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登楼 杜甫 简述这首诗人的形象

登楼 杜甫 简述这首诗人的形象

2015-12-19 00:36:38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登楼 杜甫 简述这首诗人的形象篇一《语文答案》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登楼 杜甫 简述这首诗人的形象》,希望能帮助到你。

登楼 杜甫 简述这首诗人的形象篇一
《语文答案》

〖第四单元〗

《松鼠》选自法国著名博物学家布丰的《布丰文选》,另外他还著有《自然史》,本文按照先总说—再分说—后补说的说明顺序,用细致的描述,文艺的笔调,准确生动地说明了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并补充说明松鼠的用途,表现松鼠是一个“讨人喜欢”的动物。

《松树金龟子》选自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世界》,达尔文赞扬法布尔是“难以效法的观察家”。这是一篇介绍动物生态的科学小品文,科学地介绍了松树金龟子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婚恋、发音、死亡与繁衍等方面的情况,渗透着作者对昆虫的人文关怀。

《国宝—大熊猫》是一篇介绍珍稀动物大熊猫的科普说明文,从全文看,文章紧紧围绕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这个中心来进行说明,在结构上按由果到因的逻辑顺序来安排组织材料,作者叶永烈,科普文艺作家,报告文学家。

《黔之驴》选自《柳宗元》作者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字子厚,世称柳河东。本文是作者寓言作品《三戒》中的一则,全文按照虎惧驴、识驴、吃驴的顺序,叙述了一个老虎吃掉“庞然大物”驴子的故事,表现了老虎的机智勇敢和驴子的外强中干,这篇寓言告诉人们,不要被貌似强大的东西所吓倒,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定能获得胜利,从本文中演化出来的成语有黔驴之技。黔驴技穷、庞然大物等。

《蝉》是首托物寓意的咏蝉诗,作者唐代诗人虞世南,诗中的蝉是一种清高尊贵的形象。

《孤雁》作者唐代诗人杜甫,这首诗,表达的就是乱离飘泊中失群人的痛苦尽情。

《鹧鸪》作者唐代诗人郑谷,这首咏物诗重在表现鹧鸪啼声哀怨、凄切,借以抒写游子乡愁旅思。

〖第五单元〗

新闻这种文体,广义的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等体裁,狭义的专指消息。消息是以简要的文字迅速报道新闻信息的一种新闻体裁,通常包括,标题、导语、主体三个必不可少部分,有时还可以加上结语和背景。真实准确是消息必须遵守的原则,同时报道要迅速及时,语言简洁明快。

《三个太阳》这是一篇文艺通讯,作者黄传会,这篇通讯记叙了中国女画家经过执着努力来到南极,战胜生活和自然条件,造成的困难,为中国南极长城站建设出力并为之作画立传的经过,表现南极考察队员为祖国、为事业艰苦卓绝的奋斗情景,赞颂了我国科学工作者的民族气概和非凡胆略。

《录音新闻》是指文字报道和现场录音结合运用,更真实全面的报道事件。这则新闻以时间为顺序报道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情况,赞扬全体工程技术人员、工人、解放军等团结奋战为祖国贡献的精神。

《“神舟”五号航天员出征记》本文按时间为序,抓住杨利伟出征这一个场面以速写的形式对这件事情进行了报道。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则消息,按时间各事件本身的特点,真实、迅速的报道了我军中西东三路军渡江战况,宣告了解放战争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国民党反动政府已面临彻底崩溃。

《中央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这则消息生动全面报道了交接仪式的全过程,表述了香港回归祖国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七子之歌》作者闻一多,当代诗人,诗人以“独白”的口吻写下了“七子”:澳门、台湾、香港、威海卫、九龙、旅顺大连、香港岛“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的痛苦,以及迫切企盼回到祖国怀抱的殷殷情怀。

〖第六单元〗

《沁园春•雪》选自《毛泽东诗词集》沁园春,词牌名,雪:题目,这首词作于1936年2月,毛泽东咏雪言志,抒发了对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伟大报负,这首词大气磅礴,写景纵横千万里,论史、上下几千年充分表现了当代无产阶级英雄和革命人民的豪情壮志。

《卜算子、咏梅》“卜算子”词牌名,“咏梅”是题目。咏,用诗词等来叙述毛泽东的这一首词与南宋爱国词人陆游的咏梅词一样都是通过咏梅来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但寄托在词中感情有所不同。毛泽东笔下的梅花形象是傲寒俊俏,积极乐观的形象,而陆游笔下的梅花是寂寞、凄凉、饱受摧残的形象。

《木兰诗》是北朝一首民歌,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体裁长篇叙事诗,叙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表现了木兰勤劳、智慧、勇敢、坚强和不贪图利禄的高贵品质,以及她爱国、爱家的崇高精神,诗中运用了民歌常用的艺术手法如:互文、反复、排比、比喻、反衬、顶针等。

《观刈麦》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诗中描写农民冒着酷暑辛勤割麦的情景,并借一位贫苦农妇之口诉说当时赋税沉重,农民生活痛苦的现实,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破阵子》作者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破阵子,词牌名。这首词十分生动地描绘出一位忠勇的将军的形象,抒发了爱国志士壮志难酬的悲愤。

《回延安》作者贺敬之,当代诗人剧作家,创作过剧本《白毛女》。诗歌紧紧扣住延安按照回延安—忆延安—话延安—看延安—祝延安的内容抒发诗人对延安的特殊感情,诗歌格式上借鉴了陕北信天游爬山调的格式,两行一节,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读起来,悠扬高亢。

《再别康桥》选自《新月诗选》作者徐志摩,新月派诗人,有《志摩的诗》《猛虎集》,康桥又名剑桥,英格兰的一个城市,以剑桥大学闻名于世,这首诗叙述温婉柔静,娓娓道来之中,感受诗人沉静的心。

《我的中国心》作者黄霑香港词作家,歌词通过一位海外游子的诉说,刻画了身在异国他 乡海外赤子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在希望的田野上》作者陈晓光,词作家,歌词结构严谨韵脚明亮,形式整齐,语言明快,充分抒发了劳动人民幸福自豪,和对未来充满美好希望的感情,通过对现实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憧憬,抒发了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黄河颂》由光未然(原名张光年)作词,冼星海曲,这是抗战初期很有影响的抒情诗,诗人通过赞美黄河、歌颂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表达了中华儿女的坚强决心和一往无前的勇气。

《使至塞上》选自《全唐诗》作者唐代诗人王维。本诗叙事与写景结合,又重在写景,以大漠、秋天为背景,以征蓬、归雁、孤烟、长河、落日为空间实体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景象开阔鲜明,气势雄伟。

《黄鹤楼》作者唐代诗人崔颢,诗人从传说写起,又由登楼逃眺异乡风景,引动日 暮怀归之情。

《归园田居》作者东晋诗人陶渊明,田园诗人,诗人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描绘了平凡而美好的劳动生活,意境醇美。

〖专题荷〗

《采莲曲》作者唐代诗人王昌龄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表达出采莲女天真烂漫朝气蓬勃的性格。

《莲叶》作者唐代诗人郑谷,诗人用清新秀逸的笔调咏荷叶的高尚品质。

《赠荷花》作者唐代诗人李商隐,诗人用衬托的手法表现出荷花与叶坚贞不渝的品质。

《白莲》作者唐代诗人陆龟蒙,借咏白莲淡雅高洁的精神和内心的怨恨,流露出诗人在隐居 孤高寂寞、自伤迟暮的情怀。

《莲》作者宋代诗人苏轼,通过叙事表达了诗人对莲子的喜爱之情,反映了诗人不以官场失意为意的恬谈闲适的心情。

《爱莲说》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宋朝哲学家,说:一种文体,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这篇哲理散文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格的描写,赞美正直高尚的气节,鄙弃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登楼 杜甫 简述这首诗人的形象篇二
《杜甫《登楼》诗歌鉴赏》

登楼 杜甫 简述这首诗人的形象篇三
《杜甫 登楼》

杜甫 登楼

题解关键词

杜甫字子美;杜拾遗;杜工部;杜少陵;“诗史”;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

“诗圣”;其诗各体兼长,风格沉郁顿挫,对七律贡献尤大。

内容提示

此诗作于代宗广德二年(764)春,杜甫寓居四川已经多年。这一年年初,唐

军收复河南河北,安史之乱终获平定。但是,十月吐蕃攻陷长安,唐代宗出奔

陕州;年底吐蕃又连破松、维、保等州(在今四川北部),既而攻陷剑南、西

山诸州。当时的国势真可谓“万方多难”,外族入侵,宦官专权,藩镇割据,

朝廷内外交困,令作者十分忧虑,遂借登楼所见,即景抒怀。

首联写作者登临高楼,由楼边近景入笔;出句以反衬

手法突出客居蜀地来的内心忧伤,对句点明忧伤的原因—

—国家“万方多难”。颔联熔自然景象、历史感慨和现实

忧患于一炉,俯视弘阔,气笼宇宙。颈联紧承上一联,抒

写作者坚定的信念与希望:朝廷如锦江春色,一定万古常

新;内忧外扰则似玉垒浮云,必然倏起倏灭。尾联借用诸

葛亮《梁甫吟》的典故,传达出诗人忧国忧民忧时的博大

胸怀和不得施展才能的忧愤。

全诗格律严谨,语言精炼,揉自然景色、历史感慨、

现实隐忧和个人情思于一体,境界阔大雄浑,寄慨遥深, 充

分体现出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因此被认为“气象雄

伟,笼盖宇宙,此杜诗之最上者。”(沈德潜《唐诗别裁》卷

十三)

课文讲析

作者登楼即景抒怀,在诗中表达了忧国伤时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抒发了自

己空怀报国之心、苦无献身之路的郁闷与哀痛。

首联写作者登临高楼,由楼边近景入笔;出句以反衬手法突出客居蜀地来

的内心忧伤,对句点明忧伤的原因——国家“万方多难”。颔联熔自然景象、

历史感慨和现实忧患于一炉,俯视弘阔,气笼宇宙。颈联紧承上一联,抒写作

者坚定的信念与希望:朝廷如锦江春色,一定万古常新;内忧外扰则似玉垒浮

云,必然倏起倏灭。尾联借用诸葛亮《梁甫吟》的典故,传达出诗人忧国忧民

忧时的博大胸怀和不得施展才能的忧愤。

全诗格律严谨,语言精炼,揉自然景色、历史感慨、现实隐忧和个人情思

于一体,境界阔大雄浑,寄慨遥深, 充分体现出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因

此被认为“气象雄伟,笼盖宇宙,此杜诗之最上者。”(沈德潜《唐诗别裁》)

卷十三)

仇兆鳌《杜诗详注》

王嗣奭曰:首联写登临所见,意极愤懑而词犹未露,此诗家急来缓受之法。

锦江玉垒二句,俯视弘阔,气笼宇宙,人竞赏之,而佳不在是,止作过脉语耳。

北极朝廷,如锦江春色,万古常新,而西山寇盗,如玉垒浮云,倏起倏灭。结语

忽入后主,深思多难之故,无从发泄,而借后主以泄之。又及《梁甫吟》,伤当

国无诸葛也,而自伤不用亦在其中。不然,登楼对花,何反作伤心之叹哉。

《唐诗鉴赏辞典》(节录)

这首诗写于成都,时在代宗广德二年(764)春,诗人客蜀已是第五个年头。上

年正月,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安史之乱平定;十月便有吐蕃陷长安、立傀儡、改

年号,代宗奔陕州事;随后郭子仪复京师,乘舆反正;年底吐蕃又破松、维、保等

州(在今四川北部),继而再陷剑南、西山诸州。诗中“西山寇盗”即指吐蕃;

“万方多难”也以吐蕃入侵为最烈,同时,也指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朝廷内外交

困、灾患重重的日益衰败景象„„

全诗即景抒怀,写山川联系着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谈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

景物,互相渗透,互相包容;熔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壮境阔,

寄慨遥深,体现着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这首七律,格律严谨。中间两联,对仗工稳,颈联为流水对,读来有一种飞动

流走的快感。在语言上,特别工于各句(末句例外)第五字的锤炼。

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

在《登楼》一诗中,远大而壮阔的山河景色,更是无限地激起了诗人的忧国情怀: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在这首短短的诗中,诗人把国事多艰的感伤,为国尽忠的宏愿,以及对敌人的仇恨,都一齐交织在一起。

杜甫就是这样为国家,为人民忧虑了一生,歌唱了一生„„

(1)杜甫《登楼》一诗作于 (单项)

A.长安 B.岳阳 C.成都

D.夔州

(2)从诗体上来说,杜甫的《登楼》属于(单项)

A.律诗 B.绝句 C.新乐府

D.古诗

(3)杜甫《登楼》“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这是用谁的典

故?(单项)

A.蔡邕 B.曹操 C.诸葛亮

D.魏徵

(4)杜甫字子美,历来又有多种称号;下面哪一个称号不属于杜甫?(单项)

A.杜少陵 B.杜右丞 C.杜工部

D.杜拾遗

(5)杜甫《登楼》一诗的正确顺序是(单项)

①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②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③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④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A.③②④① B.①④②③ C.④①③②

D.④②①③

(1)杜甫生当唐王朝由盛转衰、祸乱迭起的时代,他怀抱忠君用世之志,忧国忧民,其诗作真实而广阔地反映了现实生活,被誉为“

(2)杜甫是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兼长各体,对

(3)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可以用他自己在《进雕赋表》中所说的“

四字来概括。 (4)杜甫《登楼》:“

(5)杜甫《登楼》:“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

(1)诗史

(2)七律

(3)沉郁顿挫

(4)锦江

(5)梁父吟

登楼 杜甫 简述这首诗人的形象篇四
《练习题答案》

八年级语文期中复习古诗鉴赏练习题

《七律 长征》(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泊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首联在全诗中所起的作用如何?

2.颔联,把五岭的“逶迤”,乌蒙的“磅礴”和“腾细浪”“走泥丸”合在一起说,矛盾吗?为什么?

3.颈联中“寒”“暖”应怎突出样理解,谈谈你的看法。

4.尾联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春望 》 (唐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春望》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诗人前四句描绘了哪些景物?诗人是怎样用景物来衬托这种感情的?

3、说说“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两句诗中“破”字和“深”字的深刻含义?

4、赏析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5、诗中烽火本指(古代打仗时传递信息的烟火)。这里指(战争)。(烽火连三月)写战乱频繁。“家书抵万金”表现作者(思念家乡和亲人)的真挚感情。

6、体会“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抒情方式及含义。

《泊秦淮》 ( 唐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烟笼寒水月笼沙”为全诗创造了怎样的环境气氛?

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作者对此态度如何?

3、“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是批评歌女吗,为什么?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南宋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僵卧孤村”,处境本来寂寞凄凉,但诗人并“不自哀”这是为什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风吹雨”的含义

《过零丁洋>>( 南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表现了作者怎么样情操?

2、仔细体会它丰富的内涵。

3.“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这两句诗的作用。

4. 诗中第二联 , 运用比喻的方法 , 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 “ 风飘絮” 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 , 无可挽回 , 以 “ 雨打萍 ” 比喻 。

5..对尾联 “ 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 ” 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唐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品味“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诗,简述你对其中蕴含哲理的理解。

(2)感悟诗人的情怀,说说这首诗为什么在古代送别诗中是别具一格的。

<<已亥杂诗>>(清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2、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物春泥更护花。

《七律长征》

1.首联是全诗的总纲,既充分显示了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也为全篇定下了轻快豪迈,气度不凡的基调。

2. 把它们合在一起说看似矛盾,其实是一种反衬手法,作者把绵延不断的五岭和巍峨高大的乌蒙分别比作“细浪”和“泥丸”,极言其小,是为了表现红军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气魄。

3.“寒”和“暖”都是写人的感受。前句突出金沙江水流湍急,惊涛拍岸,两岸悬崖峭壁,地形险要。后句突出大渡河卢定桥险恶的环境,“寒”和“暖”相互对照,状写了红军征服“万水”途中所战胜的两种异乎寻常的艰难,突出了红军克敌制胜,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照应首联,抒发了红军战士把“万水千山”视为“等闲”的豪情壮志。

4.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红军第二,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信任,更表达了他对夺取长征全部胜利的信心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春望》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春望》这首诗表达诗人感时恨别、忧国思家的思想感情。

2、诗人前四句描绘了哪些景物?诗人是怎样用景物来衬托这种感情的?

答:前四句描绘景物:山河、草木、花、鸟。以景衬情,既以京城的荒凉景象作正衬,又以春天的美好景象作反衬,处处照应,意在言外。

3、说说“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两句诗中“破”字和“深”字的深刻含义?

答:“破”“深”二字写出了安史之乱时长安城里萧条凄凉的春景,渗透了诗人忧时忧国的无限沉痛之情。

4、赏析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答:这句诗用对偶手法,用质朴的语言道出了战火纷飞的年代,道路阻塞、音讯隔断时的内心感受,容易使人产生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5、诗中烽火本指(古代打仗时传递信息的烟火)。这里指(战争)。(烽火连三月)写战乱频繁。“家书抵万金”表现作者(思念家乡和亲人)的真挚感情。

5、体会“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抒情方式及含义。

答:诗人采用比拟的手法,说花也因感伤时事而流泪,鸟也因离别而惊叫,这是诗人以含情之眼视物,故物也有情,以物情写人之情,委婉曲折,真挚深沉。

1、“烟笼寒水月笼沙”为全诗创造了怎样的环境气氛?

答:为全诗创造了一种朦胧、迷茫、空幻、冷漠的环境气氛。

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作者对此态度如何?

作者对商女唱《后庭花》这一现象感到不满(或愤恨等)。因为《后庭花》是亡国之音;在国事衰颓之年,还有人沉溺于歌舞升平;作者感到无比愤怒和忧虑。

3、“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是批评歌女吗,为什么?

答:不是。而是一种曲笔,字面上是批评商女,其实一是斥责陈后主君臣轻荡招致危亡;二是揭露达官司显贵沉湎声色,腐化堕落;三是忧虑那即将重蹈覆辙的晚唐王朝的命运。

1、“僵卧孤村”,处境本来寂寞凄凉,但诗人并“不自哀”这是为什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不自哀”的原因是“尚思为戍轮台。”因为诗人日夜思念的是抗击敌人,收复失地,一个以国家安危为重的人,是不会为自己的年老体衰而悲哀的。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渴望收复失地、渴望为国战斗的豪情。

2、“风吹雨”的含义

“风吹雨”在这里含有两层意思:一是写眼自然界的风雨,二是象征意义,它象征南宋王朝风雨飘摇的命运,有倾覆的危险,诗人巧借自然界的风雨把现实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使“铁马冰河”的梦境和“为国戍轮台”的壮志有机地融为一体。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表现了作者怎么样情操?

答:这两句诗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表现出文天祥为正义事业而舍生取义的高尚节操。

2、仔细体会它丰富的内涵。

这两句诗丰富的内涵:(1)人总有一死,但要死得有价值,要能光耀史册。

(2)为民族、为正义、而献身,死得其所,重于泰山。

3、“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这两句诗的作用。

答:(1)对过去战斗经历的回忆(2)忧国忧民的表现(3)点题

4. 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 , 时起时沉。

5. 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 , 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 , 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

1)品味“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诗,简述你对其中蕴含哲理的理解。

答: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

(2)感悟诗人的情怀,说说这首诗为什么在古代送别诗中是别具一格的。

答:这首诗摆脱了一般送别诗常有的感伤凄楚的情调,而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劝勉友人欣然赴任,表现了宽阔的襟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

1、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全诗抒发了自己辞官离京时的复杂感情,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勇于献身为国家效力的情怀。

2、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物春泥更护花。

答:落花纷纷绝不是无情飘洒,化作春泥愿培育出更多新花。作者移情于物,形象贴切,构思巧妙,寓意深刻。作者以落花自喻,表达自己辞官后志在培育一代新人的愿望。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古诗赏析复习题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2分)

①齐鲁青未了 未了: 不尽 ②会当凌绝顶 会当: 终要,终当

2.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D )(2分)

A.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B.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D.“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是实写,下句是虚写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3-4题

浣溪沙 苏 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3.下面是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上阕写景,描绘了三幅画面,表现了环境的清幽

B、“萧萧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萧萧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以声衬静,更显静谧

C.下阕抒情,为了表现时光易逝、青春难留的思想,作者用河水西流的现象阐述了人生不可以重来的道理

D.全词语言浅显,音韵和谐,情、景、理交融

4.词的下阕抒写了作者 老当益壮,要奋发进取 的看法,表现作者 虽身处困境,仍旷达、乐观 的生活态度

三、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抒发了寂寞惆怅之感,气概雄浑,感情真挚

B.后四句想象在天晴时登楼远眺,由渺不可知的感觉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文势波澜起伏

C.尾联紧承前三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归思,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四、阅读古诗《望岳》,完成6-7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诗中加点的“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山了泰山 遮天蔽日(或“巍峨高大”、“高大雄伟”) 的形象(2分)

7.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2分)

答:这里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或“这句富有哲理的话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或“这句话抒发了诗人的壮志情怀:昂扬向上、积极进取、勇于攀登、俯视一切„„”若从诗句字面含义去理解也可

五、阅读下面的诗文,回答文后提出的问题

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8.这首七言律诗借景抒情,把自然之景、家国之恨和身世之悲融于一体(2分)

9.对这首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A )(2分)

A.首联点明登临位置,从“帘旌”到“夕阳”,写景由远及近

B.颔联思昔抚今,忆“吴蜀”融入厚重历史感,说“徙倚”渗透个人怅惘情

C.颈联“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跨度上道出了亡国之臣的无尽忧愤

D.尾联“风霜”语意双关,“沧波”情景交融,于无限悲凉中收束全篇

六、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0-11题

望 岳

杜 甫

登楼 杜甫 简述这首诗人的形象篇五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题》

登楼 杜甫 简述这首诗人的形象篇六
《2、课内阅读与填空复习题(师)》

七年级语文下册

文学常识及课内阅读复习专题

一、选择题:

1、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C )

A、《一面》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回忆了作者1932年见到鲁迅先生一面的情景,从文章的选材看,运用了大中见小的表现手法。

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他的散文集《呐喊》,本文以空间的变换为顺序,表现了儿童天真活泼的性格和热爱大自然追求快乐自由的心理,同时也说明了封建教育的方法和内容是对儿童天性的束缚。

C、《巍巍中山陵》以空间为序向我们介绍了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陵墓,表现了它的巍巍气势和孙中山先生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

D、《再别康桥》选自《新月诗选》作者徐志摩,新月派诗人,有《志摩的诗》《猛虎集》,这首诗叙述慷慨激昂,令人欢欣鼓舞。

2、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D )

A、《展示华厦文化魅力》作者余玮,这是一篇人物通讯,课文描述了世界顶级大师,美籍华人贝聿铭在建筑设计上的杰出成就,赞扬了他高超的建筑设计艺术和一片爱国之心。

B、《黄鹤楼》节选自《文苑英华》,作者阎伯理,唐代人,黄鹤楼与滕王阁、岳阳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

C、《“神舟”五号航天员出征记》本文按时间为序,抓住杨利伟出征这一个场面以速写的形式对这件事情进行了报道。

D、《破阵子》作者陆游,南宋爱国词人,破阵子,词牌名。这首词十分生动地描绘出一位忠勇的将军的形象,抒发了爱国志士壮志难酬的悲愤。

3、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B )

A、《我的中国心》作者黄霑香港词作家,歌词通过一位海外游子的诉说,刻画了身在异国他 乡海外赤子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B、《我的老师》以回忆—思念—依恋“我的蔡老师”为感情线索。

C、《中央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这则消息生动全面报道了交接仪式的全过程,表述了香港回归祖国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D、《沁园春〃雪》选自《毛泽东诗词集》沁园春,词牌名,雪:题目,这首词作于1936年2月,毛泽东咏雪言志,抒发了对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伟大报负。

4、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B )

A、《木兰诗》是北朝一首民歌,选自北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体裁长篇叙事诗,叙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表现了木兰勤劳、智慧、勇敢、坚强和不贪图利禄的高贵品质,以及她爱国、爱家的崇高精神。

B、《回延安》格式上借鉴了陕北信天游爬山调的格式,一节一韵,两行一节,诗行错落有致,读起来,悠扬高亢。

C、《莲》作者宋代诗人陆龟蒙,通过叙事表达了诗人对莲子的喜爱之情,反映了诗人不以官场失意为意的恬谈闲适的心情。

D、《童年的朋友》节选自《童年》,作者高尔基,俄国作家,他有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5、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B )

A、《月迹》作者贾平凹,当代作家,全文按照“盼月亮—寻月亮—议月亮”的顺序,记叙了一家几个孩童中秋夜追寻月亮的过程,表现了孩童奇特敏锐的想象,以及为共同拥有美好事物而满足的可贵的心灵世界。

B、《我们家的男子汉》作者王安忆,当代著名男作家,她的小说《长恨歌》获茅盾文学奖。

C、《两小儿辩日》体裁寓言,作者是战国时期列御寇。本文告诉人们:片面看问题是得不出正确结论的。

D、消息是以简要的文字迅速报道新闻信息的一种新闻体裁,通常包括,标题、导语、主体三个必不可少部分,有时还可以加上结语和背景。

6、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C )

A、《卜算子、咏梅》“卜算子”词牌名,“咏梅”是题目。毛泽东笔下的梅花形象是傲寒俊俏,积极乐观的形象,而陆游笔下的梅花是寂寞、凄凉、饱受摧残的形象。

B、《三颗枸杞豆》作者程海,本文运用回忆的笔法,生动细致的描写了虚度一生的三叔临终前的悔恨和他的悔恨对“我”的教育,告诉人们:要抓住时间,抓住生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C、《松鼠》选自法国著名博物学家布丰的《布丰文选》,另外他还著有《昆虫记》,本文按照先总说—再分说—后补说的说明顺序,表现松鼠是一个“讨人喜欢”的动物。

D 、《爱莲说》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宋朝哲学家,说:一种文体,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

二、判断题:

1、《题破山寺后禅院》作者常建,唐代诗人,这首诗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他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对 )

2、《登岳阳楼》作者杜甫,唐代诗人。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该诗意境阔大,情景交融显示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 对 )

3、《赠荷花》作者宋代诗人李商隐,诗人用衬托的手法表现出荷花与叶坚贞不渝的品质。( 错 )

4、《柳叶儿》是一篇叙事散文,作者宋学孟,本文用饱含深情的语言,描写了儿童时代在那饥荒严重的岁月,抢柳叶儿吃柳叶儿的乐趣,但如今回忆起来,有种苦中带涩的滋味儿,抒写了对柳叶儿的特殊感情。( 对 )

5、《黄纱巾》体裁微型小说,作者薛涛,作品运用电影中“蒙太奇”的表现手法,每个镜头流露了人与 之间相互理解互相抚慰的温馨之情。( 对 )

6、《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按瞻仰者的行踪为序具体介绍了巍峨、雄伟、庄严的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在介绍大碑座上的十块浮雕时按照东南西北的空间顺序和浮雕反映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相结合的顺序,说明热情赞颂革命先烈的丰功佳绩,同时表现了人民群众对他们的无限崇敬与怀念之情。( 对 )

7、《于园》选自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陶庵梦忆》,这篇园林小品,着重介绍于园磊石之奇及其建筑的幽远意境,抒写作者游园得自然之趣的感受,赞颂了园林假山建造者高超的艺术造诣。( 对 )

8、《松树金龟子》选自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达尔文赞扬法布尔是“难以效法的观察家”。这是一篇介绍动物生态的科学小品文。( 对 )

9、《国宝—大熊猫》是一篇介绍珍稀动物大熊猫的科普说明文,从全文看,文章紧紧围绕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这个中心来进行说明,在结构上按由因到果的逻辑顺序来安排组织材料。 (错)

10、《黔之驴》作者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字子厚,世称柳河东。( 对 )

11、《蝉》是一首托物寓意的咏蝉诗,作者唐代诗人虞世南,诗中的蝉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形象。( 错 )

12、《孤雁》作者唐代诗人杜甫,这首诗,表达的就是乱离飘泊中失群人的痛苦心情。(对 )

13、《鹧鸪》作者唐代诗人郑谷,这首咏物诗重在表现鹧鸪啼声哀怨、凄切,借以抒写游子乡愁旅思。( 对 )

14、《三个太阳》这是一篇文艺通讯,作者黄传会。( 对 )

15、《录音新闻》是指文字报道和现场录音结合运用,更真实全面的报道事件。(对 )

16、《归园田居》作者东晋诗人陶渊明,田园诗人,诗人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描绘了平凡而美好的劳动生活,意境醇美。(对 )

17、《黄鹤楼》作者唐代诗人崔颢,诗人从传说写起,又由登楼逃眺异乡风景,引起日暮怀归之情。( 对 )

18、《观刈麦》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诗中描写农民冒着酷暑辛勤割麦的情景,并借一位贫苦农妇之口诉说当时赋税沉重,农民生活痛苦的现实,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对 )

19、《黄河颂》由光未然(原名张光年)作词,聂耳曲,这是抗战初期很有影响的抒情诗。( 错 )

20、《使至塞上》选自《全唐诗》作者唐代诗人王昌龄。本诗叙事与写景结合,又重在写景,以大漠、秋天为背景,以征蓬、归雁、孤烟、长河、落日为空间实体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景象开阔鲜明,气势雄伟。( 错 )

二、阅读理解

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我踏上花岗石铺成的台阶,到了第二层平台。碑身四周围绕着双层汉白玉栏杆,栏杆的 形状和天安门前玉带桥的汉白玉栏杆一样,美观朴素,洁白耀眼,使挺拔的碑身显得

更加庄严、雄伟。碑的正面朝北,在一块60吨重、14.7米高的碑心石上,毛主席题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个馏金大字,闪闪发光。这8个字是碑的主题。在碑身背面,一行行馏金字整齐地排列着,这是毛主席亲自起草、周总理亲笔书写的碑文。碑文是: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5.这段文字为了介绍纪念碑的结构,先 后碑身;先四周,后 ;先题字,后 。按 顺序说明,条理清晰。 (掌握内容及说明顺序)

6.碑的主题“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在文中一共出现了 次,其作用是 。 (理解文章的关键)

7.“这是毛主席亲自起草、周总理亲笔书写的碑文。”这一句中的“亲自”“亲笔”不能删去,其理由是 。 (从语意角度入手)

8.碑文中标出的三个年代,在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依次是:

① ② ③ 。 三段碑文分开写的作用是 。

9.这段文字使用的说明方法有:

举例: 举例:

1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达方式分别是① ② (掌握表达方式)

参考答案:

(一)

5.台阶 中间 碑文 空间

6.3 紧紧围绕纪念碑的主题,反复强调对人民英雄的高度评价和热情赞颂,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7.说明毛主席、周总理对此事态度非常慎重,显示纪念碑意义的重大

8.解放战争 五四运动 鸦片战争 表达了对各个历史阶段革命先烈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9.列数字 在一块60吨重、14.7米高的碑心石上

作比较 栏杆的形状和天安门前玉带桥的汉白玉栏杆一样

10.①记叙 ②描写

(二)

①松鼠不敢下水。有人说,松鼠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做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________(蛰伏、潜伏)不动。它们是十分________(警觉、警惕)的,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松鼠跑跳________(轻盈、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

时也连蹦带跳。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要是被人家惹恼了,还会发出一种不高兴的恨恨声。

②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________(错乱、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既宽广又坚实,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上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可以使雨水向四周流去,不落在窝里。

③松鼠通常一胎能生三四个。它们的毛是灰褐色的,过了冬就换毛,新换的毛比脱落的毛色深些。它们用爪子和牙齿梳理自己的毛,弄得身上光溜溜的,干干净净的,没有什么坏气味。松鼠也是一种有用的小动物。它们的肉可以吃,尾毛可以制成画笔,皮可以制成皮衣。

1.给文中空缺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2.①②两段都说明了松鼠“乖巧”的特点,请分别指出这两段文字说明的角度。 第①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②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简明的语言概括第③段的内容及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写松鼠的搭窝过程,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找出语言标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蛰伏、警觉、轻快、错杂。

2.第①段:过水方法、警觉性强、跑跳敏捷、叫声特点。

第②段:窝址的选择、搭窝的方法、窝口的特点。

3.补充交待了松鼠的生理特征及经济价值。通过说明这些内容,指出它“也是一种很有用的小动物”,使教学设计>文章对松鼠的说明更加完整。这样结尾,既照应教学设计>文章开头“很讨人喜欢”,又点出松鼠的用途,加深人们对松鼠的了解,使全文首尾呼应,结构严密,介绍完整。而生动的描写又一贯到底,显得全文风格统一。

4.时间顺序。解析:抓住关键词“先搬些„„再用一些„„然后„„”即可。

登楼 杜甫 简述这首诗人的形象篇七
《九年级诗词鉴赏》

(一)泊秦淮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杜牧是__唐__(朝代)诗人,与__李商隐____并称“小李杜”。

2.请找出诗中描写的景物。(2分) 烟、水、月、沙、酒家、秦淮河

3.点明全诗主旨的诗句是_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4. 用优美的语言描述“烟笼寒水月笼沙”所描绘的画面。 轻轻的雾霭,淡淡的月光,笼罩着透着寒气的河水,笼罩着两岸沉寂的沙滩。

5.“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迷蒙的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水和白沙。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

6.“隔江犹唱后庭花”一句中的“犹”字意味深长,请对此字作简要赏析。

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对不知亡国恨的统治者的愤慨,增强了抒情效果。

7.作者对商女唱《后庭花》一事的态度怎样?请说出其中理由。 作者对商女唱《后庭花》这一现象感到不满,因为《后庭花》是亡国之音;在国事衰颓之年,还有人沉溺于歌舞升平,作者感到无比愤慨和忧虑。

8.【名句鉴赏】

(1) “烟笼寒水月笼沙”

"烟"句为互文。“烟”和“月”既“笼寒水”又“笼沙”。“用两个“笼”字将烟、月、水、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清幽淡雅的景象,使人感觉到一种冷清愁寂的气氛,这也是此时诗人心情的写照,同时为下文的纸醉金迷、不知亡国恨设下伏笔。

(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作者借商女唱亡国之音的《后庭花》,表面是讽刺“商女”,实际是讽刺那些不顾国家艰难,只顾自己享乐,醉死梦生的统治者,表达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B )

A.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2.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3.对王勃的这首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这是一首别开生面的送别诗,诗人抒写惜别之情,劝慰友人只要存在着真挚的友情,就不必为离别而悲伤。

B.这首诗既表达了诗人的豁达情怀,也包含诗人黯然销魂的感伤情调。

C.首联中的“望”字是诗人的想象,意思是从蜀州可以于风烟弥漫中望到五津。

D.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是全篇的中心所在,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富有哲理。

4.“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一句中,“无为”的意思是___不要、无须___,诗句表达了诗人豪迈旷达(爽朗乐观)的思想感情.

5.简述你对“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诗中蕴含哲理的理解。

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

6.这首涛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而这两句则全无伤感之情,写得昂扬乐观,能给友人以安慰和鼓励,这种对待离别的积极态度值得称道。作者以理性的议论展现友情和别情的新境界,运用形象的比喻写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的深情与厚谊,气象阔大,志趣高远,表达了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限制和空间阻隔。成为送别诗中的不朽名句。

(三)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词中借登亭遥望中原并追忆三国时期孙权旧事,含蓄地讽刺了南宋统治集团的昏庸和软弱无能,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

2.下列对这首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这是一首登临怀古的词作。

B.全词即景抒情,借古讽今。作者之所以称赞孙权为天下英雄,无疑是对苟且偷安、不求进取的南宋朝廷的鞭挞。

C.“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一字不改地借用刘备这句话,不仅“曲尽其妙”,而且还含蓄深刻地进行了讽刺。意在言外,耐人寻味,手法上含蓄、委婉。

D。这首词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风格明快,气魄阔大,尽显豪放风格。

3. 本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①,日暮聊为梁甫吟。

1.

这是一首即景抒怀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描绘颔联的画面,并说说所蕴含的感情。

3.作者在诗的结尾说,日暮之时,他姑且学诸葛亮的样子,吟唱《梁甫吟》,言外之意是什么?

4.试分析“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一句中“来”和“变”字好在哪里?

6.近高楼千树繁花,作者却见花伤心,这是为什么?

7.这首诗在构思上有怎样的特点? 8.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首联写万方多难之际,流落他乡的诗人登上高楼,虽见鲜花近在眼前却更黯然神伤。

B.颔联写凭楼远眺,锦江流水挟着蓬勃的春色从天地的边际汹涌而来,玉垒山的浮云飘忽起灭正像古今形势的变幻莫测。

C.颈联议论天下大势,谓大唐政权始终不肯改革朝政,重定国策,诗人因而忧心忡忡,希望吐蕃不要来侵扰。

D.尾联写诗人在苍茫的暮色中喟然而叹:可怜那亡国的刘禅,竟还有祠庙,享受着后人祭祀香火。而诗人空怀济世之心,却报国无门,只能聊吟诗以自遣。

(五)《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2)对这首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A.首联点明登临位置,从“帘旌”到“夕阳”,写景由远及近。 B.颔联思昔抚今,忆“吴蜀”融入厚重历史感,说“徙倚”渗透个人怅惘情。 C.颈联“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跨度上道出了亡国之臣的无尽忧愤。

D.尾联“风霜”语意双关,“沧波”情景交融,于无限悲凉中收束全篇。

3)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本诗颔联所写的景象。

4)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分析诗中诗人的形象?

(六)《苏幕遮》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这首写羁旅乡愁的词,意境壮阔,“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上片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碧云,黄叶,绿波,翠烟,在作者的笔下入木三分,淋漓尽致,构成了一幅肃飒悲凉的“黄昏秋色图”,“山映斜阳”句复将青山摄入画面,并使天、地、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以秋景写秋心,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心头索绕不去、纠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

3.上片描写的秋景有那些特点? 寥廓苍茫,迷蒙凄清,萧索冷落。

4.“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芳草延伸到望不到头的极远处,触动了诗人的离愁别恨;芳草“无情”正反衬出诗人思乡怀人之情的深浓;写景中带出一个“情”字,为上片的写景转为下片的抒情做了自然的过渡。

5.下片“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这句诗的含义是什么?表情达意的特点是什么? 除非好梦才能使诗人入睡,否则乡思旅愁萦绕心头无法入睡;好梦显然指梦中返乡与亲人团聚。 这句诗委婉含蓄地表达了羁旅愁思。

6.赏析“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句,落笔于高天厚地之间的浓郁的秋色和绵邈秋波:秋色与秋波相连于天边,而依偎着秋波的则是空翠而略带寒意的秋烟。这里,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视觉)

(七)《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首句中的"异"字统领了上阕哪些景物?请用原词中的关键词语回答。

"异"统领的景物有:.衡阳雁、边声连角、千嶂、长烟、落日、孤城。

2.结合上片内容,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这句词展现的画面。

西北边塞荒芜萧索,边地的悲凉之声和着营地的号角从四面八方传入耳中,重重叠叠的山嶂里,长烟直上天空,落日斜照,孤城紧闭,举目望去,一片凄凉。

3.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是羁旅之人对故乡的思念;范仲淹在《渔家傲》中的"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是夜不能寐的守边将士对家乡的思念。

4.“塞下秋来风景异”的“异”字表现了边陲之地的与中原不同孤寂荒凉。

5.由“长烟落日孤城闭”的词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王维《使至塞上》表达塞外奇特壮美景象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6.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上阕侧重于描写,下阕侧重于抒情。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力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7. 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感情? a、慨叹功业未立;b、思念家乡。

8.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 借边地夜景表达凄清悲凉之感;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

登楼 杜甫 简述这首诗人的形象篇八
《杜甫:登楼》

杜甫:登楼

作者: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注解】:

1、锦江:在今四川成都市南,岷江支流,以濯锦得名,杜甫的草堂即临近锦江。

2、来天地:与天地俱来。

3、玉垒:山名,在今四川灌县西。

4、变古今:与古今俱变。

5、北极句:广德元年(七六三)十月,吐蕃陷长安,立广武王李承弘为帝,代宗至陕州(今河南陕县),后郭子仪收复京城,转危为安。此句喻吐蕃虽陷京立帝,朝廷始终如北极那样不稍移动。北极:北辰。 6、西山寇盗:指吐蕃。同年十二月,吐蕃又陷松、维、保三州(皆在四川境)及云山新筑二城,后剑南西川诸州也入吐蕃。意谓朝廷终不因侵扰而稍改。故吐蕃也莫相侵。

7、《梁父吟》:乐府篇名。相传诸葛亮隐居时好为《梁父吟》。但现存《梁父吟》歌词,系咏晏婴二桃杀三士事,与亮隐居时心情似不相涉,故学者疑之,一说亮所吟为《梁父吟》古曲。又一说吟者是杜甫

自己。按:李白也曾作《梁甫吟》,此处之“聊为”,疑杜甫也欲作此曲以寄慨。

【韵译】:

登楼望春近看繁花游子越发伤心;

万方多难愁思满腹我来此外登临。

锦江的春色从天地边际迎面扑来;

玉垒山的浮云变幻莫测从古到今。

大唐的朝廷真象北极星不可动摇;

吐蕃夷狄莫再前来骚扰徒劳入侵。

可叹刘后主那么昏庸还立庙祠祀;

日暮时分我要学习孔明聊作梁父吟。

【评析】:

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全诗即景抒情,写登楼的观感,俯仰瞻眺,山川古迹,都从空间着眼。首句的“近”字和末句的“暮”字,在诗的构思上,起着突出的作用。“花近高楼”写近景,而“锦江”、“玉垒”、“后主祠”却是远景。“日暮”点明诗人徜徉时间已久。这种兼顾时间和空间的手法,增强了诗

的意境的立体感,开阔了诗的豁达雄浑的境界。诗的格律严谨,对仗工整,历来为诗家所推崇。沈德潜以为“气象雄伟,笼盖宇宙,此杜诗之最上者。”

登楼 杜甫 简述这首诗人的形象篇九
《练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赏析练习题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

<<已亥杂诗>>(清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2.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物春泥更护花。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3-4题

浣溪沙 苏 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3.下面是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上阕写景,描绘了三幅画面,表现了环境的清幽

B、“萧萧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萧萧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以声衬静,更显静谧

C.下阕抒情,为了表现时光易逝、青春难留的思想,作者用河水西流的现象阐述了人生不可以重来的道理

D.全词语言浅显,音韵和谐,情、景、理交融

4.词的下阕抒写了作者 老当益壮,要奋发进取 的看法,表现作者 虽身处困境,仍旷达、乐观 的生活态度

三、阅读《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5.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抒发了寂寞惆怅之感,气概雄浑,感情真挚

B.后四句想象在天晴时登楼远眺,由渺不可知的感觉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文势波澜起伏

C.尾联紧承前三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归思,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四、阅读古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唐 王勃),完成6-7题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6.品味“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诗,简述你对其中蕴含哲理的理解。

7.感悟诗人的情怀,说说这首诗为什么在古代送别诗中是别具一格的。

五、阅读下面的诗文,回答文后提出的问题

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8.这首七言律诗借景抒情,把自然之景、家国之恨和身世之悲融于一体(2分)

9.对这首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点明登临位置,从“帘旌”到“夕阳”,写景由远及近

B.颔联思昔抚今,忆“吴蜀”融入厚重历史感,说“徙倚”渗透个人怅惘情

C.颈联“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跨度上道出了亡国之臣的无尽忧愤

D.尾联“风霜”语意双关,“沧波”情景交融,于无限悲凉中收束全篇

六、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0-11题

望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0.有人评价此诗“‘割’字奇”,品析“割”这个字,指出奇在何处?(2分)

1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请说说你的理解(2分)

七、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12—13题(4分)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2、诗中“太清”的意思是( ) (2分)

13、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八月湖水平”写出了洞庭湖的水面平静

B、“波撼岳阳城”描写了岳阳城摇摇欲坠的景象

C、后两联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愿望

D、全诗委婉表达了作者希望一展才华的政治抱负

八、阅读下面两首古诗词,完成14—15两题(6分)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秋词》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

B、《天净沙•秋思》精选了多种有代表性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画

C、两首诗词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各自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D、在表达手法上,前者是议论、描写兼抒情,后者则是动静结合,借景抒情

15、同是写秋,两位作者表露的心境有什么不同?(4分)

九.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3分)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6.请写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1分)

17.“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请 任选一个角度进 行赏析(2分)

十 《泊秦淮》 ( 唐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8、“烟笼寒水月笼沙”为全诗创造了怎样的环境气氛?

19、“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作者对此态度如何?

20、“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是批评歌女吗,为什么?

八年级(上)语文古诗文默写训练

班级 姓名 成绩

第五单元《桃花源记》

1.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是∶ , 。

2.本文中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 , , 。

3.本文中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 , ,

, , 。 , 。

4.本文中描写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是: , 。

6.《桃花源记》中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

,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7.出自本文有些成语一直沿用至今,请写出来其中的两个 、 。

《短文两篇》

1.《陋室铭》中的主旨句: , 。

2.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 , 。

3.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句: , 。

4.从反面表现作者情趣高雅句: , 。

5.运用类比表明作者志趣抱负句:

, 。 , ?

6.《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

7.《爱莲说》中集中表现莲高洁品格的主旨句: , 。

8.《爱莲说》中“ , 。”道出荷花庄重质朴、洁身自好、不落尘俗的品格。 , 。

9.《爱莲说》中描写莲的形象,先用衬笔,其中 , , 是一般映衬, 和 是重点映衬,菊是 牡丹是 。

《大道之行也》

1.全文纲领性句子是:

大道之行也, , , 。

2.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句是: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 , , , , , ,矜、寡、孤、独 废疾者皆有所养 (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② , 。(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③货恶其弃于地也, ; ,不必为己。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全文总结性句子是:

, , 是谓大同。

4.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是: 、 。

《望岳》

1.描写《望岳》中泰山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诗句是:

, 。

2.《望岳》中表现作者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诗句是:

, 。

3.细望泰山景色句是: , 。

《春望》

1.拟人诗句是: , 。

2.忧国思乡诗句是: , 。

3.首联诗句是: , 。

4.悲己句是: , 。

《石壕吏》

1. 反应官吏残暴对待百姓诗句是

2.说明当时战争惨烈的诗句是: , 。

【课外古诗】

1.少壮不努力, 。

2.树树皆春色, 。

3.乡泪客中尽, 。

4. ,波撼岳阳城。

5.黄鹤一去不复返, 。

6.日暮乡关何处是, 。

7.常恐秋节至, 。

8.相顾无相识, 。

9. ,平海夕漫漫。

10.气蒸云梦泽, 。

11.坐观垂钓者, 。

12.晴川历历汉阳树, 。

【拓展延伸】

1.“神舟六号”遨游太空,让全体中国人的心随着它跳动了五天五夜,也让全世界再次感受到了中华民族“ , ”的雄心和气概。(填写杜甫《望岳》中的诗句)

2.请写出一句含有 “鸟”的诗句。: , 。

3.请写出一句表现诗人对故乡或对亲人思念之情的诗句:

第六单元 《三峡》

1.分别写出《三峡》中描写春、夏、秋、最具有特色的句子

春冬: ,良多趣味。夏: , 。

秋: , 。

2.《三峡》中与李白《朝发白帝城》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 , ,不以疾也。

3.《三峡》中扣“素、绿、清、影”句子是: , 。(山河秀丽句)描写泉水瀑布句是: , 。

4.故渔者歌曰:“ , 。”

5.“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此句与唐朝李白的 , 。两句诗一致的。

6.文中用“ ”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 ”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短文两篇》

1.《答谢中书书》中首句 , 。点题,表达欲与友人交流山川美景的感受。文中直抒胸臆的句子是: , , 。

2.《答谢中书书》中的描写句是: ,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 ; , 。

3.请写出《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下之景的句子: , , 。

(2)抒发作者心情的句子是: ? ? 。

《湖心亭看雪》

1.《湖心亭看雪》中的写景句是: , , 。

湖上的影子, 、 、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诗词四首》

1.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写诗人早晚躬耕句子是: , ;表明自己归隐决心的句子: , 。

2.《使至塞上》描写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名句: , 。(诗中有画句)

3.《渡荆门送别》诗人通过想象来描绘长江之景的句是: , 。

4.《渡荆门送别》诗人通过长江之水的描写来抒发自己思念之情的句子是:

, 。

5. ,徙倚湖山欲暮时。

6.万里来游还望远, 。

7.白头吊古风霜里, 。

【课外古诗】

1.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高远爽朗,毫无悲秋之意)

2.好峰随处改, 。(梅尧臣《鲁山山行》)

3. ?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浣溪沙》)

4.夜阑卧听风吹雨,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作》)

5. ,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6. 此地一为别, 。 (李白《送友人》)

7. ,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霜落熊升树, 。(梅尧臣《鲁山山行》)

9.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苏轼《浣溪沙》)

. ,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作》)

登楼 杜甫 简述这首诗人的形象篇十
《04-09高考诗歌鉴赏题(分析概括)》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登楼 杜甫 简述这首诗人的形象》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登楼杜甫 杜甫登楼赏析 登楼杜甫阅读答案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登楼 杜甫 简述这首诗人的形象”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登楼 杜甫 简述这首诗人的形象"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6860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