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蒋介石诗词名句

蒋介石诗词名句

2016-06-12 12:33:30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蒋介石诗词名句(共4篇)蒋介石的诗作蒋介石的诗作2010年12月11日 08:26 中新网-华文报摘核心提示:蓝桥,在陕西蓝田县东边。《史记〃苏秦列传》记载:公元前三二○年,苏秦向燕王讲过一个“尾生抱柱”的故事,就发生在此桥。唐代秀才裴航遇云英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两千多年来,蓝桥几乎就是爱情的象征。元稹诗云“蓝桥春雪君归...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蒋介石诗词名句》,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蒋介石的诗作》
蒋介石诗词名句 第一篇

蒋介石的诗作

2010年12月11日 08:26 中新网-华文报摘

核心提示:蓝桥,在陕西蓝田县东边。《史记〃苏秦列传》记载:公元前三二○年,苏秦向燕王讲过一个“尾生抱柱”的故事,就发生在此桥。唐代秀才裴航遇云英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两千多年来,蓝桥几乎就是爱情的象征。元稹诗云“蓝桥春雪君归日……”,苏东坡名句“蓝桥何处觅云英……”。上世纪四十年代,美国一出经典爱情电影,一传到中国就被译为《魂断蓝桥》。当时蒋介石是北伐军总司令,用“森森戈戟杂蓝桥”写蒋宋婚礼,深得形象思维之道,十分传神。然更妙的还是末联。蒋介石和宋美龄的结合,宋老太太起初不同意,更兼孙夫人宋庆龄坚决反对。蒋介石“穷追不舍”五年之久才抱得美人归。因此,作者说,三国期间,孙策(字伯符)娶了大乔,周瑜娶了小乔,建立了江东吴国。如今,孙中山娶了宋庆龄,创建了中华民国,“应许周郎娶小乔”──应该让蒋介石娶宋美龄了。 诗中将孙中山比孙伯符,将宋氏姐妹喻大小乔。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把上述各种人事关系比喻得如此精妙,实在令人叹为观止。二十年前我在《团结报》读到这首诗时拍案叫绝:诗词与典故,运用之妙,存乎一心,高手根本不为格律所束缚。该诗作者叫张琴,福建莆田人,前清进士。张琴学识渊博,诗文书画皆工,有《桐云轩画集》、《桐云轩诗文集》等传世。

蒋介石和被他比作“小乔”的宋美龄(来源:资料图)

本文摘自:中国新闻网,作者:陈章,原题:《蒋介石的诗话》 本文谈的是与蒋介石有关的标准格律诗。

一九○七年冬,蒋介石获清廷公派赴日本士官预备学校留学,○九年,经其浙江同乡陈其美介绍加入同盟会。当时,作诗一首《述志》寄给表兄单维则:

腾腾杀气满全球,力不如人万事休!光我神州完我责,东来志岂在封侯!

那是个全球杀气腾腾的时代,帝国主义列强尤其是俄国和日本对中国虎视眈眈。该诗虽略输文采,但平生志向,尽展无遗。还可算是一首不错的诗。末句是针对他的亲戚们存在的封侯拜相的观念做出的回应。

雪山名胜擅幽姿,不到三潭不见奇。我与林泉盟在夙,功成退隐莫迟迟。

蒋介石的故乡奉化溪口,有个景色优美的雪窦山,这首诗是一九二○年冬,蒋氏闲居故乡韬养时所作。前两句写雪窦山奇山异水引人入胜,后两句表达大丈夫成就一番事业后功成身退、归隐林泉的情怀。此诗比上述《述志》诗较有文采,但有一点必须指出:将雪窦山简称“雪山”太牵强,有歧义。这是蒋介石一时疏忽。其实此句大可改为“名山雪窦擅幽姿”。

一九二五年二月,蒋介石率军东征陈炯明,十日,军至东莞常平,作《常平站感吟一绝》:

亲率三千子弟兵,鸱鸮未靖此东征。艰难革命成孤愤,挥剑长空涕泪横。

此诗前两句叙事、写实;后两句抒发感慨。当时滇粤桂十万联军东征,初战连捷。但滇军杨希闵部和桂军刘震寰部却为保存实力而按兵不动。致使蒋介石的子弟兵──粤军和黄埔校军付出重大牺牲。这就是诗中“孤愤、涕泪”之由。

一九三五年,中央红军长征到达四川甘孜地区,人困马乏,粮草全无。而四川当时有胡宗南二十多万装备精良的大军,在蒋介石看来,红军已濒临绝境。不可能咸鱼翻生了。因此他作完围追堵截以期最后消灭红军的部署后。便登峨眉山作逍遥游了。七月二十七日,作《游峨眉口占》二首:

一、朝霞映旭日,梵贝伴清风;雪山千古冷,独照峨眉峰。

二、步上峨眉顶,强消天下忧;逢寺思慈母,望儿感独游。

两首的第二三句均“失黏”,此为折腰格,还可视为标准格律诗。 第一首景中寄兴,表达身居绝顶的快意。意境不错,但“朝霞映旭日”一句,有凑词之弊。第二首由忧国转而思亲,大概想述说忠孝不能两全吧。蒋介石受传统文化影响极深,十分在意孝道。据说当年武昌起义爆发后,蒋介石回国参加革命军,因未经母亲同意而中断了

在日本的学业。在率部攻打浙江巡抚衙门的战斗空隙时间,还不忘写信给母亲,恳请“恕儿不孝之罪”。

一九五三年十月三十一日,宋美龄以画为蒋祝寿,蒋介石作诗《为夫人题画》:

风雨重阳后,同舟共济时。青松开霁色,龙马动云旗。

我们无法看到宋美龄的祝寿画,但从蒋介石这首极具生活气息的诗里,可以看出一对渐入晚境的老夫妻,相亲相爱,闲适安恬──半世纪金戈铁马,如今只在画中看了。

一九二七年十二月一日蒋宋联姻,婚前蒋介石曾向全国征集贺诗。结果压卷之作是下面这首诗:

读罢兵书舞细腰,森森戈戟杂蓝桥。英雄盖世浮云过,儿女痴情艳雪消。

将将将兵多事日,卿卿卿我可怜霄。伯符手创江东业,应许周郎配小乔。

蓝桥,在陕西蓝田县东边。《史记·苏秦列传》记载:公元前三二○年,苏秦向燕王讲过一个“尾生抱柱”的故事,就发生在此桥。唐代秀才裴航遇云英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两千多年来,蓝桥几乎就是爱情的象征。元稹诗云“蓝桥春雪君归日??”,苏东坡名句“蓝桥何处觅云英??”。上世纪四十年代,美国一出经典爱情电影,

《蒋介石诗词》
蒋介石诗词名句 第二篇

蒋介石诗词

? 《述志》

[ 转自铁血社区

1909年

腾腾杀气满全球,

力不如人万事休!

光我神州完我责,

东来志岂在封侯!

《雪窦山口占一绝句》

[ 转自铁血社区

1920年11月23日

雪山名胜擅幽姿,

不到三潭不见奇。

我与林泉盟在夙,

功成退隐莫迟迟。

1922年6月,北洋政府徐世昌总统下野,乃回乡隐逸,诗酒自娱

[ 转自铁血社区

花月多情如梦幻,

川原有恨入榛芜。

客来关辅三霄路,

臣本烟波一钓徒。

《常平站感吟一绝》

1925年2月10日

[ 转自铁血社区

亲率三千子弟兵,

鸱鸮未靖此东征。

艰难革命成孤愤,

挥剑长空涕泪横。

《贺〈江西日报〉诞生》

1926年12月1日

[ 转自铁血社区

呀!好革命的怒潮啊!

呀!这掀天倒海的潮流,

竟已仗着自然的力,

挟着它从珠江来到长江了。

潮流是什么,是什么?

不是绿的水,是红的血和黑的墨。

[ 转自铁血社区

今天我们的血已染红庐山的面,鄱阳湖的口。

这黑的墨,正拌着那红的血,

【蒋介石诗词名句】

向着长江的水流去。

这新诞生的《江西日报》,

就是挟着这墨的力和着那血的力,

一直冲向黄河流域去。

[ 转自铁血社区

呀!好革命的怒潮啊!

呀!好革命的势力!

《出发校阅撰歌二则》

1928年11月21日

五月三日是国仇,

国亡岂许尔优游。

[ 转自铁血社区

亲爱精诚,

团结一致,

快来共奋斗。

革命革命,

牺牲牺牲,

黑铁赤血,

[ 转自铁血社区

求我国家独立平等与自由。

独立、平等,中华民国乃得真自由。

北伐虽完志未酬,

男儿壮志报国仇。

报国复仇在革命,

革命未成死不休。

[ 转自铁血社区

《游峨眉口占》二首

1935年7月27日

朝霞映旭日,

梵贝伴清风;

雪山千古冷,

独照峨眉峰。

[ 转自铁血社区

步上峨眉顶,

强消天下忧;

逢寺思慈母,

望儿感独游。

【蒋介石诗词名句】

《大中华歌》

1945年10月9日

[ 转自铁血社区

战胜强权,

复兴中华。

协和万邦,【蒋介石诗词名句】

威振迩遐。

完成国民革命,

建立平等自由大中华。

[ 转自铁血社区

民族解放,

民权吐葩。

民生乐利,

自由开花。

实现三民主义,

建立富强康乐大中华。

[ 转自铁血社区

五权并立,

五族一家。

民国万岁,【蒋介石诗词名句】

宪政孔嘉。

厉行五权宪法,

建立统一独立大中华。

[ 转自铁血社区

《六三自箴》

1949年10月31日【蒋介石诗词名句】

虚度六三,

受耻招败,

毋恼毋怒,

莫矜莫慢。

[ 转自铁血社区

不愧不怍,

自足自反,

小子何幸,

独蒙神爱。

惟危惟艰,

自警自觉,

[ 转自铁血社区

复兴中华,

再造民国。

1950年10月25日,蒋介石将其五年前所作“五箴”修订为“四箴”. 《法天自强箴》

中和位育,

乾阳坤阴。

[ 转自铁血社区

至诚无息,

《毛泽东与蒋介石的诗词较量》
蒋介石诗词名句 第三篇

毛泽东与蒋介石的诗词较量

1945年8月28日上午11时许,毛泽东肩负着民族的希望,同周恩来、王若飞,在蒋介石的代表张治中、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的陪同下,来到延安机场,乘飞机前往重庆。??

毛泽东的到来,轰动了山城,成千上万人为他的弃个人安危而不顾感动得热泪盈眶,蒋介石却措手不及。艰难谈判的外围,拥簇着无数关切的人们。没有人能预见到,这次毛泽东的重庆之行,竟激起了诗坛的轩然大波。9月6日,毛泽东拜访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时即结识的老朋友柳亚子。柳欣喜异常,赠诗一首:

阔别羊城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

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乱倘休。

霖雨苍生新建国,云雷青史旧同舟。

中山卡尔双源合,一笑昆仑顶上头。

柳亚子向毛泽东索要诗作,10月7日,毛泽东在红岩村手书旧作赠送给他,便是那首著名的《沁园春·雪》。柳亚子得到毛泽东的题赠后,不胜赞叹,深感毛氏“为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辛犹未能抗手,况余子乎?”因而忍不住“效颦技痒”,次韵相和。同时,他还特意邀来亲朋好友,一齐欣赏,使这首词被人们辗转传抄,不胫而走,很快轰动了重庆山城。后来,在重庆《新晚报晚刊》做副刊编辑的吴祖光读到这首词,当即将其于11月14日公开发表,并在词后按语如下:“毛润之氏能诗词似鲜为人知。客有抄得其《沁园春·雪》一词者,风调独绝,文情并茂,而气魄之大乃不可及。据毛氏自称则游戏之作,殊不足青年法,尤不足为外人道也。”其心中难以掩饰的推崇、赞许之意,溢于言表。它实际上已经成了共产党人宽广胸怀、高尚情操、及远大志向的一种象征,让主张进步的人们由衷感奋,雀跃不已,同时也使反动派惶恐异常,手足无措。它的发表出人意料地酿成了重庆文化界、乃至政界的一场诗坛大辩论。 蒋介石看到此词,起先是不信。蒋介石并非纯是一介武夫,当年也曾作过诗。1926年的《江西日报》创刊号上曾发表过他的一首贺诗:

祝《江西日报》诞生

蒋中正

呀!好革命的怒潮呀!

呀!这掀天倒海的潮流,

竟已仗着自然的力,

挟着它从珠江来到长江了。

??

呀!好革命的怒潮啊!

呀!好革命的势力!

虽然白话诗不如古体诗蕴含隽永,虽然蒋介石当时还是革命阵营中的一分,但他的这首诗实在令人不敢恭维。据说蒋介石退往台湾后,于草山别居中写过一些旧体诗词。笔者访问台湾时,曾设法以求一窥,皆未能如愿。据有人私下告,因反映蒋晚年的颓唐烦恼心情,不宜公诸于世云云。两相比较,高下自在人心。蒋介石派部下打听到毛诗获众口称赞,大为光火。他向陈布雷征询看法,陈氏由衷钦佩,如实相告:“气势磅礴,气吞山河,可称盖世之精品。”这更加剧了蒋介石的焦躁。他大发雷霆,下令组织易君左等一批国民党御用文人对这首词群起围攻,大肆发难,连篇累牍地辱骂毛泽东野心勃勃,词中比拟帝王,“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想当帝王称王称霸。 蒋介石的这种作法理所当然地遭到进步文化界义正词严的揭露和驳斥。重庆的郭沫若、柳亚子,延安的黄齐生、晋察冀的邓拓等人,虽处于不同地域,但都不约而同地对毛泽东的这首词进行正确诠释和热情赞扬,批驳了国民党御用文人的浅薄无知和用心险恶,以为此词“豪情盖世,雄风浩荡”,“妙句拈来着眼高”。如此一辩一驳,让更多的人领悟了《沁园春雪》的深意,就连国民党政府内的某些官员也发自内心地承认毛泽东此词实为“千古绝唱”。

王若飞将重庆一些御用报刊攻击《沁园春雪》的词章和柳亚子的和词收集起来,于12月寄往延安。毛泽东阅后,一笑置之,转寄给黄齐生说:“其中国民党骂人之作,鸦鸣蝉噪,可以喷饭。”(《毛泽东书信选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83年版第264页)国民党“批”既不成,又想出“比”的一招,希图组织人马写出比毛泽东更好的词,把共产党人的气势压下去。于是,国民党宣传部通知各地、各级党部,要求会吟诗作词者,每人都写几首《沁园春》,准备从中选出意境、气势和文笔都能超过毛泽东的。可是,征集上来的词作虽多,奈何均为平庸之作,尽管后来他们又在重庆、上海拉了几位“高手”凑数,终因成绩平平,拿不出手。后来台湾一位叫孟绝子的政论家,在谈到这件事时,不留情面地说:“可惜,国民党徒虽多,但多的只是会抓人、关人、杀人、捞钱的特务贪官,是只会写写党八股的腐孺酸丁级的奴才文官和奴才学者。结果‘毛泽东级’的《沁园春》一直到逃离大陆时,国民党连一首还没有写出来。国民党的不自量力,正如陈毅在《斥国民党御用文人》词中所说:正是“燕处危巢,鸿飞寥廓,方寸荩楼怎比高?”“比”又自取其辱,最后,国民党终于不得不使出他们惯用的无赖招数——造谣,说毛泽东是“草寇”、“不学术”,

他的《沁园春·雪》一词为柳亚子代笔等云云。这谣言,在五十年后的今天,早已不攻自破。何况还有香港学人黄霑在1993年的考证呢!那位居停香港同样也以歌词名世的学者经过对毛词与柳词的反复比较,认为柳亚子和词“气魄气韵,思想意境都大大不及毛泽东原词”,因而断言:“毛泽东词,不可能由柳亚子代笔,柳亚子写不出毛的气魄,尽管柳先生自己的确自视甚高。”这真是一件发人深省的文字公案。

(摘自陈东林著《毛泽东诗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版)

《毛泽东:菩萨蛮·黄鹤楼》
蒋介石诗词名句 第四篇

作者:毛泽东

原文: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注释:

1、菩萨蛮:词牌名。毛泽东:菩萨蛮·黄鹤楼。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名。<菩萨蛮>原是今缅甸境内古代罗摩国的粤曲,后经汉族乐工改制而成的,于佛教语中“菩萨”无关。另有一说,唐苏鹗<杜阳杂编>说:“大中(唐宣宗年号,850年前后)初,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璎珞被体,号‘菩萨蛮队’。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词”。
此说不可信。据<教坊记>载,开元年间已有<菩萨蛮>曲名。上下片各四句。毛泽东:菩萨蛮·黄鹤楼。<词谱>定李白<菩萨蛮>词为正体。又名<子夜歌>、<重叠金>等。
2、黄鹤楼:旧址在湖北省武昌市区之西长江岸边的黄鹤矶(一作黄鹄矶)上,即今武汉长江大桥南端西侧。楼在历史上曾几经毁坏修复,一九五五年修建大桥时拆去遗留建筑物,3、茫茫:广大貌,远貌。
4、九派:派,水的支流。相传在长江中游一带有九条支流同长江汇合,所以称“九派”。鲍照<登黄鹤矶>诗:“九派引沧流。”
5、中国:就是国中。<孟子公孙丑下>:“我欲中国而授孟子室。”赵岐注:“王欲于国中而为孟子筑室。”或径用通常意义来解释,亦通。那么,流中国,就是流于中国境内。
6、沉沉:也作沈沈。湛湛,深远貌。<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沈沈隐隐”,李善注:“沈沈,深貌也。”
7、一线:指当时长江以南的粤汉铁路和以北的京汉铁路。一九五七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两条铁路已接通,改名京广铁路。
8、莽苍苍:莽苍,迷茫。莽苍苍,就是莽苍的长言,多出了一个音节。
9、龟蛇锁大江:龟蛇指龟山和蛇山,蛇山在武昌城西长江边,龟山在它对岸的汉阳,隔江对峙,好像要把长江锁住一样。
10、把酒酹滔滔:酹,古代用酒浇在地上祭奠鬼神或对自然界事物设誓的一种习俗。这里是对滔滔的长江表示同反动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滔滔,大水貌。<诗小雅四月>:“滔滔江汉。”此用作江水的代语
11、心潮:作者自注:“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的前夕,心情苍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这是那年的春季。夏季,八月七号,党的紧急会议,决定武装反击,从此找到了出路。”

翻译:

多少大河流贯中国,
而潜隐之一条铁路连接南北。
烟云细雨舒卷着迷茫,
龟山与蛇山紧锁着长江。

昔日的黄鹤已飞去了何方?
如今这儿只有些游客过往,
我将借酒浇江以表慷慨,
我的心之潮汐胜似滚滚长江的浪涛。

赏析:

上阙写景:登楼纵目,茫茫沉沉,莽莽苍苍,自远而近,宏伟壮彩。一个“锁”字,连接双山大江,不仅形象地描绘了龟蛇夹峙的形势,而且暗写出乱石崩云、惊涛拍岸的一段江景。设象意中,而象在意外。蕴藉无穷,引人入胜。

下阙言情:倚危把酒,怀古思今,应物斯感,由境及心,豪放深沉。一个“逐”字,绾合心潮江浪,不但生动地写出了浪花的滚滚催进,而且隐喻汹涌澎湃、如火如荼的革命高潮。设意象中,而意在象外。含蓄不尽,耐人寻味。

1927年正值中国多事之秋,大革命处于低潮时期,北伐虽然获得了一些胜利,但军阀及各种势力依然存在,蒋介石正洋洋得意地初临王位。

可是整个中国的局面仍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扑朔迷离的烟云密布大地,是年毛泽东途经武汉,怀以苍凉悲壮之情登上黄鹤楼一吐心曲。登高赋诗是历代文人抒情言志的习惯,毛泽东,这位具有深厚的中国文化修养的一代诗人兼革命家以其独有的胸襟及气概表达了他对于他所处的时代的沉郁抱负和热切期待。

全诗一开始从大处作眼,从远到近,层层展开,其中有精确的地理,这地理中暗示作者内心缜密的布局及经纬法度,这一切处理得干净简练,()仅用“九派流中国”,“一线穿南北”,“龟蛇锁大江”这几个妙巧的对称,犹如围棋高手的布局显得严密而大度,同时也显示了对祖国的山川谙熟于胸。

接着下阕一转,又透出了诗人对于世事沧桑,雪泥鸿爪之感慨,一代又一代该过去的都过去,而今诗人又作游人的一员在此低回歌咏。最后二行诗人把酒酹江以抒壮志,涌动的心潮如澎湃的波涛,越来越感受到一种急迫地想立即置身于中心的强烈愿望(因当时共产党处境维艰,国民党占有上风),诗歌在此达到一个最后的高潮,以绵绵思绪和慷慨高歌抵达诗言志的核心,几乎直逼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确是正宗汉音,苍凉慨叹沉雄俊爽。

另外,黄鹤楼自古以来为诗人咏叹,自崔颢题诗之后,写黄鹤楼要不落前人窠臼,实属不易,而毛泽东凌云之笔一下就触击巅峰。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蒋介石诗词名句》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蒋介石名言名句 蒋介石诗词全集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蒋介石诗词名句”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蒋介石诗词名句"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45894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