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温柔的诗

温柔的诗

2015-12-29 09:22:19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温柔的诗篇一《心底最温柔的诗》 心底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温柔的诗》,希望能帮助到你。

温柔的诗篇一
《心底最温柔的诗》

心底最温柔的诗

半夜醒来,看着身边熟睡的可爱宝贝,我在心中默念:

我愿做你今生的阿拉丁,

在你需要我的时候出现,

满足你的一切愿望,

让你成为这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宝贝现在可以清晰的说一些简单的话了,而她最爱说的便是“妈妈”。她总是迈着还不太稳当的脚步跟在我的后面,不停的念叨“妈妈,妈妈”,而我则不厌其烦的答应她:“唉,妈妈在,妈妈在。”

在我的心中,从她嘴里喊出的这两个简单的字就是她心底最温柔的诗,这诗里蕴涵着她最真挚的感情,那便是她对我的爱与依恋。

我想到席慕容的《前缘》:

人若真能转世 世间若真有轮回

那么 我的爱 我们前世曾经是什麽

你 若曾是江南采莲的女子

我 必是你皓腕下错过的那朵

你 若曾是逃学的顽童

我 必是从你袋中掉下的那颗崭新的弹珠

在路旁的草丛中

目送你毫不知情地远去

你若曾是面壁的高僧

我必是殿前的那一柱香

焚烧著 陪伴过你一段静默的时光

我想再没什么比母亲和孩子的缘分更奇妙了。恋爱中的男子女子,更换其中的哪一个,最终的结果都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归于平淡。而孩子就是那一个,哪个环节有所更改,就不再是那一个了。所以这首诗虽原是写爱情,我却拿来解读我们母女的缘分,我愿永远做她错过的那朵莲,在她身后默默的望着她;永远做那颗崭新的弹珠,是她忠实的伙伴;永远愿做那殿前的一柱香,在她寂寞失意的时候,陪着她,温暖她。

我又想到海子的成名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当爱情最初的激情过去以后就剩下平淡和争执了,无数个夜晚,我对月默念思索:“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再没有初见时的美好了,我生的希望又在何处呢?在这时,女儿出现在我的生命里。虽是初秋,在我却是新春。她让我如重生般对生活又燃起了激情,有了希望与憧憬,像海子一样梦想着美丽的生活: 从现在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读书、学习,关爱孩子

从现在起,

孝敬母亲,热爱生活......

于是,午餐后,阳光里,即使是孩子不停的哭闹,我也在欣慰的笑。我也开始理解我的母亲,为何年纪轻轻就能守的住寂寞,因为心中充满了对孩子的爱,就什么也不怕了。

我想我就是席慕容笔下的那一棵开花的树,为了和女儿此生相伴,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我愿为女儿在阳光在开满花,把自己最美最温柔的一面展现在她眼前,融入进她的生活,让她在爱中幸福的长大。这便是我心中最美的诗了。

诗歌伴随着我长大,教我拥有一个宁静的灵魂,一颗清澈的心,一双看清世界的眼睛,一份真挚的感情。我想,无论女儿以后有怎样的兴趣,选择怎样的事业,我都要引导她读一些诗,让诗歌净化她的心灵,帮助她保持宁静,做一个最真的人。

温柔的诗篇二
《温柔敦厚的诗教》

温柔敦厚的诗教

一、诗教即古代之素质教育

数年来,素质教育已逐渐被提上教育工作日程,国家教育当局并为素质教育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应措施。一度过热的重理工轻文史的现象,特别是随之而泛起的一切向庸俗功利主义看齐的现象正在得到纠正,这是一个十分可喜的现象。这里,打算就我国传统的诗教与素质教育问题作一探讨,以就正于贤者。

应该首先明确,我们今天所提到的诗教问题,在古代早已得到重视。而且,其重视的程度,并不逊于今日。因为古人早已把诗教提高到今之所谓素质教育的高度来对待了。

孔子是把诗教当作素质教育来对待的第一人。他认为诗教可以移风易俗,改变和增进人的素质,可以使人温柔敦厚。《礼记·经解第二十六》记载:“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意思是说,当你进入到一个国度时,你首先会感的是到那里的人所受的教育的程度。如果他们都表现得温柔敦厚,那就是诗教所致。如果是“温柔敦厚而不愚”,那就更加说明是诗教推行得比较好。这里,后人在注解时,特别是在为“注”而作“疏”时,因为没弄清句读,把本该归入上句的却归入了下句,对原文有所误导。《礼记》原文两处都是因果句,无论“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或“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其后句都是前句的补充,是说明诗教对于教育人的功用。温柔敦厚是指的人,而不是指诗教。《疏》还加上一句:“故曰:温柔敦厚,是诗教也”是没有根据的。

司马迁对于诗教与素质教育,在其介绍孔子时,也持相同的看法。他说:“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复),即可施于礼仪。”这与《论语》所说:“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完全吻合,即诗三百篇,皆“思无邪”,是完全可“施于礼乐”的,他们都得到同一个结论:诗教可以提高人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手段之一。

二、孔子的诗教主张

孔子之重视诗教,是有原因的。因为春秋以前,史料残缺,但民间以诗歌形式保存下来的史料却不少。而且,除史料之外,诗歌中还在有的篇章如《鹤鸣》

等篇中,保存了丰富的哲理,也还有不少民间民俗的记载。可以说,当时的诗歌,特别是经过汇总整理后的《诗经》,简直就是一部百科全书。但自平王东迁以后,因为“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而后《春秋》作。”所以,孔子之作《春秋》,乃是续史,即是说《春秋》之所以要“作”,很大程度上是与“诗亡”有关。《诗经》同时肩负了保存史料,彰明哲理,记载民俗民风的责任,说它是一部可以作为素质教育的百科全书。应是当之无愧的。无怪乎孔子要认为“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他教育学生要“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从而把诗教提到了空前的高度。

据《论语》记载:“陈亢问于伯鱼:子(指孔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孔鲤字伯鱼)趋而过之。曰:学诗乎?对曰:未也。曰(孔子):不学诗无以言。于是,伯鱼退而学诗”。这里,孔子与他的儿子的一段对话,无例外地是以“不学诗无以言”相诫勉。有一次孔子和子贡在一起,子贡说“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说:“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这里,孔子先从学礼启发子贡。然后,子贡接着说:“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欤?”孔子以为子贡为人颖悟,大为高兴说:“赐(子贡名頴)也,始可以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还有一次,孔子和子夏相问答,也谈到这个问题。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孔子曰:“绘事后素”。子夏又问:“后礼乎?”孔子遂加赞许说:“起予者商(子夏名商)也。始可与言诗教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瑏瑠两次问答都归结到“始可与言诗”,而且均以“言”为先决条件。值得注意的是,孔子对孔鲤说:“不学诗无以言”,孔鲤于是“退而学诗”;而子贡在对答中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欤?”孔子即认为他已从诗句中悟出了锲而不舍,孜孜为学的精神,认为他善于从诗中学习,因而也加赞扬。更重要的是,子夏又从“绘事后素”中悟出了作人如作画,问题不在于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和素以为绚兮,因为这些都是技巧,是次要的,主要问题乃在于“素”,即绘画的底色或纨素,这是基础,应在首位,没有这个基础是不行的。譬之于人,则首要在于素质。素质好,才可以“立于礼”而“成于乐”,才可以算得上“士”,算得上人才。孔子认为子夏从“绘事后素”中已悟出素质教育即诗教的重要性了,所以也才“始可与言诗已矣”。

孔子对于诗教的作用,既提到了做人做事的高度;还深沉而感慨对学生说:“小子何莫学夫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而且,进一步认为:学好了诗,可以“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诗经或“诗教”在古代教育或教育以外诸如政治、外交领域中的重要性,还可以从先秦诸子及有关文献中得到证明。《论语》《孟子》中大量引用《诗经》且不必说,即以《左传》、《国语》而言,据统计:其中引用《诗经》诗句、诗章的即达250条之多瑏瑣,他如《荀子》、《国策》等书,也大体相似。又据其他典籍记载,春秋之时,倘遇祭祀、会盟之类的大典,诵诗更成为必不可少的礼仪节目。此类史实,俯拾即得,勿庸多言。这些,俱足为孔子“不学诗,无以言”的注脚。这样,“诗教”之成为古代素质教育之一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成为无可争议之事了。

三、温柔敦厚指人的素质,而非诗教

如前所述,温柔敦厚是指人的素质表现,而非诗教本身。温柔敦厚一词,《辞源》释之为“温和宽厚”。而《礼记·经解》的《疏》对此加了一些并不恰当的解释。如说:“温,谓颜色温润;柔,谓性情柔和”,就值得考虑。因为温字,从日从皿,所以是暖和的意思。虽是水旁,但原意仍是指皿中之水,加上日光,故而暖和,所以温字本身只是暖和,与水没直接关系。所谓“冬温而夏清”,所谓“言念君子,温其如玉”、“色思温”,和“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之类,均是如此,不能望文生义,以为既然”温其如玉”而玉本身是润的(因其含结晶水之故),于是就把温润连在一起,作为一般意义上解释,认为温者“颜色温润”。实际这里的“温”乃形容人的容颜温和、和平,而与“润”是无干的。温柔敦厚是指一个人能够在与人或社会交际中表现温和(不严厉)、宽容(不狭隘)、诚笃(不虚伪)、厚重(不轻浮)的气质。这个气质,乃是其情操、品行、性格、风度、修养的总和。而孔子认为,这样的素质,只有在良好的诗教中才可得到。所以,他说:“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很明显,温柔敦厚,乃诗教之直接效果,而非诗教本身。千百年来,把温柔敦厚当作诗教,乃是误导。

那么,我们应如何对待“温柔敦厚”这个为大家所熟悉和认可的,原本是指人的素质表现而却被误导为诗教本身的词汇,是否就一无是处呢?

我们的答复是,否。温柔敦厚作为诗的风格,作为诗的创作艺术、创作手法来看,不仅是可以的,甚至是必要的。以下就此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就诗的创作来说,要求以精炼的语言,高度的概括,托于比兴、拟于形象,不直切指陈,以微言见讽喻。这个总的要求,是与温柔敦厚之旨相吻合的。我国从《诗经》、《离骚》以迄现当代,诗风相传,脉胳清晰可见。例如《诗经》便是如此。《诗经》对于当时的朝野大事,乃至民间风俗,均有涉及。大体上是当颂则颂,当刺则刺。在颂刺之间,基本上虽只依违讽谏,不指切事情”,但却起到了很好的社会效应。如《玄鸟》之刺秦穆公以三良殉葬;如《新台》、《南山》、《株林》之刺卫、齐、陈三国国君之荒淫乱政;《七月》、《伐檀》、《硕鼠》之写农民哀怨和刺当道者之极度剥削;《柏舟》、《大车》之歌颂女性德操等等,无不借助于比、兴手法。虽未直指其事,但却是讽谏得当,艺术效果与社会效果,均极良好,不失为温柔敦厚诗风的典范。因此,我认为,当今虽然不一定把“温柔敦厚”当做诗教,但它仍然是我们必不可少的一种诗风和诗词创作艺术,只可提倡,不宜反对。

四、当代呼唤温柔敦厚的诗风

诗词是一种文学,是文学的诸多载体之一,它必须服从于文艺的根本原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它不可能是真实的具体的实录,不能要求对于所颂或所刺的人与事,来一个直接指陈。因为即使直接指陈,反而有了局限,不能触及与之相同或相似的事物,使其社会效应或艺术效应不能辐射到更多的领域,这就是大多文艺创作所以不写真人真事,而必须进行典型化的处理,进行必要的艺术加工的原因所在。诗词方面这样的例子很多。例如唐人陆龟蒙因要讽刺政府赋敛太过的主题,只用两句“蓬莱有路教人到,也应年年税紫芝”,意义深刻而普遍,读后使人发生共鸣。又如唐明皇夺媳为妃,白居易写《长恨歌》不敢直说,用了“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的诗句“为尊者讳”,总不如李商隐的“宴罢归来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来得深沉、含蓄而又尖厉。寿王是谁?乃杨玉环的真正丈夫,所以他要长夜难眠。一个“醒”字多么轻便,又是何等沉

重!今人有写古人之事的,往往谩骂不绝,如说:“刘邦本是凡人种,硬说他妈睡了龙”,因子及母,近乎辱骂,终觉令人遗憾。一次笔者和著名诗人刘征先生闲聊到“温柔敦厚”这一话题,刘征先生说:“像‘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样的诗句也是温柔敦厚,你写文章时不妨举此为例。”我想,刘先生的话是对的。一骑红尘所驮的是杨贵妃爱吃的荔枝,她见到自然要笑,但这个笑的后面,不知跑死了多少驿马!不知浪费了多少人民血汗!虽未直说,却已分明可见,这就是温柔敦厚的艺术品位及其力量之所在。

诗贵含蓄,不尚直露,其理亦然。同样可以《诗经》为例:“如写美人之美,几句“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全用比拟。曹子建写洛神之美,所用“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耀秋菊,华茂春松”,也很形象,而且逼真,就十分好。至如今日某些作家笔下,诸如“丰乳肥臀”之类,相比之下,未免庸俗,令人生厌。写男女之情,曹雪芹的《红楼梦》,就处理得很当。《诗经》则更加含蓄,一句“有女怀春,吉士诱之”甚至更进一步,写到“有美人一人,腕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藏也)”也并不过分。其实,“与子偕臧”之后,哪怕像卓文君那样当炉卖酒,仍是人生正道,何必一定要加上些不堪入目或不堪入耳的描写呢?

《诗经》的讽喻,有的也相当尖锐,但也并非谩骂,而是缓缓说理,以情服人,以情和理来增加其艺术的感染力。例如“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頵兮”,对于剥削阶级的诛伐,也就很够了,若是指名道姓,反而使其有所局限。唐人吕温在大旱期间,见到有某显宦之家正在移植带花芍药,写了一首诗,后两句说:“四月带花移芍药,不知忧国是何人”,罗隐在长安看到皇帝给弄猴人赐紫绯(一种当时的高级官服),写到:“何如买取猢狲弄,一笑君王便着绯”。李商隐到马嵬坡,感于明皇贵妃之事,不禁责骂李隆基两句:“如何四季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也很得体。若说是骂,骂得含蓄、深刻,读后留有余韵,故非谩骂,而谩骂是绝对不能入诗的。记得罗隐有一首诗刺唐僖宗因黄巢之乱而幸蜀,骂了玄宗、僖宗,也还骂了一些不谙事理而以为安史之乱是由于宠幸杨玉环所引起的一批无聊文人。他说:“马嵬山色翠依依,又见銮舆幸蜀归。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这首诗,也替杨妃出了一口气,

温柔的诗篇三
《简析孔子“温柔敦厚”的诗教》

简析孔子“温柔敦厚”的诗教

诗教,是中国最早、最重要的艺术教育方式之一,代表着儒家最基本的诗学观念。诗教的基本理论,形成于孔子,在汉代的《毛诗序》等论著中得到较为明确的表述。不少范畴和命题,如“温柔敦厚”、“兴观群怨”、“思无邪”、“发乎情,止乎礼义”等,彰显出诗教的丰富内涵及其在儒家政教诗学中的核心地位。

"诗教",这个词最早出现在《礼记·经解》,这是我们可以查到的"诗教"这个概念最早的出处.它原来的意思,是以《诗经》为教材进行教育.《诗经》本名就是一个字:《诗》,到了汉代,把《诗》奉为经典,才有了《诗经》这个名字.周王朝采集编纂《诗》,其中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统治阶层要用它来教育自己的子弟.以《诗》为教不是孔子以后才有,应该是从一开始采集编纂《诗》,就同时在进行的,虽然未必那么自觉.那时的《诗》教的对象,是贵族子弟.《诗》教的结果就是使他们"温柔敦厚",这里的"温柔敦厚",是指当时上层社会人们应有的性格修养,是他们互相之间的相对形象和态度.孔子之前的《诗》教,使得诸侯与诸侯、诸侯与大夫、大夫与大夫之间,赋诗达意,不违礼节,婉转地陈述自己的愿望、要求、观点等等.特别在外交场合,常常需要摘引《诗经》中的诗句,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这叫"赋《诗》言志" .具体情况在《左传》中有很多记载.可见当时的《诗》教有多么重要.

温柔敦厚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传统诗教,是儒家的诗歌理论的核心思想。它的提出,最早见于《礼记.经解》:“温柔敦厚,诗教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这是汉代儒家对孔子文艺思想的一种概括。唐代孔颖达《礼记正义》对此解释说:“温柔敦厚诗教者也:温,谓颜色温润;柔,谓性情和柔。诗依违讽谏,不指切事情,故曰温柔敦厚诗教也。”要求性情和柔,就是要求不要违反礼教,不要反抗,即要“怨而不怒”,这是就诗歌讽谏的特点来说的,体现了对作者写作态度的要求。同时,《礼记正义》又说:“此一经以《诗》化民,虽用敦厚,能以义节之。欲使民虽敦厚不至于愚,则是在上深达于《诗》之义理,能以《诗》教民也。”这是就诗歌的社会作用来说的,既需要运用温柔敦厚的原则,同时也必须以礼义进行规范。

儒家提出“温柔敦厚”作为诗教,主要是作为一个道德伦理规范,要求诗歌遵从这一规范以施行教化,使人人亲人礼教,作为国家治本的一个方面。即要求诗歌写出温柔恭顺、没有反抗性的形象,用以感化人的“善心”。

作为《诗》教功能的集中体现,温柔敦厚是就人的言行趣尚、气质情性或品德修养而言的,主要是指经过《诗》的陶冶,人们富有温良的善意、诚朴宽厚的人格底蕴、温厚和平的性情、从容深厚的风俗。温柔敦厚虽然是具有共通性或普遍意义的性情基调,但并非性情和《诗》教的全部内涵,应与人的心灵的其他要素相辅相成,以免造成“愚”的偏失。《礼记·经解》意识到温柔敦厚可能有所偏失,因而强调深于诗者“温柔敦厚而不愚”,这是非常深刻的见解。后世不少论者在批评“温柔敦厚”的《诗》教时忽视了“不愚”的一面,导致误读。

从根本上讲,“不愚”就是明智、聪慧,有真知。按照王夫之的注解,可以说,不愚意味着人能明断真假、善恶、美丑、是非。《荀子·修身篇》有言: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这段话的大意在于:明辨是非则不愚。朱熹在解释《论语·先进》中“柴也愚”时说:愚者,知不足而厚有馀。由此可见,人在温柔敦厚的同时若有较丰富的知识或智慧则不愚

温柔敦厚是一种性情中和的基调,不是对人的性情的单向度的规定,不妨碍性情中其他因素的多样呈现,温柔、敦厚是情之和、情之固。情之和偏重于外在的精神风貌,情之固偏重于内在的人格底蕴。

孔子从他的“中庸之道” 的哲学观点出发,提出了“温柔敦厚” 的诗教,主张文学上的“中和之美”,“温柔敦厚” 成为一种审美标准,首先是要求感情适度,所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发乎情,止乎礼义” 用礼义加以节制。其次是要求表现含蓄。正如孔頴达所释,“温柔敦厚”诗教具有“依违讽谏,不指切事情”的特点,要求诗人在创作上运用比兴的手法,形成委婉含蓄的艺术风格,以便调动读者的想象来进行审美的再创造。,这对于比兴的艺术方法的发展也起了促进作用。这可以说明“温柔敦厚”的诗教在促进艺术表现方法的发展上产生了有益的影响。

但温柔敦厚的诗教又有其消极作用。

“诗”教的宗旨在于教人,使人在“温柔敦厚”的大前提下对国家的利弊得失表达意见竭尽愚忠。“诗”教要求诗歌塑造的是“怨而不怒”、温柔和顺的艺术形象。从而以诗教民,以诗化民。并以诗人的休养为添加剂,造成诗人温顺的性格,进一步影响到全社会。使封建统治者在权力的舞台上随心所欲。作为诗歌的伦理原则,“温柔敦厚”诗教的用意,是十分明显的。

这也是“温柔敦厚”在汉代产生,并长期成为封建文艺的创作纲领的原因,这是封建专制政治的必然产物。两汉时期,君权与神权合一,士人丧失了独立的人格,不得不依附于封建君主。郑玄说:“及其制礼,尊君卑臣,君道刚严,臣道柔顺。于是箴谏者稀,惰志不通,故作诗者以谲其美而讥其恶。”(《六艺论》)因此,汉儒在美与刺、谲谏与讥恶之间,只张扬前者而不标举后者。可以说,这种诗学观要求诗人必须将自己的情感约束在专制主所能承受的心理范围之内,不能超越封建伦理纲常,不能扬才露己,也不能责备君主。所以,从两汉开始,“温柔敦厚”不仅成为诗歌创作的法则,而且也成为封建专制制度对士人性情、人格的规范。

从诗歌创作来看,它束缚着诗人的思想,使诗歌不能充分揭露和批判封建的黑暗统治吵能充分发扬民主思想。从诗歌理论来看,作为一种规范,它也严重地束缚着许多文论家。不要说一些正统封建卫道者,运用这个规范极力否定一些具有民主性的进步诗歌,就是一些进步的理论家,如王夫之等人,由于亲人这个诗教,也在他的诗歌批评中出现了不少否定进步诗歌的错误病人,如按照温柔敦厚的原则否定杜甫和白居易的诗歌就是突出的例证。

温柔敦厚作为儒家的传统诗教,在长期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发生了很大的影响。一方面,在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内部,运用这一诗教来调整本阶级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合理的。但另一方面,由于它规定怨刺必须“温柔敦厚”,强调“止乎礼义”和“主文而谲谏”,只允许“怨而不怒”地委婉劝说,不允许尖锐地揭露批判,因而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又常常起着消极的作用。 古代一些著名文论家如刘勰就十分注意从艺术方面发展“温柔敦厚”的有益因素,他提出“诗主言志,诂训同书, 风裁兴,藻辞谲喻,温柔在诵,故最附深衷矣”。强调的是“温柔敦厚”诗教在艺术表现上的特点,主张诗歌要含蓄。这可以说明“温柔敦厚”的诗教在促进艺术表现方法的发展上产生了有益的影响。

孔子温柔敦厚的诗教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对此,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从中吸取教训。

温柔的诗篇四
《倾一生的温柔诗意 为你》

倾一生的温柔诗意 为你

一弯残月清冷一声叹息,一笔水墨丹青孤寂一场江南烟雨,幽梦里勾起的斑斓甜蜜,轻轻把你描进暗香浮涌的诗篇里... ——题记 生命中,总有一次相遇,让山水相依偎;总有一次心动,与天成荒,与地说老,允了天涯化咫尺;一份情,一份念,让一段时光,许了一场花事;相遇如此美,美的心动;缘分很暖,暖到落泪;走近你,如温润在花间,心苑欢舞,如这般,已是生命最大的欢愉。

穿越时空的隧道,浪迹前世的逐波,陌上红尘迷醉双眼,凝愁了昨天;多少红尘过往如云烟,一声离散,便是陌路天涯,尘世牵绊难了,相思泪眼望穿,纷乱了经年;多少蓦然回首,惘然一梦,倾尽一生温柔诗意,静默回顾中却渐失了你。

煮一壶相思酒,醉了三生河畔,忘却天涯;叹惜繁华几度,最终逃不出的,仍是那惊鸿的一撇,沦陷沉沦便是千年。

浮华散落,千年瑶琴一曲浪漫忧伤;残局花季凄凄瑟瑟倾诉,午夜满目悲凉;阡陌徘徊的等候,醉了千年轮回;月下留守的等待,潮湿了经年的风,望不到归路...试问七夕鹊桥能否一解我相思情愁?那相思渡口又能否渡我今生的守候?

墨香轻抚那世的地老天荒,冷月铅华,搁浅的思绪弹开如尘的记忆,风花雪月的言语渐行渐远,海枯石烂的誓言已是奢侈,流年沧桑在云雾里浅吟浅唱,抖落一地悲伤...

繁华落幕,前世的回眸,今生结缘,谁人可依;相思难断,情难展,夜难眠,情长难续,怎奈何曲终人散,前尘旧梦的辜负。

梦醒时,眉间相思尽染,落花有意,流水无情,风起青丝乱,琴尘飞扬;思绪无边徘徊窗前,任风吹,看花落,黄花树下是谁轻拂玉笛,醉拔情弦?遥望中繁华散尽,我依旧痴心未改。

期盼在悠悠岁月中将你慢慢深刻为永恒,将半生的寻觅轮回为天涯不忘,爱无言,情无声,三千年的守候,倾尽一生温柔诗意,只为你!

这一首首心香浮动的诗篇,在拼凑的光阴里,寻找经年你的影子,只愿这支古老的素笔对语时光,描尽清欢,且行且珍藏,你的每点每滴。

如若可以,如若能够,我们还年少,一切可以重来,你是否还愿意用一半的时光赌这次轮回,用素笺上的明媚,繁华这次美丽的初见,书写一段动人的神话传说。

如果可以,为你驻足,在你必经的路口化成一棵相思树,成就你我前世今生的眷恋;如果可以,可以陪你千年不老,千年相守永世不离。

只想,只想静守在你身旁,守一座城与你,不问繁华几度,不言沧桑几何,只守一身红妆于桃花满天,许一世的痴狂!

纵使相逢不识 哪来初见只为相思起

曾以为,放不下一段往事,那是因为贪恋其中的一份情,可是现在才明白,走不出曾经,却是因为自己还未曾遇到故事中的那一个人......如果明天我即将老去,我希望,下一个黎明遇见你。 ——千落隐红妆

佛说:“这世上的姻缘,都是一场重逢”。于是,我安然静候,从初春暖夏,到素秋寒冬,直到繁华的岁月印上一行行浅浅的足迹,暮然回眸,才发现,原来,你并不在那灯火阑珊的背后。

从未曾告诉谁,自己试图做一只青鸟,一生只为一次而歌。为了实现这个誓言啊!我在一切尘埃落地时,拼凑出你的容音,然后,攀上那棵最挺拔的荆棘树,以身翩然殉歌。 一念起,感觉好像经过了无数的轮回,那挥泪转身的决绝里,依旧是自己希冀挽留的初心。只是,辗转别离的笙箫中,唯留下你远去的跫音,我们早已不复记忆里的彼此,纵然,此后相逢不识,纵然,此后相见无期。

回首,我及腰的长发,牵住了红尘漫卷的过往,那葱白的年华,恰似,白马、斜桥,满

楼红袖,自是年少,写不尽岁月极美,道不完心花无涯。如今,咫尺之隔,我尝试以不同的姿态,打望那时的你,以及那时让我变得沧桑的情节,那么久,那么久以来,自己都不曾清楚,再一次触摸那份朦朦胧胧的感情时,依旧是那么的心心念念。

此刻,过往种种,突然涌现在这个季节,自己蛰伏在摇摇欲坠的红尘云烟里,仅一句,任平生,此生便侵染了酒香。我想,自己应是一个主角的,却在宿命离合的悲喜间,一如既往的孤寂。这个相安无事的岁月啊!花依然千娇百媚,月依然惊鸿初照,可迢迢的山水间,那伤春念物,悲秋怀人的一场荡气回肠的告白中,自己,到底应是哪一个凋落的红颜? 闻说,那年的烟花如雨,雨巷里几曾相许,缘起时,一阙红尘更迭,温柔旖旎;缘尽后,岁月为序,只留斜屏半倚。这时节,寻阡陌人家,烛光掩映,未见往事半点涟漪。原来,当,沿途的风景迁徙,打马桥头,你我不过是时光里的飘萍。临风看月,风流负伊,镌刻几旬光阴,我捻香化墨,再把一泓秋水盈盈提及,凉风过耳,烟云极目。

一炉幽香,三千愁肠,不知?是不是因为一日成了三秋,爱情才会催老了我们。我时常会想起这样的一张笑脸,眉梢一扬,便灼灼其华。我知,那是我印象中的馨香,那是我无法触及的梦想,偶然间,唇角轻轻碰触的一刹那,念想便如同藤蔓般疯长。

又或者,今生今世,让自己从出生之时便已开始等待。知道吗?我总坚信,回首时,你就能看到我的。是的,那时我们只作初识的摸样,不管是因果轮回,还是宿世纠葛。

其实,我知道,很多次的梦境,总有一个如风的翩然少年,于烟雨濛濛时节降临,他轻轻的一句天青色等烟雨,我便在每个繁星漫天的日子,都期许着重逢。如今,过往太多的情节,让自己驻守在一座烟雨迷离的小城,忘了时差,忘了回去,抛下浓淡不一的情绪后,才发现,与自己对酌的人竟然已寻找不见。

说一段故梦,扬一弦离殇,是如此伤怀的心绪,不该助了春雨的情愫,不若,五百年就会背负世间所有的苦难和罪孽轮回,怎只那微微一笑,从此便湮灭了自己?举头是月,低头是影,至此,抛不尽的相思,抚不平的迟暮。

晕开记忆的底色,暗香远袭,谁的轮廓清浅而斑驳。此去经年,这一途我以梦为马,如是重逢,可还在?看前尘,似是泪染了流年,支离、绚烂,亦难释怀......

千年之外,一波春愁,梦里飞花。曾经,感觉自己就似一株桃花,欣然有你守候了绝代的芳华,如今,花落成泥,我仰望着你,却不愿你看见我凋零的摸样。一阕思念起,谁肯湿青衫?于这个寂静的夜晚,自己很想谱写一曲无关风月的情感,只是,细细勾勒的故事情节太过诡异,自己的心竟无法不起波澜。低头,墨色的字迹,浅浅淡淡,我随着唇齿间的呢喃端坐在过去,拾捡起几生几世遗落的温柔,试图画下一片山河,从此,在挥毫的千年亘古中,只换一个人故人的倾身停留。

檐下,风铃轻响,惊醒了成蝶的梦境,一回眸,一低首,我的银发飘舞了整个天空。参不透的红尘啊!是你千年之前无瑕的温柔困住了我,那春闱里,每一处都押韵着缤纷,只是,在那个落了一地花瓣的时节,你不该骑那瘦马,我更不该挥那红袖,使得我们一生的疏狂与才情,无端惹上了哒哒的寂寞,也让那样的相思,从此之后就变得无始无终......

此时,一身征尘,缠着一缕柔风,朦胧的视线里,一袭绯红,夭夭灼灼。

昔往矣,杨柳依依,心心念念,将过客入眼。

恨如今,蹄声错落,流年辗转,换了多少人?

今生只愿,化骨为满天烟雨,轻随你路过时的跫音;只愿,栖身于万年沉香,偷藏你回首时的流韵。

温柔的诗篇五
《我的诗心诗性》

我的诗心诗性

楼里梦

等你是一种刻骨铭心的孤独 在每一个守候的夜晚 在我每一页苍凉的诗行里 你的行踪向来诡秘 只在我的夜梦深处 一次一次 来了又去 不作停留 却又尽显 缱绻深情 今夜 为你写下一首诗 我便开始想你 今夜 我喝了一些酒 早早地就睡去 想着如何留你在我的梦里 当梦醒的时候 脑中残留的记忆 装扮了我一天的心情

十月的幸福

十月 我的幸福 躲在 不易被人察觉的清梦里 守望幸福的日子里 我坐在温馨的小木屋 与你共剪西窗烛 而今夜 我静静地坐在窗前 独自守着灯火 读你烛光里柔柔的心波 我独自哭笑 去那个我不曾去过的角落 寻找 我读不懂的故事 在星光里 我细数 你心情中闪烁的萤火 看你微笑时 浅浅的酒窝 五百次的回眸

一次一次 我在人海中游走 用焦急的目光环视四周 只为与你邂逅 等那一个第五百次的回眸 如此 下辈子才能 与你擦肩相遇 你说 相遇是一种缘 你不愿 忘记会目的那一眼 岁月轮回不作停留 今生的愿今生不会休

温柔的诗

我安静的坐在小屋里 用我的心去书写你 写下一首温柔的诗 当幸福来敲门 我还在那个幽静的角落 伏在书桌上 握笔写

着什么 我还没有准备好 如何迎接你的拥抱 而你炙热的目光 又要将我燃烧

五月的麦地

仲夏五月 当麦地的麦子渐渐黄了 我坐在田埂上 幸福地笑着 看见你的笑容在麦穗上 闪动着金色的灿烂 五月里最美好的颜色 和麦穗一起 友好地向我打着招呼 风儿跑过来凑热闹 在我耳边悄悄地 告诉我你的幸福 你告 诉清凉夏风的 夏风全都告诉我

太阳

三月 这昏暗的雨季 你去了哪里 六月 夏荷初放时 我又见到了你 你带着羞红的笑脸 当黑暗消失在天际 你缓缓地从海上爬起 你在水里 你在云里 重阳九月 你在我的眼里 你在我的心里 黎明之前 你在我的梦里 在我醒来的时候 你照亮昏暗的大地 我在你的怀里 温暖和缤纷 自由的呼吸

梦里月光

夜里的风很柔很柔 如水的月光 轻轻洒在我的床头 当你慢慢靠近 我在梦里 没有发现你的来临 你屏住呼吸 推开我的小窗 飘进了我的木屋 趁我翻身不注意 又悄悄溜进我的梦里 触动我舒缓的呼吸

如你随风

风走你也走 牵动我的眼眸 当秋天来临 树叶黄了的时候 我坐在夕阳里 等你的零落 我坐在树下带着孩子的忧伤 你

从随风飘来 轻轻地划过我的脸庞 告诉我你的故事 说你来自哪个山岗 经历了怎样的季节变换

那时梦

也许你已不记得了 我们在年少时候 写在日记本里的故事 或许你真的不记得了 哪一年的黄昏 我陪你第一次看了落日 但你一定记得 我陪你天天走过的 那一条幽静的小路 虽然早已没有了我们的足迹 也许你会记得 我们是怎样无奈的分离 也许你会在痛哭一场之后 将过去忘记 我应该知道 我留不住岁月 一如我留不住 那时的你

你哭或是你笑

这样最好 至少 你可以不用想着我 而我可以记着你的好 不用担心 你哭或是你笑 我做最真实的自己 不羁的风 或是自由的空气

一瞬与永恒

我站在阳光里 你落在我的眼里 而永恒 停在树荫里 水里映着白云 而绿叶映忖你的红裙 我怀念着岁月 岁月吞噬着青春 黄昏

黄昏 不是我的结束 也不是你的开始 只是太阳结束了 它一天的行程 在西边的山头 隐藏了笑脸

自己的诗

我的诗歌不是真理 我的诗歌是某一时刻 真实的自己 我不怕书写你 哪怕只是模糊地 描写你的样子 我也不怕写自己 哪

怕直刺内心 只要写得真实 我只是一直坚持自己 写自己的诗 我在佛前

我落错了座位 变成了 一卷疲倦的经书 青灯里 被你捧在手心 你虔诚地读我 伴着青灯古佛

夜行人

我睁开眼 在黑夜里游行 寻找我远去敦煌的路程 途中遇到一个牧羊人 我喝了他的酒 驱赶了严寒 试着在寒风里 围着火交谈 我们谈苦难的生活 谈夜里星空下的路 谈那些不被理解的诗 谈我们在夜里 不同形式的流浪 我们都是夜行人 只是目的和方向 都不一样 一样的是 同样在夜里走得艰难

孩子,王

我是麦地里挎着竹篮 捡拾麦穗的孩子 我是西北道山路上 唱着山歌的少年 在我的村庄 我是自己的王

两姐妹

太阳从大地里升起 我从黑暗里脱离 于是 那甜心的两姐妹 便用温暖和热情 把我包围

道路没有快乐 也没有忧伤 我随着那些死去的诗人一起成长 丁香树站在我远去的路旁 一朵朵带着芬芳

在诗里

二十一年的光阴 随风而逝 活到今日 我要问 是谁活在我的诗里 而我又活在谁的诗里

远方和家

在回家的路上 我心里挂念着远方 而在去远方的路上 我有舍不得故乡 只是我一直在流浪 远方是家 家也是远方

北方的远方

北方很远 这里西风很寒 阳光却很温暖 我离东风很远 也离你很远 离冬天的雪却很近

孤城烟火

我在更远的地方 向你偷看 没有了孤单 也忘记了忧伤 北方的小城 十月微凉的天 早已有雪花飘落 我一个人 夜里睡不着 孤独的放着烟火

祈祷

我不是穆斯林 但今天我来到了教堂 不为赎罪 也不为祷告 只是为了偷听 你和上帝的对话

错与不错

东风又再吹来 紫丁香微微盛开 我不采花 只聆听每一朵花里 你给我留下的话 来不及品味春天 但不错过盛夏

至少你还好

我愿意一个人流尽眼泪 淹没你的小岛 不愿你在黑夜里 被泪水打湿衣角 如果你快乐 至少过得比我好 我在难过的时候 心里也会笑

游鱼与飞鸟

温柔的诗篇六
《温柔的赞美诗 Cienna休闲酒吧》

温柔的诗篇七
《从王夫之看“温柔敦厚”的诗教观》

从王夫之看“温柔敦厚”的诗教观

摘要:王夫之生逢乱世,有感于诗教与世道人心的因应关系,试图振兴业 已衰落的诗教。他以博古通今的方式继承了温柔敦厚的诗教观,较充分地吸取 历代审美诗学的理论成果和艺术精神,赋予诗教以丰富的审美意义。 关键词:王夫之;温柔敦厚;诗教

诗教,是中国最早、最重要的艺术教育方式之一,代表着儒家最基本的诗 学观念。诗教的基本理论,形成于孔子,在汉代的《毛诗序》等论著中得到较 为明确的表述。不少范畴和命题,如“温柔敦厚”、“兴观群怨”、“思无 邪”、“发乎情,止乎礼义”等,彰显出诗教的丰富内涵及其在儒家政教诗学 中的核心地位。王夫之生逢乱世,有感于诗教与世道人心的因应关系,试图振 兴业已衰落的诗教。他的诗教论,既有鲜明的时代色彩,也有普遍的理论意义。 从对诗教的重视程度、阐释的系统性和创新性等方面看,他在这个学术领域的 贡献大于以往的诗学家。可以说,他使传统的儒家诗教扬长避短、别开生面。

一、“温柔敦厚”的提出

温柔敦厚,作为诗教的代称,出自《礼记•经解》:“孔子曰:„入其国, 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 博易良,《乐》教也;……故《诗》之失,愚;……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 愚,则深于《诗》者也;……‟ ”唐孔颖达《礼记正义》疏曰:“温,谓颜色 温润;柔,谓情性和柔。《诗》依违讽谏不指切事情,故云温柔敦厚,是《诗》 教也。……《诗》主敦厚,若不节之,则失在于愚。……此一经以《诗》化民, 虽用敦厚,能以义节之。欲使民虽敦厚,不至于愚,则是在上深达于《诗》之 义理,能以《诗》教民也,故云深于《诗》者也。”王夫之说:“ „为人‟, 谓学者言行趣尚之别也。„温柔‟,情之和也;„敦厚‟,情之固

也。……„愚‟者,懦茸而不能断之谓。……„深‟者,择之精而得其实之谓。 《六经》之教,皆穷理尽性,本无有失,立教者得其精意以导学者于大中至正 之矩,则人皆兴起于至善而风俗完美,……”(《礼记章句》卷二十六)。 作为《诗》教功能的集中体现,温柔敦厚是就人的言行趣尚、气质情性或 品德修养而言的,主要是指经过《诗》的陶冶,人们富有温良的善意、诚朴宽 厚的人格底蕴、温厚和平的性情、从容深厚的风俗。温柔敦厚虽然是具有共通 性或普遍意义的性情基调,但并非性情和《诗》教的全部内涵,应与人的心灵 的其他要素相辅相成,以免造成“愚”的偏失。《礼记•经解》意识到温柔敦 厚可能有所偏失,因而强调深于诗者“温柔敦厚而不愚”,这是非常深刻的见 解。后世不少论者在批评“温柔敦厚”的《诗》教时忽视了 “不愚”的一面, 导致误读。

孔颖达借用《毛诗序》的观点,以“依违讽谏不指切事情”来解释温柔敦 厚,仅仅揭示《诗》的一大特征及温柔敦厚的一大动因,未从“《诗》可以 兴”、“上以风化下”等角度立论,有片面之嫌。他认为使民众不至于愚的关

键是“以义节之”,施教者深达于《诗》之义理,能使温柔敦厚的性情与礼义 的节度相协调。“以义节之”,近于《荀子•不苟篇》所说的“以义变应,知 当曲直故也”,大意是君子能以义随变而应,其所知所行恰当于是非曲直。

从根本上讲,“不愚”就是明智、聪慧,有真知。按照王夫之的注解,可 以说,不愚意味着人能明断真假、善恶、美丑、是非。《荀子•修身篇》有言: 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这段话的大意在于:明辨是非则不愚。 朱熹在解释《论语•先进》中“柴也愚”时说:愚者,知不足而厚有馀。由此 可见,人在温柔敦厚的同时若有较丰富的知识或智慧则不愚。在这个问题上, 王夫之的观点与荀子和朱熹大致相同。

温柔敦厚主要是德的体现,不愚是智的体现。“温柔敦厚而不愚”的命题, 着眼丁•健全人格的培养,彰显出《诗》教在德育、智育两大方面的功能,但缺 乏审美的自觉,有待后人从审美的角度、通达的立场予以调整和改造。这个命 题及《礼记•经解》中关于《诗》教的那段话未必出自孔子之口,但符合孔子 的思想。《论语》中有里仁为美、民德归厚、温良恭俭让等说法,孔子注重

《诗》在修身(涵养性情)、从政(通达事物情理)、交往(使丁•四方以《诗》 专对)等方面的功用。据《论语•述而》记载,孔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 而安”。朱熹《论语集注》解释说:“人之德性本无不备,而气质所赋,鲜有 不偏。惟圣人全体浑然,阴阳合德,故其中和之气见于容貌之间者如此。”可 以说,孔子的中和气质就是温柔敦厚。

温柔敦厚是一种性情中和的基调,不是对人的性情的单向度的规定,不妨 碍性情中其他因素的多样呈现,这正如王夫之所说,温柔、敦厚是情之和、情 之固。情之和偏重于外在的精神风貌,情之固偏重于内在的人格底蕴。

二、从温柔敦厚到温厚和平

温柔敦厚的《诗》教观提出后,在从六朝到唐以前这段时间,并未得到大 力张扬。难怪王夫之在评江淹《爱远山》时说:“夕秀初含,朝华已启,庶几 温柔宽厚之旨,旷百世而嗣音矣。”(《楚辞通释》卷十四)江淹(444-505) 生活的年代,仅距汉末就已二百多年,距屈原的时代则更远。梁简文帝萧纲有 一段名言:立身之道与文章异,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这段名言在某 种程度上体现了六朝时期文艺的主流观念,与温柔敦厚即便不相反,也是相左 的。可惜的是,萧纲所处的齐梁时期的诗并未因此而真正繁荣起来。

但正因为温柔敦厚有着广远深厚的思想渊源和基础,后世在诗歌评论与创 作方面才总会有所响应。宋代以降,温柔敦厚常被表述为温厚和平。北宋张载 认为,置心平易,从容涵泳,然后可以言诗,求《诗》者贵平易,不要崎岖求 合,盖诗人之情性,温厚平易老成,诗人之志至平易,故无艰险之言,大率所 言皆目前事,而义理存乎其中。[1]他所说的温厚平易,既是对作者气质情性的 指认,也是对读者的心态或心境的要求。朱熹《论语集注》对孔子所说的“不 学《诗》,无以言”加以解释:事理通达,而心气和平,故能言。此外,他说: 古人情意温厚宽和,道得言语自恁地好”。(《朱子语类》卷八十)“《诗》 本人情,该物理,可以验风俗之盛衰,见政治之得失。其言温厚和平,长于风 谕。故诵之者,必达于政而能言也。”(《论语集注》卷七)温厚宽和、温厚 平易与温厚和平是一个意思,温厚是温柔敦厚的缩写,和平可谓中和、平易, 中和即中庸,不偏不倚,无过不及。平易即心平气和、从容大度。与温柔敦厚

相比,温厚和平并未附加多少政治方面的影响,不过是强化了作者心气平易、 艺术表现方式的中和、读者因从容涵泳而0得等方面的因素,与宋代梅尧臣、 欧阳修等人提倡的平淡诗风相因应。温厚和平的观念,虽与现实政治有或隐或 显的关联,但主要是张载、朱熹等人在学理和诗艺的立场上有所自得的结果。 尽管其中有浓重的理学气息,但却基本上承传着抒情传统,是自觉的,而非被 动、压抑的。

《易•系辞下传》有言: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王夫之《周 易内传》解释说:易,平也,易其心,不以极喜极忧而迫于言也。其《周易外 传》又说:其心易者其辞易,故《书》简而直,《诗》至而和。“至而和”即 至和,谓和顺温厚之至。易其心而后语,可以说是后世诗心宽和、平易观念的 较早的思想渊源,而《中庸》则为温厚和平提供了较充分的理论依据。在元、 明、清时期,揭僕斯、高様、李梦阳、胡应麟、胡震亨、陆时雍等人都在具体 的诗歌评论中运用温柔敦厚的诗教观,使之与审美的艺术精神渐趋融合,他们 常用优柔、柔厚、忠厚、温厚和平、优游敦厚等词语评诗。这些词语是从温柔 敦厚中派生出来的,切近具体的评论对象的思想与艺术特征,随所用而在意义 上略有差别。如胡应麟《诗薮•内编》说:《国风》、《雅》、《颂》,温厚 和平;优柔敦厚,周也。这里所说的温厚和平可能偏重于文体风格特征,优柔 敦厚则是指时代风格,其间的意义差别不明显。

三、别开生面——王夫之的诗教观

王夫之以博古通今的方式继承了温柔敦厚的诗教观,较充分地吸取历代审 美诗学的理论成果和艺术精神,赋予诗教以丰富的审美意义,推崇委婉含蓄, 反对直露促迫的诗风。他说:“微而婉,则《诗》教存矣。”(《诗经稗疏》 卷一)“可以直促处且不直促,故曰温厚和平。结语又磐然而止,方合天籁。” (《古诗评选》卷五谢灵运《道路忆山中》评语)“盖诗自有教,或温或惨, 总不可以赤颊热耳争也。”(《古诗评选》卷二嵇康《酒会》评语)这几段评 语主要是从诗的艺术表现方式上立论的,从中可以看出:温厚和平与委婉含蓄、 从容不迫并无二致,以这样的方式抒写喜怒哀乐,是诗教的应有之义。温柔敦 厚原是就《诗》教陶冶性情的效果而言的。张载、朱熹等人把温柔敦厚的尺度 从效果立场扩展开,兼顾作品、作者和评论家。如朱熹《诗序辨说》对毛诗 《小序》把诸多诗篇解释为美刺时君国政的作法不满,认为“其轻躁险薄,尤 有害于温柔敦厚之教”。王夫之也把温柔敦厚的尺度运用到诗的各个环节或领 域中。他认为诗的关键不仅在于写什么,也在于怎么写。所以,他非常注重诗 的艺术表现方式,将其视为诗教得以成立的基本前提,坚信诗的艺术价值与诗 教是相辅相成的。

本着温柔敦厚的尺度,王夫之对出自杜甫的“健笔纵横”说加以抨击,他 说:“……故闻温柔之为诗教,未闻其以健也。健笔者,酷吏以之成爰书而杀 人。艺苑有健讼之言,不足为人心忧乎?况乎纵横云者,小人之技,初非雅士 之所问津。”(《古诗评选》卷五庾信《咏怀》之《日色临平乐》评语)杜 甫《戏为六绝句》云:“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杜甫以此对庾 信晚年的创作成就予以高度评价,不赞成人们对庾信所作的“其意浅而繁,其 文匿而彩”、“亡国之音”和“词赋之罪人”等指责。在王夫之看来,庾信情 较深,才较大,晚岁经历变故,感激发越,遂弃早年为宫体所染的习气,偶尔

狂吟,抒其悲愤,初不自立一宗,却无端为杜甫所推崇,被誉为“清新”、 “健笔纵横”,被后人竞相仿效。王夫之并不一概反对清、新、健,他反对的 是有违温厚平易、和缓迂回之旨的“趋新而僻、尚健而野、过清而寒、务纵横 而莽者”。他也不反对健讼之言,只是不希望诗如同讼言。

王夫之何以近乎偏激地批评“健笔纵横”说、担忧艺苑有健讼之言呢?除 了政治方面的考虑(如他不希望诗人因“健笔”而受迫害)外,主要是因为他 要维护诗的相对独立性或审美与艺术特质。杨慎说过,六经各有体,《诗》以 道性情,“若诗者,其体其旨,与《易》、《书》、《春秋》判然矣”(《升庵 诗话》)。与此相应,王夫之认为诗不能容纳、担当一切,“如可穷六合,亘万 汇,而一之于诗,则言天不必《易》,言王不必《书》,权衡王道不必《春 秋》,……断狱不必律,敷陈不必笺奏,传经不必注疏,弹劾不必章案,问罪 不必符檄,称述不必记序,但一诗而已足。既已有彼数者,则又何用夫诗?又 况其离经破轨,率尔之谈,调笑之说,咒诅之恶口,率以供其纵横之用哉! ” (《古诗评选》卷五)在明清之际,文章体裁齐全,文艺门类丰富,仅纯文学 就已形成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文学等较完备的系列。诗与其他体裁的文章 各有所长,各尽其能,在表现方式、风格、功能等方面基本上不能混淆或替代。 时过境迁,诗不可能也没必要像先秦时期的《诗》那样承担政教或实用的诸多 功能。那些功能并未完全失落,但终究不是诗的天职。人们乐于用审美与艺术 的眼光看诗,但文学中的其他门类也具有很高的审美与艺术价值,而且大多比 诗更通俗,更有娱乐性。诗在回归自身、彰显本色的同时似乎也面临种种危机。 诗歌创作的衰微之势由来已久,“时诗”、“恶诗”层出不穷,诗坛的不良风 气此起彼伏,诗在很多人心目中的地位及其实际影响似乎微不足道。在这历时 性和共时性的境遇中,诗的独特魅力与效能究竟是什么?诗如何具备和发挥独 特的魅力与效能?王夫之既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他重申诗以道性情的古 训,推崇审美情感和审美感兴,以乐论诗,强调诗的委婉含蓄、优柔和缓的表 现方式及艺术特性,把陶冶性情视为诗的首要功能,把温柔敦厚纳入诗歌艺术 美学的轨道。

有论者认为,中国尽管有“阳刚”、“大美”、“风骨”、“雄浑”,但

由于这些都被囚禁在“温柔敦厚”的规范之中,其“雄浑”范畴当然不可能走 向“反抗挑战”、“野蛮”、“粗犷”的西方式崇高,而只能走向偏于平和敦

厚的柔美。[2]也有人说,温厚和平是对不平之情的压抑,优柔敦厚是在长期专 制淫威下形成的顺从、软弱的性格。这些看法都是既有一定道理又失之偏颇。 王夫之的观点可以加深我们对有关问题的理解:“《小雅》《鹤鸣》之诗,全 用比体,不道破一句,《三百篇》中创调也。要以俯仰物理而咏叹之,用见理 随物显,唯人所感,皆可类通;初非有所指斥一人一事,不敢明言,而姑为隐 语也。若他诗有所指斥,则皇父、尹氏、暴公,不惮直斥其名,历数其慝,而 且自显其为家父,为寺人孟子,无所规避。《诗》教虽云温厚,然光昭之志, 无畏于天,无恤丁•人,揭日月而行,岂女子小人半含不吐之态乎?《离骚》虽 多引喻,而直言处亦无所讳。宋人骑两头马,欲博忠直之名,又畏祸及,多作 影子语,巧相弹射,然以此受祸者不少。既示人以可疑之端,则虽无所诽诮, 亦可加以罗织。”(《姜斋诗话•夕堂永日绪论内编》)“似此方可云温厚, 可云元气。近人以翁妪嗫嚅语为温厚,蹇讷莽撞语为元气,名惟其所自命,虽 屈抑亦无可如何也。”(《古诗评选》卷四左思《咏史》之《皓天舒白日》评

语)在中国历史上,常有政治严苛及文网繁密的年代,诗人常处于尴尬、困顿 的境地。白居易自称“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与元九书》)。晚 明陈子龙感叹道:“称人之美,未有不喜也。言人之非,未有不怒也。为人所 喜,未有非谀也。为人所怒,未有弗罪也。呜呼!三代以后,文章之士,不亦 难乎!……后之儒者,则曰忠厚,又曰居下位不言上之非,以自文其缩。然自 儒者之言出,而小人以文章杀人也日益甚。”(《诗论》)忠厚,成了有些文 人掩饰自身软弱、退缩的借口,也成了不少恶人以文章杀人的招牌。因而,温 柔敦厚屡为世人所诟病。其中的是非难以一概而论。诗人若因畏惧而不敢诚心 作诗,诗就成了畏途;反之,若在诗中肆意谩骂、排镑,诗就成了佞府。王夫 之不赞成诗人因不敢明言而在诗中有所影射(“作影子语,巧相弹射”),认 为那种作法既无益于诗的审美价值,又可能招来祸患。

诗向来以比、兴见长,又具有长言咏叹(一唱三叹)的音乐性,从而形成 “不道破一句”的委婉含蓄的抒情传统。王夫之说:“长言咏叹,以写缠绵悱 恻之情,诗本教也。”(《姜斋诗话•夕堂永日绪论内编》)长言咏叹,即 “俯仰物理而咏叹之”,语言凝炼,情意简约而又深长,不言理而理自至 (“理随物显”),声情动人。读者在感兴中尽可以引譬连类(“唯人所感, 皆可类通”),也就是有广阔的联想和想象的空间。作者不道破一句,其言其 情微而婉,其寄托或讽谕若有若无,这种温厚、含蓄并非源于作者对权势的畏 惧,而主耍是基于艺术的感性形式的耍求。正如王夫之所说,真正的诗人有光 昭之志,无畏于天,无恤于人,揭日月而行。所以,温厚不是“半含不吐之态” 和“翁妪嗫嚅语”,不是对不平之情的压抑,也基本上不是专制淫威或政治高 压的产物。诗中长言咏叹的缠绵悱恻之情并不都是柔情,体现在作品风格上也 不见得偏重r优美。杨松年指出:温柔敦厚一语,影响后世诗论不小,论者应 以持平的态度对待,温柔敦厚与豪迈的诗风并不相悖,诗风豪迈而有它的蕴藉 的内涵,也应视为温柔敦厚;相反的,为求温柔敦厚,而故作忸怩之态,半吞 不吐,反而会距离温柔敦厚的目标越来越远,基于此,可以说《三百篇》、屈 原等人的感愤之作符合温柔敦厚的标准,而一些诗人的婉约之作并不一定具备 温柔敦厚的条件。[3]受王夫之的启发,这种看法是从作品的艺术表现方式上立 论的,把含蓄、自然当作温柔敦厚的要义。

王夫之对温柔敦厚的富于创见的阐释与黄宗羲若合符节。黄宗羲说:“今 之论诗者,谁不言本丁•性情?顾非烹炼使银铜铅铁之尽去,则性情不可出。彼 以为温柔敦厚之诗教,必委蛇颓堕,有怀而不吐,将相趋于厌厌无气而后已。 若是,则四时之发敛寒暑,必发敛乃为温柔敦厚,寒暑则非矣。人之喜怒哀乐, 必喜乐乃为温柔敦厚,怒哀则非矣。其人之为诗者,亦必闲散放荡,岩居川观, 无所事事而后可。亦必茗碗薰垆,法书名画,位置雅洁,入其室者,萧然如睹 云林海岳之风而后可。然吾观夫子所删,非无《考槃》、《丘中》之什厝于其 间,而讽之令人低徊而不能去者,必于变风变雅归焉。盖其疾恶思古,指事陈 情,不异薰风之南来,履冰之中骨,怒则掣电流虹,哀则凄楚蕴结,激扬以抵 和平,方可谓之温柔敦厚也。”(《万贞一诗序》)黄宗羲侧重从性情及作者 创作的角度立论,反对狭隘的诗教观,他明确强调:温柔敦厚并不意味着“委 蛇颓堕,有怀而不吐”和“厌厌无气”,并不要求诗人只写喜乐而不写怒哀, 并不等于诗人处在闲适、雅致的境遇中。在明清易代之际,他正当盛年,气节 刚正,不做清朝的官,心中常怀家国沦亡之痛。因而,他对《诗经》中的变风

温柔的诗篇八
《春天是诗》

《春天是诗》“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一首奋斗的诗。燕儿双飞、微风拂柳、鱼儿戏水,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在充满生机的春日,我们是不是应该做点什么呢?是的,我们应该努力奋斗。“一生之计在于青春”,正值花样年华的我们,理应努力奋斗。清晨伴着朝阳走向我们的知识宝库——学校,傍晚伴着夕阳回到我们爱的小窝——家,多么充实的一天啊!与同伴们争先恐后回答问题,全神贯注于书本之中,挖掘自己的潜能,培养健康的身心,让自己成为优秀自信的好少年。努力奋斗,为成功做铺垫。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一首奋斗的诗。春风拂面,那么温暖,那么柔和。春天是一首温柔的诗。当春日里的和风吹着你稚嫩的脸庞,吹起你的发丝,你是否感觉到自己正被温暖包围着,又是否会从中悟到什么?处于叛逆期的我们总是容易冲动,甚至有时会伤到身边最爱我们的人。感受着温柔的春风,再想想自己的所做所为,难道我们不应学习那和煦的春风温柔待人?讲话轻声细语,做事三思而行,千万不要等伤了别人的心才追悔莫及。当你在木板上钉了钉子,钉子可以拔掉,但板上留下的小洞就去不掉了呀!温柔待人如此重要,努力学习春风的那种品质吧!让我们用自己的言行谱写一首温柔的诗。春天里万物都有着蓬勃的朝气,春天又是一首蓬勃的诗。当小草发芽,树木长出第一片绿叶,鲜花含苞欲放,我们知道这是植物王国为迎接春天做好了准备。春天里的我们也同样充满活力。我们应学习那“春风吹又生”的小草,坚韧不拔,顽强不屈。不管前方的路途有多少坎坷荆棘,我们都要自信地勇往直前,不畏惧,不退缩,让自己成为一个经历风霜雨雪而满腹经纶的人。不管困难有多大,勇敢地向它宣战!让我们用自己的笑容谱写一首蓬勃的诗。春天是希望,是起点,是一首奋斗的诗,一首温柔的诗,一首蓬勃的诗!当让人回味的春谱写成百味的充满正能量的诗,你已经为成功,为秋的收获做好了准备!

温柔的诗篇九
《唯美的古风诗句》

1.一座山,隔不了两两相思,一天涯,断不了两两无言,我用三生把你思念,独饮那一碗梦婆汤,把自己葬于山骨间,静听那涓涓流水,那清风伴着落花飞舞!且听风吟,吟不完我一生思念,细水长流,流不完我一世情深。

2.弹指流年,拂歌尘散,消瘦了思念;轻触琴弦,如风之纤细,思念为谁断?绕指的情愫,一生的眷恋,在琵琶和鸣中,演绎了一场又一场岁月的留恋;情到深处,孤寂难掩,耳畔的呢喃似花落时一声轻叹;情缘诉不尽笙箫,一世寂寞谁人怜,朦胧中四下里无声蔓延;掬一泓流水,携一律清风,在花笺里染了斑白。

3.清风舞明月,幽梦落花间。一梦醒来,恍如隔世,两眉间,相思尽染。只身天涯,独醉贪欢。揪心的思绪无边无沿。独依窗前,任风吹,看花落,黄花树下,你是否又在轻拂玉笛,醉拔情弦?遥望千年,繁华散尽,我却痴心未改。可惜几度徘徊,走不出的,仍是那梦里花间的蜜语甜言。

4.一场红尘恋,一份千年缘,几缕隔岸相思,隐逸了多少楼台旧梦?在水一方,愿着一身荷香,乘一叶兰舟,划过秦时明月,穿过唐风宋韵,寻你在烟波浩渺的西子湖畔!只想,为你环佩叮咚,轻敲在每个念你的夜晚;只想,为你巧笑嫣然,抹去你一生的尘埃!

5.如果可以,可以陪你千年不老,千年只想眷顾你倾城一笑;如果愿意,愿意陪你永世不离,永世只愿留恋你青丝白衣。你的容颜在我心中如莲花的开落,残阳徽墨,细语微澜,几首仰天,一瞬间开遍漫天的烟火。你是否还端坐在一里的长亭,芊芊玉指,卷着和风的温润,画青天一角,起湄水之滨。

6.情之为伤,苦了多少人,煞了多少忆,情之为悲,冷了多少清,落了多少思,纵使飞蛾扑火却依然义无反顾,只观情,伤人伤己,却是一生无法割断,落一笔长相思,挥洒多少痴情泪,饮一杯浊酒,品了多少世间情!如你是我的莲花,那么今生让我为你守一世长情。

7.一曲琴韵瑟瑟,悲欢尘世离合.醮一抹沧桑,盈满袖暗香,将尘俗情思泯于无痕.在指间舞落一世繁华,弹尽一曲浪漫忧伤.掮一轮皓月,携一缕清风,穿越千年尘烟.寂寞 纤指滑过灵魂的忧伤,多少深情未了.多少笑泪飞扬,蓦然回首,惘然一梦,倾尽一生温柔与诗意,惘然回顾中,却早已遗失了你。

8.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儿,比翼连枝当日愿。有情不必终老,暗香浮动恰好,无情未必就是决绝,我只要你记着:初见时彼此的微笑。

9.前世回眸,今生结缘,滚滚红尘,谁人可依!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佳人难依,泪流千行!凭窗独倚,月洒憔颜,自顾盼,独悲伤!情丝难剪,相思难断,日日思,夜夜盼!喜鹊临枝,凭添凄凉,心无所望,泪洒裙裳!岁月如梭,怎堪蹉跎?红颜易老,怎奈流觞?若相依,莫别离!

10.沧海泪,巫山云,紫陌红尘的繁华沉醉中,蓦然回首,那如花的容颜,那似海的柔情,会闪耀光影无间的泛黄流年,于史卷上镌刻永恒的美丽瞬间。今夜,远去了兰舟,远去了芳草;不想柳舞,不忆花飞。云断,疏影横斜;雁过,栖息无声。此时,只想与你,共婵娟。

11.愁,在谁的琴曲下柔成了一个千千心结?月落乌啼,那又是唱响了谁的风霜千年?当年一笑惹痴情,注定红尘里,要与在你纠纠缠缠中走过千年。今宵的我,无由得却饮醉在了前世的那一场晓风残月里。藕花深处,杨柳岸边,烟雨楼台依旧是沧海茫茫。

12. 梦里, 谁的玉笛悱恻缠绵, 谁的歌声悠扬婉转? 袅袅清音似人间天籁, 回声淌过流水, 穿越高山, 落在风里百遍千遍。 丝丝柔情如花落满天, 花瓣飘过红颜, 落在枕边, 化在梦里千片万片。 听到忘情处, 掬三分流水, 拈七分春色, 酿十分蜜甜。

13.奈何桥上最后一次回眸,把对红尘的最后一丝留恋化成那苍白双颊的两行清泪。 泪入孟婆汤,驻首三生石,前世今生,重重轮回浮现眼前,千世的冰封,万年的孤寂,那一刻全部回归于寂静。 奈何前世的离别,奈何今生的相见,奈何来世的重逢。 浮生若梦,百折千回...

14.那一天,你为天涯,我为海角,两两相望,不能相依的绝望;那一世,你为明月,我为清泉,形影相错,不能交织的缘错;那一生,你在清水河畔,我在奈何桥旁;你深深的呼唤,我浓浓的情深。三生华发,一生牵挂, 我们终究不是童话,与你,只是我倾情一生错过的漫画。

15.思念,是没有方向的风,吹散了岁月的痕迹。凌乱的舞步,走过漫长的四季,在温情日子里涅磐成诗。即使不能紧紧相依,也期盼有相互靠近的机会。渐行渐远的脚步,寸寸如伤的情感,在心与心疲惫的夹缝中,丈量出一种叫距离的殇。

16.看,是谁坐在菩提树下,细数着轮回了一季又一季的满帘落花。柔柔的呢喃,瑟瑟的叹息,潺潺的相思,妩媚了胭脂妖冶的芳华。 听,是谁在三千红尘中,轻轻弹奏一曲愁肠的弦音。又是谁,沉醉在烟雨红尘中,墨香袅袅的书写人间的风花雪月,一首唐诗,一阙宋词,一曲箫音,涟漪了前世今生的眷恋。

17.如果红颜有梦,那么君子可解;如果君子有语,那么红颜可听;所有繁华落尽,想必到头来都成烟雨,随花谢,随月弯,霜寒露重,咫尺天涯,我寂寞如烟,你独坐如莲,晚风透过窗棂悄悄渗入,留一阵冰清澈骨的痛,裹一身素素淡淡的忧,何时你才能读懂那一双多情的眼眸。

18.镜中伊人,花影对月容,皆以零散,若尘世无缘,我会想起谁?洗净铅华,修颜遮挡心扉,情如风随水,我又愿意忘记谁?红尘深锁,只缘感伊一回顾,展颜轻笑,我此生不负相思。只缘感你,展颜回顾,倾城一暖,浅笑梨涡。只想让你回眸一次,便能看见我的深情。

19.你是佛前的那粒佛珠,尘埃落定之时,情缘砺尽的记忆如风霜黯沉,我甘心在前世的情海里为你层层坠落,也许只为抵换与你今生的相遇。我无法因你那如莲的心事而想入非非,只想换来今生一季花开的馨香还你我前世千年的等待!

20. 欲相守,难相望,人各天涯愁断肠;爱易逝,恨亦长,灯火阑珊人彷徨;行千山,涉万水,相思路上泪两行;春花开,秋叶落,繁华过后留残香;酒意浓,心亦醉,罗衫轻袖舞飞扬;思秋水,念伊人,咫尺天涯媲鸳鸯;前世情,今生债,红尘轮回梦一场。

温柔的诗篇十
《优美的诗句》

2. 尘埃落定,洗尽铅华,是谁为她袖了双手倾了天下?又是谁拥得佳人,陪她并肩踏遍天涯?

5. 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

15、 一朝春去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23、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24、蝴蝶很美,终究蝴蝶飞不过沧海。

28、几段唏嘘几世悲欢 可笑我命由我不由天。

30、雾散,梦醒,我终于看见真实,那是千帆过尽的沉寂。

34、就这样吧,从此山水不相逢。

38、 一年老一年,一日没一日,一秋又一秋,一辈催一辈 一聚一离别,一喜一伤悲,一榻一身卧,一生一梦里 寻一夥相识,他一会咱一会 那一般相知,吹一会唱一会。

40、尘缘从来都如水,罕须泪,何尽一生情?莫多情,情伤己。

珊阑光景犹在,尘途世外,教花容迷悦

疏影香寒积冷,暗山行云,听悲风吟月

相思泪长,天涯苦远.一缕叶落秋风残.苦海无边,回头怎是岸;过尽千帆,回首归何处.空悲切.独望千年遥远,执念回忆深陷,轮回终点,能否不说再见。寂寞沧桑,断了谁人柔肠;背影蹒跚,藏了谁人思念.穿越千年忧伤,谁将我最后一滴眼泪,轻轻埋葬?

彼岸繁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不相见,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浮华苍桑,终究太多伤。喧嚣、沉寂,终究躲不过悲凉。蝶恋天涯,迁移一季,守望一季,对影两相弃,爱不为情生,璨璨泪雨下,流年,残惜,终究太多痛,繁花,没落,终究逃不过惆怅

1、梦里繁花落尽,此情未央,此意难忘,弦虽断,曲犹扬。2、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回得了过去,回不了当初。3、也许是前世的姻, 也许是来生的缘, 错在今生相见 ,徒增一段无果的恩怨。4、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追寻。一曲一场叹,一生为一人

那年,那月,那时光,已悄然流逝。那情,那爱,那相思,已婉转千年。那山,那水,那琴声,已逐渐清晰。那河,那岸,那两边,已疮痍满目。我岸边伫立的身影,依旧挺拔。琴声婉转。那又是谁,弹奏的一曲绝响,将我万丈红尘埋葬

佛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短短今生一面遇,前世多少香火缘。牵手是有一种缘,回眸是一种缘;生命是有一种缘,爱情是一种缘;假如还有来生,来生也是一种缘.组成人生的,就是那无数个缘;让你去结,去解.惜缘,随缘,才能以佛心看缘起缘落

你温润的片言碎语,折叠成唐宋,铺衬今夜的文字。一种情缘只能遥寄梦里,而我,化成梦里的蝴蝶,在瘦长的月光中等待黎明的瞬刻,共舞

一座桥,名为奈何;一条河,名为忘川.三生石畔,伊人仍旧。愿,陪君醉笑三千场,不诉离殇;忆,美人如玉,剑如虹,破碎虚空;惜,飞鸿过尽字字愁,情难思量.境花水月弹指间.他,笑饮孟婆汤.她,不掬美人泪!和雨烟雨两不胜,天上人间一样愁。若有来生,为君倾城,这份爱,谁懂

醉知酒浓,醒知梦空,原来看残花凋尽也是一种痛.是谁在你的墓前,葬下了一生的诺言?红尘画卷,画得谁的生死之恋?最后只能守着那不变的容颜,一守就是一千年。看樱花满

天,悲伤流转,却掩不住斑驳流年。燃尽的风华,为谁化作了彼岸花?谁抚我一丝秀发,谁欠我一生代价

生命是一场宿命的缘,从起点到终点,从无到有,从有到无,虽注定灰飞烟灭,但是,纷繁的嚣尘,来过,爱过,痛过,便无邪地微笑了,故无悔。流年逝,芳华尽,几多惆怅,几多惘然,只因剪不断,理还断。此情此景皆如梦,心动且意动,只为追寻这不解宿命的缘

红尘一梦醉千年,寂寞一世歌相伴。为你,我醉了千劫不复的轮回,苍白了这滚滚红尘那一抹短暂而永恒的挚恋。千年的诗情画意中,在拈花一笑间醉了你迷人的酒靥,曾经沧海化作几许梦愁,昙花的瞬间,谁的指尖不经意流过了千年的时光,在惆怅的心事里锁住了刹那的芬芳

一缕青烟,袅袅升起,青蜓点水,柳絮飘扬。浮生若梦,静如止水,不问情愁,只愿君一安好,前世风霜,今生幽怨。不论雨雪,只求平淡共醉,填补半世流离,话别一世痴怨。剥落满身伤痕,等待凤凰涅磐,愿萧瑟,能一纸相送,愿此生,能和衣相绻

我用尽整个青春,却走不出悠长的雨季,一路行吟,一路回望,忆念不息,泪流不止。就将心化成一颗露珠,栖息在梦宽阔的叶子上,沉沉睡去,待下一世的晨曦,将我轻轻唤醒。那么,今生,可否允我尘埃落定,还我素心如月,温婉如玉,清眸流转,恰若初见时的盈盈

你是我隔世的温柔,枕畔的芳华,在月色里飘洒一脉馨香,温暖我一生的眷恋。一泓秋水在我眸中流转,思念落满我的眉睫。朗月下,我还是梦一样的女子,长发飘飘,霓裳翩翩,起舞弄影。而千里外,你是否在抚剑长吟,白衣胜雪,笑容清绝

念今生,风烟流年,执手红尘,朝朝暮暮,凝字为爱。两相依,如花眷恋,你是我独守的暖,不相负,繁华唇语缠绵。那日,长空阴晦,如我的心情。踩着碎碎的感伤,闭上眼帘,记不起你完整的笑容,千年红尘,就在这一刻泛起绵绵情愁,我的世界开始下雪.

欲相守,难相望,人各天涯愁断肠;爱易逝,恨亦长,灯火阑珊人彷徨;行千山,涉万水,相思路上泪两行;春花开,秋叶落,繁华过后留残香;酒意浓,心亦醉,罗衫轻袖舞飞扬;思秋水,念伊人,咫尺天涯媲鸳鸯;前世情,今生债,红尘轮回梦一场

你是佛前的那粒佛珠,尘埃落定之时,情缘砺尽的记忆如风霜黯沉,我甘心在前世的情海里为你层层坠落,也许只为抵换与你今生的相遇。我无法因你那如莲的心事而想入非非,只想换来今生一季花开的馨香还你我前世千年的等待

镜中伊人,花影对月容,皆以零散,若尘世无缘,我会想起谁?洗净铅华,修颜遮挡心扉,情如风随水,我又愿意忘记谁?红尘深锁,只缘感伊一回顾,展颜轻笑,我此生不负相思。只缘感你,展颜回顾,倾城一暖,浅笑梨涡。只想让你回眸一次,便能看见我的深情

如果红颜有梦,那么君子可解;如果君子有语,那么红颜可听;所有繁华落尽,想必到头来都成烟雨,随花谢,随月弯,霜寒露重,咫尺天涯,我寂寞如烟,你独坐如莲,晚风透过窗棂悄悄渗入,留一阵冰清澈骨的痛,裹一身素素淡淡的忧,何时你才能读懂那一双多情的眼眸

看,是谁坐在菩提树下,细数着轮回了一季又一季的满帘落花.柔柔的呢喃,瑟瑟的叹息,潺潺的相思,妩媚了胭脂妖冶的芳华.听,是谁在三千红尘中,轻轻弹奏一曲愁肠的弦音.又是谁,沉醉在烟雨红尘中,墨香袅袅的书写人间的风花雪月,一首唐诗,一阙宋词,一曲箫音,涟漪了前世今生的眷恋

思念,是没有方向的风,吹散了岁月的痕迹。凌乱的舞步,走过漫长的四季,在温情日子里涅磐成诗。即使不能紧紧相依,也期盼有相互靠近的机会。渐行渐远的脚步,寸寸如伤的情感,在心与心疲惫的夹缝中,丈量出一种叫距离的殇

奈何桥上最后一次回眸,把对红尘的最后一丝留恋化成那苍白双颊的两行清泪。泪入孟婆汤,驻首三生石,前世今生,重重轮回浮现眼前,千世的冰封,万年的孤寂,那一刻全部回归于寂静。奈何前世的离别,奈何今生的相见,奈何来世的重逢。浮生若梦,百折千回…

梦里,谁的玉笛悱恻缠绵,谁的歌声悠扬婉转?袅袅清音似人间天籁,回声淌过流水,穿越高山,落在风里百遍千遍。丝丝柔情如花落满天,花瓣飘过红颜,落在枕边,化在梦里千片万片。听到忘情处,掬三分流水,拈七分春色,酿十分蜜甜

愁,在谁的琴曲下柔成了一个千千心结?月落乌啼,那又是唱响了谁的风霜千年?当年一笑惹痴情,注定红尘里,要与在你纠纠缠缠中走过千年。今宵的我,无由得却饮醉在了前世的那一场晓风残月里。藕花深处,杨柳岸边,烟雨楼台依旧是沧海茫茫

沧海泪,巫山云,紫陌红尘的繁华沉醉中,蓦然回首,那如花的容颜,那似海的柔情,会闪耀光影无间的泛黄流年,于史卷上镌刻永恒的美丽瞬间。今夜,远去了兰舟,远去了芳草;不想柳舞,不忆花飞。云断,疏影横斜;雁过,栖息无声。此时,只想与你,共婵娟

前世回眸,今生结缘,滚滚红尘,谁人可依!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佳人难依,泪流千行!凭窗独倚,月洒憔颜,自顾盼,独悲伤!情丝难剪,相思难断,日日思,夜夜盼!喜鹊临枝,凭添凄凉,心无所望,泪洒裙裳!岁月如梭,怎堪蹉跎?红颜易老,怎奈流觞?若相依,莫别离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儿,比翼连枝当日愿。有情不必终老,暗香浮动恰好,无情未必就是决绝,我只要你记着:初见时彼此的微笑

曲琴韵瑟瑟,悲欢尘世离合。醮一抹沧桑,盈满袖暗香,将尘俗情思泯于无痕。在指间舞落一世繁华,弹尽一曲浪漫忧伤。掮一轮皓月,携一缕清风,穿越千年尘烟。寂寞纤指滑过灵魂的忧伤,多少深情未了。多少笑泪飞扬,蓦然回首,惘然一梦,倾尽一生温柔与诗意,惘然回顾中,却早已遗失了你

情之为伤,苦了多少人,煞了多少忆,情之为悲,冷了多少清,落了多少思,纵使飞蛾扑火却依然义无反顾,只观情,伤人伤己,却是一生无法割断,落一笔长相思,挥洒多少痴情泪,饮一杯浊酒,品了多少世间情!如你是我的莲花,那么今生让我为你守一世长情

如果可以,可以陪你千年不老,千年只想眷顾你倾城一笑;如果愿意,愿意陪你永世不离,永世只

愿留恋你青丝白衣.你的容颜在我心中如莲花的开落,残阳徽墨,细语微澜,几首仰天,一瞬间开遍漫天的烟火.你是否还端坐在一里的长亭,芊芊玉指,卷着和风的温润,画青天一角,起湄水之滨

弹指流年,拂歌尘散,消瘦了思念;绕指的情愫,一生的眷恋,在琵琶和鸣中,演绎了一场又一场岁月的留恋;情到深处,孤寂难掩,耳畔的呢喃似花落时一声轻叹;情缘诉不尽笙箫,一世寂寞谁人怜,朦胧中四下里无声蔓延;掬一泓流水,携一律清风,在花笺里染了斑白

离人愁,伤别离。碎碎念,深深思.凋零落,吟空悲.续繁华,又何处.今日种种,似水无痕。明夕何夕,君已陌路. 既然无缘,何须誓言;既不回头,何必不忘。万般故事,不过情伤;易水人去,明月如霜。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莫多情,情伤己

经流年,梦回曲水边,烟波碎,人已醉,红尘滚滚皆是泪,风逝一抹暗脆。一缕轻愁,悲恨相随,千载寻伊魂尽飞;一抹相思,身心憔悴,夜半静听万千泪.人生一世,不过百年凄凉;冥冥之中,忘了一切又怎样.人世几多沧桑?只身徘徊,迷途上,回头望....

情切切,意脉脉。情田种,印双心。拼却痴心逆俗尘,飞鹰解情越南北。君意浓,我心痴。千般娇,万般怜。纤手相拥,柔情相偎。一颦一笑,系君心。一语一言,暖我怀。回想前生未了缘,泪滴成冢怨孟婆。误尽几世佛前愿,鸳鸯并颈已成空。恨悠悠,不休

清风舞明月,幽梦落花间.一梦醒来,恍如隔世,两眉间,相思尽染.只身天涯,独醉贪欢。揪心的思绪无边无沿.独依窗前,任风吹,看花落,黄花树下,你是否又在轻拂玉笛,醉拔情弦?遥望千年,繁华散尽,我却痴心未改.可惜几度徘徊,走不出的,仍是那梦里花间的蜜语甜言

残觞酒凉,彼时西厢,玉屏风上雕鸳鸯,坐对铜镜贴花黄,薄唇点绛,影斜云纱窗.雾里看花,枯容几世刻万千沧桑; 楼台望月,到底望不到地老天荒.反手琵琶语,弦月满西楼,绒雪沾衣袖。魂醉依旧,江畔枯柳,摇落繁华几时休?欲寄离愁,半生等谁回眸

谁的容颜让谁一生怀念,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却道人生只如初见。前生,我焚香,却与你擦肩,错过了一世动情的流连。从此寻你,不眠!今世,屈指,沉湎,你的容颜,再次浮现,却已不是当年。恍惚间,谁拿浮生,乱了流年?

轻落,一点一点消融。遥望中,一丝一丝心痛。花落花开开不休,上善若水水自流。红颜远,相思苦,几番意,难相付。情难舍,心难留,花朝月夜,转眼便成指间沙。那一刻,繁花落尽君辞去。那一刻,韶华远去无处寻。那一刻,孤影成形泪湿衣

陌歌祭,相思不泣,别是忧愁,恰是忧愁。一缕心伤,何其思量。小酌亦伤情,却是哀伤。最是一丝情意浓,却成离别不相逢.莫道销魂相思沉,鬓霜容颜瘦。伊人影朦胧,握不住,昔时温柔手中驻.当是未完,却是结局落幕。浮华三千年,两世不擦肩,只乱尘埃路…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温柔的诗》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优しい诗 温柔之诗 温柔的诗日语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温柔的诗”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温柔的诗"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9457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