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有关茶的诗经

有关茶的诗经

2015-12-26 02:20:30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有关茶的诗经篇一《诗经茶》 ...

有关茶的诗经篇一
《诗经茶》

有关茶的诗经篇二
《关于茶的诗词经典收藏》

1、茶 诗

中国的诗歌艺术宝库,其丰富多彩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茶诗,是中国诗歌的一个分支,虽然在浩如烟海的中国诗歌典籍中茶诗所占比例非常小,但是在艺术成就上却美不胜收,不少篇什至今脍炙人口。

据统计,中国第一部诗集《诗经》,就有七首诗写到了茶,孔夫子曾说过学诗可以多识草木之名,茶在《诗经》里,就是作为众多植物中的一种出现的。真正就茶咏茶,而不是顺带言及茶者的茶诗,始见于魏晋南北朝,全盛于唐,此后宋朝达到第二个辉煌巅峰,元明清民国以至于今,都代有佳作,茶诗总量不可胜数。

在茶诗中最著名的可能是陆羽的《六羡歌》:“不羡黄金垒,不羡白玉杯,不羡朝人省,不羡暮人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此诗甚美,不过,它也是最多被误解误读的,当代不少人在书中文中写到它,都认为是在夸西江水好。然而,用中学生分析课文的路数来解读,会发现此诗的主题其实并不是赞美西江水,而是最后落在了竟陵城上。而这样一来,它就好象与茶或用来泡茶的水没什么关系了,只不过是茶圣的诗而已。有学者考证说此诗是陆羽悼念他故乡师傅之作,我觉得这一解释还合理一些。不过,中国古诗素来讲“诗无达诂”,没有必要太较真。茶在唐宋即已普及,茶文化的繁荣是在诗文巨匠们的直接参与支持下才出现的。从李白到苏轼,很多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大诗人,都留下了茶诗作品。

茶在中国历史上一直与宗教特别是佛家有不解之缘,因此茶诗中往往有禅味。皎然《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就是极好的例子:“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闲情逸趣最宜入诗白居易的《两碗茶》写得好:“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碗茶;举头看日影,已复西南斜;乐人惜日促,忧人厌年赊;无忧无乐者,长短任生涯。”读此诗,我们发现唐朝的日常生活习惯至今仍有旺盛的生命力。

“我官于南今几时,尝尽溪茶与山茗”的苏东坡写了大量茶诗,在他的词作中也多有咏茶佳句,如“且将新火试新茶”。高产的诗人陆游茶诗也不少,他的“晴窗细乳戏分茶”是广被称引的名句。

中男茶诗是传统文化宝藏,编选古代茶诗选,也就成为近些年不少出版社的选题。据我在坊间所见,这类读本,销路都很好,因为茶诗本身是闲来消遣的极好文字,颇堪品味。套用黄庭坚的《茶词》名句,是“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自打白话诗出现后,似乎茶与诗的血脉关系一下子就断绝了。也许是我孤陋,但是确实没读到过能称得上是诗的白话茶诗,倒是相当多的现代当代诗人留下了用旧体诗写茶的佳句,比如周作人的“请到寒舍喝苦茶”,毛泽东的“饮茶粤海未能忘”等等。当代人的茶诗,可作经典来读的是赵朴初的“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斯人斯作,的确是茶禅一味的最好注解。

2、茶诗妙句

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盏清茗酬知音。 (佚名)

待到春风二三月,石炉敲火试新茶。 (魏时敏) 卧云歌德,对雨著“茶经”。 (詹同)

小桥小店沽洒,初火新烟煮茶。 (杨基)

蚕熟新丝后,茶香煮洒前。 (杨基)

花沟安钓艇,蕉地著茶瓯。

春风修禊忆江南,洒榼茶炉共一担。

寒灯新茗月同煎,浅瓯吹雪试新茶。

草堂幽事许谁分,石鼎茶烟隔户闻。

平生于物之无取,消受山中水一杯。

加起炊茶灶,声闻汲井瓯。

幽人采摘日当午,黄鸟流歌声正长。

竹灶烟轻香不变,石泉水活味逾新。

冷然一啜烦襟涤,欲御天风弄紫霞。

济入茶水行方便;悟道庵门洗俗尘。

闲是闲非休要管,渴饮清泉闷煮茶。

风流茶说合,洒是色媒人。

春风解恼诗人鼻,非叶非花自是香。

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磨成不敢付僮仆,自看雪汤生玑珠。

坐客皆可人,鼎器手自洁。

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 (德祥) (唐寅) (文征明) (浦瑾) (孙一元) (吴兆) (佚名) (蓝仁) (潘允哲) (周杏村) (选自《金瓶梅》) (选自《金瓶梅》) (杨万里) (苏轼) (杜耒) (苏轼) (苏轼) (文同)

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大碗茶。 (苏轼) 青灯耿窗户,设茗听雪落。 (陆游)

茶映盏毫新乳上,琴横荐石细泉鸣。 (陆游)

寒涧挹泉供试墨,堕巢篝火吹煎茶。 (陆游)

更作茶瓯清绝梦,小窗横幅画江南。 (陆游)

长安酒价减千万,成都药市无光辉。 (范仲淹)

银瓶泻油浮蚁酒,紫碗铺粟盘龙茶。 (苏轼)

春烟寺院敲茶鼓,夕照楼台卓酒旗。 (林逋)

茶鼓适敲灵鹫院,夕阳欲压赭圻城。 (陈选)

寒泉自换菖蒲水,活火闲煎橄榄茶。 (陆游)

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 (范仲淹) 小石冷泉留翠味,紫泥新品泛春华。 (梅尧臣)

样叠鱼鳞碎,香分雀舌鲜。 (佚名)

绿甲蝉膏泛,红丁蟹眼遮。 (佚名)

舌本芳频漱,头纲味最佳。 (佚名)

瀹泉尝玉茗,泼乳试金瓯。 (佚名)

茶甘酒美汲双井,鱼肥稻香派百泉。 (黄庭坚)

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佚名)

兼然幽兴处,院里满茶烟。 (佚名)

吟诗不厌捣香茗,乘兴偏宜听雅弹。 (佚名)

茶香高山云雾质,水甜幽泉霜当魂。 (佚名)

心随流水去,身与风云闲。 (佚名)

茶鼎夜烹千古雪,花影晨动九天风。 (黄镇成) 欲试点茶三味手,上山亲汲云间泉。 (韩奕)

入社陶公宁止洒,品泉陆子解煎茶。 (韩奕)

玉杵和云春素月,金刀带雨剪黄芽。 (耶律楚材)

舌底朝朝茶味,眼前处处诗题。 (张可久)

诗床竹雨凉,茶鼎松风细。 (张可久)

乘兴诗人棹,新烹学士茶。 (张可久)

媚春光草草花花,惹风声盼盼茶茶。 (张可久)

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 (郑板桥镇江焦山吸江楼)

花笺茗碗香千载,云影波光一楼。 (何绍基)

一瓯解却山中醉,便觉身轻欲上天。 (崔道融) 味为甘露胜醍醐,服之顿觉沉疴苏。 (葛长庚)

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 (郑板桥四川青城山天师洞联)

国不可一日无君,君不可一日无茶。 (乾隆与大臣联)

竹露松凤蕉雨,茶烟琴韵书声。 (张鳌)

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郑板桥)

烹调味尽东南美,最是工夫茶与汤。 (冼玉清)

试院煎茶并饮甘泉一勺水,仙潭分竹常平苦海万重波。(王师俭)

润畦舒茶甲,暧树拆花***。 (黄遵宪) 、

拣茶为款同心友,筑室因藏善本书。 (张延济)

白菜青盐糁子饭,瓦壶天水菊花茶。 (郑板桥)

墨兰数枝宣德纸,苦茗一杯成人窑。 (郑板桥)

楚尾吴头,一片青山入座;淮南江北,半潭秋水烹茶。(郑板桥) 山光扑面因朝雨,江水回头为晚潮。 (郑板桥) 雷文古泉八九个日铸新茶三两瓯。 (郑板桥)

《尝茶》

〖唐〗刘禹锡

生怕芳丛鹰嘴芽,老郎封寄谪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霏霏满碗花。

《尚书惠蜡面茶》

〖唐〗徐寅

武夷春暖月初圆,采摘新芽献地仙。

飞鹊印成香蜡片,啼猿溪走木兰船。

金槽和碾沉香末,冰碗轻涵翠缕烟。

分赠恩深知最异,晚铛宜煮北山泉。

《雪煎茶》

〖元〗谢宗可

夜扫寒英煮绿尘,松风入鼎更清新。

月圆影落银河水,云脚香融玉树春。

陆井有泉应近俗,陶家无酒未为贫。

诗脾夺尽丰年瑞,分付蓬莱顶上人。

《咏茶》

有关茶的诗经篇三
《《诗经》七“茶”皆非茶》

《诗经》七“茶”皆非茶

“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茶微苦而回甘,当下茶文化空前繁荣,很多人以为《诗经》此句及其它诗句中的“茶”,都与茶有关。其实这是误读了。《诗经》本意包括陆羽《茶经》的相关引文,明确其中之“茶”都不是茶。屈原《楚辞》也写到“茶”与“荠”:“故茶荠不同亩兮,兰苣幽而独芳。”为何“茶”与“荠”常作对比?本文就此作些探讨。

《诗经》七“茶”分别是苦菜、白茅花和“毒害”

《诗经》是我国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即公元前1100年到前600年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距今约2600多年历史。

《诗经》先后有七篇写到“荼”,原文和译文如下:

谁谓茶苦,其甘如荠:苦人不觉荼菜苦,犹如荠菜回味甘。(《邶风?谷风》)

采茶薪樗,食我农夫:采来苦菜又砍柴,农夫生活难温饱。(《诗?豳风?七月》)

周原瞧膝,堇荼如饴:周原肥沃又宽广,堇菜苦菜像饴糖。(《大雅?绵》) 出其圈阅,有女如荼;虽则如茶,匪我思且:信步走出城门外,游女熙熙如

茅花。虽然游女如茅花,可惜不见意中人。(《郑风?出其东门》)

予手拮据,予所捋荼:我手操劳已麻木,我采白茅把巢补。(《国风?豳风?鸱鹗》

其铸斯赵,以薅荼蓼;茶蓼朽止,黍稷茂止:手持锄头来翻土,荼蓼杂草得清理。野草腐烂作肥料,庄稼生长真茂密。(《周颂?良耜》)

民之贪乱,宁为荼毒:百姓如今思作乱,宁遭荼毒亦甘心。《大雅?桑柔》。 “荼”字是多义字,一、指苦菜;二、指茅草、芦苇之类的小白花:如火如茶,茶首(喻白发老人);三、与“涂”通用:荼炭、荼毒;四、与“舒”通用;舒缓,荼缓(舒缓);五、唐代之前与“茶”字通用„„

以上一至三句中的“荼”字,指的是苦菜:四至六中的“荼”字,指的是白茅花和茅草;第七句“荼毒”指的则是“毒害”的意思。

查阅多种版本的《诗经》,并未将上述“荼”字解读为茶的。《茶经-七之事》引《本草注》:按《诗》(《诗经》)云:“‘谁谓荼苦’,又云‘堇茶如饴’皆苦菜也”。可见陆羽也是视此“荼”非茶也。

粗读“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句中之“荼”,与苦而回甘的茶之特性非常相似,不是认真研读很难区别。当代很多作者,尤其是一些茶文化作者,在发掘茶文化元素时,不是从学术角度,而是从文艺角度,把这些非茶之“茶”,牵强附会、有意无意地想象演绎为茶,不仅有茶,甚至还有茶叶可采。这种似是而非的想象演绎,从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茶史混乱,尤其是对入门者来说,会感到无所适从。

造成某些人牵强附会的原因是,茶菜能够作为一种蔬菜种植、食用至今,

亦因其能苦而回甘,并有清热解毒、凉血等独特风味和功效,否则早该淘汰了。 《诗经》作者不识茶

据《易经》专家介绍,《易经》里没有写到大海,专家研究得出结论,认

为是《易经》作者不认识海,所以无法写到大海。笔者从中受到启发,认为《诗经》亦如此,作者不认识茶,所以无法写到茶事。

《诗经》汇集了当时周南、召南、邶、都、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15个小国的诗歌,主要包括今天山西、河南、河北、山东、陕西一些地方。自古至今,这些地方没有茶树,如果早期没有茶叶传入,这些作者就不知茶为何物,这是很自然的。有人认为,历史上这些地方可能不像当代这样寒冷,可能会有茶树生长。这其实只是违背科学的猜想,不要以为2600多年历史很长了,作为几十亿年的地球,仅是短暂一瞬。总体来说,自春秋时代至今,南北气候并无大的变化。再说,如果这些地方古代有茶树生长,应该会有相关化石出土。

今日陕西汉中、河南信阳等茶区不在其中。

“茶”、“荠”何以常作对比

《诗经》之后,将“荼”、“荠”对比的,是战国末期中国最早、最伟大的诗人屈原。他在《楚辞?九章-悲回风》中写到:“故荼荠不同亩兮,兰苣幽而独芳。”

有人以为此辞句中的“荼”也与茶相关,其实也是误解了。荼、荠皆菜名。荼味苦,荠味甘。该辞句的原意是:屈原以“茶、荠”喻小人与君子,表示两者的区别。“兰苣”为香草,屈原自喻品格超群,却怀才不遇,只能孤芳自赏。笔者以为,屈原也是没喝到、不了解茶的,如果他认识、热爱馨香之茶,一定会写出像《橘颂》那样优美的《荼颂》,甚至会像“兰苣”那样,以香荼自喻高尚的品格。

北宋郑刚中《山斋赋》亦提到“茶”与“荠”:“盥瓶罂而小汲,杂荼荠以同烹。”南宋宁波奉化雪窦寺住持广闻禅师,在《御书应梦名山记》中写到:“荼荠不同亩,曲毫幽而独芳”。这一化用屈原《楚辞》的句子,其中“荼、荠”与茶无关,“曲毫”则是当代名茶奉化曲亳的由来,笔者另有专文《奉化曲亳――史籍记载最早的卷曲形名茶》记述其事。

荠菜比较常见,冬春之际,是南北城乡居民非常喜爱的菜蔬。古代称“荼”的苦菜则不常见,笔者家乡宁波农村没有种植,菜场里也从未看到。上网查找,了解到苦菜是个大家族,又称苦苣菜、苦麻菜、苣荬菜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野菜,资源十分丰富,有黄花、白花、紫花的。苦菜性味苦寒,清热解毒,具有治痢疾、黄疸、血淋、痔瘘、疗肿、补血保健等多种功效,《本草纲目》记载能“治血淋痔疹”,脾胃虚寒者忌食。

笔者以为,古人常将“荼”、“荠”对比,除了味苦与味甜的反差,还因为有的苦菜与荠菜外形相似,因此具有可比性。

遗憾的是,笔者请教青岛、西安两位北方茶友,都无法确认苦菜,只能纸上谈菜,有机会一定去北方农村确认,验明真身。

有关茶的诗经篇四
《关于茶的诗词经典收藏(转)》

1、茶 诗

中国的诗歌艺术宝库,其丰富多彩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茶诗,是中国诗歌的一个分支,虽然在浩如烟海的中国诗歌典籍中茶诗所占比例非常小,但是在艺术成就上却美不胜收,不少篇什至今脍炙人口。

据统计,中国第一部诗集《诗经》,就有七首诗写到了茶,孔夫子曾说过学诗可以多识草木之名,茶在《诗经》里,就是作为众多植物中的一种出现的。真正就茶咏茶,而不是顺带言及茶者的茶诗,始见于魏晋南北朝,全盛于唐,此后宋朝达到第二个辉煌巅峰,元明清民国以至于今,都代有佳作,茶诗总量不可胜数。

在茶诗中最著名的可能是陆羽的《六羡歌》:“不羡黄金垒,不羡白玉杯,不羡朝人省,不羡暮人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此诗甚美,不过,它也是最多被误解误读的,当代不少人在书中文中写到它,都认为是在夸西江水好。然而,用中学生分析课文的路数来解读,会发现此诗的主题其实并不是赞美西江水,而是最后落在了竟陵城上。而这样一来,它就好象与茶或用来泡茶的水没什么关系了,只不过是茶圣的诗而已。有学者考证说此诗是陆羽悼念他故乡师傅之作,我觉得这一解释还合理一些。不过,中国

古诗素来讲“诗无达诂”,没有必要太较真。茶在唐宋即已普及,茶文化的繁荣是在诗文巨匠们的直接参与支持下才出现的。从李白到苏轼,很多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大诗人,都留下了茶诗作品。

茶在中国历史上一直与宗教特别是佛家有不解之缘,因此茶诗中往往有禅味。皎然《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就是极好的例子:“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

助茶香?”

闲情逸趣最宜入诗白居易的《两碗茶》写得好:“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碗茶;举头看日影,已复西南斜;乐人惜日促,忧人厌年赊;无忧无乐者,长短任生涯。”读此诗,我们发现唐朝的日常生活习惯至今仍有旺盛的生命力。

“我官于南今几时,尝尽溪茶与山茗”的苏东坡写了大量茶诗,在他的词作中也多有咏茶佳句,如“且将新火试新茶”。高产的诗人陆游茶诗也不少,他的“晴窗细乳戏分茶”是广被称引的名句。

中男茶诗是传统文化宝藏,编选古代茶诗选,也就

成为近些年不少出版社的选题。据我在坊间所见,这类读本,销路都很好,因为茶诗本身是闲来消遣的极好文字,颇堪品味。套用黄庭坚的《茶词》名句,是“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自打白话诗出现后,似乎茶与诗的血脉关系一下子就断绝了。也许是我孤陋,但是确实没读到过能称得上是诗的白话茶诗,倒是相当多的现代当代诗人留下了用旧体诗写茶的佳句,比如周作人的“请到寒舍喝苦茶”,毛泽东的“饮茶粤海未能忘”等等。当代人的茶诗,可作经典来读的是赵朴初的“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斯人斯作,的确是茶禅一味的最好注解。

2、茶诗妙句

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盏清茗酬知音。 (佚名)

待到春风二三月,石炉敲火试新茶。 (魏时敏)

卧云歌德,对雨著“茶经”。 (詹同)

小桥小店沽洒,初火新烟煮茶。 (杨基)

蚕熟新丝后,茶香煮洒前。 (杨基)

花沟安钓艇,蕉地著茶瓯。

春风修禊忆江南,洒榼茶炉共一担。

寒灯新茗月同煎。浅瓯吹雪试新茶。

草堂幽事许谁分,石鼎茶烟隔户闻。

平生于物之无取,消受山中水一杯。

加起炊茶灶,声闻汲井瓯。

幽人采摘日当午,黄鸟流歌声正长。

竹灶烟轻香不变,石泉水活味逾新。

冷然一啜烦襟涤,欲御天风弄紫霞。(德祥) (唐寅) (文征明) (浦瑾) (孙一元) (吴兆) (佚名) (蓝仁) (潘允哲)

济入茶水行方便;悟道庵门洗俗尘。 (周杏村)

闲是闲非休要管,渴饮清泉闷煮茶。 (选自《金瓶梅》)

风流茶说合,洒是色媒人。 (选自《金瓶梅》)

春风解恼诗人鼻,非叶非花自是香。 (杨万里)

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 (苏轼)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杜耒)

磨成不敢付僮仆,自看雪汤生玑珠。 (苏轼)

坐客皆可人,鼎器手自洁。 (苏轼)

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 (文同)

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大碗茶。 (苏轼)

有关茶的诗经篇五
《有关茶的文化》

有关茶的文化

一、选择题(单选)

1.唐代陆羽的( A )问世是中国茶文化正式形成的主要标志。

A《茶经》 B 《本草纲目》 C《中国名茶志》 D《神农本草》

2.“茶圣”是(A )

A. 陆羽 B.蔡襄 C. 卢仝 D. 吴觉农

3.以下哪种水用以泡茶最佳。(C )

A. 河水 B. 井水 C. 山水 D. 自来水

4.不同的少数民族有不同的饮茶习俗,如藏族喝(B )。

A. 盐巴茶 B. 酥油茶 C. 奶茶和香茶 D. 擂茶

5.安溪铁观音属于( D)

A.红茶 B.绿茶 C.黑茶 D.乌龙茶

6.乌龙茶属于( B )的茶。

A.全发酵 B.半发酵 C.不发酵 D.微发酵

7. 春茶是指当年(C )月下旬到(C )月中旬之前采制的茶叶

A. 1,3 B.2 ,5 C.3 ,5 D.2,4

8.(A )是构成茶汤滋味的重要成份。

A.咖啡因 B. 儿茶素 C. 茶多酚 D. 氨基酸

9.黑茶是属于(D )的茶。

A.全发酵 B.半发酵 C.不发酵 D.后发酵

10. 乌龙茶起源于(A ),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A.福建 B.广东 C.台湾 D.云南

11. 以下哪种茶在日本被称之为“美容茶”、“ 健美茶”。( D )

A.绿茶 B.红茶 C.黑茶 D.乌龙茶

12. 以下哪种茶位居武夷岩茶之首,有“茶王之王”之称。(A)

A. 大红袍 B.铁罗汉 C.铁观音 D.凤凰单丛

13. (B)具有“国茶”之称。

A.碧螺春 B.龙井 C. 黄山毛峰 D.六安瓜片

14.红茶属于(D )茶类。

A.未发酵 B.微发酵 C.半发酵 D. 全发酵

15.铁观音介于(A )和( A)之间,属于半发酵茶。

A.绿茶,红茶 B.绿茶,黄茶 C.红茶,黑茶D.绿茶,青茶

16.“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这句诗句的作者是谁( B )

A、释皎然 B、白居易 C、卢仝 D、元稹

17.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都有饮茶习惯,其中酥油茶是( B )的饮茶习俗。

A、维族 B、藏族 C、蒙族 D、回族

18.我国发行的第一套茶文化邮票上的古茶树是在( D )

A、四川省 B、福建省 C、广东省 D、云南省

19.“安吉白茶”属于( B )

A、青茶 B、绿茶 C、红茶 D、白茶

20.陆羽所著的《茶经》中,有专门关于泡茶用水的论述,书中认为最宜泡茶的水是 ( A )

A、泉水 B、井水 C、江水 D、河水

21.紫砂壶的成型方法是( C )

A、滚坯成型法 B、注浆成型法 C、泥片镶接成型法

22.紫砂壶起源于中国的哪个朝代( B )

A、宋朝 B、明朝 C、清朝

23.下列茶叶中,存放时间越长,品质越好的是: C )

A、太平猴魁 B、六安瓜片 C、普洱茶

24.世界茶树的原产地是( B )

A、日本 B、中国 C、印度

25.茶叶中的(C)能与茶锈中的重金属物质发生氧化作用生成茶垢。

A 蛋白质 B氨基酸 C茶多酚

26.不能用(C)泡茶。

A紫砂壶 B陶瓷杯 C保温壶

27.哪一个国家盛饮拉茶?(B)

A印度 B马来西亚 C越南

28.(A)有发汗解表、温肺止咳的功效,有利于治疗流感、伤寒、咳嗽。 A姜茶 B绿茶 C红茶

29.哪一种茶能溶脂,促进消化,有利于瘦身,还有排毒养颜的作用?(B) A红茶 B绿茶 C乌龙茶

30.煮茶叶蛋是一道美味可口的食品,有的利用泡过的茶叶来煮,有的用茶叶未;最好的是用(A)来煮?

A红茶 B普洱茶 C白茶

31.茶的最特别一种用途,便是作为订婚的聘礼之一,在以前的风俗里,男方下聘必须要有茶,受聘的女方叫(C)

A接茶 B存茶 C受茶

32.历史上曾是“十里贡茶”的十里香茶产自(B)

A福建 B昆明 C广东

33.在茶叶分类中,茉莉花茶仍属于(C)

A白茶 B青茶 C绿茶

34.(B)又叫七子饼。

A乌龙茶 B普洱茶 C龙井茶

35.六堡茶属于(C)。

A青茶 B白茶 C黑茶

36.我们常喝的大红袍属于(A)。

A青茶 B黑茶 C红茶

37. (A)的历史过程中,中国出现了功能上细分化的专用茶具。

A晋代到唐代 B唐代到宋代 C明代到清代

38.陆羽在(C)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20多件茶器茶具,它们成为中国茶饮史上第一套完整的茶器具组合。

A《诗经》 B《本草纲目》 C《茶经》

39.(B)中记载有“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 。 A《神农本草》 B《本草纲目》 C《本草拾遗》

40.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茶对人体的药理功能,主要是因为茶叶含有(C) A矿物质 B营养成分 C多种化学成分。

41.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B),是茶文化的(),是指导茶文化的()。 A核心,最高原则,灵魂 B核心,灵魂,最高原则

C灵魂,核心,最高原则

42.凤凰单丛茶是(B)

A.全发酵茶 B.半发酵茶 C.不发酵茶

43.潮州工夫茶茶艺入选第(B)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A.一 B.二 C.三

44.(C)不属于绿茶的特点。

A.香高 B.味醇 C.不耐冲泡

45.白茶已有200年左右的历史,最早是由福建省(A)首创的。

A.福鼎县 B.政和县 C.松溪县

46.以下哪种茶原名不叫“吓煞人香”(B)。

A.太湖碧螺春 B.西湖龙井 C. 洞庭碧螺春藏族

47.蒙古族和维吾尔族群众喜好饮(C),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

A.红茶 B.青茶 C.黑茶

48.四川的西路边茶是(A)

A.黑茶 B.红茶 C.青茶

49.以下不属于黑茶的有(C)

A. 湖北青砖茶 B. 云南紧茶 C.六安瓜片

50.《中国名茶志》记载:1964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曾对凤凰水仙进行分类调查,分成(B)个类型。

A.10 B.13 C.25

51.(A)素有“岩茶之王”的美称,堪称国宝。

A.武夷大红袍 B.西湖龙井 C.冻顶乌龙

52.冲泡绿茶最好选用( C )进行冲泡。

A、紫砂壶 B、盖碗 C、玻璃杯 D、瓷壶

53.世界三大高香茶是( B )、印度大吉岭茶、斯里兰卡乌伐季节茶。

A、西湖龙井 B、祁门红茶 C、 安溪铁观音 D、台湾冻顶乌龙

54.最早在诗中写“茶道”一词的是( C )。

A、东晋杜育 B、唐代卢仝 C、 唐代皎然 D、宋代苏东坡

55.茶叶外形“白毫显露”是( C )的品质特点之一。

A、黄山毛峰 B、西湖龙井 C、 碧螺春 D、铁观音

56.( D )是茶叶的一种独特功能。

A、生津止渴 B、健胃消食 C、 振奋精神 D、消除电离抗辐射

57.茶叶的揉捻过程中加压的规律为( B )。

A、重——轻——重 B、轻——重——轻

C、 轻——轻——重 D、重——重——轻

58.具有“色绿、汤绿、叶绿”三绿特点的是( C )。

A、烘青绿茶 B、炒青绿茶 C、 蒸青绿茶 D、晒青绿茶

59.( A )的透气性、吸水性、保温性比较好。

A、紫砂壶 B、盖碗 C、 玻璃杯 D、白瓷壶

60.“龙虎斗”是纳西族人治疗( C )的秘方。

A、骨折 B、胃病 C、感冒 D、解暑

61. 冰茶制作时冲泡用水的水温以( C )为宜。

A、30℃ B、20℃ C、60℃ D、100℃

62. 制作500ml的冰茶,冲泡时,用水量以( B )为宜。

A、50ml B、400ml C、200ml D、100ml

63. 冰茶制作中分茶时,应在每杯中放入( C )块的小冰块,相当于20~30ml容积。

A、1~2 B、2~3 C、3~4 D、4~5

64. 按5位宾客计算,冲泡调饮红茶的置茶量应以( C )为宜。

A、2g B、5g C、10g D、6g

65. 准备配料茶时,要求泡茶台的右侧放置( D )。

A、赏茶碟 B、盖杯 C、配料缸 D、开水壶

66. 冲泡杭白菊和枸配绿茶的配料茶,冲泡的水温以( C )为宜。

A、30℃ B、50℃ C、80℃ D、100℃

67. 品尝青豆茶,可以靠( C ),使茶叶和配料移到碗边而食用,别有一番情趣。

A、茶荷 B、茶碟 C、敲打碗边和碗口 D、倒置茶碗

68. 唐代宫廷茶艺表演,再现历史的文化内容有( B )。

A、龙凤茶团、服饰、茶具 B、唐朝宫廷礼仪、服饰、饮茶器具

C、唐朝礼仪、音乐、茶饼 D、唐朝服饰、茶器

70. 古代文人茶艺的精神是追求“精( D )清和”。

A、真 B、廉 C、美 D、俭

71. 茶艺演示过程中,茶叶冲泡基本程序是:备器、煮水、备茶、温壶(杯)、置茶、( C )、奉茶、收具。

A、高冲水 B、洗杯 C、冲泡 D、淋壶

72. 科学地泡好一杯茶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D )。

A、茶具、茶叶品种、温壶 B、置茶、温壶、冲泡

C、茶具、壶温、浸泡时间 D、茶叶用量、水温、浸泡时间

73.. 不同的茶叶有不同的滋味,( A )型的代表茶是六堡茶、工夫红茶等。

A、醇和 B、浓厚 C、鲜醇 D、平和

74. 在荷兰中国餐馆中,最受欢迎的茶是( C )。

A、红茶 B、绿茶 C、茉莉花茶 D、普洱茶

75. 酥油茶是将茶和佐料( B )

A.放在锅中熬煮 B.放在打茶筒中一起捣打

C.将紧压茶敲碎放在锅中熬煮后倒在加佐料的碗中

D.放在研钵中捣打

76. 茶叶中的涩味物质主要是( C )

A.蛋白质 B.粗纤维素 C.茶多酚 D.氨基酸

77. 碧螺春的香气特点是( D )。

A、甜醇带蜜糖香 B、甜醇带板栗香

C、鲜嫩带蜜糖香 D、鲜嫩带花果香

78. 特一级黄山毛峰的色泽是( D )。

A、碧绿色 B、灰绿色 C、青绿色 D、象牙色

79. 具有代表性的闽南乌龙茶有( A )、黄金桂、永春佛手、毛蟹等。

A、铁观音 B、大红袍 C、水仙 D、肉桂

80. 君山银针属于( C )类。

A、绿茶 B、黑茶 C、黄茶 D、花茶

81. 形成绿茶汤色的主要物质是( A )

A.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 B.叶绿素

C.叶黄素 D.胡萝卜素

82. 用红碎茶冲泡调饮红茶时,用水量一般以每克茶( D )为宜。

A、10~20m l B、30~40ml C、50~60ml D、70~80ml

83. 冲泡调饮红茶的时间一般以( D )分钟为宜。

A、15~20 B、10~15 C、5~10 D、3~5

84. 审评红、绿、黄、白茶的审评杯碗规格一致,碗容量为( D )

A、160ml B、180ml C、190ml D、200ml

85. 冲泡绿茶时,通常一只容量为100—150mL的玻璃杯,投茶量为( C )

A、1—2g B、1—1.5g C、2—3g D、3—4g

86. 茶叶中的 ( D )是抗氧化剂,具有防衰老的作用。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H D、茶多酚

87.水分含量越(B ),就越能保存茶叶品质。

A 高 B低 C均匀 D适中

88.贮存茶叶的适宜温度一般是( A)度?

A 10度左右 B 20度左右 C 30度左右 D随意

89.试述安溪铁观音的品质特征( A )

A色泽乌润,富有光泽 B 色泽翠绿,富有光泽

C 颜色暗红,无光泽 D颜色暗黑,无光泽

90.下列哪些属于绿茶:( A )

A龙井,碧螺春 B祁红,闽红

C君山银针,蒙顶黄芽 D水仙,大红袍

91.下列哪些属于红茶(B )

A龙井,碧螺春 B祁红,闽红

C君山银针,蒙顶黄芽 D水仙,大红袍

92.下列哪些属于青茶(D )

A龙井,碧螺春 B祁红,闽红

C君山银针,蒙顶黄芽 D水仙,大红袍

93.下列哪些属于黄茶( C )

A龙井,碧螺春 B祁红,闽红

C君山银针,蒙顶黄芽 D水仙,大红袍

94.下列哪些属于白茶( B )

A龙井,碧螺春 B白毫银针,白牡丹

C湖南黑茶,安化黑茶 D 水仙,大红袍

95. 下列哪些属于黑茶( C )

A龙井,碧螺春 B白毫银针,白牡丹

C湖南黑茶,安化黑茶 D 水仙,大红袍

96. 上海民间饮茶以( B )为特征。

A淡饮 B清饮 C浓饮 D热饮

二.选择题(多项)

1.以下哪些茶是属于再加工茶类。( ABCD )

A.花茶 B.速溶茶 C.袋泡茶 D.保健茶

2.茶叶中含有300多种具有营养和保健作用的化学成分。主要营养素有(ABCD )、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

有关茶的诗经篇六
《关于茶文化的诗词文学作品简析》

中国古代关于茶文化的诗词文学作品简析

中国饮茶文化起源于上古时期,有“神农氏尝百草,遇毒,以荼解之”的说法。经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多少年来,中华茶文化植根于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吸取了民族优秀传统中丰涵无比的给养,融宗教、哲学、医学、格律、乐理、绘画、美学、建筑学等各家之长,发展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弥可珍贵的遗产,在历史的长廊中熠熠生辉。

随着我国的茶叶生产的逐步发展,饮茶风尚也在社会上逐渐普及开来。茶在许多诗人、文学家中也成了不可缺少的物品,于是产生了大量有关茶叶的诗词文学作品。据统计,中国第一部诗集《诗经》,就有七首诗写到了茶,孔夫子曾说过学诗可以多识草木之名,茶在《诗经》里,就是作为众多植物中的一种出现的。

真正就茶咏茶,而不是顺带言及茶者的茶诗,始见于魏晋南北朝,全盛于唐,此后宋朝达到第二个辉煌巅峰,元明清民国以至于今,都代有佳作,茶诗总量不可胜数。以梅尧臣为例,据不完全的统计,单在《宛陵先生集》中,就写有茶叶诗词25首。爱国诗人陆游,曾写下了300多首茶叶诗词,他并以陆羽自比。苏东坡的茶叶诗词也不少,有70余篇,人们把他比作卢仝,东坡亦以卢仝自许。黄庭坚写了许多宣扬双井茶的诗篇,他的另一些茶诗还引用了佛教的语言。范仲淹的《斗茶歌》可以与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相比美。欧阳修写了许多赞美龙凤团茶的诗,也写了双井茶赞诗。其他如蔡襄、曾巩、周必大、丁谓、苏辙、文同、朱熹、秦观、米芾、赵佶(徽宗皇帝)、陈襄、方岳、杜来、熊蕃等都写过茶诗。

据史载,西晋诗人张载“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人生苟安乐,兹士聊可娱”的诗,被称为第一首咏茶妙诗。 此后更是不乏精妙绝伦的妙诗绝句——“春风解恼诗人鼻,非叶非花自是香。(宋·杨万里)”、“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唐·白居易)”、“更作茶瓯清绝梦,小窗横幅画江南。(宋·陆游)” „„这些融茶道与人情于一体的诗句都是我国茶诗、茶词中的代表作。

在所谓“茶诗”的范畴里,各种诗词体裁一应俱全,有五古、七古;有五律、七律、排律;有五绝、六绝、七绝,还有不少在诗海中所见甚少的体裁,在茶诗中同样可以找到,例如宝塔诗、回文诗、联句诗、寓言诗及唱和诗等。

下面就由我对以下列举出的几首各具特色的诗词做出简要介绍和分析。

一、宝塔诗

《一字至七字诗·茶》

唐 元稹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 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注:唐代诗人元稹,官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白居易交好,常常以诗唱和,所以人称“元白”。元稹有一首宝塔诗,题名《一字至七字诗·茶》,此种体裁,不但在茶诗中颇为少见,就是在其它诗中也是不可多得的。

宝塔诗是一种杂体诗,原称一字至七字诗,从一字句到七字句,或选两句为一韵。后又增至十字句或十五字句,每句或每两句字数依次递增一个字。

元稹在他的宝塔茶诗自注中说: 一至七字诗,“以题为韵,同王起诸公送分司东郡作。”全诗一开头,就点出了主题是茶。接着写了茶的本性,即味香和形美。第三句,显然是倒装句,说茶深受“诗客”和“僧家”的爱慕,茶与诗,总是相得益彰的。第四句写的是烹茶,因为古代饮的是饼茶,所以先要用白玉雕成的碾把茶叶碾碎,再用红纱制成的茶罗把茶筛分。第五句写烹茶先要在铫中煎成“黄蕊色”,尔后盛在碗中浮饽沫。第六句谈到饮茶,不但夜晚要喝, 而且早上也要饮 。结尾时,指出茶的妙用,不论古人或今人,饮茶都会感到精神饱满,特别是酒后喝茶有助醒酒。所以,元稹的这首宝塔茶诗,先后表达了三层意思: 一是从茶的本性说到了人们对茶的喜爱;二是从茶的煎煮说到了人们的饮茶习俗;三是就茶的功用说到了茶能提神醒酒。

二、回文诗

《记梦回文二首并叙》

宋 苏轼

十二月十五日,大雪始晴,梦人以雪水烹小团茶,使美人歌以饮余,梦中为作回文诗,觉而记其一句云:乱点余花睡碧衫,意用飞燕唾花故事也。乃续之,

为二绝句云。

酡颜玉碗捧纤纤,乱点余花睡碧衫。

歌咽水云凝静院,梦惊松雪落空岩。

空花落尽酒倾缸,日上山融雪涨江。

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晴窗。

注:回文诗中的字句回环往复,读之都成篇章,而且意义相同。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一生写过茶诗几十首,而用回文写茶诗,也算是苏氏的一绝。从“叙”中可知苏东坡真是一位茶迷,意连做梦也在饮茶,怪不得他自称“爱茶人”,此事一直成为后人的趣谈。诗中字句,顺读倒读,都成篇章,而且意义相同。苏轼用回文诗咏茶,这在数以千计的茶诗中,实属罕见。

三、联句诗

《五言月夜啜茶联句》

唐 颜真卿、陆士修、张荐、李萼、崔万、昼、

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情言(士修)。

醒酒宜华席,留僧想独园(荐),

不须攀月桂,何假树庭萱(萼)。

御史秋风劲,尚书北斗尊(崔万)。

流华净肌骨,疏瀹涤心原(真卿)。

不似春醪醉,何辞绿菽繁(昼)。

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士修)。

注:联句是旧时作诗的一种方式,几个人共作一首诗,但需意思联贯,相连成章。以上这首题为《五言月夜啜茶联句》,是由六位作者共同作成的。他们是: 颜真卿,著名书画家,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官居吏部尚书,封为鲁国公,人称“颜鲁公”;陆士修,嘉兴(今属浙江省)县尉; 张荐,深州陆泽(今河北深县)人,工文辞,任吏官修撰;李萼,赵人,官居庐州刺史;崔万,生平不详;昼,即僧皎然。

这首啜茶联句,由六人共作,其中陆士修作首尾两句,这样总共七句。作者为了别出心裁,用了许多与啜茶有关的代名词。如陆士修用“代饮”比喻以饮茶代饮酒;张荐用的“华宴”借指茶宴;颜真卿用“流华”借指饮茶。因为诗中说的是月夜啜茶,所以还用了“月桂”这个词。用联句来咏茶,这在茶诗中也是少见的。

四、寓言诗

采用寓言形式写诗,读来引人联想,发人深思。

这首茶寓言诗,记载在一本清代的笔记小说上,写的是茶、酒、水的“对阵”,诗一开头,由茶对酒发话: “战退睡魔功不少,助战吟兴更堪夸。亡国败家皆因酒,待客如何只饮茶?” 酒针锋相对答曰: “摇台紫府荐琼浆,息讼和亲意味长。祭礼筵席先用我,可曾说着谈黄汤。”这里说的黄汤,实则是贬指茶水。水听了茶与酒的对话,就插嘴道: “汲井烹茶归石鼎,引泉酿酒注银瓶。两家且莫争闲气,无我调和总不成!”极为有趣,让人在忍俊不禁的同时引起深思。

五、唱和诗 《茶中杂谈 煮茶》

唐 皮日休

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

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

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

尚把沥中山,必无千日醉。

《奉和袭美茶具十咏 煮茶》

唐 陆龟蒙

闲来松间坐,看煮松上雪。

时于浪花里,并下蓝英末。

倾余精爽健,忽似氛埃灭。

不合别观书,但宜窥玉札。

注:在数以千计的茶诗中,皮日休和陆龟蒙的唱和诗,可谓别具一格,在咏茶诗中也属少见。

皮日休,唐代文学家,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曾任翰林学士。陆龟蒙,唐代文学家,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曾任苏湖两都从事。两人十分知己,都有爱茶雅好,经常作文和诗,因此,人称“皮陆”。他们写有《茶中杂咏》唱和诗各十首,内容包括《茶坞》、《茶人》、《茶笋》、《茶籯》、 《茶舍》、 《茶灶》、《茶焙》、《茶鼎》、《茶瓯》和《煮茶》等,对茶的史料,茶乡风情,茶农疾苦,直至茶具和煮茶都有具体的描述,可谓一份珍贵的茶叶文献。

总而言之,正如唐代诗人白居易诗句所说的那样:“或饮茶一盏,或吟诗一章”;“或饮一瓯茗,或吟两句诗”,茶和诗一样,成为诗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或一大乐趣,于是相袭相传,使茶诗、茶词在茶叶和诗词文化中形成、发展为一种别具一格的文化现象。

有关茶的诗经篇七
《《诗经》之“荼”字考证》

有关茶的诗经篇八
《《诗经》中的“荼”与“茶”之关系考析》

有关茶的诗经篇九
《中国茶文化》

有关茶的诗经篇十
《茶的起源》

(一)【茶的起源】中国历史上有很长的饮茶纪录,已经无法确切地查明到底是在什么年代了,但是大致的时代是有说法的。并且也可以找到证据显示,确实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饮茶的习惯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所以,很多人认为饮茶就是中国人首创的,世界上其它地方的饮茶习惯、种植茶叶的习惯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中国传过去的。

① 神农时期: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归到这里以后就再也不能向上推了。也正因为如此,神农才成为农之神。


有关茶的诗经相关热词搜索: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有关茶的诗经”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有关茶的诗经"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8549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