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芦苇的诗句

芦苇的诗句

2016-01-01 12:59:56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芦苇的诗句篇一《关于芦苇的诗》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芦苇的诗句》,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芦苇的诗句篇一
《关于芦苇的诗》

关于芦苇的诗

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 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 只在芦花浅水边。

【江村晚眺】

戴复古

江头落日照平沙,潮退渔船阁岸斜。

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

【青溪主客歌】

汪崇亮

野王手奏淮淝捷,门外归来有旌节。伸眉一笑紫髯秋,袖中犹挟柯亭月。 山阴主人载雪舟,掀篷系缆青溪头。平生耳热欠一识,若为牵挽行云留。 一声横玉西风里,芦花不动鸥飞起。马蹄依旧入青山,柳梢浸月天如水。

【咏芦苇】

余亚飞

浅水之中潮湿地,婀娜芦苇一丛丛;

迎风摇曳多姿态,质朴无华野趣浓。

芦苇的诗句篇二
《芦苇在古典诗词中的意象探究》

自己收集整理的错误在所难免仅供参考交流如有错误请指正!谢谢          芦苇在古典诗词中的意象探究宁波二中 韦琳关键词:芦苇 意象 摘要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土壤气候孕育了不同的民族气血看天吃饭的习性锻造了中国人含蓄、沉敛的性格古典诗词中的意象就是人们情感的物化水生的芦苇侵染了离愁渲染了闲情成为悲秋羁旅闲情隐逸的见证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土壤气候孕育了不同的民族气血古国印度炎热的夏季风吹拂草木草荣草枯短暂的生命飞速的新陈代谢使人对生命产生虚幻之感印度的佛教也是对生命拷问后的看淡  而古代中国大量冲积平原给农业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土地看天吃饭的习性锻造了中国人含蓄、沉敛、隐忍的性格古典诗词更是用绵密的意象织就意象就是寄托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意象成为人物内心的外化、物化冰雪是忠贞明月是思乡而能感应自然的植物更是用自己独特的语言成为人们某种特定情绪的符号比如莲花色以淡雅居多尤以青莲为上品李白就自号青莲居士曾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形容素颜美女莲又是挺水植物高直绰约的风姿象征卓尔不群的人格周敦颐就在《爱莲说》中赞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花有花语草有草性芦苇在古典诗词中也有其特定意蕴  从《诗经·蒹葭》到达摩一苇渡江的传说芦苇是最早出现在古典诗词中的植物之一综观芦苇在古典诗词中的意象大致代表以下几种情怀:  1. 悲秋伤怀  康德说自我意识的产生源于空间直观与时间直观民族精神的产生大概就发源于此两位哲人的话正好代表了东西方的精神困境一是帕斯卡的"这永恒的空间使我恐惧"一是孔子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恰与康德的说法对应起来西方的精神危机来自空间的"广场恐惧"而东方则来自时间的"岁月悲哀"人生如四季秋就好比人生的中年它成熟浑厚走过青年迈向老年中国人称年岁为春秋比起生长期的春以肃杀为心的金秋以其丰厚、深广给人带来更为细腻的生命体验所以悲秋历来是中国古典诗词的重要主题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人们用通过有季节特征的客观物象获得直观的时光感知成熟往往伴随着衰颓生物在秋季成熟也在秋季凋零草叶黄西风劲萧瑟一片而芦苇作为一个生命体也有着自然的感召力青青的苇叶变得苍黄不堪苇叶上夏季的晨露也在此刻凝结为白霜只有蓬松的芦花在秋风中

摇曳出几分诗意     贺新郎   (宋)葛长庚     一别蓬莱馆看桑田成海又见松枯石烂目断虚皇无极处安得殿头宣唤指归路、钧天早晚此去罡风三万里但九霞、渺渺青云远望不极空泪眼瑶池昔会群仙宴此秋来、荻花枫叶令人凄惋满面朱尘那忍见酒病花愁何限知几度、春莺秋雁从此飞神腾碧落向清都、来往应无间丹渐熟骨将换  别故地转眼已桑田成海松枯石烂抬望眼渺渺九霞遥遥青云低首又是苍白的芦花和被霜打红的枫叶一时愁思无限朱尘满面的低落被酒浆荻花催长出漫漫愁绪可以说这首词将离愁渲染到了极致:直言凄婉与寄言景物相互交替  需要说明的是"荻"在生物学上与"芦苇"是不同属的如《红楼梦》中元春归省时为芦雪亭题园景匾额"荻芦夜雪"因芦雪亭所在处四面皆为荻草及芦苇然而古人却常将荻与芦苇混作一物尤其诗词中"荻"基本上就是芦苇的别名而荻花、枫叶作为最具季节特征的物象俨然成了秋的代言有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在先宋代的刘过、欧阳修都在词中提到了它们                       贺新郎   (南宋)刘过  老去相如倦向文君、说似而今怎生消遣? 衣袂京尘曾染处空有香红尚软料彼此、魂消肠断一枕新凉眠客舍听梧桐疏雨秋风颤灯晕冷记初见楼低不放珠帘卷晚妆残翠蛾狼藉泪痕凝脸人道愁来须殢酒无奈愁深酒浅但托意焦琴纨扇莫鼓琵琶江上曲怕荻花枫叶俱凄怨云万叠寸心远  一个独守空房的女子想到自己与卓文君命途仿佛在新凉的秋夜泪痕凝面只有梧桐秋雨相伴这不禁让人想起守著窗儿听雨打梧桐的李清照刘过直言"怕荻花、枫叶俱凄怨"而"莫鼓琵琶江上曲"明显化用《琵琶曲》中的诗句在白居易笔下的那个琵琶女不也是飘零无依的吗?因风飘散的荻花、霜打而红的枫叶实为主人公凄怨的物化飘散的花絮犹如漂泊的身世在秋风秋雨中薄酒不抵浓愁   减字花木兰   (宋)欧阳修  伤怀离抱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意如何细似轻丝渺似波扁舟岸侧枫叶荻花秋索索细想前欢须著人间比梦间    伤怀的情思浩渺无边如这湲湲流水天若有情天亦老天不老是因为天无情作者用虚拟手法喟叹生命有限在这个时空坐标里复杂、微妙

的情绪"细似轻丝渺似波"此时岸边的枫叶荻花在这个萧索的季节使时空顿时飞转"细想前欢须著人间比梦间"对过往的追怀使现实空间刹那化为意念空间  为什么人类在秋季会产生浓郁的悲凉以及随之而来的时空感?作为本就是自然一员的人类在万物成熟的秋季有着对比其余季节更敏锐的自然感召力在辽远的天地、微凉的气温中人类作为理性生命的骄傲与荣耀消遁作为有限个体的卑微、无奈突显如果你曾伫立于任何一个秋日的芦苇荡那么你的心底会立时涌现一种震撼的生命悲情使你陷入无法自拔的情感体验中此时芦苇作为秋季风物的代表成为自然与人的有形链接它既是生生灭灭的生命个体又是人类共同的生命投影芦苇是超越了自然的情感生灵人则化为回归自然的一茎芦苇2. 漂泊无依  中国古代讲究安土重迁背井离乡、羁旅远游向来是规避灾难性事件的最后选择远游的人们或迫于生计或迫于战乱、王命被动接受这一漂泊的生活方式而西方60年代"垮掉的一代"承接二战后"迷惘的一代"的精神余绪用自我毁灭的生活方式对旧有道德体系进行彻底解构流浪对抗原乡情结他们随意跳上一辆驶往远方的火车以此完成精神的流浪中国古代的远游者却很难达到心灵的放逐出于无奈他们在异乡漂泊难以在对故乡深切的思念中达到通脱故乡是人生旅程的起点、终点异乡终究是驿站在心灵的羁绊中求索而终至无解因此这类诗词中往往弥漫着孤独、迷茫的情绪  漫长的羁旅生涯中芦苇这种随处可见的湿生禾草容易让人想起家乡的苇丛而秋日素色蓬松的芦花犹如内心的惨淡迷茫伫立江边对仕途的茫然未知对家乡的绵绵思念随滔滔江水流向遥不可知的远方江水苍天黄芦苦竹个体的迷茫一时化为天地的苍茫     江际   (唐)郑谷  杳杳渔舟破暝烟疏疏芦苇旧江天那堪流落逢摇落可得潸然是偶然万顷白波迷宿鹭一林黄叶送残蝉兵车未息年华促早晚闲吟向浐川    古人远行择水路或陆路漫长于湿地的芦苇与浩渺的江水一起成为离别的见证离人在摇曳的芦荡、潺潺的流水以及对远方的未知中渐行渐远......此时诗人将离愁投射到周遭的景物中芦苇是愁流水更是绵延不绝的愁思而这些景物也成了离情的放大镜  秋风吹黄一林子树叶时日无多的蝉在林子里嘶鸣远处是点点渔舟袅袅轻烟而江边特有的芦苇丛却稀稀疏疏显得尤为凄楚离人心上秋离别之人最怕在眼前情景中勾起桑梓之情江天是旧的

芦苇仿佛是故乡的芦苇想到年华在天下纷纷中虚度方觉心灵唯一的归宿便是故乡此时在水边过夜的白鹭是凄楚的在战乱中漂泊的诗人内心也是凄楚的不堪摇落的又岂只是芦花?风雨晚泊   (唐)白居易  苦竹林边芦苇丛停舟一望思无穷青苔扑地连春雨白浪掀天尽日风忽忽百年行欲来茫茫万事做成空此生飘荡何时定一缕鸿毛天地中    春生的芦花被狂风暴雨吹散了芦絮白浪滔天芦絮漫舞茫茫一色中停舟夜望的诗人想到茫茫一世皆成空飘摇无依的人生何时能有定所?如一缕轻鸿一片飞絮正如刘禹锡所言"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恐怕都是旅人借有灵性的芦苇抒发的人生感怀吧哀怨因为离乡就意味着将生命交付于茫茫未知的未来凄苦因为离乡就昭示着能够依赖亲朋的精神之树从此倒塌于是想我从哪里来?我为何在这里?我将去向何方?这恰恰是哲人要探求的问题  欧阳修说:"草木无情有时飘零"当人类与草木拥有了共同特质草木岂又无情?徐复观先生在《不思不想的时代》中说"思想"的特性之一便是把感官所得的材料通过心的构造力与判断力以找出这种草料的条理、意义及与其他材料的关连和它自身可能的趋向之二是把客观的东西吸收消化到主观里面来;又把自己的主观投射、印证到客观上面去  正是这种相互作用芦苇触发了人类的愁绪人类则将这种情感投射到芦苇身上因此作为旅人漂泊生涯见证的芦苇从此有了"指出"意义  当时间与空间、个人归宿与人生奋斗、眼前之景与故国之思满腹情愫纠结在一起有情感的芦苇就抒发着这样的漂泊于他乡的士子情怀3.闲情隐逸闲情是何时成形的?大约是魏晋南北朝扪虱清谈的名士将边缘化的风花雪月、琴棋书画演化为具有超越意味的审美文化而究其思想根源大约可追溯至道家的"无为"和儒家的"游于艺"它是中国古代士大夫调节处与出的一种方式它强调的心灵与艺术的关系是"天人合一"思想的产物因闲发情以情寄闲而将个体人格与精神气质放到山林田渚中张扬的隐逸文化显然是自然与心灵发生关系的典型代表闲情隐逸成为士子带有皈依色彩的精神故乡而在这类诗词中总能见到芦苇的身影                 秋末入匡山船行其二   (唐)贯休  芦苇深花里渔歌一曲长人心虽忆越帆态似浮湘石獭衔鱼白汀茅浸浪黄等闲千万里道在亦无妨  这是一首典型的闲情诗

作者描绘了秋末船行入匡山的一路风光蔚为壮观的芦荡中传来悠扬的渔歌"石獭衔鱼白"则颇具意趣同是湿生植物的茅草叶子修长披垂入水被浪花轻轻拍打着自然给人的恬淡静美让作者悟出"等闲千万里道在亦无妨"可谓闲情无限道亦无道道家的"濠梁闲趣"此时在作者身上表现为心灵与自然的真诚对话  如:                  芦苇   (唐)王贞白  高士想江湖湖闲庭植芦清风时有至绿竹兴何殊嫩喜日光薄疏忧雨点粗惊蛙跳得过斗雀袅如无未织巴篱护几抬邛竹扶惹烟轻弱柳蘸水漱清蒲溉灌情偏重琴樽赏不孤穿花思钓叟吹叶少羌雏寒色暮天映秋声远籁俱朗吟应有趣潇洒十余株    作者直言一解江湖之思的举措就是"植芦"芦苇俨然成了江湖的图标庭内植了芦哪怕只十余株也潇洒得很其实十几株芦苇构不成景观潇洒的是作者的慷慨而为"湖闲"更是"心闲"穿过芦花在湖边垂钓暮天映秋声远内心自是恬淡高远难怪唐代德诚禅师说"钓头曾未曲些些静向江滨度岁华酌山茗折芦花谁言埋没在烟霞"  其实芦苇频频出现于闲情隐逸诗词中恐怕与其生长特性有很大关系古代隐居有樵隐、耕隐、渔隐居于水边、靠打渔为生的隐者对芦苇自然不陌生林逋以孤山的梅为妻鹤为子既是林逋生活的见证亦是被其推崇的颇具品格的事物鹤的娴静悠然梅的高洁幽远很难不被隐士喜好如此说来柔中带刚的芦苇颇类潇洒淡远的隐士而刚直不弯的竹则更似心怀汤火的处士整日与芦苇相伴的隐士欣然将其纳入日常生活写照中甚至将其升格为精神标签    诗言志在美丽的诗词中悲秋也好羁旅亦好闲情也罢诗人托有灵性的芦苇将抽象微妙的内心世界具象化、外化也将封闭的内心空间延展至自然空间有着自然灵性的人与天地有了对话从而使个人的人生感怀有了更宽广的背景而借芦苇表情达意也成为了一种浪漫而感性的抒情范式参考书目:《中国诗词之美--刘士林中国诗性文化系列》 刘士林著 海南出版社《宋词选》  胡云翼选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西风吹梦--纳兰性德 项鸿祚 蒋春霖词选》  岳麓书社     《红楼梦植物图鉴》 潘富俊著/摄影  上海书店出版社     《芦苇和荻的栽培与利用》  赵家荣主编   金盾出版社注:此文发表于《中学语文》2009年第9期

芦苇的诗句篇三
《描写芦苇荡的句子 词语》

描写芦苇荡的句子 词语 1 梦中的芦苇荡 经常在梦里与我不期而遇的事物很多,家乡的芦苇荡就是其中之一。 她在我梦中的出现是如此的清晰,如此的接近,仿佛触手可及,但又 如此朦胧,如此遥远,仿佛远在千里,如隔关山。 每年春天,大地复苏的时候,村边那片芦苇荡里的水便不知不觉的涨 起来,接着,一夜之间,芦苇的嫩芽便冒了出来,远远望去,一片黄 绿,走到近前却又不见,一周后,便由黄绿变成深绿,一根根像箭一 般挺立着,一阵风吹过,齐刷刷的,又不失倔强的随风摇摆,这便是 诗中写到的“蒌蒿满地芦芽短”,“听取蛙声一片”的时节,在这个时 节里的家乡,眼前所见是农民忙种,芦苇随风摆动,河水缓缓的流, 漫灌的水田连成一片无际的海�6�7耳边所闻是蛙的叫声,布谷鸟的叫 声,耕地的拖拉机声,风从耳边溜过的呼呼声,还有芦苇随风摇摆相 互摩擦后发出的“沙沙�6�7”声�6�7尤其是蛙声,能连续叫半个月,而且 是不分昼夜的叫,晚上睡觉的时候,在梦里仿佛都能听到它们的叫声。 盛夏季节,芦苇长的比人高一倍,每根芦苇从杆到叶都是鲜绿的,绿 的发亮,嫩的每片叶子都要滴出水来。风吹处,那丛丛芦苇随风舞动 着,涌起阵阵绿色的涟漪,仿佛绿的海洋。走在岸边,立刻被那“沙 沙�6�7”的声音包围,搅动着你心里最痒的那根神经,抽出她的芽,可 以做成笛子来吹,叶子也可以做成小船,放入河中看它随波逐流。苇 莺不知疲倦的“呱呱唧唧�6�7”的叫着,走着走着,时而会惊起一只野 鸭,拍打着翅膀,惊叫几声,飞向远方,然后再次落入芦苇荡,转瞬 又恢复平静。偶尔也会看到远处水面上一只水鸟,身后跟着三,四只 小水鸟像鸭子一样浮在水面上,四处找食物,母鸟时而潜入水下去捕 捉小鱼小虾,小鸟在水面上等着,它们四处张望,一旦看见妈妈浮出 水面,就会疯狂的游过去,因为谁先游到妈妈身边,谁就能得到食物, 看见有人过来,它们便一起潜入水下,过段时间,又会一同出现在离 你更远的水面上,好似魔术一般。芦苇荡每个时节有不同的景色,甚 至一天当中不同的时辰景色都有所不同,而我独爱夏季雨后傍晚的 她,站在高台处,远远望去,仿佛出浴的美人,清新,脱俗,她时而 随风摇曳,沙沙作响,就像在跟你诉说她的喜怒哀乐,时而静止不动, 悄无声息,好似在倾听你的悲怨情愁,加上斜照的夕阳,屋檐嘀嗒的 雨滴,原来她是如此的令人神往。 初秋的清晨,再次去看她,仿佛宁谧了许多,好似人一样,成熟了很 多,不再那么的张狂,多了几分稳重。蹲下身来,会发现,在她脚下, 早已有一片属于她们自己的小天地,水,依然不知疲倦的透过水泥管 道,从岸的这边流到那边,浮萍伴随着水流与你擦身而过,飘摇而去, 永远不知道目的地在哪里,水底的小鱼清晰可见,就像在炫耀自己的 游泳本领一样,非要逆流而上,望着那水流形成的手指般粗的小漩涡, 你的烦恼仿佛被一股脑儿的卷了进去,消失的无影无踪。虽已入秋, 但水面上还零星的开着几朵野睡莲,还有一些叫不上名字的花,白色 的,黄色的都有。路边的牵牛花,缠绕在芦苇身上,倔强的生长着, 而在我眼里却好比无赖一般。在这个时节,还有一项重要的活动,就 是采摘芦苇的叶子,洗干净后拿来包粽子,用芦苇的叶子包的粽子吃 起来会有一股清新的味道。现在回忆起来,依然余味不减。白云衬托 下的天显得更高远了,伴随着南飞大雁“啊,啊�6�7”的叫声,深秋如 期而至,天气转凉了很多,风也安静了许多,偶尔还可以听见几声熟 悉的“沙沙�6�7”声,芦苇荡里的水鸟也不知道什么时候飞走的,只剩 下被废弃的鸟巢,成群的麻雀“叽叽喳喳�6�7”的在芦苇荡里叫个不停, 但只闻其声。芦苇的叶子一天天的变黄,直到全部变黄,便成了一片 金色的海洋,芦花随风飘向远方,散播着她的种子。 初冬,是收割的季节了,大片的芦苇被割断,捆成捆,拉回家或是打 成帘子,或是编成席子,或是卖掉,这就是她最终的价值体现了。到 了深冬,我们小孩就可以在上面溜冰了,大人们撬开芦苇荡的冰面, 各种淡水鱼便活蹦乱跳的出现在眼前,以鲫鱼和黑鱼居多,冬天的野 生鱼是最肥,最有营养的,不过这是我长大了之后才知道的,那个时 候,我并不关心这些。记得每当到了冬天撬冰的时候,爸爸就成盆的 往家里搬鱼,这也是我最开心的时刻,并不是嘴馋,

而是又多了一件 玩物,我总要勉强妈妈别全部杀掉,给我留几条,放在罐头瓶子里, 养着,然后看它们一条一条的死去,伤心的吃不下饭�6�7 这些就是我对芦苇荡最深刻的记忆了。 现在,芦苇荡全部变成了水田,原因很简单,因为芦苇的经济价值没 有稻米高。她是我童年的谜,少年的乐园,而现在,却成了我永久的 回忆。 清晨醒来,那随风摇曳的芦苇发出的“沙沙�6�7”声依然萦绕在我的耳 边。家乡的芦苇荡是我记忆中最美的画面,它已深深的定格在了我的 脑海里,伴随我一生,芦苇荡已经从现实中消失了,但愿永远别从我 的梦里消失。 永远爱你,梦中的芦苇荡�6�7 2 秋天的芦苇荡 芦苇是有思想的,它们面对荒滩,面对流水,面对南来北往的候鸟, 飞翔在自由的天空中。入秋,更是各芦苇荡亮丽、丰满的时节,这个 时候,抛掉看红叶的老生常谈,去领略秋天的另一种味道�6�7�6�7 大山深处的妩媚 西安天池寺芦苇荡 所有的芦苇可能都是水生植物,依水而长,唯有长在秦岭大山中 的西安天池寺芦苇荡与众不同。看芦苇荡,不是看它的一片茫茫无边, 不是看它的白头轻摇,更多的,也许只是要领略另一种秋天的颜色, 无声胜有声,面对它们,你能感觉到世界在单一的时候也是如此丰富。 天池寺在西安市长安区五台乡石砭峪青岔老龙桥村天池之上,东 与嘉午台遥望,西与翠华山玉案峰为邻,雄视天下,自居山巅。天池 寺为隋寺,二龙塔为唐塔。天池寺芦苇荡是目前为止发现的秦岭北麓 地区面积最大的天然芦苇荡,是秦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为秦楚古道增 添了无穷的魅力和神秘的色彩。从秋天开始,芦花开始变轻,到初冬 下雪,仍可观。 从西安出发,沿环山路到西安陆院路口进石砭峪再过石砭峪水 库,行至老龙桥村原中铁五局驻扎过的地方,停车登山。沿途过农户 绕山梁,经过2 个半小时左右,即到达天池寺。 联游:西安、秋天的秦岭、天池寺。天池寺是秦楚古道路旁的一 座古寺院,此处峰云际会,松柏环绕,自古以来就是修行的圣地。入夜, 天气好的时候则可以伴着“秦时月”入睡。 红云中的白色精灵 盘锦红海滩芦苇荡 辽宁盘锦的红海滩,每到秋天,它们就像一片片烧得通红的云彩 在海边,热烈而又炫目,但是与它相伴的芦苇荡,则是另一种景色, 这里的芦花能长到一人之高,入秋,秸秆金黄,芦花飘飘,风吹过, 可以闻到海的味道,更多的还能听到芦花的低语,红白色彩的极大落 差,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讲,是摄影的天堂。 红海滩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栖息着丹顶鹤、黑嘴鸥等236 种鸟 类,因此这里又称为丹顶鹤之乡。境内自然生长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 苇田,占全国海岸带苇田面积的 60%。盘锦苇田形成有 130 多年,是 世界上保存比较完整的滨海沼泽湿地,号称世界第一。到深秋季节, 整个盘锦市苇区绿黄相间,一直铺到天边。美丽的芦花随风飞扬,如 漫天飘雪。此时正是候鸟准备南飞的季节,芦苇深处,不时有水鸟掠 过,时起时落,没准就给游人带来阵阵惊喜。 红海滩的色彩,被人称为“销魂蚀骨”, 除了美景,最近几年, 盘锦依靠水稻的自然环境生态养殖河蟹,每年的秋天螃蟹个个肥得流 油,到那食蟹是不可不做的一门功课。 联游:红海滩码头在辽河三角洲的入海口处,是全国乃至全球唯 一一处在泥滩上建起的木结构、木桩基础、承台式仿古建筑群及纯木 制旅游景点。月牙湾湿地公园是一处美丽的潮间地带,静静立于茫茫 苇海之间,被柔软的水流切割成优美的弧线,形状酷似月牙,故名“月 牙湾”。 西边的太阳落山了 山东微山湖芦苇荡 “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6�7�6�7”这首电影《铁 道游击队》主题歌,描绘了60 余年前微山湖的傍晚。现在的微山湖, 水草丰美,芦花迷人,你站在那里,就仿佛站在风的末梢,秋天的味 道不用看掉落的叶子也浓重起来。 微山湖地处江苏与山东交界处。如果从徐州驱车出发,1 小时许 便进入山东韩庄的微山湖边,经轮渡约一刻钟便登上微山岛。微山湖 方圆1400 平方公里,京杭大运河航道从微山湖中穿过进入江苏沛县。 微山县芦苇荡大小片不等,总面积有数十万亩,其中昭阳湖郗山水域 的芦苇荡面积最为广阔,有十几万亩,茫茫苍苍,碧天遮日,蔚为壮 观。 芦苇荡内河道纵横,人如果是乘船而入,非经当地人引路不得出。 河道旁边的开阔地带团鱼、龙虾潜伏,这小东西很机灵,

听到响声便 又迅速钻到水里。芦苇荡深处栖息着成千上万只飞禽,大大小小的鸟 窝随处可见,有的鸟窝有嗷嗷待哺的小鸟,有的则堆满了小山似的鸟 蛋,人若走近,鸟窝里的大鸟便飞走逃窜。 联游:微山岛又名三贤山庄,古墓颇多,著名的有微子、目夷、 张良“三贤墓”及仲子庙、伏羲陵等,还出土了大量汉代的精巧画像 石刻。微山湖属地山东滕州市还是墨子故里,古为“三国五邑”之地, 境内有被命名为“北辛文化”的7300 年前新石器时代的古文化遗址, 有商后时期的滕国、薛国遗址等景观。 来的都是客 沙家浜芦苇荡 作为红旗下长大的一代,没有人不知道“沙家浜”的,但是作为 旅游景点,去过的人也许并不太多。今秋,到江南之地的沙家浜看芦 花,是意料之外的美丽。 江苏常熟除了尚湖外,还有一个更大的湖泊,叫昆承湖,沙家浜 就位于昆承湖畔。它是华东地区最大的生态湿地之一,已建成水生植 物观赏区、红石民俗文化村、芦苇水陆迷宫、美食购物区及竹林幽径、 阡陌苇香、柳堤闻浪、隐湖问渔、双莲水暖等一批景点。 “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到了沙家浜,春来茶馆不能不坐 一坐。春来茶馆共有三处,第一代茶馆位于芦苇迷宫中,廊檐下“春 来茶馆”四字系新四军老首长夏光所题,茶馆内原貌保存着八仙桌、 七星灶、铜壶等物件。觉得走累了,坐在河边的八仙桌旁,沏上一壶 热腾腾的绿茶,品着香茗,赏着芦花,倒也有些情趣。苇荡迷宫是芦 苇荡景区的核心部分,原为芦苇、杂草丛生的荒地,天长日久形成“转 水墩”、“活络圩”,和绵密起伏的芦苇、纵横交错的河港构成了一个 辽阔、幽深、曲折、迂回的迷宫,是当年新四军伤病员开展敌后斗争 的天然庇护所。游人现在可以步行或划船进入,亲身体会一下芦苇荡 的神奇。 联游:近年复原的沙家浜古镇,现在被国家广电总局定位为摄影 基地。电视连续剧《沙家浜》、《谭震林》等 20 多部影视片都在这里 拍摄。整个影视城占地 50 亩,有上世纪30 年代居民32 栋,有春来 茶馆、刁家大院、天民药铺,小桥流水、假山回廊等。 3 白鹭、牛羊、荷塘�6�7�6�7沿途如画的景色挡不住我们去芦苇荡———余 干与鄱阳湖接壤处,那连绵数百里芦苇荡! 这一天,下着蒙蒙细雨,习习的凉风带来一丝寒意。长长的芦苇叶让 风刮得倒向一边,碧绿的叶子正渐变向灰白。“芦苇全身都是宝,它 可以造纸、织布,制成席子,还是制药的原料。”向导一边带路一边 介绍,“你们来早了一点,如晚个把月,这里可以看到白鹤、天鹅和 野鸭。” 走进芦苇荡深处,我们已分不清东南西北。向导再三提醒,千万不要 掉队,否则三天三晚都走不出去!接着他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1950 年9 月10 日,国民党派遣四名特务空降到芦苇荡,不料却在自认为 安全的芦苇荡里迷了路,特务被当地民兵队长胡寿生发现。经围剿, 除一名特务被击毙外,其余三名特务均被活捉。为此,胡寿生还进京 参加全国民兵代表大会,毛主席亲手奖励他一支步枪。 风越刮越大,“快往回走,要不我们的小船就过不了湖了!”向导催促 着。我们一边迈着大步,一边留恋得频频回望,这深邃神秘的芦苇荡, 不知我们何时会再来�6�7�6�7 4 前几年来过芦苇荡,适值雾阴天气,风大,只匆匆一瞥。这次来时风和 日丽,就能从容观看河港交叉的水乡风貌了。 大片芦苇荡在沙家浜镇境东南,靠近常熟最大的湖泊——昆承湖。 与吴县的萧泾,陆巷相邻,乡间小村落多以泾,浜,滃,荡为名。俗谚云这 一带有七十二个滃,亦可见水势浩淼之概了。昆承湖地处县境东南,故 又名东湖,旧时此地称”东湖南横泾”沙家浜之称乃是由京剧<<沙家 浜>>而响亮起来的。这儿地势低洼,农田易受涝灾,旧时是个穷乡,乡民 们多以捕鱼捉虾为业,生计艰辛,故而,这芦苇荡里确实埋藏着火种。 当年新四军北撤,留下几十名伤员隐藏在这儿疗伤,伤愈后就利用这 水网密布的地形坚持打游击,春来茶馆的阿庆嫂的故事就是从芦苇荡 里滋生的,军民鱼水之情就培育着芦荡火种。 芦苇只是一种极普通的野生植物,但它生命力颇强。在泥土中蔓延 着匍匐伸展的根,有保堤护岸之功能,而且经受得住风雨的摧折。它虽 无杨柳依依之姿,却秉性坚强,绿得并不妩媚,却显示出禀有的强健生 命的颜色。在这穷乡僻壤,它张着天然的屏障,掩护着以追逐民丰自由 为事业的健者那龙腾虎跃的踪迹。 芦苇青青,看上去含蓄深沉。是的,这里当年曾包

藏着激荡的历史风 云。到了秋冬,荻花瑟瑟,显得悲壮而又潇洒,别有一番风韵。你别看芦 花轻盈飘荡,可在往昔的苦难岁月,把它织成芦花蒲鞋,曾是贫苦百姓 保暖的恩物,而洁白如玉的芦根也曾是受困伤病员充饥解渴的佳品。 记得弹词《芦苇青青》中《望芦苇》一折,有一段将芦苇作拟人化描 写的唱词,就以生动的文学笔调对芦苇荡掩护革命斗争作了令人难忘 的历史记录。 一唱雄鸡天下白,这水乡泽国也就此伸腰展臂苏醒了,芦苇荡里再也 没有饥饿和灾难。渔塘,蟹簖,小河里满溢又温暖又清凉的气息。早晨, 薄明的水光倒映着绚丽的霞彩;夜来,点点渔火撒布温馨。人们浴着朝 霞,擎着渔火,走向光明生活的各个层面,欢笑、忙碌、犹如阵阵蜜蜂涌 向花朵汲取养分一般。 这江南鱼米乡呵,香得丰盈,美得凉润,芦苇荡里的风轻轻抚摸着人 们的脸,也是柔和的啊。你到夏秋之交来看,芦苇当活得更加灵秀了。

芦苇的诗句篇四
《蒹葭》

《蒹葭》教案

一、 导语

我拍了一组照片,我们一起欣赏一下。有唐赛儿、有黄河楼、有水库,还有随风摇摆的芦苇。芦苇,古称蒹葭,写它的诗歌早在2500年前就有了,它来自于古典诗歌的源头《诗经》。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诗经》,走进《蒹葭》,吟诵这优美的诗篇,传唱这古老的歌谣。

二、 请三位同学读《诗经》简介。

三、 环节1:朗读欣赏,感受朦胧美。

名句积累:“古之写相思,未有过之《蒹葭》者。”

1、 齐读生字词。

2、 听课文朗读。

3、 模仿范读,根据提示,有感情的大声朗读,读给你的同位听。

4、 指名读。

5、 根据课件提示,男女生分读。

四、 环节2:词句疏通,体会含蓄美。

名句积累:“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言有尽而意无穷。”———(宋)严羽《沧浪诗话》

1、 结合课下注释,掌握红色的重点词语,前后位讨论并尝试翻译这首诗。

蒹葭(jian jia):芦苇。 苍苍:茂盛的样子。 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 溯洄:逆流而上。 从:跟随,这里是追寻的意思。 阻:艰险。

溯游:顺流而下。 宛:好像、仿佛。 萋萋:茂盛的样子。 晞:干。 湄:岸边,水与草相接的地方。 跻:高。

坻(chi):水中的高地。 采采:茂盛,众多。 已:停止。 涘(si):水边。 右:弯曲。 沚(zhi):水中的小块陆地。

2、 指名翻译,纠错补充。

3、 理解了意思,找到规律,根据蓝色提示,快速背诵。

4、 小组背诵。(齐背)

五、 环节3:情景再现,书写意境美。

积累:鉴赏古典诗歌的一种方法——情景再现

1、 给《蒹葭》写一段精彩的赏析。写在作文本上。

提示:展开想象,再现深秋早晨之景;想象抒情主人公的神态、动作、心理;想象你心目中的伊人形象。

2、 指生读一读写的片段。

六、 环节4:歌声悠扬,聆听音乐美。

名句积累:“中国文学的发达、变迁,并不是文学自身形成一个独立的关系,而与音乐有密切的关联。”——(现代词学家)胡云翼

欣赏根据蒹葭改编的邓丽君演唱的在水一方。

七、 结束语

《蒹葭》的颁奖词:秋水伊人的扑朔迷离,痴情恋者的热烈执着。山路崎岖漫长,痴情者上下求索;河水曲折悠远,秋水伊人在一方。优美的词篇,古老的歌谣;令人遐想,美不胜收。

芦苇的诗句篇五
《诗经二首之蒹葭》

芦苇的诗句篇六
《蒹葭》

芦苇的诗句篇七
《蒹葭》

芦苇的诗句篇八
《蒹葭古诗欣赏》

芦苇的诗句篇九
《蒹葭》

芦苇的诗句篇十
《诗经蒹葭》

葭 编辑词条

蒹葭是一种植物,指芦荻,芦苇。蒹,没有长穗的芦苇。葭,初生的芦苇。芦苇(学名:Phragmites australis)是生长于沼泽、河沿、海滩等湿地的一种植物,遍布于全世界温带和热带地区,芦苇属的植物大约有10种,有的分类学家认为芦苇是芦苇属的唯一种类。本词条主要针对《蒹葭》这首诗,选自《诗经•国风•秦风》,大约来源于2500年以前产生在秦地的一首民歌。

目录 基本简介 相关出处 相关译文 写作背景 编辑本段基本简介

蒹葭是一种植物,指芦荻,芦苇。蒹,没有长穗的芦苇。葭,初生的芦苇。本词条主要针对《蒹葭》这首诗,选自《诗经•国风•秦风》,大约来源于2500年以前产生在秦地的一首民歌。 编辑本段相关出处

《诗经·国风·秦风》

蒹葭(jiān jiā)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sù)洄(huí)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qī),白露未晞(xī)。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éi)。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

注释

苍苍:茂盛的样子。下文的“凄凄”(“凄”是“萋”的假借字)“采采”都与“苍苍”的意思相同。

白露为霜:晶莹的露水变成霜。为,凝结成。

所谓:所说,这里指所怀念的。

伊人:这个人或那个人.指诗人所思念追寻的人。

在水一方:在水的另一边,即水的对岸。方,边

溯洄(sù huí)从之:沿着弯曲的河边道路到上游去找伊人。溯洄,逆流而上。溯,在水中逆流而行或在岸上向上游走,这里指陆行。洄,曲折盘旋的水道。从,跟随、追赶,这里指追求、寻找。之,这里指伊人。

道阻:道路上障碍多,很难走。阻,险阻,道路难走。

溯游从之:顺流而下寻找她。溯游,顺流而下。“游”通“流”,指直流的水道。

宛在水中央:(那个人)仿佛在河的中间。意思是相距不远却无法到达。宛,宛然,好像。

凄凄:茂盛的样子。现在写作“萋萋”,与下文“采采”义同。 晞(xī):晒干。

湄(méi):水和草交接的地方,指岸边。

跻(jī):升高意思是地势越来越高,行走费力。

坻(chí):水中的小洲或小岛。 采采:茂盛的样子。 未已:指露水尚未被阳光蒸发完毕。 涘(sì):水边。 右:迂回曲折。 沚(zhǐ):水中的沙滩。 之:代“伊人” 编辑本段相关译文

河畔芦苇碧色苍苍,

深秋白露凝结成霜。

我那日思夜想之人,

就在河水对岸一方。

逆流而上寻寻觅觅,

道路险阻而又漫长。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

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河畔芦苇一片茂盛,

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我那魂牵梦绕之人,

就在河水对岸一边。

逆流而上寻寻觅觅,

道路坎坷艰险难攀。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

仿佛就在沙洲中间。

河畔芦苇更为繁茂,

清晨白露依然逗留。

我那苦苦追求之人,

就在河水对岸一头。

逆流而上寻寻觅觅,

道路险阻迂回难走。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

仿佛就在水中沙洲。

“古之写相思,未有过之《蒹葭》者。”

相思之所谓者,望之而不可即,见之而不可求;虽辛劳而求之,终不可得也。于是幽幽情思,漾漾于文字之间。吾尝闻弦歌,弦止而余音在耳;今读《蒹葭》,文止而余情不散。

蒹葭者,芦苇也,飘零之物,随风而荡,却止于其根,若飘若止,若有若无。思绪无限,恍惚飘摇,而牵挂于根。根者,情也。相思莫不如是。露之为物,瞬息消亡。佛法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情之为物,虚幻而未形。庄子曰:乐出虚,蒸成菌。一理也。霜者,露所凝也。土气津液从地而生,薄以寒气则结为霜。求佳人而不可得,于是相思益甚,其情益坚。故曰“未晞”,“未已”。虽不可得而情不散,故终受其苦。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此相思之最苦者也!

情所系着,所谓伊人。然在水一方,终不知其所在。贾长江有诗云:“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夫悦之必求之,故虽不知其所踪,亦涉水而从之。曰“溯洄”,曰“溯游”,上下而求索也。且道路险阻弯曲,言求索之艰辛,真可谓“上穷碧落下黄泉”。然终于“两处茫茫皆不见”,所追逐者,不过幻影云雾,水月镜花,终不可得。

相思益至,如影在前,伸手触之,却。“宛在水中央”一句,竟如断弦之音,铿锵而悠长。痴人耶?梦境耶?每读到此,不由喜之,叹之,怨之,哭之! 编辑本段写作背景

《蒹葭》选自《诗经•国风•秦风》,大约是255年以前产生在秦地的一首民歌。

关于这首诗的内容,历来意见分歧。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三种说法:一是“刺襄公”说。《》云:“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今人苏东天在《》辨义冲阐析说:“‘在水一方’的‘所谓伊人’(那个贤人),隐喻周王朝礼制。如果逆周礼而治国,那就‘道阻且长’、‘且脐’、‘且右’,意思是走不通、治不好的。如果顺从周礼,那就‘宛在水中央’、‘水中低’。‘水中让”,意思是治国有希望。”二是“招贤”说。姚际恒的《》和方玉润的《》都说这是一首招贤诗,“伊人”即“贤才”:“贤人隐居水滨,而人慕而思见之。”或谓:“征求逸隐不以其道,隐者避而不见。”三是“爱情”说。今人蓝菊有、杨任之、樊树云、高亭、吕恢文等均持“恋歌”说。如吕恢文说:“这是一首恋歌,由于所追求的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诗人陷入烦恼。说河水阻隔,是含蓄的隐喻。”

由于此诗之本事无从查实,诗中的“伊人”所指亦难征信,故而以上三说均难以最终定论。在这里,我们姑且先把它当作一首爱情诗来解读。

《蒹葭》属于秦风。周孝王时,秦之先祖非子受封于秦谷(今甘肃)。平王东迁时,秦襄公因出兵护送有功,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封地。后来秦逐渐

东徙,都于雍(今陕西)。秦地包括现在陕西关中到甘肃东南部一带。秦风共十篇,大都是东周时代这个区域的。 提问者采纳

关关雎鸠⑴,在河之洲⑵。 窈窕淑女⑶,君子好逑⑷。 参差荇菜⑸,左右流之⑹。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⑺。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⑻。 悠哉悠哉⑼,辗转反侧⑽。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⑾。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⑿。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关关:水鸟叫声。雎鸠:水鸟,一名王雎,状类凫鹥,生有定偶,常并游。

关雎 ⑵洲:河中沙洲。 ⑶窈窕:美心为窈,美状为窕。淑:善,好。 ⑷好逑(hǎoqiú):理想的配偶。逑,配偶。

⑸参差:长短不齐。荇(xìng杏)菜:多年生水草,夏天开黄色花,嫩叶可食。

⑹流:顺水势采摘。

⑺寤(wù务):睡醒;寐:睡着。

⑻思:语助。服:思念、牵挂。

⑼悠:忧思貌。

⑽辗(zhǎn):半转。反侧:侧身。

⑾友:交好。

⑿芼(mào冒):选择,采摘。

【译文】

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小岛上。善良美丽的少女,小伙理想的对象。 长长短短鲜荇菜,顺流两边去采收。善良美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在挂牵。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覆去难成眠。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善良美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爱慕。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边仔细来挑选。善良美丽的少女,钟声换来她笑颜。

x谢谢采纳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芦苇的诗句》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芦苇的诗 蒹葭 形容芦苇的诗句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芦苇的诗句”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芦苇的诗句"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9994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