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物候的诗句

物候的诗句

2016-11-07 11:11:55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物候的诗句(共6篇)有关气象物候的诗句有关气象物候的诗句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游庐山大林寺》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杜甫《水槛遣心二首》之一 去郭轩楹敞...

有关气象物候的诗句
物候的诗句 第一篇

有关气象物候的诗句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游庐山大林寺》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杜甫《水槛遣心二首》之一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杜甫《屏迹三首》之一

用拙存吾道,幽居近物情。 桑麻深雨露,燕雀半生成。 村鼓时时急,渔舟个个轻。 杖藜从白首,心迹喜双清。

贾至 《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物候的诗句】

贺知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 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欧阳修《鸟啼》

穷山候到阳气生,百物如与时节争。 花深叶暗耀明日,日暖众鸟皆嘤鸣。【物候的诗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之一 竹外桃花三两技,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赵师秀《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袁枚《题桃树》

【物候的诗句】

二月春归风雨天,碧桃花下感流年。 残红尚有三千树,不及初开一朵鲜。

物候古诗
物候的诗句 第二篇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塞下曲六首》、《凉州词》的含义以及诗中体现的物候现象。(重点)

2.背诵并默写古诗《塞下曲六首》、《凉州词》。(难点)

【问题导学】

读一读

同学们,初读课文,就是要从整体上来对课文进行把握,请采用圈点批注法认真读两遍课文。

1、听读古诗,注意句读、节奏和感情。将下列字词抄录下来。

玉鞍 rèn仞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读两遍。

3、结合课下注解,理解诗词含义。把你的疑惑标在书上或写在下面。

品一品

同学们,学语文就是要学会品味语言,在字里行间体悟文章的情感,再读一遍课文,通过下面几个问题。

4、李白《塞下曲六首》中第一联写________________,第二联写_____________,第三联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尾一联充满豪情,借用典故表达了边塞展示的爱国激情。

5、《凉州词》诗中的“一片城”相对于“万仞山”而言,它只能是苍茫大海中的一叶扁舟,浩渺天空中一朵白云,作者将他俩进行对比,更加突出_______________,在这茫茫的戈壁滩,只有玉门关这座城是孤独的吗?还有_____________,他们的心中充满了“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一想

6、这两首古诗中,哪些诗句体现了物候现象?怎么理解? (口头回答) 写一写

7、积累古代诗词中有关物候的诗句并背诵下来。

【巩固训练】

【物候的诗句】

8、晓战随金鼓,_______________。愿将腰下剑,________________。 黄河远上白云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风不度玉门关。

9、《凉州词》首句写诗人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这一句的观察顺序是____;使画面具有动感的关键词是__;第二句写塞上"孤城"及环境。从表现"孤城"的角度看,这一句运用了___________的手法。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3.理解《塞下曲》、惠崇《春江晚景》的含义以及诗中体现的物候现象。(重点)

4.背诵并默写古诗《塞下曲》、惠崇《春江晚景》。(难点)

【问题导学】

读一读

【物候的诗句】

同学们,初读课文,就是要从整体上来对课文进行把握,请采用圈点批注法认真读两遍课文。【物候的诗句】

1、听读古诗,注意句读、节奏和感情。将下列字词抄录下来。

dùn遁逃 chán yú单于 蒌蒿lóu hāo 河豚 tún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读两遍。

3、结合课下注解,理解诗词含义。把你的疑惑标在书上或写在下面。

品一品

同学们,学语文就是要学会品味语言,在字里行间体悟文章的情感,再读一遍课文,通过下面几个问题。

4、苏轼《惠崇春江晚景》是一首_________诗,图画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诗的前三句写了________样景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句是________景,第二句是_________景,第三句是_________景,第四句苏轼_____的内容。

想一想

6、这两首古诗中,哪些诗句体现了物候现象?怎么理解? (口头回答) 写一写

7、积累古代诗词中有关物候的诗句并背诵下来。

【巩固训练】

8、月黑雁飞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雪满弓刀。 竹外桃花三两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卢纶《塞下曲》一诗后两句好在何处?

物候古诗1
物候的诗句 第三篇

外国语实验学校教师备课用纸

气象物候的诗词
物候的诗句 第四篇

诗歌一:游庐山大林寺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诗歌二:题桃树
二月春归风雨天,碧桃花下感流年。
残红尚有三千树,不及初开一朵鲜。气象物候的诗词
诗歌三: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
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歌四: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今夜偏知春气暖全诗
物候的诗句 第五篇

诗句“今夜偏知春气暖”出自唐代诗人刘方平<夜月>,今夜偏知春气暖全诗及赏析如下文:


夜月


作者: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注释:
   ①选自<全唐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刘方平,河南洛阳人,唐天宝年间诗人,生平不详。今夜偏知春气暖全诗
   ②月色半人家: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隐藏在黑暗里。
   ③阑干:这里指横斜的样子。
   ④南斗:星宿名,在北斗七星南。
   ⑤偏知:才知。
   ⑥新:初。


译文:
   夜静更深,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隐藏在黑夜里。
   北斗星倾斜了,南斗星也倾斜了。今夜偏知春气暖全诗
   今夜格外地感到春天的来临,因为你听那被树叶映绿的窗纱外,唧唧的虫鸣,头一遭儿传到了屋子里来了。


赏析:
唐诗中,此诗首揭“更深”二字,为以下景色的描绘确定了基调,也给全诗笼罩一种特殊氛围。“月色半人家”是“更深”二字的具体化,接下的一句“北斗阑干南斗斜”,是“更深”于夜空的征象,两句一起造成春夜的静穆,意境深邃。月光半照,是因为月轮西斜,诗以星斗阑干为映衬,这就构成两句之间的内在关联。
恬谧的春夜,万物的生息迁化在潜行。“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正是诗人全身心地去体察大自然的契机而得到的佳句。从虫介之微而知寒暖之候,说明诗人有着深厚的乡村生活的根柢。因此。这两句非一般人所能道。没有长期乡村生活经验的人固然说不出;便是生活在乡村,也并非人人都说得出来。今夜虫鸣,究竟是第一回还是第几回,谁去注意它,这须得有心人,还应该有一颗诗心。一个“新”字,饱含对乡村生活的深情,既是说清新,又有欣悦之意。
诗中说“春气暖”自“今夜”始,表明对节候变化十分敏感,“偏知”一语洋溢着自得之情。写隔窗听到虫声,用“透”。给人以生机勃发的力度感。窗纱的绿色,夜晚是看不出的。这绿意来自诗人内心的盎然春意。至此,我们就可以明白:诗人之所以不描写作为春天表征的鲜明的外在景观。而是借助深夜景色气氛来烘托诗的意境,就是因为这诗得之于诗人的内心。诗人是以一颗纯净的心灵体察自然界的细微变化的。诗的前二句写景物,不着一丝春的色彩.却暗中关合春意,颇具蕴藉之致。第三句的“春气暖”。结句的“虫声”,“绿窗纱”互为映发。于是春意俱足。但这声与色,仍从“意”(感觉)中来。诗人并非唯从“虫声”才知道春气已暖,“春气暖”是诗人对“今夜”的细微感觉,而“虫声”只是与其感觉冥合的一个物候。因此,诗的意蕴是深厚的。构思的新颖别致,决定于感受的独特。唐代田园诗成为一个重要流派,也不乏名家。然而。能仿佛陶诗一二者并不多见。象本诗这样深得陶体真趣的。就更为寥寥。至于说本诗有无隐微之情的寄托,于字面无证,不好去穿凿。


九日翻译赏析_作者杜甫
物候的诗句 第六篇

<九日>作者为唐代文学家杜甫。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九日翻译赏析_作者杜甫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鉴赏]
此诗是大历二年(767)重九日杜甫在夔州登高之作。诗人联系两年来客寓夔州的现实,抒写自己九月九日重阳登高的感慨,思想境界和艺术造诣,都远在一般登高篇什之上。
首联表现了诗人浓烈的生活情趣。诗人在客中,重阳到来,一时兴致勃发,抱病登台,独酌杯酒,欣赏九秋佳色。诗人酷好饮酒、热爱生活的情态,便在诗行中活现。
颔联诗笔顿转。九日翻译赏析_作者杜甫。重九饮酒赏菊,本是古代高士的传统,颈联进一步写诗人瞩目遐思,因景伤情,牵动了万千愁绪。诗人独身飘泊异地,日落时分听到一声声黑猿的啼哭,不免泪下沾裳。霜天秋晚,白雁南来,更容易触发诗人思亲怀乡的感情。诗中用他乡和故园的物候作对照,很自然地透露了诗人内心的隐秘:原来他对酒停杯,对花辍赏,并不只是由于病肺,更是因为乡愁撩人啊!
尾联以佳节思亲作结,遥怜弟妹,寄托飘零寥落之感。上句由雁来想起了弟妹音信茫然;下句哀叹自己身遭战乱,衰老多病。诗人一边诅咒“干戈”象逼命似的接连发生,一边惋惜岁月不停地催人走向死亡,对造成生活悲剧的根源──“干戈”,发泄出更多的不满情绪。这正是诗人伤时忧国的思想感情的直接流露。
此诗由因病戒酒,对花发慨,黑猿哀啼,白雁南来,引出思念故乡,忆想弟妹的情怀,进而表现遭逢战乱,衰老催人的感伤。结尾将诗的主题升华:诗人登高,不仅仅是思亲,更多的是伤时,正所谓“杜陵有句皆忧国”。此诗全篇皆对,语言自然流转,苍劲有力,既有气势,更见性情。句句讲诗律却不着痕迹,很象在写散文;直接发议论而结合形象,毫不感到枯燥。写景、叙事又能与诗人的忧思关合很紧。笔端蓄聚感情,主人公呼之欲出,颇能显示出杜甫夔州时期七律诗的悲壮风格。


物候的诗句相关热词搜索:关于物候的诗句 歌咏物候的诗句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物候的诗句”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物候的诗句"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72758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