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友谊决裂的诗句

友谊决裂的诗句

2016-05-30 11:13:17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友谊决裂的诗句(共5篇)友谊有很多的东西,不是我们得不到,而是我们不接受,总是把自己伪装成一只刺猬,却不知带刺的外壳下,有一颗伤痕累累的心。一直在人生路上踽踽独行,坚信着彼此都是彼此的过客而已。这样我走到十八岁的尽头,而上帝却在这时给我带来了她。在雨中,我小心地撑着小花伞,她走在旁边告诉我我:“雨是大自然的精灵,我们不应该...

《友谊》
友谊决裂的诗句 第一篇

有很多的东西,不是我们得不到,而是我们不接受,总是把自己伪装成一只刺猬,却不知带刺的外壳下,有一颗伤痕累累的心。一直在人生路上踽踽独行,坚信着彼此都是彼此的过客而已。这样我走到十八岁的尽头,而上帝却在这时给我带来了她。在雨中,我小心地撑着小花伞,她走在旁边告诉我我:“雨是大自然的精灵,我们不应该拒绝她。”看着她手中未撑开的伞,我说:“雨上帝的眼泪,泪中有哭会渲染我们快乐的心。”我一直撑着伞,而她的缕缕湿发滴着水,她重复道:“雨是苦的泪。”她笑着对我说:“星,我希望你快乐,高三不是我们人生路上的阴影,而是我们成就事业的机遇。”我愕然手中的伞无声倒地。让雨洗净我疲惫的心尘,让我有勇气面对高三。我抡起手狠狠给了她一耳光:“你给我记住,我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我大步流星从她身边走过。她捂着印着五指印的脸,泪光点点,本不相信友情的我却被友情所伤。这是天大的讽刺。她居然背叛我。还记得几分钟前,她与他在樱花林里寻找四叶草,不料被我偶遇,我苦笑着,我上前。一巴掌扇去友谊,一巴掌扇去我与他的爱情,宣布一段爱的决裂。我有变为一个孤独者。绕了一圈又会到了起点。只是多了几许沧桑,我依旧是从前的我。她在教室门口拦住我。递给我一片四叶草。我们希望你能快乐,你中是把你的愁锁在眉头,我们的青春不该这么过,我说过我会陪你走过高三。祝你生日快乐。心在那一刻释然,我抱着她,泪水打湿了她的肩头。一句“对不起‘终未说出口,我总放不下我骄傲的自尊。她依然对我很好,仿佛一切都未发生过。第一次月考成绩一登出,我捧着高三的第一次成绩流泪。又一次下滑。她站在我身旁,她夺过成绩单,把它撕得粉碎。“一次考试说明什么,你难道相信命?”她拉着我的手冲进教室,指着桌上的书对我说:“从这里重新开始。"我擦干泪,我不再像以往那么固执。我翻开让我欢喜让我忧的课本重新开始。感谢上帝给我带来了她。她是一面三棱镜,我的白色光透过她看到了五彩的世界。也许六月我不会成功,但有她的相伴,我说我不孤单。高三的生活也多彩。我会努力。

《古诗词赏析之二》
友谊决裂的诗句 第二篇

6.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一、背景材料

1.《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作者王湾,洛阳人,唐代诗人

2.题解:次北固山下,意思是乘舟停宿于北固山下。

二、整体把握

诗人离乡远游,乘船夜渡长江,来到北固山下时,一轮红日已浮出水面,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山清水秀的江南春景。又见空中大雁向北飞去,想起鸿雁传书的故事,心中涌起对故乡洛阳的思念。

二、重点词、句

次:住宿,这里指船停泊。客路:路过。潮平:平潮时水位最高,所以河床宽阔。

风正:风顺或者正好迎合方向。悬:挂。海日:古人以为太阳从海中升起,故称海日。残夜:夜晚的尾声,天快亮的时候。江春:江边的春天。旧年:年已旧,一年快过去了。乡书:家信。何处达:即“达何处”,送到什么地方。

归雁:大雁冬日南飞,春暖北回,故作遥寄乡书遐思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以小景与大景互相映衬,春潮涨平之后,江面十分开阔,这是眼中大景;一片白帆顺风而来,这是眼中小景。诗人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海日用“生”,江春用“入”,将景物拟人化而富有生机;“日生残夜”,“春入旧年”表示时序的交替,蕴含自然理趣。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傅新春)

7.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一、背景材料

王维(700-761)字摩诘,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大军从凉洲南入吐鲁番二千余里,战于青海西,大败吐蕃。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命出使塞上,宣慰将士,写下了这首诗。在这首诗里,诗人描述了他此次出使塞上的所见和所感。本诗是写诗人出塞途中所见的景象,是王维诗中的名篇。

二、整体把握

诗的成功主要在于叙事和写景相结合,但重点在写景。以大漠、秋天为背景,以征蓬、归雁、孤烟、长河、落日为空间实体,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景象阔大,气势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名句”。

三、重点词句

问边:到边塞察看。属国:汉时称已归附的少数民族地区为属国,即附属国。

居延:古代县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境。在今甘肃省张掖县西北。

征蓬:随风远飞的蓬草。古诗常用来比喻人的行踪无定。

萧关:西北一关塞名,

首联紧扣题目“使至塞上”四字,交代自己这次出使的任务是“问边”,已到的地界是“塞上”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汉塞”指汉唐代,胡天指北方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的上空。诗

人以“蓬”、“雁”自比,实写塞上秋景,表达乡思之愁。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以十分工整的对仗,描绘出塞外雄奇壮观的独特风光。“直”状孤烟之高,“圆”状落日之低。这两个词表现了大漠长河地区的平旷。

最后两句写途中得知军情,语言豪迈,显示出一位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候骑(jì):担任侦察与传信的骑兵。燕然:指最前线,并非实指。(傅新春)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一、背景材料

李白、王昌龄同为盛唐著名诗人,二人友谊深厚。这首诗是李白听说王昌龄被贬谪为龙标尉后所作。王昌龄的诗歌久负盛名,但仕途却很坎坷,曾“屡见贬斥”。天宝七年,又因“不矜细行,谤议沸腾”,由江宁丞贬为龙标尉。为此,常建在《鄂渚招王昌龄张偾》一诗中曾发出愤怒的指斥“谪居未为叹,谗枉何由分?”李白当时也以敢于蔑视权贵、放荡不羁的高风亮节为天下称慕。

二、整体把握

这首诗歌想象奇特,感情深挚,意境高远,胸襟开阔,给人以奋发昂扬的感觉。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能把诗人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

三、重点词句

左迁:贬官五溪:雄溪西溪等五条溪的总称夜郎:古代的夜郎县随君:一作“随风”。

诗篇以写景发端,“杨花落尽子规啼”,写眼前景兼点明节令,融情入景,在百花凋零的暮春景象里,蕴含着飘零之感和离别之恨。

次句写问讯,“过五溪”三字看似平淡,其实含有悲痛之意,将李白同情好友旅途艰辛、贬所荒凉的情愫突现出来。

三、四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是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明月中天,千里可共,诗人将月亮人格化以寄托自己离愁。(傅新春)

9.行路难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一、背景材料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唐时期著名诗人。天宝三年(744)唐玄宗听信谗言,免去李白的翰林官职,李白愤然离开长安时,写下了这首诗。

二、整体把握

这首诗叙写了朋友对李白的深厚友情,表达了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愤慨之情,同时还抒发了作者远大的志向和对前途的坚定信心。充满着积极浪漫主义情调。

三、重点词句

1.“金樽美酒”,“玉盘珍羞”,宴会的热闹反衬了作者内心的苦闷。

2.“停”“投”“拔”“顾”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茫然”反映了作者的失落心情。

3.“冰塞川”、“雪满山”,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受到的挫折,苦闷、抑郁的神情跃然纸上。

4.“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人物:一位是姜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不久被君主汤聘用。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诗人增加了信心。

5.“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是复杂内心的独白,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使诗人不

得开心颜。

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表现了诗人积极的态度和勇往直前、充满自信的斗争精神。(陈友新)

10.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友谊决裂的诗句】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一、背景材料

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开元二十四年(736),24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轻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二、整体把握

《望岳》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描绘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诗人向往登上绝顶的壮志,表现了一种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极富哲理性。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三、重点词句

“岱宗夫如何”,写作者兴奋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是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句首的虚字,无义。

“齐鲁青未了”,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割”实为传神之笔。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想象之句。“会当”意即“一定要”。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陈友新)

11.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一、背景材料

杜甫,字子美(公元712年——770年),号少陵,祖籍襄阳,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创作了“三吏”,“三别”等大量优秀诗篇,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等千古绝句。 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郎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途中叛军俘获,带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春望》写于次年三月。

二、整体把握

诗的前四句写都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

容丰富,格律严谨,铿锵作响,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而不衰。

三、重点词句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破”,使人怵目惊心。“深”,令人满目凄然。

诗人在此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此联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翻跌。“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料;“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先后相悖。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因感时恨别,花鸟使诗人落泪惊心。触景生情,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安史叛乱以来,战火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啊!“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急切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4.“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陈友新)

1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一、背景材料

肃宗上元元年(760),杜甫求亲告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草堂,总算有了栖身之所。不料到了第二年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诗人长夜难眠,创作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二、整体把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于安史之乱的社会动乱之中。全诗通过描写自己饱经离乱,困苦凄凉的生活,表现自己要让天下寒士得到安乐的博大胸怀,由己及人,感人至深。

三、重点词句

第一节五句,传来阵阵风声。起势迅猛,“风怒号”,如闻秋风咆哮。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使“卷我屋上三重茅”富有动作性和感情色彩。“卷”“飞”“渡”“洒”“挂罥”“飘

转”,一组形象的画面,紧紧地牵动诗人的视线、拨动诗人的心弦。“三重”可见受灾之重。【友谊决裂的诗句】

第二节五句,是前一节的发展。茅草被“卷”走,已无法收回。而能够收回的,却被“南村群童”抱跑了!“欺我老无力”五字极深刻,也极沉痛。“忍能对面为盗贼”并非实骂,乃愤激之辞,也反映了四海困穷的现实。

“归来倚仗自叹息”中的“归来”,补写初闻风声,诗人即拄杖出门,直至大风破屋,茅草丢失,才无可奈何地回到屋内。“自叹息”的“自”字尤其沉痛。

第三节八句,写屋破又遭连夜雨的苦况,“床头屋漏无干处”,布衾又旧又破,倍感凄冷。“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两句,概括了长期以来的贫困生活。这贫困,又与国家的丧乱有关。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两句,一纵一收。一纵,从眼前的处境扩展到安史之

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扩展到战乱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一收,又回到“长夜沾湿”,布衾似铁的现实,自然过渡到全诗的结尾。“长夜”一句有双关意,漫漫长夜何时到天明,战乱何时才结束!(可以想象诗人此时焦虑痛苦的已不仅是自己,而是天下黎民苍生)

最未一段,“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推己及人,气魄宏大,胸怀宽广。“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明作者急切地希望实现理想的愿望,而这理想并非是为解除自己的痛苦,谋求自己的私利,而是为了天下寒士。表现了诗人舍己为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与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何不同呢!)(陈友新)

1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古诗》
友谊决裂的诗句 第三篇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语气助词,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可谓匠心独具。

接下来“齐鲁青未了”一句,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它没有从海拔角度单纯形容泰山之高,也不是像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崒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出的地理特点,在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一个“钟”宇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被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这本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现象,可诗人妙笔生花,用一个“割”字,则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种主宰的力量,这力量不是别的,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这里诗人此用笔使静止的泰山顿时充满了雄浑的力量,而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也在此得到显现。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决眦”二字尤为为传神,生动地体现了诗人在这神奇缥缈的景观而前像着了迷似的,想把这一切看个够,看个明白,因而使劲地睁大眼睛张望,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这情景使泰山迷

人的景色表现得更为形象鲜明。“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末句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此联号为绝响,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 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 这就是这两句诗一直为人们所传诵的原因。正因为泰山的崇高伟大不仅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所以登上的极顶的想望本身,当然也具备了双重的含义。

全诗以诗题中的“望”字统摄全篇,句句写望岳,但通篇并无一个“望”字,而能给人以身临其壕之感,可见诗人的谋篇布局和艺术构思是精妙奇绝的。这首诗寄托虽然深远,但通篇只见登览名山之兴会,丝毫不见刻意比兴之痕迹。若论气骨峥嵘,体势雄浑,更以后出之作难以企及。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3,恨别鸟惊心4。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这首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表现了诗人爱国之情。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篇一开头描写了春望所见: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诗人记忆中昔日长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华,鸟语花香,飞絮弥漫,烟柳明媚,游人迤逦,可是那种景象今日已经荡然无存了。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又令人满目凄然。诗人写今日景物,实为抒发人去物非的历史感,将感情寄寓于物,借助景物反托情感,为全诗创造了一片荒凉凄惨的气氛。“国破”和“城春”两个截然相反的意象,同时存在并形成强烈的反差。“城春”当指春天花草树木繁盛茂密,烟景明丽的季节,可是由于“国破”,国家衰败,国都沦陷而失去了春天的光彩,留下的只是颓垣残壁,只是“草木深”。“草木深”三字意味深沉,表示长安城里已不是市容整洁、井然有序,而是荒芜破败,人烟稀少,草木杂生。这里,诗人睹物伤感,表现了强烈的黍离之悲。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无情而有泪,鸟无恨而惊心,花鸟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春天的花儿原本娇艳明媚,香气迷人;春天的鸟儿应该欢呼雀跃,唱着委婉悦耳的歌声,给人以愉悦。“感时”、“恨别”都浓聚着杜甫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这两句的含意可以这样理解:我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泪落潸然;我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人内心痛苦,遇到乐景,反而引发更多的痛苦,就如“营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那样。杜甫继承了这种以乐景表现哀情的艺术手法,并赋予更深厚的情感,获得更为浓郁的艺术效果。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这联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诗人想到:战火已经连续不断地进行了一个春天,仍然没有结束。唐玄宗都被迫逃亡蜀地,唐肃宗刚刚继位,但是官军暂时还没有获得有利形势,至今还未能收复西京,看来这场战争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又想起自己流落被俘,扣留在敌军营,好久没有妻子儿女的音信,他们生死未卜,也不知道怎么样了。要能得到封家信多好啊。“家书抵万金”,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战争是一封家信胜过“万金”的真正原因,这也是所有受战争追害的人民的共同心理,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定的美好愿望,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连月,家信不至,国愁家忧齐上心头,内忧外患纠缠难解。眼前一片惨戚景象,内心焦虑至极,不觉于极无聊赖之时刻,搔首徘徊,意志踌躇,青丝变成白发。自离家以来一直在战乱中奔波流浪,而又身陷于长安数月,头发更为稀疏,用手搔发,顿觉稀少短浅,简直连发簪也插不住了。诗人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己的衰老。 “白发”是愁出来的,“搔”欲解愁而愁更愁。头发白了、疏了,从头发的变化,使读者感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愁怨,读者更加体会到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真切形象,这是一个感人至深、完整丰满的艺术形象。

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且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由登高远望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很久,以致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环环相生、层层递进,创造了一个能够引发人们共鸣、深思的境界。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这首五言古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此诗在艺术上的一大特点是精炼,把抒情和议论寓于叙事之中,爱憎分明。场面和细节描写自然真实。善于裁剪,中心突出。诗风明白晓畅又悲壮沉郁,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典范之作。前四句可看作第一段。首句“暮投石壕村”,单刀直入,直叙其事。“暮”字、“投”字、“村”字都需玩味,读者不能轻易放过。封建社会里,由于社会秩序混乱和旅途荒凉等原因,旅客们都“未晚先投宿”,更何况在兵祸连接的时代。而杜甫,却于暮色苍茫之时才匆匆忙忙地投奔到一个小村庄里借宿,这种异乎寻常的情景就富于暗示性。他或者是压根儿不敢走大路;或者是附近的城镇已荡然一空,无处歇脚。总之,寥寥五字,不仅点明了投宿的时间和地点,而且和盘托出了兵荒马乱、鸡犬不宁、一切脱出常轨的景象,为悲剧的演出提供了典型环境。“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篇的提纲,以下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不说“征兵”、“点兵”、“招

兵”而说“捉人”,已于如实描绘之中寓揭露、批判之意。再加上一个“夜”字,含意更丰富。第

一、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人民白天躲藏或者反抗,无法“捉”到;第二、表明县吏“捉人”的手段狠毒,于人民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个突然袭击。同时,诗人是“暮”投石壕村的,从“暮”到“夜”,已过了几个小时,这时当然已经睡下了;所以下面的事件发展,他没有参与其间,而是隔门听出来的。“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两句,表现了人民长期以来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即使到了深夜,仍然寝不安席,一听到门外有了响动,就知道县吏又来“捉人”,老翁立刻“逾墙”逃走,由老妇开门周旋。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⑵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⑶,欣然⑷起行⑸。念⑹无与为乐者⑺,遂⑻至⑼承天寺寻⑽张怀民⑾。怀民亦未寝⑿,相与⒀步于中庭⒁。

庭下如积水空明⒂,水中藻荇⒃交横,盖⒄竹柏影也⒅。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⒆如吾两人者耳

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文章表达苏轼壮志难酬的苦闷,自解、自慰、自我排遣,同时表现苏轼的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27,草盛豆苗稀28。

【友谊决裂的诗句】

晨兴理荒秽29,带月荷锄归30。

道狭草木长31,夕露沾我衣32。

衣沾不足惜33, 但使愿无违34

【友谊决裂的诗句】

第三首诗细腻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对农田劳动生活的体验,风格清淡而又不失典雅,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对归隐的自豪。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⑴,丰年留客足鸡豚⑵。

山重水复疑无路⑶,柳暗花明又一村⑷。

箫鼓追随春社近⑸,衣冠简朴古风存⑹。

从今若许闲乘月⑺,拄杖无时夜叩门⑻

这是一首纪游抒情诗,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之游兴。全诗首写诗人出游到农家,次写村外之景物,复写村中之情事,末写频来夜游。所写虽各有侧重,但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此诗题材比较普通,但立意新巧,手法白描,不用辞藻涂抹,而自然成趣。 赤壁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⑵起一经,干戈⑶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⑷,身世浮沉雨打萍⑸。

惶恐滩⑹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8)照汗青(9)。

此诗前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末二句是作者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全诗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

水调歌头【友谊决裂的诗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这首词以月起兴,与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词作上片反映执着人生,下片表现善处人生。落笔潇洒,舒卷自如,情与景融,境与思偕,思想深刻而境界高逸,充满哲理,是苏轼之词的典范之作。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两句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悠然”二字用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苏东坡对这两句颇为称道:“采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境与意会,故可喜也。”“见”字也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种忘机的天真意趣。南山究竟有什么胜景,致使诗人如此赞美呢?接下去就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也是诗人无意中看见的景色,在南山那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飞返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正像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在,诗人在这里悟出了自然界和人生的真谛。“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从这大自然的飞鸟、南山、夕阳、秋菊中悟出了什么真意呢?是万物运转、各得其所的自然法则吗?是对远古纯朴自足的理想社会的向往吗?是任其自然的人生哲理吗?是直率真挚的品格吗?诗人都没有明确地表示,只是含蓄地提出问题,让读者去思考,而他则“欲辨己忘言”。如果结合前面“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来理解,“真意”我们可以理解为人生的真正意义,那就是人生不应该汲汲于名利,不应该被官场的龌龊玷污了自己自然的天性,而应该回到自然中去,去欣赏大自然的无限清新和生机勃勃!当然,这个“真意”的内涵很大,作者没有全部说出来,也无须说出来,这两句哲理性的小结给读者以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想象余地,令人回味无穷。

此诗表现了陶渊明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zūn)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xiū)直万钱。

停杯投箸(zhù)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sè)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一说:雪暗天)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qí)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jì)沧海。[1]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

《关于友谊的诗句》
友谊决裂的诗句 第四篇

1、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

2、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做两家春。——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

3、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渭城曲>

4、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关于友谊的诗句。——清·蒲松龄

5、人生得一知己足也,斯世当以同情视之。

6、不论是多情的诗句,漂亮的文章,还是闲暇的欢乐,什么都不能代替亲密的友情。——普希金

7、交心不交面,从此重相忆。——白居易<伤唐衢二首>

8、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

9、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春秋·孟子

10、近朱者赤,。——西晋·付玄

11、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12、君有奇才我不贫。关于友谊的诗句。——清·郑板桥

1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

14、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5、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汉·无名氏<别诗四首>

16、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唐·杜甫<徒步归行

17、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战国·庄子

18、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唐·王勃

19、真正的友谊好像健康,失去时才知道它的可贵。 ——哥尔顿

20、有很多良友,胜于有很多财富。 ——莎士比亚

21、他是你的餐桌和你的炉边。因为你饥饿时去找他,求慰藉时去寻他。——纪伯伦

《歌颂友谊的诗句》
友谊决裂的诗句 第五篇

1、于患难风豪杰。——(清)魏禧

2、人生结交在终始,莫为升沉中路分。

3、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4、人生乐在相知心。歌颂友谊的诗句

5、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7、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8、交心不交面,从此重相忆。

9、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0、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11、人生贵相知,何用金与钱。歌颂友谊的诗句

12、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13、布衣之交不可忘。

14、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15、人生贵相知,何用金与钱。

1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7、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18、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19、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

20、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21、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2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23、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24、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25、君有奇才我不贫。

26、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27、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

28、少年乐相知,衰暮思故友。

29、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30、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31、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

32、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33、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

34、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友谊决裂的诗句相关热词搜索:关于友谊的诗句 歌颂友谊的诗句

1、雨友谊诗句(共5篇)有关雨的诗句有关雨的诗句(完整版)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 《山居秋瞑》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 《山中》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雨友谊诗句(2016-06-14)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友谊决裂的诗句”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友谊决裂的诗句"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43700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