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古诗湖上晚归答案

古诗湖上晚归答案

2016-10-21 09:28:51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古诗湖上晚归答案(共7篇)“湖上晚归”阅读试题及答案古代诗歌鉴赏(7分)湖上晚归蒋士铨湿云鸦背重,野寺出新晴。败叶存秋气,寒钟过雨声。半檐群鸟入,深树一灯明。猎猎西风劲,湖心月乍生。18.(1)“寒钟过雨声”一句中“过”字很见功力,请分析。(3分)(2)诗的尾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4分)...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古诗湖上晚归答案》,供大家学习参考。

“湖上晚归”阅读试题及答案
古诗湖上晚归答案 第一篇

古代诗歌鉴赏(7分)湖上晚归蒋士铨湿云鸦背重,野寺出新晴。败叶存秋气,寒钟过雨声。

半檐群鸟入,深树一灯明。猎猎西风劲,湖心月乍生。18.(1)“寒钟过雨声”一句中“过”

字很见功力,请分析。(3分)

(2)诗的尾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4分) 参考答案:18.(1)“过”,穿过(越过,透过),这句写远处野寺的钟声穿过秋雨而来,仿佛

带上了阵阵寒意。(1分)一个“过”字,点明了钟声寒的原因,化无形为有形,(1分)生动

形象地传达出了诗人所感受到的秋意。(1分)(共3分)(2)尾联写归来时的景象。诗人选

取西风、湖心月等意象,描绘了猎猎秋风一扫阴雨,令人清爽,明月新生,月华与水光交相

辉映的美丽图景,营造了皎洁幽静(清爽开阔)的美妙意境。(2分)表达了作者回家时的喜

悦与兴奋(或表达了诗人为壮美的景象而惊奇、赞美之情)。(2分)(共4分)

《湖上晚归 蒋士铨》阅读答案
古诗湖上晚归答案 第二篇

湖上晚归 蒋士铨

湿云鸦背重,野寺出新晴。 败叶存秋气,寒钟过雨声。

半檐群鸟入,深树一灯明。 猎猎西风劲,湖心月乍生。

(1)“寒钟过雨声”哪个字最具有表现力?为什么?(3分)

(2)诗的尾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4分)10.(1)“过”,动词,穿过(超过,盖过)。这句写远处野寺的钟声穿过秋雨而来,仿佛带上了阵阵寒意。(1分)点明了钟声寒的原因,化无形为有形,生动形象,(1分)具体地传达出了诗人所感受到的秋意。(1分)(答“寒”字也可,寒冷的意思,作者在雨中听到钟声觉得一阵寒意,(1分)运用通感手法,化听觉为触觉,(1分)形象地表达出了诗人所感受到的秋天寒意。(1分))

(2)尾句写归来时的景象,诗人选取西风、湖心月等意象,描绘了猎猎秋风一扫阴雨,令人清爽的感受;明月新生,月华与水光交相辉映,(1分)营造了皎洁幽静(清爽开阔)的美妙境界。(1分)以景作结,借景抒情,(1分)表达了作者回家时的喜悦与兴奋(或表达了诗人为壮美的景象而惊奇、赞美之情)。(1分)

2015届高考语文考前专题提升训练:诗词赏析1 (Word版含答案)
古诗湖上晚归答案 第三篇

【古诗湖上晚归答案】

2015届高考语文考前专题提升训练:诗词赏析

1.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15. 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2分)

16. 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4分)

【答案】15.【要点】“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的韵味。(意思对即可。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2分

16.【要点】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意思对即可。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4分

2.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7分)

(1) 塞下曲(其二) 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简要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4分)

(2) 湖上晚归 蒋士铨

湿云鸦背重,野寺出新晴。 败叶存秋气,寒钟过雨声。

半檐群鸟入,深树一灯明。 猎猎西风劲,湖心月乍生。

“寒钟过雨声”哪个字最具有表现力?为什么?(3分)

【答案】(1)这首诗表现了戍边将士豪迈壮丽的军事生活,刻画了一位武艺高强、英勇杀敌的将军形象。(2分)将军夜行,误以石为虎,箭射入石的传奇故事,表现了将军勇武过人。诗一开始就渲染猛虎袭来的紧张气氛,为将军误射作好铺垫,同时也写出了将军的高度警觉②①

性;后两句箭没在石中的情景,以戏剧性的结果烘托出将军那非凡的臂力和高超的箭术,表达了作者对将军的赞美之情。(2分)

(2)“过”,动词,穿过(超过,盖过)。这句写远处野寺的钟声穿过秋雨而来,仿佛带上了阵阵寒意。(1分)点明了钟声寒的原因,化无形为有形,生动形象,(1分)具体地传达出了诗人所感受到的秋意。(1分)(答“寒”字也可,寒冷的意思,作者在雨中听到钟声觉得一阵寒意,(1分)运用通感手法,化听觉为触觉,(1分)形象地表达出了诗人所感受到的秋天寒意。(1分))

3.阅读下面这首诗,分别完成8-9题。(11分) 分春寒

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注】此诗作于南宋高宗建炎三年二月,当时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作者几经逃难,避乱于岳州(今湖南岳阳),借居于郡守后园的君子亭,自称“园公”。

8.本诗第二句中的“怯”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5分)

9.三、四两句写出了海棠的什么特点?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性格特征?(6分)

【答案】8.“怯”字既描绘出漂泊异乡的诗人在春寒未尽时节,对料峭春寒难以忍受的畏惧。(2分)也写出了对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际的担忧。(3分)

9.写出了海棠“不惜”损毁胭脂容色,不畏春寒独立于细雨之中的孤高绝俗的特点。(3分)体现了诗人在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际,勇于在这样艰难的世事中傲然挺立的性格特征。(3分)

【古诗湖上晚归答案】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踏莎行

晏殊

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凭栏总是销魂处。日高深院静无人,时时海燕双飞去。

带缓罗衣,香残蕙(1)炷(2),天长不禁(3)迢迢路。垂杨只解惹春风,何曾系得行人住。

[注](1)蕙:即蕙香,一种以蕙草为香料制成的熏香,古代女子室内常用。(2)炷:香炷。

(3)不禁:不能阻拦。【古诗湖上晚归答案】

1.词人说“凭栏总是销魂处”,词人是如何表现“销魂”的?请结合上阕内容赏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湖上晚归答案】

_____

2.“带缓罗衣,香残蕙炷”是如何含蓄地写出词人愈转愈深的愁绪的? 李调元在《雨村词话》中说,晏殊的“垂杨只解惹春风,何曾系得行人住”两句以“翻用成语见长”。你对此作何理解?(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词人看细草在烟霭之中仿佛有一种忧愁的神态,幽花在露水之中仿佛有一种战惊的感觉(2分),表面上说是所见之景引发愁绪,其实是通过草与花的人格化来表明人的心情。(1分,若答借景抒情、炼字,也可给分)(2)词人看海燕双飞,而自己却是深院独凭栏,海燕是双双飞去了,却给孤独的人留下一缕绵绵无尽的情思(2分),以海燕双飞反衬内心的孤独。(1分)

2、“带缓罗衣”,以衣服宽大写人的消瘦,暗示着离别之苦(1分)。“香残蕙炷”写室内点的蕙香一段段烧成残灰,比拟自己内心千回百转的愁肠已然断尽,含蓄地表现情绪的冷落哀伤。(1分)古人多借折柳、赠柳寄托离愁别恨,慰藉相思之苦(1分)词人见杨柳柔条随风摆动,婀娜多姿,却感叹这多情、缠绵的垂柳,不过是那里牵惹春风罢了,它哪一根柔条能把那要走的人留住?其中寄托了极深远的怀思怅惘之情(2分)

5.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8分)

《闽中秋思》

――杜荀鹤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注:杜苟鹤,晚唐诗人。此诗是作者客居福建所作的,后人评价极高,谓工于炼字。

14、“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一联可谓工于炼字,试加以简析。(4分)

15、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抒情方式。(4分)【古诗湖上晚归答案】

【答案】14、答:上联当中“匀弄”二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使“雨”与“风”情态毕观,极定情趣:“从从”与“叶叶”二字用叠词,增添了音乐性,朗朗上口。(4分)

15、答:本诗全篇的抒情方式(手法)是以乐景写衷情。前三句写景,极尽明丽欢愉与气象开阔之能事;全然无北国之秋的萧瑟。未句两个堪字即构成心绪的对比。他乡虽美,但只堪图画,不能慰解思乡之苦,诗人乡思愈浓,诗歌无一句明言思乡,但曲致委婉之情,让全诗清新自然境界全出。(4分)

6.下面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七言律诗《西塞山怀古》,诗句打乱了,排列最恰当的是( )

①一片降幡出石头 ②今逢四海为家日 ③金陵王气黯然收 ④山形依旧枕寒流 ⑤王濬楼船下益州 ⑥故垒萧萧芦荻秋 ⑦人世几回伤往事 ⑧千寻铁锁沉江底

A ⑤③⑧①⑦④②⑥ B ③⑦①⑧②⑥④⑤

C ③⑤①⑧⑦④②⑥ D ⑤③⑦①⑧④②⑥

【答案】A

【解析】

格律诗偶句相押,押平声韵,一韵到底。首句可押可不押,其它诗句不入韵;律诗中颔联和颈联对仗,其它两联也有用对仗的,但极少;绝句可对可不对。

答此题时,第一步看押韵——全诗押ou韵,①③④⑤⑥五句入韵,属首句入韵的七言律诗;看备选答案,皆首句入韵;再看偶句位置上的诗句是否相押,排除B与C答案;第二步看对仗——D答案中⑦与①,⑧与②都不对仗,排除此项。所以正确选项为A。

【原诗】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韵译】晋代王濬乘楼船自成都东下,金陵帝王瑞气全都黯然收煞。

吴国千寻铁链也被烧沉江底,一片投降白旗金陵城头悬挂。

人间有几回兴亡的伤心往事,高山依旧枕着寒流没有变化。

从此四海一家过着太平日子,故垒萧条长满芦荻秋风飒飒。

7.下面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七言律诗《西塞山怀古》,诗句打乱了,排列最恰当的是( )

①一片降幡出石头 ②今逢四海为家日 ③金陵王气黯然收 ④山形依旧枕寒流

⑤王濬楼船下益州 ⑥故垒萧萧芦荻秋 ⑦人世几回伤往事 ⑧千寻铁锁沉江底

A ⑤③⑧①⑦④②⑥ B ③⑦①⑧②⑥④⑤

C ③⑤①⑧⑦④②⑥ D ⑤③⑦①⑧④②⑥

【答案】A

【解析】

格律诗偶句相押,押平声韵,一韵到底。首句可押可不押,其它诗句不入韵;律诗中颔联和颈联对仗,其它两联也有用对仗的,但极少;绝句可对可不对。

答此题时,第一步看押韵——全诗押ou韵,①③④⑤⑥五句入韵,属首句入韵的七言律诗;看备选答案,皆首句入韵;再看偶句位置上的诗句是否相押,排除B与C答案;第二步看对仗——D答案中⑦与①,⑧与②都不对仗,排除此项。所以正确选项为A。

【原诗】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韵译】晋代王濬乘楼船自成都东下,金陵帝王瑞气全都黯然收煞。

吴国千寻铁链也被烧沉江底,一片投降白旗金陵城头悬挂。

人间有几回兴亡的伤心往事,高山依旧枕着寒流没有变化。

从此四海一家过着太平日子,故垒萧条长满芦荻秋风飒飒。

8.【江西省上饶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送琴师毛敏仲北行

南宋·汪元量

西塞山前日落处,北关门外雨来天。

【古诗湖上晚归答案】

南人堕泪北人笑,臣甫低头拜杜鹃。

注:本诗作于南宋亡国之后。

8. 本诗第一、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概括分析。(5分)

湖上阅读答案_湖上翻译赏析_作者徐元杰
古诗湖上晚归答案 第四篇

<湖上>作者为唐代文学家徐元杰。其诗词全文如下: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译文]
在那开满了红花的树上,欢跃的群莺在不停的鸣叫;西湖岸边已长满了青草,成群白鹭在平静的湖面上翻飞。湖上阅读答案_湖上翻译赏析_作者徐元杰。暖风晴和的天气,人的心情也很好,趁着夕阳余晖,伴着阵阵的鼓声箫韵,人们划着一只只船儿尽兴而归。
[鉴赏]
这是一首春游西湖的诗。开头两句着力写出了湖上的风光,乱莺红树,白鹭青草,相映成趣,生意盎然。在风和日丽的艳阳天里,人们欣赏湖上风光,心情该是多么舒畅;趁着夕阳余晖,

古诗塞上听吹笛阅读答案_塞上听吹笛翻译赏析_作者高适
古诗湖上晚归答案 第五篇

<塞上听吹笛>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高适。其全文诗词如下: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前言]
<塞上听吹笛>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古诗塞上听吹笛阅读答案_塞上听吹笛翻译赏析_作者高适。此诗用明快秀丽的基调和丰富奇妙的想象,描绘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塞外春光图,反映了边塞生活中安详、恬静的一面。诗人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在虚实交错、时空穿梭之间,把战士戍边之志与思乡之情有机地联系起来,统一起来,构成一幅奇丽寥廓、委婉动人的画卷。全诗含有思乡的情调但并不低沉,表达了盛唐时期的那种豪情,是边塞诗中的佳作。
[注释]
塞上:指凉州(今甘肃武威)一带边塞。此诗题一作<塞上闻笛>,又作<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
雪净:冰雪消融。
胡天:指西北边塞地区。古诗塞上听吹笛阅读答案_塞上听吹笛翻译赏析_作者高适。胡是古代对西北部民族的称呼。
牧马:放马。西北部民族以放牧为生。牧马还:牧马归来。一说指敌人被击退。
羌(qiāng)笛:羌族管乐器。
戍楼:报警的烽火楼。
梅花何处落:此句一语双关,既指想象中的梅花,又指笛曲<梅花落>。<梅花落>属于汉乐府横吹曲,善述离情,关山:这里泛指关隘山岭。
[翻译]
冰雪融尽,入侵的胡兵已经悄然返还。月光皎洁,悠扬的笛声回荡在戍楼间。试问饱含离情的<梅花曲>飘向何处?它仿佛像梅花一样随风落满了关山。
[赏析]
<塞上听吹笛>此诗是高适在西北边塞地区从军时写的,当时他在哥舒翰幕府。高适曾多次到过边关,他两次出塞,去过辽阳,到过河西,对边塞生活有着较深的体验
汪中<述学·内篇>说诗文里数目字有“实数”和“虚数”之分,近世学者进而谈到诗中颜色字亦有“实色”与“虚色”之分。高适在这首诗中写景就有“虚景”与“实景”之分,他用明快、秀丽的基调,丰富奇妙的想象,实现了诗、画、音乐的完美结合,描绘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塞外春光图,使这首边塞诗有着几分田园诗的风味。
此诗写塞上闻笛而生乡关之思,但首先却展现出冰雪铺凝的广袤胡天,然后再在明月与戍楼之间托出羌笛之声,在荒漠塞外与故乡春色的鲜明反差之中透露出缕缕乡思。但这乡思却略无哀怨,而是随着一夜风吹渗满整个关山,以可见的壮伟景观的实态体现出巨大的内在显现力与艺术包容力。
前二句写的是实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是牧马的时节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开篇就造成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这与“雪净”“牧马”等字面大有关系。那大地解冻的春的消息,牧马晚归的开廓的情景使人联想到<过秦论>中一段文字:“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则“牧马还”三字似还含另一重意味,这就是胡马北还,边烽暂息,于是“雪净”也有了几分象征危解的意味。这个开端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开朗壮阔的基调。
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境里,不知哪座戍楼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梅花何处落”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嵌入“何处”二字,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梅花落”本为羌笛声,但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瓣,它四处飘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洒满关山。诗的三四句与“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意近,是说风传笛曲,一夜之间声满关山,其境界很动人。
三四句之妙不仅如此。将“梅花落”拆用,又构成梅花开满关山的虚景,呼应雪净月明的实景,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内心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洒满关山。这固然是写声成象,但它是由曲名拆用形成的假象,以设问出之,虚之又虚。而这虚景又恰与雪净月明的实景配搭和谐,虚实交错,构成美妙阔远的意境,这境界是任何高明的画手也难以画出的。同时,它仍包含通感,即由听曲而“心想形状”的成分。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句中也就含有思乡的情调。不过,这种思乡情绪并不低沉,这不但是为首句定下的乐观开朗的基调所决定的,同时也有关乎盛唐气象。诗人时在哥舒翰幕府,同时所作<登陇诗>云:“浅才登一命,孤剑通万里。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己”,正是由于怀着盛唐人通常有的那种豪情,笔下的诗方能感而不伤。
这首七言绝句,由雪净月明的实景写到梅花纷飞的虚景,虚实相生,搭配和谐,共同营构出一种美妙阔远的意境。诗中的思乡之情含蓄隽永,委婉深沉,令人咀嚼不尽。

春题湖上阅读答案_春题湖上翻译赏析_作者白居易
古诗湖上晚归答案 第六篇

<春题湖上>作者为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春题湖上阅读答案_春题湖上翻译赏析_作者白居易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译文]
西湖的春天,像一幅醉人的风景画,三面群山环抱中的湖面,汪汪一碧,水平如镜。群峰上,松树密密麻麻排满山面,千山万峰显得一派苍翠。一轮圆月映入水中,好像一颗明珠,晶莹透亮,跳荡悬浮。
早稻初生,似一块巨大的绿色地毯,[鉴赏]
诗的前三联绘景,尾联抒情,全诗则情景交融,物我划一。首句鸟瞰西湖春日景色,谓其“似画图”。作者以具有如此浓重感情色彩的字眼儿入诗,并非偶然。在孩童时代,白居易曾立志要到杭州做官,心愿得酬,自然为之欣喜,其对杭州的深情于此可见一斑。此诗不仅是白居易山水诗中的佳构,亦是历代描写西湖诗中的名篇之一。
“乱峰”以下三句,具体描绘如画之景∶群山环绕,参差不一,湖上水面平展;排排青松装点着山峦,如重重叠叠的翡翠,皎洁的月亮映入湖心,象一颗闪光的珍珠,这是多么诱人的美景呵!然而诗的旨趣并没有凝滞在范山模水的层面上,“碧毯”二句出人意表地把笔舌转到对农作物的体察上。在山水诗中嵌入农事,弄不好会雅俗相悖,很不协调,而白居易却别出心裁地把农事诗化了━━早稻犹碧毯上抽出的线头、新蒲象青罗裙上的飘带。如此精妙新奇的比喻本身不仅体现出作者对湖区人民的关怀,使读者由此可以联想到正是这位自幼向往杭州的白刺史,一到任便体恤民瘼,浚井供饮,把杭州变成了人间天堂,从而铭戢其德惠。同时,在诗的写作上也是一种变格、一种可贵的出新,它比作者描绘西湖的另一名篇<钱塘湖春行>,立意更加新颖,语言益见精妙。
这首诗的结构曲折委婉,别有情致,特别是最后两句“以不舍意作结,而曰‘一半勾留’,言外正有余情。”(<唐宋诗醇>)那么其“言外余情”是什么呢?这得联系作者的有关行迹和创作来探寻。除杭州刺史之前,白居易原在长安任中书舍人。面对国是日荒,民生益困的现实,屡屡上书言事而不被采纳,眼见时局日危,朋党倾轧加剧,便自求外任,来到杭州。这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做隐士不好,做京官也不好,只有做杭州刺史闲忙得当,正合其意,即所谓“□溪殊冷僻,茂苑太繁雄。唯此钱塘郡,闲忙恰得中。”这话是出自<初到郡斋寄钱湖州李苏州>一诗,在其他篇目中 尚有不少类似的说法,这既是作者的心里话,也是此诗的“言外余情”。
因为“皇恩只许住三年”,白居易抱着恋恋不舍的心情离开西湖,这种情绪本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一千多年后的今天,西湖早已是驰名中外的湖山形胜之地,此诗亦不胫而走,值得玩味的是如今西湖十景中的“平湖秋月”、“苏堤春晓”、“三潭印月”等景观的命名,有的很可能是从这首<春题湖上>中的相应诗句衍化而来的。

除夜宿石头驿阅读答案_除夜宿石头驿翻译赏析_作者戴叔伦
古诗湖上晚归答案 第七篇

<除夜宿石头驿>作者为唐代文学家戴叔伦。其诗词全文如下: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除夜宿石头驿阅读答案_除夜宿石头驿翻译赏析_作者戴叔伦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鉴赏]
长期飘泊,客中寂寞,又值除夕之夜,还独自滞迹在他乡逆旅,此情此景,更何以堪。这首诗就真切地抒写了诗人当时的际遇,蕴蓄着无穷的感慨和凄凉之情。此诗当作于诗人晚年任抚州(今属江西)刺史时期。这时他正寄寓石头驿(在今江西新建县赣江西岸),可能要取道长江东归故乡金坛(今属江苏)。“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起句突兀,却在情理之中。除夜宿石头驿阅读答案_除夜宿石头驿翻译赏析_作者戴叔伦。除夕之夜,万家团聚,自己却还是浮沉宦海,奔走旅途,一灯相对,自然会想起眼前的难堪处境:“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出句明点题中“除夜”,对句则吐露与亲人有万里相隔之感。清人沈德潜说此句“应是万里归来,宿于石头驿,未及到家也。不然,石城(“石头城”的简称)与金坛相距几何,而云万里乎?”(<唐诗别裁>)这固然是一种理解。但不能因石头驿与金坛相距不远,就不能用“万里”。只要诗人尚未到家,就会有一种远在天涯的感觉。“万里”,似不应指两地间的实际路程,而是就心理上的距离说的。这一联,摒弃谓语,只用两个名词,连同前面的定语“一年将尽”、“万里未归”,构成对仗,把悠远的时间性和广漠的空间感,对照并列在一起,自有一种暗中俯仰、百感苍茫的情思和意境,显示出诗人高超的艺术概括力,具有深沉的形象感染力。
这一晚,多少往事涌上心头。“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就写出了这种沉思追忆和忆后重又回到现实时的自我嘲笑。“支离”,本指形体不全,这里指流离多病。据记载,戴叔伦任官期间,治绩斐然。晚年在抚州时曾被诬拿问,后得昭雪。诗人一生行事,抱有济时之志,而此时不但没能实现,反落得病骨支离,江湖飘泊,这不能不感到可笑。这“笑”,含蕴着对不合理现实的愤慨不平,是含着辛酸眼泪的无可奈何的苦笑。
然而,前景却是:“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一年开始,万象更新,可是诗人的愁情苦状却不会改变。一个“又”字,写出诗人年年待岁,迎来的只能是越来越可怜的老境,一年不如一年的凄惨命运。这个结尾,给人以沉重的压抑感和不尽的凄苦况味。全诗写情切挚,寄慨深远,一意连绵,凄恻动人,自非一般无病呻吟者可比。

相关热词搜索:湖上晚归阅读答案 湖上晚归蒋士铨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古诗湖上晚归答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古诗湖上晚归答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70065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