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徐志摩有关爱情的诗歌

徐志摩有关爱情的诗歌

2015-12-27 02:22:31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徐志摩有关爱情的诗歌篇一《徐志摩最经典的爱情诗》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徐志摩有关爱情的诗歌》,供大家学习参考。

徐志摩有关爱情的诗歌篇一
《徐志摩最经典的爱情诗》

徐志摩最经典的爱情诗《节选》

偶然 徐志摩

--------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 我有我的 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雪花的快乐 徐志摩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飏,飞飏,飞飏,--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飏,飞飏,飞飏,--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籍我的身轻,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沙扬娜拉 徐志摩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恰似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 康桥再会吧①

康桥,再会吧;

我心头盛满了别离的情绪, 你是我难得的知己,我当年 辞别家乡父母,登太平洋去, (算来一秋二秋,已过了四度 春秋,浪迹在海外,美土欧洲) 扶桑风色,檀香山芭蕉况味, 平波大海,开拓我心胸神意, 如今都变了梦里的山河,

渺茫明灭,在我灵府的底里; 我母亲临别的泪痕,她弱手 向波轮远去送爱儿的巾色, 海风咸味,海鸟依恋的雅意, 尽是我记忆的珍藏,我每次 摩按,总不免心酸泪落,便想 理箧归家,重向母怀中匐伏, 回复我天伦挚爱的幸福;

我每想人生多少跋涉劳苦, 多少牺牲,都只是枉费无补, 我四载奔波,称名求学,毕竟 在知识道上,采得几茎花草, 在真理山中,爬上几个峰腰, 钧天妙乐,曾否闻得,彩红色, 可仍记得?——但我如何能回答? 我但自喜楼高车快的文明, 不曾将我的心灵污抹,今日 我对此古风古色,桥影藻密, 依然能坦胸相见,惺惺惜别。

康桥,再会吧!

你我相知虽迟,然这一年中 我心灵革命的怒潮,尽冲泻 在你妩媚河身的两岸,此后 清风明月夜,当照见我情热 狂溢的旧痕,尚留草底桥边, 明年燕子归来,当记我幽叹 音节,歌吟声息,缦烂的云纹 霞彩,应反映我的思想情感, 此日撤向天空的恋意诗心, 赞颂穆静腾辉的晚景,清晨

富丽的温柔;听!那和缓的钟声 解释了新秋凉绪,旅人别意, 我精魂腾跃,满想化人音波, 震天彻地,弥盖我爱的康桥, 如慈母之于睡儿,缓抱软吻; 康桥!汝永为我精神依恋之乡! 此去身虽万里,梦魂必常绕 汝左右,任地中海疾风东指, 我亦必纡道西回,瞻望颜色; 归家后我母若问海外交好, 我必首数康桥,在温清冬夜

蜡梅前,再细辨此日相与况味; 设如我星明有福,素愿竟酬, 则来春花香时节,当复西航, 重来此地,再捡起诗针诗线, 绣我理想生命的鲜花,实现 年来梦境缠绵的销魂足迹, 散香柔韵节,增媚河上风流; 故我别意虽深,我愿望亦密, 昨宵明月照林,我已向倾吐 心胸的蕴积,今晨雨色凄清, 小鸟无欢,难道也为是怅别

情深,累藤长草茂,涕泪交零!

康桥!山中有黄金,天上有明星, 人生至宝是情爱交感,即使

山中金尽,天上星散,同情还 永远是宇宙间不尽的黄金, 不昧的明星;赖你和悦宁静 的环境,和圣洁欢乐的光阴, 我心我智,方始经爬梳洗涤, 灵苗随春草怒生,沐日月光辉, 听自然音乐,哺啜古今不朽

——强半汝亲栽育——的文艺精英;  我擦 再别康桥是 予情 不是爱情``

徐志摩有关爱情的诗歌篇二
《关于徐志摩的诗歌》

徐志摩有关爱情的诗歌篇三
《谈徐志摩的爱情诗》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作业)评审表

姓 名 路 燕 教育层次 本 科

学 号 1013001214290 分 校 邯郸电大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教 学 点 永 年 电 大

指导教师 日 期 2011年11月

目 录

内容摘要„„„„„„„„„„„„„„„„„„„„„„„„„„„第3页 关键词„„„„„„„„„„„„„„„„„„„„„„„„„„„„第3页

一、徐志摩的爱情诗是他在真实生活中的写照 -----„„„„„„„„第3页

二、徐志摩的爱情诗所体现出来的爱情的独特性----- „„„„„„„第4页

(一)爱情实质上是为了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第4页

(二)爱情是理想的交流和真实信仰的写照------„„„„„„„„„„第5页

(三)对爱的坚持与执着------„„„„„„„„„„„„„„„„„„第5页

三、徐志摩的爱情诗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与艺术价值------ „„„„„第6页

(一)徐志摩诗中的爱------„„„„„„„„„„„„„„„„„„„第6页

(二)徐志摩诗中的自由------„„„„„„„„„„„„„„„„„„第7页

(三)徐志摩诗中的美 „„„„„„„„„„„„„„„„„„„第7页 参考文献„„„„„„„„„„„„„„„„„„„„„„„„„„„第9页

浅 谈 徐 志 摩 的 爱 情 诗

摘要:徐志摩作为一代才子,他的爱情诗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他的爱情诗不仅是他真实爱情生活的写照,而且表现了独待的爱情观,他的爱情诗是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的号角,更是理想的交流和真实信仰的映照,他对爱的坚持与执着使他的爱情诗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与艺术价值,而且清新,脱俗,充满了年轻的朝气和活力。

关键词:爱情诗 真实生活 追求自由 审美价值 艺术价值

徐志摩,曾经轰动一世并且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年轻作家。他对爱情忠贞不渝,追求完美而不理世俗的偏见。他写了许许多多的爱情诗,在新月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他是许多年轻女孩子心目中的偶像,虽然在三十五岁就因空难而逝世,但他留给我们的却是无穷无尽的文学瑰宝。徐志摩将被永远铭记以其诗作《翡冷翠的一夜》、《志摩的诗》以及最后的诗集《猛虎集》,《猛虎集》因其翻译布莱克的著名诗句而得名。除去这些诗歌作品之外,徐志摩还留下了两卷散文,与夫人合作的一部戏剧,还包括翻译伏尔泰的《老实人》、曼殊斐尔《园会》等等译作。朋友们将长久怀念他,因之拥有最为吸引人的个性魅力,他的心中涌动着纯真、似火、热情的气息、活泼与非凡的才情,活脱脱雪莱式气质。其实,他的生命如同英国诗人一样带有“狂飙”色彩.。他生于浙江,留学美英。从英国回国后,他一直担任北京大学英国文学教授,至逝世前为止。期间,他曾在光华大学、南京中央大学讲授有关现代英美诗人的课程。他的创作生涯虽然只有短暂的十年(1922~1931),却一直是现代文坛一个众说纷纭的热点,作为其代表作的爱情诗也备受争议,褒贬不一。〔1〕徐志摩的爱情诗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无论从思想内涵上还是艺术形式上来说都有独特的魅力。

一、徐志摩的爱情诗是他在真实生活中爱情的写照,是人之天性自然真率的流露。从思想内涵上说,自《诗经》开始,一方面单纯的为情而情,另一方面将爱情作为标榜之物。到了徐志摩,爱情诗被赋予其应有的内涵,达到灵与肉的完满结合。众所周知,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艺术的源泉。爱情诗歌的特点是对真挚情感的自然抒发。徐志摩的爱情生活跌荡起伏、荡气回肠。诗人用诗歌的形式真实记录了自己的爱情生活,并进行了思考。

诗人的爱情生活开始于张幼仪。1915年10月29号,徐志摩与张幼仪结婚。这桩婚姻是在其父徐申如的威逼和祖母的亲情攻势之下如期而成的。徐志摩对这段婚姻由反抗到妥协有两个原因。一是徐志摩是重情之人,经不起柔情软语和眼泪的冲刷;二是徐志摩还未接受西方文明的撞击,其性格之中的叛逆性还未充分展露,他的理想还未真正形成。因而还不能像后来与陆小曼恋情之中的惊天动地的反抗。同时也正是这场婚姻使徐志摩深刻领教了中国传统婚姻模式的腐朽和“吃人”的本质,进一步加剧了他的反抗,使他更向往爱的自由,书写恋爱婚姻的自由。这也成了徐志摩爱情诗歌中的一大主题,如《笑解烦恼结》、《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等诗作。

1920年3月,徐志摩与林徽因在英国相识相恋。诗人第一次感受到了爱情的力量。诗人说“夜莺,从低音唱到高音,从黄昏唱到黑夜。它一声连一声地呼唤着爱情”。诗人对爱情充满了期待。这一时期的爱情诗歌主要是描写爱情的美好,如《康桥再会吧》就是这一类作品。

1922年,徐志摩心目中的理想爱人林徽因与严师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订婚。徐志摩遭受了一次重大打击。自此以后,直到1924年与陆小曼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爱情,徐志摩才又一次尝到了爱的甜蜜,但是婚后的生活使诗人的爱情理想又一次的破灭了,诗人陷入了迷茫。这一期间的爱情诗歌涉及了爱情的方方面面:失恋的痛苦《落叶小唱》、爱的倾慕《我也有一个恋爱》、爱的执著《雪花的快乐》、相爱之人的分离《翡冷翠的一夜》、爱的迷惑《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因此,可以说徐志摩的爱情诗是诗人爱情生活的真实表现,也是人之天性自然真率的流露。

二、徐志摩的爱情诗所体现出来的爱情观的独特性

(一)、爱情实质上是为了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

徐志摩自由和个性解放的思想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西方文化使徐志摩内在贮积的叛逆的力量迅速成长,从而走上了这一条道路。这种追求也反映在诗人对爱情的追求,从而表现在诗歌中。诗人认为自由是可贵的,内心的意志抉择是不可屈服的。他在给张幼仪的信中写到“真生命必自奋斗自求得来,真幸福必自奋斗自求得来,真恋爱必自奋斗自求得来。”自由不仅是抒写的主潮,也可以从多种多样的诗歌形式中看出来。〔2〕

同自由相联系的是个性解放。徐志摩一如20世纪20年代的其他作家一样高扬个性自由,抒写自我。他的个性解放注重自我的精神和内心世界,自己的人生感悟。爱情诗歌亦如此。诗人是一个女权主义者,他希望女性成为“有血有气有肌肉有生命性的!还有完全要紧——一个人!”他希望女性拥有精神的自由和爱的自由、爱的权力。

(二)、爱情是理想的交流和真实信仰的映照:

徐志摩对爱情的执著追求,是因为诗人将爱作为合理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许抒情一词比其他词语更能确切描述徐诗的内容。如同春天林子间的鸟儿,我们的诗人赞美快乐、悲伤和他所生活的世界的美丽。他的诗如《她是睡着了》、《石虎胡同七号》、《盖上几张油纸》等,最能证明我之所言。在《她是睡着了》一诗中,诗人在睡美人旁吟唱,她置身与玫瑰与藤萝堆积的草地上,周围蝴蝶翻飞。诗人反复吟颂着由甜美春日里盛开鲜花所引发的迷人少女的美丽。诗里洋溢着令人陶醉的玫瑰与藤萝的芬芳,让读者沉醉其中。实际上,诗人自己也为春天的胜景所焕发出的魅力激动欣喜。任何熟悉徐志摩生活的人都知道他是个伟大的爱人,不仅仅是爱女人,也爱世间万物。确实,诗如其人,且徐志摩大部分诗歌表明其中主要意蕴便是爱。〔3〕

他的爱情更是要求理想化的,柏拉图式的。他一厢情愿全身心投入爱情,试图改造爱情对象,期待以自己的纯真与美好去净化理想对象,他期待的是“两个灵魂在上帝眼前资源结合”,希望在对象中找到“自我”。他不单纯为情而情,爱情是他单纯信仰的组成部分,是人性美的体现。可以这样说理想化的爱情注定了诗人的悲剧。

这个悲剧就是诗人误以为与陆小曼的婚姻实现了诗人爱的理想。徐志摩向往天国的神圣,而陆小曼终日忙于世俗的享受。诗人想改变陆小曼的生活习惯,提高她为人的格调,发挥她的才能。谁知自己的生活反被牵制,婚后生活成了精神负担。理想主义的悲剧就在与设想一个虚无的或者不可能达到的境界来欺骗自己,承受幻变的痛苦。其实,诗人爱的不是某一个女子,而是他心目中的理想,正如梁实秋所言“一生追逐着理想的生活而终于不可得,他们爱的不是某一个女人,他们爱的是自己心中的理想。”

(三)、对爱的坚持与执着:

执著与坚持也是徐志摩爱情观的重要内容。诗人很清楚的知道爱的可遇不可求,但他不能不去追求“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他的执著是唐•吉诃德式的,有着孩子气的天真,有着拜伦式的热情和爆炸性的性格。他会像孩子一样在大自然的怀里撒娇,胡闹,像孩子一样大胆的宣泄自己的快乐与不满。

如《“起造一座墙”》就是诗人当时追求坚贞爱情的自白,也是自由人生的颂歌!毫无疑问,诗中的“你”正是诗人当时爱得如醉如痴的陆小曼。“你我千万不可亵渎那一个字/别忘了在上帝跟前起的誓。”起始这两句诗便点出了诗人之爱,诗人之爱热烈而圣洁。对天起誓,这让我们看到了热恋中的男女那一番纯情与挚着,投入与天真。诗人之爱,不仅与平常人之爱一样热烈、坚贞,而且多了一份美丽和想象力。爱情被认为是天赋人权之一种,具有神圣性和正义性。正因为有这种崭新的理性认识,诗人对属于自己权利的自由爱情的

徐志摩有关爱情的诗歌篇四
《浅论徐志摩的诗与爱情之关系》

浅论徐志摩的诗与爱情之关系

摘要:徐志摩,一位伟大的诗人,一个传奇似的人物,他的一生虽然短暂,却为世界文学和中国文学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同时,他与张幼仪、林徽因以及陆小曼的爱情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他的诗歌是怎样浸透他的爱情故事?他的爱情史又是怎样影响他的诗歌创作?笔者仅从徐志摩先生的部分诗歌浅析他与这三个女人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徐志摩;诗歌;爱情

提起徐志摩也许有些人对他的诗作留有深深的印象,也许有些人则更加关注他与三个女人之间的感情生活。然而,他的诗作与他的情感就像影子和物体一样如影随行,是分不开的。他曾在《落叶》中说过:“我是一个信仰感情的人,也许我自己天生就是一个感情性的人。”正是这种感情性,让他把一生献给了爱,创造出许多真情流露、脍炙人口的爱情诗歌。从他的爱情故事中,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他的多情与痴心。一、包办婚姻激起对爱的自由向往。徐志摩的爱情生活开始于张幼仪,不过他并不爱她,受过西式教育的他排斥张幼仪就像排斥封建礼教那样。在某种程度上,正是由于这桩婚姻的束缚,他更渴望自由和真正的爱情。这个期间他的诗歌少之又少,有关张幼仪的仅仅只有一首《笑解烦恼结——送幼仪》,况且还是张幼仪答应离婚后他欣喜而作。在徐志摩的创作史中,张幼仪无疑是失败的。二、浪漫爱情从憧憬与渴望走向幻灭。遇见林徽因,徐志摩被她特有的气质和才情所吸引,于是对她展开热烈地追求。可以说,生性浪漫不羁的徐志摩心中的潘多拉盒子最终是林徽因给打开的,他的诗歌创作几乎也是与此同时拉开大

幕。尽管他的初恋是苦涩的,但是他的众多诗歌却让读者读懂了他的感情。林徽因在他的创作史中是一颗璀璨的星。三、在惊世骇俗的婚恋中的复杂心态的折射。徐志摩与陆小曼的恋情在经历风雨之后终成正果,这一时期的徐志摩灵感勃发,创作激情高涨,写下的爱情诗自然十分感人。不过当他们的感情出现危机时,缺乏爱情滋润的诗句,自然便不如从前那么光彩润泽了。陆小曼在徐志摩的创作中自然也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包办婚姻激起对爱的自由向往(与张幼仪)

“你总是问我,我爱不爱徐志摩。你晓得,我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我对这问题很迷惑,因为每个人总是告诉我,我为徐志摩做了这么多事,我一定是爱他的。可是,我没办法说什么叫爱,我这辈子从没跟什么人说过‘我爱你’。如果照顾徐志摩和他家人叫作爱的话,那我大概爱他吧。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人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 张幼仪曾回忆说。当我们都在为徐志摩的浪漫、热诚、痴心和执著着“摩”时,回看当年,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他对他的原配夫人张幼仪是无情而残酷的。由于是包办婚姻,从婚前到婚后,徐志摩是那样鄙弃张幼仪。第一次见到张的照片时,便嘴角往下一撇,用嫌弃的口吻说:“乡下土包子!”婚后徐志摩更从没有正看张幼仪一眼。除了履行最基本的婚姻义务之外,对她不理不睬。就连履行婚姻义务这种事,他也只是遵从父母抱孙子的愿望罢了。在英国伦敦、沙士顿,以及后来在德国柏林的那一段生活,徐志摩对待张幼仪并不友好,甚至有些惨酷。两人在沙士顿住下后,不久张幼仪就怀孕了。此时徐志摩正在追求林徽音,无暇顾及张幼仪,一听便说:“把孩子打掉。”为了获得自由和追求林徽

因的平等地位,他随后又向张幼仪提出了离婚 。当张幼仪答应离婚后,他“欣喜”地为张幼仪做了一首诗:

《笑解烦恼结——送幼仪》

这烦恼结,是谁家扭的水尖儿难透?

这千缕万缕烦恼结是谁家忍心机织?

这结里多少泪痕血迹,应化沉碧!

忠孝节义———咳!忠孝节义谢你维系

四千年史髅不绝,

却不过把人道灵魂磨成粉屑,

黄海不潮,昆仑叹息,四万万生灵,

心死神灭,中原鬼泣!咳,忠孝节义!

东方晓,到底明复出,

如今这盘糊涂账,

如何清结?

莫焦急,万事在人为,只消耐心

共解烦恼结。

虽严密,是结,总有丝缕可觅,

莫怨手指儿酸、眼珠儿倦,

可不是抬头已见,快努力!

如何!毕竟解散,烦恼难结,烦恼苦结。

来,如今放开容颜喜笑,握手相劳;

此去清风白日,自由道风景好。

听身后一片声欢,争道解散了结儿,

消除了烦恼!

徐志摩把这桩传统的婚姻看成无尽的“烦恼”,当得到解脱时,他大胆地说“身后一片声欢,争道解散了结儿。”对于这样的结果,张幼仪是无力和无奈的,然而,这种结果,在很大的程度上是旧礼教塑成的。诗人有着他在人性上的缺点,但对张幼仪的残酷“无情”也并非是绝对的。 张幼仪是徐志摩的原配夫人,名门望族之女,出身显赫富贵却不娇纵,相夫教子,恪尽妇道。但受西方教育和现代思潮影响的徐志摩对于象张幼仪这样的一个传统女性却很难认同。张幼仪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贤妻良母,秀外慧中,她追求的无非是朝朝暮暮的现实生活,江山有信,良人有靠,踏踏实实的和一个男人好好过日子。和这样的女人在一起,不会有春花秋月的浪漫,不会有眼花缭乱的生活,也不会有你侬我侬的爱情。她不似林徽因高雅不俗,灵气逼人,也不像陆小曼璀璨艳丽,令人无法自拔。她就是一个平凡的女人,平凡的让人心酸。在徐志摩遇到的几个女人里,最爱他的大概就是张幼仪。她的自立自强赢得了徐志摩的尊重,却始终无法得到他的爱。可见爱不存在公平。所幸张幼仪晚年终于找到爱情的栖息地,经历了爱与恨的艰辛,这个平凡的女人总算划上了一个差强人意的句号。

二、浪漫爱情从憧憬与渴求走向幻灭(与林徽因)

1920年秋,正在英国剑桥大学皇家学院当特别生的徐志摩在伦敦有幸结识了正随父亲赴西欧学习访问的林徽因,并且深深地被她娇小玲珑的形象、高贵文雅的气质和特有的才情所吸引,不久便向她展开了热烈的追求。几乎与此同时,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水到渠成,徐志摩开始了诗歌创作。正如他自己所说:“生命的把戏是不可思议的……整十年前我吹着了一阵奇异的风,也许照着了什么奇异的月色,从此我的思想就倾向于分行的抒写。”其中“奇异的风”和“奇异的月色”显然指的是林徽因在他生命里的出现及对他的影响。可以说,当时康桥的美景和狄更斯的影响仅仅是促使徐志摩拿起诗笔的充分条件,林徽因的出现才是必要条件:是爱情这种世间至美好的情感诱发了徐志摩的诗歌创作欲,爱情是徐志摩诗歌创作的催化剂。对此,徐志摩自己也承认:“只有一个时期我的诗情真有些像山洪暴发,不分方向地乱冲。那就是我最早写诗那半年,生命受了一种伟大力量的震撼,什么成熟的半成熟的意念都在指顾间散作缤纷的花雨。”徐志摩最早写诗那半年恰好刚与林徽因相识,由此不难推断,这“伟大的力量”指的应是来自对林徽因的恋情的力量。

然而,一开始徐志摩是把诗歌创作看作是一件私人性质的事,因此,他创作于1921年前的诗歌作品,问世的并不多。目前所能读到的最能反映徐志摩这段热烈感情的诗篇,笔者认为应是集外诗中的《情死》和《她在那里》两首诗。徐志摩在写于1922年6月的诗中写到:

玫瑰,压倒群芳的红玫瑰,昨夜的雷雨,原来是你发出 的信号——真娇贵的丽质!

你的颜色,是我视觉的纯醪;我想走近你,但我又不敢。

徐志摩有关爱情的诗歌篇五
《浅析徐志摩诗歌情感魅力》

【内容摘要】徐志摩是20世纪中国文坛上一个很有声望的诗人。感情极其丰富,而且相信感情的力量,可以改造人生,改造世界。所以他的文字异常热烈、真诚、富于感人的魔力。尽管徐志摩是一个感情丰富的浪漫诗人,但他在诗中却极力做到有节制的表现,不让感情泛滥成灾。这种以理性节制情感为原则的美学主张与“中和之美”是一脉相承的。本文通过对其诗歌情感的简要分析,领略徐志摩在其诗歌中所表达独特情感魅力。他的一生却曾执拗痴迷地追求“爱、自由、美”,正是这种追求和痴迷与现实的不协调,使他的诗歌表达了一种哀而不伤的情愫;丰富的爱情经历,又不得不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他内心的万种柔情;诗歌中离愁别绪更是表达得柔肠百结,却有甜蜜忧愁,构成了徐志摩内心独特情感世界,魅力无穷。

关键词: 情感 哀而不伤 柔情万钟 甜蜜忧愁

浅析徐志摩诗歌情感魅力

王 慧 勇

徐志摩自诩“我是一个信仰感情的人,也许我自己天生就是一个感情性的人。”因此,他的“心灵的活动是冲动性的,简直可以说是痉挛性的” 。“感情是我的指南,冲动是我的风” 。他心头凝聚这般感情,赋予生灵们以情、以语,高歌长嚎,放任不羁,正如一匹野马驰骋在茫茫草原,蹄印载着他的活力。N·爱伦堡说过一段名言:“一部作品,不论它写得多么有才气,如果它的思想、秉性和感情不一致,就会失去吸引力。”我们读徐志摩全部的诗歌作品,不单是为了认识当时的社会生活,或是从中受到什么教益。诗歌的使命决不仅仅在此。特别是徐志摩的诗。我们更需要的是诗人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通过读者心灵折射的情感魅力。

一、抒怀理想,哀而不伤。

徐志摩虽然生命短暂,他的一生却曾执拗痴迷地追求“爱、自由、美”——现实中的和梦幻里的。徐志摩出身于一个封建、买办的富裕商人家庭,但受西方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的影响和“五四”精神的濡染,使他成为一名反封建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追求一种“爱、自由、美”的理想。他的这种理想在当时的现实社会里不仅不易开花结果,还常常遭到扼制与摧残。“理想主义”的碰壁,使徐志摩对黑暗的现实环境产生不满与反抗,同时他也把理想寄托在一个幻想的世界里。他曾在《自剖》一文中写道:“个人最大的悲剧是设想一个虚无的境界来谬骗自己:骗不到底的时候,你就得忍受‘幻灭’的莫大痛苦。”

因此在徐志摩的诗中,对他心目中一些美好事物,热情,勇敢,执着的追求和这种追求的失望乃至近乎绝望的“眸冷骨累”的气质,构成了他性灵中最突出的特点。但这种对人生理想的追求的失利没有使徐志摩就此沉沦,而是通过诗歌的形式来表达了自己哀而不伤的情愫。《为要寻一颗明星》里的骑手,“宁可自己倒下也要追求”“水晶似的光明”。在《海韵》中,徐志摩把厌倦而妄想超脱人世,追求自由而终归幻灭的形象,赋予一个“单身的女郎” 、“散发的女郎”、 “胆大的女郎”、 “勇敢的女郎”。她没有夸父逐日的跋涉,没有普罗米修士受难的苦痛,甚至没有精卫填海的坚毅。有的只是在声声呼唤之中“徘徊,徘徊” 、“高吟,低哦” “婆娑,婆娑” 、“蹉跎,蹉跎”,最后在黑暗吞没了星群,海潮吞没了沙滩的时候“再不见,再不见”了。多么美丽,多么缠绵,又多么坦然!理想和死神同在,追求和毁没同归,勇悍中含蕴着悲凉。《我有一个恋爱》虽然以“恋爱”为题,表现的也仍是这个破碎的灵魂,对于现世的失望和对那个渺茫,遥远,不可企及的“不昧的明星”的向往和追求。《他眼里有你》表现诗人上天入地“望不见”“上帝”“听不见”“上帝”。在极度的困惑之中,只相信在“活泼,秀丽,褴褛的”孩子的眼里“才有你”。他自幼勤奋好学,先历史,经济,转而攻文学。旅美遨欧,寻找到了什么呢?满眼是尘世的污染,圣洁的上帝只剩下在孩子童真的眼里。《车眺》展出一幅幅田园的美景。而结尾真正赞美的是“月亮在昏黄里上妆”,而太阳“心慌慌的向天边跑/他怕见好,他怕她见/怕她见笑一脸的红糟。”阳光和阳光下的世界不过一片“红糟”正如同他在给陆小曼的信中所说“青天是白白的出太阳”。现实是那样使他厌恶,只好去追求月夜的“昏黄”。

再看他的《难得》,写追求纯真友情的。

难得,夜达般静

难得,炉火这般的温

更难得,无言的相对

一双寂寞的灵魂!

也不必筹营,也不必评论

更没有虚矫,猜忌与嫌憎

只静静的坐对着一炉火

只静静的默数远巷的更

喝一口白水,朋友

滋润你干裂的口唇

你添上一块煤,朋友

一炉的红焰感念你的殷勤

在冰冷的世界,朋友

人们方始珍重难得的炉薪

在这冰冷的世界

方始凝结了少数同情的心

“灵魂”是这样的“寂寞”,“世界”是这般地“冰冷”,只有“一口白开水”“一炉”“难得的炉薪”可以“凝结”“少数同情的心”。

徐志摩的诗既没有郭沫若的奔放,亦没有闻一多的深沉,有的是飘逸、空灵,淡淡的忧伤,如潺潺溪水,如清风明月。他的大部分诗作没有愤怒,没有呐喊,没有慷慨高歌,甚至也没有希望和恐惧,有的只是迷惘的微笑、沉沉的静视和对自然的依恋。他追求的就是一种宁静、和谐、无冲突的美的境界,表达的就是经过理性筛选、过滤了的情感。他总是将那种浓得化不开的情感给以稀释,以防其“杀”了诗的美感。《情死》中的“玫瑰”,是作者感情的寄托和象征,既象征爱悄的终极,又展示了真情实爱的绚烂华丽。

“玫瑰!我顾不得你玉碎香消,我爱你/花瓣,花萼,花蕊,花刺你,我—多么痛快哪/尽胶结在一起,一片狼藉的猩红,两手模糊的鲜血/玫瑰,我爱你”。

徐志摩和黑暗社会格格不入,在个人婚姻问题上大胆背叛,但是始终寻找不到光明的出路,寻找不了安宁的绿州。他对现世的厌倦,对天上星星般渺远的光明的追求,对未受污染的童贞的向往,对黄昏月色的迷恋,对难得同情心的珍惜,都带着无可奈何的抑郁和忧伤。正象他把英文的忧郁——melanchdy译成“眸冷骨累”一样,这是看多了,看腻了,看透了,看厌了的“眸冷”,是寻多了,寻遍了,寻烦了,寻不了的“骨累”。外界的风刀霜剑和内在的冰肌冻骨的忧郁,如同终年不消的冰川,积年不化的冻土。那是何等的抑郁和忧伤。这种和现实不合拍的孤傲,对朦胧理想的寻觅以及寻觅不着的黯然神伤,彷徨忧郁,反映出那个时代知识青年的典型心态。也易于在一切现实中迷惘的青年读者心中引起灵魂的震颤。

徐志摩诗的“柔美流丽”是有名的,他即使在讲痛苦和死,也充满了浪漫色彩,总是闪耀着让人欣喜的光辉。朱自清做出了非常准确的把握:“作为诗人论,徐氏更为世所知......他是跳着溅着不舍昼夜的一道生命水” 。徐志摩的诗歌表现出来的是一种绵延无尽的神伤而非精神的萎靡,他始终能够把这种情感的度把握得恰到好去。

二:讴歌爱情,柔情万钟。

徐志摩对“爱”的追求与探索是刻骨铭心的,爱情引领着徐志摩的诗歌艺术,在他的诗歌成熟时

期,仅半年的学步便使他的诗歌显得更加成熟,这绝大部分源于他对爱情的执着。他把美好纯洁的爱情作为生活和生命的现实内容和理想追求,坦诚直率书写爱的赤诚和坚贞。这种对爱的自由、爱的权力的珍惜和抗争,甚至甘以生命殉爱,是诗人处身黑暗污浊环境洁身自好挣扎向善的一个证明,也是对“存天理灭人欲”的封建伦理道德和向来极力回避爱的传统文学观念的大胆叛逆,具有人性的光芒。胡适之先生在《追悼志摩》,这样写道:“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的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会合在一个人生里,这是他的单纯信仰。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实现的历史。”

徐志摩的四本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一夜》《猛虎集》《云游》中都有大量的爱情诗。他的爱情诗在他的抒情中占有特殊地位。他的爱情或通过一个新颖动人的比喻,或一个别开生面的场面,或一段并不复杂的情节,表现一缕情思,一点感情波澜,一刹那遐想。所写的爱情,几乎都是痴情:有甜蜜忠贞的爱恋,有温柔的絮语,有旦旦信誓,有因爱的热切而生的埋怨。

不知今夜山中

是何等光景

想也有月,有松

有更深的静

我想攀附月色

化一阵清风

醒群松人醉

去山中浮动

吹下一针新碧

掉在你窗前

轻柔如同叹息

不惊你安眠

化清风问候恋人,吹松针落窗前“不惊你安眠”。美妙的景色,美妙的想象与美妙的情思,三者溶而为一了!如果说,“我”想攀附月色去看看她,或者说“我”想化一阵清风吹拂她,就未能脱俗。《山中》这样想象,极度的思转而成为对恋人无微不至的体贴,化浓为淡,融冰若水,这正是徐志摩爱情诗的魅力所在。

徐志摩对初恋的抒写,是浓烈,真挚,清丽的爱情遐想。如在《雪花的快乐》一诗中,诗人就想变成雪花,“飞扬,飞扬,飞扬”一定要“飞扬”到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的“她”身上,才肯“消溶,消溶,消溶”“溶入她柔波似的心胸!”诗人宁可失去自我,只要能获得爱。这是何等的痴情,何等的执着,又是何等的动人。

徐志摩的《起造一座墙》期望热恋中的人的爱:

……有纯钢似的强

在这流动的生里起造一座墙

任凭秋风吹尽满园的黄叶

任凭白蚁咬烂千年的画壁

就使有一天霹雳翻了宇宙——

也震不翻你我“爱墙”内的自由!

恋人的坚贞,爱情的自由。徐志摩一个比喻将它表现得多具体,多真切,确能引起少男少女的共鸣。

志摩《决断》中的爱,更坚决。“生,爱,死——/三连环的迷迷/拉动一个/两个就跟着挤”。 如果说志摩写初恋真切,清丽,写热恋如火如茶,那他写失恋则如怨如诉,缠绵悱恻。他写《落叶小唱》追念逝去了的爱情,他的《在那山道旁》写重温昔日与心爱的人分别时欲说还休的情景,他用《珊瑚》表达了失恋的心情。“你再不用想我说话/我的心早沉在海水底下”,虽然心已沉,可并未死。还希望对方也来在“这珊瑚骨环绕的又一世界”“交互你我的幽叹”失恋了,仍那般痴情,那么一往情深。尤其是他的《我等候你》,在长达七十八行里 心中的痛苦说得淋漓尽致。

在徐志摩的大多诗作中,爱与死经常联系在一块。从情感的角度看,死是爱的最高形式,从哲学的角度看,死是生存的唯一实在:“我不说死吗?更不畏惧/再没有忧虑,再不吝惜/这躯体如同一个俘虏”《爱的灵感——幸运之一》这首诗是徐志摩最长的一首诗,也是其最好的情诗之一,同时,也可以看作是徐志摩自己一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另外一种表现。浪漫的人生激情既以退去不占主导地位,现实的泥土还没深陷进去,有的只是从从容容,毫不畏惧地对待生与死的情怀。

三、浅吟离别,甜蜜忧愁。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渴望美满,追求美好生活是人性的天性。然而,现实往往不依人们主观意志转移,有情人难成眷属,才相聚时又道别的情景在现实生活中更多,它留给人们的当然是伤感与遗憾。但是离情别恨是古今中外诗歌的传统主题,要在这块园地里推陈出新,独树一帜,是很不容易的。徐志摩足迹遍世界,朋友满天下,他时时处在与人、与地,甚至与这人世间的别离的预感之中。他善于在诗中抒发此种情感,言人所未尝言的奥秘,开人所未尝开的天地。他的离别诗是独树一帜的。“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象一朵水莲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甜蜜的忧愁/沙扬娜拉”。“沙扬娜拉”是日语“再见”的音译,诗歌抒发的是诗人的惜别情怀,却不见一个离别、伤感的文字。作者将自我情感外化,将自已“甜蜜的忧愁”转移到一位日本女性身上,以一位日本女性离别时欲说还休的“娇羞”神态,以及连续两个“道一声珍重”这令人柔肠寸断的韵味,把作者的离别伤感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至。

徐志摩诗歌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离别诗应该是《再别康桥》。这是诗人一九二八年秋访欧归来作于返国途中的。康桥是徐志摩摆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衔的引诱去英国改攻文学的地方,是他的第二故乡。康桥对他的影响用他自己的话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我的自由的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徐志摩著在谨严的格式之中,他将对母校的惜别之情写得别具一格。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诗的一开始,便创造了轻盈柔和的气氛。诗人是踏着晚霞而来的,所以才“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几分委婉,几分惆怅。这淡淡几笔点出了淡淡的离愁。诗人不忍用高歌来破坏这大自然的和谐统一,而连用了三个“轻轻的”来诉说自己内心无法言喻的失落感。河畔上的柳枝,在晚风晚霞的吹拂与映照下,富丽又妩媚,多姿又多彩。金色的影子倒染一池秋火,怎能不令人再三流连,为之倾倒呢?今晚终究是离别,一切已成为过去,因此,“不能放歌”。诗人是沉默的,客观上的景物也都染上他的主观色彩;高吟的夏虫为之沉默,欢愉的康桥为之沉默。也许只有别离的笙箫在吹奏着一支无字的歌,那只有诗人自己才能感受到。感情的真挚、细腻,流露了深深的空幻。诗人将那种浓郁的离愁点化得淡雅、缥缈,将离别时那种沉重的心绪藏于心底,使全诗显得飘逸、空朦。“再别”本包容着十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但这种复杂的情感化为诗时,则从头至尾表现出对自我的压抑,对情感的克制。如“轻轻的”一连用了三个,含蓄委婉地将诗人心头的沉重、依恋曲折地表达出来。在整个诗中,没有因难以割舍的别情而潸然泪下,更没因理想的破灭而号啕痛哭。弥漫全诗的只是淡淡的忧伤,悠悠的惜别,内含不尽之意。这正是情感经过理性的洗礼后所能达到的一种诗歌境界,所以有着永久的生命力。

徐志摩的离别诗不仅写与人别,与地别,而且写他要与这人世别,请看《这是一个怯懦的世界》

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

容不得恋爱,容不得恋爱!

披散你的满头发

赤露你的一双脚

跟着我来,我的恋爱

抛弃这个世界

殉我们的恋爱!

„„

顺着我的指头看

那天边一小星的蓝--

那是一座岛,岛上有青草

鲜花,美丽的走兽与飞岛;

快上这轻快的小艇

去到那理想的天庭--

恋爱,欢欣,自由--辞别人间,永远!

此诗作于一九二五年二月,当时在北京因徐志摩与陆小曼女士恋爱一事闹得满城风雨,“离婚再恋爱”遭到了世俗的非难。志摩对那种陈腐的偏见、顽固的社会感到绝望、愤慨。他要呐喊,要抗争,与其说是写恋爱,不如说写诗人的理想:冲破现实的牢笼,从荆棘中和冰雹下闯出一条路来,“去那理想的天庭”。

社会容不得他的自由爱恋,他也就不能容忍这没有爱的社会,诗人开笔就愤怒地喊到“这是个懦怯的世界”与其生活在这样一个容不得恋爱的社会,还不如“抛弃这个世界,殉我们的恋爱!”去那理想之中的美丽小岛,那里才有“恋爱、欢欣、自由”诗人在末尾对这懦怯的世界的回答是“辞别了人间,永远”这种离情别恨,是生之离,爱之别,但却是欢欣的,即使是这种生死离别,徐志摩也将其抒发得淡淡的甜蜜浅浅的忧愁,丝毫不见悲观颓唐,这真是独树一帜的离恨之歌。

徐志摩至情至性奔放不羁的人格力量,熔铸成一种哀而不伤、柔情万种、甜蜜忧愁等独特的艺术情感。而这情感的内核无疑是三个大写的字:“爱”、“自由”、和“美”。正是这种充满了现代精神普世价值和永恒意义的单纯而又坚定的信仰,才衍生出他诗歌中音韵曼妙而又缠绵悱恻的情感律动。有希冀、又有失落;有激越、又有迷茫;有徘徊、又有执着;有欢愉、又有痛苦;有坚定、又有怀疑。更有一种挥之不去欲罢不能的怅惘几乎笼罩弥漫了他所有的诗行。他永远处在一 张紧张的追求当中,求而不得,而又不断的寻求。而这种信仰与追求灌注到他的诗歌里,不管是何种情感,在我看来,都是美丽的,不仅是优美,还有壮美。即便是那种带有悲剧性质的情感,也因了这种追求本身而增加了诗歌的厚度和强度,这种从更高层面上揭示了生命本质的情感,这种因历尽黑暗又穿越了黑暗而纯净闪光的情感,就显得格外的荡人心魄、感人肺腑。

参考书目:

① 徐志摩诗文网(

②《徐志摩经典作品选》 刘文元、陈宝生 当代世界出版社

③《徐志摩名作欣赏》 谢冕 中国和平出版社

④《新月诗魂——名人笔下的徐志摩》 赵遐秋 东方出版中心

徐志摩有关爱情的诗歌篇六
《徐志摩经典诗词

有余我们过于习惯在别人面前戴面具,因此最后导致在自己面前伪装自己。———— 徐志摩

爱,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徐志摩

坚硬的城市里没有柔软的。———— 徐志摩 爱情,生活,不是林黛玉,不会因为忧伤而风情万种。———— 徐志摩

几年后,发现无数的感情不撕自碎,原本都不完整,就不需要撕碎。———— 徐志摩

现在,我开始怀念,那个撕碎你信和照片的雨夜。———— 徐志摩

我羡慕那时的自己,还有完整的幸福可以撕碎。———— 徐志摩

年少时,我们因谁因爱或是只因寂寞而同场起舞;沧桑后,我们何因何故寂寞如初却宁愿形同陌路;相爱时,我们明明两个人,却为何感觉只是独自一人?———— 徐志摩

分开后,明明只是独自一人,却为何依然解脱不了两个人?———— 徐志摩 感情的寂寞,大概在于:爱和解脱——都无法彻底让女人念念不忘的是感情,让男人念念不忘的是感觉。感情随着时间沉淀,感觉随着时间消失。终其是不同的物种,所以——谁又能明白谁的深爱,谁又能理解谁的离开。———— 徐志摩 由于我们过于习惯在别人面前戴面具,因此最后导致在自己面前伪装自己。———— 徐志摩

爱,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徐志摩

坚硬的城市里没有柔软的。———— 徐志摩

爱情,生活,不是林黛玉,不会因为忧伤而风情万种。———— 徐志摩

几年后,发现无数的感情不撕自碎,原本都不完整,就不需要撕碎。———— 徐志摩

现在,我开始怀念,那个撕碎你信和照片的雨夜。———— 徐志摩

我羡慕那时的自己,还有完整的幸福可以撕碎。———— 徐志摩

年少时,我们因谁因爱或是只因寂寞而同场起舞;沧桑后,我们何因何故寂寞如初却宁愿形同陌路;相爱时,我们明明两个人,却为何感觉只是独自一人?———— 徐志摩

分开后,明明只是独自一人,却为何依然解脱不了两个人?———— 徐志摩 感情的寂寞,大概在于:爱和解脱——都无法彻底让女人念念不忘的是感情,让男人念念不忘的是感觉。感情随着时间沉淀,感觉随着时间消失。终其是不同的物种,所以——谁又能明白谁的深爱,谁又能理解谁的离开。———— 徐志摩 轻吟一句情话,执笔一副情画。———— 徐志摩

绽放一地情花,覆盖一片青瓦。———— 徐志摩

共饮一杯清茶,同研一碗青砂。———— 徐志摩

挽起一面轻纱,看清天边月牙。———— 徐志摩

爱像水墨青花,何惧刹那芳华。———— 徐志摩

记忆的丝线就像一种咒语,在每个日升月落将我缠紧,它提醒我,不能忘记爱过的你,我是记得啊,我记得,所以我和其他人在一起,一笑都觉得愧疚,所以我和别人并肩行走,牵手都觉得沉重,我要怎样,剪断丝线,再不作茧自缚。———— 徐志摩

爱是一场催眠,醒来之后你被谁吸了灵。这就是为什么爱过之后,总觉得不仅失去他,也失去了一部分自己。被爱的人总是掌灵者,去爱的人反而失魂。在每段真心付出的感情中,总有一个人献祭了灵魂,收获了残忍。———— 徐志摩 时间能够证明爱情,也能够把爱推翻。没有一种悲伤是不能被时间减轻的。如果时间不可以令你忘记那些不该记住的人,我们失去的岁月又有什么意义?如果所有的悲哀、痛苦、失败都是假的,那该多好?可惜,世上有很多假情假义,自己的伤心欲绝、痛苦难过、悲哀惆怅、歇斯底里,等等。却偏偏总是真的。———— 徐志摩

他的世界沒有她,她的世界只有他。世界就是這樣,從來沒有公平可言。這是一場没有时限的角力戰,誰在乎的越多,就輸的越慘。你会不会忽然的出现,在街角的咖啡店,我会带着笑脸,和你寒暄,不去说从前,只是寒暄,对你说一句,只是说一句,好久不见。———— 徐志摩

如果真相是种伤害,请选择谎言。———— 徐志摩

如果谎言是一种伤害,请选择沈默。———— 徐志摩

如果沈默是一种伤害,请选择离开。———— 徐志摩

少年的时候,我疯狂的喜欢,带我走这三个字。———— 徐志摩

现在,我再也不会任性的让任何人带我走。———— 徐志摩

我学会了,自己走。———— 徐志摩 旋转木马是最残忍的游戏,彼此追逐却有永恒的距离。记忆是相会的一种形式,忘记是自由的一种形式。总是在冗长的梦境里完成生命现实里不愿上演的别离和割舍。这样的梦境,是否太过冰凉与残忍。看世界多危险多难。如反复无常的气象。———— 徐志摩

没有地图。我们一路走一路被辜负,一路点燃希望一路寻找答案。———— 徐志摩

过去的畅想有多快乐,现世的遗憾就有多悠长。———— 徐志摩

他说爱你的时候,是无心之过,别轻易感动。———— 徐志摩

是时候了。好好地做个女人。穿裙子。扎辫子。不和别人吵架。不翘课。不说脏話。———— 徐志摩

徐志摩有关爱情的诗歌篇七
《徐志摩经典诗词

有余我们过于习惯在别人面前戴面具,因此最后导致在自己面前伪装自己。———— 徐志摩

爱,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徐志摩

坚硬的城市里没有柔软的。———— 徐志摩 爱情,生活,不是林黛玉,不会因为忧伤而风情万种。———— 徐志摩

几年后,发现无数的感情不撕自碎,原本都不完整,就不需要撕碎。———— 徐志摩

现在,我开始怀念,那个撕碎你信和照片的雨夜。———— 徐志摩

我羡慕那时的自己,还有完整的幸福可以撕碎。———— 徐志摩

年少时,我们因谁因爱或是只因寂寞而同场起舞;沧桑后,我们何因何故寂寞如初却宁愿形同陌路;相爱时,我们明明两个人,却为何感觉只是独自一人?———— 徐志摩

分开后,明明只是独自一人,却为何依然解脱不了两个人?———— 徐志摩 感情的寂寞,大概在于:爱和解脱——都无法彻底让女人念念不忘的是感情,让男人念念不忘的是感觉。感情随着时间沉淀,感觉随着时间消失。终其是不同的物种,所以——谁又能明白谁的深爱,谁又能理解谁的离开。———— 徐志摩 由于我们过于习惯在别人面前戴面具,因此最后导致在自己面前伪装自己。———— 徐志摩

爱,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徐志摩

坚硬的城市里没有柔软的。———— 徐志摩

爱情,生活,不是林黛玉,不会因为忧伤而风情万种。———— 徐志摩

几年后,发现无数的感情不撕自碎,原本都不完整,就不需要撕碎。———— 徐志摩

现在,我开始怀念,那个撕碎你信和照片的雨夜。———— 徐志摩

我羡慕那时的自己,还有完整的幸福可以撕碎。———— 徐志摩

年少时,我们因谁因爱或是只因寂寞而同场起舞;沧桑后,我们何因何故寂寞如初却宁愿形同陌路;相爱时,我们明明两个人,却为何感觉只是独自一人?———— 徐志摩

分开后,明明只是独自一人,却为何依然解脱不了两个人?———— 徐志摩 感情的寂寞,大概在于:爱和解脱——都无法彻底让女人念念不忘的是感情,让男人念念不忘的是感觉。感情随着时间沉淀,感觉随着时间消失。终其是不同的物种,所以——谁又能明白谁的深爱,谁又能理解谁的离开。———— 徐志摩 轻吟一句情话,执笔一副情画。———— 徐志摩

绽放一地情花,覆盖一片青瓦。———— 徐志摩

共饮一杯清茶,同研一碗青砂。———— 徐志摩

挽起一面轻纱,看清天边月牙。———— 徐志摩

爱像水墨青花,何惧刹那芳华。———— 徐志摩

记忆的丝线就像一种咒语,在每个日升月落将我缠紧,它提醒我,不能忘记爱过的你,我是记得啊,我记得,所以我和其他人在一起,一笑都觉得愧疚,所以我和别人并肩行走,牵手都觉得沉重,我要怎样,剪断丝线,再不作茧自缚。———— 徐志摩

爱是一场催眠,醒来之后你被谁吸了灵。这就是为什么爱过之后,总觉得不仅失去他,也失去了一部分自己。被爱的人总是掌灵者,去爱的人反而失魂。在每段真心付出的感情中,总有一个人献祭了灵魂,收获了残忍。———— 徐志摩 时间能够证明爱情,也能够把爱推翻。没有一种悲伤是不能被时间减轻的。如果时间不可以令你忘记那些不该记住的人,我们失去的岁月又有什么意义?如果所有的悲哀、痛苦、失败都是假的,那该多好?可惜,世上有很多假情假义,自己的伤心欲绝、痛苦难过、悲哀惆怅、歇斯底里,等等。却偏偏总是真的。———— 徐志摩

他的世界沒有她,她的世界只有他。世界就是這樣,從來沒有公平可言。這是一場没有时限的角力戰,誰在乎的越多,就輸的越慘。你会不会忽然的出现,在街角的咖啡店,我会带着笑脸,和你寒暄,不去说从前,只是寒暄,对你说一句,只是说一句,好久不见。———— 徐志摩

如果真相是种伤害,请选择谎言。———— 徐志摩

如果谎言是一种伤害,请选择沈默。———— 徐志摩

如果沈默是一种伤害,请选择离开。———— 徐志摩

少年的时候,我疯狂的喜欢,带我走这三个字。———— 徐志摩

现在,我再也不会任性的让任何人带我走。———— 徐志摩

我学会了,自己走。———— 徐志摩 旋转木马是最残忍的游戏,彼此追逐却有永恒的距离。记忆是相会的一种形式,忘记是自由的一种形式。总是在冗长的梦境里完成生命现实里不愿上演的别离和割舍。这样的梦境,是否太过冰凉与残忍。看世界多危险多难。如反复无常的气象。———— 徐志摩

没有地图。我们一路走一路被辜负,一路点燃希望一路寻找答案。———— 徐志摩

过去的畅想有多快乐,现世的遗憾就有多悠长。———— 徐志摩

他说爱你的时候,是无心之过,别轻易感动。———— 徐志摩

是时候了。好好地做个女人。穿裙子。扎辫子。不和别人吵架。不翘课。不说脏話。———— 徐志摩

徐志摩有关爱情的诗歌篇八
《徐志摩的诗歌.》

徐志摩有关爱情的诗歌篇九
《论徐志摩的诗终稿》

西

论 文

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毕 业 论 文 题 目: 论徐志摩的诗 学 生 陆爱东 学 号 0822010323001 专 业 汉语言文学教育 层 次 专升本 通讯地址 广西省大化县教师进修学校 邮政编码 530800 指导教师 梅胜利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评定表

目 录

摘要„„„„„„„„„„„„„„„„„„„„„„„„„„„„„„„„4 绪论„„„„„„„„„„„„„„„„„„„„„„„„„„„„„„„„4

一、徐志摩的诗歌创作思想„„„„„„„„„„„„„„„„„„„„„„4

二、徐志摩的诗歌内容„„„„„„„„„„„„„„„„„„„„„„„„5

(一)对理想的追求„„„„„„„„„„„„„„„„„„„„„„„„„5

(二)对爱情的赞美„„„„„„„„„„„„„„„„„„„„„„„„„6

(三)对现实的不满„„„„„„„„„„„„„„„„„„„„„„„„„7

三、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美„„„„„„„„„„„„„„„„„„„„„„„8 结论„„„„„„„„„„„„„„„„„„„„„„„„„„„„„„„„10 参考文献„„„„„„„„„„„„„„„„„„„„„„„„„„„„„„11 致谢„„„„„„„„„„„„„„„„„„„„„„„„„„„„„„„„12

论徐志摩的诗

摘 要

徐志摩一生在诗艺探索上是个有心人,在创作中不断地创格、创新,追求诗美。他熔铸中国古典诗词、散曲、民歌的精华,兼取欧洲浪漫派诗人的风格样式,积极、认真地在现代白话格律诗的原野上耕耘。本文简要分析了徐志摩的创作思想,然后具体阐述了徐志摩诗歌的内容、随后针对上述内容和创作思想举例探析了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美。本文认为,徐志摩的诗歌内容丰富,有对爱情的歌唱,有对理想的追求,也有对现实的不满。在创作思想上,徐志摩是一个主张以作品表现自己“性灵”的诗人,大部分“从性灵暖处来的诗句”,代表了他诗作的主体。尤其是在艺术土,徐志摩是中国新诗史上屈指可数的用自己的艺术征服了读者的诗人,他的诗独成一家,对新诗的发展有着突出的贡献。

关键词:创作思想,“性灵”,诗歌内容,艺术美

绪论

徐志摩(1896一1931年)出身于一个商贾富豪之家。1918年赴美留学,学习历史与经济。1920年赴英国伦敦,入剑桥大学学哲学。剑桥大学浓厚的文化气氛和康河恬静旖旎的风光以及十九世纪初英国浪漫派的诗风,激发了他如“山洪暴发”般的诗情,由此,一跃而蜚声诗坛。徐志摩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胡适、郁达夫等称赞他是“一团火,一阵风,一首诗”。 [1]他热情洋溢,情感丰富,才思敏捷,诗质很高。只因生命的短暂,他的创作生涯过早地结束了。然而在仅十年的时间里,却出版了四部诗集:《志摩的诗》(1925)、《翡冷翠的一夜》(1927)、《猛虎集》(1931)、《云游》(1932)。

一、徐志摩的诗歌创作思想

徐志摩是一个主张以作品表现自己“性灵”的诗人,大部分“从性灵暖处来的诗句”,代表了他诗作的主体。他说:“我要的是筋骨里进出来,血液里激出来,性灵里跳出来,生命里震荡出来的真纯的思想。”《在迎上前去》,《我所知道的康桥》等文中,他谈到英国剑桥大学研究院的生活培育了他的“性灵”:“可怜志摩

失其性灵者二十余年矣!天不忍志摩以庸暗终其身也,幸得腾翩北游,灌羽青云”;“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由的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在星光下听水声,听近村晚钟声,听河畔倦牛当草声,是我康桥经验中最神秘的一种:大自然的优美,宁静,调谐在这星光与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的淹入了你的性灵”,他认为表现这种真性灵的文学才是好的文学。以徐志摩的“性灵”说而论,它是个性自由与解放的思想在艺术理论上的一种体现。[2]他认为世上的一切全是个性的表现,“真正伟大的消息都蕴伏在万事万物的本体里”。由此,他得出必须尊重个性的结论:“不能在我生命里实现人之所以为人,我对不起自己;在为人的生活里不能实现我之所以为我,我对不起生命。”这正是他的“性灵”说的思想基础。这种性灵说,具有冲击封建文艺思想和促进艺术个性发展的进步作用。

徐志摩的诗,正是以抒写性灵为其最大特色的。他的诗真率地袒露着作者的内心世界,热情地表现着他那种一刻不宁静地追求的个性。他追求自由,追求友谊,追求爱情,追求童真,追求光明,追求理想,追求大自然的美景,追求本民族的伟大精神,并力图在自己的诗作中本色地表现这一切。

徐志摩的十年诗作,正是在“性灵”说这一美学思想指导下的实践,真实地表现了诗人对心目中美好事物热情、勇敢、执着的追求,以及理想不断碰壁而产生的焦急难耐的情绪。无拘无碍,自由自在地表现了诗人的个性。茅盾曾说,徐志摩是中国“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同时又是末代的诗人。[2]我们从徐志摩的诗作中可以明显地看到诗人在各个历史时期思想发展变化的轨迹。这是徐诗与同时代众多诗人的诗品不同的地方。他写得是那样的率真,毫不闪烁其词,毫不隐瞒自己的观点,独抒自己之性灵,张扬一己之个性,这是在中国文学史上所少见的。

二、徐志摩的诗歌内容

我认为,从徐志摩的“性灵”说这一美学思想来分析的话,徐志摩的诗歌内容一定少不了对理想的追求,对爱情的歌唱,对现实的不满。徐志摩诗那样的主张诗歌应该自由自在的表现诗人的个性,而一个人的个性在很大一部分都是在对理想的追求态度,对爱情的状态,对现实的评论体现出来的,这就注定徐志摩诗歌内容的一下三个方向。

(一)对理想的追求

这体现在早期的诗作中。《为要寻一颗明星》、《无题》、《海韵》等,从这类诗可以看到诗人希望祖国摆脱落后、贫穷,走向进步、富强的愿望,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为要寻一颗明星》里的骑手,宁可自己倒下,也要追求“水晶似的光明”,

徐志摩有关爱情的诗歌篇十
《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色》

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色

【内容摘要】徐志摩是现代诗人、散文家,其诗歌的艺术特色:务必从内容形式,语言艺术技巧,闻一多主张的“三美”来对其诗歌的艺术特色略作分析。1923年徐志摩与闻一多等人成立了新月社。徐志摩不仅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诗坛上很有声望的诗人,也是一位颇有争议的传奇人物,他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徐志摩的白话诗技巧探索创新还是很有成就的。徐志摩也写过一些淳朴感人、乡情浓郁的抒情诗歌。面对恶毒的红尘世界,诗人也抱以利刃,感情奔放,多用口语,也是徐志摩诗歌的一艺术特色。

【关键词】诗歌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

徐志摩浙江海宁县人,生于徐门长孙独子。自幼过着舒适优俗的公子哥生活。他曾与闻一多等人创办了新月社,也是新月社的代表人物之一。徐志摩是20世纪让人难以忘怀的诗人。他的诗歌收集在以下集子中:《徐志摩的诗》这部诗集的大体内容是:抒发理想和表现爱情、暴露社会黑暗和表达对劳苦人民的同情;探讨生活哲理;以及写景抒情诗。《翡冷翠的一夜》是徐志摩的第二个诗集,这部诗集可看作是记叙当时他和陆小曼之间的感情波折,他的热烈感情和无法摆脱的痛苦。在《翡冷翠的一夜》之后,作者还出过两本诗集,一是由他自己编选的《猛虎集》另一个是他人编写的《云游》这两个诗集中收录的诗歌,多数是徐志摩后期的作品。他这一时期创作的诗歌,大部份与现实脱离,抒写他自己“微妙的灵魂和秘密”有的诗歌无呻吟,充满了悲观厌世的情调。而且,他的思想立场与进步的革命朝流抗衡。本文试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两个方面对其诗歌进行分析。

一.徐志摩诗歌的思想内容

诗歌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类:

(一)描写贫富悬殊,人类苦难,表现作者对现实的深切关怀的诗篇。这类诗数量虽然不多,但内容比较充实,反映了社会现实的某一面,具有一定程度的社会意义。如《先生!先生!》《谁知道》《灰色的人生》《叫化活该》等一些作品就深刻记录了诗人这时的思想轨迹。他清楚地看到:“可怜我快饿死了,发财的爷!”大门内有欢笑,有红炉、在玉杯:《叫化活该》面对形容惨淡的底层

民众,目睹人民饥寒交迫的生活,诗人精神感到十分压抑。愤满,他要呐喊“我想——我想开放我的宽阔的精暴的嗓音。唱一支野蛮的大胆的骇人的新歌:“诗人要鼓励读者到民间去,听衰老的,疼痛的,贫苦的,残毁的,受压迫的,烦闷的,奴服的,懦怯的,丑陋的,罪恶的,自杀的”灵魂的呻吟。由于理想的狂热,爱的深沉,随之而来的失望的痛苦也就是特别强烈。这使得徐志摩在直面人生,用"半干的墨水"移情寄慨时,总是同情多于批判,伤感多于愤怒,忧叹多于呐喊,颓唐多于昂奋,诗稿多呈"残破的花样"。在他眼里,"民族的破产,道德,政治,社会,宗教,文艺,一切都是破产了的。"绝望、残毁、荒唐、沉沦、惆怅、凄冷、徘徊、破碎这些字眼大量出现于他的笔下。他伤心"希望,不曾站稳,又毁了";他诅咒"谁敢说人生有自由,星光在天外冷眼瞅,人生是浪花里的浮沤";他忽而高呼,要用"自剖的一把钢刀","劈去生活的余渣,为要生命的精华",忽而又流露出厌世遁世的情绪,宣扬"一切的虚伪与虚荣与虚空",都将"暴露在最后审判的威灵中","在主的跟前,爱是唯一的荣光"。 散见于徐志摩诗集里的这些"残破的花样",反映了诗人头脑中的矛盾,思想上的混乱。对处在三座大山重压下的祖国和民众,他怀有怜悯心。这些诗歌都是暴露社会黑暗和表达对劳苦人民的同情的;徐志摩满怀英国康桥式的人生理想,期望在中国实现他的理想主义。

(二)构思精巧,意境优美,情感纯真的抒情诗。

如《沙扬娜拉》、《车眺》、《再别康桥》。这部分诗歌的共同特点是:文字清雅秀丽,意境幽谧恬淡,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和情调。请看: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沙扬娜拉》 寥寥四句,使人恍若身临其境。用"水莲花"比附素以贤惠闻名于世的日本女子,美丽动人,形神贴切;用"不胜凉风"来描绘告别之际躬身还礼的日本女郎,更增添了这形象的温柔和娇羞之态。那一声声轻柔甜润的"珍重",悱恻动人地蕴藉着友人们(或许是情人)因愉快的相会,而带来的依依惜别之情。小诗没有正面塑造人物形象,没有具体叙述活动场面,也没有什么更多的故事内容,仅一个简单的动作,一句普通的告别语,就使人产生了丰富的联想,留下了美好的印象,确实不同凡响。最后,诗人摹日语"再见"之音道了一声"沙扬娜拉",再度渲染了这似水的柔情,吟咏出一个意蕴幽深的回音。那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①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再别康桥》也是一首流传很广、久唱不衰的抒情歌谣。美丽的康桥(即剑桥),曾在诗人的生活中占据过重要的地位。他的人生观、艺术观、创作欲望都是在这里形成的。爱情诗等:如《猛虎集》第一首《我等候你》,描绘的是一个痴情的男子等候情侣赴约时的内心活动,诗中有这样的句子:你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你这不来于我是致命的一击,打死我生命中乍放的阳春,叫坚实如矿里的铁的黑暗,迸出来的,血液里激出来的,性灵中跳出来的,生命里震荡出来的真纯的思想。”他在诗中尽情地表述着对理想和美好事物的追求,表达对自然和爱情的热爱。正是这种坦荡率真的情感,使徐志摩的诗总是显得那样自然天成,绝少人为的斧凿之痕,散发出一种自然的“生命水”般的活力,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如那些怀人念旧的诗篇②。

因为作者记忆中那些美好和心灵深处的那一份情感,所以那些景物都不再是纯客观的自然物,那云彩、金柳、青荇、波光、水影因情感而着色,因情感而美。康桥曾见证过往昔的美好时光,可如今物似人非、人去楼空,这里藏着多少常人难以承受的人生遗憾!这里每一片风景都浸染着情感,情与景融合无间,才可能表现出那一份“志摩式”的洒脱和无奈。 其次,看似信手拈来的物象,实则是苦心孤诣地构成的意象。又有着一些非常个性化的方法和效果。这些形象,都是人们在自然中、在生活中、在英国浪漫派诗人的诗作中似曾相识的,但经过诗人徐志摩感情的孕育,又具有了独特而新颖的特色。

二、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色

(一)徐志摩的诗歌多以口语化的词语入诗。如:

《残诗》

怨谁?怨谁?这不是青天里打雷?

关着,锁上;赶明儿瓷花砖上堆土!

别瞧这白石台阶儿光润,赶明儿,唉,

石缝里长草,石板上青青的全是霉!

那廊下的青玉缸里养着鱼,真凤尾,

可还有谁给换水,谁给捞草,谁给喂?

要不了三五天谁翻着白肚鼓着眼,

不浮着死,也就让冰分儿压一个扁!

顶可怜是那几个红嘴绿毛的鹦哥,

让娘娘教得顶乖,会跟着洞萧唱歌,

真娇养惯,喂食一迟,就叫人名儿骂,

现在,你叫去!就剩空院子给你答话!

《残诗》写于清朝末代皇帝被逐出皇宫的时候。,《残诗》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在语言上,全诗用口语写成,这在作者的全部诗作中也是相当突出的,值得注意的是,作者采用社会下层人民的日常口语来描绘满清上层阶级的败落景象。本来卑下与高贵在昔日有着森严的界限,但时过境迁,今非昔比,原先强盛的现已残败,作者用市井语言去写显贵宫庭的败落,脱尽了宫庭的脂粉气,还原了世俗的纯朴自然,在语境和情调上形成一种特殊的氛围,这是仅用书面语所无法达到的效果。当然,《残诗》中的日常口语,经过了作者精心提炼,已经没有日常口语的零乱芜杂,可说是“珠圆玉润”。在诗的句法与章法的安排上,《残诗》也有独到之处,它不象徐志摩的其他许多新诗那样,在句法和章法上注重排比和对称,相反,这里追求的是句子结构的错杂,力避句子结构的类同,虽然整首诗在外在形象上齐整得象块豆腐干,但句子结构极其灵活多变,句子与句子之间是一种松散的、自由的流动关系,加之作者不断地变化句子语气,用疑问、反诘、感叹、否定语气来避免过多的直陈句,表达出一种变幻不定的思绪,增强了诗内在的张力和弹性。(即用铺叙的手法展现昔日的豪华显贵、借以感慨今日的冷落残败),直白石台阶、凤尾鱼、鹦鹉,这些意象本身就能让人联想到宫庭昔日的豪华显贵;他也直接从表现“今天”着手,预示昔日的一切都将褪去原有的色彩、将消隐原有的存在:瓷花砖上将堆积灰尘、白石台阶也要长草和生苔、珍贵的凤尾鱼将要饿死、聪明而刁钻的鹦鹉不再有人理会,展示出一幅由盛而衰的封建帝王没落的画面。值得一提的是,鹦鹉这一意象的选择在深化意境、渲染情调上有着重要的作用。鹦鹉出现前,满清废宫的败落景象被统一在一种无声的寂静的视觉画面中,鹦鹉的声音打破了这种寂静,出现了听觉喧闹,但随即这种听觉的喧闹又与“空院子”一同归于沉寂。以有声衬托无声,就显得更加寂静了,废宫的景象也就愈显得败落,语言的精练是诗歌创作中最重要的问题,古往今来的诗人大多致力于诗歌语言的锤炼。③

(二)象征,比喻,反复是徐志摩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如:我们要盼望一个伟大的事实出现,我们要守候一个馨香的婴儿出世:——你看他那母亲在她生产的床上受罪!她那少妇的安详,柔和,端丽现在在剧烈的阵痛里变形成不可信的丑恶:从徐志摩的这些自白中,我们不难看到两点:第一,《婴儿》不是对真实的人的诞生的描写,它是象征性的,是一个凝聚了作者情感和愿望的诗歌意象,寄托着诗人对“一个更光荣的将来”的期待;第二,它是站在绝望的边沿唱出的希望。理解了这两点之后,我们会进一步明白,作品中的“婴儿”与产妇的关系,也是理想与时代环境关系的一种象征。或许可以说,难产的“婴儿”象征着民主自由的社会理想,在“生产的床上受罪”的产妇,则是当时正受着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军阀双重压迫的中华民族。④

(三)徐志摩诗歌中的“三美”

闻一多先生提出了新诗的“三美”即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指的是音节。建筑美指的是节与节的匀称和整齐。绘画美指的是词藻。如:《为要寻一颗明星》、《沙扬娜拉》、《沪杭车中》、《再别康桥》、这些诗歌中三美都有体现,特别是《再别康桥》就是“三美”最好的文学形式的体现。

《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全诗7节,每节4行,组成两个平行台阶;1、3行稍短,2、4行稍长,每行6至8字不等,诗人似乎有意把格律诗与自由诗二者的形式糅合起来,使之成为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富有民族化,现代化的建筑美。诗的语言清新秀丽,节奏轻柔委婉,和谐自然,伴随着情感的起伏跳跃,犹如一曲悦耳徐缓的散板,轻盈婉转,拨动着读者的心弦。

诗人闻一多20年代曾提倡现代诗歌的“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

相关热词搜索: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徐志摩有关爱情的诗歌”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徐志摩有关爱情的诗歌"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8849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