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有关道德的诗歌

有关道德的诗歌

2016-06-07 10:20:07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有关道德的诗歌(共4篇)关于道德品行的古诗词未有不能正身而能正人者。【出处】宋·苏辙《盛南仲知衡州》【讲解】正:使端正。意思是:从来没有过自身品德行为不端正却能使别人端正的人。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出处】《礼记·中庸》【讲解】涂:同途。意思是:君子遵循待人处事不偏不倚、不过头也无不及的原则前行,如在半路...

《关于道德品行的古诗词
有关道德的诗歌 第一篇

未有不能正身而能正人者。

【出处】宋·苏辙《盛南仲知衡州》

【讲解】正:使端正。意思是:从来没有过自身品德行为不端正却能使别人端正的人。

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

【出处】《礼记·中庸》

【讲解】涂:同"途"。意思是:君子遵循待人处事不偏不倚、不过头也无不及的原则前行,如在半路上停止不前(就不能算是君子),我是不会停止自己前进的步伐的。

去得一分己私,便是一分圣学。

【出处】明·高拱《本语》卷三

【讲解】去除一点利己的私心,就等于从圣人身上学得一点好品质。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出处】《论语·季氏》

【讲解】患:忧虑,害怕。寡:少。意思是:不怕东西少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

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

【出处】《国语·越语上》

【讲解】古代贤明的君主,不担心他统治的人民数量不多,而担心他们的心志行为缺少羞耻。说明统治者必须重视提高国人的思想品德素质。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讲解】摩:通"磨"。倜傥(ti tǎng):卓异。意思是:古时发财做官而名誉不著的人,不知多少,只有卓异才能的人才能被后人称颂

自立自重,不可随人脚根,学人言语。

【出处】宋·陆九渊《象山先生全集》

【讲解】意谓人要有人格,要有独立性,要自我尊重,不可亦步亦趋,人云亦云。

宁可清贫,不可浊富。

【出处】明·罗贯中《三遂平妖传》第三回

【讲解】浊:浑浊,形容卑劣的手段。意思是:宁可一生清白贫穷,不可用卑劣的手段致富。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出处】《论语·子路》

【讲解】自身言行正当,即使不下命令,别人也会跟着行动;若自身言行不正当,即使三令五申,别人也不会跟着行动。意谓领导者必须以身作则,为人表率。【有关道德的诗歌】

善为吏者树德,不能为吏者树怨。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讲解】善于做官的,能注意培养自己的品德;不善于做官的,往往招来怨恨。意谓为官者

要树德,不要积怨。

宁固穷以济意,不委曲而累己。

【出处】晋·陶渊明《感士不遇赋》【有关道德的诗歌】

【讲解】济:(对事情)有益。意思是:宁愿固守穷困以有益于心意,不愿低声下气去劳累自己。

不自信而人孰信之?不自度而安度人?

【出处】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九

【讲解】度(duó):揣度,认识。如果不相信自己,那么别人谁能相信你?如果不能认识自己,那么怎能认识别人?意谓人既要自信,也要有自知之明。

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讲解】兰摧玉折:喻有节操才能的人死亡。萧、艾:古人以为恶草,比喻奸邪小人。敷、荣:指花叶繁盛。意思是:宁可做兰草美玉被摧残,也不做萧艾之类恶草而繁茂。 丈夫贵不挠,成败何足论?

【出处】宋·陆游《入瞿唐登白帝》

【讲解】丈夫:指有才能有抱负的人。意思是:大丈夫贵在不屈不挠,成功与失败有什么值得顾虑的!

布衣可终身,宠禄岂足赖?

【出处】三国魏·阮籍《咏怀》

【讲解】布衣:平民。宠禄;因恩宠而得到的爵禄。意思是:富贵无常,不足羡慕,不如召平(原为秦东陵侯,后沦为平民)东门种瓜,可以安享天年。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出处】《国语·周语》

【讲解】学习美好的东西,就象登山一样不容易;学习不好的行为,就象山崩一样迅速。

卑而不失义,瘁而不失廉。

【有关道德的诗歌】

【出处】《晏子春秋·内篇》

【讲解】卑:谦恭。瘁:这里指贫困。意谓谦恭而不失于礼义,贫困而不失廉洁。也可理解为谦恭而有分寸,贫困而不志短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出处】《礼记·大学

【讲解】广:开阔,坦率。胖(pán):安泰舒适。意思是;拥有财富能装饰房屋,具备良好的品德能有益身心,心地坦然就会显得安泰舒适。

勉力勤事以致富,砥才明操以取。

【出处】汉·王充《论衡·命禄篇》

【讲解】奋发努力,勤恳工作,从而达到富有;磨炼才能并使情操光明,从而求得高贵。意谓富贵要凭实干和德才换取。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出处】唐·柳宗元《江雪》

【讲解】通过冒雪"独钓"于寒江的渔翁形象,反映作者在政治革新失败后始终不屈的精神面貌。

多见者博,多闻者知;距谏者塞,专己者孤。

【出处】汉·桓宽《盐铁论·刺议》

【讲解】知:同"智"。距:同"拒"。专己:刚愎自用。意谓多看的人知识广博,多听的人聪明;拒绝别人意见的人闭塞,刚愎自用的人孤立无助。意谓人要多见、多听;接受意见而不自以为是。

以天下之功为功,而不功其功,此之谓大公。

【出处】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二

【讲解】把天下人的功绩作为功绩,但不把那功绩认作自己的功绩,这就叫做最大的公心。"功其功"的第一个"功",意动用法,把……认作自己的功绩,此句话劝戒不要贪天之功以为已有。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讲解】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担心地位不高,而担心道德修养不高。

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出处】《庄子·田子方》

【讲解】对于人来说,没有比思想颓废、精神萎靡更可悲的了,至于躯体的死亡,那倒是次要的。

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

【出处】清·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讲解】释:解除,免除。这句话的意思是:不以自己的利益为利益,而让全天下的人们得到利益;不以自己的祸害为祸害,而要让全天下的人们免除祸害。此为作者对理想政治的赞美。

天下自有公论,非爱憎异同能夺也。

【出处】宋·陆游《跋东坡谏疏草》

【讲解】这句话的意思是:对于某人某事,天下的众人自然有公正的评论,不是哪个人的爱憎和看法的不一能够改变的。

【有关道德的诗歌】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出处】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讲解】不清心寡欲就无法使志向明确,不平心静气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

贵不凌贱,富不傲贫。

【出处】《晏子春秋·内篇问下》

【讲解】意思是:地位高了不要欺凌地位低微的人,富有了不要瞧不起贫穷的人。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出处】唐·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讲解】丹青:绘画用的红绿颜料,这里指绘画。意思是:酷爱绘画竟不知道已近年老,视富贵荣华引如过眼浮云。

黄金若粪土,肝胆硬如铁。

【出处】清·石达开《入川题壁》

【讲解】肝胆:喻勇气、血性。意思是:我视黄金如粪土,刚强正直的气质如铁一般坚硬。

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出处】《老子》三十九章

【讲解】意思是:果真尊贵了,就要以卑贱为根本,果真高高在上了,就要以卑下为基础。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出处】《老子》

【讲解】不拘泥已见,所以能看得清楚;不自以为是,所以能名声远扬;不自夸,所以有功劳;不自高自大,所以能长久不衰。

集众思,广公益。

【出处】《三国志·蜀志·董和传》

【讲解】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对大家有益的意见。意同成语"集思广益"。

人生孰无死?贵得死所耳。

【出处】明·夏完淳《狱中上母书》

【讲解】得死所:得到死得合适的地方,形容死得有价值。意思是:哪个人不会死?可贵的是死得要有价值。

士皆知有耻,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

【出处】清·龚自珍《明良论二》

【讲解】士:读书人。耻:羞愧,羞辱。这句话指出了士人有无羞耻之心与国家有无羞辱的直接关系,说明知识分子立身要先知耻的重要性。【有关道德的诗歌】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出处】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

【讲解】孤:孤寒。直:刚直。意思是:自古以来圣贤之人都是贫困而不得意,何况我们这样身世微寒而又刚直不阿的人呢!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出处】唐·张九龄《感遇十二首》

【讲解】本心:根与心,喻坚贞操守。美人:喻君王。意思是:以美德贞操自励,不求闻达于朝廷。

见善若惊,疾恶如仇。

【出处】汉·孔融《荐祢衡表》

【讲解】惊:惊喜。疾:憎恨。意思是:见到好人好事如同遇到惊喜的事一般,痛恨坏人坏事像痛恨仇敌一样。

君子之处世,疾名德之不章。

【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诸子》

【讲解】疾:恨。章:同"彰",显著。君子在社会上活动、跟人交往,最痛恨的是名望品德不显著。意谓人的交往,要以好的名声和德行为基础。

激浊扬清,嫉恶好善。

【出处】唐·吴兢《贞观政要·任贤》

【讲解】激:冲击。浊:脏水。冲去污水,扬起清水;憎恨坏的,喜欢好的。

生有高世名,既没传无穷。

【出处】晋·陶渊明《拟古》

【讲解】既没:已经死了。意思是:活着的时候在世上享有很高的声望;死了以后他的名望还留传百世。

身修然后可以治家,家治然后可以治官。

【出处】汉·桓宽《盐铁论·论诽》

【讲解】然后:这样以后。意思是:自身修养好了,就可以把家治理好;家治好了,就可以把官府治理好。

勤能补拙,俭以养廉。

【出处】《格言联璧·从政》

【讲解】勤奋能够弥补天资的不足,节俭可以培养廉洁的美德。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出处】《论语·里仁》

【讲解】看见贤人就应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则应在内心自我反省有无类似缺点。意谓劝人学习别人优点,改正自己身上与别人相同的缺点。

嫉恶如仇雠,见善若饥渴。

【出处】唐·韩愈《举张甫自代状》

【讲解】嫉:同"疾",憎恨。恶:坏人坏事。雠:同"仇"。憎恨坏人坏事如同仇恨仇敌一样,看见好人好事如同饥渴求取食物与水那样。

勇不虚死,节不苟立。

【出处】三国魏·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

【讲解】虚:白白地。不苟:不随便。意思是:真正勇敢的人不会去白白送死,美德节操不是随随便便可以成就的。

树坚不怕风吹动,节操棱棱还自持。

《道德诗朗诵》
有关道德的诗歌 第二篇

道德是一种美丽的高贵 与人交谈理智而不乏幽默自信而不显张狂 与人交往优雅地说“请”“谢谢”“对不起” 面对无礼的非难宽容地付之一笑

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得意淡然失意坦然 淡淡地对自己一笑

道德是一种美丽的高贵。

有道德的人不会在别人需要宁静时旁若无人地喧哗

有道德的人不会在美丽的校园丢下极不谐调的垃圾 有道德的人不会在狭窄的甬道里拥挤

有道德的人不会拿别人的痛苦开心 有道德的人不会为鸡毛蒜皮斤斤计较

有道德的人不从不唉声叹气自怨自艾 有道德的人从不为了出风头而标新立异 有道德的人不会哗众取宠、奴颜婢膝 有道德的人会随手关掉白白浪费的电灯 有道德的人会为同桌捡起掉落的书本

有道德的人会有独立的见解

有道德的人会衷心地为别人的成功赞美

有道德的人会微笑着向老师、同学问好 有道德的人心中不仅仅装着自己

我希望 明天早晨我见到的大家

都将是绅士风度、淑女风范

《道德诗歌.》
有关道德的诗歌 第三篇

道德诗歌 祝春花 给予 理想给予我渴望, 创新给予我力量, 感激给予我人性, 事业给予我食粮。

学习给予我智慧, 信任给予我情商, 使命给予我责任, 纪律给予我形象。

春风给予我复苏沃土, 夏雨给予我秧苗茁壮, 秋日给予我硕果金黄, 冬雪给予我素裹银装。

事业给予我奋斗时光, 家庭给予我儿女情长, 和谐给予我包容理解, 德行给予我襟怀坦荡。

《关于道德的诗歌》
有关道德的诗歌 第四篇

篇一:道德的沦丧


作者:绿叶秋落


不能言语
默默在黑夜行走
不想随泼逐流
憔悴了容颜
那些年的童真
那些年的单纯
只活在记忆里
这个世界
让我何去何从
多少努力
只为利益
读不懂的三字经
咽不下的道德经
你玷污了
千年的道德品质
双眼充满了失望
身体渐渐被黑暗笼罩
心里还保留着
一份纯真


篇二:道德


作者:zjhhjl374572


有一根绳子
在空中旋绕
寻找目标
想去缚住
不中意的东西
使它就范

所有的人
所有的一切
口中喊着绳子
身子却躲得很远
喊是为了恭敬
躲是因为恐惧


绳子得意洋洋
几千年了
它缚住了数不清的东西
有新的
有旧的
还有死的


这根绳子
它傲慢而又固执
从不放过任何机会
至今还在空中飘荡
于是人们无奈地尊称它为
——道德


篇三:道德的葬礼


作者:中国当自强


道德,你是个什么东西?
怎么如此不堪一击!
道德,你为何那么脆弱?
无声无息撒手而去!


从你被淡忘的那一刻就已走向衰弱;
从你被戏弄的那一刻就已病入膏盲;
从你被蹂躏的那一刻就已无药可救;
从你被践踏的那一刻就已宣判死刑!


道德,你如果听得见:
我要骂上一千次,
直到声嘶力竭为止!
咒你为何这般绝情!


道德,你如果看得见:
我要将利刀擦入胸膛,
直到鲜血流干为止!
你只要还有一丝怜悯之心,
就快点滚回来!


道德,给你盖上一块遮羞布,
挡住那丑陋不堪的面孔!
假如天堂将你收留:
希望能好好反省,
净化你那肮脏的身躯。。。。关于道德的诗歌。。。


篇四:道德赤裸裸


作者:冷冷情


你是雨后含苞怒放的花蕾
为何你还没绽放却枯萎了
是谁,是谁如此狠心
栽掉你即将奔放的花蕾
我为你惋惜,我为你痛心


是谁藐视了你幼小的心灵
你没有愤怒,你没有抱怨
可你却无声无息的走了
我为你愤怒,我为世人悲哀


世人的冷漠无情
却要用你如花似玉的生命来诠释
世间的道德真情变味了
却要用你来做调料变回原味
可你,你让感动,你让震撼


世间的道德伦理赤裸裸
等待我们为他披上衣服
是你用生命为我们诠释
我愿为你落下两行热泪


篇五:当贫穷绑架了道德


作者:江玉中


三千人,一个
不大不小的村庄
却在一夜之间
支离破碎
原本的鸟语花香
也变得人去楼空

我不想为这个村庄去祈祷
也不想诅咒
看着那柔弱无力的炊烟
更不敢去想象——
像这样的图画
在今天的神州大地
究竟,还有多少?


古人说:“民以食为天”
安居乐业是所有人的
期盼和向往
时代在前进
而公平的砝码
却在一味的倾斜
让那些原本就很脆弱的
荣辱和道德
正在一步一步的被蚕食、泯灭——
滑向罪恶的深渊


当贫穷绑架了道德
这到底是谁的悲哀?


篇六:道德的呐喊


作者:金帛


农夫和蛇的寓言
刺痛了所有善良人的心
愈合的伤口
留下了无法抚平的疤痕
记忆
被流血的心冲淡
五千年中华民族的美德
在温情和真情中传承
时代的进步
点燃了沉寂的人道精神
唤醒了枯萎的灵魂良知
然而
从南京的彭宇
到天津的许云鹤
一出出好人被讹的事件
让人感伤和怀疑
世风是否日下
助人为乐
匡扶正义
却心负流泪
燃起的热情
瞬间又冷酷起来
文明的进步
被扶不起的那些人践踏
良知在无奈中迷失
不和谐的音符
你是否听到了道德的呐喊



有关道德的诗歌相关热词搜索:道德诗歌大全 道德诗歌朗诵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有关道德的诗歌”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有关道德的诗歌"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45389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