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榕树现代自由诗

榕树现代自由诗

2015-12-27 08:37:04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榕树现代自由诗篇一《中国现代诗歌发展》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榕树现代自由诗》,供大家学习参考。

榕树现代自由诗篇一
《中国现代诗歌发展》

诗歌只是一种文学载体,只有诗人找到敏感点,使之心灵产生共振,才能写出好的作品,“悲愤出诗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如2008年汶川大地震,灾区牵动着亿万人民的心,一些诗人抓住大众的敏感点,写出了一些很不错的诗,出现了“汶川诗歌井喷”现象。如今,诗歌已从大众转向了特定人群或象牙塔,诗人更加注重示爱、抒发感怀、抚慰心灵的描写。至于诗歌如何走出低谷,我觉得国家没必要去重视或提倡,发生大的变革或有重大的事件发生,自然会出现一些好的诗歌。现代诗的出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现在关心诗歌、喜欢诗歌的人,大都是精神敏感的人,关注生活意义与价值的人,他们试图从诗歌中寻找灵魂的家园。我不认为每个人都是诗人,像“梨花体”那种不叫诗,充其量是顺口溜而已,作者和读者之间很难产生共鸣、共振,更达不到诗的高度和境界。众所周知,诗歌是凝练的艺术,要写出一首好诗,不仅对大家共鸣、敏感的事物要有很深入的把握,而且语言要做到言简意赅。古体诗是一个高峰,写得确实很好,特别是对节奏、意境和心灵敏感点的把握。大家觉得古体诗很好,并不等于古体诗都很好,大家看到的是经受岁月洗礼流传下来的精品。现代诗也有经典,像郭沫若、艾青等老一辈诗人的诗。大家觉得现代诗不好,是因为现代社会价值多元化,人们的关注点多元化,诗人很难把握敏感点。另外跟时代浮躁等因素也有关。现代诗跟古体诗是一脉相承的,要发展现代诗,诗人可以借鉴古诗的韵律,这种借鉴不是刻意的,更多的是对其灵魂的传承。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发展现代诗要准确把握两点。一是准确把握传统文化的灵魂。如宋诗传承了唐诗的灵魂发展壮大起来,但又自具特色。二是准确把握社会大变革人们心灵、灵魂的共振点。只有找到心灵感动的地方,才能写出感动大家的诗歌。对于国家而言,顺其自然就好,有大变革则然会出好诗人。值得一提的是,当今歌很繁荣,诗人不能不关注歌的发展,那些深受人们喜爱的歌,歌词本身就是一首很好的诗。诗、歌本应一体,诗人可通过歌的形式将诗流传下去。中国的诗歌产生于文字发明之前,它是在人们的劳动、歌舞中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诗经》是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总集,也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按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颂” 诗是统治者祭祀的乐歌,有祭祖先的,有祭天地山川的,也有祭农神的。“雅”分大雅和小雅,都是用于宴会的典礼,内容主要是对从前英雄的歌颂和对现时政

治的讽刺。“风”是《诗经》中的精华,内容包括15个地方的民歌。 公元前4世纪,战国时期的楚国以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基础,加上北方文化的影响,孕育出了伟大的诗人屈原。屈原以及深受他影响的宋玉等人创造了一种新的诗体枣楚辞。屈原的《离骚》是楚辞杰出的代表作。 楚辞发展了诗歌的形式。它打破了《诗经》的四言形式,从三、四言发展到五、七言。在创作方法上,楚辞吸收了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开辟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 诗经、楚辞之后,诗歌在汉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即汉乐府民歌。汉乐府民歌流传到现在的共有100多首,其中很多是用五言形式写成,后来经文人的有意模仿,在魏、晋时代成为主要的诗歌形式。 五言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它从民间歌谣到文人写作,经过了很长的时间,到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日趋成熟。五言诗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是《古诗十九首》的出现。《古诗十九首》不是一时一人的作品,诗的内容多叙离别、相思以及对人生短促的感触。长于抒情,善用比、兴手法是《古诗十九首》最大的艺术特色。 建安时代之后的阮籍(210--263)是正始时代的代表诗人,他的《咏怀诗》进一步为抒情的五言诗打下基础,他常用曲折的诗句表达忧国、惧祸、避世之意。与阮籍同期的还有嵇康(224--263),他的诗愤世嫉俗,锋芒直指黑暗的现实。他们俩人的诗风基本继承了“建安风骨”的传统。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又一发展时期,这表现在又一批乐府民歌集中地涌现出来。它们不仅反映了新的社会现实,而且创造了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这一时期民歌总的特点是篇幅短小,抒情多于叙事。南朝乐府保存下来的有480多首,一般为五言四句小诗,几乎都是情歌。北朝乐府数量远不及南朝乐府,但内容之丰富、语言之质朴、风格之刚健则是南朝乐府远不能及的。如果说南朝乐府是谈情说爱的“艳曲”,那么,北朝乐府则是名符其实的“军乐”、“战歌”。在体裁上,北朝乐府除以五言四句为主外,还创造了七言四句的七绝体,并发展了七言古诗和杂言体。北朝乐府最有名的是长篇叙事诗《木兰诗》,它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中国诗歌史上的“双璧”。 诗歌发展到唐代,迎来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在唐代近三百年的时间里,留下了近五万首诗,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约五、六十个。 诗发展到宋代已不似唐代那般辉煌灿烂,但却自有它独特的风格,即抒情成份减少,叙述、议论的成份增多,重视描摹刻画,大量采用散文句法,使诗同音乐关系疏远。 明代诗歌是在拟古与反

拟古的反反复复中前行的,没有杰出的作品和诗人出现。 “五四”文学革命中,中国的现代文学诞生了。经过开辟阶段,新诗形成了以自由体为主,同时兼有新格律诗、象征派诗的较为完善的形态。 40年代后半期,被后来称为民歌体的新诗在解放区农村成熟了。民歌体新诗的突出成就表现在李季与阮章竞的叙事诗中。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诗歌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新题材、新主题伴随着新生活应运而生。诗人们满怀激情抒写了一首首新时代的颂歌。同时,新的社会也造就出一批诗坛新人和崭新的作品。 新时期以来,沉寂十载的诗坛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新景象。诗歌在表现手法上,得以古今中外广泛借鉴,形式则更趋于松散的自由体,风格千姿百态。新时期初期,欢呼胜利、反思历史的诗歌继承了现实主义的传统,并使之继续发展。与此同时,一批青年诗人,如舒婷、顾城、江河等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快速成长起来。他们的诗通常表现出一种晦涩的、不同于寻常的复杂情绪,人们谓之“朦胧诗”。 80年代中后期以后,诗坛又出现了自称为“第三代诗人”的现代派潮流。在诗歌写作之途,我们常常迷茫:现代诗歌到底何去何从?我们将用什么方式来证明自己的存在?用什么样的语言组织方式、什么样的诗歌创新形式来证明自己的诗歌是真的在创新?这种创新有效吗?有何理由?可有捷径?等等。没人回答。因为未来总是充满着未知,尽管有许多人在探索,可是在这么一大群拥挤的探索者中,找到出路的毕竟是少数,多数人注定要在探索之途四处碰壁。但即便这样,我们也没有理由停止前进。虽然诗人不知道自己能够走多远,也不知道诗歌未来的命运究竟如何,但这种探索是不能停止的。我常常与诗友谈论诗歌的走向、流行的趋势,但所获不多;我们天天都在创作,在创新,却不知道自己是走上坦途了呢还是走到了岔路;当谈到诗歌的未来,我们一脸迷茫。也许,妄想谈论未来是可笑的,因为未来毕竟充满未知,无法把握,哪怕你充满信心,富于信仰,但这又能怎么呢?也无法证明你就能够看到未来的光明和黑暗。那么,就让我们用别的方式来解答吧。历史的发展总有一定的轨迹,诗歌的发展亦然,温故而知新,本章,我将回顾现代诗歌发展百年的轨迹,重温历史留给我们的经典,也许能够从中找到一点小小的规律。虽然这种编写不一定就有功效,但是我还是希望我的摘选对大家了解、创作现代诗歌有所裨益,如此,则我也并非徒劳了。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章的起因有三,一是一部完整的平民诗话,本章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这

有利于读者了解什么是真正的诗歌,否则就不算完全的普及本了;二是2006年9月以来,中国诗歌界发生了由网络始,在文艺界引起较大反响的“网友恶搞女诗人——赵丽华”事件,迫使许多诗人站了出来,进行了一场诗歌保卫战,而争议原因可算十分的可笑“到底还有没有、要不要现代诗歌?”诗歌永远不会消失,这是不需要争议的,因此我说这种恶搞是恶意的,可笑的,愚昧的,而女诗人赵丽华,则非常不巧地充当了这场恶搞的牺牲品;三是同年10月,我的《平民诗话第三章:榕树下最佳(98家)诗歌欣赏》在榕树下发表后,引起一些读者的争论,认为我所选的最佳诗歌作品是口水诗、垃圾诗,我虽不参与争论,但亦令我开始反省:到底现代诗歌是什么样的?人民喜欢什么样的诗歌?诗歌还能够继续发展吗?如何发展呢?人民真的能够了解、理解真正优秀的诗歌作品吗?我的看法是:经过历史验证的,人民能够理解;正在发展的,还需要历史来证明。但这当然不妨碍诗人的继续探索,正因为充满未知,诗人的这种探索才显得更加的可贵。如果一切已成定局,又何必还需要探索呢?因此有争议也是好的,如果诗人能够通过争议进行诗歌创新的反省,就更好了。三十六、要了解中国现代诗歌史,自然也会涉及到台湾、香港、澳门等地的诗歌发展状况。近代以来,台湾、香港、澳门先后沦为日本、英国、葡萄牙的殖民地,一个多世纪以来的外来殖民统治,使它们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在文化上,都呈现出与大陆不一致的发展状况。社会的割裂带来了文学的分流,使得现代诗歌也按各自不同的形态发展,但无论如果,它们总是中国现代诗歌的一个分支,总在丰富着中国现代诗歌。特别是台湾,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跟大陆有着血脉相连的亲缘,台湾人民无论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以及社会结构、民俗信仰、语言形态和文化心理,都和大陆相一致。而台湾现代诗歌的发生和发展,也跟大陆无大异。20世纪20年代,在大陆的“五四”文学运动推动下,台湾也迎来了“诗体革命”。从1921年开始,台湾文化协会及《台湾》、《台湾民报》等报刊相继把大陆“五四”时期的文学运动情况、作家、作品、现代诗歌文本和理论介绍到台湾,胡适、郭沫若、刘半农、俞平白、冰心、徐玉诺等人的诗歌作品和理论作品也都陆续在台湾出现。1924年,台湾最早的白话文杂志《台湾民报》开始逐期发表施文杞、杨云萍、张我军等人的现代诗歌作品;1925年,发表现代诗歌的园地扩展到刚刚创刊的台湾第一个文学杂志《人人》;同年,张我军的诗集《乱都之

恋》在台北出版,这是台湾出版的第一本现代诗歌个人诗集,也是第一本新文学作品集。1926年,《台湾民报》举行了第一次全岛性的现代诗歌征集评选活动,征集到现代诗歌50首,这成为台湾首次有一定规模的现代诗歌创作活动。台湾现代诗歌由此逐渐发展起来,进入30年代,台湾迎来了现代诗歌创作的繁荣期。三十七、20世纪30年代以来,台湾创刊的文学杂志逐渐增加:《南音》(1923年创刊)、《台湾文学》(1933年创刊)、《福尔摩沙》(1934年创刊)、《台湾文艺》(1934年创刊)、《先发部队》(1934年创刊)等,为台湾现代诗歌的创作者提供了充分的发表园地。这段时期经常在报刊杂志上发表现代诗歌的作者就有50多人,并开始了一些有自己特征的诗人和不同风格的现代诗歌作品,这些诗人的创作奠定了台湾现代诗歌以现实主义为主导的传统和多元化的艺术基本,他们一般提倡“抒写真性情的艺术观念”和“为人生”的诗歌主张,这和大陆“五四”时期的艺术主张相同。还有一部分诗人受到现代主义影响,写出不少“超现实主义”的诗歌作品,他们注重“知性的叙情”和意象的经营,拓宽了台湾现代诗歌的艺术视野和表现方式,丰富了台湾现代诗歌的艺术积累。传统文化和外来思想互相磨擦、冲撞,传统意识、本土意识和现代观念互相纠葛、冲突、互补和转换,不断地推动着台湾现代诗歌的发展。但这一时期较短,也没出现什么非常成熟的、精典的现代诗歌文本。1937年,日本对华的侵略战争全面爆发后,这一繁荣时期即告中断。为了配合侵华战争,台湾殖民统治者加紧严历的控制和压迫,全面查禁中文报刊,取缔汉文教学,一些具有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意识的诗人也受到迫害。现代诗歌的创作受到了严重的挫伤。三十八、20世纪40年代,随着台湾的回归祖国,光复后的民族意识高涨,台湾掀起了一个中华文化的复兴热潮,一大批大陆作家、诗人来到台湾参与文化重建,现代诗歌开始复苏,但是他们也改变了台湾诗坛的结构。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来自大陆的诗人成为推动台湾诗歌发展的活跃力量。他们所受的是“五四”现代诗歌的哺育,也使台湾现代诗歌的发展与“五四”诗歌传统更密切地沟通起来,成为中国现代诗歌大陆以外的一个重大支流。但这个复苏期也不长,随着40年代中期国民党政权的迁台,当局统治者在政治上采取了更加严历的控制政策,鼓吹“反共”的“战斗文艺”,诗坛随即进入一片荒芜之中。不过这并没有阻挡住现代诗歌的发展,相反,在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台湾现代诗歌反而得到惊人

榕树现代自由诗篇二
《现代诗歌》

海上的风

海上的风是花神,它一来,就溅起万朵浪花。

海上的风是琴师,它一来,就奏出万种乐曲。

海上的风是大力士,它一来送走万片云帆。

海上的风是狮子,它一吼就掀起滔天波浪。

初冬

初冬早上,白茫茫的一片大雾。

远处的塔、小山都望不见了。近处的田野、树林像隔着一层纱,模模糊糊看不清。 太阳像个红球,慢慢地升起来,发出淡淡的光,一点儿也不耀眼。

地里的庄稼都收完了,人们正在园子里忙着收白菜。

雾慢慢地散了,太阳射出光芒来。 远处的塔、小山都望得见了。近处的田野、树林也看得清了。柿子树上挂着许多大柿子,像一个一个的红灯笼。树林里落了厚厚的一层黄叶。只有松树、柏树不怕冷,还是那么绿。

太阳,你是粉刷匠吗

太阳,你是粉刷匠吗?

你把沙滩刷得金黄金黄,就像是一条用黄金铺设的海岸;

你把大海刷得碧蓝碧蓝,就象一块晶莹剔透的蓝色水晶;

你把天空中的云彩,粉刷得那么洁白,就像一条轻柔飘曳的纱巾……

你瞧,海滩上的两位小朋友,原先他们是那样的白,可你把他们粉刷得像两块黝黑黝黑的岩石。多么健壮的“岩石”。 太阳,你是粉刷匠吗?

蜂巢

教室,像一只蜂巢。

排列的桌椅,是一格一格的蜂房,井然有序。

上课铃一响,你一格,我一格,大家坐好。在老师的传授中汲取,在各科的书籍里寻觅。时而循着历史的长河飞向遥远的古代;时而飞翔在当今的科学天地;时而书声琅琅;时而书写沙沙。在知识的大海里采集、探索、积累。像金色的小蜜蜂在花海里采集花粉,

嗡嗡营营地飞鸣、渴求。在各自的蜂房里忙碌地储积着蜜。

啊!一只甜蜜的蜂巢。

鸟岛

下课了,校园,像一个鸟岛。

美的交响回旋在这一片乐土。花丛树下,草坪操场,运动衫,彩裙……飞翔的、流动的身影,旋转的舞步,亭亭玉立的风姿,像鸟儿款款的低飞,欢快的跃动,像鸟儿展翅的舞蹈,恬静的栖息。歌声,笑语,像海潮的喧哗中,鸟儿倾心地鸣啭。

同浴着阳光,共享着欢乐,又增添着温暖,充实着幸福。

啊,一个生机勃勃的鸟岛。

乡下孩子

曾是妈妈怀里欢唱的黄鹂,曾是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捉一只蝴蝶能编织美丽的故事。含一叶草叶,能吹出动听的歌曲。挖一篮野菜,撑圆了小猪的肚皮。逮一串小鱼,乐坏了馋嘴的猫咪。哦,乡下孩子,生在阳光下,长在旷野里。

小纸船

我们来到半山的小溪边,用五色彩纸折成各种各样的小船,让它随着微风、顺着流水,离开我们吧。

小纸船在水上移动着,前前后后地出发了。我们都拍着手,在欢呼我们自己折的纸船前进……

小纸船带走了我们童年的幻想。我们在小溪边恋恋不舍地追着。

看!连一只小纸船都漂得这么久,这么远!我们都高兴地笑了。我们对自己的幻想说:“去吧!小纸船!你们各奔前程吧!前面有你们广阔的天地!……”

旅行者之歌

我愿意当一个长久的忠实于生活的旅行者。我在大山和海洋之间行走,我跨过山岭、河流和无数的小路。我要去找大山做朋友,找海洋做朋友,找河流跟道路做朋友。 大山它使我坚强、镇静,让我长得像一片茂盛的树林。

大海它使我心胸开阔,热情汹涌。

所有的河流,使我灵巧活泼,永远前进……

我愿意一生在这些地方行走,从它们那里去寻找这些东西,分送到每一个人的心里……

所以我愿意当一个长久的忠实于生活的旅行者。

春笋

一声春雷,唤醒了春笋。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

春笋裹着浅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它们迎着春风,在阳光中笑,在春雨里长。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

小池塘

春风姐姐轻轻吹了一口气,小池塘就醒来了。池塘里的水波一闪一闪的,像一只明亮的大眼睛。池塘边的芦苇长起来了,像长长的睫毛。

榕树现代自由诗篇三
《现代诗歌鉴赏(3)_80》

   现代诗歌鉴赏(3)新 诗 理 解 策 略--兼论其写作教学国立成功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 仇小屏新诗的阅读教学基本的辞章是结合「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而形成的.这两种思维,各有所主.就形象思维来说:这涉及了「立意」,「取材」与「措词」等问题,而主要以此为研究对象的,就是意象学与修辞学等.就逻辑思维来说:这涉及了「运材」,「布局」与「构词」等问题,而主要以此为研究对象的,就字句言,即文(语)法学;就篇章言,就是章法学.就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来说:合「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而为一,探讨其整个体性的,则为主题学,文体学,风格学等.而以此整体或个别为对象加以研究的,则统称为辞章学或文章学.它们的关系如下图:风 格文 体 主 题 (主 旨)逻辑思维 形象思维 章 法 文 法 意象 修 辞 (见陈满铭〈论篇章辞章学〉)就主题来说针对主题而言,最应该掌握的就是「纲领」与「主旨」.1.纲领与主旨的不同一般说来主旨只有一个,不过依据意脉数目的多寡,纲领却可分为单轨,双轨乃至於多轨,牛汉〈生与死〉就是一篇双轨式的诗篇:年轻时信奉莎士比亚的一句箴言:懦弱的人一生死一千次,勇敢的人一生只死一回.可有人一生岂止死过一千次,一次次地死去,又一次次复活,生命像一首诗越写越纯粹.勇敢的人死一千次仍勇敢地活著,懦弱的人仅仅死一回就懦弱地死去了.哦,莎翁的这句箴言是不是应当修改 死过一千次仍庄严神奇地活著的人,我见过,懦弱的人经不住一次死亡的威胁,我见得更多其结构分析表如下:立 点:「年轻时信奉莎士比亚的一句箴言」染 反(懦弱):「懦弱的人一生死一千次」正(勇敢):「勇敢的人一生只死一回」破 正(勇敢) 具:「可有人一生岂止死过一千次」三句泛:「勇敢的人死一千次仍勇敢地活著」反(懦弱):「懦弱的人仅仅死一回就懦弱地死去了」立 果:「哦,莎翁的这句箴言是不是应当修改」因 正(勇敢):「死过一千次仍庄严神奇地活著的人,我见过」反(懦弱):「懦弱的人经不住一次死亡的威胁,我见得更多」2.主旨的显与隐不过主旨虽然只有一个,可是为了追求不尽的言外之意,主旨并不一定会让人一目了然,有时会将深一层的主旨隐藏起来,等待慧心的读者去挖掘.如此一来,可能会造成以下三种情况:第一种是主旨就在篇内出现,而且明确清楚;第二种是主旨并未在篇内出现,读者须自篇外领略那弦外之音;第三种是主旨仍然在篇内出现,但是在篇内出现的主旨只是浅层的,在篇外还有更深一层的深意等待挖掘(参考陈满铭《章法学新裁》).以第一种情形而言,可以举朱沉冬〈栖留

〉作为例证:我不追思一缕梦底失落静观著窗外的一片落叶向我飘来寒冷的风,苦涩的雨,冻结的日子我愿栖留在这痛苦的地方树叶疲倦的睡了我在歌唱幻灭的星已垂沉这时候!宇宙开始黎明,时间与爱永在第二种情形是主旨并未在篇内出现,这样的处理方式可以引起读者的思索,有时还可营造优美蕴藉的韵味,效果甚佳,所以例子不少,邹静之〈一个故事〉就是一例:给女儿读著那只灵犬的故事冬夜的风从炉火边吹过她宁静,被那只狗带走像将行的旅人,迷恋远方她开始飞翔,在我的声音之上和那只怀乡的狗一起这使我在读书时感到孤独读过的文字被风送远这是真的,它带给女儿眼泪她听著那只努力走回亲人的狗而不能自持,她流泪时看著我在她流泪时我们相互看著至於第三种情形--主旨有浅,深二层,可以举闻一多〈死水〉为例: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涟漪.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它蒸出些云霞.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小珠笑一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麼世界.就意象来说人运用视,听,嗅,味,触五种知觉,来获取外在世界讯息.而所搜集到的「景」或「事」皆可寄托情理,成为「意象」.知觉人有五种感觉器官,即视觉,听觉,肤觉(触压觉,温度觉),味觉和嗅觉,其中视觉和听觉在五种知觉中,获取的信息量最大,与美的关系也最紧密,因此地位也最为重要,所以特称为「高等感觉」或「美的感觉」.张柏瑜〈花〉短短一诗里,就运用了听觉与视觉两种知觉:噗哧一声脸庞陡地成春而且知觉是与心觉相联系的,所以叙写知觉以带出心觉,是极为自然的,譬如闻一多〈红豆〉(节选)就是如此:比方有一屑月光,偷来匍匐在你枕上,刺著你的倦眼,撩得镇夜不著,你讨厌他不 那麼这样便是相思了 相思是不作声的蚊子,偷偷地咬了一口,陡然痛了一下,以后便是一阵底奇痒.景(事)以「景」为象者,如张洪波〈秋收〉(外一首):庄稼倒了的时候秋天也就站不稳了季节老了皮肤有许多杂乱的纹路眼看著摇摇晃晃的马车远去心情难以描述以「事」为象者,有臧克家〈三代〉:孩子在土里洗澡;爸爸在土里流汗;爷爷在土里葬埋.就修辞(含炼词)来说1.修辞格针对意象加以美化的方法很多,范围很广,目前成果最为丰硕的,当推「修辞格」的研究,而且修辞格的运用也确实会为新诗带来丰富的美感,因此在欣赏新诗时

,就不宜忽略修辞格的探究.下面的这些例子,都是一些修辞佳例,首如侯吉谅〈细雪〉(节选):我离去时,心事凌乱如多绉的被褥冰冷的感觉,恰似夜雾飘过碎石小径的竹林.晨露在叶尖凝聚,滴落在你脸颊,从微颤的长睫在深秋的子夜过后许久,将近黎明次如古马〈恢复〉:让一座石棺里的死者感到口渴让东方的天空有一颗怀抱水罐的小星,在下一刻出现啊啊在沉寂的边沿复活的土地扶著一株浑身散发香气的紫丁香站了起来2. 炼词所谓锤鍊词语,就是对词语进行琢磨,选择,更换,以便挑选出最能恰到好处地表情达意的那一个词语.譬如李修炎〈镜子〉:历史的镜子最公平,如果你害怕它,将它一摔,碎了--它也要变成千百双眼睛......又如臧克家〈难民〉(节选):日头坠在鸟巢里,黄昏还没溶尽归鸦的翅膀.就语法来说语法就是组词成句的规律.可以从「倒装句」,「省略句」和「长句与短句」三个方向切入,来略作说明.1.省略句与倒装句裴恒敏〈落叶〉:一旦从高枝上落下神色就变了昌耀〈诗的礼赞〉(节选):听说古代猎人将自己退役的老马总是放还大自然.而这样的老马也定然不再还家也定然不再回头也定然不让人看到自己奄奄一息时的丑陋.向荒原走去的这样的老马的背影我难於忘怀.2.长句与短句全诗选用短句者如吴岸〈无题〉:心容不下一粒沙尘总夸言要包含一个宇宙诗篇选用长句者如夏宇〈秋天的哀愁〉:完全不爱了的那人坐在对面看我像空的宝特瓶不易回收消灭困难一首诗同时杂用长句和短句的例子,有伊路〈春天的茶花〉:茶花的蕾像小小的坚硬的乳房似的像欲爆的小炸弹似的满树的嘟著鲜红嘴唇的茶花的蕾一看就知道很任性确实已经绷得快裂开了那绿色的夹袄一开始就该做大一点春天的布料总是不够用的花树已显出透支的倦容很早我就担心她会管不动那麼多花的它的决心那麼大好像还有周密的计画但春天里一切都无法按部就班南风来的时候万物都会昏厥一阵那本来比金盏菊迟开的蛱蝶花昨夜不知怎的就憋不住了比婚礼的百褶裙还要繁复的茶花是很重的并不强壮的花树快跪下来了大地知不知道呢车水马龙 气喘吁吁的大地啊茶花旁边的还有三棵喳喳叫嚷著开放的栀子花就章法(结构)来说章法就是组织材料(或说是意象)逻辑关系.阿信〈雪地〉:雪地上已有践踏的痕迹.是谁比我更早来到了高地 比我更盲目在一片茫茫中,把自己交给荒原而没有准备返回的路其结构分析表如下:景:「雪地上已有践踏的痕迹」情 浅:「是谁...高地」深:「比我...返回的路」就

风格来说黎运汉《汉语风格探索》中说:「文章风格是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上各种特点的综合表现,是作者的思想,性格,兴趣,爱好以及语言修辞等在文章中的凝聚反映.」中国对风格的探讨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阳刚」与「阴柔」的分法.诗篇中表现出阳刚之美的,可以用顾城〈一代人〉为例: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富於阴柔之美者,则可以用徐志摩〈偶然〉作为代表: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加强的除了前述的六项基本而重要的项目之外,能为篇章增添美感,应该予以赏鉴的的,尚有其他因素:就题目来说题目中概括内容者,如刘大白〈秋晚的江上〉: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著斜阳回去.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提示全篇重点者,如陈东东〈雨中的马〉:黑暗里顺手拿起一件乐器.黑暗里稳坐马的声音自尽头而来雨中的马.这乐器闪亮,点点闪亮像马鼻子上的红色雀斑,闪亮像树的尽头木芙蓉初放,惊起了几只灰知更鸟雨中的马也注定要奔出我的记忆像乐器在手像木芙蓉开放在温馨的夜晚走廊尽头我稳坐有如雨下了一天我稳坐有如花开了一夜雨中的马.雨中的马也注定要奔出我的记忆我拿过乐器顺手奏出了想唱的歌直接揭示主旨者,如苦苓〈哀〉:站在始终进不去的门外影子不声不响由门下的缝隙进去把灯关了而且始终没有如约为我开门就色彩来说严格说来,色彩应该归到知觉中的视觉来讨论,不过因为色彩的运用在诗歌中占著极重要的地位,因此将它独立出来探讨.色彩有明白点出的,也有暗藏起来的.杨智安〈颜色〉中所含蕴的色彩,都是明明白白出现在篇中的:绿色是山白色是云蓝色是天黄色是太阳公公的光芒红色是奶奶家的屋顶灰色是年老的墙褐色是门板黑色是两扇窗的框我拿起调色盘从远到近再由大到小悄悄仔细的画上与谢野晶子的〈乱发:短歌选〉(选一)虽然只有短短五行,但是其中既有明白出现的色彩,也有暗藏起来的色彩:我不要茶花不要梅花不要白色的花桃花的颜色不会问我的罪就声律来说诗歌是最追求声音美的文体,新诗中大致上是以押韵,节奏,音调三者,为最常见,最重要的.押韵就是在句子的同一个位置上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通过这样的关连,关上连下,把跳跃式的单独的诗行构成一个审美整体,而且新诗的押韵不必规定太严,相近

的音可以通押(如:ㄧ与ㄩ,ㄧㄢ与ㄩㄢ,ㄤ与ㄥ),而且随著诗意的转变可以换韵.一般说来,押韵可以造成强烈的呼应再三,回环往复的音乐美,而且这种影响力及於全篇,并且可因此而使诗歌易记,易懂.此外押韵的方式甚多,句中,句末皆可押韵,而且可以连续,也可以不连续.艾青〈礁石〉是属於句末隔句押韵式: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著微笑,看著海洋......节奏则是某种语音形式的反覆,由此造成整齐均匀,或是富有变化的声音效果,用以加强诗意的表出.我们可以用袁水拍赞美舞者依娟红的诗歌--〈依娟红〉为例加以说明:柔波一样\的\手臂,丝带一样\的\腰身,流星一样\的\眼睛,将要说话\的\嘴唇.浴於\澜沧江\的\孔雀,寻找著\人间\的\爱情;泼水节\赶摆\的\少女,歌颂\边疆\岁熟\年丰.竹笛\悠扬\,鋩锣\嗡嗡,筒裙\如水\,云鬓\蓬松,榕树下\各族观众\争著,妖娆起舞\依娟红.音调则是由平仄协调,双声叠韵等方面构成的,在平仄部分要注意的是相互配合,交错出现,以造成抑扬顿挫,声韵铿锵的声音美;而双声叠韵则有相映相和,声韵悠扬的效果.平仄协调者可以用白萩〈雁〉(节选)为例:我们仍然活著.仍然要飞行在无边际的天空地平线长久在远处退缩地引逗著我们活著.不断地追逐感觉它已接近而抬眼还是那麼远离双声叠韵者,则可以苏绍连〈那匹月光一般的马〉(节选)为例:我侧卧的身体翻转向另一边好像发觉,那匹月光一般的马正缓缓回头,涉水走来从席子的另一端上岸就图像来说这个部分应该包含著两部分内容:安排诗句位置和堆叠文字图案,前者藉文字排列来进行视觉暗示,后者则藉堆叠图案来图形写貌.在安排诗句的位置方面,最明显的是新诗诗句并非每行都是顶格书写,参差错落的情况是相当常见的,有时甚至是采用下缘齐平的排列方式,这种变化多端的安排,目的都在增强诗作的美感.譬如范若丁〈野草〉:--在没有冬天的地方,野草你会枯亡吗 --我将枯亡为了肥沃那生我养我的土壤--在被火烧过的地方,野草你会复生吗 --我定复生为了抚慰那眷我念我的母亲另外图像诗就是尝试以图象的形式来创作一首诗.白萩〈流浪者〉(节选):望著远方的云的一株丝杉望著云的一株丝杉一株丝杉丝杉在地平线上一株丝杉在地平线上就标点符号来说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可以帮助文字精密纪录语言,摆正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使句子易懂,声调准确.在新诗中,标点符号可以分成两种:具形标点符号和隐形标点符号.这两种符号都具

榕树现代自由诗篇四
《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同步课件:诗歌5单元写作规划(二)(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榕树现代自由诗篇五
《易白诗歌剖析点评(7首)》

易白诗歌剖析点评(7首)

作品介绍:

诗歌《荡漾的乡愁》是著名诗人易白2007年创作于云南大理的一首诗歌,诗歌曾发表于《战旗报》副刊,是一首表达异乡游子春节思念故乡和亲人的诗歌。诗歌先后发表于战旗报、榕树下、全军政工网《军旅文学》频道、国际导读网、5星文学网等媒体,受到读者的喜爱,被各大媒体转发,引起强烈反响。

诗歌作者:

易白,本名:王增弘。(1986年4月25日—),男,出生于中国广东汕头,是从军队退役的一个博学者。他除了是画家、诗人、作家,剧作家,同时也是词人、作曲家、歌手、哲学家、思想家、文艺评论家、设计师。许多主流媒体曾对他进行采访及报道,其艺术天赋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被广誉艺术天才。也使得他成为解放军部队唯一典型的80后艺术家。

现系解放军美术书法研究院(成都军区分院)画家、普宁易学研究院秘书处秘书长、中国当代文艺出版社副社长,5星文学网创始人兼首任总编、中国互联网文学联盟主席、国际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 标题:荡漾的乡愁

正文:

那一盏红红的乡愁

静静地 在每个人的心里荡漾

被岁月浸老的房屋

此时一定多了许些冷清

流水中 那片蓝天

再也无法掩饰心潮起伏的忧郁

还有那座等待归返的石桥

石头在波光中暴露了自己的柔情

思念注定是一种成长的经历

流逝的岁月像一面镜子

悄悄的见证了每一道风景

赏析点评:

《荡漾的乡愁》全诗11行,语句精炼,而极富画面感。诗歌意境形象生动。诗歌《荡漾的乡愁》曾配合诗人易白创作的绘画作品发表于《战旗报》副刊。《荡漾的乡愁》开头第一行诗便道出诗人心中的乡愁犹如在异乡所见到的一盏盏红灯笼,在许多漂泊打工的游子看来,异乡的灯笼总是在心潮中荡漾,在记忆中,故乡的模样就像被岁月浸老的房屋。而诗人在最后则又道出,流逝的岁月就像一面镜子,是人在记忆中对照自己言行的深刻写照,诗人认为,人的记忆总是在心灵深处见证曾经发生过的每一段故事,那些故事,就像一道道风景。(夏草)

作品介绍:

《披上婚纱的思念》是著名学者易白创作的一首诗歌,作品在现代诗歌写作的基础上充分融合了现代流行民谣歌词的写作技巧,既有诗歌朗诵的作用,又有音乐演绎的作用,在文字音韵的运用方面达到了娴熟的境地,《披上婚纱的思念》由易白2013年创作于云南大理,是一首以青春怀旧为背景,追忆青春情感和反映婚姻生活的诗歌作品。 《披上婚纱的思念》2013年创作完稿之后,首次发表于全军政工网《军旅文学》频道,引起了强烈反响,2014年发表于国际导读网,2015年发表于5星文学网、5星诗词网,引起了读者的共鸣,被疯狂转发。是易心派诗歌的典型代表作,也是现代诗歌和流行民谣歌词的写作范本。

诗歌作者:

王增弘,别名:易白,(1986年4月25日—),男,出生于中国广东汕头,是从军队退役的一个博学者。他除了是画家、诗人、作家,剧作家,同时也是词人、作曲家、歌手、哲学家、思想家、文艺评论家、设计师。许多主流媒体曾对他进行采访及报道,其艺术天赋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被广誉艺术天才。也使得他成为解放军部队唯一典型的80后艺术家。创作发行作品有诗集《心界》、文集《偶然记录》、长篇小说《逃兵》;原创音乐专辑《走走走》、《那人那事》等,现系解放军美术书法研究院(成都军区分院)画家、普宁易学研究院秘书处秘书长、中国当代文艺出版社副社长,5星文学网创始人兼首任总编、中国互联网文学联盟主席、国际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

标题:《披上婚纱的思念》 别名:结婚后,你过得还好吗? 正文:

嘀哒„嘀嘀哒„

嘀嘀哒哒„嘀嘀哒„„

昨天的昨天 我们互诉心言 明天的明天 我们剩下思念

去年的去年 我们曾经相恋 明年的明年 或许依旧思念

一天天?一年年?转眼间 你已经不在我身边

住在别人家里面

很久没见面?很久没通电话 我抱起吉他?撩动了之前 不会表达的话?歌声里面 是祝愿?就像结了婚的难言

榕树现代自由诗篇六
《现代诗创作》

榕树现代自由诗篇七
《外国诗歌四首》

外国诗歌四首

一、重点、难点与对策 《致大海》作于1824年。这一年,普希金遭到流放。在此之前,诗人曾打算偷渡出海,逃避流放,但没有成功。写这首诗,正体现着身处困境的诗人对自由的极度向往,表现了诗人在沙皇残酷专制的现实面前,不屈不挠,追求理想的执著精神。奔放而自由的抒情,是《致大海》最重要的特色。这首诗用开阔的意象,澎湃的激情,拟人的手法,直抒胸臆的文笔,纵情抒写大海。诗人对大海以“你”相称,向大海倾吐自己的苦闷之情,借大海表达自己的理想向往。在这一对话过程中,诗人作为抒情主体,获得一个壮阔如大海的抒情形象。整首诗气势磅礴,意境雄浑,诗情奔放,是一曲悲壮而凄美的自由颂歌。 《我一无所求》,题目为编者所加,体现了抒情主人公的精神世界。这是一首爱情诗,抒发了诗人对所爱的人一往情深却一无所求的心意;诗歌含蓄、优美,用词讲究,意境轻柔。《底片》从小处着眼,以小显大,以一个小小的“底片”为写作对象,引发人深深的思考。《黑八月》抒写了抒情主人公的情感态度的变化,从前只爱光明日子,现在也爱如黑八月一样的黑暗日子;诗歌意象鲜明突出,情感态度明确坚定。 学习重点: 1.领会本单元选编的几位外国诗人的个性风格,感悟他们的诗情诗意。 2.初步认识中外诗歌的不同风貌。 学习难点: 理解“大海”这一诗歌意象;品味《我一无所求》中所体现的爱与美;把握《底片》一诗富有哲理和思辩的诗意;感悟《黑八月》所呈现的宽厚的人生胸襟。 学习策略: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感受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情感,了解外国诗歌的一般特点。学生可借助网络平台,作一点课外延伸,进一步感受中外诗歌的不同特色。 二、基础与能力训练 (一)基础知识 1.下面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闪烁shuò 絮xù 语 迷惘mǎng 喑yīn 哑 B.峭qiào 壁 倔juã强 喋diã喋 薄bó 雾 C.柔嫩nân 嗡wēng 嗡 湿shī 婆 钏chuàn 镯 D.体谅liàng 寂jì 静 一摞luó 啜chuò饮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在下乡体验生活期间,他住在一间风雨飘摇的土屋里,衣着打扮也很土气,俨然一位典型的乡巴佬。 B.巴勒斯坦激进组织哈马斯释放了被他们扣押的三名以色列人质,可以色列却投桃报李仍然对哈马斯精神领袖亚辛实施了暗杀行动。 C.李华这次全市统考获得了第十名的好成绩,非常高兴,回家的路上一蹦一跳的,步伐犹如蜻蜓点水一般轻盈。 D.希望某些领导人少说些空话,多干些实事,真正为社会弱势群体谋福利,不要站着说话不腰疼。 3.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2005年全国Ⅱ) A.印度洋海啸发生后,中国政府进行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对外救援行动。 B.今天老师又在班会上表扬了自己,但是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努力。 C.祁爱群看见组织部新来的援藏干部很高兴,于是两人亲切地交谈起来。 D.因患病住院,83岁高龄的黄昆和正在美国的姚明没能到场领奖。 4.下面对本单元诗歌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致大海》的诗人独自徘徊于大海的岸上,领略她的“黄昏时分的幽静”、“任性的脾气的发作”、时而庇护渔人时而让渔船覆没的“喜怒尤常”——所有的一切,都是诗人的奔放自由性格的折射。 B.《我一无所求》用优美的文笔写乡间的生活小景,诗中呈现着各种美丽而恬静的画面。富有画面感和色彩感是泰戈尔抒情诗的一大特点。 C.《黑八月》描写的雨季应该是非常漫长、晦暗的,但是诗人却以一种非常生动有趣的语言来叙说,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对人生宽厚的接纳,反映出一种生活的厚实感和韧性的生命力。 D.《底片》

在内容和形式、现象和本质、单一和多样等等方面形成了一种张力,因此富于哲理性和思辨性。在表现方法上,本诗采用了白描、独白的方式。 5.对下列有关《致大海》诗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你的荒漠之中,有一样东西/它曾使我的心灵为之震惊”,这里的震惊是指拿破仑对俄国的征伐事件。 B.“另一个天才,又飞离我们而去/他是我们思想上的另一位君王”,这里表现了诗人对投身希腊革命的诗人拜伦的崇拜。 C.“正象你一样,他威严、深远而阴沉/他像你一样,什么都不能使他屈服投降”,这是赞美拜伦,更是赞美大海。 D.“到处,人们的命运都是一样:/哪里有幸福,必有教育/或暴君看守得非常严密。”这几句诗表现了诗人对沙皇统治现实的失望。 6.下面是某中学对一个班46名学生心态所作的调查,请用一句话对下列调查作出结论。(不超过10个字) ①你最值得高兴的事情是什么?18人选答“找到一个好朋友”,14人选答“通过自己的努力做成一件事”。 ②你最大的苦恼是什么?17人选答“没有知心朋友”,13人选答“不被别人理解”。 ③你受委屈时向谁诉说?29人选答“朋友”,17人选答“独自忍受”。 ④你对家长的最大希望是什么?17人选答“该自己做的事让自己做主”,16人选答“感情上的理解”。 答: 7.仿照下面的一首小诗,续写一节诗,要求使用比喻的手法,句式和例句相同。 情是 仿写:情是 跳荡的火焰

木,,, 火 焰炽令就热人会鲜陶熄醉。 但若不添柴加灭。 8.文学常识填空: ⑴普希金是 (国别)杰出的诗人,他的作品被称为“ ”。诗体小说 是其代表作。 ⑵出生在 诗人 是推荐亚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913年,他因创作了诗集 而荣获诺贝尔奖。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9~14题。 我一无所求 泰戈尔 我一无所求,只站在林边树后。 倦意还逗留在黎明的眼上,露润在空气里。 湿草的懒味悬垂在地面的薄雾中。 在榕树下你用乳油般柔嫩的手挤着牛奶。 我沉静地站立着。 我没有说出一个字。那是藏起的鸟儿在密叶中歌唱。 芒果树在村径上撒着繁花,蜜蜂一只一只地嗡嗡飞来。 池塘边湿婆天的庙门开了,朝拜者开始诵经。 你把罐儿放在膝上挤着牛奶。 我提着空桶站立着。 我没有走近你。 天空和庙里的锣声一同醒起。 街尘在驱走的牛蹄下飞扬。 把汩汩发响的水瓶搂在腰上,女人们从河边走来。 你的钏镯叮当。乳沫溢出罐沿。 晨光渐逝而我没有走近你。 9.“我一无所求”的标题为编者所加,你认为加合理吗? 答:

10.“倦意还逗留在黎明的眼上,露润在空气里。/湿草的懒味悬垂在地面的薄雾中。”几句 诗中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效果如

11.诗歌用优美的文笔写乡间的生活小景,诗中呈现着各种美丽而恬静的画面。请自选角度对这一画面作简要评述。 答:

12.“我没有走近你”在诗歌中重复两次,请分析其“重复”的原因? 答: 黑 八 月 沃尔柯特 这么多雨水,这么多生活,正如这黑八月 肿胀的天。我的姐妹——太阳 在她的黄房间里抱窝不出。 „„ 所以当你——我的姐妹 重新出现,用你体谅的眼 和繁花的额分开雨的珠帘, 一切都会同往常不一样了,真的 (你看,他们不让我如我所愿地 爱),因为,我的姐妹呀,那时 我将已学会爱黑暗日子同光明日子一样。 爱黑的雨白的山,而从前, 我只爱我的幸福和你。 13.这几节诗歌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归纳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夸张 ②呼告 ③比喻 ④反复 ⑤比拟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 14.理解下面诗句的含义。 ⑴这么多雨水,这么多生活,正如这黑八月/肿胀的天。 答: ⑵我将已学会爱黑暗日子同光明日子一样。/爱黑的雨白的山,而从前,/我只爱我的幸福和你。 答:

(三)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5~20题。 啊,向阳花① 布莱克② 向阳花啊!你等累了吧, 你计数着太阳的步伐; 你渴望甜蜜的,黄金的住处, 作为一生旅途的归途。 青春在那里怀着热望而消亡, 苍白的圣女在雪里素裹红妆, 从他们的坟墓中急起追往, 我的向阳花所向往的地方。 (朱维之译) 【注】①诗歌预言了人类社会的更新,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和向往。②威廉·布菜克(公元1757年一1827年),杰出的英国诗人和画家。 15.诗里的“向阳花”

的象征。“你等得累了吧”,是对 的真实写照。 16.“青春在那里怀着热望而消亡”一句诗用了 修辞方法,其作用是 。 17.诗歌全文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从诗意表达“显”与“隐”的角度,比较一下诗歌前后两节表达的特色? 答: 。 明天,天一亮„„ 〔法〕雨果 明天,天一亮,原野露曙色, 我就动身。我知道你在跂望。 我行经森林,我行经山泽, 我再不能长此天各一方。 我注视着思念踽踽地走, 什么也不闻,什么也不见, 怀着忧心,倚着背,交*着手, 白昼,我觉得如同黑夜一般。 我不看直下江流的远帆, 也不看落日散成的彩霞, 几时我到了,就在你的墓前, 放下一束青枝和一束花。 (闻家驷 译) 18.明明是诗人自己渴望早一点见到女儿墓,诗人却说“我知道你在跂望”。为什么? 答:

19.“我注视着思念踽踽地走”,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答:

20.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女儿的深切思念。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诗人是如何表达的? 答:

三、课后反思 读《致大海》,要了解大海这一意象的本质特点。它自由奔放、任性不屈;而且大海也是壮美的;拿破仑与拜伦在诗中以其各自经历丰富了大海这一意象的历史感。不仅如此,对于诗人那颗渴望自由的心又因不能投入大海怀抱而惆怅时,大海则被视为诗人的知己,听其倾诉心曲。可见诗人将大海的形、影、声、光组成自由的颂歌。在泰戈尔的诗作中,爱与美是最重要的两大主题。《我一无所求》,乍一看似乎在向某一位清晨挤奶的姑娘表明着心意,事实上表达的却是一种宗教的情绪。这种从有限到无限,有限与无限相统一的美的信仰集中表现在《我一无所求》的精神追求中,其最终的满足和归宿都是美的体验。《底片》作者在描写这些客体时,并不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又不介入,采取超然的态度,她对所描写的主题既深切关注,又保持了一定的距离。而且往往被自嘲、幽默、讥讽等

所冲淡和掩盖。在表现手段上,希姆博尔斯卡采用提问和对话的方式会提出一些极富哲理性的问题,她的诗歌语言也极富个性,明白如话而又含义深奥,带有警句和格言的意味,令人回味无穷。《黑八月》比喻新奇,贴切,丰富,含蓄,有张力,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用“黑色”来修饰“八月”,来喻指生活中的挫折、困难,“一摞菜盘从天上摔下来”比喻雷声,用“山岭冒烟像口大锅”来喻指现实情况的糟糕,贴合生活实际,而又给人以“陌生化”的感觉。 读这些诗歌,要找准切入点,切忌泛泛而读,泛泛而论。也可跟同类中国新诗比较,意象的选择,诗意的开掘,手法的运用等等,可比之处甚多,在比较中提高自己对现代诗歌的感悟能力。 课外阅读链接: 《外国诗歌选》 主编:湖南省外国文学研究会 《世界名诗鉴赏金库》 主编:许自强 【参考答案】 6.外国诗歌四首 (《致大海》《我一无所求》《底片》《黑八月》) (一)基础知识 1.C(A惘wǎng;B薄báo ;D摞luò)。2.D(A“风雨飘摇”形容社会形势很不稳定,早已失去其本义。B“投桃报李”比喻友好往来,与句意明显不符。C“蜻蜓点水”比喻做事不深入,属望文生义。D“站着说话不腰疼”为群众口头熟语,指不了解对方真正的情况而空发议论,用在此处贴切)。3.C.“很高兴”有歧义,是“祈爱群”,还是“新来的援藏干部”?D.“因患病住院”有歧义,是一人,还是两人?应改为“83岁高龄的黄昆因患病住院,姚明正在美国,二人均未能到场领奖。”)4.A(“诗人的奔放自由性格的折射”一语不确,应为“大海的奔放自由性格的写照”)。5.A(这里的震惊不是拿破仑对俄国的征伐事件,而是指拿破仑的人格魅力和气魄)。6.中学生渴望沟通和独立。7.灵动的清流/轻盈清澈/令人惊叹/但若不流动/清流就会成为死水 8.⑴俄国 俄罗斯生活百科全书 《欧根·奥涅金》 ⑵印度 泰戈尔 《吉檀迦利》 (二)课内阅读 9.用“我一无所求”作为标题很好。全诗表达了对纯真、和谐的乡间爱情的崇尚和追求,也是诗人对纯真、和谐的人生的崇尚和追求的诗化。“我一无所求”,不是什么都不“求”,而是更突出了追求的唯一、执着。如此看来,以“我一无所求”为题,更好凸现了诗人的创作倾向与诗作的主题。(也可提出不同意见,言之成理即可)10.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倦意”“”黎明的眼“湿草的懒味”等语汇,不仅真切呈现了黎明时的情景,且把无情的自然万物变得富有人情味,很好折射出了“我”内在情感。11.一幕生活小景,发生于乡间恬静的榕树下。从景观的动与静的角度看,这里有静的自然景观和动的人的景观。清晨,乡村的一切仍带着黎明时分的倦意,湿润的空气,薄雾中的嫩草,芒果树在村径上飘洒着繁花,蜜蜂在四周嗡嗡飞着。就在这样的情景中,“我”提着空桶子,看着“我”的女人挤牛奶。这是一幅近乎静态的美丽的图画。远处,湿婆天的庙门开了,朝拜者开始诵经;汲水的女人从河边走来,水瓶里发出汩汩的声响。这是动态的景观。动态也罢,静态也罢,这里只有客观的描摹而没有主观的诉说。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交流是无需用言语的,一切自有一种和谐的空气流溢于四周。诗人所要表达的爱,正融化于这幅乡间美景之中,爱成为大自然的一部分。当诗人的感情移位于大自然的时候,周围的一切就莫不充溢着爱意。12.泰戈尔的诗歌着重刻画人与自然、人与人、自然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景观。“我没有走近你”两次在诗中重复,更是凸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自然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主题。13.C(诗中含夸张、比喻和比拟)。14.⑴一实一虚,以黑八月的雨水,来写人事的纷杂。⑵这首诗描写的雨季应该是非常漫长、晦暗的,但是诗人却以一种非常生动有趣的语言来叙说,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对人生(哪怕的似黑八月的生活)宽

榕树现代自由诗篇八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第二单元》

榕树现代自由诗篇九
《黄河浪《故乡的榕树》高考诗歌精读》

黄河浪《故乡的榕树》赏析

阅读天地

0522 1037

《故乡的榕树》赏析

原文:

住所左近的土坡上,有两棵苍老蓊郁的榕树,以广阔的绿阴遮蔽着地面。在铅灰色的水泥楼房之间,摇曳赏心悦目的青翠;在赤日炎炎的夏天,注一潭诱人的清凉。不知什么时候,榕树底下辟出一块小平地,建了儿童玩的滑梯和亭子,周围又种了蒲葵和许多花朵,居然成了一个小小的儿童世界。也许是对榕树有一份亲切的感情吧,我常在清晨或黄昏带小儿子到这里散步,或是坐在绿色的长椅上看孩子们嬉戏,自有种悠然自得的味道。

那天特别高兴,动了未泯的童心,我从榕树枝上摘下一片绿叶,卷制成一支小小的哨笛,放在口边,吹出单调而淳朴的哨音。小儿子欢跳着抢过去,使劲吹着,引得谁家的一只小黑狗循声跑来,摇动毛茸茸的尾巴,抬起乌溜溜的眼睛望他。他把哨音停下,小狗失望地跑开去;他再吹响,小狗又跑拢来„„逗得小儿子嘻嘻笑,粉白的脸颊上泛起淡淡的红晕。

而我的心却像一只小鸟,从哨音里展翅飞出去,飞过迷的烟水、苍茫的群山,停落在故乡熟悉的大榕树上。我仿佛又看到那高大魁梧的躯干,卷曲飘拂的长须和浓得化不开的团团绿云;看到春天新长的嫩叶,迎着金黄的阳光,透明如片片碧玉,在袅袅的风中晃动如耳坠,摇落一串串晶莹的露珠。

我怀念从故乡的后山流下来,流过榕树旁的清澈的小溪,溪水中彩色的鹅卵石,到溪畔洗衣和汲水的少女,在水面嘎嘎嘎地追逐欢笑的鸭子;我怀念榕树下洁白的石桥,桥头兀立的刻字的石碑,桥栏杆上被人抚摸光滑了的小石狮子。那汩汩的溪水流走了我童年的岁月,那古老的石桥镌刻着我深深的记忆,记忆里的故事有榕树的叶子一样多„„

林木寄怀故乡的榕树站在桥头的两棵老榕树,一棵直立,枝叶茂盛;另一棵却长成奇异的S形,苍虬多筋的树干斜伸向溪中,我们都称它为“驼背”。更特别的是它弯曲的这一段树心被烧空了,形成丈多长平放的凹槽,而它仍然顽强地活着,横过溪面,昂起头来,把浓密的枝叶伸向蓝天。小时候我们对这棵驼背榕树分外有感情,把它中空的那段凹槽当作一条“船”。几个伙伴爬上去,敲起小锣鼓,以竹竿当桨七上八落地划起来,明知这条“船”不会前进一步,还是认真地、起劲地划着。在儿时的梦里,它会顺着溪流把我们带到秧苗青青的田野上,绕过燃烧着火红杜鹃的山坡,穿过飘着芬芳的小白花的橘树林,到大江大海里去,到很远很美丽的地方去„„

有时我们会问:这棵驼背的老榕树为什么会被烧成这样呢?听老人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条大蛇藏在这树洞中,日久成精,想要升天;却因伤害人畜,犯了天条,触怒了玉皇大帝。于是有天夜里,乌云紧压着树梢,狂风摇撼着树枝,一个强烈的闪电像利剑般劈开树干,头上响起惊天动地的炸雷!榕树着火烧起来了,烧空了一段树干,烧死了那头蛇精,接着一阵瓢泼大雨把火浇熄

了„„这故事是村里最老的老人说的,他像老榕树一样垂着长长的胡子。我们相信他的年纪和榕树一样苍老,所以我们也相信他说的话。

不知在什么日子,我们还看到一些女人到这榕树下虔诚地烧一沓纸钱,点几炷香,她们怀着怎样的心愿来祈求这榕树之神呢?我只记得有的小孩面上长了皮癣,母亲就会把他带到这里,在榕树干上砍几刀,用渗流出来的乳白的液汁涂在患处,过些日子,那癣似乎也就慢慢地好了。而我最难忘的是,每当过年的时候,老祖母都会叫我顺着那“驼背”爬到树上,折几枝四季常青的榕树枝,用来插在饭甑〔饭甑(zèng)〕做饭用的蒸笼。甑,古代蒸食的炊器炊熟的米饭四周,祭祀祖先的神灵。那时候,慈爱的老祖母往往会蹑着缠得很小的“三寸金莲”〔三寸金莲〕女子缠过的小脚,笃笃笃地走到石桥上,一边看着我爬树,一边唠唠叨叨地嘱咐我小心。而我虽然心里有点战战兢兢的,却总是装出毫不在乎的样子,把折到的树枝得意地朝着她挥舞。

使人留恋的还有铺在榕树下的长长的石板条,夏日里,那是农人们的“宝座”和“凉床”。每当中午,亚热带强烈的阳光令屋内如焚、土地冒烟,惟有这两棵高大的榕树撑开遮天巨伞,抗拒迫人的酷热,洒落一地阴凉,让晒得黝黑的农人们踏着发烫的石板路到这里透一口气。傍晚,人们在一天辛劳后,躺在用溪水冲洗过的石板上,享受习习的晚风,漫无边际地讲三国、说水浒,从远近奇闻谈到农作物的长势和收成„„高兴时,还有人拉起胡琴,用粗犷的喉咙唱几段充满原野风味的小曲,在苦涩的日子里寻一点短暂的安慰满足。 苍苍的榕树啊,用怎样的魔力把全村的人召集到膝下?不是动听的言语,也不是诱惑的微笑,只是默默地张开温柔的翅膀,在风雨中为他们遮挡,在炎热中给他们阴凉,以无限的爱心庇护着劳苦而淳朴的人们。

我深深怀念在榕树下度过的愉快的夏夜。有人卷一条被单,睡在光滑的石板上;有人搬几块床板,一头搁着长凳,一头就搁在桥栏杆上,铺一张草席躺下。我喜欢跟大人们一起挤在那里睡,仰望头上黑黝黝的榕树的影子,在神秘而恬静的气氛中,用心灵与天上微笑的星星交流。要是有月亮的夜晚,如水的月华给山野披上一层透明的轻纱,将一切都变得不很真实,似梦境,似仙境。在睡意中,有嫦娥驾一片白云悄悄飞过,有桂花的清香自榕树枝头轻轻洒下来。而桥下的流水静静地唱着甜蜜的摇篮曲,催人在夜风温馨的抚摸中慢慢沉入梦乡„„有时早上醒来,清露润湿了头发,感到凉飕飕的寒意,才发觉枕头不见了,探头往桥下一看,原来是掉到溪里,吸饱了水,涨鼓鼓的,搁浅在乱石滩上„„

那样的日子不会回来了。我仿佛刚刚从一场梦中醒转,身上还留有榕树叶隙漏下的清凉;但我确实知道,这一觉已睡过了三十年,而人也已离乡千里万里外了!故乡桥头苍老的榕树啊,也经历了多少风霜?听说那棵“驼背”,在一次台风猛烈的袭击中,挣扎着倒下去了,倒在山洪暴发的溪水里,倒在故乡亲爱的土地上,走完了自己生命的历程。幸好另一棵安然无恙,仍以它浓蔚的绿叶荫庇着乡人。而当年把驼背的树干当船划的小伙伴们,都已成长。有的像我一样,把生命的船划到遥远的异乡,却仍然怀念着故土的榕树吗?有的还坐在树下的石板上,讲着那世世代代讲不完的传说吗?但那像榕树一样垂着长长胡子的讲故事老人已经去世了;过年时常叫我攀折榕树枝叶的老祖母也已离开人间许久了;只有桥栏杆上的小石狮子,还在听桥下的溪水滔滔流淌吧?

“爸爸,爸爸,再给我做几个哨笛。”不知什么时候,小儿子也摘了一把榕树叶子,递到我面前,于是我又一叶一叶卷起来给他吹。那忽高忽低、时远

时近的哨音,弥漫成一片浓浓的乡愁,笼罩在我的周围。故乡的亲切的榕树啊,我是在你绿阴的怀抱中长大的,如果你有知觉,会知道我在这遥远的异乡怀念着你吗?如果你有思想,你会像慈母一样,思念我这飘泊天涯的游子吗? 故乡的榕树呀„„

1979年5月于香港

选自《福建青年》1980年第6期,有删节。黄河浪,香港作家。本文获香港1979年第一届中文文学奖散文组冠军奖。

赏析:丽句佳构寓真情

一、笔酣墨饱抒真情

矫揉造作、无病呻吟是写文章的大忌,是不能感动人的。“情动于衷,始能为文”(刘勰)写文章的人, 都明白这个道理。

《故乡的榕树》是通过回忆故乡榕树下的童年生活而抒发思乡之情的散文,写此文时“已离乡千 里万里外了”,而且时间已过了“三十年”,但故乡、故物、故人、故事时时在脑海中浮现,离乡愈远愈久, 思念愈切愈深。这是一种游子对于母亲的思念。这种思念之情是真切浓郁的,是崇高纯粹的,刻骨铭心,挥之不去。

只有真情,并不一定会写出好文章。《故乡的榕树》的运用了高超的抒情技巧,笔酣墨饱地抒写了思乡的满腔真情。正是这种真情打动了读者,引起共鸣,提高了文章的美学价值。

首先是缘物生情。刘勰说:“物以貌求,心以理应。”意思是说物象用它的形貌来打动作家,作家心里产生情理来作为反映。本文创作就是如此。住所附近的两棵榕树,引起回忆故乡的两棵老榕树:“我仿佛又看到那高大魁梧的躯干,卷曲飘拂的长须和浓得化不开的团团绿云;看到春天新长的嫩叶,迎着金黄的阳光,透明如片片碧玉,在袅袅的晨风中晃动如耳坠,摇落一串串晶莹的露珠。”这传神的描绘反映了浓郁 的思乡之情。

其次是绘景传情。进入回忆的第一段,用概举的方法描绘了家乡榕树的四周景色:“流过榕树旁的清 澈的小溪,溪中彩色的鹅卵石”,“洗衣和汲水的少女”,“追逐欢笑的鸭子”,还有“洁白的石桥”,“刻 字的石碑”,“栏杆上的小石狮子”。怀念这些景物,是因为对它们充满了喜爱之情。童年的岁月, 正是在这样的景物、这样的环境中度过的。再如描写夏日中午农人在榕树下纳凉的情景:“每当中午,亚热带 强烈的阳光会令屋内如焚,土地冒烟,惟有这两棵高大的榕树,撑开遮天巨伞,抗拒迫人的酷热,洒落一地阴凉,让晒得黝黑的农人们踏着发烫的石板路到这里透一口气。”这里不仅写出了对故乡亲人的怀念、同情,也表达了对老榕树的感激之情。

再次是忆事抒情。这篇散文回忆了几件与老榕树有关的童年趣事,通过“忆事”抒发了对亲人的怀念之情 ,使人读了心旌摇荡,浮想联翩。如写“我”奉老祖母之命上树折枝的事,写得有声有色:“慈爱的老祖母往往会蹑着缠得很小的‘三寸金莲’,笃笃笃地走到石桥上,一边看着我爬树,一边唠唠叨叨地嘱咐我小心。” 老祖母脸上的神情,走路的姿态,脚的形状,说话的特点,都在这寥寥数语中描绘出来了。“而我虽然心里有 点战战兢兢的,却总

是装出毫不在乎的样子,把折到的树枝得意地朝着她挥舞。”一个顽皮可爱的少年颖脱而出。这里描绘出祖孙间其乐融融的亲情,是感人至深的。

最后是直吐深情。在回忆故乡景物和故乡趣事时,有时按捺不住奔涌的激情,采取直接倾吐的方法说出来,情感逼人。如对故乡的景物概括描写后,情不自禁地写着:“那汩汩的溪水流走了我童年的岁月, 那古老的石桥镌刻着我深深的记忆,记忆里的故事有榕树叶子一样多„„”这分明告诉我们,童年的岁月一去不返,多么惋惜!童年的记忆铭刻心头,多么珍贵!这深沉的情感是动人心魄的。文章的最后三段更是直抒胸 臆,对故乡的怀念与眷恋之情如火山一样喷发出来。特别是临近结尾那几句用呼告手法直接抒情的句子:“故 乡的榕树啊,我是在你绿荫的怀抱中长大的,如果你有知觉,会知道我在这遥远的异乡怀念着你么?如果你有 思想,你也会像慈母一样,思念我这飘泊天涯的游子么?”这如泣如诉的语句,仿佛一张大网,把读者完全笼罩其中了。

二、布局谋篇具匠心

《故乡的榕树》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在布局谋篇上惨淡经营,颇居匠心。这从三个方面可以看出。

开篇层层铺垫。文章开篇写“住所左近的土坡上,有两棵苍老蓊郁的榕树,以广阔的绿荫遮蔽着地面。” 由眼前的榕树想到故乡的榕树,由眼前景引出故乡情。榕树是思乡怀旧的联系物,又是绘景叙事的线索。 通过对眼前榕树的描写,可以直接联系故乡的榕树,从而迅速进入回忆,这也是可取的。但没有这样做, 而是接着描写榕树周围的景物,滑梯、亭子、蒲葵和花朵,“居然成了小小的儿童世界”。于是“我常在清晨 或黄昏带着小儿子到这里散步”,享受“悠然自得的味道”。首段的后半段宕开笔墨,从榕树写开去,如果不 看标题是料不到要乡思的。第二段写“我”有一天动了未泯的童心,摘下一片榕树叶“制成一支小小的哨笛” ,放在口边吹,“小儿子欢跳着抢过去,使劲吹着”,并引来一只小黑狗。这一段也没有明写乡思,而是继续 铺垫,并且完成了铺垫。具体说已有了引忆之物——两棵榕树,如故乡的一般;引忆之景——儿童世界,如故 乡榕树下的“我”和小伙伴的乐园;引忆之人——小儿子,如同当年的我;尤其又有了引忆之声——哨笛,作 者虽然没有明写“我”小时候吹叶笛的情景,但那是不言而喻的,若写出来反为蛇足了。(小黑狗的描写也不 是闲笔,而是为了烘托哨音的美妙和“小儿子”的乐态)至此,选笛音为切入点,开始了回忆:“而我的 心却像一只小鸟,从哨音里展翅飞出去”,把读者缓缓带入“我”的故乡,溶进榕树下美好的生活。通过这些铺垫,使乡思更为自然,使乡情更为浓郁,也使读者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感受乡思的渴盼和乡情的真挚。

中间时时缝合。若想使文章浑然天成,就要注意材料的联缀。本文的主体部分是回忆故乡的景物、人事, 为避免材料的散乱,特别注意过渡句、过渡段的安排,进行巧妙地缝合。第四段用概举的方法写出对故乡多种景物的怀念,这些景物是老榕树的衬景,不是主要的,这是一个过渡段。特别是结尾一句:“记忆里的故事有榕树的叶子一样多„„”更具承上启下的作用,暗示接下去要写榕树和榕树下的故事了。第六段用设问揭示:“有时我们会问,这棵驼背的老榕树为什么会被烧成这样呢?”接着写关于“驼背”的传说。第八段描写夏日农人在榕树下的石板上纳凉的情景,开头也有一个过渡句:“使人留恋的还有铺在榕树下的长长的石板条 ,夏日里那是农人的‘宝座’和‘凉床’”。

第十段描写夏夜在石桥上露宿的有趣情景,开头仍有一个过渡句 :“我深深怀

念在榕树下度过的愉快的夏夜。”不但为下面的叙事作了揭示,“深深地怀念”也为情感定了基调。第十一段开头一句就是:“那样的日子不会回来了。”这也是承上启下的句子,揭示回忆已结束,将要集中抒发情思了。由于工于缝合,使材料紧密勾连,文思承接贯通,情感流泻无阻,取得了极好的表达效果 。

结尾处处呼应。后面三段是结尾部分,重在抒发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真挚眷恋之情。这一部分的特点是处处呼应前文,使文章叙事抒情连为一体。第十一段是对中间部分的呼应,这里有的是对前文的交代,如关于两棵老榕树的交代:“听说那棵‘驼背’在一次台风猛烈的袭击中挣扎着倒下去了„„”“幸好另一棵安然无恙 ,仍以它浓蔚的绿叶荫庇着乡人。”还有对讲故事老人的交代:“那像榕树一样垂着长长胡子的讲故事老人已 经去世了。”对老祖母的交代:“过年时常叱我攀折榕树枝叶的老祖母也已离人间许久了。”有的是对现状的推想:“当年把驼背的树干当船划的小伙伴们,都已成长。有的像我一样,把生命的船划到遥远的异乡,却仍 然怀念着故土的榕树么?有的还坐在树下的石板上,讲着那世世代代讲不完的传说么?”这种呼应不仅使文章结构完善,也使抒情更深沉、更浓郁,有催人泪下的效果。

第十二段呼应开头部分。开头从哨音切入,结尾从哨音折出,叶笛的哨音“弥慢成一片浓浓的乡愁,笼罩在我的周围。”接着以设问抒情把思乡之情引入高潮。尾段只有一句“故乡的榕树呀„„”既呼应了文题,又寓含了无尽的情思,收到言尽意不尽的效果。

榕树现代自由诗篇十
《高中语文 第6课_外国诗歌四首第1课时课件 粤教版必修2》

相关热词搜索: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榕树现代自由诗”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榕树现代自由诗"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9045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