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长征组歌诗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长征组歌诗

2016-09-24 12:15:46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长征组歌诗(共5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长征组歌诗(一)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八上语文第2课 《长征组歌》两首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第2课 《长征组歌》两首

班级 学号 姓名 得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汉字。

压黔境_____ 泥毡_______ 白雪ái ái _____ 千chuí_______百炼 ..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四渡赤水出奇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四渡赤水出奇兵》中表现山脉连绵、前路难行、天气炎热、红军战士饥渴难耐的句 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四渡赤水出奇兵》中表明敌军重兵压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过雪山草地》中表现红军战士在风雨、饥饿的考验面前仍然保持坚定信念和乐观 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过雪山草地》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江苏电视台等单位联合主办的“校园歌声迎奥运——中国红歌会”赛歌活动于2008年4月29日正式启动。

(1)假如你是活动的热心参与者,请你为本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或给参赛选手发送 一条鼓劲助威的短信。(不超过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班上将举办“唱红歌”动员会,假如你是主持人,请说一段简短的开场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相关链接,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江苏省本次赛歌活动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分析

(一)过雪山草地

雪皑皑,

野茫茫,

高原寒,

炊断粮。

红军都是钢铁汉,

千锤百炼不怕难。

雪山低头迎远客,

草毯泥毡扎营盘。

风雨侵衣骨更硬,

野菜充饥志越坚。

官兵一致同甘苦,

革命理想高于天。

4.“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这几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一句突出了红军怎样的气概?为什么说红军都是 “钢铁汉”“不怕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自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一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长征组歌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假如建一座红军过雪山草地的纪念碑,要你在纪念碑上写一段话,你该怎么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飞越大渡河

水湍急,山峭耸。雄关险,豺狼凶。

健儿巧渡金沙江,兄弟民族夹道迎。

安顺场边孤舟勇,踩波踏浪歼敌兵。

昼夜兼程二百四,猛追穷打夺泸定。

铁索桥上威风显,勇士万代留英名。

9.细读《飞越大渡河》,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其中所写的主要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这首歌词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水湍急,山峭耸。雄关险,豺狼凶。”这类现象在《四渡赤水出奇兵》和《过雪山草

地》中也出现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面是关于飞夺泸定桥的一段史实。请仔细阅读,然后结合《飞越大渡河》这首歌词 的内容,谈谈你的感受。

红军到达泸定桥时,敌人把桥上面的木板拆掉了,只剩下13条光溜溜的铁索。敌人据守河东桥头,向红军挑衅地乱叫“你们飞过来啊,我们缴枪啦!”红军挑选了22名突击队员抢渡。抢渡开始,数十名司令员同时吹响冲锋号,所有火力一起向对岸射击。突击队员手持冲锋枪,背插大刀,腰缠手榴弹,脚踩铁索,向对岸敌人冲去。后面的战士背着武器,手挽木板,边爬边铺桥板。敌人被红军的猛烈攻击吓得惊呆了。红军接近桥头时,敌人燃起大火,企图用火阻止冲过来的红军。突击队员一鼓作气,冲过火海,终于胜利占领了泸定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qián zhān 皑皑 锤

2.略

3.略

4.描写了红军过雪山草地时遇到的搬大的困难。 意在渲染自然环境之恶劣,红军饥寒交迫、生存危机之严重。

5.突出了红军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大无畏气概。之所以说红军都是“钢铁汉”“不怕难”.是因为红军有着拯救一切穷苦百姓、为人民当家作主而战斗的革命理想,有着铁一样的纪律和“官兵一致同甘苦”的传统。

6.“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一句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 既流露出作者对红军战士的挚爱之情,又表现了红军战±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7.全文的中心句,点明了红军过雪山草地无往而不胜的根本原因。

8.提示:可以从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等角度回答。

9.巧渡金沙江、安顺场渡江、飞夺泸定桥。(意近即可)

10.铁索桥上威风显,勇士万代留英名。

11.从侧面烘托红军的英勇机智。

12.略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长征组歌诗(二)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八上语文第2课《长征组歌》两首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第2课《长征组歌》两首

姓名 得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压(qián)_____境 泥(zhān)______ 白雪(ái ái) _____ 千锤百(liàn)_____

2.歌词为了凸现主题,往往有中心句。请写出这两首歌词的中心句: 《四渡赤水出奇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雪山草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草毯泥毡扎营盘”的意思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

A.这句是比喻句,表现了红军战士的乐观主义精神。

B.这句是拟人句,说明了营盘的丑陋。

C.全句是说红军战士不畏艰苦,在草地上露营住宿。

D.“草”“泥”写出了草地的特点,“营盘”表现了红军的战斗生活。

4.选出节奏划分不当的一项 ( )

A.横断/山,路/难行…… B.战士/双脚/走天下

C.兵临贵阳/逼昆明 D.革命/理想/高于天

二、阅读理解、分析

(一) 四渡赤水出奇兵

横断山,路难行。 天如火来水似银。 亲人送水来解渴, 军民鱼水一家人。 横断山,路难行。 低重兵,压黔境。 战士双脚走天下, 四渡赤水出奇兵。 乌江天险重飞渡, 兵临贵阳逼昆明。 敌人弃甲丢烟枪, 我军乘胜赶路程。 调虎离山袭金沙,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5.为何词中两次提到“横断山,路难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你谈谈“军民鱼水一家人”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哪些语句具体表现了“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过雪山草地

雪皑皑, 雪山低头迎远客,

野茫茫, 草毯泥毡扎营盘。【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长征组歌诗】

高原寒, 风雨侵衣骨更硬,

炊断粮。 野菜充饥志越坚。

红军都是钢铁汉, 官兵一致同甘苦,

千锤百炼不怕难。 革命理想高于天。

8.诗中表现红军过雪山草地的艰苦生活的句子有哪些?这些句子主要是从哪些方面写的?试加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认真研读全诗,说说红军为什么“都是钢铁汉”,不怕艰苦,进行长征?试从诗中找出有关句子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这两句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宋]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11.“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句中的“行人”是指什么人?这两句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山深闻鹧鸪”句中为什么写了“鹧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是历来传诵的名句,它蕴含了怎样的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黔 毡 皑皑 炼

2.《四渡赤水出奇兵》的中心句是“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过雪山草地》的中心句是“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或“革命理想高于天”)。

3.B

4.A

5.一方面是歌词创作本身的需要,另一方面反复咏唱,突出长征之旅的艰难。

6.这里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军”和“民”的关系,比喻成“鱼”和“水”的关系,表明红军部队是人民的部队,是为人民大众谋利益的部队,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亲人间的关系。

7.“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调虎离山袭金沙”

解析:在初中阶级,对古诗的阅读考查主要就是考查学生运用诗歌的一般常识,主要如:从词语的理解开始掌握诗歌的主要内容,继而进一步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其表达情感的方法,如情与景的关系(“风雨大作”展现出“报国之情”)、表现手法的运用等。原诗作洋溢着一位老人的爱国情怀,“对现实不满”的分析不符愿意。

8.有:“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主要是从气候寒冷、缺衣少粮这两方面来写的。

9.因为红军“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10.不能。从诗题“过雪山草地”看,“雪山”在前,“草地”在后;从红军长征的行动看,也是先过雪山,后过草地。另外,如果颠倒了,也不能押韵。(说到一点理由即可)

11.这里所说的“行人”,主要指由于金兵大举南下,流离逃亡的人民经过郁孤台下的赣江时禁不住鸣咽落泪。这里作者以清江水的滚滚东去隐喻“行人”泪之多,突出表现了“行人”苦难怨恨的深重。

12.这两句意思是说,朝西北方遥望中原故都,可惜被无数的山峰挡住了。“长安”这里用来指北宋京城汴京(开封)。实际上,作者是把曾经是汉唐京城的长安,作为民族希望的象征,寓含浓厚的爱国感情。

13.这一句词人是以鹧鸪的叫声摹写自己的心情。鹧鸪:鸟名。传说此鸟起飞便向南而不往北,鸣声犹唤“行不得也哥哥”。前一句是说黄昏时我站在江畔,正为国家前途发愁,此时又听到深山里传来鹧鸪的叫声,这就更使我忧虑不安了。词人以此鸟鸣声作结,反映了愿望与现实的矛盾,暗喻了恢复大业难以实现,国事多艰的情况,抒发了词人忧心忡忡的爱国伤时之情。

14.这两句意思是:青山能遮断行人的望眼,却阻挡不住江水的奔流。弦外之音是:南宋民众如火如荼的抗敌意志,是那些苟且偷安的主和派所不能阻挡的。这两句极富哲理,说明历史进步的洪流,是任何艰难险阻也不能阻挡的。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长征组歌诗(三)
新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课 长征组歌》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长征组歌诗(四)
苏教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长征组歌》两首 教案1

2、《长征组歌》两首

萧华

教学目标:

⒈再现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与乐观豪迈;

⒉体会环境烘托与渲染的作用;

⒊学会长短句式相结合运用;

⒋品味、积累语言。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⒈了解有关四渡赤水、过雪山草地的知识,体会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与乐观豪迈;⒉体会环境烘托与渲染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长征的路线导入:;瑞金→乌江→赤水→乌蒙山→金沙江→大渡河→泸定桥→雪山草地→岷山→陕北(1935.10)【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长征组歌诗】

二、介绍《组歌》的创作背景

三、正音、正字、释意

⒈正音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长征组歌诗】

皑 ái 黔qián 毡zhān 草毯 tǎn 扎zhā

⒉辨形

黔─铃 皑─铠 锤─捶

⒊释意

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有关的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千锤百炼:比喻多次的斗争和考验。

四、释疑:

㈠《四渡赤水出奇兵》 齐读

⒈红军面临的困境有哪些?用课文中的原句回答。

⑴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

⑵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

⒉对这些困境的渲染有什么作用?(为后文突出红军的神勇作了铺垫) ⒊课文中是如何表现红军的胜利的?

⑴红军涉赤水渡天险的英勇,又写了军民鱼水般的感人亲情;

⑵毛泽东运筹帷幄、料事如神的神奇出兵;

⑶讽刺的手法把敌人溃不成军的丑态展示在我们面前。

⒋写作画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用凝炼的语言、丰富的画面展示了工农红军的英雄性格,塑造了人民军队的光辉形象。

㈡《过雪山草地》 齐读

⒈红军战士过雪山草地时所遇到的自然环境怎么样?所面临的生活状况怎么样?这样写 有什么作用?

⑴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

⑵炊断粮;

⑶为下文描写部队战胜困难作铺垫,衬托了战士顽强的意志、坚强的毅力以及革命战斗的精神。

⒉“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运用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⑴拟人、比喻、对偶

⑵用语形象、生动歌颂了红军英勇无畏的革命战斗精神,又与诗的首句相呼应。⒊“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对偶的手法。句式整齐,充分再现了红军战士饥寒交迫的处境和藐视困难的精神。

五、延伸

结合有关诗句谈谈红军为什么能够“翻越雪山”“走过草地”?

(千锤百炼不怕难 最后一句)

六、作业

⒈背诵两首歌

⒉完成课后练习二

⒊收集跟《长征组歌》有关的精彩片断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⒈理解长短句式并学会运用;⒉品味、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⒈背诵全诗; ⒉检查课后作业。

二、授新课

⒈比较一下两首歌词的异同

同:两首歌词都歌颂了红军战胜严寒酷暑、克服险恶环境与生活险状的战斗精神和乐观态度。

异:中心不同。

第一首表现了军民鱼水情和毛泽东神奇的用兵之道;

第二首表现了红军部队上下团结、同甘共苦的追求理想、战天斗地的崇高精神。

⒉两首歌词对环境的描写有什么异同?这样的比较有什么好处?

同:都描绘了部队所处的险恶环境;

异:

第一首:⑴横断山阻挡路途,道路难行,部队条件艰苦,天气炎热无比;

⑵敌人围追堵截,重兵把守,意欲消灭红军部队,部队面临生死攸

关的生死关头;

第二首:⑴雪山挡道,草地茫茫,荒无人烟,高原奇寒,风雨交加;

⑵部队断粮断炊,忍饥挨饿,以野菜充饥,共度难关。

⒊两首歌词在句式上有什么特色?

⑴以七言这主。 结合组歌来分析,总结:整齐的句式、和谐的韵脚,表现了一种壮阔的场面、宏大的气势,表现了红军战士从容不迫、英勇无畏的精神和乐观豪迈的情怀。

⑵三言句。 结合课文,这些句子都描绘了红军部队所处的险恶环境(酷暑如

火、雪域厅寒、道路艰难、敌兵围堵、断粮断炊),渲染了一种紧张激烈、庄严残酷的气氛,对塑造红军战士形象起到了烘托作用。

⒋在语言的运用方面又有哪些特征?

语言精炼形象(结合课文内容来分析)

⒌探讨课后练习三

三、作业:完成课后练习四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长征组歌诗(五)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八语文(上) 第2课《长征组歌》两首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第2课 《长征组歌》两首

班级 学号 姓名 得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汉字。

解渴( ) 雪皑皑( ) 千锤百liàn( ) 泥zhān( ) ..

2.《长征组歌》在演出的时候,每到一个地方在唱歌的時候,在《长征组歌》前面再起一个名字,比如说在上海演出就叫做《难忘的旋律〈长征组歌〉!》在北京演出叫做《红色经典〈长征组歌〉!》到哈尔滨去演出叫做《世纪回想〈长征组歌〉!》,如果到革命老区去演出叫做什么呢?你能否出谋划策?

3.关于长征,人们有很多评价,下面是其中的一些评价文字,从这些评价文字中你也许会对长征有一个更新的认识,请结合你已学知识谈几点认识。

(1)毛泽东在他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说: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

(2)《中国历史》则说: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字;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促使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到来。

(3)也有人说:长征是中国人民坚强的革命意志的体现。【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长征组歌诗】

4. 读下面这段文字,然后说说它告诉了我们哪些重要的信息?(写出四条)

《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作,北京部队战友歌舞团当年首演于北京。全曲由十个乐章组成:(1)告别(混声合唱),(2)突破封锁线(二部合唱与轮唱),(3)遵义会议放光辉(女声二重唱、女声伴唱与混声合唱),(4)四渡赤水出奇兵(领唱与合唱),(5)飞渡大渡河(混声合唱),(6)过雪山草地(男高音领唱与合唱),(7)到吴起镇(齐唱与二部合唱),(8)祝捷(领唱与合唱),9)报喜(领唱与合唱),(10)大会师(混声合唱)。这部大型声乐作品,采用领唱、重唱、齐唱、合唱及乐队的表现形式,融汇长征沿途各地民间音乐和工农红军歌曲而加以发展,艺术地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若干重大历史事件(撤离苏区、突破封锁线、遵义会议、四渡赤水、飞越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到达吴起镇、胜利会师),构成一部宏伟壮丽的英雄史诗,塑造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光辉形象,热讴歌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伟大胜利。1975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成同名音乐艺术片。

二.阅读理解、分析

A过雪山草地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B 四渡赤水出奇兵

横断山,路难行。 天如火来水似银。 亲人送水来解渴, 军民鱼水一家人。

横断山,路难行。 低重兵,压黔境。 战士双脚走天下, 四渡赤水出奇兵。

乌江天险重飞渡, 兵临贵阳逼昆明。 敌人弃甲丢烟枪, 我军乘胜赶路程。

调虎离山袭金沙,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5.请分别找出《过雪山草地》、《四渡赤水出奇兵》的中心句

A B

6.认真研读《过雪山草地》,说说红军遇到了哪些困难,为什么“都是钢铁汉”,不怕艰苦,进行长征?试从诗中找出有关句子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

7.认真研读《四渡赤水出奇兵》,“横断山,路难行。低重兵,压黔境。”这样描写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两首诗的语言都很有表现力,请你选几句进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从内容中心比较一下两首歌词的异同?

三.探究、写作

10.如果需要建一座红军过雪山草地纪念碑,请你在纪念碑上写一段话。

11.2006年是长征胜利70周年,4月9日,中央电视台正式启动大型电视行动《我的长征》。这是一台由央视著名主持人崔永元担纲策划和主持的大型电视行动。假如你是崔永元,请你为这个大型电视活动出征前准备一个壮行词,你打算准备怎么说。假如在进程中,请你采访一位老红军,你又会怎么说。

参考答案

1.解渴kě 雪皑皑ǎi 千锤百炼 泥毡 .

2.《〈长征组歌〉回家了!》

3.略(从赞扬长征对中国革命的作用,对红军及党的作用等方面回答。)

4. ①《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是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作,北京部队战友歌舞团首演于北京。②全曲由十个乐章组成。③这部大型声乐作品,采用的是领唱、重唱、齐唱、合唱及乐队的表现形式。④1975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将它摄制成同名音乐艺术片。

5. (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6. 有:“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因为红军“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7.旨在表现红军在几十万国民党军围、追、堵、截下的艰难处境。

8.A.如“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前三句写景,视野广阔,映衬了红军战士顶天立地、不畏艰险的高大形象。又如“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它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既流露出作者对红军战士的挚爱之情,又表现了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再如“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一句,对仗工整,写景、记事、抒情相结合,表现了红军战士的“钢铁汉”形象。

B.“压”写敌军来势汹汹,“弃”、“丢”写敌人狼狈不堪、望风而逃,前后对比鲜明,反衬我军的神勇;“出、飞渡、临、逼、赶、袭”写红军作战机动灵活,“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走”古义是跑,这里既说明红军徒步长征的艰难,又写出红军运动的快捷;“飞”写出红军再渡乌江天险的神速。

9.同:两首歌词都歌颂了红军战胜严寒酷暑、克服险恶环境与生活险状的战斗精神和乐观态度。异:中心不同。 第一首表现了军民鱼水情和毛泽东神奇的用兵之道;第二首表现了红军部队上下团结、同甘共苦的追求理想、战天斗地的崇高精神。

10.略

11.参考:壮行:

1934年到1936年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是一次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伟大远征,它改变了中国的命运,改变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创造了一种全人类都为之景仰和钦佩的精神!

长征精神成为了个人积极向上乃至中华民族整体奋进的一种精神,它的意义已经超越了时代!在新的历史时期,重走长征路,除了是向个人的极限进行挑战,更是用真实体验的方式回顾重温这段特殊的历史,真切地感受到先辈们的艰苦而伟大的革命历程。

《我的长征》将以每个普通的“我”重走长征路为主线,由“我” 亲自采访长征人,亲眼发现长征沿途的新变化,亲身体验和感受长征的艰辛与豪迈。整体构思以重温长征为线索,关注长征沿途地区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和人生经历,展现当地风土民情、民间文化和民生及社会发展状况,通过该活动进一步促进红色革命区的经济与旅游的发展。

《我的长征》回顾历史的同时,关注现状,展望未来,积极响应中央的相关精神,更好的传承,传播红色文化。通过社会各行业公众领军人物与普通民众的组合参与重走长征路,全社会共同重温这段历史的同时,共同关注人类最自然和本色的奋进精神,并通过活动中相互交流和沟通,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采访内容: (围绕祖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你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将以最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以告慰那些为祖国捐躯的老红军以及一直以来关心着祖国建设的你们,祝你们健康长寿,颐养天年。)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长征组歌诗相关热词搜索:长征组歌诗朗诵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长征组歌诗”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长征组歌诗"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65166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