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秦淮河的诗

秦淮河的诗

2015-12-28 07:17:37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秦淮河的诗篇一《从古诗看秦淮河文化》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秦淮河的诗》,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秦淮河的诗篇一
《从古诗看秦淮河文化》

从古诗看秦淮河文化

[内容提要]:十里秦淮之地,有着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它如烟如画的美景、美丽动人的传说爱情以及,凄凉感人的爱情以及千年的沧桑一直是文人墨客咏叹的宠儿。我国古代诗歌里我们可以看到秦淮种种历史文化。

[关键词]: 古诗 秦淮河 文化

秦淮风光地处南京城南,东起东水关淮清桥秦淮水亭,越过文德桥,直到中华门城堡延伸直至西水关的内秦淮河地带,包括秦淮河两岸的街巷、居民、附近的古迹和风景点,一千八百年以来,这里是南京最繁华的地方之一,美称‚十里珠帘‛。

秦淮河是长江的一条支流,全长约110公里,是南京地区的主要河道,本名——淮河,又名‚龙藏浦‛。①秦淮河是南京古老文明的摇篮。远在石器时代,流域内就有人类活动。六朝时代达到鼎胜,隋唐以后,渐趋衰落。到了宋代逐渐复苏成为江南文教中心,明清两代再度达到繁华的颠峰,金粉楼台、繁华椅丽。清末民初,内秦淮河日渐式微,繁华不再,直到1949年以后,南京市人民政府为根治秦淮河,进行规模的治理,重点开发建设了秦淮风光,古老的秦淮河又重新焕发了青春。

六朝金粉,王谢候府的秦淮一直是文人诗词中忧伤美丽的意象,做为一个千年古都,在历经朝代变迁、草枯草荣后所以积淀下来的文化底蕴是挖掘不尽的,自古,文人对于有‚十里珠帘‛

之称的秦淮总有着特殊的情结,不惜文才的写下了一首首流传千古的诗章。从古诗里我们可以看到秦淮声色犬马的繁华和千年沧桑的忧郁。

一、美景

‚平淮既,晓雾复霏霏。淮甸未分色,泱 漫共晨 珲 ,晴霞转报屿,锦帆出长忻。潮鱼时跃浪,沙禽鸣欲飞,会待高秋晚愁因逝水归。‛(杨广《早渡淮》)

《早渡淮》为杨广游经杨州时经淮河所作。诗从开头至‚泱漫共晨珲‛四句。写淮河早晨的景色。淮河的水面宽阔辽远,拂晓之时雾气漂浮在水面上空。使人难以分清哪里是水,哪是平地,水与岸边的平地朦朦胧胧的,共同存在于晨光映照下的这一空间。诗以‚晴霞转报屿‛至‚沙禽鸣欲飞‛,随着时间的推移,写泛舟淮河之上所见更加具体的景物,泛舟河上,晴霞映照,似河中岛屿具有了动态之感,舟上锦帆也随天气可见度的增加更显得高高耸立,这时侯的河鱼子不时跃出浪尖,岸上鸟儿的鸣叫声传入耳鼓。

诗的意境像是晨雾轻笼的淮河那样,美丽空灵,景物如晨睡初醒的美女,宁静而优雅,透出一种静态之美,接着作者又以鱼跃鸟飞,顿使全诗展现出生机,让淮河展现出晨妆迎人的无限风韵。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②读过这两句诗,我们仿佛和诗人一起并立楼头,看到在斜斜的,朦胧的月色下,江

潮在悄悄的退落,月光若明若暗,江潮若隐若现,而远处,在茫茫的夜色里,两三点星星的渔火焰焰地闪烁着,那该是 对岸瓜州边停泊的渔船忽灭忽明的火光吧!如此夜色,完美到令人心痛苦。诗人便也无端的惆怅起来。于是,月美、夜美,连忧伤也便成了美。

秦淮的晨景和夜景之美在诗人咏叹下完美的呈现出来,那么说起秦淮美景便少不了风景明胜。

唐代诗人刘禹锡曾亲临金陵有感而发作下《金陵五题》,其中提到了两个风景名胜。

鸟衣巷在文德桥南岸,是三国东吴时禁军驻地。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人们俗称其为‚鸟衣巷‛,鸟衣巷由此得名。东晋(317—369年)时,以王导、谢安为首的两个世家大族,都居住在鸟衣巷,人称其子弟为‚鸟衣郎‛。入唐后,王谢宅地沦为废墟。‚王谢古居‛③在鸟衣巷东,内悬王导、谢安画像。王谢家族中出现过‚王羲之、王献之、谢眺、谢灵运等文化巨人。‛‚王谢古居‛陈列馆的主体建筑为‚来燕堂‛、‚听筝堂‛和‚鉴晋楼‛馆中藏有六朝历史和六朝书画、雕塑、瓷器、生活等专厅,是人们了解六朝文化的窗口。

另一首《石头城》中提到的石头城则位于南京清凉山西,自虎踞关龙燔里石崖耸立,这就是依山而建的石头城,关于石头城的由来,要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公元前333年楚国灭了越国,楚威王设臵了金陵,并在清凉山上筑城‛④石头城由

此而来。

秦淮的物境之美是上仓鬼斧神功的杰作,它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吸引这历代文人歌颂咏叹,传作经典。

二、传说

说起秦淮,让人不得不想到那个美丽的‚莫愁湖‛。关于这个湖泊的传说众说纷纭,于是‚莫愁湖‛便有了一种神秘而遥远的气息,吸引着人们。

‚莫愁湖‛之名最早见于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说:‚莫愁湖‛在三山门外,昔有妓庐莫愁家此,故名‛而民间传说则大相迳庭,有说莫愁是刘宋时的洛阳美女,15岁那年卖身葬父,嫁到石城庐家,丈夫戍边,十载音讯无。淳朴的莫愁乐于扶危济贫,深受邻里称歌颂。但因舅姑不容,愤而投石城湖而死,忠厚善良世人皆叹:有说莫愁是萧梁时的金陵鱼姑,聪慧秀丽,名传四方,侯景叛乱,围城索要,莫愁为拯救乡亲,挺身而出,投湖身亡,化作莲荷,分明是一代巾帼的侠骨柔肠,也有说莫愁是南齐时的红歌女,能歌善舞,色艺双全,令人忘愁。我国最早的文学著作有《莫愁乐》一首:‚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头城西。艇子打两浆,催送莫愁来。‛⑤又似乎是一个爱情忠贞,性情刚烈的性情中人,众说纷纭,却尽是赞美和惋惜。

莫愁湖周五里,面积700余亩,湖面宽阔,湖畔林木郁葱,繁花缤纷,春日海棠怒放,春深似海,人行花下过,人停花中坐,每逢炎夏,莲花飘香,翠盖红花。园内建筑相对集中于湖东海。

楼、厅、堂高低曲折,错落有致。

进入园内,西边的郁金堂是莫愁旧居,屋内陈设大方,更有许多名联播送古色古香‚李尧栋的‘一片湖光比西子;千秋乐府唱南朝’;孙依言的‘玳梁燕去,玉座苔移,千古犹留凭眺处;天际遥青,城头浓翠,一樽来画图间’;最有意思的是王恺运的一联‘莫轻他北地燕支,看画艇初来,江南儿女无颜色;尽消受六朝金粉,只青山无漾,春时桃李又芳菲’,据说王恺运早年寓居金陵,听说金陵多才子,看不起外省人,便写了幅对联回击‘吾道南来,尽是镰溪一派;大江去,王非湘水余波’。这还不够,在一次关帝庙酒宴上,又挥毫写下了‘匹马斩颜良,河北英雄皆丧胆,单刀会鲁肃,江南名士低头’大煞了江南名士气焰。‛⑥

齐梁时期的《河中水之歌》对莫愁形象进行了描述‚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织布,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候。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珊瑚挂镜烂生光,平头奴子提履箱。人生富贵何所望,恨不嫁与东家王。‛⑦这首诗刻于郁金堂内壁,刻画出了莫愁光彩照人的形象。

清人袁枚钟情于莫愁湖,于是作诗‚欲将西子西湖比,难向烟波叛是非,但觉西湖输一着,江帆云外柏云飞。‛

三、爱情

‚秦淮河十里珠帘是六朝时期贵族就集居地,隋唐后一度冷落,明清又再高度繁华,富贵云集,‛青楼林立,画航凌波,成

秦淮河的诗篇二
《中考语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阅读《秦淮河上寻浆声》,完成第 15—17 题。(共15分)

秦淮河上寻浆声

龚文瑞

①最早对秦淮河的认识,缘于唐代杜牧的诗《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雾霭如烟,酒肆飞歌,人家热闹,商女如花„„从此,在我的印象中,秦淮河与风月,与商女、人家、诗人是裹挟在一块儿的。

②当时的我没有能力走近秦淮河,只能是心生些无端的遐想。想什么呢?想秦淮河的风月,历经六朝撂下来是不是可以撂成一摞诗册了?想有谁可以测知秦淮河里究竟融了商女胭脂红多还是融了商女相思泪多?想秦淮人家是谁?是酒家、船家、商家、女人家?是酒家的花雕芬芳?是船家的轻舟载月?是商家的挥金如土?是女人家的袅袅婷婷?想是秦淮河风流还是来到秦淮河的诗人风流?是秦淮河的风流诱发了诗人的风流,还是诗人的风流赋予了秦淮河风流?到过秦淮河的人说,在秦淮河,诗境与环境曼妙无比——诗歌中可以读出秦淮河,秦淮河可以流出诗歌。

③我想象的秦淮河,两岸的酒家肯定是要有的,软软的吴歌也肯定是要有的,即便是艳俗的女子也是可以有的,而每个酒家门前肯定也飘逸着一方旌旗或是几盏灯笼,打着诱人的“秦淮人家”字样,吸引着天下来客;临河的窗边最好有一扇窗开着,窗台上吊一盏小灯,供着一盆兰花或茶花,或倚着一个婉约的江南女子,如果没有女子倚窗,则要有吴歌从窗里飘逸出来,迷得游船的才子、公子们船舱探头,引颈觅美人。而秦淮河的水呢,必定是清澈见底,甚至可见鱼虾追逐,船从如镜的水面划过,划出一道清波,清波在逶迤的灯光下闪烁着片片鳞光;天上有一轮孤月随着船走,船窗里有三两个知己男女,或抚琴或轻歌,或饮酒或品茗,或叙情或抒怀,尽说些风花雪月的事。如果是冬天则要有一炉暖炭煮着黄酒,如果是夏天则要有一把绢丝的扇摇着凉风,如果是春天就遐想“无风自婀娜”的王献之诗中的桃叶姑娘,如果是秋天就戏说来江南贡院考试的才子唐伯虎的风流韵事„„

④后来,我读大学时,读到了朱自清、俞平伯两位散文大师的同题美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对秦淮河有了新的感悟。两位大师因为生活经历和对事物感悟的角度不同,写出来的文章或重于抒情或偏于状景,伯仲难分,均是千秋文章。这时的秦淮河,已然没了六朝的历史味的古韵,但仍有商女的歌声从“生涩的歌喉里机械的发出”。朱、俞是性情中人,更是道德中人,显然不适应这种缺乏情韵的歌声,他们宁愿在灯与月交融的秦淮河静静的一隅“静听那汩——汩的桨声”„„于是,秦淮河的风月在我心中演变成了“汩——汩的桨声”。

⑤2005年农历大雪的一天,我走近秦淮河。时值寒冬,却人流如织。秦淮河窄窄的,不过百米,两岸灯火如炬,迷离闪烁,旧唐诗流淌的风韵被放大得有些变形,感觉上更似一位珠光宝气的女子。这热烈的场景令我一时竟不能适应。我心想:秦淮河可以有商女有人家,但秦淮河不应该是如许艳俗的呀! ⑥显然,我要失望了。把秦淮河定格于美好想象的诗歌与传说中,只会是如同朱自清一样的感觉了——“心里充满了幻灭的情思”。21世纪的市场经济,商业运作古文化,秦淮河的商味浓郁得像黏稠的蜜,现代、时尚的霓虹灯五光十色,加之行色匆匆的人群、南腔北调的人语,蛊惑得秦淮河的清韵全然了无踪影。或许,秦淮河的唐诗宋词的妙韵全部回到诗卷中去,回到历史中去了。这日,天寒地冻,我四处寻觅也没有寻觅到曾经载过朱、俞的那种带桨的“七板子”船,因此,我放弃了游船的想法,我预见上了船去必定也感受不到杜牧的诗韵,感受不到朱、俞笔下的那感动人心的“汩——汩的桨声”。

⑦ 其实,浮躁的是人心。秦淮河始终是厚重的,她沉淀了层层叠叠的历史,流逝了年年岁岁的时光,而且,还将继续把历史沉淀,把时光溶解,直到永远。秦淮河始终是静谧的,她历经千秋岁月,早已看惯了风花雪月、刀光剑影,看惯了朝野更迭、聚合离散,看惯了春风杨柳、冰霜残梅,也早就习惯了商女们的歌舞升平,习惯了商女们的爱恨情仇。秦淮河始终是自然的,她为城市承载了过多的奢侈,包容了过多的繁华,可这奢侈与繁华是人类给予她的呀,应该返朴的是人类,是搅了秦淮河清韵的人类。历史一页一页翻过,时光一年一年走过,世事变迁,世事缤纷,灵魂属于自己,本就是走马观花的我们又何必向秦淮河寻求些什么呢?

⑧对秦淮河有了这样的理解,我的心蓦地清明起来。身临繁华却心如静水。而这心的静水中,一支灵魂之桨在游弋,发出“汩——汩的桨声”„„

15

4分)

17.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写秦淮河的变化的。(不超过150个字)(7分)

答:

参考答案:

15.答案示例:

①读《泊秦淮》

②古韵消失,歌声缺乏情韵。秦淮河的风月变成了“汩——汩的桨声”

③走近秦淮河

④清韵诗韵全无,“汩——汩”桨声消失。秦淮河是厚重的、静谧的、自然的。

(共4分。每空1分)

16. 答案示例:

①热烈艳俗的场景

②因为作者把秦淮河定格于美好想象的诗歌与传说中;秦淮河商味浓郁、清韵消失;感受不到杜牧的

诗韵,感受不到朱、俞笔下的那感动人心的“汩——汩的桨声”。

(共4分。①1分;②3分,每个要点1分)

17.

答案示例:作者运用对比手法来描写秦淮河的。作者将想象中的秦淮河与朱自清、俞平伯笔下的秦淮河作对比,写出秦淮河已由古韵之美、诗性之美演变成“汩——汩的桨声”之美;作者又将想象中的秦淮河与现实中的秦淮河作对比,通过对秦淮河畔人们浮躁与喧嚣的描写和自己深刻的反思,突出秦淮河的厚重 、静谧、自然。

(共7分。有“方法”1分,结合内容2分,作出分析2分,语言表达2分)

(一)阅读《草色遥看近却无》,完成下列各题。(14分)

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少华

①迎着早晨的轻寒,或野游,或山行,多么好啊。也许,早春的景色过于素淡了;可也正因为还没有万紫千红的撩拨,才更宜于漫步、沉思。

②趁个假日,我出了城,径自寻春去了。‚山带去年雪,春来何处峰?‛眼前,蓟塞披沙,燕山负雪,可凭借什么去寻觅春天的第一双足迹?嗯,春的影子么,该是绿的。如果找见了大地上最初的一小片草地,那就一定是春天刚刚落脚的地方。春天必在那里。不上田间小路,我只朝旷野走去。

③微风挟着寒意,卷地而来。这大概是朔气的余威了。‚燕北地寒生草迟‛,低眉所见,尽是些隔冬的衰草;谁知有没有一两株敢于破土而出的?即使有,怕也不易找见。穿疏林,过小桥,桥下流水无声,慢吞吞的;仿佛刚才融没了最后一片残冰,那满怀凝冻的迟疑,还没散尽。我不禁责怪起自已来:虽说早春之游,也未免太早了。但是,既来之,则安之——走吧。

④渐渐的,云雾中的燕山越来越清晰了。到了山脚下,有大石如卧,近前转身坐定了,无意间,向着来路抬头一望,怎么?小桥头,疏林边,那旷地上,竟泛出一片新绿!仔细看去,还含着几分鹅黄——好嫩,好新鲜。可那旷地,分明是我才经过的,没见一芽新草,莫非不早不迟,正当我才上了小桥那阵儿,就在我背后,春天,悄悄儿飞落在林边了?我猛地站起来,朝着那片草色奔去。小桥下,流水依然迟迟的;林边旷地,又在脚下了。仍旧是几多衰草,一带疏林。莫不是春天怕这里寒肃,刚落脚,竟又携着她那青青的影子,一同飞去了?

⑤哦,这不正是‚草色遥看近却无‛ !

⑥重又跑回山脚下,大石跟前;转身再放眼望去,可不,那疏林边,草色依稀,似乎比刚才又浓了些,也扩展了些。‚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早春草色,为什么只可遥看呢?回想一路所见,——是了,说是来寻春,却只低眉顺眼,眼界自然仅限于咫尺间了。‚燕草如碧丝‛,走三五步难见一两芽,何况还有衰草杂陈呢。若是放眼望去,那些萌芽,就算是一个个微绿的质点,那么,这十里平川,尽收眼底,那质点,也该不可胜数了。无数个微绿的质点,横衍纵漫,就密了,草色也浓了——瞧那边,好一抹新绿。衰草的憔悴,被欣欣然的生机淹没了。这一霎间,我似乎寻到了春天的步履。

⑦真的,就连野游,都需要扬眉放眼,才能从无数点刚刚破土的萌芽上面,看到无边的春色。那么,对于生活呢,在人生的道路上,在斗争的历程中,总会有阴霾、霜雪;但是,尽管朔气如磐,时间却没有一瞬的凝固。‚今朝腊月春意动‛ ,这是诗意,也是万古不灭的规律。而正当风雪弥天的时刻,谁能在胸怀深处寻到那最初的一抹新绿,用自已的心去暖和它,催促它,谁就会拥有一个芳草连天、艳阳满地的内心世界。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如果谁的内心的春光与大地上第一抹草色连成一片了,那就把步子迈得再大些。这样的步子,每一落地,都会铿锵作响;路旁的花蕾呢,也将应声怒放。

⑧‚明日岳阳楼上去,岛烟湖雾看春生。‛其实,探寻春天的讯息,又何必凭借什么绿色的影子呢;只需登上那足以远望的高处,透过千里平川的轻烟淡蔼,透过蒸腾着的青阳之气,就会感到,大地在急促地呼吸着——春天,正在大地的母腹里躁动。

⑨无边春色,已经从广阔的地平线上奔涌而来。不过,绝不该停下步子,我知道,更引人的春景,还待继续探寻;它,正在前方等待着我。

16.文中第⑦段划线语句“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这里的“春天”指的是什么?(3分) 答: 17.作者在“寻春”的过程中产生了什么体会?你从作者的体会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7分)(字数不超过150)

15. ①一片新绿 ②悟到“草色遥看近却无”

眼望(山脚下) ④悟到“只有抬头放眼远望,才能看清人生春色之所在”

评分:本题共4分,每点1分

16.指人生的理想、目标,心中的希望等

评分:本题共3分,意思对即可。

17.作者的体会示例:①只有抬头放眼远望,才能看清人生春色之所在。

②看到了人生春色,我们人生就会乐观、积极、坚定。

启示示例:①在生活中,尤其在困难时,要抬头放眼,登高望远。

②要心怀春天,勇敢地往前走。

③将自己心中的春光,融入时代的洪流。

④只要胸中怀有春光,努力创造春天,就会迎来美好的春景。

评分:本题共7分,作者的体会2分,启示2分,结合内容分析2分,语言表达1分

初三语文练习(散文阅读)

木兰溪

我家离木兰溪不远,只有二里的路程。我自小怕水,母亲连小潭也不让我接近,但她无法禁止一个孩子对河的想像,她更不会想到木兰溪以后会成为我的血脉。在幼时的想像中,木兰溪像一朵兰花,会开放和凋谢,且有一种深湛的蓝,有天空一样的蔚蓝色。小时候我经常对着天空发呆,天空除了白云就是那看不透的蓝了,木兰溪和天空一样,都是幼时的我捉摸不透的,因此溪水是蓝的,一种与思绪一样的蓝。少时的我,虽未见过溪,但耳畔总萦绕着木兰溪隐约的水声,那水声也是蓝色的。

木兰溪的水确实是蓝的,如宝石的晶莹,天空的纯净,兰花的幽雅,或者如一段逶迤的心曲一样蓝得忧郁。这是我八岁时初见木兰溪的印象。时值冬天,寒草衰烟凝霜。母亲带我走亲戚,走在岸畔,凉风的手指不停地扯动我的衣裳,但兰溪的水仿佛一种忧郁的眼神直照进我的内心深处。多年以后我读“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的词句时,我突然看见兰溪的眼睛穿透了我多年来的风尘。水声仿佛一段悠扬的旋律,一直缭绕进我的心底。沙渚上几只银白的鹤或翔起,或停落,给静谧的画面带来一点灵动的色彩,鹤唳增添了幽静的质地。“渚清沙白鸟飞回”,这里没有萧萧落下的无边落木,但潺湲的水比滚滚江水更容易陷入思绪。我感觉一种水意正包围、浸渍了我,使我渐渐成为另一片在风中如蓝绸展开的水。

多年以后,我头脑里多次涌现少时所见的那幅图景。虽然我不是杜甫,身后没有落木的萧瑟背影,眼前也没有长江水倾注我干枯的眼眶,但我也有杜甫心头的那种沉郁顿挫。“万里悲秋常作客”,杜甫这种漂泊无依的感觉我同样有,只不过杜甫的心境是漂泊经历造成的,我的漂泊感与生俱来,深藏生命深处,如一只飞鸟,总将在苍茫天空的飞翔愿望敛紧于自己的翅膀,将悲凉的嘶叫潜藏于心灵。

印象较深的还有一次秋天,我独自一人来到溪畔。顺便提一句,看水宜静,唯有静才能使自己慢慢沉入内心的微澜之下。溪水还是那样的蓝,只不见白鹤,岸畔白鹤起落的地方现在长满比人高的芦苇,秋风轻吹,就有芦絮沿风向悠然飘出,风势强时在半空扬,弱时又沾落水面,倏地不见影迹,而江水更显得清冽了。这情景到现在还不能形容备足。白雪似乎太重,杨花又太浮,他只能是芦絮,就如我只能是我。我头脑中浮现一个句子:芦絮飘落如一声叹息。秋天到了,万物萧索,来的如水,去的如水,在微凉的风中,这叹息该是木兰溪的吧,又传自我的心底。但溪不管我的思绪,只是不动声色地流着,在远处转弯的地方盘成几个结。面对木兰溪展现给我的轻盈一面,我感觉忧伤竟然是这样的真实。等到片片白的芦絮驮着红的斜晖沉入蓝的水中时,天黑了,我明白:我的忧伤与幼时的想像有关。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经常骑车来到溪畔,什么事也不做,能与木兰溪宁静厮守,这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木兰溪的妙处就在于它那看不透的、空灵的蓝,就如生命本身的质地。我有时花几毛钱乘渡船到对岸后又回来,但更多的时候,我赤足站在水中,让微凉的水意湿淋淋地沿脚踝而上,爬满心窝,我静静地站立着,不感慨,面对水,原本就无须抒情。黄昏时水面铺满一层金光,微风拂来,水波漾起,仿佛是一朵花在粼粼开放;风拂远,水波也渐渐平了,又似花在粼粼凋谢。此情此景,我仿佛又回到童年的想像。兰溪,是一条开满兰花的溪。

一位朋友告诉我,现在的兰溪水一点也不蓝。我说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我的木兰溪是蓝的。谁的内心没有一条属于自己的河流呢。

水一直在寻找,寻找前方的过程中产生了江和河,水寻找的结果还是水,于是寻找和漂泊成为水的全部主题。我生长在木兰溪畔,注定要用流水的脚步踏向远方,寻找一种如水纯净、空灵的生命过程,我的寻找过程也是结果。

我执著于自己的蓝色旅程。 (选自《沧桑的是流水》,有删改)

秦淮河的诗篇三
《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诗性”呈现》

秦淮河的诗篇四
《秦淮河水质调查心得体会》

秦淮河水质调查心得体会

最早对秦淮河的认识,缘于唐代杜牧的诗《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当时的我没有能力走近秦淮河,只能是心生些无端的遐想。想什么呢?想秦淮河的风月,美景。 后来,我读高中时,读到了朱自清、俞平伯两位散文大师的同题美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对秦淮河有了新的感悟。2011年的一天,我走近秦淮河。这是让我第一次接近秦淮河。

显然,我要失望了。这时的秦淮河,已然没了六朝的历史古韵。时值酷暑,在夫子庙景区人流如织,古色古香的房子里面开着各式各样的商店,充满了现代的商业气息,不免有些不伦不类之感。把秦淮河定格于美好想象的诗歌与传说中,只会是如同朱自清一样的结局了——“心里充满了幻灭的情思”。21世纪的市场经济,商业运作古文化,秦淮河的商业味浓郁得像粘稠的蜜,现代、时尚的霓虹灯五光十色,加之行色匆匆的人群、南腔北调的人语,蛊惑得秦淮河的清韵全然无了踪影。或许,秦淮河的唐诗宋词的妙韵全部回到诗卷中去,回到历史中去了。这日,天气炎热,我四处寻觅也没有寻觅到曾经载过朱、俞的那种带桨的“七板子”船,因此,我放弃了游船的想法,我预见上了船去必定也感受不到杜牧的诗韵,感受不到朱、俞笔下的那感动人心的“汩汩的桨声”。

我看到了期盼已久的秦淮,不禁令我比较失望,虽闻秦淮污染已

久,如今亲眼目睹还是不太自然,碧绿的河水隐约散发着一些不和谐的味道,而这也正暗合了这次秦淮之行的主题。秦淮河水质的调查,此行调查的方法主要是进行调查问卷和采访当地居民来了解秦淮河的水质情况。

秦淮河是南京第一大河,秦淮河分内河和外河,内河在南京城中,是十里秦淮最繁华之地。秦淮河的源头有两处,东部源头出自句容市宝华山,南部源头出自溧水县东庐山(天生桥下胭脂河),两个源头在江宁区的方山埭交汇,从东水关流入南京城。秦淮河由东向西横贯市区,南部从西水关流出,注入长江。这里孕育了南京的古老文化,被称为“南京的母亲河”。

这次调查是第一次进行社会实践,所以和同行的同学一样比较放不开,不好意思和行人接触,经过几次比较顺利的采访,我建立起了信心,渐渐的放开了,在调查中,一位在秦淮河边住了至少50年的老爷爷说,以前他的儿子在河里洗澡,可以在河里淘米洗菜,可现在的河水里不是的有臭味传出而且还有漂浮的垃圾,可见秦淮河的水质已经大不如前了,当然现在政府已经在秦淮河的治理上下了挺大功夫的了,水质比治理之前好多了。

另一位开商店的阿姨说,在夫子庙这里厕所不好找,存在着随地大小便的现象,没有停车场,车乱停,缺乏秩序。秦淮河水,天一热臭味就出来了。在走访过程中,我还亲眼目睹一个人在船上洗澡然后将自己的洗澡水公然到入河里,然后我更加意识到环境的保护和每个人都有很大的关系,这需要每个人都积极的参与其中,与每个公民的环保

意识密不可分。

沿着秦淮河走在市区的马路上,看到两岸绿草翠柳,河水清澈,心情舒畅,在河的不远处还屹立着古城墙让我发现现在还能找到秦淮河的一缕诗意,不禁感到欣慰,不知不觉到了一个名为武定门公园的地方,这里大多是老年人散步锻炼的地方,我们有随即采访了几位正在散步的老人,其中一位老人说在秦淮河的污染治理上政府已经投了不少钱了,可是效果却并不令人满意。

后来,我在网上查阅资料时得知,“十运会”之前政府的举措就是在外秦淮河下游修筑蓄水闸,而上游从玄武湖用水泵抽水,这样做达到的效果就是下游水面大幅度提高,原来的脏水还在河道底部,而河面上十分清澈„„十运会期间在秦淮新坝用水泵从长江中抽水,每天抽500 万吨,花费是50 万。平时的抽水量是每天200 万吨,这个水量可以保持外秦淮河看起来不混浊。水量再少的话,秦淮河就开始变浑、变臭。市建委委托秦淮河管理处来实施这一工程,每年拨款大约800 万。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通过调水、引水冲洗秦淮河都是治污的主要手段,而真正的水污染根治——城市污水的处理却没有获得相应的重视。或许正是治理的方法有问题,把秦淮河的治理变成了一个表面工程,治标不治本,才导致治理的效果不太明显。游客看见的地方比较干净,可是其他地方却很脏。但这毕竟比以前好多了。

从以上了解的秦淮河水水质和周边情况看,河水的污染源主要是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污水,另外经过采访得知,最大的污染源还有一些企业排出的污水,例如以前秦淮造纸厂以及一些化工厂的污水排

放使秦淮河水恶臭并散发毒气。江宁秣陵镇的医院、食品厂、公共厕所的污水排放使得那片区域的水饮用后让人得病。治理前的秦淮河水乌黑一片,不能吃、不能用,枯水季节成了臭河沟、垃圾场,难闻的气味使沿河老百姓夏天不敢开窗,两岸的房子也都是背河而建。对于以前污染严重的秦淮河水,南京政府二十多年来花了很大的财力物力,动迁了4356户居民和97家工企单位,完成拆迁面积38万平方米;改造防洪墙20公里;铺设污水截流管道25公里,截流大小排污口550个;沿线修缮城墙5公里;在两岸种植绿地面积100万平方米,使得秦淮河水水质从整治前的劣5类水提升为4类水。

在路边我们还看见有人在河边钓鱼,还亲眼看到一个人钓上了一条非常大的黄鲢鱼,可见秦淮河的水质确实有了较大的改善。

在三天的沿河采访过程中,我们7个人共发了450多份问卷,比我们的600份计划还有较大的差距,这也确实曝露出我们没有清楚认识到自己的能力,眼高手低的缺点。但这次暑期社会实践确实锻炼了自己,让自己知道事前的计划的重要性,和团队合作精神在集体活动中是不可或缺的,每个成员的合理分工,既使队员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也极大地提高了团队的工作效率,这也是对自己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发问卷的过程中,被拒绝早已变成了家常便饭,这对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是很好的锻炼。同时也让我们这些大学生初步的接触社会,为当代大学生了解社会搭建了较好平台,是我们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总之,三天的问卷调查,三天的分析总结,让我们勉强完成了这次

社会实践,这让我们对当今环境问题有了更加直观清楚的认识,实践大于过场。

杨斌

秦淮河的诗篇五
《秦淮河映射出的南京历史文化》

2006年第4期江苏水利

引江河・水与文化”征文

水文

秦淮河映射出的南京历史文化

说到南京,人们首先会想到秦淮河,它是南京人文的摇篮,是古城南京的母亲河,它从昌盛到衰败,再由荒芜到繁荣,承载了太多的沉重。它背负着一代盛名,带着金粉荟萃、十里珠帘、艰难跋涉,缓缓地流过一个又一个朝代……

如果你只是走“近”秦淮河,如蜻蜓点水般浮光掠影,不免肤浅和平淡,觉得眼前的河无法与心中的河重叠;只有走“进”秦淮河,才能见证许许多多的风景,知晓形形色色的故事。秦淮河是属于历史的,是属于秦淮人家的。你不妨多留几日,流连于秦淮河的经典之处,看晨曦中的秦淮,看夕阳下的秦淮,看灯火里的秦淮,慢慢品味,秦淮河就渐渐地属于你了。

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从秦淮河那久远的故事,去感受秦淮河映射出的南京丰厚的历史文化。

读秦淮之诗

诗言志。这就是说,诗人们对于南京的吟赋都是出于心声的,不外乎一为景,二为事,三为人而已。景有雄、秀、幽、丽之别;人有忠、奸、善、恶之分;事则有国之兴亡,业之成败,沧桑变化,物换星移。所以诗人不拘时代,所咏者必定有兴、有观、有群、有怨,正是这些兴、观、群、怨生动地通过一个个角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南京有一根响着水声的琴弦,世上的知音万万千千;南京有一幅用河房水阁装饰的画卷,曲折的河身勾画

出人间春色无限。

他是潇洒的金陵才子,江南贡院尽抒书卷之气;她是典型的东方美人,碧波情浓,引人留恋。朱雀桥畔野草花透露出生机,乌衣巷口夕阳眺望着沧桑巨变。啊,这就是我们古老的秦淮,这就是我们美丽的秦淮。

对于古城金陵来说,秦淮河是一条意义特殊的河。无论是在什么朝代,只要一踏上金陵这块土地,文人墨客们很少有不去秦淮河边走一走的,他们或沉思感慨,或赏灯观月,都会不由自主地在这条河中寻找属于自己的梦。清人潘高的秦淮梦,则是一个静谧和清雅的梦。他在五言诗《秦淮晓渡》中,对秦淮河的景象做了一次绝佳的描述:“潮长波平岸,乌啼月满街。一声孤棹响,残梦落清淮。”水波,月色,鸟声,小舟,清梦……如今的游人,已很少能有这样的心境来悉心感觉这诗意盎然的秦淮河了。

多少年来,眼光敏锐的诗人们一直注视着南京,在其怀抱里生活和创作,一千七百余年以来,他们以诗进一步肯定着南京的价值。

东晋大书法家王献之,为了表达对爱妾桃叶的爱恋之情,曾作诗《桃叶辞》,诗曰:“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桃叶啊桃叶,你不用桨就能渡过河来,快快活活地来吧,有我在这里迎接你呢。素不知,诗中“江”字,就是当时的秦淮河。正是有了这条河,才将当时当地诗人的缠绵爱恋之情演绎得更加透彻。

再来看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两首

诗,“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石头城》)“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第一首诗意是:金陵四面是山,长江的潮头冲击空城,发出寂寞的声音,秦淮河上的明月,依然在夜深时从垛口浮行过来。诗人以空城和寂寞表达一个历史朝代的消亡。第二首诗以野草花和夕阳象征六朝的悲剧:乌衣巷是东晋王谢两豪家居住的,现早已消失,只剩下寻常百姓了。燕子在老百姓家筑巢时,还记得王谢家的雕梁画阁吗?

两首诗歌借秦淮抒情,见证了当时政治的悲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的《泊秦淮》可谓众所周知。诗人在船上听歌女唱《玉树后庭花》,非常感慨说“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以此讥讽晚唐政治腐败。

再来看崔颢的《长干曲》:“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两个家在金陵长干里的男女主人公相逢于他乡,女的在船上听见乡音,忙停舟问讯。女的说“我住在横塘,你呢?”男的说:“我住在江边,同是长干里的老乡,从来没见过面呢!”诗中描绘的南京先人的祖先质朴多情,呼之欲出。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

43

2006年第4期江苏水利

如初。

朱元璋动员了长江中下游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五省一百多个县烧制城砖,从水路解运南京。烧制地点之多,如何保证城砖质量?朱元璋自有妙法,他要求在城砖上刻制上县监造官、乡监造官和窑匠三个人的姓名。于是,制砖从一个工艺问题变成了一个反映臣民对皇帝态度的政治问题,每一个制砖人都将以身家性命对刻着自己姓名的城砖负责。

明初的南京城共建有十三座城门,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在他的《儒林外史》中,按逆时针方向将其编成了一个顺口溜,即:“三山聚宝临通济,正阳朝阳定太平,神策金川近钟阜,仪凤定淮清石城。”

(三)大报恩寺

1412年,明成祖朱棣为报母恩,动用十万人用了十九年时间,在秦淮九层八面河南岸建了一座高达80m,的琉璃塔。报恩寺塔建成时,朱棣已死,由在位的明宣宗朱瞻基下旨点燃长明灯。从此,开始了大报恩寺塔的鼎盛时期。

金陵大报恩寺塔,矗立在秦淮河畔长达四百多年。咸丰六年(1856年),在太平天国战争中,大报恩寺塔被焚毁。

近来,南京市政府拟于原地重建大报恩寺塔,设计方案已由东南大学古建筑教授潘谷西领衔完成。不久的将来,古都南京的这座“第一塔”,在消失了一个半世纪以后,将重新矗立在秦淮河畔。

(四)聚宝门瓮城

聚宝门,今称“中华门”。该门为南唐至宋、元金陵城的南门。朱元璋建城时,直接利用了这座旧城门,更名为“聚宝门”。

有关“聚宝门”的命名,民间传说明初富商沈万三家有个“聚宝盆”,贮有金宝,取之不尽。后因南门城墙屡屡倾塌,朱元璋便下令向沈万三暂借宝盆作为城脚以镇之,并说次日五更即还。为永远占有宝盆,他下令城内严禁打五更。这样,聚宝盆便永无归还之日。

聚宝门由三个瓮城组成,每个瓮城设一个“千斤闸”,瓮城共建有“藏兵洞”二十七个,可藏兵三千余人,既可拒敌于城外,又可诱敌入瓮城围而

歼之。

(五)长干故里

南京现存的长干桥,东西长干巷等地名是南京最早的繁盛之地。长干里地势高亢,雨花台陈于前,秦淮河卫于后,大江护其西,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春秋战国时期,长干里一带已经是南京人口最密集的地区。范蠡之所以选择这里修筑越城,就是看中这块地方位置重要,交通便捷,商业繁荣,人口密集。同时这里有山水护卫,攻守皆宜。

长干里曾住过好几位历史名人。从春秋战国时越国人范蠡到东吴的张昭,再到晋代的大文学家陆机、陆云兄弟。唐代大诗人李白、崔颢、杜牧都写有歌咏长干里的诗,皆为脍炙人口之作。

(六)赛虹桥

赛虹桥历史悠久,传说纷纭。民间尚有“赛工桥”、“赛公桥”等俗称。传说之一:朱元璋修筑外郭城时,规定由工部和应天府分段包干。应天府负责的工程竣工后,用工程余款造了一座桥,取名“赛工桥”,意谓赛过工部的桥。传说之二:当年官商沈万三独资修建完内城南部三分之一段城墙后,还有外郭城濠上几座桥没有造好,但限期已快临近,沈的儿媳为免遭株连,用私房钱雇工赶造,最终赶在沈万三造的桥前竣工,故取名“赛公桥”。明代编史官为了避免“赛工”有辱工部,又回避与沈万三有关的“赛公”的传说,于是借用唐代诗人杜牧《阿房宫赋》中的“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的词句,而改称“赛虹桥”。

忆秦淮之人

秦淮河恰似一个舞台,在这里上演了许许多多历史大戏,有正面的,有灰暗的;有值得颂扬的,亦难免不无糟粕;有喜剧,亦有悲情。既是五彩斑斓,又是光怪陆离,令人眼花缭乱。秦淮“八艳”就是其中的代表,她们与一些风云人物多有一段难解难分的故事,从她们身上也能读出南京城悠久的历史文化。

(一)马湘兰与王稚登。在“八艳”中,马湘兰颇有诗画之名。二十四岁那年,她认识了江南才子王稚登,两人颇为投缘。马湘兰痴心恋系王稚

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

水文化

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李白在《金陵酒肆留别》诗中着力刻画了金陵酒店的好客、卖酒女郎的多情和金陵朋友临别劝酒相送的友谊,最后以长江之水比离别之情。古南京人的纯朴被李白写活了。

观秦淮之景

秦淮河沿河名胜数不胜数,这些名胜因秦淮河而闻名,而南京城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也因之而灿烂。

(一)龙藏浦

相传,秦始皇听说金陵东南方山不远的赤山湖有王气,得知湖里藏着一条蛟龙。为了保住秦朝千秋万代的江山,秦始皇派人去“凿方山,断长垄”以泄王气。蛟龙一路飞舞,变成了“九曲十八弯”的秦淮河,故名秦淮。

传说归传说,秦淮河是一条有悠久历史的自然河道,古名龙藏浦,又称小江、淮水。至中、晚唐以后才开始出现“秦淮”之名,在传世诗作中屡屡有此称谓,如刘禹锡的“淮水东边旧时月”,杜牧的“夜泊秦淮近酒家”等。

其实淮水姓秦并非偶然,因为第一个大规模整治秦淮河的是秦始皇。据史书《六朝事迹编类》记载,方山至土山之间的三十里,即秦时所开凿。秦代一贯重视水利工程,四川的都江堰、陕西的郑国渠及广西桂林的灵渠,都是秦代建设的泽被千秋的水利设施。秦淮河虽然不是秦始皇开凿的一条人工运河,但历史已经承认秦始皇整治淮水这一历史功绩,这也就是淮水改称秦淮河的真正原因。

(二)明城墙

按照传统的观念,一座城市首先必须有“城”。恰如说到中国,不能不说万里长城一样,说南京,也不能不说到它的明城墙。

朱元璋的幕僚高升向他1366年,

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被其采纳。这一浩大的工程直到1386年才竣工。明城墙长六十七里许,高度一般在四丈二尺至六丈之间,墙基的宽度一般约四丈二尺。每一块城砖长约一尺二寸,宽约六寸,厚约三寸,重量约20斤,砖缝之间浇灌一种以石灰、糯米汁等与桐油掺和而成的“夹浆”,它凝固后的附着力非常强,在六百年后的今天,依然坚固

44

2006年第4期

登,希望能成同林鸟,以脱离青楼生活;而王氏因怀才不遇未能高就,不愿伤害这位红颜知已,始终不提迎娶之事。

(二)李香君与侯方域。李香君娇小玲珑,精通艺技。崇祯十二年(1639年),著名复社人物侯方域从河南来到南京。侯公子去媚香楼寻红颜知已,李香君动心了。侯方域被复社死对头阮大铖所逼,离开南京。阮大铖迫使李香君嫁给漕抚田仰为妾,李香君断然拒绝,倒地撞头,血流如注,连侯公子送她的定情诗扇也溅上鲜血。后李香君削发为尼,遁入空门。

(三)柳如是与钱谦益。柳如是美艳惊世,才气过人。二十岁时,嫁给了白首老人———东林党人钱谦益。明清交替之际,一个南明朝廷在南京匆匆登台,钱在柳的支持下任礼部尚书。不久,清军南下兵临南京,柳劝夫一起投水殉明,钱不肯。柳感到她看错了人。一个妓女明于民族大义,如此刚烈;一个大臣却贪生怕死,实是极大的讽刺。

(四)董小宛与冒襄。董小宛因家境贫困,十五岁走上烟花之路。崇祯十二年,“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冒襄来金陵应试造访董未允。董移居苏州后,冒襄落第浪游吴门偶遇董小宛,由钱谦益出三千金为董赎身,董冒成

婚。清兵南下,冒举家南逃,小宛一路照顾冒襄,冒襄未出仕清朝,小宛避难中受尽风尘,一病不起,终年二十七岁。

(五)顾媚与龚鼎孳。顾媚天生丽质,风度娴雅。龚对顾一直铭感有加,钦佩不已,因为顾媚给了他超凡脱俗的勇气。明清之际,许多原来桃叶渡的旧客成了反清复明者,终日被官府追捕。而顾媚重情义不避风险,多次资助这些朝廷命犯。

(六)卞玉京与吴梅村。卞玉京风姿婀娜,聪颖美慧。崇祯十四年,诗人吴梅村与卞玉京在一次聚会中相识,卞十分仰慕吴的才气,吴欣赏卞那高贵脱俗而又含有几分忧郁的气质,此后二人交往频繁,感情日深。天有不测风云,田国舅下江南选妃,圈定了卞玉京、陈圆圆。卞知后托人告知吴,表达自己愿托付终身。吴不敢与田相争,不愿为一女子失去前程,佯装不知,听凭田将卞带走,有负卞一片衷情。后来,卞没有进宫而是出家做了尼姑。吴梅村知后伤心至极,后悔当初没有勇气成就一段才子佳人之缘。

(七)寇白门与朱国弼。寇白门个性鲜明,娴静时,涓涓儒雅;遇变故,则有侠女风情。寇居钞库街临河河房,崇祯十五年,声势显赫的保国公朱国弼慕名携重金前来礼聘,寇走出

江苏水利

青楼。朱府派五千士兵执大红灯笼花轿迎候,此举轰动一时。1645年清军南下,朱降清后入京师,被清廷软禁。朱欲将寇等婢女一起卖掉。寇对朱说“若卖妾所得不过数百金……若使妾南归,一月之间当得万金以报公。”朱同意,寇回金陵后在同门姐妹的筹措下,凑足二万两银将朱赎回。朱又想重圆好梦,寇回绝说:“当年你用银子将我从青楼赎出,今天我也用银子将你赎回,咱俩互不相欠。”

(八)陈圆圆与吴三桂。陈圆圆天赋聪慧。明崇祯十四年,田国舅来江南觅艳,相中了陈圆圆,被送进宫中,不久,李自成的队伍直逼京师,崇祯命吴三桂守山海关,田国舅在府中宴请吴三桂,命圆圆献艺,令吴三桂倾心,田将圆圆送吴。李自成入京建大顺王朝,当时留在吴府中的圆圆被李的大将刘宗敏看中,夺为侍妾。李自成写信给吴劝其降,吴本已动顺应之心,但得知圆圆被李部将掳为妾后,遂投降清军,打开山海关城门,放清军入关与义军决战,即为“冲冠一怒为红颜”。李自成战败后将吴家三十八口全部杀死,弃城而走。吴在京城寻获陈圆圆,后一直坐镇云南。

(作者单位:南京市水利局210008)

水文化

!!!!!!!!!!!!!!!!!!!!!!!!!!!!!!!!!!!!!!!!!!!!

・信息・

关于开展“引江河・水与文化”征文活动的

启事

水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母体文化,为更深层次地研究探讨这一主题,并使其发扬光大,更好地

为水利发展服务,本刊编辑部与江苏省泰州引江河管理处联合举办“引江河・水与文化”征文活动,现将具体事项通知如下:探讨在水文化研究中的新发现;探讨如何进一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1.征文内容:念;探讨水利风景区建设的思路和措施;探讨新时期水利建设中的环境与生态问题。

文章体裁为调研报告、研究论文或通讯报道;字数一般在2500 ̄4500字;文稿必2.来稿要求:须打印,并提供电子版本,篇首注明“引江河・水与文化”征文字样;来稿请寄《江苏水利》编辑部,

截止日期2006年9月。

活动结束后,将举行一次征文评选,并对获奖征文进行表彰奖励,同时在本刊公3.征文评选:

布评选结果。

《江苏水利》编辑部

45

秦淮河的诗篇六
《秦淮河》

秦淮河

秦淮河(qín huái hé)是南京第一大河,秦淮河分内河和外河,内河在南京城中,是十里秦淮最繁华之地。秦淮河的源头有两处,东部源头出自句容市宝华山,南部源头出自溧水县的东庐山(天生桥下胭脂河),两个源头在江宁区的方山埭交汇,从东水关流入南京城。秦淮河由东向西横贯市区,南部从西水关流出,注入长江。

中文名称:秦淮河

所属地区:中国华东

著名景点:夫子庙、 乌衣巷 全长: 约110公里 流域面积:2600多平方公里 吴承恩、唐伯虎、郑板历史名人: 桥

目录

基本信息

历史由来

重要地位

主要景观

瞻园

夫子庙

明远楼

乌衣巷

媚香楼

中华门

白鹭洲公园

秦淮灯会

秦淮八艳

秦淮八绝

秦淮文学

相关信息

旅游指南

交通

金陵灯会

展开

基本信息

历史由来

重要地位

主要景观

瞻园

明远楼

乌衣巷

媚香楼

中华门

白鹭洲公园

秦淮灯会

秦淮八艳

秦淮八绝

秦淮文学

相关信息

旅游指南

交通

金陵灯会

展开

基本信息

秦淮河夜景(11张)

秦淮河(Qin Huai River)古称淮水,本名“龙藏浦”,全长约110公里,流域面积2600多平方公里,是南京地区主要河道,历史上极富盛名。

相传楚威王东巡时,望金陵上空紫气升腾,以为王气,于是凿方山,断长垅为渎,入于江,后人误认为此水是秦时所开,所以称为“秦淮”。

秦淮河是南京古老文明的摇篮。远在石器时代,流域内就有人类活动。从东水关至西水关的沿河两岸,东吴以来一直是繁华的商业区的居民地。六朝时成为名门望族聚居之地,商贾云集,文人荟萃,儒学鼎盛。隋唐以后,渐趋衰落,却引来无数文人骚客来此凭吊,咏叹“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到了宋代逐渐复苏为江南文化中心。明清两代,尤其是明代,是十里秦淮的鼎盛时期,明末清初,秦淮八艳的事迹更是脍炙人口。金粉楼台,鳞次栉比;画舫凌波,桨声灯影构成一幅如梦如幻的美景奇观。但到了近代,由于战乱等原因,河水日渐污浊,两岸建筑多被毁坏,昔日繁华景象已不复存在。1985年以后,江苏省、南京市拨出巨款对这一风光带进行修复,秦淮河又再度成为我国著名地游览胜地。 历史由来

秦淮河简介

[1]

在远古时代,秦淮河就是扬子江的一条支流。新石器时代,沿岸就人烟稠密,经济发达,这里孕育了南京的古老文化,被称为“南京的母亲河”。

秦淮风光,以灯船最为著名。河上之船一律彩灯悬挂,游秦淮河之人,以必乘灯船为快。朱自清名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可领略灯船丰采。现在 经过修复的秦淮河风光带,以夫子庙为中心,秦淮河为纽带,包括瞻园、夫子庙、白鹭洲、中华门、以及从桃叶渡至镇淮桥一带的秦淮水上游船和沿河楼阁景观,可谓集古迹、园林、画舫、市街、楼阁和民俗民风于一体的旅游线,极富感情和魅力。秦淮河是南京古老文明的摇篮,远在石器时代,流域内就有人类活动。从东水关至西水关的沿河两岸,东吴以来一直是繁华的商业区的居民地。 从南朝开始,秦淮河成为名门望族聚居之地。两岸酒家林立,浓酒笙歌,无数商船昼夜往来河上,许多歌女寄身其中,轻歌曼舞,丝竹飘渺,文人才子流连其间,佳人故事留传千古。

六朝时,秦淮河及夫子庙一带更成为文人墨客聚会的胜地,两岸的乌衣巷、朱雀桥、桃叶渡纷纷化作诗酒风流,千百年来传于后世。乌衣巷更是六朝秦淮风流的中心,东晋时曾经聚居了王导、谢安两大望族而名满天下。

隋唐以后,秦淮河渐趋衰落,却引来无数文人骚客来此凭吊,儒学鼎盛,南宋始建的江南贡院,成为我国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于是秦淮

秦淮河

[2]

逐渐复苏为江南文化中心。

明清两代,是十里秦淮的鼎盛时期,富贾云集,青楼林立,画舫凌波,成江南佳丽之地。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元宵节时在秦淮河上燃放小灯万盏,秦淮两岸,华灯灿烂,金粉楼台,鳞次栉比,画舫凌波。

在清代江南贡院考区高中状元者达58名,占清代状元总数的52%。明清两代名人,吴承恩、唐伯虎、郑板桥、吴敬梓、翁同龢[hé]、张謇[jiǎn] 等均出于此。

重要地位

流入城里的内秦淮河东西水关之间的河段,素有“十里秦

秦淮河夫子庙段风景(18张)

淮”、“六朝金粉”之誉。两岸全部是古色古香的建筑群,飞檐漏窗,雕梁画栋,画舫凌波,桨声灯影,加之人文荟萃、市井繁华,构成了集中体现金陵古都风貌的游览胜地——秦淮风光带。

在众多的南京人和外地人心目中,秦淮似乎是个永恒的话题。她是古城金陵的起源,又是南京文化的摇篮。这里素为“六朝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更兼十代繁华之地,被称为“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

主要景观

秦淮河夜景

秦淮风光,以灯船最为著名。河上之船一律彩灯悬挂,游秦淮河之人,以必乘灯船为快。由朱自清名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可领略灯船丰采一二。

游客云集之处。“衣冠文物,盛于江南;文采风流,甲于海内”。因其得天独厚的地域人文优势,古往今来,星移斗转,在这“江南锦绣之邦,金陵风雅之薮”,美称“十里珠帘”的秦淮风光带上,点缀着数不尽的名胜佳景,汇集着说不完的轶闻掌故;曾涌现了多少可歌可泣的人物,又留下了多少可纪可述的史迹!它既有历史上的繁华盛况,更有现代再创的灿烂美景,历代名人为它击节吟咏,当代志士为它慷慨放歌!

经过修复的秦淮河风光带,以夫子庙为中心,秦淮河为纽带,包括瞻园、夫子庙、白鹭洲、中华门、以及从桃叶渡至镇淮桥一带的秦淮水上游船和沿河楼阁景观,可谓集古迹、园林、画舫、市街、楼阁和民俗民风于一体的旅游线,极富情和魅力。

瞻园

瞻园曾为明功臣中山王徐达之府邸花园,太平天国时为东王杨秀清

媚香楼

王府。瞻园是江南名园,布局典雅精致,小巧玲珑,曲折幽深。瞻园素以假山著称,全园面积仅八亩,假山就占了3.7亩。园中有三座各具风姿的假山,为明代遗物。位于夫子庙西,是南京现存两个古典园林之一(另一个是天王府中的煦园),建于明初。当时这里是徐达的府邸花园。后来乾隆南巡时曾驻跸于此,并题“瞻望玉堂”,遂名瞻园。走进雅致的回廊,数步后,便可见到一玲拢的奇石“仙人峰”,相传为宋徽宗时“花石纲”遗物。

石高约丈余,颇具瘦、皱、透、漏、秀五个特点。 该园分东西两个部分,大门在东半部,大门对面有照壁,照壁 前是一块太平天国起义浮雕。大门上悬一大匾书“金陵第一园”,字系赵朴初所题。进门正中是一尊洪秀全半身铜像,院中两边排列 着当年太平天国用过的大炮20门。二进大厅上有郭沫若题写的“太平天国历史陈列”匾额,主要陈列文物有天父上帝玉垄、天王皇袍、 忠王金冠、大旗、宝剑、石槽等300 多件,总陈列面积约1200平方米。该馆现已收集到太平天国文物1600余件,其中有42件一级文物,这是东半部。西半部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园林,园

瞻园

内古建筑有一览阁、花篮厅、 致爽轩、迎翠轩及曲折环绕的回廊,这些建筑和回廊把整个瞻园分 成5 个小庭院和一个主园。 穿过玉兰院、海棠院,便来到精巧的花监厅。这里一步一景,涉足成趣。主建筑是静妙堂,静妙堂为鸳鸯厅,它一面建在水上,宛若水榭。堂前廊檐下有一排靠椅,供游人休息。同时可以仔细欣赏榭前假山,聆听山上泻下的三叠瀑布的声响,凝视山中石洞和山下一泓池水,这时你会很自然地走下廊檐,沿着假山小径及临波而建的石路走一趟,爬上山巅,看看曲水的源头,俯视全园景色,倍觉心旷神怡,无比愉悦。 静妙堂把全园分成两个空间,南部视野近,北部视野远,北静而南喧,南北各建一假山和水池,以溪水相连,有聚有分,水居山前,隔水望山,相映成趣。 瞻园位于南京市瞻园路208 号,又称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从夫子庙向西步行七八分钟即到。

夫子庙

秦淮河的诗篇七
《秦淮河》

秦淮河

秦淮河,中国长江下游右岸支流。古称龙藏浦,汉代起称淮水,唐以后改称秦淮。 秦淮河有南北两源,北源句容河发源于句容市宝华山南麓,南源溧水河发源于南京市溧水区东庐山,两河在南京市江宁区方山埭西北村汇合成秦淮河干流,绕过方山向西北至外城城门上坊门从东水关流入南京城,由东向西横贯市区,南部从西水关流出,注入长江。

秦淮河大部分在南京市境内,是南京市最大的地区性河流, 历史上,其航运、灌溉作用,孕育了南京古老文明,被称为南京的母亲河,历史上极富盛名,被称为“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

名片图:秦淮河草场门段

历史渊源

秦淮河,古名龙藏浦,汉代起称淮水。相传秦始皇东巡会稽过秣陵,以此地有“王气”,下令在今南京市区东南的方山、石硊山一带,凿晰连岗,导龙藏浦北入长江以破之,到唐代,根据这一传说,改称秦淮。后人指出:,实是。 唐杜牧《泊秦淮》诗行世后,秦淮河之名始盛于天下。李白《留别金陵诸公》诗中,也有“六代更霸王,遗迹见都城。至今秦淮间,礼乐秀群英”的诗句,出现了“秦淮”河名。 对此河之来历,《六朝事迹编类》载:“淮水„„分派屈曲,不类人工,疑非始皇所开”,经地质、考古学者证实,秦淮河属自然河道,非人工所烎。但其中某些地段为人工所开凿,仍不能排斥。

干流概况

秦淮河,源于上游句容、溧水二河,在江宁区西北村汇合,自西向东,流经南京城区,汇合于长江。

句容河

句容河句容市段句容河句容市段

句容河,秦淮河支流。跨句容、江宁二市、区。古名破岗渎、上容渎,句容河由原三岔河、黄埝河、东桥河三河连成,河源原在丹阳市境,唐元和十二年(817年)后句容城通丹阳段湮塞。现代河道源出句容市宝华山,上游有二支:以句容水库为始的一支河、以北山水库为始的二支河。两支河在句容市华阳镇房家坝汇合,过黄泥坝进入江宁区境,由南向转西向接纳赤山湖来的句容河北、中、南河,在周子圩接纳汤水河,经夏三岔,在同进桥接纳东索墅河,在湖熟镇接纳团结河、经龙都镇纳胜利河,最后达西北村汇合溧水河入秦淮河,素称秦淮北源。长64.8公里,宽25~100米,流域面积1262平方公里。下游可通航,素称秦淮北源。

溧水河

溧水河溧水区段溧水河溧水区段

溧水河,秦淮河水系是秦淮河上游的南源,从中山水库到秦淮河全长 65 公 里,流域面积 464.82 平方公里,来自溧水区东南10公里的东庐山,起于一、三干河(其中一干河在溧水区西北接纳天生桥河(胭脂河)),两河在江宁区禄口镇汇合,自南向北,接纳横溪河,在朱公村接纳二干河,在庞家接纳南河,止于江宁区西北村的河段,经溧水区城和江宁的铜山、禄口、秣陵、龙都等地,与句容河在西北村汇合。今名为溧水河,是秦淮河的主要支流之一。

秦淮河(本干)

江宁区西北村附近句容溧水汇流处江宁区西北村附近句容溧水汇流处

江宁区方山大桥段江宁区方山大桥段

溧水河、句容河在江宁区西北村以下为秦淮河主干道,经方山西侧北流,过东山镇、上方门入南京市区,有云台山河、牛首山河以及郊区的运粮河、紫金山沟等汇入,干河到南京通济门外九龙桥分为二支:

内秦淮河南京市秦淮区夫子庙段内秦淮河南京市秦淮区夫子庙段

一支过九龙桥直向西,由东水关进入南京城,向西流至淮清桥与青溪会合,再向西南在利涉桥汇小运河,再经文德桥、武定桥、镇淮桥转折向西北,过新桥至上浮桥、陡门桥,与运渎水会合,再过下浮桥,向西经过夫子庙,从西水关出城;内秦淮为正流。 习惯上把这支称为内秦淮河(即十里秦淮),内秦淮河流经白下、雨花台、秦淮、建邺、玄武、栖霞、鼓楼、下关8个区 。

外秦淮河水利风景区段外秦淮河水利风景区段

一支由通济门经中华门绕行城外,为外秦淮河或秦淮南支(赛虹桥后也称为老秦淮河 )。 外秦淮在南京城南外绕行,是五代十国时开凿的护城河,过九龙桥向南转折向西,经长干桥后汇合落马涧,向西至赛虹桥、觅渡桥在西水关外与内秦淮复合,合流后向北经草场门、定淮门、石头城,经三汊河汇入长江。

秦淮河入长江处下关三汊河秦淮河入长江处下关三汊河

另外,原外秦淮河在赛虹桥后另有南、北两河。南河原在大胜关入长江,北河原在北河口及小三汊河入江。因开挖秦淮新河,南河被切断。北河在20世纪50年代被封堵。现为断尾的河汊。

全长110公里,流域面积2630平方公里。 干流长约34千米,南京城区内长约17公里。流域面积2631平方千米,其中南京市境内1838平方千米, 南京城区内集水面积24.2平方公里,约占城区面积的31%。

其它入江水道

秦淮新河

秦淮新河秦淮新河

秦淮新河是一条集泄洪抗旱,通航为一体的人工河。可以抵御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涝灾害,对确保南京东南部地区汛期安全及旱季农田翻水灌溉有着关键的作用。秦淮新河从江宁东山镇的河定桥向西经铁心桥、西善桥二镇至双闸金胜村入江,全长18公里。河面宽130~200米,行洪800立米/秒。在河口建有节制闸,用于排洪、抗旱和航运。始建于1978年11月,1979年2月河道主体工程基本完成。随后一年主要进行护坡与河堤的建设。据当年的档案资料统计,南河工程共征地一万四千亩,工程总完成土方1320万方,耗资8000万人民币(当时的币值)。在河道上还建成的10道风格各异的桥,其中5道在西善境内。他们分别是西善桥、西善铁路桥、红梅桥、梅山桥以及红庙桥。秦淮新河工程全部完工后,于1980年1月25日正式通水。

秦淮新河入长江处(金胜村长江三桥)秦淮新河入长江处(金胜村长江三桥)

惠民河

惠民河,原系外秦淮河入江段,史称惠通河。明朝将秦淮河、护城河、惠通河连通,成为入江水道。清光绪三十二 年(1906),筹办工赈,拓宽河道,两岸筑堤。民国3年(1914)改称惠民河。河道自外秦淮河三汊河起东北流,经中山桥,经下关到南京长江大桥西侧老江口止,全长3037米,河面宽50~78米,河底宽平均9米,河底标高3~5米。1999年,将河填平辟建惠民 路,并在河床埋设各类规格的排水涵管5150米,替代原河道排水功能。 秦淮东河

江宁区的运粮河江宁区的运粮河

秦淮东河(在建),根据规划,秦淮东河从秦淮河进入城区前的七桥瓮分支,向东经运粮河,过江宁区麒麟镇分两支,分别进入九乡河和七乡河-便民河,自南向北,主要流经南京市栖霞区,汇入栖霞区北的长江。河道总长约53.2公里,其中拓浚河道29.5公里,新开河道19.1公里,穿山隧洞4.6公里。东河建成后,南京的入江口由两个增加到四个(秦淮新河、外秦淮河、九乡河、七乡河),秦淮水系就像撑开的手掌伸向长江,不但泄洪能力增加,跨流域、正反向调峰也成为可能。秦淮新河、东河、长江形成100多公里长的“绕城水路”,就像一条“围脖”守护城市水安全。

河道变迁

东汉时,秦淮河河面宽阔,号称“小江”。清同治《上江两县志》载:“石头城吴筑也。六朝以来,江流在下,涛水入城,前史屡载。自南唐后江水益西,洲渚蒙密。今日石城门,北抵下关安流一水,非复汹涌之势矣。”1958年前,秦淮河主流除从三汊河入长江外,尚有支流南河在大胜关入长江,北河在北河口及小三汊河入长江。1958年修筑堤防时,北河入江口被封;20世纪70年代末开挖秦淮新河时,南河也被切断。秦淮新河增加了秦淮河在胜利村的入江口。1999年,秦淮河干流河面宽90米~200米,河底高程0米~4米。

水文特征

秦淮河两岸为低洼圩区,地面高程6米~8米,圩区后面是丘陵山区,地面高程300米以下。此河又是一条“山水头、潮水尾”型河道,受长江水位和秦淮河流域降雨的影响,洪涝和断流干涸现象经常发生。据不完全统计,从三国吴嘉禾三年(234)至民国37年(1948)共发生水灾229次。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至1959年,冬春期间,秦淮河几乎年年断流干涸;部分年份,夏秋季也发生断流干涸。1960年,建成武定门翻水站后,秦淮河水位常年可保持在6.5米以上。

新中国成立后,南京市曾规定秦淮河东山防汛警戒水位为8.5米。1950年设东山水位站,观测秦淮河水位。至1999年,共发生超警戒水位的洪水达29次,其中超10米的较大洪水5次,最高达10.74米(1991年7月11日)。秦淮新河最大分洪流量每秒962立方米,老秦淮河最大分洪量每秒509立方米。

自然灾害

秦淮河流域的地貌以丘陵、岗地为主。山谷浅面蓄水能力差。每逢暴雨,汇水快而来水猛,腹地(圩区)的滞洪能力又弱,汛期时,河网水位要高出圩区田面2-3米。圩区易遭水灾。下游河道浅而窄,又桥梁众多,束水严重,洪水出路不足。易泛滥成灾,严重威胁工农业生产和机场、铁路、公路、城乡人民的安全。1954年7月大水,大骆村最高水位达10.15米(1954

年7月4日)。受灾农田39.3万亩。倒塌房屋22800间,减产粮食1亿斤;飞机场进水,停机场的飞机被迫飞至芜湖;中华门的铁路、公路因水淹而中断运行。遇少雨年份。由于大部分地处丘陵、岗地,因缺乏灌溉水源而经常形成旱灾。1958年,大骆村水位在汛期时下降到5.39米,全流域受旱灾面积达23.57万万亩。1959年受旱面积69.71万亩,治理前的秦淮河流域是一个低产多灾区。从1949年-1975年间,共发生大水灾5年(1954、1956、1963、1969、1974),一般性旱涝灾害9年(1955、1958、1959、1961、1966、1967、1968、1971、1972年),凡遇大水年份,一般受涝面积约在30万亩左右。

支流水体

秦淮河有支流19条,除句容市境的句容南河、中河、北河外,南京市境内有16条,即江宁县境的汤水河、梁台河、索墅东河、索墅西河、解溪河、云台山河、牛首山河、外港河、横溪河,白下区境的运粮河,秦淮区境的响水河,溧水区境的一干河、二干河、三干河、天生桥河,以及1980年挖成的分洪河道——秦淮新河。

句容河支流

南河,位于赤山湖之南。由原南、西二河合并而成,从赤山湖河口起(下葛村西北)直线向南经西溪桥至杨绪坝(虬山水库溢洪道)向东切岭接老河,裁弯取直过李家桥,再转向老南河至天王坝止为主河,全长16.3公里,上受瓦屋、丫髻、方山、浮山、虬山等诸山计212.55平方公里来水,汇入赤山湖下注秦淮。

中河,自湖东圩西头村起,经团结桥(原名崇福桥)、中河桥(原红星桥)、红旗桥至老赵龙桥止为主河,全长9.38公里。赵龙桥向上有两条支河,一条向南旧名白李溪,经曹村坝,上穿常溧公路至潘冲水库止;一条向东,经后倪坝至茅山水库止,上受茅山、长龙山、狮子山、老虎山等诸山计151.9平方公里来水,经赤山湖下注秦淮。

北河,原名淤香河,是赤山湖最初的九河进水之一,从赤山湖东河口起经义城桥、北河桥至二圣水库止为干河,是古破岗渎故道所经之地,上承135平方公里来水,经赤山湖下注秦淮。。

汤水河,以古汤水镇得名,下起江宁县夏三岔,向北经东、西水门、元桥、土桥至时庄滚水坝止,长13.3公里,为汤水河干河,上有黄梅、汤泉、唐家三条支河,总集水面积194.2平方公里,其中江宁县占113.4平方公里。

秦淮水系在上游山丘之间尚有小支河金戴、浦溪、李塔、上杆、郭庄南河及郭庄西南平圩区的二干河等6条,均由所在乡镇统一规划,调集劳力,予以整治。

赤山湖,位于句容市城西南33华里处,西临赤山。该湖历史源流有二:一是承受境内东南茅山、方山、丫髻、瓦屋、浮山、虬山诸山之水,二是承受境北仑山、武岐、空青、华山诸山之水。两源总来水面积806.13平方公里,分流汇合于湖,下注秦淮河入江。赤山湖原为

秦淮河的诗篇八
《美文赏析:忧郁秦淮河》

忧郁秦淮河

张灵均

一条河流的歌,一般是指河水在岸两边的树根、草蔓、或河床上的石头,或河之拐弯处所弹奏出来的旋律。河流弹奏的音乐令人愉悦,说明人类与自然达成了一种和谐的共识。

秦淮河,也有一首歌唱了两千年。其忧郁的音符里,还夹带着两岸的各种噪音,又岂能令人爽心悦目?一条河流,不会像人类一样,还能暴跳如雷地站起来吵架,或通过其它途径出面解决生存问题。最多来几声叹息,不管人类乐不乐听这首哀怨的曲子。

作为旅人,我没有理由横加指责一条河流。作为河流,秦淮本身就没有过错。水与水天生由同样的分子组成,如果说秦淮的河水有了其它的元素,那毫无疑问是人类造成的,怨不得秦淮。当年,秦始皇开凿秦淮,沟渎水流的本意:泄王气,兴航运。还能据以自守,拒敌于外。至于秦淮河固有的这些功能在退化、衰竭,逐渐演变成为古都南京的一处风华烟月、金粉荟萃之地,于秦淮来说,真是逼良为娼。六朝时期,淮清桥至镇淮桥一带的秦淮两岸,便是封建统治者们居住比较集中的地方。从此,十里秦淮走向糜烂的繁华。纸醉金迷、穷奢极侈之徒,便把这里搞得乌烟瘴气。于是,唐人杜牧写下“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句,借商女弹曲吟歌,谴责陈后主淫乐荒政而亡国的历史悲剧。

秦淮河,是一面镜子,照古鉴今。

因此,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秦淮河,嗅一嗅它流过的痕迹,使我相信了宿命说。一切生命的荣枯如草芥,再自然不过了。这就不难理解唐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囗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我没有进入乌衣巷寻找残砖碎瓦,而是从夫子庙出来,也不打算去探讨旧时夫子庙与隔河对岸青楼妓院相望相生的因果关系。只觉得孔老夫子不可爱之处莫过如此。居庙堂之高,揽尽秦淮风月,还吐出之乎者也的道德经来。其实,连秦淮河也懒得控诉,或者说是无力陈述那一段悲伤的往事。况且,一些故事没长瓢把,早也流入民间了,成为香艳故事的代名词。诸如董小宛、李香君等秦淮八大名妓,哪一个又没有一串长长的血泪史。

秦淮河,看来洗不净身子。

踱上文德桥,只见秦淮河被两岸密密匝匝的楼阁逼得窄窄的,连夕阳也透不进来,显得愈加柔弱且幽暗,又怎么载得动前朝的烟云往事。虽有几条仿古画舫从灯影里荡出来,那又能有什么意味。朱自清和俞平伯的桨声远去。

在秦淮河,桨声是六朝的一种意象。尽管那轮明月依旧,然物是人非,又岂能在一条忧郁的河流里,强行去捞起一册湿漉漉的《桃花扇》。

一个盛世并不代表灯红酒绿。秦淮河,只不过是历史留下来的一处人文景观,让后人思古怀幽罢了,与这个时代多少要产生隔膜的。听说一对新婚青年,来到秦淮度蜜月。不久,新娘便厌倦了周围这些仿古建筑,以及秦淮河里的人造风景和克隆的古乐器,很想现代一番。于是,她搬来一架钢琴,在秦淮河上弹奏起来。

她原以为美妙,谁知,不是个中滋味,全然没有畅快的感觉,她的内心忽然变得郁闷而空荡。新娘愤怒了,便很快失踪了。当新郎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找到新娘时,新娘正在一处人迹稀少的荒郊野地,对着一条无名的河流,快乐地歌唱。 新郎读不懂新娘的心事。

从这个现代插曲里,我恍然大悟,便读懂了秦淮河的全部忧郁。

秦淮河流经这座城市,就注定了它的悲哀。红尘俗世对它的侵蚀从来就没有间断过,它早就不堪重负。走出这座城市,这是秦淮的梦想。像野地无名河一样,干干净净地生存在蓝天白云下,自自由由地呼吸新鲜空气,快快乐乐地享受阳光雨露的恩惠。与虫鸣鸟啼相依,与野花野草为伴,甚至与飞禽怪兽恩爱,是何等的惬意。

秦淮河,走不出这座城市,便弹不出欢乐的乐章。

(选自张灵均散文集《心灵符码》,2006年8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鉴赏】

寻找灵魂的归宿地

——张灵均散文《忧郁秦淮河》赏析

叶茂樟 福建省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慈山分院 邮编362411

这里是一处风景,却被历史镌刻上了深深的印记;这里是一段历史,却有着令人心驰神往的绝色风景。泛舟十里秦淮,寻觅朱自清和俞平伯渐行渐远的桨声,让我们同张灵均一起回溯历史,解读秦淮河的忧郁和哀愁。

一条缓缓流淌的河,两千年来一直唱着忧郁的歌。“作为河流,秦淮本身就没有过错”,其之所以忧郁、哀怨,乃是因为历史、人类给了秦淮河水“其它的元素”。秦淮河是条历史的河,历史成就了秦淮河的盛名,也造就了秦淮河的忧郁。在作者看来,历史让秦淮河成为“风华烟月、金粉荟萃之地”,本为“良”却被喻为“娼”;秦淮见证了六朝的兴衰,浸透了家国血泪,却懒得控诉或无力陈述悲伤;秦淮河作为历史遗留下来的一处人文景观,却与时代产生了隔膜,不被现代人理解。因此,秦淮河,早已不只是一条河,而是商女胭脂红的油腻;是封建统治者的纸醉金迷;是朱自清和俞平伯渐行渐远的桨声。如今,我们已无从追寻秦淮河面曾经上演过多少桨声灯影,文德桥上曾经渡过多少人马。十里秦淮,那顺流而下的浑浊,是那千百年来无奈的眼泪!

曾经无数次的假想,如果没有杜牧“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那心力交瘁的忧郁,如果没有刘禹锡“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的慨叹,如果没有灯船画舫里的声色犬马,也许今日的秦淮河就少了一份沉重,然而,诗人们的意境我们又真正了解几分呢?秦淮河在他们的笔下是繁华掩盖不住的苍老,千百年来挥之不去的哀怨,而今,秦淮河却流光溢彩,歌舞升平,游人如织。但是,这个让后人思古怀幽的人文景观,注定是要与这个时代产生隔膜的,有多少人能解秦淮河的忧郁和哀愁!

面对秦淮河的“如斯”历史,张灵均找到的是忧郁;他担心“秦淮河,看来洗不尽身子。”“秦淮河,走不出这座城市,便弹不出欢乐的乐章。”(在这里,秦淮河其实还是一种象征,作者在这里明写的是秦淮河,指向的却是作者自己的精神向往)。作者希望人类与秦淮河达成和谐的共识,加载给她的不再是苦难。如此,“迷人”就会取代“忧郁”。全文将历史与现实相互交融,洋溢着一种文化气息,意境高远,引人深思。

【作者简介】

张灵均,年届四十。生于屈原沉江的地方。大学文化,现为岳阳电视台记者。爱好摄影。写诗,也写散文。有各类作品见诸全国各大报刊。散文《巫山夜雨》、《忧郁秦淮河》、《索溪,索溪》等10余篇什分别入选多个选本和选刊。其中《索溪,索溪》还收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职语文》教材,另有多篇进入大学远程教育语文教材。《雨落韶山》等20多篇散文荣获全国征文大赛奖及报纸副刊奖。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阅读训练】

1.秦淮河的忧郁表现在哪些方面?

2.为什么说“作为河流,秦淮本身就没有过错?”

3.只觉得孔老夫子不可爱之处莫过如此。作者这样说是什么意思?其深层含义是什么?

4.岂能在一条忧郁的河流里,强行去捞起一册湿漉漉的《桃花扇》。结合全文理解这句话?

5.作者引用新婚夫妇的故事意在说明什么?

6.文章最后一段说:“秦淮河,走不出这座城市,便弹不出欢快的乐章。”联系全文理解这句话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答案】

1.①历史让秦淮河成为“风华烟月、金粉荟萃之地”,本为“良”却被喻为“娼”;②秦淮见证了六朝的兴衰,浸透了家国血泪,却懒得控诉或无力陈述悲伤;③秦淮河作为历史遗留下来的一处人文景观,却与时代产生了隔膜,不被现代人理解。

2.秦淮的河水有了其它的元素,都是人类造成的,怨不得秦淮。

3.居庙堂之高,揽尽秦淮风月,还吐出之乎者也的道德经来。其深层含义在于讽刺那些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假道学们或者说统治阶层。

4.明月依旧,然物是人非,秦淮河与它的一切都成为了历史(或者说秦淮河已经载不动前朝的烟云往事)。只能作为历史遗留下来的一处人文景观,让后人思古怀幽罢了。

5.秦淮河,作为历史遗留下来的、让后人思古怀幽一处人文景观,与这个时代已经产生了隔膜。

6.呼应文章的开头,希望人类与秦淮河达成和谐的共识,加载给秦淮河的不再是苦难和忧郁。

秦淮河的诗篇九
《朱自清秦淮河赏析》

朱自清在这篇散文里,着意描绘了秦淮河的夜景,并且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把自己的感情和思绪,融注进他所创造的形象里。此文写于1923年,当时正处于五四落潮期,朱自清深感苦闷、寂 寞,同时很想填补空虚,排解烦恼,或躲进书斋,或寄情山水,追求一时的宁静和一切均皆适度的生活情趣。但另一方面,朱自清又渴望光明,富有正义感,怅惘而不妥协,始终严肃地对待生活、对待自己. 这种思想情感被灌注于(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里,甚至作品中关于 月色、灯火、河水的描写,都隐含着作者的感情色彩。夜游一开始,他就神往于秦淮河的历史陈迹,那“华灯映水”、“灯月交辉”的光景,使朱自清“枯涩久了”的心,被“润泽”得“不能自主”,简直有迷离恍惚之感。在他眼里,船上的灯火“反晕出”“朦胧的烟霭”,又“逗起缕缕明漪”,„“碧阴阴的”水,荡漾起的“柔波是这样的恬静,委婉”,而大中桥外,“淡淡的月,衬着蔚蓝的天”,水面被映照得“总像隔着一层薄薄的绿纱面”,在清的月色和浑的灯光的交融中,秦淮河竟“仿佛笼上了一团光雾”。在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作者的烦闷、惆怅似乎都被暂时忘却,只感觉到月光、灯火、水色的交互辉映,成一派不浓不淡、若明若暗、朦朦胧胧,调和、适中、安逸的境界,这正是朱自清当时追求的安宁和一切均皆适度的意趣的流露。然而作者却不能真正超然,泛舟途中出现的妓船,把他拉回到现实中,情感为之骤然一变。一来作者没有想到她们“仍在秦淮河里挣扎”,为现实的黑暗而愤然;二来作者又苦于既同情她们的遭遇,又迫于道德律而不能点歌,为此“觉得很怅怅的”。丑恶的现实打破了作者恬静的心境,由于“心里的不安”,作者眼里“清艳的夜景也为之减色”:“森森的水影,如黑暗张着巨口”,仿佛“要将我们的船吞了下去”;傍岸船上一星两星的灯光,也“枯燥无力”;连电灯下的人物,都“像蚂蚁一般”。显然,作者的情感由陶醉于秦淮河的夜景,而变为“心里充满了幻灭的情思”,并且这种心境的变化,也抹染在月光、灯火、水色等景致的描绘中,显示出寓情于景,情景相生的艺术特色。

二、本文的结构特点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是一篇纪游性写景抒情散文。文章从作者与友人一起雇“七板子”游秦淮河写起,巧妙地以“桨声灯影”为行文线索,由利涉桥到大中桥外,自夕阳西下到素月依人,表现了完整的游踪,形成明显的时空顺序。同时,其中又贯串着作者的情感线索。在开始的游程中,作者的心境是平静的,从容品味,赏心悦目,陶醉于秦淮河入夜的景色。并且在描绘灯光、水色和月光时,将自己深沉的感情灌注了进去。而后秦淮河中的妓船,使朱自清“遇着了难解的纠纷”,文章就此出现了一个大转折。作者的心绪起了变化,由对美景的沉醉转为落入现实的怅惘。而文章的后半部分,就在作者表现自己“幻灭的情思”中,为读者造成了一个回味想象的空间。这篇散文结构的又一个突出之处在于作者紧扣秦淮河夏夜的特点,将月光、灯火、水色等景致作为描写对象,其中又以灯光为重点,不仅细致地描写了不同时间、不同水域的灯光、河水、月亮三者的变化,而且还表现了华灯映水,灯月交辉的独特意境,使读者也能品出“天之所以厚秦淮河”,“天之所以厚我们”的许多新异的滋味。

朱自清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是一篇出色的散文代表作,文章笔墨变化多端,有典雅的诗化语言,也有浓艳的语句。作者坦率和诚挚地流露出真情实感,将自己的感情与思绪,融合在技巧十分高超的风景描写中间,使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篇文章相当突出地标志着“五四”散文创作所达到的艺术成就。对于社会人生和自然景色,朱自清一向很善于进行精确和缜密的观察,作出细腻和深入的描写。朱自清在描绘自然景物的时候,都是在读者不知不觉中,悄悄地完成的。这些委婉而富有韵味的描绘,在开始时似乎都是无关紧要的闲笔,他从各处名胜的游艇讲起,说到了秦淮河的小船(“七板子”),说到了这船上的“灯彩”,接着就扩展到多少条游船上的灯光,映出了河上的“薄霭和微漪”,然后又过渡到描写“碧阴阴的”、“厚而不腻”的河水,描写河上“薄薄的夜,淡淡的月”,描写清朗的月光和浑浊的灯光,及其相互交织在一起的景致。在这一束束五彩缤纷而又变幻莫测的光照底下,秦淮河的夜景显出“缠绵”和“渺渺”的丰富复杂的意境。在表现秦淮河光亮的这一点上,朱自

清运用的并非形象的色彩,而是抽象的文字,他驾驭起文字来象具有魔力似的,非常真实地绘出了秦淮河光亮的美丽与绚丽多彩,绘出了犹如印象派大师所作的五光十色的油画。显得非常丰满和浑厚。这当然是由于作为现代人的朱自清,接受了中外文学艺术创作的许多有益的经验,对于宇宙万物的观察和理解深刻的缘故,因此才能够作出这种真实形象的描写。在涂抹鲜明丰富和浑厚浓郁的色彩,描绘灯光、水光和月光时,朱自清将自己深沉的感情灌注了进去。他一开始就神往于秦淮河的历史陈迹,因而产生了“空”和“静”的感觉,然而当圆润的歌声,凄厉的琴声,微风的吹漾,和水波的摇拂一起传来时,他“便疯狂似的不能自主了”,历史和现实的交织辉映,确实使他的感情波涛起伏,他不是单纯地在作风景画,同时也剖析了自己心中的强烈感受,他将自己的感情与思绪,融合在技巧十分高超的风景描写中间,因而当读者在领略他笔下的秦淮河夜景时,也就领略了他情感与思绪的波澜,领略了他内心中的搏斗。做到了这样的情景交融,就将绵密和蕴藉的情致、丰满和深远的想象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因而更能够洋溢出动人心弦的诗意,极耐人咀嚼和寻味。当朱自清在聆听秦淮河上妓女的歌声时,又进一步写出了内心中剧烈的思想冲突,正如他自己所说,孔尚任《桃花扇》和余澹心《板桥杂记》所写的明末歌妓,对他产生了“奇异的吸引力”,早就想领略一番她们的声音,因为没有听到而觉得“寂寥”和“无端的怅怅”,可是当载着歌妓的轻舟出现在他面前,进行兜揽和纠缠时,他却又十分窘迫起来,拒绝聆听她们的卖唱的歌声。他此时既被妓女们的歌声所“诱惑”和“降服”,又因为拒绝她们的要求而感到内疚和抱歉。他的这两种情绪都受到“道德律的压迫”,却依旧无法打消蕴藏在自己内心里的听歌的愿望,于是潮涌般的思绪使他陷入“重重的争斗里”,深感自己是一个被“道德律”所束缚的“自私的人”。与他同游的俞平伯,引用周作人洋溢着人道主义同情心的诗篇《小孩》,表示因同情歌妓而尊重她们的人格,经过细微的思想斗争后就决定不再听歌了,这使作者觉得俞平伯不像自己那样受到“道德律”的束缚,似乎比自己要来得高超。朱自清写出自己在这方面的内心搏战,可以说是坦率和诚挚地流露了自己的至情,这正是文学艺术创作中最可宝贵的东西。朱自清通过自己所走的艰苦的人生历程之后,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痕迹。俞平伯在与朱自清同游之后,也写了一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他追求的是“朦胧”和“浑然”的境界,在柔婉细腻的笔墨中显出了一种清幽和空灵的意境,却没有朱自清那种亢奋的情绪和执著的追求。朱自清在灯光、水光和月光的交织之中,未能很好领略六代繁华的笙歌,因此再度产生了“寂寞”和“惆怅”之感,“心里充满了幻灭的情思”,这是很自然的事情。因为此时“五四”思想启蒙运动的高潮已经过去,他在文化思想界处于暂时沉寂的苦闷的氛围中间,只能踏踏实实地进行着探索和思考,他这种多少有些颓废的“幻灭的情思”,不是来源于厌倦人生的遁世哲学,而是来源于思索黑暗现实之后的失望情绪。前面已经分析过了,朱自清是通过文字的描绘,构成油画般的效果的,这就不仅需要他在记述自然景色时,得写出自己细致独到的观察,运用泼墨似的技法作出充分的勾勒;这种工笔画的作风,也还需要他的词藻来得华美、明艳和精雕细刻,只有像这样的文字本身,才能够保证他画幅中的许多形象,达到十分精确、丰满和浑厚的超度。他这些经过了千锤百炼的文字,尽管是够华丽和明艳的了,却又一点儿不显出雕琢的痕迹,在这些读起来琅琅上口,颇有情韵的文字底下,更显得是蕴藏了十分饱满的形象,他尽力用文采去渲染和烘托形象,而不是用这来损害它,这正是他运用词藻的高超之处。总体上看来,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这篇文章把华美的文采与精密的构思紧密结合在一起,他一路描写过来的景色和人事,都是从平凡常见的境界中显出新颖的发现,在文章构思中显出惊警的思想,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可以当成是“五四”散文创作的成功的标本。

秦淮河的诗篇十
《唐诗中的南京》

同学们,大家好!

我们都知道唐朝是中国古代诗歌最繁荣的时代,唐代有许多杰出的诗人在我们南京留下了不朽的诗篇。今天我就向大家介绍几首有关南京的唐诗。

第一首是《台城》,作者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我们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这首诗写的就是现在玄武湖北侧,靠近鸡鸣寺的那一段城墙,我们叫它“台城”。

第二首是《乌衣巷》,作者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朱雀桥、乌衣巷都在现在的秦淮河畔。我们现在经常可以在报纸上看到“飞入寻常百姓家”这句话,意思是原本很高贵、很稀有的东西慢慢普及了,走入普通人的生活。

第三首是《泊秦淮》,作者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首诗描写了秦淮河的夜景,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唐代大诗人李白,也在南京写下了《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这首诗里有几个南京人非常熟悉的地名,你们知道吗? 好,谢谢大家!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秦淮河的诗》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秦淮河 描写秦淮河的诗句 秦淮河的诗词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秦淮河的诗”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秦淮河的诗"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9307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