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读后感 > 雪国川端康成读后感

雪国川端康成读后感

2016-01-06 11:13:06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雪国川端康成读后感篇一《读书笔记-雪国-川端康成》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雪国川端康成读后感》,供大家学习参考。

雪国川端康成读后感篇一
《读书笔记-雪国-川端康成》

读书笔记

——虚幻的国度《雪国》

最近中日由于钓鱼岛问题产生了诸多矛盾,很多国民在想要表达心中呐喊“钓鱼岛中国主权”的时候,却发生了很多不理智的行为。对于日本全盘否定的想法太过极端,除去与中国不大协调的武士道精神不谈,其文学等艺术造诣也对东方文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雪国》这本书不但成为20世纪全球最巨影响10大小说之一,也被人形容为一部反映日本文学精髓 、代表东方神韵的巅峰杰作。

“忠实地立足于日本的古典文学,维护与继承了纯粹的东方传统的文学模式,在唯美精致的叙事技巧里,处处可见纤细韵味的诗意。”这一段话是来自诺贝尔文学奖对当年得主日本著名文学大师——川端康成的评语,他是继泰戈尔之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的东方作家。《雪国》更是川端康成最意味深长代表作,有人形象的称:“日本文学一日不能缺少川端康成。川端康成一日不能缺少《雪国》。”

“穿过县境上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大地一片莹白,火车在信号所前停下来。”川端康成用几近吝啬的简洁文字,拉开了《雪国》的序幕,抵达了这个静寂寒冷、给人一种虚幻感觉的天地。《雪国》故事是以岛村与驹子的三次相会作为主线,讲述了有钱又闲的舞蹈研究者与一位艺妓和一位纯情少女之间的感情纠葛。岛村极度空虚的精神令他终日想追求某种纯洁的美,偶遇艺妓——驹子,那少女生机勃勃的美使岛村魂牵梦萦,不愿亵渎,二人一见钟情。第二次见到了驹子以后,岛村得知她为了挣钱给自己的未婚夫——行男治病已经当上了艺妓。行男实际上就是岛村在火车上看到的那个男子,而照顾着他的女子叫叶子,优美得近乎悲伤的音容使岛村久久难以忘怀。在岛村要返回东京之际,驹子不顾叶子哀求以送岛村为由不愿去看望病危的行男。岛村对她产生了心理上的厌恶。当岛村第三次来到雪国时,行男死了,驹子变得成熟了,生活更严酷了,艺妓所无法摆脱的凄凉归宿成为她忧伤的心事,却依然一心一意地等待岛村。叶子逼人的美,那副过分认真的样子,看起来仿佛总是处在一种异常事态之中。叶子求岛村带她去东京,又求岛村好好待驹子,岛村感到一股寒意袭上心头,仿佛即将要消失的梦幻。当叶子从大火的楼上跌落下来时,这一刻,岛村感到银河倾泻在他的心头。

在漫卷无边的韵中,在伤感寂寞的山间,《雪国》能给人一股令人心碎的美。空灵唯美,回味悠长,展现了一种哀怨和冷艳的世界。《雪国》以敏锐的感受和高超的叙事技巧,表现了东方人尤其是日本人的内心精华。作者努力追求一种充满禅意的日本之美,在虚幻、哀愁和感伤的基调上,以诗意、孤独、衰老、死亡,甚至略微有些病态的心境反映空虚的心理、细腻的感情和忧郁的生活,蕴含着淡淡的人生哀愁,追求一种寂寥之美,达到一种空灵虚无的艺术至境。

在我以为,川端康成的作品一定程度上与列夫·托尔斯泰的相类似。也许正是由于他们相类似的童年遭遇——幼年时父母双亡,上天赋予了他们怜悯的双眼去描摹世上的悲情,奠定了他们的作品基调。俩者同样都对于社会下层的人物给予了深深的关注,对于其生活的痛苦以及注定悲哀的结局,表达了俩位大师对于那些被凌辱者和被损害者的不幸的悲悯情怀。俩位大师对于所生活的世界的悲观,创作出了一系列思想价值极高的作品。但正是因为他们对于现实生活的失望,列夫·托尔斯泰在晚年离家出走,在逃离生活的旅途中逝世,而川端康成口含煤气管自杀,认为“只有死亡才能解脱”。

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用自己的笔描摹大千世界万世轮回,人世浮屠如同宇宙星河令人捉摸不透。川端康成把其作品写出了禅意,穿透了世态炎凉,努力追求着遥不可及的唯美梦境。“抬头仰望,满天星斗,多得令人难以置信。星辰闪闪竞耀,好像以虚幻的速度慢慢坠落下来似的。县界的山峦已经层次不清,显得更加黑苍苍的,沉重地垂在星空的边际。这是一片清寒、静谧的和谐气氛。”这古拙简淡的冬日景色仿佛是造化与心灵的凝合,是禅顿悟前“落叶满空山”的真观感照。这就是川端康成文学思想的基础——禅的虚无。“镜面映现的虚象与镜后的实物好像电影里的叠影一样晃动”,驹子的爱情成了不切实际的奢望,哀伤但心存幻想,虚缥却不忍放弃。而另一面镜子照射出的却是叶子,那像幻觉一样的精灵。在跌落火海的那一刹那,象征着美丽至高梦幻的银河,碎了。这就是川端康成的《雪国》,那几乎梦境一般的凄美。

金工1103 王雪羽 1302110316

雪国川端康成读后感篇二
《《雪国》读后感》

《雪国》的读后感

很久以前就读过川端康成的雪国了,今年寒假闲了无事,又读了一遍,又有一番新的体会,川端康成的文字还是那么有魅力,那么让人回味无穷。

川端康成幼失怙恃,历尽人世沧桑和炎凉世态,养成了一种孤独沉默的性格,对于世事采取漠然的态度。为此,他早期作品,如《伊豆舞女》和《招魂祭典一景》等,还蕴含着对下层妇女的同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些社会现象。但是,由于他后来受日本古典文学和禅宗思想影响很重,逐渐脱离现实,以致原来残留于头脑中的封建主义思想不但未能减弱,而且有所发展。《雪国》这部名著,基本上可以说是他这种前后期思想变化的分水岭。

《雪国》起笔于1935年,当时正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地区、准备发动全国侵华战争的阴云密布时期。在这时期,他们对日本国内加强统治,轰动一时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已被镇压下去,与之对立的新感觉派文学,包括川端康成的文学创作,从另外一面受到影响。《雪国》这部作品的发表,足以说明这一严酷的现实。《雪国》开始是以描写各个章节内容的短篇形式分别发表于各种刊物上的,后来随着形势更加险恶,从1937年以后即基本上停止发表。直至战后才又略加修改补充,出版最后完成本。主要原因大致是,它既未追随日本帝国侵略政策,歌颂侵略战争,也未像小林多喜二的《为党生活的人》那样。正面批判和反对侵略战争,描写共产党员和工人阶级的斗争,它把背景设置在远远离开东京的雪国及其温泉旅馆,并以那里的“五等艺妓”(实际上是妓女)驹子和游客岛村的邂逅为题材,表现了他们的性爱生活和游览活动。作家以富于抒情色彩的优美笔致,描绘年轻艺妓的身姿体态和音容笑貌。并巧妙地用雪国独特的景致加以烘托,创造出美不胜收的情趣和境界,使人受到强烈的感染。诸如,列车行驶在皑皑雪原,夜幕开始降落,然而尚未将雪原全部覆盖起来,大地还留着一片模糊的白色。坐在火车上前往雪国去会驹子的岛村。正从车窗欣赏这蕴含着一种神秘感的黄昏美景,忽然一张同这衬景非常调和的影影绰绰的面孔和一双明亮而不十分清晰的眸子引起他无上的美感,他仿佛被一种无法形容的魅力征服了。驹子陪岛村一夜温存之后,清晨时镜梳妆,红颜黑发,受到窗外白雪的烘托。岛村欣赏着,未免感到心旷神怡,精神恍惚。

岛村虽然研究一些欧洲舞蹈,但基本上是个坐食祖产、无所事事的纨绔子弟。他从东京来到多雪的上越温泉旅馆,结识在那里出卖声色的驹子,驹子年轻貌美,不单能弹一手好三弦,还努力记日记,他们之间虽说是买卖关系,但驹子对岛村表现了比较真挚的感情;岛村则认为二人无非是露水姻缘,人生的一切均属徒劳。驹子对岛村表示理解,嘱他“一年来一次就成,带夫人来也欢迎,这样可以持久”。岛村一共来雪国3 次,同驹子厮混,驹子对他则伺候饮食,陪同游玩,二人之间狎昵猥亵无所不至。尽管这一切都按艺妓制度计时收费,但岛村追求驹子的美貌,驹子赏识岛村的大度和学识。两人之间也流露了互相爱慕之情,最后挥手而别。岛村第二次前来雪国时,在火车上看到一位年轻貌美的姑娘,在精心照料一位患病的男青年。姑娘名叫叶子,青年名叫行男。当时,己是黄昏时分,车窗外夜幕降临在皑皑雪原之上。在这个富有诗情的衬景上,叶子的明眸不时在闪映,望去十分美丽动人。岛村凝视,不禁神驰。后来岛村得知叶子原来是驹子三弦师傅家的人,行男则是三弦师傅之子。岛村风闻三弦师傅活着的时候,曾有意叫驹子和行男订婚,驹子也是为给行男治病才当了艺妓的。但驹子对此表示否认,实际上对行男也毫无感情,甚至岛村二次离开雪国,驹子送到车站时,叶子跑来报告行男咽气,哀求驹子前去看看,驹子也未予理睬。岛村虽然欣赏叶子年轻貌美,但在第二次来雪国后的几次接触中,并未对她有爱的表示:直到在他离开雪国之前,剧场失火,发现叶子从二楼上掉下来死去,也只是略表同情而已。

《雪国》并无较多的情节,着重表现的是在雪国那独有的地方风光中,岛村和驹子相互间的感情交流生活。川端对于作品的文学语言,要求极为严格。据说他写完一节之后,总要反复推敲琢磨,修改后往往删去大半。因此,他的文章虽然颇为接近口

头语言,但读来丝毫没有啰嗦之感。用语简明,描写准确,这又同他对于自己所描写的对象观察细致,熟谙于心,有着重要的关系。

川端的作品同其笔下的人物——主要是年轻妇女——一样,具有很强的魅力,这又同他的唯美主义倾向和执着地追求所谓“日本的美”有着难以割裂的联系。本来,一个作家,既然生活在现实社会,即便是唯美主义的美的追求,也不可能是世外的梦呓。这就是说,有时他们也会在现实社会发现比较接近真正的美的东西,如川端笔下的“伊豆舞女”同高中学生之间的纯洁的感情;然而,很多时候,由于世界观和思想感情的变化,他们又会以丑为美。《雪国》摆脱那个万马齐喑的黑暗时代的现实,美化封建主义遗留下来的卖淫制度——雪国温泉旅馆“五等艺妓”同嫖客之间的厮混,这就不能令读者感到满意。即使日本帝国主义,由于《雪国》所表现的那种令人陶醉的男女关系会消磨所谓“国民的战斗意志”,对之也不表示欢迎。 因此<雪国>刚被介绍到中国的时候,曾被责难是写什么“男女间的猥亵行径”的下流情调的书。真说不出这是可笑还是可悲。

近几年,“川端潮”在中国读者中一浪一浪地推涌,大家差不多像了解中国作家一样了解川端康成——这个在1968年,以《雪国》、《古都》、《千鹤》三部代表作,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这个在1972年4月16日,口含煤气管自杀的认为“只有死亡才能解脱”的日本作家。

在肤浅和世俗的赞美中,爱情是阳光下树林里一对交尾求欢的鸟,充满了欢乐和甘美;而川端笔下的爱情,更多的是凄苦和辛酸。正如《雪国》所描述的驹子、叶子和岛村之间的爱。被生活所迫、沦为艺妓的驹子,她渴望一个女人应该拥有的正常生活和爱情,但她是社会最底层的被侮辱和被损害的艺妓,使得她并不过分的渴望成了不切实际的奢望,她对岛村的苦涩之恋成了她辛酸生活的一种病态反映,哀伤但心存幻想,虚缥却不忍放弃。如果说驹子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现实的存在,那么,叶子则是雪国寒冷而美艳的背景上一个幻觉一样的精灵。岛村在雪国拥有两面镜子,一面是沉沉暮色映衬下的火车窗玻璃,一面是温泉客栈房间里的镜子。前者映着像小妈妈一样看护病人的叶子,“镜面映现的虚象与镜后的实物好像电影里的叠影一样晃动”,“特别是当山野里的灯火映照在姑娘的脸上时,那种无法形容的美,使岛村的心都几乎为之颤动”;后者在天要亮的时候,“在镜中的雪里现出了女子通红的脸颊。这是一种无法形容的美”。“镜中的雪愈发耀眼,活像燃烧的火焰”。作为语言大师,川端康成肯定不是一个词汇贫乏的人,但他在同一篇中篇小说中重复使用了“无法形容的美”,分别呈现给叶子和驹子,这究竟是对爱情的忽略,还是对爱情的珍爱?

日本作家井上靖曾经说过,川端康成的美的方程式是非常复杂的。这里所说的复杂道出了川端康成的美的方程式的难解。《雪国》是一则平淡的爱情故事,它甚至缺少应有的情节起伏,但在川端冷静而又从容的叙述中,我们感受到的是日本传统文学的悲情与冷艳相结合的主情主义之美,它所展示的是朦胧的内在的感受性的美。“难道凡是充满诚挚爱情的行动,迟早都是鞭挞人的吗?”

有人认为川端康成的作品漂浮着浓密的颓伤气息,显然这样的感受是有道理的,因为川端康成在《临终的眼》里说:“颓废似乎是通向神的相反方向,其实是捷径。”他还在《日本文学之美》中说:“妖艳而鲜明的感觉世界,仿佛复生黑发冰凉的感触。”这种感触在岛村抚摸驹子冷冰冰的头发时,曾深切地发生。川端康成还在《我在美丽的日本》里说:“镰仓晚期的水福门院的这些和歌(指水福门院所作的诸如:“萧瑟秋风荻叶凋,夕阳投影壁间清”。“竹子枝头群雀语,满园秋色映斜阳。”等等和歌),是日本纤细的哀怨的象征,我觉得同我非常相近。”

雪国的雪是天地间寒冷和美艳的精灵,而寒冷、美艳是川端康成精神世界的精灵。纯净、空灵、悲情,川端之美犹如富士山之巅终年不化的雪,“美,一旦在世界上表现出来,就绝不会泯灭。”(《不灭之美》)《雪国》以持久的方式诠释着哀而愈美的情愫。

雪国川端康成读后感篇三
《雪国读后感》

空灵是一种美

——《雪国读后感》

还记得那句“凌晨四点钟,海棠花未眠”吗,那么玲珑剔透的句子像冰凉的泉水一样轻轻地在心里淌过,浑身都透着清冷幽凉。川端康成是一朵奇葩,开放在世界的每个角落,他用文字诠释了空灵的含义,深刻而动人,比如《雪国》。

川端康成幼失怙恃,历尽了人世的沧桑和世态的炎凉,性格孤独沉静,冷漠寡言。它的早期作品,如《伊豆舞女》 和《招魂祭典一景》等,还蕴含着对下层妇女的同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些社会现象。但是,由于他后来受日本古典文学和禅宗思想影响很重,逐渐脱离现实,以致原来残留于头脑中的封建主义思想不但未能减弱,而且有所发展。《雪国》这部名著,基本上可以说是他这种前后期思想变化的分水岭。

在文中,川端康成以一种清冷的笔触描写了一段空灵的感情。小说的背景是远离东京的雪国及其温泉旅馆,以那里的艺妓驹子与游客岛村的邂逅为题材,表现了他们的感情发展过程和游览活动。作者的描写手法非常细腻优美,年轻艺妓的身姿体态和音容笑貌都在作者的笔下活灵活现。作者巧妙地用雪国独特的景致来加以烘托,创造出美不胜收的情趣和境界,使人受到强烈的感染,恍若置身景中。例如,“列车行驶在皑皑雪原,夜幕开始降落,然而尚未将雪原全部覆盖起来,大地还留着一片模糊的白色”等。

小说主人公岛村是一个具有现代思想的青年,但由于现实的无奈,他沦落为坐食祖产、无所事事的纨绔子弟。

他为了摆脱现实的压力,从东京来到多雪的上越温泉旅馆并在那里结识了年轻貌美、琴艺高超的驹子。虽然他们之间只是买卖关系,但是单纯天真的驹子却对岛村付出了真挚的感情。但岛村生活上的颓靡导致感情的漠然,在他眼里自己只是驹子的一个过客,他们不过是露水姻缘而已。单纯的驹子,没有对岛村要求很多,只是希望他会记得自己,一年来一次也行,甚至带着夫人来也可以,这样干净的思想令人为之动容。

作者并没有一路平淡的写下去,在岛村第二次去雪国的时候,看见了另外一个美貌质朴的女孩,叶子。彼时,叶子正在火车上精心照料一位男青年,行男。叶子闪烁的明眸,精致的容颜让岛村心动。在他眼里,叶子就像一只纯净的雪莲花一样绽放在这广袤的雪原上。但作者并未直接写出叶子的美,只是透过岛村的视角来展现她的美,这样空灵 的手法让人遐思不断。

岛村后来了解到叶子原是驹子三弦师傅家的人,行男是三弦师傅之子,而且风闻三弦师傅活着的时候曾有意叫驹子和行男订婚,驹子也是为给行男治病才当艺妓的。但驹子并不承认,而且对行男也毫无感情,甚至在行男死时

也并未去看望。这样复杂的人物之间充满了爱与恨的交织,他们对现实的无奈,对生活的压抑都填充在这些凄苦美丽的感情里。虽然岛村对叶子很欣赏,但被现实冷却思维的他对于叶子的死也只是略表同情。

雪国的雪是天地间寒冷和美艳的精灵,而寒冷、美艳是川端康成精神世界的精灵。他用这么空灵幽深的意境勾勒出了驹子、叶子不同方面的纯净和悲情,这种空灵幻化成川端康成式的美,就像富士山之巅终年不化的雪,“美,

一旦在世界上表现出来,就绝不会泯灭。”《雪国》让空灵成为不朽的美丽,让哀而美变成可能。

雪国川端康成读后感篇四
《《雪国》读后感》

《雪国》读后感

《雪国》文如其名,是充满着清新感与一股淡淡的忧伤的。

《雪国》的作者是亚洲最优秀的作家之一——川端康成,而《雪国》则是他从现代主义向日本古典主义美意识转换时期的代表作品,以《雪国》为契机,川端康成脱离了现实主义的封锁,自此充分的发挥了长篇作家的个性。可以说是川端康成纤细透明的心成就了伟大的《雪国》,当然,《雪国》也成就了川端康成成为了日本第一个、亚洲第二个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作为他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主要作品,《雪国》无疑是让我十分痴迷的。

《雪国》其实讲述的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无所事事的纨绔子弟岛村,从东京来到多雪的上越温泉旅馆,结识在那里出卖声色的年轻貌美的驹子。他们之间虽说是买卖关系,但驹子对岛村表现了比较真挚的感情。岛村一共来雪国三次,同驹子厮混,驹子对他则伺候饮食,陪同游玩,两人之间也流露了互相爱慕之情,最后挥手而别。岛村第二次前来雪国时,在火车上看到一位年轻貌美的姑娘,在精心照料一位患病的男青年。岛村凝视,不禁神驰。后来岛村得知叶子原来是驹子三弦师傅家的人,行男则是三弦师傅之子。岛村风闻三弦师傅活着的时候,曾有意叫驹子和行男订婚,驹子也是为给行男治病才当了艺妓的。但驹子对此表示否认,实际上对行男也毫无感情,甚至岛村二次离开雪国,驹子送到车站时,叶子跑来报告行男咽气,哀求驹子前去看看,驹子也未予理睬。岛村虽然欣赏叶子年轻貌美,但在第二次来雪国后的几次接触中,并未对她有爱的表示:直到在他离开雪国之前,剧场失火,发现叶子从二楼上掉下来死去,也只是略表同情而已。

《雪国》这部书中虽只是淡淡地描述了岛村与驹子的交往,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更进一步的从字里行间中感受它的浸透力与感染力,就会很轻易的发现《雪国》是一部杰出的作品,川端康成的文学大都具有动摇作品根基的浸透力与感染力,然而也正是它们牵动了作品的整个世界,架构起了我们读者与作品的心灵交流。

对我来说,驹子的感情是最难以让我释怀的一处心灵感悟。

在很多关于《雪国》评论的文章和书籍中,驹子的爱是被评论为病态的,而叶子作为驹子的一个衬托人物,却显得这样的透明和干净。不可否认,叶子的心地是善良如雪,但对于驹子,我始终是持有一种理解与偏爱的态度的。驹子是一个在生活上十分坚韧的女孩,在爱情上爱的很纯粹。有时候我一度觉得,她爱上的不是岛村,而是爱情本身。驹子明明知道自己和岛村没有任何结果,却爱的很死心塌地,甚至忽视掉了能给他生活和幸福保障的行男。这对于一个艺妓来说,需要的是极大的勇气和毅力。然而,驹子的爱情并非只是勇气那么简单,因为有爱,所以她不计较结果,这种纯粹的爱情就像是柏拉图的精神恋爱,驹子爱上的这种爱情的感觉,她宁愿倾尽自己的所有,去认真的对待这份爱情,去对待这个人,这种爱情与其说是病态,不如说是一种伟大。而这种伟大,是浸透了驹子的无尽的忧伤的。这种忧伤,又成就了《雪国》这部小说的美。

不管怎样说,作为一部优秀的文学名著,《雪国》是内涵深远,引人深思的。有时我不能确定,对于感情,人类是否有着统一的思想道德标准与思想道德感悟。驹子的爱是让人怜惜的,但也难免让现实世界的很多人难以理解。不过,有句话说的好,一千个人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驹子也便不难让人接受了。但是,似乎不过我们如何去想,去评论,驹子就是驹子呢,她不会理会我们任何一个现实世界人的看法,她守着她的坚贞,守着她的美丽,永远都站在岛村的背后默默地眺望着。她有自己的精神世界,她自己是满足的,不求回报。那么我们又有什么立场去过多地评论她呢?想到这里,我觉得除了在心里为驹子送去一个鼓励与理解的眼神,我不需在多说什么。

当读完了《雪国》,心里还真是有种像是得到了什么感悟似的沉重感。其实人类的思想与感情,从来都没有那么简单。

雪国川端康成读后感篇五
《雪国读后感》

《雪国》

川端康成的《雪国》是史上最美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其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写道川端康成极为欣赏纤细的美,喜爱用那种笔端常带悲哀,兼具象征性的语言来表现自然界的生命和人的宿命。无疑这些在《雪国》中得到极致的体现。总的来说,《雪国》的情节较为单纯,写的是主人公岛村三次去雪国,以及与此同时岛村,驹子,叶子,行男四人之间的命运的转变,直到最后行男和叶子的死,驹子的疯,岛村离开雪国为结尾。 <雪国>,集中表现了日本民族文化中最重要的虚无思想.作品描写了人生的虚无、景物的虚无、意象的虚无,向读者展示了一方充满虚无关的净土,岛村之所以来到雪国,便是为了寻找一种纯净的美,而雪国这个名称仿佛影射了这是一方洁净的土地。《雪国》中岛村一直说驹子是雪国的女人,其实叶子和驹子是灵与肉的关系,她们都很美。但是她们又是不同类型的人。

驹子是小说中最重要的人物,在岛村第一次来雪国时,他眼中的驹子是个纯真的女子,没有把她看做艺妓,并且想与她交个清白的朋友,当时他是这样想的:“女子给人的印象是洁净的出奇,甚至令人想到她的脚趾弯里大概也是干净的,岛村不禁怀疑起自己的眼睛,是不是由于刚看过初夏的群山的缘故。”当岛村第二次来雪国的时候,驹子已经是一位艺妓,但是岛村还是能够从她的身上看到与其他艺妓的不同,比如说她为了行男沦落为艺妓,坚持写日记,驹子自己说她是一团火,会把岛村灼伤,用象征的手段予以体现,川端康成把驹子红红的脸颊和一片雪色的旷野同时叠映在一面镜子之中,以红白的强烈色差,象征着严峻生活中驹子执著的生命。但是同时,驹子是冰冷的,原文中写道,“驹子在长廊尽头的拐角处亭亭玉立地站着,衣服的下摆铺展在乌亮的地板上,“使人有一种冷冰冰的感觉”。这样看来,驹子是具有复杂性格的艺妓,不但体现在热与冷的对立,还有矜持与放荡,纯真与媚俗。她将自己的所有情感倾注于岛村,一方面却在聚会上放浪形骸,在清醒时痛恨自己艺妓的身份,在麻醉时又与客人饮酒作乐,由此可见她性格的扭曲畸形。

叶子是小说中的另一个女子形象,作者对她的描述并不像驹子那么多。首次出场是在岛村第二次去雪国的火车上,在岛村眼里,她有美丽的眼睛,迷人的脸庞,还有对病人无微不至的照顾,岛村被她吸引住了。在川端康成的笔下,叶子近乎是美得存在,她的命运同驹子一样悲惨,但是她仍然保持着自身的纯洁,并且心地善良,乐于帮助他人,她不止一次地对岛村说要好好照顾驹子,她就是雪国这一方净土的精髓所在,是属于这一块土地的纯净,但是最后作者又将这样一个美的存在毁灭于一场大火中,这样结局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让着美得洁净继续保留,不致于像驹子一样为生活做艺妓:另一方面,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表达他那种虚无的思想,最终洁净的美还是消失了。

岛村其实是作者的眼睛,通过他来描述雪国的人与事,另一方面岛村的存在是为了与驹子,叶子形成鲜明的对比,来显示雪国两个女子的美。

雪国川端康成读后感篇六
《雪国读后感》

与君共享《雪国》

今天,我为大家推荐的书目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经典代表作《雪国》,这是作者在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时被评奖委员会提到的三部小说之一,是一部十分唯美的小说,其间描绘的虚无之美、洁净之美与悲哀之美达到极致,令人怦然心动,又惆怅不已。唯美中夹杂着淡淡的哀思。尽管最初认识川端康成是因为他的《伊豆的舞女》,但是《雪国》却是我最有感触的一部作品,因此,我想与大家共同分享我小小的感受。

——题记

读书不多但也明显感受到,读大家的书比读网络小说速度慢了许多,并不是刻意放慢,而是不得不,更是不知觉的。

近日,浅读了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雪国》,时代的不同,国度的不同,生活背景的不同,使作品显得生涩拗口,每每都有想放弃阅读的冲动,但果然艺术是无国界的,虽然作者写到的许多建筑、风景、小物件、服饰以及一些文化我不曾了解,这可能会影响到阅读效果,但是小说人物的情感还是大体的感受到了。

驹子,可喜又可悲的女主,说她可喜是因为她率真,纯洁,任性执着的选择了自己的爱。说她可悲却也真因为此,驹子就像一把双层锁,最外面的锁可能谁都可以打开,而最深的那把锁只有岛村可以打开,那是心锁啊!明知自己的爱不会有结果,却仍那么义无反顾,任性随心的爱着。总是说着一些口是心非的反话,与其说是反话,不如说是给自己、给岛村一个机会,每每赴宴陪酒总是要在岛村这里见一面,然后又说自己要走了,得回去,其实她是多么期盼岛村可以关心一下自己,挽留一下自己,但是真的挽留关心时,她又想起这一切不过是一瞬不会长久,但还是义无反顾,而岛村的挽留与关心究竟有几分是真,几分是假就不得而知了。

驹子就这样率真地爱着,总是充满着希望,总是沉浸在自己小小的满足中,随心为之,是任性吗?也许是,也许不是。不管是与不是,她就是驹子,心灵纯洁的驹子。

也许,就正如书名给我们的感觉一样,雪国既充满着纯洁,却也弥漫着冰冷,岛村在灵与肉,虚幻美与现实美中纠结挣扎着,驹子在自己的执着中努力着,叶子在自己的信念中坚持着,以至于这一切都

在僵持着,一切似乎是在往复循环,没有止境。纯洁的爱,冰冷的爱,虚无的向往,痴心的付出,死死地纠缠着三个人。终究这个美丽的循环被打破了,叶子死了,被火烧死了,驹子“啊”地一声惊叫,似乎唤醒了自己,也唤醒了岛村,是该醒醒了。

驹子疯了,叶子死了,岛村顿悟了,所有人似乎都解脱了。然而,这究竟是一种解脱,还是一种妥协,亦或是一种逃避?我们不得而知。但是,细细想来,也许没有比这更好的结局了。

作者:侯晓莹

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专业:小学教育语文方向

班级:11小教语文班

学号:11246003

联系方式:15308960735

雪国川端康成读后感篇七
《《雪国》读后感》

《雪国》读后感

《雪国》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杰作。由于早年丧父母,是独身一人面对世界,经历了社会上种种现实和残酷,最后逐渐形成了孤僻寡言的行事作风。在早期创作的《伊豆舞女》和《招魂祭典一景》文中,饱含了对底层女性的关切心,描写了部分社会现实。然而,在不断进行文学创作的川端康成收到了日本古典文学和禅宗的影响,作品内容渐渐与社会飘离,其中蕴含的封建思想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加强。《雪国》的最终成稿时间,正好是川端康成作为作家人生的转折点,是他作品风格变换的中点。

《雪国》的提笔时间大约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正好是日本侵华的序幕,整个日本都处于备战状态,国家时局暗云涌动。在全民动员战备的时期,文学更多的作为一种手段被日本所控制,无产阶级文学运动被打压,而包括川端康成在内的新感觉派文学则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雪国》的发刊历程也很清晰的说明了其在日本国内受到的影响。《雪国》初期基本是在各类刊物上刊登短篇连载,以章节为单位慢慢投稿,而后受到了政治格局的影响。两年后便被停刊,没有以任何形式进行发表。直到中日战争结束,《雪国》才不断被慢慢补完,最后成品发布。其中主要的原由还是因为《雪国》的主要文章内容并不符合当时国家的时局,没有歌颂战争,同时也没有站在反战的一隅,在战争的对立面对其抨击。

《雪国》的舞台设置在远离战争、与当时主流文学游离的雪国及其温泉旅馆,以纨绔子弟岛村和“五等艺妓”驹子的相遇为起始,并由此展开的一系列剧情。川端康成凭借细腻柔和的文笔,写下了艺妓们的豆蔻年华。同时借助雪国大学纷纷的美景衬托,写下了不可胜数的场景和邂逅,让读者被其文笔所深深折服。类似于大雪皑皑的平原上,旭日西下,淡淡的白色笼罩着列车,勾勒出一片朦朦胧的优美。而《雪国》的主人公岛村正沐浴着晚霞,赏着不断透露出一丝丝柔和的旭日,被突然出现的一张优雅与美景相称的脸庞已经一双朦胧却又明亮的双目所深深吸引,被其所深深折服。一夜温存过后,曦光下梳发对镜,长发依依与屋外白色的远景联成一片,驹子的英容笑貌透露出一股无法言明的美感,让人黯然失神,深陷其中。

《雪国》中对岛村的设定是个拥有祖辈积蓄的大量财富并且闲来无事的纨绔子弟,对音律略有研究。一次偶然到雪国的温泉旅馆认识了出卖声色的驹子。驹子身处豆蔻年华,可可伊人,擅长三弦,而且还坚持写日记。虽然二者之间属于买卖关系,但驹子透露出一丝丝爱慕之意,但是岛村则认为他们二人萍水相逢,不必强求,也是无需投入太多。驹子表示认同,但是要求他“每年来一次足矣,带夫人也是同样可以的,以期长久”。在《雪国》全文中,岛村总共去了雪国三次。期间与驹子长相厮守,驹子负责岛村的饮食起居,协同游山玩水,两人之间亲密猥亵均有涉及。虽然在驹子陪同岛村期间,都是按照艺妓制度按时收费,但岛村被驹子的音容笑貌吸引,驹子则是对岛村的博学多才和大阔的手笔感到赞赏。逐渐两人之间慢慢产生一丝丝情愫,在最后依然互致感激之言,告别而离。在岛村第二次来雪国的途中,遇到了叶子和行男。叶子和驹子一样,是很漂亮的女孩子,而行男则身患重病,被叶子所照顾。此时同样是夜幕将至,在具有诗情画意的美景下,岛村同样被叶子凝神远望的姿态所吸引。而后,岛村通过交流知道了

行男是驹子三弦师傅的儿子,叶子同样也是其家人。而且不经意间得知了三弦师傅曾有意促成驹子和行男的婚事,但驹子为了筹集医疗费才成为了艺妓。但当岛村向驹子提及此事的时候,驹子一口否决,并言明她和行男并无瓜葛。甚至在岛村离去的时候,行男病危,叶子恳求驹子照看,驹子毅然否决。虽然岛村对叶子的外貌也同样赞赏,却并没有产生如同驹子一样的爱慕之情。只至最后一次离开雪国前,叶子失足逝去,岛村也并未表现的有所痛苦,只是感到些许同情罢了。

从情节上而言,《雪国》并不复杂,简单明了,在极具特色的雪国之中,描绘了岛村与驹子的长相厮守。据说为了简洁,川端康成在成文之后会大幅删减文章内容,已达到简约细腻的效果。所以,他的作品具有一定口语化的特点,但是非常清晰,表明了川端康成作文时的细腻和认真,为了达到行文“美”的境界不遗余力。

雪国川端康成读后感篇八
《雪国读后感

川端康成的《雪国》凝聚着作者十二年的心血,《雪国》中的每一个意象都有着丰富的寓意和象征。雪国的晶莹剔透、丰富多彩也象征着有过灿烂文化的日本;叶子象征着作者的终极理念,在这里体现为日本传统。和叶子一样,行男也隐喻了传统的日本文化,行男和叶子是一体的。叶子生命的终结也寓意着作者对日本传统文化可能消亡的命运的深沉担忧。岛村象征着外来文化对日本文化的窥探和关照,实为西方文明的隐喻。在驹子火一般的爱情、叶子“内在生命在变形”的死亡、雪国魔力的感动下,他仿佛置身于银河中的灵魂最终受到了深深的浸润,这也象征着日本文化对外来文化的感化力量;驹子有着双重的身份,象征着面对外来文化压力时无力的传统维护者,是作者的化身;同时也隐喻作者在接受外来文化时的矛盾和复杂的心情。 《雪国》这部作品,如果单从语言的表达与意义这方面来看的话,我们极易发现它只不过是浅浅淡淡的生活的一种持续,没有什么值得真正吸收的亮点,然而如果我们着眼与它的表现浸透力也就是着眼与它语言的价值的话,就不由你不觉得川端康成是位很了不起的作家,也同样会认为它是一部十分杰出的作品之一。

这部书中虽只是淡淡地描述了岛村与这个艺妓的交往,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更进一步的从字里行间中感受它是以其各种形式表现出来的浸透力,就会很轻易的发现《雪国》是一部杰出的作品,因为川端康成的文学大都具有动摇作品根基的浸透力,然而也正是它牵动了作品的整个世界,从川端康成的文学作品登场入物男女关系的构成方式,对自然的安排方式,以及对周边事物的接触方式来看可以说其特点就是对于对象的浸透力。

雪国川端康成读后感篇九
《《雪国》读书笔记

从驹子看川端康成的精神世界

——《雪国》读书笔记

《雪国》的主线是岛村驹子叶子的情爱故事。岛村优游岁月,三次去多雪的北国山村,和艺妓驹子邂逅而情爱,同时对萍水相逢的少女叶子也流露出若有若无的倾慕之情。岛村在初夏的一天来到雪国,偶遇年轻貌美的驹子,因谈话投机而相互产生好感,进而有狎昵之举,翌日早上天刚亮,驹子就慌慌张张地溜出了岛村的房间,事如春梦了无痕,岛村也匆匆返回东京(这年初冬季节,岛村又来同驹子幽会。在来雪国的火车上,岛村又被同车厢的叶子深深吸引。在与驹子的第二次接触和对叶子的幻想中,雪国让岛村感到无比留恋,故在翌年秋季第三次来到雪国。而这时的雪国已失去往日的繁荣景象,驹子身边的人如行男和师傅等人相继故去。岛村通过与驹子的进一步接触,反思再三,决计离开雪国。但就在临行前,一场大火无情地吞噬了叶子,驹子也随之疯癫。

驹子无疑是一个悲情的角色,她不得不眼睁睁看着身边爱着的人死的死,走的走。她对生活的全部奉献与追求都落了空——无条件的、全身心爱着岛村,而岛村的心灵却为叶子“无法形容的美”而颤动并一次次地离开她;为了报答师恩,心甘情愿去当艺妓,但未婚夫行男照样很快地死去;她为叶子能幸福地生活创造条件,结果叶子也很快香消玉殒。她的一切努力似乎都是徒劳的,最终化成幻影。

驹子具有形象鲜明的两种气质,纯洁无私以及热情奔放。她给岛

村留下的最初以及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洁净,这点在文中也多处被描述到。“女子给人的印象洁净得出奇,甚至令人想到她的脚趾弯里大概也是干净的,岛村不禁怀疑起自己的眼睛,是不是由于刚看过初夏的群山的缘故。”作品后来又多次写到“她过于洁净了”,“她比谁都要显得洁净”。正是由于驹子的洁净,使得岛村在初识之下曾力图避免同她发生性关系。“洁净”这个词被川端毫不吝惜地使用于驹子身上。在日常生活中,驹子总是勤快地打扫房间,甚至于是有洁癖的。而且“神经质地连桌腿、火盆边都擦到了”;在住处的墙壁上她“精心地贴上了毛边纸”所以“墙壁和铺席虽旧,却非常干净”跟岛村说话时,也不忘随时捡起脱落的发丝;一旦看见烟灰掉落下来,就悄悄地用手绢揩净,然后给岛村拿来一个烟灰缸。驹子把这些生活细节上的习惯称作自己的“天性”。虽然她的身份是一个艺伎,但是在本质上她仍然是一个洁净的女子。外表的洁净象征着心灵的洁净,正如她自己对岛村说:“只要环境许可,我还是想生活的干净些”。不仅如此“洁净”还是指她的生存姿态和内心世界。驹子明知与岛村的恋情是徒劳的,但还是依然爱着他,这种爱,不是肉体的交换,而是爱的无私奉献,是不掺有任何杂念的、女性的自我牺牲。这就是驹子内在的洁净。另外她对生命有着极大的热情与活力,从全文来看,驹子的形象是笼罩在热烈的红色调中,浑身都散发着青春和活力的,在文中也多出着墨。“岛村正陷在虚无缥缈之中,驹子走了进来,就像带来了热和光”这句话是对岛村与驹子这两个人物形象生命状态的暗喻。岛村既没有目标又没有追求,他的生命感悟中充满了虚无。而驹子的出现,在他的生活中投入

了热和光。驹子红扑扑的脸颊在小说中不时地闪现。有时,她的“眼睑和颧骨上飞起的红潮透过了浓浓的白粉”,使她在“雪国之夜的寒峭”中仿佛“给人带来一股暖流”,以至使“岛村对这醉人的鲜艳的红色,看得出了神”。这鲜艳的红色,正是驹子的本色。红色在日本文化中是具有双重性格的:一方面是代表血色、火色、属凶恶的颜色;另一方面,红色表征红太阳,又是一种带有神秘性的色彩。而这种红色的两面性投射到驹子身上,就突出地表现为驹子的生本能即执着的性格和真挚火热的感情以及死本能即对自己的放纵麻痹还有努力的一切却都是徒劳的无奈伤感。

生活本身的徒劳使驹形成了这样对立的性格,但我们仍能从驹子的身上看到可贵的单纯。驹子即使徒劳地生活着,她也始终不放弃对单纯、美好生活的追求。川端康成一开始就肯定了驹子可贵的单纯,不管她是否是良家少女,也不管她是否是温泉艺伎,作者还是使用了大量“洁净”等象征白色的词汇来突出她的这种品质。所以,在驹子的性格里不仅有红色象征的生本能与死本能的对峙,也有白色象征的驹子可贵单纯和红色象征的世间的徒劳之间的对峙。正如川端康成所说:“我是深深地进入作品人物驹子中,在这个意义上,我与其说是岛村不如说是驹子吧。”驹子的原型,就是川端内心的“本我”。而驹子作为川端康成“本我”是充满着冲突和矛盾的。川端康成用红、白色暗喻其被压抑的、非理性的、无意识的生命力、内驱力、本能、冲动和欲望。驹子这一形象的塑造,与川端的成长经历不无关系。“川端康成有一个孤苦伶仃的童年”。在川端康成成长的关键期中,其极度

缺失母爱以及来自于女性的关怀,使得川端康成从小就对女性尤其敏感和关注,这种对来自女性关爱的极度缺乏甚至使得川端康成在性别上更加认同女性,使得他用驹子这一形象来代表“本我”。他的童年是在孤独和无助中度过,不仅没有感觉到人间的温暖,相反渗入了深刻的、无法克制的忧郁和悲哀,内心不断涌现出对人生的虚幻感和对死亡的恐惧感。这些都被压抑进了川端康成的“本我”人格中。正是这些川端康成精神世界的冲突造成了小说中驹子的种种神经症状。譬如,驹子因为畏惧死亡而无论如何也不去为弥留中的行男送行。另外,驹子那强迫症似的洁癖也是川端内心的压抑反映在驹子身上。驹子这一形象的设定,充分地反映了川端内心的矛盾,一方面是对人生的虚幻感以及对死亡的恐惧还有虚无悲哀忧郁的精神世界,但另一方面,又反映了川端对纯净美好的追求。

而叶子则是另一个驹子,“叶子是植物性的灵,驹子是动物性的欲,叶子是驹子的灵性,驹子是叶子的肉身。”可以说,叶子是一个更为纯粹的驹子。构成叶子形象的首先是她那“仿佛向远方的呼唤”“像是从什么地方传来的一种回响”的声音,让人觉得叶子是一个飘忽而来的、带有梦幻般色彩的存在。除了声音,叶子留给读者深刻印象的就是她那美丽而冷峻的眼睛。从映在车窗玻璃上的“一束从远方投来的寒光,模模糊糊地照亮了她眼睛周围”的神秘与缥缈,到后来“她只尖利的瞅了岛村一眼,就一声不吭走过了土间”,“那双眼神依然在他的眼睛里闪耀,宛如远处的灯光,冷凄凄的”。她对爱情也十分纯粹,一心一意照顾着行男,在行男逝去后守着行男的坟墓。她的存

在是梦幻的,她代表了川端康成的最高的理想的和神性的存在,是处于最高层的“超我”。然而,在小说的结尾,叶子为了救出困在蚕房二层看电影的孩子,在大火的熏烤下体力不支从二楼坠地而死。就在这短暂的结局作者用了画龙点睛之笔对驹子有这样一段描写:“驹子拖着艺伎那常常的衣服下摆,在被水冲过的瓦砾堆上,踉踉跄跄地走过去,把叶子抱回来。叶子露出拼命挣扎的神情,耷拉着她那临终时呆滞的脸。驹子仿佛抱着自己的牺牲和罪孽一样。”驹子为什麽抱着叶子就像抱着自己的牺牲与罪孽一样?因为驹子、叶子本为一体。在灵与欲的较量中,欲望占了上风,而灵却走向灭亡。所谓“牺牲”本身就是川端康成死去的“超我”——他的最高理想和神性的人格。而造成这一“罪孽”的就是川端康成“本我”的强大。悲哀的是“本我”最终战胜了“超我”,而正是这样的安排,体现出了川端康成所具有的传统日本的“生即是死,死中有生”物哀美学理念以及其强大的“本我”人格。然而最终的结尾“待岛村站稳了脚跟,抬头望去,银河好像哗啦一声,向他的心坎倾泻下来。”也反映了川端对永恒即纯粹的精神世界的追求。

国际关系学院1300015144刘筠

相关热词搜索:雪国川端康成 雪国川端康成txt 雪国川端康成pdf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雪国川端康成读后感”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雪国川端康成读后感"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duhougan/11354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