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形容登高望远的诗句

形容登高望远的诗句

2016-10-18 11:45:08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形容登高望远的诗句(共6篇)关于描写登高望远的诗句关于描写登高望远的诗句武元衡 【登阖闾古城】登高望远自伤情,柳发花开映古城。全盛已随流水去,黄鹂空啭旧春声。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孟浩然 【寻菊花潭主人不...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形容登高望远的诗句》,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关于描写登高望远的诗句
形容登高望远的诗句 第一篇

关于描写登高望远的诗句

武元衡 【登阖闾古城】登高望远自伤情,柳发花开映古城。全盛已随流水去,黄鹂空啭旧春声。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孟浩然 【寻菊花潭主人不遇】 行至菊花潭,村西日已斜。主人登高去,鸡犬空在家。 李白 【九月十日即事】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岑参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时未收长安)】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崔涂 【送友人】 登高迎送远,春恨并依依。不得沧洲信,空看白鹤归。

申欢 【兜玄国怀归诗】 风软景和煦,异香馥林塘。登高一长望,信美非吾乡。 李贺 【句】 倚剑登高台,悠悠送春目。(以上并见《海录碎事》。)

张谔 【九日宴】 秋叶风吹黄飒飒,晴云日照白鳞鳞。归来得问茱萸女,今日登高醉几人。

崔国辅 【九日】 江边枫落菊花黄,少长登高一望乡。九日陶家虽载酒,三年楚客已沾裳。

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年十七)】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缙 【九日作】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李嘉佑 【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 欲强登高无力去,篱边黄菊为谁开。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

皇甫冉 【登山歌】 青山前,青山后,登高望两处,两处今何有。烟景满川原,离人堪白首。

王之涣 【九日送别】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秦系 【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 欲强登高无力也,篱边黄菊为谁开。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

戴叔伦 【湘川野望】 怀王独与佞人谋,闻道忠臣入乱流。今日登高望不见,楚云湘水各悠悠。

朱放 【九日与杨凝、崔淑期登江上山会有故不得往因赠之】 欲从携手登高去,一到门前意已无。那得更将头上发,学他年少插茱萸。

武元衡 【塞上春怀】 东风河外五城喧,南客征袍满泪痕。愁至独登高处望,蔼然云树重伤魂。

郑絪 【九日登高怀邵二】 簪茱泛菊俯平阡,饮过三杯却惘然。十岁此辰同醉友,登高各处已三年。

羊士谔 【寄裴校书】 登高何处见琼枝,白露黄花自绕篱。惟有楼中好山色,稻畦残水入秋池。

欧阳詹 【九日广陵登高怀邵二先辈】 簪萸泛菊俯平阡,饮过三杯却惘然。十岁此辰同醉友,登高各处已三年。

白居易 【九日寄行简】 摘得菊花携得酒,绕村骑马思悠悠。下邽田地平如掌,何处登高望梓州。

白居易 【三月三日登庾楼寄庾三十二】 三日欢游辞曲水,二年愁卧在长沙。每登高处长相忆,何况兹楼属庾家。

司空图 【重阳阻雨】 重阳阻雨独衔杯,移得山家菊未开。犹胜登高闲望断,孤烟残照马嘶回。

司空图 【九月八日】 已是人间寂寞花,解怜寂寞傍贫家。老来不得登高看,更甚残春惜岁华。

司空图 【白菊三首】 登高可羡少年场,白菊堆边鬓似霜。益算更希沾上药,今朝第七十重阳。

孙逖 【奉和登会昌山应制】 岩磴列云旗,吾君访道时。乾行万物睹,日驭六龙迟。望远回天顾,登高动睿词。愿因山作寿,长保会昌期。

高适 【宋中十首】 登高临旧国,怀古对穷秋。落日鸿雁度,寒城砧杵愁。昔贤不复有,行矣莫淹留。

张琰 【春词二首】 垂柳鸣黄鹂,关关若求友。春情不可耐,愁杀闺中妇。日暮登高楼,谁怜小垂手。

王之涣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高类诗词赏析
形容登高望远的诗句 第二篇

丰台教师发展网

教学实录:

师:请大家反复诵读印发资料中的几首诗歌,总结出它们在题材上和写法上的共同特点。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生:从题材上看它们都是登高诗,从写法上看都是寓情于景。

师:好的。 登高则可望远,望远而致思深。 在古典诗词中,登高赋诗抒怀是文人的一个传统,每有登临必有诗作。

将登高与文学联系起来,始于孔子。孔子曰“君子登高必赋”(《韩诗外传》卷七)。 在孔子生活的那个时代,登高而咏已是知识分子所向往、所推崇的习惯。 登高之后眼界开阔,使人心境开阔,有指点江山、品评山河的豪情。 中国后世知识分子推崇儒教,儒家先贤的言行自然要竞相模仿。

今天我们就进行登高诗鉴赏的专题学习——自然与人格的契合物境与心境的交融。 首先让我们走进作品,我想请大家一起诵读《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这首诗。

生齐读: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师:请思考:诗人的悲愁具体指什么? 诗人是怎样将满腹悲愁表达出来的? 从诗句当中去找。

生:诗人因为参加永贞政治改革失败被贬,后来又明升暗降,被派往远州当刺史。 那时候诗人思念友人,自伤身世,写下此诗。

师:这位同学把柳宗元两次贬谪的遭遇回顾了一下,很好。 其他同学能不能再补充一下?

【形容登高望远的诗句】

生:从“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来讲,诗人看到的景象是凄凉开阔的,后面会联想到身世,这样会觉得更加悲苦。

师:很好。我们讲登高见景,见景抒怀。诗人见到的是夏日里暴雨的景象,能详细描述一下吗?

生:他见到了“惊风”、“芙蓉”、“密雨”、“薜荔”,“惊风”击打着“芙蓉”,“密雨”侵袭着“薜荔”。

师:“芙蓉”就是荷花,“薜荔”是一种植物,它们还有别的含义吗?

生:也象征着恶势力对改革派的打击报复。

《唐诗宋词选读》登高诗鉴赏专题教学实录及思路解说 进入首页

师:嗯。 其实这里运用了一种写作手法——比兴。 表面上是写见的景,实际上具有象征性,“芙蓉”“薜荔”象征着美好的芳洁的品德。

我们继续从诗句中来找他的悲愁。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刚才同学讲到,他和友人都被贬谪到这么遥远的地方,音信难通,家园难归,所以最后两句抒发的也是这样的悲愁。

通过这首诗我们来把鉴赏登高诗的方法明确一下(投影):登高诗歌一般是登高见景,见景抒情。 登高,提供了一个观景抒情的审美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诗人可与自然、天地、万物对话,可以审视自我,发抒幽情。在本诗中,柳宗元便是通过景物描写, 将一腔难以排遣的愁思充塞于天地山海之间。请大家再次齐声朗读诗歌,用声音来传递这种情感。 (生再次齐读此诗)接下来请看李商隐的《安定城楼》。

安定城楼李商隐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诗人登上安定城楼,纵目远眺,所见之景通过第一联展示出来:城堞、杨柳、汀州,景象高远。接下去的诗句呢,请同学来赏析一下。【形容登高望远的诗句】

生:在第二联中,诗人写了贾生和王粲的典故,借典故表达自己和他们一样的身世和遭遇。

【形容登高望远的诗句】

师:什么样的身世和遭遇?这两个人物有什么样的共同特征? 和诗人的经历又有哪些契合之处才引起了情感上的共鸣呢?

生:他们都是怀才不遇的。

师:这个词点得非常好,有概括性! “怀才不遇”,满腔的抱负、才能都没有办法施展出来。 下面一联用了什么典故?

生:用了范蠡的典故,诗人表达了功成身退、退隐江湖的愿望。

师:是的。 范蠡实施了复国的计划,携美人归隐江湖,很惬意。 诗人用这个典故想表明自己什么样的情怀? 这位同学说到“退隐”,并不贪慕于什么样的名利。他的想法啊,非常高远,就是归隐于江湖要在什么完成之后呢?

生:扭转乾坤,功成身退。

师:好,继续往下呢?

生:写了“腐鼠”和“鹓雏”,讽刺那些党羽势力。

师:对,他用了什么典故? 出处?

生:是《庄子》。

师:对,《庄子》里给我们讲了这么一个寓言故事。

生:讽刺了朋党势力,表达了自己的心志。

师:鸱鸟以为非常美味的腐鼠,认为鹓雏(即凤凰)也会贪恋,它哪知鹓雏对此根本不屑一顾。借此来指向那些打击排挤自己的朋党势力。 那么李商隐是怎么卷入朋党之争的呢? 谁能给我们简单地说一说诗人的遭遇?

生:李商隐二十六岁时,得令狐父子之援而中进士,次年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 后娶其女为妻, 琴瑟和谐。 但当时的牛僧孺与李德裕党争激烈,令狐楚属牛党,王茂元则属李党。李商隐此举被视为投靠王茂元,因此被令狐楚之子令狐绹指责为“忘家恩,放利偷合”而受牛党排挤。此后一生在牛、李两党的倾轧中度过,困顿凄凉,终年四十六岁。

师:很好。那能不能请你再结合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来谈一谈,他创作这首诗的时候是一个什么样的处境?

生:他想要建立功名,但是又遭到压抑,忧愤国是,却不被重用,所以政治上很失意。

师:非常好。请大家思考:诗人登高望远之际,所抒发的情感有什么样的变化?

刚才我们请同学将三联中涉及到的典故回顾了一下,要注意典故的运用的内涵和诗人情感的契合。诗人的情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从第二联的怀才不遇难以施展抱负的感伤, 到下面一联表达自己淡泊名利、在扭转乾坤之后归隐江湖的坚定想法,一直到最后这种愤慨的全面爆发, 对朋党势力对他的排挤打压进行了抨击,讽刺之意很强烈。

(板书:感伤——坚定——愤慨)我们总结一下:通过品味这首诗的深远之情,我们看到,鉴赏诗歌,不仅要分析情与景的关系,而且要知人论世。 我觉得大家有一点工作做得非常好,就是鉴赏诗歌的时候把诗人的经历遭遇等做一个整理,结合诗人身世与时代背景,才能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把握诗人的情感脉络。【形容登高望远的诗句】

下面我们走进哲思,请大家朗读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生齐读:

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形容登高望远的诗句】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师: 请大家比较一下这首诗所表达的内容和前面的登高诗有什么不同。

生:这首登高诗抒发了作者对历史的感受,然后又通过登高去缅怀先人,继承了先人的文化,抒发了作者对历史传统的体悟。

师:能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吗?它与前面登高诗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生思考)师:前面柳宗元、李商隐的诗都是一开头将登高所见之景写出来,然后再抒怀。 那么这首呢?

生:这首直接抒发作者内心的想法、哲思。

师:很好,你能给我们讲一讲,首联是什么内容?

生:世事不断地变化,给人一种人世苍茫的感觉。

师:对,它其实是给人们揭示一个哲理,是以议论性的诗句开始的。

生:接下去抒发了对历史的体悟,用典故写了时序的更替、年华的转换和岁月的流逝,尾联写对自己前途渺茫的心理,很有沧桑感。

师:我们看“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尚”字十分有力,包含了复杂的内容,能不能给解读一下?

生:羊公当初和贤圣之士来此登临,留下来的碑记还在,现在诗人登上岘山,看到这座碑,心情十分的萧条。

(犹豫)师:为什么呢? 羊公是谁?

生:羊祜,曾经镇守襄阳。 他曾在此山与友人喝酒吟咏。【形容登高望远的诗句】

师:对,他和羊祜相距四百余年,现在登临此处,看到当时的百姓为纪念羊公竖立的石碑还在, 为什么会悲从中来呢? 为什么“泪沾襟”呢?

生:我想是一种抚今思昔的感慨吧。

师:是的,而且会自然而然地吊古伤今。 那他感伤的是什么呢?

生:他自己不能实现抱负,心中的悲哀。

师:很好。 鉴赏这样的诗我们也可以借鉴一个方法:

卷帘而上。 从这个尾联的典故入手,再品读,咬文嚼字时看这个“尚”包含的思想内容、情感。诗人想到自己死后难免湮没无闻,再想到羊公,毕竟是做了一些事情,不管是为国家,还是为百姓,所以才会在他逝去之后,百姓为他立碑。 四百余年的历史过去了,碑还在,诗人自然会吊古伤今。 这首诗与前面诗的不同之处是它传达了诗人的一种哲思,情之悠远是慢慢深化的。

我们借鉴一下程千帆先生的评论(投影):这篇诗凭吊家乡古迹, 通过对宇宙永恒、 人生短暂这个主题的描写,暗示了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悲哀。(《新选新评新注唐诗三百首》)走进诗人之悠远心灵, 请大家找出其他登高诗中富有哲理的诗句,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生:杜甫的《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写出了作者对自然之秋、人生之秋的强烈的感情色彩。

师:那哲理体现在哪里?

生:我觉得王勃的《滕王阁》后面四句都是带有哲理性的。 人生的浮华是短暂的,只有江水是永恒的,表现了一种世事无常,但时间永恒的真理。

师:好的,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

生:王之涣《登鹳雀楼》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讲述了人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师:很好。登高抒怀,别有怀抱。请大家结合印发的几首诗歌总结:一般登高诗抒发的感慨有哪些?我们来整理一下,互相补充。

生: 写了仕途上的不得意, 还有抒发自己的远大志向,还有对社会历史的一些想法。

生:还有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

生:作者在登临以后,看到自然景物的开阔,往往会感觉到自身的渺小,从而产生宇宙永恒、人生短暂的感慨。

师:好的,有的同学从诗人个人的角度来谈,因为前面接触到的诗人有政治上非常失意的,遭遇贬谪的,抱负不能实现的这样一种悲愁。

浅论古代诗歌中的登高意向
形容登高望远的诗句 第三篇

浅论古代诗歌中的登高意向

登高而饮,赏菊心醉,高处觅知音。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在比较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

古代诗歌中对“登高”这一意象的运用是广泛而灵活的,登高在古代诗歌中的意向大致上是描写九九重阳节登高望远、缅怀亲人,抑或是描写赏菊饮酒的闲情逸志,抑或是为了表达对现实不满而登往高处去寻觅内心的释放,抑或是登高而呼,表达自己的远大抱负以及心中理想等等。总而言之,登高意向在古代诗歌中是深刻而带有深厚感情基调,给人以鼓舞与感动。

在杜甫的《望岳》中“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丛山小。”诗人在做此诗时正处在人生低谷,诗人赴洛阳应试,落第后北游齐赵,过泰山有感而作。诗中,我们看不到一点常人受挫后的沮丧,只能感受到作者超然物外的志趣和胸怀天下的抱负。这点,从作者笔下的泰山的形象和富有哲理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即可略知一二。诗的前两句写泰山的高峻挺拔;三、四句写泰山的神奇秀丽,但仍有参天耸立的雄姿暗含其中;五、六句由整体转入局部,用山腰的白云、飞鸟烘托直入云天的泰山的雄姿,使泰山之高显得更神秘莫测;最后两句在以上描写的基础上表明自己征服泰山的勇气和决心。诗人的这种胸怀,既是诗人的“诗史”中忧国忧民情结的最好注脚,也是我们确立志向的最好参照,特别是最后蕴含深刻哲理的两句,更应成为我们自励自强的信条而置之座右。在此诗中登高是表达作者内心对未来的一种希望以及渴望能够登上高处的远大抱负,整首诗的感情基调看是积极进取的,表现得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诗人通过对登高景物的描写释放了内心的压抑,豪情壮志溢于言表。再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人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写,书写自己的豪情壮志,使我们读后能感受到作者抱负。通过观览景物的感受引出对生活的哲理性思考——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作者站于高处,一眼望去是广阔的青山绿水,于是感叹“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现出了人生中假使要更上一个层次的话就必须努力往上前行的道理。在此诗中登高是表现远大抱负以及抒发豪情壮志的一种意象。这这两首诗中的登高意象是相似的,都是登上高处表达内心积极进取的远大抱负,都具有勇往直前的积极意义。

张说的《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中有“黄花宜泛酒,青岳好登高。稽首明廷内,心为天下劳。” 在此诗中作者将内心对天下的担忧与个人的远大抱负赋予登高,登高在此就成了作者内心宣泄的地点与力量。心系朝廷与天下是此诗的主要线索,在家与国的伟大历史责任中,作者饮一杯黄花酒,将登高好望岳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第一句“黄花宜泛酒,青岳好登高”。道出了重阳登高好时节的民间习俗,在秋高气爽的的高山之巅,作者发出了“稽首明廷内,心为天下劳。”的感叹,心系天下的伟大情怀溢于言表,作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地写出了内心的情怀。登高这一意象在此诗中是对天下社稷的深切关注,作者渴望能够为天下百姓付出自己所有的力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爱国爱民主义情怀在

登高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可以说这是登高诗中对登高这一意象表现爱国爱民主义情怀的典范。一句“稽首明廷内,心为天下劳”为我们呈现出了作者高尚的个人价值取向的伟大之处,家天下是我们每个人永远都不可忘记的人生信条。

在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中“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 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 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中将登高所赏到的美景与内心的情感交融为一体,淋漓尽致地表达出作者只求一醉解千愁却又无奈的纠结情感。。“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重阳佳节,诗人和朋友带着酒,登上池州城东南的齐山。江南的山,到了秋天仍然是一片缥青色,这就是所谓翠微。人们登山,仿佛是登在这一片可爱的颜色上。由高处下望江水,空中的一切景色,包括初飞来的大雁的身影,都映在碧波之中,更显得秋天水空的澄肃。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用“翠微”这样美好的词来代替秋山,都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这种节日登临的愉悦,给诗人素来抑郁不舒的情怀,注入了一股兴奋剂。“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他面对着秋天的山光水色,脸上浮起了笑容,兴致勃勃地折下满把的菊花,觉得应该插个满头归去,才不辜负这一场登高。诗人意识到,尘世间象这样开口一笑,实在难得,在这种心境支配下,他象是劝客,又象是劝自己:“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斟起酒来喝吧,只管用酩酊大醉来酬答这良辰佳节,无须在节日登临时为夕阳西下、为人生迟暮而感慨、怨恨。这中间四句给人一种感觉:诗人似乎想用偶然的开心一笑,用节日的醉酒,来掩盖和消释长期积在内心中的郁闷,但郁闷仍然存在着,尘世终归是难得一笑,落晖毕竟就在眼前。于是,诗人进一步安慰自己:“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国都临淄流泪说:“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诗人由眼前所登池州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认为象“登临恨落晖”所感受到的那种人生无常,是古往今来尽皆如此的。既然并非今世才有此恨,又何必象齐景公那样独自伤感流泪呢?诗人的愁闷何以那样深、那样难以驱遣呢?除了因为杜牧自己怀有很高的抱负而在晚唐的政治环境中难以得到施展外,还与这次和他同游的人,也就是诗中所称的“客”有关。这位“客”不是别人,正是诗人张祜,他比杜牧年长,而且诗名早著。穆宗时令狐楚赏识他的诗才,曾上表推荐,但由于受到元稹的排抑,未能见用。这次张祜从江苏丹阳特地赶来拜望杜牧。杜牧对他的被遗弃是同情的,为之愤愤不平。因此诗中的抑郁,实际上包含了两个人怀才不遇、同病相怜之感。这才是诗人无论怎样力求旷达,而精神始终不佳的深刻原因。诗人的旷达,在语言情调上表现为爽利豪宕;诗人的抑郁,表现为“尘世难逢开口笑”、“不用登临恨落晖”、“牛山何必独沾衣”的凄恻低回,愁情拂去又来,愈排遣愈无能为力。这两方面的结合,使诗显得爽快健拔而又含思凄恻。

再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将登高赋予了对亲人的无尽思念,在作者笔下重阳节登高是一种习俗,是对亲人的一种挂念以及对团圆的一种期盼。在第一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作者将深深的思乡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异乡的作者是如此的渴望团聚。“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成为了千百年来游子身处异乡为表达对家乡亲人无比思念的佳句。可以想象在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看到别人全家团聚而自己却形单影只的心情是如何的辛酸,然后又会想到自己所经历的辛酸与痛楚,也许只有身处异乡的人们才能真正体会其中的辛酸。“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此句用了联想的表现手法将

作者对家人的无比思念之情推上高潮。重阳登高时节,众人团聚却没有自己的身影。此句作者通过写家乡亲人对自己的思念来表达自己对家人家乡的深切思念之情。此处是通感的运用,作者想要表达的是自己对家人家乡的思念却不写明,这样写的好处是更加加深了读者与作者内心感觉的互通,达到心灵的沟通,引起共鸣。读此诗时无不让人在登高中感受作者内心的辛酸与悲切,渴望团圆之情在读者与作者内心互动。登高这一意象在此诗中是对思念的一种伟大诠释,此诗也是登高诗中对登高思念的佳篇。

登高好望远,在中国灿烂的诗歌史上登高是不可缺少的意象。在对登高的诠释中我们明白了天下与家的伟大联系,同时我们也深刻地明白了遇到挫折不可放弃的伟大进取精神,以及对人对事的那份豁达情怀。

登高知天下,豁达乐天命。。

关于人生的话语
形容登高望远的诗句 第四篇

1、人生看似简单,却又如此复杂,复杂的是它的涵义、它的过程:看似复杂,其实又很简单,简单到以至于只有一个“心”字。是呵,只有用心去感悟人生,用心珍惜人生,才能奏出最美的生命乐章!

2、人生路慢慢,放眼远望,前面的路还很长;回头看去,自己也已经走过千山万水。不如前来到驿站休息片刻,品品好茶,品品美丽的人生。

3、人生就像一场漫长的旅途,既短暂,又漫长,4、人生战略,不能太过执着,要自然而成。如俗话说“晚上千条路,白天买豆腐”既要有大志向的道路,又要踏踏实实地做被人占便宜的工作。

5、人活与世,一撇一捺虽然好写,但做起来却很难。人生这部书必须用心去读,用心去尝试了。要想走好人生的每一步都难乎其难,做事只能谨言慎行,闲暇时还得常思己过,莫论人非!

6、人生可以说是一条路。关于人生的话语。路上有许多的分岔路口,那是人生的选择。有少之有少的行人,他们是机遇。有时选择的道路是坎坷不平的,但坎坷过后,踏上的是更加宽阔、平坦的大道;有些道路看似平坦,不知不觉中,已走进一个死胡同,再如何挣扎也无能为力,生命只有一次。

7、人生可以说是一幅画。每个人出生的时候,是一张白纸,成长的过程,就是为这张白纸画出优美的图画。

8、尽管生活的不如意,但是都来源于自身的心态平衡,所以平和心态,笑对人生,无论结局是喜是悲,勇敢的面对,天地之间还有属于的另一片蓝天。

9、人生如棋,如行舟,如水如画,亦如戏。苦辣酸甜尽在其中,人生的履历表要靠我们自己来填写,别人是无法替代我们的,因为我们是按自己的意愿在抒写自己的人生。

10、人生就如同这样绿茶,有着扑鼻的芳香,细细品尝却发现这是一杯绿茶,一杯浓浓的绿茶,浓浓的香味也带有浓浓的苦味。

11、人生就像星空,永远都找不到方向却又有无数的星光指引着你。

12、人应常常去大自然中去观查体味,在自然之中寻回一个洒脱、真实的“我”,也就是人应该常扫心地,莫使心灵蒙垢。我们在读有字书、品无字书时,充实自我、完善自我,力求无悔、无怨、无憾!

13、学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谨守恭、俭、谨、致、诚、信七个字,做事情要精益求精,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14、做人要大气,要宽容,舍弃,幽默,中庸为大,包含要广。还要致广大,尽细微。

15、人生苦而短暂,漫长而又难以把握。

16、活着是为了追求挫折。挫折能够给予人们丰富的经验,让我们在人生路上走的更加平坦。失败是成功的孪生兄弟。经历了失败,才能体会到成功的不易。人在挫折的锻炼中成长,人生也因挫折而更加美好。

17、人生,是一个人成长的开始到结束。对于人们来说都非常的熟悉。人生,不一定过得很幸福,有些人可能一生都会很苦、很累。

18、人人都在成长,成长中为理想而奋斗,奋斗中又有多少困难挫折,困难与挫折如狂风,如暴雨一次又一次地袭来,怕过吗?退缩过吗?()人生如大海,我们分别驾驶着各自的船,在风雨中成长,在海浪中磨练。胜利的喜悦,失败的痛苦,风雨中谁又没有过失败,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没有失败,哪儿来得胜利!

19、有人说过,人生是一杯苦酒,浓烈;也有人说过,人生是一块饭后甜点,美妙。而我却要说,人生是一杯咖啡,浓烈的苦,美妙的甜亦在其中,令人回味无穷。人生最甜美、高兴的喜悦之情,我想便是那苦尽甘来的美好。

20、人生如画,让人仔细欣赏;人生似酒,使人用心品味;人生犹花,值得人去拥有。

21、不要埋首于匆匆,踏步一马平川时,也要登高望远,感受飘飞吹衣的人生。案牍劳形时,也要凭窗思索,品味人生真谛。

古诗登乐游原的诗意_作者李商隐
形容登高望远的诗句 第五篇

<登乐游原>作者为唐代文学家李商隐。其全文诗词如下: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前言]
<登乐游原>是唐朝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作品,这是一首登高望远,即景抒情的诗。古诗登乐游原的诗意_作者李商隐。诗中首二句写驱车登古原的原因:是“向晚意不适”。后二句写登上古原触景生情,精神上得到一种享受和满足。“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二句,素来人们多解为“晚景虽好,可惜不能久留,既有感叹诗人身世之感,亦有时事之叹,令人无限惋惜、无限感慨。
[注释]
乐游原:又名乐游苑,在长安东南,地势较高,登原可以眺望长安城,向晚:傍晚。
意不适:心情不舒畅。
古原:即乐游原,是长安附近的名胜,在今陕西省长安以南八百里的地方。
只是:只可惜,但是。
[翻译]
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将要结束。
[赏析]
这是一首登高望远,即景抒情的诗。诗中写傍晚心情不舒畅,驱车郊游,去乐游原解闷时的感受。
前两句写傍晚登乐游原的原因与目的。原来在傍晚感到心情烦闷,于是产生去长安著名的游乐区散散心解解闷的动机,终于乘车去了。下联紧承上联,这后两句就是写到了乐游原后的所见所感。因为是“向晚”去的,所以看到的自然是晚景。“夕阳”与开头的“向晚”呼应,“无限好”是对乐游原晚景的赞叹,辽阔的原野、金色的夕照、缤纷的晚霞,西望长安,在夕照中,晚岚缭绕,朦胧缥纱,犹如海市蜃楼,奇幻可爱,令人陶醉。但这时天色渐渐昏暗,景色渐渐模糊,于是猛然醒悟,原来这“无限好”的“夕阳”,很快就要消失了,令人无限惋惜、无限感慨,不禁发出了“只是近黄昏”的感叹。本为消愁而来,结果却是愁更愁。
这一感叹,使最后两句成为千古名句,获得象征意义,至于象征什么,历来众说纷纪,或说是身世之感,或说是时事之叹,或说二者兼而有之。纪昀说:“百感茫茫,一时交集,谓之悲身世,可;谓之忧时事,亦可。”管世铭说得更简捷痛快:“消息甚大,为五绝中所未有。”

有关于长江的诗句_描写赞美长江的诗句
形容登高望远的诗句 第六篇

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别 [唐]李白
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
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有关于长江的诗句_描写赞美长江的诗句
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妓席暗记送同年独孤云之武昌 [唐]李商隐
叠嶂千重叫恨猿,长江万里洗离魂。有关于长江的诗句_描写赞美长江的诗句
武昌若有山头石,为拂苍苔检泪痕。

春别曲 [唐]张籍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江头橘树君自种,那不长系木兰船。

晴江秋望 [唐]崔季卿
八月长江万里晴,
尽日不分天水色,洞庭南是岳阳城。

过长江 [唐]黄滔
曾搜景象恐通神,地下还应有主人。
若把长江比湘浦,离骚不合自灵均。

雨中过员稷巴陵山居赠别 [唐]刘长卿
怜君洞庭上,白发向人垂。积雨悲幽独,长江对别离。
牛羊归故道,猿鸟聚寒枝。明发遥相望,云山不可知。

题长江 [唐]贾岛
言心俱好静,廨署落晖空。归吏封宵钥,行蛇入古桐。
长江频雨后,明月众星中。若任迁人去,西溪与剡通。

松江晚泊 [唐]吴融
吴台越峤两分津,万万樯乌簇夜云。
吟尽长江一江月,更无人似谢将军。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形容登高望远的诗句》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描写登高望远的诗句 关于登高望远的诗句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形容登高望远的诗句”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形容登高望远的诗句"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69477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