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村居 古诗 张舜民

村居 古诗 张舜民

2015-12-27 09:31:49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村居 古诗 张舜民篇一《村居-----张舜民》 ...

村居 古诗 张舜民篇一
《村居-----张舜民》

村居

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作品鉴赏】:

《村居》是张舜民代表作之一。

“水绕陂田竹绕篱”,选材如同电影镜头的转换,由远景转到近景。村居的远处是流水潺潺,环绕着山坡的田地。住宅外的小园,青竹绕篱,绿水映陂,一派田园风光。“榆钱落尽槿花稀”,槿花,又称木槿,夏秋之交开花,花冠为紫红色或白色。槿花稀疏,表明时已清秋,一树榆钱早就随风而去了。所以院落内尽管绿阴宜人,可惜盛时已过,残存的几朵木槿花,不免引起美人迟暮之感,清寂之意自在言外。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牛蹄声打破了沉寂,诗人把镜头又转换到小院外。夕阳西沉,暮色朦胧,老牛缓缓归来。

这景象早在《诗经》中就被咏唱过:“日之夕矣,牛羊下来”。(《王风·君子役》)然而诗人并不去重复前人诗意,而是捕捉到一个全新的艺术形象:老牛自行归来,牛背上并不是短笛横吹的牧牛郎,而是伫立的寒鸦。寒鸦易惊善飞,却在这宁静的气氛中悠闲自在,站立牛背,寒鸦之静附于牛之动,牛之动涵容了寒鸦之静,大小相映,动静相衬,构成新颖的画面。宋人诗力求生新,于此可见一斑。“无人卧”三字是不是赘笔呢?为什么不直说:“夕阳牛背寒鸦立?”这正是此诗韵味的所在。“无人卧”是顿笔,引起读者提出问题:那么到底有什么东西在牛背上呢?于是引出“带得寒鸦两两归”,形象宛然在一是融进了自己的感情色彩。牛背寒鸦,体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和平,但作者使用“夕阳”、“寒鸦”来渲染气氛,在静谧之外又笼上一层淡淡的闲愁。二是刻划形象更为细腻生动。“带”与“两两”相互配合,则牛的怡然自得,牛和鸦的自然无猜,神态毕现目。没有这一顿挫,则太平直,缺少韵致了。牛背负鸟这一景象,与张舜民时代相近的诗人

也曾描写过。如苏迈的断句:“叶随流水归何处?牛带寒鸦过别村”(见《东坡题跋》卷上《书迈诗》),贺铸的“水牯负鸲鹆”(《庆湖遗老集》卷五《快哉亭朝暮寓目》)。张舜民此诗显然意境更高。看似淡淡写来,却已形神兼备、以形传神。

宁静,是这首小诗的基调。前两句选择的是绿水、田地、翠竹、屋篱、榆树、槿花等静物,以静写静。后两句却是变换手法,以动写静。牛蹄得得,行步迟迟,有声响也有动态,但是没有破坏环境的和谐统一,奥秘就在于动作的迟缓,声调的单一。这显然与王维的山水诗如《山居秋暝》、《鸟鸣涧》等手法相同,以动写静,更显其静。

此诗通过细致地观察生活,以清雅自然的语言,勾勒出新颖的形象,表达了诗人悠闲宁静而又略带清愁的心情,构成了浑成和谐的意境,给人以优美的艺术享受。 【作者简介】:

张舜民:

生卒年不详,北宋文学家、画家。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邠州(今陕西彬县)人。诗人陈师道之姊夫。英宗治平进士,为襄乐令。元丰中,环庆帅高遵裕辟掌机密文字。元佑初做过监察御史。为人刚直敢言。徽宗时升任右谏议大夫,不久以龙图阁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佑党争事,牵连治罪,被贬为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过集贤殿修撰。其文集今存《画墁集》8卷,补遗1卷,有《知不足斋丛书》本及《丛书集成》本。

村居 古诗 张舜民篇二
《村居-----张舜民》

村居

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作品鉴赏】:《村居》是张舜民代表作之一。

“水绕陂田竹绕篱”,选材如同电影镜头的转换,由远景转到近景。村居的远处是流水潺潺,环绕着山坡的田地。住宅外的小园,青竹绕篱,绿水映陂,一派田园风光。“榆钱落尽槿花稀”,槿花,又称木槿,夏秋之交开花,花冠为紫红色或白色。槿花稀疏,表明时已清秋,一树榆钱早就随风而去了。所以院落内尽管绿阴宜人,可惜盛时已过,残存的几朵木槿花,不免引起美人迟暮之感,清寂之意自在言外。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牛蹄声打破了沉寂,诗人把镜头又转换到小院外。夕阳西沉,暮色朦胧,老牛缓缓归来。这景象早在《诗经》中就被咏唱过:“日之夕矣,牛羊下来”。(《王风·君子役》)然而诗人并不去重复前人诗意,而是捕捉到一个全新的艺术形象:老牛自行归来,牛背上并不是短笛横吹的牧牛郎,而是伫立的寒鸦。寒鸦易惊善飞,却在这宁静的气氛中悠闲自在,站立牛背,寒鸦之静附于牛之动,牛之动涵容了寒鸦之静,大小相映,动静相衬,构成新颖的画面。宋人诗力求生新,于此可见一斑。“无人卧”三字是不是赘笔呢?为什么不直说:“夕阳牛背寒鸦立?”这正是此诗韵味的所在。“无人卧”是顿笔,引起读者提出问题:那么到底有什么东西在牛背上呢?于是引出“带得寒鸦两两归”,形象宛然在一是融进了自己的感情色彩。牛背寒鸦,体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和平,但作者使用“夕阳”、“寒鸦”来渲染气氛,在静谧之外又笼上一层淡淡的闲愁。二是刻划形象更为细腻生动。“带”与“两两”相互配合,则牛的怡然自得,牛和鸦的自然无猜,神态毕现目。没有这一顿挫,则太平直,缺少韵致了。牛背负鸟这一景象,与张舜民时代相近的诗人也曾描写过。如苏迈的断句:“叶随流水归何处?牛带寒鸦过别村”(见《东坡题跋》卷上《书迈诗》),贺铸的“水牯负鸲鹆”(《庆湖遗老集》卷五《快哉亭朝暮寓目》)。张舜民此诗显然意境更高。看似淡淡写来,却已形神兼备、以形传神。

宁静,是这首小诗的基调。前两句选择的是绿水、田地、翠竹、屋篱、榆树、槿花等静物,以静写静。后两句却是变换手法,以动写静。牛蹄得得,行步迟迟,有声响也有动态,但是没有破坏环境的和谐统一,奥秘就在于动作的迟缓,声调的单一。这显然与王维的山水诗如《山居秋暝》、《鸟鸣涧》等手法相同,以动写静,更显其静。

此诗通过细致地观察生活,以清雅自然的语言,勾勒出新颖的形象,表达了诗人悠闲宁静而又略带清愁的心情,构成了浑成和谐的意境,给人以优美的艺术享受。

【作者简介】:张舜民,生卒年不详,北宋文学家、画家。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邠州(今陕西彬县)人。诗人陈师道之姊夫。英宗治平进士,为襄乐令。元丰中,环庆帅高遵裕辟掌机密文字。元佑初做过监察御史。为人刚直敢言。徽宗时升任右谏议大夫,不久以龙图阁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佑党争事,牵连治罪,被贬为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过集贤殿修撰。其文集今存《画墁集》8卷,补遗1卷,有《知不足斋丛书》本及《丛书集成》本。

村居 古诗 张舜民篇三
《5.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

村居 古诗 张舜民篇四
《古诗》

春夜喜雨

唐·杜甫

春晓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处处闻啼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来风雨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花落知多少。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咏柳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早发白帝城 唐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村居

鹿柴

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村居 宋 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 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 带得寒鸦两两归。 绝句 唐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2

村居 古诗 张舜民篇五
《村居》

村居 古诗 张舜民篇六
《古诗30首》

1、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2、山居秋日冥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4、草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5、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6、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7、枫桥夜泊 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8、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月,能看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9、登鹳雀楼 唐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0、赠刘景文【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11、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12、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13、赠汪伦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14、别董大 唐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5、所见 【清】 袁 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6、春晓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7、静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8、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19、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20、画鸡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21、悯农(二)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22、咏鹅 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3、村居 北宋 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24、悯农(一)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5、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6、江雪 唐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7、鹿柴 唐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28、独坐敬亭山 唐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29、一去二三里 宋 邵康节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30、相思 唐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村居 古诗 张舜民篇七
《【名师2013届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同步跟踪训练:古诗词阅读9(全国通用) Word版含答案]》

201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阅读9同步跟踪训练

1.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题目。

村居 村晚

宋·张舜民 宋·雷震

水绕陂田竹绕篱, 草满池塘水满陂,

榆钱落尽槿花稀。 山衔落日浸寒漪。

夕阳牛背无人卧, 牧童归去横牛背,

带得寒鸦两两归。 短笛无腔信口吹。

简要分析两首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题目。

村夜

唐·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秋夜

宋·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两首诗均写了夜景,又各有不同,请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的诗句,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三月晦日偶题

秦观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点绛唇

元好问

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词多富情趣,而宋诗多理趣。请从作品中作者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诗之理趣、元词之情趣是如何表现的。

答:秦词的理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词的情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送杜十四之江西

孟浩然

荆楚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指出这两首诗在抒情方式上的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村居》写“榆钱落尽槿花稀”,表明时已清秋,一树榆钱早就随风而去了。所以院落内尽

管绿阴宜人,可惜盛时已过,残存的几朵木槿花,不免引起美人迟暮之感,清寂之意自在言外。牛背寒鸦,体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和平,但作者使用“夕阳”、“寒鸦”来渲染气氛,在静谧之外又笼上一层淡淡的闲愁。《村晚》写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用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十分悠闲。总之,《村居》表达了诗人悠闲宁静而又略带清愁的心情,而《村晚》则表达了诗人怡然自得的心情,并无任何愁绪。

2.白诗写了月下虫声、荞花如雪的景色,写的是室外景,景物有动有静。朱诗写了月下床席凉满、梧桐影乱的景象,写室内景,写的是静景。

3.秦诗之理趣:作者阐发了季节更替、风物变化乃自然之理,认为春天固然美好,“留春”的痴心儿女对春逝无须遗憾,夏天树木遮蔽也足以怡人。元词之情趣:作者用“绿窗犹唱”“花落”“莺无语”“烟中树”“暮”“疏雨”“梦”等词语刻意营造春逝之氛围,用“留春”“问

春”“寻春”等传达出他对春逝的怅惘意绪。

4.这两首诗均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李诗以眼前所见之景间接抒情,孟诗除了借想象间接抒情外,还有直接抒情。

村居 古诗 张舜民篇八
《古诗》

语文1.2:1 春晓春晓

作者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

春意绵绵好睡觉,不知不觉天亮了;

猛然一觉惊醒来,到处是鸟儿啼叫。

夜里迷迷胡胡,似乎有沙沙风雨声;

呵风雨风雨,花儿不知吹落了多少?

〖赏析〗

诗歌从春鸟的啼鸣、春风春雨的吹打、春花的谢落等声音,让读者通过听觉,然后运用想象的思维方法,转换到视觉,在眼前展开一夜风雨后的春天景色,构思非常独到。诗歌语言自然朴素,通俗易懂,却又耐人寻味:不知不觉的又来到了一个春天的早晨,不知不觉的又开始了一次花开花落。思想着这一年一度的春色,人生的感慨便会油然而起,或淡或浓地萦回心头。

《春晓》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它看似平淡,却韵味无穷。不写繁花似锦,不写芬芳醉人,只用寥寥数笔,就把那不经意的一瞬间感受到的浓浓春意勾勒得淋漓尽致。诗人由喜春而惜春,用惜春衬爱春,言简意浓,情真意切。从那“夜来风雨声”中,我们可以尽情地想象那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烂漫春光。

〖注释〗:

1.春晓:春天的早晨。

2.闻:听。

2 村居:

北宋 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

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

带得寒鸦两两归。

张舜民:生卒年不详,北宋文学家、画家。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邠(bīn)州(今陕西彬县)人。陈师道之姊夫。英宗治平进士,为襄乐令。元丰中,环庆帅高遵裕辟掌机密文字。元佑初做过监察御史。为人刚直敢言。徽宗时升任右谏议大夫,不久以龙图阁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佑党争事,牵连治罪,被贬为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过集贤殿修撰。其文集今存《画墁集》8卷,补遗1卷,有《知不足斋丛书》本及《丛书集成》本。

村居

清代 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高鼎:生卒年不详,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1851~1861)。字象

一、拙吾,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是清代后期诗人。有关他的生平及创作情况历史上记录下来的很少,而他的《村居》诗却使他名传后世。著有《村居》、《拙吾诗稿》。

3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注释]

1. 泉眼:泉水的出口,因为小,故称泉眼。

2. 晴柔:晴天柔和的风光。

3. 尖尖角:还没有放开的嫩荷叶的尖端。

[简析]

这首诗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 开头“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两句,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明暗斑驳,清晰可见。一个“惜”字,化无情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为爱惜涓滴,才让它无声地缓缓流淌;一个“爱”字,给绿树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欢这晴柔的风光,才以水为镜,展现自己的绰约风姿。

三、四两句,诗人好像一位高明的摄影师,用快镜拍摄了一个妙趣横生的镜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时序还未到盛夏,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头。一个“才露”,一个“早立”,前后照应,逼真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

杨万里写诗主张师法自然,他对自然景物有浓厚的兴趣,常用清新活泼的笔调,平易通俗的语言,描绘日常所见的平凡景物,尤其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及稍纵即逝的变化,形成情趣盎然的画面,因而诗中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4 所见

【清】 袁 枚

牧童⑴骑黄牛,

歌声振⑵林樾⑶。

意欲⑷捕⑸鸣⑹蝉,

忽然闭口立。

【注释】

⑴ 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⑵ 振:振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⑶ 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⑷ 欲:想要。

⑸ 捕:捉。

⑹ 鸣:叫。

【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2/1

1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的刘景文(名季孙)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初冬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古人写秋景,大多气象衰飒,渗透悲秋情绪。然此处却一反常情,写出了深秋时节的丰硕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因此宋人胡仔以之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中“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两句相提并论,说是“二诗意思颇同而词殊,皆曲尽其妙”(《苕溪渔隐丛话》)。

荷与菊是历代诗家的吟咏对象,常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可是为什么此诗一开头却高度概括地描绘了荷败菊残的形象,展示了一幅深秋的画面?这全然是为了强调和突出一年之中的最好景象:橙黄橘绿之时。虽然橙和橘相提并论,但事实上市人正偏重于橘,因为“橘”象征着许多美德,故屈原写《橘颂》而颂之,主要赞其“独立不迁”、“精色内白”、“秉德无私”、“行比伯夷”。此诗的结句正有此意,在表达上熔写景、咏物、赞人于一炉,含蓄地赞扬了刘景文的品格和秉性。

2 山行 杜牡

村居 古诗 张舜民篇九
《古诗一百首》

古诗一百首 -- 中国科大.李弦,2009.12,摘抄自《一诗一画》。重排于2014.2。


村居 古诗 张舜民相关热词搜索:村居张舜民 村居张舜民阅读答案 村居张舜民翻译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村居 古诗 张舜民”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村居 古诗 张舜民"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9073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