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读后感 > 我这一辈子 老舍读后感

我这一辈子 老舍读后感

2016-02-01 09:23:06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我这一辈子 老舍读后感篇一《《我这一辈子》读后感》 ...

我这一辈子 老舍读后感篇一
《《我这一辈子》读后感》

《我这一辈子》读后感

读了《我这一辈子》,我颇有感触。

本书的主人公并不是老舍,而是他笔下的一个巡警,但他是想通过这个旧社会的一个小人物来记录当时的不公平和不和平。

读了这本书的一部分时,我不得不感叹一句“那时的穷人真可怜哇!”想想看,他原先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裱糊匠,结果老婆还跟着自己最好的朋友跑了,留下两个没娘的孩子,一个人辛辛苦苦养家糊口,但是一个月的收入根本无法满足他们所需要的。好不容易后来捡了个便宜,当上了巡警,又不知怎么着被撤了下来。唉!他任劳任怨这样过了一辈子,除了家里依旧窘迫不堪,又有得到什么好处吗?跟我们现在的生活相比,觉得我们过的日子好幸福哇!穷人的日子真是不好过!

他的这穷的一辈子,与当时的那些富人不可比。富人们有吃有喝有玩,而他呢?连生活的基本需求都满足不了,更别提吃喝玩乐了,何况家里还有俩孩子呢 !?

老舍这样写,是要告诉我们,主人公的后半生,是让人看到了一个社会的腐败和后退,老舍通过巡警的一生经历无声地批判了人压迫人的旧社会和对小人物悲惨一生的悲叹。

我这一辈子 老舍读后感篇二
《老舍 - 我这一辈子》

我这一辈子 老舍读后感篇三
《读老舍先生的数篇文章有感》

读老舍先生的数篇文章有感

老舍先生,原名舒庆春,满族,北京人。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他写过很多著名的文章,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月牙儿集》、《我这一辈子》和《茶馆》等。我了解到他的生平,他注重对青年文学工作者的培养,还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虽然他获得很多荣誉,但他却是一个挺可悲的人,他在“文革”中受尽打骂屈辱,最后“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投湖自尽。从他身上,我看见了文人的气节,也看到了中国当时的黑暗。

《骆驼祥子》,一个车夫悲惨的经历。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著名的作品,《骆驼祥子》虽然没有任何让人落泪的感人情节,它从头到尾用平平的语调叙述,但是在你阅读的时候和看完这本书的时候,不得不为祥子这个人物经历感到无比的伤感。

《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一个车夫在三十年代谋生的故事。祥子十几岁就从乡下来到城里,那时的他单纯而坚定,他有一个最简单不过的梦想,那就是:挣钱,买自己的车。在他努力朝着目标奋斗了几年之后,他终于有了自己的新车。却因为他的单纯而入了虎口——被军队抓了起来,让他无法用他的车子让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虽然他日后逃了出来,临走前还偷了三只骆驼,买了三十多块钱,可是他的梦想已经破灭了。车没有了,一切又要重头再来了。这次的经历给了他很大的打击,他很想再次站起来,可是他的力气远不如从前大了,他的愿望变得更加简单了,那就是:本本分分的赚钱,再不奢望什么了。没想到,他又遇上了一件倒霉的事情,为了帮助自己拉车的主人,他再次被别人骗,买骆驼的钱和自己辛苦赚的血汗钱全让一个缺德的侦探给骗走了。他又再一次掉进痛苦的深渊,他似乎有点绝望了。车行老板刘四爷的女儿虎妞耍了一个小小的手段让祥子不得不和她结婚,虽然祥子不喜欢她。当虎妞真的怀孕的时候,他以为可以好好的当爸爸了,可是,最后他还是无法如愿,虎妞却因为难产而死。在虎妞怀孕的那段时间里,他认识了小福子,一个同住在大杂院的穷苦人家的姑娘。他们渐渐产生了真挚的感情。虎妞死了之后,他并不是非常的难过,唯一让他很伤心的是,孩子没有了。小福子想跟他走,由于他们两人都没有开口,导致了这个机会的错失。当祥子又一次在外拼搏不成反遭人骗的时候,他去找小福子,发现她已经自杀身亡,这又是一个多么沉重的打击啊!虽然他还不算老,他完全还要能力从新开始,可是他的心早已经是白发苍苍的了,他已经无力再次站起来,去实现他那最简单的愿望了。从此以后祥子就堕落了,以前的善良正直不见了,他憎恨任何人。拉车也不去了,吃喝嫖赌的恶习也染上了,他可以为金钱出卖朋友,彻底沦为了行尸走肉。故事没有讲述祥子将来的命运,却留给了我们无尽的想象。他会有一个凄惨飘零的晚年,还是会再重新开始呢?我们都希望是后者。但是,他真的可以得到后者的结果吗?显然是不可以的,因为在那个时代,中下层的劳动人民,他们的生活不也一样吗?老舍先生的《我这一辈子》里的主人公和《月牙儿集》里的主人公,他们不都是那个时代的见证吗?

在那个时代,像祥子那样的中下层得劳动人民,饱受生活的煎熬,再加上上层社会里的种种的压迫,他们被压迫到几乎喘不过气来,但他们却是无力反抗,只能努力去只能接受样的环境。有些人可以苟且存活下来,但是他们都像祥子一样失去原本的善良,堕落了;有些人承受不了这么强大的压迫,甚至死去„„这就是那个年代的中下层劳动人民的命运——无力反抗,最终走向思想和身体的死亡。

《四世同堂》,抗日战争环境下的小羊圈

这是老舍先生写的另外的一篇名著,这是一篇正面描写抗日战争,可以喻为一道反法西斯的伟大历程及生活画卷。该著作是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辅以小羊圈中各色人物的荣辱沉浮, 描绘了日伪统治下北平社会的广阔画面和北平人民痛苦、屈辱、悲惨的生活情景,歌颂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勇敢的抗争精神,鞭笞了日寇的凶残和汉奸走狗们的罪恶,同时对中华民族古老的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四世同堂》中,我最佩服的是钱先生.他不但先后遭受丧子和丧妻之痛,还曾被日本人打到奄奄一息,但他面对这些却没有丝毫的退缩,试问,我们这些像他一样的柔弱的书生可以做出他那样的事了吗?他的这种毫不退缩的精神真值得我们去学习。有些人会大声地说,他只是时代环境决定的,我们又没有那种环境,怎么能做呢?但是,当我们真的遇到的时候,你们还敢这样说吗?姑且抛开他的政治观点这方面不说,只是论他的坚强勇敢,就是全书不容忽视的一道风景了。钱先生他有知识有文化懂事理的人,虽然是柔弱书生,却是那个时代的一位不可多得的革命战士。旧中国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像钱先生这样的人,才使中国能够摆脱帝国主义束缚,勇敢地站起来,走向光明,以崭新的面貌面对新的挑战。

瑞宣和瑞全这两个人物也让我印象非常深刻,我觉得他们两人与巴金先生《家》中的觉新,觉慧极为相似。瑞宣是祁老太爷的长孙,虽然他和瑞全一样希望去参加革命,但是由于放不下那个家。我还记得,当时瑞全决定要去参加革命的时候,瑞全叫瑞宣和他一起去参加革命,他却语重心长地说:“你可以去,我不可以,我还要照顾这个家。你去尽忠吧!我来尽孝!”而瑞全则不同,他敢想敢为,毅然帮助王排长离开北平,还亲手杀了自己的初恋——做了特务的招弟。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当时的有志青年的那种为自己的理想和那种勇敢地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高大形象。当我在为瑞全的行为感叹的时候,也为瑞宣他的无奈而感到一丝的惋惜之情,他无法去做自己想做的东西。不过,他应该在瑞全身上感到一丝的欣慰和满足吧!

在本书里,让人不禁对于那些汉奸的行为咬牙切齿,对于他们的死,我感到无比的痛快!虽然他们的出现是因为日本人的到来,但是,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他们的贪欲和对于名利的不择手段地追求。冠晓荷,大赤包,祁瑞丰,蓝东阳和胖菊子,这些都是中国人的败类啊!他们为了自己利益的贪婪和渴望,这也导致了他们直接通向了死亡之路。其实不仅仅是当时的汉奸,现在的那些腐败的官员也是一样,都是因为一个贪字,最后让他们走向死亡的道路!虽然他们都会风光一时,但是他们最后还是会步向灭亡的结果。

中国人是痛恨日本人的,看完《四世同堂》后,更加确定中国人对日本人是多么地恨。但是在那个年代,中国人却又是那么无助的,他们很多人没办法去发泄自己对日本人的憎恨,一部分人只能通过去参加革命,用生命去发泄他们的憎恨。总的来说,老舍先生的这本著作像是一本中国式的《战争与和平》。

《月牙儿集》,一个失足的女性的“控诉”

老舍取月缺之时,“月牙”之形,唤“月牙儿”之名,疼爱,希望之义溢于言表;唤“女”为“儿”,更显老舍对其的期望之深。然而,这么美好的东西,却遇上了一个“黑暗”的世道,所以得到一个悲惨的命运。

月牙儿的冰清玉洁和柔美正如她的心地一样纯洁善良,自爱自重;月牙儿悬浮在空中无依无靠,正如她的孤苦伶仃可怜无助;当月牙儿微弱的光被黑暗所吞没的时候,正如她无力挣脱黑暗社会带给她的恶运。老舍以美好的、诗意的意象却遭逢摧残,这强烈的反差使内容产生了更加强烈的艺术效果,所以更能从内心

深处打动读者,揭批罪恶。

在看完这本书之后,我感受到“月牙儿”的无奈,也为她感到无比的感伤。迫于生计,她不得不做暗娼。虽然她生活在麻木、无奈的生活当中,但是她仍然没有不顾及母亲的生存,甚至当她被抓进狱中,她还时时惦念她的母亲。其实,这是一个极其普通老百姓形象,她有着中国女人特有的隐忍、负重,有过微弱的抗争,也有过少女单纯情意,有着面对那无奈的现实的那种消沉和颓废,更有着那种永不泯灭的“善”意。“月牙儿”几乎是一个没有个性,对痛苦上的生活无怨无诉,一直奉行着“这一切都是命”、“羞耻又不是我造出来的”的女性。但是,她却又是一个极其典型的形象,生活中处处可以看出她的性格。让读者看完后,无法不为她的悲惨命运感到悲伤。在那个时代,她无法去改变自己的命运,她一直都在默默地接受着生活所对她的折磨。即使是现在,我们依然有着不少这些失足妇女,她们为生活所迫,我们只能为她们感到叹息,只因我们对此无能为力。若要改变这个现象,政府还需要不少的努力。

月牙儿从一个不谙尘事的小姑娘,成长为一个单纯而热烈的少女,最后被迫从妓。这一切,老舍先生用平静的词句中演绎,他只用了一句“装了一身新的行头,上了市”。这种含蓄的表达,更能倾露老舍先生对月牙儿的同情和怜惜。含蓄中蕴藉明朗,含蓄里同样也含有那难掩沉痛和悲愤。她之所以变成这样,全是由于生活所迫,她无力去改变,而当时的时代也注定她那种中下层人士难以有力去改变。

看完他的这三部作品,我发现他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在文章中虽然叙述得较为平淡,但无处不存在着讽刺幽默和诙谐轻松的风格和浓郁的地方色彩。他写了很多劳苦大众的形象,他们在那种环境下,做出了他们不同的选择,但是仍无法和无力摆脱他们的那悲伤的命运。我为他们的遭遇感到无比的伤感,也为老舍先生能写出这种著作而感到称赞,他写出了那个时代的黑暗和中下层人士的无奈选择,让我们好像处于那个时代一样,真的是很好的作品。

我这一辈子 老舍读后感篇四
《读后感》

老舍:笑与泪

《我这一辈子》里的“我”,姓甚名谁,我读罢全篇也不清楚,但这个娓娓讲述自身经历的小人物却深深地印在喔的脑海里了。这一人物之所以能够让人难以忘怀,不仅由于他的坎坷命运,更缘于他那泪眼含笑的幽默性格和老舍所擅长的笑与泪交融的幽默叙事。

主人公要强、自信,深为自己的聪明、善良、随和与勤勉而自许,但社会与命运偏偏同他过不去。他以为凭自己认字与写字的本事,一出马就该去当差,可实际上只能去当冥衣铺学徒。他想凭自己的裱糊手艺,可以安身立命、养家糊口。可是赶上年头的改变,裱糊将失去了用武之地,他不得不另谋生路。他原来想象结婚必是件有趣的事,以为凭他的精明帅气与做事麻利,娶个俏式利落的妻子,过上和美甜蜜的日子必不成问题,可到头来,天配良缘却化作了劳燕分飞,年轻的妻子抛下他和一儿一女,与他的师哥一同跑得无影无踪。凭他的经验知识,他以为到哪儿都可以做个很好的警察局长,可他当巡警苦熬了多少年,才熬上个巡长,刚刚被冯大人点去当卫队长,不了冯大人还没到任就被撤了差,他的外任梦想跟着落了空,回来又失去了巡长的位子,不就连巡警的饭碗也被新来的局长一脚踢飞。时事艰难,命运多舛,幸亏他有一副幽默的心怀,若不然,他怎么闯过一道又一道难关,又怎么去面对不知还有多少苦难的余生?幽默是一种达观的心态,对他人得宽容时便宽容。当他以幽默的心态反观自身时,善于从弱势地位中看到自己的强项,用以鼓舞生活的勇气,在逆境中不断增强自信。自然。在这一人物身上,有时候,精明只是一种放大了的自我感觉,忠厚不过是缺乏机变的别名,建立在这种自信基础上的自尊难免有一

点可笑。但人活一口气,即使是身处卑贱地位的小人物也理应有他的自尊,这样看来,他的自尊就有了一点可敬可爱之处。笑是他应对不平与舒解积郁的法宝。他对“逗哏打趣”有一种天生的敏感与兴味。他是个活泼爱笑的人,善于从别人的缝子里找到调侃的笑料。笑不止面向别人,也时常指向自己,这样一来,调侃就变成了自嘲。自嘲里往往交织着沉痛、委屈与义愤,如同作品里所说“笑常常和泪碰在一起,而分不清哪个是那个”。

老舍在展开主人的自叙时,总是尽量选用符合人物身份、性格及语境的词汇及修辞方法,使笑与泪挥洒的那样自然天成。譬如说教官的尸位素餐:“这样的自然是不多,可是有这么一位教官,也就可以教人想到巡警的操法是怎样稀松二五眼了。内堂的功课自然绝不是这样的教官所能担任的,因为至少得认得些字才能‘虎’得下来。”再如说官儿们的贪:“告诉你一句到底的话吧,做老爷的要空着手来,满膛满馅的去,就好像刚惊蛰后的臭虫,来的时候是两张皮一会儿就变成肚大腰圆,满兜儿血。”“稀松二五眼”“虎”这样的词语和惊蛰后臭虫的比喻,是如此的生动与贴切,它们有着一般书面语汇和掉书袋的比喻难以取代的韵味,在语感上给人以亲和力与切中要害的穿透力。又如作品这样描写师哥到“我”家吃热汤面时的“吃相”:“他吃的四脖子流汗,嘴里西啦胡噜的响,脸上越来越红,慢慢的成了个半红的大煤球似的”,如此形象已经暗示出师哥的贪婪,接下来的一句“谁能说这样的人能存着什么坏心眼呢”,更是以反讽的语调表达了叙事者的道德蔑视。另如描述老百姓趁乱抢劫时,说:“有的人会推着一车子白糖,连人带坛在地上滚,像屎壳郎推着个大粪球。”对于贪婪的趁火打劫者来说,恐怕很难找到比这更适合的比喻来了。以小人物

所熟悉的词汇和修辞,来表现小人物的性格与命运,宣泄小人物的快乐与愤懑,《我这一辈子》可以说是成功的范例。以道地而精纯的京白,描叙北京的市民生活,刻画北京市民性格,语体和内涵浑融一体,形成了鲜明的北京地方色彩,也平添了作品的艺术魅力。

老舍以深刻的人生体验、特殊的文学天赋与不懈的艺术追求,创作出独树一帜的笑与泪交融的幽默风格;他的笑与泪绝非肤浅的招笑与煽情可比,其内在的锋芒直指国民性弊端及其社会、文化渊源;老舍的语言为汉语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堪称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的一座丰碑;老舍来自社会底层,他心里永远记挂着人民,用平民百姓看得懂、听起来亲切的 语言传达平民百姓的喜怒哀乐,关注平民百姓的命运前途,老舍无愧于“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惟其如此,老舍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世界;老舍的作品,不仅为今人所喜爱,而且将在未来的文学殿堂里熠熠生辉。

PVS7 PPS14夜视仪

我这一辈子 老舍读后感篇五
《我这一辈子》

。《我这一辈子》描写了一个旧时代普通巡警的坎坷一生,也是一个人生

的大悲剧。它的结尾是这样写的:“我还笑,笑我这一辈子的聪明本事,笑

这出奇不公平的世界,希望等我笑到末一声,这世界就换个样儿吧!” 老舍

《我这一辈子》是反应在社会变革与战乱横行的年代普通百姓的人生悲剧命运。

看完后让我非常的沉重。但在悲剧故事下我不由的感受到老舍文笔下主人公的幽

默与讽刺。从小说里可以看出男主人公是一个聪明,勤奋,善良,善于学习的人。

但这一切优良的品质又有什么用呢?这些并不能让他摆脱自身的困境,走出悲剧

的命运。每一次的努力与付出,最终全成了泡影。

老舍通过男主人公的经历与思想变化带着我们审视这个世界,审视这个社会。

男主人公在遭到无数社会不公的待遇后,终于明白无论一个人怎样努力的挣扎,

自身的努力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在封建社会下人们的性格遭到了摧残与扭曲,

在压迫下人们渐渐失去了独立的人格,学会了如何当“奴才”。男主人经过三年的

学艺和压迫,逐渐变成了“忍耐者”。

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男主人公的单纯与善良。对于自己妻子和师哥的“通

奸”,他没有产生过一丝的怀疑,虽然他有时觉得自己的妻子有点“野”,但他并没

有进行干涉。这一切的“善良”举动不仅没能换取妻子的爱,还给妻子带来了跟别

人私奔的机会。他自认为对妻子不错,他认为比他师哥优秀,他困惑,他迷茫。

他想不通妻子怎会跟一个还不如他的人私奔。这便印证了那句老话“好人难当

啊”!

在男主人公当上巡警后,老舍通过他当巡警的经历。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官场

腐败,军队涣散,官员生活骄奢淫逸的世界。人们在这种世界里,已没有了人格

的尊严,当发生兵乱时,不仅是那些当兵的强盗在抢东西,更甚的是抢劫的百姓

比当兵的还多。但老舍并没有对他们进行批判!是啊,命都没有了,那还讲尊严

与道德呢?真是可悲可叹!

从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所谓的“巡警”只是一种摆设,他们被当成掠夺百

姓民脂民膏的工具。他们一边在军队,长官面前当奴才,他们一边又要受普通百

姓的唾骂。他们里外都不是人,这“巡警”可真难当!想活命还真痛苦。

老舍通过《我这一辈子》告诉我们,如果你生活在黑暗与腐败的社会中,不

管是我这一辈子,还是自己儿子和孙子的一辈子,通通都只能忍饥挨饿,通通都

只能给别人当奴才。不管你在怎么努力也于事无补,除非这个社会变了天:变得

光明与正义。

《我这一辈子》——读小人物的悲与欢

从小对老舍的文章便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初读,不懂;再读,好像懂了;多读几遍,更

加爱不释手 ,搁一段时间便要拿出来翻翻,像是每年放假都要回家找找感觉一样,读老

舍的文章也是为了要去找那种像从心底抽丝一般的绵延不断的感觉——姑且把它认作是一

种“小人物”的感觉吧!

——题记

有人说,这个世界上存在两种人——男人,女人;也有人说,这个世界上存在两种人——好人,坏人;我觉得吧,这个世界上也真的只有两种人——大人,小人。诸位,可别误会,我这里所谓的大人是指大人物,小人是指小人物,而绝非“君子、小人”之流的,因为在老舍的文章中,我没读出什么“君子”,也没发现存在什么“小人”。梦回历史长河,给人留下印象的总归是大人物了。建造阿房宫的工匠无数,却无人知其姓甚名谁,只知主持建造的始皇帝与那将其付之一炬的楚霸王;都江堰,千古之利,建造者姓甚名谁也同样无人所知,长存人们心目中的名字,只有“总工程师”李冰。然而,一次次的历史变革,一次次的社会动荡,其参与者并非只有大人物们,还有千千万万的小人物呀!小人物的力量不可忽视,我始终坚信这一点,所以我喜爱老舍的文章,因为在他的文章中我可以找到我所关注的“小人物” 老舍出身与北京大杂院,家族虽为满人,但并非满洲贵族,只是一个贫民家庭,这使他得以接触到社会底层的人们,对“小人物”的性格了如指掌,与社会底层人们的命运息息相通。

“我幼年读过书,虽然不多,可是足够读《七侠五义》与《三国志演义》什么的。”这便是《我这一辈子》的开篇之语,刚开始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连“我”姓甚名谁都不知,便开始了自述历史,这个未免显得唐突了些。然而,慢慢才明白,哦,原来“小人物”总是没名儿没姓儿的,更何况,有名儿有姓儿又有什么用呢?我们的历史课本上也是不会出现的。然而,纵使无名儿无姓儿,这个“小人物”的娓娓自述还是走进了我心里。

“我”要强,自信,在“我”的心目中,自己一直是聪明的。“我记得好几段《聊斋》,到如今还能说的很齐全动听,不但听的人都夸奖我的记性好,连我自己也觉得应该高兴。”这样的一个聪明人儿,却一生坎坷,多灾多难。“我”的字写的不坏,自信可以做个很好的“笔帖士”,连字不如“我”好,连整句话都说不出来的人都可以做高官,“我”为什么不能呢?“我”怀揣着这样的梦想,却在十五岁时被家里送去作学徒,与自己的理想背道而驰。好在“我”不是个悲观的人,五行八作,行行不都出状元嘛,“我”没和家里闹别扭,就乖乖学裱糊去了,好在当时正值太平年月,裱糊匠不愁没饭吃,那个时候,死一个人,家里是要讲大排场的,一年中,死十来个有钱人裱匠们便有了吃喝,而甭提每家每户都得伺候神仙了。凭“我”的手艺,“我”以为可以安身立命,养家湖口了,不过可惜,年头一变,裱糊匠没了用武之地,“我”只得另觅生计。在学裱糊匠时,家里曾告诉“我”,到二十岁是,让“我”娶亲,这势必是件好玩的事吧,“我”又自信的以为凭“我”的帅气精明与做事麻利,一定可以娶个俏式利落的妻子,过上和美甜蜜的日子,可天意弄人,妻子竟然抛下了“我”与“我”的师哥浪迹天涯。“我”虽爱逗哏儿打趣儿,但这件事却让“我”丢了大半个命,“我”连太阳也不敢见了!

好容易,“我”想通了,“我”又去当了个巡警。“我”再次的以为自己到哪儿都可以做个很好的警察局长,可是,兜了一大圈子,“我”把巡长这个职儿也给丢了,甚至于用来混口饭吃的“巡警”的这个位子也没保住。

世事难料,命途多舛,“我”从小就不停的以为,而命运却老是和我说“却„”、“然而„”,好在“我”有一副幽默的心怀,若不然,“我”要怎么去面对不知还有多少苦难的余生? 人常说“人活一口气”,哪怕是身处卑贱地位的小人物也理应有他的自尊。“我”爱逗哏打趣,“我”爱调侃自己,不过这种调侃里多了些无奈的叹。沉痛、委屈与义愤交织在一处,却用笑来表达,当笑与泪碰在了一处,却分不清哪个是哪个„„摸到了死,“我”还要笑,“笑‘我’这一辈子的聪明本事,笑这出奇不公平的世界,希望等‘我’笑到末一声,这世界就换个样儿吧!”文尾,作者发出了如是的呼声,呵,多么可笑的呼声啊!

我只能这样说!

“小人物”永远只是“小人物”,命运是很奇怪的东西,无法捉摸,也无法把握,尤其对于“小人物”。就像是电影《三毛流浪记》中,三毛和那个师长醉酒后说的:“我——是小把

戏,你——也是小把戏,我们——都是小把戏。”小把戏自有着小把戏的命运,那位师长最后因延误军情,畏罪饮弹自尽。看吧,小把戏,他,其实就是这个样子!

现如今,成功学到处鼓吹,语言的力量有的时候真的是很恐怖的,它在人们的心目中吹泡泡,让这些美丽的泡泡越吹越大,就像阳光的照射下的肥皂泡表面的色彩一般斑斓,让人惊叹于它的美丽,然而危险也于此刻降临,泡泡终究是要破灭的,肥皂泡破碎后溅出的液体最多只是刺激人流泪,而心中“希望”的泡泡破灭,带给人的将是死心!常言道:哀莫大于心死。恐怕《我这一辈子》中的那个“我”,心早已经死了吧!

不少人也许会说,这些“小人物”的悲惨命运是社会造就的,如今我们已经逃离了万恶的旧社会,可是“小人物”们仍然存在着,他们在以自己的方式品尝着世间的冷暖。最让人有感触的是进城的农民工了,可能他们在农村时,何尝不是像“我”一样,总是“以为”事情会“怎样怎样”,最终事情却又“怎样怎样”了呢?可能在他们小时侯也曾想,将来句在家中好好种田,娶个媳妇儿,生个儿子,过个日子吧,就好像是初中政治课本中的一个黑色笑话:记者采访一个在山坡放羊的少年,

记者:“你放羊做什么?”

放羊娃:“挣钱。”

记者:“挣钱做什么

放羊娃:“娶媳妇儿。”

记者:“娶媳妇儿做什么?”

放羊娃:“生娃娃。”

记者:“生娃娃做什么?”

放羊娃:“放羊。”

看吧,始终跳不出一个“小人物”的生活圈子。

随着改革开放,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城打工,他们也曾“以为”可以挣钱、养家、糊口,而命运却再次和他们说“却”,他们唯一祈盼的恐怕也只有自己的子子孙孙将来的出人头地了吧!可是就连给人出人头地机会的教育也不是全然公平的,无可否认的是,现今,前途好的孩子大半家里的条件也不差,优越的家庭环境给他们提供了更大的平台,他们拥有的机会要远比农民工的孩子多,所以当这一代孩子长大成人后,没准儿,农民工的孩子又成了新时期的“农民工”,新时期的“小人物”,就如同《我这一辈子》中,“我”的儿子最后也成了巡警,“我”的姑娘最终嫁的还是巡警一样!“小人物”是永远也跳不出“小人物”的圈子的。 在《我这一辈子》中,“我”希望在“我”笑到末一声时,这世界就换个样吧!世界倒是换样儿了,可“小人物”是不会消失的,我们看到,这世上正有着越来越多的“小人物”在上演着一幕幕悲欢离合,演绎着他们的悲欢岁月呢!

“月”是美好、纯洁的象征,古往今来,多少诗人墨客,咏之叹之。老舍却取月缺之时,“月牙”之形,唤“月牙儿”之名,疼爱,希望之义溢于言表;唤“女”为“儿”,更显其父母(亦即作者)的期望之深。然而,愈见美好的东西,却偏逢那世道,命运多舛。月牙儿的冰清玉洁和柔美正如她的心地纯洁善良,自爱自重;月牙儿悬浮在空中无依无靠,正如她的孤苦伶仃可怜无助;月牙儿微弱的光时时被黑暗吞没,正如她无力挣脱黑暗社会带给她的恶运。作者以美好的、诗意的意象遭逢摧残,从而产生了更加强烈的艺术效果,更能从内心深处打动读者,揭批罪恶。

“月牙儿”迫于生计,不得不做暗娼;在麻木、无奈的生活窘况中,她还不忘母亲的生存,甚至于在狱中,她还时时惦念她的母亲。这是一个极其普通、寻常的百姓形象,有中国女人特有的隐忍、负重,有过微弱的抗争,有过少女单纯情意,有着面对无奈现实的颓废、消沉,更有永不泯灭的“善”意。这和许多名作中的妓女形象是不相径庭的:她不同于中国古时候那些才艺双绝的妓女形象;没有琵琶女嫁作商人妇的善终;也没有杜十娘的愤而投江之勇;她不同于莫泊桑《羊脂球》中的羊脂球能不顾性命地捍卫最后一道防线,以其特有的方式表达无奈与独有的抗争;她不同于《子夜》中游戏风尘、自作聪明的陈白露;她也不同于《娜娜》里娜娜满足于现状,又放荡其生活,主动腐化不满的现实社会。 “月牙儿”近似于一个没有个性,随意生活的逼迫,无怨无诉,奉行“这一切都是命”、“羞耻又不是我造出来的”的女性,但同时,她又是一个极其典型的形象,生活中处处可见其性格。掩卷叹息,让人久久不能相忘。

月牙儿从一个不谙尘事的小姑娘,成长为一个单纯而热烈的少女,最后被迫从妓,这一切都在作者平静的词句中演绎。“装了一身新的行头,上了市”。这含蓄的表达,更能倾露作者对月牙儿的同情、怜惜。含蓄中蕴藉明朗,含蓄里同样难掩沉痛和悲愤。

《月牙儿读后感》简介:

老舍先生的《月牙儿》是很少的、我看了又看的作品。小说主要是讲一对相依为命的母女俩为了生活不得不相继成

《月牙儿读后感》正文开始

>>

老舍先生的《月牙儿》是

很少的、我看了又看的作品。

小说主要是讲一对相依为命的母女俩为了生活不得不相继成为暗娼的故事。用主人公的话说,她的母亲为了养活她不得不用这种方法,最后,她长大了又用同样的方法来赡养妈妈。第一次接触作品是在高中时期,那时候不能理解为什么这个女孩子上了学,读了书,受了新思想的感化,还要这样做呢?在她接受胖校长的侄子时,她其实就已经开始走向堕落了。最后,她一步步,从风尘场所的招待到沦为暗娼,大概都是她不想受苦而得来的结果。那时候这篇小说只是给我讲了一个情节简单的故事。

到了现在重新读文本,我看到了自己之前忽略掉了的细节。在韩月荣的父亲去世的时候,她只有七岁。文中说月容在八岁的时候学会了当东西,对于没有什么生活技能的大小两个女人,要在城市中生活下去有多艰难,小说也有交代。母亲为了挣钱给铺子里的伙计们洗袜子,又脏又臭的袜子把她恶心得吃不下饭。即使是这样,母亲也养不起那个只有两口人的家。

所以,月容有了新爸爸。为了让自己和孩子有好的生活,至少不要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再嫁应该是最好的办法。在连生存都无法做到的时候,伦理道德和礼教、抑或是贞节牌坊都不能当饭吃,活下去才最重要。这时候,月容对妈妈来讲还是

希望,有了新爸爸,孩子可以上学,或许会拥有和自己不一样的生活。事实是,如果新爸爸没有消失的话,妈妈并没有做白日梦,因为月容确实过了几年好日子,上了学,读了书。

问题辩证的看,受了教育对月容来讲是幸还是不幸呢?或许不知道所谓的“自由恋爱”、“婚姻自由”等等观念,月容后来会不会麻木一些、也好受一些呢? 继父不在了,生活还是要继续。母亲不得不成为了“不光彩”的暗门子。月容是不理解或者说不想理解自己母亲的,可是躲在学校里也不能解决生存的问题。在胖校长没有退休的时候,月容还有地方可以住,虽然做少量的针线活不能挣很多钱,起码有收入,可是,祸不单行,胖校长要退休了。这个时候月容的命运也开始了渐渐明朗化的转变。

不管胖校长的侄子对月容是真心还是喜欢她的年轻貌美和身体,总之,在月容的眼里,这是“爱情”。她哭也好,闹也好,她心里是希望这个男人能够给自己安全感。可是,自己却清楚的知道这个人不是能够给自己未来的人。所以在男人的老婆找上门的时候,月容没有那么震惊也没有失望得找不到继续走下去的路。 没有哪个女人愿意用自己的身体去交换生活,除非她真的走投无路了。所以,月容希望自己能够找到养活自己的工作,可是现实又一次的让她失望了。她开始知道了,如果妈妈能够找到任何解决生存问题的办法,她都不会也不远这样吧。生活真是残忍啊,吞噬了妈妈也没有放过女儿。再次看到以为再也看不到的妈妈,原来母亲已经如此苍老。趁年轻利用这唯一的成本换来的生活值不值得,这样的问题已经没有机会被考虑了。

女人的悲剧还不仅仅是这些,身体被摧残,时间也加快脚步来收回女人的成本。可笑的是,在月容想找个人结婚的时候,巡警把她抓走了,只因为她是暗门子,没有给政府捐租。接受的所谓感化,简直是笑话,根本不能解决什么实质的问题。没有救得月容进了监狱,可是这对她来讲或许不是件坏事吧。

文章的标题月牙儿是整篇小说的线索。在月容父亲去世,出殡的时候,她开始注意了天上弯弯的月牙儿。月牙儿见证了她艰难生活的开始,见证了她苦难的一生。在月容看来,月牙是她的好朋友,在她被爸爸“抛弃”的时候,月牙安静的守在空中,没有嘲笑她也没有离开她;月容和母亲艰难的度日,月牙儿一直看着她,没有任何言语,确实实在在守护这没有安全感的小女孩,从头到尾没有一个小朋友走进月容的生活,她的孤独得只需要一个静静看着自己的月牙儿就好;在月容离开妈妈,一个人在学校的时候,抬头看天月牙儿“它无倚无靠的在灰蓝的天上挂着,光儿微弱,不大会儿便被黑暗包住” ,跟自己的景象竟然那么的相像;在自己对自己非常失望得时候,月牙儿也生气了,躲在浮云的后面,不肯出来,月容多么希望有一个能够这样的在乎自己,能够真心实意的爱自己。

所谓的月牙儿,不过是月容在想像的世界里,自己给自己找的一个虚无的朋友,在自己难过的时候、孤独的时候,安慰和陪伴自己的朋友,一个灵魂的守护者。为什么在父亲在世的时候,月牙儿没有出现,生活里没有黑暗;为什么在继父供自己上学的那三四年里,月牙儿没有出现,因为在学校生活是美好的、快乐的;

我这一辈子 老舍读后感篇六
《读后感——老舍》

幽默中的“刀笔吏”

老舍,这个受过苦的孩子,不是仅仅的懂得幽默,而是运用幽默的老手。他将幽默运用的收放自如,从幽默中让我们在脑海中对当时的社会留下深刻的痕迹----留在金刚石上的印记,抹不掉!

老舍,这个调皮的孩子,他不愿正颜厉色地教训人----这便失去了讽刺的意味。他要用幽默去奇袭侧击,使人先笑几声,而后细一咂摸,脸就红起来。但他又很懂事---“我们讥笑坏的品质和坏的行为,我们可绝不准讥笑本该同情的某些缺陷”。他不会在伤口上撒盐,这个可爱、善良的孩子!

这个笑嘻嘻的老舍,用幽默的笔调,在自称为“不像诗”的诗中写到:刚降生的九一八国耻日,国庆虽不庆,但重庆香会却很热闹----人们挤出城门,到山前„„没有万众一心抗日,富人叫嚣自己的财富,穷人泽求佛爷赐福。“谁管今春谁种的树,谁管明年秃了山”。日本人还侵占东北,而身居济南的民众脑中有的是“买了串金红柿,从此无灾无病乐安然”。国难当头,人们仍悠然自得,悠哉游哉,好像不管“他人”瓦上霜。

《恋歌》中“自从那天我看见您,姑娘,我才开始觉得了生命”爱情诗与志摩兄有的一拼。他俏皮的话《教授》---有名的教授„„薪水不发,懒得上堂;薪水发了,应略事休息;可是钟点不妨多多的争,反正时常请假显着大气。在《勉励舍弟舍妹》中辛辣的说民众对时局不稳的态度---“自由男儿大豆腐,于今妇女小人流,天生明秀

如冰雪,得暗溜时即暗溜”。《致富神咒》更是精辟 :眼,心眼,要多穿几个玲珑的小窟窿,耳,心耳,要像小狗老那么似睡非睡„„

他的诗不似古代苏轼豪放、清照婉约,没有现代郭沫若那么有激情。他是在嬉笑中解释真谛。读到他的诗,我们是先笑,而后就笑不出了----因为那是一个民族的弊病!老舍是微笑着的“刀笔吏”,他的脸线条柔和,却字字击中要害。语言幽默,在我们哈哈大笑之间感受他的深刻,俏皮精辟之中,显示对社会问题的深思----在嬉笑中深思以前的历史。他的文章更是如此。

老舍的文章铺写世态。《有声电影》中,一家老小忙着去看有声电影,临走前,二姥姥找眼镜,三妈找纽子„„好容易到影院,又互相“让座”,最后散场了也没看见点什么。特意去看电影,却没看着,多亏了当时的繁文缛节啊。《买彩票》中的人物有狂想症且迷信。对“买一张彩票能挣头彩五十万”深信不疑,整天想着怎么花钱。到了最后,连尾子也没捞着。他的文章谑而不虐,使幽默“出自事实本身的可笑,可不是从文字硬挤出来的”。《开市大吉》中“为什么事,不拘多少人,总得分个党派,留个心眼”。王太太是看护士主任,根本不是个大夫,因为生过两个小孩,所以对生产有一些经验就又兼管产科。把二姥姥、三舅母接来当“托”,又从车行借来修理的车装出车来车往的假象。招来得花柳病的军官,就说“花柳病是伟人病,正大光明,有病就治,几针六0六,完了,什么是也没有”。还挂了个“仁心仁术”的匾额„„不管人死活,只顾赚钱,这是对当时医院绝妙的讽刺。

以上所说的都出自老舍的《幽默诗文集》,我没有说出其中的九牛一毛,要想了解老舍式幽默,快去看看吧!

他幽默,又是“刀笔吏”。他的文章没有青年的热情,似中年的艺术,其中承载着对社会冷静的审视和思考。他以朴素的笔调,刻画出当时中国人民的苦难。《月牙儿》中,八岁小小的我,会当东西。妈妈为了我们活下去,洗臭衣服(硬牛皮似的,洗完这些“牛皮”就吃不下饭去),改嫁,到最后当了暗门子---出卖肉体。我为了不当暗门子,一直在挣扎,可是没有任何活路,只有走妈妈走过的路。但最后连暗娼都没的做,进了狱中,也再也见不到月牙儿了!在当时人人都唾弃暗娼时,老舍却能考虑她们为什么沉沦。是自己的原因吗?不是,是张着血盆大口吃人的社会。设若真有8号当铺,她们也只有出卖灵魂了!

老舍带着“京”式幽默,他的眼深邃、锐利,把人和社会看的一览无余。他所谈及的人,谈及的社会,到现在还在,到现在还在„„

我这一辈子 老舍读后感篇七
《老舍作品《 月牙儿》 读后感》

社会,生活,我

──我喜欢的文学作品《月牙儿》

《月牙儿》是我国著名文学艺术家老舍创作的中篇小说。我喜欢这部文学作品,因为它平实生动的语言,因为它感人的情节,也因为自己在阅读过程中获得的感悟。

《月牙儿》以简洁的语言勾勒了一位旧社会女性的悲惨生活。“月牙儿”这一意象贯穿全文,它带着种种不同的感情在斜挂在她记忆中的碧云上,守候着她的孤独,见证着她的苦难。

月牙儿无情,赋予它感情的是人的心境。

她的苦难开始于父亲的病重和去世,熬药时,葬礼上,幼小的她看到了月牙儿,“带着寒气的月牙儿确是带着寒气”,寒冷袭入了她的生活。幼小的她不理解月牙儿为什么就是那这么歪歪着,斜着,但无情的现实就是这样,畸形的社会在等着她,悲苦的命运在等着她。凄凉的坟头上,冷漠的当铺外,月牙儿照着她的泪。母亲改嫁,她又看见了月牙儿,轿子前面那个月牙冷漠地看着她对未来和未知的恐惧。接下来三四年的时间里她“似乎没再看见月牙”,这几年温饱的生活中她感受到了快乐,受到了教育。但好景不长,继父没了,母亲做了妓女,她的生活又陷入了悲苦,孤苦伶仃地挣扎在生存的边缘,她“心中的苦处假若可以用个形状比喻起来,必是个月牙儿形的”,她不敢看清冷的月牙儿,但月牙儿成了她痛苦时心灵的寄托。

在希望和失望两极徘徊着,在生存线上挣扎着,终于,她不再自悒自怜,她知道自己年轻好看,她要活着,新的希望在心中升起,她看见了清亮而温柔的月牙儿在向自己微笑。生活似乎有了转机,微笑的月牙儿见证了她纯洁的爱情。然而她也早知道,一点云就能把月牙遮住,春梦过去,爱情破碎了,她也更加清楚地认识了现实,“最后的黑影”一步步迈近了,想保住清白,靠劳动挣饭吃又举步维艰,她明白了社会现实,“和母亲一样了”。

暗娼的生活悲苦的如凄冷的月牙儿,侵蚀了她的身体,夺去了她的灵魂。当她试着走出这种生活状态时,她被送进了感化院,又被投入了监狱中。“狱里是个好地方,它使人坚信人类的没有起色;在我作梦的时候都见不到这样丑恶的玩艺。自从我一进来,我就不再想出去,在我的经验中,世界比这儿并强不了许多。我不愿死,假若从这儿出去而能有个较好的地方;事实上既不这样,死在哪儿不一样呢。”现实是多么的残酷,以至于奋斗者寻觅不到一点希望,苟活者体会不出生死的分别。在狱中,她又看到了月牙儿,她的“老朋友”,她想起了一切,因为月牙儿的寒光中有她的悲苦记忆,有她的凄惨一生。

贯穿《月牙儿》全文的,还有矛盾。人物内心的矛盾几乎无处不在,爱与恨,悲与喜,记恨与原谅,坚守与屈服┅┅在矛盾中主人公成长和沦落。社会与人的矛盾也随处可见,社会满足不了她的需要,社会没有回馈她的努力,社会没有同情她的凄苦,然而,她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里。矛盾塑造了她,矛盾毁掉了她,矛盾引起了我的共鸣,让我感叹,让我惋惜,让我感悟。她每次看见月牙儿的心情都是不同的,因为她的生活状态的改

变,月牙儿伴随了她的孤独和痛苦。我每次阅读《月牙儿》,感受也是不同的,因为伴随着成长,对社会的认识也在渐渐变化。虽然我理解能力有限,不能完全弄懂小说的思想内涵,但在生活和成长在新的社会里,透过《月牙儿》叙述的故事,我还是感悟到了很多。

看过《月牙儿》,首先看到的是旧社会的黑暗,在那个吃人的世界里,没有男性的支撑,女性便难以维持生活,即使勤劳能干,即使聪慧过人,但除了委身于男人 ── 一个或多个,她便难以生存。她恨过母亲,恨她为维持生计所做的事,她害怕也不愿意走上母亲的路,他想靠自己的努力生活,也曾因单纯而受到了男人的愚弄,当爱情的迷梦破灭后,她还是走上了母亲的道路。旧社会千千万万劳苦大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男女老少都在为生计奔波,为了生存,甚至要“卖掉一切”,包括肉体,包括尊严,包括梦想。我同情她的遭遇,另一方面,也感受到了自己的幸福,同样生于百姓家庭,虽无权势,但我们有机会追求自己的理想,有权利捍卫自己的尊严,可以不辱人格地活着,生存并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

再读《月牙儿》,感受到的常常是另一个层面 ── 关于坚守和改变。《月牙儿》里主人公很早便隐约看见了自己的未来,但她没有轻易屈服,而是尽自己最大努力去“推迟那个日期”。她努力过,挣扎过,有过理想,也憧憬过爱情,她一度看到了希望,但最终也只是推迟了“那个日期”而已。她认识到“体面、道德是有钱人说给别人听的,女人,得承认自己是女人,得卖肉”,黑暗的社会并没有给这个抗争的心灵任何出路,她没能走脱宿命,她屈服了。不禁要问:“人生真有命运安排吗?”我是个性格内向但追求完美的人,我对自己不满意,想去改变自己,希望自己能开朗一些,热情一些,希望自己能很好地融入自己所在的每一个集体并成为其中活跃的一份子。于是来到大学后很积极地投入到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加入了很多社团,但是在热闹中我真的很难找到自我,经常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给自己留一份清静,对自己说:“热闹是他们的。”于是几年下来,发现自己并没有改变,然而,自己为什么还在努力逃出自己现在的生活呢?如果清净简单的生活是我的宿命,那么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挣扎着要摆脱,“推迟着那个日期”。也许,性格决定的发展趋势并不是我真正想要的,所以我还会努力让自己变得开朗大方一些。也许,终会有一天,我会听从心的召唤,静静打造自己的天空。我们的选择不会有她那么痛苦,但也常常会徘徊在“宿命”和坚守之间。

长大的过程中读过很多格言感悟,也经历了一些事,几年走过来回首前路,自己早已不是那个愤世嫉俗的小鬼,学会了逆来顺受,原来看不惯的一些事也已经见怪不怪了。有朋友说这是适应社会的过程。这话听来感觉有些惶恐,这是适应社会吗?想起了月牙儿,从某种意义上讲,她也算适应了社会,尽管那是个丑恶的社会。她失去了肉体和心灵的纯洁,因为要生存。也许我们可以说她不应该做暗门子苟且偷生,她可以有尊严地活着,尽管会在抗争中死去,但死的高洁而光荣,然而用她的话说:体面、道德是有钱人说给别人听的。月牙儿的光照亮不了夜空,面对黑暗的社会,孤独的她有多大力量去反抗呢?现在我们也在适应社会,虽不至于牺牲那么多,也不见得要背弃自己的原则和道德底线,但未必是理想中的生活。虽说今非昔比,现在社会给了我们很广阔的空间实现自己的理想,但任何一个时代都是有其局限性的,社会上总有很多不平等,总是不完美的,而作为个人,当残酷的现实拷问我们的原则时,应该委身于社会的不完美,还是固守最初的纯洁梦想呢?父辈们曾语重心长地告诫我:要学会适应社会。他们很多走出校园踏上社会时,他们对即将要面对的社会的阴暗面早有准备,曾暗下决心:

即便自己改变不了社会,也不要让社会改变了自己。但在碰了很多钉子吃过不少苦头之后渐渐明白,如果你不能改变社会就必须要适应它,而且在适应了社会之后,便也逐渐感觉世界很美好。又有这样的说法:你只有适应了社会才可能有能力去把它变得更好,否则,你只能做一个孤独的理想主义者。但问题是,当我们适应了社会,还有心思有锐气去改变它吗?韩寒的成名作《杯中窥人》论述了人在社会中的浮沉,几年前读时理解不了,随着自己慢慢成长,也意识到,社会是一个大染缸,它影响着我们、左右着我们,也许很多人最初会选择抗争,但这其中的很多人在染缸里泡久后便丢掉了自己的本色,他们不算是懦夫而只是普通人。当然,社会染缸的颜色也是在变化的,因为总有人不甘心与世俗同流,尽其一生与染缸中阴暗的落后的的色素抗争,放散美好的进步的色彩,他们是伟人。人会为社会和生活所影响,也能影响社会和生活。

从《月牙儿》中我学到了很多,阅读《月牙儿》后我感悟了很多。它让我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也提醒我注意社会的影响,它让我更好地面对生活。


我这一辈子 老舍读后感相关热词搜索: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我这一辈子 老舍读后感”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我这一辈子 老舍读后感"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duhougan/19863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