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考试动员令诗句

考试动员令诗句

2016-11-09 10:55:09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考试动员令诗句(共6篇)考前古诗赏析复习次 北 固 山 下唐 王 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背景: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作者王湾,洛阳人,先天元年(712)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 大意:大路绕过青山之外,船在绿水中向前...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考试动员令诗句》,供大家学习参考。

考前古诗赏析复习
考试动员令诗句 第一篇

次 北 固 山 下

唐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背景: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作者王湾,洛阳人,先天元年(712)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 大意:大路绕过青山之外,船在绿水中向前航行。潮平息,江面宽阔;风顺,白帆高挂。在夜将尽未尽之时,海上一轮红日升起;江上萌动的春意,在旧年未尽时提前到来。写回家乡的书信到什么地方去寄?要到归雁经过的洛阳附近。

中心思想:这首诗写的是船停泊在北固山下所见的景象和作者的思乡感情。

重点赏析:

开篇表明船到镇江后,作者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风顺、风小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一语,又是为颈联中“江春”一语作铺垫。这里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两岸阔”之大景的神韵,是“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的名句。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

是春天──时间过得这么快,怎能不令人感慨系之!何况诗人离家日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旅居他乡,见到此景,情何以堪?这里透露出自然的理趣,“生”“入”拟人手法的运用形象的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更有动感和情趣,宣告了春天的来临,透出勃勃生机和积极、乐观、向上的感情。揭示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由此他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给他传递家书了。表达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⑤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大意: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荒凉的地方,度过漫长的23年。经过23年的贬谪,如今归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思旧赋》表示悼念;回到故乡,只觉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的陌生人一样。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今天听到你为我吟的诗,我很感动,让我们暂借这一杯酒来振作精神吧。

中心:作者在诗中不仅表达了长年被贬偏远之地、政治失意的愤懑,而且表示了对生活、对未来的积极、乐观精神。

赏析:

1、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饱含诗人无限的辛酸,也流露出他内心的愤懑不平。

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颔联承上联写归来后的感触。上句用向秀作《思旧赋》的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迫害旧友的不满。下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暗示贬谪时间的长久,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翻似”二字显然有抑郁不平的意思。这两句用典,涵义十分丰富。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以“沉舟”“病树”作为反衬,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襟怀。这两句诗因有相当高的思想、艺术境界和深刻的哲理,而成为历来传诵的名句。现在人们赋予它新的意义,常用它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4、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长精神”,向友人表明态度,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以此结束全诗,不仅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精神,也给友人以鼓舞,收到语已尽而情未了的艺术效果。【考试动员令诗句】

江城子 密州出猎 (宋 苏轼. )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内容与形象分析。

(1)由典故运用,我们可以看出,词人苏轼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 形象?

明确: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挽弓劲射、保家卫国、征战沙场的英雄形象。

(2)词的内容

上阕:“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 射虎,看孙郎。”好一幅威武的群雄出猎图,勾画出一个狂飚式的人物形象:太守出猎而 “报”知人民跟随去看,其狂一也;出看而须“倾城”,其狂二也;猎必射虎,其狂三也; 自比孙郎,其狂四也。

下阕:“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 望,射天狼。”好一个豪放不羁的个性,好一腔豪情洋溢的壮志:鬓微霜,又何妨,此豪一也;持节云中,此豪二也;会挽雕弓;此豪三也;西北望,射天狼,此豪四也。

4.以本词为例,概括豪放词风格。

全词由叙述而抒怀用一个“ 狂”字贯穿始终,显得胸襟磊落,壮怀激越,词锋凌厉,气势逼人,具有一种阳刚之美。这首词也以它的粗犷豪放的风格,奠定了苏词豪放的基调,沿着这种风格继续发展,才有了《念奴娇 赤壁怀古》那样的千古绝唱。

破阵子(南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中心:词中形象地描写了抗金部队的壮观军容,豪迈的意气,道出了爱国英雄的一片爱国之心。这首词把梦境和现实相结合,来抒发抗金救国的远大理想及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的远大理想,抒发了现实中的壮志难酬的悲愤。

赏析诗句:

1、赏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写了醉里还 挑灯看剑,念念不忘的是杀敌报国,在迷离的恍惚的醉态中,英雄酣然入梦,一梦醒来,各军营里连续响起了雄壮的军号声。他的神志立即回到了军营里,“吹角连营”意味着动员令已经下达,军心振奋,这是诗

2015年干部在线学习答案-90分
考试动员令诗句 第二篇

【考试动员令诗句】

中国水利现代化的动员令-选择题全选对

面向科学发展观的首都规划-选择题全选对

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判断题第五题选c 其余都

能源概论-单选题第一题选

A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和复兴之路-选择题全选对

我国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制度改革-选择题全选对

压力管理与情绪管理-选择题全选对

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与新思维-判断题都选

领导与心理学-选择题都选对

新时期的妇联组织和妇联领导-选择题都选对

中国教育制度改革及其发展-选择题都选对

考历史试卷
考试动员令诗句 第三篇

历史试题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一代伟人孙中山的诗句“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反映了我们经常讲的“上下五千年”

的历史是从下面哪一人物开始

A.黄帝 B. 炎帝 C.舜 D.禹【考试动员令诗句】

2.历史图片往往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 ② ③ ④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④②③ D.④①②③

3.“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

是读书人。”这首诗歌赞颂的是我国古代的

A.世袭制 B.分封制 C.科举制 D.郡县制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

A.社会动荡不安与民族仇杀混战 B.政权分裂与社会的倒退

C.民族大融合与逐步走向统一 D.少数民族掌握中原政权与国家走向分裂

5.历史影视作品是历史史实的艺术加工,但必须尊重历史史实,下列情节与历史史实不相符合的是

A.西汉时有人用纸写字 B.唐朝时人们坐着装有指南针的海船航海

C.在宋元的战争中使用了火炮 D.在元朝的大都到处可见回族商人

6.下列哪一城市既是近代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现代第一批主动开放的经济特区

A.厦门 B.深圳 C.广州 D.上海

7.下列口号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是

A.“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B.“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C.“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D.“废除二十一条”

8.据载,山西太原有个前清举人刘大鹏,辛亥革命后仍以清代遗民自居,拒不承认民国,直到1937年后

才承认自己是中华民国人。促使刘大鹏思想转变的原因最可能是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民主共和制度的确立

C.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D.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9.右边这幅漫画《磨好刀再杀》

所反映的是蒋介石哪一政策

A.“攘外必先安内”

B.“不抵抗政策”

C.“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D.“假和平,真内战”

10. 时代特征会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留下烙印,人们所取的名字也能折射出不同时代的时代特征。按先

后顺序排列下列名字所反映的新中国的历史进程,正确的是①王文革 ②周援朝 ③张跃进 ④李开放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②③①④ D.②①③④

11.下列会议内容或影响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革命道路的历程,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确定了以

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②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③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

主席 ④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A.②①④③ B.①②③④ C.②①③④ D.②④①③

12.我国能够成功地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主要原因是

A.国际地位的提高 B.综合国力的增强

C.军事力量的壮大 D.“一国两制”的构想

13. 阿拉伯数字在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运用相当广泛,它的发明者和传播者分别是

A.古代印度人、阿拉伯人 B.古代阿拉伯人、中国人

C.古代印度人、巴比伦人 D.古代阿拉伯人、印度人

14.以下关于英国、法国、美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共同原因的表述中准确的是

A.殖民压迫和民族独立愿望的增强 B.封建专制制度腐朽的结果

C.国王同议会矛盾的结果 D.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15.现在,很多欧洲人从“我是法国人”或“我是德国人”转变为“我是欧洲人”。能够反映这一观念转

变的标志是

A B C D

16.常德在战国时期属于

A.齐国 B.楚国 C.秦国 D.燕国

17. 被孙中山称为“再造民国第一人”的是

A.黄兴 B.蔡锷 C.蔡元培 D.梁启超

18. 在湖南境内,歼灭白崇禧集团主力,为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创造有利条件的是

A.常德会战 B.湖南和平解放 C.衡宝战役 D.湘西剿匪

19. 中日双方代表就日军投降的有关具体问题进行洽谈是在

A.常德 B.长沙 C.岳阳 D.芷江

20.被誉为“中国人民杰出的艺术家”的湖南湘潭人是

A.齐白石 B.沈从文 C.田汉 D.周立波

二、材料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日友好源远流长。在绵延二千多年的交往中,中华民族和日本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促进

了各自的进步与发展。„„众所周知,中日两国长达二千多年的友好交往曾被近代50多年那一段惨痛不

幸的历史所阻断。

──摘自温家宝总理在日本国会上的演讲

材料二:“„„在北京郊外的芦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一早,与中国国民党军

【考试动员令诗句】

队之间进入战斗状态。虽然当时人们希望现场解决,但是不久日本方面大规模派兵,国民党政府也立即发

布了动员令,此后进入了持续8年的日中战争。„„没有一个国家在战争中没有任何杀害和虐待非武装人

员的事件,日本也不例外。” ──日本2001年版历史教科书

材料三:2006年10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华,被称为“破冰之旅”,标志着中日关系开始打破政治僵

局;2007年温家宝总理访日的“融冰之旅”,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的“暖春之旅”,进一步增强了两国

人民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材料五:2009年2月10日,中国外交部亚洲司负责人,奉命就日本在钓鱼岛海域常驻可搭载直升机巡视

船一事,向日本驻华使馆官员提出严正交涉。

请回答:

(1)日本发动哪些侵华战争酿成了材料一中所说的“近代50多年那一段惨痛不幸的历史”?不屈的中国

人民通过哪次战争的胜利最终摆脱了那段“不幸的历史”?(4分)

(2)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谈谈近年来中日政治关系结“冰”的主要原因。(2分)

【考试动员令诗句】

(3)根据材料四,用一句话概括中日关系的发展状况。(1分)

(4)根据材料五,请你以中国外交部亚洲司负责人的身份发表一份简短的声明,阐述中国政府的立场和

主张。(3分)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

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他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河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

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总统的就职演说

材料三:2008年4月源自美国的次贷危机,迅速波及全球,形成一场史无前例的金融海啸。

2009年4月2日,二十集团领导人第二次金融峰会在英国首都伦敦举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会议并

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国际社会要加强协调和合作„„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度过

难关,实现我们共同确定的目标。

──摘自《半月谈》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从“彼此隔绝”到“联系在一起”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2分)

(2)材料二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美国是怎样应对这一事件的?(2分)

(3)材料三中提出的应对当今国际金融危机的主要对策是什么?(2分)

(4)上述材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这种趋势对中国来说意味着什么?(4分)

三、问答题(共3道小题,第23题14分,第24题12分,第25题14分,共40分。)

23.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上有过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结合所学【考试动员令诗句】

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什么?统一于何时?﹙2分﹚

(2)汉武帝是如何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思想上实现大一统的?﹙6分﹚

(3)西汉是怎样加强对新疆(西北地区)的管辖的?(2分)

(4)近年来以“达赖”为首的少数藏独分子企图策划西藏独立,请你用元朝和清朝前期各一件历史史实,批驳达赖集团的藏独言论。﹙4分﹚

24.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华史,又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发展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结合有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中国近代史上,西方列强的哪一次侵华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简要说明这次战争对中国的影响。(3分)

(2)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有些什么体现?(4分)

(3)在中国近代化起步的探索中经历了三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3分)

(4)依据当时的中国国情,你认为阻碍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分)

25.从18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出现了三次全球性的科技革命,人们的生产、生活和世界历史面貌发生了十分深刻的变化。结合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最重要的成果是什么?﹙2分﹚

(2)第二次工业革命给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带来了什么变化?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产生了怎样的不利影响?﹙4分﹚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哪一项成果对当今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影响最大?请谈谈它的利与弊。﹙3分﹚

(4)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共同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党和政府提出了怎样的发展战略?谈谈你对这一发展战略的认识。﹙5﹚

关于茶的优美诗句
考试动员令诗句 第四篇

1、散诞向阳眠。将闲敌地仙。诗情茶助爽。药力酒能宣。关于茶的优美诗句

2、一帘春欲暮,茶烟细杨落花风。

3、春共山中采,香宜竹里煎。

4、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

5、香分花上露,水吸石中泉。

6、武夷春暖月初圆,采摘新芽献地仙。

7、秀萃明湖游目客来过溪处,腴含古井怡情正及采茶时。关于茶的优美诗句

8、兀兀醉翁情,欲借斗杓共酌杯。

9、小鼎煎茶面曲池。白须道士竹间棋。何人书破蒲葵扇。记着南塘移树时。

10、见月连宵坐。闻风尽日眠。室香罗药气。笼暖焙茶烟。

11、延英引对碧衣郎。江砚宣毫各别床。天子下帘亲考试。宫人手里过茶汤。

12、千秋同俯仰,唯青山不老,如见故人。

13、茶敬客来茶当酒,云山云去云作车。

14、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

15、田田诗客句,闲倾荷露试烹茶。

16、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

17、短僮应捧杖。稚女学擎茶。吟罢留题处。苔阶日影斜。

18、烟自抽,茶自酌,19、侬家真个去。公定随侬否。着处是莲花。无心变杨柳。

20、陆羽摇头去,卢仝拍手来。

21、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

22、瓦铫煮春雪,淡香生古瓷。()晴窗分乳后,寒夜客来时。

23、住此园林久。其如未是家。叶书传野意。檐溜煮胡茶。

24、客至心常热,人走茶不凉。

25、四大皆空,坐片时何分尔我。

26、山僧后檐茶数从,春来映竹抽新茸。宛然为客振衣起,自傍芳丛摘鹰嘴。

27、十载许句留,与西湖有缘,乃尝此水。

28、泉香好解相如渴,火红闲评坡老诗。

29、两头是路,吃一盅各分东西。

30、来不请,去不辞,无束无拘方便地。

31、阳羡春茶瑶草碧,兰陵美酒郁金香。

32、夜扫寒英煮绿尘,松风入鼎更清新。

33、淡中有味茶偏好,清茗一杯情更真。

34、半榻梦刚回,活火初煎新涧水。

古诗登科后阅读答案_登科后翻译赏析_作者孟郊
考试动员令诗句 第五篇

<登科后>作者为唐代文学家孟郊。其全文诗词如下: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前言]
<登科后>为孟郊于贞元十二年获得进士及第时所作的七言古诗,诗的前两句将作者过去失魂落魄的处境和现今考取功名的得意情境进行今昔对比,突现今朝跃入新天地时的思绪沸腾。古诗登科后阅读答案_登科后翻译赏析_作者孟郊。后两句说他在春风里洋洋得意地跨马疾驰,一天就看完了长安的似锦繁花,表现出极度欢快的心情。
[注释]
1、登科:唐朝实行科举考试制度,考中进士称及弟,经吏部复试取中厚授予官职称登科。
2、龌龊(wò chuò):原意是肮脏,这里指不如意的处境。
3、不足夸:不值得提起。
4、放荡(dàng):自由自在,不受约束。
5、思无涯:兴致高涨。
6、得意:指考取功名,称心如意。古诗登科后阅读答案_登科后翻译赏析_作者孟郊
7、疾:飞快。
[翻译]
昔日科举不得志,心胸郁闷促狭的时光实在不值一提,今日及第萧洒旷达自由自在思绪开阔无涯。乘着和煦的春风,志得意满,[赏析]
诗一开头就直抒自己的心情,叙述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诗人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他心花怒放的得意之情。这两句神妙之处,在于情与景会,意到笔到,将诗人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的得意情景,描绘得生动鲜明。按唐制,进士考试在秋季举行,发榜则在下一年春天。可知所写春风骀荡、马上看花是实际情形。
三、四句的诗歌形象之脍炙人口,除了它正面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一时间的欢快情绪外,也是与它同时具有的象征意味分不开的。所谓“春风”,既是自然界的春风,也是诗人感到的可以大有作为的适宜的政治气候的象征。所谓“得意”,既有考中进士以后的洋洋自得,也有得遂平生所愿,进而展望前程的踌躇满志。因而诗歌所展示的艺术形象,就不仅仅限于考中进士以后在春风骀荡中策马疾驰于长安道上的孟郊本人,而且也是时来运转、长驱在理想道路上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形象了。这样,个别与一般、明快与含蓄,就在这首诗中得到了统一,使诗作获得了较大的思想艺术容量,既具体生动,又不乏概括性,既明朗畅达而又别具情韵。
诗的前两句把困顿的往昔和得意的今天对比,一吐心中郁积多年的烦闷。此时的诗人是扬眉吐气、得意洋洋。后两句真切地描绘出诗人考中后的得意之情。高中后的诗人纵马长安,觉得一切都无限美好,连路边美丽的花朵都无心细看了。“一日看尽长安花”仿佛说自己在这一天赏尽了世间美景,使充满豪气的诗有了明朗轻快的结尾。在这首诗里,诗人情与景会,意到笔随,不仅活灵活现地描绘了自己高中之后的得意之态,还酐畅淋漓地抒发了得意之情,明快畅达而又别有情韵。因而,这两句诗成为人们喜爱的千古名句,并派生出“春风得意”、“走马观花”两个成语流传后世。

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诗意_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阅读答案_作者苏轼
考试动员令诗句 第六篇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作者为唐代文学家苏轼。其诗词全文如下: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译文]
诗人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诗意_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阅读答案_作者苏轼。读起来,你会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经历了一场突然来去的阵雨,又来到望湖楼头观赏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
[鉴赏]
第一句写云:黑云像打翻了的黑墨水,还未来得及把山遮住。诗中把乌云比作“翻墨”,形象逼真。第二句写雨:白亮亮的雨点落在湖面溅起无数水花,乱纷纷地跳进船舱。用“跳珠”形容雨点,有声有色。一个“未”字,第三句写风:猛然间,狂风席卷大地,吹得湖面上刹时雨散云飞。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诗意_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阅读答案_作者苏轼。“忽”字用得十分轻巧,却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最后一句写天和水:雨过天晴,风平浪息,诗人舍船登楼,凭栏而望,只见湖面上无入水,水映天,水色和天光一样的明净,一色的蔚蓝。风呢?云呢?统统不知哪儿去了,方才的一切好像全都不曾发生似的。

相关热词搜索:关于考试的诗句 形容考试的诗句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考试动员令诗句”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考试动员令诗句"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73222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