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惠从春江晚景张九龄古诗

惠从春江晚景张九龄古诗

2016-10-18 12:25:49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惠从春江晚景张九龄古诗(共4篇)《春江晚景 张九龄》阅读附答案春江晚景 张九龄 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注]①那:同“哪”,怎、何。 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7.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诗中与诗歌题目中“江”字直接照...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惠从春江晚景张九龄古诗》,供大家学习参考。

《春江晚景 张九龄》阅读附答案
惠从春江晚景张九龄古诗 第一篇

春江晚景 张九龄 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注]①那:同“哪”,怎、何。 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7.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诗中与诗歌题目中“江”字直接照应的词语有“江林”、“津亭 ”和“客船”。 B.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 C.颔联则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 D.尾联复写春江景色,日落西山,整个江面沐浴在夕阳的余晖中,水面泛着金光。飘落的花瓣伴着晚霞洒落在渡口的客船上,这样一幅绮丽迷人的景象,怎不让人赞叹。 8.下面对这首诗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诗用典与写实相结合,含蓄而又自然。 B.本诗以咏物为题材,脉络清晰而且顺畅。 C.颔联、颈联对仗工整,符合律诗的要求。 D.全诗的语言清新淡雅,又不失朴实之风。 来源试卷:2015江西省宜春市语文中考模拟试题考点分析:2015中考答案解析: 7. C 8.D

四年级下学期背诵古诗(20首)
惠从春江晚景张九龄古诗 第二篇

惠崇春江晚景

宋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大家来赏析】

这是苏轼为惠崇画的《春江晚景图》所做的题画诗。诗人用文字给我们描绘了江南特有的初春动人的美丽场景: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这些可都是烹调河豚的好佐料,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将要回游的河豚从画上是看不出的,诗人用他的想象,把江南初春特有的气氛表现得多么真切啊!

【相关链接】

惠崇:宋初僧人,擅长诗歌和绘画。被称为宋初“九诗僧”之一,跟苏轼不是一个时代的人。苏轼是只见其画,未见其人。此僧诗画俱佳,尤其擅长画水乡,再放上几只飞禽走兽,人称“惠崇小景”。

少年行

唐 王维

一身能擎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大家来赏析】

这首诗咏少年英雄,围绕”英雄”做文章:这位少年英雄射技超群,力大无比。可左右开弓,两手同时掰开两张硬弓。他豪气冲天,面对外族入侵的骑兵一层层地围过来,他却只当没有这回事一样。这两句将一个武艺高强的少年形象跃然纸上。后两句再现少年英雄所向无敌,杀得匈奴溃不成军的辉煌战绩:这位英雄侧着身子坐在马鞍上,把弓箭调配好,箭射出去,敌方的许多头目纷纷落马。全诗借助四幅有内在联系的画面,分别从少年的“技”、 “胆”、 “姿”、 “绩”方面下笔,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威风凛凛、驰骋沙场的少年英雄的形象,你羡慕他么?

【相关链接】

在中国古典诗词史上,王维以山水诗著称,与孟浩然并称”王孟”,历来的诗论者也往往视王维为隐逸诗人。其实,王维早年怀有建功立业、功成身退之志。因此,他在《少年行》(其三)里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武艺超群、刚猛顽强、勇于杀敌、战功显赫的少年英雄的形象。显然,在这少年英雄的身上寄寓了诗人早年的理想、豪情。你也树立了为国效力的目标了么?为之奋斗吧。

月下独酌

唐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醉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大家来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诗人这样为我们描绘场景表达心迹:在花丛中摆上一壶美酒,我自斟自饮,身边没有一个亲友。举杯向天,邀请明月,与我的影子相对,便成了三人。明月既不能理解开怀畅饮之乐,影子也只能默默地跟随在我的左右。我只得暂时伴着明月、清影,趁此美景良辰,及时欢娱。我吟诵诗篇,月亮伴随我徘徊,我手足舞蹈,影子便随我蹁跹。清醒时我与你一同分享欢乐,沉醉便再也找不到你们的踪影。让我们结成永恒的友谊,来日相聚在浩邈的云天。

诗的题目是《月下独酌》,而用李白丰富的想象,描述了一个看起来不孤独却又孤独的场面,诗的表象和背后的真正心境是相反的,你感受得出来么?

【相关链接】

原诗共四首,此为第一首。抒发了壮志难酬、宏图难展、无人可与共语的极度的寂寞孤独之情。

李白爱饮酒作诗。月下独酌本是极孤独苦闷极寂寞无聊的事,作者却又歌又舞又醉饮,煞是热闹!月、影本是无知无情之物,作者偏把它拟人化,视为知己,

引为同调。 可见作者的想象力是多么的高超啊。

春望

唐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惠从春江晚景张九龄古诗】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大家来赏析】

这首诗前两句作者描述了饱经战乱后都成长安的暮春的荒凉景象:河山尚存,可国家残破。长安城中草木丛生,人烟却稀少,一片荒凉。诗人睹物伤怀,伤国之情油然而生,萧条悲凉。【惠从春江晚景张九龄古诗】

接下来写花写鸟,借花鸟来表达诗人那种伤乱思家的感慨。花鸟平时是人们的喜爱之物,可此时此地,作者却见绽放的花朵反而流泪;听到悦耳的鸟声反而惊心。为什么呢?自己想想原因吧 。

下句由写景转写事。自安史叛乱以来,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连续的战火使得作者跟家人断了通信。诗人妻子儿女在鄜州,一家人的安危使他魂牵梦绕,家书不至,他如何放心得下?“抵万金”写出了家书的珍贵,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最后诗人将伤国忧时思家的情怀用具体的细节体现了出来: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禁于百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

这首五律,诗人巧妙的将景物和人的情感融在一起。这种情景交融的写作方式你可要学习啊。

【相关链接】

至德元年(756)8月,杜甫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莫卜,诗人家国之痛更加浓烈,便在第二年(757)暮春写下了这首触景生情的五言律诗。

望月怀远

唐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大家来赏析】

一轮明月升起在海上,你我天各一方,共赏出海的月亮。有情人怨恨夜长,彻夜不眠将你思念。吹灭烛灯,月光满屋令人爱。披衣而起,露水沾挂湿衣衫。不能手捧银光赠给你,不如回床入梦乡,或许梦境中还能与你欢聚一堂。

全诗是通过主人公望月时思潮起伏的描写,来表达诗人对远方之人殷切怀念的情思的。

【相关链接】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是千古绝句,诗人以朴实而自然的语言为我们描绘出一幅画面:一轮皓月从东海边冉冉升起,展现出一派无限广阔壮丽的动人景象。明月深奥莫窥,遥远难测 ,自然而然地勾起了诗中人的不尽思念,他设想,遥隔天涯的远人,此时可能也在对月相思吧。诗中人不写自己望月思念对方,而是设想对方在望月思念自己。构思奇巧,含蕴有致,生动地反衬出诗中寄托的深远。

你还知道哪些怀念友人的名句啊?写出来吧。

饮酒

晋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惠从春江晚景张九龄古诗】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大家来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借酒为题,写出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诗的大意是:我将住所建造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却听不到车马的喧嚣声。我为什么能如此呢?因为心境若能远离人世的烦杂,居处自然就偏僻宁静了。在屋东的篱笆边采摘菊花,一抬头就看见家乡的南山,更觉得悠闲自得;山里面自然的景观早晨和晚上都非常好,在傍晚时分飞鸟呼朋唤侣结伴而归。这样的生活种有着朴实纯真的意境,我已经全然领悟,心想辨明分说,却一时不知如何表达。此诗最大的特点就是说理、抒情、写景交融一体,你能结合诗句说说自己对这个特点的体会么?

【相关链接】

《饮酒》组诗共二十二首,此为第三首。前有小序,说明全是醉后的作品,不是一时所写,并无内在联系,兴至挥毫,独立成篇。这首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在劳动之余,饮酒致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山岚的笼罩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此时情味,何其深永!陶诗的一大特色就是朴实淳厚,感觉和情理浑然一体,不可分割。他常常用”忘言”“忘怀”等词语阻断对情理规律的探索和揭示,这或者就是诗歌回归自然的一种表现。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王勃

城阙辅三秦,烽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大家来赏析】

这是首送别诗,作者在诗中一洗离别的伤感情调,以雄浑开阔的意境、乐观爽朗的音调,给人以清新、旷达之感。诗的大意是:我们在周围有三秦夹辅着的京城长安作别,你就要到千里迢迢,风烟渺渺的蜀州五津去任职。我和你都是离乡远游出外做官的人,你去蜀州,我留长安,去和留虽有不同,但此刻的惜别之意却是一样的啊!我们分手之后,虽然天各一方,但是不必悲伤。因为海内有知心的朋友,即使远隔天涯,也像是近邻一样。我们不要在分手的路上因离别而悲

2012高考语文试题诗歌鉴赏解析
惠从春江晚景张九龄古诗 第三篇

2012高考语文试题诗歌鉴赏解析

三、北京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

柳 堤

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

十里笼晴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

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10.(7分)

①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是(3分)

A.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

B.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长堤;“千条”承“密树”,状柳茂。

C.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

D.“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的描写出暮春时节的美丽景色。 ②雨本无香,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这是用嗅觉来变大触觉和视觉的修辞方法。下列诗句中“香”字的运用和本诗类似的两项是(4分)

A.花经宿雨香难拾,莺在豪家语更娇。(唐 郑谷《阙下春日》)

B.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宋 杨朴《莎衣》)

C.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错。(宋 刘子翚《海棠花》)

D.暖日暖云流似水,浥尘香雨润如膏。(明 邱睿《都城春日》)

11、这首诗运用了由景及理的写法,这种写法在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林侧成峰)等诗中也有体现。入选上述诗中的一首,也可选取其他诗作,具体说明诗中景和理的内容,并分析景理之间的关系。(不少于150字) 【参考答案】

10、

①【答案】C

【解析】三四两句并非纯写晴天景色,十里笼晴苑是化用“台城柳”典故,千条锁故营则是暗指“细柳营”,这两句主要目的是为了扣住“柳”这一吟咏的对象写重点。五六两句也不仅是雨天景色,“风暖落花轻”应是晴天。更重要的问题是三四五六四句的手法绝非以静衬动,因为其中动景是飞燕落花,但本诗的核心书写对象则是柳,如果说成是以静衬动,则是以柳树去衬托飞燕落花,主次完全颠倒了。相反,此处应是以动衬静。

②【答案】DE

【解析】读题干可知,本题需要选出的是用“嗅觉”表达“触觉”和“视觉”,因此即使考生不了解“通感移觉”的概念,也应该知道此“香”绝非嗅觉上的香味。选项ABC写的都是真实的花香,因此全部排除。

11、【答案】略

【解析】本题在题干要求里需要答出两层次要点:1,任选上文一首诗或自选另一首诗,归纳概括出诗中的“景”和“理”分别是什么内容;2,在此基础上分析“景”与“理”之间的逻辑联系,为什么从这部分内容可以过渡到下一层意思。考生须答全两个层次,并且注意语言文字的流畅表述和层次感。字数需要达到要求。

【参考示例】

用诗来说理的例子,比较著名的是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是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诗说明陷在里面不能跳出来,往往被各种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件的真相。虽是说理的诗歌但是写出自己在庐山中的感受,《惠崇<春江晚景>》中的“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句是富有哲理的名言。它不仅写出了诗情画意的早春景色,而且给人以启迪:鸭之所以先知春江水暖是因为他们长年生活在水中,春江水暖的变化,首先知道的当然是它,这句话在赞美先知的鸭子中,蕴涵着对人生哲理的思索。这种把艺术的美感和人生哲理融合成一体的写法,不但扩大了诗的境界,而且还引起人们对人生的探索。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一句,由自然界月亮的变化,推广到人事之理,给人以无比的慰藉,令人唏嘘不已。再像朱熹的《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有一村”都是富有哲理的名句。一般来说宋诗是讲究理趣的,但在唐人诗歌中也不乏理趣之诗。如:杜甫的《春夜喜雨。中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句本是写春雨在夜里随风而至,滋润着万物。而现在表达出思想工作者做思想教育工作要循循善诱。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白居易的《赋得古草原送别》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都是含有哲理的名句。由于诗歌的理总是与情交融在一起的,因而它的呈示必然模糊而多义,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以上蕴涵在诗歌中的哲理,常常只是一种寓意,一种暗示,一种象征,一种符号,读者只能在反复体味中悟而得之。

四、上海卷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6题。(8分)

春江晚景

张九龄

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注]①那:同“哪”。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14.与诗歌题目中“江”字直接照应的词语有“江林”“ ”和“客船”。(1分)

15.对本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诗用典与写实相结合,含蓄而又自然。

B.本诗以咏物为题材,脉络清晰而且顺畅。

C.颔联、颈联对仗工整,符合律诗的要求。

D.全诗的语言清新淡雅,又不失朴实之风。

16.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4分)

【参考答案】

14.津亭

15.D

16.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颔联则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两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补充注释】①秀发,枝叶繁茂,花朵盛开。语出《诗·大雅·生民》:‚实发实秀。‛ ②相鲜,景色鲜丽,相互辉映。谢灵运《登江中孤屿》诗:‚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 ③‚征路‛二句:行途中不意逢此佳景,更教我情兴幽远。 ④那,怎,何。 ⑤春心,指春景引发的意兴。春,《全唐诗》注:‚一作乡。‛按:作‚乡‛非。黄叔灿云:‚作‘乡心’,与通首绝无关会。‛(《唐诗笺注》卷一) ⑥渺,一作‚眇‛。渺然,幽远貌。作者《题画山水障》诗:‚对玩有佳趣,使我心眇绵。‛渺然,犹眇绵之意。 ⑦‚兴来‛二句:言此中佳趣只可心会,却难用言语表达。宋唐庚《春日郊外》诗:‚疑此江头有佳景,为君寻取却茫茫。‛陈与义《春日二首》之一:‚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都是写刹那间的创作感受,可以参读。 ⑧只自.副词。犹言独自。自,词缀,无义。 ⑨佳处,一作‚佳气‛。 ⑩薄暮,黄昏时分。津亭,渡口边的驿亭。【惠从春江晚景张九龄古诗】

【简析】

张九龄的《春江晚景》和东坡的《惠崇春江晚景》不一样。

张九龄喜欢清澹的景色,一般是色调素洁,如月光、白云、青山、淡水,他的笔下没有浓艳的景物。而且喜欢远远地观照,在远景中体味某种超然的情怀。胡应麟说“曲江清而澹”(《诗薮》外编卷四),确实抓住了他的特点。另外张九龄在被贬所作的诗基本上不悲伤,往往充满了对美和理想的憧憬,显示出一种潇洒飘逸的情趣。

《春江晚景》这首诗写旅途中春日的繁花佳气令人心醉。首联写景,江畔林木茂盛,花儿盛开;天上云朵落日相辉映。景象明丽。虽然化用谢灵运诗句,但是没有谢的玄气和故作高深,非常自然,仿佛信口吟来,令人感到亲切。

三、四句用虚笔。征行逢此佳景,惊喜之情顿生。自觉春思渺然,赏心自得,其中佳趣,莫可言传。此两联只写情而景在其中。落句再补写春江景色,而“眇然“意自见。

尾联复写春江景色,日落西山,整个江面沐浴在夕阳的余晖中,水面泛着金光。飘落的花瓣伴着晚霞洒落在渡口的客船上,这样一幅绮丽迷人的景象,怎不让人赞叹。结句,以景物收束,余韵不尽,留下了美好的遐想。

胡震亨评论说,张诗“结体简贵,选言清冷,如玉磬含风,晶盘盛露,故当于尘外臵赏”(《唐音癸签》卷五)。这种看法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张九龄确可称为盛唐神韵诗派的开山作家,一出手就区别于六朝清远诗人,为后来的盛唐山水田园派树立了标范。

七、浙江卷

【惠从春江晚景张九龄古诗】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7分)

【惠从春江晚景张九龄古诗】

未展芭蕉

(唐)钱翊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

(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2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 状态的植物,均以 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2分)

2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5分)

【参考答案】21.还未展开 芳心

22.第一首诗巧妙运用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第二首诗运用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品格。

【作品赏析】

丰富而优美的联想,往往是诗歌创作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咏物诗,诗意的联想更显得重要。

首句从未展芭蕉的形状、色泽设喻。由未展芭蕉的形状联想到蜡烛,这并不新颖;“无烟”与“干”也是很平常的形容。值得一提的是“冷烛”、“绿蜡”之喻。蜡烛通常给人的感觉是红亮、温暖,这里却说“绿”、“冷”,不仅造语新颖,而且表达出诗人的独特感受。“绿蜡”给人以翠脂凝绿的美丽联想;“冷烛”一语,则使人感到那紧紧卷缩的蕉烛上面似乎笼罩着一层早春的寒意。

“芳心犹卷怯春寒”。卷成烛状的芭蕉,最里一层俗称蕉心。诗人别开生面,赋予它一个美好的名称──芳心。这是巧妙的暗喻:把未展芭蕉比成芳心未展的少女。从表面看,和首句“冷烛”、“绿蜡”之喻似乎脱榫,其实,无论从形象上、意念上,两句都是一脉相通的。“蜡烛有心还惜别”。“有心惜别”的蜡烛本来就可用以形容多情的少女,所以蕉心──烛心──芳心的联想原很自然。“绿蜡”一语所显示的翠脂凝绿、亭亭玉立的形象,也容易使人联想到美丽的女性。在诗人想象中,这在料峭春寒中卷缩着“芳心”的芭蕉,仿佛是一位含情脉脉的少女,由于寒意袭人的环境的束缚,只能暂时把自己的情怀隐藏在心底。如果说,上一句还只是以物喻物,从未展芭蕉的外在形状、色泽上进行描摹刻画,求其形似;那么这一句则通过诗意的想象与联想,把未展芭蕉人格化了,达到了人、物浑然一体的神似境界。句中的“犹”字、“怯”字,都极见用意。“犹”字不只明写目前的“芳心未展”,而且暗寓将来的充分舒展,与末句的“会被东风暗拆”遥相呼应。“怯”字不仅生动地描绘出未展芭蕉在早春寒意包围中卷缩不舒的形状和柔弱轻盈的身姿,而且写出了它的感觉与感情,而诗人的细意体贴、深切同情也自然流注于笔端。

三、四两句却又另外设喻。古代的书札卷成圆筒形,与未展芭蕉相似,所以这里把未展芭蕉比作未拆封的书札。从第二句以芳心未展的少女设喻过渡到这一句以缄封的书札设喻,似乎又不相连属,但读时却感到浑然一片。这奥妙就在“藏”字上。书札紧紧封缄着,它的内容──写信者的一片“芳心”就深藏在里面,好象不愿意让人知道它的奥秘。这和上句的“芳心犹卷”在意念上完全相通,不过上句侧重于表现客观环境的束缚,这一句则侧重于表现主观上的隐藏不露。未曾舒展的少女情怀和包蕴着深情的少女书札,本来就很容易引起由此及彼的联想。但三、四两句并非用另一比喻简单地重复第二句的内容,而是通过“藏何事”的设问和“会被东风暗拆看”的遥想,展示了新的意境,抒发了更美好的情思。在诗人想象中,这未展芭蕉象是深藏着美好情愫的密封的少女书札,严守着内心的秘密。然而,随着寒气的消逝,芳春的到来,和煦的东风总会暗暗拆开“书札”,使美好的情愫呈露在无边的春色之中。既然如此,又何必深藏内心的奥秘,不主

动地坦露情怀,迎接东风,欢呼春天的到来呢?这后一层意思,诗人并没有点明,读者却不难理会。句中的“会”字,下得毫不着力,却让人感到芭蕉由怯于春寒而“不展”,到被东风吹开,是顺乎自然规律的;而“暗”字则极精细地显示出这一变化过程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这两个词语,对深化诗的意境有重要的作用。

诗意的想象与联想,归根结蒂还是来源于对生活的细心体察和深切体验。如果钱珝对生活中受到环境束缚、心灵上受到禁锢的少女缺乏了解与同情,那么他是无论如何不会产生上面那一系列诗意的联想的,也绝不会从单调的未展芭蕉身上发现含情不展的少女的感情与气质的。

(刘学锴)

十三、湖南卷

10.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8分)

度破讷沙①(其二)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泉②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①破讷沙:沙漠名。②泉:泉水名。

(1)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 诗。(2分)

(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

【参考答案】

(1)边塞(诗)

(2)全诗描绘了戍边战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向,通过喜悦、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赏析】

诗题一作“塞北行次度破讷沙”。据说唐代丰州有九十九泉,在西受降城北三百里的鸊鹈泉号称最大。唐宪宗元和初,回鹘曾以骑兵进犯,与镇武节度使驻兵在此交战。诗当概括了这样的历史内容。“破讷沙”系沙漠译名,亦作“普纳沙”(《新唐书〃地理志七》)。

前两句写部队凯旋度过破讷沙的情景。从三句始写“平明日出”可知,此是黎明尚未到来。军队夜行,“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时而兵戈相拨,偶有铮之鸣。栖息在沙上的雁群,却早已警觉,相唤腾空飞去。“战初归”乃正写“度破讷沙”之事,“雁正飞”则是其影响所及。先写飞雁,未见其形先闻其声,造成先声夺人的效果。两句与卢纶《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机杼略同,匠心偶合。不过“月黑雁飞高”用字稍刻意,烘托出单于的惊惶;“雁正飞”措词较从容,显示出凯旋者的气派,彼此感情色彩不同。三句写一轮红日从地平线喷薄而出(因人在西北,所以见“日出东南”),在广袤的平沙之上,行进的部队蜿如游龙,战士的盔甲银鳞一般,在日照下冷光闪闪,而整个沙原上,沙砾与霜华也闪烁光芒,鲜明夺目。是一幅何等有生气的壮观景象!风沙迷漫的大漠上,本难见天清日丽的美景,而现在这样的美景竟为战士而生了。而战士的归来也使沙原增辉:仿佛整个沙漠耀眼的光芒,都自他们的甲胄发出。这又是何等

古诗春江晚景的诗意_春江晚景阅读答案翻译赏析_作者张九龄
惠从春江晚景张九龄古诗 第四篇

<春江晚景>作者为唐代文学家张九龄。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江林多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
兴来只自得,佳气莫能传。古诗春江晚景的诗意_春江晚景阅读答案翻译赏析_作者张九龄
薄暮津亭下,馀花满客船。
[鉴赏]
张九龄喜欢清澹的景色,一般是色调素洁,如月光、白云、青山、淡水,他的笔下没有浓艳的景物。而且喜欢远远地观照,在远景中体味某种超然的情怀。胡应麟说“曲江清而澹”(<诗薮>外编卷四),确实抓住了他的特点。另外张九龄在被贬所作的诗基本上不悲伤,往往充满了对美和理想的憧憬,显示出一种潇洒飘逸的情趣。
<春江晚景>这首诗写旅途中春日的繁花佳气令人心醉。首联写景,江畔林木茂盛,花儿盛开;天上云朵落日相辉映。古诗春江晚景的诗意_春江晚景阅读答案翻译赏析_作者张九龄。景象明丽。虽然化用谢灵运诗句,但是没有谢的玄气和故作高深,三四句用虚笔。征行逢此佳景,惊喜之情顿生。自觉春思渺然,赏心自得,其中佳趣,莫可言传。此两联只写情而景在其中。落句再补写春江景色,而“眇然“意自见。
尾联复写春江景色,日落西山,整个江面沐浴在夕阳的余晖中,水面泛着金光。飘落的花瓣伴着晚霞洒落在渡口的客船上,这样一幅绮丽迷人的景象,怎不让人赞叹。结句,以景物收束,余韵不尽,留下了美好的遐想。
胡震亨评论说,张诗“结体简贵,选言清冷,如玉磬含风,晶盘盛露,故当于尘外置赏”(<唐音癸签>卷五)。这种看法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张九龄确可称为盛唐神韵诗派的开山作家,一出手就区别于六朝清远诗人,为后来的盛唐山水田园派树立了标范。

相关热词搜索: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惠从春江晚景张九龄古诗”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惠从春江晚景张九龄古诗"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69538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