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读后感 > 怎样教会孩子关爱亲人读后感

怎样教会孩子关爱亲人读后感

2016-02-03 11:12:44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怎样教会孩子关爱亲人读后感篇一《《再见了,亲人》读后感1》 ...

怎样教会孩子关爱亲人读后感篇一
《《再见了,亲人》读后感1》

《再见了,亲人》读后感

前几天,我们学习了《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课文主要写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开朝鲜回国时,在车站上和朝鲜人民告别的情景。最让我深受感动的是小金花和妈妈为救老王,妈妈与敌人同归于尽这个故事。小金花和妈妈知道侦察员被捕了,为了救老王,妈妈引出鬼子,好让小金花救老王,最后妈妈与敌人同归于尽。想到这儿,我想起一个人:我的表姐。

记得有一回,老师要求我们每个人画一副画,要有创意。我回家后,想来想去参考过许多画画书也想不到。我正在百思不解时,准备和朋友去参加自己喜欢的羽毛球活动的表姐走过来,问我:“小欣,为什么愁眉紧锁?”我把嘴翘高说:“表姐,你教我画有创意的画,好吗?”“可是——,”表姐看见我恳求的样子,肯定地说:“好吧!”表姐把那个活动取消后,对我说:“身边有许多东西都很新奇,只是在于你有没有善于发现。比如,青蛙比赛游泳,小狗结婚会,海底婚礼——。你明白吗?”我点点头,表示我明白了。然后我拿起笔画起来,画得津津有味。表姐在一边我画,一边指导我,最终我把画画完。

表姐就像小金花那样,为了帮助别人付出了代价。小金花为救老王失去妈妈;表姐为了教画画,失去了一次打羽毛球的机会!

通过学习了这篇文章,我明白了,志愿军在战场上不惜牺牲,奋勇战斗,为朝鲜的解放的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朝鲜人民在志愿军遇到艰苦的困难,冒着生命危险,帮助志愿军刻服困难,使志愿军出色地完成任务,志愿军和朝鲜人民通过了艰苦地战斗岁月,使他们的

情谊比山高比海深。课文中赞美了志愿军和朝鲜人们用血凝成了伟大的友谊!

怎样教会孩子关爱亲人读后感篇二
《学会关爱-生命的亲吻读后感》

学会关爱-生命的亲吻读后感

作者:上演中心小学 夏糖糖

今天,我在看一本名叫《心系祖国,健康成长》的教育书籍,我从里面选了一篇文章来读,着篇文章就是《生命的亲吻》。我一边欣赏,一边做笔记,认为这是篇极好的教育文章。读完后,真让我受益非浅。

《生命的亲吻》主要讲了一位名叫于鸽的小女孩走进了一所《临终关怀医院》,去探望那些老人。里面住的都是一些临近死亡而又无亲人抚养的老人。他们孤苦伶仃,在充满绝望的同时也充满着渴望,于鸽看见了,便拿出自己准备的水果,还把一大堆图书送给老人们看,有一位89岁的陆奶奶已患有重病,她生前是一个护士长挽救过许多生命。于鸽了解情况后,便在陆奶奶的脸上亲吻了两下,突然,陆奶奶的脸上出现了两朵红晕,这就是能延长生命的吻。 此时此刻,好像有一股暖流涌进了我的心膛。就是这两个吻,使陆奶奶重新得到了关怀,她们认为自己不再是一个无人关心、照管的可怜人,她们是一个幸福的老人。只是两个亲热的吻就让一个老人得到了心灵上的安慰,这两个吻具有特殊力量是无法抵挡的。虽然他们是老人,可老人不更需要关怀吗?不懂得死亡,就不会热爱生命。临终老人用弯曲的手拍出的掌声,是对临终的老人更需要关怀。一个小女孩走进了这个陌生的地方,她给老人送去一份纯真的爱,有了爱,一切变得美好,有了爱,就能抵抗痛苦,消灭痛苦。只有爱,才能消灭世界上一切的不幸。做晚辈的就应该更珍惜老人、爱护老人。他们已经年过半百了,也是时候在家中享受了。

每一个真挚的吻都能延长生命!是呀,世界上没有冷酷无情的人,只有心地善良、热情的人,只要人们都献出一点爱,真心真意去对待,世界将充满爱的阳光。让我们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放眼世界,关注社会,关心他人,珍惜无私的亲情,真挚的友情。

怎样教会孩子关爱亲人读后感篇三
《关爱朝阳》读后感》

感恩

---《关爱朝阳》读后感

六年(1)班:陈桂吟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把握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依然会珍惜------”

尊敬老师,是我们做学生的本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关尊敬老师的事例在我国处处可闻,我们周恩来总理他对老师的教导从不忘却。他当了总理之后更甚是,有一次周总理得知小学时的一位恩师去世,便主动帮忙照顾师母,还一直寄钱寄食物等帮师母一家。周恩来作为一国总理,对小学时的一位老师表示了如此真挚的感情,这份深情怎能不令人感动呢?

周恩来对中学时的一位校长张伯苓结下了一生的师生情缘。周恩来因为品学皆优,受到了老师们的喜爱,也受到了校长的器重。周恩来出国留学,校长给予了他支持和经济上的资助。每逢校长寿宴,他手捧鲜花去给老师祝寿。一次,张厉生与周恩来让校长坐上滑竿,在操场上转了两圈,张校长因病辞世,周恩来向校长献花圈,上写“伯苓师千古,学生周恩来敬挽”,他们之间的友谊一直被人们传为美谈。 有人说老师是蜡烛,老师是园丁┉┉我说老师就像父母,他把每一份爱都播洒在他的学生身上。还记得我读四年级的时候,语文成绩逐渐下将,陈老师见我越来越差的成绩,就让我免费到她家补习。老师的指导让我的成绩又恢复到可以列进前三名。当年,我的贪玩,造成了头上的一条伤痕,当时的我真的很沮丧,也感觉很痛。陈老师

每天都会来看我,还提一堆东西来看我,总会跟我说:“桂吟,要记住拿出勇气去面对,事情总会过去的。不要怕,老师和你家人都在你身边陪伴你,勇敢点,加油!!”每当这些话在我耳边响起,我的眼眶都不知不觉地湿润了。很庆幸,我遇到了这么一个好老师,有个犹如亲人般疼爱我的老师。

老师,是第二个教育、指引我们的父母,是第二个可以让我们依靠的父母,是第二个用青春伴随我们成长的父母。谢谢你,老师。是你给予我勇气,是你给予我勇气,是你给予我智慧让我成长。教师节来了,我想对天下所有的老师说:“老师,你们辛苦了。老师,教师节快乐!!谢谢老师们!”

“啊···每当想起你,亲爱的好老师,一阵阵灯光照耀我心......”

怎样教会孩子关爱亲人读后感篇四
《《爱_然后教》读后感》

爱在左 责任在右

―――《爱,然后教》读后感

刘华静

寒假期间我细细研读了居桂珍老师的《爱,然后教》这本书,感悟颇深,很是喜欢。居老师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村初中教师,她用朴实的语言记录了教学中与学生的点点滴滴。书中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有普普通通的小事。但正是这些普普通通的小事让我们看到了居老师看似平凡实为崇高的奉献精神。

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是不能没有老师的。学生从老师那里不仅仅是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做人。而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首要任务是教书育人。《爱,然后教》这本书告诉我们作为一名老师首先要情感丰富,要有一颗真正的热爱学生之心,这种爱心不需要修饰,它蕴涵在我们为学生所做的一切事情中,使学生无时无刻不感受着这种爱的真诚。

居老师从不一味的关注学生的成绩,一味的呵斥那些淘气的学困生,因为居老师深信在每个人的学习生涯中有比成绩更加重要的东西。她在书中所记录的每一件小事都是极其平常与平凡的,但正是从这些平凡的小事中细细体会,你会发现居老师不平凡的爱生之心。

读完居老师的这本书,我限于深深的思考中。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天真的孩子,他们当中或许有些比较调皮,或许有些比较任性,更严重的还会有些叛逆。当然这些都会让老师

感到头疼。在自己以往的教学生涯中,面对这样的孩子我最经常用的教育方法就是严厉的批评,有时也想过用爱心去感动他们,可面对他们反复犯着同样的错误,我的所谓爱心也会失去耐性,取而代之的又是大声的呵斥。居老师的书让我懂得在教书育人工作中不偏爱优等生,不冷落中等生,不歧视学困生、贫困生,让“每名孩子都抬起头来充满自信地走路!”是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作为教师要以诚心待学生,以爱心帮学生,把全部身心的爱都倾注在每一个学生身上,要让每名学生在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师爱中,愉悦地生活,茁壮地成长。做教师要爱自己的学生。就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不要一味的去看重学生的成绩。一个好的老师影响学生一生的不是他的教学知识,而是这位老师对学生的态度,是老师的爱心。老师对学生细小的关注将使学生感动一生,这种感动才是老师的真正的爱。这样的话说起来很容易,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做起来是很难的,但居老师她做到了,令我感到钦佩,信服。

爱,然后教。多么好的一句话啊。只有爱学生才能教

好书。这是本书所反映的真谛。“亲其师,信其道。”当学生敬佩一位老师时,才会认真的学好这门功课。要让学生能敬佩老师,首先老师要尊重学生,要关爱自己的学生。爱学生不需要体现在多么惊天动地的事情上,只要我们老师用一颗平常的心,摘掉自己的有色眼镜。你会发现每个学生都是可爱的。老师的爱心是最好的挖掘机。当学生能真正的被你的爱心所感动时,他会更加认真的进行学习。牢记这句话:“爱,然后教”,并付诸行动,我们的教育会健康向上。

怎样教会孩子关爱亲人读后感篇五
《读书心得》

读书心得

在我的印象中,学校是神圣的殿堂,用笔耕耘,用语言播种、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的收获与幸福是如此真实。当我成为老师走进课堂之时,我期待自己也在学生心中建立一座神圣的殿堂。一座让我的学生难忘的,充满创造灵性、充满欢声笑语、充满人文关怀,启迪智慧、塑造人格的殿堂!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不断的探索并获得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随着不断地修正自己的教育观念,我越来越深刻的懂得了,要想学生学得好,更要“实践出真知”。反思最初的困惑,不正是因为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没有在学习中获得乐趣,所以才会事倍而功半么。只有老师一厢情愿地努力是不够的,必须让学生这一教育主体真正动起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生活的“实践”中来,在学习中摸索方法,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乐趣,获得经验;学会探索,学会发现,学会欣赏,学会评价,学会同情,学会体谅,------。说到底,这殿堂是为学生建立的,是要学生真正喜欢才行啊!兢兢业业地工作:用真善美去启迪一颗颗心灵,辛勤地将科学与文明的基因移植给学生。把歌声和快乐融入学生的骨骼中。这使我领悟到了,教师的人生在讲台上是闪光的,这块天地使苦和乐、悲和喜、失落和神圣交织在一起!达到心灵上的升华: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其乐和乐、悲和喜、失落和神圣交织在一起!

是的,教师的职业是平凡而琐碎的,教师的生活清贫而艰辛。但是我们也看到了,看到了老师们脸上却永远挂着晨曦般的笑容,正是因为老师们都愿自己像一片绿叶,默默地去成就果实的辉煌,才有今天的桃李满天…有一个曾做过教师的人说:教师这工作是少有的净土,如果能在光荣感之余再多点幸福感,是值得一直干下去的。 说起来,教师这职业到底给了我们许多,比如一份可以矜持一些的心态,一种相对安定的生活,一个三餐准时的习惯……幸福是什么?也许我们记住了许多快乐的场面,可幸福却是一种自己灵魂的问答。于是,我问我自己:你因为爱人而幸福过吗? 当然,你完全可以选择爱家人,爱朋友。但当你身为一名教师,就有了一份以爱为主题的职业,那就去爱你身边的孩子吧,像宽容你好友的小脾气,和原谅你朋友的恶作剧一样,去接纳他们的优点和缺点。《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海伦·凯勒身受盲聋哑三重残障,七岁以前一直生活在无声

无息、没有光明的混沌里,直至遇到了生命中的天使——她的老师沙利文。沙利文老师用了毕生陪伴这可怜的孩子,将她由一个无知、粗鲁、暴躁的动物,变成了一个勇敢博爱的伟大的作家。如果不是爱,如何有这么巨大的奇迹?如果不是有爱,怎能在黑暗的心中灌注光明,在残缺的躯体上播种健康的灵魂? 爱别人,是一种发自灵魂的芬芳,一种深入骨髓的甜蜜,日子久了,它就会萦绕成一团幸福,紧紧裹住你的心灵。 你因为被爱而幸福过吗? 工作累了,父母来电话,朋友来短信,如果不是做老师,这也许就是全部。可教师这份职业,让我获得了额外的关爱。可以做一个简单的计算:工作几年来教过很多个班,多少学生呢?假定其中有一半是爱我的,那么在亲人朋友之外,我的人生额外的收获了多少份关爱?当然,在这里我可能引用了一个相当自负的计算公式,但在座的各位老师,你们送出去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他们将要回报给你们的爱是无法估量的。收获别人的关爱,这是一笔旷世的财富啊! 你因为工作着而幸福过吗?你因为改变着世界而幸福过吗? 有一句话非常中听:工作着的女人是美丽的。工作着的人缘何而美丽?那是因为她专注,因为她目的明确,因为她浑身散发出价值的光芒。有一年,巴尔的摩贫民区的200名少年接受了一位社会学教授的调查,25年后这位教授在后续调查中惊奇的发现,除20人不知去向或死亡外,剩下180人中有178人已成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于是他拜访了其中的许多人,问他们:你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答案惊人的一致,他们说:因为我遇到了一个好老师。 多少次,当你辛勤的工作日见成效,当你发现孩子们一个小小的进步时,无不欢欣雀跃,这样巨大的幸福感难道还不够吗? 你因为付出而幸福过吗?你因为失去而幸福过吗? 我身边的年轻朋友,崇尚前卫的生活,酒吧disco是他们热衷的场所。其实,我也向往过这样的浮华,可作为一个老师,却无法忘情于享受;这样的经历也使我懂得,一样流逝的青春,可以用来虚掷,也可以用来奉献。我们那么多带着病坚持着工作的老师,谁曾因为她疲惫的病容就觉得她缺少魅力呢?不,她身上浓浓的书卷味和强大的人格力量,只会让人想要亲近他,想要信赖他;一样翻转的年轮,可以碌碌无为,也可以永远被铭记。这样的付出,这样的失去,我愿意。 很多的老师们,每天早上看见你们自信的笑容,从容的脚步,我想,你们一定已找到幸福的所在;而我,仍像一只小鸟,有时低落有时高翔,那是我还在寻找;年轻的我,不再为一时挫折蒙蔽了视线,而是为自己的选择找一个理

直气壮的理由! ——找寻那隐藏已久的幸福的种子,它就会成为你源源不断的能量,于是,那花白的头发,佝偻的背影,将不再是老师唯一的形象;那一盏清灯,伏案深夜,将不再是老师单调的写照。我们应该长久的拥有年轻的光芒,青春的朝气,蓬勃的活力;我们应当骄傲的招展博大的关爱,美丽的心灵,磊落的胸怀。前人已为我们刻下了一个个崇高的标尺:有教无类,诲人不倦,春风化雨,蜡炬成灰。而今天,我们当以全新的教师形象汇聚成一幕崭新的特写: 一名幸福的教师,仅多少年来的工作经历,使我深深懂得,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她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不是吗?母爱容易出现溺爱,友爱需要回报,情爱是专一、自私的爱。而师爱是严与爱的结合,是理智的科学的爱,是积极主动的爱。这种爱是教育的桥梁,是教育的推动力,是后进生转变的催化剂;这种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博大无私的爱,它包涵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一位哲人说过“教师的爱能使犯了错误的学生重新振作起来,教师的爱是用深情溶化学生心灵上久积而成的„坚冰‟,教师的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蜜钥。” “起始于辛劳,收结于平淡”。这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人生写照。

在从事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教师的品德和素养是能否培养好学生和教师发展的重要前提,只有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崇高的责任感,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了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路。

通过假期学习我更体会又一次认识到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师德的形象,不是简单地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形象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我们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

树立事业心,增强责任感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我们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尊师爱生,是一种理性化的高尚情感,对待学生,管而不死,严而不厉,爱在其中。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

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步,使学生全面发展。 “热爱关心学生”是真挚的师爱,是教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情感,是教育实践中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和手段,它表现了教师对祖国、对人民、对党的爱,体现了教师的独立人格和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一个教师只有对自己的学生充满执着的爱,才能激发出做好这一工作的高度责任感,才能坚定不移地辛勤耕耘,获得丰硕的育人之果。热爱学生,是教师全部职业活动中最宝贵的一种情感,没有对学生的爱,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成功的教育。这种爱,是不能以血缘关系和个人好恶为转移的,教师应当把它无私地奉献给全体学生。爱是打开心扉的钥匙。要把真挚的爱融在整个班级之中,不仅要爱那些好学生,更要爱那些缺点较多的学生,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从教师这里得到一份爱的琼浆,从中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更加自爱、自尊、自强和自信。如果他们切实地感到老师是在诚心诚意地爱护自己,关心自己,帮助自己,他们就会很自然地对你产生欢迎的倾向,喜欢接近你,并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教育和指导。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即是敬业精神的核心,又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现,既是育人的目的,又是教师教书这个职业的具体表现。

如今教师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传递者。因此,师德的形象,不是简单地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形象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共同携手撑起那片教育的蔚蓝天空吧

怎样教会孩子关爱亲人读后感篇六
《让孩子学会关心学会爱》

让孩子学会关心学会爱

是谁最先在孩子的心中播下爱心与关心的种子?

是母亲。

“许多独生子女自私、冷漠、不关心人。”无数次调查得出这样的结论。

一位朋友曾伤心地对我诉说:“我很爱我的女儿,我工作那么忙,起早贪黑地为她做了许多事情,可她却认为这些都是应该的,一点不领情。一次,我生病了,早上她上学时明明看见了,可放学回到家,看我还躺在床上,就生气地把书包往床上一扔,冷冷地说:„还不起来做饭,懒猪!‟当时,我的心都碎了,我把她弄到十几岁,“有什么用?”说到这里,她满脸都是泪。这样的事,许多妈妈都遇到过。她们向我诉苦:“我的孩子放学回到家,见到我连招呼也不打,就像不认识一样。„砰‟地一声关上门,进了自己的房间,直到吃饭才出来。” 不少妈妈伤心地得出这样的结论:“唉,我算是看透了,孩子我是指望不上了,只好自己照顾自己了。”

一个人不爱父母,又何以爱他人?当父母的含辛茹苦,把孩子养大,一心想让他出人头地,但是只关心了他的分数,忽略了教他如何做人。终于有一天,他真地进了高等学府,甚至走出了国门,却对你无情无义时,你是应该哭,还是应该笑?

我曾看过一篇报道《大学生家书惜墨如金!》,一个个触目惊心的事例,让人感到不寒而粟。

内蒙古财经学院一位19岁的学生,寄给父母的信连称谓也懒得写,只4个字:“一切顺利!”

呼和浩特钢铁厂一对夫妇,收到在北京上大学的独生子的来信,空空的一页信纸,只用碳素笔画了两个大大的“?”。这对夫妇苦笑着对邻居说:“孩子嫌寄钱晚了。”

大学生们自己毫不讳言,他们的家书普遍属于“催款电报+问候信”,并戏言这类毫无秘密的家书为“致父母的公开信”。

尽管一些大学生给家里写的信越来越短,但父母们还是非常珍惜这些“只言片语”。一对教师夫妇,保存着在外地上学的女儿的一封封电文似的信件,感慨地说:在电视里看到一个大山里的孩子,在“希望工程”中幸运地得到一位素不相识者的捐款,翻山越岭,到县城里给他不相识的“恩人”寄一封信。如果我们与自己的孩子是救助被救助的关系,那样,情况可能会好点。

大学生冷淡家书,其中蕴含了什么样的伦理道德、世故人情以及责任义务及观念的嬗变呢?

这批大学生,正是我国第一批独生子女,他们是我们“老三届”高中学生的孩子啊! 乐于助人的“老三届”,养了自私冷漠的一代,难道不值得我们反省吗?

近年来,国际上提出一个口号“学会生存,学会关心”。看来,这不仅仅是我们国家子女教育的问题,而且在世界上有很大的普遍性。

自私、冷漠表现在孩子身上,那么责任在谁呢?是谁种下了无情的种子? 让我们看看新近发生的事实。

有一天,我到北京一所重点小学去采访。刚进校门,就看见一位年轻的妈妈在“教训”自己的孩子。看上去那个孩子刚入学。

妈妈双手叉着腰,好像在和谁吵架:“听着,傻儿子!中午学校发水果,你一定要挑大个儿的。一样交钱,凭什么咱们吃小的!”

她的声音很大,好像自己的儿子受了什么不公平的待遇。

孩子小声说:“老师让我们学孔融让梨,在学校吃水果要挑小的。”

“瞎说!让什么梨呀,一样花钱,就要挑大的,这叫„竞争‟!别当傻冒儿!”

孩子睁大了眼睛,看了看妈妈,走进校门。“孔融”却被留在了校门外。

孔融哪里去了?

被功利主义的妈妈“辞退”了。

有时年轻的父母自己的道德标准发生了质变,认为孔融把大梨让给别人,纯属“弱智”,纯属“傻冒儿”。几千年来,中国父母用来教育子女学会谦让的传统美德,被几句粗鲁的话毁于一旦!这位母亲只想着不让自己的孩子吃亏,可没有想到,教育是从母亲的膝上开始的。凡母亲所说的话,都会影响到孩子的品格。孩子吃个小梨,并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而母亲自私的教诲,却会使子女和自己自食恶果。

一个梨,看起来是小事,但对成长中的孩子来说可是天大的事。

教育家们说过:“一个恶母,一个自私的母亲,对于儿童是最可悲的领导者。”“天下的慈母们最好记住:往往在她们认为无关重要的行为上,她们便播下了不幸的种子。” 怎样在孩子心中播撒下关心别人、爱别人的种子呢?

最好的办法是让孩子懂得回报。

中国有句古话:“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对于今天的独生子女,父母应教会孩子怎样回报。

问题是,许多在溺爱中长大的独生子女,从未有过回报的实践,也从未产生过回报的意识。他们认为,父母为他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不需要感谢,更不需要回报。一家人围着孩子转,就好比地球围着太阳转一样,是自然规律。

妈妈做好了饭菜,孩子不问这菜是怎么来的,不问母亲为这顿饭菜付出了多少辛苦,也不管全家老少是否吃过,上桌就吃;吃得不顺心,还要大喊大叫闹“绝食”。

妈妈给的零花钱,他理所当然地收下,还不时地说着:“怎么才给这么点儿,抠门儿!” 孩子为什么不珍惜父母的劳动,因为他们不知道这一切是怎么来的,以为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他享用是理所应当的。

“子不教父之过。”孩子不懂得回报养育之恩,不懂得珍惜,是父母的责任。

一棵小树成长,离不开阳光和雨露,离不开土壤和养料。当它长成大树,变成木材,建成高楼大厦时,就是最好的回报。

同样,一个孩子的成长,也离不开妈妈、爸爸和亲人们的关怀和爱护,离不开老师、同学和许许多多人的教育和帮助。孩子要把这些爱牢牢记在心中,好好学习,努力工作,长大以后用自己的行动走回报祖国的爱、人民的爱、亲人的爱。

我和我二哥都曾是全国特级教师、北京史家胡同小学张效梅老师的学生。小时候,张老师曾冒着风雪,顶着烈日,一次次来我家家访。我二哥五年级去长影拍电影落下了功课,张老师经常用业余时间为他补课,使他终于考上了北京市重点中学。我到报社工作,也是张老师极力推荐的……我妈妈总对我们讲:“你们俩永远不能忘记张老师,她对咱们可是恩重如山啊……”我记住了妈妈的话,回到北京18年来,每年春节我都去看望张老师,从未间断过。30多年来师生之间结下的深厚友情,在老师成为70多岁的老人,我们成为40多岁的中年人之后,更显得十分珍贵。

我想,这棵友情之树,今天之所以能够根深叶茂,正是因为童年时,张老师在我们的心灵上播撒了爱的种子;之所以能够结果,正是因为妈妈经常浇水施肥,时刻提醒我们不忘师恩,懂得“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道理。

孩子的正确思想是靠灌输的,爱的种子是需要培育的。无情无义的孩子的出现,是对家长过度溺爱的报应。

孩子只要了解了妈妈的辛苦和不易,就一定会热爱妈妈、回报妈妈的。

我们《中国少年报》新开辟了专版——《做人与做事》。我在“知心姐姐讲座”中写了一讲《对父母负责——生日,父忧母难之日》,许多孩子写来读后感,让我大为感动。

其中,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东风小学六年级赵静同学来信说:“读这份报纸以前,我认为父母为孩子过生日是理所当然的,而我从来没想到,就在生我的这一天,我的妈妈爸爸忍受了多大的痛苦和忧虑。每年这一天,我的父母绞尽脑汁想办法为我过生日,可我甚至连父母的生日是哪一天都不知道!想到这里,我真内疚。从今以后,我要牢记父母的生日,在那一天,亲手为父母做一张生日贺卡,写上最想对父母说的一句话,还要为父母做一顿饭。” 你看,孩子只要了解了父母的辛苦和不易,一定会自觉地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因此,为人父母,不必企盼孩子当大官,发大财;也不必去给孩子攒钱,为孩子营造安乐窝,而是要在孩子心中播下爱的种子,让他知道怎样关心别人,给别人带来快乐。因为,大家都爱那些有爱心的孩子。假使有一天,孩子处在困境之中,他一定会得到更多的爱,因为大家需要他。

父母的幸福也不只体现在年富力强之时,也许在你步入老年行列之后体现更明显。那时,也许你行动不便,但孩子的爱像幸福的花朵,围绕着你,陪伴着你!

因为,你曾播撒过爱的种子,那是幸福的种子!

有钱的父母未必幸福,没钱的父母未必痛苦。有了爱你的孩子,你将得到人间最大的幸福。

怎样教会孩子关爱亲人读后感篇七
《《告诉孩子你真棒》读后感》

上学期,李校长向我推荐了一本好书,书名叫《告诉孩子你真棒》.我如获至宝地快速浏览了一遍,并把其中的一些精华片段推荐给五年一班的同学,希望能与他们分享个中的奥秘.假期在家里,我又拿起这本书认真地从头到尾读了一遍,当认真读完《告诉孩子你真棒》这本书后,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明白了"自信源于成功的暗示,恐惧源于失败的暗示."这既适合我们教育自己的孩子,也适合我们教育学生,同时也适合我们自己.

许多父母,整天逼着孩子学习,缺少的正是对孩子的信心.对孩子’推着,压着,吵着,骂着’的父母,恰恰是缺少对孩子的自信.

仔细思量自己的教学,我又何尝不是这样,当学生学得不如我所预期的那样好的时候,我自己首先失去信心,并在言语和行动中表露出来,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到打击,产生我就不是这块料的想法,让自信的大厦从此坍塌.

其实我们也看到在教学中对孩子说:"有进步","还可以做得更好","不要泄气,再努力就会成功!","我真为你骄傲!","没关系,失败是成功之母"……等积极有进步的言语暗示时,孩子就会兴高采烈,喜悦洋溢在脸上,更加努力地去做到最好;但很多时候我们也会脱口而出:"我已经讲了很多遍啦,怎么还不会呀","怎么讲,你也不会明白的","算啦,就这样吧","怎么这么笨啊",对孩子的过失,做不到宽容和理解,一味的表示不满,品头论足,求全责备,给孩子带来过多的负面信息.看到沮丧写在孩子的脸上的时候,我们没有深思过这样的言语和指责对孩子会造成怎样的心理负担;没有深思过这样的行为会不会让孩子丧失自信.

对孩子来说,有没有天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兴趣,有没有自信.看着孩子对学习失去了信心,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是不是为教书而教书;是不是应该多学习一些教学的艺术,像卢勤那样爱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懂得孩子,让孩子生活在"你能行"的环境中,让孩子慢慢地由消极变为积极,将"你能行"变成"我能行".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感觉,建立自信,重塑理想之殿堂.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做到

一,尊重孩子的人格.

尊重人格是不分时间,地点的,也不分优点多还是缺点多.如果一位老师在孩子有成绩时就尊重他,在出现问题时就不尊重他,任意褒贬,这就做错了.老师不妨用心理换位的方法想一想,自己有了缺点,错误时,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孩子渴望被尊重,首先是被家长和老师尊重孩子.尊重孩子,就不能对孩子说有辱人格,有伤自尊的语言.

二,帮助孩子成功,经常鼓励孩子.

任何微小的成功,都能增强人的自信.一个孩子,当他写好一个字,做对一道题,正确回答了老师的问题,他都有成功的喜悦,会期望自己下一次做得更好.作为老师,给孩子帮助,让他有点滴的成功体验,并不是多么难的事情.这就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一个个小小的成功中,积累一分一分的自信.

三,用全面的眼光看待孩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

孩子是一个完整的人,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人,看待孩子应有全面的眼光,发展的眼光.有了这样的观念,就不会一叶障目,只看一点,不计其余,也不会因孩子一时表现欠佳而气急败坏,大发雷霆.

四,教孩子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法

对于做事缺乏信心的孩子,特别是那些自卑感强的孩子,在不断肯定他们的微小进步,指出他们的闪光点的同时,要教育他们在面临困难和挫折时,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我能行","我再努一把力就会做好的","我不会被困难吓倒"……

总之,学会欣赏孩子,给孩子一个自信的世界,让孩子感觉今天比昨天学得好.让孩子带着自信步入人生的每一段旅程.

当我认真读完《告诉孩子你真棒!》这本书时,我特别的高兴,我知道了“你真棒”这三个字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对孩子们来讲是何等的重要,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我想,用赞赏、表扬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对孩子来说一定是一味很有效的药丸。他们对将来充满信心——相信自己——不惧怕困难,勇敢地做好迎战的准备,不自信的孩子,长大以后,很可能是个懦弱的人。做事畏首畏尾,犹豫不决。即使机会来了也会失之交臂。

通过反思,我又何尝不是这样,当孩子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做的时候,我自己也就失去了信心,本来那种兴奋的激情随之消失了,通过言语和面部表情完全表露出来了,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了打击,产生我不行的想法,让自信的大厦从此坍塌。看着孩子对学习失去了信心,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是不是为教书而教书;是不是应该多学习一些教学的艺术,像卢勤那样爱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懂得孩子,让孩子生活在“你能行”的环境中,让孩子慢慢地由消极变为积极,将“你能行”变成“我能行”。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重塑理想之殿堂。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做到:

一、尊重孩子的人格,给孩子鼓励。

尊重人格是不分时间、地点的,也不分优点和缺点多少。如果一位老师在孩子有成绩时就尊重他,在出现问题时就不尊重他,任意褒贬,这样就错了。老师不妨用心理换位的方法想一想,自己有了缺点、错误时,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孩子渴望被尊重,首先是家长和老师的尊重。尊重孩子,就不能对孩子说有辱人格、有伤自尊的语言。其实我们在教学中对孩子说:“你有了很大的进步,我希望你能继续努力”、“你今天画的真漂亮”、……等鼓励的言语暗示孩子时,他们就会特别兴奋,喜悦全洋溢在脸上,从他们的面部表情就可以看出他们内心的想法,好象在说我会更加努力做到最好;往往很多时候我们也会脱口而出:“我已经讲了很多遍啦,怎么还明白呀”“你怎么这么笨”,对孩子的过失,做不到宽容和理解,一味的表示不满,给孩子带来过多的负面信息。看到沮丧写在孩子的脸上时,我们没有深思过这样的行为会不会让孩子丧失自信。

二、为孩子提供成功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

任何微小的成功,都能增强人的自信心。一个孩子,当他写好一个字,做对一道题,正确回答了老师的问题,他都有成功的喜悦,会期望自己下一次做得更好。作为老师和家长,给孩子帮助,让他有点滴的成功

体验,并不是多么难的事情。在一个个小小的成功中,积累一分一分的自信。

我们要多为孩子提供获的成功的机会,给他带来一次次良好成功体验,使他们在情感上获得满足和产生愉快的感受,从而对绘画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可把孩子的画稍加以装裱挂在家里引人注意的地方,也可让他们在过节时作为礼物送给亲人、朋友、老师;还可让孩子用美术作品作为生日礼物。这样为孩子创造一次次成功的机会,让孩子有成功的快乐和欣慰感,会促使儿童更加渴望学好这门艺术。

三、用显微镜去寻找孩子的闪光点

只要我们的目光里含钙就会让学生充满信心与快乐,每一阵风都有可能成为花朵绽放或凋萎的理由,一个不经意的否定,可以击毙生命初始的尊严;一个被怜惜的缺点,可以升华为傲视群芳的旖旎。让我们的孩子尝试到灵魂受宠的滋味吧——记住只要我们的目光里含钙孩子的身上才能长出傲骨。

心雨同学是一位极不受欢迎的同学,我每节课去上课的时候,同学们都会络绎不绝地告他的状,我实在没有办法,就努力去寻找他的闪光点,却怎么也找不到。所以,我只好对他说:“我希望你以后能注意,我相信你一定会做的非常好。”但是一点效果也没有。结果有一次我发现他在用水彩笔画画,我也明知道不是他的笔。但我还是非常惊喜,这可是开天辟地头一回呀!我立即表扬了他:“你真棒,画的真有趣,我希望你能继续努力,我相信你一定能成为最棒的。”从此他就像变了个人似的,几乎再也没有同学告他的状,并且还成为了一名受同学欢迎的同学。

这件事证明了,一个从没有受到赞扬的同学,忽然得到一次肯定后,就会充满信心,朝气蓬勃,积极向上。所以我们要根据他们的水平努力去寻找他们的闪光点,让学生有一定的成就感,树立自信心,才能激发起他们不断求知的欲望。学生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孩子就像一朵向日葵一样,渴望阳光渴望爱,只有感受到家人的爱,家人的肯定和承认,他才能健康成长。

总之,我们要尊重孩子的人格,为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经常鼓励孩子,努力去寻找孩子的闪光点,学会欣赏孩子,还要毫不吝啬地把我们的赞美表达出来,告诉孩子:“你是最棒的!”人人都需要赞美,需要被认可,更何况是孩子,因此,我想告诉所有关心孩子成长的人们,调动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吝惜给予他们赞美,且要及时。给孩子一个自信的世界,让孩子感觉今天比昨天学得好。让孩子带着自信步入人生的每一段旅程。

一本好书可以启发人的智慧,洗涤人的灵魂。暑假里我有幸拜读了知心姐姐卢勤的《告诉孩子你真棒》这本书。读完后我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我深深地意识到这本书不仅对于家长而且对于我这位教育者值得学习的地方太多了。许多人感觉,今天当孩子真累,今天当家长真烦,今天当老师真难。作为一名家长,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这些我也有真切的感受。读完“知心姐姐”卢勤的《告诉孩子你真棒》这本书,才意识到:所谓的累、烦、难,都只因缺少了一句:“孩子,你真棒!” 常听人们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天下的孩子相貌不同,个性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渴望听到喝彩!我想这也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说的“赏识教育”。“孩子,你真棒!”一句出自肺腑的表扬,这就是赏识的开始。然而,赏识并不是随意的表扬、一味的说好话,赏识是需要学习的,做到赏识有度,才能取得实在的效果。作为父母,需要学会赏识,作为一名教师,更要学会赏识,父母只有一个孩子,老师有几十个孩子,他们需要在赏识中学习,使孩子在赏识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家长、教师的评价对孩子的成长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对孩子来说,有没有天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兴趣,有没有自信。自信对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有人说自信是人的半个生活,但我要说自信就是一个人命运的主宰。一个不断被批评的孩子会有什么后果?灰心丧气、毫无斗志、自卑无能,总觉得自己永远失败,一事无成。这样的事例身边就有,想一想学生每次挨批评后的样子吧。

因此,大胆为你的孩子、你的学生喝彩吧!别小瞧人家!请相信,你的孩子、你的学生会创造奇迹!


怎样教会孩子关爱亲人读后感相关热词搜索:怎样教会孩子关爱亲人 怎么教会孩子关爱亲人 培养孩子关爱亲人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怎样教会孩子关爱亲人读后感”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怎样教会孩子关爱亲人读后感"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duhougan/20457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