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关于竹的诗句古诗

关于竹的诗句古诗

2015-12-30 02:23:33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关于竹的诗句古诗篇一《有关竹子的有关诗句》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竹的诗句古诗》,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关于竹的诗句古诗篇一
《有关竹子的有关诗句》

1、竹 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押韵译文:

咬住了青山就绝不肯放松,

根须已经深扎在岩石之中。

历经千万次磨炼更加坚韧,

任凭你东西南北来的狂风。

作者背景:

郑燮(1693-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板桥道人。江苏兴化人。生于清康熙三十二年。父亲郑立庵是县私孰教师,教授几百名学生。郑燮自幼随父亲读书,爱读历史书和诗文词集,博学强记,所读的书都能背诵。郑燮为官清廉,后来因老病罢官客居扬州,身无长物,只有廖廖几卷图书,便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被世人称为“三绝”。其诗宗陶渊明、陆放翁,画竹似苏东坡。郑燮的书法揉合行书、草书,自成一体,自号“六分半书”,后人称为“板桥”体。

郑燮还曾因民间疾苦,写过一篇墨竹图题诗,写出了民间的疾苦,竹子较细,清脆,不符合常规,个体现了他别具匠心的思想和为百姓着想的品质。该竹与此竹含义基本接近

诗歌赏析: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著的品质 。既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丰姿,决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郑燮不但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的话说是“画竹子以慰天下劳人”。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

2、春日山中竹 (唐.裴说)

数竿苍翠拟龙形,峭拔须教此地生。

无限野花开不得,半山寒色与春争。

译文:

数支竹子,苍翠碧绿,犹如龙腾一般。

如此峭拔的山地,正是它生长的地方。

无数的野花是没有办法(在这陡峭的山上)盛开的。

唯有竹子,能在这半山的寒色当中与春天争风。

3、凌霜竹箭傲雪梅,直与天地争春回。-------------清•魏源:

译文:

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魏源的一句名言,意识是竹子在大雪时候还像箭一样笔直挺立,不被雪所压弯;而梅则朵朵盛开。诗人看见此情此景,觉

得它们好像在与天地对抗,好像要把春天争回来似的。更深层的意思就是做人要像竹和梅一样,傲骨长存,不被外界不正之气压倒。

作者背景:

魏源是一个进步的思想家、史学家和坚决反对外国侵略的爱国学者。他积极要求清政府进行改革,强调:“天下无数百年不弊之法,无穷极不变之法,无不除弊而能兴利之法,无不易简而能变通之法。”他着重于经济领域的改革,在鸦片战争前后提出了一些改革水利、漕运、盐政的方案和措施,要求革除弊端以有利于“国计民生”,认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这些主张不仅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对于后来的资产阶级变法维新运动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霜筠亭 (宋.苏轼)

解箨新篁不自持,婵娟已有岁寒姿。

要看凛凛霜前意,须待秋风粉落时。

译文:

刚从笋壳中破出的新竹尚且有些幼弱,不太能够自己保持挺直,但已姿态优雅,有了能耐受严寒的仪态。而要看到它严正可敬,傲对霜寒的样子,就要等到秋风骤起,花粉凋落的时候了。

5、题李次云窗竹 (唐白居易)

不用裁为鸣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

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

译文:

本诗是一首七绝。这两句是说,冬日严寒,千花百草均已凋零,唯有窗前的竹子,仍然青翠碧绿;在大雪纷飞的时候去看,白中见绿,别具一番凌雪傲寒的情调。表现竹的顽强生命力。

表现忠诚的。

6、晚春归山居题窗前竹 ( 唐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译文

山谷口已是暮春凋残,黄莺儿的叫声几乎听不到了,迎春花早已开过,只有片片杏花飞落芳尘。春去匆匆,山窗下的修竹实在幽雅,惹人怜爱;它依旧苍劲葱茏,等待着我的归来。

表现忠诚的。

7、新竹 (唐刘兼)

近窗卧砌两三丛,佐静添幽别有功。

影镂碎金初透月,声敲寒玉乍摇风。

无凭费叟烟波碧,莫信湘妃泪点红。

自是子猷偏爱尔,虚心高节雪霜中。

译文:

两三从新竹,或贴近窗户或低垂于台阶,增添了不少幽情雅致。

枝叶间透过星星点点碎金般的月影,风中枝干相击,声如寒玉。

不关乎学仙的费长房将竹杖投掷于烟波中化为神龙的故事,莫要信娥皇女英血泪洒落竹枝便不消退的传说。

王徽之偏偏喜爱你,正是缘于你虚心高节、挺立于霜雪中的情操啊。

8、新竹 (清 郑板桥)

新竹高与旧竹枝

全凭老干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

十丈龙孙绕凤池

译文: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前两句是回顾,既表达了“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又表达了后辈不忘前辈

扶持教导之恩;后两句是展望,用以表达新生力量将更好更强大。

9、 绿竹筠(宋 苏轼)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译文:

竹子有坚贞”、“高雅”、“气节”的象征,苏轼是宁瘦不俗了。由此看竹子实在是高雅之物。

10、新竹(宋.杨万里)

东风弄巧补残山,一夜吹添玉数竿。

半脱锦衣犹半著,箨龙未信怯春寒。

东风像一双巧手,一夜之间吹得光秃秃的山上长出了好几株翠绿的竹子 。 初长得竹子,好像半脱着衣服,于是相信竹子不怕寒冷 。

译文:

南宋杰出的诗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中进士。 开始仕途。但他立朝刚正,遇事敢言,指摘时弊,无所顾忌,因此始终不得大用。见自己的抱负无法施展,遂不赴任,乞祠官(无实际官职,只领祠禄,等于退休)而归,从此不再出仕,朝命几次召他赴京,均辞而不往。开僖二年(1206),因痛恨韩胄弄权误国,忧愤而死,官终宝谟阁文士,谥“文节”。实际上他为官也不斤斤营求升迁,在作京官时就随时准备丢官罢职,因此预先准备好了由杭州回家的路费,锁置箱中,藏于卧室,又戒家人不许买一物,怕去职回乡时行李累赘。

关于竹的诗句古诗篇二
《描写竹子的诗》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宋.苏东坡)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咏竹(傅庞如)

破土凌云节节高,寒驱三九领风骚。

不流斑竹多情泪,甘为春山化雪涛。

咏竹(七律)

茅舍小桥流水边,安居落户自怡然。风摧体歪根犹正,雪压腰枝志更坚。 身负盛名常守节,胸怀虚谷暗浮烟。寒霜暑热毫无畏,春夏秋冬四季妍。 庭竹

唐·李中

偶自山僧院,移归傍砌栽。

好风终日起,幽鸟有时来。

筛月牵诗兴,笼烟伴酒杯。

南窗轻睡起,萧飒风雨声。

唐·郑谷

宜烟宜雨又宜风,拂水藏时复间松。

移得萧骚从远寺,洗来巯侵见前峰。

侵阶藓折春芽迸,绕径莎微夏阳浓。

无赖杏花多意绪,数枝穿翠好相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隐过酒罅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翦伐,会见拂云长。

竹石

清·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篱竹

(清)郑板桥

一片绿阴如洗,护竹何劳荆杞?

仍将竹作芭篱,求人不如求已。

(清)郑板桥

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

霜雪满庭除,洒然照新绿。

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绿,

莫被风吹散,玲珑碎空玉。

咏竹

(明)李日华

逗烟堆雨意萧森,峭石摩挲足散襟。

记却洒瓢深草里,醉醒月出来寻。

白居易《访陶公旧宅》

垢尘不污玉,灵凤不啄膻。

呜呼陶靖节,生彼晋宋间。

心实有所守,口终不能言。

永惟孤竹子,拂衣首阳山。

夷齐各一身,穷饿未为难。

先生有五男,与之同饥寒。

肠中食不充,身上衣不完。

连征竟不起,斯可谓真贤。

我生君之后,相去五百年。

每读五柳传,目想心拳拳。

昔常咏遗风,著为十六篇。

今来访故宅,森若君在前。

不慕樽有酒,不慕琴无弦。

慕君遗容利,老死此丘园。

柴桑古村落,栗里旧山川。

不见篱下菊,但余墟中烟。

子孙虽无闻,族氏犹未迁。

每逢姓陶人,使我心依然。

吕胜己《临江仙》

忽忆裴公台上去,远空秋气棱棱。万山一水秀还明。此时三楚客,何意续骚经。爱竹子犹参杖履,能诗候喜同登。赓酬不尽古今情。清风生白尘,侧月照疏星。 题画 竹二首

(清)丘逢甲

(一)

拔地气不挠,参天节何劲。

平生观物心,独对秋篁影。

(二)

此君在今日,大觉无不可。

风雨震诸天,空山自龙卧。

摘自《清诗精华录》

竹石轴 (清)李方膺

人逢俗病便难送,歧伯良方竹最宜。

墨法未干才搁笔,清风已净肺肠泥。

摘自《中国历代题画诗选注》

咏竹 (清)纪琼

风来笑有声,雨过净如洗。

有时明月来,弄影高窗里。

咏竹 (明)李日华

逗烟堆雨意萧森,峭石摩挲足散襟。

记却洒瓢深草里,醉醒月出来寻。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 (唐)李贺 一、

箨落长竿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 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 二、

斫取青光写楚辞,赋香春粉黑离离。 无情有恨何人见?露压烟啼千万枝。 三、

家泉石眼两三茎,晓看阴根紫陌生。 今年水曲春河上,笛管新篁拔玉青。 四、

古竹老梢惹碧云,茂陵归卧叹清贫。 风吹千亩迎风啸,乌重一枝入酒樽。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题刘秀才新竹 (唐)杜甫

数径幽玉色,晓夕翠烟分。 声破寒窗梦,根穿绿藓纹。 渐笼当槛日,欲碍入帘云。 不是山阴客,何人爱此君。

斫竹 (唐)杜甫

寺废竹色死,宦家宁尔留。 霜根渐随斧,风玉尚敲秋。 江南苦吟客,何处送悠悠。 摘自《樊川诗集注》

新竹 刘兼

近窗卧砌两三丛,估静添幽别有功。 影缕碎金初透日,声敲寒玉乍摇风。 天凭费叟烟波碧,莫信湘妃泪点红。 自是子猷偏爱竹,虚心高节雪霜中。

东湖新竹 陆游

插棘掠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沦漪。 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解箨初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叶离离。 官闲我欲频来此,枕簟仍教到处随。

云溪观竹戏书二绝句 陆游

气盖冰霜劲有余,江边见此列仙癯。 清寒直入人肌骨,一点尘埃住得无。 溪光竹声两相宜,行到溪桥竹更奇。 对此莫论无肉瘦,闭门可忍十年饥。 摘自《陆游诗集》第一册

初食笋呈座中 (唐)李商隐

嫩箨香苞初出林,五陵论价重如金。 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 摘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古诗台历

湘竹词 (唐)李商隐

万古湘江竹。无穷奈怨何? 年年长春笋。只是泪痕多!

酬人雨后观竹 (唐)薛涛

春天春雨时,那鉴雪霜姿。 众类亦云茂,虚心宁自持。 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 晚岁君能赏,苍苍劲节奇。

竹离亭 唐)薛涛

蓊郁新栽四五行,常将劲节负秋霜。 为缘春笋钻墙破,不得垂阴覆玉堂。

庭 竹 (唐)刘禹锡

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 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烦君惜取根株在,欲气伶伧学凤凰。

(诗竹) (三国)关羽

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 莫嫌弧叶淡,终久未凋零。

诗谜

想当年幽居深山,绿鬓婆娑, 引多少骚人墨客。

自归郎手,经了多少风波, 受了多少折磨。到如今,

直落得青少黄多!休提起—提起来, 珠泪满江河!

栽竹 (唐)杜甫

本因遮日种,欲似为溪移。 历历羽林影,疏疏烟露姿。 萧骚寒雨夜,敲鼓晚风时。 故国何年到,尘冠挂一枝。

墨竹图轴 (明)夏昶

闻群初夏尽交欢,写赠琅环着意看。 但愿虚心同晚节,年年此日报平安。

题兰竹卷 (明)文彭

西窗半日雨浪浪,雨过新梢出短墙。 尘上不飞人迹断,碧阴添得晚窗凉。 题僧院紫竹

喜游蛟井寺。复见炎州竹。 杳霭万丈间。啸风清独速。

竹十一首之一

不厌东溪绿玉君。天坛双凤有时间。 一峰晓似朝仙处。青节森森倚绛云。

竹十一首之二

万枝朝露学潇湘。杳霭孤亭白石凉。 谁道乘龙不得雨。春雷入地马鞭狂。

竹十一首之三

啸入新篁一里行。万竿如瓮锁龙泓。 惊巢翡翠无寻处。闲倚云根刻姓名。

竹十一首之四

青岚帚亚思祖。绿润偏多忆蔡邕。 长听南园风雨夜。恐生鳞甲尽为龙。

竹十一首之五

迸玉闲抽上钓矶。翠苗番次脱霞衣。 山童泥气青骢马。骑过春泉掣手飞。

竹十一首之六

须题内史琅 坞。几醉山阳瑟瑟村。 剩养万茎将扫俗。莫教凡鸟闹云门。

竹十一首之七

一溪云母间灵花。似到封侯逸士家。 谁识雌雄九成律。子乔丹井在深涯。

关于竹的诗句古诗篇三
《有关竹子的古诗》

关于竹的诗句古诗篇四
《描写竹子的诗句》

描写竹子的古诗

最佳答案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 裴迪

来过竹里馆,

日与道相亲。

出入惟山鸟,

幽深无世人。

慈姥竹 李白

当涂县北有慈姥山,

积石俯江,岸壁峻绝,风涛汹涌。

其山产竹,圆体疏节,堪为箫管,声中音律。 野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

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

不学蒲柳凋,贞心常自保。

严郑公宅同咏竹 杜甫

绿竹半含箨,

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

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

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

会见拂云长。

巽公院五咏苦竹桥

危桥属幽径,

缭绕穿疏林。

迸箨分苦节,

轻箨抱虚心。

俯瞰涓涓流,

仰聆萧萧吟。

差池下烟日,

嘲哲鸣山禽。

谅无要津用, 柳宗元

栖息有余阴。

竹径 李得裕

野竹自成径,

绕溪三里余。

檀栾被层阜,

萧瑟映清渠。

日落见林静,

风行知谷虚。

田家故人少,

谁肯共焚鱼。

新竹 元稹

新篁才解箨,

寒色已青葱。

冉冉飘凝粉,

萧萧渐引风。

扶疏多透日,

寥落未成丛。

惟有团团节,

坚贞大小同。

新栽竹 白居易

佐邑意不适,

闭门秋草生。

何以娱野性,

种竹百余茎。

见此激上色,

忆得山中情。

有时公事暇,

尽日绕栏行。

勿言根未固,

勿言阴未成。

已觉庭宇内,

梢梢有余清。

最爱返窗卧,

秋风枝有声。

酬人雨后玩竹

南天春雨时,

那鉴雪霜姿。

众类亦云茂,

虚心宁自持。

多留晋贤醉, 薛涛

早伴舜妃悲。

晚岁君能赏,

苍苍尽节奇。

同郭参谋崔仆射淮南节度使厅前竹 刘长卿 昔种梁王苑,

今移汉将坛。

蒙笼低冕过,

青翠卷帘看。

得地移根远,

经霜抱节难。

开花成凤实,

嫩笋长渔竿。

霭霭军容静,

萧萧郡宇宽。

细音和角暮,

疏影上门寒。

湘浦何年变,

山阳几处残。

不知轩屏侧,

岁晚对袁安。

关于竹的诗句古诗篇五
《关于竹子的古诗》

【关于竹子的古诗】竹石(清)郑燮 附译文和赏析

竹 石

(清)郑燮

咬 定 青 山 不 放 松,

立 根 原 在 破 岩 中。

千 磨 万 击 还 坚 劲,

任 尔 东 西 南 北 风。

作者背景

郑燮(1693-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板桥道人。江苏兴化人。生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父亲郑立庵是县私孰教师,教授几百名学生。郑燮自幼随父亲读书,爱读历史书和诗文词集,博学强记,所读的书都能背诵。少年时在真州毛家湾读书。康熙秀才、雍正壬子年(1732年)到南京乡试中举人。乾隆元年丙辰1736年赴北京礼部试,中进士。乾隆七年1742年出任山东范县令。乾隆十一年1746年调任潍县县令。郑燮为官,爱民如子,任潍县县令时,正逢荒年,不顾他人阻扰,开仓贷粮,令老百姓写借条,救活一万多人;还大兴土木,修建水池,招收饥民工作就食。当年入秋又歉收,郑燮把老百姓的借条,一把火烧掉;潍县老百姓感戴他的恩德,为他建立生祠堂。郑燮对于民事处理公正,十二年没有一件冤案。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游山东,封郑燮为书画史,郑燮自刻印章一枚:《乾隆东封书画史》。

郑燮为官清廉,后来因老病罢官客居扬州,身无长物,只有廖廖几卷图书,便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被世人称为“三绝”。其诗宗陶渊明、陆放翁,画竹似苏东坡。郑燮的书法揉合行书、草书,自成一体,自号“六分半书”,后人称为“板桥”体。

著作有《板桥诗钞》、《板桥词钞》、《板桥家书》、《板桥题画》、《板桥先生印册》等自刻本行世。

注词释义

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诗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立根:扎根、生根。

原:本来,原本。

破岩:破裂的岩石。

磨:折磨,挫折。

击:打击。

坚劲:坚韧、刚劲。

任:任凭。

尔:你。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不松口一样。

押韵译文

咬住了青山就绝不肯放松,

根须已经深扎在岩石之中。

历经千万次磨炼更加坚韧,

任凭你东西南北来的狂风。

名句赏析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著的品质 。既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丰姿,决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郑燮不但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的话说是“画竹子以慰天下劳人”。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

2 竹石,本名陈德忠 1943年生,,笔名竹石、嘉阳生。四川乐山人。1983年考入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进修一年。二级编剧。四川省作家协会、四川省戏剧家协会、四川省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四川峨眉戏剧创作联谊会秘书长、四川省川剧理论研究会理事、乐山市文联常委、乐山市影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主要从事电视、戏剧及文学创作。其中电视风光片《沫水乡情》1981年获四川省优秀文艺作品二等奖;电视剧《春江归帆》1987年获第一届西南优秀电视单本剧三等奖;电视片《雷电诗魂火凤凰》获广电部、中国广播电视学会1992年度全国优秀电视社教节目人物类三等奖。散文作品多篇被收入《四川作家协会文学院丛书》之散文、随笔卷。辞条辑入《四川戏剧家名录》。

解说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次二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作者在赞美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隐寓了自己风骨的强劲。“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作者简介]

郑燮(音谢)(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今江苏省兴化县)人,清代著名书画家。 意思

竹子牢牢地咬定青山,把根深深地扎在破裂的岩石中。经受了千万种磨难打击,它还是那样坚韧挺拔;不管是东风西风,还是南风北风,都不能把它吹倒,不能让它屈服。

参考资料:

1.作者背景

2.郑燮(1693-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板桥道人。江苏兴化人。生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父亲郑立庵是县私孰教师,教授几百名学生。郑燮自幼随父亲读书,爱读历史书和诗文词集,博学强记,所读的书都能背诵。少年时在真州毛家湾读书。康熙秀才、雍正壬子年(1732年)到南京乡试中举人。乾隆元年丙辰1736年赴北京礼部试,中进士。乾隆七年1742年出任山东范县令。乾隆十一年1746年调任潍县县令。郑燮为官,爱民如子,任潍县县令时,正逢荒年,不顾他人阻扰,开仓贷粮,令老百姓写借条,救活一万多人;还大兴土木,修建水池,招收饥民工作就食。当年入秋又歉收,郑燮把老百姓的借条,一把火烧掉;潍县老百姓感戴他的恩德,为他建立生祠堂。郑燮对于民事处理公正,十二年没有一件冤案。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游山东,封郑燮为书画史,郑燮自刻印章一枚:《乾隆东封书画史》。

3.郑燮为官清廉,后来因老病罢官客居扬州,身无长物,只有廖廖几卷图书,便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被世人称为“三绝”。其诗宗陶渊明、陆放翁,画竹似苏东坡。郑燮的书法揉合行书、草书,自成一体,自号“六分半书”,后人称为“板桥”体。

4.著作有《板桥诗钞》、《板桥词钞》、《板桥家书》、《板桥题画》、《板桥先生印册》等自刻本行世。

5.注词释义

6.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诗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7.立根:扎根、生根。

8.原:本来,原本。

9.破岩:破裂的岩石。

10.磨:折磨,挫折。

11.击:打击。

12.坚劲:坚韧、刚劲。

13.任:任凭。

14.尔:你。

15.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不松口一样。

关于竹的诗句古诗篇六
《关于花中四君子的古诗》

梅兰竹菊的品质分别是:傲、幽、坚、淡。

关于梅兰竹菊对梅兰竹菊的诗一般的感受,是以深厚的民族文化精神为背景的。梅兰竹菊,占尽春夏秋冬,中国文人以其为"四君子",正表现了文人对时间秩序和生命意义的感悟。梅高洁傲岸,兰幽雅空灵,竹虚心有节,菊冷艳清贞。中国人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负载了自己的一片真情,从而使花木草石脱离或拓展了原有的意义,而成为人格襟抱的象征和隐喻。 大凡生命和艺术的"境界",都是将有限的内在的精神品性,升华为永恒无限之美。梅、兰、竹、菊成为中国人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咏物诗和文人画中最常见的题材,正是根源于对这种审美人格境界的神往。

梅高洁傲岸,兰幽雅空灵,竹虚心有节,菊冷艳清贞。

关于"梅"的诗句: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梅》-王安石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山园小梅》-林和靖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陆游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卜算子·咏梅》毛泽东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雪梅》-宋·卢梅坡

关于"兰"的诗句

懊恨幽兰强主张,花开不与我商量。《兰花二首》(明)李日华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幽兰》陶渊明

兰色结春光,氛氲掩众芳。《咏兰》 释无可

兰溪春尽碧泱泱,映水兰花雨发香。《蕲州兰溪》杜 牧

关于"竹"的诗句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崖中。《竹石》 郑板桥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竹》(宋)苏东坡

风摧体歪根犹正,雪压腰枝志更坚。《咏竹》(七律)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山居即事》王维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板桥题画.竹》郑燮

关于"菊"的诗句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唐·元稹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菊花》明·唐寅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咏菊》黄巢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饮酒》(东晋)陶渊明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孟浩然

以上是关于“花中四君子”的一些古诗名句,希望同学们从中选择一些来积累记忆!

第九讲 经济利润问题

(一)基本知识

I、经济类问题相关概念:

成本: 商品的进价。也称为买入价、成本价。 ・ ・

售价: 商品被卖出时候的标价。也称为卖出价、标价、定价、零售价。

利润: 商品卖出后商家赚到的钱。

2、经济类问题相关公式:

利润

售价=成本+利润,利润率= 成本×100%;

售价=成本×(1+利润率), 成本=售价÷(1+利润率)

3、解题主要方法:

⑴ 逻辑思想:利用经济类公式,抓不变量(一般情况下成本是不变量);

⑵ 方程思想:列一元一次、二元一次、不定方程解决经济问题;

⑶ 假设思想:用于求利润率、百分数,不涉及实际价钱关系的时候可以用到假设思想。

(二)补充练习

练习1 一台空调按30%的利润率定价,换季促销时打8折售出后,获得了100元利润,这台空调的成本是多少元? 最后的利润率是多少?

分析:(I) 这台空调售出价格是成本的:(1+30%)×80%=104%,获利润100元,所以这台空调的成本是100÷(104%-1)=2500(元)

⑵ 最后利润率为100÷2500×100%=4% 或

(1.04-1)÷1×100%=4%

练习2 有一种商品,甲店进货价(成本)比乙店进货价便宜10%。甲店按20%的利润来定价,乙店按15%的利润来定价,甲店的定价比乙店的定价便宜11.2元。问:甲店的进货价是多少元?

分析:(I) 设 “1”,则甲店的进货价为“0.9”。

甲店的售价是0.9×(1+20%)=1.08

乙店的售价是1×(1+15%)=1.15

⑵ 乙店的进货价为11.2÷(1.15-1.08)=160(元)

甲店的进货价为160×(1-10%)=144(元)

答:甲店的进货价是144元。

练习3 张先生向商店订购某种商品80件,每件定价100元。张先生向商店经理说:“如果你肯减价,每减l元,我就多订4件。”商店经理算了一下,如果减价5%,那么由于张先生多订购,仍可获得与原来一样多的利润。问:这种商品的成本是多少?

分析:(I) 减价5%,即减去100×5%=5元,张先生应多定4×5=20件。

⑵ 设这种商品的成本是每件χ元。

(100-χ)×80=(100-5-χ)×(80+20)

χ=75

答:这种商品的成本是每件75元。

练习4 果品公司购进苹果5.2万干克,每干克进价是0.98元,付运费等开支1840元,预计损耗为1%,如果希望全部进货销售后能获利17%,每千克苹果的零售价应当定为多少元? 分析:(I) 成本是0.98×10000×5.2+1840=52800(元)

损耗后的总重量是10000×5.2×(1-1%)=51480(千克)

⑵ 售价是52800×(1+17%)÷51480=1.2(元/千克)

答:每千克苹果的零售价应当定为每千克1.2元。

(三)补充练习

1、某家商店决定将一批苹果的价格降到原价的70%卖出,这样所得利润就只有原计划的,己知这批苹果的进价是每千克6元6角,原计划可获利润2700元,那么这批苹果共有多少千克?

解: ⑴售价降低1-70%=30%,利润降低1-

部利润等于原售价的30%÷3=45%。

⑵原售价的45%是利润,1-45%=55%是成本。而成本是每千克6元6角,根据量率对应关系可以算出售价是6.6÷55%=12元,利润是12×45%=5.4元。

⑶每千克的利润是5.4元,总利润是2700元。所以这批苹果共有2700÷5.4=500千克。

2113=23。售价的30%等于利润的23,则全

2、商店以80元一件的价格购进一批衬衫,售价为100元。由于售价太高,几天过去后还有150件没卖出去,于是商店9折出售衬衫,又过了几天,经理统计了一下,一共售出了180件,于是将最后的几件衬衫按进货价格售出,最后商店一共获利2300元,求商店一共进了多少件衬衫?

解法1

以90元和80元出售的衬衫一共150件,而以90元和100元出售的衬衫一共180件,很明显以100元出售的衬衫比以80元出售的衬衫多180-150=30件。

⑵剔除30件以100元出售的衬衫,则以100元出售的衬衫与以80元出售的衬衫数量相同。剔除30件以100元出售的衬衫后,剩下衬衫的平均价格是90元。平均利润为10元。如果把剔除的30件衬衫改为90元一件出售,那么所有衬衫的平均价格为90元,平均利润为10元,商店获利将减少10×30=300元,总利润变成2300-300=2000元。

⑶若每件获利10元,总共获利2000元。共有衬衫2000÷10=200件。

解法2: ⑴按进货价格售出的衬衫的利润为0,商店获得的2300元利润来自之前售出的180件衬衫。这180件衬衫中以100元卖出的获利20元,以90元的卖出的获利10元。原题转化为180件衬衫,有的获利20元,有的获利10元,总共获利2300元。

⑵根据鸡兔问题的解法,获利20元的衬衫一共卖了

(2300-10×180)÷(20-10)=50件。

获利20元,售价是100元,加上以90元和80元卖的150件共卖衬衫50+150=200件。 答:共卖衬衫200件。

3、某商场将一套儿童服装按进价的50%加价后,再写上“大酬宾,八折优惠”,结果每套服装仍获利20元,这套服装的进价是多少元?

解:设这套儿童服装的进价是χ元

χ×(1+50%)×80%-χ= 20

0.2χ= 20

χ= 100

答:这套儿童服装的进价是100元。

4、某体育用品商店进了一批篮球,分一级品和二级品,二级品的进价比一级品便宜20%。按优质优价的原则,一级品按20%的利润定价,二级品按15%的利润定价,一级品篮球比二级品篮球每个贵14元,一级品篮球的进价是每个多少元?

答案(一):把一级品的进价看作单位“1”,那么二级品的进价就是1-20%=80%。

一级品的定价是进价的1+20%=120%,二级品的定价是80%×(1+15%)=92%。 所以一级品的进价是14÷(120%-92%)=50元。

一极品进价看作“1”,二极品的进价:1-20%=0.8

一极品按20%的利润定价:1×(1+20%)=1.2

二极品按15%的利润定价:0.8×(1+15%)=0.92

一极品篮球的进价是:14÷(1.2-0.92)=50元

解(二):设一级品的进价是每个χ元,则二级品的进价是每个(1-20%)χ=0.8χ元。 (1+20%)χ-(1+15%)×0.8χ=14

解得χ=50

答:一级品篮球的进价是每个50元。

1、甲乙两件商品成本共200元,甲商品按30%的利润定价,乙商品按20%的利润定价,后来两件商品都按定价打九折出售,结果仍获利27.7元,求甲商品的成本。

解答:200×(1+20%)÷90%-200=16

(27.7-16)÷(30% - 20%)÷90%=130

2、出售一件商品,现由于进货价降低了6.4%,使得利润率提过了8%,求原来出售这件商品的利润率。

解答:设原来的利润率为x,

1+x%=(1-6.4%)×(1+x%+8%)

x=17%

6、某商品打7.5折后,商家仍然可得25%的利润。如果该商品是以每件16.8元的价格进的,为该商品在货架上的标价是多少?

答案:用公式:售价=进价*(1+ 利润率)

本题中,设标价为x元,则售价为:75%*x

进价为16.8元,利润率为25%

所以 75%*x = 16.8*(1+25%) ,解得:x=28(元)。

2.某公司彩电按原价销售,每台获利润60元;现在降价销售,结果彩电销量增加了1倍,获得的总利润增加了0.5倍,则每台彩电降价多少元?

现在1+1=2台获得利润60×(1+0.5)=90元

每台获得利润90÷2=45元。

每台彩电降价60-45=15元。

例1 、某商店将某种DVD 按进价提高35% 后,打出“九折优惠酬宾,外送50

元出租车费”的广告,结果每台仍旧获利208 元,那么每台DVD 的进价是多少元?

(B 级)

解:定价是进价的1+35%

打九折后,实际售价是进价的135%×90%=121.5%

每台DVD 的实际盈利:208+50=258(元)

每台DVD 的进价258 ÷(121.5%-1)=1200 (元)

答:每台DVD 的进价是1200元

例3 、原来将一批水果按100%的利润定价出售,由于价格过高,无人购买, 不得不按38% 的利润重新定价,这样出售了其中的40% ,此时因害怕剩余水果会 变质,不得不再次降价,售出了全部水果。结果实际获得的总利润是原来利润的

30.2% ,那么第二次降价后的价格是原来定价的百分之几?(B 级)

分析:

要求第二次降价后的价格是原来定价的百分之几,则需要求出第二次是按百

分之几的利润定价。

解:设第二次降价是按x%的利润定价的。

38% ×40% +x%×(1-40% )=30.2%

X%=25%

(1+25% )÷(1+100%)=62.5%

答:第二次降价后的价格是原来价格的62.5%

关于竹的诗句古诗篇七
《竹诗》

关于竹的诗句古诗篇八
《关于风筝的古诗》

关于风筝的古诗

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

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唐 高骈《风筝》

竹马踉跄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宋 陆游

江北江南低鹞齐,线长线短回高低。

春风自古无凭据,一伍骑夫弄笛儿。--明 徐谓《风鸢图诗》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 高鼎《村居》

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

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清 孔尚任

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

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清 郑板桥《怀潍县》

只凭风力健,不假羽毛丰。

红线凌空去,青云有路通。--清 吴友如的题画诗

阶下儿童仰面看,清明装点最堪宜。

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清 曹雪芹的《红楼梦》

软红无数落成泥,庭前催春绿渐齐。

窗外忽传鹦鹉语,风筝吹落屋檐西。--清陈长生《春是信笔》

春寒料峭乍晴时,睡起纱窗日影移。

何处风筝吹断线?吹来落在杏花枝。--清 骆绮兰《春闺>>

纸鸢

(宋)寇准

碧落秋方静腾空力尚微

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

作者寇准(961-1023)字平仲,北宋政治家、诗人。宋太宗时举进士,后擢升为相,太宗嘉之,以比魏征。寇准死后宋仁宗谥号忠愍。寇准的诗受晚唐派影响,情景交融,清丽深婉。有《寇忠愍公诗集》三卷留世。上引五言绝句是否原引此集,尚待查考。

该诗虽题名为《纸鸢》,但诗中却不见“纸鸢”二字,甚至也看不到纸鸢的形象。诗人意在借物写景,状景抒怀。“碧落”指天界、天空。前句写环境气氛和眼前所见:初秋晴朗的天空,风力不大,风筝难以升空高飞。后句遐想抒怀,借风筝只有凭借风方可旁云而飞的现象,抒发人事腾达还需有所依托的感叹。

观村童戏溪上

(宋)陆游

竹马踉跄冲淖去

纸鸢跋扈挟风鸣

作者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他出身于一个由“贫居苦学”而仕进的官宦家庭,自幼好学不倦,一生主张抗金复国,但屡遭排挤、罢黜,“一片丹心”始终不得报国。陆游著作极富,八十高龄犹赋诗作文,存诗近万首,有《陆放翁全集》存世。该句摘自何卷,尚待查考。代儿童游戏多种多样,十分丰富。该诗写了两种游戏,一是骑竹马;一是放风筝。竹马在地面上奔跑,跑来跑去晃晃悠悠连人带“马”冲进了烂泥塘里,好不扫兴;风筝在空中飞舞,左摇右摆,又飞又叫,好不骄横。值得关注的是,诗人写风筝与风的关系时,手法与众不同,他不说风筝凭借风力而飞,却说风筝挟持丰大风在空中飞扬跋扈。在这里,作者把风筝作为主体,视它为生灵,真是把个风筝写活了。读此诗,不由得想到现今仍然流行于日本的“斗风筝”。打斗的风筝多为长方形硬板子,从背后勒成瓦形,或竖或横,绘画简洁明快,不拴尾巴,背缚弓弦,凭借强风,飞上天空,左冲右突,嗡嗡作响。许多风筝同时升空,并不回避碰撞缠绕,而是互相打斗,互相“割线”,一旦线断,任其飞去。最后,谁还留在空中,谁便是胜利者。那场面颇有陆翁诗的气势。

纸鸢

(宋)王令

谁作轻鸢壮远观似嫌飞鸟未多端

才乘一线凭风去便有愚儿仰面看

未必碧霄因可到偶能终日遂为安

扶摇不起沧溟远笑杀抟鹏似尔难

王令(1032-1059)字逢源,北宋诗人,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县),五岁时父母双亡,随其叔祖客居广陵(今扬州),长大后以教学为生。王令才高命短,28岁卒。他的诗构思新奇,造语精辟。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王令集》,诗赋文共21卷。该诗是否原引《王令集》,尚待查考。“端”古为布帛之量,一丈八尺为一端。“末多端”是指不多、不远的意思。放风筝的人未必就是因为飞鸟飞得不远,才把风筝放起来以增添空中壮观景象,然而作者这么想,这么说,显然他是把风筝当作飞鸟一样看待了。你看那风筝乘线凭风飞去直冲云霄,虽然不一定能够到达那高旷至极的天际,却能终日飞翔久久不落,就连那相传一飞九万里的大鹏鸟,也没有这般本领。

这是一首宏观描写风筝的诗。作者不写风筝的形状、色彩,甚至也不写风筝是如何飞起来的。而是展开丰富的想象力,以衬托、对比、夸张的手法,与风筝飞升的气垫,写出了风筝最本质的特性—拔高,善翔。飞得高,放飞线角度大,稳定性强,这也正是今天风筝爱好者对于自己的作品所追求的境界。

风筝十首

(元)谢宗可

凭依片纸得天飞何故声扬欲作威

瘦骨几茎徒远举柔丝千尺总危机

云晴日暖春初好雨骤风狂事渐非

高树上林须引避牵缠到底不能归

半纸浮名寄太虚御风列子竟谁如

高从自致非攀附道在因时作卷舒

声澈瑶京传凤吹影飘仙侣曳露裙

一丝不挂儿童手浪迹天涯乐有余

自负云霄早致身安排线索靠他人

摩天手段乘风展掉尾精神逐日新

暂耸观瞻喧里巷终嗟破碎委埃尘

牵来拽去成何用骤雨淋头断送春

一番春事一番空放却风筝逐断蓬

博得飞翔纤指上逞将声势半天中

目花轻薄流溪水学絮颠狂落草丛

皮骨飘零丝络在相看拍手笑儿童

共仰高风不可攀几回放去便收还

丝纶何必全设施骨相从知避险艰

飘若素云浮碧汉翩然白鹤度青山

春光远览应无限勘破飞腾只等闲

蓦地翻空在眼前糊涂片纸任高骞

看来爷面人无限避去全身雨满天

直上难防抛瓦坠暗中返照带灯燃

春风催促清明到栖止园林没挂牵

谁解风云继点狂鸢鱼飞跃见天章

五丝续命能冲举一叶横空入混茫

俯仰尘寰何扰扰仰探璇宇但苍苍

神游八极求归宿斗张虚窗藉纸张

蹴罢秋千斗草慵纸鸢浮动寄游踪

翩翩似逐寻巢燕声响如传度岭钟

大小随宜俱活跃高卑无意较腾冲

卷怀偃息乘春晓纵尔穿云第九重

空外秦筝何处闻遥看片片起巫云

霓裳逶逦飘罗带翠袖招摇曳练裙

舞柳飞花呈幻景和风丽日动星文

仙真控鹤来蓬阆相与徊翔趁逸群

浮游踪迹等云藻御气凭虚赋物形

荡荡飞空无阴碍萧萧委运自清宁

丝联绳引终须断律改春归毕竟停

法界依然舒广望消除点缀湛青冥

----《咏物诗·卷下》

纸鸢

(元)谢宗可

弧骞稳驾剡溪云多少儿童爷羡频

半纸飞腾元在己一丝高下岂随人

声弛空碧东风晓影度遥天化日春

谁道致身无羽翼回看高举绝红尘

谢宗可,生卒经历不详。清乾隆辛亥年刻有其《咏物诗》两卷。《风筝十首》摘自卷下。另《纸鸢》一首,观其风格,与《风筝十首》倒了相近,原引何处,尚待查考

关于竹的诗句古诗篇九
《关于励志的古诗词

关于励志的古诗词

1、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2、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4、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9、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10、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11、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12、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13、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1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15、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广贤文》)

16、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古诗诗话)(现代人的心声啊)

17、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1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19、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20、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2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2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老子》)

2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24、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2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最爱)

26.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绝句>>(<<乌江>>)

27.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唐.刘禹锡<<酬乐天咏志见示>>

28.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29.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

30、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1、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32、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旧唐书)

33、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34、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

35、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3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37、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

38、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

3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40.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41.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墨梅>>

42.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燮<<竹石>>

4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44.不是一番梅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元.高明《琵琶记》

45.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46.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赵翼《论诗》

47、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48、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49、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50、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51、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52、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53、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54、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等飞来峰》)

55、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5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57·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韩 愈《进学解》

58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5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象》

60.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

61.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

可吞吴。·蒲松龄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关于竹的诗句古诗》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关于竹的诗句古诗”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关于竹的诗句古诗"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9583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