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候馆梅残翻译赏析作者欧阳修

候馆梅残翻译赏析作者欧阳修

2016-06-04 11:15:02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候馆梅残翻译赏析作者欧阳修(共3篇)翻译鉴赏《饮酒》陶渊明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路,但却没有世俗交往的纷扰。请问先生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呢?自己的精神超凡脱俗,地方也就变得偏僻安静了。在东边篱笆下采摘菊花,无意中看见了庐山傍晚山色秀丽,鸟儿结伴而归。这里面有隐居生活的真正意趣,想说出来,却早就忘了该怎样用语言表达。陶渊明的《移居》(其一...

《翻译鉴赏》
候馆梅残翻译赏析作者欧阳修 第一篇

《饮酒》陶渊明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路,但却没有世俗交往的纷扰。

请问先生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呢?自己的精神超凡脱俗,地方也就变得偏僻安静了。

在东边篱笆下采摘菊花,无意中看见了庐山

傍晚山色秀丽,鸟儿结伴而归。

这里面有隐居生活的真正意趣,想说出来,却早就忘了该怎样用语言表达。

陶渊明的《移居》(其一)

早想住到南村来,不是为了要挑什么好宅院;知道这里住着不少心地纯朴的人,愿意同他们度过每一个早晨和夜晚。这个念头已经有了好多年,今天才算把这件大事办完。简朴的屋子何必求大,只要够摆床铺就能心安。邻居老朋友经常来我这里,谈谈过去的事情,人人畅所欲言;见有好文章大家一同欣赏,遇到疑难处大家一同钻研。

《一日复一夕·咏怀诗·阮籍》

一天过去又一夜,一夜过去又一天。心中如湯煮火燒,容颜逐渐变得衰老。萬事變化多端,精神逐漸渐摧殘。但恐在須臾之間,魂魄出窍随风飄散。一身走在博冰上,谁能解我心焦烦!

“一日复一夕,一夕复一朝。”每个人都是在白天黑夜的循环中度过的。在一天又一天的岁月累计中“颜色改平常,精神自损消。”逐渐衰老,这是谁也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胸中怀汤火,变化故相招。万事无穷极,知谋苦不饶。”因为他骄傲不屈的独立个性,在无法融入主流社会趋势敷衍的生存体验下,他的心如同开水烫一样痛苦:因为他不能逆来顺受的接受统治,他对压在头上的统治权力恐惧害怕,所以他的心常常如烈火烧一样的痛苦。因为时势险恶,变化无常,面对杀人如麻的统治者,他常常感觉自己的智慧谋略不足以保住自己的性命。“但恐须臾间,魂气随风飘。”只恐怕自己随时被杀,一命归阴。怕死是人的天性,人们总是千方百计企图保住自己的性命。阮籍也不例外。他“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他终日战战兢兢的痛苦,别人是无法理解他的。

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翻译赏析作者欧阳修】

【原词】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简析】此词运用了三种艺术表现手法。一是托物兴怀,词的上片写残梅、细柳和薰草这些春天里的典型景物,点缀着候馆、溪桥和征途,表现出南方仲春融和的气氛,但对于离愁的行人来说,却倍增烦恼,更添愁思。二是比喻,化虚为实。“愁”是一种无可视感的情绪,将它比喻为迢迢不断的春水,既形象又贴切,这样化虚为实,可视可感。三是逐层深化,委曲尽情。“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更进一步说明行人离愁的无穷。全词悱恻幽回,情深意远。

补充

这是一首抒写离情别愁的词作。它以对句开头。候馆、溪桥,点明征途;梅残、柳细,点明时节,是一番初春的景色。就在这明媚的春色之中,出现了远行的旅人。他坐在马上,拉着缰绳,有点行色匆匆的样子。迎面吹来的风是暖和的,地面初长的嫩草散发出的芬芳另人清爽。这第三句,承上启下,由春景过渡到离愁。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可是这明媚的春景并没有给旅人增添一点快乐,相反,他离家越来越远,就越来越感到那一片离愁的沉重,他似乎在逐渐的扩散开来,变成了一片无穷无尽、看不到头尾的绵绵不断的春水。抽象的感情,在词人的笔下,变成了具体的形象,使人容易感受,容易亲切。“离愁渐远渐无穷”这七字,构思巧妙,着意在“远”与“无穷”的关系上。离愁可以说轻重,而这里却说它无穷,而且是越远越无穷。这就把旅人在路上走着的感觉,形象而又生动地表现出来了。

上片行文,一扬一抑。先是将春色饱满地描写一番,让人觉得春光实在明媚可爱,然后笔锋一转,折入旅人的怀乡之情,把离情浓愁加以夸张,加以渲染,形成强烈的激射。

下片写行者自己感到离愁之无穷无尽,于是推想到楼上的思妇了。她也一定有着同样的感觉。她必然会痛心流泪,伤心时,只能登上小楼,眺望远方,可是,能望到的,只不过是一望无际的草原,那尽头,又有春山挡住了视线,而她牵肠挂肚的人儿,又在春山之外,如何能看得见呢?词人由自己的离愁,推想到了家里的她的“寸寸柔肠”、“盈盈粉泪”的离愁,又由离愁而想到了她临高倚栏远眺,想到了她登高远望而又不见的愁更愁,行文上层层深入,有如剥蕉。

最后两句重复“春山”,用意深刻。这春山是倚楼远望的闺中人穷尽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又是她的想象所能达到的极限,远方到底怎样,她不得而知。然而越过了春山,也就是越过了她的目力和想像之所及,但她还是要倚那危栏。远行的旅人如此为闺人所想,就显得两人感情的愈加深厚,离别的愈加苦痛了。这就是结句“行人更在春山外”数百年来,不知感动过多少人的缘故吧。

《生查子?元夕》 欧阳修【候馆梅残翻译赏析作者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

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

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

泪满春衫袖。

【赏析】这首元夜恋旧的《生查子·元夕》是欧阳修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词的上片回忆从前幽会,充满希望与幸福,可见两情是何等欢洽。而周围的环境,无论是花、灯,还是月、柳,都成了爱的见证,美的表白,未来幸福的图景。情与景联系在一起,展现了美的意境。

但快乐的时光总是很快成为记忆。词的下片,笔锋一转,时光飞逝如电,转眼到了“今年元夜时”,把主人公的情思从回忆中拉了回来。“月与灯依旧”极其概括地交代了今天的环境。“依旧”两字又把人们的思绪引向上片的描写之中,月色依旧美好,灯市依旧灿烂如昼。环境依旧似去年,而人又如何呢?这是主人公主旨所在,也是他抒情的主体。词人于人潮涌动中无处寻觅佳人芳踪,心情沮丧,辛酸无奈之泪打湿了自己的衣襟。旧时天气旧时衣,佳人不见泪黯滴,怎能不伤感遗憾?上句“不见去年人”已有无限伤感隐含其中,末句再把这种伤感之情形象化、明朗化。

【候馆梅残翻译赏析作者欧阳修】

物是人非的怅惘,今昔对比的凄凉,由此美景也变为伤感之景,月与灯交织而就的花市夜景即由明亮化为暗淡。淡漠冷清的伤感弥漫于词的下片。灯、花、月、柳,在主人公眼里只不过是凄凉的化身、伤感的催化剂、相思的见证。而今佳人难觅,泪眼看花花亦悲,泪满衣袖。

世事难料,情难如愿。牵动人心的最是那凄怨、缠绵而又刻骨铭心的相思。谁不曾渴慕,谁不曾诚意追索,可无奈造化捉弄,阴差阳错,幸福的身影总是擦肩而过。旧时欢愉仍驻留心中,而痴心等候的那个人,今生却不再来。无可奈何花落去,但那只似曾相识的燕子呢?那曾有的爱情真是无比难测吗?如果真的这样,那些两情相悦、缠绵悱恻的美丽韶华难道是在岁月中流走的吗?谁也不曾料到呵,错过了一季竟错过了一生。山盟虽在,佳人无音,这是怎样的伤感遗憾,怎样的裂心之痛!【候馆梅残翻译赏析作者欧阳修】

古人如此,今人亦然。世间总有太多的伤感和遗憾。世事在变,沧海桑田。回眸寻望,昔人都已不见,此地空余断肠人。滚滚红尘,茫茫人海,佳人无处寻觅,便纵有柔情万种,更与何人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任君“泪湿春衫袖”,却已“不见去年人”,此情此伤,又怎奈何天?欧阳修的诗词甚多,而我独爱《生查子·元夕》。反复低吟浅唱“去年元夜时……”无限伤感,隐隐一怀愁绪化作一声长叹: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此恨绵绵无绝期?

候蛩凄断。人语西风岸。

月落沙平江似练。望尽芦花无雁。

暗教愁损兰成,可怜夜夜关情。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注释】:

本词见于《山中白云词》卷四。原是张炎赠给他的学生陆行直(又称陆辅之)的。其时,张炎年53 岁。据《珊瑚网》卷八记载:陆行直《清平乐·重题碧梧苍石图》序中有“候虫凄断,人语西风岸。月落沙平流水漫,惊见芦花来雁。可怜瘦损兰成,多情因为卿卿。“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一词。词中所言“卿卿”为当时陆之歌伎,才色皆称。此中词与其定稿,即本词有较大改动。大概是在作者收入词集时,有意为之。原词无非是写一点“花情柳思”,表达出一种风流艳情,而定稿则将艳情转向“愁情”——为国破为家亡而发的感慨致深的悲愁。

上片“候蛩”四句写出秋意:候蛩(即蟋蟀)的哀鸣,西风的衰飒,秋月的清冷,秋江的澄净,无雁的芦花,一幅萧杀的“秋晓图”。以中,人们不难触发出一股悲愤忧愁的“共鸣”来。作者选景立意颇深:写秋寒,不言西风呼啸,而言候蛩凄断;写秋感,不半个愁字,而言芦花盼雁。既含蓄又有美感,表现作者深厚的功力。

下片“暗教”四句 ,道出无限“秋愁” :“兰成”,南朝梁时诗人廋信的小字,后其被北方政权所俘。“梧叶”,梧桐之叶,其最易引发秋感。白居易《长恨歌 》中有“春风桃李花开日 ,秋雨梧桐叶落时”,把“秋雨梧桐”作为人世中最易引起愁情悲感的事来写。而南宋词人“温庭筠”又有“梧桐树,三更雨 ,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谪到明”(《更漏子》),更为梧叶增添丰厚的感情积淀。而作者言梧叶而写“一枝”,正是更加形象地表现出孤苦潦落 ,刻划人物情景入木三分。下片短短几句,却把上片所写之景统统升华、提炼成了情语,借廋信之事道出人间道不尽的悲欢离合,借梧叶之孤义表达人世的苍沧。而最后一句“梧叶秋声”又极具概括性和艺术性,又成为盖世佳句。

本词在艺术上是成功的,从选景的巧妙,从言情的深远,都极具特色。其笔调精练,含蓄;其风韵幽雅独特;其意境清空淡远;其情感真切感人。正是由于这样的造诣,张炎的“秋词”可以与宋玉的《九辩》、欧阳修的《秋声赋》并列。清代陈廷焯评价说:玉田工于造句,每令人拍案叫绝,如《清平乐》“只有一枝梧叶 ,不知多少秋声 ”,此类皆“精警无匹”。(见《白雨斋词话》卷二)。

采芳人杳,顿觉游情少。

客里看春多草草,总被愁分了。

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

三月休听夜雨,如今不是催花。

【简析】

惜春是词家永恒的主题。当惜春身世之感、故国之思交织一体时,那惜春之情便大大深化了。

【赏析】

张炎词以“悲秋”见长,离愁别绪,万感情怀皆可由秋景而发。如《清平乐》(候蛩凄断)即是一首“悲秋”名作。然而他的“伤春”之作也别具一格。一“秋”一“春”,景物不同,然其抒发的情怀却是同出一源,——即伤亡国之情,感破家之痛。此词即是其“伤春”的一篇佳作。

上片“采芳人杳”两句,前句写春光明媚,芳红草绿,本是赏花采绿之时,然而此时却人迹杳了,昔日美景歌舞生平,人头攒动的景象一扫而空。后句由前句而发出“顿觉游情少”之感。张炎写词,写景常借故国家乡西湖之景之笔。西湖美景美不胜收,举世闻名,然而在作者眼里,由于元兵的践踏,西湖盛景已成过往云烟,人迹杳杳,游情惨淡。作者在此留下一个伏笔,不说元兵南掠,而言人杳,其中所含隐情,不言自明,非不想说,而不能说,也不必说也。承接上两句,“客里看春”两句,似乎是写后悔错过春时,未能饱览一年一度的大好春光。其实一句“客里看春”,客居异地,浪迹天涯,终年如无根之萍,因此看景只会“草草”,“被诗愁分了”,怎么会游兴满怀呢?

下片“去年燕子”两句,借写燕子把上文欲说而未忍多说的话,又进一步做了一点吐露。前后联系在一起,才能更深入体会词人的处境。张炎身世前文已知,其国破家亡却经常或被政治逼迫北上大都,或因生活所迫,居无家所,家无常址,如同飞燕一样羁泊无定,浪荡天涯。“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短短两句话,道出作者说不出痛苦情思,其情切切,其感深深。最后两句“三月休听夜雨,如今不是催花。”“夜雨”指使“流水落花春去也”(南唐李后主《浪淘沙》)的夜雨,不是早春细雨,而是暮春急雨。“催花”不是催促花开而是“摧花折叶”的摧残花草。此时雨却不是催花的媒剂,而是葬送春花的急雨。一“雨”双关,透出家国身世之痛。

此词最突出的就是对比、比兴。物是人非的强烈对比渗透其中,借“燕子”比喻自己飘荡无依,借“夜雨”比喻摧花折绿的残暴的元兵。写作之中由景到人,由人到物,由物到情,层层深入,又层层翻新。有人评价说:“羁泊之怀,托诸燕子;易代之悲,托诸夜雨,深人无浅语也。”(俞陛云《宋词选释》)

《戏答元珍原文翻译及赏析_欧阳修简介》
候馆梅残翻译赏析作者欧阳修 第二篇

>戏答元珍朝代:宋代

作者:欧阳修

原文: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写翻译 写赏析 分享 评分: 678910 很差 相关翻译 写翻译 戏答元珍译文及

注释

我怀疑春风吹不到这荒远的天涯,不然已是二月这山城怎么还看不见春花?残

余的积雪压在枝头好象有碧桔在摇晃,春雷震破冰冻那竹笋也被惊醒想发嫩芽。

夜晚听到归雁啼叫勾起我对故乡的思念,带 ...

相关赏析 写赏析 戏答元珍主旨

欧阳修对政治上遭受的打击心潮难平,故在诗中流露出迷惘寂寞的情怀,但他

并未因此而丧失自信、而失望,而是更多地表现了被贬的抗争精神,对前途仍充

满信心。 ...

戏答元珍导读

宋仁宗景三年(1036),欧阳修被贬为峡州夷陵县令。此诗乃次年春在夷陵 作。

一本题为《戏答元珍花时久雨之什》。题目冠以“戏”字,是声明此篇不过是游

戏之作,其实正是他受贬后政治上失意 ...

戏答元珍评析

以浅近自然的语言写景抒情,但琢磨很细,意脉完足,有一种亲切流畅的风格。首二句是欧阳修很得意的。据《苕溪渔隐丛话》引《西清诗话》,他曾对人说:“若无下句,则上句不见佳处,并读之,便觉 ...

作者介绍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1]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view_3806.html 古诗大全 古诗文网 KKD6BM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学案导学设计】2015高中语文 专题八 踏莎行(候馆梅残)导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候馆梅残翻译赏析作者欧阳修 第三篇

【候馆梅残翻译赏析作者欧阳修】

踏莎行(候馆梅残

)

一、词人名片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水(今属

江西)人,出身于低级官吏家庭,父早亡,幼时家贫。1030年考取进士,

初仕洛阳,与梅尧臣等人声气相通,提倡文学变革。景祐初入京后,因

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主张被贬,庆历年间,再度积极参与范仲淹所主

持的“庆历新政”,新政失败后,复又长期贬外。至和年间入朝,逐渐

上升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权要职位。晚年对王安石新法持反对态度。

为官清正,喜奖掖后进。卒谥文忠。

二、诗词故事

芦荻画地

欧阳修4岁丧父,孤儿寡母,生活贫困。因买不起纸笔,母亲便用荻秆画地教他识字。小小的欧阳修知甘识苦、人穷志大,从贤惠的母亲那里接受了诗书传统的熏陶,从小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基础,培养了吃苦耐劳的性格。参加进士考试,三次名列第一。24岁中殿试甲科第14名进士。

三、文题背景

1.本调又名《抑长春》。此词所咏为暮春时节,莎草离披,践踏寻芳,写景抒情,与词牌本意正相切合。

2.六一居士:欧阳修晚年号“六一居士”,“六一”具体指什么?欧阳修曾作《六一居士传》自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一代文豪,爱好广泛,志趣高洁,俨然杰出史家之风范。

一、诵读,整体感知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词。

提示 这首词的上片写行人在旅途中的离愁,下片写想像中居者的离愁。通过写旅人在征途中的感受,抒发了浓重的离愁别恨。

二、悟读,诗情画境

明媚的春色之中,出现了远行的旅人。他骑在马上,拉着缰绳,

有点行色匆匆的样子。迎面吹来的风是暖和的,地面初长的嫩草散发

出的芬芳,清爽宜人。然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这明媚的春景并没有给旅人增添一点快乐,相反,他离家越来越远,

就越来越感到那一片离愁的沉重,它似乎在逐渐扩散开来,变成了一片无穷无尽、看不到头尾的绵绵不断的春水。

三、品读,鉴赏评析

1.送别怀人之作,或从居者着想,或从行者着想,能言情委婉真挚,便成佳作。欧阳修的这首《踏莎行》却采用了两面兼写、对照映射的手法,试分析两面兼写能收到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答案

2.这首词的结句“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构思极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答案 思妇泪眼登楼,遥望春山隐隐,而行人为春山所隔,渺不可见。她的心不禁随行人远去,“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以春山况远,妙在词情词境在思妇的想像中推进一层,平芜、春山、行人,景一层层扩远,情一层层加深,情景融为一体,递进层深,有如剥笋,直到把主体“行人”置于极遥远处,好似置于极点而再生的手法。

3.文字以少胜多,用一字而神态毕现,境界全出,叫炼字;使思想出众,句意警人,叫

炼意。古人评诗,有“炼字不如炼意”的说法。请选出词中炼字或炼意的一个例子并作简析。

答案 ①“候馆梅残,溪桥柳细”中的“残”、“细”可谓炼字精品,既写出了时令特点,又把满眼春光写得凄楚动人。②“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用比喻手法把抽象的感情变成了具体的形象,让人更容易感受到行人因路程加长、时间变久而产生的离愁。③“寸寸柔肠,盈盈粉泪”,用叠字渲染出女性居者对男性行者的思念之深,离愁无限。④“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用对比、衬托手法,写出春山已远,而行人更在春山之外,将情、景融为一体,景在想像中扩大了范围,情也在想像中增加了容量,层层深入,增加了情感的震撼力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玉楼春

欧阳修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1)这首词通过哪些细节来表现主人公的离别之恨?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 深夜听见风吹竹林的声音,感到其中充满怨恨。想在梦中寻找远离的亲人,偏偏梦难成而灯又熄。

(2)“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两句极富神韵,请结合全词主旨作赏析。 答案 这两句可谓情景交融,其中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传神地描写了自然界的风竹秋韵,那万叶千声在主人公听来都是怨恨之声,引发了无限离愁别恨。


候馆梅残翻译赏析作者欧阳修相关热词搜索:临江仙欧阳修翻译赏析 田家翻译及赏析欧阳修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候馆梅残翻译赏析作者欧阳修”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候馆梅残翻译赏析作者欧阳修"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44905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