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托物言志的诗歌

托物言志的诗歌

2016-10-17 12:00:00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托物言志的诗歌(共7篇)托物言志诗歌托物言志诗的鉴赏一、知识储备1 概念:托物言志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如景物、器物、动物或植物等为描写对象,抒发作者思想感情,寄寓作者襟怀抱负等为主要内容的诗歌。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 托物言志是一种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就是诗人把自己的某种理...

托物言志诗歌
托物言志的诗歌 第一篇

托物言志诗的鉴赏

一、知识储备

1.概念:

托物言志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如景物、器物、动物或植物等为描写对象,抒发作者思想感情,寄寓作者襟怀抱负等为主要内容的诗歌。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 托物言志是一种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就是诗人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或感情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就是物与志的结合。

所借之物:既是作者的理想、旨趣、节操的化身,更是作品主旨和形象的载体。

物: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2.特点: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似”。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 。

描其形,求形似;融入理,求神似。形神兼备,不即不离。

情感——或发其志士之悲、君国之忧,或写其怀才不遇的感受。

常用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寄情于物、借物喻人、比喻、象征、拟人、对比、比兴、联想和想像等。

3.分类

⑴描摹情态类

这类咏物诗只是对物象情态进行生动的描摹,从而抒发作者对物象的喜爱之情。如骆宾王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苏轼《海棠》“东风嫋嫋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头两句,描绘海棠所生长的富丽环境,表明海棠的珍贵,后两句写深夜也点燃蜡烛去欣赏海棠花,诗人爱花、爱美之情极为深切,这样做也够浪漫了,描写精致,用海棠比拟美人,更为生动。 ⑵托物言志类

这类咏物诗表面上看好像写的都是具体的物象,仔细品味就会发现,作者是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写具体的“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与抱负。

让我们先来看看白居易的《白云泉》: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再来看看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于谦的这首《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乍一看,这首诗写的是石灰从采掘、冶炼到被使用的整个过程。再细细体会,诗中每一句既是在写“物(石灰)”,实际上也是在写人,写作者自己不怕“千锤 万凿”、“烈火焚烧”甚至“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气概。诗中流露出的凛然正气和豪迈情怀,不知鼓舞和激励了多少后人为真理和正义事业奋斗不息。

再来看看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幅傲然挺立、坚贞不屈的劲竹形象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立根破岩,咬定青山,千磨万击,屹立挺然。这副铮铮傲骨也正是诗人所追求和向往的,他那种坚定的意志、顽强的精神和不向邪恶势力屈服的气节通过这首诗表现得淋漓尽致。

⑶咏物抒怀类

在咏物类诗歌中,咏物抒怀型的诗歌可以说俯拾即是。这类诗与托物言志类的诗有许多相似之处,只是它抒发的情感相对来说是短暂的,与“物”所处的具体环境和作者当时的个人处境关系更密切。

像初唐诗人虞世南,曾写过一首咏蝉的诗(《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诗的前两句描写了蝉的外形和性情,后两句议论,揭示了蝉声传得远的原因。在这里,蝉的“垂緌”有点像古时的官帽,实际上是代指作者自己,“饮清露”则象征着作者像蝉一样的清廉。“非是藉秋风”表明他认为自己口碑好,声名远播,并不是由于自己位高权重,而实实在在是因为自己“德高”的缘故。诗中露出作者 对自己才能品德的高度自信,甚至带有几分自鸣得意的意味。

而同样是咏蝉,李商隐的感受却与虞世南大不一样(《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李商隐生在晚唐,一直处在“牛李党争”的旋涡中,始终不得志,心情常处于忧愁苦闷之中。这首诗,托物自嘲,蝉因处在高高的树梢上,只能吸风饮露,叫的声音再大也没有用,白白地浪费精力,自己不也是这样吗?因为太清高,不趋炎附势,即使不停地写诗文,鸣不平,甚至写到才思枯竭,都不见什么反应,多么令人伤心!诗人那种牢骚哀怨、怀才不遇的悲愤心情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展现。

与贺知章《咏柳》相比,李商隐《柳》表达出作者壮志难酬、命途多舛的悲凉心境: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前两句写春日之柳追逐东风,在繁花似锦的春日,在热闹非凡的乐游苑的舞筵上,与舞女翩翩起舞;后两句写秋日之柳,清秋斜阳,秋蝉哀鸣,何等萧条凄凉。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出秋日之柳的衰落,表现出作者对秋日之柳,对自己身世的悲叹之情。

而曾巩《咏柳》:

【托物言志的诗歌】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实际上托物寓意,揭露、讽刺得势便猖狂的小人,警告他们必定没有好下场。

⑷以物喻人类

这类咏物诗所描写或吟咏之“物”与某一类型、某一群体的人相似,而不单单指向作者自己。像北宋宰相李纲所作的《病牛》就是其中典型的一首:

耕田千亩实千箱,精疲力竭谁抚伤。【托物言志的诗歌】

但求众生皆得饱,何辞羸病卧残阳?

“耕田千亩”、“精疲力竭”表明了牛的勤劳卖力,“实千箱”突出了牛劳动成果的丰硕和其对人类的贡献,然而尽管这样的居功至伟,牛却依然无怨无悔,任劳任怨:只要天下众生都能吃饱饭,何必计较自己年老体衰、病卧残阳之中呢?作者这首小诗既是对病牛的崇敬和礼赞,同时也是对像老牛一样勤劳朴实、无私奉献的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讴歌和赞颂。

⑸托物言理类

这类诗的主要特点是 通过具体的物象来说明一些“事理”,即通过某个具体事物的“理”,引申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大道理。在理学兴盛的宋代,写这种类型诗歌的人最多。

如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苏轼的《琴诗》就是最好的例子。诗中写道:

若言弦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于君指上听。

这首诗表面上看是探索了琴声产生的根源,而实际上,作者是想通过这首诗揭示文学艺术作品创造产生的道理,那就是:在文艺作品创作中,素材与技巧同等重要,二者缺一不可。就象弹琴一样,只有将“琴(素材)”与“指(技巧)”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可产生优美的琴声(优秀的文学作品)。

一首好的咏物诗,总是以其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美感吸引读者,而且有意无意地、或深或浅地透过所咏之物,或流露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想,或隐含生活的道理。

4、特点归纳

(1).咏物诗,要实写物的声音、形态、色泽等相应的外部特征,有时还要写出其所处环境的特点,求其“形似”。[曲尽其妙]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

(3).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从局部分析常用比喻、拟人、对比、象征等手法。

(4).从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5、咏物诗鉴赏方法

(1).“读清”全诗。

(2). 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分析所咏之物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挖掘物象内在品格和精神,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诗人把自己的志向寄寓于所咏之物的突出特点之中,“志”就在物的特点与诗人的情和志的相通之处。)

(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托物言志、寄情于物、借物喻人、拟人、比喻、烘托、比兴等)

6、答题技巧总结:

⑴一般提问方式:说出诗中所咏之物的形象特点(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⑵答题思路:结合诗句分析所咏之物的特点,尤其要分析出内在神韵性格;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等剖析所托之情。

⑶答题模式:

①通用:通过什么+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②形象特点:环境特点+自身特点

③所抒感情:什么内容寄寓什么样的感情

④表现手法:所托之物+形象特点+表达作用+所言之志

二、示例

【示例一】(2000京皖卷)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这首诗歌中所描写蝉有什么特点?

提示:一只在高树上饮着清露、自在鸣唱的夏蝉。

2)这首诗的思想内容是什么?

提示:只要品性高洁,名声自然远扬,无须外在凭借。

3)这首诗主要的艺术手法是什么?

提示:托物言志

【示例二】

咏梅 陆游

托物言志诗的鉴赏
托物言志的诗歌 第二篇

托物言志诗的鉴赏

一、知识储备

1.概念:

托物言志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如景物、器物、动物或植物等为描写对象,抒发作者思想感情,寄寓作者襟怀抱负等为主要内容的诗歌。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

托物言志是一种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就是诗人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或感情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就是物与志的结合。

所借之物:既是作者的理想、旨趣、节操的化身,更是作品主旨和形象的载体。

物: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2.特点: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似”。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 。

描其形,求形似;融入理,求神似。形神兼备,不即不离。

情感——或发其志士之悲、君国之忧,或写其怀才不遇的感受。

常用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寄情于物、借物喻人、比喻、象征、拟人、对比、比兴、联想和想像等。

【托物言志的诗歌】

3.分类

⑴描摹情态类

这类咏物诗只是对物象情态进行生动的描摹,从而抒发作者对物象的喜爱之情。如骆宾王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苏轼《海棠》“东风嫋嫋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头两句,描绘海棠所生长的富丽环境,表明海棠的珍贵,后两句写深夜也点燃蜡烛去欣赏海棠花,诗人爱花、爱美之情极为深切,这样做也够浪漫了,描写精致,用海棠比拟美人,更为生动。

⑵托物言志类

这类咏物诗表面上看好像写的都是具体的物象,仔细品味就会发现,作者是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写具体的“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与抱负。

让我们先来看看白居易的《白云泉》: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

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再来看看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于谦的这首《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乍一看,这首诗写的是石灰从采掘、冶炼到被使用的整个过程。再细细体会,诗中每一句既是在写“物(石灰)”,实际上也是在写人,写作者自己不怕“千锤 万凿”、“烈火焚烧”甚至“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气概。诗中流露出的凛然正气和豪迈情怀,不知鼓舞和激励了多少后人为真理和正义事业奋斗不息。

再来看看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幅傲然挺立、坚贞不屈的劲竹形象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立根破岩,咬定青山,千磨万击,屹立挺然。这副铮铮傲骨也正是诗人所追求和向往的,他那种坚定的意志、顽强的精神和不向邪恶势力屈服的气节通过这首诗表现得淋漓尽致。

⑶咏物抒怀类

在咏物类诗歌中,咏物抒怀型的诗歌可以说俯拾即是。这类诗与托物言志类的诗有许多相似之处,只是它抒发的情感相对来说是短暂的,与“物”所处的具体环境和作者当时的个人处境关系更密切。

像初唐诗人虞世南,曾写过一首咏蝉的诗(《蝉》):【托物言志的诗歌】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诗的前两句描写了蝉的外形和性情,后两句议论,揭示了蝉声传得远的原因。在这里,蝉的“垂緌”有点像古时的官帽,实际上是代指作者自己,“饮清露”则象征着作者像蝉一样的清廉。“非是藉秋风”表明他认为自己口碑好,声名远播,并不是由于自己位高权重,而实实在在是因为自己“德高”的缘故。诗中露出作者 对自己才能品德的高度自信,甚至带有几分自鸣得意的意味。

而同样是咏蝉,李商隐的感受却与虞世南大不一样(《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李商隐生在晚唐,一直处在“牛李党争”的旋涡中,始终不得志,心情常处于忧愁苦闷之中。这首诗,托物自嘲,蝉因处在高高的树梢上,只能吸风饮露,叫的声音再大也没有用,白白地浪费精力,自己不也是这样吗?因为太清高,不趋炎附势,即使不停地写诗文,鸣不平,甚至写到才思枯竭,都不见什么反应,多么令人伤心!诗人那种牢骚哀怨、怀才不遇的悲愤心情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展现。

与贺知章《咏柳》相比,李商隐《柳》表达出作者壮志难酬、命途多舛的悲凉心境: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前两句写春日之柳追逐东风,在繁花似锦的春日,在热闹非凡的乐游苑的舞筵上,与舞女翩翩起舞;后两句写秋日之柳,清秋斜阳,秋蝉哀鸣,何等萧条凄凉。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出秋日之柳的衰落,表现出作者对秋日之柳,对自己身世的悲叹之情。【托物言志的诗歌】

而曾巩《咏柳》: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实际上托物寓意,揭露、讽刺得势便猖狂的小人,警告他们必定没有好下场。

⑷以物喻人类

这类咏物诗所描写或吟咏之“物”与某一类型、某一群体的人相似,而不单单指向作者自己。像北宋宰相李纲所作的《病牛》就是其中典型的一首:

耕田千亩实千箱,精疲力竭谁抚伤。

但求众生皆得饱,何辞羸病卧残阳?

“耕田千亩”、“精疲力竭”表明了牛的勤劳卖力,“实千箱”突出了牛劳动成果的丰硕和其对人类的贡献,然而尽管这样的居功至伟,牛却依然无怨无悔,任劳任怨:只要天下众生都能吃饱饭,何必计较自己年老体衰、病卧残阳之中呢?作者这首小诗既是对病牛的崇敬和礼赞,同时也是对像老牛一样勤劳朴实、无私奉献的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讴歌和赞颂。

⑸托物言理类

2托物言志诗歌
托物言志的诗歌 第三篇

2托物言志诗歌

琴诗 苏轼 蜂 唐·罗隐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题菊花 唐·黄巢 蝉 唐·虞世南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小松 唐·杜荀鹤 官仓鼠 晚唐·曹邺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画眉鸟 宋·欧阳修 白云泉 唐·白居易

百转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海棠 宋·苏轼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1)苏轼《海棠》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两句抒发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

(2)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1)这首诗的上阕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2)结合下阕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咏柳 唐·贺知章 咏柳 宋·曾巩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两首诗运用了不同的修辞方法?各表现了对柳的什么态度?(4分)

(2)两首诗虽然写法不同,但都抓住了柳枝的特点展开联想,请分析两诗作者分别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联想到了什么。(4分)

柳 唐·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潦。诗人写此诗人,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活。

(1)试析“曾逐东风拂舞筵”中“逐”字的精妙之处。(2分)

(2)试析这首诗对比的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咏素蝶诗 南朝·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忆秦娥·咏桐 宋·李清照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吹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1)你认为这首词直接写作者“情怀”的是哪一句?请简析该句在词中的作用。(3分)

(2)叠句“梧桐落”有怎样的表现力?请谈谈你的理解。(3分)

鹧鸪 唐·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1)请找出这首诗中统领全篇的关键词。(1分)

(2)诗歌的颔联通过环境的描写,为全诗点染出一种凄迷幽远的意境,试分析作者营造了一个怎样的环境。(5分)

流莺 唐·李商隐

流莺漂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1)这首诗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流莺”的?(3分)

(2)这是一首托物寓怀、抒写身世之感的蕴蓄之作,比喻(或象征)是其主要手法。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这一手法的。(4分)

如梦令 南宋·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1.这首宋词用了一著名的典故,它出自谁的什么作品?由此可知道这首词抒写的是什么事物?(2分)

2.请就这首词表达的感情和运用的写法谈谈你的看法。

菊 唐·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1、这首诗写菊时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3分)

2、诗人借“菊”表达了什么感情?试分析。(3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__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2分)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

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托物言志的诗
托物言志的诗歌 第四篇

诗歌一: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诗歌二: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托物言志的诗
诗歌三: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歌四:墨梅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诗歌五:白云泉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托物言志的古诗 疑是经春雪未销
托物言志的诗歌 第五篇

1、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2、斋居栽竹北窗边,素壁新开映碧鲜。
3、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托物言志的古诗 疑是经春雪未销。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4、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林村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春雪未销。
5、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6、无限野花开不得,半山寒色与春争。
7、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8、数竿苍翠拟龙形,峭拔须教此地生。托物言志的古诗 疑是经春雪未销
9、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10、青蔼近当行药处,绿阴深到卧帷前。

石灰吟古诗
托物言志的诗歌 第六篇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只留清白在人间。

注释:

1、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石灰吟古诗。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千、万:指撞击次数多,不是实指一千一万。锤,锤打。凿,开凿。
3、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石灰吟古诗
4、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人间:人世间。

译文:

(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赏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浑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古诗读后感500字
托物言志的诗歌 第七篇

??<游子吟>读后感

上次妈妈回来看我,给我买了好多课外书。还特意给我买了一本<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我平时不太爱看书,所以一直把它们放在角落里。这次,老师给我们布置了读后感,我正在发愁时,弟弟提醒了我,古诗中大有文章呢。古诗读后感500字。于是,我立马去拿出它来。这次认真的翻看,其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游子吟>这首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慈爱的母亲,为了要给出走的儿子,亲手缝制了衣服。心里一直在担心,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重回家园。古诗读后感500字。就像小草那稚嫩的幼芽,读完这首诗,我才更深深的体会的,母爱的伟大。她很慈祥,很勤劳,很爱自己的儿子,是一位伟大的母亲。通过这位母亲我联想到自己的妈妈。我妈妈很爱我,我也很爱妈妈。虽然我们离的好远,但我总觉得妈妈一直在陪着我。

记得有一次,我生病了,妈妈非常着急,又加上路上堵车,妈妈急忙把我从车上抱起,往医院跑。我迷迷的睁开眼睛,看到妈妈满头大汗,但是她停也没停的一直跑。当医生说,我病情稳定时,妈妈的脸上才露出会心的笑容,从那时起,我就决定,以后一定要好好的孝顺妈妈,报答妈妈。

而回想一下,现在21世纪,独生子女的社会,个个娇生惯养,对父母经常性的辱骂,甚至大骂。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颗感恩的心,来回报社会,回报父母。

世界上有一种爱,它无处不在,让你肆意索取,让你坦然接受:世界上有一个人,她默默无闻,把所有的爱都给予你,而不求任何回报。这种爱,叫母爱,这个人,叫母亲。

我爱我的妈妈!


古诗读后感500字(二)

??<示儿>读后感

中国古时候南宋有位诗人写了一首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就是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写的<示儿>。

这首诗的意思是:当我死时才知道没有什么可挂念的,但是唯一使我遗憾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当大宋的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家祭的时候,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我。这首诗表达了陆游深刻的爱国之情。从这首诗我知道了,人人都要有爱国之情,人人要是不爱国的话那么这个国很快就会国破人亡,要是人人都爱国的话,这个国就一定会兴旺起来。古时候有一位英雄叫做岳飞岳鹏举,他很爱国,学了一身好本事,为了报效祖国,最后成为我们要学习的英雄之一。古时候的奸臣秦桧,为了得到权势,陷害岳飞岳鹏举,最后被砍死在岳飞陵前。

读了陆游的诗我深受感动,我想,我们有了现在的生活,都是因为革命先辈的奋斗和牺牲换来的。我想,要是能把我们的丢失至今还分离我们祖国在外的一个小岛??台湾岛收复回来,那该多好啊!我想,如果人间发生的恩恩怨怨都少一点,人间的恩恩爱爱再多一点,那么我想中国这片美丽的圣土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古诗读后感500字(三)

??<石灰吟>读后感

文/毛嘉仪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明代诗人于谦在17岁时写下的千古绝唱。()这首诗中,一句?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充分表现出诗人面对强大的黑暗势力毫不畏惧,不贪身外之物,只想做一个清白之人的高尚品格。?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表面是写石灰被千锤万击后才出了深山,接着又被烈火无情的焚烧,可它却把这一切当作平常事。实际上诗人用石灰来喻指自己会不怕千难万险,即使粉骨随碎身也不会屈服于恶势力,永保自己的清白。

读了这首诗我感触很深,于谦用这四句诗表达了他对于那些剥削人民和诬陷好人的人的痛恨。也看出他立志要做一个清正不阿的人。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理想和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于谦为官清正廉洁,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保卫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的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枉杀了这位民族英雄。他所写的这首<石灰吟>,正是英雄人格的光辉写照。我读<石灰吟>的感想是:我们应该时刻警醒,不要被镜花水月的表象所迷惑,要在纷繁复杂的现象中看清事物的本质。常言道:?古来芳饵下,谁是不吞钩?,有的人见利忘义,有的人戴上了璀璨的光环,却陷入了华丽的陷阱。可是,只要你具备了石灰那清白的傲骨,又何惧什么?芳饵?呢?所以我们要做一个洁身自好的人。


托物言志的诗歌相关热词搜索:用柳树托物言志的诗歌 托物言志诗歌鉴赏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托物言志的诗歌”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托物言志的诗歌"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69264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