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杨万里的诗句

杨万里的诗句

2015-12-27 05:40:57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杨万里的诗句篇一《杨万里的诗》 ...

杨万里的诗句篇一
《杨万里的诗》

杨万里的诗句篇二
《杨万里诗》

   关键词:山水诗 谐趣 奇趣 理趣   摘 要:杨万里以自然景物为主的山水诗洋溢着诗“趣”之美,给人一种独特而新鲜的审美感受。多元化的趣味之中,令人解颐的谐趣?使人惊绝的奇趣和启人心智的理趣最为丰富?也最为典型。      杨万里是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他的诗师法自然,扭转了江西诗派“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流弊,表现出极强的艺术独创性,不仅在南宋诗坛上独树一帜,被称为“杨诚斋体”,而且在中国诗史上也有其重要的意义,借用文学评论家严羽的话来说,就是“天地间自欠此体不得”。   杨万里诗的独特艺术魅力,在于其诗歌中充溢着生机盎然的“趣”。何谓“趣”? 明人袁宏道说:“世人所难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序陈正甫会心集》)清代史震林为“趣”下了一个定义,其《华阳散稿序》云:“诗文之道有四:理?事?情?景而已。理有理趣,事有事趣,情有情趣,景有景趣;趣者,生气与灵机也。”简单地说,“趣”就是诗文之中特有的生机和灵气,是一种使人愉快?使人感到有意思的兴味,是一种审美境界。杨万里的诗歌中就包含这种充满生机和灵气的“趣”,无论是叙事?写景?议论,字里行间,妙趣横生,引发人无穷兴味,带给人们新鲜而独特的审美感受。“趣”贯穿于杨万里的整个创作过程中,几乎每一时期,每一诗体,每一题材中都有“趣”的踪影。有鉴于此,本文试以杨万里的山水诗为研究对象,从其丰沛充盈的诗“趣”之中选择谐趣?奇趣?理趣三个方面就杨万里山水诗之“趣”作挂一漏万式的分析阐述,以期能“窥一斑而见全豹”,更好地理解杨万里的山水诗。      一?令人解颐的谐趣      谐趣是杨万里山水诗的最大特点。所谓谐趣,就是幽默诙谐?调侃或嘲讽的审美趣味。   杨万里具有诙谐幽默?风趣机智的个性气质。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一九说他与晦庵先生(朱熹)之间“吟咏甚多,然颇好戏谑”。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六也记载了这样的一则传闻:      尤梁溪延之,博洽工文,与杨诚斋为金石交。淳熙中,诚斋为秘书监,延之为太常卿,又同为青宫寮采,无日不相从。二公皆善谑,延之常曰:“有一经句请秘监对,曰杨氏为我。”诚斋应曰“尤物移人!”众皆叹其敏确。诚斋戏呼延之为蝤蛑,延之戏呼诚斋为羊。一日食羊白肠,延之曰:“秘监锦心秀肠,亦为人所食乎?” 诚斋笑吟曰:“有肠可食何须恨,犹胜无肠可食人。”盖蝤蛑无肠也。

一坐大笑。      杨万里善谑机智的性格特征,如现眼前,读之令人捧腹。这种诙谐幽默的个性特质表现在他的山水诗中,使其山水诗也充满了谐趣。   面对山水自然,传统的山水诗人像王维?孟浩然一般都静观万物,以造境为主,情调静穆肃然?意境幽远。而杨万里却把趣味引入到山水诗中,以“得趣”为指归。他注重发现自然景物中的活泼生机,用戏谑调侃的眼光看待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以诙谐的笔墨?拟人的手法来描写自然,所以诗人笔下的山水景物都活了起来,仿佛有了生命一般富于生气与生机,充满了幽默?活泼的喜剧气氛。试看《秋山》:      乌桕平生老染工,错将铁皂作猩红。   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倩孤松掩醉容。      乌桕是一棵平常的乔木,但杨万里把它当作亲密无间的故友,戏称其为老染工,这种称呼可以说是对故友的一种毫无嫌隙的夸奖,风趣之中透着温暖的情味。乌桕一生用自己缤纷的色彩打扮秋日的山峰,不辞辛苦,称呼其为老染工,它是当之无愧的。但乌桕一生只顾装扮他人,有时不免像老人一样犯糊涂,竟然用错染料,把乌桕树叶染成铁皂(暗褐色)。诗人诙谐地调侃了年迈的乌桕之后,又幽默地写年轻而多智的枫树:小枫面颊绯红,一定是昨天夜里偷吃了王母娘娘的仙酒,醉红了脸,只好央求孤松帮忙来遮掩自己的醉容。本来乌桕与枫树的树叶秋天变红是很正常的自然现象,诗人却想象出一出有趣的情景喜剧:乌桕稀里糊涂,把树叶染成了暗褐色;小枫偷喝了天酒(夜里的霜露),醉红了脸颊(树叶);小枫与孤松红绿相衬,是小枫醉酒怕被乌桕老爷爷批评,央求孤松来帮忙遮掩。如此写来,由青松?红枫与乌桕点缀的色彩绚丽之秋山顿时富于生机,带有一层热闹?令人发笑的喜剧色彩。经验丰富?有点糊涂的老染工“乌桕”?浪漫贪杯的小淘气“小枫”以及乐于助人的“孤松”也都被写得活泼生动,饶有谐趣。与历代以秋为题却跳不出“秋风”?“秋雨”之类的俗套相比,杨万里的这首诗爽健乐观,趣味盎然,令人感到回味无穷,新颖雅致。在杨万里的山水诗中,充满谐趣?富于戏剧与喜剧色彩的诗歌俯拾皆是。如写月亮,“忽作青白眼,圆视向我嗔”(《早入东省残月初上》);写小松,“小松能许劣,学我弄吟髭”(《病后觉衰》);写槿篱与酴醾,“笑杀槿篱能耐事,东扶西倒野酴醾”(《过南荡》);写岸柳,“两边岸柳都奔走,不急追船各自回”(《过洛社望南湖墓景》);写惠山,“恨杀惠山寻不见,忽然追我到横林”(《午横林回望惠山》)等等,无不“风趣专写性灵”,月亮?小松?槿篱?酴

醾?岸柳?惠山都充满了灵性,或是可爱或是调皮,或是喜悦或是嗔怪,无不有鲜明的个性色彩,读之令人在莞尔一笑或开怀大笑中感受到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和灵气,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亲近热爱之情。吕留良在《宋诗钞?诚斋诗钞》所说“不笑不足以为诚斋之诗”,确为的评。   杨万里山水诗歌中的谐趣不仅使人们轻松开心,也会让人思索?体味诙谐之中的深意。   生活中有欢乐就有痛苦,有喜悦就有悲哀,杨万里也不例外。但在面对愁苦?孤独和寂寞,面对人生的坎坷不如意时,他不是用传统的方法直抒胸臆,而是借助于自然景物来开解自己,在诙谐之中委婉地表达出自己的感情,甚至连诉穷说苦都不肯抛弃幽默。试看《戏笔》:      野菊荒苔各铸钱,金黄铜绿各争妍。   天公支与穷诗客,只买清愁不买田。      诗人诉说愁苦却不直率吐出,而是把圆圆的黄菊?绿苔比作金钱铜钱,再进一步联想到这钱的归属和用途,认为这圆圆的黄菊?绿苔是天公支付给穷苦诗人买清愁的,这样一来,在匪夷所思的奇妙比喻与开玩笑的方式中,就有了谐趣的味道了。读到这妙语连珠,我们不仅会发出会心的微笑,而且还能感受到诗人面对穷困生活时的那份乐观与豁达,这是一种带给人们酸涩微笑的诙谐。朱光潜先生说:“能谐所以能在丑中见美,在失意中见出安慰?在哀怨中见出欢欣。谐是人类拿来轻松紧张情景和解脱悲哀与困难的一种清凉剂。”杨万里借欢愉之词来抒发愁闷之情,寓庄于谐,就收到了这种艺术效果。      杨万里的山水诗中还洋溢着奇趣。奇趣,就是指超出平常?出乎人们意料却又合情合理的审美趣味,也就是苏轼所说的“反常合道”。杨万里《诚斋诗话》云:      诗有惊人句。杜《山水障》:“堂上不合生枫树,怪底江山起烟雾。”又:“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白乐天云:“遥怜天上桂华孤,为问姮娥更寡无?月中幸有闲田地,何不中央种两株。”韩子苍《衡岳图》:“故人来自天柱峰,手提石廪与祝融。两山陂陀几百里,安得置之行李中。”此亦是用东坡云:“我持此石归,袖中有东海。”杜牧之云:“我欲东召龙伯公,上天揭取北半柄。”“蓬莱顶上斡海水,水尽见底看海空。”李贺云:“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杨万里所举的这些“惊人之句”,皆想象丰富,大胆夸张,充满超出平常?出乎人们意想之外?思之又合情合理的审美趣味,也就是奇趣。杨万里品评诗歌,注重奇趣,他自己在创作的时候,也把这当作写作诗歌的一个宗旨,在自己的诗歌

创作中着意表现它。试看《舟过城门村清晓雨止日出》: 细雨连绵下个不停,那蒙蒙的雨丝仿佛织成水晶笼子,在东方地平线上升起的太阳,就恰似关在笼中的鸟儿。满溪烟浪映衬着红光,人们才悟到不知道谁把鸟笼子挂在扶桑树上。全诗从瑰丽的想象入手,充满绚丽神奇之奇趣。《八月十五日诚斋望月》中的 “才近中秋月已清,鸦青幕挂一团冰,忽然觉得今宵月,元不粘天独自行”,把天空的颜色说成是鸭青色,把圆圆的月亮想象成一团冰,并且认为这一团冰不依傍天空,而是自由自在地运行,同样是别出心裁,饶有天真烂漫之奇趣。《湖天暮景五首》其二:“坐看西日落湖滨,不是山衔不是云。寸寸低来忽全没,分明入水只无痕。”诗人坐在湖滨,看着夕阳一寸一寸地缓缓地落向远处的湖面,就在其接近湖面的一刹那,忽然一个冲刺,全部落入湖水中。分明见它入湖,细查湖水,湖水却平静依旧,了无夕阳入水的痕迹。真是奇景,充满了一种新鲜的奇趣。他的古体诗也充满了这种奇趣,如《池口移舟入江再泊十里头潘家湾阻风不止》:      北风五日吹江练,江底吹翻作江面。大波一跳入天半,粉碎银山成雪片。五日五夜无停时,长江倒流都上西。计程一日二千里,今逾滟滪到峨嵋。更吹两日江必竭,却将海水来相接。老夫早知当陆行,错料一帆超十程。如今判却十程住,何策更与阳侯争?水到峨嵋无去处,下梢不到忘归路。我到金陵水自东,只恐自此无南风。      此诗除开头四句正面描写长江风浪之大以外,其余全是从想象入手写狂风骤起“五日五夜无停时”的骇人威力。诗人由北风劲吹,逆风阻船这一目前实情入手,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长江水倒流向西,一日千里越滟滪而抵峨嵋,江水流尽而与海水相接;更想象水至源头,前无去路,后亦无归途,陷入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惊人语,乃未经人道矣” ,诗歌带给人们的是充满惊人之感的奇趣。   奇趣来自于诗人新颖离奇的想象和大胆的艺术夸张,但这种想象和夸张绝不是无生活和感情依据的炫奇立异,想入非非,而是以此深刻地表现诗歌作者生活的独特感受和发现,从而使读者产生新奇之美的艺术感受。      三?启人心智的理趣      杨万里的山水诗富于理趣。所谓理趣,是指诗歌将哲理巧妙地熔铸于诗情诗境中,既蕴含着启人心扉的哲理,又不失诗歌的形象美。   沈德潜《<清诗别裁>凡例》说“诗不能离理,然贵有理趣,不贵下理语”。杨万里的山水诗为这句话作了一个很好的注解。杨万里是理学家,更是诗人,因

此他并不像有的理学家那样把诗歌写成押韵之语录讲义,一味下“理语”,而是把理学的观物体验方式引入诗歌创作,用理学家“活处观理”的方法来观照活生生的自然景物,力求借物体道?由微知著,从具体的山水景物中体味天理,发掘宇宙万物造化之妙,同时认真学习和汲取前代诗人在山水诗中表现哲理的艺术经验,用鲜明生动的审美意象来寄寓深奥的哲理,写出了理趣盎然的诗歌,使人们在审美愉悦中得到哲理的启悟。如《桂源铺》:      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   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      乍看起来,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描绘了一幅万山终于阻挡不住小溪奔流的壮观图画,读之使人感到心胸开朗。但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所给予我们的仿佛又不仅仅如此,细加咀嚼寻味,其中仿佛蕴含着深邃的哲理。在万山与小溪富有童话色彩的斗争中,我们既可像胡适先生那样认为“此诗可象征权威与自由的斗争”;亦可认为弱小的小溪经过不断的抗议?喧叫,最终堂堂正正地奔向更广阔的前程,蕴含着“小溪”所代表的新生事物的潮流不可阻挡?逆转,而“万山”所代表的守旧势力必定失败的道理;还可体会到由阻而行?由塞而通?由不懂而懂的道理。由于此诗不是枯燥抽象地言“理”,而是在诗人与自然的审美感兴中生发出哲理,于形象而有趣的画面中呈现出哲理,以“趣”含“理”,故此“理”与“趣”浑然一体,毫无牵合之感,仿佛如盐之溶化于水一样,无痕却有味。再如《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作者运用欲抑先扬的手法,把层峦叠嶂?峰回路转的自然景观写得活灵活现。莫说下山容易无艰险,这不过是你的错觉,未免高兴得太早了,小心诡诈的群山骗了你。一个“赚”字,一个“拦”字,把行人在山间跋涉的刹那感受写得惟妙惟肖,也饶有诙谐之趣。不是么,你兴致勃勃地爬过一道山梁,以为目的地就要到了,可是一山刚过,一山又横亘面前,挡住了你前进的道路,原来你已经陷入了群山万壑的重重包围之中。山行如此,人生的征途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一山放出一山拦”,一段艰苦路程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前进的道路上就一帆风顺,前头尚有千山万水还等待我们跨越。   钱钟书先生指出:“唐诗多以丰神情韵见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宋朝人擅长议论说理,以诗歌来阐明哲理,发表议论在宋人的作品中随处可见,欧阳修?苏轼?黄庭坚等大诗人都写有不少脍炙人口?富于理趣

杨万里的诗句篇三
《杨万里诗歌的特点》

杨万里的诗句篇四
《杨万里儿童诗》

1、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杨万里是写儿童天真可爱的高手,诗人先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春末夏初的画面。接着从画面里跃出一个“急走追黄蝶”的儿童。那黄蝶被追急了,一下子隐没在菜花里。诗到这里就完了,但我们可以想见,那飞奔的儿童怎样一下子站住,又在菜花地里东张西望的神态。

2、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舟过安仁》是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全诗都是写儿童的稚气行为。杨万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当然,从中也可以看出诗人的童心不泯。

3、闲居初夏午睡起(1)

(宋)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此诗描写梅子成熟、芭蕉荫浓的初夏风光和儿童扑捉柳花的场景,表现了清闲恬淡、天真无邪的情趣。“留酸软齿牙”句写啖梅传神;“分绿”句形容蕉叶的浓荫,暗示反光、投影作用;“捉柳花”句

写儿童专心戏嬉之状,跃然在目。诗句显示了诗人化工肖物的本领。

4、闲居初夏午睡起(2)

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

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赏析】

此诗写作者闲适、慵倦情绪。他想看书,可是刚刚翻开又兴致索然,百无聊赖中掬起泉水去浇芭蕉。那淅沥水声惊动了正在玩耍的儿童,他们还以为骤然下起雨来。这儿以诗人的闲散无聊与儿童的天真烂漫相比较,一个“戏”字,一个“误”字起到相互映衬的作用,而情景宛然,含有无穷乐趣。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瞬间的形象和自己偶然触发的兴会,在这两句中也得到生动的显示。

5、稚子弄冰

宋 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采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这首诗写冬天孩子们的一场嘻戏:一块大冰被穿上彩线,当作锣来敲打,声音倒也清越嘹亮。忽然冰锣敲碎碎落地,发出打破玻璃的声音。诗写得清新明快,稚子的嘻乐与失望,宛然在目。

6、桑茶坑道中

宋 杨万里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这是个雨后晴天,日头光灿灿的,微风清爽爽的,地面上的雨水已经蒸发得无踪无影,小溪里的流水却涨满河槽。溪水穿过碧绿的原野,奔向无处;夹岸丛生着繁茂的野草,盛开着绚丽的野花。堤岸旁的柳阴里,一位小牧童躺在草地上,睡梦正酣;那头老牛,却只管埋头吃自己的青草,越吃越远,直吃到柳林西面去了,早没有人担心老牛逃走。

杨万里的诗句篇五
《论杨万里《诚斋诗话》中的“诗味”说》

论杨万里《诚斋诗话》中的“诗味”说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中兴四大诗人”,他在南宋中期诗坛上有着重大影响。杨万里不仅是南宋著名诗人,也是一位诗歌理论家,他的诗论主要集中于他的《诚斋诗话》中。《诚斋诗话》共70余则,其中“诗味”说是其诗歌理论的中心思想。

一、“诗味”说的嬗变

“诗味”说是诗歌的艺术表现方法问题,即如何表现才能使诗歌产生更好的审美效应和社会效应的问题。以味论诗、品诗是中国古代文论中常见的现象。《礼记·乐记》云:“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一唱而三叹,有遗者矣;大飨之礼,尚玄酒而俎腥鱼,大羹不和,有遗味者矣。”用大羹遗味来比喻朱弦遗音所具有的艺术感染力。到了魏晋六朝,陆机在《文赋》中第一次用“味”来说明文学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或清虚以婉约,每除烦而去滥,阙大羹之遗味,同朱弦之清,虽一唱而三叹,固既雅而不艳。”继陆机之后,齐梁时的刘勰开始把“味”作为文学创作和鉴赏批评的一个重要概念来使用:“吟咏滋味,流于字句。”总体看来这些概念都要求文学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能够激发读者的审美兴趣。钟嵘说:“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这实际指出,情感性和形象性是产生美感的基础,从而第一次把“味”这个美学概念与诗的审美特征紧密联系起来,这在“诗味”的发展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唐代以“味”论诗文者更多,如日僧遍照金刚认为景理相惬、景情相融的诗才有“诗味”,皎然以“风味”专指诗的风格(《诗式》),还有刘知几、刘禹锡、柳宗元等人,对诗味都有论述。唐代“诗味”说成就最高的是司空图,他在前人基础上提出了“韵味说”,提出“味外之旨”,“文之难而诗之尤难。古今之喻多矣,而愚以为辩于味而后可以言诗也。„„盖绝句之作,本于诣下之极。此外,千变万状,不知所以神而自神也,岂容易哉?今足下之诗,时辈固有难色,尚复以全美为公,即知味外之旨矣。”(《与李生论诗书》)认为诗歌的韵味不只是艺术形象本身所显示出来的东西,它还包括了借助于欣赏者的感知、想象、情感和理解等心理所引发出来的东西。

到了宋代,以“味”论诗论文的现象更为普遍。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评

韦应物、柳宗元的诗云:“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其他如魏泰《临汉隐居诗话》、王直方《王直方诗话》、张戒《岁寒堂诗话》等都对“诗味”进行了阐述。杨万里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诗味理论,为“诗味说”的进一步发展作出了贡献。

二、杨万里的“诗味”说

杨万里在《诚斋诗话》中有很多关于诗味的具体论证和论述:“《金针法》云:‘八句律诗,落句要如高山转石,一去无回。’予以为不然。诗已尽而味方永,乃善之善也。” 他认为诗歌的最高境界是“诗已尽而味方永”。《诚斋诗话》主要从语言形式和思想内容方面探讨“诗味”。

(一) 语言形式方面,注重句法

句法,是指诗歌词间与句子间的组合规则。杨万里不但作诗句法形式灵活多样,论诗也多注重句法。在他看来,句法是诗法的基石,尤其对江西诗派的句法了然于心,《诚斋诗话》记录了他参究句法的心得体会。

1、 推崇句法凝炼,但内涵丰富、言简意深的诗歌。

《诚斋诗话》第13则:东坡《煎茶》诗云:“活水还将活火烹,自临钓石汲深清。”第二句七字而具五意:水清,一也;深处清,二也;石下之水,非有泥土,三也;石乃钓石,非寻常之石,四也;东坡自汲,非遣卒奴,五也。

杨万里举具体例证,反复说明要把丰富的意蕴压缩在最少的语言之中。要做到“诗已尽而味方永”,在有限的诗句之内要尽可能多地表现思想内容。

2、 认为作诗要奇,要有惊人句,这就要求诗要想象奇,诗句奇。

《诚斋诗话》第7则:诗有惊人句。杜《山水障》:“堂上不合生枫树,怪底江山起烟雾。”又:“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白乐天云:“遥怜天上桂华孤,为问姮娥更寡无?月中幸有闲田地,何不中央种两株。”韩子苍《衡岳图》:“故人来自天柱峰,手提石廪与祝融。两山陂陀几百里,安得置之行李中。”此亦是用东坡云:“我持此石归,袖中有东海。”杜牧之云:“我欲东召龙伯公,上天揭取北斗柄。”“蓬莱顶上斡海水,水尽见底看海空。”李贺云:“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这几首诗,都可以称为奇崛怪异的代表。首先是诗思奇。运用奇特的想象将平常的事物陌生化,怪异化,如大胆地想象“袖中有东海”,“女娲炼石补天处,

石破天惊逗秋雨。”其次是采用词语错配的方式,从而产生奇的效果,利用词语之间不确定的意义联系,激发读者的想象,从而参与意境的创造。

3、 注重成语典故的点化熔裁。

《诚斋诗话》第十五则中说“诗家用古人语而不用其意,最为妙法。”举山谷《猩猩毛笔》为例,猩猩毛笔是毛笔的一种,《鸡林志》:“高丽笔,芦管黄毫,健而易乏,旧云猩猩毛笔。”山谷咏的是猩猩毛笔,但不直接说,而是用隐语用典的方式道出。随后用东坡、老杜、刘景明的诗进一步举例分析。末尾作者说:“此皆翻案法也。”这里的翻案法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可称为“反用故事法”,指就古书中的故事或有出处的词语,采用逆向语势或否定语势,转换出新的思想境界;另一种可称为“反用诗句法”,特指翻转或否定前人或他人的诗句,展示自己的新见解,如苏轼就杜甫“忽忆往时秋井塌”的诗意,在前面加上“何须”二字否定,意义就比杜诗翻进了一层。对于翻案法,作者在诗话中举了很多例子,如在第12则中,作者说“‘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将一事翻腾作一联,又孟嘉以落帽为风流,少陵以不落为风流,翻尽古人公案,最为妙法。”作者认为,翻案法能使诗意更加婉曲奇妙,是学诗应该掌握的一种手法。

(二)思想内容方面,强调诗教

杨万里以儒家的理想人格为准绳,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他比较全面地继承了儒家关于诗歌本质的一些思想,同时又注意到诗歌固有的美学特征。他认为诗歌是矫正不善的工具,要发挥美刺作用,因而其主张的味外之味就不光是一个技巧风格的的问题,而更多是属于诗歌价值的范畴。这实际上体现了儒家温柔敦厚、主文谲谏的诗教。

《诚斋诗话》第10则云:太史公曰:“《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左氏传》曰:“《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汙。”此《诗》与《春秋》纪事之妙也。近世词人,闲情之靡,如伯有所赋,赵武所不得闻者,有过之无不及焉,是得为好色而不淫乎?惟晏叔原云“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可谓好色而不淫矣。唐人《长门怨》云:“珊瑚枕上千行泪,不是思君是恨君。”是得为怨诽而不乱乎?惟刘长卿云:“月来深殿早,春到後宫迟”,可谓怨诽而不乱矣。近世陈克咏李伯时画《宁王进史图》云:“汗简不知天上事,至尊新纳寿王妃”,是得谓为微、为晦、为婉、为不汙秽乎?惟李义山云:“侍宴

归来宫漏永,薛王沈醉寿王醒”,可谓微婉显晦、尽而不汙矣。杨万里认为,同样描写宫怨,“珊瑚”二句虽然骂得痛快淋漓,但艺术的感召力却不如刘长卿的“月来”二句,因为前者没有做到“怨诽而不乱”,不符合儒家“温柔墩厚”的诗教,但同时说明后者更耐人寻味。同样讽刺唐玄宗娶儿媳,“汗简”二句不如侍宴二句,因为前者浅近直露,后者委婉深刻。委婉含蓄并不等于晦涩,杨万里追求的是外在平淡内在深隽。这里诚斋强调的是晚唐诗歌的讽谏性与艺术魅力,将晚唐诗歌提高到了近风雅的高度。在《颐庵诗稿序》中他曾说:“三百篇之后,此味绝矣;惟晚唐诸子差近之。寄边衣曰:‘寄到玉关应万里,戍人犹在玉关西。’吊战场曰:‘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折杨柳曰:‘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三百篇之遗味,黯然犹存也。近世惟半山老人得之。”万里对于晚唐的推崇,也正是晚唐诸子之诗风“虽乏二子之雄浑,然‘好色而不淫,怨诽而不乱’,犹有国风小雅之遗音。”因而,作者推晚唐实是推崇笔法含蓄、意境深远、温柔敦厚的诗味。诗歌要发挥教育作用,诗人就必须具有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有自拔流俗的棱棱气骨,不能随波逐流。杨万里极力倡导文学家要心怀天下,不畏流俗,直言敢谏,认为这才是诗歌的正道。

《诚斋诗话》虽然只有70多则,但其思想内容十分丰富,“诗味”论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性灵派诗论家就是以“弦外之音,味外之味”作为诗论的原则的。总之,杨万里的诗歌理论,在我国古代诗歌批评史上,起了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很值得我们去整理、研究与探索。

杨万里的诗句篇六
《浅析杨万里的童趣诗》

第29卷第3期2008年3月

井冈山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JournalofJinggangshan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

Vol.29No.3Mar.2008

浅析杨万里的童趣诗

田月丽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文法系,陕西

摘斋诗风。

关键词:杨万里;童心;思维方式;审美趣味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718(2008)03-0023-03

西安

710100)

要:通过对杨万里童趣诗的分析,认为诗人的童心不仅外显为诗歌中神态各异的儿童形象,更内化为诗

人儿童色彩浓郁的思维方式、心理动态和审美趣味。诗人将童稚心态与人生哲理巧妙结合,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诚

在辉煌灿烂的古典诗苑里,有一类很少为人重视的表现儿童情趣的诗歌,以其特有的芳香独放异彩。这类诗歌一般着眼于儿童的动作、情态、语言和心理,并通过对他们贪玩、调皮、滑稽等孩童特点的描绘,表现其天真活泼、单纯幼稚、坦率真诚和既可爱又可笑的自然天性,诗人往往借童趣诗来抒发自己对儿童生活的向往和羡慕。这类题材的作品在具体创作的实际中不易把握,很难产生较高的审美效应,又容易流于不伦不类和粗俗轻浅,因此大多数文人无意涉足。然而南宋著名的大诗人杨万里却在这类题材中开拓创新,取得了不少成果。

我们先来看他的一首描写儿童游戏玩耍的诗歌《幼圃》:“寓舍中庭劣半弓,燕泥为圃石为墉。瑞香萱草一两本,葱叶蔊草三四丛。稚子落成小金谷,蜗牛卜筑别珠宫。也思日涉随儿戏,一径唯看蚁得通。”首联便交待了幼圃的所在地,即在不满半弓之地的庭院中。“弓”是古代丈量土地面积的一种单位名称,以五尺为一弓。不满半弓之地能有多大?诗人紧接着描述了这个小小的花园的构成:燕子筑巢时以所衔的泥为土,石头为围墙,足见其小。园中的植物也是很少的几株小花,几丛野草,并无他物。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实在是太简陋了。但诗人将笔锋一转,从小儿的角度出发,便换了一番天地。“稚子落成小金谷”,“落成”一词,多么正式,多么隆重,仿佛是很浩大的工程竣工了。在小孩子的眼中这已不是窄小而简陋的院子了,而是足以与晋代富豪石崇修建的“金谷园”媲美的绝世苑囿了。蜗牛也在这金谷园中择地而居,构建它们自己的别墅新宫。颔联与颈联构成鲜明的对比,让诗人和我们强烈地感受到浓浓的童趣与童真。目睹此情此景,连六十余岁的诗人也不禁童心大发,想要与孩子们一同嬉戏玩耍了。

另外一首诗《嘲稚子》:“雨里船中不自由,无愁稚子也成愁。看渠坐睡何曾醒,及至教眠却掉头”,则生动

地再现了雨天乘船的无聊。没有烦恼的小孩子也闷出

些愁来。诗人言在此意却在彼,透过“无愁稚子”的“愁”,点出了诗人的愁,他本人是多么盼望雨停船靠岸啊。诗的最妙处还在诗人写稚子无聊至极、困乏至极的神态。看见稚子坐着睡着了,索性安排他睡觉,可他却又“掉头”说自己不睡了。的确是调皮可爱。诗人题为“嘲稚子”,但一片慈爱之心却跃然纸上。

杨万里的童趣诗表现了儿童生活游戏的多个方面,主要可以分成以下几个方面:

一、描写儿童的游戏玩耍

游玩戏乐是儿童的天性。在杨万里的笔下,儿童的顽皮戏耍显得分外生动有趣。来看这首《稚子弄冰》:“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敲成玉磬穿林响,忽做玻璃碎地声。”诗人津津有味地写孩子怎样从铜盆中将冰块弄出,用彩丝穿上当乐器,敲出了清脆的声音。孩子一时得意与兴奋,恍如亲见。突然,冰块落地如玻璃般破碎,孩子手中只剩下一根彩丝,样子愕然而懊丧,这首诗短短四句即刻画出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儿童游戏的情景,令人会心而笑。再如这首《鸦》,写得更是风趣幽默:“稚子相看只笑渠,老夫亦复小卢胡。一鸦飞立钩栏角,仔细看来还有须。”诗人以第一人称来写,说孩子们看看我,再看看在栅栏上立着的乌鸦,也长着几根胡须。“稚子相看只笑渠”,这是因为孩子们“相看”之后,发现了乌鸦和“老夫”之须有相似之处,而又不敢直指长辈而笑,就只好对着乌鸦笑,写出了儿童顽皮但又拘谨的情态。“老夫”仔细看来,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但他没有撅嘴生气,反而随着笑了起来,也是一个很有幽默感的老头儿。品读此诗,读者也会哑然失笑的。《闲居初夏午睡起》二首诗为人们交口称赞的名篇:“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

收稿日期:2008-02-02

作者简介:田月丽(1979-),女,陕西西安人,教师,从事古代文学研究与教学工作。

24

井冈山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第29卷第3期

童捉柳花。”“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戏掬

这两首绝句一写闲看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儿童捉柳花”使百无聊赖的诗人顿时获得生趣,激起

戏掬清泉洒蕉叶”,了对生活的热爱,所以才有第二首“

结果引起那群正在捕捉柳花的儿童大吃一惊:这大好晴天怎么下起雨来了?这是多么富有生趣的一幕!诗人“戏掬清泉”和儿童逗乐,足见其未泯的童心。这一类童

烂漫,更融入了自趣诗中,诗人不仅撷取儿童的稚气、

己的童心童性,他不是以旁观欣赏的态度描写儿童生活,而是走进儿童领地倾注自己的无限深情,与天真烂漫的儿童同嬉戏,共喜乐,构筑起一个主客无间、其乐融融的童心世界。

二、描写儿童放牧活动的诗歌

农村的孩子经常从事农事劳动,因他们年幼,也只能帮助大人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轻活。放牧便成了他们劳动的主要内容了。牧童与牛羊为伴,无忧无虑,怡然自得,吹笛唱歌,游戏睡觉,其乐无穷。杨万里的《桑茶坑道中》(其七):“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童子柳荫眠正着,一牛吃过柳荫西。”风和日丽的山村经过春雨的洗礼,草肥水美正好放牧,但见牧牛的儿童正在柳荫下酣睡,而牛却边吃草边移动。这就把牧牛童子和牛的神态写活了,极富生活气息。《过谢家湾》诗云:“行尽牛蹊兔径中,忽逢平野四边空。意随白鹭一双去,眼过青山千万里。近些已看看远岭,连峰不爱爱孤峰。一丘一壑知何意,疏尽官人看牧童。”这末两句无疑是说,峰丘沟壑这好山好水的幽美境界真是不可思议,总是把做官的疏远拒绝了,只容许牧童在里面享受佳景。这是“官人”因羡慕“野人”的生活而自嘲,故意以反语来埋怨山水。春水清澈,春草碧绿,牧童们把牛放开,任其自由寻食觅草,安乐坊的牧童最是潇洒悠闲:“前儿牵牛渡溪水,后儿骑牛回问事。一儿吹笛笠簪花,一牛载儿行引子。春溪懒水清无滓,春洲细草碧无暇。五牛远去莫管它,隔溪便是群儿家。忽然头上数点雨,三笠四蓑赶将去。”这首《安乐坊牧童》诗刻画了四个神态各异的牧童:一个牵牛过河,一个骑牛回问,一个信口吹笛,一个骑在牛上身后还有个小牛犊紧随。风云多变,忽而空中飘来几点雨星,牧童们便披蓑戴笠赶寻远去的牛儿去了,因为这是他们的职责所在。这里非但雨趣迷人,而且情趣无限。

夏日的事情了。《梅熟小雨》诗云:“风从独树忽然来,雨

”一去前山远却回。留许枝间慰愁眼,儿童抵死打黄梅。

阵急风,一会小雨,枝头的梅子分外新鲜,诗人本希望成熟的梅子留上些许在枝间以供欣赏慰藉,而儿童竭力打落梅子,似乎专与诗人作对,真可谓儿童不解诗翁意!但这正是童心的可贵。其实,“儿童抵死打黄梅”,比树间那静态的黄梅更能慰藉诗人的孤愁之心。

学种庄稼是乡村儿童早期所受的劳动教育和锻炼。《插秧歌》是诗人在衢州乡村见到的农村男女老幼冒雨插秧后所写的。“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流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劳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诗中所写是亲眼所见,连大儿、小儿都参加了插秧

小孩子竟能经受劳动,这无疑是全家总动员性的抢种。

住这种紧张劳动的考验,说明农家儿自幼学习种庄稼的朴素情怀,活儿虽是艰苦,但并不畏惧。这也应该说是乡村儿童之一趣了。

四、描写儿童学习生活的诗歌

读书是一种苦乐兼有的事情,能够吃苦的人才能享受读书的乐趣。杨万里很重视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虽然“稚子慵都睡,先生呼不应”(《秋夜读书》),但诗人以身作则,或可感动稚子。《苦吟》就是反映父子二人沉醉书海之中的:“蚁无秋衣雁无裘,霜天谋食各自愁。雁声寒死叫不歇,蚁膝冻僵行复休。先生苦吟日色晚,老铃来催吃朝饭。小儿诵读呼不来,案头冷却黄齑面。”霜天日寒,万物俱惧,然而诗中的父子二人苦吟昂志,不为所动。父亲冷落一阵又一阵的催吃早饭的铃声,小儿放冷了虽是清淡却能糊口的菜汤面。原因何在呢?就是因为苦吟诵书入迷而欣然忘食所致。在这里,我们看到的儿童是一个勤学苦读的形象,宁愿冷却淡饭几时,也不愿荒废读书一刻,这种争分夺秒、珍惜寸阴的刻苦发愤精神,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

诗人的童心不仅外显为诗歌中神态各异的儿童形象,更内化为诗人儿童色彩浓郁的思维方式、心理动态和审美趣味。

想象和幻想,这是童心拥抱世界的方式。杨万里的诗中充满了新奇的想象和幻想,启明星成了儿童玩耍的弹子,月亮中的“玉兔”正是被弹子打落的:“一丸玉弹东飞来,打落桂林雪毛兔”(《羲娥谣》),又如《初九夜月》:“珍重姮娥住广寒,不餐火食不餐烟。秋空拾得一

”诗人想象嫦娥不食人间烟火,团饼,随手如何失半边。

恰巧在天空拾得一张饼,但这张饼却无故失掉了半边,何其不幸!把月亮比作饼,本就是孩子才有的奇特想法,无故失去了半边的一张饼更充满了意料之外的谐趣,而这些想象和幻想,都缘于诗人天真的艺术眼光。

儿童往往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有知觉、有情感的。他们“不能区分有生命和无生命的现象,而把整个世界的对象来加以对待”,这是儿童的“我向思维”的主要特征。在杨万里笔下,自然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风云

三、描写儿童简单田间劳作的诗歌

采摘蔬菜和野果既是劳动又是游戏,既有收获之

乐又有品鲜之趣。《野望》所描绘的就是一幅山野采摘情趣图:“野童撷菜疏移步,客子追程有底忙。茅屋破时偏入画,布衫洗了晒枯桑。”小孩子从容迈步采摘野果,过路人匆匆忙忙追赶时辰,这是动态的关照$茅屋破陋,衫挂枯枝,这是静态的描摹。不管是优美动人的山野人行之趣,还是苍凉陋舍枯桑之上晾晒的新洗布衫,都可入诗入画。采摘野菜是春天的活计,击打黄梅则是

第3期田月丽:浅析杨万里的童趣诗25

雷电,虫鱼鸟兽,无不具有灵性、知觉、意愿、情感。山是多次在诚斋诗中出现的意象,它时而与人开玩笑,搞恶作剧:“前山欺我船兀兀,结约江妃行小譎”(《夜宿东渚

);时而争强好胜,与人比高:“岭下看山似伏放歌三首》

涛,见人上岭旋争豪。一步一陡一回顾,我脚高时他更高”(《过上湖岭望招贤江南江北山》);时而又神出鬼没,神迷地追踪着诗人:“恨杀惠山寻不见,忽然追我到横岭”(《午横林回望惠山》)。除此之外,竹尾也成为了虚心好学的学生:“柳丝自为春分舞,竹尾如何也学渠”(《寒食相将诸子游翟园》),柳丝飞絮也成为依依不舍的留客之人:“柳丝绊船知不住,却教飞絮送侬行”(《舟过望亭》),荷花入暑后发蔫低垂的形象被诗人幻化成打伞遮阳的娇柔少女:“荷花入暑犹悉热,低面深藏碧

(《暑热游荷池上〉)。这些奇思妙想中无不蕴含着年中”

作者的一颗童心,可以说,“我向思维”的儿童思维特点在诚斋诗中得到了完全的体现。

儿童又是热爱自然的,因此对自然的观察往往专注而投入。同样,杨万里也是将满腔热爱之情融入自

即使像苍然,使得自然风物在他的笔下显得灵动有趣。

蝇、蚊子这些一般诗人很少写到的惹人厌烦的东西,在诗人眼中则呈现出一种自然的情态。如“隔窗偶见负暄蝇,双脚授挲弄晓晴。日影欲移先会得,忽然飞落别窗声”。(《冻蝇》)冻蝇在晒太阳时按挲双脚,用来抵御寒冷。突然它跳向了临近的窗户,原来它感到了日影即将移动。这种细致入微的体会与描写正来源于诗人那种对自然风物的热爱与持久耐心的观察。儿童通常热爱

如诗人的名作《小池》:“泉眼一些小的生灵,诚斋亦然。

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清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泉眼“惜”细流,树阴“爱”晴柔,它们都被巧妙地拟人化了。结尾两句是精妙绝伦的一瞬:一两柄嫩荷刚欲绽开的一刹那,蜻蜓就已察觉并早已立于其上了。这两句诗还妙在它蕴含了丰富的哲理:只要一样东西真有价值,它定能早早被发现。在观察事物时,应用前瞻性的眼光分析它尚在孕育中的美。古人有很多哲理诗,而诚斋这首诗童趣洋溢而又潜含妙理,比之一般的哲理诗则要更胜一筹。

儿童好动,其思维进程常呈现出不拘一格、跳跃动宕之态。诚斋诗在结构构思上纵横变化,同样充满动态

舟人吹笛》:“长江无风水平绿,也无靴纹也无感,比如《

縠。东西一望光浮空,莹然千顷无瑕玉。船上儿郎不耐闲,醉拈横笛吹云烟。一声清长响彻天,山猿啼月涧落泉。更打羊皮小腰鼓,头如青峰手如雨#中流忽有一大鱼,跳破琉璃丈来许。”先写水波不兴,江面碧绿平静,极目远眺,秋水长天一色。如此寂静之境,诗人却用儿郎的笛声冲破,一个“醉”字,写尽其凝神运气、活泼天真的动态。笛声吹彻天空,仿佛山猿啼月的凄清,泉落幽涧的寂寥。写到此,诗人又跃到另一层面,写舟人打腰鼓的表演,当读者正在欣赏打鼓者的形象时,诗人又用一个非常富有情趣的场面,让大鲤鱼猛然跳出江心,一跃一丈来高,为舟人的演奏谢了幕。写水、写山、写笛、写鼓、写静、写动,形神兼备,正如方回所说的:“飞

动驰掷”,变化莫测。

在语言表达上,我们同样感受到儿童心理和审美趣味给诗人带来的影响。诚斋诗多采用活泼流畅的口

沙鸥数个点山腰,一足如语,通俗易懂,又情趣盎然。“

(《桑茶坑道中》)$“留许枝间慰愁眼,儿童抵钩一足翘”

死打黄梅”(《梅熟小雨》);“一步一陡一回顾,我脚高时他更高”(《过上湖岭望招贤江南江北山》)。此类例子,随手可拾,无不可见诗人自然朴实但又活泼风趣的审美趣味。

以上是杨万里诗歌中童心童趣的表现。杨万里诗歌中的童心童趣,对于后世的文人有巨大的影响。晚明的李贽,明确提出了“童心说”。李贽认为“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者也”。在这里,他已将杨万里诗歌中

童心”的表现的“童心”深化为一种文学主张,他是借“

比喻,来说明写真感情是文学的真谛,振聋发聩地举起了反拟古主义的大旗,这种主张对当时的一些文人志士是一种最有效的指导与最有力的支持,引发了袁宏道、汤显祖、冯梦龙等人从各种角度上公堂掀起一场对封建道学和封建正统文艺观的冲击破坏运动。

此后,从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家到乾嘉时代的袁枚,再到鸦片战争前夕的龚自珍,倡导抒写真情的文学

不断发展。特别是龚自和诗学主张,一直在不断充实、

珍一生致力于童心的追求,写了不少这方面的诗歌。如“不似怀人不似禅,梦回清泪一潸然。瓶花妥贴炉香定,觅我童心廿六年”(《午梦初觉,怅然成诗》);“少年哀乐过于人,歌泣无端字字真。既壮周旋杂痴黠,童心来复

(《已亥杂诗》);“黄金华发两飘箫,六九童心尚梦中身”

未消。叱起海红帘底月,四厢花影怒于潮”(《梦中四截句》)。龚自珍以直抒胸臆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对童心的追求。

诚斋诗的童心、童趣在本质上说,是人类回归自然的心理状态在文学上的生动显现。在诚斋之前,人与自然的关系渐渐形成隔膜,人们写山水自然时并未真正直观自然,而是通过模仿前人、模仿书本来描绘自然。正如钱钟书对诚斋诗的评价:“跟事物———主要是自然界———重新建立嫡亲母子的骨肉关系,要恢复耳目观感的天真状态。”这也是诚斋在诗歌史上的巨大贡献。正是由于杨万里对自然有着满腔眷恋与热爱之情,所以在面对自然万物时诚斋怀有一种童稚心态,自觉地将童心童趣摄入诗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从而也成就了他在诗歌史上的独特地位。参

献:

[1]周汝昌.杨万里选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2]钱钟书.宋诗选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3]张瑞君.杨万里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4]朱光潜.试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7.

[5]童庆炳.作家的童年经验及其对创作的影响[J].文学评论,1993(4).

[6]黎烈南.童心与诚斋体[J].文学遗产,2000(5).

[7]张学松.由中国古代童趣诗看作家的童心和童趣[J].辽宁师

大学报,1995(6).(下转第29页)

第3期刘晓然,刘亚明:鲁迅作品的短句现象

29

言语现象的纷纭聚讼,不无裨益。本文因例说话,意在抛砖引玉:解读文学语言,也可试试语言学分析这个新的路径。参

献:

[J].心理科学通讯,1981(5).[4]丁

琰.鲁迅语言的含蓄手法[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0(4).

[5]吴洁敏,朱宏达.汉语节律学[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1.[6]吴洁敏,朱宏达.汉语奇偶句调型的组合模式[J].中国社会科

学,2001(3).

[1]王希杰.修辞学通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2]马振方.小说艺术论稿[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3]幼儿口头言语研究协作组.幼儿口头言语发展的调查研究

[7]吴洁敏.汉语基调的九宫调模矩阵及其参数[J].中国社会科

学,1999(5).

[8]Carroll,J.B.儿童语言的发展[J].曾越麟译.语言学动态,1979(4).

ThePhenomenaofShortSentencesinWorksbyLuXun

LIUXiaoran,LIUYaming

(ChineseSchool,JinggangshanUniversity,Ji'an343009,China)

Abstract:Thinkingdeterninestheformsoflanguage.Changesofwentalactivitieswithmoodmakelanguageformsvaryinlengthofsentencesthesequencesofwords.ThislinguisticprincipleproperlyexplainsthephenomenonofshortsentenceswerefrequentlyusedinworksbyLuXun.TherhythmicruleoftheChineselanguagealsoaccountsforthephenomena.Therearevationsmeanstomakesentencesshort,mainlyincludinginversion,topicalization,breakinglongersentences,coordinatingclauses,separatingnarrationandsoon.

Keywords:thinkingbrhythmbLuXun'slanguagebshortsentences

(责任校对:萧世民)

(上接第25页)

ABriefAnalysisontheJocosityPoemsbyYangWanli

TIANYueli

(Xi'anInnovationCollege,Yan'anUniversity,Xi'an710100,China)

Abstract:BasedontheanalysisofthejocosityinYangWanli'spoems,theauthorofthispaperholdsthatthechildlikeinnocencewasnotonlyexplicitlydepictedinhispoems,butalsowasinternalizedintothena^vethinkingwaysofthechildren,theirmentalactivitiesandaestheticinterests.ThepoetformedtheuniquestyleofChengzhaibyminglingchildlikementalityandlifephilosophyinasmartway.

Keywords:ChildishnessinYangWangli'spoems;childlikeinnocence;internalizedinto;aestheticnterests;styleofChengzhan

(责任校对:萧世民)

杨万里的诗句篇七
《古诗》

古诗《小池》教学设计

发布日期:2012-05-17字号:[ 大中小 ]

枝江市江口学校王艳萍

一、教材说明:

《小池》是一首七言绝句,作者是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

在这首诗里,诗人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由衷的热爱。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写小池环境的幽静美丽。细细的泉水从泉眼里悄然无声地流出来,好像泉眼很爱惜它们,舍不得让它们多流一点。浓密的树阴映照在水面上,好像非常喜爱这晴天里柔和而美丽的风光。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写小池生机勃勃的景象。嫩荷叶那尖尖的角刚刚露出水面,马上就有蜻蜓落在上面了。“小荷”与“蜻蜓”相依存,“才露”与“早立”相呼应,有动有静,点出自然景物之间的密切关系。

这首诗通过对涓涓细流、浓密树阴、清澈的水面、初露尖角的小荷、停落的蜻蜓这些景物的描写,形象地勾画出了一幅初夏荷花池的风景画。特别是“惜、爱、露、立”几个动词的巧妙运用,使这优美、宁静的画面充满了生机。

二、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朗读并背诵古诗。

2.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理解诗的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情景,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的大意。

教学难点:读诗联想画面,感受诗歌美景。

四、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字词卡片

学生:积累古诗准备进行展示

五、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走进《小池》。

1、学生赛背古诗,营造学习古诗的浓厚氛围。

2、直接揭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这首诗是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写的。小池,指的是小荷花池,也叫小荷塘。这首诗就是写诗人在小荷花池看到的美丽景色。

3、同学们仔细看图(课件出示)说一说图上画了什么景物。试着夸一夸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我们听一听诗中是怎样描写小荷花池美丽景色的。听课文录音范读。

2、自己出声读课文。做到读正确、读通顺。

3、检查识字和读课文情况。用字词卡和课件检查识字;指导把课文读流畅。

(三)细读诗句,理解诗意。

1、自读诗句,提出不懂的词语和诗句,同学讨论,教师点拨,了解古诗意思。

2、看图想象小池的美景,进一步了解诗句的意思。

(四)启发想象,感情朗读。

1. 教师范读。

2. 学生练读。

3. 教师语言描述,激发学生想象。

初夏的早晨,阳光灿烂。我们来到一个幽静的小池边,只见水池中已经长出了一些嫩绿的荷叶,有的荷叶还没有完全展开,只是露出一个尖尖的小角;池里的泉眼正在悄悄地流动,池水非常清澈,倒映着浓密的树阴。这时候,飞来几只蜻蜓,有一只飞累了,落在尖尖的荷叶上休息。这样的景象,给你一种什么感觉呢?

4.引导学生带着这种感觉朗读。

5.朗读反馈。

6.练习背诵。

(五)书写生字、拓展延伸。

1、巩固生字、书写生字。

出示生字认读,创造性认记字形,观察字形;师范写,学生练写,比较评议。

2、拓展出示杨万里的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师生欣赏,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积累更多古诗。

板书设计:

小池

杨万里

泉眼

惜细流 树阴 爱晴柔 小荷 露 蜻蜓 立

杨万里的诗句篇八
《古诗词归类》

古诗归类:

1、描写春景的诗句: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清)高鼎《村居》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唐)贺知章《咏柳》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唐)韩愈《早春》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唐)杜甫《春夜喜雨》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唐)杜甫《绝句》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渔歌子》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朱熹《春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描写儿童的诗句: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唐)白居易《池上》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高鼎《村居》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宋)杨万里《四时田园杂兴》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唐)胡令能《小儿垂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唐)白居易《池上》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杜牧《清明》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清)査慎行《夜书所见》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清)雷震《春晚》

3、描写梅花的诗句:

梅花

宋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墨梅

元 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卜算子 咏梅

南宋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同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林逋《梅花》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南北朝)陆凯《赠范晔》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唐)张谓 《早梅》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唐)王维《杂诗》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唐)齐己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卢梅坡《雪梅》

4、咏月诗: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5、与扬州有关的诗: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6、与鸟有关的句子: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唐)贾岛《题李凝幽居》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孟浩然《春晓》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晋)陶渊明《饮酒》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王维《鸟鸣涧》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唐)李白《独坐敬亭山》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杜甫《绝句》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唐)卫庄《台城》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含“水”的诗句: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后主)李煜《虞美人》

(2)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3)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宋)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4)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宋)白居易《忆江南》

(5)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唐)杜牧《泊秦淮》

(6)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7)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8)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9)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唐)李白《送友人》

(10)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

(1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8、写柳树的诗句: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杨边。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梨花院落溶溶夜,柳絮池塘淡淡风。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9、含有“雨”的诗句: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绿阴来。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绿满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杨万里的诗句篇九
诗词三首》

《诗词三首》学案

一、 学习目的

1、感受李煜词中亡国之恨,故国之思;鉴赏李煜词的深远的意境美和真挚的情感美。

2、理解李煜词“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

3、体会陆游诗中表现的爱国主义思想;掌握陆游诗的艺术特色。

4、学习理解宋词婉约派的风格特点:情景交融低沉伤感,讲究格律音调和谐。

二、 学习重点

1、宋词婉约派低沉伤感、音韵和谐的风格特点

2、感受李煜词亡国之恨和故国之思和将抽象的愁绪用形象的表达方式

3、感受陆游词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壮阔气象

三、 学习过程

【学法指导】

诵读、赏析、点拨、讲析相结合。

【学习新知】

知人论世:

李煜 (937-978), 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李璟第六子,961年嗣位,史称南唐后主。即位后对宋称臣纳贡,以求偏安一方。生活上则穷奢极欲。975年,宋军破金陵,他肉袒出降,虽封作违侯命,实已沦为阶下囚。太平兴国三年(978)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他精于书谙画,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生活,风格柔靡;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极富艺术感染力。后人将他与李璟的作品合辑为《南唐二主词》。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乾道六年(1170)入蜀,任夔州通判。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后官至宝章阁待制。陆游在政治上,主张坚决抗战,充实军备,要求“赋之事宜先富室,征税事宜覆大商”,一直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关山月》、《书愤》、《农家叹》、《示儿》等篇均为后世所传诵。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亦工词,杨慎谓其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但有些诗词流露出消极情绪。他初婚唐氏,《钗头凤》等,都真挚动人。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在母亲压迫下离异,其痛苦之情倾吐在部分诗词中,如《沈园》。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人。少随父宦游,往来沔、鄂几近二十年。父死,流寓湘、鄂,诗人萧德藻赏其才,以侄女妻之,携之同寓

湖州,因与苕溪白石洞天为邻,故以之为号。往来苏杭间,与名人多有交游,范成大、杨万里对其诗文人品多有称赞。姜夔通音律,精赏鉴,工翰墨。为诗初学黄庭坚,而自拔于宋人之外,所为《诗说》,多精至之论。尤以词著称,能自度曲,今存有旁谱之词十七首,为词格调甚高,清空峭拔,对南宋风雅词派甚有影响,被清初浙西词派奉为圭臬。

古诗文中描写扬州繁华的诗句:

1、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山献清佳。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2、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3、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

4、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望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5、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6、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

【自我检测】

1.用典,是古诗词常见的一种修辞格。诗词用典时词语十分简约,这些包含着典故的词语的含义、内容十分丰富,下面用典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

A.“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化用杜郎的诗句,反衬今日扬州破败荒凉,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抚今追昔的感情。

B.“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这句是说扬州在金兵大举,南侵之时变得破败,面目全非,就算善于游赏的唐代诗人杜甫来到这里也感到吃惊。

C.“过春风十里”这句是指先前扬州繁华的街道,诗人这里是反衬眼前“尽荠麦青青”的悲凉痛惜之情。

D.“二十四桥仍在”化用杜牧的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昔日的热闹景象,而今荡然无存,抒发了无限痛惜之情。

2.下列诗句都是写景的,其中实写的是: ( )

①渐黄昏清角吹寒 ②杨柳岸晓风残月 ③一片神鸦社鼓 ④墙橹灰飞烟灭 ⑤枫叶荻花秋瑟瑟 ⑥茅飞度江洒江郊 ⑦青冥浩荡不见底 ⑧秋天漠漠向昏黑 ⑨暮霭沉沉楚天阔 ⑩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A.②④⑧⑩ B.①②③⑤ C.⑤⑥⑧⑩ D.③⑥⑦⑨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3-4题

虞美人

李 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二句作者劈头问苍天:春花秋月,年年花开,岁岁月圆,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完了呢?表现了作者厌春花秋月无尽无休、人生短暂无常的悲苦感情。

B.三、四句点明时光又过了一年,多少故国之思、凄楚之情涌上心头。“又东风”与“何时了”相呼应,“不堪回首”又呼应“往事知多少”。

C.五、六句写作者遥望南国慨叹,发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惆怅之情,“雕栏玉砌今犹在”与“朱颜改”一脉相承。

D.这首词通篇采用问答式,以问起,以答结,写作者由一国之主,跌落为阶下囚之后引起的悔恨和追思,他对国家和自己一生变化的痛苦况味。

4.这首词七、八两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下列四首诗词中划线处与这种写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B.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苏轼《南歌子•游赏》)

C.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白《 秋浦歌》)

D.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的上片勾画出农村夏夜图具有怎样的特点?词人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什么?

(2)“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这两句诗正常的语序是怎样的?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2)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

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这个形象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简要分析。

杨万里的诗句篇十
《杨万里与“诚斋体”-杨万里诗学述评》


杨万里的诗句相关热词搜索: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杨万里的诗句”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杨万里的诗句"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8955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