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古诗暮江吟的诗意

古诗暮江吟的诗意

2016-10-18 11:50:17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古诗暮江吟的诗意(共7篇)五上课外古诗诗意《别董大》千里尘云笼罩着昏暗的天地,北风吹雁南飞大雪纷纷。不要愁前边没有知心的朋友,天下没有不赏识您的人。《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起伏,江流千里迢迢。时今已过深秋,江南草木尚未凋谢。扬州的二十四桥,在月色中显得格外的妖娆。老朋友你在何处,教别人吹箫?《暮江吟》一道残阳倒影在江面上,...

五上课外古诗诗意
古诗暮江吟的诗意 第一篇

《别董大》千里尘云笼罩着昏暗的天地,北风吹雁南飞大雪纷纷。不要愁前边没有知心的朋友,天下没有不赏识您的人。

《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起伏,江流千里迢迢。时今已过深秋,江南草木尚未凋谢。扬州的二十四桥,在月色中显得格外的妖娆。老朋友你在何处,教别人吹箫?

《暮江吟》一道残阳倒影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真的珠子,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巧的弓。

《旅夜书怀》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独地停泊着。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我

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吗?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赠花卿》锦官城里的音乐声轻柔悠扬,一半随着江风飘去,一半飘入了云端。这样的乐曲只应该天上有,人间里哪能听见几回?

《终南望余雪》终南山的北面,山色多么秀美; 峰顶上的积雪,似乎浮在云端。雨雪晴后,树林表面一片明亮;暮色渐生,城中觉得更冷更寒。 《清平乐 村居》一所低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一条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一对满头白发的老夫妻,刚刚饮罢酒,亲热地在一起悠闲自得地聊天。大儿子在溪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家门口编织鸡笼。最有趣的是三儿子,他是那么调皮地玩耍,躺卧在溪边剥莲蓬吃。

《示儿》我快死了才知道人死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为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当宋朝的军队收复祖国领土的那一天,在祭祀祖先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把这件事情告诉我在天之灵。 《四时田园杂兴其一》白天锄地,夜晚搓麻。村庄男女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小孩子哪里懂得耕织之事。模仿大人的样子在靠近桑树的下面学着种瓜。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品诗意,入诗境,悟诗情
古诗暮江吟的诗意 第二篇

品诗意,入诗境,悟诗情

——古诗《暮江吟》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暮江吟》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三首,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上任杭州刺史途中写的一首风景诗。

此诗语言流畅,格调清新。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诗句的字里行间充溢着诗人热爱大自然的美丽景色,热爱大好秋色的喜悦之情。

二、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本课设计中,力图摒弃过去不厌其烦地告诉学生此词何意,彼句怎解,写作特点如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云云之做法,而是通过创设情境,着力构建对话的课堂、诗意的课堂,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对话,在师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中披文入境;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切己体察中悟情,在展开想象中融情,在诵读品味中升情。。

三、教学目标:

1、理解“铺、瑟瑟、可怜、似”等词语在诗中的意思,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和轻松愉悦的心情。

2.在读中知诗意,在想象中体会古诗的意境。

3、指导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情感、意境、潜词造句的体验,有感情地背诵古诗,默写《暮江吟》。

四、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名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指导学生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体会者看到奇丽景色的愉快心情。

五、教学时数: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古诗对接,解题入课

1、诗词接龙游戏。

(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2)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3)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4)离离原上草—— 野火烧不尽——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白居易)

2、对!白居易是唐朝著名的大诗人,他一生为后人留下三千多首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暮江吟》(板书并指导“暮”、“吟”字的书写)(生读课题)

【古诗暮江吟的诗意】

3、师:公元822年,白居易要到杭州上任。一路上,他为自己离开了京城,离开了腐败的朝廷感到十分的轻松愉快。他游山玩水,走到一处,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便写下了这

首意境优美的山水风景诗。

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景色呢?大家看看能不能从诗题中找到答案。 (从“暮”字看出是在傍晚。从“江”字还看出诗人是在江边吟的诗。)

【设计意图:有意从学生平时积累的带“日”“月”的古诗入手,引导学生进行背诵,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作诗背景的介绍,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以 “暮” 字引路,与学生共同对古诗中的时间、地点和人物进行讨论,从而达到了初步了解古诗内容的目的。】

二、听诗读诗,初步感诗意

1、过渡语:是啊,诗人在傍晚时分来到江边,看到美丽的景色,不禁诗兴大发,脱口吟诵出了——(师范读古诗。)

师:想不想读?先自己练习读读吧,注意把字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4、指名读,再小结学生朗读情况,并再次指导古诗的读法:跟平常朗读习惯不一样,古诗朗读更夸张、更注意拉长音,读出韵味和停顿。 (2)师划出诗歌节奏范读,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诵读古诗,是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的有效方法。诗歌富有节奏感,音韵美,此处通过朗读,让学生初步感受诗的音乐美和语言的形式美,为下面再现诗歌的画面,体味古诗的情感作铺垫。】

三、自学古诗,研读悟诗意

过渡语:我们把古诗读顺了,现在我们就一起穿越时空,回到唐朝,和这位著名的大诗人去观赏江边的美景吧!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美景,大家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吗?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理解诗意。

一)出示导学提纲:(小黑板)

二)生小组学习,师巡视,了解学情并指导。

三)全班交流。

师:本诗写了傍晚、夜晚两个时段的美景,我们就按这两个时段来学习吧!

◆学习“傍晚美景”:

1、诗人描写了傍晚的哪些景物?(残阳和江水)

2、 “残阳”是什么意思?“铺”是什么意思?

3、诗人眼中的江水是什么样子的呢?(半江瑟瑟半江红)

理解“瑟瑟”的意思。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问: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

师作简笔画,一生上台上色彩。

5、“铺”是什么意思?如果把“铺”换成“照”、“射”可不可以? (板书:照、射)

(引导学生体会:用“铺”,感觉阳光像地毯铺在水面上,假如用“照”或“射”的话,没有那种柔和、平静的感觉。)

师小结:是啊,夕阳已经接近地平线了,一个“铺”字,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夕照的面积广大和江面的平静。这样美的画面,让我们用朗读把它表现出来吧!

男生读。 ◆学习“夜晚美景”:

过渡语:多美啊!诗人漫步江边,面对着醉人的景色流连忘返。不知不觉,夕阳带着它的美丽回家了,夜晚来临了!这时,诗人在江边又看到了什么呢?

1、诗句“可怜”一词是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的意思。

2、你们知道诗中指什么可爱吗?(九月初三)它是因什么而可爱呢?(因为这时的露珠像珍珠一样晶莹,月亮弯弯的像一张弓。)

师:九月初三夜,这深秋的夜晚多可爱呀!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句诗,看看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古诗暮江吟的诗意】

3、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鼓励想象,用自己的话把诗意描绘得生动美丽些。

4、师:好美的深秋夜景图啊!你们把我带进诗中了!请女生把这美景美美地读出来。 ◆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古诗暮江吟的诗意】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本首诗的意思并不难懂,遵循我市倡导的“先学后教”教学模式,本环节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合作的机会,没有对诗歌的意思做过多的解释,而是让学生对照注解自主合作探究诗意。另,古代诗人在字词的使用上都十分讲究,力求完美。这一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对“铺”与“照”、 “射” 、“洒”进行对比,研读品味,并在反复的朗读诗句中,进一步感受到古诗的意境美,体会到诗人谴词造句的精妙,培养了学生的阅读情趣。】

四、品味古诗,诵读入诗境

师:真是良辰美景啊!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音乐响起)让我们一起在这柔美的音乐声中去想象那一幅清丽的图画———

1、听配乐朗读,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这景色美吗?面对此情此景,你有怎样的感受?把你的感受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2、诗人在江边,不仅欣赏到了残阳铺水的柔和,还欣赏到了新月东升的宁静,而诗人正在去杭州上任的路上,看到这样的美景,你能感觉到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吗?(轻松喜悦)从“可怜”一词,你又可以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对大自然的热爱)

引导语:谁来读出诗人此时的情感?

4、指名,全班配乐朗读。(音乐《春江花月夜》。)

【设计意图: 充分发挥“想象”的作用,可以还原、再现诗中描绘的场景,使学生进入诗境,解决因古诗时空跨越度大而给小学生带来的学习困难。通过配古典名曲《春江花月夜》,闭目想象,尽情诵读,让学生真正入境、入情。】

五、拓展延伸,积累升诗情

1、师:古往今来,不少诗人留下了许多描写夕阳、月亮的千古佳句。课后,同学们可以再找一找,把自己喜欢的积累下来,与同学分享!

2、背诵、默写本诗。

3、为古诗配画。

【“学习即生活”,仅靠课堂上几十分钟是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拓展积累其他诗人描写月亮、夕阳的诗句,让学生走进与课堂学习内容相互关联的世界,走进更广阔的生活课堂,使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开阔,培养和发展了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

暮江吟

残阳 铺水中

傍晚 半江 瑟瑟 半江红

轻松愉悦

热爱自然、

夜晚 露似 真珠

月 似弓

教学反思:

把学生带进诗歌里

——《暮江吟》教学反思

“如果说语文教材是美的矿藏,那么古诗就是这矿藏中的瑰宝。”然而,古诗毕竟与现在小学生的距离较远,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如何引导领略古诗中那流光溢彩的意境美?本课,我着力通过诗意的语言,创设诗意的情境,构建诗化的课堂,力求从诗歌的整体出发,通过朗读、想象等方法,引领学生披文入情,把学生带进诗歌里。

一、不求甚解,朦朦胧胧才美丽

教学这首古诗时,我打破传统的逐字逐词逐句牵引,对于诗意,并不“字求其训,句索其旨”,而是尊重个体,坚持粗讲,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

教学中,我放手给学生自读感悟的个性空间。学生自学期间,我下到学生中间,关注学生自学中碰到的难点,做到心中有数。于是,交流时我仅仅抓住古今意思不同的 “可怜”一词的理解,仅仅抓住那些富于传神的关键性词语,如:“一道残阳铺水中”的“铺”的巧妙之处。从而保留了古诗的整体美,使学生在理解诗意时,更领略到了古诗的语言美、意境美。

在学生“明诗意”这一教学环节中,如果直译的话,译句非常生硬,枯燥乏味。所以,这一次,我让学生不须顾忌,只要描述大体的意思,怎么说都可以。而教学“露似真珠月似弓”一句,我则让学生听老师读,同时闭目想象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并鼓励学生用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这样一来,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出了:“诗人低头一看,江边的草叶上,颗颗露珠闪闪发亮,好像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月牙儿弯弯,就像一把精致的弓悬挂在空中。”我想,古诗词字义的理解应该浅出,学生领会意境才能够深入。

二、创设情境, 寻寻觅觅入诗境

古诗学习,要欣赏诗的意境才能得到精华。所以,这一环节要让学生披文入情,全身心“潜入”诗中,仿佛自己便是诗人,仿佛就在诗中。本诗意境优美,我是这样引领孩子走进诗境的:

1、语言创境,点燃诗情

“诗学就是情学,诗是心灵的燃烧。”古人称作诗曰“吟咏情性”,读诗或低声吟哦,或漫声长吟。所以诗歌教学,不能只满足于释词译句,而是要进入角色,入情入境。教学中,我努力用饱含诗意的语言将学生带到诗的意境中,让学生披文入情。教学中,我在过渡语、引导语上费了一点小心思,如:“现在我们就一起穿越时空,回到唐朝,和这位著名的大诗人去观赏江边的美景吧!”再如过渡语:“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多美啊!诗人沉醉于美景之中,在江边流连忘返。不知不觉,夕阳带着它的美丽回家了,夜晚来临了。这时,诗人在江边又看到了什么呢?”这样的语言,自然地让学生跨越时空,进入诗境。又如在“诵读入诗境”这一环节,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融情吟诵古诗的:“现在,你就是大诗人白居易,你正在往杭州就任的路上,面对着如画的美景,你吟出了——”学生在此语言引导下,饱含愉悦之情地进行了诵读,真正进入诗歌之中。可见,老师的一颦一笑,语言声调,无不拨动学

古诗诵读:暮江吟 教学设计 教案
古诗暮江吟的诗意 第三篇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 能借助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

歌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古诗暮江吟的诗意】

教学难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

3. 教学用具

课件

4. 标签

鄂教版

教学过程

一、释题激趣,创设语境。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首诗,老师念第一句“篱篱原上草”,大家一起背好吗?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他就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白居易,他写这首诗时只有15岁,他的诗通俗易懂,在广大群众中广为流传下来的诗有1914首,今天我们学习其中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句,题目是《暮江吟》。 板书:暮江吟

1. 读题、解题:(1)师强调“吟”的读音。“吟”是怎么意思?吟,古代一种诗体。(2)同学们来看看这个“暮”字,上面是个草字头,下面是个日,你能看出什么来吗?(有太阳落山的意思)这里交代的是(时间)(3)“江”在题目中交代了什么?(地点)

二、初读古诗,感受画面。

1.自由读古诗,读正确,读流利.想一想:这首古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

2.(点读——齐读)读完古诗你有什么感受?(景色美丽、喜爱„„)

3.读诗初步感觉很重要,老师读这首诗也有自己的感受,我想通过我的读表达出来。

三、品析古诗,体会情感。

1.思考、讨论:诗人描写了傍晚的哪些景物?抓住了这些景物

的哪些特点来写的?(诗人描写了傍晚的残阳和江水,江水的特点是半江瑟瑟半江红)

2.齐声朗读前两句诗。

3.重点理解词语。

(1)“残阳”是什么意思?(落山的太阳光)

(2)“铺”是什么意思?这个“铺”字你体会到了什么?把“铺”换成“照”、“射”可不可以?

(“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得面积广大而均匀。)

4.质疑: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因为

太阳接近地平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绿色,半江是红色。)

5.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一道余辉铺在江面上,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金光闪闪。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绿,一半呈现出殷红。)

6.学习后两句诗。

① 指名朗读后两句诗。

思考:作者描写了夜晚的哪些景物?是怎样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来写

的? (诗人描写了夜晚的明月和露珠)

② “可怜”是什么意思? (可爱)

九月初三:是指农历已进入深秋季节这句点出了观赏江景的季节是深秋。 ③ 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深秋的夜景?为什么这样打比方?

珍珠晶莹闪亮,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用珍珠来比喻露珠就照应了“可怜”,诗人写的是初三夜的月亮,因为初四是娥眉月,所以把月亮比作弯弓。

④ 指名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般,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致的弓。)

⑤ 想象全诗意境,大家闭起眼睛想一想。

(太阳快要落山了,夕阳斜照在江面上,江水一半呈现碧绿色,一半呈现红色。在月色朦胧的夜晚,仿佛我们来到了江中的小岛上,看到了深蓝的天空中挂着弓一样的月儿,月儿倒映在水中,草上的露珠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像珍珠一样可爱,你们看到了吗?)

⑥ 诗人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那么诗人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吟咏表现出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⑦ 齐声朗读

请同学们有抑扬顿挫的语调读出诗人对傍晚时分江面美丽景色的喜爱之情。

课堂小结

景色的美体现在哪里?诗人用他的妙笔给我们描绘了几 个画面,请同学们根据诗意,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人笔下的美景。

课后习题

1、 背诵古诗。

2、这首诗作者 ;诗中表现红日西沉时景色的诗句

是: , 。表现新月东升时景色的诗句是: 。全诗表达了作

者 的心情。

板书【古诗暮江吟的诗意】

暮江吟

读 瑟瑟 红 夕照

悟 美 景

赏 真珠 弓 月夜

古诗暮江吟的诗意_暮江吟原文赏析_作者白居易
古诗暮江吟的诗意 第四篇

<暮江吟>作者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其全诗如下: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前言]
<暮江吟>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绝,是一首写景佳作。古诗暮江吟的诗意_暮江吟原文赏析_作者白居易。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通过吟咏表现出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全诗语言清丽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其写景之微妙,历来备受称道。
[注释]
⑴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⑵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也指晚霞。
⑶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 。古诗暮江吟的诗意_暮江吟原文赏析_作者白居易
⑷可怜:可爱。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
⑸真珠:即珍珠。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翻译]
一道残阳倒映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金光闪闪,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绿,一半呈现出殷红。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般,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致的弓。
[赏析]
此诗大约是长庆二年(822年)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当时朝廷政治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作者离开朝廷后心情轻松畅快,因作此诗。
<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委婉、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诗人沉醉了,把他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了。
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诗人流连忘返,直到初月升起,凉露下降的时候,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美好的境界。诗人俯身一看,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这绿草上的滴滴清露,很像是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用“真珠”作比喻,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诗人再抬头一看,一弯新月初升,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弯弓。诗人把这天上地下的两种美妙景象,压缩在一句诗里——“露似真珠月似弓”。作者从像弓一样的一弯新月,想起当时正是“九月初三夜”,不禁脱口赞美它的可爱,直接抒情,把感情推向高潮,给诗歌造成了波澜。
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用这样新颖巧妙的比喻来精心为大自然敷彩着色,描容绘形,给读者展现了一幅绝妙的画卷。由描绘暮江,到赞美月露,这中间似少了一个时间上的衔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无形中把时间连接起来,它上与“暮”接,下与“露”、“月”相连,这就意味着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月上露下,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热爱之情。
另外,值得读者注意的是这首诗中的时间问题。<暮江吟>写了三个不同的“时间”。通过以上分析,<暮江吟>前两句写的时间是日落前(一小段时间)或日落时;后两句主要写日落后(一小段时间),即黄昏;由后两句还引伸出夜里一段时间。这完全符合作者的观赏顺序,即作者先于日落前看到了“残阳铺照”,又于日落后看到了“月似弓”,再于夜间看到了“露似真珠”。大多数资料都认为,“月似弓”与“露似珍珠”是作者于夜间同一时刻看到的,前写天上,后写地下。其实这是因为缺少天文、气象常识,忽视了两种自然现象之间的“时间差”问题。如前所述,作者看到“九月初三”、“月似弓”之时,只能是在日落后不久。此时,由于太阳刚刚落山不久,地面散失的热量还不多,凉露尚未形成;而等到夜里“露似真珠”之时,似弓之月却又早已沉入西方地平线以下了。

古诗池上的诗意_池上原文赏析_作者白居易
古诗暮江吟的诗意 第五篇

<池上>作者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其全诗如下: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前言]
<池上>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创作基调为闲情偶寄,该作品文字洗练,内容通俗淡雅,是经典佳作之一。古诗池上的诗意_池上原文赏析_作者白居易
[注释]
①撑(chēng)小艇,用竹篙抵住水底使小船行进。
②莲:诗中指白荷花结的莲蓬。
③解:明白,懂得,知道。
④踪迹:行动所留下的痕迹。
⑤浮萍:一种浮生在水面的植物。
[翻译]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他还不懂得怎样隐藏,在水面上留下了划船的踪迹。古诗池上的诗意_池上原文赏析_作者白居易
[赏析]
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这是一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诗中的小娃娃描写得非常可爱、可亲。整首诗如同大白话,但极富韵味,令人读后忍俊不禁、哑然失笑。 诗人在诗中叙述一个小娃娃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准确地捕捉了小娃娃瞬间的心情,勾画出一幅采莲图。
夏天到了,村边的池塘里景色迷人。碧绿的荷叶,一片连一片,一片接一片,就像一把把大伞,撑在水中。雪白的荷花就像亭亭玉立的仙子,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已经开放,还有的花已经谢了,露出了一个个绿色的小莲蓬。
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头上扎两个髻,穿一身红衣裤,蹦蹦跳跳地从家中出来,他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了,高兴地跳上一条小船,解开船绳,拿起船桨,划向池塘的深处。小男孩一边欣赏美丽的荷花,一边摘了几个莲蓬,划船回来。可是他不知道隐藏自己的行踪,小船冲开浮萍留下了一道长长的痕迹。
这情景被诗人看在眼里,他微微一笑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古诗忆江南的诗意_忆江南原文赏析_作者白居易
古诗暮江吟的诗意 第六篇

<忆江南>作者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其全诗如下: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前言]
<忆江南>三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组词。古诗忆江南的诗意_忆江南原文赏析_作者白居易。第一首是总写对江南的回忆;第二首和第三首则是分别写对杭州和苏州的忆念、向往。三首词各自独立而又互为补充,分别描绘江南的景色美,风物美和女性之美,艺术概括力强,意境奇妙。
[注释]
⑴忆江南: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至晚唐、五代成为诃体之一。
⑵谙:熟悉。
⑶江花:江边的花朵。古诗忆江南的诗意_忆江南原文赏析_作者白居易。一说指江中的浪花。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⑷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翻译]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赏析]
第一首词中,作者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白居易用的是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一幅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
这首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

古诗遗爱寺的诗意_遗爱寺阅读答案_作者白居易
古诗暮江吟的诗意 第七篇

<遗爱寺>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白居易。其诗词全文如下:
弄石临溪坐,寻花绕寺行。
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
[译文]
全诗大意为:我玩弄着石子,面对小溪而坐,为了赏花,我绕山寺的小路行走。古诗遗爱寺的诗意_遗爱寺阅读答案_作者白居易。不时听到小鸟的啼鸣声,到处都能听到泉水的叮咚声。
[鉴赏]
遗爱寺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短诗,诗以“石”“溪”“花”“鸟语”“泉声”的点染,勾勒出遗爱寺令人神往的风景,通过“弄”“寻”“行”等动作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古诗暮江吟的诗意相关热词搜索: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古诗暮江吟的诗意”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古诗暮江吟的诗意"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69483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