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现代诗大全300首

现代诗大全300首

2016-12-28 13:13:23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现代诗大全300首(共4篇)小学生必背古诗300首12345唐诗300首关于夜晚的诗歌(1)唐诗300首关于夜晚的诗歌(1)GAOGE輯錄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暮从碧山下) 李白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我...

小学生必背古诗300首
现代诗大全300首 第一篇

1

2

3

4

5

唐诗300首关于夜晚的诗歌(1)
现代诗大全300首 第二篇

唐诗300首关于夜晚的诗歌(1)

GAOGE輯錄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暮从碧山下) 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翻译:

从碧山下来,暮色正苍茫,伴随我回归,是皓月寒光。我不时回头,把来路顾盼:茫茫小路,横卧青翠坡上。路遇山人,相邀去他草堂,孩儿们闻声,把荆门开放。

一条幽径,深入繁茂竹林,枝丫萝蔓,轻拂我的衣裳。欢声笑语,主人留我住宿,摆设美酒,把盏共话蚕桑。长歌吟唱,风入松的乐章,歌罢夜阑,河汉稀星闪亮。我醉得胡涂,你乐得癫狂,欢乐陶醉,同把世俗遗忘。

暮归的路上,被人留下,在美好的夜景下醉酒、放纵一下自己。当时李白在长安当翰林。

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现代诗大全300首】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翻译:

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月儿,你那里晓得畅饮的乐趣?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

暂且伴随明月和身影吧,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月听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进,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滚。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月呀,愿和您永结为忘情之友,相约在高远的银河岸边,再见! 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由不孤独到孤独,再由孤独到不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

李白仙才旷达,物我之间无所容心。此诗充分表达了他的胸襟。诗首四句为第一段,写花、酒、人、月影。诗旨表现孤独,却举杯邀月,幻出月、影、人三者;然而月不解饮,影徒随身,仍归孤独。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从月影上发议论,点出“行乐及春”的题意。最后六句为第三段,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全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现了他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性格。

邀月对影,千古绝句,正面看似乎真能自得其乐,背面看,却极度凄凉。

梦李白(其二)(浮云终日行)

杜甫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天宝三年(744),李杜初会于洛阳,即成为深交。乾元元年(758),李白因参加永王李的幕府而受牵连,被流放夜郎,二年春至巫山遇赦。杜甫只知李白流放,不知赦还。这两首记梦诗是杜甫听到李白流放夜郎后,积思成梦而作。

诗以梦前,梦中,梦后的次序叙写。第一首写初次梦见李白时的心理,表现对老友吉凶生死的关切。第二首写梦中所见李白的形象,抒写对老友悲惨遭遇的同情。“故人来入梦,明我长相忆”。“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这些佳句,体现了两人形离神合,肝胆相照,互劝互勉,至情交往的友谊。【现代诗大全300首】

错,杜甫对李白是深交,但李白对杜甫不是,李白的好哥们是孟浩然这些人。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例子,杜甫长期对李白的关切,化为连续三夜做梦梦见李白。

王维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圣代无隐者)

傍晚在长安城外置酒送哥们落第返乡。古人为何喜欢傍晚(日暮)时送别?

渭川田家(斜光照墟落)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村庄处处披满夕阳余辉,牛羊沿着深巷纷纷回归。老叟惦念着放牧的孙儿,柱杖等候在自家的柴扉。

雉鸡鸣叫麦儿即将抽穗,蚕儿成眠桑叶已经薄稀。农夫们荷锄回到了村里,相见欢声笑语恋恋依依。如此安逸怎不叫我羡慕?我不禁怅然地吟起《式微》。

田园诗般的日暮就是这个样子。

【注解】

[1]雉:野鸡。【现代诗大全300首】

[2]式微:《诗经·邶风·式微》中有“式微式微,胡不归”。这里表明自己有归隐之意。 开头四句,写田家日暮时一种闲逸景象。五、六两句写农事。七、八句写农夫闲暇。最后两句写因闲逸而生羡情。全诗用白描手法,描绘了渭河流域初夏乡村的黄昏景色,清新自然,诗意盎然。

夏日南亭怀辛大(山光忽西落)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夕阳忽然间落下了西山,东边池角明月渐渐东上。披散头发今夕恰好乘凉,开窗闲卧多么清静舒畅。

清风徐徐送来荷花幽香,竹叶轻轻滴下露珠清响。心想取来鸣琴轻弹一曲,只恨眼前没有知音欣赏。感此良宵不免怀念故友,只能在夜半里梦想一场。

夜晚乘凉的情景和心境。

此诗写夏夜水亭纳凉清爽闲适和对友人的怀念。

诗的开头写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为纳凉设景。三、四句写沐后纳凉,表现闲情适意。五、

六句由嗅觉继续写纳凉的真实感受。七、八句写由境界清幽想到弹琴,想到“知音”、从纳凉过渡到怀人。最后写希望友人能在身边共度良宵而生梦。

全诗感情细腻,语言流畅,层次分明,富于韵味。“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句,纳凉消暑之佳句。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夕阳度西岭)

宿王昌龄隐居(清溪深不测)

常建

清溪深不测,隐处惟孤云。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现代诗大全300首】

翻译:

清溪之水深不可测,隐居之处只有孤云。松林中间明月微露,洒下清辉似为郎君。 茅亭花影睡意正浓,芍药园圃滋生苔纹。我也想要谢绝世俗,来与西山鸾鹤合群。 清幽、美好的夜晚的氛围容易让人产生出世、隐居的念头。

诗歌
现代诗大全300首 第三篇

老师想先请你们算一道数学题:76400除以4,答案是多少?

同学计算:19100

师:这在数学中也许是个普通的数学,可是假如说这是一天中被杀害的人数你相信吗?世界上恐怕再也没有比这样更恐怖的数学题了,我们谁都不愿意做,但事实却摆在了我们眼前。

2、师:你们看!我们前面算的数字就来源于此。

课件出示日寇侵占南京后为了防止中国人反抗,进行的大规模集体屠杀。

1937年12月13日,南京被日军侵占。

12月15日,2000余中国军警人员被赴汉中门外,用机枪扫射,焚尸灭迹!

12月15日夜,9000余中国市民和官兵被屠杀。

12月16日黄昏,5000余中国士兵、难民被押往中山码头江边,用机枪射死,抛尸江边。 12月17日,3000余南京电厂工人和军民被枪杀、焚烧。

12月18日,57400中国被俘军人和难民,先用机枪扫射,再用刺刀乱戳,最后以煤油纵火焚烧,剩余骨骸扔入江中。

3、师:这些来绝人性的日本侵略者前后4天,共杀害76400人,平均每天杀人是19100。相当于多少个我们学校的同学人数?透过这些数字你看到了什么?

二战以后一位德国新教神父马丁留下了悔恨之语:

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我不说话;

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不是犹太人,我不说话;

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不是工会会员,我继续不说话;

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不是天主教徒,我还是不说话;

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再没有人站起来为我说话了。

这些不仅需要日本大和民族的自省,也需要我们中华民族的自省。因为,人类的苦难永远与每一个个体的人密切相关。

【现代诗大全300首】

同学们,老师们:我们徒步来到这里,祭奠遇难者的魂灵,就是要沉思这段历史,向着和平的目标迈进!

(请同学有感情地朗诵下列这首诗)

凝视300000,——

“3”后面是一个个“o”(零)吗?

不——分明是一颗颗屈死的头颅,

正面对屠刀, 怒目相看!

凝视300000,——

“3”后面是一个个“0”(圈)吗?

不——分明是一根根高悬的绞索,

东条英机们 ,不正吊死在耻辱柱上?!

凝视300000,——

字字在喷火,声声在呐喊: 多行不义必自毙, 血债定要用血来偿还!

现代诗歌打印稿
现代诗大全300首 第四篇

新诗新气象

———品读沈老之《月夜》与《三弦》

我是湖州人,沈尹默先生也是湖州人,初次了解沈老是在高中阶段,仔细品读了沈老流传下来的不多的诗篇,今天终有机会可以一写为快。

沈尹默先生是我国杰出的学者、诗人、书法家。早年二度游学日本的沈老,归国后先后执与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同办《新青年》,为新文化运动的得力战士。25年,在“女师大风潮”中,沈老与鲁迅、钱玄同等人联名发表宣言,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后由蔡元培、李石曾推荐,出任河北教育厅厅长,北平大学校长等职。32年,因不满政府遏制学生运动、开除学生,毅然辞职,南下上海,任中法文化交换出版委员会主任。抗战开始,应监察院院长于右任之邀,去重庆任监察院委员,曾弹劾孔祥熙未遂,不满政府之腐败,胜利后即辞职,卜居上海,以鬻字为生,自甘清贫,足见沈先生高风亮节。

沈尹默最早的3首新诗是《鸽子》、《人力车夫》和《月夜》。《鸽子》描写三种鸽子的不同命运,反映人间的不平和悲剧。《人力车夫》第一次将笔触伸向劳苦大众,寄托了诗人深深的同情。《月夜》被誉为“第一首散文诗,而具备新诗美德。诗篇共4行:

《月夜》

霜风呼呼地吹着,

月光明明地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现代诗大全300首】

却没有靠着。

诗中描绘的环境是萧森的,人物是孤独的,“我”的独立不倚的形象表现出“五四”前夕一代青年追求个性解放、人格独立的时代精神。

从一定程度讲,正是因了《月夜》这首诗的存在,中国首次面世的这一小批现代诗歌作品才可以说真正地显示出现代性。

新诗之“新”首先在于其精神和灵魂的新,这就是思想的现代性。到任何时候,从“五四”的大背景看来,中国人的思想的现代性的获得仍得从接受“科学”与“民主”理念说起,视之为真正的开端。“科学”的精神,意味着人类整体与自然的分离,从自然的混沌中觉醒,用客观的眼光打量自然;“民主”的精神,则意味着人的个体的觉醒,思想解放、个性独立遂成为一时代的普遍追求。概而言之,中国人有了主体意识。主体性的获得,自然也就成为中国文学之现代性的核心内涵。那么在文学上,主体性诞生的一个最为鲜明的标志便是这首《月夜》中“我”的出现。

中国的传统诗歌中,是没有“我”的(除了屈原)。无论是个体的,还是群体的“我”都被消解在“自然”中,这是中国哲学(“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在文学/诗歌中的体现。我们去读一读王维的诗,便不难明白:“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诗中,人是有的,但都不是主体的人,他们和自然之间没有区别,只能认做“自然”的一个自然性组成部分。再

比如,“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也是如此。只有在新诗中,“我”才大量地出现,并与客体形成对立或并列关系,只要一翻开各种各样的新诗集,我们便不难看到“我”在到处张扬着自己。正像《月夜》中的“我”,不再是臣服于任何权威或统治者(“顶高的树”)的无人格的奴隶或奴才,也不是消融于“自然”之中的一个没有独立存在意识的组成部分,而是敢于和任何外在客体比肩而立的存在主体。由于这种主客体的分离与对立,诗歌便呈现出与古典诗歌完全不同的新意境,即以戏剧性的矛盾及其统一为主要标志的现代意境。

于是,作为最早发表的白话诗之一的《月夜》便不仅是新诗诞生的一个标志,也是真正的新文学诞生的标志。

这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记忆,因为它在形式上有其特殊的地方。首先,其四个句子的结构方式颇类于从前流行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三句半”,虽然最后的“半”句比一般的“三句半”的“半”(一般是只有二字或三字)长了一些,但由于该诗第三句特别长,第四句就显得短了。用半个句子收尾,产生了一种特殊的节奏感,听起来有某种自然流露的幽默。纯粹由声音是否会产生幽默感,这是一个未见研究过的课题。另外,这种句“半”的形式在中国的词中应用较多,不少词在一阙的最后喜欢用三字或四字的半句,如《满江红》。那么《月夜》是否有传统的词的影响,是一个可注意的问题。其次,这首诗的“韵”非常特殊。四句诗的最后一字都是“着”,但读起来并不显得重复、拖沓,原因何在?这主要是因为“着”在此作为词的后缀出现,是虚化的。诗的真正的“韵”着落在倒数第二字,即第二句的“照”和第四句的“靠”,所以读起来音调和谐。读者还要注意的是,这两句不仅用了尾韵,也用了头韵,即第二句开头的“月”和第四句的“却”,使音乐效果更加增强。中国诗多用尾韵,用头韵的不多,西方诗则用头韵较多。由此可见新诗在形式上的自由,其实也包括了对各种格律的自由运用与改造,可说是对“自由”的另一层意思的理解。新诗并不完全排斥格律,也不固守格律。

这首诗虽然有和谐的节奏和韵律,“呼呼”、“明明”两个叠音词以及每句末尾的“吹着”、“照着”、“立着”、“靠着”都造成了一种抒情的感叹语气,但总的说来,其主旨不在抒情,而在于其思想,主要着落在后面两句。淡化抒情,追求智性,正是现代诗歌的又一重要特点,我们不可不注意。

从1918年至1920年初,沈尹默又继续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新诗15首。其中,《宰羊》、《大雪》等篇描写劳苦大众的不幸,《秋》、《落叶》等篇写景抒情,托物言志,《生机》以初春的明丽景象,表现诗人“对于未来光明的确信”。《三弦》一诗的成就尤为人们激赏。因此《三弦》更被看成沈尹默的代表作,这首散文诗不长,总共140字左右,分三个自然段,但写景写人寓情寓意十分高妙,诗意朦胧,意象独特,有着十分和谐的美感效果。诗人将含蓄蕴藉的传统美学原则与西方象征暗示手法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似暗实明的意境,暗示着某种人生或情绪在里面,读之意味深长,耐人咀嚼。

《三 弦》

中午时候,

火一样的太阳,没法去遮拦,

让他直晒着长街上。

静悄悄少人行路,

只有悠悠风来,吹动路旁杨树。

谁家破大门里,

半兜子绿茸茸细草,

都浮若闪闪的金光。

旁边有一段低低土墙,

挡住了个弹三弦的人,

却不能隔断那三弦鼓荡的声浪。

门外坐着一个穿破衣裳的老年人,

双手抱着头,他不声不响。

在赤日炎炎的寂静的长街上,在一个破落家庭的绿草茵茵的院子里,在一段低低的土墙下,墙里墙外呈现出两个世界:墙内,有个弹三弦的人,不见其人,只听到他弹三弦鼓荡的声浪不断传了出来;墙外,有个穿破衣裳的老人抱着头不声不响,有人身影却无声音。这是两个什么样的世界呢?它们相隔得那么近,仅一段低低的土墙。一个有声,一个无声;一个弹着三弦,一个抱头蹲着;一个是有家可居者,尽管是破落的,但可以免遭太阳荼毒之苦,一个是无家可归者,任凭烈日酷晒。墙内的弹三弦者,是失意的房主人在借三弦来消愁遣闷呢?还是请了个算命先生在给自己预卜未来的命运?墙外的穿破衣裳的老人是个落魄者呢还是个行乞者?前者是暗示一个古老时代衰落吗?是预卜未来前途吗?后者是暗示一个阶级的社会遭遇吗?是展示现在的生存状况吗?这些都可以随读者自己去自由联想。诗人很注重画面与氛围的渲染,但写意并不写得太露太直,而是将意寓于情境,让读者自己去填充阅读空间,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从而获得一种阅读创造的喜悦。对墙内墙外可能会有许多解释,但是,如果我们准确联系诗人创作时的时代背景社会现实,对墙内墙外的审视就不会有太多歧义了。画外有意,弦外有音,这就是诗的魅力。

诗人十分注重意境的营造,留下许多空白,意趣含蓄,同时,诗人也十分讲究语言音韵,双声叠韵,抑扬顿挫,不仅使全诗笼罩在朦胧的诗意美里,也有着天籁般的音韵美,能给人无限的听觉美感。

诗篇音节抑扬顿挫,悦耳动听,三弦那隔不断的声浪,传达出古老民族的觉醒。胡适认为“从见解意境上和音节上看来,都可算是新诗中一首最完全的诗”。

沈尹默的新诗作品立意新鲜,情感朴实,意境优美,含蓄蕴藉,吸收了传统诗歌的韵味而出以新意,在早期新诗创作中有重大影响。沈尹默的旧体诗创作历时数十年,功力颇深,所作近300首,正可谓“新诗新气象”。


现代诗大全300首相关热词搜索:诗大全300首 现代诗大全简短的20首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现代诗大全300首”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现代诗大全300首"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79854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