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古诗忆梅的意思

古诗忆梅的意思

2015-12-19 04:45:31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古诗忆梅的意思篇一《忆梅》 ...

古诗忆梅的意思篇一
《忆梅》

古诗忆梅的意思篇二
《青少年必读书系(中学生必知的古诗词(下))_忆梅》

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赏析

这是李商隐作幕梓州后期之作。写在百花争艳的春天,寒梅早已开过,所以题为“忆梅”。

一开始诗人的思绪并不在梅花上面,则是为留滞异乡而苦。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台)离长安一千八百余里,以唐代疆域之辽阔而竟称“天涯”,与其说是地理上的,不如说是心理上的。李商隐是在仕途抑塞、妻子去世的情况下应柳仲郢之辟,来到梓州的。独居异乡,寄迹幕府,已自感到孤孑苦闷,想不到竟一住数年,意绪之无聊郁闷更可想而知。“定定住天涯”,就是这个痛苦灵魂的心声。定定,犹“死死地”、“牢牢地”,诗人感到自己竟象是永远地被钉死在这异乡的土地上了。这里,有强烈的苦闷,有难以名状的厌烦,也有无可奈何的悲哀。屈复说:“‘定定’字俚语入诗却雅。”这个“雅”,似乎可以理解为富于艺术表现力。

为思乡之情、留滞之悲所苦的诗人,精神上不能不寻找慰藉,于是转出第二句:“依依向物华。”物华,指眼前美好的春天景物。依依,形容面对美好春色时亲切留连的意绪。诗人在百花争艳的春色面前似乎暂时得到了安慰,从内心深处升起一种对美好事物无限依恋的柔情。

一、二两句,感情似乎截然相反,实际上“依依向物华”之情即因“定定住天涯”而生,两种相反的感情却是相通的。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三、四两句,诗境又出现更大的转折。面对姹紫嫣红的“物华”,诗人不禁想到了梅花。它先春而开,到百花盛开时,却早花凋香尽,诗人遗憾之余,便不免对它怨恨起来了。由“向物华”而忆梅,这是一层曲折;由忆梅而恨梅,这又是一层曲折。“恨”正是“忆”的发展与深化,正象深切期待的失望会转化为怨恨一样。

但这只是一般人的心理。对于李商隐来说,却有更内在的原因。“寒梅”先春而开、望春而凋的特点,使诗人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少年早慧,文名早著,科第早登;然而紧接着便是一系列不幸和打击,到入川以后,已经是“克意事佛,方愿打钟扫地,为清凉山行者”(《樊南乙集序》),意绪颇为颓唐了。这早秀先凋,不能与百花共享春天温暖的“寒梅”,不正是诗人自己的写照吗?诗人在《十一月中旬扶风界风梅花》诗中,也曾发出同样的感叹:“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非时而早秀,“不待作年芳”的早梅,和“长作去年花”的“寒梅”,都是诗人不幸身世的象征。正因为看到或想到它,就会触动早秀先凋的身世之悲,诗人自然不免要发出“寒梅最堪恨”的怨嗟了。诗写到这里,黯然而收,透出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调。

古诗忆梅的意思篇三
《有关梅的诗句》

有关梅的诗句

忆梅 (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江梅 (唐·杜甫)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 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 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

雪里觅梅花 (唐·萧纲)绝讶梅花晚,争来雪里窥。 下枝低可见,高处远难知。 俱羞惜腕露,相让道腰羸。 定须还剪采,学作两三技。

红梅 (苏东坡)年年芳信负红梅, 江畔垂垂又欲开。 珍重多情关伊令, 直和根拨送春来。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托物言志,是间接表现主观主题思想的方式之一。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或刻划,间接表现出作者的志向、意愿。采用托物言志,关键是志与物要有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使物能达意而志为物核。托物言志常借用比拟、象征等手法。 写作背景

清朝封建统治者为了加强思想统治,奴役人民,一方面以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选用人才的法定文体,以束缚人们的思想,另一方面大兴文字狱,镇压知识分子.在长期严酷的思想统治下,人才遭受严重的压抑和摧残.本文写于1839年,正是鸦片战争前夕,作者托梅议政,形象地揭露和抨击了清朝封建统治者束缚人们思想,压抑,摧残人才的罪行,表达了作者要求改革政治,打破严酷的思想统治,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

泰山旅游景点有:遥参亭,正阳门 ,唐槐院 ,东御座 ,秦泰山刻石 ,铜亭 ,岱庙坊 ,汉柏 ,天贶殿 ,大众桥 ,五贤祠 ,三阳观 ,冯玉祥墓 ,普照寺,虎山公园 ,王母池 ,三叠瀑布 ,醉心石 ,对松山 ,中天门 ,孔子登临处 ,望人松 ,斗母宫 ,望仙楼 ,五大夫松 ,十八盘 ,壶天阁 ,舍身崖 ,天下第一山 ,白云洞 ,象鼻峰 ,无字碑 ,宋摩崖 ,丈人峰 ,月观峰 ,仙人桥 ,五岳独尊 ,孔子庙 ,天街 ,玉皇顶 ,碧霞祠 ,南天门 ,拱北石 ,唐摩崖 ,北天门 ,大、小天烛峰 ,望天门 ,尧观顶 ,姊妹松 ,元君庙 ,三折瀑 ,天烛瀑 ,玉泉寺 ,后石坞 ,青桐涧 ,竹林寺 ,无极庙 ,天胜寨 ,长寿桥 ,白龙池 ,傲徕峰 ,扇子崖 ,黑龙潭 ,彩石溪 ,钓鱼台 ,海眼 ,元君庙 ,桃花峪

《五人墓碑记》

1. 文章用了几组对比?起到什么作用?

答:文章一共用了三种对比:

① 通过五人与庸人的对比,突出五人死得有价值。

② 通过五人与变易志节的士大夫的对比,突出五人死得伟大。

③ 通过五人与阉党人物的对比,突出五人死得光明磊落。

作者通过三个对比,热情歌颂了五位平民“激于义而死”的可贵精神,也批判了官僚士大夫中不能仗义斗争,甚至甘心依附阉党的那些人,显示了轻重不同的两种生死价值。

2. 本文“议论随叙事而入,感情淋漓,当与史公伯夷,屈原二传并垂不朽”,具体说说这一特点。

答:本文第一段叙述修建五人墓的缘起。第二段议论五人之死不同寻常。第三、四两段,追叙苏州市民反阉党暴动的经过和五人慷慨就义的情景;这两段与第一段修墓的缘起的叙述和第二段修墓的论述相呼应。第五、六段转而论述苏州暴动和五人之死的重大意义;其中“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一句,由五人的死生的意义推及各种人的死生意义,由五人的“有重于社稷”推及匹夫对国家应尽的责任,既扣住了文题,说明作碑记的目的,也紧扣了中心,写出了全文的结论。

在各段中,叙述中含有议论、抒情,议论中又含有记叙、抒情。前者如叙述修建五人墓缘起之后,以“呜呼,亦盛矣哉”的抒情结尾;后者如在论述五人“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英雄气概之后,插入事实的叙述,然后据以论证群众暴动,五人之死的巨大影响。记叙、议论、抒情统摄于“义”这一纲领之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登泰山记》

1. 本文按照什么顺序叙事写景?

答:在写登山的过程中,作者按游历的自然顺序和空间转换顺序写。例如第二自然段,作者从北京起,经历齐河、长清,穿过泰山西北谷,越过古长城,到达泰安。登山时,作者从泰山南麓开始,取道中谷、越中岭,再到西谷,再到达南天门。 在写泰山顶上看日出时,又按时间顺序写,先写自己和朱子颖五更时分到日观峰日观亭看到的景象,再写日出前的景象,最后写日出时的景象。作者叙事写景,条理分明,给人以清晰的印象。

2. 文章重点写了些什么?

答:文章第一段,先从地理环境落笔,接着写古长城,点出日观峰,对泰山作了概括的描写。第二段,写登泰山的经过,是文章的重点内容之一。第三段,写日观亭看日出,这是全文的中心。第四段,写泰山的人文景观,第五段,写泰山的特点。最后一段,写作记的人。全文写的内容很多,但却写得详略得体,中心明确。作者以游历为线索,以观日出为中心,不仅使文章结构严谨,而且能牢牢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3. 这篇游记散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首先,作者在写登山时,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大有深意。登山时间是十二月,登山天气是风雪弥漫,登山道路有四十五里,石级有七千多,而且路有“巅崖限当道”,“道中迷雾冰滑,蹬几不可登”,及至登上山顶,就会使人产生“成如容易却艰辛”的感慨。登山下望,“汉水,徂徕如画”,“半山居雾若带然”,又会使人产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其次,作者极力描写泰山的景美,观日出之美,泰山丰富的人文景观美,虽然极少流露出个人的情感,虽然不发议论,但我们仍可感受到作者那颗热爱祖国、热爱名山大川的炽热之情。

《病梅馆记》

1. 分析第一段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深意。

答:第一段揭示了产生病梅的原因。开头一句引出议论对象。接着作者又分三层论述产生病梅的原因。

第一层,举出有的人对梅的审美观点:“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疏为美密则无态。”这一个品梅的标准,影射封建统治阶级选用人才的标准。为了维护其封建专制,实行严酷的思想统治,忌恨和扼杀那些正直的、有骨气的人,而要求人们成为委曲、邪佞的庸才和奴才。其中,“固也„„”一句,先让一步,暂且承认有的人是有那么一种对梅的审美观,下面逐步转入作者要表达的,同这引用的话相反的意思,直揭“文人画士”利用这种审美观的奸险用心和摧残梅花的罪恶行径,提倡解放病梅,要“纵之顺之”,让它自然生长发展。

第二层,进一步指出上述观点正是“文人画士”的观点,以揭示产生病梅的社会根源。作者提出文人画士“心知其意”而“未可明诏大号”,说明这种观点的见不得人,从而批判了它的邪恶。

第三层,写文人画士的帮凶们摧残梅花的恶劣行径。“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指的也正是封建统治者的帮凶,根据其主子的意图,奔走效劳的卑劣行径。斫正、删密、锄直,是夭梅、病梅的手段,也正是封建统治阶级扼杀人才的恶劣手段。他们攻击、陷害那些正直不阿和具有蓬勃生气的人才,要造就的只是委曲、奸邪和死气沉沉的奴才庸才。只要出现了有才能的士子或人民,封建统治者豢养的帮凶就群起而督责、束缚以至于摧残扼杀他们。这就是本文所揭露的斫正、删密、锄直的具体内容,无情地痛斥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行。

2. 最后一段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答:“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作者在《己亥杂诗》中寄托的理想,在本文得到了体现。在第二自然段写了自己疗梅的行动和决心后,作者在第三自然段写出了自己疗梅的苦心。作者慨叹自己暇日不多,闲田不多,疗梅的力量有限,也就是慨叹自己的力量不足以挽回人才受扼杀的黑暗的局面。因此,他只能以感叹作结,不过,作者的思想仍然是积极的,充分体现了作者明知他的思想行为会遭受封建统治阶级的批判迫害,但他毫不畏惧,决心迎接斗争的思想。

3. 本文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答:本文写作上的特点是托物言志。作者所要表现的是政治改革的重大主题,揭露批判的是清朝统治者压抑人们思想、摧残人才的罪恶。在当时严酷的思想统治下,这是难于从正面直接议论的,只好巧妙地以梅喻人,托梅议政。表面上句句讲梅,实际上处处有言外之意,而且比喻贴切,寓意深刻而不隐晦。

古诗忆梅的意思篇四
《古诗赏析:《梅》》

古诗忆梅的意思篇五
《古诗词-梅兰竹菊好》

古诗忆梅的意思篇六
《古诗词中的梅文化》

傲骨红梅香雪海

—— 浅谈中国古典诗词曲赋与梅文化

【摘要】梅、松、竹被赞为“岁寒三友”,梅、兰、竹、菊被誉为“四君子”,可见古人心中对梅与竹的喜爱与赞颂。梅花,有不畏霜雪的傲骨,有着凌寒独放的霸气,有着悄然迎春的高贵,有着艳丽的色彩,有着暗香幽闻的情趣,有着醉人心扉的风采。这样的凌霜傲梅,古人不仅仅在寒冬欣赏着傲骨红梅香雪海,往往也借梅怡情,抒怀,表节。有关梅的佳作更是浩如烟海,数不胜数。今我择其一粟,或诗、或词、或曲,或赋,亦或其他,将一枝独秀的傲梅与中国古典诗词联系起来,去那绵延的古典画卷中去寻一缕幽香。

【关键词】梅 诗词 高洁 傲骨 暗香 感怀 思乡

梅花是中国古代常见的审美意象,闲暇时翻翻古诗词,就会发现梅花与诗有着不解之缘。它以其曲折多姿的形态,经霜耐寒的特性受到古代文人反复咏唱,诗人借助这客观之象,融进自身的主观之意,赋予梅花各种美好的品格。主观之意与客观之象融合为一体,梅花的艺术形象既有理性也有感情,激发读者的想象。梅花不仅可以欣赏,也被世人赋于诗词中,将这客观的美与诗词文章的主观之美融为一体,浑然天成,成就了文学中有一点奇葩。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而最早咏梅的句子也就是出现在<<诗经·国风·召南>>中的第九篇《摽有梅 》

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有梅,顷筐之!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由此可见,古人早在几千年前便深深喜欢上了梅花,而在民间,西北流行的《梅花落》,也是古羌人对梅花的赞美。尔后,人们对梅的咏叹也越来越有意境,也越来越有风采,那一枝傲雪红梅以其奇姿妙香跃然纸上。

梅花深得诗人喜欢首先是那美丽的妙姿,雪里红梅为君开,那是多么美的一幅香雪海啊。它开在残腊初春之际,可能长于高山纲谷,水驿荒村,但它清香依旧,洁白无暇,让诗人心中充满无限怜惜与敬意,也就将这心中之感挥毫泼墨,展现于世人。魏晋时期,梅花被写入诗歌中,那时人们首先把它作为一般春花春树认识和描写,就比如萧纲的《雪里觅梅花》:绝讶梅花晚,争来雪里窥。下枝低可见,高处远难知。俱羞惜腕露,相让到腰赢。定须还剪彩,学作两三枝。后来梅花渐渐上升为独立的审美表现对象,而不仅仅作为春景的点缀,就自然产生了梅花独有的意象。

最喜欢那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是唐朝诗人林和靖的咏梅佳作。“梅妻鹤子”的林逋的笔下,不再是浑身冷香了,而是充满了一种“丰满的美丽”,很有精神,很有力度,也很温度,很有未来。这是梅的另一种美丽与气质。那疏影与暗香在朦胧的月影之下影影绰绰,飘摇清香,怎能不让人醉于其中。又如宋初诗人梅尧臣笔下的梅花是玲珑的小家碧玉:“家住寒溪曲,梅花杂暖春,学妆

如小女,聚笑发丹唇。”(《红梅》)。在吴颐《次韵宪宣德红枨诗韵》里梅花就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高洁处子:“玉骨冰肌冷照人,匀红轻 绛罗巾„„寄声闭户英夫子,体取居尘不杂尘”。也有诗人将梅花描绘成一个冰肌雪肤玉骨霜心的仙子如晁端友《梅花》“皎皎仙姿脉脉情,绛罗仙萼裹瑶英。”和 朱熹《次韵列秀野前树梅》中“玉立寒烟寂寞滨,仙姿潇洒净无尘。”还有陆游的《湖山寻梅》中“骑龙古仙绝火食,惯住空山啮冰雪”。而在周必大眼中梅花既有仙子的袅娜多姿,又有邻家女子的娇涩可人“初疑太真欲起舞,霓裳拂拭天然姿。又如东家窥墙女,施朱映粉尤相宜。”(《次韵史院洪境卢简洋馆中梅》)。更有诗人将梅花比喻为罹的爱人的:“秋水娟娟隔美人,江东日暮几重云。孤灯竹屋霜清夜,梦到梅花即见君。”这些名诗佳句可见梅花在诗人心中的地位是何等地位,那种仙骨傲姿,冷霜皑雪中的幽香,让诗人一见倾心。

然而,梅,深得人们的喜爱,插花装饰,不仅是那一枝迷人的花朵,和醉人的清香。还有它的傲霜凌人那股不卑不亢的骨气。唐 张谓 《早梅》:“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首句绘丰姿,早梅洁白如玉,凌寒独放。次句写环境,寒梅远离村路,临近溪桥。一“迥”一“傍”暗示早梅地处偏僻,其位幽微,难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关爱。三、四两句写诗人的观察发现。远望寒梅,似雪非雪,迷离恍惚;定睛细看,溪畔桥边,寒梅近水,迎风怒放。诗人的感受和发现既凸现了探索寻觅的惊喜,也烘托出早梅似玉如雪、凌寒独放的风姿。全诗而言,写诗人的静观默察,实则突

出早梅的傲寒风采。苏轼 《红梅》:“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未肯随春”豪放词人苏轼写红梅不与众花争春,尽写她生机难抑,浪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之特点。更有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上片写梅花的困难处境,是开在荒僻郊外之“野梅”,无人护理,无人欣赏;下片托梅寄志,它开得最早,是它迎来了春天,但“无意苦争春”,足见其迎春报春的一片赤诚。末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更见其高格劲节。这里将梅的高洁与傲骨难屈表现的淋漓尽致,无意争春,寂寞独开,碾作尘依旧香飘尘世间,那样的骨气怎能不让人敬佩。而诗人却偏偏借咏梅而自比与梅,表现自己的高风亮节,与骨气。

当然梅花不只是傲骨的代表,它往往被诗人寄托着别样的情怀。比如思乡情怀,唐朝的高适《塞上听吹笛》中:“雪净胡天牧马还,明月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写将士思乡,情绪乐观,气象宏阔。胡地本无梅花,此诗实是描写明月朗照的边关有人吹奏《梅花落》的情景。羌管悠悠,声声传情,可在将士们看来,仿佛风吹梅花,四处飘散,一夜之间洒满关山,这分明就是故乡的梅花啊。思乡念亲尽在侧耳倾听、闭目遐思之中。梅花,声、色、香、态,负载了边关将士多少深情厚意。又如王维的《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采用见友发问、借梅言志的

形式,抒写强烈的思乡念亲之情。三、四两句舍万千风物不说,单问寒梅开否,而且点明是窗前户下那株寒梅,寄慨遥深,耐人寻味。绮窗寒梅,何以让诗人刻骨铭心,念念不忘呢?其间肯定有许多与之相关的人、事、景、物,寒梅实际上成了作者心中的故乡的象征。

除却思乡,梅也代表着别样情怀。李商隐《忆梅》“定定住天涯,依依向华物。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描写梅早秀先凋,抒发诗人坎坷不幸的身世之悲。还有李煜 《清平乐》:“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春天本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应该是处处阳光明媚,生机盎然,可是皆因一个“别”字,使人触目皆伤,柔肠寸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具体写“触目”之伤。梅花若雪,本来也是极其美妙的景色,可是因为“别”,使得人心也乱了——不是花乱,是心乱,那拂不去的,也不是花瓣,而是离愁。

这些都是诗词,处处可见傲骨红梅的身影,雪里也留下那浓郁的暗香,然小说中的人物往往也有梅花的影子。作者以梅喻人,或者用梅来展现一个人的性格,活灵活现,生动得体。在《红楼梦》中就有例子,金陵十二钗都是一种花的代表,而梅花就是李纨。《红楼梦》中的李纨,她出身金陵名宦,性格平和娴淑,嫁与贾珠,很早即守寡,她“居家处膏梁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惟知侍亲养子,处处陪伴小姑子等读而已”。在大观园中她分住的是“稻香村”,书中描写是“数楹茅屋”,外面“编就两溜青篱”“下面分

古诗忆梅的意思篇七
《忆梅》

《忆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题记不知何时,冬天已经悄悄地走了,春天带给我们的是温暖人心的太阳和浓浓的桃花香。这时候,我就想起冬天时,那阵阵梅花香。好几个晚自习下回家时,我独自推着车,看着那几株腊梅,使劲地嗅着鼻子,可惜却闻不到久违的腊梅花香。那些花仿佛是在贮蓄着力量,在等待着某个时刻爆发。终于,在一场淅淅沥沥的雨后,梅花的香气猛的钻进我的鼻中。那一阵阵香气,让我沉醉。我仔细得凝视着那一朵朵淡黄色的小花。小巧的黄色花瓣们簇拥着几根花蕊,就像是在举行一场盛大的演出。花蕊是演员,花瓣们就是观众。演员正在用他们那动人的歌声,优美的舞蹈来唤醒观众们沉睡的心。刹那间,场面热闹到了极点,锣鼓齐喧。观众们与演员一起高歌。一个个大小不一的舞台,一群群单纯而善良的观众,整个世界都为他沦陷。一朵梅花,是一个传奇,更是一个传奇。那单纯而善良的花儿啊!不知道多少文人墨士的心都被他征服:“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那高尚的品质啊,是多么值得赞颂。可是,比起他的香气,那品质也没有什么了。“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那香气,使得贫苦的人们重新树立起信心,使得颓唐的人振作起来,使得犯错的人改过自新……你想想,梅的品质,不就是在他的香气上建立起来的吗?如果没有他的香,谁会去赞扬它?谁会去争相种植它?……我爱梅,就仅仅是因为它的香!我,就是这么肤浅!!!江苏扬州高邮市赞化学校初一

古诗忆梅的意思篇八
《忆梅》

古诗忆梅的意思篇九
《古典诗歌中_梅_的意象浅析》

作家作品

古典诗歌中“梅”的意象浅析

○朱仲坤

(山东省苍山县实验中学,

山东

苍山

277700)

梅,在植物学上属蔷薇科落叶乔木,早春开花,花瓣五片,有粉红、白、红等颜色,味香。梅花每年开放在冬末春初严寒料峭之时,有耐寒傲雪之本性,故常被引申用以象征人的品质。因为梅有美丽的外形和醉人的清香、报春而不抢春的风格以及不畏严寒的风骨,所以它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和无限的喜爱。在古典诗歌中,人们赋予它多种意象,以寄托不同的情思。

一、美的化身,诗意的幽香

古人咏梅诗最著名的要数宋代诗人林逋的七律

《山园小梅》了:

众苦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诗的前四句意思是说:百花凋零,摇落漂逝,只有梅花开放,尤显明媚艳丽,独自占尽了小园迷人的风光。明净清浅的水中映出梅花疏朗横斜的倒影,朦胧的月色里浮动着梅花清幽的馨香。颔联是公认的咏梅的绝唱,诗人用疏影、暗香描绘梅花,以水和月嗅觉、感觉并用,不仅传神地写出梅花做陪衬,视觉、

的姿态和神韵,而且创造出一种清幽朦胧的意境,所以有无尽的美感,历来为人所称道。

由于梅常于雪中开放,古人便将二者连写,生出无限趣味。唐初四杰之一的卢照邻有诗曰:

梅岭花初落,天山雪未开。雪处疑花满,花边似雪回。

———《梅花落》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梅雪相映,融为一体。洁白的世界,动感无限,生机无限,真是美不胜收。

宋代诗人卢梅坡有《雪梅》诗一首,更是新颖别致: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梅雪争春争艳,各不相让。诗人只得放下笔做一番评价,认为二者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梅虽白,但逊雪三分,然而雪没有梅的幽香。于形象中蕴涵哲理,一直广为传诵。

梅的与众不同的幽香,更是倾倒过无数的诗人。陆游盛赞道:

清泉冷浸疏梅蕊,共领人间第一香。

———《初春书怀》

明代项圣谟也赞道:罗浮山下西河上,独立春风第一香。

称梅香为“第一香”,不仅因为梅花开得早,更是因为“梅花香自苦寒来”,具有特殊的韵味。

王安石也曾说:

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

这一“暗香”,大概是对“第一香”的最好诠释吧。其他的如姜夔的“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南宋戴复古的“千山月色另人醉,半夜梅花入梦香。”都美不胜收。至于同样戴复古的“有梅花处惜无酒,三嗅清香当一杯。”,以梅香代替美酒,以嗅香代替饮酒,不独诗人,就连读者也禁不住陶然沉醉了。

二、由梅凌寒的本性,引申为象征人的某些品质或情趣

梅耐寒,常开放于雪中,让人联想到坚贞不屈、高洁不俗等品质与节操,受到文人雅士的推崇,并延伸到对人的赞颂。

早在南朝刘宋时期,诗人鲍照就写过一首叫《梅花落》的诗:

中庭杂树多,偏为梅咨嗟。问君何独然?念其霜

60

文学刊

[作者简介]朱仲坤,山东省苍山县实验中学教师。

2007.10

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

诗的前半部分,主要是对梅花的赞美:梅花不畏严寒,在寒风中开花,在霜露中结实,具有傲霜斗雪的气骨。后半部分,讥讽和批评杂树的凋零飘落。通过对比,突出梅花的品质。显然,赞美梅花,是诗人的自况,是为了表现诗人不随流俗的坚贞品格。讽刺杂树,是对门阀制度下的权贵们的尖锐抨击。

陆游的《落梅》诗曰“: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赞美梅花在狂风暴雪中凛然不屈,但到了百花齐开之时,宁愿飘零,也不愿向春神乞怜,真正表现出“最高坚”的气节。宋代词人萧泰来写过一首《霜天晓角・梅》词:

千霜万雪,受尽寒折磨,赖是生来瘦硬,浑不怕,角吹彻。清绝影也别,知心惟有月。原没春风性情,如何共,海棠说。

写梅花不畏霜雪,不怕折磨,骨气奇硬,心地清绝。直赞其气质和品格,别具一格,不落俗套。

元末画家王冕,隐居九里山,他植梅、爱梅、画梅、咏梅,曾画《墨梅图》,并自题七绝曰:“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流清气满乾坤。”这里的梅花便被人格化了。画家以梅花自勉,在梅的形象中,寄托了自己的理想、情操和志趣,要洁身自好,要保持高洁的品格。颜色不好看没关系,只要有清气在,有骨气在,就是天地间高洁美妙的一棵梅花。正像一句诗评价的那样恰到好处:,人与梅花一样清”。

借梅抒情,以梅喻人,手法是一致的。但人生的境遇不同,寄予的情怀也不同,诗歌的境界自然也就大不一样。从上述所举诗例当中,我们已体会的比较清楚。但为了使大家更明白,我还想举下面两个更明显的例子。

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词的上片写梅花的境遇,寂寞孤独,忍受凄风冷雨。下片写梅花的品性,它无意争春,却遭百花嫉妒,但它洁身自好,即便成泥成尘,仍清香如故。从上片看,其境界是孤寂、愁苦、凄凉的,从下片看,其境界是无奈、落寞的。这与作者的处境有关。陆游是主战派,他力主抗金,却遭到排挤,能不愁苦么?但他心志不改始终如一。所以,梅花是词人自我的写照,表现的是一种无奈的孤傲清高和决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语文学刊

毛泽东对该词的情调不以为然,他也用同一词牌填了一首《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仗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这首词所塑造的梅花形象,是明朗的、乐观的,词的情调也是积极的、向上的。该词作于1961年12月,当时中国正处于内忧(三年自然灾害)外患(与前苏联反目)时期,面对困难,毛泽东持的是大无畏的态度。他写的梅花,迎着“风雨、飞雪”,面对“悬崖百仗冰”,俏丽地开放。经历艰苦卓绝的斗争,迎来了“山花烂漫”,却不居功,不自傲,并为此而感到无比的高兴。这是无畏的胸怀宽广的革命者的形象。这首词在内部传阅时,毛泽东曾说过这样几句话:“陆游的北伐主张失败,投降派打击他,他消极颓废,无可奈何,因此作此词,而我们对待困难的态度却与陆游相反。”

三、梅表示赠别和怀友

最早以梅表赠别的诗,要数南朝宋陆凯的诗《赠范晔》: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范晔是著名的历史学家,著有《后汉书》,陆凯同他是好朋友。当时陆凯在江南水乡,范晔在西北陇头。陆凯思友心切,正好碰到驿使,便折梅以寄。“一枝春”指梅花,用赠梅花代替寄书信,以示相思之意。自此始,人们常以梅花比喻驿使,或称为梅花使。

在民歌中亦是如此,南朝的《西洲曲》写道: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这里的“梅”不仅仅表友情,也可能有所发展,代表爱情了。

唐人多有沿袭,高适的《人日寄杜二拾遗》曰: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孟浩然的《早春润州送从弟还乡》曰:乡园欲有赠,梅柳着先攀。

见梅即产生相思,让人

“空断肠”,欲赠则折“梅柳”

“,折梅”与“折柳”,均是中古时代友人赠别的特定仪式“,梅”之代表离情别绪,同意象“柳”的意义无二。

梅在中国的古典诗歌中,基本就是这三大类意象。其中一、二类关乎本性,第三类是一种仪式或风俗。其实在大部分作品中,梅作为意象,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花或者一种植物,而是成为一种象征,人的品质的象征,甚至是国家民族的象征。

61

2007.1语

文学0

“画梅须具梅气骨

古诗忆梅的意思篇十
《古诗》

min nong

悯 农

li shen

李 绅

chūn zhònɡ yī lì sù ,

春 种 一 粒 粟 ,

qiū shōu wàn kē zǐ 。

秋 收 万 颗 子 。

sì hǎi wú xián tián ,

四 海 无 闲 田 ,

nónɡ fū yóu è sǐ 。

农 夫 犹 饿 死 。

[注释]

悯(mǐn)农:就是对农民遭受的苦难生活表示同情、哀怜。悯,哀怜的意思。

粟:谷子。这里指代所有粮食作物。

子:植物的籽实。

四海:指普天之下、全国。

闲田:荒废闲置不种的土地。

犹:还,仍然。

[译诗]

春天种下一颗种子,秋收时可以收获万颗子粒。四海之内并无闲置荒芜的田地,可是仍有农夫饿死。

min nong

悯 农

li shen

李 绅

chú hé rì dāng wǔ

锄 禾 日 当 午 ,

hàn dī hé xià tǔ

汗 滴 禾 下 土 。

shuí zhī pán zhōng cān

谁 知 盘 中 餐 ,

lì lì jiē xīn kǔ

粒 粒 皆 辛 苦 。

[注释]

悯:怜悯。

禾:禾苗。

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的土。

日当午:太阳当头直晒的时候,指中午。

汗滴:汗水往下落。

盘中餐:碗里的饭食。餐,饭。

皆:都是。

[译诗]

烈日当空时在田间锄草,汗珠一滴滴掉在庄稼下面的土地上。有谁知道那盘中的饭食,每一粒都蕴含着农民的千辛万苦。

[赏析]

前两句既是对第一首的补充描写,表明那广种、丰收,都洒满农夫的汗水;又以“汗滴”与米粒相似为契机,引出后两句:“盘中”的“粒粒”米,来自农夫的滴滴汗,可是又有谁知道呢?

这两首诗一作《古风二首》。《唐诗纪事》卷三九载李绅曾以此诗谒吕温,温读之,预言必为卿相。据此推测,此诗当作于早年。李锳《诗法易简录》称“此种诗纯以意胜,不在言语之工。”其实不仅命意高卓,而且笔力简劲,构思新颖,表现有力。第一首用前三句渲染广种、丰收,满眼富足景象,第四句突然反跌,令人惊心动魄。第二首以“盘中”映照“田间”,以粒粒饭映照滴滴汗,“谁知”一问,悲愤欲绝。用寥寥四十字概括了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形象鲜明,激情喷涌,因而千百年来,传诵不衰。(摘自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唐诗精选》)

jiāngxuě江雪

liǔzōngyuán柳宗元.

qiānshānniǎofēijuã千山鸟飞绝,

wànjìngrãnzōngmiâ万径人踪灭。

gūzhōusuōlìwēng孤舟蓑笠翁,

dúdiàohánjiāngxuě独钓寒江雪。

【注解】:

1、踪:脚迹。

2、蓑笠翁:披蓑衣,戴斗笠的渔翁。

【韵译】: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

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

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评析】:

这是一幅江乡雪景图。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遐景苍茫,

迩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调凄寂。渔翁形象,精雕细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

诗采用入声韵,韵促味永,刚劲有力。历代诗人无不交口称绝。千古丹青妙手,

也争相以此为题,绘出不少动人的江天雪景图。

yîu nǚ cí

幼女词

shī jiān wú

施 肩 吾

yîu nǚ cái liù suì

幼 女 才 六 岁,

wâi zhī qiǎo yǔ zhuō 。

未 知 巧 与 拙。

xiàng yâ zài táng qián ,

向 夜 在 堂 前,

xuã rãn bài xīn yuâ 。

学 人 拜 新 月。

【注释】

①巧:灵巧。

②拙:笨拙。

③向夜:傍晚。

④拜新月:古代风俗,妇女在农历七月七日夜晚,要在院中陈设瓜果,向织女星祈祷,请求提高她们的刺绣缝纫技巧,称为乞巧。这时,月亮正是上弦月,故也称拜新月。

幼小的女儿才刚刚六岁,还不知道什么是灵巧和笨拙。傍晚时分在院子里,她也学着大人的样子拜月乞巧。

这首诗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可爱的小姑娘的形象:她尚未懂事,却做出一幅老成模样,学?大人的样子拜月乞巧,显得天真无邪,惹人喜爱。

tí shī hîu

题 诗 后

táng jiǎ dǎo

(唐) 贾 岛

liǎng jù sān nián dã

两 句 三 年 得,

yī yín shuāng lâi liú

一 吟 双 泪 流。

zhī yīn rú bù shǎng

知 音 如 不 赏,

guī wî gù shān qiū

归 卧 故 山 秋。

注释

1.吟:读,诵。

2.知音:指了解自己思想情感的好朋友。

3.赏:欣赏。

4.得:此处指想出来。

译文

这两句诗我琢磨三年才写出,一读起来禁不住两行热泪流出来。

了解我思想情感的好朋友如果不欣赏这两句诗,我只好回到以前住过的故乡(山中),在瑟瑟秋风中安稳地睡了。

[题解]:

作者作诗每字每句都精益求精,反复推敲,这首诗就是他视艺术为生命、追求完美的精神境界的真实写照。

赏析

贾岛作诗锤字炼句精益求精,布局谋篇也煞费苦心。这首诗就是他视艺术为生命,全身心投入,执着追求完美境界的精神风貌的真实写照。


古诗忆梅的意思相关热词搜索:墨梅古诗的意思 古诗忆江南的意思 g古诗墨梅的意思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古诗忆梅的意思”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古诗忆梅的意思"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7013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