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晚上回家的诗句

晚上回家的诗句

2015-12-19 09:58:50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晚上回家的诗句篇一《不错的诗《回 家》》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晚上回家的诗句》,希望能帮助到你。

晚上回家的诗句篇一
《不错的诗《回 家》》

回 家

-----------素色米

是谁让我魂牵梦绕

又是谁在寂寂的夜里

轻轻的呼唤我的乳名

岁月在眼皮底下

眨一眨就过去了

回家的歌声一唱再唱

可我是否还记得离开家乡的模样 回家的路太长太长

我却在城市的梦里游荡

华灯初上

我心却已迷惘

看街上橱窗

依旧是那绮丽模样

许多人依然喜欢游荡

但我已不再驻足张望

心早已飞向家乡

土路弯弯

浅草斜斜

深深浅浅的脚印里

储满 亲情一汪一汪......

皈依脚下的泥土

泪珠找不回曾经的过往

篱笆墙下遗落着往日的忧伤

都哪里去了啊

记忆里中的某些人和某些事

难道都已经随风悄然逝去...... 看到那炊烟袅袅升起的地方

仿佛闻到热锅里的饭菜香

这一路上真是担心

不知还能不能听到

翘首企盼的母亲正依门把儿呼唤......

晚上回家的诗句篇二
《回家(诗歌)》

回家

文/心若米兰

2011年7月23日,开往温州的动车上,有一位回家的姑娘,在离家咫尺的地方,被一道闪电带走,去了遥远的天堂,她叫朱平。

我的亲人 含泪

为什么将我埋藏

为什么让我留在冰冷的地方

用鲜花,铺过我回家的小巷

焚香拂过我如月的面庞

将温热印在我的唇上

轻轻的阖上我的双眼

仿佛,这是我最后的形象

七月的闪电,是我生命的强光

带我去遥远的地方

那里 可有温暖的太阳?

我怕黑暗和凄凉

我拨通

那温暖一生的电话

妈妈 送我到梦想的天涯

夕阳西下

生命如此繁华

我的记忆依旧

是马尾辫飘荡的时光

只希望黑白的洪荒

再见五彩的光芒

你们注目的地方

马尾辫依旧

依旧无邪的飘荡

(以此祝愿朱平及所有7.23事故中罹难的同胞安息!)

2011-7-30(农历二〇一一年六月三十)

Blog:

QQ: 1584574277

e-mail: toneyxiang@sina.com

晚上回家的诗句篇三
《默写古诗回家作业》

姓名:___________

◆不看书,默写第13课《古诗两首》,要写作者,不会写的字可用拼音代替。 ———————————————— ———————————————— —————————————————————————————————— —————————————————————————————————— —————————————————————————————————— ——————————————————————————————————

孩子是否离开书本独立完成: 是 否

父母签名: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不看书,默写第13课《古诗两首》,要写作者,不会写的字可用拼音代替。 ———————————————— ———————————————— —————————————————————————————————— —————————————————————————————————— —————————————————————————————————— ——————————————————————————————————

孩子是否离开书本独立完成: 是 否

父母签名:_________

晚上回家的诗句篇四
《让诗回家》

Qingnianzuojia

让诗回家

◇曹纪祖

目前,诗歌已离家出走甚远。人们似乎淡忘了她。包括许多大刊大报发表的诗歌,鲜有让人过目难忘,更不用说一唱三叹的了。有人说:当前一首普通的诗,也比历史上曾经轰动一时的诗写得好,这种说法是不能令人信服的。尽管时代变迁,好诗依然会在历史的淘洗中如真金般闪烁。诚如王国维所言,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彼时风范与此时情调固然有异,但时代的回声必定是历史的留存,这是不容置疑的。不必引证《诗经》、《楚辞》、唐诗、宋词中那些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佳作,也不必再回溯新时期之初那些充满伤痛与反思、失望与希望,特别是渴求变革、预示转机的优秀作品,仅仅回顾“512汶川大地震”后诗歌的“井喷”现象,回顾当时那些摧人泪下的作品,我们便可以感知到一个真理:只有与时代同声相应,与生活贴近,与民众亲近,诗歌才能打动人心,找回自己。

  认识的差异缘起于新时期诗歌走过的曲折道路。从为政治服务到人性复归,从千部一腔到千姿百态,从“文以载道”到自在与自为,再从反叛传统走向“非理性、非崇高、非文化”的虚无,及至演变到文化多元与网络时代的当今,诗歌似乎总是在政治与艺术之间纠结,在生活与生命之间游离,在“小我”与“大我”之间迷茫,在继承与变创之中困惑,从而派生出种种不同的认识,而就在这种情态下,诗歌事实上已经边缘化了。这种边缘化的突出表现,一是佳作不多,力作少见,诗坛再也见不到领军人物和有影响的群体。二是诗刊诗报发行量普遍不容乐观,诗的读者半径缩小,有时真可谓“门庭冷落车马稀”。三是诗歌活动中,圈内热闹与圈外冷清形成鲜明对照。四是诗歌批评不甚活跃,“百家争鸣”的风气难以再见。

  诗歌究竟是贴近时代还是远离时代?诗歌究竟是贴近生活还是疏离生活?诗歌究竟是亲近民众还是隔膜于民众?对于这些事关诗歌繁荣与发展的大问题,我们不能不做出明确的回答。  其实,与时相应是中国诗歌传统中最重要的精神内核。不是诗人有意要在诗中体现“时代气息”,尤其古人显然不会有这样的概念。而是真正的诗人总是身处自己的时代,关注自己置身其间的生

活现实,或着眼于社会政治的变迁,写出大开大阖,振聋发聩的厚重之作;或忧患民生,关切民间疾苦,写出饱含“人性关怀”的至情之作;或寄情山水,放歌田园,陶冶情操,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唯美之作也因之多见。诗与时代的关系十分显见。  再看“5

12汶川大地震”。巨大灾变成为人类共同的震撼

与伤痛,刺激着人类共同的神经。而抗震救灾凝聚起空前的民族精神,唤醒了人们的良知,感召着诗人的灵魂。几乎是在完全自觉与自为的状态下,诗歌突然井喷,涌现出了像《孩子,拉住妈妈的手》《生死不离》《血脉能创造奇迹》《我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等摧人泪下,感人奋进,让人不仅记得住,而且刻骨铭心的作品。许多诗人在这时主动奔赴灾区,目睹残垣断墙,目睹生命的毁灭与救助的艰苦卓绝,目睹灾后重建的艰难而伟大的历程,写出了不少难以重复的情真意切的作品。之后相关诗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诗歌朗诵会此起彼伏,网络诗歌数以万计,诗已许久未像这样与民众亲近。这难道对我们没有启发吗?

  认识的误区在于:十年动乱把“为政治服务”推向了极端,许多诗人经历了人性泯灭的巨大伤痛,对时代、社会、责任这些词汇形成心理龌龊,从而有意无意中在疏离时代,疏离生活,专注内心,追求形式趣味和语言技巧上渐行渐远。由于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在诗坛占有一定的地位或资源(如刊物),拥有一定的话语权,从而于无形中误导一些作者“投其所好”,乃至亦步亦趋,以致形成一种隔膜现实的风气,使诗与民众的距离愈见拉开。这是特别需要我们反思的。

  今天,最重要的是,我们应当站在历史的高度,以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思维,呼唤诗歌回家,回到现实,回到民众。在诗的精神内涵上,应当高扬时代主旋律,关注民生,关注社会焦点与社会热点,关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事业的方方面面,突出科学、民主、和谐与时代进步的主题。而在美学价值上,应当包涵哲学、艺术、生活、情感、心理、语言等多重元素,丰富诗的文化内涵。特别是在诗的表现式上,应当体现其文体特征。那种散文式的铺排与述说式的表达,即便是在抗震救灾诗中反复出

现,也未能让人记得几句。还是要抒情、明朗、短小,有一定的韵律感,让人好读好记,这是中国诗歌传统在文体形式上的生命力的体现。

  让诗回家,其实也就是呼唤好诗。而好诗尽管应当百花齐放,色彩多样,但有一些特质是共同的:

一、精神内涵的崇高与尊严

以中国诗歌的传统精神而言,诗歌对社会生活和人的内心世界的作用是巨大的。诗歌总是指向人类精神境界的最高处,保持着“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风范,体现出“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的尊严。

  这种尊严源于诗人自觉把自己的命运紧系于时代,把自我价值升华为安邦定国,促进国泰民安的追求,从而彰显出一种大气,并包含着丰富多彩的精神内容。无论时代怎样变迁,好的诗歌肯定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神灯。其与卑微、琐屑、低俗、无聊是格格不入的。新时期以来的诗歌中,我们记得“归来的歌”,记得众多批判现实、渴求思想解放与改革开放的力作,记得《致橡树》那样的格调,记得《不满》《回答》《我是青年》《干妈》《阳光,谁也不能垄断》等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作品。也记得“朦胧诗”中的不少好的作品。我们无法对这些“既有”的存在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

二、充满人性关怀与悲悯情怀

古往今来,中国诗人总是以天下为己任,以民生为根本,以忧患为心结,以同情为吟叹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生民之多艰”(屈原),“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曹操),“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等等。对于民间疾苦,他们“一枝一叶总关情”,充满人性关怀与悲悯情怀。  悲悯情怀出自人类的良知。在中国诗歌传统中,不论是试图参与政治的士大夫“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或是草根诗人的感同身受的同病相怜,悲天悯人无疑是中国诗歌美学的一种风范。但今天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文学的“悲悯情怀”应有正确的认识。当今一些作品在中国发展的不平衡中,选取乡树的落后或民众的愚昧与贫困,以个案为普遍,施以文人式的同情,这种“悲悯”轻飘而肤浅。“悲悯”本是人性关怀的情感体现,应建立在鲜活的生活真实之上,也应建立在作家的灵魂高尚之上。这种“悲悯”应是对国计民生的关注与大爱,对人类命运的关注与大爱,而不是区区儿女之情,戚戚小我之哀。与之相应,人性关怀也应有更为丰富的内容。它包含着对人的生命权、生存权、话语权、乃至个人私密的人格尊重。面对巨大灾变自不必说,即便

品鉴

79

在平凡日常生活中,也应有所体现。例如对于教育、医疗、卫生、食品、健康的重视,对农村、农民、农业的关注等等,这些都必然应当成为当今诗歌的现实主题。

  悲悯不等同于同情,而是一种精神力量,一种情感美德,一种爱的表达。“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悲悯。这与精神境界的崇高是

密不可分的。

三、美学趣味的高雅

人们常说,诗是艺术的王冠。诗的美学趣味在本质上是指向高雅的。在中国传统诗歌中,无论是以香草美人喻社会政治,还是寄情山水以言说志向。无论是“文温以丽,意悲而远”的生命意识,还是“晚节渐于诗律细”的格律约束,抑或是“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字斟句酌,诗歌在内容与形式上都是追求至美的。

这种美是人类精神慰藉的理想境界,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美学创造。其对于陶冶性情,达到内心和谐,进而通过传播而达到提升民族的精神情感素质,有着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的诗歌创作中,高下之分,文野之分历来存在。因之好诗总是经过历史的淘洗而留存的,只有时间和民众能验证其不朽。诗在追求高雅的同时,也不排除俗趣,但通俗不可媚俗,这是必须要把握的原则。如果诗人的思想境界,文化品位,

情感素质低下,我建议最好不要做诗,其做出来的诗注定是失败的。如果以机械进化论的观点,笼统地认为新诗比古诗好,当下的诗比新时期以来的诗好,自己的诗比别人的诗好,通过炒作让媒体渲染一下就好,这实在是谬之千里了。

  好诗除了上述三大要素外,还应在“文体革命”上有所探索。诗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其文体自有特色。自古而今,尽管诗体不断演变,但诗的抒情的本质特色没有改变,这正是其区别于小说、散文等其他文体形式的地方。这不仅为优秀的古典诗歌所证明,为新时期以来的优秀诗作所证明,也为“5

12”汶川地

震中那些感人的诗所证明。而散文式的铺排,述说式的表达,政论式的笔调,只能消解诗的感染力,模糊了自己的面目。如何在继承中变创,在变创中出新,使诗在内容与形式上达到和谐,是当今诗人们不能不面对的课题。

(本文系作者在2010年8月全国诗歌研讨会上的发言)

曹纪祖著名诗歌评论家,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兼秘书长,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著有诗歌评论集《批评与思考:中国新时期诗歌》等多部。

晚上回家的诗句篇五
《李贺诗二首》

晚上回家的诗句篇六
《诗歌 回家》

《回家》

风,就要刮了,

树叶妈妈放心不下娃娃,

要是被风吹远了就再也回不了家了。 妈妈,妈妈,您别牵挂, 让我先变只小船

先送落水的小蜜蜂回家

它的妈妈一定也在盼它

雨,快要下

小蜜蜂妈妈放心不下娃娃 要是淋湿了翅膀就飞不回家 妈妈,妈妈,您别牵挂

让我做回向导

先送迷路的蜻蜓回家

它的妈妈一定也在盼它

天,要黑了

蜻蜓的妈妈放心不下娃娃

要是撞上蜘蛛网就再也回不了家 妈妈,妈妈,您别牵挂 让我先变架飞机

送离群的小蚂蚁回家

他的妈妈一定也在盼它,盼它…… 风,呼呼刮

雨,哗哗下

妈妈的娃娃都平安的回到了家。

晚上回家的诗句篇七
《回家(组诗)》

晚上回家的诗句篇八
《描写人物的诗句》

描写人物的诗句.txt你不能让所有人满意,因为不是所有的人都是人成功人士是—在牛B的路上,一路勃起你以为我会眼睁睁看着你去送死吗?我会闭上眼睛的作者:李锦文 来源:中国诗歌网

一、古代的征人形象

《诗经》中的《东山》和《采薇》二首,反映了周朝初期为镇压国内的叛乱和抵御外族的入侵,征人们出生入死奋战沙场的艰苦的军旅生活和民族主义的英雄气概。这二首诗的共同特点是采用第一人称手法,用征人自述的口吻,细致而深刻地描写了征人的思想感情和心理活动,塑造了征人的英雄形象。

《东山》是《诗经?豳风》的一篇,反映了如下的一段历史:周朝建立后不久,周武王病死,继位的成王年幼,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旦掌管政事,武王的另外两个弟弟管叔、蔡叔不满。商纣王的儿子武庚乘机勾结管叔、蔡叔,并联合东夷诸部落发动了叛乱。周公带兵东征,打了三年仗,平定了叛乱,稳住了周朝的统治。

《东山》共有四章,写的都是归途,都是写征人在回乡途中的回忆和想像。每一章的开头都是:“我俎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诗一开头就把主人公安置在一个特定的环境,即“冒雨回家”的归途之中,而且这种特定的环境贯穿在诗的始终,因而使得主人公在这种特定环境中的特殊的思想感情和心理活动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第一章写征人在归途中回忆军旅生活的艰苦,并想像着回家以后恢复平民身份的喜悦: 我俎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来,零雨其蒙。我东曰归,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蜎蜎者躅,蒸在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征人来到东山戍守边疆已经很久了,从来没有回过家乡。现在退役回家去,不巧却碰上了蒙蒙细雨,泥湿路滑,不好行走。当时征人的心境是:由于镇压了叛乱,才赢得了和平与安定。这种和平与安定的生活来之不易。梦寐以求的回家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因此不管天上怎么下雨,不管行路怎么艰难,征人还是一个劲地走回家去。征人一边走路一边在想:还在东山没有动身以前,一听到要退役回家的消息,心里是何等的激动啊,禁不住面对西方,向着家乡而悲伤了。这是因为多年的愿望一旦要成为现实,却又觉得来得太突然了。究竟是喜还是悲?要回家了,却面对着西方而悲伤!当然,这种悲伤的心理不会持久,因为想到回家以后,恢复了平民身份,穿上普通人的服装,再也不过军旅生活了,心里终究是高兴的。回想三年来的军旅生活,那凄凉的情景就浮现在眼前:晚上蜷曲着身子睡在兵车底下,就像桑间的野蚕蠕动着身子爬行一样。这幅西周初期社会的军旅生活图给人的印象是凄苦的,但是征人们却在这种凄苦的生活中拼命奋战,因此征人们的形象是高大而悲壮的。

第二章写征人想像着可能已经荒废了的家园:

我俎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果裸之实,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蠨蛸在户。町疃鹿场,熠耀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

由于多年战乱,家里音信杳无,也许家里已经是一片废墟!他想像着家里的情景:蔓生的栝蒌已经伸延到屋檐边了,屋子里土蟞爬来爬去,蜘蛛在门口牵丝结网,住的地方已经成了野鹿活动的场所,到夜晚时时现出磷火的闪亮!这是一幅凄惨的图画,多么阴森,多么恐怖!难道还不可怕吗?但是,那是他的家乡啊,他还是想念着它。“不可畏也?伊可怀也。”恰好表现了征人当时的心境:家乡越是阴森恐怖,越是想回家去看个究竟,思乡之情,溢于言表。

第三章写征人想像着妻子的孤苦生活以及对自己的思念之情:

我俎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鹳鸣于垤,妇叹于室。洒扫穹窒,我征聿至。有敦瓜苦,蒸在栗薪,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在这里,征人的想像真像闪电一样,他想像着家乡的鹳鸟正在土堆上鸣叫,他的妻子触景生情,正在为他长期不归而唉声叹息。自从丈夫离家以后,家里繁重的劳动均落在她一个人身上,里里外外,劳苦奔波,到底何时才是一个尽头!他进一步想像,也许家里已经乱七八糟,可怜的妻子正在洒水清扫,堵塞鼠洞。她多么希望她的丈夫及早归来。这时候她的恼子里突然出现了一幅幻像,丈夫已经回到了她的身边。她真是又惊又喜,一头栽在他的怀里。突然她的眼光触到了那堆栗柴,看到了栗柴上面的匏瓜瓢。此时她心潮起伏,思绪万千:匏瓜瓢啊匏瓜瓢,你是我们爱情的见证,自以丈夫离家以后,已经三年没有看到过他,匏瓜瓢放在栗柴上面也已经三年没有动用过它。我时时在思念着我的丈夫,一年又一年,已经整整三年了,音信杳无,望眼欲穿„„。现在好了,丈夫毕竟回来了,夫妻又团圆了„„。这是一幅幻像,这是对和平生活的憧憬,对未来的展望。明写妻子,实际上还是写征人。征人的思想千头万绪,但是,一切的一切,都是从思家的心情上涌来。

第四章写征人回忆新婚时的欢乐,同时担心着妻子的现况:

我俎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仓庚于飞,熠耀其羽。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

思乡之情在折磨着他,也在激励着他尽快地赶回家去。此时征人的思想又回到了新婚的时候,多么美丽啊,黄莺飞翔时羽毛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妻子嫁给他时,骑着黄白相杂的毛色的马儿来到他家。当时她的母亲亲自给她结好佩巾的带子,结婚时举行了很多的礼仪。那时候她是多么美丽啊,可是现在呢?时间这么久了,她到底怎么样了?

这首诗给人展示了一幅幅的图画,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但是我认为最成功的是真实地刻画了征人复杂的思想感情和心理活动,这种心理活动的特点是回忆和想像。这种想像是奇特的,闪电式的,跳跃式的。他时而想像着家乡已经是一片废墟,萧条冷落,阴森恐怖;时而想像着妻子正在唉声叹息,盼望着他及早归去,同时出现了一幅幻像:丈夫突然回到了她身边,情不可遏,悲喜交集;时而回忆起新婚时的幸福生活,与第一章回忆起艰苦的军旅生活形成对照;最终还是回到现实中来,他离家这么久了,妻子历尽艰辛,现在到底怎么样了?这种想像是奇特的,对于表现主人公的思乡之情有着特殊的意义。征人本来归家心切,可是实际上却没有到家,全篇集中笔墨描写他在归途中的心理活动。那么家中的情况到底怎么样了?心爱的妻子还像新婚时那样美吗?现在到底怎么样了?这些都留给读者去想像了。

《采薇》是《诗经?小雅》的一篇,是一首反映军旅生活和反抗外族侵略的诗。如果说《东山》着重反映的是对艰苦的军旅生活的回忆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却没有正面描绘镇压叛乱的战争生活的图画,那么《采薇》却是二者兼而有之,既有艰苦的军旅生活的回忆,也有抵抗外族侵略者的紧张的战斗生活的描绘。《采薇》在诗的结构上同《东山》有着不同的特点:《东山》对征人形象的刻画是通过描写他在回乡途中的心理活动反映出来的;《采薇》一诗却按顺序写出了征人从出征到退役的全过程。诗中所描写的一幅幅画面正如电影特写镜头一样展现在读者的眼前: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诗人一下笔就把读者带进了艰苦的军旅生活中去。由于玁狁的入侵,征人离开了家乡,告别了亲人,出征去前线。部队的生活是紧张的,简直没有一点休息的闲暇;部队的生活又是凄苦的,连肚子都填不饱,还得靠采薇菜来过日子。因此征人一边采着薇菜,一边想着要回家去。回去吧,回去吧!一年的时光又快要过完了。虽说有家室,却又像没有家室一样,分隔千里,两地相思。是谁造成过种情况的呢?是玁狁,即那些入侵者。

随着时间的推移,薇菜长得很柔嫩了,比起原先刚刚发芽的时候去采要强得多了。但是征人却并不见有高兴的神情。由于“回家去”的思想在折磨着他,痛苦的心境如火如燎。可是征人越是思家心切,戍守的阵地却越是变换频繁,简直没有一个确定的处所,也没有一个能为自己回家去探问情况的“使者”。由此可见,征人的心里是何等的着急。可心里越是着急,越是感到又饥又渴。人们不禁担心,这样的军队能否抵抗得了那些凶猛的入侵者?

生活还是这样艰苦,薇菜还得采了又采。此时薇菜已经老而坚硬了,原来艰苦的日子在饥渴中熬过,不知不觉已到了号称小阳春的十月。可是兵役却还没有止息,简直没有休息的闲暇。征人心里非常痛苦,自从服役以来,哪曾有过什么人来慰问一声!征人愤怒的心境再也按捺不住,不禁大声责问那些统治者,你们只知道无休止地叫人们服役,可曾管过人们的死活?

以上三章写出了征人在部队的艰苦生活,以及征人对统治者不管人民死活的愤慨之情。

第四、五章,写征人紧张的备战和战斗历程: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騤騤。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蒙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那盛开的鲜花是什么花?是棠棣之花。那高大的兵车是谁所乘?是将帅所乘。在这样的比兴以后,接着写征人将那四匹高大的雄马驾上兵车,准备出征。读到这里,人们不再担心,历史上无数的事实证明了,当外族侵略者踏入我们的国土的时候,我们的祖先是能够奋起抵抗的。不是吗?请听一听征人的回答吧:在边地怎能图安居呢?往往一个月就要出征多次。 驾上那四匹雄马,四匹雄马威武雄壮。将军站在兵车上指挥作战,战士们在兵车的掩护下冲锋向前。看吧,四匹雄马训练有素,行进得整整齐齐,多么威严!战士们佩着鱼皮做的箭袋,拿着象牙装饰的弓弭,向敌人射出了一支支利箭„„战斗结束了也不卸甲,仍在日夜守卫和警戒。因为玁狁不甘心失败,总想卷土重来,军情非常危急!

读了这两章,我们才真正认识了征人,在打击外族侵略者的时候,才显出了征人的本色。

最后一章直接描写征人在归途中的心理活动: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征人在归途中回想起当初离别家乡去出征的时候正是春天,青青的杨柳依依相送。现在退役回家正是冬天,大雪纷飞,北风凛洌。征人就是这样一边走着,一边想着,心里越想越激动,路也越走越慢了,口里又渴,肚子又饥,满心伤感满腔悲:对于我这种悲哀的心境,又有谁能够体会呢?这一章的开头四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将来时风光与归时景象作了对比描写,既写出了春天和冬天的时令特点,又推进了征人回家的急切心情。由于这几句诗既形象生动地描写了客观景物,又衬托了征人的主观心情(如用“杨柳依依”衬托离家时依依惜别的深情,用“雨雪霏霏”衬托归家时的悲哀心境。)真正做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因而被推为千古名句,世代传诵。晋朝的谢玄甚至说它是三百篇中最好的诗。

从全诗看来,我认为,对征人的形象描写是有其特色的,它不是简单地给人物贴上标签,而是真实而深刻地写出了他的复杂细致的思想感情和心理活动:当外族入侵的时候,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他离乡背井,奔赴前线;但他又忍受不了部队那种艰苦的生活,在采薇的时候,他特别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总想要回家去;对于统治者只知道叫人民无休止地服役却不管人民的死活,表现了极度的不满;但是一旦进入紧张的备战和战斗的时候,他却忘记了一切,只知道奋勇杀敌,冲锋向前,甚至战斗结束了也不卸甲,仍在日夜守卫和警戒。由于前线将士的奋勇杀敌,玁狁入侵者被赶出去了,征人们也退役了。在归途中他又饥又渴,思绪万千,不禁悲从中来,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战士们出生入死,奋战沙场,可统治者又给了他们什么报偿呢?难怪征人要沉痛地喊出:对于我这种悲哀的心境,又有谁能够体会呢?因此我认为,征人的形象是逼真的,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他热爱家乡,热爱亲人,热爱自己的国土;他对统治者不满,对外族侵略者更加愤恨,他忍受不了艰苦的生活,总想要回家去;但是一旦进入紧张的战斗,他却忘记了一切,显出了征人的本色,表现了英雄的气概。他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他的形象是真实而感人的。这首诗既有心理描写,也有行

动描写,但主要的还是心理描写,即如前面五章,在具体描写征人采薇菜的过程以及备战和战斗的过程时,也还是突出地描写了征人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如对回家的渴望,对统治者的怨恨,对敌人的仇恨与拼杀,以及强烈的敌情观念,无一不是心理活动的表现。

本主题由 System 于 2010-8-13 12:18 审核通过收藏 分享

金府乡宴周年庆典 真情一片 好礼相送 :满200《灾难救助大全》免费领

沫若使者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沫若使者 当前在线

UID204732 帖子1421 主题862 精华13 积分12464 交子10113 贯 威望51 点 阅读权限30 性别男 在线时间350 小时 注册时间2005-9-11 最后登录2010-12-3

大司马

帖子1421 积分12464 交子10113 贯 威望51 点 注册时间2005-9-11 沙发 发表于 2010-8-13 12:27 | 只看该作者

二、为国捐躯的战士

屈原《九歌》中的《国殇》,以及汉乐府民歌的《战城南》都直接描写了为国捐躯的战士形象。

《国殇》是一首祭歌,是祭奠为国战死者的乐歌,诗中塑造了为国捐躯的英雄形象,并极力进行了讴歌: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猎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埋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以上第一段,写残酷的战斗和我军的阵亡:战士们手里拿着吴国出产的戈戟,身上披着犀牛皮做的铠甲,兵车交错,短兵相接。旌旗遮蔽了阳光,敌人蜂拥而来像天空中的云彩一样,箭头交错落下,战士们争先恐后冲锋向前。敌人侵犯了我方的阵地,践踏了我军的行列,兵车左侧的马被杀死,右侧的马被砍伤。两个车轮被陷在地下,四匹驾车的马也被绊住,但是战士们毫不退缩,拿起鼓槌来击响战鼓。太阳已落,天色晚了,神灵都发怒了,经过残酷的战斗以后,我方死伤殆尽,尸体抛弃在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返,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以上为第二段,着重表现战士们的爱国主义思想和精神境界:战士们抱着一去不返的必

晚上回家的诗句篇九
《用诗诠释自己的一生》

用诗诠释自己的一生——记我的父亲李瑛 ■李小雨 【人物简介】李瑛,中国当代著名诗人,曾任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中国文联执行副主席、中国作协主席团成员。出版诗集56部,多次获全国、全军文学大奖。1月10日,由中国文联、中国作协和总政宣传部共同举办的《李瑛诗文总集》出版暨李瑛同志诗歌创作座谈会在京举行。为此,我们发表李小雨的文章,以资纪念。 我的父亲李瑛是个诗人。在这个世界上,能把诗作为自己毕生至爱并坚持不懈,历尽磨难而无悔的人本来就少,而在今天这个日益物质化的现实社会中,仍不改初衷,以诗为荣、为乐、为叹、为痛的人则更是少之又少。然而,我的父亲却做到了:他从16岁写诗到84岁,这70年来,磨秃的铅笔有半抽屉,抄录的笔记本有几尺厚,出版的诗集达56部,其中一版的发行量最高达30万册。他的生活中似乎缺少很多东西,他不抽烟,不喝酒,不打麻将,不跳舞,但他却永远遨游在自己创造的精神世界里,他用诗诠释了自己的一生。诗之痛:我看着火焰渐渐吞噬了父亲工整的字迹在我儿时的印象里,父亲始终是个瘦高、严肃、穿着一身绿色军装的英姿勃勃的年轻军人。早出晚归的父亲像一阵风。那年,我家搬到鼓楼附近,上班下班,父亲就骑着自行车准点擦过晨钟暮鼓,穿过雨雪风霜,来往于北京一条偏僻狭小的胡同里。每天回家,一放好车,他必先去北屋看望年迈的爷爷奶奶,有时还给他们捎去路上买来的点心,然后就一头扎在我们的小南屋里,静静地看书写作,直到深夜。院子里的丁香花、枣花开了又谢,一年又一年。那时候,我并不理会诗是什么,也不了解父亲为什么这么呕心沥血地痴迷于这些分行的文字。直到有一天,一场风暴惊醒了我少年的梦,我才明白了我的父亲和诗…… 1966年,我上初中。在一片“破四旧”、“打倒帝修反”的批判声中,我每天悄悄把父亲出国访问时带回来的东欧各国的纪念章等装满一兜,趁大雾天走到后海,一把一把扔到湖中。湖水的溅落让我心惊。我不知道一个“红卫兵”袖标究竟能给我多大的保护,因为我的同学中常有昨天还是红卫兵,今天就因为父母被揪出来而变成“黑五类”的。我还推着小车到胡同口卖掉了家里的一批藏书。记得有一本淡黄色封面的《飘》,竖版,扉页上的题字是1948年送给我父母订婚纪念的。抚摸着这本精心保存了多年的书,厚纸的封面,光滑如缎,我犹豫再三,终于横下心来,把它放入书堆,以三分钱一斤的价格处理掉了。过完秤,在回来的路上,我的心又疼痛又麻木……最令我感到对不起父亲的,是

在一个阴暗的下午,我烧毁了他珍藏多年的四五本手抄诗集。那是他大学时代写的许多旧作,暗蓝色封面,发黄的厚纸,父亲工整的蓝色的蝇头小字,还配着精美的钢笔插图……我没想到父亲还有这么高的美术天分,这么漂亮的字!记得其中有一本名叫《曲——给艾玲娟》,是父亲写给母亲的爱情诗集,浪漫、忧郁、纯美,如森林中的舞会,这是40年代父亲的“朦胧诗”啊!它使我既感到新鲜,又感到莫名的紧张、慌乱。现在,这该不是“有问题”的东西吧?当我看着火焰渐渐吞噬了父亲工整的字迹时,我似乎已经感觉到无可挽回地做错了什么。事后,我喃喃地向父亲说起这件事,可能父亲已经预感到单位里日渐紧张的大批判风暴,他只是沉重地点了点头,一句话也没有说……直到“文革”以后,父亲还曾亲自去首都图书馆翻找以前发表的旧作,但每次都收获甚微。我也暗下决心钻图书馆去弥补自己的过失,但也都因为各种原因没能实现。其实,我心里深知这些诗是再不可能复还的了,它们已经随着时间和青烟一起飘散,一起飘散的还有父亲的一部分生命。每当我看到父亲徒劳地给一些朋友写信,希望帮助找到那些过去的诗的线索时,我都会陷入无言的、深深的懊悔和自责。第二年冬天,母亲带着弟弟去了河南干校,我在家里等待插队,父亲也被下放到连队当兵。临走时,他交给我两大捆用油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东西。我明白,这可能是父亲最无法割舍的重要之物。夜里,我一人躺在四壁空空的床上,巡视小小的房间,想着如何才能保存这两包“秘密文件”。突然,我想到一进门的方砖地。这老屋的方砖十分结实,又可以撬起来,如果抄家的人来了:势必会站在紧贴门槛的方砖上,环顾四周,绝不会想到脚下的“机关”。我真为我的主意激动!待到月上中天、万籁俱寂时,我翻身下床,用铁铲一点点撬起青砖,挖出深深的湿土,待到把两包稿子放妥,再填土踩实盖上沉沉的青砖,已经过去一个多小时了。记得那夜很冷,我没穿长袖衫,没敢开灯,却干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心跳怦怦。之后,我去插队,全家4口人分为3处,都不在北京。这个地下秘密也就在两年之后才被打开。原来这就是父亲“文革”前写就的《枣林村集》和《红花满山》的手稿。此后,在“文革”期间,由北京人民出版社和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前者发行30多万册。 如果说我烧毁了诗和保护了诗都仅仅出于某种情感的本能,那么,1976年,才使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诗歌。那年1月,周总理逝世。冷风中,黑纱、白花漫天盖地。当时我正在铁道兵团卫生队当卫生

员。我清楚地记得,有天晚上回家,看见父亲在台灯下伏案。我十分奇怪,因为父亲已经很久没有这样写作了。直到有一天,我偶尔拉开抽屉,读到了父亲为悼念总理而写的长诗《一月的哀思》。当我读到“车队像一条河/缓缓地流在深冬的风里”时,再也忍不住泪水,一任它滴落在稿纸上。我当时的第一个念头是,让这首诗快快飞向沉沉的夜空,它肯定会在人们心中活下来的!同时,我又为我的父亲自豪,为诗自豪,我深感父亲坚守着诗的阵地,说出每个中国人的心声,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信心啊!诗歌是每个人的心,诗歌是会呼吸的思想,这就是诗歌的力量。以后,我才又渐渐地知道,父亲因诗而受的磨难还有许多。1955年反胡风运动中,他曾因为在大学时代写过评绿原先生诗的文章而被隔离审查。听妈妈说:“你爸爸放回来以后,夜里睡着睡着,就会突然坐起来拉灯绳,满身冷汗,真吓人。”原来,在父亲被审查时,每夜都被大灯泡照着,所以留下了后遗症,一年多后才渐渐减缓了症状。1957年,只是因为株连,又被划为“中右”。1959年,又因为曾写过歌颂彭德怀元帅的诗文《在朝鲜战场上,有这样一个人》等,而又被第三次审查、三次下放,后来又两次派往农村“四清”…… 因诗而痛,因痛而思,因思而无悔地歌唱。对于身心所受到的极大伤害,父亲只是埋首诗中,以诗来抚摸自己的伤口,以诗代言。这是无奈,更是另一种痛苦的激励,好诗只能从伤口中涌出。回顾往昔漫长岁月,84岁的父亲满脸沧桑。他心怀对诗的感激,只轻轻说了一句:“坐在书堆中,百年只似一日,是诗拯救了我!”诗之乐:平静地写诗,快乐仿佛渐渐涨大起来诗路漫漫,不因满程风雨而感伤,却为随时可以采掬到的一朵小花而惊喜。是诗给了父亲全新的世界和亮丽的生活。 父亲是从河北乡下柴烟熏黑四壁的草房里走出来的。他是兄弟姐妹9人中的长子,大家庭的艰辛养成了他沉稳的性格,强烈的责任感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冬天没有钱买袜子,他空着肚子,光着脚走进中学。他一边读文学名著,一边写诗,笔下全是挥之不去的多灾多难的土地和乡下的青苗。1944年,他和同学们共同出版了一本诗歌合集《石城底青苗》。那时他身穿铜纽扣制服,头戴硬檐帽,16岁的眼睛从发黄的旧照片上兴奋地望着我。又经过一年多的失学和流浪,父亲借钱考上北大。在唐山到北京的火车上,父亲雪上加霜地丢掉了祖母给他拼凑的白色包袱,里面有他的全部衣服和干粮。父亲就一袭长衫、两袖清风地跨进了北大。 在北大,他加入的是“吃窝头的食堂”和文艺社

。沈从文先生和冯至先生给他的创作以极大的帮助,与他讨论诗歌,帮他发表作品,并给了父亲家庭般的亲情和温暖。父亲的诗歌,就诞生于北平“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学生运动高潮中,他在这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4年之后,他怀揣北大特有的自由空气,带着满脸阳光,告别了沙滩红楼,参加了第四野战军南下。枪林弹雨中,父亲惊心动魄的经历有两个:一是刚解放武汉后,他奉命带领十七八条大木帆船,沿汉水到襄樊紧急采购粮食。沿途土匪出没,暗打黑枪,保甲长公开阻止群众卖粮,而群众也疑虑重重。他们人生地不熟,连语言都不通,最恐怖的是听见枪响却无法断定谁是暗藏的敌人。于是,他们白天做群众工作,买粮食,天黑了,怕敌人半夜摸上来,就每晚换船睡。终于,在洪水下来之前,凭两支手枪完成了任务。后来同行的孙景瑞同志据此写了长篇小说《粮食采购队》,并搬上银幕。 二是部队南下解放江西、广东、广西,翻越五岭。上路时给父亲配备了一匹白马,但父亲很少骑,都用来驮粮食或伤员。长途跋山涉水,磨破了白马的背,父亲不忍再让它驮东西,就自己背上粮袋和盐袋。天下大雨,盐水顺着脖子往下流,山陡路滑,满脚是泡。经过昼夜急行军,部队终于打进广州。然而,广州留给他们的却是国民党逃跑时炸毁的珠江大桥,江面上漂着尸体,树枝和电线上挂满了血肉模糊的布片。残酷的战争使父亲读懂了书本之外的更多的知识,那就是正义与邪恶,祖国和民族。当他的白马上缴时,他恋恋不舍地留下了白马的一片蹄铁,一片记录着他们共同跨过的千山万水、日日夜夜的蹄铁。如今,这片长满黄锈、磨得又薄又弯的马蹄铁,仍然端放在父亲的书柜里。为了纪念这匹白马,父亲还写了两首诗《一只马蹄铁》和《马鸣》。 父亲自大学毕业穿上军装,几十年的军旅生活,使他能在滚滚硝烟中疾步如飞。使他能在细腻清新的诗风中融入金戈之声。在朝鲜战场,他与刘白羽、郑律成、欧阳山尊等坐在卡车上沿着大同江冒着敌人呼啸的炮火前进;在浓烟滚滚的坑道掩体里,父亲点着煤油灯,用罐头盒上的纸写出了诗集《战场上的节日》;在东海前线的工事里,他写下《寄自海防前线的诗》,在广西十万大山和大连高山哨所中,他写下了《红花满山》,在老山夕阳斜射的猫耳洞里,他写下了《在燃烧的战场》;最后,他给那些与他同呼吸共命运的牺牲了的和活着的军人们献上了一本厚厚的《战士们万岁》,这是他用情感筑构的诗意的边关,也是他向着军营的永远的敬礼。 丰富的生活成为他创作的源泉。他多次

获奖,许多人记住了他的诗句。记得1979年《广西日报》上有一则报道:广西某部队战斗英雄、一等功荣立者刘勇,上战场前曾在笔记本上抄下了父亲《关于生命》的诗句,然后揣在怀里,呐喊着向敌人冲去……这就是诗歌的力量!父亲得知后激动不已,他感谢战士,也更坚定了在生活中创作的决心。 然而,诗歌是贫穷的,获奖也是一时的。有一天我问父亲:“关于诗歌,你感到什么最能使你快乐?”父亲眯着眼,仔细想了想说:“什么都不是。能让我平静地写诗,就是我这一生最大的快乐。”是啊,生活如水,荣辱皆去,而最后剩下的,还是写作。不断地角逐生活,不断地追寻艺术,而只有在这个寻找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出人生的价值。哦,多么难得的平静的写作!于是我想起60年代的一个平常日子,那时我还是个孩子,在那些饥饿的夜晚,喝完粥,我和妈妈都挤在小床上看书,爸爸就在昏黄的台灯下铺开稿纸写诗。夜渐渐深了,北风吹得窗纸沙沙地响。父亲照例把我们推醒,让我们听他朗诵刚写完的诗:“晚上/灯下/我读着黑非洲的诗/喝着热茶/忽然好像看到/摩洛哥阿兹鲁谷地/一片茶花……”念完,爸爸让我们提意见,妈妈在梦中迷迷糊糊地说了点什么,而我在爸爸的追问下,不知提什么,只好信口胡说:“你在中国是闻不到非洲的花香的。”父亲和母亲都大笑起来……平静地写诗,平静地读诗,快乐仿佛渐渐涨大起来,如小灯溢出的温馨,在一夜北风扫净的小院里,这声音,那么清冽,那么甘美…… 诗之烛:多年来,他就用颤抖的手写下了那么多的字父亲常说:“我其实只是个业余诗人,我更重要的工作是编辑。”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把诗歌的光辉洒得更远。父亲在《解放军文艺》当诗歌编辑28年,他编发了大量有影响的好诗,除了朱德、陈毅等老帅的作品外,肖华同志的《长征组歌》就是由他们共同几经研改后发表的,还有大量的处女作和战士诗抄。父亲还协助创办了大型文学刊物《昆仑》,并培养了一大批青年诗人。父亲爱才,许多有创作苗头的人都被借调来工作,如雷抒雁、叶文福、韩作荣等。父亲对编辑工作勤恳认真,无论是改稿或是复信,《解放军文艺》成了诗歌的“黄埔军校”。凡是给他寄信、寄稿、寄书的,他一律亲笔回信,不管是天涯海角、贫困山村、或是陌生的基层作者,他帮人家转稿、编书、推荐出版……直到现在,我知道还有不少作者保留着父亲给他们的复信。父亲曾经批评我不给人家复信,说:“再忙也得回信啊,这是对作者的尊重!”他的手颤抖了十多年,医治不好。十多年来,他

晚上回家的诗句篇十
《12.5回家周作业》

大气环境练习(回家周作业) 1350

1.诗句“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反映的是( )。 A.平流层大气的逆温现象 B.对流层大气垂直方向上气温变化 C.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越少 D.海拔越高,气压越高,到达的地面辐射越少 2.下列关于平流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故称平流层 B.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C.该层中的CO2可吸收大量紫外线 D.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3.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而产生的自然现象有( )。

①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日落后和日出前仍有一段时间天空是明亮的 ②夏天天空多云,白天气温不太高 ③阴天的室外和晴天的室内,没有太阳光的直接照射也是明亮的 ④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3~4题。

4.下列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①—④—② C.②—③—④ D.③—④—②

5.影响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的是箭头( )。

A.① B.② C.③ D.④

6.下图中四地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7.青藏高原气温比同纬度四川盆地低的主要原因是(

A.①和②较小 B.②和③较小 C.③和④较小 D.③和⑤较小

8.与青藏高原小麦产量高、质量好有关的是( )。

A.①小②大 B.①大③小 C.③小⑦大 D.④大⑥小 读图,回答9~10题。

9.若该图表示热力环流,则甲、乙、丙、丁对应的等压面分布(示意)正确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0.如果上图表示青岛沿海地区,并且该地区此时吹海风,则能够正确表示海风的箭头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北半球等压线的水平分布图(单位:hPa),回答3~4题。 11.若该图表示近地面的气压分布,则R地的风向是( )。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

12.若该图表示的是高空的气压分布,则R地的风向是( )。

A.西风 B.东风 C.南风 D.北风

读北半球某地近地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

13.①处的风向不.

可能为( )。 A.南风 B.西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14.下列关于图中①②两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②处的风速比①处大,因其等压线较①处密集 B.①处的风速较大,因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 C.①处的气压值高于②处

D.①处大气运动时,地面的摩擦力比②处大

15.地球上的气压带同属于热力因素形成的气压带有( )。

①赤道低气压带 ②副热带高气压带 ③副极地低气压带④极地高气压带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16.三圈环流的低纬环流主要分布在 ( )

A.0°~30° B.30°~60° C.60°~90° D.40°~60° 17.关于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季节移动是由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造成的B.夏季南移,冬季北移

C.就南半球而言,夏季北移 D.风带位置季节移动必然导致风向季节变化 18.关于地球上各气压带、风带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高气压带均盛行上升气流 B.高气压带均由空气遇冷收缩下沉形成 C.信风带气流沿途不断增温有利于成云致雨

D.中纬西风由较低纬度吹向较高纬度容易成云致雨

19.读“北半球中高纬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点位于30°N附近 B.乙点位于30°N附近 C.①是冷性气流 D.②盛行西北风 20.关于极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极锋产生在两极附近

B.较暖的盛行西风与寒冷的极地东风在60°N附近相遇形成锋面 C.极锋是由于空气垂直下沉运动而形成的

D.极锋是极地东风爬升到盛行西风之上的过程中形成的 读气压带、风带移动示意图,回答21-22题。

21.下列关于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0°~10° N地区盛行下沉气流 B.10° N~20° N地区盛行东南风 C.20° N~30° N地区盛行西北风 D.30° N~40° N地区盛行西南风

22.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 )。

A.甲图表示3月份、春季 B.乙图表示7月份、夏季 C.甲图表示9月份、秋季 D.乙图表示1月份、冬季

23(1)写出相应的辐射名称的代号。

图中表示地面吸收的长波辐射是 ,短波辐射

是 ;表示大气吸收的短波辐射是 ,长波辐射是 。能使大气增温的辐射是 ,能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辐射是 。被反射和散射回宇宙空间的是 。

(2)其中 降低了白天的最高气温, 提高了夜 间的最低气温,从而 了气温日较差。

(3)在晚秋或寒冬,用人造烟幕来防御霜冻的原理是 。 24.读某区域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至⑤点,气压最高的是 ,气压最低的是 。

(2)在图中用“→”画出热力环流。

(3)若图示区域热力环流为白天的海陆风,则A、B两地为陆地的是 ,当地吹 风。

(4)如果A、B两地之间的温差加大,则该区域的热力环 流势力将 (增强、减弱)。

(5)如果该地位于北半球,A地位于B地的正西方,则 A、B两地之间的风向为 。

25.读“部分纬度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表示的气压带名称是:

A________,B________, C________,D________。 (2)a、b两地的风向;

a______,b______。 (3)A处的降水以____雨为主,

C处的降水以____雨为主。

(4)1月份,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A、B、C、D四处中,__处的气压带被阻断成高压中心。此时,对我国影响最大的高压中心名称是______,在其影响下,我国广大地区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可能出现的灾害性天气有____________。 3.读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 (1)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压带或风带名称:

B 带 C 带 D 带

(2)假设大气是在均匀的地表上运动,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 和 。 (3)在图中画出B、D所代表风向。

曹操立不起营寨,心中忧惧……子伯曰:“……连日阴云布合,朔风一起,必大冻矣……”……是夜北风大作,操尽驱兵士担土泼水……比及天明,沙土冻紧,土城已筑完。据此回答

1.文中所说的天气过程最有可能是( )。

A.冷锋 B.暖锋 C.准静止锋 D.反气旋

2.右图中能正确表示该天气系统的是( )。

11月21日,北京迎来了2015年末的第一场降雪,伴着寒风,小雪很快洒满了北京的大街小巷。据此回答

3.形成本次降雪的天气系统是下列左图选项中的( )。

4.右图选项中正确表示该天气系统过境时气温变化的是( )。

A

B C D 5.图中的①②③④四地大致位于 同一纬度。此时气温最低、气压 最高的地点是(不考虑海陆因素 及地形因素)( )。 6..下列四幅图中,正确 表示暖锋的是 ( )

7.读北半球A、B两地区的气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上绘出C、D、E、F四地的风向。

(2)C、D两地相比,风力较大的是 地,其原因是 。 (3)如果A、B两地纬度相同,同处于中纬度,且都为夏季,则A处以 天气为主,B处以 天气为主。

(4)如果A、B两地纬度相同,同为高纬度,且都为冬季,则气温日较差较小的是 处,原因是 。

8.下表是我国南方某学校气象小组在12月11日至15日的天气观测记录(部分项目)。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11日至 15日该地有 锋过境。理由:① ;② 。 (2)描述12日、13日这两天出现的天气现象。

(3)在我国这种天气系统往往会带来 (气象灾害),这种灾害在我国 季节时会对农业生产造成较大危害。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晚上回家的诗句》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晚上回家女儿的灯还亮 老婆晚上回家阴道很开 办理住院晚上回家睡觉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晚上回家的诗句”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晚上回家的诗句"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7181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