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读后感 > 官场现形记读后感

官场现形记读后感

2016-02-08 13:44:45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官场现形记读后感篇一《读官场现形记有感》 ...

官场现形记读后感篇一
《读官场现形记有感》

读《官场现形记》有感

刑二庭 张中一

读了清末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之后,感悟良多,这本书实过于名,确实一部写官场的经典名著,在我看来,它是官场小说中写的最好最深刻的。据说《官场现形记》中有很多现实人物的原型,这本书流传相当之广,慈禧太后也看过,看过之后对官场腐败的现状大为震怒,可见这本书描写现实之功力。

本书是一本谴责小说,用现代的话说,是批判现实主义的。它描写了晚清官场上至军机大臣,总督巡抚、下至佐杂书吏等文武各个层级的官场,以及大江南北等各地的官吏,买官、卖官、钻营、贪污、受贿、倾轧、官场生活、世态人情,真是无奇不有,保罗万象,极为有趣。官场现形记从语言上来说,属白话,与红楼梦比起来,没有红楼梦那么有文采,比红楼梦通俗,由于官场现形记写的一幕幕故事太多了,描写人物数以百计,个别地方语言可能不那么周严,还有其是写封建官场的,没有像红楼梦写了封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样减少了它的读者群,也减少了它的影响力。 一本书,往往不是反面教材就是正面教材。而官场现形记既可当做反面教材又可当做正面教材。曾经的中学语文教科书《制台见洋人》篇即是节选于它。本书中有很多反面典型,对人物心理行为体察入微,极为传神。夸张而并非夸大

其词。晚清的官场,从中央到地方,腐败到极点,可谓抽心一烂,中央的军机部院大臣,地方督抚藩臬,道台知府县令、佐杂幕书等等,无一不腐败。各官皆以贪财敛钱为第一要务。现实生活中也有官员经常现形,道貌岸然的外表下往往隐藏着贪赃枉法的实质。从反面教材来说,本书使我们看到了腐败的现实,看到了问题的所在,使我们临危知惧,不蹈覆辙,坚持洁身自好。一个腐败的制度,成就了多少腐败的人啊!天下乌鸦一般黑,这是官场现形记告诉我们的,人性的黑暗未必如此,但现在我们提倡反腐倡廉,一定要建立好的制度,才能刹住目前愈演愈烈的腐败势头。晚清之所以这么腐败是与封建专制联系到一起的,当前只有发扬民主,实施法治,才能真正的遏制腐败。作为法官,一定要以不要钱为本,去除贪念,实心办事,勤敬做人。

作为正面教材,读本书,会了解到一些人情世故,官场礼仪,以及一些为官方法,随便翻到第十九回:“重正途宦海尚科名,讲理学官场崇节俭”,一浙江新上任巡抚传谕各官道:浙江“吏治之坏,由于操守不廉;操守不廉,由于奢侈无度。今本署院力怯积弊,冀挽浇风,豁免办差,永除供亿。凡所属官吏,有仍蹈故辙,以及有意逢迎,希图尝试者,一经察觉,白简无情,勿谓言之不预也”。这段话虽冠冕堂皇,但如果坚决实施,在今天仍然有借鉴意义。要反腐败就要反奢侈消费,反对送礼拜节,使大法小廉,弊绝风清。类

似的地方,还有很多,兹不一一列举。

无论是“封疆大吏”,还是一介微员,都值得读一读《官场现形记》。

官场现形记读后感篇二
《《官场现形记》读后感》

《官场现形记》读后感

作者: 徐珩

《官场现形记》是晚清时期李宝嘉的最有代表性的小说之一。小说集中描写晚清时期封建社会崩溃时期旧官场的种种腐败、黑暗以及丑恶的形态。这里既有军机大臣、总督巡抚、提督道台,也有知县典吏、管带佐杂,他们或龌龊卑鄙或昏聩糊涂或腐败堕落,构成一幅清末官僚的百丑图。

小说所写大多是当时社会上的实际人物,只是改名换姓而已。就大体上说,我们不能不承认这部《官场现形记》里大部分的材料可以代表当日官场的实在情形。那些有名姓可考的,如华中堂之为荣禄,黑大叔之为李莲英,都是历史上的人物,不用说了。那无数无名的小官,从钱典史到黄二麻子,从那做贼的鲁总爷到那把女儿献媚上司的冒得官,也都不能说是完全虚构的人物。”当然,实际上小说中的某个有名有姓的人物也未必完全是影射某一个人,可能是包括这一个在内的几个实有人物的集合。

作品还揭露了统治阶级对帝国主义奴颜婢膝的丑态和丧权辱国的劣迹。外国人打死中国小孩子,当地官员迫于群众压力,将凶手判处监禁五年。而清政府的总理衙门,却按照“同外国人打交道”“只有顺着他办”的逻辑,竟依照外国公使的要求,将巡抚撤换,并由他们指定的人接任巡抚。徐大军机糊里糊涂地在出卖安徽省矿产的契约上签字,将国家主权拱手献给洋人。这些描写充分地揭示出朝廷大小官吏惧怕外国人的无耻嘴脸。

官场的黑暗和肮脏是不可闻睹的,中国古代的官场尤其如此。几千年了,那阴秽依然如故,真叫人痛心,叹息、憎恨!官宦们凌驾于百姓之上,大官凌驾与小官之上,层层叠叠使百姓不得翻身,不见天日﹗

常言道: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我记得,这则结论是小时侯就听说的。长大后,读的书多了些,经过的事也多了些,慢慢地发现,在这个社会中,真为民做主的官几乎没有,中饱私囊的倒遍地皆是。腐败是私有制的产物,是人类社会的痼疾。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腐败的危害性是全方位的。对于一个执政党来说,如果不坚决防范和惩治腐败,任凭腐败现象蔓延,最终将导致经济衰退、政治动荡、文化颓废、社会混乱,导致党严重脱离人民群众、失去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过程中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就必须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改革开放越深入越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夺取反腐倡廉建设的新胜利,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只有彻底反腐倡廉我们的国家才能继续繁荣昌盛。

官场现形记读后感篇三
《官场现形记》

大学生课外阅读读书报告

系 别: 设计艺术学院

班 级: 6409204

学 号: 200604092084

姓 名: 刘斌

1、书目信息

2、报告信息

| ~ 2 ~

| ~ 3 ~

| ~ 4 ~

| ~ 5 ~

官场现形记读后感篇四
《读后感》

阎真的长篇小说《沧浪之水》,简直就是“伯温深知投天机,可怜清浊入世心”最真实的拷问,犹如种种天机被泄露的感觉,正如小说引到屈原的《渔父》中:“渔夫莞尔而笑,鼓世而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这两种“与世推移”和“深思高举”处世哲学,一直拷问着《沧浪之水》主人公池大为,拷问着作者阎真先生,同样也拷问着正在奋斗和追寻,或者已经追寻成功的人。

欲将这本书推荐给了很多文友,不是该书几乎是一部当代的《官场现形记》,值得每一位在“官场”里混的年轻人一读,这样的读者只是“取己所需,求己所求”罢了,而与阎真先生的表达意愿和初衷,简直缪差千里。而是正如网友评论所说:“该书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所察觉却又朦胧莫辨的某些东西给挑明了,讳莫如深却又一直有人在暗中操练并受益匪浅的诀窍给洞穿了”,准确的说,阎真先生只是“弄清决定命运的无形之手在哪里”上有所推进,这才是贯穿全文的精髓所在。

其实该文起于《中国历代文化名人素描》,付之一炬的落于《中国历代文化名人素描》,他的父亲划为右派仍然在践行入世、出世的清浊中郁郁而终,是孔子的“克己复礼,万世师表”,还是孟子的“舍身取义,信善性善”;是屈原的“忠而见逐,情何以堪”,还是陶渊明的“富贵烟云,采菊亦乐”,都给了父亲,还是池大为道德血液的底线,父亲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是在清浊中苦苦思索原本的意念、理想的随波逐流,虚拟的尊严和真实的利益最确切准则的信念,最终只能放在泥土上心灵独白一番,打开它审视自己的灵魂。

毕业回到省里到卫生厅,无论是极具城府的厅长马垂章,还是阿谀谄媚的丁小槐,是畏惧下虎视眈眈的副厅长,还是权力下屈服随著漂流的医政知识分子,让这位中医出身的研究生明白,自己不但是个嫩头青,更重要的是那知识分子的所谓的骨气,无法在这个圈里追寻父亲的遗梦。最终执着、认真、诚实、正直的池大为对勾心斗角以及工作环境的潜规则无法适应,甚至对位高权重马厅长的赏识和一位聪明漂亮、世故圆滑的姑娘追求都不屑一顾,为了坚持实事求是,池大为理所当然的得罪了马厅长。来到无人问津的中药研究协会。

池大为在这里一呆就是八年,娶妻生子,由此一系列问题随之而来,没有房子、和丈母娘一起,竟然所有耻辱让他失去人性的本能,使人微言轻的他处处受气,饱尝人间冷暖、世态炎凉。更然他接受不了的是,丁晓槐由于拍马溜须、阿谀逢迎混上了科长的位置,处处春风得意并对他排挤打击。儿子烫伤差点住不了医院,所有尊严竟然为曾经最鄙夷的人屈服,儿子三岁该上幼儿园了,本想让他进省政府幼儿园。他想尽了办法进不去,可丁小槐的儿子进去了。最后还是董柳的妹夫想了办法,儿子才进去了。。。种种现实生活的物质考验,精神捆绑与拷打,他决定从一个具有原则准绳的“直立人”变成了一个他曾经蔑视的猪人、狗人。

生活所逼,也许也是他超越自己,战胜自己的表现。如果不是因为生活已经死死的压在他的身上,也许他只能一辈子当个研究员。他经历了人生中最大的困惑,难道过去的所认为的一切的一切在现实面前都是那么的不堪一击?曾经一个决不会值得一瞥的科长,处长的位置,竟然好似有了某种异样的光环,显的可望而不可及?不过当初不坚持自己所谓的原则,在爱情的路上是不是已经丰收,仕途上更会是一片光明?而自己坚持了那么多年的原则,给自己带来的是什么?在否定他的时候,是不是如同要要亲手掐死襁褓中亲生女儿那般难以抉择?

池大为的成功,拿马垂章的话来说,最主要在政治原则上和自己站在了一起,当中医研究院

原院长舒少华要他一起揭发马厅长罪行,最终池大为通过精神考验后站在了马垂章的一边,第二天舒少华的阵线就崩溃了,签名的人纷纷找到马厅长表示忏悔。自己的妻子却始终认为从百无一用的书生变成处世变通的缘故,只有池大为自己深知屈膝与丁小槐喊那一声“丁科长”时那所谓的尊严作祟的五味杂陈。当经过宴老师指点后,工作中一切变成圈里有利条件,“说到底这是一个操作的年代,操作的过程非常繁复,动机却很单纯。操作的目标就是要让别人出局自己入局,最后出局的就是那些弱者。”

晏老师的话给了我一种刺激,一种提醒。我能不能总是这样下去?可是我心中的平静还是被打破了,内心燃起了一种欲求。在物质环境的挤压和别人的劝诱之下,他忽然“大彻大悟”,心中的神圣感逐渐摧毁,并欺骗自己说,为了赢得自尊,首先必须放弃自尊。一旦抛弃操守,蔑视永恒,他就活得轻松多了。他逢迎,拍马,出卖,讨好,无所不为,短短几年,他几乎什么都得到了。

一年之间,老婆调动了,房子有了,职称有了,位子有了,工资涨了,博士读了,说话也管用了,真像做梦一样。日常生活中人的变异和扭曲的过程,池大为做到了,而是在平常生活中努力往根源上挖,努力追问时间、价值、意义等人生哲学问题,提供了一些未必准确却是独立思考的心得。同样当顺利做了厅长,权力和金钱对精神价值的败坏的考验,又有新的诠释和内涵,因为自己已经开始冻结糜烂的千疮百孔,建议马厅长离任后出国考察,摆脱他的“垂帘听政”,撤销了展览厅,出售大楼,成立股份公司,他做到了。他虽然精神沉沦,但摆脱性和欲望的诱惑,成为反腐,在官场如鱼得水。

当然他并非不知道他失去了什么,只是他也无可奈何。人为什么会变,为什么有人格的人会视恶如仇,原因就是一个人用什么样的眼光来审视这些问题,原来双重无法调配的性格,池大为一边在臣服权利,一边在反省自己。池大为是当代生活颇具代表性的人物,出身不高,学历不低,生活里的一切远没安排好,清高孤傲却早已成为性格中的主要部分。他深知自己悲剧的根源,就是不愿真正彻底地改变自己。他最终屈服了、成功了,变得比任何人都彻底而且变本加厉。是生活教训了他,面对一次次无法回避的难堪与屈辱,他埋葬了“旧我” ,只是一种性格与外在环境的激烈冲突,一种失落灵魂、丧失自我带来的心灵危机,一种欲罢不能的无助和在现实中漂浮、局外人的失落,一段夹缝中求生存,痛苦中得转变的生命历程。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倾尽沧浪之水,难以洗涤净的是我们蒙尘的心灵,当他又一次翻开他父亲《中国历代文化名人素描》时,终于明白无法审视自己,只能焚之。

阎真先生在全文中都是对价值失范现象所作出的思想文化评判,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将此书看作是一本思想小说,哲理小说,故而这两种“与世推移”和“深思高举”处世哲学,推介正在奋斗和追寻,或者已经追寻成功的人。

官场现形记读后感篇五
《暮然回首——《孽海花》读后》

暮然回首——《孽海花》读后

《官场现形记》之后,读的第二部“清末四大谴责小说”。

先说作者,曾朴是小说中的主人公原型洪钧的座上客,爱好文学,通法文,曾参与创立小说林书社,还翻译雨果、福楼拜、左拉等人作品,是介绍法国文学的先驱。《孽海花》的作者其实不止曾朴一个人,最早由金松岑主笔写了6回,曾朴续到第30回,后30回又是由张鸿续完。应该算是集体创作。我读的,应该是前半部,到35回。

作品大量讽刺,比如对状元的讽刺,有水平的考不上,考上的也知道靠不住,内心想说不学习现代西方文明知识不行。文中可体会到清末的文化,看得出来,清末官场文人对近代世界历史、地理知识并非一无所知。从书中也可发现清末有识之士不少——八股文学做都无用,“最好能通外国语言文字,晓得他所以富强的缘故,一切声光化电的学问,轮船枪炮的制造,一件件都要学会他”。从书中也可看出当时学西法,识洋务在知识界已成为时尚。但洋务思想有其先天不足。

书中读到孔子学问的沿革:最开始“郁郁乎文哉,我从周”;自卫反鲁知道了周朝的制度都是士大夫制定用于欺压平民的,变为“民为贵”,说“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自制礼乐改制变法(反鲁之前为《周礼》学问,叫古学,反鲁之后为《王制》学问,称今学)。最后作《春秋》以百姓身份行天子行赏,体现民主。《春秋》传给小弟子公羊高,学说公布后,天子诸侯“知我罪我”。

作品爆出火烧圆明园的引路人是龚自珍之子;洪钧与赛金花的情

史;赛金花情史(赛金花与英法联军首领的关系与火烧圆明园传说是不是在全本《官场现形记》中由张鸿描记?有待进一步学习。)等一些内幕,原来以为是坊间野史,看起来恐怕确有其事。

其他知识:

妓女的别称——(北里女子)唐朝是平康里近北门,又称北里。(章台人)战国秦在长安县故城建有“章台”,下有“章台街”。唐代韩翃诗词“章台柳章台柳„„”(破鞋)旧北京八大胡同性工作者在门口挂一只绣花鞋,日久天长,就变成“破鞋”。(鸨儿)鸨本为鸟名,喜欢交合,没有止境。

为官须看《曾国藩》,为商必读《胡雪岩》

官场现形记读后感篇六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读书笔记》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读书笔记 我在学期期末临近之际,我在百忙之中粗略的品读了吴趼人的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作品,也就是《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怪现状》是继《官场现形记》之后,清末又一著名的谴责小说。

读过之后,我的第一感觉是这部书比儒林外史好看。书中自我介绍说:“只因我出来应世的二十年中,回头想来,所遇见的只有三种东西:第一种是虫蛇鼠蚁,第二种是豺狼虎豹,第三种是魑魅魍魉。小说就是展示这种怪现状,笔锋触及相当广阔的社会生活面,显示了日益殖民地化的中国封建社会肌体的溃烂不堪。

全书由“死里逃生”在市集上碰到一位大汉卖“九死一生”的笔记展开序幕。“九死一生”是这部小说的第一人称主人翁,由于其认为在乱世中能够侥幸活着实在是九死一生,因以此为号焉。一开始时主人翁为父奔丧,但家族的长辈与父亲的友人却觊觎他家的财产。所幸受到一位官人的帮助,并与之结交,之后便在他手下经商,游遍中国各地,借此描写当时乱世的总总现象,最后终于经商失败。 书文中蕴含着一种中国人独有的小聪明,那种小聪明,让中国显得那样难以猜透,那样让人着迷。读完之后,我很欣赏吴继之的处世态度。因为吴继之是个聪明人,他清透,有着中国人特有的小聪明。可以在官场全身而退,豁达慷慨,也算那个年代的英雄。最后生意失败的时候,告的都是他自己,这究竟是不是继之有意为之,谁又说得清呢。他有一句话我很喜欢,大意是这样的:有些事情你知道了,就

知道了,犯不着去揭穿他,揭穿他就讨人嫌,处处讨人嫌就没法在这世上活了。这里面蕴含着一种作者描绘的处事待人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便是:“同流,但不合污;不合污,却也不对别人的合污愤世嫉俗。”

可见从古代到今天,这种态度终究是不被认可的。儒家思想提倡的是“取义成仁”,现如今我们国家倡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样的态度可以说是背道而驰。这种态度可以用简单的四个字概括,即是——“明哲保身”。有些事情,明摆着是不对的,但明摆着也不是你可改变的,既然如此,不过保个全身可也,那些龌龊不堪的事,何妨供喷饭洒酒之用。

作者将故事一个一个串起来,没有时间和空间的故事,可以发生在过去、现在或未来。作者果断揭露官场黑幕,也会从道德批判切入,比如在第五十回里,他写道:“这个官竟然不是人做的,头一件先要学会了卑污苟贱。”还有九死一生的伯父子仁就是一个典型的凉薄无行的伪君子,他堂而皇之地干没亡弟的遗产,夺孤侄寡娣的养命钱,令九死一生流落街头。苟才是贯穿全书的反面人物。还有宦家子弟黎景翼为夺家产,逼死胞弟,又将弟媳卖入娼门。吏部主事符弥轩,龙光勾结江湖草医害死父亲„„诸多怪现状数不胜数。

在读到蔡侣笙因关爱灾民,不像别的县一样瞒报灾情,到头来却被朝廷定了个谎报灾情的罪,心里自然是叹息的。想起一句话:你的不幸不是因为你肮脏,而是因为你不能肮脏,是因为你不能肮脏,你才如此不幸。蔡侣笙,是一位纯然“清官”模式。想想,吴继之若在

这事上,又要怎么办呢,帮是要帮的,得罪也是不能得罪的。这样两难的问题,也只有这样聪明清透的人才可以解决吧。书中的正面人物如吴继之、九死一生、文述农、蔡侣笙等,寄托着作家的理想和追求。书中正面人物无例外地被黑暗腐朽的社会现实所吞没,“实业救国”、“道德救国”,也都一一破产,体现了作家“救世之情竭,而后厌世之念生”。

但凡救世情竭,厌世情生,也就造就了“吴继之”这个人物形象。可以说作者吴趼人是自身的真切写照。像“吴继之”这样聪明的人,总是无人继之,后继无人的。

官场现形记读后感篇七
《读书心得》

腹有诗书气自华

宋代文人苏轼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培根也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确实如此,读书可以拓宽你的知识面,丰富你的知识含量,陶冶你的性情,读书可以使人的言谈变得更优雅一些,举止变得更有气质一些。我也是带着对读书人的敬仰开始看书的。

记得小时候因没有读课外书的条件,总是在语文书发下来的第一天就读完整本书。第一次听同桌说《儒林外史》、《官场现形记》、《安娜·卡列尼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第一次听到曹雪芹、钱钟书、沈从文、巴尔扎克、莫泊桑、大仲马时,我深深感到自己的无知,也敬佩同桌知识的丰富。带着对知识的渴望,开始了我的读书生活。

从昨天的学生转身成为今天的老师,我也读了一些书。著名教育专家李镇西说过:“做一个好老师,除了有爱心,还应该多读书、多思考。”而我也从一部部名著佳作中领悟了各种人生的真谛,感受到像音乐一般时而似涓涓细流,时而如飞瀑磅礴的精神体验。就如易中天所说:“从孔子那里读到一颗爱心,构建和谐;在孟子那里读到一股正气,平治天下;在墨子那里读到一腔热血,救助苦难;在韩非那里读到一双冷眼,直面人生;在老子那里读到生活辩证法;在庄子那里读到艺术人生观;在荀子那里读到科学进取心――在孔、孟、墨、韩那里,我读到了人生态度,在老子、庄子、荀子那里我读到了人生智慧。”一般。同样在《论语》中我读出孔子积极入世的思想,《庄子》让我领略戏说人生的洒脱;《三国演义》向我展示了足智多谋;《水浒传》向我演绎了忠勇侠义;《围城》向我展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多余人”;《雷锋日记》使我明白人为什么活着!《花季雨季》告诉我朝气活力才是青春的主打曲;《基督山伯爵》让我懂得人类最需要的是宽容而非仇恨;《茶花女》让我铭记,只要心存真情,人格将永远比身份更具魅力;《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以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什么是充实和不朽„„徜徉在书海中,黄河的澎湃、长江的激流、长城的雄壮,金字塔的神秘,撒哈拉的浩瀚„„都将领略,人类社会的足迹一一再现;我的视野也得以拓宽。对于读书尤其是经典,易中天有这样论述“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就是因为能从经典中,读人,读人生,读智慧,读社会。”社会文明因为知识而进步,书籍为文化的发展输送营养。如果没有书籍,人类将永远停留在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如果没有书籍,人类文明将无法传承;如果没有书籍,我们的生活乐趣、人生价值及发展都将无从谈起。

培根说,“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在经济全球化、瞬息万变的信息化时代,潜下心来,多读经典,特别是多读中国的经典,于己于国,都大有益处。“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暴十寒。”让我们和书籍来个美丽的约会,抛开喧嚣和浮躁,享受心灵的宁静,做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教师吧!

谢谢!

官场现形记读后感篇八
《《驻京办主任》读后感》

《驻京办主任》读后感 驻京办主任》经过一个星期的挑灯苦读,一部十几万字的长篇小说《驻京办主任》 ,终于被我轻轻翻过了最 后一页. 作者王晓方发表在当代 2007 年第三期上的这部官场小说读来让人荡气回肠.掩卷深思, 其中每个情节都历历在目,每个政治旋涡都给人震荡和启迪. 对官场小说我并不陌生.在妻四叔家书房正面那个大书架上,摆满了许多的官场小说,反 腐小说.几年来,我经常腆着脸逐本借回来细细阅读,算来也读过十几部了,以揭露当今社 会深层次矛盾的反腐小说初读起来的确叫人防不下,它给人以心灵上乌托邦式的安慰.但读 的多了,便慢慢发现了一些规律:其人物或过于形象化,不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大清官; 便是独断专行,贪婪无度的大坏蛋.看的越多,就能感觉出相同的味道了. 《驻京办主任》一改程序化,脸谱化的官场小说写作模式.作者用一幅跌宕起伏的文字画 卷真实客观再现了当今官场的明争暗斗和大江东去. 小说主人公丁能通,这个一心为了要跳出官场,远离是非而逍遥自在去北京赴任的驻京办 主任,不料却事与愿违地跳进了一个更加集中个庞大的权力旋涡中心.丁能通人在江湖,身 不由己,他上下求索,左右逢缘,机关算尽,却终逃不脱官场这个大染缸.品味丁能通这样 一个人物,我不好给出一个好,坏的一边倒的结论.他不贪财,却和罗小梅有那么一段轰轰 烈烈的婚外情;他不枉法,却和黑社会头子陈富忠打的火热,他动用心计去除掉自己的副主 任,却用爱心去点亮迷惘少女金冉冉的前程,其爱心和善心亦叫人动容.主人公一方面坚持 本真,恪守作人正道,却一次次违背本愿地进赌场,送黑钱,告黑状.这些真实的东西使主 人公形象丰富多彩,有血有肉,这样的人才是更加符合社会的人,生活的人,有感情的人; 这样的人物形象叫人看了更加真实可信.小说最后也没给主人公一个明确的判定,这正是小 说作者的高明之处,让读者俞发回味无穷. 在情节上, 作者层层推进, 逐步展开, 把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权力交逐不露声色的铺展而来, 笔法老道,简洁明快,每一字,句都力破千斤,不显累赘,却有写的有起有伏,叫人回味, 可见,作者驾驭文字的功力.《驻京办主任》读后感 驻京办主任》一日,在书店闲逛时发现了一本书《驻京办主任》,只因某种情缘毫不犹豫的买下来, 然后用整整一个晚上去看书,关上这本书的时候,没有太大的触动,这里面的人物带着我去 了解了一些人与事,却并没有留下铭心的记忆,对于人物的刻画没有太鲜明的特色,官与商 是许多书中都描述过的,情与欲是永远不变的话题,而真正的用文字去接近灵魂少之又少.书,看到一半,停下来,情绪有点焦燥,只好站起

来在书房里走动着,花香还是丝丝的 被吸入心肺,而心灵里却有了痛苦的感受! 为谁?为丁能通? 是的,为他,这个人情练达,处处逢缘,火候精准,有情有义的男人,在他的身上混合 着官与商的综合气质,正如驻京办这个机构不官不商,亦官亦商的品格一样,是驻京办培养 了丁能通,还是丁能通铸就了驻京办?正是这二者之间的契合让丁能通在驻京办可以如鱼得 水,游刃有余.上通下联,为地方城市的发展争取资源做出很大的贡献!这样的男人理解与 接受所有的现实游戏规则,并用自已的方式去玩,既溶入又保有分寸,既可以轻松的替他人 做嫁衣裳又可以点尘不染,以至在大案狂卷的时候,他也只是因为作风问题小有瑕疵,没彻 底玩完政治前途. 然而,丁能通经历的二次致命打击,都是因为一个女人---罗小梅.请原谅,我一点也 不喜欢罗小梅,这个没结过婚却与三四个男人同居过的女人,太清楚远离家人身在北京的丁 能通需要什么,从她开始接近丁能通,就不是因为爱,而是她孤身一人在北京需要丁能通帮 她打开局面,利用丁的人脉带着她走进这个五光十色的人际圈子,功利性显而易见.当第一 次出手被丁能通用毅力克制之后,她没有用灵魂去接触丁能通,而是在某一个月高风黑的夜 晚,用计谋让丁能通一步步走进她的温柔乡里.最后,罗小梅因为贪污分款私购住房从此断 了政治生命,她与丁能通的这温柔一梦成了丁能通致命的一击,为敌所用,令丁能通险些丢 了前程.在丁能通失意之时她没有出现,而是她摇身一变成为矿主的时候,再次出现希望丁 能通可以出山成为她的臂膀,"雁雀安知鸿鹄之志"小小一个矿厂,岂是丁能通这样一个精 华男人的栖身之所,施展才华之地?(看看郑卫国选择栖身林娟娟,最后却弃她而去)就这 一点看罗小梅根本不心疼,不了解她所喜欢的男人! 连丁能通自已在感情的天平上挣扎的时候, 比较金冉冉, 他有太多情的因素拉着他离开 罗小梅,最后,丁能通也能在不断的倾斜,斗争,选择中发现:金冉冉给他的是一份至纯的 爱,而罗小梅纠结了太多的官商恩怨令他烦恼! 可是当情欲如排山倒海汹涌而至的时候, 没有哪一个男人可以用上半身来思考, 而是毫 不犹豫的用下半身来行动!!这就是丁能通让我痛苦的地方,也是人性让我痛苦的地方,因 为你知道-----是人性的弱点而不是丁能通的! 如果我是金冉冉,也一定会和她一样选择,表白—靠近—努力—争取—理解—放弃,这 其中她彻底改变自已,从一个精神颓废的女孩转变为一个保姆,从一个保姆转变成一名研究 生,从一名研究生转变为一位作家,从一位作家转变成一名留学生,这个可爱的,可敬的, 天真的,纯洁的女人,就用这样向上,向上,再向上的精

神来接近她爱的男人,矢志不渝, 这其间的寂寞,坚持都默默的一个人承受着,虽然她知道她的丁哥有一个女人,在她没有完 成变身之前,她就这样痛苦而静默的努力着,只到最后破茧成蝶,才能够袅袅的走向她爱的 那个男人,为什么可以做到这些,是因为她认定这个男人是君子,看到了丁哥身上可贵的气 质,深藏着一个怜惜的心灵!她前进的每一步都是为了靠近他! 当我看到金冉冉在 K 歌房抱着丁能通痛哭的时候, 我也哭了, 因为她怀里的这个自已深 爱的男人正在为她人买醉!当我看到金冉冉与罗小梅谈判时一语中的指出罗小梅不可能带给 丁能通幸福的时候,我为她叫好,女人就要为爱人着想,如果做不到这一点还配爱情这二个 字吗?当我看到金冉冉最终选择了出国深造,我为她痛苦,在机场临别之时她仍然深情的希 望她的爱人能够一切都好! 丁能通一直以为金冉冉是个小女孩,天真,单纯,充满理想主义,在他穿梭于官商之间 的时候,他的价值观早已无声的檄械了,这是一种悲哀,因为丁能通完全入世的心已经不懂 出世的美,不知道一个成熟女人的内心深处是藏着一个跳舞的天真小女孩的,只是在自已深 爱的人面前展露无遗罢了. 如果是真天真, 金冉冉可以有许多选择, 相信丁能通只是她的 "最 爱"不是"只爱",如果是真单纯,金冉冉又怎么可能走那么远的路去靠近丁能通,有许多 不费力气就可以取得的幸福生活等着这个漂亮女孩,这是社会法则.丁能通就这样误会着金 冉冉,放弃着一个值得拥有的爱人,残忍的伤害着她把她推向遥远的地方独自漂泠,却选择 了独自等待不知何时出狱的罗小梅! 他为罗小梅的严重犯罪行为入狱而瘫倒在地, 却没有为金冉冉的离去感到痛心, 他为衣 雪的异国背叛痛彻心扉,却没有为金冉冉的梦想落空付出任何行动,当然他为金冉冉出国的 一百万作出了巨大贡献! 其实,我认为丁能通是不适合金冉冉的,冉冉与能通是二个不同界的人,在这一点上丁 能通始终有一种预感.这个女孩子的世界简单,透明,完璧无瑕,而丁能通的心灵阳光与暗 影交替! 冉冉的爱是上升的, 丁能通却选择了放弃没有与她一起灵魂飞升,小梅的爱是坠落, 丁能通却选择与她一起坠下,正如文中所说"一个是桃花运,一个是桃花劫",在这一点中, 可以看出丁能通身上做为有情有义大男人的本能:救赎的伟大!我虽恨他却也谅他!罗小梅 虽失去他却得到他! 听说《驻京办主任三》已经出版,我期待在这本书中看到丁能通最后的归宿, 也希望 自已不再看得那么痛苦. 较之第一部,丁能通已经在政治上有很大的进步,第一部中关于职业与事业的困惑,在 第二部中已经坚定的把握住了原则,认定驻京办主任这一职业就

是他的事业.那么,我期待 第三部中,他能在爱情的选择上境界可以有同样的进步. 如果丁能通执意等候罗小梅出狱, 而罗小梅这个政治上, 生意上均靠失败的女人出狱后 可以看透繁华,洗尽铅华,朴素的与丁能通相守,能懂得"爱情"最终的意义不过就是平凡 的一起老去,她就获得了爱的成功,因为真正的成功是内心高贵的丰富,那么丁能通的一生 也是成功的,因为丁能通完成了一种救赎,这种人生与灵魂的救赎是伟大的,无私的,奉献 的,使"爱"这个字有了切实深厚的意义,也不枉我爱了一场"丁能通"!!我这样衷心的 祝福着!简介 驻京办在现代政府强调法治,公开,透明的视野里,显得突兀刺眼而又格格不入,小说通过对东州市政 府驻京办主任丁能通的深入刻画,层层揭开驻京办的神秘面纱,塑造了一批以市委副传记李为民为代表具有 高尚政治品格和政治智慧的政治家形象.小说讲述了市长肖鸿林,常务副市长贾朝轩从改革精英蜕变成腐败 分子的罪恶过程.生动刻画了身处政治漩涡中心的丁能通既诡谲圆滑又精明干练的人物性格.小说以驻京办 这个鲜为人知的政治平台,用现实主义手法,生动叙述了省市县三级领导干部在改革过程中的艺术形象,新 颖独特,鲜活灵动,故事饱满丰沛,文字行动洒脱,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复杂逼真,好似一部灵魂的交响乐, 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思索和艺术震撼!最近,很有幸的拜读了一部小说,一部对于官场政权腐败的小说《驻京办主任》 ,拜读过程中,有重新体会 到了,学习生涯中对于阅读的渴望,在一本几十万字的小说中徜徉后,竟然急切渴望小说可以有续本,或者 说可以看到小说中的任务情节可以在现实中得到体现,然而这种感觉真的很久都没有了,可能会有朋友对于 我的言论不以为然,是的,对于万千事物的体会心得,本身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最起码对于我这样, 从未在官场呆过的朋友,我觉得这篇小说是值得朋友去研读一番的啊,小说有三部,其中《驻京办主任一》 和《驻京办主任二》是三部中最为精彩纷呈,引人入胜,作者以平实的手笔,犀利的眼光来诉说这样的一个 驻京办主任的官运沉浮,从一个驻京办主任的职能地位,职务性质,以及它和周围大人物的利害关系,陈述 着中国几千年的官商利益,官官相护和勾心斗角,在任何时期,任何位置上有个心腹秘书,这个秘书在全身 心的为自己服务做事的同时,同样拥有着很强的政治头脑,事实上作者在此之前,就著有一部小说《市长秘 书》 ,然而作者这次,笔锋一转,陈述着驻京班主任这个角色地位和职能权位,令人眼前豁然明亮,原来在 每个省市在北京还有着这样的一个职能部门,在最原始的跑"部""钱"进的基础上有着

官场现形记读后感篇九
《《原野》读后感》

《原野》读后感或观后感

我这里对曹禺的名作《原野》的解读只能是读后感或观后感。因为对于这部著作,从它诞生以来的解读已经够多了,什么悲剧英雄、原始生命形态、人性、忏悔甚至把它上升到人类困境的高度,这些解读不管是正读、误读还是过度阐释,都有其合理的一面,或者说它们都能自圆其说。我如果从它们的任何一个角度解读这个剧本,也许都只能是画蛇添足或是废话连篇。事实上,一种东西是否具有价值或价值有多大,这里关系到你使用什么标准的问题,因此,同一事物,会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局面。

《原野》如果要分析的话,可以写一本书,也可以一句话说完。但从话剧欣赏的角度来看,它的审美价值却不高,这个话剧我基本上是在郁闷、无聊中看完的。剧本也同样引不起我的兴趣,人物有些语言太莎士比亚化了,太假了,给我的第一感觉——想笑。我知道这种感觉是不对的,甚至是对悲剧人物的一种亵渎,对剧中人痛苦的一种麻木不仁和冷漠。那个动乱的时代,那个黑暗的年代,我们生活在和平时期的人是无法体会的。可是,我有时会问一个问题,如果说动乱,中国历史上从来就不缺这东西,但反映在文学中却少得可怜,难道古人的情感比我们简单?李清照作为一个文学家、一个饱读诗书的文化人,她也经历过动乱之苦和家国之痛,但她留给我们的作品却没有近现代作家那么繁杂纵多。我一直感觉,近现代的文学作品不是少了,而是太多了,供过于求,而真正能传世耐读的作品却寥寥无几。

《原野》也许在那个特定时代,它具有它自身的情感冲击力和审美价值。仇虎是那个时代千千万万受苦受难的农民的一份子,但和鲁迅笔下的闰土相比,我还是觉得闰土在我心中的份量更重些。时代变了,人的审美诉求也变了,那种激烈的阶级斗争或人性斗争也不太明显了。而为那个时代而生,解决那个时代问题的作品也自然失去了其独特的审美价值。这样一个复仇故事既不曲折又不动人,引不起观众的兴趣是理所当然。真正的经典是超越时空的,比如那些经典的诗词。“执子之手,与之偕老”,尽管过了几千年,现今读起来仍能引起我们的共鸣。

话剧剧本是做什么的?是用来演出的,是让观众来看的,而不是用来读的。阅读功能只是它的业余客串,而且这方面它无论如何也胜不过小说这种文学样

式。是的,《原野》的作者想用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来表现深广的主题:对人和人性的富有哲理性的思索。但是,话剧其实和中国古典戏曲一样都是大众文化,失去了观众也就失去了它的生存之本。这并不是说大众文化就不能承载深厚的内容,只是这种承载应是自然的。“文以载道”,关键是怎样“载”?怎样能做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启示功能。这个剧本作为读本,我们也许还能从中感受到作者的“良苦用心”,但作为演出的剧本,却很难达到作者所要的效果。无论演员的演技有多高,导演的功力有多深厚,剧本中的这种丰富的象征意味和内涵很难呈现出来。因此,话剧看来看去,不像一个沉重的带有宿命意味的悲剧,却更像是一场家庭闹剧。懦弱的丈夫——焦大星,风骚的妻子——金子,心理变态的瞎婆婆——焦氏,阳刚又富有情趣的旧情人——仇虎。最后在情感与理智的抉择中,金子选择了前者(仇虎)。焦家搞的家破人亡。仇虎也实现了他的最大的报复。

中国的话剧本来就起步较晚、先天不足,再加上近现代中国的连年战乱而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好不容易等到有个相对和平的发展环境,又遇强敌——电影、电视的冲击,再加上20世纪末兴起的网络。话剧,这种艺术形式,现今真的是举步维艰了。在当今的时代,能在新兴贵族(影视、网络)的重重包围中杀出一条血路,谈何容易啊!唉,时也!命也!感慨是没用的,话剧相比影视也不是一无是处,没有任何优势。“变则通,通则久”只有改变自己适应现实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究竟是“出路”还是“绝路”,也未可知,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电影《阿甘正传》开头剧本

天空中,一根羽毛随风飘舞,飘过树梢,飞向青天„„最后,它落在福雷斯特·甘的脚下,阿甘坐在亚拉巴马州的一个长椅上,滔滔不绝地诉说着自己一生的故事„„(电影字幕也在羽毛飘的过程中出完)

(注:这种叙事方式让我想起美国的一部小说《飘》英文《Gone with the Wind》,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这部小说洋洋洒洒两大部,讲述的是一个女人的故事以及与这个女人有关的美国的那段历史。)

文明戏

早期话剧在民国前后称新剧,也称文明戏,包括春柳派、天知派和新民社等一系列社团的戏剧活动。

新剧一词,本是从日本的新派剧和时事新剧二者衍化过来。由于通鉴学校全力提倡新戏剧,新剧的名称从此开始流行。中国话剧从启动之时,娘胎里就带着三重压力:一是为革命做宣传的工具,二是如欧阳予倩所理想的,做“为艺术、为社会教育”的“真戏剧”,三是迎合观众以求生存。在很长一个时期内,文明戏受到过“不公平”的待遇。颇多的评论者和研究者,都相对忽略了很重要的问题:文明戏时代的观众及戏剧文化背景。欧阳予倩的悖论也由此产生:是这样还是那样?“我怎么办?”这是中国话剧从一开始就注定的命运:在“为艺术”、“做工具”和“迎合观众”三重悖论中步履蹒跚地前行。

文明戏自身的发展可分三个阶段:1907年——1910年为创始期;1911年——1917年为兴盛期;1918年——1924年为衰败期。

与成熟期的中国话剧的正统样式比较,文明戏有着明显的不同:

1)编剧方法承袭传统戏剧的幕表制。为了使演出满足观众求新求变的趣味,同时迅速反映时事,文明戏的演出要每天换戏。天天换戏有利于培养演员随机应变的能力,发挥演员的创造性,使其注意舞台的交流、剧场的交流,客观上推动了以演员为中心的即兴表演艺术。

2)戏剧结构注意连贯性与完整性,原原本本从头道来,注重讲故事。多用明场,少用暗场;常用过场戏,幕外穿插;开放式结构受章回小说影响,分场极多。

3)演出风格上注意台上台下的交流,有大量的插科打诨,打背躬。王钟声等人演出的《官场现形记》中,留学生捐官回乡,头戴花翎,身穿圆领宽袖大袍,脚蹬皮鞋。问他捐的何官,他答:“我的身子是明家的,做的是清朝的官,吃的是外国的饭。我这叫头戴大清、身穿大明、脚蹬大英。”观众每看至此,必然哄堂大笑。

4)表演方法上保留了传统戏剧角色分派的做法。如朱双云等人就曾将演员分为“能”、“老生”、“小生”、“旦”和“滑稽”五部。朱双云《新剧史》中所概括的“生类”之“激烈派、庄严派、寒酸派、潇洒派„„”,“旦类”之“哀艳派、娇憨派、闺阁派、风骚派„„而任天知还学习日本新派剧的做法,另创出“言论派”。像他的《黄金赤雪》中,调梅是“言论老生”,而他的妻子和儿女则分别是“言论老旦”、“言论小生”和“言论小旦”。 文明戏除了语言运用的多样性以外,

在塑造人物上可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们当时更少精英意识的羁绊,更加大众化和贴近生活:演员„„创造出许多鲜明的人物形象:中上家庭的老爷、太太、姨太太、少爷、少奶奶、丫头、男女佣人;妓女、流氓、巡捕;买办、小商人、摊贩、城市贫民———卖花的、倒马桶的、扫街的;三教九流人物———和尚、道士、医生、卜卦算命的、三姑六婆;男女学生,私塾的先生等等„„还有些角色,如妓女,流氓、巡捕、算命先生、鸦片烟鬼、拆白党等等,他们的语调、语气、职业的习惯动作,真是极细微的地方都体会到了。

从陈大悲所列举的文明戏的题材内容来看,大致有四种基本类型:(1)新编时装戏———鸳鸯蝴蝶,才子佳人,“跪倒麈埃吻手”的卿卿我我,有些小资或布尔乔亚味的浪漫温情;(2)改编古装戏———有佛家业报观念,是一些通俗的惩恶扬善、因果报应的“神权万能”的故事,跟戏曲来自佛家“变文”的传统有关;

(3)家庭恩怨戏或涉案戏(侦探戏)———有争吵诉讼、谋杀凶杀、推理破案的情节,“谋杀妓女与毒杀亲夫”,刺激观众的好奇心和偷窥癖;(4)戏说式的历史剧———野史轶闻,胡编乱造,“每天请这个剧中的皇帝打几个‘抱不平’”,戏说一把,满足一下现代观众阿Q式的观赏心理。

拿今天的眼光看,这些新剧剧目及其内容非常贴近大众生活,是那个时代社会历史面貌的写照,是在常识常态下产生的戏剧作品,是普通人的正常娱乐。从古希腊的酒神狂欢,到好莱坞电影,还有风行一时的韩国电视剧,基本上都是这样的作品居多。当然,人们想要满足一下自己“食色性也”的想象力,以及下里巴人的“低俗欲望”也无可厚非,可离“足以亡国”还差得太远,八竿子打不着。直到今天,我们在经历了深刻的社会生活泛政治化的教训后,才开始逐步回到了20世纪初文明戏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状态。中国今天最受大众欢迎的电视剧,几乎就是这些文明戏剧目及其题材的翻版;创造收视率新高的韩剧,也可以说暗含这种文明戏的基因。这是历史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所以,欧阳予倩说:“在这里我们不能过于低估当时观众的水平。”

5)舞台美术贫困化,有时连桌子椅子也经常是画在幕布上的。

文明戏充分考虑到了传统的戏剧观众的欣赏习惯,但是对观众迁就多于引导,最终被观众抛弃。当然这与它自身的弱点也有直接的关系:第一、不注意人物性格的刻画和形象的创造,只凭故事和情节吸引人,因此很难持久地抓住观众

的注意力。第二、没有剧本,没有准纲准词,只凭演员现场发挥,如果演员的素质跟不上,就很难保证质量。第三、基本不排练,演员不熟悉剧情,表演过火,过分夸张,甚至不遵守剧本大纲尽情发挥。第四、演员所担负的道德教化的社会职责和社会对演员的道德期望与演员实际上所能达到的道德水准之间的巨大差异,使演员不但为社会所唾弃,而且为严肃的戏剧界所不齿。当时的人们对演员生活的描述是:WINE,WOMEN AND SONG(酒、女人和歌唱)。北大教授、剧评家宋春舫著文评论:“吾国新剧界,每况愈下,春柳社而后,广陵散盖绝响矣。呜呼,靡靡之音,足以亡国,剧虽小道,大有关系者也。该弦而更张之,是所望于有识之士也。”(1916年于上海)第五、商业性的侵害,一是混进了大量“淘金”者;二是为票房而舍弃艺术追求。

尽管如此,文明戏或者说早期话剧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依然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首先,它是现代话剧的必经阶段,没有文明戏这个阶段的探索和铺垫,不可能有20年代的发展和30年代的收获;其次,它的影响十分深远,至少影响了一代戏剧家。欧阳予倩曾经说:“没有文明戏这个摆渡,我怎么过到河这边,过到话剧这边,实在是一个疑问。我应当感谢它一声才是。”最后,它也影响了中国的传统戏曲。在文明戏流行期间,上海建立起了镜框式舞台,挂上幕,也用开幕闭幕的方式来分隔场子。后来的戏曲舞台挂上二道幕,在幕前做过场戏,就是从文明戏的幕外戏的方法发展而来的。


官场现形记读后感相关热词搜索:官场现形记 警世通言 官场现形记电视剧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官场现形记读后感”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官场现形记读后感"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duhougan/21885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