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资讯 > 海参养殖技术

海参养殖技术

2017-06-14 09:00:05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海参养殖技术(共6篇)海参健康养殖技术四要点海参养殖作为海水增养殖的一个新兴产业,近几年在许多地区得到迅速发展,形成了育苗、投石、增殖、管养一套比较完整的生产技术体系。为使海参养殖得以持续健康发展,避免出现大规模养殖病害、药物残留及品种退化等严重后果,推广海参健康养殖技术势在必行。1 养殖场地的选择池塘应选择在避开淡水流...

篇一 海参养殖技术
海参健康养殖技术四要点

  海参养殖作为海水增养殖的一个新兴产业,近几年在许多地区得到迅速发展,形成了育苗、投石、增殖、管养一套比较完整的生产技术体系。为使海参养殖得以持续健康发展,避免出现大规模养殖病害、药物残留及品种退化等严重后果,推广海参健康养殖技术势在必行。

  1.养殖场地的选择

  池塘应选择在避开淡水流入的河口区,无工业污染。池塘以10~15亩为宜,其他规格的池塘亦可使用。底质以砂砾底或硬泥底质为佳,对潍北和黄河三角洲来说,虽然粉沙土质适宜海参栖息生长,但必须对底质进行硬化处理。利用养虾池养殖海参,要进行池塘改造,并在放苗前排干池水,进行彻底清淤、清池和消毒,以确保池塘良好环境。

  2.放苗前的准备工作

   (1)消毒除害进水30厘米,全池泼洒生石灰,用量为60千克/亩左右,消毒除害。

   (2)移植大型海藻(如鼠尾藻和裙带菜等) 保证池内有丰富的藻类资源,为刺参提供天然饵料和庇护所。

   (3)建造人工海参礁 其目的是为刺参提供隐蔽场所,并繁殖大量的海藻、水草,供刺参栖息、摄食和夏眠。所以,对于虾池改造的参池,必须投放人工海参礁。人工海参礁的材料可以是瓦片、砖头、废弃的扇贝笼、混凝土块,甚至稍大、形状不等的石块也是很好的参礁。参礁的摆放以尽可能地增大海参的隐蔽空间为原则,可以摆放成列状或堆状;参礁投放的数量,根据实际条件越多越好。

  3.苗种

  养殖生产所需苗种应来源于持有《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的苗种繁育场,育苗期不用违禁药物,所用药物浓度严格控制。优质参苗体表干净、无黏液,体态伸展活动自如,不抱团,肉刺完整、坚挺,摄食量大、排便迅速呈条状。购苗时应用PCR等技术进行监测和检疫,确保无病毒参苗和残苗进入养成池。

  4.水质管理

  刺参有夏眠的习性,但幼参在3~24℃的温度范围内都能大量摄食,活动额繁。因此,要尽量使池塘底层的水温控制在上述范围内。刺参为狭盐生物,适盐范围24‰~35‰,最适盐度范围28‰~31‰。因此,夏季要防止大量的雨水进入池塘。池水溶解氧要求在4毫克/升以上,透明度在50~60厘米。生长旺期和夏眠期间的平均日换水量在50%~60%,低温期可适当少换或不换。水位应根据季节进行适当调整,水温8~20℃时可保持在1~1.2米,高温期和低温期保持在1.5米以上。换水应遵循以下原则,即暴雨后不换水、有赤潮不换水、不换潮头水。

  中国农学会供稿

篇二 海参养殖技术
高产海参的养殖技术

高产海参的养殖技术

来源:

近年来,养鲍池的利用率及效益很低,不少地方的池子几近废弃,导致生产物资、设施的极大浪费。在潮间带养鲍池堆石养殖海参能够有效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实现养鲍养参一举两得。

1.场地选择

养参池应选择潮流畅通,风浪较小,盐度稳定,没有污染且野生海藻较多的岩礁底质的海区。特别注意多雨季节不应有大量的淡水注入。

2.块石垒法 在池内要顺着潮流的方向堆积块石,以防风浪将其冲毁。块石的大小以10~20公斤为宜。垒石时距坝埂应达0.8~1米,每排石的宽度以1米为宜,高度为1.2~1.3米,摊间距0.5~0.6米,池埂的水泥坝高度在2米以上,

3.参苗投放

为了在生产上缩短养殖周期,投放的海参苗以1龄参苗为好,大小在50克左右,应选择体表无伤,活力较强,参刺完整,内脏无排出的参苗。于6月初按每亩8000~10000头参苗投放,到第二年的6月左右每头参的重量可达到150克,养殖成活率80%以上。

4.水质控制 目前最好的壮阳药

养参池的水位应在1.5~1.6米,夏季多雨的季节至少达到1.8米,以防止池水盐度波动较大,影响海参的正常生长。另外,炎热的夏季池子的水位应尽量保持高水位。并且多纳勤换,使养参池水温尽可能降低。寒冷的冬季纳满水少换水,保持适温,使海参快速生长,个体增重显著。

5.饵料投喂

海参主要以泥砂中的底栖硅藻及海藻的腐殖质、有机碎屑为饵科,因此,生产上应多投喂海带、鼠尾藻、海带草等磨碎与海泥(刮取池底表泥)的混合物。也可将捕捉的鱼、虾、蟹及螺磨碎与地瓜粉、玉米粉及海泥混合投喂。投喂量为参体重的10%左右,每日投喂两次,傍晚的投喂量占80%,早晨占20%,夏季及寒冷的冬季依情况确定不投或少投。

6.日常管理

注意收听天气预报防止大量淡水注入:不论白天还是黑夜都要有专人看管,以防偷窃,科学地进行水位调整,防止海参逃入大海,造成不必要损失;勤于观察海参的生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经常检测水质状况,以便采取相应措施;防止油污及有关化学物质污染侵蚀养参池。

参虾混养技术

海参在我国沿海有60多种,可供食用的20余种,其中刺参、乌参、乌元参、梅花参等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是名贵海味品。现将刺参的人工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一、刺参的生活习性:刺参属狭盐性动物,生活在潮流畅通、水质清澈、无大量淡水注入的岩礁底或沙底。其生活区多富有底栖硅藻及大型藻类。幼小个体多生活在大叶藻基部及礁石、砾石下,成年个体逐渐移向深水区,即分布在水深8~20米的海底。

刺参用触手扫、扒底质表层中的底栖硅藻、海藻碎片、细菌、微小动物、有机碎屑等,将这些物质连同泥沙一起摄入口中。其摄食量相当大。摄食强度具有季节性,3月份摄食量最高,8月中旬最低。当水温达到20℃~24℃时,要进行“夏眠”。在我国的黄、渤海区,其“夏

眠”期大约为100天左右。当其受到强烈刺激或遇水质浑浊等恶劣条件刺激时,会将全部脏器从肛门中排出体外。与此相适应,其再生能力很强,条件适宜时,失去的脏器及切断的体段均可再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个体。

二、刺参人工养殖情况:搞好刺参人工养殖的关键是解决大规格苗种。因此,当年繁殖的体长1~1.5厘米的稚参需经过海上或室内“中间育成”使之成为3厘米的幼参。以不投饵为前提的“中间育成”,其场所必须选择在有机质和浮泥容易进入,并沉于育成笼内的泥底内湾,该湾应具备有机悬浮物较多,且风浪较小的条件。育成设施为改良的鲍中间育成笼,金属框架规格为60×60×30厘米,笼外包罩的网衣,其网目应依入笼参苗的大小选定,笼内铺设黑色的波纹板。试验表明,每笼放入的参苗不应超过400头,经过3~3.5个月育成,体长可达3厘米以上,成活率为82%~100%。成活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所用器材,应力戒参苗的机械损伤及从网缝中逃逸。

10月至11月末生长迅速,以后随水温下降而生长变慢,从2月上旬开始,随水温上升,生长速度再度增加。苗种的个体越大生长越快。在养殖过程中,苗种若经过分级选别后再入笼养殖,其生长整齐且速度较快。饵料以投鹅掌菜及其他褐藻类较好。经4个多月的养殖,体长达到10厘米以上者约占25%。录音笔哪个牌子的好

三、利用虾池混养刺参的关键技术:

1.在虾池投放不规格石块堆或空心砖、网箱。

2.进行漂白粉全池消毒,然后纳入清水并把水质培养好。

3.刺参是以植物性为饵,只要水质培养好,就不需再投饵。

4.刺参适应的水温是零下3度至零上28度,盐度偏高好。

5.夏天高温季节时,虾池应纳潮提高水位以利渡夏。

6.投苗时间一般为每年9~11月份,每亩放养密度4000只,应以大苗为好。

7.参、虾混养,参可净化水质,从而达到参、虾双丰收。

健康养殖海参技术 海参养殖作为海水增养殖的一个新兴产业,近几年在许多地区得到迅速发展,形成了育苗、投石、增殖、管养一套比较完整的生产技术体系。为使海参养殖得以持续健康发展,避免出现大规模养殖病害、药物残留及品种退化等严重后果,必须推广海参健康养殖技术。 增产增效情况

新的养殖模式和养殖技术的应用,如海上网箱养殖和浮筏养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培育新的养殖品种,大大缩短了海参生长时间等。这些新技术和新模式的尝试和探索,对海参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技术要点

1. 养殖场地的选择

池塘应选择在避开淡水流入的河口区,无工业污染。池塘大小以10~15亩为宜,其他规格的池塘亦可使用。底质以砂砾底或硬泥底质为佳,对潍北和黄河三角洲来说,虽然粉沙土质适宜海参栖息生长,但必须对底质进行硬化处理。利用养虾池养殖海参,要进行池塘改造,并在放苗前排干池水,进行彻底清淤、清池和消毒,以确保池塘良好环境。

2. 放苗前的准备工作

(1)消毒除害 进水30厘米,全池泼洒生石灰,用量为60千克/亩左右,消毒除害。

(2)移植大型海藻(如鼠尾藻和裙带菜等)保证池内有丰富的藻类资源,为刺参提供天然饵料和庇护所。

刺参潮间带养殖技术

刺参潮间带池塘养殖,具有便于管理、回捕率高、养殖成本低等优点。本文就山东省荣成市近年来刺参潮间带池塘养殖技术进行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一、池塘条件

大部分潮间带池塘建在半封闭的内湾或中潮区以下,水质清新无污染,设进、排水闸门于池子最低处,池子大小为2-4亩,水深在 2-3米左右。有部分单位增加提水设备。

二、放苗前的准备工作

1.清池与除害,经过一年的养成,池子淤泥或其它杂藻腐烂,池底产生硫化氢气味。因此进入2月上旬,应把池塘的水全部放掉,封闭好闸门,开始清淤与除害。具体做法是:用铁掀把淤泥杂藻铲起,再用竹筐搬出池外,然后用抽水泵冲刷干净。这样做不仅对清淤有利,还清除敌害生物,为刺参养殖、生长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2.消毒:进人2月中旬后,池子进水30cm,用漂白粉进行消毒,水体浓度为5-10ppm,将漂白粉稀释好后搅拌均匀,全池泼洒,再进水浸泡一周。

3.石头规格:采用当地的石头,面多光滑、比较坚硬,重15-20kg左右为宜(石头必须消毒后再用)。

4.投石:二月底开始投放石头。具体做法是随闸门迎外海低潮线,垒成直行,底宽2m,上宽0.8m,高0.8m,行与行之间留有0.6m人行道,主要便于管理或清淤。在投放石头时要坚固,多创造穴空,为刺参养殖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

5.移藻:池塘的石块投放好后还应从别的海区移殖藻类,以便改善底质,增加刺参的天然饵料。可移殖的藻类主要有松节藻、马尾藻、鼠尾藻、大叶草、海带、裙带等。

6.肥水:进入3月上旬开始进水,水深30cm,进行施肥,主要施磷酸二氢氨、尿素、

硝酸铵、碳酸氢氨等,每亩施肥2.5-5kg。3天后水深在0.8-1米左右再进行施肥一次,每亩施肥2-2.5kg。因为这阶段海水水温低,底栖硅藻繁殖较慢,因此必须加强施肥量和施肥次数,繁殖底栖硅藻,为刺参苗入池培养优质可口的基础饵料。

三、放苗养成

1.苗种运输:苗种主要来源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来年人工育苗,经过海上暂养;二是从自然海区采捕,因此采取干运法。具体做法是:先把大叶草浸泡洗干净,然后捕一层大叶草,再铺一层参苗,即一层大叶草、一层参苗,最后用大叶草封顶,再用棚布盖好,直接运输。

2.时间:3月底放苗,因该阶段池水中底栖硅藻繁殖已起来,有充足的饵料。池水水温、盐度、pH值调节得比较稳定,苗种运输气温也比较适宜,是放苗最佳的季节。

3.放苗方法:根据多年的实践证明,人工下水放苗为好。具体作法是:穿好潜水衣,将参苗放在网袋或水桶内,用手均匀播撒在垒石上,手的起点离水面只有10cm左右。这样做一是提高参苗的成活率;二是保持池水底栖硅藻继续有效地繁殖。

4.放苗规格与密度:潮间带池塘刺参养殖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一般规格在5cm,重12g,每平方米放苗40头;规格在8cm,重 18g,每平方米放苗35头;规格在10cm ,重21g,每平方米放苗30头;规格在15cm,重35g,每平方米放苗25头;规格在20cm,重 48g,每平方米放苗20头;规格在25cm,重61g,每平方米放苗15头为宜。

四、饵料

1. 前期:参苗入池--6月中旬以前,主要靠池水繁殖的底栖硅藻及有机碎屑等,附带投喂人工加工好的大叶草的碎片。7天投喂一次, 投喂量按海参体重的5%,促使参苗快速生长。

2. 中期:进入6月中旬--10月上旬,水温逐渐升高,也是刺参休眠期,应停止投喂人工加工的饵科。

3.后期:10月中旬以后是刺参生长最快的季节。水湿逐渐下降,底栖硅藻繁殖也较慢,应加强投喂人工加工的大叶草片。4-5天投喂一次,投喂量按刺参体重的10%,促使海参快速生长。

五、水质管理

在水质管理上,6月中旬以前,主要掌握着只进不排。具体做法是:每2-3天进水10cm,达到池子最高水位为止。在进水的同时,每2-3天施肥一次,施肥量l一1.5kg左右。6月中旬一10月上旬,保持池水最高水位;10月上旬以后每天换水10cm,进水10cm,基本上出、进10cm左右。

六、监测

在整个养成过程中,每日早6:30,下午3点测量内外水温、盐度各一次;每星期测pH值一次;每汛期用显微镜检查池内单胞藻一次,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查。

七、巡池

在整个养成过程中,自始至终坚持巡池,特别是晚上,主要防盗、防敌害生物和确保安全,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八、体会

1.条件:潮间带池塘养殖刺参,在环境适宜的条件下,其生长较迅速,比自然生长的刺参可提前一年收获,一般5cm的刺参苗经一年半人工养成,皮重可达100g左右。

2.规格:池塘养殖刺参,无论是人工育苗或自然采捕的苗,规格以不低于5cm为宜,一是能提高成活率,二是缩短养成周期。

3.密度:潮间带池塘养殖刺参,根据池子水深、参苗的大小及其它条件,才能确定放苗密度。一般水深达到2米以上,饵料条件优越、刺参苗达到5cm,每平方米放35-40头为

宜。

篇三 海参养殖技术
海参池塘养殖技术

海参池塘养殖技术

保吉安水产事业部提供

随着我国海参养殖业的蓬勃发展,北方池塘海参养殖已取得了不少成功之例,为提高海参养殖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本公司特将海参池塘养殖高产技术推荐给大家,以供大家参考.

建造养参池

在中潮带或低潮带利用当地地理优势,最好是岩礁底质,用混凝土和石块围城形状,大小不等的池塘,风大的海区围墙要加厚加固;小潮时要保证蓄水不低于1.5米,且不渗漏;所选海区不得有污染,尤其是油类污染;盐度不得低于千分之二十八,无河流注入;该池塘缺点造价太高.也可将一个对虾养殖池塘,最好是泥沙底质,改造成刺参养殖池塘.养殖池各留一进,排水闸门,该池海水的更换最好依靠自然纳潮,每天换水量不底于百分之三十左右,池内平均水深1.5米以上.该池的优点是即便于观察和管理又造价低,但注意夏季底层水温20摄氏度以上超过3个月的池塘不易养殖海参.

放人工海参礁

建造人工海参礁的目的,是为刺参提供隐蔽场所,并繁殖大量的海藻,水草供刺参栖息,摄食和夏眠,所以对于虾池改造的参池必须投放人工海参礁.人工海参礁的材料可以是瓦片,砖头,废弃的扇贝笼,混凝土块,甚至稍大,形状不等的石块也是很好的参礁;参礁的摆放以尽可能的增大海参的隐蔽空间为原则,可以摆放成列状或堆状;参礁投放的数量根据实际条件越多越好;可用瓦片,石块,果框或空心砖造礁,方法如下:

1.瓦片造礁:用盖房用的红色瓦片,每三个为一组,三个瓦片的长边依次对接,形成一个三角棱体,用细绳将棱体扎紧.用此棱体在池底堆成若干个礁堆,礁堆的间距为35米,一般每亩用瓦片2500片左右.礁堆有上下两层棱体组成,每层又分南北2排,下层每排59个棱体,上层48个

棱体(交错堆放),上层棱体再盖上瓦片.这样,从南到北方向看,整个棱堆由若干个三角空间构成.

2.石块造礁:每个礁堆用石块0.8—1.0方,堆放时石块尽可能多留出空隙,礁堆间距4—5米.

3.果框造礁:每个礁堆有三个果框组成,下面2个,上面1个,并用细绳捆牢.筐口向北,筐内压上石块,以防果框移动.

4.空心砖造礁:方法同瓦片.【海参养殖技术】

对于已投放好参礁的池塘,在放苗前最好先清池杀死敌害和致病菌,通常用10ppm茶籽饼和20ppm的漂白粉全池泼洒一天后,将池塘连续冲刷2-3遍后方可使用.消毒完成后,参池纳满水,并用10天—15天时间肥水,培养基础生物饵料.

参苗的运输

通常采用湿法和干法两种方法运输参苗.所谓湿法运输,是在运输参苗时,把参苗放在帆布桶里,每桶装参苗300头左右,加水0.2立方水体左右.所谓干法运输,是将参苗放于塑料周转箱中,箱的底部铺放2cm厚的脱脂棉,上面铺放两层纱布,用海水湿透,将参苗均匀平放,其上再盖上4层湿纱布,然后再将塑料周转箱一个个垛起,外围用塑料布挡风.天冷时,外层加发泡塑料保温.若天气干热时,路途中还需适当喷淋海水.

参苗的投放【海参养殖技术】

苗种的投放规格

苗种的投放规格可在1cm左右.因为刺参6月前后产卵,育苗,9月份苗种在生长至1cm时就可供使用.亦可选择越冬的大规格参苗(规格多在300-500头/斤),这样可以大大缩短养殖周期,如果人工投喂管理程度较好的池塘,还可以选择体重12-16克/个的参苗,当年80%可达到商品规格.总之,参苗投放规格要根据实际养殖条件和经济承受能力综合而定,最好是各种规格混合投放,逐年逐批投放.

参苗的投放时间

参苗的投放时间可定为9月份中下旬恰好是夏季高温季节刚过,人工海参礁上生长着各种藻类,尤其是底栖硅藻相当丰富,这就为幼参提供了优良的饵料.此时水温下降至21-25摄氏度,恰恰是刺参爬出洞穴,进行摄食的良好时机,幼苗生长迅速.当进入寒冬时,幼苗可生长至4-7cm.试验也表明,刺参具有相当强的耐寒能力,冬季池表结冰,刺参也不会冻死.也可以在来年3-4月份放苗,这时水温适宜苗源丰富(越冬保参苗大多在这时出售),部分当年就可收获,见到效益.

苗种的投放方法

参苗的投放有两种方法:一是直接投放法,适合于大规格参苗的投放,将运回的参苗均匀的

洒放到参礁所在的水域;二是网袋投放法,适合于体长1cm左右的小规格参苗的投放.因为1cm左右的参苗附着能力很弱,将其装进网袋,让参苗慢慢爬上人工海参礁附着,有利于于提高成活率.参袋一般用20网目的聚乙烯扇贝苗袋,每袋装苗40-60头,袋内放进小石块,防止漂浮和移动,参袋微扎半开,均匀的投放在参礁附近.

苗种的投放密度

参苗的投放密度可根据参苗的规格不同而合理控制,按大苗少投放,小苗多投放的原则来调节,通常300-500头/斤大小的苗种投放密度可控制在10-30头/平方米,最终成活率可达35%左右;规格在1cm左右的渗苗在温度水质较好的情况下,可控制在100-150头/平方米;规格30-50头/斤的参苗,可控制在8-15头/平方米.总而言之,参苗的投放密度除与水温水质有关外,还与投喂管理有关,合理的投喂质量较好的海参配合饲料能有效的提高成活率,缩短养殖周期.

养成期管理

饵料投喂

海参的食性很杂,主要以海底表层的沉积物为食,沉积物主要包括贝壳,硅藻,细菌,原生动物,小的螺类,双壳类的幼贝,挠足类,海藻,虾蟹类及大叶藻类的碎屑等.

在池塘中,养殖海参由于密度较大,天然饵料的缺少,尤其在春天3-5月份和秋季10月下旬以后,由于水温较低,水中微型动植物较少,水显得很清,导致饵料严重不足,而这时又是海参生长的适温期,因此,在此期间,要满足海参的生长需要,必须进行人工投喂,以弥补饵料不足;以往很多养殖户已意识到这个问题,多采用一些海藻进行简单的加工撒入参池,而海参的利用却很少,最近青岛大海帝绿色水产饲料有限公司根据海参的食性,精心研制出适合海参池塘养殖的海参全价配合饲料,通过胶南,蓬莱,大连和文登等地的推广使用,能明显的缩短半年以上的养殖周期,收到可观的养殖效益.该饲料包含了海参生长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绝对不含任何激素,大家可请放心使用.

具体投喂方法:将海参配合饲料用水浸泡10-15分钟,然后均匀泼洒在参礁上及其附近,投喂量按池内海参总重的百分之3-5即可,一般每天早晚各投一次,也可隔天投喂,注意每天投喂时不要向外排水,以免饲料流失造成浪费.7-9月份一般不投喂.

2.水质交换海参喜欢清新的水质,因此养参的池塘应具备较好的进排水条件,换水除了可以保证水质的清新外,还可以为海参提供部分天然饵料,另外还可以在雨季避免池塘水盐度的变化,为海参提供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池塘水日交换量要大于池水总量的百分之3.值得注意的是在换水时要带网以防水中敌害生物进入.

3.日常监测养殖期间应注意加强水质,盐度,水温,海参生长情况,安全措施的监控.夏季是池水变化最大的季节,如发现水温过高,水色异常应立即换水,以免造成海参死亡;每天应注意观察海参的活动,摄食情况,以采取相应的措施(调节投饵量)确保海参保持较好的生活状态,每隔10-15天下水探模,测量海参,观察海参生长情况;池塘堤坝的安全尤其是多雨季节更应注意.

4.清除敌害:海参由于自身防卫能力很差,很容易遭到其他水生动物的攻击和捕食,因此清除

海参敌害工作也是养殖中的关键一环.海参的主要敌害有虾蟹类,水蚤,肉食性鱼类,海星等.在放苗前可用20PPM漂白粉彻底清塘,清除敌害,进水时用80目网过滤,以防鱼虾蟹卵及其幼体,水蚤等敌害进入;虾蟹类在养成期间可采用"地笼"网诱捕;肉食性鱼类可以用粘网,钩钓捕杀,进水时最好用80目网过滤;海星要检出池外晒干.

六,收获

海参体重一般达到250克以上时即可收获,收获时间可根据市场价格和养殖周期灵活掌握,一般深秋初冬收获较多;收获方法主要以潜水捕获为主,有条件的可以排干池水进行挑拣.

篇四 海参养殖技术
海参养殖技术 赵艳

【海参养殖技术】

篇五 海参养殖技术
海参池塘健康养殖技术

海参健康养殖技术

刺参(俗称海参),是我国海产八珍之一,山东、辽宁是我国海参主要原产地,刺参以其个大、皮厚、刺多被称为“海参之王”而享誉国内外。随着人们对海参保健作用认识的深入以及养殖技术的突破,养殖生产已由昔日的岸礁海底增养殖、实现了陆上池养,养殖面积逐年扩大。已成为海珍品养殖中第一大产业。

为了适应我国海珍品增养殖新发展时期的需要,本书编著者力图总结国内已形成的行之有效的技术,其中相当部分是广大水产工作者多年的研究成果和生产实践经验,力求能将最新的有关海参健康养殖的技术献给大家。希望能对生产有所帮助,能使广大养殖业主在生产中收到实效。

一、海参的生物学习性

栖息:刺参多栖息于水深3-15米的浅海中,生活在波流静稳、无淡水注入、海藻茂盛的岩礁底,或大叶藻丛生的较硬的泥沙底。同时海参的运动能力差,因此对底质和水质有更高要求!!

食性:杂食性,主要摄食泥沙中的底栖硅藻、有机碎屑、细菌团、大型藻类的磨碎液如鼠尾藻、马尾藻等,也可较好地摄食配合饲料。

夏眠:成参20℃以上、幼参26℃时进入夏眠。即迁徙到海水较深、较安静的岩石间潜伏不食不动。

排脏:海参在受到强烈刺激、恶劣的环境条件等因素时(如:海水污浊、水温过高离开海水或其他原因)即将所有内脏(消化管、呼吸树)全部从肛门排出。再生:全能型再生。

自溶:刺参在离开海水时间过久时体壁会溶化。

二、海参人工育苗技术。

刺参人工育苗技术研究,在70年代和80年代初发展迅速,各科研、教学、生产单位,相继对该课题进行了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研究:刺参的性腺周期发育规律、产卵习性、胚胎发育、幼体发育与理化、生物因子的关系等,为工厂化育苗提供了科学依据。刺参的人工育苗包括:亲参的选择培育,受精卵的获得与孵化,胚胎发育和幼体培养(保苗)。

(一)刺参繁殖生物学。

1、性腺发育

生殖腺位于刺参的背系膜中,呈多分枝壮,各分枝在围食道处汇聚成总管,一般为一条,偶尔可见2-3条,总管向前通向生殖孔。生殖孔一般1个,偶尔2-3个,位于头背部距前端1-3厘米处的生殖疣上。通常情况下,生殖疣向内凹陷,生殖时凹陷处色素加深,当即将排放精卵时,生殖疣向体外突出呈疣状。性腺发育一般可分休止、恢复、发育、成熟、排放等五期。

(1)休止期:性腺呈透明状细丝,量极少,一般性腺重量在0.2克以内或难以发现,肉眼难辩雌雄。

精巢:生殖腺上皮沿管状壁没有凹凸,由1-3层精原细胞或精母细胞组成。

卵巢:生殖腺上皮沿管状壁没有凹凸,多为一层,有时由二层卵母细胞组成,卵径大约10微米或更小。

(2)恢复期:性腺多呈无色透明或略呈淡黄色,部分雌雄可辩,发育较慢,性腺重量一般0.2-2克,性腺指数在1%以内。

精巢:生殖上皮显著生长,沿管壁出现凹凸褶皱,精子未形成。

卵巢:生殖上皮生长显著,沿管壁出现凹凸褶皱,生殖腺横断面呈花瓣壮,卵母细胞直径在30-50微米。

(3)发育期:性腺逐渐增粗,分枝增多,性腺呈杏黄色或浅桔红色,雌雄肉眼可辩

性腺指数上升为7%左右。

精巢:在生殖上皮管腔侧有少数精子细胞,在管腔内有精子出现。

卵巢:卵母细胞充满整个卵巢,卵径在60-90微米。

(4)成熟期:性腺变粗,色浓,精巢呈乳黄色,卵巢呈桔红色半透明状,卵粒清晰可见,性腺重10克以上,约一半个体性腺指数达10%。

精巢:精巢腔内充满精子,生殖上皮仍有多数精母细胞。

卵巢:卵母细胞直径达110-130微米,卵母细胞充满整个卵巢腔,出现个别成熟卵。

(5)排放期:出现自然排精、产卵现象,亲体越大,成熟越早,排放精卵子越早。 精巢:精巢内由于精子的排出,出现明显的空腔,生殖上皮仍有一定的厚度,由许多精母细胞组成。

卵巢:卵巢腔内仍有残存未产出的卵细胞,在产卵期过后,其残留卵在继续崩坏。

2、生殖习性

产卵温度在15-23度范围内,多在18-20度之间。刺参排放精(卵)子,大多数在夜间,产卵排精前,雌雄亲参活动频繁,不断的将头部抬起,左右摇摆,出现这种现象,预示着即将排放精(卵)子。几乎都是雄的先排精,排精持续半个多小时后,雌参才开始产卵。排精时,生殖疣突出,精子由生殖孔排出,呈一缕乳白色的烟雾壮徐徐散开。产卵时,生殖疣突出,卵子从生殖孔产出后,呈一条桔红色绒线波浪状似的喷出,然后慢慢散开沉于池底。一般雌参产卵可持续半个小时以上,产卵量一般100-200万粒,多者多达400-500万粒,个别大的个体,产卵量可超过千万粒。

3、胚胎发育。

受精卵→囊胚期→ 原肠期→ 耳状幼体→ 樽形幼体→ 五触手幼体→ 稚参→ 幼参。

(二)参种的选择与蓄养;

参种采捕的适宜时间一般可以参照两方面的的因素:一方面是海水的温度,海底层水温上升至15-17度范围时,既是亲参采捕的时期;另一方面是性腺指数,当我们采捕亲参的性腺指数有50%的个体达到或超过10%时,预示性腺发育良好可着手采捕亲参。采捕时最好解刨检查输卵管直径和利用显微镜镜检卵径。亲参采捕时应注意的事项:1,避免过重的机械刺激。2,严格避免与油物接触。3,保证海参暂养槽内水的清新。即使在亲参采捕的最佳时期捕获的亲参,也往往不能立即产卵,一般需要畜养一段时间后才能排放性产物。亲参的畜养主要要控制好以下几个因素:1,畜养的密度:亲参畜养密度应适当,密度过大,会导致水体溶解氧下降,亲参长期处于低溶氧环境,性腺发育受影响,不能正常排放性产物。一般亲参畜养池内的海水溶解氧含量不能低于5-6毫克/升,畜养密度一般控制在20- 30头/立方米 为宜。2,控温:每天升高0.5度,刚进的亲参需要在原有温度下进行缓水,然后以每天0.5度的幅度缓慢升温至15-18度进行促熟。这个过程需要投饵,投饵可以投天然饵料,也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日投喂量为体重的5%-10%。有效积温达800度左右即可产卵。

(三)催产获卵。

获得优质的受精卵是搞好人工育苗的基础。目前,国内采卵的主要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自然排放法。2,升温诱导法:升高海水温度3-5度,产卵温度在20-23度。3,阴干流水刺激法:先将亲参在池内阴干45分钟或1小时,然后用高压水冲及10-15分钟。冲击的同时,将畜养池洗刷干净,注入经过过滤的新鲜海水。经过刺激的亲参在1.5-2小时后出现雄参排精,约半个小时后,雌参开始排卵。雌参开始排卵后应当移出尚在排精的雄参,至于其他容器内,同时镜检,保持每个卵子周围有3-5个精子为宜。待雌参停止产卵后开始利用虹吸法进行洗卵。同时充气,搅拌,加药(EDTA).受精卵再(18-26度)内都可孵化。孵化间通气或定时搅动孵化水体。

(四)幼体选育。

健壮、发育良好的耳状幼体,在静水的条件下,一般分布于水体的表层。畸形及不健壮的幼体,则多沉于池底层水内,利用幼虫这一生态特点,用虹吸方法可以较彻底的清除畸形或不健壮的幼体、死亡胚体及其他污物,而不至于使健壮幼体流失,这一过程称之为选优。主要采取的方法有:虹吸法、拖捞法和浓缩法。幼虫的培育密度最好<0.5个/毫升。水温在20-23度,并持续缓慢升温。饵料主要有角毛藻、金藻、盐藻、光合细菌、海洋红酵母,搭配使用并注意投喂量,投喂后一小时应镜检以半胃或三分之二胃含量为宜。小耳幼体1-2天后开始换水,每天两次,每次换水量为培育池水体的一半。同时充气,搅动。当30%-50%的大耳幼体转至樽行幼体时投放附着基(蓝色波纹板)。或用附着有底栖硅藻的波纹板进行采苗。这一时期投喂的饵料为:单胞藻、鼠尾藻磨碎液和人工配合饲料。

(五)稚、幼参的培育

这一时期稚参的生活习性由幼体时期的浮游生活,转变为附着性生活。以口周围的触手粘着附着基上的底栖硅藻和其他有机碎屑为饵,它需要一定的面积和空间来满足其活动和摄食要求。因此稚参的附着密度直接影响育苗生产的经济效益。稚参的附着密度以0.2-0.5头/平方厘米为宜。稚参的饵料以底栖硅藻,鼠尾藻磨碎液和人工配合饲料三大类。现今随着鼠尾藻资源的匮乏使得人工配合饲料得到广大业主的认可。而且人工配合饲料有着营养全面,维生素、矿物质含量丰富的特点,特别适合稚参的生长。投喂时,人工配合饲料要加水搅拌、过滤后,均匀泼洒于育苗池内各个部位,切不可将大量饵料倾入培育池的局部地区,以免发生培育水环境的恶化,造成稚参死亡。同时,每次投饵后应停止流水,以免饵料随流水流失。稚参的培育水温在24-27度时,稚参发育良好,活泼摄食,成长快速。溶解氧应保持在5毫克/升。日常的管理有:换水(每天在投饵前换水,每天两次。)倒池(3-5天,主要视残饵量而定,倒池时注意苗的机械损伤,对从波纹板掉落的稚参用青霉素药浴。)倒板(5-30天倒一次,主要视残饵量而定,同时筛选规格,调整密度。倒板越频对苗越有好处。)

三、海参池塘养殖技术。

(一)海参苗种质量要求:参苗好坏直接影响海参生长和成活率。要选择不同海域的亲体培育出来的参苗。优质参苗体表干净、无粘液,体态伸展活动自如,不抱团,肉刺完整、尖挺,摄食量大、排便迅速呈条状。购苗时应用PCR(核酸探针)等技术进行监测和检疫,确保无病毒参苗和残苗进入养成池。

较差的苗种:化皮:疣足尖端开始溃烂,严重时身体有部分溃烂,甚至全身溃烂、自溶

肿嘴:围口部外突、肿胀,环水管膨出、严重时触手僵直,自由活动受阻

摇头:身体扭曲,后部附着不动,前部抬高反复不停地扭曲、转动

僵化:身体僵直,钙化成白色,体不透明,皮质层呈坏死状

(二)投苗前的准备工作:

1、人工参礁的设置:依据海参的生态习性,必须对原有池塘进行改造和设置参礁。参礁材料多种多样,因地制宜,多以石块、瓦片、水泥框架、旧扇贝笼为主,考虑到我省西部沿海石块缺乏,可用瓦片、网片、水泥管、旧轮胎、塑料膜等器材,原则上要多孔、多层,参礁面积应占池塘面积的40%左右,高度以50~80厘米为宜,以满足高温度夏的要求。

2、池塘消毒:保持30cm~40cm水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对全池进行消毒处理,生石灰用量60kg/亩~80kg/亩,漂白粉用量10kg/亩。

3、池塘肥水:消毒结束1天~2天后,池塘开始注水同时用适量无机肥、经过发酵的有机肥等培育池水中的基础饵料生物,待水体稳定15天后,有益生物得以大量繁殖,有益藻类开始附着人工参礁,此时可进入投苗阶段。(三)苗种的放养

直接投放法(适于大规格参苗):可将运回的参苗直接投放,均匀地撒到参礁所在水域。 网袋投放法(适于1-2cm的小规格参苗):可将参苗装进20目的聚乙烯网袋,每袋40头~60头,袋内装1个小石块以防网袋漂浮和移动,微扎半开,均匀地投放在参礁附近,让参苗缓慢爬到参礁上。

放苗规格与密度:苗种放养规格在30~40头/公斤,放养密度为5~10头/平方米,养殖周期为8~12个月;规格在300~500头/公斤,放养密度为10~15头/平方米,养殖周期为18~24个月。合理的放养密度应根据养殖方式、技术水平、换水条件和饵料供应等状况来决定。目前海参池养大多数采取轮捕轮放的方式,为保持池内存养量,每年即需要补放苗种,一般春季放苗池塘,在秋季或翌年春季补苗;秋季放苗池塘,在翌年春季或秋季补苗。为充分发挥池塘生产潜力。一般在低密度2000头以下/亩和高密度20000头以上/亩存养量都是不利的,通常以4000~10000头/亩为宜。

(四)日常管理:

日常的管理包括:水质(水温、溶氧、氨氮、亚硝酸盐、pH、盐度)、投饲(选择优质饲料;忌不足或过量)、敌害(防生物性敌害:海星、石鲟等)、病害(寄生虫性、细菌性、病毒性、农药以及重金属等)、异常现象(养殖过程中的异常现象一定要注意,如成活率过低、生长缓慢)等。

1、水质管理:水质的理化参数很多,如:温度,盐度,溶解氧,pH,硬度,氨氮,亚硝酸盐,碱度,BOD,COD,透明度,硫化氢,重金属等。主要对海参养殖产生很大影响的理化参数有:温度,溶解氧,盐度,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

A、温度为什么重要?

温度影响着海参的存活、摄食、生长、夏眠。海参在适宜的温度下生活生长迅速,摄食旺盛,抗病害能力强。温度还影响着水体和底质中各种理化因子和生物因子例如:热分层而导致的溶氧、氨氮、亚硝酸盐等的分布不均以及藻类、细菌、其他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动物处于温度迅速变化的环境中时,即使在可接受的温度范围内,也会出现热休克,导致严重的应激反应甚至死亡。因此运输或接收动物时,若原水与新水温度不同(相差2-3 ℃以上),“驯化”是必要的,应逐渐改变温度使前后环境温度一致。温度变化速度最好控制在每分钟

0.1-0.2 ℃范围内任何时候温度变化应缓慢进行!!提供养殖动物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氧气:存活、生长、繁殖,利于好氧微生物生长繁殖,促进水中有机物降解;高溶解氧可以有效抑制有害厌氧生物的生长繁殖,直接氧化水体和底质中的毒害物质,降低或消除其毒性,提高养殖动物对其他不利环境因子的耐受能力、提高抵抗疾病和抗应激能力。池塘中的氧气主要来源是水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空气溶入和人工增氧。海参是底栖生物,底层水溶解氧水平较低,氨氮等有害气体含量较高,生物的摄食和残饵的腐败分解都会消耗大量的氧气,使海参处于一个低氧环境中不利于其生长。

池塘溶氧管理:

严格进行池底清淤,合理安排放养密度选择优质全价饲料,采用科学投饲技术,减少残饵量,以减少水体氧气的消耗量;控制藻类生长繁殖,提高天然增氧效果;掌握水中溶氧动态,灵活进行人工增氧,如使用底部增氧剂进行化学增氧,使底部的溶氧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清除野杂鱼虾,适时进水排污及时明察环境变化,预防突发溶氧事故。

C、盐度:

海参是狭高盐生物,对盐度的变化非常敏感。在夏季雨季时期,盐度剧降会造成海参溃烂病的发生,为此雨季要及时排去表层淡水,并加大换水量,打破水温分层,带进大量的新鲜氧气。

D、氨氮的影响:

氨氮是存在于水体和动物体内的一类的含氮化合物,通常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对动物产生毒害作用,包括:

NH3(氨)又叫非离子氨,对水生生物有毒。

NH4+(铵)又叫离子氨,本身无毒,但可转化为NH3,因而具有间接致毒效应 氨氮的管理:如何降低氨氮;

1、清淤、干塘:

清淤、干塘,暴晒池底,使用生石灰、漂白粉等对池底彻底消毒,杀菌消毒、去除氨氮、增强水体对pH的缓冲能力。

2、加换新水:

最快速、有效的途径,要求新水水质良好,温度、盐度等尽可能与原来的池水相近。

3、增加溶氧:

加快硝化反应、降低氨氮毒性。

4、饲料与投饲管理:

选用优质饲料(蛋白消化率高),避免过量投喂。投喂的原则“少量多次”。根据海参摄食、排便和残饵量随时对投喂量进行调整。

5、种植某些水生或添加化合物:沸石粉、活性炭等在高盐度的系统中无效,建议仅在养后期使用;植物根须可吸收淤泥中的有机物质

6、施肥:

使用磷肥来刺激藻类生长,吸收氨氮7、控制水体pH:

降低有毒的NH3的比例在池塘中混养少许以有机碎屑为食的滤食性水温:耐受范围-3-34 ℃,适宜温度为5-20℃,最适生长温度为12-18℃,低于5 ℃时停止摄食 溶氧:≥5mg/L

氨氮(NH3-N):≤0.02 mg/L

盐度:适宜18-33‰,最佳27-32‰pH值:适宜7.0~9.0,最佳

7.5~8.3

篇六 海参养殖技术
海参养殖技术,海参养殖方法

海参的养殖技术

3 环境与条件 3.1 底质

硬沙质、沙质、软泥沙或泥沙质皆可,过于稀的泥底应铺设厚塑料膜、包装布或密聚乙烯网布隔开稀泥,池底平坦或有环沟。环境的卫生要求应符合GB/T 18407.4的规定。 3.2 水深

小潮汛水深应保持在1.5m以上。 3.3 水质

自然海区水质符合GB 11607和NY 5052的规定,附近没有大量淡水、油污和工业三废水流入。 3.4 人工礁

人工礁为海参提供栖息场所,供其爬行、摄食、隐蔽、夏眠和冬眠。通常有如下几种:

a)石块礁

石块不宜过大,每块30kg~100kg即可。堆积时尽可能多留空间,可堆成条形,宽2m~4m,高0.5m~1.om,长度不限,一般30m~60m即可,条间距2m~3m。也可搞成堆形,每堆石头3m2~5m2,堆距2m~3m。

b)水泥管礁

【海参养殖技术】

水泥管Φ外26cm,长93cm,面积为0.76m2,壁厚20cm,每根管内外的总面积为1.34m2,每667m2放400根~600根,按每池的进排水流向平放,或每2根管“井”字型摆放,或每3根管垒在一起呈三棱形摆放。

c)塑料管礁

塑料管外径应不低于2cm、长不超过70cm,厚0.1cm,每667m2放600根,三个一组,捆成三棱形。

d)瓦片礁

采用标准瓦片,每667m2放5000片~8000片,每三片捆成一个三棱形,或把瓦片一头插入地下,每两片搭成一个小房状,每六片成一组,每组间距0.5m。

e)其他礁

空心砖、水泥板、废旧轮胎、网片、旧扇贝笼、鲍鱼笼、陶瓷管、竹筐、塑料纸、蛇皮带、包装布等都可以做成一定的形状的人工礁作为海参的附着基。 3.5 消毒清洗

每种人工礁都要摆放牢固,投放前要严格消毒,清洗干净,应无毒无害,有利于海参的附着生长;如果进行池塘养殖时,人工礁建成后,进水浸泡用清新海水淹没人工礁后,每667m2用生石灰60kg~80kg或漂白粉10kg~20kg,均匀泼洒在池内浸泡2d~3d,然后排掉,一般应进排水洗刷3次~5次。 3.6 进水肥池

消毒处理好的参池,用60目筛绢缝制的网过滤,进新鲜海水1m,淹没人工礁,每667m2施发酵后的鸡粪10kg~50kg,或用尿素3kg~5kg,或复合肥3kg~5kg,全池均匀泼洒,使水呈黄绿色、黄褐色,透明度控制在40cm~50cm。 4 参苗培育 4.1 放苗时间

应在4月上旬或10月下旬,水温在8℃~18℃。 4.2 放苗规格

参苗每个平均重1g~5g,即200个/kg~1000个/kg。 4.3 放苗密度

按池水深度、苗种大小、人工礁的多少等环境条件决定,一般应每m2放5个~10个。

4.4 参苗选择

按参苗标准执行,选择活泼、健壮,身体舒展、光滑,色泽正常,无黏液,疣刺粗壮尖突,摄食好,不拖便,无病害的参苗。 4.5 参苗运输 4.5.1 湿法运输

将参苗放在帆布桶、玻璃钢桶或其他容器中加清新海水水运,并用充气泵充气;也可以把参苗放在盛有海水的塑料袋内,充纯氧后,把袋口扎紧,放入泡沫箱内运输。

4.5.2 干法运输

把沥干水的参苗放入泡沫箱中,参苗厚度不超过10cm,封箱后直接运输。 4.6 投苗方法

4.6.1 直接放苗法

选择好天气,可看到人工海参礁,将大参苗按一定密度直接放到人工海参礁上。

4.6.2 网袋投放法

小参苗可装在20目网袋中,每袋放一个小石块,袋口敞开,轻轻地放在人工礁上,让参苗慢慢从网袋中爬到人工礁上。 4.6.3 潜水放苗法

潜水员在池底将海参苗均匀分散在人工礁上。 5 养成管理 5.1 水质管理

盐度22‰~30‰,水温0℃~29℃,溶解氧5mg/L以上,pH7.8~pH8.4,透明度40cm~60cm,氨氮200µg/L以下。每半月在大潮汛期间进行水交换,最低换1~2个全量。每日(或定期)进行水质理化因子检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2 每星期潜水观察海参的生长、摄食、活动情况,并观察闸门底部是否有损坏。 5.3 饵料

原则上不投饵,可移植海带、裙带菜、马尾藻、大叶藻类,增加食源,如需投饵时,可投少量鲜马尾藻磨粉液、干藻粉、海参配合饵料。饲料与用药应符合NY 5071和NY 5072的有关规定。 5.4 清除敌害

海参池塘养殖技术规范--非常实用

[color=purple][size=3][b]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池塘养殖刺参 (Stichopusjaponicus)的放养规格、密度、环境条件、放养前的准备、栖息环境与设置方式、投苗时间、收获、管理与投饵等。本标准适用于无公害海参池塘养殖。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3097 海水水质标准 GB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13078 饲料卫生标准

NY5052 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 NY5071 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5072 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3放养规格、密度

3.1 苗种质量要求

身体伸展、肉刺尖而高、色泽光艳、头尾活动自如、摄食快、活力强、排便呈务状。 3.2 放养规格、密度

放养规格为30只/kg-40只/kg和300只/kg-500只/kg。前者放养密度为5只/m2-10只/ m2,其中投石为10只/ m2,投瓦为5只/ m2,养殖周期为8一12个月。后者放养密度为l0只/ m2-15只/ m2,其中投石为15只/ m2,投瓦为10只/ m2,养殖周期为18-24个月。

4 环境条件 4·1 池塘

海参池塘最适面积为7000 m2-20000 m2,水深为2m-4m,地底以岩礁石、硬泥沙或硬沙泥较好,池底不漏水,坡比1:2.5,有条件者可用水泥板护坡。 4·2 水源

水源水质符合GB3097要求,海水水源充沛、水质清新、无污染、严禁淡水进入,排灌方便,进、排水分开。 4·3 水质 4·3·1 透明度l-1.5m,水温OC。-30 C。,最适生长温度lO C。-l6 C。,水色呈浅黄绿色或浅棕绿色。 4·3·2 池内应具有较丰富的单胞藻类 (底栖硅藻、盐藻、角毛藻、骨条藻、三角褐指藻、扁藻等)、微生物、动植物碎屑及有机质。可通过施肥适当移植海带、裙带菜、鼠尾藻等海藻类。应避免海参非食用藻类大量繁殖。 4·3·3 PH值7.5-8.5、溶解氧5mg/L以上,有机物耗氧量1.4-2.3mg/L,盐度28-34。 4·3·4 其它理化因子指标应符合NY5052的规定。 4·4 防止有害生物

海参的自然敌窖是海星类、日木蝎等,当海参地水浅时海鸥也觅食海参,为此要即时

清除敌善。另外要严防哈氏美人虾、口虾姑打穴而导致参苗窒息死亡。

5放养前的准备 5.1 清污整地

虾池改建参池和养海参三年的参地,一定要清污整池。应将海参池、沟渠等积水排净,封闸晒池,维修堤坝。对地底和石块、瓦片等反复冲洗,促进有机物分解和病原体排出,不得将池中污泥直接排入诲中。 5.2 消毒除害

清污整地后,应清除海参的敌害生物,致病生物及携带病原的中间宿主。将池水排至3Ocm-4Ocm后,全池泼洒生石灰,用量为60Okg/hm2-800kg/hm2,对全池进行消毒除善。 5.3 培育基础饵料

清污整地消毒结束ld-2d后,开始放水,同时按氮、磷比3:1溶于水中或用适量尿素和发酵有机肥培育基础生物饵料。 5.4 肥料使用原则

5.4.1 应平衡施肥,其中有机肥所占比例不得低于50%,并控制肥料使用总量,水中硝酸盐含量应在4Omg/L以下。

5.4.2 不得使用未经国家或省级农业部门登记的化学或生物肥料,有机肥应经过充分发酵方可使用。

6栖息环境与设置方式


海参养殖技术相关热词搜索:海参养殖技术视频 海参养殖技术大全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海参养殖技术”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海参养殖技术"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chuangyezixun/83189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