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读后感 > 岳飞五岳祠盟记读后感

岳飞五岳祠盟记读后感

2016-01-25 10:18:03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岳飞五岳祠盟记读后感篇一《岳飞》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岳飞五岳祠盟记读后感》,供大家学习参考。

岳飞五岳祠盟记读后感篇一
《岳飞》

岳飞五岳祠盟记读后感篇二
《岳飞》

岳飞

1、简介:岳飞字鹏举,汉族。北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人。中国历史上著名战略家、军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将。岳飞在军事方面的才能则被誉为宋、辽、金、西夏时期最为杰出的军事统帅、连结河朔之谋的缔造者。同时又是两宋以来最年轻的建节封侯者,南宋中兴四将(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之首。岳飞“精忠报国”的事迹可谓家喻户晓。他的诗词天赋也可见一斑,其代表作《满江红》气势磅礴,流露出强烈的爱国情怀。

2、主要成就:

四次北伐:第一次北伐(冲冠一怒,六郡归宋。)第二次北伐(长驱伊洛,克复商虢。) 第三次北伐(加兵宛叶,兵进蔡州。第四次北伐(横扫中原,破虏似虎)。文学作品:《满江红》、《小重山》、《五岳祠盟记》

人物事例汇总

1、家境贫寒但爱好学习(适合作文主题归类:成长历练(目标,理想,困难与挫折);学习探索(勤奋刻苦,进取心,变通))

岳飞童年时,家境清贫,少时便同父母一起下地耕作,当过地主家的佃客。岳飞生性刚直,深沉宽厚,勤奋好学,苦练武功,曾求师于本地箭师周侗和枪手陈广,成为“一县无敌“。他还特别爱读《左氏春秋传》和孙、吴兵法,读起来常通宵不寐。

岳飞少年时,很喜欢读书写字,可是他家里很贫穷买不起纸和笔。一天,他出去玩的时候看见邻居家的小孩用树枝在地上画了许多格子做游戏。他想了想,就折了几根柳枝端了一袋沙子回到家里,大声对妈妈说:“妈妈,我有纸和笔了。”妈妈怀疑地看着他,只见岳飞把沙子倒在地上用手轻轻地抹平,然后拿起柳枝在上面一边写字一边高兴地说:“妈妈,你看这不是纸和笔吗!”妈妈看了,感动的留下了眼泪。

镜头法改造素材1: 春日的阳光带着丝丝慵懒之感静静地洒在沙土堆上,折射出淡淡的金黄的光晕。一个孩子安安静静地蹲坐在那里,手执一根柳枝,一笔一划地在沙堆上练着字。是的,他就是鼎鼎大名的民族英雄抗金名将岳飞。我们都知道他金戈铁马征战沙场时的英勇,也知道他吟咏《满江红》时的才情横溢,但又有谁知道这位流芳百世的抗金名将在童年时代是如何克服万难刻苦学习的呢? 岳飞童年时家境贫寒,他需要同父母下地耕作,还当过地主家的佃客。但是,他从小勤奋好学,求师于周侗和陈广并成为“一县无敌“,通宵不寐地通读《左氏春秋传》和孙、吴兵法,巧用沙子和柳枝来苦练书法。他用勤奋的汗水不断地雕琢自己,使得自己文治武

功样样精通。正是年少时的刻苦努力才造就了后来的抗金名将! 我们生活在物质富裕的年代,却常常不懂得珍惜还好逸恶劳,消极地对待学习。我们都应该向岳飞学习,从小坚定目标,刻苦努力,不断地提升自我!

2、岳母刺字与精忠报国(适合作文主题归类:真情流露(爱国情,感动);道德修养(奉献,忠贞))

岳飞的母亲姚太夫人,古代四大贤母之一,教子精忠报国。她作为母教典范和妇女楷模,在国家危亡之际,励子从戎,精忠报国,被传为佳话,世尊贤母。

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岳飞投军抗辽。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

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临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飞叫到跟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姚太夫人听了儿子的回答,十分满意,“精忠报国”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她决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铭记在心。

岳飞解开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请母亲下针。姚太夫人问:“孩子,针刺是很痛的,你怕吗?”岳飞说:“母亲,小小钢针算不了什么,如果连针都怕,怎么去前线打仗!”

姚太夫人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字,然后用绣花针刺了起来。刺完之后,岳母又涂上醋墨。从此,“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母亲的鼓舞激励着岳飞。岳飞投军后,很快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这时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多次打败金军,受到宗泽的赏识,称赞他“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后来成为著名的抗金英雄,为历代人民所敬仰。

镜头法改造素材2:

“狼烟起江山北望/龙起卷 马长嘶 剑气如霜/心似黄河水茫茫/二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恨欲狂 长刀所向/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每当听到《精忠报国》豪迈的曲调,我的脑海中就会浮现一个高大的身影,他是精忠报国的代名词,是一抹不屈的英雄之魂。 思绪穿越历史长河,仿佛看见烛台上的蜡烛正散发着昏黄的光晕,缓缓流下的烛油像是落下的泪滴。一位鬓发微白的母亲坐在烛台边仔细地将钢针烧红,儿子解开衣襟,露出瘦瘦的脊背,请母亲下针。于是岳母一笔一划地在儿子背上刻下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也预示了儿子的一生。当母亲问他疼不疼时,他只是轻描淡写地回答了一句:“母亲,小小钢针算不了什么,如果连针都怕,怎么去前线打仗!” “精忠报国”四个字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岳飞精忠报国的戎马生涯也永不褪色地镌刻在了历史的卷轴上。岳飞终其一生用自己鲜活地生命向世人展示了精忠报国的真谛,这位抗金英雄值得我们后人世代敬仰!

3、十二道金牌急令(适合作文主题归类:成长历练(理想与志向,机遇,困难与挫折);真情流露(爱国情))

绍兴十年(1140)五月,金国撕毁和议,兀术等分四道来攻。由于没有防备,宋军节节败退,城池相继失陷。随后高宗派韩世忠、张俊、岳飞等出师迎击。很快,在东、西两线均取得对金大胜,失地相继收回。岳飞挥兵从长江中游挺进,实施锐不可当的反击,他一直准备着的施展收复中原抱负的时机到来了。

岳飞这次北伐中原,一口气收复了颍昌、蔡州、陈州、郑州、郾城、朱仙镇、消灭了金军有生力量,金军全军军心动摇,金兀术连夜准备从开封撤逃。南宋抗金斗争有了根本的转机,再向前跨出一步,沦陷十多年的中原。就可望收复了。岳飞兴奋地对大将们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而金军则发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就在抗金战争

取得辉煌胜利的时刻,朝廷连下十二道金牌,急令岳飞“措置班师”。在要么班师、要么丧师的不利形势下,岳飞明知这是权臣用事的乱命;但为了保存抗金实力,不得不忍痛班师。岳飞愤慨地说;“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所得诸郡,一朝全休!社稽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岳飞的抗金战斗,至此被迫中断。 岳家军班师时,久久渴望王师北定中原的父老兄弟,拦道恸哭。有一个无耻的书生,骑马追上金兀术扣马而谏:“太子(兀术)毋走,京城可守也,岳少保兵且退矣。”金兀术又整军回到开封,不费吹灰之力,又占领了中原地区。

镜头法改造素材3: 历史的长河缓缓地奔流向前,多少风流人物被历史长河的巨浪淹没,埋骨浅滩却无人问津。岳飞这位抗金名将民族英雄虽然已经消逝在历史长河之中,但他永远活在世人的心中。 他是一个充满悲情色彩的英雄,上天赋予他惊人的才华,却让他生不逢时,揣着一颗热忱的报国之心,却被昏君误会奸臣陷害。他用兵如神名震寰宇,却终究抵不过十二道金牌急令的催召;他心怀天下精忠报国,却终究抵不过奸臣当道君主无道。 当金兵来袭宋军节节败退之际,岳飞一马当先,率领岳家军打败金兵,收复失地,使得金军发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就在抗金战争取得辉煌胜利的时刻,所向披靡的岳家军和运筹帷幄的岳飞将军却败给了朝廷连下的十二道金牌,不得忍痛不班师回朝,岳飞只有哀叹:“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所得诸郡,一朝全休!社稽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 历史的长河还在汩汩流动,岳飞的生命虽然消逝在长河中,但他的精神他的事迹将千古传唱!

4、令出如山,赏罚分明(适合作文主题归类:成长历练(责任感,团结);道德修养(自省自律,公正严明,高洁与高尚);学习探索(远见卓识,以身作则))

“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是岳家军的口号,也是真实的写照。损坏庄稼,妨碍农作,买卖不公„„斩!在古代,令出不行者斩,很多军队做得到,号称损坏庄稼买卖不公斩的也不少,但真正做得到的,恐怕只有岳家军一支。所以岳家军所到之处,民众无不欢欣围观,“举手加额,感慕至泣”。

士卒伤病,岳飞亲自抚问;士卒家庭困难,让相关机构多赠银帛;将士牺牲,厚加抚恤外,还“以子妻其女”(部将牺牲后仅余孤女无人照料,岳飞让儿子娶她),李氏亦时常慰问将士遗孀。遇到远征,岳飞就让妻子到将士家里去慰问,有困难的就送去金帛。遇到战士有婚丧嫁娶的事,就亲往照顾。士兵有了疾病,他亲自为他们调药。将士阵亡了,他往往悲痛得几天吃不下饭,一定要设法将他们的尸体找到,优礼殡葬,对死难者的家属子女给予照顾抚恤。如此赏罚分明官兵同心的军队,自然是“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镜头法改造素材4: 世人都道岳家军是英勇无畏所向披靡的铁血之师,却又有几个人知道岳家军是如何形成的。每当有士兵受伤生病时,总会有一个人殷殷询问病情并亲自调药照顾;每当有士兵牺牲时,总会有一个人悲痛欲绝并厚加抚恤慰问其家人;每当有士兵家里出现困难时,总会有一个人送金抚慰并亲往照顾。这个人就是岳飞,家喻户晓的抗金名将爱国英雄,他是将士们心目中的神,是岳家军的军魂,正是因为有他坐镇军中运筹帷幄,战士们在战场上才能士气高昂所向披靡。

岳家军的口号是“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 岳家军所到之处,民众无不欢欣围观,“举手加额,感慕至泣”。正是因为岳飞的体恤士兵的胸怀和赏罚分明的军纪才使得官兵同心同仇敌忾,造就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军中神话!

岳飞对待士兵如手足,将士阵亡他悲痛得食不下咽,定要找到尸体优礼殡葬,还让自己儿子娶士兵孤女。这样的将军值得每个士兵为其卖命,这样的将军值得后世之人千古传唱!

5、“莫须有”的罪名(适合作文主题归类:真情流露(忧郁与苦闷,感动);成长历练(理想与志向,困难与挫折);品味生活(命运))

岳飞一回到临安,立即陷入秦桧、张俊等人布置的罗网。绍兴十一年(1141),他遭诬告“谋反”,被关进了临安大理寺。监察御史万候卨亲自刑审、拷打,逼供岳飞。金兀术甚至凶相毕露地写信给秦桧:“必杀岳飞而后可和。”在内外两股恶势力夹击下,岳飞正气凛然,光明正大,忠心报国。从他身上,秦桧一伙找不到任何反叛朝廷的证据,韩世忠当面质问秦桧,秦桧支吾其词“其事莫须有。”韩世忠当场驳斥:“‘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绍兴十一年农历除夕夜,高宗下令赐岳飞死于临安大理寺内,时年三十九岁。岳飞部将张宪、儿子岳云亦被腰斩于市门。民族英雄岳飞,就在“莫须有”的罪名下,含冤而死。临死前,他在供状上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这是悲愤的呼喊!

镜头法改造素材5: 除夕夜本该是张灯结彩欢庆新年的喜庆之夜,却有一抹英魂在这样的夜里含冤陨落。每每想到岳飞悲壮地在在供状上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心中就像压着千斤巨石,百般滋味冗杂于心难以排解。满腔爱国热情却被冠以“莫须有”的罪名,他的心中该是怎样的愁苦悲愤?

岳飞被十二道金牌召回临安后立刻陷入秦桧、张俊等人布置的罗网,遭诬告“谋反”,被严刑拷打,最终被冠以“莫须有”的罪名,在农历除夕夜,被赐死于临安大理寺内,时年三十九岁。岳飞精忠报国戎马一生,为国浴血杀敌出生入死,却换来的是奸臣的排挤昏君的猜忌。他是一颗璀璨的流星,热烈却短暂,他无法照亮漫长的黑夜,只有选择陨落。 他的生命很短暂,但是他的精神之火可以燎原。岳飞作为抗金名将民族英雄将活在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心中流芳百世,而秦桧、张俊之流将接受世世代代的唾骂遗臭万年。

岳飞五岳祠盟记读后感篇三
《浅谈岳飞的传奇一生》

浅谈岳飞的传奇一生

每一个伟人都有一个属于他的背景,每一个伟人都有一个属于他的故事;每一个传奇都有一个的原因,每一个传奇同样都有一个他自己的故事。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岳飞的传奇一生吧。

成就岳飞传奇一生的原因

宋朝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朝代,在那样的时代下,岳飞的父亲岳和却自幼十分支持其习武,并且勉励儿子将来要做个为国尽忠、为国捐躯的忠臣良将。而岳飞的母亲姚氏中国历史上的三大贤母之一的女性典范。在国家危亡之秋,励子从戎,教子精忠报国。而这一切都逐渐将岳飞带向一个不同凡响、一个超越当代伟人的境界。而这也是成就以后岳飞的传奇的重要前提。 宋金时代,金灭辽、灭北宋占据中原,又频繁发动南侵战争,所到之处烧杀掠掳,许多城市重镇经金军洗劫,几成为空城。给国家、民族带来巨大灾难。因此,抗击金兵,收复中原,保障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不受破坏损失,是时代的要求,也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而这也是岳飞成为绝世良将,而被人们千古传颂的一个原因。 岳飞的义举和自强不息的精忠报国情怀。已经化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可贵精神。这种精神集中表现为爱国主义。岳飞廉洁奉公、行若明镜、事母至孝、严以律子、厚以待人、令出如山、赏罚分明、身先士卒、骁勇善战等优良品质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说 “岳飞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代表,也就是民族魂”。高尚品格和爱国主义精神为历代的人民群众所敬仰、爱戴,这大概也是岳飞成为传奇的原因吧。

岳飞被冠以莫须有的罪名而杀害,在宋孝宗时被平冤昭雪,正如孝宗所说“卿家纪律、用兵之法,张、韩远不及。卿家冤枉,朕悉知之,天下共知其冤”。这种站在弱者的立场易被人们所接受,且会受到人们的同情。同时岳飞在死前仍然想着精忠报国,这种思想符合历代帝王的要求,也符合儒家的君臣思想,所以被后世千百代的帝王所宣扬,从而达到人所共知的效果。

少年岳飞的传奇

岳飞生于河北西路相州(今河南安阳)汤阴县一个农民家庭,相传其出生时,屋上有大鸟飞过,其形大如鹏,所以起名为飞,字鹏举。沉默寡言却很有志气,他勤于读书,且喜读《左氏春秋》、孙吴兵法之书,常手不释卷。还勤练书法,以行、草为主,畅快

淋漓,龙腾虎跃,气韵生动,章法严谨,意态精密,纤浓符中,刚劲不柔,自有一种淳正之气,正如明太祖朱元璋所说“纯正不曲,书如其人”颇含文臣气质。拜周侗为师,学习骑射,而且在不超过一个月的时间里就全数学会,能左右射。之后又拜陈广为师,学习刀枪之法,一县无敌。岳飞生有神力,能挽弓三百宋斤,腰弩八石。文武双全,正所谓“时之奇人”。

岳飞的传奇军旅生活

1122年到1129的8年间,岳飞先后四次从军,跟随七任长官转战黄河南北,他满怀着一腔报国热忱,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屡立战功。但是由于他年轻气盛、意气用事,加之南宋朝廷软弱腐败,岳飞的军旅生涯充满了艰难曲折。他曾因越职上书,反对朝廷避地东南而遭到革职;曾因率部擅自行动而险遭军法处决。但智勇双全的岳飞凭着坚定的爱国信念,凭着过人的勇力和超人的智慧,抗阻住了金军的铁蹄,也抗住了厄运的袭击,在挫折和困境中逐渐成熟起来。

1128年春,岳飞跟随抗金副元帅宗泽在黄河以南连续击败金军。7月,宗泽病逝。岳飞悲痛之余,暗暗立誓要完成宗泽的遗志。1129年,接替宗泽官职的杜充面对金军的大举南侵,决定丢弃汴京南逃。岳飞被迫随军退至建康。这年10月,金军在兀术率领下,兵分两路,自长江北岸马家渡渡过长江。宋军的江防战线不堪一击,顷刻间土崩瓦解,杜充叛降。宋高宗赵构率黄潜善、汪伯彦等人慌忙继续南逃。岳飞则以统制官身份串部自成一军,转战江南坚持抗金斗争。

1129年冬至1130年冬,岳飞率部转战广德、宜兴、常州、建康、泰州、楚州、承州等地。当时,各地经过金军扫荡,土匪横行,百姓的粮食、财物被洗劫一空,军粮不继,军心浮动。岳飞设法夺取敌人的给养来供给军食,自己跟普通士兵一样过艰苦生活。1130年正月,岳飞率军到宜兴驻守。他严格执行军纪,收编散兵游勇,安定社会秩序。这时的岳飞更加老练成熟,成为一个能征惯战的勇将,他的部属也锻炼成为一支斗志旺盛的威武之师。这年春天,在南宋军民的顽强抵抗下,金军不得不妄称“搜山检海已毕”,撤军江北。命令岳飞率部收复建康城。在历时半个月的战斗中,岳飞率领将士与金军交战数十次,杀敌3000余人,胜利地收复了建康。建康之战,是岳飞所部独立成军以来的首捷,它标志着岳飞已成为一名独当一面的主将。在游览宜兴西南张诸镇的一所寺庙时,岳飞满怀必胜的信心写下了《五岳祠盟记》,抒发了自己誓死抗金,迎还徽、钦二主,恢复故土的雄心壮志。

1130年7月,宋廷任命岳飞为通、泰镇抚使,兼知泰州。之后又北进收复承州、救援楚州。然而由于轻敌等其它不利因素,作战失利,退守江阴。这时,宋金战争的态势出现了重大变化。1130年秋至1134年春,金军集中力量进犯川陕,江准地区,仅利用伪齐军队牵制宋军。南宋朝廷抓住这个机会,全力巩固江南,肃清内部。岳飞按照朝廷命令,剿灭了江淮匪帮,镇压了吉、虔农民暴动。在这个过程中,岳飞所部发展到近三万人。岳飞制订严格的军纪,无论亲疏,一视同仁。他处斩了违抗军令的虎将傅庆;斩杀了扰民并有叛变行为的士兵。

为了胜利完成北伐任务,岳飞严格训陈军队,大大提高了战斗力,将士无不以一当十。他又根据敌人兵力分布,扫荡了开封外围。经过两个月的进攻,连克十几座城池。 7月,金军与岳家军在郾城、颖昌进行会战。岳飞孤军深入,指挥若定,取得了大败金军的辉煌胜利。战后.金军不得不哀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金军统制王镇、统领崔庆等带领全部人马投降岳家军。龙虎大王突合速账下的心腹禁卫,也接受岳飞的旗榜,率部从北方来降。形势对岳家军极为有利。7月下旬,岳飞挥师直扑开封,决计一举歼灭龟缩在开封城中的金帅宗弼及其残兵败将。朱仙镇一战,金兵10万兵马一触即溃,更增强了岳飞乘胜渡河收复河北的决心。他再次上书朝廷,要求复取旧疆,报亡国之耻。他鼓励部下说:“宜掏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河东、河北的百姓翘首相迎。燕京以南,金朝号令不行。金帅兀术不敢再战,只求能安全撤回北方。正当岳飞准备收复开封时,高宗却在一天之内用金字牌发出12道诏书,催促岳飞班师,理由是“孤军不可久留”。圣命难违,满腔热血的岳飞不禁仰天长叹:“十年之功,废于一旦。”被迫下令撤军。

岳飞的“莫须有”之死

1141年,赵构、秦桧炮制出岳飞策动兵变、拥兵自重、企图谋反的罪状,将岳飞逮捕下狱,囚于大理寺中。在狱中,奸臣的走狗用尽酷刑,然而岳飞英勇不屈,拒绝承认那“莫须有”的罪名,大理寺执法官再次威逼岳飞在供状上画押,他镇定自若地捉笔在 供状上写下八个大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之后从容赴死。

岳飞之死的原因

韩世忠曾问秦桧岳飞的罪责,秦桧支吾其词“其事莫须有”。韩世忠当场驳斥“‘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连韩世忠这个武将都知道不行,难道以状元出身的秦桧不知道,但那又是为什么那?事实上,赵构怕的是岳家军全胜,岳飞功勋太大,有益主之威,再加上倘若岳飞迎回二帝,赵构的帝位亦难保。而以奸相秦桧为首的投降派为金人效劳, 以主和起家,岳飞得胜,他们性命难保。于是乎君臣狼狈为奸,陷害岳飞。

岳飞的岳家军,也是让赵构不能放心的存在。你说天下是赵家的天下,而军队自然是我们赵家的军队,而你的军队却叫岳家军,且不说你又没有反心,万一你的部下学曾祖赵匡胤那样,那我这个皇帝不就做不成了,所以为了我的帝位稳固,还是牺牲你吧!

金军被岳飞的岳家军吓得魂飞魄散,不敢和其交手了,而这时宋朝来求和了,这就像想睡觉时就有人送枕头一样,所以金军就要求和谈的前提就是杀死岳飞,而杀死岳飞这个心烦的家伙,也是赵构与主和派的愿望,所以各方一拍即合,就是杀死岳飞。

岳飞五岳祠盟记读后感篇四
《岳飞》

岳飞五岳祠盟记读后感篇五
《岳飞《满江红》二首赏析》

岳飞《满江红》二首

其一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蹄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赏析

此词为岳飞手书墨迹,见近人徐用仪所编《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爱国魂》卷端照片,词下并有谢升孙、宋克、文征明等人的跋。

元末谢升孙的跋中,说本词“似金人废刘豫时,公(岳飞)欲乘机以图中原而作此以请于朝贵者”,并说“可见公为国之忠”。

高宗绍兴七年(1137),伪齐刘豫被金国所废后,岳飞曾向朝廷提出请求增兵,以便伺机收复中原,但他的请求未被采纳。次年春,岳飞奉命从江州(今江西九江市)率领部队回鄂州(今湖北武汉市)驻屯。本词大概作于回鄂州之后。

词作上片是以中原当年的繁华景象来对比如今在敌人铁骑蹂躏之下的满目疮痍。开首二句,写登楼远眺。词人极目远望中原,只见在一片荒烟笼罩下,仿佛有许多城郭。实际上黄鹤楼即使很高,登上去也望不见中原,这里是表现词人念念不忘中原故土的爱国深情。“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这四句,承上“许多城郭”,追忆中原沦陷前的繁华景象。前二句为总括:花木繁盛,风景如画;宫阙壮丽,气象威严。后二句以两处实地为例,写宫内豪华生活。“万岁山”,即万岁山、艮岳山,宋徽宗政和年间造。据洪迈《容斋三笔》卷第十三“政和宫室”载:“其后复营万岁山、艮岳山,周十余里,最

高一峰九十尺,亭堂楼馆不可殚记。„„靖康遭变,诏取山禽水鸟十余万投诸汴渠,拆屋为薪,翦石为炮,伐竹为笓篱,大鹿数千头,悉杀之以卫士。”

“蓬壶殿”,疑即北宋故宫内的蓬莱殿。“珠翠”,妇女佩带的首饰,指代宫女。汴京皇宫内,宫女成群,歌舞不断,一派富庶升平气象。接下陡然调转笔锋,写现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郊畿”,指汴京所在处的千里地面。“风尘”,这里指战乱。慨叹汴京惨遭金人铁骑践踏,战乱频仍,形势十分险恶。词作上片以今昔对比手法,往昔的升平繁华,与目前的战乱险恶形成强烈反差,表露了词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感情,和报国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

词作下片分两层意思,慨叹南宋王朝统治下士兵牺牲,人民饿死,景况萧索,希望率师北伐,收复中原。前六句为第一层。开首即以“兵安在”“民安在”提问,加以强调,词人的愤激之情可见。要反击敌人,收复失地,首先要依靠兵士与人民,可是兵士早已战死,老百姓也在饥寒交迫下死亡。“膏”,这里作动词“滋润”讲,“锋”,兵器的尖端“锷”,剑刃。“膏锋锷”,是说兵士的血滋润了兵器的夹端,即兵士被刀剑杀死。“沟壑”,溪谷。杜甫《醉时歌》:

“但觉高歌有鬼神,焉知饿死填沟壑。”是说老百姓在战乱中饿死,尸首被丢弃在溪谷中。“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由于金兵的杀戳践踏,兵民死亡殆尽,田园荒无,万户萧疏,对此词人不禁发出深沉的叹喟。后四句为一层。作为“精忠报国”的英雄,词人决不甘心如此,于是提出:“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请缨”,请求杀敌立功的机会。《汉书·终军传》记终军向汉武帝“自请愿受大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提锐旅”,率领精锐部队。大将的口吻与气度,跃然纸上。“河、洛”,黄河、洛水,泛指中原。“清河洛”与上“铁骑满郊畿”呼应,挥鞭渡过长江,消灭横行“郊畿”的敌人,收复中原。“一”、“直”和“清”字用的极为贴切,表现了必胜的信念。“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汉阳”,今湖北武汉市。“骑黄鹤”,陆游《入蜀记》:“黄鹤楼旧传费祎飞升于此,后忽乘黄鹤来归,故以名楼。”结末用黄鹤楼典,不仅扣题,且带浪漫意味,表示今日“靖康耻,犹未雪”,未能尽游兴,“待重新收拾旧山河”后,定再驾乘黄鹤归来,重续今日之游以尽兴。乐观必胜的精神与信念洋溢字里行间。词作下片是叹息在南宋偏安妥协下,士兵牺牲,百姓死

亡,景况萧条。最后希望率师北伐,收复失地,然后回来重游黄鹤楼。

词作通过不同的画面,形成今昔鲜明的对比,又利用短句,问语等形式,表现出强烈的感情,有极强的感染力。同时,刻画了一位以国事为己任,决心“北逾沙漠,喋血虏廷,尽屠夷种。迎二圣归京阙,取故土上版图”(岳飞《五岳祠盟记》)的爱国将帅形象。读这首词,可以想见他下笔时的一腔忠愤、满怀壮志。

其二 《满江红·怒发冲冠》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五岳祠盟记读后感篇六
《岳飞》

涟源市漆树中学科学案稿

总第 57--58 课时 第 28 章(课): 岳飞 主备人: 朱晓丹 审核:

涟源市漆树中学科学案稿

总第 57--58 课时 第 28 章(课): 岳飞 主备人: 朱晓丹 审核:

涟源市漆树中学科学案稿

总第 57--58 课时 第 28 章(课): 岳飞 主备人: 朱晓丹 审核:

岳飞五岳祠盟记读后感篇七
《岳飞》

岳飞五岳祠盟记读后感篇八
《岳飞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

岳飞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

岳飞(1103-1142年),字鹏举,宋代相州汤阴人。一生从戎,抗击金人的民族压迫和掠夺,为南宋抗战派代表人物和我国古代的杰出军事家、战略家。南宋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公元1142年1月27日),他被赵构、秦桧冤杀,时年39岁。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孝宗赵育为之昭雪,后谥武穆,追封鄂王,改谥忠武,著有(岳忠武王文集),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岳飞出身农家,自幼随同乡周侗、陈广习武。其射术百发百中,"技击"属全县无敌的枪手。北宋末年投军,始充"敢战士",参加抗辽战争。靖康之变后,他先后在宗泽、张所等人部下,与入侵中原的金军展开殊死的斗争。曾官承信郎、秉义郎,累官至荆湖北、京西南路宜抚使、兼营田大使,少保。 岳飞在中国历史上的卓越贡献,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收复大片失地

岳飞于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十月在滁州(今安徽滁州)九里岗一带大破伪齐李成军,揭开江南抗金序幕,并自成一军,开始独当一面的抗金活动。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四月,飞率军收复建康(今南京),杀敌三千余,获兵器辎重无数,成为南宋抗金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飞率军第一次北伐获得成功,先后攻克了襄阳、唐州、邓州、随州、郢州和信阳军,使六郡多年后一直是南宋政权强固的前沿阵地。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六七月间,飞第二次大举北伐,收复了商州、虢州等地。这次长驱伊、洛,是南宋立国后第一次堂堂正正的大规模战略反攻,后因张浚的消极防御计划、秦桧的破坏而告终。同年十一月,飞率军第三次北伐,重创伪齐军,夺取蔡州。绍兴十年(公元1139年)五月,飞第四次率军北伐,先后攻克鲁山、郑州、洛阳,七月于郾城大破金军"拐于马"、"铁浮图",收复颖昌、临颍,进军朱仙镇,使金军一败涂地。金军哀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正当岳飞率军进击开封之际,宋廷连发十二道金牌命其班师,飞本人赴临安(今杭州)晋见皇帝,即被解除兵权,授枢密副使。使十年之功,废于一旦。飞戎马生涯历二百余战,战绩累累,功垂史册。

二、创立"连结河朔"战略

岳飞不仅是以他辉煌的战绩闻名于世,更重要的则因为他是一位颇具韬略、富有创新精神的古代军事家。在战略上,他对于宋朝的传统战略有所认识,有所批判,也有所突破。他曾上奏批判过宋廷"仅令自守以待敌,不敢远谋而求胜"的消极防御战略;他"常苦诸军难合",主张集中兵力和统一指挥;他曾突破朝廷的限制,组织了几次进攻的战役,取得了重大胜利,用实践证明了他的精辟见解。他十分重视人民的力量,提出"连结河朔"的战略思想,策动、

联络和支援两河(河南、河北)抗金义军,与岳家军的军事行动互相呼应,或配合作战,夹击敌人。这是他比当时其他大将的高明之处。在战术上,他认为传统的"阵图"战术"乃定局耳,古今异宜,夷险异地,岂可按一定之图?兵家之要,在于出奇不可测识,始能取胜。""阵而后战,兵之常法,然势有不可拘者,且运用之妙,存于一心"。岳飞所说"运用之妙"的"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灵活性"。基于这种运用之妙,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就能较多地取得胜利,就能转变敌我优劣形势,就能实现我对于敌人的主动权,就能压倒敌人而破之。岳飞所主张的"运用之妙",必定不会象后人阐发的那样丰富的涵义,但已证明,他通过战争学习战争,在实际作战方面已体会出一些极高明的道理,有了敢于突破陈规和传统作法的真知灼见,而且还具有坚强的自信心。他的这种见解,不但受到当时的抗金名臣宗泽的赞许,而且在后来的宋孝宗追复岳飞少保两镇的制词中也得到肯定:"岳飞拔之偏裨,骤当方面,智略不专于古法,沉雄殆得于天资"(转引邓广铭《岳飞传》修订本)。

三、缔建了一支纪律严明、能征善战的军队

在治军方面,岳飞训练了一支坚不可摧的岳家军,并保持了"冻杀不拆屋,饿杀不打掳"的严明纪律。南宋初年几员大将的部队,一般说来,军行所至总都不免勒索财帛,驱掳丁壮,掠人妻女,居人庐舍,而岳飞的部队却独独不是如此,他们平时全居住在军营中,街巷中很少有出外游逛的士兵。行军途中"夜宿民户外,民开门纳之,莫敢先入。晨起去,草苇无乱者"(转引王曾瑜《金佗粹编续编校注》卷三十)。宋高宗曾夸奖他"师行而耕者不变","涉千里之途而

樵苏无犯"等等,体现岳飞以严治军大致可归纳为5个方面:1、重搜选;2、谨训司;3、严纪律;4、明号令;5、律己严(转引龚延明《岳飞评传》第十二章{论岳飞的军事思想》。岳家军所到之处,都以这样的军风而获得当地人民大众的欢迎、爱戴,他们乐意与岳家军合作,并尽量给予一些精神的或物质的支援,使岳家军的战斗力量因之大大提高。这在封建朝代是非常罕见的。

四、建树起一种矢志不移的爱国精神

在政治上,岳飞以他短暂的一生自觉地顺应了历史前进的主流,这是必须予以肯定的。十二世纪的宋金战争,是我国历史上范围很广、持续很久的民族战争,在岳飞生前,酷烈的战祸遍及宋朝,对经济造成很重的破坏,女真族进人中原,给高度发展的宋朝封建文明带来了大破坏和大倒退,南北分裂的局面,严重地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给各族人民造成深重的灾难。而抗金战争虽有服务于赵宋政权的一面,但它在本质上是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的。这是争取统一、反对分裂,争取进步、反对倒退的严重斗争,是正义和进步客观存在。岳飞则在这一动员之广、规模之大、时间之久,于中国古代史上没有先例的战争中,英勇顽强地斗争,以"尽忠报国"为最大目标,奋力抗击金军入侵,平定盗寇和内乱,并不屈不挠地同投降派作斗争,从而建树起一种伟大的爱国精神,光照至今。

五、是提出敏锐的政治识见

在时势上,岳飞始终保持有清醒的认识,他倡导"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命,天下当太平。"(转引王曾瑜《岳飞新传》)。他在不平凡的一生中忠实地履行了这般识见。宋廷赐他建造府第,他力辞不受,提出:"北虏未灭,臣何以家为?"他曾命令部下将他自己"宅库"的宣赐物品变卖用于打造良弓,以充军器不足,坚持"赐金己俸,散于莫啬,则不知有其家。"以战事中,他多次亲执大纛,鼓舞士气,指挥杀敌。他时常对同僚们说:"某被主上拔擢至此,倘有纤毫非是,被儒生写在史书上,万世揩改不得。"这对于一个封建时代高级军事将领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六、是留下了风格独特的文学艺术作品

岳飞还在他十分紧张的戎马生涯中留下了一些极可贵的诗文篇章。其文虽多系札子、题记、书、表,但立意明了,用词恰切,文理通达,多不失上乘佳作。如《南京上皇帝书)、《五岳祠盟记》、《题宜兴张氏桃溪园厅壁记》、《东松寺题记》。这些文章寓军事、时事、政治、情绪、文学为一体,水乳相融,天衣无缝,足可说明岳飞具有很高的文学造诣。岳飞之诗词,于今能够收集到的有二十多首,他的诗词情绪激昂,思想健康,气势豪放,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如《满江红·怒发冲冠》。

词里充满了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和奋发自强的精神,回顾了抗战成果的来之不易,指出了自己的奋斗目标,更指出敌人的命运不会长久,人民的力、量不可战胜的。词中爱憎分明,感情激烈,充分表现了作者对民族敌人的切齿痛恨,对祖国山河破碎无比沉痛。最末"待从头收拾旧山河"一句,揭示了作者对南宋朝廷中投降主义路线的愤懑,而又不便明白说尽的万语千言。这首诗,语言生动形象,表现力强,确切地反映了作者的经历和思想感情,使读者有如临其境,如见其人之感,以致被后人称之为千古绝唱。

在宋代书苑里,岳飞的书法也占有相当的地位。岳珂曾在《金佗粹编》中提到其先祖书"仿苏体"即苏东坡体。其书浑厚端庄,韧力分明,耐人寻味。唯上海图书馆藏《凤墅帖》中有三帧《与通判书》拓本,汤阴岳飞纪念馆藏《与通判书》摹刻石碣为岳飞手书真迹,其余世传种种岳书作品,如流传广泛、影响深远的岳书诸葛亮《前后出师表》石刻,以及"还我河山"、"墨庄"、《谢讲和赦表》、《洗马赋》等石刻,经考证虽系赝晶,但反映了后人对岳飞的景仰和爱戴,假冒其名,想使该作品得以流传,启迪来者。

岳飞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英雄,无论是军事上、政治上、思想上还是在文学、书法艺术上,他都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可资借鉴的东西,占有一定的地位,这是许多封建军事将领所不能匹比的。

(原载《中州古今科教文化名人》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收录时有个别改动)

岳飞五岳祠盟记读后感篇九
《唐宋散文》

岳飞五岳祠盟记读后感篇十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形成性考核作业(4)参考答案》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

形成性考核作业(4)解析

一、骈文是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文体,它有和散体文截然不同的文体特征,请认真学习教材第十三章第二节《骈文》,结合作品了解骈文的特征,并按照要求从教材所讲到的骈文中为下列特征找出例证。(注:请不要重复使用例句)

(1)骈文特点:

1、语言讲究对偶。

①两句相对的偶联:

咨宏度之峻邈,壮大业之允昌。

思居终而恤始,命临没而肇扬。

②四句相对的长联:

楚王宫里,无不推其细腰;

卫国佳人,俱言讶其纤手。

阅诗敦礼,岂东邻之自媒;

婉约风流,异西施之被教。

2、四六句式,尤其对偶句多用四字句和六字句组成。

①四字句与四字句组成的对联。

晨看旅雁,心赴江淮;

昏望牵牛,情驰扬越。

②六字句与六字句组成的对联。

朝干悲而掩泣,夕万绪而回肠。

不自知其为生,不自知其为死。

③四字句与六字句混用组成的对联。

凌云概日,由余之所未窥;

千门万户,张衡之所曾赋。

3、讲究平仄声律。四字句的二四字、六字句的二四六字或者三六字为节奏点。一句之内,节奏点平仄交替;一联之内,节奏点平仄相反。

①四字句与四字句组成的对联。

南都石黛,最发双蛾;

北地燕支,偏开两 。

②六字句与六字句组成的对联。

惜内顾之缠绵,恨未命之微祥。

纡广念于履组,尘清虑于余香。

③四字句与六字句混用组成的对联

虽非图画,入甘泉而不分;

言异神位,戏阳台而无别。

4、讲究用典。

①鲁迅说:“曹丕的一个时代可以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骈俪之风的兴盛,正是这种“文学的自觉”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清人许梿说:“骈语至徐庚,五色相宜,人音迭奏,可谓六朝之渤澥,唐代之津梁。”(《六朝文絜》评《玉台新咏序》语)

二、选取王勃骈体文《滕王阁序》和苏轼散体文《石钟山记》中各百余字的一段,抄录于下,并

以对偶句(骈句)为主的文章叫做骈文。与之相对,以非对偶句(散句)为主的文章叫做散文。作为句式来讲,骈散自来并存,往往互相搭配,自由组合。散文中可以有少量骈句,骈文中可以有少量骈句。散文骈文之分不在骈偶对仗之有无,而在其数量多少。说骈句自古有之是对的,说骈文古已存在则不妥,因为句子不等于文章。

某些清代学者(如阮元)从《尚书》《周易》《诗经》等先秦古籍中搜集一些对偶句子,就认为那即是骈文了。他们是混淆了文体与句式这两个不同的范畴。现当代研究者有时也没有区别清楚。于景祥《唐宋骈文史》把相当一批以散句为主的文章,如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袁家渴记》,范仲俺《岳阳楼记》、《严先生祠堂记》,李纲《议国是》,岳飞《五岳祠盟记》,皆当成骈文。这些作品,不但当代选家视为散文代表作,清代各种骈文选本亦未见收录。于先生也许是看中里面有少量对偶句子。倘若有对偶即为骈文,恐怕中国古代绝大多数文章皆可算作骈文了。

应该指出,骈文和散文的区别,不仅在于对偶句的多少,还在于文章风格的追求。明王志坚《四六法海》“总论”说:“古文如写意山水,俪体如工画楼台。”现代学者钱基博指出:“主气韵勿尚才气,则安雅而不流于驰骋,与散文殊科。崇散朗勿矜才藻,则疏逸而无伤于板滞,与四六分疆。”(《骈文通义》)台湾学者张仁青说:“散文主气势旺盛,则言无不达,辞无不举。骈文主气韵曼妙,则情致婉约,摇曳生姿。”这些见解相当精辟。张氏又说:“散文得之于阳刚之美,即今世所谓壮美者也;而骈文得之于阴柔之美,即今世所谓优美者也。”“散文家认为文章所以明道,故其态度是认真的,严肃的,盖以文章为经世致用之工具也。„„骈文家之见解则以文章本身之美即为文章之价值,故其态度是淡泊的,超然的,盖以文章为抒写性灵之工具也。”如此概括恐未必尽然。骈文中并不乏

阳刚柔之美如骆宾王《讨武氏檄》,散文中也有擅阴柔之美如晚明小品。骈文亦可经世致用如陆贽,散文亦宜抒写性灵如公安竟陵派。

相关热词搜索:岳飞传读后感 岳飞传读后感400字 岳飞传读后感1000字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岳飞五岳祠盟记读后感”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岳飞五岳祠盟记读后感"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duhougan/17523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