短的词中写出了深远博大的内涵。

上阕写登山的时间和感受。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欲”渲染出破晓时的特征——夜色即尽而未尽,天色将亮而未亮。“君”这里是指作者,因为红军战士早已守卫在山上,和他们比起来,早起的作者还不能算早。

“踏迫青山人未老”一句既指作者又指红军。是作者忆起在以往征战岁月转战南北时踏遍的众多山峰及艰难险阻,斗志依旧坚定,精神依旧旺盛。作者相信,有这颗与的革命事业熔铸在一起的青山般不老之心,胜利终会来到。

“风景这边独好”表面是赞美会昌山风景美丽,实际是对红色根据地的赞美,与对国统区形成对比。

整个上阕里,充满朝气的景物与人的不老精神交相辉映,构成了悠远深长而又充满生气的意境,读者透过那朦胧曙光,仿佛已看到了那轮即将喷薄欲出的灿烂朝阳,看到了中国革命的无限希望。

下阕具体描绘了会昌山风景和与战士的接触,表达了作者坚信革命虽然曲折艰难,但必然成功。

【歌颂毛泽东的诗句】

一开始,“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表明作者的视线便从近处县远处展望,把连绵无际的逶迤山峰和目光之外的遥远的东海呈现在读者眼前,使画面无限拓展。既印证上阕的“风景这边独好”,也暗示中国革命“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守卫在会昌山上的红军战士向作者介绍这里的一切,并主动给作者“指看南粤”,表现红军战士警惕守卫红色根据地,包含了作者和红军战士对根据地的深情热爱。“郁郁葱葱”具体是描绘南望广东时看到树木茂盛的景象,实际是作者在预示革命的将来一定形势大好,表明作者的乐观之情。

尽管当时根据地形势危急,在下阕里,作者依旧在充满激情地吟咏,体现了作者的乐观主义精神。在这里,会昌山上这个破晓时的片刻景观已超越时空,负载着深远的历史内涵和伟大的人格魅力。

这首词在语言上浅近而又深沉,结构紧密而不拥促,在亦情亦景中,以豪迈的气概把宏大的主题轻松道出,显示出作者的领袖气度。

三.十六字令 三首 1934-35

山,

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

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

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原注】

民谣:“上有骷髅山,下有八宝山,离天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

【注释】

锷(e4):剑刃。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

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神话中有以山为撑天之柱的讲法。

【题解】

作于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湘贵一带群山间。

四.忆秦娥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1935年2月

【译诗】

西风正壮烈地吹送,

大雁鸣霜、晓月当空。

晓月当空啊,

嗒嗒的马蹄令人心碎,

军号声声沉郁低回。

群山起伏长路漫漫恰似黑铁,

如今让我们重振旗鼓向前。

重振旗鼓向前啊,

茫茫青山如大海,

夕阳光华赤如血。

【赏析】

据笔者所见,•毛泽东这首《忆秦娥·娄山关》是他所有诗作中绝对第一流的作品,写景状物、抒发胸臆,堪当精品。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诗人自己对这首诗的解释(毛主席在1962年5月9•日读了郭沫若对这首诗的赏析后,将郭沫若的内容全部删去,•并以郭沫若的口气在清样的四边空白处写了一段对这首诗的注释性文字):“我对于《娄山关》这首词作过一番研究,初以为是写一天的,后来又觉得不对,是在写两次的事,•头一阕一次,第二阕一次,我曾在广州文艺座谈会上发表了意见,主张后者(写两次的事),而否定前者(写一天),可是我错了。这是作者告诉我的。1935年1月党的遵义会议以后,红军第一次打娄山关,胜利了,企图经过川南,渡江北上,进入川西,直取成都,击灭刘湘,在川西建立根据地。但是事与愿违,•遇到了

赞扬毛泽东的句子
歌颂毛泽东的诗句(四)

1、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毛主席万岁!万岁!万万岁!

2、现在世界变化很快,很多国家元首都被人忘记了,只有少数人仍被人所知,例如,法国的戴高乐将军,法国人知道他、敬重他。那末,在中国,毛泽东也一样。

3、我的孩子们谈到流行音乐歌手身上有一种“颤流”,我承认我自己对此浑然不觉。但是毛泽东却发出了力量、权力和意志的“颤流”。赞扬毛泽东的句子

4、毛泽东思想指引下的人民革命是历史前进的火车头!

5、假如中国历史上没有毛泽东,我们或许却没有机会欣赏到他深邃锐利的哲学思想、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得心应手的斗争艺术和驾驭全局的领导才能,欣赏不到他过人的凝聚力和伟大品格的感染力,6、历史已经证明毛泽东是个伟人,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毛都能把自己的理想付诸行动,并明白中国人民需要鼓舞需要领导,这就是伟人的特征。

7、毛主席是一位伟大的政治思想家、哲学家和诗人。

8、毛泽东长期将这个国家掌管起来,领导中国人民走自己的路,这仅靠策略是很难做到的,毛泽东是个哲学家,他有很强的领导能力,做了了不起的事,为人类做出了贡献。

9、毛泽东的排列略高于华盛顿,因为毛泽东给国家带来的变化,比华盛顿使国内发生的变化更为重要。毛泽东排列的名次比拿破仑、亚历山大等人要高不少,因为他对将来的影响可能比这些人要大得多。

10、毛主席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位巨人,他对历史的影响将远远超出中国的国界。赞扬毛泽东的句子

11、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

12、对一部分人来说他是希望,对于另一部分人来说,他是思想上、政治上永久的挑战,两种情况都将继续存在。

13、毛泽东主席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创造者之一,是给中国人民指出走向新的未来的道路的人。

14、毛泽东的名字将永远是穷人和被压迫者的伟大而正义的事业的同义语,是人类反对压迫和剥削的斗争的光辉象征,是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胜利的标志。

15、毛主席是一代伟人,他不但拯救了亿万中国人民,而且为非洲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热爱全人类,坦赞铁路就是爱人类的证明。()我热爱他,崇敬他。

16、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

17、毛泽东是我们时代最英雄的人物,他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18、毛泽东同志,是当代最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毛泽东同志天才地、扞卫地、发展地、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提高到一个暂新的阶段。

19、毛主席作为世界的大政治家在历史上留下了巨大的业绩。

20、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红旗,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立新功!

21、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

22、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

23、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毛泽东经典诗句
歌颂毛泽东的诗句(五)

1、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娥·娄山关>

2、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念奴娇·昆仑>

3、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忆秦娥·娄山关>

4、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毛泽东经典诗句。——<七律·答友人>

5、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七律·长征>

6、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7、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8、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9、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浪淘沙·北戴河>

10、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清平乐·六盘山>

11、千里来寻故地,12、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13、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14、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七律·到韶山>

15、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七律·送瘟神>

16、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七律·登庐山>

17、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七律·冬云>

18、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19、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七律·到韶山>

20、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沁园春·长沙>

2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沁园春·长沙>

22、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清平乐·会昌>

23、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沁园春·雪>

24、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采桑子·重阳>

25、无限风光在险峰。——<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26、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水调歌头·游泳>

27、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28、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清平乐·六盘山>

29、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七绝·为女民兵题照>

30、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31、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清平乐·六盘山>

32、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3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沁园春·雪>

3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水调歌头·游泳>

35、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相关热词搜索:歌颂母爱的诗句 歌颂情谊的诗句
  • 1、歌颂水的诗句(2016-06-04)
  •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歌颂毛泽东的诗句”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歌颂毛泽东的诗句"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43366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